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31 春秋通訓-宋-張大亨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通訓卷六     宋 張大亨 撰
  襄公
公㑹單子晉侯云云己未同盟於鷄澤陳侯使袁僑如
㑹戊寅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三/公㑹晉
侯云云於溴梁戊寅大夫盟十/六叔孫豹㑹晉趙武云云
於宋辛已豹及諸侯之大夫盟於宋二十/七
 雞澤之㑹諸侯已盟而陳袁僑至晉悼公又使大夫
[006-1b]
 盟之故名叔孫豹以及諸侯之大夫大夫承命也溴
 梁之㑹齊髙厚不服晉平公與諸侯皆在而不盟荀
 偃使諸侯之大夫盟之故略稱大夫而不名大夫專
 命也宋之㑹視溴梁則君不見視雞澤則君不命故
 録諸侯之大夫而黜叔孫之族此三者所以正君臣
 之分眀治亂之本亦所以顯悼公之覇平公之弱也
 然而宋之㑹趙武以弭兵息民為心盛德之舉也當
 是時雖晉主夏盟寔無文悼之覇德執政者紏合諸
[006-2a]
 侯之臣以成此功俾四海之民十年無兵革之禍聖
 人有取焉於是録諸侯之大夫以示有功黜叔孫之
 族以眀專命舉一物而善惡具焉賞罰行焉孔子曰
 不以兵革管仲之力也又孟子曰爾何曽比予於管
 仲聖人之於人與奪抑揚義盖如此
叔孫豹鄫世子巫如晉五/公㑹晉侯云云呉人鄫人於
五/莒人㓕鄫六/
 魯侯請屬鄫於晉是盖欲以鄫爲附庸也附庸者天
[006-2b]
 子所以陪有功諸侯之封也魯非有功所不應得晉
 非天子所不應命然鄫以莒難将恃外以存其國而
 不知自屬於大邦上不能爲太王之避狄下不能爲
 紀季之附齊身辱國卑而不救於㓕亡此春秋所以
 盡其辭也巫爲鄫世子則既誓於王矣當以皮帛繼
 子男不當與魯卿同辭今以其爲魯屬也故其君當
 魯卿其世子序魯卿之下其大夫序吳人之下然鄫
 雖諸夏以非成國吳雖夷狄以知慕義辭不㑹雞澤/聼諸侯之好
[006-3a]
 是乃春秋所爲升黜也
十有二月季孫行父卒五/冬季孫宿如晋六/八月仲孫
蔑卒十/九正月仲孫速㑹莒人盟於向二/十八月仲孫速卒
二十/三春仲孫羯帥師侵齊二十/四
 古者臣有大䘮君三年不呼其門已則或殯或𦵏或
 卒哭而至事君廹以金革之事必不得已則既練而
 行之君子猶以爲不即人心是故在上者重奪人之
 親而在己者亦不奪親此忠孝並行之道也今此三
[006-3b]
 臣者皆未練而從政又皆代其父爲卿非廹於時君
 之命亦非悉有金革之事而居之不疑是所謂以䘮
 從利者是所謂世卿者然春秋之世如此類衆矣獨
 舉三臣者以其乗弱君執國命並時相踵而世不以
 爲非最害教之尤者也不沒其實然乃不見譏貶此
 之謂志而晦
公㑹晋侯云云於鄬鄭伯髠頑如㑹未見諸侯丙戌卒
於鄵七/𦵏鄭僖公八/
[006-4a]
 晉楚爭陳鄭僖公有從中國之志而不勝其權臣見
 弑於途而以疾赴於㑹晉悼公欲合諸侯以救陳聞
 鄭伯死不能爲之討賊而受其偽赴之辭故春秋變
 文以示義僖四年許穆公卒於師昭二十/五宋元公卒於曲棘皆不變文曰鄭伯如
 㑹言有從中國之志也未見諸侯卒於鄵言諸侯未
 有眀其志者也賊未討而書𦵏言諸侯遂不復正其
 死也伯者所以代天子治諸侯也君欲從中國臣欲
 叛而弑之又自掩其惡以欺侯伯侯伯安受其欺不
[006-4b]
 能眀死君之志破賊臣之謀則諸侯何頼焉欲其不
 貳難矣是後齊陳/邾莒皆貳此陳侯所以逃歸也然則鄭之臣
 子何以不受其責爲書/𦵏故曰春秋方以大義督伯者則
 鄭罪在所略其後雖殺子駟而名之曰盗則臣子之
 責亦莫可逃也
作三軍十/一舍中軍昭/五
 左氏稱周爲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此與周大司馬
 官制軍之數合然魯之始封固大國也後浸削小不
[006-5a]
 得同次國之列而僖公之頌曰公徒三萬則當時似
 亦三軍矣或謂僖頌多侈辭故學者弗之據焉至襄
 公始作三軍三軍同謂之作則魯之軍制前此特未
 定也昭公舍中軍則惟二而已叔孫穆子曰諸侯有
 卿無軍帥教衛以賛元侯信斯言則魯豈惟不可三
 軍自不當有軍也國而無軍何以爲國今冝以周官
 左氏爲正夫春秋之世諸侯僣差先王制軍之法無
 復存者晉初以一軍爲侯莊十/六獻公益之爲二閔/二
[006-5b]
 公既作三軍僖二/十七又作三行二十/八浸擬於天子後自
 知其非乃損爲五三十/一襄公又舍其二文/六而景公又
