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8 御纂朱子全書-宋-朱熹 (WYG)


[06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朱子全書卷六十二
  歴代二
   宋
 或言太祖受命盡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亂為治曰不然
  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條目多仍其舊大凡做事
  底人多是先其大綱其他節目可因則因此方是英
  雄手段如王介甫大綱都不曾理㑹却纎悉於細微
[062-1b]
  之閒所以弊也以下/事實
 秀才好立虛論事朝廷纔做一事閧閧地閧過了事又
  只休且如黄河事合即其處看其勢如何朝夕只在
  朝廷上閧河東決西決凡作一事皆然太祖當時亦
  無秀才全無許多閒説只是今日何處看修器械明
  日何處看習水戰又明日何處敎閲日日著實做故
  事成
 才卿問秦漢以下無一人知講學明理所以無善治曰
[062-2a]
 然因汎論歴代以及本朝太宗真宗之朝可以有為
 而不為太宗每日看太平廣記數卷若能推此心去
 講學那裏得來不過寫字作詩君臣之閒以此度日
 而已真宗東封西祀糜費巨萬計不曾做得一事仁
 宗有意於為治不肯安於小成要做極治之事只是
 資質慈仁却不甚通曉用人驟進驟退終不曾做得
 一事然百姓戴之如父母契丹初陵中國後來却服
 仁宗之德也是慈仁之效緣他至誠惻怛故能動人
[062-2b]
 如此
亞夫問濮議曰歐公說不是韓公曾公亮和之溫公王
 珪議是范鎮呂晦范純仁呂大防皆彈歐公但溫公
 又於濮王一邊禮數太薄須於中自有斟酌可也歐
 公之説斷不可且如今有為人後者一日所後之父
 與所生之父相對坐其子來喚所後父為父終不成
 又喚所生父為父這自是道理不可試坐仁宗於此
 亦坐濮王於此使英宗過焉終不成都喚兩人為父
[062-3a]
 只緣衆人道是死後為鬼神不可考胡亂呼都不妨
 都不思道理不可如此先時仁宗有詔云朕皇兄濮
 安懿王之子猶朕之子也此甚分明當時只以此為
 據足矣
濮議之爭結殺在王陶擊韓公蔣之竒論歐公伊川代
 彭中丞奏議似亦未為允當其後無收殺只以濮國
 主其祀可見天理自然不由人安排
神宗鋭意為治用人便一向傾信他初用富鄭公甚傾
[062-3b]
 信及論兵鄭公曰願陛下二十年不可道著用兵二
 字神宗只要做鄭公只要不做説不合後來傾信王
 介甫終是坐此病只管好用兵用得又不著費了無
 限財榖殺了無限人殘民蠧物之政皆從此起西番
 小小擾邊只是打一陣退便了却去深入侵他疆界
 才奪得鄯州等空城便奏捷朝廷不審便命官發兵
 去守依舊只是空城城外皆是番人及不能得歸朝
 廷又發兵去迎歸多少費力熙河之敗喪兵十萬神
[062-4a]
 宗臨朝大慟自得疾而終後來蔡京用事又以為不
 可棄用兵復不利又事幽燕此亦自神宗啟之遂至
 中朝傾覆反思鄭公之言豈不為天下至論
神宗極聰明於天下事無不通曉真不世出之主只是
 頭頭做得不中節拍如王介甫為相亦是不世出之
 資只緣學術不正當遂悞天下使神宗得一真儒而
 用之那裏得來此亦氣數使然天地生此人便有所
 偏了可惜可惜
[062-4b]
問荆公得君之故曰神宗聰明絶人與羣臣説話往往
 領略不去才與介甫説便有於吾言無所不説底意
 思所以君臣相得甚懽向見何萬一之少年時所著
 數論其閒有説云本朝自李文靖公王文正公當國
