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10 四如講稿-宋-黃仲元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如講稿卷一
            宋  黄仲元 撰
  開堂講義
兊大象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則天下之至説者莫説乎
此子曰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則君子之甚憂者亦莫憂
乎此信夫講之不可一日廢也然兑言講習而不言所
講者何講説云乎哉夫子言講學而不言所學者何講
[001-1b]
書云乎哉六經未出奚書可講與君言言敬臣與臣言
言事君與父言言慈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順弟
與弟言言承兄講者講此耳六經既出書未易講合數
十萬言𦂳要只十箇字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
朋友也是理流行乎穹壤之間模寫乎聖人之筆驗之
於心體之於身措之於家國天下皆是物也非直為来世
口耳之資經學失傳經術分裂紙上紛紛舌端譊譊不
獨有病乎經或且病乎身不獨有病乎身且以病其世
[001-2a]
夫奚益焉是則經不可以不講亦不可以徒講喜髙妙
耶其失也誕穴幽深耶其失也晦逞新竒耶其失也鑿
守其陳耶其失也拘将如之何而可大傳不云乎易簡
而天下之理得易則不勞簡則不煩六經道理公平正
大本無﨑嶇學士大夫講明理道只消平平正正従分
明處看不従隠僻處看故易向本領上尋不向支裔上
尋故簡㳺夏於春秋不能贊一辭懼支離也後儒説曰
若稽古至三萬言祗添熱閙善學者講道以六經為標
[001-2b]
本講經以聖賢為準的夫子教人讀經嘗曰温柔敦厚
詩教也疏通知逺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浄精微
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毎經斷
以四字顛撲不破魯論於闗雎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八言耳於倩盼素絢曰繪事後素四言耳詩可以興可
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逺之事君多不過二十
字約而蔽之曰思無邪又僅三言而止鯉也過庭之訓
學詩一言字足矣學禮一立字足矣始作翕如也従之
[001-3a]
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而樂之始中終盡在是堯
曰首章寥寥數句包羅許多虞夏商周之心之政至謂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自大夫出五世希
不失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
逮於大夫四世矣而隠桓莊閔之春秋僖文宣成之春
秋襄昭定哀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三變綱目兩
章可觀而佩之矣孟子之書亦然論春秋曰其事則齊
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三四語直是斷案
[001-3b]
後来老師宿儒竟道不到吾於武成取二三䇿即是看
書之法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彛好是懿徳多少
精神只添一必字故字而義自見凱風小弁過小過大
