KR2g0059 粵閩巡視紀略-清-杜臻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粤閩廵視紀畧卷五
            工部尚書杜臻撰
癸酉行三十里至洛陽橋又三十里過惠安縣
 元年畫界自洛陽橋歴石任寨下金山下曾山文筆/山栁庄溪石寨丘户
 村/至九峯寨為惠安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四十里黄
 﨑灣三十里崇安所峯尾二十里白沙獺窟十五里
 横頭澳皆移共豁田地一千九百九頃有竒於石任
[005-1b]
 諸處因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十八處石任五十名/白沙尾十名
 烏石山十名埔塘把總一兵七十名獅捲山十名岩/鼓山十名古樓山守備一兵一百二十名雞母山十
 名東呉埔十名許山十名承天山十名陳坑山把總/一兵一百名後張山十名龍田山千總一兵一百名
 白井山十名前塗山十/名九峯十名南莊十名今從惠安營撥守七汛崇武
 所千總一兵四十名小岞把總一兵三十名獺窟二
 十名黄﨑澳二十名&KR2142川十名峯尾澳三十名沙格
 澳二十名候閲定
 宋朝會要云太平興國六年析晉江地置惠安縣於
[005-2a]
 螺山之陽其地故為三國呉將張梱墓徙之青山而
 置署焉今縣庫即梱葬處也有古縣基在龍窟嶺而
 眞如溪發源横溪東龍田又南至古縣入添﨑港今
 龍田古縣皆置戌此縣治不知何代所置
 石船山在洛陽江北山頂有竒石如船明邑令葉春
 有詩云石船髙駕碧山頭似畏風波急暮流十二時
 中平地起問君何處不堪愁又木蘭為檝桂為橈南
 接端明學士橋我自虚舟人不識海門風雨日瀟瀟
[005-2b]
 今訛為/石任山
 鳯山山形如鳯掠海濵三國呉將黄興葬其下時見
 靈異里人廟祀之宋淳熙間海冦犯小兠大岞忽有
 兵馬聲自廟出冦不敢犯一境得全紹定間聞於朝
 封順濟侯
 樓山環繞縣治一名留山
 烏石山一名靈鷲山上有清泉石室蔡忠惠嘗讀書
 於此有伏虎巖宋祥符中僧道養居於巖下與虎狎
[005-3a]
 習夜寢其穴時抱虎子示人巖以此得名稍南有五
 公山梁時五公隱此曰唐公寳公至公化公朗公也
 山有石鼓似即岩鼓山蓋岩鼓當作石鼓也稍北有
 塗嶺以凃姓兄弟三人沒而為神宋淳祐間賜號昭
 惠故名前塗之名似亦縁此也
 大聖山東臨大海堪輿家謂之大象捲湖有㠘曰樂
 㠘在海中饒林麓之美明初徙其民入内地獅捲山/似與相
 近/
[005-3b]
 下曾溪源有二一出上曾溪過上田小橋一出上范
 溪過上田大橋會於充口入馬山埭
 陳平山唐時有堪輿家曰陳平騎牛而化塟此似即/陳坑
 山/
 文筆山三石錯立如鼎耳舊名香爐或積石於兩耳
 剡其中謂之文筆對學宫之前
 九峯山在文筆山南峯有九斷續向背若蹲獸若盤
 螺或翼而翔或俯而伏若立而拱
[005-4a]
 輞川鎮在縣治東三十里支海中之孤㠘也縣治東
 面大海南為洛陽江之支海而輞海自東盪其脅峯
 﨑港自縣北來合之凡為縣西北之水曰菱溪曰驛
 坂曰茭布曰龍津曰南坑皆滙此港峯﨑山實當其
 衝縣之水口山也山之北有橋曰青龍宋僧道詢所
 建港又東入於輞海鎮與内峯僅隔一水舊以舟渡
 人衆争先數致覆溺成化間縣令張桓作橋曰輞川
 橋鎮民數百家以賈海為業嘉靖間苦倭縣令陳玉
[005-4b]
 成創為城而後令蕭維美成之東西南各一門北小
 門二東小門一其外有竿㠘
 崇武所在大岞山縣東南極境也為二十七都地故
 設操屯軍千二百二十一名東面距海南對泉州之
 祥芝北望興化之湄洲泉之上游也北至平海南至
 永寧日湖泉州港各一湖水澳中藏北風船三十餘
 宋為小兠廵檢司永樂間邑有倭患始築城并築獺
 窟小岞黄﨑峯尾四城聨絡扞守於外焉嘉靖末陷
[005-5a]
 於倭萬厯己未復為海冦所躪少北為大岞澳可泊
 南風船二十餘夏至後賊嘗伏此徂伺北來之商最
 稱險要山多小石如鐡色扣之作磬聲山南有洞朗
 豁可容四五百人旁一小門僅可側身入入丈許右
 轉有大石當道如屏内更寛廣民避冦者多往焉又
 有石倚江渚齦齶如龍名龍喉山海中産龍蝦一名
 蝦柸一名蝦魁大者五色次者名蝦姑泉人謂之青
 龍最小者曰苖蝦嘗對揷之曰對蝦王世懋閩部疏
[005-5b]
 曰長五尺其鬚四□長半其身晴凸出上隱起二角
 負介昻藏形似小龍尾吐紅子如榴花色開元遺事
 載其名狀云如娯蚣尾如僧㡌又生沙參嵗饑居民
 掘之可飽數日旁有青山即張梱徙葬處相傳梱生
 時嘗屯兵是山以禦海冦改塟時得銅牌上有文曰
 若逢崔知縣移我上青山遂移於此虞允文拒金兵
 於采石見空中有大旗題曰張將軍青山人從軍者
 為言梱事允攵聞之朝賜勅封景炎間累封至靈安
[005-6a]
 王
 獺窟㠘在崇武南十里邑東南三十里為二十五都
 地可泊北風船四十餘故設廵檢司北障前頭山南
 縈覆釡歴祥芝岱㠘可入泉港冦至舉烽内外警息
 㠘北有橋七百七十間潮至即沒潮退可渡宋僧道
 詢所建
 小岞山在大岞之西北去縣四十里亦二十七都地
 故設廵檢司城立山巔四面環海特出海上有洞可
[005-6b]
 容數百人㠘前後皆灣澳賊氛窺覦所時至也宋時
 李陳二姓居之李之先有曰文會者宋建炎中進士
 歴殿中侍御史權㕘知政事陳則自侯官徙兩族皆
 勤儉守禮為郡邑所矜式地産紫菜其生粘石上潮
 至則鬅鬠揺漾嫩者搓之成索曰索菜生時正青乾
 則色紫即呉都賦所云綸組紫菜也稍西十里曰淨
 山一名尖山亦瞰海多怪石如水齧最髙而削拔者
 三登之可見日旁有石竇中空洞可居今湮廢矣産
[005-7a]
 朱丹石宋僧道詢生此
 黄﨑舊名寧﨑在縣東三十里為三十二都地故設
 廵檢司髙山特起三面瞰海南鄰小岞北與峯尾隔
 海對峙如川而輞海貫其中至輞川鎮一潮水商賈
 所集東北與湄洲南日遥相望也﨑下多礁賊舟不
 敢輕至滷氣所侵草木不茂土色微黄故名黄﨑又
 以勢如立斾故名揚旗地産鐵宋置鐡罏
 峯尾澳蓋峯﨑之尾也故有廵檢司北障沙格南距
[005-7b]
 黄﨑與興化之吉了湄洲相犄角賊船多泊於此廵
 兵番汎焉自左支一潮入於楓亭
是日又行五十里止&KR0726遊之楓亭驛
 興化府屬縣二皆臨海曰&KR0726遊曰莆田莆田附郭元
 年畫界自九峯寨厯楓亭驛梅嶺至壺公山尾為&KR0726
 遊邊邊界以外附海二十里東沙十里厝頭三里陡
 門皆移共豁田地八十一頃有竒八年展界安兵三
 處楓亭寨把總一兵二百二十名塔頭十名東沙十
[005-8a]
 名今不設守候閲定唐嗣聖間設清源縣於大飛山
 南天寳間别駕趙順正謂縣名同郡為非是奏改僊
 遊以其地有何氏九僊遺蹟故也宋紹興間始築城
 峯尾莆禧之間海支内八仙遊當支之窮處其海中
 有小㠘故設廵檢司嘉靖間以邑之白隔嶺多盜移
 廵司以防之東沙諸境即小㠘内濵海地也
 楓亭驛在錦屏山下有楓亭市亦以九僊得名九仙
 豫章人生漢景帝時兄弟九人皆盲獨長者有一目
[005-8b]
 父曰何翁與淮南王遊九仙勸父俱隱不從遂相與
 入閩初居福州于山已而遊莆至西州謁胡道人飲
 以所居井泉九人眼盡開乃西行六十里結楓為亭
 以居此地所由名也後又入九鯉湖湖在山之東重
 山疉巘怪石交列湖底皆石石各有穴環屈相通深
 處不可測九鯉潜其間九人煉丹湖上鯉餌其餘鱗
 鬛皆成朱色昻首噴沬湖水為溢勢欲飛舉九人各
 乘其一以上昇旁有九漈曰雷轟曰瀑布曰珠簾曰
[005-9a]
 玉筯曰石門曰五星曰飛鳯曰棊盤曰將軍皆名勝
 也楓亭溪源出皁洋合呉坑赤湖蕉溪諸水滙為沙
 溪至太平港有溪海會流石刻蔡君謨筆也港之南
 有陳洪進故居
 壺公山一曰壺山接莆田境九域志云昔有隱者遇
 老人邀至絶頂見臺殿宫室非人間老人曰此壺中
 日月也後乃因以名山前志云有陳壺者隱此得仙
 故名或曰乃陳胡二仙胡即九仙之師也莆西有靈
[005-9b]
 潭廟井泉猶在即胡仙為九仙療眼處今其地猶有
 陳胡里云山髙千餘仭方鋭如圭首峙立如展旗有
 眞淨巖登之可眺一郡諸山又有虎丘巖宋徐思仁
 云凡山居以怪石竒峯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視
 逺為勝獨壺公虎丘巖能兼之又有靈雲南泉竹峯
 諸巖及桃花洞蘸月池盤陀石法流泉濯纓沼石壁
 峯碧溪灣又有蟹井泉出石穴中其脈通海視潮盈
 縮中有雙蟹每旱禱雨以茅葉引置缶中迎歸即雨
[005-10a]
 宋彭乘墨客揮犀云壺山有柏一株長數尺半化為
 石蔡君謨見而異之徙置私第山為一郡之鎮朱晦
 翁過此指謂人曰莆中人物之盛乃此公作怪自蔡
 君謨興水利灌民田引水遶壺公山自是科第視前
 益多元郭完隱此與方時舉二十二人結壺山文會
 有集行世有龍潭在壺山之西𢎞治志云元時有范
 氏養馬潭邊馬與龍交而生龍馬事聞於朝詔取之
 馬至大義鎮念母一馳即歸范氏為其所苦因殺之
[005-10b]
甲戌行六十里至興化府又四十里止江口寨自寨東
行二里即内海也
 元年畫界自壺公山尾歴壺公山首天馬山清/浦村勝塔至江
 口為莆田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六十里莆禧所吉廖
 五十里平海衛附海十五里南酒林十里下尾三里
 東雲及江口勝塔兩岸海灣之村若勾上上皇港東
 珠浪等皆移共豁田地四千四百三十頃有竒於勝
 塔等處因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二十一處東港山/十名東
[005-11a]
 雲十名白沙千總一兵二百名鳩頭山十名陳店山/十名後架把總一兵九十名陳墓守備一兵一百八
 十名忽石山十名馬山十名天馬山把總一兵九十/名鄒會徐十名惠洋十名五龍十名東華十名海濱
 十名寧海橋千總一兵二百十名白墓把總一兵一/百四十名張井十名鹽塲十名岸勝五十名周堤尾
 十名江口橋把/總一兵九十名今從興化營撥守十七汛涵江平海/衛一百名
 青山把總一兵七十名嵌頭五十名羙爛三十名寧/海橋千總一兵四十八名東華二十一名百羙寨把
 總一兵七十名岸勝寨把總一兵六十四名南埕八/名白墓八名張井八名東蔡寨兵四十一名後郭五
 名馬峯六十名忠門汛千總一兵一百名莆/禧所六十名吉寥寨把總一兵六十五名候閲定
 宋乾徳二年置平海軍於清源郡即今仙遊縣地也
[005-11b]
 其地有游洋洞多盜賊太宗置興化縣以治之尋又
 改興化軍遊洋在仙遊縣之興泰里至今俗稱舊縣
 閩書以為即平海衛者誤也太平興國八年徙軍治
 於莆田縣洪武元年改為興化府莆田以地産瑞蒲
 而名後乃去水為莆陳天嘉二年章昭達敗陳寳應
 於莆口即其地也隋開皇九年始置莆田縣唐嗣聖
 間析莆田置清源郡府治既徙仍以莆田為附郭縣
 云
