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07 論語注疏-魏-何晏 (master)


[000-1a]
  御製讀論語


  泰伯章有曰民可使由之既而繼之云乃不可使知當
然所以然朱子分注斯復引程子説明不能使其化人
有不能聖教豈所宜用術非正道詎應出宣尼是義謂
未當而久心蓄疑程朱求弗得盖強為之辭近從川路
行略得真解兹兩岸迎鑾民數乃無萬伊歡欣近聸就
摩肩疊跡隨但御舟一過奔避如敗師渙然鳥獸散躪
藉相凌欺前見後来者厥角先紛披殊不曉其故細詢
[000-1b]
乃悉兮盖縁地方吏先以曉諭馳謂御舟之後其舟即
宫闈爾民宜速避定當謹威儀此使知所致不如由彼
為曉百乃漏萬那盡諭蚩蚩堯民順帝則兩忘知識竒
曰當曰所以帝豈有分施宗元郭槖傳此義或有窺








[000-2a]


  御製無倦齊繹論語義


  先之更繼以勞之請益曰當無倦為乾象正符不息義
詎惟姑使自深思末句反程子註語意即胡氏所云勇者喜於有為而不能持久亦未為契
㫖也





[000-2b]





















[000-3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八


  論語注疏       四書類


  目錄


  論語注解傳述人 論語集解序


  卷一


  學而


  卷二


  爲政
[000-3b]


  卷三


  八佾


  卷四


  里仁


  卷五


  公冶長


  卷六


  雍也
[000-4a]


  卷七


  述而


  卷八


  泰伯


  卷九


  子罕


  卷十


  鄉黨
[000-4b]


  卷十一


  先進


  卷十二


  顏淵


  卷十三


  子路


  卷十四


  憲問
[000-5a]


  卷十五


  衛靈公


  卷十六


  季氏


  卷十七


  陽貨


  卷十八


  微子
[000-5b]


  卷十九


  子張


  卷二十


  堯曰


  等謹案論語注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觧宋
邢昺疏昺初擢九經及第咸平二年始置翰
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杜鎬舒雅等
校定羣經義疏盖唐人止為五經疏而不及
[000-6a]
孝經論語至是始成之晏所採孔安國而下
凡若干家皆古訓昺復因皇侃所采諸儒之
説為之䟽扵章句訓詁名器事物之際詳矣
朱子集註出義理更為精深亦實始基扵此
自謂凡見扵注䟽者不復更詳是也舊刻不
載陸氏釋文今本補入乾隆四十一年五月
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000-6b]


  總 校 官陸 費 墀














[000-7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注解傳述人


  唐國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贈齊州刺史吳縣開國男陸徳明録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及時人所言或弟子相與言
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
終微言巳絶弟子恐離居已後各生異見而聖言永
滅故相與論撰因輯時賢及古明王之語合成一法
謂之論語鄭康成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漢興傳者
[000-7b]
則有三家魯論語者魯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
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及子𤣥
成魯扶卿鄭云扶先或說先先生太子少傅夏侯建前將軍蕭
望之竝傳之各自名家齊論語者齊人所傳别有問
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多於
魯論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琅邪王卿御史大夫
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竝傳之唯王陽名
家古論語者出自孔氏壁中凡二十一篇有兩子張
[000-8a]
如淳云分堯曰篇後子張問何如可以從政以下爲篇名曰從政篇次不與齊魯論
新論云文異者四百餘字孔安國爲傳後漢馬融亦注之安昌
侯張禹受魯論于夏侯建又從庸生王吉受齊論擇
善而從號曰張侯論最後而行於漢世禹以論授成
帝後漢包咸字子長吳人大鴻臚周氏不詳何人竝爲章句列于學
官鄭𤣥就魯論張包周之篇章考之齊古爲之注焉
魏吏部尚書何晏集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𤣥陳
字長文潁川人魏司空王肅周生烈燉煌人七録云字文逢本姓唐魏博士侍中
[000-8b]
之說幷下巳意爲集解正始中上之盛行於世今以
爲主鄭𤣥注十卷王肅注十卷虞翻注十卷何晏集
解十卷譙周注十卷字允南巴西人晉散騎常侍不拜陽城亭侯衛瓘注
八卷少二卷宋明帝補闕崔豹注十卷字正熊燕國人晉尚書左中兵郎李允
集注十卷東晉人孫綽集注十卷字興公太原人東晉廷尉卿長樂亭侯
盈氏注十卷不詳何人孟整注十卷一云孟陋陋字少孤江夏人東晉撫軍參
軍不就梁覬注十卷天水人東晉國子博士袁喬注十卷字彦叔陳國人
東晉益州刺史湘西簡侯尹毅注十卷江熈集解十二卷張馮注