 以來廟論主於安靜凡有建明便以生事歸之馴至
 後來天下弊事極多此説甚好且如仁宗朝是甚次
 第時節國勢却如此緩弱事多不理英宗即位已自
 有性氣要改作但以聖躬多病不久晏駕所以當時
[062-5a]
 諡之曰英神宗繼之性氣越緊尤欲更新之便是天
 下事難得恰好却又撞著介甫出来承當所以做壊
 得如此又曰介甫變法固有以召亂後來又却不别
 去整理一向放倒亦無緣治安
神宗其初要結髙麗去共攻契丹髙麗如何去得契丹
 自是大國髙麗朝貢於彼如何敢去犯他
哲宗常使一舊卓子不好宣仁令換之又只如此在問
 之云是爹爹用底宣仁大慟知其有紹述意也又劉
[062-5b]
 摯嘗進君子小人之名欲宣仁常常諭哲宗使知之
 宣仁曰常與孫子説然未曾了得宣仁亦是見其如
 此故皆不肯放下哲宗甚銜之紹述雖是其本意亦
 是激於此也
徽廟初上蔡初召上殿問對語不少然上蔡云多不誠
 遂退只求監局之類去
當初約女真同滅契丹既女真先滅了契丹金帛子女
 已為女真席卷而去遂竭府庫問女真換此空城又
[062-6a]
 以歲幣二百萬貫而為每歲空額是時帑藏空竭遂
 斂敷民閒共科得六百餘萬貫恣為用事者侵使更
 無稽考又契丹相郭藥師以常勝軍來降朝廷處之
 河北諸路近邊塞上後又有契丹甚人來降亦有一
 軍名義勝軍亦處之河北諸路皆厚廪給是時中國
 已空竭邊上屯戍之兵餼廩久絶飢寒欲死而常勝
 義勝兩軍安坐而享厚祿及後來金入中國常勝義
 勝兩軍先往降之二軍散處中國盡知河北諸路險
[062-6b]
 要虚實去處遂為敵鄉導長驅入中原又徽宗先與
 阿骨打盟誓兩邊不得受叛降中國雖得契丹空城
 而無一人又逺屯戍中原之兵以守之飛芻轉餉不
 勝其擾契丹敗亡餘將數數引兵來降朝廷又皆受
 之蓋不受又恐其為盜金人已有怨言又金中有張
 㲄者知平州欲降徽宗親寫詔書以招之中閒路往
 又為金所得而張㲄已來降矣金人益怨又契丹亡
 國之主天祚者在金中徽宗又親寫招之若歸中國
[062-7a]
 當以皇兄之禮相待天祚大喜欲歸中國又為金所
 得由是金人大怒云始與我盟誓如此今乃寫詔書
 招納我叛亡遂移檄來責問檄外又有甚檄文極所
 以罵詈之語今實錄中皆不敢載徽宗大恐遂招引
 到張㲄斬其首與金人又作道理分雪天祚之事遂
 啟其輕侮之心每讀其書看得人頭痛更無一版有
 一件事做得應節拍
嘗在李先生家藥方冊子上見箇御筆其冊子是朝廷
[062-7b]
 紙做乃是當時議臣中有請變祖宗科舉之法上既
 俞之矣明日耿南仲馮澥輩又論神宗法制當紹述
 不可改故降御筆云昨來因議臣論奏失於不審遂
 行出今得師傅大臣之言深合朕心所有前降指揮
 更不施行當時只緣紹述做得如此了猶且不悟故
 李伯紀煞與欽宗論説但却不合因綱罷而太學生
 及軍民伏闕乞留之自後君臣遂生閒隙疑其軍民
 脅已方圍閉時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補授
[062-8a]
 其官上至節度使綱只書填了數名小使臣餘者悉
 繳回而欽宗已有近日人臣擅作威福漸不可長之
 語如此敎人如何做事廣曰自漢唐來惟有本朝臣
 下最難做事故議論勝而功名少曰議論勝亦自仁
 廟後而蔓衍於熙豐若是太祖時雖有議論亦不過
 説當時欲行之事耳無許多閒言語也
問吳革是時結連義兵欲奪二聖為范瓊誘殺之不知
 當時若從中起能有濟否曰也做不得大勢去矣古
[062-8b]
 人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豈不是如此只這裏才
