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28 崔氏春秋經解-宋-崔子方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經解卷二     宋 崔子方 撰
  桓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春秋之例繼弑君不言即位蓋曰先君居是位也不
 得以其道終則已不忍即其位焉爾桓繼弑而即位
 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奪其位而有之則亦無事於
 不忍矣春秋從而書之以見其意且春秋賤桓於桓
[002-1b]
 之事未有譏焉書即位見其大者不治故也
三月公會鄭伯于垂
鄭伯以璧假許田
 其曰假當時之辭也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然春秋
 不正其名何也夫以物當物是易矣豈曰假之云乎
 春秋於桓無譏直書其事而義自見焉何言乎許田
 蓋許國之田而在魯者耳隱公之季年與鄭伯入許
 而逐其君當是時宜有分田焉故在魯者猶謂之許
[002-2a]
 田也鄭人欲修其封疆則魯之許田固鄭人之所欲
 矣如此而後得其實而三家之説則謂非以璧假田
 也鄭以泰山之祊而易魯朝宿之邑也天子在上諸
 侯不得以地相與故為之諱而以璧假為文又非許
 田諱取周田而繋之許也嗟夫春秋之作所以明當
 時之是非著褒貶而代賞罰以懲勸於後世今以國
 惡之故而為之諱乃詭其事而没其實使是非不明
 褒貶不著而後世不知賞罰之所在而不為之懲勸
[002-2b]
 豈聖人之心哉且凡春秋之所為諱者必將有見也
 或以其辭而見之或以他事而見之未有沒其實焉
 故善觀春秋者以情度當世之事以理逆聖人之言
 未有不得者也按章如愚山堂考索引林氏云文武/子孫孰非有功而親者安得皆有朝
 宿湯沐之邑蓋祊近魯故鄭莊來歸以結魯許田魯/隱伐許所得故乘魯桓簒立而脅取之也意蓋本此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秋大水
冬十月
[002-3a]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孔父字也何以不名當時之辭也蓋孔父擅貴而專
 國國人稱之不敢以名而以字云爾故春秋因之以
 見其事焉惟其擅貴而專國此督弑君而遂及孔父
 也
滕子來朝
 按本例云桓弑逆之人諸侯所共惡今滕/子實始修禮而朝事之故加月以見譏
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002-3b]
 成猶平也與周官調人以民成之之成同義其言以
 成宋亂何辭不必言以而加以焉偽辭也當時之辭
 也且㑹于薄釋宋公次于聶北救邢皆不言以此獨
 言以者知其為偽也夫桓公之不肖知宋之亂姦臣
 懼討公觀釁而動兾得所利故與齊陳鄭為稷之㑹
 而謀之病其無名乃曰吾為此㑹用之平宋亂而已
 三月而為㑹四月而取鼎其間於宋之事未有與焉
 然則斯㑹以平宋亂為名而志在于得賂矣書以成
[002-4a]
 宋亂于上書取郜大鼎于下則貪偽之迹較然不疑
 豈假吾譏貶之文而後見之㢤是以孔子因當時之
 辭而直書之以不没其實焉與書以俟陳人蔡人同
 意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
 桓無譏亦直書其事而已宗廟之事故以日志也
秋七月杞侯來朝
 桓之不肖弑君自立固宜諸侯所疾也把侯乃屈體
[002-4b]
 而朝焉豈小事大有所不得已與然又不能盡禮以
 事之輕侮不肖之人自取兵入之禍以杞侯為過矣
 桓無譏譏其與桓者而已不月入把而月把侯之朝
 凡以見譏故也按下文入把實書/月此云不月誤
蔡侯鄭伯㑹于鄧
九月入把
 傳曰入把討不敬是也彼有以自取之矣譏在杞侯
 也猶衛師入郕宋人衛人入鄭譏在郕鄭也是不月
[002-5a]
 者也春秋以例見者不疑矣且春秋有所謂大國者
 晉宋齊秦之屬是也有所謂次國者陳蔡衛鄭之屬
 是也有所謂小國者曹許邾杞之屬是也又有所謂
 附庸㣲國者向極鄫鄅之屬是也故春秋之例於小
 國則畧於次國則詳於大國益詳而於附庸㣲國則
 益略獨於其事之尤重然後詳焉以為有國者之禍