[005-12a]
 天馬山即塔山在莆田里一名文峯巖巖下有伏龍
 穴明御史朱淛居之有天馬賦序云壺公東分一支
 屏翰海上列為五侯復折而西行隱見起伏且數十
 里結為文峯端偉秀拔飛動不居有天馬行空之勢
 故名賦云越嶺徼破閩荒望莆口過游洋挈入壺之
 右派簉五侯於上蒼靡然東馳忽焉西顧挹穀城之
 仙風愛沙堤之烟樹擷錦園之芳㽔擢銀塘之横素
 島㠘明滅滄桑朝暮東五里為城山亦曰黄石山下
[005-12b]
 有黄石市山形如植笏葢即所謂忽石山也本名國
 清山又訛為穀城山五侯山正視之五峯側視之兩
 峯自郡城視之三峯故又名雙鬢亦名筆架也迤邐
 入海為持久山海中突起二㠘一青色曰青㠘一赤
 色曰赤㠘皆如覆釡
 白沙溪在新興里發源鐵嶺白雲鼓角諸山至大山
 西合流北行與大溪合白雲山在南白沙之南鼔角
 又在其東北觀如鼓南觀如角北行為九龍潭山分
[005-13a]
 九支曰九龍山蓋與鼓角為一山也南望即大海
 東雲蓋東陳之訛也其地有浮山在靈川里近海下
 有東沙村地連仙遊唐長史陳琨居其東曰東陳元
 陳紹叔居其西曰西陳
 五龍廟在常泰里入瀨溪上亦曰碧瀨又名鼈瀨昔
 有黑白二龍現故作廟祀之地多竒石秀膩巧琢如
 青玉或中裂一罅如甬巷或平展如田或鍥入如車
 軌或陷下如履武蹄涔捫而行拂以卧淨滑可喜蓋
[005-13b]
 皆海水盪潏而成也瀑穿崖隙滙為潭蜿蜒澄泓駭
 視沁骨土人侈為竒勝云
 海濵地名有嵩山上有嵩山院院後石壁苔紋成文
 筆峯三字剗去復存其旁海中有小㠘潮退有石橋
 可度居民千餘家唐觀察使栁冕監羣牧於此有徳
 於民建廟祀之曰栁侯廟宋余謙一作記俗呼為侯
 㠘後遂訛為猴㠘閩書曰即仙遊之小㠘也
 惠洋疑即龜洋其地有龜山在文賦里唐末僧無了
[005-14a]
 居之有六眸巨龜足躡四龜如俯仰作禮者三遂卓
 錫焉曰名其地曰龜洋無了閩封眞寂大師塔曰靈
 覺
 東華溪在連江里石貫其底旁有東華村唐梅妃村
 中人也姓江氏九嵗能誦二南詩父仲遜竒之因名
 采頻開元中髙力士使閩選進明皇一見寵幸性喜
 梅因號之曰梅妃為楊妃所妒遷於上陽東宫作樓
 東賦以寓意一日上封珍珠一斛賜妃妃不受以詩
[005-14b]
 付使者曰桂葉雙眉久不描殘粧和淚涴紅綃長門
 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覽詩悵然令樂府
 度為新聲號一斛珠明隆慶五年有二龍起海中擁
 水髙丈餘濶數丈長亘野聲若崩山其一飛升天半
 長數十丈準角峥嶸身若水牯色正白鱗鬛蠕動歴
 歴可數忽有片雲正黒從西北來龍乘之以升遂不
 復見其一浮游田禾之末北渡洋水田中水旋卷隨
 之至白石崛中水躍數丈西北行經東庭至東華之
[005-15a]
 忘饑亭埔下而入於潭所過雲氣噴薄聲若雷霆而
 草樹不損片葉焉僉事余一鵬為之記
 遮浪村在連江里疏作東珠浪語訛也有大孤㠘小
 孤㠘大孤㠘者海中有大石突起亦曰大龜㠘㠘東
 有石盤上有巨人武
 黄巷山在延夀里疏作上皇港傳訛也地産荔枝名
 火山五月先熟為莆之冠唐校書黄璞與從弟淊移
 居於此黄巢冦閩所過焚蕩至此戒其下曰儒者家
[005-15b]
 也滅炬而過淊有寄璞詩云縱徵終不起相與避烟
 塵待到中興日同看上國春新詩説人盡舊宅落花
 頻移覓深山住猿啼作四鄰正字徐寅有黄校書閒
 居詩云取得驪龍第四珠退依僧寺卜幽居青山入
 眼不干禄白髪滿頭猶著書東澗野香添碧沼南園
 夜雨長秋蔬月明掃石吟詩坐諱却都無擔石儲山
 名黄卷以此蓋訛為黄港久矣疏又訛黄為皇也
 寧海橋在連江里支海自下黄竿入三江口經遮浪
[005-16a]
 大小孤㠘而入兩涯洪濶北涯舊寧海鎮鎮前有渡
 元元統中僧越浦為橋曰寧海明徐敬則僧湘江重
 新之更入為白湖一名玉湖土人用䜟言作橋以斷
 水鄭叔僑詩云結駟直過黄石市連艘欲斷白湖腰
 謂此也舊有堤俗名白水塘其側有靈惠井環境皆
 斥鹵此獨甘冽江口橋在待賢里支海自三江口又
 入接迎仙港迎仙溪合荻蘆桃源白石諸水東流至
 此而與海會也其地江勢最闊有盤石突起江心民
[005-16b]
 居集焉於此作橋名江口橋一曰龍津橋一曰尚陽
 橋橋之南屬莆田北則福清境也其旁迎仙廵司在
 府治東北四十里前臨海後負江口橋地饒民聚商
 賈所湊相傳其上更有迎仙橋為宋僧祖遜所建今
 地有子魚潭亦名小姑潭宋志子魚惟迎仙橋東小
 姑潭所出為最但少通三印者建安嚴子翼藝苑雌
 黄云通印長魚古人以為食珍言其大可容印王荆
 公詩長魚爼上通三印之句而子瞻亦以通印子魚
[005-17a]
 對披綿黄雀皆用此意王彦輔麈史云子魚長七八
 寸濶二三寸出通應港者佳葢港上有通應廟因以
 名港耳後人訛為通印見之題詠不足據也閩書則
 又云絶無通應港及廟妄人詭餙社祠顔以通應至
 今存焉港水下流曰錦江即江口有温湯池漢時胡
 道人者煉藥於此藥成有神人告之曰非太上之藥
 也不足以度世道人棄丹於池池水遂温相傳浴之
 可以益壽
[005-17b]
 吉了寨廵檢司有城在新安里宋曰擊蓼距郡城八
 十里前控南網右引小㠘左帶湄洲内通楓亭諸處
 外至莆禧一潮水其城枕海涘巨浪衝嚙嵗費修築
 下有東西二澳内泊南北風船二百餘隻東有吉了
 水寨南日寨及湄洲遊總向來移駐於此有華胥山
 或云吉了者猶言極了謂莆地至此而極乃復崫起
 為是山與湄洲隔海相望時見蜃氣成樓臺也居民
 甚稠以賈海為業嵗出海不下千艘倭冦每於南麂
[005-18a]
 礵臺狙伺之或分其所獲給票而遣行或并船奪之
 姦民外苦倭掠内虞廵兵然以微利故往往走死如
 騖或竟習為不軌使帆輕㨗逐之殊難也吉了之船
 釣槽夾底最利深洋用以廵邏最便莆禧所故設旗
 軍千二百二十一名在湄洲之西北平海之西南為
 興化東南藩蔽三面阻海頗稱險阨澳内藏北風船
 三十餘自莆至中門為地極處一線僅通左支自賢
 良港而出吉了散為東湖西亭諸山右支自金沙舖
[005-18b]
 而東出莆禧散為文甲山柄諸山中門疏作忠門賢
 良港在所城前有山豗然如象本名黄螺港美其名
 曰賢良焉文甲山一名門夾山以兩山相夾如門故
 山柄墩城北澳也亦曰後山柄可泊南風船五十餘
 其民習海勇鬭而約結甚固嘉靖壬戌冦陷郡衞獨
 所城得全南至平海北大咋各半潮水
 嵌頭廵檢司在郡城東九十里城在石崖之嵌漁農
 數百户雜居其址介山海間賈舶冦船來徃雜㳫頗
[005-19a]
 難稽詰
 平海衞在府治東九十里屬武盛里閩海實録/作八十里孤懸
 海外三面臨淵惟西北一路可通莆陽之藩蔽也洪
 武間周江夏置衞築城有旗軍五千五百十六名設
 學地有石獅九跳鳯石諸山衞前小澳四面皆石有
 石鼓石鑼孤峙磧上鼓周三丈鑼差小扣之各如其
 聲又有大泉在城東二里自石罅湧出澳中可泊北
 風船百餘東一㠘浮海曰鸕鷀㠘閩海實録/作鸕鶿㠘可泊南
[005-19b]
 風船二十餘又有進㠘進㠘兩島如門洋船所出入
 也門之中及㠘之西南皆有沈水礁過者戒心焉嘉
 靖四十一年壬戌郡城衞連陷於倭先是歙人王直
 入日本糾薩摩州倭以入冦賈人子徐海亦集衆從
 之冦擾江淛數嵗嘉靖三十四年冬犯莆田及鎮海
 鎮東諸衞泉州指揮童乾震拒戰死之此閩中被倭
 之始也已而賊復犯淛應天廵撫胡宗憲用間殺海
 復計誘直誅之宗憲以功擢右都御史兵部侍郎加
[005-20a]
 太子太保而直之餘黨毛烈知尚據浙之舟山巢柯
 梅閩浙諸境嵗有冦患而閩中失亾尤多廵撫阮鶚
 坐罷三十七年烈知自柯梅徙泉之浯㠘入南澳搆
 巢以居於是興漳泉三郡無地非冦三十九年破永
 定城又破寧徳縣殺㕘將王夢麒知縣李堯卿奸民
 導賊發巨姓塚墓質其棺以索贖諸將冐功飾敗賊
 益枝蔓浙江叅將戚繼光奉檄來援賊方據寧徳之
 横㠘阻水為營繼光填河以進斬二千餘級生獲九
[005-20b]
 百人連破六十餘營賊少靖矣迨繼光返浙而賊又
 熾四十一年新倭大至犯福清羅源連江殺遊擊倪
 禄十一月遂犯興化郡城郡故饒裕賦艶慕已久至
 是乘髙急攻盡得城中虚實木蘭陂水注城中㸑浣
 仰給賊徙其源民無所得水大困會總兵劉顯來援
 衣甲俱刺天兵字賊邏得齎書者八人殺之而衣其
 衣以入守者勿覺也夜半斬闗納冦城遂陷同知奚
 世亮死之焚掠搜牢火經旬不滅盤踞兩月見城中
[005-21a]
 腐骸山積腥穢不可居遂去之平海乘不備急攻又
 下之事聞上震怒罷廵撫游震得以叅政譚綸為僉
 都御史代之更調廣帥俞大猷浙帥戚繼光協力討
 賊興化之初陷也廵撫震得檄指揮歐陽深率所部
 降盜謝愛夫等駐瀨溪以防其侵軼深泉州人也子
 模己未進士深以貲豪里中慷慨好施人懐其惠會
 冦難糾衆保聚愛夫故助倭發塚深先墓亦與焉深
 遂率衆攻愛夫愛夫驍鋭多黨翼號謝半番聞深至
[005-21b]
 而憚之遂聽撫至是深率半番追倭於平海之蘇塘
 中槊死半番褁其屍而還時為四十二年之五月也
 是時戰死者又有在籍總兵鄧城泉州衛鎮撫白良
 玉事聞深世襲指揮良玉子准署指揮同知廵撫綸
 至用總兵俞大猷議分其軍為各萬人總兵劉顯攻
 其北浙總兵戚繼光攻其東而大猷當其南又令二
 叅戎以舟師截水道四月倭將遁把總許朝光率輕
 舸邀之不得出居亾何諸將四面雲合蹙之﨑頭倭
[005-22a]
 殱焉衛有忠勇祠二祠本衛千户丘珍葉巨卿皆𠞰
 倭陣亾者
 涵江有涵頭舖宋學士鄭頤吉居之與文文山相友
 善為書新有社三字有涵江書院在郡城東北二十
 里唐貞元間宣聖四十一代孫孔仲良徙居此宋紹
 興乙亥朱文公常過其家見其裔孫宜去孔子四十
 九世矣有唐告身七通及家牒猶存為告守臣傅自
 得令兵鐸更其版籍淳祐中知軍楊棟同涵江鎮官
[005-22b]
 鄭雄飛作書院并夫子廟理宗御書涵江書院四大
 字以賜之元設山長以五十三世孫敬山充之子孫
 世襲至明始罷
 青山廵檢司在郡東九十里三面阻海南日山峙其
 南不及五十里莆門户也産相思石亦曰雌雄石狀
 如杏仁而白擘之兩瓣腹有紋置盤中沃以醯則石
 瓣離立相對俄合為一矣有大蚶山志稱昔有物自
 海浮至輪囷如瓦屋蓋蚶也土人作廟祀之因以名
[005-23a]
 山上有大動石小動石石船石獸之屬舊志上有岩
 洞十里之内水草皆香旁有蚶田百頃南至﨑頭二
 里許有羅隱廟相傳常有巨木數百章自海浮至盡
 鐫羅字鏟之愈明土人獲而異之逾日見有神人峩
 冠黄袍曰我羅仙也言訖不見於是立廟以祀海商
 祈風能分帆南北南唐封廣濟王有蔡山壺山之分
 壠也今置戌
 演㠘與蚶山相近宋少帝舟舶大峽江為元兵所逼
[005-23b]
 忽有白馬神為演一㠘一蔽帝舟遂免石刻猶存
 南日山在青山之東大海中與琉球相望舊名南匿
 唐翁承賛有泊船南匿遥望竹嘯舊山詩週百餘里
 閩書環㠘/二十里舊有居民中湧淡水冦常汲於此明初置
 寨曰南日寨設戰艦四十六兵八百七十六名成化
 末徙吉了居民無所依相率内徙其山遂空山之東