 操縱少緩其中便有此禍可不慄慄危懼
前輩當南渡初有言都建康者人云建康非昔之建康
 亦不可都雖勝似坐杭州如在深窟裏然要得出近
 外不若都鄂渚應接得蜀中上一邊事體看來其説
 也是如今杭州一向偏在東南終不濟事記得岳飛
 初勵兵於鄂渚有旨令移鎮江陵飛大會諸將與謀
 徧問諸將皆以為可獨任士安不應飛頗怒之任曰
[062-9a]
 大將所以移鎮江陵若是時某安敢不説某為見移
 鎮不是所以不敢言據某看這裏已自成規模已自
 好了此地可以阻險而守若往江陵則失長江之利
 非某之所敢知飛遂與申奏乞止留軍鄂渚
岳飛嘗面奏金人欲立欽宗子來南京欲以變換南人
 耳目乞皇子出閣以定民心時孝宗方十餘歲髙宗
 云卿將兵在外此事非卿所當預是時有參議姓王
 者在候班見飛呈劄子時手震及飛退上謂王曰岳
[062-9b]
 飛將兵在外却來干與此等事卿緣路來見他曾與
 甚麽人交王曰但見飛沿路學小書甚密無人得知
 但以此推脱了但此等事甚緊切不知上何故恁地
 説如飛武人能慮及此亦大故是有見識某向來在
 朝與君舉商量欲拈出此等事尋數件相類者一併
 上之將其後裔乞加些官爵以顯之未及而罷
昭慈小不快髙廟問疾因話閒曰有一事久欲說與官
 家髙廟請其故曰宣仁廢立之説皆是章惇之徒撰
[062-10a]
 造中閒雖嘗辨白然載在國史者尚未嘗改可令史
 官重議刪修以昭明聖母之德於萬世時趙忠簡當
 國遂薦元祐故家子弟如范如圭數人方始改得正
 然亦頗有偏處才是元祐事便都是熙豐時事便都
 不是後趙罷張魏公繼之又欲修改動葢魏公亦不/甚主張元祐
 事/令史官某等簽出未及改而又罷
問壽皇為皇子本末曰本一上殿官樓寅亮上言舉英
 宗故事且謂太祖受命而子孫無為帝王者當於太
[062-10b]
 祖之下選一人養宮中他日皇子生只添一節度使
 耳繼除臺官趙忠簡遂力賛於外當時宮中亦有齟
 齬故養兩人後來皆是髙宗自主張未禪位前數日
 忽批云宗室某可追贈秀王諡安僖先已安排了若
 不然壽皇如何處置
髙宗大行壽皇三年戴布幞頭著衣衫遵行古禮可謂
 上正千年之失當時宰相不學三日後便服朝服雖
 壽皇謙德不欲以此諭羣臣然臣子自不當如此可
[062-11a]
 謂有父子而無君臣
壽皇合下若有一人夾持定十五六年做多少事
壽皇直是有志於天下要用人嘗歎自家不如箇孫仲
 謀能得許多人
某嘗謂士大夫不能盡言於壽皇真為自負葢壽皇儘
 受人言未嘗有怒色但不樂時止與人分疏辨析爾
壽皇晩來極為和易某嘗因奏對言檢旱天語云檢放
 之弊惟在於後時而失實只這四字盡得其要領又
[062-11b]
 言經總制錢則曰聞巧為名色以取之民其於天下
 事極為諳悉
歲旱壽皇禁中祈雨有應一日引宰執入見共父奏云
 此固陛下至誠感通然天人之際其近如此若他事
 一有不至則其應亦當如此願陛下深加聖慮則天
 下幸甚共父斯語頗得大臣體
上即位踰月留揆以一二事忤㫖特批逐之人方服其
 英斷先生被召至上饒聞之有憂色曰人心易驕如
[062-12a]
 此某今方知可懼黄問曰某人專恣當逐何懼之有
 曰大臣進退亦當存其體貌豈宜如此又問恐是廟
 堂諸公難其去故以此勸上逐之曰亦不可如此何
 不使其徒諭之以物論俟其請去而後許之則善矣
 幼主新立豈可導之以輕逐大臣耶且如陳源之徒
 論其罪惡須是斬之乃善然人主新立復敎以殺人
 某亦不敢如此做也
三后並配自本朝真廟始其初議者皆以歸咎於錢惟
[062-12b]
 演後既習見為常亦無復有議之者矣古人雖以子
 貴然庶母無係於先君之禮如左傳書僖公成風晉
 書簡文太后皆以係於其子而别制廟以祀之以下/法制
因論今宗室與漢差别漢宗室只是天子之子封王王