 作六軍成三○按景公下原/本缺二字今補正數嵗之後罷新上下軍
 而猶與舊爲四十/三至悼公復伯然後一遵古制襄十/四
 晋主夏盟所以承天子令諸侯者也已則不度何以
 服人故雖爲彊伯而終不能至於王道有以也夫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
伯杞伯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於亳城北四月公
[006-6a]
㑹晉侯宋公同前九國伐鄭九月㑹於蕭魚十/一
 亳北之盟先㑹而後盟春秋之常蕭魚之㑹先㑹而
 後㑹何也夫二扈之盟文十五/十七晉靈公興諸侯討宋
 齊之罪皆以賂還於是鄭伯以晋爲不足與而受盟
 於楚晉復不知務德而徒以力爭五十年間晉楚爭
 鄭日尋干戈民以困苦悼公既立始用荀罃趙武魏
 絳之賢謀所以息民者勤施而節用行之期年晉以
 復覇故亳北之盟救災患䘏禍亂同好惡奨王室有
[006-6b]
 葵邱之遺風焉於是鄭将服矣而未果也逮蕭魚之
 㑹納斥候禁侵掠赦鄭囚禮而歸之以告於諸侯諸
 侯皆從鄭乃卒服而楚遂不能與之爭是以春秋貴
 之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徳服
 人者中心恱而誠服也靈公失道諸侯叛之凡五十
 年而後定悼公修德行之期年而彊敵服由此觀之
 伯王成敗之效豈不昭昭也哉
正月季孫宿叔老㑹晉士匄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
[006-7a]
曹人云云㑹呉於向十/四四月叔孫豹㑹晉荀偃齊人宋
人衛北宫括鄭公孫蠆曹人云云伐秦十/四冬季孫宿㑹
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於戚十/四
 諸侯之大夫一嵗為此三㑹國各一人三與㑹乎曰
 以傳考之則若一人三與以經考之則未必然也傳
 以公孫蠆三見去向之㑹伐秦之役崔杼華閲不書
 以惰也北宫括不書於向書於伐秦以攝也是直以
 一人徧與此三㑹耳然崔華之再惰也不書北宫括
[006-7b]
 之中攝也書之則華閲豈亦惰而終攝邪且三㑹之
 間魯晉衛甞更人矣豈此三國獨不一人三與邪春
 秋紀先王之法皆天下後世治亂之所繫者也两㑹
 之是非向為呉謀楚/戚為衛立剽伐秦之善否報檪/之怨經既具之矣
 一夫得失未有害於大體者聖人豈顧屑屑邪諸侯
 世子大國在公侯之下小國在子男之下諸侯之卿
 在世子之下諸侯之大夫在命卿之下由先王以來
 未之改也世衰王道闇而覇國彊班列之髙下輙以
[006-8a]
 意升黜之晉悼之興欲加禮諸侯奨成覇業諸侯之
 世子卿大夫惟以國之大小爲次不復守先王之常
 是故㑹向伐秦雖齊宋非卿猶列命卿之上聖人不
 刋其失所以懲其過也悼公既沒伐許之役十/六宋人
 乃序衛寗殖下由此知惟悼公之世爲善夫卿貶稱
 人固春秋之常也然聖人所以爲天下後世法者豈
 拘拘於一定之繩約至其不通則又遷就而曲爲之
 說哉孟子曰尚論古之人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
[006-8b]
 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此學者所當深考也
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同圍齊十/八
 圍齊之役晉爲魯討而春秋曰同圍以爲諸侯皆不
 義齊乎則邾莒亦當病魯矣以爲諸侯皆睦於晉而
 貳於齊乎則滕薛小邾既屬齊矣何以謂之同圍同
 圍者猶同盟也以其有異故欲同之耳夫悼公修徳
 於初則能服衡行之楚其季德衰則不能制弱主之
[006-9a]
 齊而况平公初立未能繼先公之業遽爲溴梁之盟
 以求諸侯豈能得志哉書所謂商億兆離周十人同
 盖言同之難也有武王之聖卒文之伐功然後孟津
 之㑹不期而至者八百是知有德則人不約而同德
 之不建則雖刼以威武結以盟誓不可得而一也孟
 子曰人心之所同者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
 所同然者也又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晉
 之不競冝哉
[006-9b]