 北澳曰東滬泊北風船四十餘最當賊衝其西南曰
 西寨泊南北風船四十餘北連一㠘曰小南日周七
[005-24a]
 里不可泊船北澳曰燕内可泊南風小船十餘又有
 大小礪山在海中自外小㠘鱗次惡礁甚多曰十八
 門皆賊藪也北至東甲南至烏坵各一潮水北與小
 埕寨會哨於南茭南與浯㠘寨會哨於湄洲
 﨑頭北望南日在青山之西澳内可泊北風船百餘
 俱苦潮退膠淺大船不可泊東北澳曰泥濕可泊北
 風船三十餘東北洋中一小島曰三蓬㠘北至龍王
 宫南至東海各一潮水
[005-24b]
 冲心廵檢司在郡治東六十里三面阻海與﨑頭三
 江澳港相接即山為城下多村落海上烽起則斂民
 入守其民嵗販飴糖稻麥浮温台泉潮為利
 湄洲一名鯑山居大海中周八十餘里在崇武之東
 北平海之東南距郡城八十里為莆禧吉了門户與
 琉球相望故有居民洪武間徙而墟之山有甘水茂
 草野馬驢騾孶産蕃息驟逐之不可得有勢家居之
 以為利冦舟常就汲焉隆慶初設把總一員戰艦二
[005-25a]
 十三遊兵五百二十八名以守之後裁改設標遊西
 為蠔仔埕泊南風船二十餘東南為金沙澳可泊大
 船五十餘文甲門商漁所必經賊常於此候刼外為
 深澳水深多網柱賊船所聚也北至平海南至崇武
 各半潮水大岞小岞其汎地也有順濟天妃廟妃姓
 林氏父曰愿閩王時為都廵檢土人也妃初生地變
 紫色長而靈異能履席渡海往來諸島間人呼神女
 或曰龍女一日方織據機假寐終日乃覺母詢其故
[005-25b]
 曰父有厄往救之耳未之信也有頃父至言涉海遇
 颶風幾危忽見有神女擁輜軿幡盖現空中而風遂
 息僅乃得免母始異之而土人縁此蓋知其非常人
 矣在室三十年至宋雍熙四年無疾奄逝妃既沒土
 人時見其衣朱衣履浮槎出沒巨浪中身有光又數
 見夢於父老遂作廟以祠名其墩曰聖墩宣和中給
 事路見廸使髙麗遇風以妃見於舟得濟使歸以聞
 因賜順濟之號其後屢著靈異元明間皆有翊䕶海
[005-26a]
 運之跡累加敕封益尊稱至十字永樂初中官鄭和
 使西洋又見光怪成祖命有司新其廟遣官致祭妃
 之顯靈幻竒不一或見紅燈自空墜或見彩蝶繞檣
 飛成化中給事陳詢使日本嘉靖中給事陳侃使琉
 球皆有所見云今頻海郡縣往往有祠每冊封外藩
 必致祭賈舶事之尤嚴也湄洲之廟至今宏麗每農
 月耕民夫婦畢出常以襁褓褁兒置神座下竟日不
 顧兒終不啼若或撫之者山産黒白摶石可為碁子
[005-26b]
 宋林光朝與林晉仲書云海中一山名湄洲隔岸視
 之約五七里乃合兩山蜿蜒之狀有田數十可耕而
 食魚鹽饒羙築室讀書可以㤀世惟某知之也此島
 自唐以來居民稠宻洪武徙後時復闌出蓋以承平
 不之禁今猶如故云
 烏坵山周二十里在平海東洋中二山相連北曰大
 坵泊北風船三十餘南曰小坵泊南風船二十餘水
 深二十五托澳外水深三十托用坤申針二更至湄
[005-27a]
 洲山日本塘船東番歸棹皆泊此取水候風蓋賊藪
 也係中路哨探汛地
乙亥自江口驛過蒜嶺行八十里至福清縣自縣東北
行十里至鍾山登其顛望海壇山鎮東衛諸處薄暮而

 省城福州府屬縣七閩縣附郭附海者五曰福清曰
 長樂曰閩縣曰連江曰羅源元年書界自江口橋歴
 仙嶺蒜嶺驛綿亭嶺漁溪舖玻璃嶺松樹/嶺蒼霞嶺錦屏松潭山牛宅村里羙至定軍山
[005-27b]
 為福清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八十里萬安所七十里
 牛頭寨五十里澤朗寨四十里松下十里鎮東衛附
 海五里海口橋上逕鎮二里硋竈俱移共豁田地四
 千六百三十四頃有竒於海口橋東大石漁溪舖蒜
 嶺驛因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十七處峯頭把總一/兵六十名雙
 㠘二十名旗山二十名蒜嶺把總一兵六十名棉亭/山二十名九龍山後千總一兵一百八十名西嶺三
 十名松樹嶺二十名葫蘆山把總一兵五十名把店/千總一兵一百三十名松潭二十名鎮東衛遊擊一
 守備一把總二兵四百五十名麒麟山二十名山/下把總一兵五十名風水山十名定軍山二十名
[005-28a]
 從蒜嶺營撥守一汛峯頭把總一/兵五十名福清營撥守二汛
 候閲定
 福清立縣始於唐初名萬安改名福唐後唐莊宗始
 改福清其東南隅皆海也故遷界自西南以抵於東
 北自江口橋五里至仙嶺又五里下埔又五里蒜嶺
 又五里棉亭又五里蘇隂又十里漁溪皆自南而北
 由此折而東行十三里玻璃寨又十里洋尾又二十
 里至縣南門又二十里海口橋折而北四里牛宅村
[005-28b]
 又十里里美又十六里定軍山接長樂境蒜嶺之外
 有硋竈村有余坑山有旗山雙㠘有峯頭寨又江隂
 壁頭漁溪之外有九龍山玻璃嶺之外有逕上里皆
 邑西南附海界外地也自邑南門渡江至錦屏山南
 行二十里把店十里牛田塲二十里三山路岐分為
 五一西行十五里至薛店一西南行三十里至牛頭
 寨一東南詰屈行六十里至萬安所一東行稍南二
 十里至白鶴寨一正東行二十里澤朗司皆邑東南
[005-29a]
 界外地也自海口橋循江而東一里至鎮東衛自里
 美折而東行過麒麟山四十里至松下為邑東界外
 地凡各路岐分之間皆有支海内入故遷移獨多
 蒜嶺以山形如蒜而得名在光賢里上設驛有照海
 亭登之東望大海無際又有漆林書院唐翁承賛兄
 弟讀書於此故山曰草堂里曰光賢皆以是故也嶺
 有古碑鎸石馬泉三字草堂山有小瀑布壇髙數十
 丈承賛乾寧間進士也嘗以右拾遺奉詔冊王審知
[005-29b]
 為瑯琊王假金紫以行梁開平中又為閩王冊禮使
 黄滔贈以詩有衣錦還鄉翻是客迴車謁帝却為歸
 之句承賛遂留相審知卒葬於崇安子孫代有顯者
 余坑山在光賢里之唐㠘下有昭靈廟相傳漢有趙
 昇者事張道陵得仙隱居鳴鶴山下常乘鐵船抵浮
 山又跨巨鹿憇磐石上今舟㾗鹿跡尚存鹿跡長尺
 有二寸每六月村民聚祠炎暑酒善敗俗嘗罷釀獨
 此地有北風旬日號釀酒風又有盧焦石髙數丈海
[005-30a]
 濤漱激為龕岩之狀或採為池亭玩必致譴怪
 江隂山在蒜嶺之東三江之北興化之北面關鑰也
 東為壁頭廵司北為牛頭廵司南為﨑頭東北一㠘
 浮海曰野馬山可寄北風船五六隻東為大麥洋入
 莆門户也其地又名雙㠘以二山突起海中故名中
 有古井甘冽可以濟旱蔡道人岩及百年洞又呼仙
 㠘
 白㠘又名陳山絶頂曰鴻休岩岩竇天成下瞰滄海
[005-30b]
 浩無涯矣以僧鴻休居此故名其西又有烏窠岩烏
 窠禪師居之即杭州守白居易所參請者也
 蘇溪出莆田而通横山潭入海
 漁溪上有昭應廟祀虞雄閩牙將也戰歿於此逕江
 有二一出故興化縣金支大潭合漁溪為逕港一出
 黄蘖山北過鐵場邊與逕港合流水之南有逕上鎮
 今置戌其水過棉亭東抵烏㠘門又南至雙㠘岐而
 為二東出白㠘西出後㠘合於昭應廟前會迎仙港
[005-31a]
 入海
 蒼霞山在新豐里
 牛田鎮民居甚稠其東有聞讀山為唐水部陳燦讀
 書處上有遏雲碣潜公室講經臺獅子跡其西有福
 廬山在時和里明相葉向髙所闢也由三天門入至
 石芝亭為相國書堂石芝者平地拔起高可二丈餘
 莖細而首坼為華蘤之形有躡雲徑石磴四五折入
 岩腹天光斜影凡二百餘級穿一竇以出有古榕樹
[005-31b]
 輪囷秀潤旁有臺曰榕臺立岡頂俯眺海曲浦漵歴
 歴如指掌稍降有兩石夾峙中露天光𩔖武夷一線
 天人行峽中得旁穿以出乃入異香洞可容百人洞
 初開時異香經時不散因以名遵峽而行為飲虹磵
 泉自竇中出如鳴珂珮又穿穹巖而上入雲闗有古
 仙鷹&KR1095二岩天門外有石闕俗呼擎天柱自上俯視
 始見其直如引繩凡四十五尺自福廬西行二里許
 曰靈岩有寺在嵌岩中大石迫岩傍作峽兩松樹生
[005-32a]
 峽半根為石所齧頂作羽葆以自蔽岩之左有靈湫
 墜澗湫所來處數石碙相連逶迤巉刻皆泉溜所撞
 擊而成者也寺之前後亦皆松林意即所謂松潭也
 牛田埸有鹽課司地在澤朗之北鎮東之南福清之
 藩蔽也其東有東營山新圗作/東壁山在海中嘉靖辛酉壬
 戌倭䑸盤踞於此聨營二十餘里將攻福清戚少保
 以火器破之始遁去
 澤朗廵檢司在化北里有嘉福寺隋時掠琉球五千
[005-32b]
 户居此萬安所城在平南里臨大海明初江夏侯建
 設旗軍千四百九十九名北望海壇南望南日内扞
 鎮東東洋要衝也城内有萬壽塔可以逺眺澳内可
 泊南風船數十北有大丘寨又北為東金山髙峻可
 以逺望居民以海為業蹈險如鶩頗難防禁折而西
 曰蓮盤北曰沙塢皆商船必經之地並可泊船其外
 有草㠘塘㠘及南匿㠘之屬南匿産鹽差淡塘㠘一
 名大姨山其地多風不宜樹日未出東向極目有黛
[005-33a]
 色一㸃微露水面為小琉球國每風暴漁舟輒為所
 漂一晝夜至其國水深碧東流不返莎蔓錯織不容
 轉柁漂者必至而後已其國人得之以藤貫踵課之
 耕作蓋其國刳木為盂乃能周旋莎蔓間非内地之
 舟可涉也相傳大姨山夜不舉火懼彼國人望見而
 至也
 東甲山在萬安之東三島相連大小斷續上有大王
 宫澳内可泊北風船數十萬安居民多採捕於此臨
[005-33b]
 萬壽塔望之隱隱可見賊自海東來多窟於此明時
 防剿嘗以二皷發舟鷄鳴而至蓋慮賊望見吾舟而
 逸去必乘夜掩襲之也乃萬安港口有一沉水礁而
 草㠘貓尾以至東甲澳口往往有惡礁非久習海道
 者不能辨以故廵剿之舟不敢輕出惟嚴沿海之保
 甲以絶勾引勤哨□以防窺軼斯為勝籌耳
 海口橋一名渤澥橋去縣二十里在海口江上跨方
 民仁壽二里宋里人林遷募建有海口鎮屬方民里
[005-34a]
 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冦至民多死御史吉澄請發帑
 金七千七百兩賑之民請以是築城其後島夷屢犯
 以有城可守得全即今寨城是也其江出於故興化
 縣界流為百丈溪至金應舖為無患溪東流二十里
 合石塍溪至水陸寺合東溪經縣之阿頭瀦為琵琶
 洋十餘里入海又有龍江源於龍首山初名螺江閩/書
 作螺/文江宋林栗改今名至海口橋而合於江橋畔有林
 夫人廟規制不甚大而靈異素著舶商入海必禱之
[005-34b]
 鎮城東北有龍山一名瑞峯寺在山顛浮屠七層可
 觀日出西麓有紅蓮閣疎野堂里人章氏所建下有
 籹粔潭南麓有草堂宋林光朝故居也自海口西行
 三里有網山宋林亦之讀書處學者號為網山先生
 自海口南行二里曰瑞岩髙數百仭有天台玉虚香
 山諸洞一滴泉鑑池紫霄亭休休廬諸勝絶頂石泉
 大如箕應潮汐號通海井龍江上有龍江書院中祀
 孔子旁為三賢堂祀宋林光朝林亦之陳藻
[005-35a]
 鎮東衛城明初周江夏所築設旗軍八千六百八十
 七名以其在海口鎮之東故名有倉局教塲規制畧
 備明世閩有總兵春秋二汛駐於城之東門又設土
 浙兵二營以守之衛東南有朱文公祠西南有鎮山
 菴又有都督戚繼光祠嘉靖壬戌倭冦萬餘圍困數