 莫重於入㓕故小國與㣲國之入滅例皆月凡以著
 其重也
[002-5b]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
 凡公行致者臣子之辭也殆其往而喜其反故觀其
 致之疏數則時之盛衰君之賢否可考而知矣隱之
 不致者例也桓之不致者故也何則當春秋之始天
 下未至於甚敗亂魯猶有周公之遺徳而隱又賢君
 其行不至於甚危其臣子以為安故隱凡十一出而
 未有致者至桓之不肖内行簒弑之禍天子不能討
[002-6a]
 諸侯不能禁肆然不忌數出為㑹假田受賂背盟助
 簒親不類之人叛天子之命其行皆甚惡未有一不
 可致者也然其不致者可知矣蓋曰桓弟弑兄臣弑
 君而立乎其位危莫甚焉則其餘莫足致也且以為
 其義不足以臣子致焉爾雖然非事君親之義故以
 其甚危者三而致之以教後世為臣子者不可以惡
 逆絶其君父也是以莫危於背中國而親外裔伐正
 而助簒逆與入人之國而見殺故此與戎盟則致十
[002-6b]
 六年伐鄭則致十八年喪至自齊則致也見臣子以
 是為懼矣桓與戎盟固罪也則致隱與戎盟亦罪也
 則不致春秋賤桓故以不致隱者而致桓然後知桓
 之行皆在所致其不致者故也春秋之義不嫌同辭
 故隱以不致為美桓以不致為惡也善觀春秋者亦
 深考其志而已矣其致何以不月蓋其盟也略則其
 致也亦畧春秋之例也按本例云内地例不致其致/者例不月文十七年至自榖
 定十年至自圍/成是也唐内地
[002-7a]
三年春正月公㑹齊侯于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
 其曰胥命何蓋相命也古者朝覲宗遇㑹盟之禮皆同
 於王及周之衰諸侯强大國自為政上無所出命下無
 所禀令㑹遇不同於王盟約各私其國於是有相見郤
 地之㑹未及期相見之遇涖牲㰱血之盟皆非先王之
 制也然猶有主其事者故春秋因而為之法凡㑹者外
 為主及者内為主如曰公㑹某侯于某彼欲㑹也彼為
[002-7b]
 主焉如曰公及某侯㑹于某我欲㑹也我為主焉則主
 者制命而主之者聽命今曰胥命于蒲則齊侯衛侯失
 賓主之道也蓋二君者不能相下莫適為主㑹遇之禮
 不修盟約之好不講苟然以事相命而已是匹夫之行
 也故春秋志之以見譏焉
六月公㑹把侯于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子翬如齊逆女
[002-8a]
 三家皆謂翬與桓弑隱者也于春秋有見焉故翬兩
 見于隱之篇而皆貶其族是也蓋曰是隱之罪人耳
 夫弑君之罪終不可赦今于此則稱公子何也蓋桓
 公與之同惡不以為罪反親任之使出聘逆女故文
 無所貶而義自見焉夫春秋于桓無譏則與之同惡
 者亦不譏矣蓋不譏所以深惡之也春秋之例逆夫
 人例月以為國之重事惟不正其使大夫逆然後不
 月以見譏然則公子翬之逆女例不月也
[002-8b]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
 諸侯非民事不越境而齊侯送姜氏于讙見齊侯之
 失正矣讙魯地
公㑹齊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齊
 翬之逆女其反也不以翬致何也夫人得見乎公矣
 致夫人而已是以知公㑹齊侯于讙為受夫人也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有年
[002-9a]
 書有年書大有年書饑書大饑此繫有國者憂喜而
 書也有年以僅喜而書大有年以甚喜而書則饑以
 僅憂而書大饑以甚憂而書也凡人之于喜也緩其
 于憂也迫聖人之書辭亦如之五榖皆熟書有年有
 是年也蓋人有食然後能保其天年故其書辭也亦
 緩五榖不登而書饑饑者㡬也蓋人之饑則死矣故
 其書辭也迫君子于其言無所苟如此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002-9b]
 隱公觀魚于棠則不月以見譏桓公狩于郎則猶月
 何也桓無譏直書其事而義自見矣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其曰宰渠伯糾何也宰官渠國伯爵糾名也是天子
 之卿而為冢宰者也冢宰統乎政事通命于四海今
 且下聘諸侯失其職矣與稱宰周公同義又天子之
 卿未有名者夫桓之罪天子所當誅而冢宰得行其
