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01 讀易紀聞-明-張獻翼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易紀聞卷五     明 張獻翼 撰
  上傳第一章
易始有卦爻文王繫卦辭周公繫爻辭正是繫辭孔子
所作繫辭乃是繫辭之傳故繫辭傳中言聖人繫辭者
六繫辭兩篇合三聖之文上篇賛伏羲之卦兼及於辭
下篇賛文王周公之辭上本於卦其稱易者為類有五
一曰造化二曰德業三曰卦四曰蓍五曰辭造化命於
[005-1b]
人為德業象以卦動以策明以辭皆發德業之實聞之
宋儒云繫辭上下傳綂論一經之卦爻大體凡例論作
易之由則見于庖羲氏仰觀俯察及易有太極及河圖
洛書數章如論用易之法則見于大衍之數五十一章
序卦傳論文王序次六十四卦之義言易道之常雜卦
傳雜論六十四卦之義言易道之變繫辭本欲明易若
不先求卦義則㸔繫辭不得繫辭或言造化以及易或
言易以及造化有稱大傳者因太史公引天下同歸而
[005-2a]
殊途一致而百慮為易大傳太史公受易楊何何之屬
自著易𫝊行於世故稱孔子者曰大𫝊以别之耳上下繫
各十二章始皆言易簡終皆言易簡在徳行不在言語
天地尊卑至日月運行樂記引之以論聖人禮樂本於
天地盖天地自然之理一也因之以作易則成易因之
以作禮樂則成禮樂禮樂本在易也故大象因天澤之
履而辨上下定民志是禮在易矣因雷地之豫而作樂
崇德是樂在易矣方本異也以類而聚此同之生於異
[005-2b]
物群則其勢不得不分此異之生於同天地一物隂陽
一氣或為象或為形所在之不同故云在者明其為一
也象者形之精華發於上形者象之體質留於下也有
物可見无物可執之謂象有物可見有物可執之謂形
成象成形須得變化意思假若日月旡往來星辰无顯
晦山川无聳伏潮汐人物无老壯榮枯則滯而不通造
化亦幾乎息矣故日月星辰山川動植之屬者天之象
地之形也其往來顯晦聳伏潮汐老壯榮枯之屬相推
[005-3a]
而不窮者象形之所以成也子朱子以蓍策冠卦爻之
上明謂蓍策所得卦爻不可分蓍策與卦爻為二是故
字喚起下文摩是八卦以前事盪是有那八卦了團旋
推盪那六十四卦出來漢書所謂盪軍是團轉去殺他
磨轉他底意思前以乾坤貴賤剛柔吉凶變化言是對
待之隂陽交易之體也後以摩盪鼔潤運行言是流行
之隂陽變易之用也在植物亦有男女如麻有牡麻竹
有雌雄之類大始未有形知之而已天地有對待有運
[005-3b]
行有流布有化生剛柔對待者也日月運行者也風雷
流布者也男女化生者也雷霆風雨之類言天以該地
成男成女之句言人以該物諸卦受畫於雷風山澤水
火諸卦三畫无一非雷風山澤水火雷風山澤水火无
一畫而非乾坤作者發動鼔舞之謂乾因物之自然故
易坤因乾之自然故簡易則有不知之知簡則有不能
之能始乎法天地終乎參天地賢非聖賢之賢但謂衆
人中之出類㧞萃雖聖人亦不過賢於衆人而已夫位
[005-4a]
乎天地之中者皆人也必聖人方能成人之位而无媿
于為人焉前三節見得天地間物物有乾坤後二節見
得人心自具一乾坤此章天地卑髙動静類羣形象天
地原有之易剛柔貴賤吉凶變化聖人今作之易總為
剛柔分為八卦八卦綂于乾坤乾坤之道易簡人而兼
體之則亦天地也星經説日在牽牛則寒東井則暑牽
牛水宿逺人故寒東井火宿近人故温也以此解日月
運行一寒一暑聞之陸德明曰易之序也虞翻本序作
[005-4b]
象呂氏曰作象乃與下義合象者之象成器以為天下
利也
  第二章
讀易最要於象上㸔伏羲覩隂陽之象以畫卦文王觀
卦象以繋卦辭周公觀爻象以繋爻辭如坤卦辭言牝
馬盖凡物之牝者皆順陽而行求其從一而不變則莫
若牝馬故取以象坤之貞初六曰履霜堅氷至盖履象
初霜象六堅氷象隂盛故取履霜象初六而堅氷至則
[005-5a]
象上六也不然文王何縁繋其辭曰牝馬之貞周公何
縁繋其辭曰履霜堅氷至故曰立象以盡意又要識得
卦之大意如需卦只要需待不輕進訟卦只要不成訟
比宜先不宜後同人貴廣不貴狹是也然後逐爻看何
爻是成卦之主如屯初九蒙九二小畜六四比九五是
也有爻辭與卦辭取義同者有不同者彖傳本釋卦辭
有釋卦外自發明一義者如乾卦推出四德來咸卦推