 子封侯嫡子世襲支庶以下皆同百姓只是免其繇
 戍如漢光武皆是起於民閒也
趙表之生做文官纔到封王封安定/郡王便用換武豈文官
 不可封王而須武官耶又今宗正須以宗室武官為
[062-13a]
 之文官也只做得世閒一様愚人便以此等制度為
 百王不可易之法
冊命之禮始於漢武封三王後遂不廢古自有此禮至
 武帝始復之耳郊祀宗廟太子皆有玉冊皇后用金
 冊記不/審宰相貴妃皆用竹冊凡宰相宣麻非是宣與
 宰相乃是揚告王庭令百官皆聽問以其人可用與
 否首則稱道之文後乃警戒之詞如今云於戲以下
 數語是也末乃云主者施行所謂施行者行冊拜之
[062-13b]
 禮也此禮唐以來皆用之至本朝宰相不敢當冊拜
 之禮遂具辭免三辭然後許只命書麻詞於誥以賜
 之便當冊文不復宣麻於庭便是書以賜宰相乃是
 獨宣誥命於宰相而他人不得與聞失古意矣
本朝於大臣之喪待之甚哀賀孫舉哲宗哀臨溫公事
 曰溫公固是如此至於嘗為執政已告老而死祖宗
 亦必為之親臨罷樂看古禮君於大夫小斂往焉大
 斂往焉於士既殯往焉何其誠愛之至今乃恝然這
[062-14a]
 也只是自渡江後君臣之勢方一向懸絶無相親之
 意故如此古之君臣所以事事做得成緣是親愛一
 體因説金人初起時其酋長與部落都無分别同坐
 同飲相為戲舞所以做得事如後來烏珠犯中國虜
 掠得中國士類因有敎之以分等陛立制度者於是
 上下位勢漸隔做事漸難
本朝官制與唐大槩相似其曲折却也不同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㫖再下中
[062-14b]
 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
 書又將上得㫖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
 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故中
 書之權獨重本朝亦最重中書葢以造命可否進退
 皆由之也門下雖有繳駁依舊經由中書故中書權
 獨重及神宗倣唐六典三省皆依此制而事多稽滯
 故渡江以來執政事皆歸一獨諸司吏曹二十/四曹依舊
 分額各屬三省吏人自分所屬而其上之綱領則不
[062-15a]
 分也舊時三省事各有由不相侵越不相聞知中書/自理會中書事尚書自理會尚書事門下自理
 會門/下事如有除授則宰執同共議定當筆宰執判過由
 中書吏人做上去再下中書中書下門下門下下尚
 書書行給舎繳駁猶州郡行下事須幕職官簽押如
 有不是得以論執中書行下門下皆用門下省官屬
 簽押事有未當則官屬得以執奏
舊制門下省有侍中有門下侍郎中書省有中書令中
 書侍郎改官制神宗除去侍中中書令只置門下中
[062-15b]
 書侍郎後併尚書左右丞門下中書侍郎四員為參
 政官或云始者昭文館大學士兼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富鄭公等為之後改為左右僕射則蔡京王黼首
 居是選及改為左右丞相則某人等為之名愈正而
 人愈不逮前亦何預名事曰只是實不正使名既正
 而實亦正豈不尤佳又曰人言王安石以正名之説
 馴致禍亂且正名是孔子之言如何便道王安石説
 得不是使其名果正豈不更佳
[062-16a]
給事中初置時葢欲其在内給事上差除有不當用捨
 有不是要在裏面整頓了不欲其宣露於外今則不
 然或有除授小報纔出逺近皆知了給舎方繳駁乃