二詩都了多乎哉不多也七篇不言易而句句皆易義
之深者實自不言得之六經之學通天下而人人不皆
孔孟心知耳目有淺深之殊於是學問有偏正識見有
廣狹汗漫如莊周者却解説詩以導志書以導事樂以
導和易以導隂陽春秋以導名分即此五言直如快刀
[001-4a]
利斧劈截将去字字有着落處政未可以人廢言何則
講經患乎多言多言則害道書最難看亦難强解春秋
㣲辭隠義時措従宜者為難知禮訛樂缺參訂又難獨
詩畧㸃掇一兩字讀過便教人省悟此講經所貴乎易
簡不可無訓詁亦不可泥着訓詁不可無文義亦不可
粧㸃文義不可不折衷先儒之説亦不可純用先儒之
説細看他經無解釋惟易有之毎卦每爻彖曰象曰之
辭便當一部周易古註乾坤文言上下繫傳説卦序卦
[001-4b]
雜卦便當一部周易正義講易只消如此然聖門雅言
惟詩書執禮而學易猶有加我數年之説則非察天地
之化極事物之原順消息盈虚之理者焉能識易易尤
未易講也吁大冶一陶而質之美者有限六經一原而
義之精者無盡化有限而道無盡學而已一邊作冊上
工夫一邊作切己工夫豁開雙眼自看得過悟入落處
庶幾霜降水涸而涯涘出枝枯葉脱而本根見不在較
同異而别為一家談然後可以語自得之學世乆無師
[001-5a]
弟子矣隋王通著書與其徒更相賢聖經之續失之贅
自任如昌黎招諸生誨館下不過借問答以發其不遇
之鳴竒葩等字識者議焉衡湘以南皆師子厚口講指
畫不過授之文詞法度而諸經俱欠商畧先朝名儒輩
出安定胡氏太山孫氏徂徕石氏希夷陳氏皆其傑然
者獨二程之學得於濓溪復有横渠時相講切直上接
乎六經之傳定夫中立程門上足也㳺之學胡氏劉氏
得之楊之學羅氏李氏得之文公朱氏師籍溪屏山而
[001-5b]
成於延平又集經學之大成于時有湖學有浙學有江
西學派雖不同而正學同言語問辨雖不生於一而正
見一然終不若文公之簡易而有法易本義無費辭詩
集傳無雜語書説僅三篇他經亦間及之獨四書其用
工最精宻者也乾淳間吾莆先哲有與文公同時者曰
二劉先生學艾軒之學者也以太虚為六經此艾軒言
也詩之有序猶禮記之有冠昏等義子夏雖無得於聖
人何至穿鑿傅㑹如詩序之無源流三傳諸儒終身蠧
[001-6a]
春秋而免誅於春秋儻非盡削而煙之則物論終不惬
此又二先生自得處末學小子胸中無一紙之識然於
二先生亦聞而知之者陋於希世尚友千古竊有志焉
祠宇邃然遺像儼然摩挲銘文如侍丈席二先生每謂
朋友講習為古今至樂聿登斯堂敬業樂羣盍知其所
以樂者昔横渠講易一見二程至則撤去虎皮謂二程
深明易道汝輩宜師之僕何人哉惟當與同志求所以
得易簡之道
[001-6b]
  論語
此書二十篇孔門理用之書也晦庵先生一生精力萃
在此書僕生晚不及親薫而炙之嘗欲以聖人述作之
意别為一類其他分為十四卷庶幾有悟入處姑撮其
概言之天兮何言時行物生而賦於人者為命豈易言
哉天地之性一氣質之習殊其初則甚相近也一念一
事之仁或可語人而全體大用雖聖不能一言終身行
者猶可近譬而一貫之妙非參莫傳川上之歎往過来
[001-7a]
續河不出圖斯文焉屬人生也直失則為罔中庸之徳
亦鮮久矣此當以道體觀之詩書禮可以常言而易未
易學共學適道必可與立而權最難達孝弟而後可以
學文忠信而後可以傳習惟博惟約卓爾有立㤀食㤀
憂老不知至此當以論學觀之生而知者未嘗不學學
而知者成功則一知而不好非真知也好而不樂知未
熟也知之為知固所以知不知而作豈其謂知欲致知
者當進乎此終食不違造次顛沛猶必於是三月雖久
[001-7b]
而日月之至當辨賓主容貌顔色辭氣亦必有道以為
本立參前輿倚衡此豈不敬者之所能見欲存養者當
察乎此視聴言動之勿非則必復乎禮克伐怨欲之不
行則未知其仁内省不疚者夫何憂懼過不自訟者斯
已矣乎欲克己者當決乎此有身則有家而家道未易
齊也泰伯之徳民無得稱夷齊之仁所以為賢㳺夏問
孝而俱救其失孟莊之賢以不改為難擇對者如長如
容居室者如衛公子荆夫然後可身之出處又當隨時
[001-8a]
其行廢有命其見隠有道開之仕未能信騫之使善為
辭孔顔之用行舍藏莫不有義乗桴浮海子路尚未知
聖人者況晨門荷蕢接輿沮溺丈人之流乎學而不用