[000-9a]
十卷字長宗吳人東晉司徒左長史孔澄之注十卷字仲淵㑹稽人宋新安太守
虞遐注十卷㑹稽人齊員外郎王弼釋疑三卷欒肇釋疑十
卷徐邈音一卷皇侃撰義疏行於世






[000-9b]





















  論語注解傳述人


[000-10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集解序


  魏尚書駙馬都尉關内侯何晏撰


  唐陸徳明音義 宋邢昺疏


  序解音義此是何晏上集解序今亦隨本音之正義曰案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
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
故謂之論語然則夫子既終微言已絶弟子恐離居已後各生異見而聖言永滅故相與論撰因採時賢
及古明王之語合成一法謂之論語也鄭𤣥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
[000-10b]
此書可以經綸世務故曰綸也圓轉無窮故曰輪也藴含萬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羣賢集定
故曰撰也鄭𤣥周禮注云答述曰語以此書所載皆仲尼應答弟子及時人之辭故曰語而在論下者必
經論撰然後載之以示非妄謬也以其口相傳授故經焚書而獨存也漢興傳者則有三家魯論語者魯
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及子𤣥成魯扶卿太子少傅夏
侯建前將軍蕭望之竝傳之各自名家齊論者齊人所傳别有問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
章句頗多於魯論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琅邪王卿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竝傳
之唯王吉名家古論語者出自孔氏壁中凡二十一篇有兩子張篇次不與齊魯論同孔安國爲傳後漢
馬融亦注之安昌侯張禹受魯論于夏侯建又從庸生王吉受齊論擇善而從號曰張侯論最後而行於
[000-11a]
漢世禹以論授成帝後漢包咸周氏竝爲章句列於學官鄭𤣥就魯論張包周之篇章考之齊古爲之注
焉魏吏部尚書何晏集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𤣥陳羣王肅周生烈之說并下己意爲集解正始中上
之盛行於世今以爲主焉序者何晏次序傳授訓說之人及已集解之意序爲論語而作故曰論語序


  敘曰漢中壘校尉劉向言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
記諸善言也大子大傅夏侯勝前將軍蕭望之丞相韋
賢及子𤣥成等傳之音義壘力軌反校户教反向舒尚反大子大傅並音泰夏户雅
反勝音升或升證反相息亮反傳直専反下同正義曰此敘魯論之作及傳授之人也敘與序音義同曰
者發語辭也案漢書百官公卿表云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内外掌西域顏師古曰掌北軍壘門之内而又外
[000-11b]
掌西域劉向者髙祖少弟楚元王之後辟彊之孫徳之子字子政本名更生成帝即位更名向數上疏言得失
以向爲中壘校尉向爲人簡易専精思於經術成帝詔校經傳諸子詩賦每一書己向輙條其篇目撮其指意
錄而奏之著别錄新序此言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盖出於彼故何晏引之對文則直言曰
言答述曰語散則言語可通故此論夫子之語而謂之善言也表又云太子太傅古官秩二千石傳云夏侯勝
字長公東平人少好學爲學精熟善說禮服徴爲博士宣帝立太后省政勝以尚書授太后遷長信少府坐議
廟樂事下獄繋再更冬會赦出爲諫大夫上知勝素直復爲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受詔撰尚書論語說賜黄
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賜冡塋葬平陵太后賜錢二百萬爲勝素服五日以報師傅之恩儒者以爲榮始勝每講
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學經不明不如歸耕表又云前後左右將
[000-12a]
軍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綬漠不常置或有前後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傳云蕭望之字長倩東
海蘭陵人也好學齊詩事同縣后倉又從夏侯勝問論語禮服以射䇿甲科爲郎累遷諫大夫後代丙吉爲御
史大夫左遷爲太子太傅及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至禁中拜望之爲前將軍元帝即位爲𢎞恭石顯等
所害飲鴆自殺天子聞之驚拊手爲之卻食涕泣哀動左右長子伋嗣爲關内侯表又云相國丞相皆秦官金
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幾應劭曰丞承也相助也秦有左右髙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緑綬孝
恵髙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復置一丞相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傳曰韋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賢爲
人質朴少欲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敎授號稱鄒魯大儒徴爲博士給事中進授昭帝詩稍遷光祿大夫
及宣帝即位以先帝師甚見尊重本始三年代蔡義爲丞相封扶陽侯年七十餘爲相五嵗地節三年以老病
[000-12b]
乞骸骨賜黄金百斤罷歸加賜第一區丞相致仕自賢始年八十二薨謚曰節侯子𤣥成字少翁復以明經歴
位至丞相鄒魯諺曰遺子黄金滿籝不如一經𤣥成爲相七年建昭三年薨謚曰共侯此四人皆傳魯論語

