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8 讀書叢說-元-許謙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叢說卷六      元 許謙 撰
泰誓上
讀泰誓者有三大條目當先辨其一舊說以虞芮質成
 為文王受命之年至九年文王卒武王立仍冐文王
 之年而不改元至三年觀兵孟津蓋因書九年大統
 未集及史記伯夷傳父死不葬而附合書序十有一
 年之說此不可信蔡氏已辨之其一小序十有一年
[006-1b]
 武王伐殷經十有三年春大㑹於孟津孔氏謂序十
 一年為觀兵經十三年伐紂歐陽公從序以為經誤
 此說非當從經蔡氏亦已辨其一王曰蔡氏以為史
 臣追稱此說非也湯武知天命已去桀紂而歸己故
 正位號以天子而伐獨夫若猶用舊名則是諸侯而
 伐天子豈足號令天下哉泰誓牧誓武成諸篇證驗
 明白蔡氏皆曲為之說故反有滯礙類上帝告皇天
 天子之禮也予一人天子之名也六師天子之六軍
[006-2a]
 也豈特此哉如曰有道曽孫周王發又曰昭我周王
 若當時未稱王史何故破碎本語一一改之
命我文考肅將天威作一句謂皇天命文考使敬將天
 威以定天下或考字絶句則謂皇天既怒紂則命我
 文考矣文王於是敬將其天威欲有為而未集
以爾友邦冡君觀政於商師能左右之曰以之以謂武
 王率諸侯事殷以觀殷之政事視其能悛惡與否非
 謂有所窺伺也
[006-2b]
牧誓
車上五兵戈殳㦸酋矛夷矛戈長六尺六寸次殳長尋
 有四尺自是而上各益四尺至於夷矛則長二丈四
 尺
崇尊之也長居人之上也信任而使令之是皆左右便
 辟用事者又甚則使之有位而居大夫卿士之任
[006-3a]


[006-4a]
   大禹法象龜文止於前十句其初一曰至次九
   曰二十七字是箕子對武王陳述之辭其後九
   疇之目亦禹之經箕子陳之時敬見於後
十有三祀以見武王於伐紂之後既釋箕子之囚即訪
 之
箕子殷所封爵邑武王克商封先代之後及功臣殆徧
 而經不言封箕子蓋箕子不臣周而武王亦遂其志
 故止仍其舊邑而已
[006-4b]
王問天隂定下民而輔合其居正我不知其秉彛人倫
 之所以能敘者其意若曰天生民之初無言語以告
 訓無聲色以警示而民之彛倫自然有敘其所以然
 如何蓋極本窮源之問也意武王惟知箕子之有道
 知天未必豫知箕子有洪範之傳也儻先知世有洪
 範之傳武王安得不深造其理而直待問於箕子乎
 箕子之對若曰天道所以流行不息者五行也其生
 物者亦此也人禀五行之氣以成形禀五行之理以
[006-5a]
 為性然則令彛倫所以叙者乃天道之自然不待諄
 諄命之而不可以逃者也故九疇之叙者五行次即
 及五事餘亦皆不外乎以下/原闕
[006-6a]
 酸木實之味辛金氣之味今於五金之器盛物乆而
 後見惟銅為甚甘則榖味為多以上聖賢取用之意
 各自不同觀造化者不可執一此類可見五味唯木
 實皆有於此又見五行之中又各具隂陽五行
蔡傳五行有聲色氣味水之聲羽色黑氣朽火之聲徴
 色赤氣焦木之聲角色青氣羶金之聲商色白臭腥
 土之聲宫色黄氣香味則經文是也
恭從明聰睿金先生曰五事之則肅乂哲謀聖金先生
[006-6b]
 曰五則之功謂修五事之效也從者順於理也明聰
 謂無不見聞是於見聞者極知其善惡耶正所謂視
 逺惟明聽徳惟聰是也睿者通乎微以一事言也聖
 者無不通以萬事言也自通一事以至於萬事自睿
 以至於聖聖所以為效也總而言之睿似貫聖似一
 見事之明所以為知哲聽事之詳所以成我之謨謀
五行五事第二重皆言曰第三重皆言作五行之曰謂
 其自然如此也五事之曰謂其當如此也言作則皆
[006-7a]
 謂馴致以至如此也
用八政總曰農民以食為天也故食居一孔傳農厚也
 蓋非訓農為厚謂農所以厚民也貨非必金玉珠貝
 也布帛亦貨也食以養其口非布帛不足以養其體
 故貨居二此二者皆出於農為政有此本然後可施
 其餘有衣食以養其身而不知此身及衣食之所從
 來則無異於禽獸則當為祭祀以報本故祀居三有
 衣食祭祀又當有土地宫室以居之故司空居四然
[006-7b]
 亦以民事所始之先後而言蓋上古民之初生雖未
 有火食粒食之羙冠履衣裳之制固已食禽獸之肉
 而衣其皮矣而食又居衣之前古人飲食必自祭其
 先此天性不待教而能者觀豺獺之祭魚獸可見矣
 故食貨祀之次如此而分井授㕓為宫室以易巢穴
 又在其後故司空次祀後也慮飽食煖衣逸居而無
 教故司徒居五教而不從刑以威之故司寇居六洪
 範治天下之道也欲教化達於天下必諸侯逺人有
[006-8a]
 交際之道故賓居七萬國之衆或有不朝不臣必加
 以兵故師居八
八政即周禮六官冡宰制國用則食貨冡宰也祀賓宗
 伯也師司馬也與三官共六官
蔡傳厯數歩占之法歩謂推其常占謂察其變
時人斯其惟皇之極一語總上三節言此三者人君既
 念之受之錫之福則是人斯其能歸於皇極矣
無偏陂好惡無偏黨反側戒辭也遵王之義道路勸辭
[006-8b]
 也王道蕩蕩平平正直贊辭也㑹其極遵其義道路
 也歸其極皆至於蕩蕩平平正直也大抵皇建其有
 極一語為君之職此韻語乃教民歌詠之以求合於
 君之極者也
金先生曰三徳直字與克字相類謂平康之世以正道
 直而行之
蒙者木兆蒙冐也蓋兆直上如木冒土而出者也
蔡傳貞屯悔豫皆入蓋易九六變而七八不變屯☵豫
[006-9a]
 ☳此一四五爻變者皆九六也而二三六爻不變者
 皆八也
五事五兆庶徴皆順配五行則肅乂哲謀聖與雨𤾉燠
 寒風自以類應雨者隂陽之和也貎恭而肅則敬德
 潤身百體和順故時雨順之金先生曰言從而乂則
 號令順理人心開明故致時𤾉之順視明而哲則陽
 明内主故致時燠之順聽聰而謀則閉藏黙運好謀