出天地聖人之感來小象釋爻辭或有因以為戒者如
[005-5b]
需九三言敬慎不敗是也
易中説卦爻多只説剛柔不全就隂陽上説卦爻是有
形質了隂陽全是氣健順剛柔之精者剛柔健順之粗
者此章首三句是題目下面是解説這箇觀其有是象
而吉凶之理已具繫之以是辭而吉凶之象始明既曰
明吉凶又曰生變化者葢謂某卦之吉凶生于某畫之
變化某畫之變化生于隂陽之推移何謂象物有事有
理故有象事理猶之形象猶之影不知其形視其影不
[005-6a]
知其事與理視其象剛柔相推之剛柔乃卦爻本原竒
偶在變化之前是變化所由生剛柔晝夜之象乃變底
剛化底柔在變化之後是承變化而來者晝夜之象原
是形容變化意葢卦爻剛柔相推以生變化而變化將
來又成剛柔猶之晝夜相繼焉其柔之變復成乎剛者
猶晝之仍繼乎夜也剛之化復為柔者猶夜之仍繼乎
晝也觀象㮣觀諸卦諸爻之象觀變只觀所變卦爻之
象耳占以揲而值之将用之以為决㫁故謂之占玩辭
[005-6b]
是㮣玩諸卦諸爻之辭玩占只玩所當動卦爻下之辭
耳所以觀之者正欲求其居之安所以玩之者正以求
至于樂吉凶侮吝自大説去小處變化剛柔自小説去
大處曰三極是卦爻已動之後各具一太極曰易有太
極則卦爻未生之先綂體一太極也所居而安居字總
就身之所處而言居則觀其象居字静對動而言序是
次序如潛見飛躍循其序則安毎讀毎有益所以可樂
居安是安分樂玩是窮理安分則窮理愈精窮理則安
[005-7a]
分愈固觀者一見而决玩則反覆而不舎也觀象玩辭
學易也觀變玩占用易也學易則无所不盡其理用易
則惟盡乎一爻之時居既盡乎天之理動必合乎天之
道上示人以吉凶悔吝者作易之事後獨言吉而无凶
悔吝者學易之功剛柔兩盛則為相摩剛柔迭勝則為
相推得失憂虞人事也吉凶悔吝象之進退晝夜天地
也變化剛柔象之是六爻言人兼有三極之道進退无
跡而有跡晝夜无端而有端曷為不可得而象乎易之
[005-7b]
序依虞翻本作易之象文王之彖本象故言象以該辭
周公之爻用辭故言辭以該象悔者憂之象憂則困衡之
情專責於已而理自内出矣故為悔吝者虞之象虞則
逆億之私過度於物而羞從外至矣故為吝首節原辭
正以明辭因象繋次節原變所以明占由變生三節四
節卦爻所具之實末言居則觀象玩辭應首節動則觀
變玩占應次節他人非不居但不得易之序是以不安
非不玩但不得易之辭是以不樂心之象便是易之序
[005-8a]
心之變便是易之辭古易庖羲設卦未有筮也既設卦
後而後蓍䇿生焉始有求卦之法而資有事者之筮耳
文王周公繫辭未有占也既繫辭後而蓍䇿求焉始有
當動之辭而資有事者之占耳今易則謂伏羲畫卦所
以教民筮文王周公繋辭所以定民占則夫易也者占
筮之書而已不知人倫物理自不容不盡原无假于筮
占然後决也惟事或狐疑未通而行有從違靡定者不
得不資蓍問易然亦先之以人謀後恊之以鬼謀耳若
[005-8b]
曰人倫事物由占而明是天命之性反制于筮而日用
常行悉聽于神也孔子信而好古其賛易也則曰居則
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盖古易象辭
皆平居典則而變占則必動然後有是以觀象玩辭雖
終其身不容須臾離而觀變玩占惟動時為然或曰虞
度也非也憂則悔矣度何以吝乎古字虞與娛同孟子
曰覇者之民驩虞如也戰國策顔斶云清淨貞固以自
虞注虞娛同毛詩小序以禮自虞漢書郊祀歌神嘉娛
[005-9a]
又合好效歡虞太乙魏相傳君安虞而民和睦
  第三章
彖者言象卦之全體爻者言變卦之一節吉凶者三句
明卦爻之辭之所指列貴賤者存乎位爻之言變見矣
齊小大者存乎卦彖之言象見矣辨吉凶者存乎辭言
得失者見矣憂悔吝者存乎介言小疵者見矣震无咎
者存乎悔言善補過者見矣卦有小大辭有險易又以
見象之與變也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又見得失小疵補
[005-9b]
過也聞之張敬夫云易中諸爻憂悔吝而存乎介者多
矣惟豫之六二介于石在豫時能介而自守者乎震无
咎而存乎悔者多矣惟復之初九不逺復在復初能悔
而改過者乎前曰悔吝言乎其小疵此曰憂悔吝者存
乎介謂當謹於其㣲不可以小疵而自恕也前曰无咎