 事者也今固不能而又躬來聘之以糾為罪矣故名
[002-10a]
 以惡之且桓無譏譏其與桓者而已春秋譏杞侯來
 朝與伯糾來聘其餘朝聘則不譏何也朝聘或有國
 事不得巳者春秋亦譏其可譏者而已無秋冬蓋闕
 也其諸類此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
 甲戌之下或有他事史之闕文不可復補故孔子存
 之以見史氏之闕遺而傳信於後世故曰吾猶及史
 之闕文也而傳以為陳亂而再赴然則是魯史之舊
[002-10b]
 文魯史當時所聞見必審擇而書之豈敢著兩日之
 例哉且三年七月稱壬辰朔推而數之則甲戌當是
 四年十二月二十一二而已丑當是此年正月六七
 假如再赴自當以兩月書則知其不然也然則甲戌
 日誤而事闕明矣聖人欲傳信於後世如此
夏齊侯鄭伯如紀
 外相如不書此以起齊之滅紀也夫齊鄭大國而乃
 朝于紀此其意欲以窺紀明矣傳曰齊侯鄭伯朝于
[002-11a]
 紀欲以襲之是也
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
 武氏不言之子仍叔言之子何也曰武氏子知其為
 武氏之子也曰仍叔子則未知其為仍叔之子也故
 加之焉以見之其曰仍叔之子何父老子代從政也
 其子不名非天子之命士不以名通也春秋以是為
 譏矣
葬陳桓公
[002-11b]
城祝丘
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此王伐鄭而三國從也其不首王伐鄭何也以天王
 之尊而從三國之㣲者伐鄭春秋之所不與故以略
 言之也其曰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於王略辭也
 又不月王之行所以見譏焉爾
大雩
 春秋祭祀之事或書或不書何也蓋常事不書非常
[002-12a]
 則書有所譏焉則書與變而合於禮則書書大雩者
 二十一以非常而書也論語稱暮春者春服既成風
 乎舞雩謂建辰之月也傳稱龍見而雩蓋蒼龍之宿
 昏見東方謂建已之月也三月四月春夏之交萬物
 始茂待雨而長故噫嘻之詩序云春夏祈穀於上帝
 是也夏之三月四月周之五月六月也故春秋未有
 書五月六月而雩者蓋常事不書故也

[002-12b]
冬州公如曹
 為天子之三公者也外相如不書此為下寔來起也
六年春正月寔來
 寔猶是也言州公如曹是欲來魯故也不再言州公
 承上文間無異事不疑矣不正其妄交諸侯故月之
 以見譏按本例云州公自曹猶以好來于我/故書來然以月志則其來奔不疑矣
夏四月公㑹紀侯于成
秋八月壬午大閲
[002-13a]
蔡人殺陳佗
 其曰殺陳佗討賊之辭也佗弑君者也與齊人殺無
 知衛人殺州吁同例不直曰佗而曰陳佗以蔡人殺
 之不得不舉國也春秋以弑君之辭討賊而傳者謂
 佗殺太子免似誤矣弑君何以不書陳不以赴魯史
 不記春秋不得而書焉詩春秋皆傳當時之事相為
 表裏墓門之詩序曰陳佗不義惡加於萬民夫一人
 之惡而加于萬民也非弑君而何按陳佗弑君之説/三傳及諸儒皆無
[002-13b]
 之崔氏亦以/例决之耳
九月丁卯子同生
 猗嗟之詩存則子同生之義可考而知也
冬紀侯來朝
 傳曰紀侯來朝請王命以求成于齊是也
七年春二月已亥焚咸丘
 咸丘魯邑内叛不聽故焚之也然其為虐已甚故日
 之以見譏
[002-14a]
夏穀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
 諸侯失地則名榖伯鄧侯蓋失地之君也其言朝何
 彼以朝禮來我不得不與之朝也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天王使家父來聘
夏五月丁丑烝
 礿祠烝嘗之祭見於經者惟烝嘗而不及礿祠郊社
 之祭見於經者惟郊而不及社故知常事不書有所
[002-14b]
 譏焉則書故也春烝矣夏又烝其以譏亟明矣
秋伐邾
冬十月雨雪
 周之十月夏之八月而雨雪志異也
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是蓋紀迫齊人之難數來諮謀於魯魯為之求納女
 於王以結王援故祭公逆王后而先至於魯也其曰
 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以見魯實主其事云爾然則