 是給事外也這般所在都沒理會
唐制某鎮節度使某州刺史觀察使此藩鎮/所稱使持節某
 州軍州事此屬州軍所稱其屬官則云某州軍事判/官某州軍事推官今尚如此若節鎮屬官
 則云節度推判官/以自異於屬州使與州各分曹案使院有觀察判
 官觀察推官州院有知錄糾六曹官為六曹之長凡
[062-16b]
 兵事則屬使院民事則屬州院刑獄則屬司理院三
 者分屬不相侵越司法專檢法司户專掌倉庫然司
 理既結獄須推判官簽押方為圓備不然則不敢結
 斷本朝併省州院使院為一如署銜但云知某州軍
 州事軍州事則使院之職也自併省三院而州郡六
 曹之職頗為淆亂司法司理司户三者尚仍舊知錄
 管州院事專主敎民今乃管倉庫獨為不得其職所
 以六曹官惟知錄免二日衙以其職尊故優異之此
[062-17a]
 等事史書並不載惟雜説中斑駁見一二舊嘗疑州
 院即是司理院後閲范文正公集有云如使院州院
 宜併省歸一方知不然因曉州院使院之别使院今/之僉㕔
 也/凡諸幕職官皆謂之當職官如唐書所云有事當
 罰則詔云自當職官以下以次受罰有事當賞則云
 當職官以下以次受賞謂自推判官而下也又曰後
 來蔡京改六曹官名頗得舊職為不淆亂渡江以來
 以其出於京也皆罷之又問長史何官曰六朝時長
[062-17b]
 史甚輕次第只是奔走長官之前有君臣之分不得
 坐至唐則甚重葢皇子既遙領正大帥其羣臣出為
 藩鎮者則稱云副大帥某州長史韓文董晉/官位可見至唐中
 葉而長史司馬别駕皆為貶官不事事葢節度使既
 得自辟置官屬如節度觀察/推判官之屬此既重則彼皆輕矣
初蔡京更定幕職推判官謂之分曹建院以為節度使
 觀察使在唐以治兵治財今則皆是閒稱呼初無職
 事而推判官猶襲節度觀察之名甚無謂又古者以
[062-18a]
 軍興故置參軍今參軍等職皆治民事而猶循用參
 軍之號亦無意謂故分曹建院推判等官改為司士
 曹事司儀曹事此類有六參軍之屬改為某院某院
 而盡除去節度參軍之名看來改得自是又如婦人
 封號有夫為秦國公而妻為魏國夫人者亦有封兩
 國者秦檜妻封兩國范伯逹笑之曰一妻而為兩國
 夫人是甚義理故京皆改隨其夫號如夫封建安郡
 則妻封建安郡夫人夫封秦國則妻亦封秦國夫人
[062-18b]
 侯伯子男皆然看來隨其夫稱極是如淑人碩人宜
 人孺人之類亦京所定各隨其夫官帶之後人謂淑
 人碩人非婦人所宜稱看來稱碩人亦無妨惟淑人
 則非所宜爾但只有一節未善有夫方封某郡伯而
 妻已先封為某國夫人者此則與京所改者相值齟
 齬不可行葢其封贈格法如此當初合併格法也與
 整頓過則無病矣遂使人得以咎之謂其法自相違
 戾亦是京不仔細乗勢粗改後人以其出於京也遂
[062-19a]
 不問是非一切反之
本朝先未有祠祿但有主管某宮某觀公事者皆大官
 帶之真箇是主管本宮本觀御容之屬其他多只是
 監當差遣雖嘗為諫議官亦有為監當者如監船塲
 酒務之屬自王介甫更新法慮天下士大夫議論不
 合欲一切彈擊罷黜又恐駭物論於是創為宮觀祠
 祿以待新法異議之人然亦難得惟監司郡守以上
 眷禮優渥者方得之自郡守以下則盡送部中與監
[062-19b]
 當差遣後來漸輕今則又輕皆可以得之矣
今羣臣以罪去者不能全其退處之節凡有辭避必再
 三不允直待章疏劾之遂從罷黜
因説歴代承襲之弊曰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
 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敵騎所過莫不潰散因
 及熙寧變法曰亦是當茍且廢弛之餘欲振而起之