 月指揮秦經突圍請救俞劉戚三帥兵至始解報功
 之祠所由作也城中人文蔚聚商賈四集號為饒美
 外為鹽㠘㠘外水淺非潮滿不可入城之東有烽火
[005-35b]
 山有警舉燧於此山頂嵌岩其狀如屋凡三十六間
 名曰虎屋宋林亦之詩云興來走上烽火山著足不
 定秋風寒四邊黄茅滑如雨低頭俯看毛髪𥪡幾年
 欲到紫菜鄉大練小練及東墻如今一時在眼傍白
 雲流水天茫茫酒䦨更欲弔虎屋無端日色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其傍又有鹿角
 山巨石上仙篆數字人莫能識大練小練在東海中
 二島相去十里許無風踰月不可度大練有居民數
[005-36a]
 十家可泊北風船八十餘但苦水淺不宜輕泊小練
 之山周十里多喬木無居人五代盧皓林甲避地居
 此而林氏世以文顯
 海壇山在縣東南大海中以山形如壇得名或曰其
 上有嵐氣往來又名東嵐山横狹而從廣周可三日
 行控連諸島度可七八百里唐為牧馬地泰清中始
 有寺宇宋初置牧監後以駑悍不齊罷皇祐中許漁
 民耕墾淳熙中有户三千元户滿四萬邑得以陞州
[005-36b]
 者以海壇諸里佐之也其山曰黄﨑曰紫䦨曰牧上
 曰砦頭曰坑頭曰大小鰲網其水有三十六派湖亦
 名三十六脚湖峯巒環繞如畵湖水湥碧産蓮瀕河
 沙輭能沒人中有龍窟相傳元庚申嵗龍出與馬交
 而生駒毛鬛異文以貢於朝日行千里二三年後大
 雨雹湖忽自決與海相連云近塢有大小塲及錢藏
 皆為泊船澳東方最髙者曰軍山王氏謫戍多居此
 間其旁島曰浚門曰獺步曰廣州埕曰流水隔曰東
[005-37a]
 墻曰小墻小墻北曰十二藍焦東墻北曰百兵焦大
 桑小桑兩桑間曰桑門兩墻間為鸕鷀門是極東之
 島舟不可行矣海壇人舊事私記曰海壇山周八百
 里分海上海下四五六七圗户計三千七百口計八
 萬四千左有東嵐瑞湖右有顯跡湖即三十/六脚湖有碧沙
 洋百花砦鐘門三鎮皆市井殷繁而碧沙洋産人參
 鐘門多科第尤為海外名區焉閩海實錄云相傳舊
 有一州一縣州曰沙州縣曰朗縣不知何據洪武初
[005-37b]
 徙其民而墟之置遊兵千二百名然所有苖米八百
 石征之合縣如故也正統間邑中布衣林揚詣闕上
 其事逮繫詔獄十八年至天順復辟始允其請而釋
 之嘉靖季年倭冦據為窟宅剿平後流民漸集蔚然
 成井里至隆慶間設海壇遊置戰艦三十兵六百六
 十九名啟禎間幾復舊觀矣東為觀音澳泊北風船
 二十餘東南一㠘浮海曰牛山常泊船十餘皆賊藪
 也東北曰蘇澳泊南北風大船八十餘但不利西風
[005-38a]
 又虞潮退舟膠而賊至西南為龍王宫可泊北風船
 三十餘其旁又有晃尾澳可泊北風船三百餘又有
 進屏澳可泊北風船三十餘疑即浚門也蘇澳西南
 為石牌洋一石髙可百仭在洋中如石牌狀石牌下
 有惡礁曰金錢礁龍王宫前亦有金盞銀臺礁出入
 慎避之東至東甲南至草㠘西至萬安各一潮水東
 庠即林亦之所謂東墻也在海壇東北南望牛山一
 小㠘曰小庠即小墻也東為葫蘆澳可泊北風船二
[005-38b]
 十餘出黿鼉髙於人流水甚急倭冦往來之衝其南
 曰南江北有鱟殻澳
 鐘門㠘在石牌洋之西北可寄北風船三十餘其㠘
 玲瓏如鐘亦聞古有鐘沒於此潮退猶露其紐島饒
 淡水汲者聚焉近㠘石髙二丈如媼東南瞰其石趾
 方二十丈中有井泉與潮候應船泊之都會也半潮
 抵慈澳則長樂界
 苦㠘門在鎮東衛東北二十里海中可寄北風船十
[005-39a]
 餘凡南來商船俱在此候風過茭入省或遇風信不
 利經旬淹泊商旅無不苦之故曰苦㠘南望石牌洋
 東望鐘門後澳為湧月可泊南北風船二十餘北入
 松下西入鎮東有惡礁曰鷄屎礁舟行宜慎之五虎
 海壇遊汛至此分界
丙子行七十里至青坡又二十里渡烏龍江水面約四
五里夾岸俱山波濤驚駛又行四十里次福州府將軍
佟公少司空蘇公撫軍金公及藩臬以下皆來迎甲士
[005-39b]
五千軍容甚盛旌旗相屬十餘里又有臺灣歸化人及
琉球使臣以次見
 元年畫界自定軍山歴髙嶺山小石山石屏/山石龍山至閩安
 鎮為長樂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四十里梅花所二十
 五里東山十里海路俱移共豁田地九百一十三頃
 有竒八年展界安兵十處七星岩十名小門二十名/東山十名舊縣守備一把
 總一兵三百名壺井山十名渡橋山千總一把總一/兵二百五十名雙桂山十名金墩山二十名燕山十
 名龜宿/山十名今從長樂營撥守七汛松下把總一兵五十/名壠山千總一兵六
[005-40a]
 十名東山港尾十五名壺井大㠘二十名仙岐六十/三名梅花寨把總一兵四十名浪頭鼻广石一十五
 名/候閲定縣設於唐武徳間以風物熙和故稱長樂
 舊在六平山析新寧之敦素里為治今所謂古縣是
 也上元初防禦使董玠以其地卑濕徙治呉航頭即
 今所也呉航去縣西半里閩中記呉王夫差畧地至
 此作戰艦故名永樂間中官鄭和過此改為太平港
 閩書以呉王濞反漢東甌王揺從之故有呉航之名
 與此異至以為即馬頭江則大謬矣
[005-40b]
 六平山新圗作鹿平旁有髙嶺戌臺山宛轉六曲上
 有巨石中穿為門通往來壁上勒第一山小有天字
 宋時於此建九日軒寳慶中太傅陳俞居其下亦名
 太傅山
 瑞峯院在同榮里五代周廣順二年太保王紹齊以
 僧居岩間時有雲覆其上因作為院有石屏慶歴間
 提刑蘇才翁刻字於石屏閩書以為石屏在縣東之
 芝山亦云蘇邵二公勒字蓋又一石屏也
[005-41a]
 石龍山界連閩縣以上為初遷近内界
 七岩山疏名七里岩在縣南五都之羅田其傍溪湄
 山有竒勝境曰寳山雲曰石澗泉曰龍津釣山巔有
 湖相傳湖中有巨蚌含珠曰珠湖自此而東有社溪
 有大社小社二村廵檢司在焉其南有郎官山連石
 尤嶺可通福清
 牛壟山中有田一區丘壟環之有壟下民城洪武間
 江夏侯建今置戌
[005-41b]
 壺井山有一井在山麓如壺鹹潮至則沒潮退其水
 復淡自壟下城歴江田漳阪東山三戌而至其地凡
 四十五里志勝云在縣東北四十里/誤以圗考之尚在東南下有壺井村有
 水曰壺井江其出海處有二石對峙曰王母礁新圗/作虞
 母/礁宋末楊妃負益王福王航海經此
 雙桂山疑當作芳桂蓋志有芳桂里也東至海濵有
 仙岐城自城以北有大董小董村董峯在焉一曰福
 山輿地紀勝云上有神人祼形披髮見者獲福故名
[005-42a]
 閩中紀云董奉字君異侯官人少得道嘗游交州刺
 史杜燮病死已三日奉以三丸藥納之口中食頃更
 生奉後居此山為人治病不責謝但令種杏一株久
 之有杏七萬株森然成林其西有蛤山旁有㠘二一
 曰人赤㠘一曰蛤㠘
 雁峯即疏所稱燕山也新圗作雁山下臨嚴湖上有
 御風臺嚴湖一名西湖陳太建元年邑人嚴光之子
 恭賈於維揚舟㳄江滸買黿五十頭放之光家居見
[005-42b]
 有黒衣五十人齎錢五千緡至曰子所寄也及恭歸
 語放黿事乃大異之遂捨宅為寺湖中有小阜曰蟹
 山有六竒曰牛山曰馬水曰龍灣曰虎潭曰都官渡
 曰搢笏石自是而東並海有聖娘山其下有林婆湖
 林婆者唐林鷗之妻鷗字神鳯開元中為倉曹參軍
 嘗築濵&KR2446湖可溉田千頃妻趙氏亦捨奩田為湖遂
 名林婆湖稍北有魁山以其魁然異於衆也有植柱
 廟相傳唐時有神憑巨木溯流而上漁者徙之下流
[005-43a]
 輒復上如是者三土人以為異而祠之久之刻木為
 像遂以名其廟又北為碁山有石臺仙人奕處也碁
 局尚存
 梅花所在二十四都去縣四十里周江夏築城設旗
 軍千四百五十八名其地曰梅花山下有梅江俗諺
 有梅江水直千金之語人烟繡錯民習販海往往闌
 出外境明王恭梅江詩云君不見梅江浩蕩連滄溟
 積水不極涵空青未明先帶扶桑日入夜倒浸銀河
[005-43b]
 星澄波萬頃秋無盡漠漠遥光海天逈島㠘千家烟
 火深軍城百雉妖氛寢漁笛吹殘夜落梅空江長見
 舊潮迴珠潭露下漁風起蛟室雲歸蚌月來仙源香
 霧浮花島海色空濛望中好𤣥圃滄洲路不通清水
 黄塵夢難到
 广石澳去梅花所二十里長樂北境盡處也下有广
 石江江上有石相傳地産紫菜味極珍美閩王審知
 採以入貢禁民私取因立石焉澳民業漁宋末陸秀
[005-44a]
 夫奉二王從此入閩安鎮二澳俱泊南風船而梅花
 孤懸海外飛沙將掩雉堞風颶時作邏舟不能久泊
 誠要衝也
 磁澳山在焦山石梁廵檢司之外亦作慈澳新圗作
 滋澳内直壺井大㠘北望苦㠘門原設防船十二隻
 以備東沙白犬外洋之盜萬歴之季併入五虎遊海
 船南來轉茭者常候風苦㠘門或已行而潮汐不利
 則泊磁澳邏戌既撤每虞冦掠向來建議欲用漁船
[005-44b]
 設長戌南風則駐苦㠘北風則守磁澳亦扼要之籌
 也
 東洛西洛二島相連在磁澳苦㠘之間南一小㠘曰
 横蒜東即烏猪洋也洛門可寄北風船十餘但礁多
 宜慎西南一山秀聳如牛角曰牛角山可寄南風船
 二十餘牛角南十餘里即松下
 東沙白犬二山相連在磁㠘正東北望竿塘南望東
 庠東沙澳水深九托可泊南風船百餘用單已針三
[005-45a]
 更可至牛山白犬以形似蹲犬得名繞島石稜如鋒
 椗索遇之輒斷泊時倘遇颶風即有不測之危惟犬
 目一處可寄北風船二十餘向來雖𨽻小埕後哨然
 廵船不時至盜自東湧徙巢或自外洋突犯輒於此
 分䑸行剽廵𠞰之舟由竿塘用正南風由大馬頭蘇
 澳用西南風由磁澳用西北風然磁澳水淺潮退未
 半而舟已膠往往望見賊船而不能逐也
 南茭在梅花所前一沙線下揷入海中上溯閩江而
[005-45b]
 西長數里皆鐵板沙大舟遇之皆膠更遇風浪鼓拍
 動至震裂有一港可蜿蜒以入閩江非老於海者不
 能識且其中沙面時有遷徙必滿潮至八九分乃敢
 入也二茭夾列閩江之口南茭以沙險北茭以石險
 南北商船過此嘗惴惴焉其閩江之舟東出者利西
 北微風
 長樂連江二邑夾閩江之尾為境而閩安鎮居其中
 綰轂海口則閩縣地也自石龍山歴象洋山至馬門
[005-46a]
 嶺為閩縣邊邊界以外十五里東岐髙樓十里象洋
 俱移共豁田地三百八十九頃有竒八年展界安兵
 七處石龍山五十名武定山十名武定門二十名登/髙山十名象洋五十名長柄山十名東﨑山二
 十/名今從閩安陸營撥守三汛象洋千總一兵七十名/下塘寨把總一兵一百
 八十名石龍寨把/總一兵一百名候閲定
 閩安鎮海門也有城東南際大海閩江自西而東更
 其前由省城往從陸路則出水部門六十里而至從
 水路則自南臺九十里而至有柔逺驛琉球貢船常
[005-46b]
 泊此有税課局粤浙商艘往來不絶有廵檢司千掫
 者所駐也人烟稠雜百貨所湊城四周皆水出城南
 門望隔江有石龍山山下有大石出江中其形盤屈
 號金剛腿北門外有橋曰沈公橋橋外為教塲城之
 西為水寨東臨江汜汜之隔浦登髙山也其江為全
 閩之幹水隨地而異其名源出浙之龍泉建之浦城
 崇安又合延建汀邵及古田閩清永福大小諸溪之
 水至此入海大抵閩江承建劍上流谷陿川激至馬
[005-47a]