[002-15a]
 何以不稱使祭公受命逆王后而因至乎魯也
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
 逆曰王后自天子之辭言之歸曰季姜自紀之辭言
 之王后之行何以不月自紀言之故略也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
 周禮諸侯之世子誓於天子則下其君禮一等未誓
[002-15b]
 則以皮帛繼子男則世子射姑用朝禮可也春秋于
 文無譏焉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
 按本例云僣禮而葬者加月以見譏也小國之葬例/時春秋變例者九而四在曹蓋曹之出㑹序盟常居
 鄭衛之後邾滕之前以為次國則不足以為小國則/其尤也故例與小國差異宜其僣禮者獨多也不然
 曹固得從次國例耶按此/與經解卒葬不著例違異
秋公㑹衛侯于桃丘弗遇
[002-16a]
 其曰弗遇何衛侯約㑹而意變故不欲㑹公也與齊
 侯弗及盟同意公㑹例月其不月不成為㑹也桓之
 㑹獨于此不月蓋亦以例言之
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
 彼欲戰也不約而來戰不約之戰罪矣郎魯地
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
 是齊侯衛侯鄭伯也彼三國恃强陵我不約而來戰
 又復同盟以固其惡春秋惡焉故貶而人之然不於
[002-16b]
 其來戰貶何也欲見稱人以盟者實諸侯也且外人
 盟例時此加月焉然後三君之貶不疑矣
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
秋七月葬鄭莊公
九月宋人執鄭祭仲
 祭仲字也當時之辭也春秋有因當時之辭以見褒
 貶者多矣稱字之例如紀子帛宋孔父子哀華孫之
 徒是也蓋祭仲實鄭之權臣擅貴而專國國人稱之
[002-17a]
 不敢以名而以字云爾彼以字赴史以字書春秋因
 其實以見罪焉夫能出君而納不正如反手之易則
 祭仲之權可知也而傳者謂春秋書字以為褒誤矣
 彼獨不因其事以觀之乎夫突宋出也宋人之所欲
 立宋以為不得祭仲則忽不可出而突不得立故執
 祭仲以要之仲不能以已殉國守節而死難於是廢
 正立庶徇人之私彼其得罪宜何如則無為稱字以
 褒之也故知因當時之辭以見惡明矣善觀春秋者
[002-17b]
 因事以考聖人之辭因辭以推當時之事則事可以
 無疑而辭可以不惑矣
突歸于鄭
 突不稱公子見其不當立也不冠以國見挈乎祭仲
 也其言歸何得其所也此宋奉之則何以不言自宋
 歸先書宋人執鄭祭仲繼之以突歸于鄭則宋有奉
 焉可知矣且祭仲為之援則何以不言復歸仲在外
 也見仲之脅乎宋也
[002-18a]
鄭忽出奔衛
 忽已立矣何以不稱鄭伯未踰年之君不以爵稱也
 衛侯為孫林父所逐則不名以臣逐君天下之大惡
 故不以罪君而長亂臣也鄭忽見逐於祭仲則名之
 何也忽不稱爵又不書名則莫知其為忽矣故春秋
 之例欲有所見者不嫌也然則何以不稱鄭子以見
 未踰年而失位者不成為君爾
柔㑹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
[002-18b]
 蔡叔蔡侯之弟也蓋蔡侯無子立其母弟以繼世者
 耳使直書曰某侯之弟則不見其繼世直書曰世子
 則不見其為弟故變文而謂之叔以見之凡書某侯
 之弟者繼君之弟也今曰某叔是繼國之辭矣與書
 某世子同義然則何以不名名之則將書曰蔡叔某
 稱叔某則於字嫌矣聖人不疑於後世如此陳侯溺
 卒而招不稱弟鄭伯寤生卒衛侯元卒而忽與蒯聵
 猶稱世子則弟以繼君而世子以繼國明矣
[002-19a]
公㑹宋公于夫鍾
冬十有二月公㑹宋公于闞
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㑹紀侯莒子盟于曲池
 二傳曰紀侯當從二傳紀侯㑹魯莒以謀齊難故也
秋七月丁亥公㑹宋公燕人盟于穀丘
八月壬辰陳侯躍卒
公㑹宋公于虚
[002-19b]
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于龜
丙戌公㑹鄭伯盟于武父
丙戌衛侯晉卒