 能斷故致時寒之順思睿作聖則妙萬物而無迹故
[006-9b]
 致時風之順
狂僭豫急蒙而為恒若之應則是五事皆不能謹而其
 心術威儀事功之舛謬所致也必求其說及於上五
 者則鑿矣狂縱也狂縱則泛濫流下如水之洋溢有
 潤下之勢故恒雨順之僭者差也太過也僭差而過
 則剛果發揚如火之燄燄有炎上之勢故恒𤾉順之
 豫怠緩也優游無斷姑息不忍猶生物而不能成物
 是有春而無秋也故恒燠順之急嚴廹也嚴苛峻廹
[006-10a]
 暴虐不仁有摧折而無發生是長秋殺而無春榮也
 故恒寒順之此所謂周末無寒嵗秦亡無燠年者也
 蒙昏昧也昏晦黯闇瞀亂溷濁政事無章而風行於
 地則蠱亂飛揚故有恒風之應也五事皆順於則故
 五者時至而間見五事皆不順於則則政令偏陂而
 恒有此應矣
日月麗乎天四時各有常道雖經於宿度而不入於宿
 之中或有入於宿中則為失常道而隨宿之所主為
[006-10b]
 災異間有當自宿内過者則不為異夫休咎之徴自
 上而生豈特王為然凡居民上者皆足以致之但其
 應有大小爾民則不足以致徴而休咎係上人之得
 失故撫民者當視民之好惡而好惡之其所好不過
 飽煖安逸㷀獨得所而已此其常也然生民有欲所
 好又豈止此而已哉則其好必有異於衆者故為上
 者順其常而遏其異此治民之道也譬則星雖所好
 不同而日月之行自有常道星有好亦不得施儻為
[006-11a]
 人上曲從民之私欲以干譽則上害於政下妨於民
 而為國之病矣譬則日月失當行之道而入於星宿
 之中以其所好而應立至也日行處不見星象故但
 言月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也天本無黄道歩天
 者欲按圖以定太陽周嵗經行之處而以黄色紀之
 此黄道之名所由起而日君象也其所經行則為中
 故曰中道蓋天之北極出地面三十六度自極之南
[006-11b]
 五十五度為天之中又南十二度為夏至之日道是
 去極六十七度也又南二十四度為春秋分之日道
 是去極九十一度也又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
 是去極百一十五度也所謂北至東井去極近南至
 牽牛去極逺此南北字以人仰望於天而於夏至冬
 至之時見日經行去極之逺近而言也東至角西至
 婁去極中者此東西字則以二十八宿一定之位而
 言以角亢七宿居東奎婁七宿居西者也去極中則
[006-12a]
 亦以二分之時仰觀於天見其經行者而於冬夏至
 之逺近為中也凡此皆言日行之道九行者青赤白
 黑道各二并黄道為九也日一嵗一周天故以分至
 定日經行之位月一月一周天而嵗十二與日㑹故
 凡言月之行道必以朔望而言之月之於日臣之於
 君之象也臣從君而行有扈從而不敢當道嫌似君
 也故月常行下道而不敢當君行常與黄道異塗而
 相去六度至二道之交則在一度之間但言道者主
[006-12b]
 於圖而圖所以仰窺故必易置宿度東西之位而左
 布然後可得而通也若以定位而言則青道白道以
 圖横看青道二出黄道東而立春春分行之者謂己
 辰卯亥戍酉六辰之位青道皆出黄道之東而南北
 為青黄道之交白道二出黄道西而立秋秋分行之
 者亦謂上六辰之位白道皆出黄道之西而南北為
 白黄道之交也蓋日春三月在亥戍酉三辰秋三月
 在己辰卯三辰故也赤道黑道以圖豎看赤道二出
[006-13a]
 黄道南而立夏夏至行之者謂申未午寅丑子六辰
 之位赤道皆出黄道之南而東西為赤黄道之交黑
 道二出黄道北立冬冬至行之者亦謂上六辰之位
 黒道皆出黄道之北而東西為黑黄道之交也以日
 夏三月在申未午三辰冬三月在寅丑子三辰故也
 若以經行而言則春秋冬之月道望常行於日道之
 内而朔常行於日道之外惟夏之月道朔望皆行於
 日道之外如春分之朔當在婁而望當在角在婁者
[006-13b]
 去極九十七度在角者去極八十五度上弦去極六
 十七度下弦去極百十五度也秋分之朔當在角而
 望當在婁在角者去極九十七度在婁者去極八十
 五度上弦去極百十五度下弦去極六十七度也夏
 至之朔當在井而望當在牛在井者去極七十三度
 在牛者去極一百九度兩弦各去極九十一度也冬
 至之朔當在牛而望當在井在牛者去極一百二十
 一度在井者去極六十一度兩弦亦各去極九十一
[006-14a]
 度也然此特以分至言其大畧耳大要以日之所經
 行而為之進退蓋日主於氣月主於朔而九行以氣
 言者月從日也但氣朔必不齊月之易道常在四立
 以漸推移朔望兩弦隨所而遇故朔望値兩道交處
 必蝕凡此皆言月之行道然日月之行二分二至相
 去懸絶如是者蓋亦以日時漸差而然非謂春分方
 在此而夏至遽移至彼也觀此則日有中道月有九
 行之說或可見矣
[006-14b]
南望去地面
 冬至   日三十一/ 朔二十五/ 望八十五/
 夏至   日七十九/ 朔七十三/ 望三十七/
 二分   日五十五/ 朔四十九/ 望九十一/
   此以大較言之若朔望遇交則日月必蝕
[006-15a]


[006-16a]
福極本天之所與而君民共之者也君建皇極於上則
 能備受五福而六極不足以及之矣君則順天以理
 民集五福於身而𨗳之使之避極而趨福所謂斂福
 以錫之也其予奪蓋可與天同功而不可有一毫私
 意於其間有一毫之私則有不當錫之福不當加之
 極矣此蓋係於皇極之建不建也夫鰥寡孤獨者常
 有養水旱凶荒則賙其急仁政以閑其良心醫藥以
 濟其夭死錫之壽也分井㕓以生其財輕賦斂以厚
[006-16b]
 其用錫之富也諸侯用命盗賊屏息則民以康徭役
 不興游政有時則民以寧脩身以先之學校以教之
 則能攸好徳明徳於良心未喪之前慎罰於惡幾未