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多於魯論琅邪
王卿及膠東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敎授音義頗破可反
琅音郎本或作瑯邪似嗟反又也差反膠音交琅邪膠東皆郡名正義曰此敘齊論語之興及傳授之
人也齊論語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篇名與魯論正同其篇中章句則頗多於魯論篇者積章而成篇徧也言
出情鋪事明而徧者也積句以成章章者明也總義包體所以明情者也句必聨字而言句者局也聨字分疆
所以局言者也琅邪膠東郡國名王卿天漢元年由濟南太守爲御史大夫庸生名譚生蓋古謂有徳者也昌
[000-13a]
邑中尉者表云諸侯王髙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内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衆官景
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成帝綏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傳云王吉字子陽琅邪
臯虞人也少好學明經以郡吏舉孝㢘爲郎補若盧右丞遷滎陽令舉賢良爲昌邑中尉此三人皆以齊論語
敎授於人也故有魯論有齊論疏正義曰既敘魯論齊論之作及傳述之人乃以此言
結之也魯共王時嘗欲以孔子宅爲宫壞得古文論語音

壞音恠正義曰此敘得古論之所由也嘗曾也壞毁也言魯共王時曾欲以孔子宅爲宫乃毁之
於壁中故得此古文論語也傳曰魯共王餘景帝子程姬所生以孝景前二年立爲淮陽王前三年徙王魯二
十八年薨謚曰共王初好治宫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宫聞鐘磬琴瑟之音遂不敢復壞於其壁中得古文經
[000-13b]
傳即謂此論語及孝經爲傳也故漢武帝謂東方朔云傳曰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又成帝賜翟方進䇿書云
傳曰髙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是漢世通謂論語孝經爲傳以論語孝經非先王之書是孔子所傳說故謂之
傳所以異於先王之書也言古文者科斗書也所謂倉頡本體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識是古人所爲故名古文
形多頭麤尾細狀復團圓似水蟲之科斗故曰科斗也齊論有問王知道多於魯

論二篇古論亦無此二篇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爲一
篇有兩子張凡二十一篇篇次不與齊魯論同疏正義曰此
辨三論篇章之異也齊論有問王知道多於魯論二篇所謂齊論語二十二篇也古論亦無此問王知道二篇
非但魯論無之古論亦無也古論亦無此二篇而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爲一篇有兩子張凡二十一篇如淳
[000-14a]
曰分堯曰篇後子張問何如可以從政以下爲篇名曰從政其篇次又不與齊魯論同新論云文異者四百餘
安昌侯張禹本受魯論兼講齊說善者從之號曰張

侯論爲世所貴包氏周氏章句出焉疏正義曰此言張禹擇齊魯論之
善者從之爲世所重包周二氏爲章句訓說此張侯論語也傳曰張禹字子文河内軹人也從沛郡施讎受易
王陽庸生問論語既皆明習舉爲郡文學久之試爲博士初元中立皇太子令禹授太子論語由是遷光禄大
夫數歲出爲東平内史成帝即位徵禹以師賜爵關内侯給事中領尚書事河平四年代王商爲丞相封安昌
侯爲相六嵗乞骸就第建平二年薨謚曰節侯禹本受魯論於夏侯建又從庸生王吉受齊論故兼講齊說也
傳又云始魯扶卿及夏侯勝王陽蕭望之韋𤣥成皆說論語篇第或異禹先事王陽後從庸生采獲所安最後
[000-14b]
出而尊貴諸儒爲之語曰欲爲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浸微是其善者從之號曰張侯論爲世所
貴之事後漢儒林傳云包咸字子良會稽曲阿人也少爲諸生習魯詩論語舉孝廉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
子論語又爲其章句拜諫議大夫永平五年遷大鴻臚周氏不詳何人章句者訓解科叚之名包氏周氏就張
侯論爲之章句訓解以出其義理焉不言名而言氏者蓋爲章句之時義在謙退不欲顯題其名但欲傳之私
族故直云氏而已若杜元凱集解春秋謂之杜氏也或曰以何氏諱咸故没其名但言包氏連言周氏耳

論唯博士孔安國爲之訓解而世不傳至順帝時南郡
大守馬融亦爲之訓說音義大音泰下大常同守音手又反正義曰此敘訓
說古文論語之人也史記世家安國孔子十一世孫爲武帝博士時魯共王壞孔子舊宅壁中得古文虞夏商
[000-15a]
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悉還孔氏故安國承詔作書傳又作古文孝經傳亦作論語訓解釋詁云訓道也然則
道其義釋其理謂之訓解以傳述言之曰傳以釋理言之曰訓解其實一也以武帝末年遭巫蠱事經籍道息
故世不傳自此安國之後至後漢順帝時有南郡太守馬融亦爲古文論語訓說案後漢紀孝順皇帝諱保安
帝之子也地理志云南郡秦置髙帝元年更爲臨江郡五年復故景帝二年復爲臨江郡中二年復故屬荆州
表云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傳云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爲人羙辭貌有
俊才博通經籍永初中爲校書郎陽嘉二年拜議郎梁商表爲從事中郎轉武都太守三遷爲南郡太守注孝
經論語詩易尚書三禮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於家漢末大司農鄭𤣥就魯論篇