者善補過此曰震无咎者存乎悔謂欲動其補過之心
者必自悔中來也第一章論伏羲畫卦而有望于賢人
之體易第二章論文王周公繫辭而有望于君子之體
[005-10a]
易至三章專論彖爻之辭泛示夫衆人之用易言動之
間盡善之謂得盡不善之謂失小不善之謂疵不明乎
善而誤入乎不善之謂過盡善則无禍吉孰禦焉盡不
善則自禍凶孰逭焉覺其小不善非不欲改而已无及
於是乎有悔不覺其小不善猶及于改而不能改或不
肯改於是乎有吝與其吝也寧悔盖悔者遷善之權輿
吝者長惡之膏肓然聖人猶許其改也謂之小疵恕之
之辭吾身之過猶衣之破也衣有破補之斯全身有過
[005-10b]
補之斯還還者何復之於善也補不善以復之於善何
咎之有言吉凶不若悔吝之輕言悔吝不若无咎之平
言无咎不若言吉之福此應之者有輕重之辨言失不
若言疵之淺言疵不若言過之㣲言補不若言得之善
此感之者有淺深之殊失者疵過之積凶者悔吝之積
得者補過之積吉者无咎之積曰憂曰悔曰吝曰无咎
此文王周公之易也一介字示憂之之時一震字示悔
之之心此孔子之易矣存乎悔與悔吝之悔小異前悔
[005-11a]
以事幾言後悔以心幾言震者復之端悔者心之復
  第四章
凖平等也彌如開弓愈開愈滿綸如合繩漸合漸大彌
而非綸則空疎无物綸而非彌則判不相干天地有未
至處易却能彌綸得他惟其封彌得无縫罅所以能遍
滿也天垂日星其行交錯故曰文地竅山川其列有條
故曰理天文顯矣所以運是文者則不可知地理顯矣
所以具是理者則不可測謂其幽也文可觀理可察謂
[005-11b]
其明也陽静而晦則明者幽隂動而顯則幽者明文理
亦互言耳隂陽交合物之始也隂陽分離物之終也合
則生離則死原者本其所從來反者復其所歸往氣之
精者聚則為物自无而有為神魂之游者散則為變自
有而无為鬼情言用狀言體耳目之精為魄氣魂也口
鼻之嘘吸為魂二者合而成物魄為鬼魂為神變是魂
魄相離雖獨説游䰟而不言魄離魄之意自可見矣此
只是聚散祭祀求諸陽所以求其魂求諸隂所以求其
[005-12a]
魄䰟者魄之光燄配神而行謂之魂游者漸漸散去不
復凝於物身降猶落也視聽運物處皆已謝落不復附
於體也始終死生是以循環言精氣鬼神是以聚散言
實不過隂陽兩端而已始者明之初終者明之盡明盡
則入于幽矣反之於終其所反者即其所以始者也死
生人事之大人情之愛惡知其説者明於其理故能无
愛无惡生順死安䰟者意情所向自成象貎在虚實之
中而未嘗不實者游䰟者自盛入衰自生趨死之可想
[005-12b]
望察識者盖未死将衰而已然非但已死後之精爽也
變謂盛變而之衰生變而之死中庸言鬼神之為德洋
洋如在孔子曰祭神如神在此其狀也易曰與鬼神合其
吉凶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謙此其情也曰不過不流不
憂能愛皆不違也少有過少有流少有憂少不能愛便
不相似便違矣不流者守正之仁乃行權中守正非守
經之正也安土者隨寓而安心无係累如是方能敦仁
方能愛愛者天地生物之心所謂仁也若不能安土必
[005-13a]
擇自安之地則惟知有已不知有人何以能愛堯舜之
得位孔顔之不遇其敦仁一也能愛一也心无一毫係
累謂之樂常人多憂因不能樂天不能樂天因不能知
命觀幽明死生鬼神晝夜其屈伸代謝于天地萬物之
中者何莫非命知命則一身之生死得喪同於屈伸代
謝何憂之有天地之化滔滔无窮如一爐金汁鎔化不
息聖人則為之鑄寫成器使入模範匡郭不使過於中
道也曲成不遺就事物之分量形質隨其大小濶狹長
[005-13b]
短方圓无不各成就此物之理无有遺闕一是極其大
而言一是極其小而言範是鑄金作範圍是圍裹如天
地之化都没過遮欄聖人便将天地之道一如用範來
範成箇物包裹了通是兼通乎晝夜之道若範圍有不
盡曲成有所遺通晝不通夜通生不通死便是不知神
便有方易便有體矣知幽明知死生知鬼神知萬物知命
知晝夜如此乎言知之詳總之只是知易耳幽明即死
生死生即鬼神鬼神即萬物萬物即命命即晝夜曰故
[005-14a]
曰説曰情狀曰道曰化皆易也曲者一偏一曲之謂中
庸言致曲易大傳言曲成老子云曲則全莊子云曲士
不可以語於道易又言其言曲而中指人心言心曲衷