 甚之際則可考終命反是則用極於民矣然民之一
 身天所以與之者素有分而秉彛好徳之心又上下
 之所同然是民欲受天之福則惟好徳之一節耳能
 好徳則四福亦莫不隨之而六極自逺矣雖其分有
 厚薄之不同而知富貴之在天能殀壽而不貳是皆
[006-17a]
 好徳者為能而所以承四福者也故洪範之書言錫
 之福惟曰有猷為能守好徳者也此福雖主於禄而
 言然亦可見上之𨗳下下之敬天惟在於好徳而已
 上之人能使下好徳則可遂其錫福之公下之人能
 攸好徳則可享天所賦之分上之人好徳則能建其
 有極下民好徳則能錫汝保極矣故洪範惟言錫福
 而不言錫極蓋入此則出彼而善固人之所本有也
    金先生洪範經傳文
[006-17b]
一五行漢石經無一字/餘傳俱無疇數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
 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
 穡作甘金先生曰此九疇之目蓋大禹本經其發明/者蓋禹之意而箕子傳文也然則此自水曰
 潤下以下為/箕子傳文
二五事一曰貎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禹/經貌曰
 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乂明
 作哲聰作謀睿作聖箕/傳
[006-18a]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
 曰司冦七曰賓八曰師禹經/無傳
四五紀一曰嵗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厯數禹/經
 曰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嵗月日時無易百
 穀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嵗時既
 易百穀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㣲家用不寧庶
 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此箕子五紀傳/舊錯簡在庻徴
[006-18b]
  嵗統十二月月統三十日故觀五紀而法之者王
  自省如嵗卿士省如月師尹省如日蓋師尹統於
  卿士卿士統於王其事任大小可見故各以其位
  之大小以盡其職分之所當然儻上不逼下下不
  僭上則上和下順而有百穀用成以下之善應無
  易者不僭不逼之意也或僭逼横生所謂既易而
  有用不成以下不善之應星宿雜陳於天亦猶庻
  民之處於下也師尹以上治人者也庻民治於人
[006-19a]
  者也其所好不同者蓋無窮而治之者則以常道
  而已苟狥民之欲則枉常道而亂矣故曰月之從
  星則以風雨也然兩日月字不同上日月統於嵗
  者也下日月麗乎天者也蓋上取法於嵗月日而
  下取法於星故也五紀不言厯數言嵗月日星則
  厯數固在其中矣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
 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
[006-19b]
 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㑹其有極歸
 其有極禹/經曰皇極之敷言是彛是訓於帝其訓凡厥
 庻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
 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箕/傳
六三徳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禹/經平康正直强
 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髙明柔克箕/傳
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䝉曰驛
 曰克曰貞曰悔禹/經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時人作
[006-20a]
 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
 謀及卿士謀及庻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
 士從庻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彊子孫其&KR1134吉汝
 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庻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
 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