 瀆山漸廣而緩曰馬瀆江至長樂侯官之境螺女金
 瑣石岊諸江來合之曰洪塘江又東曰馬頭江以江
 中有石如馬頭故以名衆流所滙浩瀚無涯有洲如
 桃號投桃洲予所渡烏龍江即此也又東至會城上
 洞江自左下洞江自右來會之故會城三面距水而
 其滙處曰南臺江越王釣龍處也上有萬夀橋平海
 頭陀王法助所募建長百七十丈水門二十有八又
 東東西兩峽江來會之二江所受之水至多故又因
[005-47b]
 其名而稱西峽江而統謂之閩江也閩江過閩安鎮
 有小山當其中流曰急水門又東有兩石礁曰雙龜
 又東合於大洋有五峯列峙即五虎門也江之南岸
 自石龍山而東曰武定門又東曰浮㠘又東曰猴㠘
 其地有七㠘曰洋㠘殷㠘獺㠘竹㠘鹽㠘芝㠘與猴
 㠘而七也又東曰瑯琦曰浮江江之北岸自登髙寨
 又東曰碁盤寨曰象洋寨其地有怡山院雲峯嶺又
 東曰長柄山又東曰下塘寨又東至舘頭與連江接
[005-48a]
 境矣五虎門之旁又有官母㠘築城設廵檢司澳内
 可泊南風船百餘向設船十八艘外控竿塘定海内
 扞舘頭伏莽時發哨邏殊不易也迤西為荻蘆門屬
 連江
己卯自福州發行三十里至北嶺又二十里至何虎嶺
又二十里至潘渡又十里至羅崙渡河又二十里至連
江縣
 元年畫界自馬門嶺山歴浦口麻嶺/透嶺至棊盤山為連
[005-48b]
 江邊邊界以外斗入海九十里北茭六十里竒達澳
 三十里定海所附海二十里馬鼻十五里大澳五里
 舘頭俱移共豁田地二百三十四頃有竒於浦口因
 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二十處馬門嶺十名長沙嶺/十名定安嶺十名大
 澳山十名大澳嶺四十名東岱把總一兵一百名東/岱臺十名小澳十名浦口千總一兵一百名松塢二
 十名腰嶺十名麻嶺十名白鶴二十名麻坂把總一/兵八十名網邊十名驢頭十名拱頭千總一兵二百
 名馬鼻二十名嶺口十名/浮曦山十名東山三十名今從連江營撥守六汛東/岱
 小澳把總一兵一百名浦口六十名定海千總一兵/一百三十名苔菉把總一兵七十五名拱頭寨把總
[005-49a]
 一兵五十七/名館頭十名候閲定
 連江本溫麻縣地沈約宋書晉武帝太康四年以溫
 麻船屯置溫麻縣是也武徳初析閩縣地别置連江
 縣連江出羅源縣之王土溪黄柏潭會舊懐安縣之
 桃洲宻溪三派合流至縣西曰羅崙河遶縣治南亘
 欽平上下二里東流入海其在縣南者名鰲江去郭
 門百步跨江為橋長五十丈水門十有六作於宋政
 和間俗呼江南橋自此東流二十里有東岱山亦稱
[005-49b]
 岱江有漁滄潭石刻漁滄天乙之門東岱寨置於此
 江之北岸即浦口寨也更東則海口矣
 邑形東西綿亘海在其東閩安鎮在西南閩江之口
 經其南境亦大海也其東北境又有支海内入故邑
 東偏之地如舌吐海中北茭定海為舌之端小埕黄
 﨑為舌之腰而浦口馬鼻舌之本也初遷於此立界
 自是以東逺者百里並在界外予行自潘渡入邑境
 羅崙河即英顯蕭公顯靈處也公名孔冲五代時建
[005-50a]
 安人中唐莊宗甲科隱於邑南之兑峯薙髮為僧志
 行堅苦能伏虎豹歿而邑人祠之宋靖康初建冦葉
 儂犯境遥望羅崙有牙旗火光又聞鼓角呼噪之聲
 逡廵退去避冦者咸見神兵歸廟中紹興中海冦掠
 荻蘆亦見九龍江上有巨艦揚旌而下上書蕭字因
 得賜廟額曰英顯
 自城而南七里曰館頭其地有覆釡山形似釡而勢
 下垂南峯之麓有石雙峙道出其中曰石門唐中和
[005-50b]
 中建石門寺於此有玉華洞以巨石相倚而成其中
 深䆳燦若玉華有玉人峯半月池皆取形似有清隂
 洞在石門寺之北其下平廣可坐數十人上有佳木
 䕃翳故名又有石鼓石魚五臺鬭牛諸石石鼓形圓
 扣之有聲五臺者巨石五髙而頂平如臺之峙石魚
 鬭牛亦各以形似名也
 自舘頭而東五里至馬門嶺又五里定安又五里長
 沙又三里大澳又三里洲嶺又十里小澳邑之南境
[005-51a]
 八年展界也小澳斗入海為東南極處自此折而西
 北十里百勝寨又十里仍至東岱海口矣
 荻蘆港與閩江相連在長沙定安之外去縣三十里
 志勝云在縣/東四十里誤一名九龍江上有荻蘆山亦名九龍山
 七島外列因以成港海面約半里七島者泥塢塘下
 定岐蓬岐後沙下邊東岸也相傳秦始皇遍鑿東南
 諸山之有王氣者此山根連鼓山鑿之使殊得蘆根
 一莖長可數丈㫁之明日復合役者苦之夜夢有神
[005-51b]
 告曰夜可置鍬鍤勿收如其言蘆莖遂絶其絶處有
 血㾗因名其地曰荻蘆峽今亦謂之荻蘆門
 自浦口而東十里至松塢又十里中麻又十里蛤沙
 又十里東坪又十里小埕寨又五里定海所而地盡
 矣折回西行十里至官塢又折回東行十五里安海
 十五里黄﨑十五里苔菉又五里北茭為東境盡處
 蛤沙有城洪武間周江夏建有河泊所有石壁髙數
 十丈上刻字曰劉禹錫過此
[005-52a]
 小埕寨水寨也設欽總一員白犬竿塘東湧及東西
 二洛其汛地也南與南日寨會哨於南茭北劄西洋
 山與烽火寨會哨澳内可泊北風船三百餘
 定海所在二十七都因山為城三面阻海故設操屯
 軍千五百二十名南門距海五歩風起潮湧可激女
 墻為省會鎖鑰連江扞蔽城之坐山曰雁塔墩登之
 以望上而北茭下而南茭内而五虎荻蘆外而扞塘
 白犬皆在指掌城為周江夏所築火噐樓櫓甚備嘉
[005-52b]
 靖末倭冦攻圍固守不陷萬歴末移水師遊擊二十
 五艦駐防屹然雄鎮矣南門一澳泊北風船二百餘
 西門外長澳泊北風船三百餘山東北為鐵沙澳雁
 塔山後為小埕後澳泊南風船百餘城東南五里許
 海洋中四㠘珠聨伏礁甚惡戚少保嘗統四十艘犯
 夜而出皆劘碎南門西門二澳遇夏至後南風盛發
 舟不可泊秋冬颶風漁艇商舶紛紜蝟集姦良莫辨
 稽詰殊難也
[005-53a]
 北茭廵檢司有城周江夏所築舊為荻蘆廵檢司明
 初始易今名一山直趨海中石骨嶙峋為省會鎖鑰
 南北之天塹也城下可泊北風船數十北上商船非
 東南風不得過或少參以北風舟輒絓礁而止遊氛
 自東湧西洋乘之有坐困而已故商船將至茭而風
 未便者又須於黄﨑候風
 黄﨑澳在北茭之西其外即銅鼓洋有土堡居民百
 餘家澳内可泊北風船五十餘斜行至定海三十里
[005-53b]
 至竿塘一潮水竿塘兩山相連在海中以多茅竿故
 名先有居民洪武間内徙上竿塘峯巒層曲周三十
 餘里有竹扈湖尾等七澳鏡澳泊南北風船十餘竹
 扈澳泊南風船三十餘長箕澳泊北風船三十餘下
 竿塘周二十餘里有白沙鏡港等七澳馬鞍澳泊北
 風船四十餘但苦泥滑下椗易移二島南至南茭北
 至北茭西至定海東南至白犬西南至五虎各一潮
 水相近一石峯髙可六十餘仭俗呼竿塘杙凡哨探
[005-54a]
 淡水鷄籠琉球日本俱從此放洋認此收澳倭冦至
 竿塘亦必泊而取水焉
 竒達澳在北茭之西斜徑至安海十里
 下木澳籌海重編作下目澳/又有上目澳在南與黄﨑對峙在北茭之
 東可泊南北風船二十餘北至西洋南至竿塘各一
 潮水
 大小亭山桑㠘閩嶺俱在海中舊屬崇徳里昔黄氏
 兄弟載寳沒於亭山因祠於此按即黄助與其弟光
[005-54b]
 也
 馬鼻山揷入海濵以形似名南行為玉樓山有嶺曰
 透嶺有㠘曰鶴㠘皆設戌處元年遷界也自馬鼻而
 西為棊盤浮曦亦設戌處乃八年所展界其地香爐
 山有章仙壇仙開元中人嘗斬蛟延津江中有勅書
 碑記其事又有磨劍石掃壇竹及石棊盤此棊盤山
 所以名也
庚辰行四十里至丹陽舖又四十里止羅源縣
[005-55a]
 元年畫界自棊盤山歴岐陽舖䕶國舖烏坑/山界首嶺至白鶴
 嶺為羅源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六十里濓澳門五十
 里粧裹附海三十里大獲二十里蹟頭十里松山皆
 移共豁田地二百六十六頃有竒八年展界安兵十
 一處大獲山十名小獲山十名松山三十名邊竒山/三十名泥田十名烏坑十名三源十名三層嶺
 十名王沙十名疉石/三十名半天罐十名今從羅源營撥守七汛鑑江把/總一兵
 一百名五里渡把總一兵一百名濓澳兵一百名邊/﨑二十名泥田十名烏坑三十名大小獲四十名
 候閲定
[005-55b]
 唐大中五年割連江一都置羅源塲三山志云羅源
 溪名亦姓也一名羅川咸通中復割懷安地益之陞
 為永貞鎮後唐長興四年閩王陞為縣宋乾興中始
 名羅源縣初治水陸寺側介兩溪間時有水患慶歴
 八年遷於戴坑即今治所嘉靖中始築城周三里
 羅川源出蔣山接金鐘潭流至四明溪分為三派曰
 中溪南溪後張溪流入松﨑以達於海
 濓澳在縣東邑之左臂也而連江之竒達澳為邑右
[005-56a]
 臂濂澳之東為鑑江又有東衝皆冦來必由之地嘉
 靖末濂澳竒達皆嘗陷於倭自濂澳至西洋一潮水
 澳中有山曰簾山以形如簾幙圍繞民居故以名濂
 澳有十景曰石筍曰仙人跡曰感夢泉曰山羊鼻曰
 石虎曰文筆峯曰通濟橋曰馬鞍山曰雙石與簾山
 而十也
 黄沙溪疏誤作/王沙源出寳勝山流入松﨑港
 疉石公館在羅平里亦名飛來石山頂一峯突出有
[005-56b]
 巨石平如砥小石疉其上故名
辛巳行三十里至疉石又三十里至白鶴嶺止寜徳縣
 福寧州領縣二曰寧徳曰福安與州治俱傳海元年
 畫界自白鶴嶺歴寧徳縣銅鏡河溪漓/洋頭閩坑至小留嶺為
 寧徳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八十里象溪七十里梅溪
 六十里飛鸞附海三十里金埵河二十里黄坑十里
 三㠘皆移共豁田地一百六十頃有竒於閩坑嶺因
 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十四處界首嶺十名白鶴嶺/十名洋尾山把總一
[005-57a]
 兵三十名蚶﨑山二十名黄土巖十名南山二十名/馬鞍山十名張灣千總一兵二百名斗門橋十名後
 壟十名東墻把總一兵百二十名林長㠘十/名金埵河西臺二十名金埵河東臺二十名今從福
 寧右營撥守九汛飛鸞蚶﨑把總一兵四十名洋尾/二十名張灣千總一兵五十名黄
 土岸十名港尾十名藍田十名金埵西臺五十/名金埵東臺把總一兵五十名馬鞍山二十名候閲
 定
 縣先為唐時感徳塲偽閩龍啟元年陞為寧徳縣東
 面距海支海内入抵於邑之東門一溪遶城之南曰
 南門溪一溪遶城之北曰藍田溪皆滙於城東浮其
[005-57b]
 中者曰酒㠘曰金甌山曰金﨑曰錢岩曰橄欖㠘曰
 青山其洋曰三江洋大島當其口三都地也蓋邑之
 環拱多在東故他縣治皆南向而寧海獨向東以白
 鶴為主山碧山為近案碧山外大海為明堂規模特
 宏敞焉其在支海之南岸為三都地山為飛鸞蚶﨑
 梅溪之屬在支海之北岸為四都地藍田章灣黄坑
 馬鞍山皆在焉少北為金鰲橋海口即斗門也又北
 為東墻海口距縣二十五里即金溪銅鏡之水出於
[005-58a]
 三㠘者也又北為金垂海口距縣三十五里金垂河
 上接渺外溪又上穹窿溪邑西南境之水皆滙於此
 矣由邑南門黄土岸陸行過銅鏡渡金垂河歴溪漓