則已用則治道之當講信節愛時而皆以敬為主政刑
徳禮四者不可偏廢㳺宰武城得於學道雍使南面原
於敬簡使夫子之得邦家立道綏動之效不止變魯至
道而周之東可西也治不可以無法而又制度之當明
也可因則因可損益則損益當儉則儉當拜下則拜下
[001-8b]
從先進者従其質従周者従其文予對問社賜欲去羊
皆不如顔淵為邦之一問然天下未有無理之事亦未
有無事之理曰階曰席相師之道杖出斯出後長之義
每事而問乃謹之至時亾而拜亦禮之稱請粟與粟必
權取與之義均之與人何必出納之吝醯乞與鄰惡情
之矯借馬今亾恥俗之偷其教人則隨中人上下之質
嚴君子小人之辨不能憤悱者固不啓發不得中行者
亦與狂狷鄙夫之必竭童子之與進雖欲無言而無行
[001-9a]
不與二三子也教則教矣而又有警戒之意存焉勉後
生之可畏懼没世之不稱巧言令色之必恥居下訕上
之必惡六言六蔽之防其偏三友三樂之戒其損言言
箴砭句句範防盖不一人一事而止而所以警戒者又
懼其舍正道而適他岐則嚴其辭曰攻乎異端斯害也
已巫醫之不恒小道之恐泥亦慮其溺於邪而趨於末
也若聖賢氣象則異於是簞瓢陋巷不憂而樂誾誾侃
侃無非英才裘馬共敝而無憾善勞無伐而無施其與
[001-9b]
老安少懐者固異然皆志於仁者由求赤之真實㸃之
灑落政未可議其優劣而聖人一問一答從容笑語如
家人然温良恭儉讓子貢知之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儀
封人知之申申夭夭温厲恭安門弟可謂善記而鄉黨
一篇真活夫子今猶想儀式典刑之如在也學者儻以
是觀之浸潤求趣不用或問集註足矣渙然怡然不用
註解正經足矣又久之左右逢原自有一部論語在方
寸間雖然談何容易
[001-10a]
  論語學而第一章  孟子梁惠王第一章
  論語堯曰第二十章 孟子盡心下第三十八章
論孟六經之階梯二書首尾次第各有條序而不可亂
論語每章不過數句多十餘言理義儘自精深孟子或
千百言然語意明潔血脈貫通無一字閒近時學者病
在好髙讀論語未理㑹學而時習便説堯曰讀孟子未
理㑹仁義便説盡心當先其體而後其用可也學而梁
惠王第一章是立本領處堯曰第一章盡心下卷三十
[001-10b]
八章是接統緒處前二章是理而用藏其間後二章是
用而理行其間天下未有無用之理亦未有無理之用
故各以首尾二章與同志評之
  學而時習之章梁惠王第一章
論語開卷重在學習字上學之要在於習易以水洊至
為習坎學之有習亦猶是也習則熟矣仁熟而㤀於仁
義熟而㤀於義如何不説自求自趣説既在我則樂亦
在我矣必有朋逺来而後樂者盖樂之至将與人共之
[001-11a]
也易之同人無適非朋然有不必同者故人或不知何
愠之有君子之學如是而已故以君子結之説樂與不
愠字對君子是總上文説而是承上接下之辭之是指
所學所習之理此君子之一行故言不亦乎是設為疑
辭上二句是心與理一中二句是心與人一下二句是
心與天一論語二十篇無非學習之理與事此開其端
耳若孟子答梁惠王之問是孟子入門戸處仁義只是
天理利便是人欲人之所以為人仁義之外别無箇道
[001-11b]
幾曽帶箇利字稟賦出来仁非專主於愛而愛莫切於
愛親義非專主於宜而宜莫大於尊君二者天理之自
然因物我之相形而計較之心重一有所為即入於利
孟子一書先正人心七篇之中純説仁義而此章託始
所以拔本塞源也先言亦有仁義是指本心之善端辭
何其嚴次言亦曰仁義是納其君於當道辭何其婉曰
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後其君是指其效之必然
意何其切孟子之曰有曰未有異於梁王之曰将有矣
[001-12a]
何必曰利凡兩言之譬如快刀利斧和根截斷王與大
夫與庶人曰何以利固俱不可士為仁義之宗主所學
者何亦胥曰利此又孟子之所深憂也合此二章孔子
所謂學習仁義而已矣孟子所謂仁義即是學習第一
件大大事行其所學所習則仁義達之天下這是立本
領之大
  堯曰第一章盡心下卷第三十八章
論語終篇堯曰首章雜引大禹謨湯誓泰誓武成之言