 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
 龜筮共違於人用静吉用作凶箕/傳
八庶徴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風禹/經曰時五者來備各
[006-20b]
 以其叙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曰休徴曰肅
 時雨若曰乂時𤾉若曰哲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
 時風若曰咎徴曰狂恒雨若曰僭恒𤾉若曰豫恒燠
 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風若箕/傳
九五福一曰夀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徳五曰考
 終命禹/經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於汝
 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徳惟皇
 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於極
[006-21a]
 不罹於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徳汝則錫
 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無虐煢獨而畏髙明人之
 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穀
 汝弗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於其無好徳汝
 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箕傳舊以有皇極之/語故錯簡在皇極
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
 弱禹/經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
 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凶於而
[006-21b]
 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此福極總傳舊/錯簡在三徳
金縢
三王有丕子之責於天金先生從朱子説如責其侍闕/
 之責謂天責取武王於三王也蔡氏疑前既言天責
 取之後却言無墜天之寳命似乎相反故作三王當
 任保䕶之責而于天之下有闕文然詳文意其重乃
 在定爾子孫及先王永有依歸兩句其意蓋曰元孫
 遇危暴之疾蓋将必死若是三王蒙天責取武王則
[006-22a]
 以旦代之蓋予仁順於祖考又能事鬼神也鬼神即
 天不必指三王也武王乃者受命於帝遂能定爾子
 孫而撫有天下今三王幸勿墜天元降之命以佑武
 王則先王有依而子孫永定蓋謂前後雖皆天命而
 前命所係者重三王宜佑之而以我應天之後命也
大誥
有大艱於西土至我有大事休金先生以為命龜之辭
 蓋因武庚之叛而卜今并以祝辭告於衆所以前不
[006-22b]
 叙殷叛事無費辭也自兹不忘大功以下共為一章
 兩天降威與前天降割皆言武王崩也上天降威告
 於衆也下天降威述命龜之辭也閉者有所避而不
 出之意言今兹不敢忘武王之大功且不敢避天威
 而不為凡武庚之叛意皆在兹字内於是用寧王所
 遺之大寳龜以介紹知天之明命即祝之日有大艱
 難之事於西土之周國本為西土之人如三闕/亦且
 摇蕩不静於此蠢動闕/殷小厚之國大敢經紀其遺
[006-23a]
 叙以大降威於我國武王初䘮又知我國有兄弟之
 疵隙而民不安靜言曰我将復殷之天下反鄙邑我
 周國今於其蠢動之明日民有獻賢者十人出為予
 助以徃撫寜大難繼武先王所圖之功我有此大事
 其休羙乎既命之則我灼龜而卜乃并吉并吉者習
 吉也金先生之大意如此
天棐忱辭朱子曰棐本木名而借為闕/字顔師古注漢
 書云棐古匪字通用是也天畏以忱猶曰天難諶爾
[006-23b]
 孔博訓作輔字殊無義理文一七/十 卷金先生書中棐字
 皆作匪説惟洛誥不然
康誥
乃服惟𢎞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言汝
 之所當服者惟在廣王徳意和保殷民亦惟助王宅
 定天命作新斯民應保養之也作新化之也上有惟
 字下亦有惟字語意若曰惟當如此又當如此
非汝封四句刑殺者天所以討有罪非汝封可以私意
[006-24a]
 刑人殺人無或以私意刑人殺人非汝封又言可以
 私意劓刵人無或以私意劓刵人蓋謂非獨刑之大
 者不可私刑之小者亦不可以私意用也
酒誥
周禮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灋以
 逆官府之治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内史掌王之八枋
 之灋以詔王治四者即天官大宰所建之六典八灋
 八則八柄也
[006-24b]