晉人執莒子邾子以歸十/六晉人執衛行人石買十/八晉人
執邾子取邾田自漷水十/九
 傳曰以力假仁者覇覇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
 不待大桓文之覇所謂大國也桓執鄭詹陳轅濤塗
 文執曹伯衛侯所謂以力假仁者當二君之世諸侯
 服從既沒而叛者起非心悦誠服故也楚武王爲盂
 之㑹執宋公靈王爲申之㑹執徐子則又恃力而爲
 不仁者諸侯即叛冝哉晉悼公之初脩德以求覇功
[006-10a]
 十五年間南服呉楚北獲陳鄭把宋浸浸於桓文矣
 然身未及沒而齊衛邾莒已不受令平公嗣立執其
 君據其地威之以兵然後僅勝由此觀之以德以力
 行仁假仁之異豈不信哉然則爲天下國家者欲長
 世保民無思不服非眀於王道何以致之
齊侯環卒十/九晉士匄帥師侵齊至榖聞齊侯卒乃還十/九
 諸侯之䘮同姓臨於廟異姓臨於外且有弔襚賵贈
 之禮所以䘏禍災致輯睦先王之典也春秋之世因
[006-10b]
 其有䘮而被以兵者衆矣僖十八宋伐齊宣四成七/楚伐鄭襄二晉侵鄭哀十
 晉侵/齊甚則至於滅其國昭八楚滅陳/十一滅蔡楚不足道也而
 晉主夏盟亦復爲之當時君臣莫有顧先王之典者
 獨士匄知之不卒其事而還故春秋正其辭焉盖善
 之也夫匄不請於君不爲專命者凡将受師不受命
 凡使受命不受辭苟可以安國家利社稷則專於境
 外可也况納其君於禮其安且利執大焉
蔡殺其大夫公子爕蔡公子履出奔楚二/十
[006-11a]
 君子之謀國也必審其力察其勢揆其時三者可矣
 然後度其義義雖可爲而三者不可君子弗輕爲也
 夫蔡之事楚殆將百年矣楚不與中國交兵者甫十
 年耳二子見其稍為晉下也則欲伸百年之辱改而
 從晉此所謂義雖可爲而三者不可也故爕之死履
 之出衆人矜其志之弗就而君子罪其謀之不臧楚
 既憾之而晉不能救卒亡其國哀哉
邾庶其以漆閭邱來奔二十/一莒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
[006-11b]
昭/五黒肱以濫來奔三十/一
 周文王之法曰有亡荒閱言奔亡者當大蒐而去之
 所以造周也楚文王之法曰盗所隠器與盗同罪言
 隠盗所得與之同罪所以封汝也三臣竊邑叛其君
 而之魯魯之義當拒而不受今也貪其不義之地而
 庇其不令之臣犯隣國之所忌拂天下之所惡人誰
 與之然則魯之削也冝矣晉趙武治齊烏餘之罪而
 諸侯睦魯納三叛人而季氏亂陽虎賊可不戒哉
[006-12a]
晉欒盈出奔楚二十/一公㑹晉侯齊侯云云於商任二十/一
公㑹晉侯齊侯云云於沙随二十/二晉欒盈復入於晉入
於曲沃二十/三晉人殺欒盈二十/三
 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欒盈之罪不及於
 國而范氏之怒本以其私至於勤諸侯作盟㑹以錮
 之盈得衆心而外不容於諸侯内不復其國邑逆亂
 之謀自是而作盖疾之已甚之過也故君子謂欒氏
 之惡成於两㑹之錮㡬至亡國由晉人作不順施不
[006-12b]
 恕耳此春秋所以盡其辭也自古操國者依勢作威
 倚法以削鮮不蔽此如漢王允不赦郭汜唐盧攜不
 容黄巢其禍釁之極至於天下板蕩而不可復捄可
 不慎乎
楚殺其大夫公子追舒二十/二
 古之爲贄者卿執羔大夫執鴈欲其羣而不黨也追
 舒之昵觀起異於是矣以楚國之力而除一大夫之
 嬖臣顧豈難哉而康王始則泣之與人之子圖其父
[006-13a]
 終則殺之轘其黨於四境由威柄失於上而刑誅不
 足以馭下故也夫威柄既立則責譙足以折姦臣之
 鋒及其失之則刀鋸不足以盡姦臣之罪其怨毒所
 鍾遂發於靈王之世楚之不亡者幸而已矣後之人
 其監於兹
晉欒盈復入於晉入於曲沃二十/三鄭良霄自許入於鄭
三/十宋華亥向寜華定自陳入於宋南里以叛昭二/十一
 春秋志人君自外而入有其國則曰入於某國許叔/齊小
[006-13b]
 白/是未得其國而居其竟内則曰入於某地鄭之檪衛/之夷儀是
 今此數子人臣也自外入而欲取其國故亦以入於
 國言之盈敗而再㨿曲沃以抗内華向即其都邑之
 里以從外故盈不言叛而華向不再言入也夫魚石
 欒盈良霄其罪一也然霄既入國而盗其庫甲以爲
 亂二子未入已阻兵而圖其國是故二子獨蒙復入
 之惡也春秋之作固以亂臣賊子爲憂者也均賊亂
 也而情有淺深罪有大小聖人毎致察焉然後人不
[006-14a]
 得以誕謾惑矣
晉人殺欒盈二十/三鄭人殺良霄三/十
 二子見殺於其國不稱大夫似爲他國所誅何也齊/慶