曲地名曰韋曲杜曲皆同義
  第五章
道字與他處道字不同人物所由以生之理所謂立天
之道是也其繼就是根頭發育處理猶全粹本无不善
故繼之者善然其隂陽變合中有五行隨這理出人物
[005-14b]
所由以生盖禀具為性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繼之
者善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此成之者性繼善便是公共
底成性便是自家底繼善如水之流行成性如水之止
而成潭繼之成之是器善與性是道百姓固未見道仁
者知者亦未見道之全惟其所禀之各異是以所見之
各偏仁者見仁而不見知故謂道止於仁知者見知而
不見仁故謂道止於知上章説聖人之知仁知與仁合
而為一此説仁者知者仁與知分而為二道无隂陽本
[005-15a]
自无滯仁者之見滯於陽知者之見滯於隂百姓由乎
隂陽之道而不知君子隂陽之道也不知其性者為百
姓知之而入于意見者為仁知之偏以皆落於成性之
後而未睹乎繼善之初也象言成則法已具而未定法
言效則道盡見而无隐效呈示也出諸幽隐以示人也
法者未然而已然千古當然不易之定體也效如效忠
效力效順之效有陳獻底意思張忠定公言事未判時
屬陽已判後屬隂未判生殺輕重未定已判了更不可
[005-15b]
易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極天地之數而吉凶可以
前知此之謂占數蓍數也變卦變也物莫逃乎數故極
占數可以知來物事行事也即所占卦變而通之也上
章言易无體此言生生之謂易惟其生生所以无體上
章言神无方此言隂陽不測之謂神惟其不測所以无
方君子之道鮮聖人所憂也造化不預焉發育萬物之
謂仁造化无迹之謂用仁可見也故顯用不可見也故
藏聖人之與天地有可同者有不可同者可同者顯仁
[005-16a]
藏用之德業不可同者天地无心聖人有心也乾坤占
事此易之隂陽可得而知也至於隂陽之妙不可測而
知者其易之神乎賢人之德業可久可大天地之德業
富有日新可大則法乎富有可久則法乎日新故曰天
下之理得而成位乎中數何以極極其數遂定天下之
象象定而後知來故曰極數知來之謂占
  第六章
欲見其廣大則於天地乎觀之欲見其變通則於四時
[005-16b]
乎觀之欲知其隂陽之義則觀於日月可見欲知易簡
則觀於至德可見自廣大而至易簡其言之序自博而
趨約也天地之間至大者天地至變者四時至精者日
月至善者至德易具四者豈不謂之備乎以易道為近
乎其逺无外莫之限而禦也以易道為逺乎其近无内
止於静而正也專與翕所謂静正也直與闢所謂不禦
也則備即大生廣生也夫隂陽為剛柔為貴賤為變化
其説不可以一言盡也故括其理而總謂之曰義易簡
[005-17a]
之德一惟善焉而已可以一言盡也故指其實而獨謂
之曰善首章論乾坤之尊卑結之以易簡而理得此章
論乾坤之廣大結之以易簡配至德
  第七章
知崇是知識要超邁禮卑是須就切實處行若知不髙
則識見淺陋若履不切則所行不實知識髙便是象天
所行實便是法地識見髙於上所行實於下中間便生
生而不窮故説易行乎其中格物致知致廣大極髙明
[005-17b]
即知崇事誠意正心修身道問學盡精㣲道中庸是禮
卑事成性是已成之性如言成德成説之類成之者性
是成就之意如言成已成物之類易其至矣乎盖可久
可大賢人之德業未足為至至矣哉富有日新造化之
德業也至矣乎知崇禮卑聖人之德業也總是一箇體
段功用兩言之者見聖人徹上徹下合内外之道與天
地相似而不違也知禮性也知崇禮卑成性存存也自
知禮之通於人者為道自知禮之措於用者為義有天
[005-18a]
地之位而後易行有知禮之門而後道義出賢人德業
在易簡矣聖人德業又在知禮乎知之所以知者本於
乾之易知禮之所以能者本於坤之簡能易知如乾故
知崇如天簡能如坤故禮卑如地禮即理也以禮言則
有據約禮崇禮復禮此之謂也
  第八章
言雖是雜亂聖人却於雜亂中見其不雜亂之理天下
之動貞夫一所以至動而不可亂亂則不一一則不亂
[005-18b]
以言者尚其辭故擬之而後言以動者尚其變故議之
而後動占在辭内擬辭即擬占矣象在變内議變即議