  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大宰即冢宰天/官也典經常之
  法也邦國王及諸侯皆是也六典六官/各掌其一冢宰則相職也故皆建之
   一曰治典以經邦國治官府紀萬民太宰所掌/治典者八
     政事法制所以治天/下之大法皆主之
   二曰教典以安邦國教官府擾萬民春官司徒/所掌櫌者
     勞而熟之之謂司徒掌徒衆其政莫大/於教人為善故曰教官府而擾萬民
   三曰禮典以和邦國統百官諧萬民春官宗伯/所掌禮之
     用有叙而和故/曰和曰統曰諧
[006-25a]
   四曰政典以平邦國正百官均萬民夏官司馬/所掌政之
     大者為兵故司馬獨曰政典外以平邦國/之亂内以政而正百官職方制貢賦故曰
     均萬/民
   五曰刑典以詰邦國刑百官紏萬民秋官司/㓂所掌
   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任百官生萬民冬官司空/所掌冬官
     主事故曰任百官主空土以/給民故曰富邦國生養萬民
  以八灋治官府百官所居曰府此是朝廷之官府/故下文惟曰邦而不及國邦者天
  子之/邦也
[006-25b]
   一曰官屬以舉邦治官屬謂六官/其屬皆六十
   二曰官職以辨邦治官職謂六官之職如治職/教職之類辨別也謂各司
     其/職
   三曰官聨以㑹官治官聨謂國有大事一官不/能獨治則六官共舉之小
     宰有六聨謂祭祀賓客/䘮荒軍旅田役斂弛也
   四曰官常以聽官治官常謂各自領/其官之常職
   五曰官成以經邦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
   六曰官灋以正邦治官法謂職所主之法度掌/祭祀朝覲㑹同賓客之法
[006-26a]
     度/
   七曰官刑以糾邦治
   八曰官計以弊邦治三年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
  以八則治都鄙則亦法也都之所居曰鄙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
  畿内/者
   一曰祭祀以馭其神馭謂敺之/納於善
   二曰灋則以馭其官
   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006-26b]
   四曰禄位以馭其士
   五曰賦貢以馭其用
   六曰禮俗以馭其民謂昬姻䘮/紀之禮
   七曰刑賞以馭其威
   八曰田役以馭其衆
  以八柄詔王馭羣臣
   一曰爵以馭其貴
   二曰禄以馭其富
[006-27a]
   三曰予以馭其幸幸謂言行偶合於善則/有以賜予之以勸後
   四曰置以馭其行有賢行則/置於位
   五曰生以馭其福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
   六曰奪以馭其貧臣有大罪/没入家財
   七曰廢以馭其罪廢猶/放也
   八曰誅以馭其過誅責/讓也
    此皆大宰之所建而大史内史又以逆王詔
    王也然内史之八枋則一曰爵二曰禄三曰
[006-27b]
    廢四曰置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名
    與次有與前不同者因事無常而互見也
太史内史王朝官非衛所有蓋此章百宗工以上皆言
 殷之舊臣侯甸男衛亦以近殷都者言之也自矧惟
 爾事以下方指衛國官
宏父定辟蔡傳宏父事官司空也主廓地居民廓即辟
 也則定辟之辟當作開闢之義
梓材
[006-28a]
梓材舊以為告康叔為政之書蔡氏以為簡編斷爛而
 誤屬一篇之中意不可強合金先生曰梓材之書營
 洛之書也其總叙見於召誥曰周公乃朝用書命庶
 殷侯甸男邦伯其命庶殷即多士之書叙所謂惟三
 月周公初於新邑洛用告商王士者也其命侯甸男
 邦伯梓材之書是也其叙即康誥之叙所謂惟三月
 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洛四方民大和㑹侯甸
 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周公咸勤乃洪大
[006-28b]
 誥治蘇氏所謂洛誥之敘是也梓材前章皆咸勤之
 意後章則乃洪大誥治之辭其間辭意無不脗合者
 篇首王曰封之封誤衍之也左氏曰成王合諸侯城
 成周以為東都是作洛之際必合諸侯各率其卿士
 大家将其徒衆以受役所謂四方民大和㑹侯甸男
 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也周公咸勤則勞來
 撫恤之也大家則皆將其醜類從於諸侯以聽役於
 王室為諸侯者當以其臣民下通意於大家以其臣
[006-29a]
 上通意於王室承上勞下邦君之常職也故曰以厥
 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恒也
 古者動大衆興大役則司徒率徒衆司空畫土疆司
 馬以軍法治之君行師從師師者一師之長也即三
 卿也卿行旅從尹旅者一旅之長三卿之副也周公
 喻邦君又欲邦君告其卿大夫曰予罔暴厲殺人蓋
 不欲以軍法從事也然亦必邦君先能敬以勞來其
 民則自此以徃卿尹皆能敬以勞來其民故曰越曰
[006-29b]
 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