 封陳孔/奐是說者謂既奔失位自外而入非復晉鄭之卿
 也夫卿違從大夫之位况以罪出則又降而愈卑卑
 則不通於春秋其復見者皆反國而復其位者也公/孫
 敖之/類是二子非卿則其死似不當志而春秋志之何哉
 盖春秋於簒弑禍逆之人或奪其爵位或黜其世族
[006-14b]
 絶之於衆庶也陳佗州吁無知之類是矣二子之入
 盗兵以伐國殄衆以危君事雖未成而禍心已發故
 聖人原意而定誅與甞簒逆者其文一施之傳曰君
 親無将将而誅焉况已然者乎
衛寗喜弑其君剽二十/六晉人執衛寗喜二十/六衛殺其大
夫寗喜二十/七
 春秋之義君父一道臣子一理爲天下君父天下皆
 臣子也爲一國君父一國皆臣子也爲一家君父一
[006-15a]
 家皆臣子也大小雖殊其致一也衎既君衛則寗殖
 爲衎之臣子殖既逐衎而立剽則剽為殖之君父也
 殖之君父是亦喜之君父也殖之悔也以逐衎為非
 臣子之義也徒知逐衎為非臣子之義不知己亦剽
 之臣子也喜之從父也以背殖為逆君父之命也徒
 知背殖為逆君父之命不知剽亦己之君父也大臣
 國體也安可不明乎春秋之義不眀乎春秋之義則
 不知君臣父子之理不知君臣父子之理則何以體
[006-15b]
 國今殖與喜徇一已之私欲而忘天下之通道至䧟
 乎大惡而不自知由此其故也歟
公在楚二十/九公在乾侯昭三十/三十二 三十一/
 春秋内中國而外夷狄内已國而外他國公在楚不
 以夷狄外公也公在乾侯不以他國外公也前此公
 適他國踰年者多矣居於鄆次於乾侯亦踰年者多
 矣於今乃始志其所在者自中國言之則他國非外
 也故前此適他國居於鄆次於乾侯雖踰年不書以
[006-16a]
 中國道也自己國言之鄆内也乾侯外也鄆潰矣公
 不復居國中矣故在乾侯踰年則書之以己國道也
 始也季氏雖叛有鄆以居公猶未失國也今也鄆復
 叛而公越在晉野失國者也既失國矣而聖人乃因
 正月以存之是不亡公也不亡公者不與季氏出公
 也此尊君抑臣勸忠沮亂之道也
宋災三/十宋伯姬卒三/十叔弓如宋葬宋共姬三/十
 國女嫁為君夫人其歸出卒葬固有先王之常典焉
[006-16b]
 不以愛故厚不以踈故薄使施者無徳色受者無愧
 辭然後謂之禮今共姬之沒自父母國言之則為可
 矜自夫子國言之則為可尚可矜者䘮致其哀可也
 可尚者國紀其善可也又安得越禮徇情瀆先王之
 常典乎然則愛之適所以累之也
  昭公
楚子麇卒元/楚公子比出奔晉元/
 此弑也以卒赴於諸侯春秋亦從其偽而志之何也
[006-17a]
 夫臣弑君子弑父雖悖於禮猶以君臣父子道也麇
 之不能為公子圍之君猶圍之不能臣於麇也國人
 知之矣大臣知之矣隣國知之矣而麇不自知也是
 豈直辨之不早而已乎故國之殺麇不以君臣道也
 如盗殺不/稱弑君然則豈不便於亂臣賊子哉曰麇不以弑
 而死圍不以弑君而立絶其君臣之義是不使圍得
 以麇為君也夫人臣而不得以其君為君則其罪固
 不容誅矣
[006-17b]
取鄆元/取鄫四/取闞三十/二
 取邑不繫之國者魯故邑也成十六公待於鄆襄四/年魯屬鄫二十五年叔
 孫如/闞後為他國所有今復得之故不外繫焉詩曰居
 常與許復周公之宇
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
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㑹於申秋楚子蔡侯陳侯許男
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四/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為理也義也理義人心之所同
[006-18a]
 盖不待驅而後從也舍中國而從荆楚豈人心之所
 欲哉廹不得已耳申之㑹楚靈不修徳而求諸侯畏
 楚之彊守宋之盟而從之然猶不能致魯衛曹邾至
 伐呉之役則中國諸侯皆去所從惟楚之屬耳人心
 向背斷可知也夫中國不競然後荆楚得以肆其志
 有天下國家者苟知自彊於理義以固人心其憂不
 我從邪
春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八/夏陳侯溺卒八/楚人
[006-18b]
執陳行人於徴師殺之八/陳公子㽞出奔鄭八/陳人殺
其大夫公子過八/冬楚師滅陳執陳公子招放之於越
八/殺陳孔奐八/𦵏陳哀公八/
 楚觀從納公子比而靈王縊春秋謂比弑其君昭十/三
 陳侯之弟招立公子留而哀公縊春秋不謂留弑君