象矣曰㑹通盡作易之理曰擬議盡學易之方惟聖人
主天下之一故有以見天下之賾主天下之静故有以
見天下之動擬者象之未成象者擬之已定㑹是四邊
合湊來處行得去便是通㑹而不通便窒塞而不可行
通而不㑹便不知許多曲直錯雜處典禮猶常禮常法
動亦未便説易之動只是事到面前自家一念之動求
[005-19a]
處置他便是動聖人於象擬之而後成學易者如何
不擬之而後言聖人於爻必觀㑹通以行典禮學易者
如之何不議而後動前言變化易爻之變化也此言成
其變化學易者之變化也象者所以形天下无形之理
是必取衆人之所同識以喻吾之所獨識不識仲尼使
見有若不識伯喈使見虎賁盖擬彼之形容以象此之
物宜也爻者所以窮天下无窮之事然固有言天下之
至賾而可惡者矣異端之𤣥虚寂滅是也易則不然龍
[005-19b]
血𤣥黄雨於何地日中見斗災於何世載鬼一車證於
何人然衆不以為誣君子不以為怪何也其象也非實
也固有言天下之至動而可亂者矣諸子之堅白同異
是也易則不然一卦五隂隂不少矣一陽令之而必從
一卦五陽陽至雜矣一隂主之而必聽何也有要也非
蕩也未言至賾先翦可惡之賊未言至動先弭可亂之
訟擬至賾而後言至賾議至動而後言至動也鳴鶴在
隂以下七爻子曰顔氏之子一節子張曰書云聽於冢
[005-20a]
宰三年詩云緍蠻黄鳥至不如鳥乎迨天之未隂雨至
誰敢侮之天生蒸民至故好是懿德孔子説經例也居
其室即在隂之義出其言即鳴鶴之意千里之外應之
即其子和之之義在隂者鳴鶴隠㣲之地也居室者君
子隠㣲之地也出處同道則禹顯顔晦同一情語黙同
道則史直蘧卷同一意薰蕕同器一童子能辨之臭味
不同故也取南山之蘭雜北山之蘭雖黄帝不能分臭
味同故也草木之氣味惟蘭最入人金至堅也而同心
[005-20b]
者㫁之蘭至馨也而同心者如之以出處語黙發明號
笑之義聖人讀易不滯於故而知其新有如此薄莫薄
於茅然重莫重於藉有茅以藉是物則茅雖薄而用則
重矣秦欲盡去先王之白茅而行一切之政茍則可矣
如咎何伐者取諸彼以歸諸已之義猶伐木然子絶四
无我為此德言盛不盛不為德禮言恭不恭不為禮存
其位者不謙恭則驕驕則亡也勞非方勞也勞與功俱
自事後見得自在已心力之盡謂之勞自及人勲業之
[005-21a]
盛謂之功伐者矜誇已能德者自恃有恩也宻只是審
重詳謹取其發必中動必成非徒不使人知而已宻於
言語即不出戸庭之義婦有長舌其自瞻卬詩創言也
亦牧誓牝雞之晨遺㫖也謂惟厲之階者幽王之厲夥
甚矣申后黜而太子廢家厲也小人盛而刑獄繁國厲
也諸侯畔而夷狄侵天下厲也三山竭而岐山崩天地
厲也凡此諸厲皆從婦之一舌以為階小雅曰赫赫宗
周褒姒滅之不言所以滅所以滅者此舌耶小人而乘
[005-21b]
君子之器與上慢下暴者皆春秋諸侯之所為也奪之
伐之者誠是也非盜也然皆不由天子之命故曰盗思
奪之盜思伐之盜者乘釁而至茍无釁隙則盜安能犯
知盜知其所從起慢怠惰忽忘暴不思輕發害及人物
也奪者奪其位伐則擊而傷之矣司馬氏安能盜魏曹
操教之也蕭衍安能盜齊蕭道成教之也鳴鶴言處隠
之誠同人言同心之一白茅貴慎有終尚謙亢龍惡亢
户庭以教宻負乘以戒慢皆以養人之敬心也楊用修
[005-22a]
云冶銷也遇熱則流遇冷則合與氷同志故冶字從氷
女之艶媚亦令人銷神流志故美色曰冶
  第九章
首論天地之數次論蓍策之數末論卦畫之數天地數
之原蓍策數之衍卦畫數之鍾聚至於卦畫足以濟生
人之用矣故始以成變化而行鬼神明數之體段原于
天地者有如是之功用終之以變化之道神之所為明
數之功用逹於蓍卦者原其初已有如是之體叚數起于
[005-22b]
一終于十无往不五為主天數積為五五地數積為五
六合之為五十有五五為最尊首居天數之中為主故
方圖之參兩合為五河圖洛書皆五方而五居中六爻
五為君位九疇五為皇極氣五行天五緯地五質五方
人五臟五性五事休咎之徴與福皆五四支各五指典
五典教五教禮五禮色五色聲五聲味五味五十有五
為十一箇五五十以全其體一以肇其用大衍之數亦
用其全體者也河圖自一至十五十五㸃之在馬背者
[005-23a]
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謂之圖非五十五數之外别