[001-12b]
以稱道堯舜禹湯文武之事自謹權量至公則説盖逸
書文夫子時書猶無恙故常諷誦此數十語弟子集論
語時追記之以見夫子不㤀帝王之言欲行帝王之事
而不可得也然堯舜禹之授受必首以厯數為言而繼
之執中者盖初有國者必為之厯以頒天下而厯本於
數正朔以之正教令以之行堯之厯象日月星辰敬授
人時盖取於此舜之在璣衡以齊七政以恊時月正日
受之於堯也禹之錫洪範九疇以治厯數以正嵗月日
[001-13a]
受之於舜也惟厯數在躬而使天禄永終者執中而已
中者何道是也上合天理下當人心中間事事物物無
適非中所以為道非空虚無據之謂堯咨之畧舜命之
詳其實一耳湯武革命亦惟應天順人與夫賞善罰惡
責己恕人大綱小紀本數末度莫非道也下文謹權量
審法度數語盖同時事國家之制備於是修廢官以分
其職而後達其政於四方立二王後所以仁異代封箕
子禮商容所以繫羣心養生慎終所以足國而厚俗寛
[001-13b]
信敏公所以盡己而及人皆王道之至也帝王之道簡
而易行如此夫子既不克施於世得不時時諷道以示
學者乎於是見聖學之傳若孟子盡心末章即堯曰首
章之意堯舜湯文孔子皆聖人也乃曠世而一出禹臯
伊尹朱望宜生亦次聖大賢者也或同時而輔佐見而
知之者非易聞而知之者非難此句受重不在見字上
全在知之兩字上知以心言之以道言其所謂道者即
堯曰之所謂中也天下無二道聖賢無兩心苟心知之
[001-14a]
所同然則見亦知聞亦知也臯伊之學見於謨訓至精
至粹莱朱若誠仲虺則亦伊尹之亞武王問道於太公
公陳敬義仁則所以為文武師者豈無所自来哉宜生
師傳雖無所考而預武臣九人夫子許之才難是亦足
厠諸賢之列矣由孔子而来孟子雖憂後學之失其傳
而以道自任之意盖有不得而辭者然而無有乎爾則
亦無有乎爾先儒謂近而無有見而知之者則後乎此
又豈復有聞而知之者不知此一轉語盖孟子設為疑
[001-14b]
之之辭不敢自謂已得其傳也合此二章道在孔孟之
身而孔孟必歴敘羣聖之傳者盖羣聖之所以見諸治
者皆道之用今也道而不見於用固有孤前聖之望道
而又不傳於後曷俟後聖於方来雖然孔孟豈得已哉
這是接統緒之大又合四章而觀孔子性仁義者所謂
誠存而猶自强不息孟子身仁義者所謂存誠故所願
學之者孔子惟先立本領之大故能接統緒之大學者
将欲接孔孟之綂緒必自學習仁義始不然本領不立
[001-15a]
孔孟未易接也況敢望孔孟以上諸聖人乎
  子曰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
人者何有氣有生有知有義所以異於物也得天地之
徳以為性稟隂陽之交鬼神之㑹五行之秀以為氣天
地亦待之以為主故又曰人者天地之心道者何命之
源性之本心之神情之動仁義禮智信之常父子君臣
夫婦長幼朋友之倫曰中曰一曰極曰誠皆道也人所
以載是道也道所以為人之理道非人則何所附麗人
[001-15b]
非道則不過血肉之軀耳吾夫子曰人能𢎞道非道𢎞
人者何此八字只一意貫説人是一箇人方能廓大其
道道只託於人安能使其大哉𢎞有二義人之得是道
於心也方其寂然無一理之不備亦無一物之不該這
是容受之𢎞及感而通無一事而非是理之用亦無一
物而非是理之推這是廓大之𢎞其容受也人心攬之
若不盈掬而萬物皆備於我多少宏濶此𢎞之體其廓
大也四端雖㣲火然泉逹充之足保四海此𢎞之用性
[001-16a]
分之所固有者一一盡收入来職分之所當為者一一
要推出去方是𢎞雖然或有能𢎞者有不能𢎞者何此
𢎞字全就作用説能與不能存乎人耳鈞是人也有一
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萬人
之人有億人之人有兆人之人人至於為兆人之人者
然後位乎天地之間立萬物之上始得謂人之人其人
之至乎故曰聖人人倫之至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到
得至處踐處其𢎞多矣人同是仁也必如堯舜以不忍
[001-16b]