 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也古者徒役起於夫家丘甸
 而罪𨽻之人又服役於其下故凡徃日姦宄殺人者
 自有本罪而所連歴之人古法所謂胥靡今法所謂
 干連知情藏匿者與為公家之事而竝縁傷人者皆
 入於罪𨽻今既與此大役服勞王事皆與赦除同於
 良民故曰肆徃姦宄殺人歴人宥肆亦見見疑/作為厥君
 事戕敗人宥也凡此優恤赦宥之事皆邦君所當承
[006-30a]
 流則又述王啟侯監之言在於為民不在於厲虐故
 曰王啟監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也古者興役
 動衆孤寡之人無所與不幸而在焉必加優恤之若
 晉師之歸老疾勾踐反耆老之子是也古者徒役之
 中亦有臣妾如女子入於舂藁之類蓋供樵㸑之役
 於此亦必優恤之故曰至於敬寡敬疑/作矜至於屬婦合
 由以容也則又繼述王教邦君之命皆為恬養之仁
 而不在他故曰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養
[006-30b]
 引恬也自此以上皆為咸勤之事而又以自古王若
 兹監罔攸辟結之宅洛之事上承武王定鼎之意而
 繼志述事以文太平故即作洛之時田里居室器用
 之事為喻故曰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陳修為
 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若作梓材
 既勤樸斵惟其塗丹雘者此遷洛之議而又述今王
 惟曰以繼之夫營洛之事一為四方朝貢道里之均
 故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懐為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
[006-31a]
 亦既用明徳后式典集庶邦丕享一為殷民密邇王
 化故曰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王惟
 徳用和懌先後迷民用懌先王受命而又終之曰已
 若兹監惟曰欲至於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則
 又述王之徳意使諸侯皆知之不惟作洛之際敬勞
 其民而所以為國家久長之計者亦無出於保民者
 此又召誥之意凡此以上所謂洪大誥治也
召誥
[006-31b]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徳二句再提起前敬徳之語而以
 夏商徃事為言當監之而疾敬徳下至嗣若功共為
 一章言王者以敬為安居之所今王不可不疾敬其
 徳不可不監視夏殷二代禹湯有徳既服天命當有
 歴久之年其後子孫不能延長弗克享國我於天命
 幽㣲之理皆不敢知我但知不敬其徳者即早墜壞
 其所受之命而喪亡爾今王嗣文武而受其大命我
 亦惟此夏殷二國之命繼禹湯及二代賢哲之君有
[006-32a]
 功者庶幾不墜文武所受命固不可不疾敬徳而以
 敬為所也我者為成王我也前言相夏殷謂天命無
 常不可保此言國祚興亡惟在人君敬徳不敬徳必
 可信
洛誥
周公至洛而卜蓋卜下都以處商民舊說以卜澗東瀍
 西為卜王城非也召誥召公三月戊申至洛卜宅得
 卜則經營庚戌攻位甲寅位成翼日乙卯周公至洛
[006-32b]
 則逹觀於新邑營無再卜之意洛誥乙卯朝至於洛
 與召誥合夫召公既卜且攻位而有成矣周公乃再
 卜之何耶儻卜而不吉又將遷位耶則召公為不可
 信矣况武王定鼎於郟鄏所以營東都繼先志也而
 謂卜都於河朔又何也儻以卜河朔為下都澗東瀍
 西為王城則尊卑緩急又無序矣此時王城已定周
 公但卜處商民之地以河朔頗近商舊都遷民之便
 而先卜之次及澗瀍二者皆惟洛食我乃者改事之
[006-33a]
 辭是兩卜也又卜瀍東亦惟洛食是三卜也蓋王都
 在洛三卜之龜墨皆以洛與此地對定故皆惟洛食
 也舊説以澗東瀍西為王城蓋以二水皆南流入洛
 故也且瀍水出穀城澗水出新安流而至洛其經行
 已逺今亦不詳周公所卜定於何處而王城廹近洛
 水之陽蓋不患其說之不通也
孺子其朋至敘弗其絶金先生之意謂孺子成王也朋
 者友之也其者期辭也孺子其友於百工謂與之議
[006-33b]
 論謀猷公其心以與共天下之事又言孺子其朋而
 徃治於洛無若火始然其光燄燄用此小明以御事
 則心機日熟而欲日熾必至灼爍延熱而不可絶矣
王以秬鬯二鹵曰明禋以休享於周公以為事周公如
 事神明也禋精意以享也鬰鬯雖所以祭宗廟而賓
 客亦以此祼之如周禮大行人上公再祼而酢侯伯
 一祼而酢之類是天子待諸侯之禮也然則此文惟
 禋字為主爾鬯非必事神明也
[006-34a]
多士
金先生以多士之書即召誥告庶殷之書也三月即召
 誥周公至洛之三月孔傳以為周公致政明年三月
 蔡氏以為成王祀洛次年三月皆仿像之辭恐不得
 事實
朕不敢有後謂所以遷居於西者非我樂於不安也是
 惟天命如此無敢有違故我不敢後之爾無我怨
君奭
[006-34b]
天命不易謂未受命時不可以易受天難諶已受命而
 又不可信惟恐將移而之他
天惟純佑命至罔不是孚金先生曰天所以純佑命者
 則商家實有許多故家遺俗王朝羣臣無不兼持其
 徳明恤官屬外而藩屏侯甸況及奔走之人皆能各
 用其徳以輔厥辟之治故一人有所作為於四方人
 心無不孚信