 至閩坑接福安境則為初遷内地之界白鶴山在邑
 之西門一都地也南連白鶴嶺予行自此取道焉
 白鶴山俗呼西山秀拔千仭南接飛鸞北接蓮花峯
 懸岩峭壁空洞幽深泉水清冽是為龍湫其右為靈
 谿書院又有泉曰定泉旱澇不增減白鶴嶺百折盤
[005-58b]
 空海上諸山皆入延眺嶺之南飛泉百丈遥望如銀
 河倒㵼曰南山漈嶺半有黯井味極甘美宋樞宻曹
 輔所鑿也輔時為縣尉偶憇此嶺暍甚心自念曰安
 得引一泉以惠行者乎方舉念而泉忽湧因甃為井
 初名應泉又名曹公泉
 飛鸞嶺在邑東二十里下有飛鸞溪源出羅源界其
 東峯有百丈漈名棲雲潭唐黄岳家於嶺下岳博通
 典籍尤精易數黄巢冦閩避地者聞岳好施歸之如
[005-59a]
 市悉賴全活乾寧中王審知累徵不應必欲致之岳
 投棲雲潭鄉人哀之因祠於梅溪
 梅溪山與飛鸞相屬南俯大海前峯四拱勢如勒馬
 號曰勒馬山縣學取為前案嶺下有萬石岩石岩如
 屋可容數百人中有石竈石井石床石几傍有石舟
 兩崖之間有石橋横跨又有仙茅山舊傳茅君兄弟
 煉丹於此有土堆中虚擊之硿硿有聲號曰神仙土
 鼓山頂産石辣菜其味芬烈異常又有城澳山環匝
[005-59b]
 如城中有三澳可置萬家又有五馬峯縣南諸山奔
 會至海垂盡而五峯突起狀如立馬邑之捍門也
 金甌山若甌浮海面與酒澳猿毛㠘及大小金﨑諸
 山聨絡海中而此山特近
 瑞峯山在三都海中距邑三十里秀拔萬仭昔有韓
 董二仙修煉於此丹井碁盤尚存又有黄灣峯嵩山
 皆與並髙而嵩山之崖有瀑布千尺如白練懸空青
 山海島周七十里有田土無官兵居民
[005-60a]
 章灣在五都或作漳灣新圖作張灣誤其旁有仙人
 巖雙掌㾗深數寸又有仙跡巖亦留雙掌及馬蹄跡
 相對之山復留仙人坐㾗又有阮先生祠祠宋紹興
 間上舍阮大成又有龍江井溢則稔枯則旱邑民以
 為占驗宋乾道元年邑大旱官民祈禱不應章灣士
 人阮元齡撰愬旱魃文齋禱龍井大雨立至三日乃
 已是夕元齡夢黄衣使者言奉上帝命取愬魃文且
 令俶裝以須元齡晨起齋沐錄其文而爇之踰日果
[005-60b]
 卒文多竒字畧曰吁咄哉酷魃肆虐多歴時所恒暘
 烈熇炖燥灼煦譬堪輿大於一髙爼窮極萬有羅致
 罙弆音舉/藏也百億魃屬悉持巨炬燹笈爍毛箇蘆皴□
 箇末五切籚米古/切䏢音胥火烈也風伯□怨□音篆怨音/戀不靡也□厥貪汚
 □音盧/助也動塸□堁音課/塵也出入胥□音/舉㷰雲疾雷震赫
 時暑九泉焦而揚塵蘋荇燎而成□音/舉流泉石之淵
 淵窘蛟龍而就肗音汝魚/不鮮也民□而顛□音覽/愁也物妥而
 脯妥音俵/落也後云帝哀下民寧不震怒諒勅六丁撮汝
[005-61a]
 驍鼠凡數百言佶屈類是見閩書中
 三㠘在六都少南為林長㠘海口金溪水出焉海中
 又有官䕶㠘烏㠘蓋所以為三㠘也或云海中有三
 小墩即三㠘故以名過海口又南為騮山山形秀聳
 有驊騮奔馳入海之勢故名官䕶㠘志作官扈山地
 勢坦舒土壤饒沃山尾洋底有井源出浙江龍泉縣
 界東流至斜灘過載首合松潭溪至廉首村㑹此名
 曰官井洋出此則渺茫大海矣志有扈﨑山疑即烏
[005-61b]
 㠘官井洋内曰雲淡門寧徳之左臂也金溪源出古
 田縣入由溪逕羅源㑹百丈漈竹林潭至溪口村同
 出三㠘滙於海
 金垂河疏作金埵河誤其海口曰浦門當其前者福
 寜之白瓠山也外渺溪入焉溪自政和界逕清岩甘
 露溪至銅鏡金垂滙於海宋陳嘉言霍童山詩云藤
 上老猿欲墜松間野鹿相隨苔蘚綠埋丹竈桃花紅
 出金埵霍童山杜光庭以為第一洞天有大童小童
[005-62a]
 峯又有石橋亘空石廊三十餘丈海鰌井下與海通
 古仙人霍童所居也在金埵河南渡距縣可二/十里志作縣北七十里誤銅鏡
 舖有水南湖瀦水不竭可資灌溉有博濟泉夏冽冬
 温自此渡金垂而北為溪漓又北為閩坑自此折而
 東則福安界矣閩坑之北有周墩堡故於此設縣署
 曰東洋行縣有東洋麻嶺廵檢司後移雲淡門
 西洋山周四十里内澳可泊北風船百餘旁一澳名
 景初可泊北風船十餘向不設兵賊所嘗泊也上控
[005-62b]
 盔山馬砌下引北茭外望東湧内通竒達東衝濂澳
 鑑江飛鸞鹽田白馬雲溪諸處為羅源寧徳二縣外
 藩自大金以往東北西北風皆利順風至竿塘定海
 各一潮水
 横山在西洋山東突兀海中不可泊船東湧内犯賊
 䑸必由此至西洋一潮水自東湧來三更可到
 東湧在東大海中兩山東西對峙中一門相去里許
 四面峭壁澳内水深五十餘托東山有大王宫澳前
[005-63a]
 多拳石泊北風船五十餘西山一澳泊北風船百餘
 後一澳泊南風船二十餘絶島孤懸風信難測哨邏
 不能時至往時議設長戌慮險逺難於䇿應輒復中
 止但為賊艦所窟穴賊所用釣艚高艦習於風濤轉
 旋便利剿之者必以夜晝日望見我帆檣即迸走外
 洋我兵逐之直搏影捕虚耳每遇西北風自三沙往
 五更可到自大金往四更可到西南風自西洋往四
 更可到自竿塘往五更可到
[005-63b]
壬午行三十里至三㠘渡十里至金垂渡沿海路/少迂又三
十里踰大梨嶺又五里至白石司渡又二十里次灣塢
福安縣地也
 元年畫界自小留嶺歴廉嶺縣前洋尾河茶/洋嶺大梅栁溪至杯溪
 村為福安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六十里衡洋五十里
 白石司附海三十里三江口圯灣皆移共豁田地四
 百八十四頃有竒於大梅因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
 十一處衡洋山二十名大梨嶺十名白石司千總一/兵二百一十名白石司馬頭十名灣䲧十名
[005-64a]
 梅洋山把總一兵一百名下裴山十名灶㠘十名/前郎山十名官嶺十名鹽田把總一兵一百名
 從福寧右營撥守八汛白石司千總一百四十名大/梨嶺二十名南浦三十名鹽
 田三十名灣塢把總一兵五十名馬頭梅洋/一十五名下邳圯灣十名前郎官嶺十名候閲定
 邑為唐長溪縣地宋寳慶間分而建縣于韓陽坂即
 今治也邑水之大者有三並㑹於城南之三十一都
 曰三港口亦曰三溪口疏作三/江口其地有洋尾寨以海
 潮所止也其水之自西而來者出政和之牛嶺曰穆
 溪過廉嶺曰廉溪自北而來出夀寧曰平溪以其遶
[005-64b]
 郭之西而南流亦曰西溪自東而來者出浙之慶元
 曰長溪將近邑而秦川大梅化蛟諸溪次第㑹之合
 而西流以其在郭之東也又謂之東溪三溪既滙合
 流而南曰蘇洋又南曰六印江曰甘棠港曰芭蕉洋
 更出古鎮門則大海矣然猶為内海有重沙二支自
 福寧州南出海中又逆揷而西蜿蜒遥拱於邑之南
 内曰長興外曰大金須自邑之西南泛海過箬頭帮
 乃為大洋也
[005-65a]
 初遷内界自寧徳縣至閩坑皆自南而北過閩坑則
 折而西又過小留而至廉嶺廉嶺一名靈巖巖下有
 金印石釣魚臺前有雙劍水廉嶺之名始於唐人薛
 令之有靈谷草堂令之所居也令之嘗聞龍吟之聲
 後登神龍二年進士開元中累遷左補闕兼太子侍
 讀時李林甫不愜於太子故宫寮亦見簡畧令之題
 壁以寓諷曰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
 苜蓿長闌干明皇見而續之曰啄木嘴距長鳯凰羽
[005-65b]
 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遂桑榆煖令之遂自病免罷歸
 上聞其貧命有司資其嵗賦令之量口受賜肅宗即
 位以舊徳召而令之已逝詔官其後人且表所居村
 為廉村水為廉溪山為廉嶺以旌之所著有明月先
 生集其弟之子芳杜有行誼卒而鄉人祠之宋政和
 中山賊湯粃率衆至引弓射祠旁木忽怖伏請命若
 有物禁之者遂就縳建炎中賊葉儂經此擊祠中鼓
 不鳴走之溪忽水暴漲不得涉為邑人所殱嘉定間
[005-66a]
 賜號靈佑侯杜四世孫念其亦為神附祀於祠邑阮
 氏盜侵令之墓傍地家輒火見念其指麾於烟中紹
 定間賜號顯應侯其傍有城山唐末黄巢之亂邑民
 於此築城保聚故名
 六印江以江中有六小㠘故名上有雙岩先是文殊
 寺有大鐘唐末黄巢冦閩過此欲取以烹牛鐘忽飛
 入龍潭後潭漸塞復飛入六印江風雨中時時出沒
 鏗然有聲宋咸平三年鐘浮衆舉之不動雙岩寺僧
[005-66b]
 以錫杖挑之鐘自起因留寺中
 甘棠港舊名黄﨑港在六印江下先有巨石屹立波
 間舟觸之輒覆溺唐末王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欲
 鑿之難其役乾寧五年夢有神自稱呉安王許為助
 力因命判官劉山甫詣邑祠之祭未畢而風雷暴作
 見有一物非魚非龍鱗黄鬛赤三日夜而風雷息已
 别開一港甚利舟楫事聞優詔嘉奬以為審知徳政
 所致賜名甘棠港封其神為顯靈侯梁侍郎于兢作
[005-67a]
 忠懿王碑嘗紀其事其上有甘棠公館外即古鎮門
 一名白馬門
 白石廵檢司在邑南一百二十里設有城堡故為黄
 﨑分司唐𣙜務也明時徙於長﨑而設廵檢司於此
 監司行部嘗駐節焉後有泉石峭壁甚竒泰昌元年
 邑令張蔚然刋木闢磴求得勝地置亭其上名之曰
 青林洞青林者令别號也令錢塘人錢塘嘗有青林
 洞云
[005-67b]
 大萊嶺盜窟也明時置戌今訛為大梨閩音之訛也
 下裴山新圖作下邳以圯灣而得名也
癸未行四十里官嶺渡河又四十里止福寧州
甲申殷主政分閲桐山予與石學士金中丞先行返省
 元年畫界自杯溪村歴福寧州城赤岸橋楊/家溪店頭至與浙
 江分界之沙埕止為福寧州邊邊界以外斗入海八
 十里沙埕七十里水澳四十里三沙三十里圯灣鹽
 田附海十里松山皆移共豁田地一千七百九十七
[005-68a]
 頃有竒八年展界安兵六十三處李園山十名青礁/十名尤家大山十
 名楊梅嶺十名小馬嶺把總一兵六十名木連山十/名南屏嶺十名漁洋嶺十名沙塘把總一兵一百名
 冲嶺五名大沙五名州前嶺五名白塔山五名魚井/山十名𤓰嶺十名呂徑山十名青浩十名青浩寨把
 總一兵一百名小灣嶺十名小澳山十名周灣山十/名岐溪二十名西洋千總一兵二百名横坑二十名
 數嶺五名敖嶺五名范溪五名圯崖山五名六都嶺/五名六都半嶺五名三佛塔五名三佛嶺五名黄宰
 山五名七溪團五名村保嶺五名村保臺二十名斂/城守備一把總一兵三百名倉頭山二十名羣頭山
 十名斗門山十名三墩十名缸窑嶺十名團山十名/斂城後山十名嶺下十名周倉嶺十名後﨑二十名
 白琳把總一兵八十名店頭河十名王孫十名鄭﨑/十名岩前十名塘底把總一兵八十名塘底東山十
[005-68b]
 名後灣十名桐山千總一兵二百名東山嘴十名東/山十名西山十名南洋山十名駱駝山十名戰坪洋
 十名分水/闗二十名今從福寧營撥守十七汛大金千總一兵/六十名州前嶺
 五名沙塘七名漁洋髙羅十六名積石閭峽十六名/羅浮延亭十名小石洋五名下滸把總一兵五十五