有所謂圖也卦雖八而數須十者八是隂陽數十是五
行數一隂一陽便是二以二乘二便是四以四乘四便
是八五行本只是五而有是十者盖一箇便包兩箇如
木便包甲乙火便包丙丁土便包戊己金便包庚辛
水便包壬癸所以為十陽加隂則為水為木為土隂加
陽則為火為金茍不相加則雖有隂陽之資而无五行
之用天地者隂陽對待之定體一至十者隂陽流行之
[005-23b]
次序變化雖妙而數有以成之若月令所謂鳩化為鷹
雀化為蛤草木乃茂不黄落可以厯數推而迎之此天
地之數有以成其變化也鬼神雖幽而數有以行之若
其神勾芒其神祝融其神蓐収其神𤣥㝠各司其時各
治其職者此天地之數有以行乎鬼神也河圖五十五
是天地自然之數大衍五十是聖人去這河圖裏面取
那天五地十衍出這箇數大概河圖是自然底大衍是
用以揲蓍求卦底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虚其中金木水
[005-24a]
火土五數便是五十天數五地數五是舊文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是孔子解文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
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是舊文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
此是孔子解文分而為二是本文象兩是解文掛一揲
四歸竒於扐皆是本文以象三才象四時象閏之類皆
是解文乾之策一節則㫁之以當竒之日二篇之䇿一
節則㫁之以當萬物之數於此可見天三地兩合而為
五位毎位各衍之為十故曰大衍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005-24b]
而大衍之數去其五者盖數備於五而大衍五十數之
所宗者五也大衍之數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者盖數
始於一而四十有九數之所宗者一也數之生者五而
已自五以上為成數五者數之毋也虚而不用猶五十
之去一也天地謂之數乾坤謂之策則數者策之所宗
而策為已定之數也前則掛扐之數象月之閏後則過
揲之策象歲之周獨曰乾坤之策者猶用九用六三百
八十四爻之通例而獨於乾坤言之也虚一者揲之發
[005-25a]
端掛一者積之發端大抵左揲右揲總是揲之以四總
一項事左歸右歸總是歸竒於扐亦總一項事三歲五
歲總是取餘成月亦總一項事閏月是五歲兩置者竒
是左右兩歸者重在閏不重在歲左扐當三歲一閏右
扐就當五歲再閏蓍生其莖滿百而大衍之數乃不以
百為全何也以歲運言之惟是五氣之布而已以世運
言之惟是五德之運而已天地之數不過一二三四五
蓍策用數所以但取五十也五十之數方生出乃為大
[005-25b]
衍若兼取其百則數已過極非當大衍時矣如人之生
以百年為期乃合自少至老而為言人之精華用事皆
在五十以前至五十後雖堯舜倦於勤矣後掛者再扐
之後復以所餘之蓍合而為一為第二變再分再掛再
扐也不言分二揲四歸竒獨言後掛者明第二變之不
可不掛也陳暘曰五聲者樂之指拇也二變者五聲之
駢枝也左氏七音之説盖八音耳八音以土為主而七
音非土不和故書之益稷禮之樂記其言八音既虚其
[005-26a]
土猶大衍之虚其一也大衍虚其一无害其為五十七
音之虚其土无害其為八音筮則告占則應故可與酬
酢行吉凶在神知吉凶在蓍故可與祐神祐助也自大
衍至能事畢矣言蓍變之神顯道至祐神言蓍占之神
  第十章
道雖有四實不離乎二有象而後有辭有占而後有變
不得於象則玩辭為空言不由於占則觀變於何所曰
尚其辭至尚其占言易之至當尊尚也曰遂通與遂知
[005-26b]
言易之至為感妙也尊尚者出於人感妙者出於天天
人相與之際惟易而己矣辭占是一類變象是一類所
以至精合辭占説至變合變象説占與辭是一類者曉
得辭方能知得占若與人説話曉得他言語方見他胸