迪見冐聞於上帝見謂徳昭著於上冐謂徳覆冐於下
[006-35a]
 然後聞於上帝見就自身言冐就及民言
收罔朂不及金先生曰召公收身而退不勉其所不及
多方
奄蓋與淮夷徐戎同叛以應武庚者成王周公既定殷
 而就伐奄至三年然後平只一時事未嘗兩出軍孟
 子謂伐奄五年討其君與詩東山三年歸之說合即
 此事也所以三年之久者奄非能抗天下之兵也聖
 賢用兵不以多殺人急成功為事直欲其心服爾故
[006-35b]
 若是其久也
告爾四國多方至弗永寅念於祀告爾管蔡商奄之四
 國及多方之國紂罪貫盈禮宜誅絶而廢其宗祀其
 民久化紂惡亦皆當誅惟爾殷侯武庚仍為殷君而
 尹正其民者我惟大降宥爾之死命恩可謂大矣爾
 乃昬罔不知方且大思圖謀天命為叛逆之事是乃
 弗長永敬念於宗祀而自欲絶之爾
自作不典圖忱於正自為不合典常之事乃欲圖謀人
[006-36a]
 信之以為正
立政
兹惟后矣謀面用丕訓徳則乃宅人自乃敢告教厥后
 以下乃大臣深知俊人之徳博求之而告於君謂可
 居三宅此一節謂於是夏之為君者聞其言又不輕
 信而必謀之於人面之於己灼見才徳然後用之果
 有大訓於徳則乃使之為三宅人
兹乃三宅所以無義民者蓋因桀弗如其先君任人之
[006-36b]
 道
成湯既升陟居天子之位乃丕釐上帝耿光之命丕以
 推其大規釐以理其條目乃用人居於三宅所用之
 人則克即其宅謂果能勝其任也然人才當廣求雖
 已有人徧居三事又當畜才以待其需儲之以待充
 三事者則謂之三俊曰三有俊則克即其俊謂實能
 有其才也湯則深嚴思惟其治天下丕大之法式事
 制曲防已有成規然後能用三宅三俊所以在商邑
[006-37a]
 則能和協於此在四方則雖逺莫不於丕式之中以
 見君徳
文王惟克厥宅心三句謂文王惟自能宅安其心則能
 自立此常事司牧之人皆是能俊有徳者
成湯文王於三宅之人能宅之者蓋能因紬繹其人灼
 知其心兹乃使之乂事繹則謀面之謂也
  以上皆金先生之意推而為說從表注句讀段落
  方可從此說
[006-37b]
周官
六服周禮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謂之侯
 服又外五百里甸服又外五百里男服又外五百里
 采服又外五百里衛服又外五百里要服要服蠻/服也
 州之外謂之蕃國職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侯甸
 男采衛蠻夷鎮蕃各方五百里二說不同蓋方五百
 里總言兩面也一面二百五十里王畿及九服共方
 五千五百里職方九服而大行人自侯至要止六服
[006-38a]
 謂九州内也九州外蕃國則兼夷鎮蕃而言世一見
 者也此書六服即要以上六服也
傳曰有虞氏官百夏二百商三百周三百有六十
道即事理當行之路論道者論脩身治人之常道所以
 為經邦之本者也隂陽則天地所以造化氣運有不
 齊人君固當燮和調理經邦即燮調也
化即經邦之運用副貳三公經邦之化敬明天地之道
 三公言燮理參天地賛化育徳隆位尊而任大也三
[006-38b]
 孤位卑不過敬明其道以啟𨗳其君耳
前言六服此又言五服一朝聖人詳内畧外不治夷狄
 嵗朝止於五服
顧命
誓言嗣謂恐不及戒誓以言嗣子之事
須材金先生謂即下文禮器几席車輅戈鉞之屬舊説
 供䘮用與上下文不相入
周禮司几筵凡大朝覲大饗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
[006-39a]
 黼依依前南鄉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
 純左右玉几鄭𤣥謂次席桃枝席有次列成文然則
 此所謂篾席乃三重席之最上重也書疏篾折竹之
 次青者
弁者士也立堂下冕者大夫也立堂上戺階下之隅角
 東西堂東西廂之前堂是兩夾室之南堂上東西垂
 謂凡堂上東西面各一階横下而各有一人立於其
 階之上際側階則東房北堂之上也
[006-39b]
三宿三祭三咤宿肅也用此一同三宿而三祭孔傳以
 咤為奠爵蔡氏從之疏謂經典無此咤字咤為奠爵
 傳記無文金先生曰咤歎也親没而始受顧命雖不
 敢死其親用祭服祭禮而不哭然三咤之情則不可
 遏也
王答拜金先生曰明為後也古者始䘮雖卑者亦拜之
 此雜用喪禮故也
金先生曰在喪祭告王不飲福太保攝飲福故太保受
[006-40a]
 同祭嚌宅宅亦當作咤絶句
康王之誥
天子五門一曰臯門外朝所在朝覲四方諸侯之所二
 曰庫門府庫所在三曰雉門外設兩觀懸象魏其内
 左祖右社之途四曰應門其内治朝之所在亦曰/内朝
 朝羣臣之所五曰畢門又曰虎門/又曰路門其内燕朝之所在
 既日朝羣臣於治朝而退適路寝聽政即此地也今
 曰應門之内則宜曰治朝或曰内朝蔡傳既言外朝
[006-40b]
 在路門外而又曰應門之内蓋内朝所在兩語不相
 應恐上外字誤
羑金先生曰字書羑進善也即誘字羑若蓋天誘其衷
 之意言皇天以大邦之命而改命周亦以文武大能
 承受其誘衷助順之理而憂勤西土之民爾
畢命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治道有所當升有所當降初無執
 一之用故為政者當視時俗為之更張
[006-41a]
辭尚體要辭令貴大體而不煩細貴簡要而不泛濫
君牙
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者蓋寒暑雨𤾉天之令也小民無
 知為其不便於己且怨咨之即民心之罔中也其𨗳
 之難也如此故曰厥惟艱哉思艱圖易即𨗳之中也
 與上文作一串說下此段似相應此篇上下皆是說