章考之齊古爲之註音義註本又作注之戍反又張注反正義曰言鄭𤣥亦爲
[000-15b]
論語之注也鄭𤣥字康成北海髙宻縣人師事馬融以大司農徵不起居家教授當後漢桓靈時故云漢末注
易尚書三禮論語尚書大傳五經緯候箋毛詩作毛詩譜破許慎五經異義針何休左氏膏肓發公羊墨守起
穀梁廢疾可謂大儒作注之時就魯論篇章謂二十篇也復考校之以齊論古論擇其善者而爲之注註與注
音義同近故司空陳羣大常王肅博士周生烈皆為義說

正義曰此敘魏時注說論語之人也年世未逺人已殁故是近故也司空古官三公也表云奉常秦官掌
宗廟禮儀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博士秦官掌通古今魏志云陳羣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也太祖辟羣爲司空
西曹屬文帝即位遷尚書僕射明帝即位進封潁隂侯頃之爲司空青龍四年薨王肅字子邕東海蘭陵人魏
衛將軍太常蘭陵景侯甘露元年薨注尚書禮喪服論語孔子家語述毛詩注作聖證論難鄭𤣥周生烈燉煌
[000-16a]
人七錄云字文逸本姓唐魏博士侍中此二人皆爲論語義說謂作注而說其義故云義說前世傳

授師說雖有異同不爲訓解中間爲之訓解至于今多
矣所見不同互有得失疏正義曰將作論語集解故須言先儒有得失不同之說也
據今而道往古謂之前世上教下曰傳下承上曰受謂張禹以上至夏侯勝以来但師資誦說而已雖說有異
者同者皆不著篇簡以為傳注訓解中間爲之訓解謂自古至今中間包氏周氏等爲此論語訓解有二十餘
家故云至于今多矣以其趣舎各異故得失互有也今集諸家之善記其姓名有

不安者頗爲改易名曰論語集解音義頗爲之爲于偽反論如字綸也
輪也理也次也撰也語答述曰語撰次孔子答弟子及時人之語也鄭𤣥云仲弓子㳺子夏等撰解佳買反何
[000-16b]
晏集孔安國馬融包氏周氏鄭𤣥陳羣王肅周生烈義并下己意故謂之集解正義曰此叙集解之體例
也今謂何晏時諸家謂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𤣥陳羣王肅周生烈也集此諸家所說善者而存之示無勦
說故各記其姓名注言包曰馬曰之類是也注但記其姓而此連言名者以著其姓所以名其人非謂名字之
名也有不安者謂諸家之說於義有不安者也頗爲改易者言諸家之善則存而不改其不善者頗多爲改易
之注首不言包曰馬曰及諸家說下言一曰者皆是何氏自下己意改易先儒者也名曰論語集解者何氏注
解既畢乃自題之也杜氏注春秋左氏傳謂之集解者謂聚集經傳爲之作解也此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
語言同而意異也光禄大夫關内侯臣孫邕光禄大夫臣鄭沖

散騎常侍中領軍安鄉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書
[000-17a]
駙馬都尉關内侯臣何晏等上疏正義曰此敘同集解之人也表云大夫掌
論議有大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爲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無印
綬爵級十九曰關内侯顏師古曰言有侯號而居京畿無國邑孫邕字宗儒樂安青州人也晉書鄭沖字文和
滎陽開封人也起自寒微卓爾立操魏文帝爲太子命爲文學累遷尚書郎出補陳留太守曹爽引爲從事中
郎轉散騎常侍光禄勲表又云侍中散騎中常侍皆加官應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晉灼曰魏文帝合散騎
中常侍爲散騎常侍也又曰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將都尉尚書太醫太官令至郎中無員多至數十人如
淳曰將謂都郎將以下也自列侯下至郎中皆得有散騎及中常侍也又曰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騎竝乗
輿車顔師古曰竝音歩浪反騎而散從無常職也此言中領軍者表無文安鄉亭侯者不在爵級二十之數蓋
[000-17b]
漢末及魏置亭侯列侯之倫也曹羲沛國譙人魏宗室曹爽之弟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詵之弟也咸熈中爲
司空表又云少府秦官屬官有尚書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書員五人駙馬都尉掌駙馬武帝初置秩比二千
石顏師古曰駙副也非正駕車皆爲副馬一曰駙近也疾也何晏字平叔南陽宛人也何進之孫咸之子曹爽
秉政以晏爲尚書又尚公主著述凡數十篇正始中此五人共上此論語集解也








  論語集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