 何也比之立無君者也靈雖不縊亦不與比並存是
 靈之死由比也招之立留因君之廢也且君有命哀
 雖不縊亦不可以君國是哀之死不以㽞也君臣之
[006-19a]
 間死生之際善惡之嫌賞罰之别大矣聖人所以正
 其名而盡其辭也
齊髙偃帥師納北燕伯於陽十/二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
蒯瞶於戚哀/二
 鄭伯之入櫟桓/五衛侯之入夷儀襄二/十五其國有君而已
 無兵衆又無大國覇者之助故獨得一邑而居之今
 北燕伯假大國之威蒯瞶假覇者之權大夫帥師而
 不能納之於其國何哉夫燕伯欲以嬖寵間大臣蒯
[006-19b]
 瞶欲使家臣害其母此二君之罪也然而燕大臣專
 禄以出其君衛侯輙據位以拒其父悖君臣父子之
 道此固可以理誅而義討也以魯季孫之彊而畏荀
 躒之詰以曹負芻之虐而懼子臧之去使齊晉之大
 夫縂二君而臨之以兵曰爾何故出其君爾何故拒
 其父則燕衛之亂臣賊子将死亡之不暇何有不能
 納之於其國哉故春秋獨於此二者稱大夫帥師以
 納之所以正其罪也
[006-20a]
叔弓帥師圍費十/三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定/十
 庶其牟夷黒肱三叛人以地來奔雖賤書名南蒯陽
 虎二叛臣以地適齊賤而不書何也三叛人國臣也
 竊其國邑以來來而我受之終不義也故名之所以
 播其惡也二叛臣家臣也竊其家邑以出出而外弗
 受不終其惡也已而費叛南氏讙不助虎祁葵逐蒯
 而歸費齊人執虎而歸讙是内無失地之辱外無納
 叛之嫌故不書其名所以息其亂也聖人之於人其
[006-20b]
 與奪抑揚無所苟也懲惡勸善歸於當而已矣
楚公子比自晉歸於楚弑其君䖍於乾谿十/三齊陽生入
於齊二/陳乞弑其君荼哀/六
 春秋書弑君之賊雖其人不自爲必以禍所從發為
 主所以誅其意也觀從召子比而靈王死陳乞召陽
 生而孺子荼死乞蒙弑君之惡而從乃委罪于比何
 也從陪臣也能始禍而不能定其所立比以衆立而
 不顧其君是比弑之也乞大臣也齊已有君而又外
[006-21a]
 求陽生陽生雖入而不能自定其位乞以彊立之而
 不顧其君是乞弑之也從雖召比然公子有三焉比
 不自立可也乞召陽生固将君之矣陽生為君則孺
 子荼安所置哉故春秋别嫌眀㣲不以其迹似而同
 其誅非天下之至公孰能與於此
蔡侯廬歸於蔡陳侯呉歸於陳十/三
 有王命然後得以君國有父命然後得以嗣世古之
 制也陳蔡為楚靈王所滅平王不以天子之命而輙
[006-21b]
 封之春秋亦與其爵何也陳招之殺適蔡般之弑父
 稽先王之制行天吏之職者當致辟焉靈王懐惡而
 討非天吏矣取以爲縣非王制矣故有王者作則二
 國雖有罪其滅在所可興而其絶可繼也上無天子
 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力能振而起之聖
 人與焉平王是也何謂與實與而文不與也以其實
 與故二國得以其爵歸歸者存其國之義也以文不
 與故二侯以名書名者不待天子之命也孔子曰興
[006-22a]
 滅國繼絶世天下之民歸心焉使平王充是心以加
 諸彼則朝諸侯一天下猶反手耳
叔鞅如京師𦵏景王王室亂二十/二劉子單子以王猛居
於皇二十/二劉子單子以王猛入於王城二十/二天王入於
成周二十/六
 或曰京師或曰王室或曰王城或曰成周何也京師者
 别下國之稱也王室者别外朝之稱也王城者别郊
 甸之稱也成周者臨天下之稱也由下國而指王都
[006-22b]
 則以衆大言之由弟兄爭䦧則以王室言之由郊甸
 而歸則以王城言之由入據正統而遂臨天下則以
 成周言之王室亂者亂不及外也入於王城者得其
 國而未正其位也至入於成周則遂正其位矣成周
 猶宗周也以天下之法宗於武王則謂之宗周以天
 下之法成於成王則謂之成周猛雖繼立而未踰年
 兄弟方爭而勢未定藉晉之力趣能歸國而已未能
 正位也逮晉納敬王然後居成周而臨天下
[006-23a]
王子猛卒二十/二
 先君未𦵏未踰年嗣子稱子某魯子般子野陳公子
 㽞蔡世子友是也先君既𦵏未踰年嗣子稱子子卒
 衞子是也今景王既𦵏矣王子猛未踰年當稱子而
 春秋猶名之何也猛嗣位而出奔雖有當立之義而
 未能自定也未能自定則未成乎王矣以有當立之
 義故其出奔謂之居猶之天王也以未成乎王故其
 奔其卒皆名之猶之王子諸侯也此所以𨗳名分也
[006-23b]
公孫於齊次於陽州二十/五齊侯唁公於野井二十/五公如