 名小馬寨六名龍灣八寳把總一兵三十名硯石二/十名松山十名赤岸十名青浩牛店千總一兵六十
 名小浩三沙四十名七都牙城/把總一兵三十名西洋寨十名桐山營撥守十一汛
 瀲城千總一兵八十名三佛塔三十名秦㠘八十名/南鎮把總一兵五十名黄﨑三十五名店下三十二
 名白鷺三十五名前岐千總一兵四十八名流江/二十名沙埕三十名分水闗把總一兵五十名
 閲定
[005-69a]
 按連江縣志晉太康三年析侯官縣温麻船屯置温
 麻縣其治所在今州南三十里有古縣村蓋盡州境
 以致羅源連江皆温麻矣隋開皇九年廢温麻入豐
 縣豐縣者今之閩縣也唐武徳六年以温麻廢縣置
 長溪縣在龍首岡即今州治也既而都督王義童自
 龍首移治於連江之北改名連江縣今屬福州而長
 溪縣治為寧逺鎮嗣聖十九年復置長溪縣而連江
 縣如故元至元二十三年始陞長溪縣為福寧州領
[005-69b]
 福安寧徳二縣明為直𨽻州
 按州境東西綿亘自州西至於栁溪五十里接福安
 縣界自州東一百八十里至桐山接温州界其在西
 境者曰楊梅杯溪下塲溪官嶺皆邊内海自城南州
 前嶺三十里至沙塘又南為漁洋垾山脈自此分為
 二支揷入海中一自漁洋而西歴小馬南屏以至於
 長興凡一百二十里一自漁洋而南歴武曲八十里
 至大金所折而西歴閭夾羅浮至於箬頭幇又一百
[005-70a]
 五十里長興之北海水盪而東入至於八寳又東至
 鹽田上接杯溪諸水在州城西南三十里長興之南
 海水盪而東入至漁洋垾其海曰連江其里為海連
 里蓋漁洋左右皆海地形至狹一埂過脈如蜂腰也
 自城東門折而南行十里曰松山烽火寨在焉繞其
 外者曰松山港過松山港而南行曰赤岸又南曰後
 﨑而抵於海由赤岸而東歴青浩稍南至三沙漸斗
 入海中歴五澳至黎智墩而止州東之第一支沙也
[005-70b]
 遶其外者曰楊家溪過楊家溪歴錢大王舖折而南
 又斗入海過三佛塔牙城梅花墩至南金墩而止州
 東之第二支沙也遶其外者曰瀲溪上接藍溪過藍
 溪歴屯頭太姥山瀲城秦㠘又斗入海過大小篔簹
 白鷺水澳至南鎮門凡四十里州東之第三支沙也
 遶其外者曰董江上接桐山溪過桐山溪至彩澳折
 而南又斗入海歴大欄小欄流江象洋至沙埕而止
 凡百二十里州東之第四支沙也遶其外為白水即
[005-71a]
 浙閩分界處矣自桐山又東則為分水闗凡自州東
 以至分水闗皆迤邐而東北海疆時有紆直之異茲
 特言其大較焉
 福寧衛在州城中領操屯軍五千六百名
 楊梅嶺舊産楊梅宋開禧寺僧始砌嶺路東抵五里
 臺西抵十八溪宋嘉定中令楊志捐俸甃石亦號楊
 公路
 鼓鐘山在古縣舊村有鼓樓與山相連亦名鼓樓山
[005-71b]
 稍南為洪山勢極髙聳逺望温台如在目中相傳葛
 洪煉丹於此故名石上有篆文六字人不能識
 霞浦山下臨江水曰霞浦江即連江也有青黑𤣥黄
 四㠘日出照映江水如霞故名宋乾道間莊元美修
 道於此見五色鸞鳥來迎遂羽化
 相近五里有牛跡山兩嶺有㘭相抱中函方窪如牛
 蹄之跡溪水至此忽陷入地中伏流數十丈而復出
 㶁㶁有聲又有小洪山絶頂天池廣二三畝四時不
[005-72a]
 竭有龍居之其傍為大小風門霧出即雨又有蓮花
 山五峯攅簇如蓮花菂山麓有大小二石龜其色瑩
 白形體皆具首尾欲動亦有坼文
 竹㠘在海中脈出於洪山
 小馬山之旁有四城山上有巨石黒色亦名鐵印山
 硯石江亦即連江之委也江中有㠘其平如硯五代
 周時有許光大者為沿海都廵檢江冦至光大戰殁
 江水如血者三日屍隨潮歸鄉人立廟祀之
[005-72b]
 硯石之旁有東蚶西蚶更西為長興而地盡矣外一
 小孤㠘曰蓮花㠘又西即白瓠山在海中當寧徳之
 金垂河口地分兩境以山脊為界自北面復轉而東
 曰小青礁曰李園可復返於鹽田焉
 漁洋垾有二小壟東出北稍短曰短表南稍長曰南
 表自是而南為武曲臺又南曰髙羅又南曰積石又
 南曰斗米亦稱斗美折而西曰大金所有城故設操
 屯軍千一百二十名其山曰南金山廣袤二十里昔
[005-73a]
 有海客至此館於逆旅遺金二餅而去逆旅兄弟二
 人追十里還之客大詫曰君非常人也異日聲價當
 比南金因以為名宋時有鄭轙以理學稱又有鄭君
 老十嵗能詩舉咸淳進士山上有江王廟相傳始於
 唐時其像木自海浮來是夕見夢于里人曰吾台之
 黄岩人也姓江名清里人遂刻木而祠之於此其南
 又有小金山支峯曰劍峯而文﨑武﨑二山隔水相
 向相去五里擁抱左右上有玉井峯鍾冠峯羅漢巖
[005-73b]
 金牛跡桃花塢梅花坡逺望之縹緲如雙螺焉當其
 前者為筆架山在海中以形似得名明嘉靖四年四
 月土人見五山自海浮來止於筆架之外峯巒明歴
 上有草木人馬往來貿易如織萬衆聚觀良久而散
 蓋蜃氣也其旁萊臺下有龍潭邏海者必屏息過之
 噤不敢譁萬厯間一守備以為妄也鳴金鼓舉砲自
 若俄而龍起覆溺焉筆架之内兩峙之間曰鴨池以
 山島四遶風恬水澄如鵞鴨之池也衆險之中以獨
[005-74a]
 安為竒云自大金而西曰閭峽堡故於此設髙羅廵
 檢司又西曰羅浮相傳此山浮海而來泊船止利北
 風若遇南風則石崖齒齒不可近旁立石筍山脈屬
 於閭峽登之可以逺眺中有清泉一泓上往大金下
 達西洋各半潮水西南風四更抵東湧三更抵礵山
 自羅浮又西為小柘洋又西為下滸故於此設延亭
 廵檢司又西為延亭更西至箬頭幇而地盡焉相傳
 箬山為七佛所居其地峻岩一名峻灘有二大石相
[005-74b]
 疉一人撼之即動衆撼之反不能動旁一石筍髙十
 餘丈凡自大金已西山徑險仄狼虎反縱人跡罕至
 也
 芙蓉山在閭峽之南海中周二十里可泊北風船五
 十餘亦有龍潭舟過不可舉砲
 馬砌山在芙蓉南海中周十餘里可泊北風船二十
 餘上距大金下距西洋各半潮水
 盔山在馬砌南周七里可泊南風船十餘以上三山
[005-75a]
 皆賊藪也更南即西洋山矣
 相近大金海中有浮瀛山一名浮膺山上有四澳宋
 元間居民蕃庶鎮北大將軍林國祥居此明初内徙
 松山港昔時風濤險惡嵗患溺舟其後流沙漸合始
 成通港山之南有清潭寺隋開皇中梵僧闍那崫多
 建山上有廟相傳其神姓趙名昱蜀之青城山人仕
 隋為嘉州守斬蛟拯溺蜀民祀之灌口宋開慶初復
 廟於此元至正間州大飢神化形為估客附米舶至
[005-75b]
 閩謂舶主曰此米至松山必大售利且十倍我為若
 先馳往告彼中牙僧令聚貲以待且授以握中扇曰
 若至彼津渡有詰問者以此為驗言訖遂去是日松
 山人夢神告曰米至矣有頃舶果至舶至具言所以
 來且出扇以示松山人視之則廟中塑像所握扇也
 乃益大驚成化九年移烽火寨於此初設於三沙外
 之烽火山海島也置欽總一員戰船四十三隻兵九
 百五十三名後以險逺而内徙焉澳内南北風船俱
[005-76a]
 可泊但苦潮退易膠外對海中火焰山更出為長表
 短表折而南為筋竹洋惡礁鱗布柁師苦之夏至後
 隂陽相薄沙濤湧沸土人謂之海動雖漁艇不敢出
 也北至浙之蒲門南至連江之濂澳近則礵山大金
 羅浮箬頭延袤三百餘里皆其信地也其會哨北會
 浙船於井下門南會小埕寨於西洋山嘉靖中把總
 朱璣以汛地遼濶請分兵船為二一泊官澳一泊嵛
 山萬厯間復增中哨以守三沙焉
[005-76b]
 𤓰嶺一名深澳嶺宋孝子王薦居此母沈氏冬月病
 渴思𤓰不得薦至此嶺遇雪仰天而號忽見石岩間
 青蔓離披有二𤓰摘歸奉母而疾差明太祖載之御
 製孝順事實中嶺畔有馬仙巖相傳仙人馬姓者居
 此頂有穴泉隨所至人數恰可給飲嶺東有東岩岩
 左有龍井雲氣嘗䝉其上右有池曰鳯池
 赤岸唐林嵩居此登乾符中進士詞賦為一時之冠
 觀察使李晦奏改其鄉曰勸儒里曰擢秀以旌之又
[005-77a]
 有文翁龍首二橋皆以嵩得名也其地又為紙衣道
 者墮水處道者為周顯徳間人清潭謝氏子出家名
 義韶居常不食以紙為衣一日赴齋赤岸被人推墮
 深潭中咸以為死矣及至齋所則道者先在紙衣亦
 不濕也柘洋水坑平嶺諸溪皆至赤岸又有倒流溪
 亦西流合於赤岸赴海
 後﨑山與松山夾港對峙全體皆石磊砢竒秀唐乾
 符中有陳蓬為白水仙者居於此能詩嘗題所居云
[005-77b]
 竹籬疎見浦茅屋漏通星與林嵩友善宋紹聖間邑
 宰熊浚明作邑誌言嵩曾孫仲荀有地里志得之黄
 忠黄忠得之白水仙云
 三沙上有土堡明時居民三百餘家澳内可泊東北
 風船三百餘賊所窺伺汛時常設陸兵一營駐守為
 福寧上游最要之地
 舊烽火在三沙南海中周十餘里明時有居民三十
 餘家原設寨總公署徙後撤之澳内可泊南北風船
[005-78a]
 六十餘
 嵛山在海中舊烽火東二山相連髙者曰大嵛山周
 四十餘里外窿而中窪如盈盂故舊名盂山有三十
 六澳昔多居民洪武中内徙萬歴年勘丈得荒田三
 十餘頃擬設屯墾而中止僅為漁户所居有媽宫地
 産鹿澳内可泊北風船六十餘在南者曰小嵛山多
 鹿不可泊船二嵛皆烽火三沙屏翰也舊設遊總一
 員戰艦二十二兵五百十四名以守之與臺山遊相
[005-78b]
 策應北路叅將汛時駐此旁有艮山有㠘曰日㠘或/作
 目㠘新圖有/大目小目
 七星山在海中嵛山之東七㠘羅列故名七星可寄
 北風小船十餘自官澳鎮下門放洋或自嵛山放洋
 各三更可至
 礵山在大金東海洋中有南礵北礵東礵西礵亦作
 桑山音相近也東礵泊北風船二十餘北礵泊北風
 船五十餘南礵泊南風船二十餘中多惡礁過者宜
[005-79a]
 慎西北南風俱自鴨池放洋二更可到東北風自三
 沙放洋三更可到倭冦自北來者嘗至此分䑸萬歴
 末設遊兵統十二舟守之以不能久泊而撤
 楊家溪中有九里潭自漆溪泥溪至此凡九里過黎
 智墩而入海
 太姥山髙十餘里在州東已百餘里矣舊名才山今
 置戌有材堡與之相近太姥者堯時種藍嫗也好施
 與遇仙人授以丹藥服之以七月七日騎龍上升後
[005-79b]
 人名其地曰摩霄峯又有太姥墓在岩洞前一石趺
 類龜背豎石塔乃太姥既上升而後人思之𦵏其衣
 冠也藍溪源出山頂即太姥種藍處每八月烏桕葉
 落水中作凝碧色俗傳為太姥染衣居民候其時取
 水漚藍染帛極佳唐乾符中僧師待建國興寺咸通
 初林嵩建草堂讀書其中遺址尚存嵩記云山舊無
 寺僧師待始築居於此乃圖其秀拔者為三十二峯
 自後精藍鱗次遂成遊觀之區矣遊太姥者東南入
[005-80a]
 自金峯菴東入自石龍菴即疉石菴又山外小徑自
 北折而東亦入自石龍菴西入自國興寺寺西有塔
 北入自玉湖菴菴之東為圓潭菴國興寺東岩石尤
 竒有萬丈崖崖上為望仙橋橋西曰白龍潭有龍伏
 焉洞中韸韸如鼓聲潭之西曰曝龍峯峯上曰白雲
 寺又上曰摩尼宫後有頂天石石有巨人跡二可長
 二尺山髙風寒夏月猶挾纊樹木無過四尺者石皆
 皸瘃秋霽逺望可盡四五百里雖浙水亦在目中乾
[005-80b]
 符六年記
 瀲城堡下有瀲溪納秦溪藍溪諸水宋有林守真者
 自言永嘉人敝衣蓬垢日醉酒肆中或數日不食亦
 無饑色一日忽作百人之饌集諸道侣夜分舉手謝
 曰先行矣瞑目而化案有遺扎曰得行便行得去去
 明月清風為伴侣火浴有異香鶴舞之應塔於龍澗