人之政覆天下斯謂之𢎞人同是義也必如夷尹孔子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斯謂之𢎞人
同是禮也必如周公太平六典無非廣大心中流出斯
謂之𢎞人同是智也必如禹之行其所無事雖天之髙
星辰之逺可求其故千嵗之日至可坐而致斯謂之𢎞
孝不如堯舜之大武王周公之達非𢎞也忠不如禹臯
益稷之謨周召之誥非𢎞也中也一也不如堯舜禹湯
之相傳非𢎞也極不如箕子之九疇五用皇極錫福庶
[001-17a]
民非𢎞也誠不如子思之中庸盡其性又盡人盡物以
贊化育與天地參非𢎞也莘之耕所樂何道必欲以先
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不𢎞何以任天下之重巖之築
所學何道迺弗克俾厥后惟堯舜其心愧恥不𢎞何以
作舟楫霖雨之用春秋之末孔子元聖也斯文未喪以
天自許如有用我為東周乎律天時襲水土四時行日
月明萬物育孔子之所以為𢎞司冦攝相誅正夘却莱
兵此特吾道小試之萬一耳七雄之季孟子亞聖也氣
[001-17b]
配義道塞乎天地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貴不淫貧
賤不移威武不屈孟子之所以為𢎞闢楊墨承三聖此
特衛道之效彰彰者耳吁如堯舜禹湯武王周公孔孟
然後謂之人然後謂之能𢎞道不者管仲亦人爾局量
淺規模狹既無帝王之學以為之本而私欲先已隔絶
於其中物我不能貫通於其外若何充拓得到天地變
化草木蕃處又安能與上下同流哉故孔子曰仲之器
小孔之道至今為萬世宗師孟之道至今不在禹下後
[001-18a]
孔孟㡬千萬世而来者幾千萬人豈獨無與聖賢異世
而同符者乎隋王通以三才九疇為布衣事乃掇拾兩
漢而下文字語言之陋功名事業之卑僭擬六經便要
自比聖人唐韓愈原道一篇粗知本領然未免浮華放
浪之習富貴利達之求之人也生不值文明之運質又
稟醇醨之間毋怪乎為隋唐人安可責之以孔孟之道
道無絶續無今古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人如孔孟則道
亦𢎞於孔孟或曰人人必皆如孔孟乎曰顔淵不云乎
[001-18b]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有為二字多少𢎞
道力量盡在箇裏大抵人未易為也亦不難為也人字
從丿從乀於畫甚簡於義甚大領惡而全好脱凡近而
逰髙明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
而有後世之慮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
理且要做成一箇人先立乎其大者則小者弗能奪此
所以為大人做得大人了然後由正脩而齊家由齊家
而治國平天下然後本諸身徵諸民考諸三王而不繆
[001-19a]
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
不惑道於是乎𢎞矣若但以圓首方足而謂之人知飲
食男女而謂之人有之無益無之無損是人也亦物也
又何以異於人哉志道者切莫把第一等人讓與别人
做然後謂之𢎞道
  子曰行夏之時
行夏之時四言耳却議論闗涉最大朱文公謂以建寅
之月為嵗首時之正令之善是矣然謂子丑寅三辰皆
[001-19b]
可而三代迭用之未免踵漢儒之陋雖蔡書傳亦然唐
子西云唐虞固以建寅為正夏后之時其法尤備非謂
建寅自夏始此説得之至謂商之建丑其義安在似有
所見而曰周始建子為正不廢夏時之正嵗亦未免循
習三統之説禮運記孔子得夏時於杞注曰夏四時之
書其存者有小正家語問禮篇吾得夏時注曰於四時
之正正夏數得天心耳尚書𦙍征政典曰下注可知其
為夏四時之書夏之志四時之書也夏之書不獨有小
[001-20a]
正亦有大正夫子時猶及見之秦項二火之後漢儒所
見者僅小正耳夏小正今見於大戴禮第四十七篇其
文約嚴不類秦漢文字戴徳傳則訓故小正星分昏旦