晉次於乾侯二十/八公至自乾侯居於鄆二十/九齊侯使髙
張來唁公二十/九季孫意如㑹晉荀躒於適歴晉侯使荀
躒唁公於乾侯三十/一
 凡奔皆寓其國以求庇陽州齊魯之竟公去國而次
 於是非地也凡唁皆造其所居以致弔野井未至乎
 陽州齊惡逺而止於是非唁也公自晉還而以乾侯
 至知公不受於晉也荀躒唁公而先㑹季氏於適歴
[006-24a]
 知志不在公也齊鄰國也所以唁公如是未足道也
 晉覇國也所以處魯如是非救患分災討亂扶衰之
 道也盖當是時晉公室卑知范韓魏方争又安肯為
 魯討季氏乎記曰諸侯僣天子大夫偪諸侯陪臣脅
 大夫其所由來者漸矣
宋公佐卒於曲棘二十/五
 諸侯沒於國竟内不地地者故也鄭之鄵楚之乾谿
 是也宋公卒於曲棘亦地何也宋公欲納公而患無
[006-24b]
 覇者之權大國之威也故如晋而請之非要譽於諸
 侯求徳於魯君也有效順去逆之心遏惡靖亂之志
 激於義而發於誠耳而殞諸途故春秋録之所以罪
 齊晋失方伯連率之職無大國字小之義而哀宋公
 有其志而弗遂也孔子曰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此
 懲惡而勸善之㫖也
齊侯取鄆二十/五公圍成二十/六公㑹齊侯云云於鄟陵二/十
六○按經公㑹齊侯云云於鄟陵乃昭/公二十六年事原本誤作十年今改正晉士鞅云云㑹
[006-25a]
於扈二十/七
 晉㑹諸侯於夷儀取以居衛侯諸侯莫敢弗從者趙
 武方爲政故也齊圍鄆取以居公又爲之用師於成
 㑹諸侯於鄟陵晉亦㑹諸侯之大夫於扈欲納公而
 卒不能勝季氏者范鞅方爲政故也武之相其國也
 以義鞅之相其國也以利孟子曰苟為後義而先利
 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
 者也然則鞅非後其君何哉此叔孫婼所以歎諸侯
[006-25b]
 無覇之害也
  定公
元年春王三月元/
 春秋十有二公雖簒奪而立者於其首年必皆以王
 正加之所以眀受之天子而承以從事有國之大端
 不可以邪正異也獨定公不書正月傳以謂昭無正
 終故定無正始然則隠桓閔宣之際冝如何哉夫定
 公之初昭失位而沒於外是無國者也定踰半嵗而
[006-26a]
 後即位是未有國者也正月者天子所以班之邦國
 也昭無國可受定未有國可承故闕而不書也不然
 則隠閔之終桓宣之始豈不列於二公邪然則昭失
 位八年其無國久矣而五書王正月至此乃獨不書
 何哉曰昭之出也季氏雖主其祭而君實在焉固當
 受王正而行之昭公沒而定未立於是魯始無君無
 君則何以承天子之正
六月癸亥公之䘮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元/
[006-26b]
 即位有二先君既殯天子七日諸侯五日而嗣子立
 是即當䘮之位也踰年朝廟改元踐阼以臨臣民是
 即繼世之位也當䘮雖即位未成乎君必踰年然後
 君道正此有天下國家之所同也如昭定之際則有
 異焉昭薨於外踰年始殯而嗣子立是失當䘮即位
 之禮矣定雖踰年必待既殯而後即位是失繼世即
 位之禮矣晉厲公之死悼公自外而入立非嗣子也
 辛巳朝於廟乙酉即位於朝雖五日之制然受之宗
[006-27a]
 廟而不受之先君此變之正也定公不知出此故春
 秋詳其日月以見其失焉所謂定哀多㣲辭主人習
 其讀而問其傳則未知已之有罪焉者此類是也
從祀先公八/
 春秋之志祀事或曰郊或曰禘或曰烝或曰甞必正
 其名也或曰於太廟或曰於某宫或曰於某公必指
 其所也今此但曰從祀先公而已以傳考之十月禘
 於僖宫然而不書者以陽虎矯舉之是反正而非其
[006-27b]
 實求私欲而不出於公也是以聖人略之夫祀者國
 之大事宗廟者人之大倫也而亂臣賊子得以專其
 廢舉處其升降此以見公室之削三家之㣲而國命
 制於陪臣也
宋公子地出奔陳十/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陳
十/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陳入於蕭以叛
十/一宋公之弟辰自蕭来奔十/四
 弟以義從兄者也兄為不義則當涕泣而道之愛之
[006-28a]
 至也臣以道事君者也君為不道則當反覆而諫之
 敬之至也今辰惡其兄而挾大臣以違之佗彄溺其
 黨而叛君父以從之賊兄弟君臣之義春秋之所誅
 也然辰與佗彄其初出欲以要君使改過非得已也