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
 孰與戰與宋戰也城下之戰也凡戰未有舉國者舉
 國而戰知其為城下之戰矣不言敗未及乎敗也傳
 謂與鄭人不和而戰且明年魯又㑹鄭伯與宋公戰
 然則魯鄭非不和明矣
[002-20a]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已已及齊侯宋公衞
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何以不地于魯也于魯則何以不言來戰來戰者彼
 欲戰也及者何我欲戰也是役也紀侯之謀也于郎
 則地而此不地城下之戰也可言戰于宋不可言戰
 于魯春秋之例將尊師少稱將將卑師衆稱師將卑
 師少稱人將尊師衆稱某帥師今戰稱人而敗稱師
 何也凡稱師以敗者甚敗也稱人以敗者未至乎甚
[002-20b]
 敗也不言敗者未敗也外内一辭耳
三月葬衛宣公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㑹鄭伯于曹
無冰
 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當是時無冰志異也
[002-21a]
夏五
 闕月字又此下當有他事亦闕之蓋來盟例時故知
 月下有他事也
鄭伯使其弟語來盟
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
 常事不書壬申御廩災乙亥嘗見以災之餘而事宗廟
 志不敬也且桓無譏而七年焚咸丘八年烝與此嘗則
 譏何也於桓躬行之事則不譏於國中之事猶譏焉蓋
[002-21b]
 譏其為國者而已豈以一桓公之故而棄書魯國哉
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禄父卒
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四國之人為宋所用也四國無利于伐鄭矣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孔子正取假之名於季氏曰君取於臣謂之取今不
 曰取而曰求知非所取也求之為言未必得之辭也
 譏在周也以天王之命而下求其譏明矣
[002-22a]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鄭世子忽復歸于鄭
 忽未踰年而失國不成為君故其歸復曰鄭世子且
 見忽之當立故也其言復歸何内有援也凡言歸者
 得其所也入者自外入而已未得其所也自某歸入
 者某有奉焉故也復歸復入者内有援焉故也歸入
[002-22b]
 者外辭也復者内辭也有復之者也其褒貶善惡各
 隨其事見焉此春秋之例也
許叔入于許
 許叔許君之弟也不曰許男之弟而曰許叔繼國之
 辭也猶蔡叔之稱爾傳載鄭莊公入許之辭曰奉許
 叔居許東偏以撫柔此民向使許君有世子自當奉
 許世子不當奉許叔也則許叔之立而繼世明矣是
 歸而為君者也然則何以不言歸自隱公之季年三
[002-23a]
 國入許其後歴十四年而許復見於此信傳者之言
 則鄭固有許矣許叔居于東偏因突忽爭國之亂然
 後得入于許其始入也豈遂得其所哉此所以不言
 歸而言入也
公㑹齊侯于艾
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春秋之例天子之㣲者稱人大國之大夫稱人小國
 之卿亦稱人降而至於四外則其君乃稱人而已牟
[002-23b]
 葛蓋淮夷之國今稱人而來朝知其為君也邾君不
 能從中國而下同牟葛廢先王之典禮故亦從而外
 之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
 其曰入未得其所也諸侯出而去國與入而得國者
 皆名謹之也衛侯入于夷儀不名見未得乎國也鄭
 伯突入于櫟亦未得國則何以名當是時鄭忽已入
 而立矣故不得不名突以見之其後突之得國與忽
[002-24a]
 之出亡皆不見何也彼不以告魯史不記春秋不得
 而書焉
冬十有一月公㑹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
 先㑹而後伐也伐鄭所以納突也然則何以不言納