伏見中正當鄉若寒暑日風冰雪雨旱之節草木稊莠
榮秀之候羽毛鱗臝蠕動之屬蟄興粥伏鄉遰陟降離
隕鳴呴之應罔不具紀而王政民事係焉以此觀之所
謂夏時者非以建寅為正然後謂之夏時盖由厯數以
来授時之法如堯典告民事者至夏而悉備諸家之厯
[001-20b]
未有久而不差惟夏小正之書授時為無差故曰行夏
之時此行字記十二月之所行與吕令所謂行春令行
夏令相似吕令秦吕不韋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不韋
不用秦正而用夏時者亦以夏時為可据也今人纔説
行夏時便把三正做題目不知三正二字尚書甘誓孔
傳止謂得天地人之正道何嘗言子丑寅也三正之説
自劉歆始班固白虎通用之謂夏以十三月為正十三
月今之正月夫子所謂行夏時者盖夫子觀夏禮於杞
[001-21a]
僅得夏人四時之書於厯象之法四時節氣弦朢晦朔
最得其正故以此答顔淵之問非有意於改正朔也大
抵治厯明時有天下者第一件大大事堯典開卷便理
會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以閏成嵗箕子為武王陳
範便一曰五行四曰協用五紀這處錯事事都錯夫子
所以把行夏之時做第一句説但禮記言夏時又言坤
乾者何哉乾坤者周易之泰十二辟卦泰為建寅之月
孔子得夏時而不得乾坤則無以知夏之所以久而不
[001-21b]
差孔子得乾坤而不得夏時則無以知乾坤之可以制
厯然周易泰大象不言地天泰而言天地交泰乾坤之
用位不可以不正乾坤之氣不可以不交天地者正尊
卑之位交者互升降之氣小戴禮曰吾得坤乾家語又
曰吾得乾坤恐當以家語之文為正或者惑於三易之
説謂歸藏始於坤不知三易皆以乾為首年代久逺古
書遺逸奚獨殷易哉請因夏時併及殷易願相與講明

[001-22a]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曽子曰唯子出門人問
  曰何謂也曽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賜
  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
  也予一以貫之
此二章曽子是行得到子貢是知得到但未知統宗㑹
元之要故夫子親傳宻指授之有不可容言其所以然
者程伯叔子李延平朱晦菴諸老先生解析已極分眀
陳北溪劉習静楊志仁陳復齋四三大儒問答又詳且
[001-22b]
盡若便下註脚未免床疉床屋架屋之誚後来讀論語
者謂曽子未唯之前只理㑹得萬殊既唯之後方理㑹
得一本是曽子全無本領到做將去此一也夫子只謂
此理渾然無分精粗體中有用用中有體曽子何嘗向
門人説一是忠貫是恕此二也或又舍一貫而説忠恕
有學者之忠恕聖人之忠恕天地之忠恕此三也僕僭
以愚見述於左方唯同志共是正之
前一章道字後一章學字若二也實一也道是渾淪底
[001-23a]
學是條理底道非學何以致格學非道何所據依古人
未嘗廢書而學非讀書之謂盖其所學者皆道也此如
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而子貢對以文武之道
學是學夫子之學夫子之學即道也吾字與吾十有五
而志於學之吾字同予字與予欲無言之予字同一以
貫之四字上一以貫當連接説下之字是指事事説天
下未有無理之事亦未有無用之體此之字如學而時
習之之字是指所習之道而言句法又與禮以行之孫
[001-23b]
以出之相似之如一堆散錢一以貫如一條繩子穿將
去前章參乎後章賜也乎疑辭也決辭聖人用字各有
律令參呼其名而直告之却着一乎字盖疑曽子之必
能領㑹也賜呼其名而問以發之只着一也字盖謂子
貢未能領㑹猶異時之語羣弟子同也前章唯字與後
章然非與三字對唯者應速而無疑之辭然者方信非
與又疑前章而已矣與後章非也字對而已矣者竭盡
無餘之辭非也者決之使不能疑也前章夫子之道忠
[001-24a]