 教恐未及衣食
呂刑
[006-41b]
炎帝之末諸侯有蚩尤者為始作亂蓋自天地開闢以
 來風氣淳朴民俗敦厚皆知尊上蚩尤乃始為亂故
 黄帝作法以矯正䖍劉之此言制刑之始苗民作五
 虐之刑曰法謂之曰法者言專以刑為治國之法而
 不用禮教也又謂始淫為劓刵㭬黥言初過用其刑
 而且并制罪無差等皆是周聖人所制之刑而過用
 之專用之耳非謂苖始制刑也如此看則自無堯舜
 因有苗制刑而遂為常法之礙
[006-42a]
皇帝者總言堯舜也蓋竄三苗乃舜居攝時事未可專
 指舜征苗分北乃舜時事古註言堯蔡傳言舜恐皆
 失偏當兼言之
皇帝清問下民至率乂於民棐彛金先生曰清問下民
 而民皆言有苗之暴虐與其風聲氣習之為害於是
 以徳為威而人心知所畏以徳明民而人心知所向
 先命三后以為教養之具此徳明惟明之事而復命
 士師以刑法之防此徳威惟畏之事也聖人制刑之
[006-42b]
 本如此伯夷降下典禮以示天下天神地祇人鬼既
 各有正禮然出禮則入刑降典所以折其民之入刑
 者而回入於禮也禹平水土以安民生為山川立主
 祭之典以正民心蓋既絶地天通於是修山川之正
 祀又各使有土之君主之不至於瀆稷降播種之法
 使農殖嘉榖蓋前此民猶雜食草木之實自稷教民
 稼穡而民始皆殖嘉穀矣三后成功民俗殷盛而後
 命臯陶為士師制百姓以刑法之中不偏於輕以惠
[006-43a]
 姦不過於重以虐民立為中典亦所以使民祗敬為
 徳而已蓋其君臣之間和敬示徳於上而精明承徳
 於下躬行心得其表裏政令皆可為民之法灼於四
 方人心觀感罔不為徳之勉而後明刑法之中治其
 民之非彛者而已蓋教養如此而猶或有非彛者然
 後刑之也○此篇始述有苗之刑以為暴虐之戒繼
 述聖人之刑以為後世之準聖人教養之具無一以/下
 原/闕
[006-44a]
 視豈非以徳為民所取中乎
篇中十中字罔中於信制百姓於刑之中明於刑之中
 觀於五刑之中罔非在中咸庶中正罔不中聽非天
 不中於民之中咸中有慶皆無過不及意
費誓
戰車甲士三人御者居前左執弓矢右用五兵弓矢為
 長兵五兵為短兵弓一用矢百又有一弓以備損折
 故詩曰交韔二弓必二弓百矢具足故曰備五兵者
[006-44b]
 戈殳㦸酋矛夷矛建於車右隨所宜用之以金為之
 故曰鍛唯殳積竹為之為擊兵不主刺此言戈矛總
 該五兵也礪鋒刃則又總上兩句兼矢戈㦸矛言之
凡言常刑者軍律之常於此申言之爾曰大刑曰無餘
 刑則此誓之權也
秦誓
左傳僖三十年晉文公秦穆公同圍鄭鄭人說秦伯秦
 伯使其大夫把子逄孫楊孫戍之而還三十二年祀
[006-45a]
 子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
 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襲逺逺主備
 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公辭焉使百里孟明視西乞
 術白乙丙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
 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
 墓之木拱矣三十三年秦師行及滑鄭商人弦髙遇
 之以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歩師出於敝邑
 敢犒從者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
[006-45b]
 備一夕之衛孟明曰鄭有備矣吾其還也滅滑而還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以貪勤民不哀吾喪伐吾同姓
 遂發命遽興姜戎敗秦師于殽獲三帥以歸文嬴請
 而歸之秦伯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文
 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晉侯禦之
 秦師敗績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晉
 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殽尸而還史記曰穆公自茅
 津渡河封殽中尸乃誓於軍曰云云以申不用蹇叔
[006-46a]
 百里奚之謀故作此誓
商周之書多引夏商之興廢為監商周初興起事之書
陳桀紂之惡以告之於衆固宜也至功成治定之後凡
所以告戒之辭莫不引之為說蓋義理雖人心之所固
有又不若指其已然之跡以告之尤為易見○起事數
所征之罪以下/原闕
[006-47a]
    伊訓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盤庚上
    盤庚中  盤庚下   說命下
    微子
   周書
    大誥   康誥    酒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006-47b]
    顧命   康王之誥  畢命
    君牙   冏命    文侯之命
  引古
   周書
    周官   呂刑
 
 
 讀書叢說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