 鄭伯突入于櫟矣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㑹宋公蔡侯衛侯于曹夏四月公
㑹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曹之㑹所以謀伐鄭也且陳蔡衛三國數㑹而莫適
[002-24b]
 序何也蓋其㑹則主㑹者為之方是時上無方伯諸
 侯之㑹莫能相下爭為長雄故其先後不齊如此至
 二伯之後諸侯少序矣然而亦以國之大小彊弱為
 等而不正王爵焉故雖侯伯之尊有不得先伯子男
 者春秋因之以著當時之亂而垂信史於後世至於
 欲有所見然後聖人之辭見焉
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桓㑹不致致其甚者也且突始以宋人之故刼鄭而
[002-25a]
 得立又不能守位而出奔今復入櫟以逼鄭其為簒
 惡已甚公乃與諸侯兩興伐鄭之師以求納突是抑
 正而助惡也公内弑其君外助人為亂長惡不悛曽
 不自省以桓之行為危甚故春秋致之見臣子以是
 為懼矣
冬城向
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㑹齊侯紀侯盟于黄
[002-25b]
二月丙午公㑹邾儀父盟于趡
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奚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
 蔡季蓋蔡侯之母弟而繼世者也故封人卒則季歸
 于蔡而為君矣十一年盟于折曰蔡叔此曰蔡季叔
 與季皆次也豈兄死而弟及乎而傳者謂凡稱季稱
 叔者皆字也嘉之也賢之也考其所事未有以取貴
[002-26a]
 於春秋然則何為字之賢而嘉之乎其不然明矣
癸已葬蔡桓侯
 凡諸侯葬稱公者皆僣也惟蔡桓稱侯以葬蓋與其
 不失禮桓侯之見與則諸公之僣者罪矣
及宋人衛人伐邾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不日闕也此天變固無事於褒貶然則春秋之日月
 固有闕者而傳謂不言日夜食也是亦鑿矣
[002-26b]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㑹齊侯于濼
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
 不言及非公意也言與見公寵夫人許其往而與之
 俱焉爾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隱桓閔皆弑也其不言弑諱之也隱閔之弑以不地
 而知之今桓公弑于齊則地何也外内辭也于内不
 地痛之也有所不忍言也于外而地怨也言之以致
[002-27a]
 怨於彼也雖然為之諱必將有見焉莊公不書即位
 知其繼弑君也喪入則致生而往死而歸莫痛乎其
 以喪至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凡外葬以内往葬為辭内葬以外來葬為辭不直言
 葬某公而言葬我君某公加我君以見外之來葬也
 凡弑君不葬而桓葬何也桓弑于外於内未有亂焉
[002-27b]
 猶得其葬焉爾然桓之十八年其不書王者十四何
 也桓無王也春秋書王蓋以王法治諸侯之事春秋
 賤桓於桓之事未有致意焉一皆以例而書故其出
 不譏其至不致書即位以如其意蓋曰是不足以王
 法治之云爾故去王以見之使其以王法治之耶則
 桓之罪自當誅絶於春秋當時無王不能治也夫大
 者不治則其小者烏足治㢤是以出不譏至不致書
 即位以如其意焉凡以見不以王法治之故也然而
[002-28a]
 四書王者何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此蓋以例而
 書見其大者不治也二年十年十八年三書王凡桓
 之篇非獨桓事亦有他諸侯之事存焉故春秋於桓
 之事不治於諸侯之事則治之不書王者以賤桓其
 書王者以治諸侯也元年書王以例書為桓也二年
 書王以正始十年書王以正中十八年書王以正終
 為諸侯也且春秋不為魯作豈以一桓公之惡而絶
 天下諸侯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