恕與吾道一以貫之對後章多學而識之與予一以貫
之對女指子貢又與予對者字夫子自指也與字亦疑
辭也夫子之道忠恕是下面添一層話女以予為多學
而識之者是上面添一層話告之之辭有先後或唯或
不唯則二子之學深淺可見矣讀此二章者只拈起曽
子子貢説都是従下面説上愚今従吾字予字説夫子
起是從上面説下盖二章本意是夫子把箇身做様子
説與二子看却教二子自去體驗得似吾與予未似吾
[001-24b]
與予也夫子覺人之機在此只以論語二十篇觀之自
夫子之一身而言則在鄉黨而恂恂在朝廷而便便與
下大夫言則侃侃與上大夫言則誾誾歌不苟歌笑不
苟笑歎不苟歎至於聞韶則食而不知肉味是也自夫
子出處之大者而言則去魯而遲遲去齊而接淅衛君
問陳則明日遂行季孫受女樂則不俟致膰而後去公
山佛肸之召則欲往而竟不往以至南子之見陽貨之
諾又委曲而不失其正者也自夫子之教人者而言則
[001-25a]
愚魯辟喭者有以去其偏果達與藝者有以遂其長由
兼人則退之求自畫則進之師過則抑之商不及則勉
之是也自夫子之答問者而言則問仁一也答顔子異
於仲弓答子張異於司馬牛而樊遲之問終始凡三所
以答之各不同問政一也告子路者不以告子貢告子
夏者不以告子張而當時君大夫如齊景如季孫又各
有以箴其失以至由賜之問士子㳺孟孫之問孝亦莫
不皆然自夫子之應事接物者而言則老安少懐朋友
[001-25b]
信之闕黨之將命互鄉之與潔原壤之扣脛孺悲之不
見接輿則欲與之言荷蓧則告之大義其答王孫賈斥
子西又有不惡而嚴者原思之辭粟則與之冉有為公
西請粟則責之顔路之請車則却之以至以小人責樊
須以不仁責宰予鳴鼓而攻糞土之誚數子莫不内愧
而心服也又大而參酌禮樂也則時輅冕韶損益文質
以求其中又托春秋以立一王大法盖有建諸天地而
不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其得邦家也立斯立道
[001-26a]
斯行綏来動和又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盖莫非吾
夫子之所謂道與夫子之所謂學豈但泰伯篇末數章
堯曰篇首一章哉凡若是者千條萬緒真所謂如四時
錯行日月代明而不相悖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如百
川之隨其脈絡日往而不息然聖人亦豈有意而為之
哉亦自夫混淪大本中流出耳故曰吾道一以貫之女
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予一以貫之雖然是不可以
徑造也學者必有下學之功而後可以窺上達之妙事
[001-26b]
事物物真知實踐然後可以㑹夫一以曽子之純篤子
貢之敏達朝夕親炙聖人莫不由此而入夫子知參乎
於吾道已有所得故不待問而直告一以貫之之體又
知賜也之於學也將有所得故先發其疑而後告一以
貫之之本告之者何使之合内外之道耳曽子之外獨
告子貢者以子貢又優於羣弟也然子貢始信中疑終
又不能如曽子之唯抑在未聞性天道之前乎抑因夫
子之言而遂得聞乎若以是遽少子貢又非予夫子意
[001-27a]
也囘看前章曽子一唯之外無復問難吕成公猶曰曽
子之言雖悟而自有未悟者在其中故聖賢之道貴其
不已假使門人而不知問曽子遂至㤀言吾道其不墮
於空虚渺茫之域與忠者誠實之謂而恕所以行之者
也此在吾道中一事耳未可以當一貫之妙一貫之妙
難言也以為精微精微不可得而盡以為髙明髙明不
可得而極盖亦求諸天求諸物又反求諸心則一而已
學至於此無餘事矣然而難以形似擬議故曽子付之
[001-27b]
一唯曽子自知則可以之語人則不可不得已而有忠
恕之目盖門人未可語上使之由忠恕以入道此曽子
能致曲以傳道也學者見曽子曰忠恕則只以忠恕求
吾夫子又失之矣此吾夫子所以曰予欲無言與
 
 
 
 四如講稿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