 故曰暨既而專邑以畔上則所謂得已而不已者故
 曰及春秋原心定罪之㫖也
公㑹齊侯於夾谷十/叔孫州仇帥師墮郈十/二季孫斯仲
孫何忌帥師墮費十/二公圍成十/二
[006-28b]
 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
 弟從之則孝悌忠信又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
 公用之而覇夫以魯之削介於盛大之齊至於冨彊
 之三家其日久矣而一用仲尼則能使齊人歸其侵
 疆三家堕其私邑豈他術哉理義而已矣理義由賢
 者出人之心同然也其或至於不能化者行之不篤
 示之不眀故也然則為天下國家者知以理義𨗳之
 其憂不我從哉
[006-29a]
劉卷卒四/𦵏劉文公四/
 春秋記王臣之卒尹氏則稱其官而不名劉卷則名
 之而不爵何也尹氏王之公宰也尊於諸侯而體於
 天子故生與卒皆不名猶周書命君陳伯冏則名之
 命畢公則不名也劉卷内諸侯也雖世其禄不得世
 其爵故生則稱爵禄所視也死則已焉名欲正也然
 則内諸侯卒何以亦赴葬何以亦稱公曰赴卒而㑹
 葬非王臣之禮既塟而稱公非王制之義聖人訓天
[006-29b]
 下後世以法為分以情為文如是而已矣
公至自圍成十/二
 圍外之邑則各繫其國自圍之則否惟昭二十三晉/人圍郊以子朝
 在郊故/若圍國公出境則書至在境中則否春秋之常也今
 三家之邑數叛費郈則卿帥師圍之成則公再駕焉
 不出於境而書至何也夫三家之彊其邑固足以偶
 國非魯侯所能討也三邑之宰其彊固足以敵主非
 三子所能討也故費郈至於用師如敵國也成至於
[006-30a]
 書至如境外也此以見陪臣悖而大夫弱都邑盛而
 公室卑也所謂三桓之子孫㣲者此類是矣
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十/三晉荀寅士吉射入於朝歌以
十/三晉趙鞅歸於晉十/三
 叛人不再見於春秋絶之也鞅之復見何也鞅保其
 邑以違荀范之難非叛也然荀范之難由已而發已
 之邑由君所授今不自歸於君而背國以奔邑恃邑
 以立敵非叛而何故春秋謂鞅為叛所以誅其迹不
[006-30b]
 遂絶之所以眀其心也趙盾許止之弑鞅之叛聖人
 不惡其名之亂寔盖以爲事君行已之大戒耳
  哀公
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元/
 春秋惡滅人之國而善其能興滅者楚靈王滅陳蔡
 昭八一/ 十而平王興之昭十/三鄭滅許定/六而楚昭王興之
 陳蔡既復而歸則名其君許既復則不名何也陳蔡
 之取滅也有罪賊殺其親也鳥獸其行也斷以周法
[006-31a]
 則正之滅之冝也平王不請於天子而封之二君無
 天子之命而受之是以名其君也許之見滅也無罪
 鄭因楚敗而肆其貪也馮弱而犯寡也斷以周法則
 在所眚也昭王雖不請於天子而復之許男雖無天
 子之命而受之然稽許之義則不當滅也故不名也
 此懲惡而勸善之法也
齊國夏衞石曼姑帥師圍戚三/
 春秋書圍外之邑則各繋其國自圍之則否今齊圍
[006-31b]
 衞之戚而不繫之衞者主曼姑故也主曼姑則何以
 齊為兵首以曼姑之義不可圍也季子然問仲由冉
 求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
 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然則從之者與曰弑父與君
 亦不從也衞輙㨿父之國以拒父悖於道矣父居其
 邑而已圍之&KR0579於弑矣曼姑既不能止而又從之曽
 具臣之不若夫不知而作其罪小知其不可而為之
 其罪大曼姑使齊首兵非不知也故春秋暴其惡而
[006-32a]
 誅焉
公伐邾以邾子益来七/歸邾子益於邾八/
 諸侯及卿大夫去國而歸或曰歸於某或曰自某歸
 或曰歸自某盖未有言歸之者此獨曰歸邾子益于
 邾何也魯之入邾其始不量己力乗其無備而克之
 其終也不能保又畏呉之伐而歸之入之不為討罪
 歸之不為赦過有討赦之名而無其情干王略而怒
 彊國魯之不亡者幸而已矣故春秋變文以示貶焉
[006-32b]
齊侯陽生卒十/葬齊悼公十/
 此弑也以卒葬赴於諸侯春秋亦從而書之不復正
 其實何也悼公之立非齊人之志非衆大夫之謀也
 陳乞詐其國人誣其大夫而刼立之雖殺孺子誅鮑
 叔大夫國人猶莫之肯君也悼公之死若遂以弑君