中底藴變是事之始象是事之己形者故亦是一類指
其所之者易之辭也以言者尚之則言无不當矣化而
裁之者易之變也以動者尚之則動无不時矣象其物
宜者易之變也制器者象之則可以盡創物之智極數
[005-27a]
知來者易之占也卜筮者尚之則可以窮先知之神聞
龍觀復氏云有言動時取用者有制器卜筮時取用者四
者惟尚變難通變雖在辭象占之外實不出辭象占之
間凡舉動必合易之變惟心與理㑹者能之辭以明變
象之理占以㫁變象之應故四者之目必辭與占始終
焉參伍猶言錯綜三其三為參五其五為伍縱横反覆
以推其變數物者既參復伍言非一次計筭也揲蓍者
分揲掛扐亦非一度經營也其營之非一度計之非一
[005-27b]
次正其變化處夫數物者之不一其筭所以要其數之
實揲蓍者之不一其營所以要乎竒之實也參伍錯綜
混舉揲蓍求卦之事參伍錯綜之中每合三變而言則
謂通其變總合十八變而言則謂極其數盖必每三變
而後成一爻故曰通其變必總十八變而後成一卦故
曰極其數參伍以變據卦揲扐時言變者數之未成者
也錯綜其數總卦揲扐後言數者變之已成者也老少
不出二象故曰文動静實該萬事故曰象非成文不足
[005-28a]
以成物非定象不足以制器神无速亦无至須如此言
者不足以形容故也天下之理惟疾故速惟行故至无
疾之迹自然敏而速无行之形自然致而至
  第十一章
論易之用曰聖人以通天下之志易在衆志論易之體
曰聖人以此洗心易在聖心洗之浄而主乎其通通之
徧而充乎所洗蓍之數七七七四十九象陽圓其為用
也變通不定卦之數八八八六十四象隂方其為用也
[005-28b]
爻位有分前章贊聖人窮理盡性崇德廣業見作易之
備此章特贊聖人洗心齋戒原作易之致一祭祀以有
形感无形卜筮以有心感无心故皆曰齋戒圓神故能
通天下之志方知故能定天下之業易貢故能㫁天下
之疑蓍開於无卦之先所以為神卦定於有象之後所
以為知爻决之先者也所以為貢聞李仲永云以為神
耶則既物於物以為物矣則神所寄焉夫是之謂神物
以知象數也興神物以前民用作易之事齋戒以神明
[005-29a]
用易之事齋較詳於戒到湛然純一時肅然警惕也无
了三日戒焉以逺夫外物之干七日齋焉以專夫一念
之敬洗心聖人觀象玩辭理與心㑹也齋戒聖人觀變
玩占臨事而敬也渾然是此道理不煩用一毫之私便
是洗心即是退藏於宻所謂宻者只是他人自无可捉
摸處便是寂然不動處既言蓍卦爻之理不假於物而
皆具於聖人之心又言蓍卦爻之用不能不假於物而
亦不能外乎聖人之心知來非但知得後來有吉有凶
[005-29b]
便是先知所以預備之藏往非但記其陳迹而已直是
其心翼翼不忘常欲如其吉惟恐如其凶也聰明睿知
乃綂言其生禀至於神智則專就知來藏往處一段神
妙明覺而言神武不殺非即得其理而不假其物意如
此則神武不殺是假象矣繫辭傳无假象例也所謂神
知來知藏往俱在者夫二字應出者字指古之聰明睿
知神武不殺者也夫字之意言必如此之人乃能神以
知來知以藏往如此也盖惟其有是聰明睿知是以其
[005-30a]
神知自妙於此惟其有是神武不殺是以神能知來而
不假於蓍知能藏往而不假於卦也以蓍之神得卦之
知故六爻之義可推吉凶之告可獻矣自太極以至末
章為第四節極言聖人制作之本然聖人制作之本有
三易有太極以下六句言爻象之所由生法象莫大乎
天地以下六句言成器之所由立天生神物以下四者
為易書之所由作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人
到疑而不能决處便放倒了不肯向前動有疑阻既得
[005-30b]
卜筮知其吉凶自然勉勉住不得則其所以亹亹者是
卜筮成之也詩曰亹亹文王令問不已然則亹亹盛徳
也若蓍龜但能成務而不能成德何以冐天下之道哉
天地有自然之法象非崇髙富貴位與天地並何以修
道而立教四時有自然之變通非作易變通盡制何以
神化而宜民日月之明旁燭幽遐非易之示人本隠之
顯何以開物成務是三言者各有所合也上三言以易
之在造化者言下三言以易之在人事者言合而言之
[005-31a]
太極也分而言之儀象卦也生者皆太極生之而有漸
次非有三度生也聞房氏易傳云非今日有太極而明
日方有兩儀後日乃有四象八卦也又非今日有兩儀