 之上
 秦㠘堡有大篔簹廵檢司牙裏堡即牙城也有青灣
[005-81a]
 廵檢司桐山堡在廉江里十七都有蘆門廵檢司下
 有桐山溪其出海處曰董江相傳董奉煉丹山中嘗
 就此澡浴也山之東有雙髻峯又有形若龜者曰龜
 峯山北有岩如伏虎曰白虎岩宋髙曇居此山下孝
 宗朝為秘書省著作郎曇號容齋光宗常書容齋二
 字以賜之又有髙融者登乾道進士棄官而隱於此
 作無餘草堂
 沙埕北鄰浙省之蒲門所澳内可泊南北風船三百
[005-81b]
 餘浙省商賈於此鱗集互易所齎兩省一大都㑹也
 倭冦嘗窺伺之舊於此設陸兵一營其地有黄﨑山
 面大海海中屏風山當其前朱文公避學禁常隱於
 此作中庸序書其藁於民家白板扉上後此扉舁入
 州庫奉為世寳焉
 屏風山在嵛山之北南來商船皆自此收澳篔簹秦
 㠘八都青澳皆為賊衝恃此扞之嘉靖三十八年四
 月海冦洪澤珍引倭入冦攻福寧州分守叅議顧翀
[005-82a]
 固守五晝夜得不陷賊移攻福安縣破之叅將黎鵬
 舉率指揮盧鼎臣等大敗賊於屏風㠘又追之鎮下
 門獲其四舟賊燬巢遁去
 臺山在屏風山東周十餘里秀聳若臺故名水深五
 十餘托澳内可泊北風船五十餘上有娘娘宫往時
 倭冦自日本或南麂來者皆就汲於此八閩上游第
 一門户也萬歴三十五年置遊總一員率戰艦十有
 八兵六百十九名以守之以澳中不利南風不能久
[005-82b]
 駐名守臺山實居官澳耳西北風由官澳鎮下門放
 洋二更可到南風由嵛山放洋三更可到
 鎮下門在屏風山之北故有居民千餘家委税官以
 蒞之澳内可泊北風船百餘北至官澳南至三沙各
 一潮水
 官澳在鎮下門之北蒲門所之東為浙閩分界之地
 澳北泊南風船四十餘為溫屬金盤汛澳南泊北風
 船五十餘臺山遊哨所轄也故為賊所時窺最稱衝
[005-83a]
 要
 分水嶺在㢘江里十九都浙閩分界處也下有白水
 江判隔兩省海外夷人雜居閩島者有七種一曰盧
 亭白水郎則在此江之上盧循遺種也詳見粤紀中
 其餘又有樂山莫徭遊及般子山夷雲家之屬
丁亥復至會城
五月癸巳朔集諸公㑹議於公署五日而後定
壬寅促裝登舟行十里止虹山橋㑹同侍郎蘇學士石
[005-83b]
主事殷御史張靖海將軍施將軍佟廵撫金都統胡於
行帳拜疏曰臣等先在廣東恐誤福建農時已經咨行
福建撫臣將沿海應給民耕種田地即與耕種令其復
業後於四月初二日行至閩境復將
皇上愛民至意通行暁諭仍㑹同該撫遍詣沿海地方
萬姓歡呼咸稱向來雖經展界仍有海冦未得安寧今

朝廷徳威海冦已除復沛
[005-84a]
綸音給還原業小民自此世世得沾
皇上洪恩擁馬焚香沿途不絶查福州興化泉州漳州
等四府福寧一州所屬十九州縣原遷界外田地共二
萬五千九百四頃零自康熙二十年展界至二十二年
止已經墾復四千八百八十六頃零尚餘未墾田地二
萬一千一十八頃零并額外老荒七百頃零共二萬一
千七百一十八頃零並交地方官有原主者令其復業
無原主者招徠勸墾據州縣陸續呈報歸業丁口四萬
[005-84b]
八百有零承墾田地一萬七千一百三十二頃零其丁
口花名及抛荒老荒數目并鹽田竈田屯田分晰數目
聽該撫造冊另報令其照例起科其沿邊所有漁課鹽
課已經原任總督姚啟聖於康熙二十年題准開復現
在徵收應無容議惟海禁仍行禁止至於沿海地方先
因遷民立界遍造墩臺各設防兵或五名或十名或二
十名自廣東交界至浙江交界止有防兵八千八百一
十一名今海冦已除遷界已復沿海田土已經給還應
[005-85a]
將不緊要處兵丁歸併緊要處臣等議得南澳一島係
閩粤二省咽喉門户應設水師重兵先在粤中原請至
閩定議今查海澄厦門已有水師提標官兵分駐而復
有專鎮厦門總兵官領官兵三千員名可以移調應將
此兵移駐南澳聽兩省督提管轄於詔安營撥守分水
闗梅嶺寨各把總一員兵五十名洋林村把總一員兵
一百名於銅山營撥守懸鐘所遊撃一員兵五百名於
雲霄營撥守梅洲把總一員兵一百名荷步把總一員
[005-85b]
兵五十名漳浦縣已有漳浦總兵領官兵三千員名復
有城守叅將領官兵一千員名應將城守營裁去止留
總兵營仍於其中撥守眉田寨連江各把總一員兵一
百名東墩赤湖各把總一員兵五十名銅山已有水師
總兵領官兵三千員名復有水師遊撃領官兵一千員
名查銅山逼近南澳南澳既宿重兵銅山之兵可以減
省應將水師遊撃一營全裁其總兵所領官兵亦裁去
三分之一兼裁總兵官止留遊撃二員守備二員千總
[005-86a]
四員把總八員兵二千名另設副將一員以總之即於
其中撥守八尺門杜潯各把總一貟兵五十名古雷千
總一員兵二百名六澳所守備一員兵五百名海澄縣
係𦂳急之處所設副將一員領官兵二千員名應留於
水師提標撥守石碼遊擊一員兵三百名海門千總一
員兵一百五十名橋梁尾高﨑劉五店各把總一員兵
一百名金門係𦂳要之處所設總兵官領官兵三千員
名應留其附近處水師浯㠘營圍頭營各設遊擊各領
[005-86b]
官兵一千員名查二汛逼近金厦金厦既有重兵二汛
之兵相應裁去於金門營撥守圍頭將軍㠘等處逰擊
一員守偹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兵八百名鎮海衞
千總一員兵三百名再於水師提標撥守浯㠘千總一
員兵二百名於漳州營撥守江東橋把總一員兵五十
名同安縣在金厦之内所有城守營副將一員領官兵
二千員名可以減省應將官兵一半及本副將裁去止
留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兵一千名
[005-87a]
即於其中撥守下店寨把總一員兵五十名於陸路提
標撥守竿頭寨把總一員兵五十名洛陽橋把總一員
兵一百名於泉州城守營撥守安海橋把總一員兵五
十名於晉江水師營撥守永寧崇武各把總一員兵二
百名於惠安營撥守黄﨑把總一員兵五十名興化府
已有總兵官領官兵三千員名復有城守營遊擊領官
兵一千員名應將城守營裁去止留總兵營即於其中
撥守楓亭寨把總一員兵一百名天馬寨江口寨各把
[005-87b]
總一員兵五十名再於平海營撥守湄洲守備一員兵
三百名三江口千總一員兵二百名於福清營撥守蒜
嶺把總一員兵五十名海口寨千總一員兵一百名海
壇係海島重地所有水師總兵官領官兵三千員名應
留查本營向駐鎮東今應責移海壇於長樂營撥守壟
下石龍臺各把總一員兵五十名於福州城守營撥守
烏龍江把總一員兵一百名閩安鎮海口要衝省㑹東
南門户所有水師副將領官兵三千員名應留於連江
[005-88a]
營撥守東岱定海各把總一員兵一百名拱頭寨把總
一員兵五十名於閩安水營撥守小埕千總一員兵三
百名下㠘北茭等處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
總四員兵一千名於羅源營撥守松山飛鸞各把總一
員兵五十名於福寧營撥守馬鞍山松山港口各把總
一員兵三十名金埀東臺金埀西臺東墻鹽田下滸各
把總一員兵五十名白石司大金各千總一員兵一百
五十名於閩安水營撥守秦㠘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
[005-88b]
總二員把總四員兵一千名於桐山營撥守牙城把總
一員兵五十名沙埕分水闗各千總一員兵一百五十
名共撥兵丁九千五百一十名仍聴各營照舊管轄其
應裁銅山總兵陳昌現在征進臺灣俟回日該將軍令
其赴部候補改設銅山副將一員聽部照例推補其銅
山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兵一千名
銅山城守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兵一千名浯㠘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
[005-89a]
四員兵一千名圍頭營遊擊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兵一千名漳浦營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
四員兵一千名同安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兵一千名興化城守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兵一千名共官兵七千名應裁但
現於經制兵丁内撥官兵一萬駐札臺灣彭湖不便遽
裁俟該將軍撥定之後將餘剩者具題裁去所裁官兵内
有征進臺灣不必裁汰將陸營官兵裁去頂補可也
[005-89b]
 福建屯田明初設置旗軍領種與廣東畧同其後漸
 廢半為民佔而虚額僅存國初領於縣官照民則徵
 收初遷界外甚多展界後有福州府同知附徵福右
 衛屯田一十九頃零福州府通判附徵福中衛屯田
 七十八頃零興化府同知附徵興化衞屯田一頃零
 泉州府同知附徵永寧衛屯田三頃零漳州府同知
 附徵鎮海衛屯田四十四畆共計一百一頃零併入前
 抛荒額内其在各縣附徵者即纂入各縣抛荒数内
[005-90a]
 不另列
 閩中鹽塲有七在福州者曰海口塲曰牛田塲在泉
 州者曰惠安塲曰潯美塲曰&KR1801州塲曰浯州塲在興
 化者曰上里塲初遷多在界外今展復
是日將軍施烺廵撫金鋐提督萬正色俱至行帳北向
跪行請安禮且致辭望
闕叩頭别去
癸卯至閩清之溪口行五日
[005-90b]
丁未過黯淡灘至延平府
己酉至建寧府溯流上瀨易舟以行是日過阿彌陀佛
灘稱絶險凡行三日所過灘不可勝紀
壬子過六牙灘老虎口灘止大園
癸丑過老䑕灘太平灘止古廟灘
甲寅過將軍灘火燒灘止浦城縣
乙卯陸行五十里至漁梁又三十五里過五顯嶺又五
里止廟灣是日過仙陽街眞西山先生故里也在縣北
[005-91a]
三十里五顯廟規制宏壯踞山之巔萬竹圍繞間以長
松蒼翠襲人衣裾飛流瀑布震盪於下行者至此每盤
桓不忍去
丙辰行十里過楓嶺為浙閩接壤處又二十里至念八
都又十里至上竿嶺又五里至羊&KR1489嶺又十里至仙霞
闗闗有上下兩重中作漢夀亭侯廟石磴峻絶真天險
也又十里至保安又五里至姚嶺又二十里止峽口
丁巳行五十里至清湖登舟自此沿江入浙矣
[005-91b]
 梨嶺在乾封鄉之安樂里通衢之江山民以樹梨為
 業有水北流通廣信洪武間令張鵬舉置闗於此表
 曰梨闗正徳七年以江西徭冦置戌焉唐歐陽詹詩
 曰南北風煙即異方連峯危棧倚蒼蒼哀猿咽木傍
 髙處誰不沾衣望故鄉明鄭善夫詩曰梨嶺遥於楓
 嶺遥小闗高比大闗高傭夫過此如平地一日來回
 一百遭
 粤閩廵視紀畧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