 之責加齊人齊人有辭矣夫以一人之私意詐力立
 妄人以為君而遂使國人任臣子之責豈不便於亂
 臣賊子哉是故楚君弑而卒之者不使圍君麇也陽
[006-33a]
 生弑而卒之者不使陽生臣國人也此垂世立教之
 大法也
孟子卒十/二
 人未甞無過也智者能知之仁者能改之不知以是
 為過者不智也知而不能改者不仁也然事固有既
 過而後知雖知而不及改者君子察之昭公是也公
 生十九年而猶有童心不知呉之不可娶而娶焉是
 不智也夫既娶矣後雖知其過弗可改已當是時大
[006-33b]
 臣不能匡救國人不以為非而昭公乃知避其名不
 敢命於天子是猶能改也故孔子以為知禮而春秋不
 遂正之也
公㑹晉侯及呉子於黄池十/三
 說者謂呉欲覇諸侯以尊天王自去其僣號故春秋
 進而子之是不然呉之稱子前此矣襄十二/定四特於㑹
 盟未有稱之者耳盂之㑹楚始子也黄池之㑹吴始
 子也盖言其盛足以偕中國諸侯之列也然春秋猶
[006-34a]
 不使先晉宋也逮晉徳衰然後楚靈合諸侯於申而
 為之首伐呉之役中國弗與焉並昭/四年以眀晉楚諸國
 迭為盛衰在徳而不在衆使有天下國家者以是為
 鑑也
西狩獲麟十/四
 狩言地不地非狩也狩不言獲言獲非狩也非狩而
 曰狩為獲麟書也夫鳯麟之出聖王作興之象也有
 若曰麒麟之於走獸鳯凰之於飛鳥聖人之於民類
[006-34b]
 也故鳯鳥不至仲尼歎吾道之將已今麟出於魯雖
 不得其時有以知聖道之將行也然眀王不興天下
 無宗己者於是作春秋以眀堯舜三王之道而寓諸
 君卿大夫行事之間使後有王者起知取法於此則
 吾道其憂不行邪然則聖人之意止於是而已矣
[006-35a]
春秋通訓後叙
晉之乗楚之檮杌魯之春秋其文皆史也其所載皆齊
桓晉文之事也聖人作經獨有取於春秋之義而不及
乗與檮杌何也乗以賞善為主乗也者君子之器故也
檮杌以罰惡為主檮杌也者四凶之一故也是皆人之
所為也命有徳討有罪天之威也煖然為春者其温厚
之氣也凄然為秋者其肅殺之氣也聖人行賞所以類
天之温厚眀罰所以類天之肅殺盖文王之造周與周
[006-35b]
公之授魯如斯而已者也堯舜三代之君居天之位可
以致天之威故施於政事被於臣民者率與天合而不
違也周衰王者之迹熄天子㣲諸侯僣大夫彊陪臣肆
善惡不夲於至公而賞罰悉自其私意善人懼焉滛人
怙焉仲尼無位以致天威而恐堯舜三代之道将墜於
地後有王者起無以取法為天下患也是故因魯史之
名以寓賞罰之寔一夲諸天不參人偽然後足以矯枉
而歸正盖亦文王周公之志也然春秋之為書也文雖
[006-36a]
直而義深事若簡而理盡自聖人未殁門人髙弟已不
能措辭於其間况後之儒者欲執其所見以窺測於數
千百載之下邪視諸儒之見謂公榖傳經宻於左氏左
氏凡例不通衆說而啖助趙陸之書皆以例為主至其
不合則依仿遷就以通之或一事析為數科如宣十五/年秋冬之
類/是或衆科束為一例如書卒葬/之類是致經之大㫖蕪沒不彰
聖所垂訓乖離失當而其書動盈編帙俾後學病其多
老師畏其難此道㡬於熄矣殊不知去例以求經略㣲
[006-36b]
文而視大體之為要且易也予少聞春秋於趙郡和仲
先生其初盖甞作五體例宗十許卷論立例之大要矣
先生曰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領㑹多求之繩約中
乃近法家者流苛細繳繞竟亦何用惟邱眀識其用然
不肯盡談㣲見端兆欲使學者自得之未可輕論也他
日予復於先生曰邱眀凡例與公榖無殊用以考經率
多不合而獨謂之識此經之用亦信矣乎先生曰邱明
因事發凡不專為經是以或合或否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諸侯薨於㑹
[006-37a]
加一等/之類其書盖依經以比事即事以顯義不專為例是
以或言或不言夫惟如是故能偹先王之志為經世之法
以訓天下後世又曷常拘於繩約中哉且邱眀之書與
六經孔孟合者十常八九如元凱輔虞有窮亂夏桓文
譎正之事臧孫要君之迹九合之㑹葵邱之盟若符契
之相為表裏何為而不可信乎予從事斯語十有餘年
始得見其彷彿以義視事以事求經曲而通之觸類而
長之然後聖人之意坦然矣是故通訓之作事與經同
[006-37b]
則引事以釋經例與義合則假例以眀義經雖不同而
事同則相從例雖不合而義合則相比庶㡬經非空言
例非執一所謂去例以求經略㣲文而視大體者後之
君子其尚有取於斯焉崇寜元年二月三日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