而太極遯明日有四象而兩儀亡後日有八卦而四象
隠也太極在天地之先而不為先在天地之後而不為
後明於天之道二節説興蓍用易之事易有太極二節
説畫卦作易之事先言興蓍者此章重在卜筮用易故
先言興蓍而後本諸易也有其象无其辭則示人以其
[005-31b]
意而已聖人懼後世不知與知也於是繫之辭以告之
定其辭以斷之曰示則使人有所見曰告則使人有所
知曰斷則使人无所疑示四象所以開物繫辭斷吉凶
則可以成務而天下之道无不在其中此章凡八稱聖
人皆指伏羲只繫辭以告是文王周公事耳諸儒相傳
伏羲受河圖以作易若求伏羲作易所以取則於河圖
之法則无明説可考伏羲見是圖竒偶之數卦便可畫
初非規規然模倣其方位與數也卦畫既成隠然自與
[005-32a]
圖之位數合易有太極又是推上一重要見得畫卦裏
便自有吉凶有不待辭而著者方得伏羲畫卦示人之
初意示者見其大概斷者辨其幾而决其所至也第四
畫者以八卦為太極而復生之兩儀也第六畫者八卦
之八卦也易畫生於太極故其理為天下之至精易畫
原於圖書故其數為天下之至變子朱子曰先言坤者
由静而動也魏了翁氏云周易備三易之義闔户之謂
坤即歸藏終萬物始萬物盛乎艮即連山也漢紀引易
[005-32b]
立象成器以為天下利朱子本義云立下疑有缺文盖
使人深考而自得之也
  第十二章
設卦以盡情偽繫辭以盡言所謂書以盡言也盡情偽
盡意之極也盡利盡神豈止盡言已哉如大衍之後言
顯道神德行酬酢祐神定吉凶成亹亹皆是鼔之舞之
之意設卦一句在立象之後繫辭之前盖竟盡意之緒
啓盡言之端也因變得占以定吉凶則民无疑而行事
[005-33a]
不倦如以鼔聲作舞容鼔聲愈疾而舞容亦愈疾鼔聲
不己而舞容亦不已自然而然不知其孰使之者所謂
盡神也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以造化言之乾坤成
列而易立乎其中以卦位言之易有太極則以易為主
此一段文意則以乾坤為主非乾坤有毁息之理也言易
與乾坤不可以相无也易未嘗无乾坤未嘗息特以卦
畫不立无以見其變易之理而併於乾坤之功用不可
得而見爾乾坤即是竒偶二畫易以道言畫以兩而相
[005-33b]
並故曰列道以一而隠乎其中故曰立乎其中畫不列
則道无由而自見道不著則畫不能以自行謂之變謂
之通者變通之義理存乎變存乎通者變通之功用其
要在於通不通不足以成變也處得好便不窮通便不
窮不通便窮如亢龍有悔是不通了處得來无悔便是
通道即上文所謂易也器即所謂乾坤竒耦之畫也事
者業之未成業者事之巳著象其物宜謂文王之象申
設卦以盡情偽一句繫辭焉以斷吉凶謂周公之爻申
[005-34a]
繫辭焉以盡其言一句上文化而裁之喚做變下是就
這變處見得化而裁之自形而上者至變通事業自至
約處説入至粗處自極天下之賾者至神而明之又自
至粗上説入至約處上五謂之者皆作易之用下六存
乎者聖人之用夫易也前言變通而歸之事業推易道
於民後言變通而歸之德行存易道于已易果書言之
所能盡哉以道器而總之曰形見道器總是這一箇物
事不言有无但言上下正為這物事不可離也道器五
[005-34b]
言要在變通二言以申變而通之之意不曰道器所謂
變通者何哉神明非於變通上另有加倍巧妙之謂盖
卦爻之變雖原可以化裁卦爻之道雖本足以推行然
不能自化裁而推行也至若為之張主宰制不滯於象
不泥於辭有以通其㣲而妙運之精其義而利用之斯
則存乎其人也黙即不言不事言説即是黙但以得諸
心言則謂其黙以其體諸身言則謂其不言凡人徒事
言説者於理未必實得凡理以神悟而實得於心道以
[005-35a]
神合而實體於身者必不事於言説也徳乃學問之功
已到凡理皆已得於心而无欠乃於咨諏之際所以神
明乎變通之理其黙成有如此也行乃造詣之功已到
凡理皆已體於身而无歉乃於筮易之時所以神明乎
變通之用者其不言而信如此也此章言聖人作易之
意其散在六十四卦之爻象其聚在乾坤之二卦聖人
用易之道其散在天下之事業其聚在一身之德行
 
[005-35b]
 
 
 
 
 
 
 
 讀易紀聞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