 但變之不得其中爾
[062-20a]
因言本朝養兵蠧國更無人去源頭理會只管從枝葉
 上去添兵添將太祖初定天下將諸軍分𨽻州郡特
 寄養耳故謂之第幾指揮謂之禁軍明其為禁衛也
 其將校乃衙前今所謂都知兵馬使謂之敎練乃其
 軍之將也若都監乃唐末監軍之遺制鈐轄都部署
 皆國初制也部署即今之總管今州鈐路鈐總管皆
 無職事但大閲時供職一兩日耳潭州有八指揮其
 制皆廢弛而飛虎一軍獨盛人皆謂辛幼安之力以
[062-20b]
 某觀之當時何不整理親軍自是可用却别創一軍
 又增其費又今之江上屯駐祖宗時亦無之某之意
 欲使更戌於州郡可以漸汰將兵然這話難説又今
 之兩淮荆襄義勇皆可用但人多不之思耳
兵法以能分合為變不獨一陣之閒有分合天下之兵
 皆然今日之兵分者便不可合合者便不可分本朝
 舊來只郡國禁兵而已但在西北者差精鋭耳渡江
 後又添上御前軍却是張韓輩自起此項兵後來既
[062-21a]
 不可得而去只得如此聚屯今以不如祖宗時財賦
 養祖宗時所無之兵安得不窮也
問唐之人主喜用宦者監軍何也曰是他信諸將不過
 故用其素所親信之人後來一向疎外諸將盡用宦
 者本朝太宗令王繼恩平李順有功宰相擬以宣徽
 使賞之太宗怒切責宰相以為太重葢宣徽亞執政
 也遂創宣政使處之朝臣諸將中豈無可任者須得
 用宦者彼既有功則爵賞不得吝矣然猶守得這些
[062-21b]
 意思恐起宦者權重之患及熙豐用兵遂皆用宦者
 李憲在西權任如大將馴至後來遂有童貫譚稹之
 禍
總領一司乃趙忠簡所置當時之意甚重葢緣韓岳統
 兵權重方欲置副貳又恐啓他之疑故特置此一司
 以總制財賦為名却專切報發御前兵馬文字葢欲
 隂察之也
運使本是愛民之官今以督辦財賦反成殘民之職提
[062-22a]
 刑本是仁民之官今以經總制錢反成不仁之具
經制錢陳亨伯所創葢因方臘反童貫討之亨伯為隨
 軍轉運使朝廷以其權輕又重為經制使患軍用不
 足創為此名以收州縣之財當時大獲其利然立此
 制時明言軍罷而止其後遂因而不改至紹興四年
 韓球又創總制錢大略倣經制為之十一年經界法
 行民間印契多倍有所得朝廷遂以此年立額至次
 年則其數大虧乃令州縣添補解發自後州縣大困
[062-22b]
 朝廷亦知之議者乃請就三年中取中制以立額却
 不知中制者乃所添補之歲其額猶為重也因仍至
 今頃年得江西憲時陛對日亦嘗為孝宗言之葢此
 政是憲司職事又曰亨伯創經制錢時其兄弟有名
 某者勸止之不從乃率其子姪哭於家廟以為作俑
 之罪祖先將不祀矣
祖宗立法催科只是九分才破這一分便不催但破得
 一百貫謂之破分便住自曾丞相仲欽為户部時便
[062-23a]
 不用這法須要催盡至今所以如此
問學究一科沿革之故曰此科即唐之明經是也進士
 科則試文字學究科但試墨義有才思者多去習進
 士科有記性者則應學究科凡試一大經者兼一小
 經每段舉一句令寫上下文以通不通為去取應者
 多是齊魯河朔間人只務熟讀和注文也記得故當
 時有董五經黄二傳之稱但未必曉文義正如和尚
 轉經相似又有司待之之禮亦不與進士等進士入
[062-23b]
 試之日主文則設案焚香垂簾講拜至學究則徹幕
 以防傳義其法極嚴有渴至飲硯水而黔其口者當
 時傳以為笑歐公亦有詩云焚香禮進士徹幕待諸
 生或云徹幕乃瞑/目字亦非歐詩其取厭薄如此荆公所以惡而罷
 之但自此科一罷之後人多不肯去讀書
或問勑令格式如何分别曰此四字乃神宗朝定法時
 綱領本朝止有編勑後來乃命羣臣修定元豐中執
 政安燾等上所定勑令上諭燾曰設於此而逆彼之
[062-24a]
 至謂之格設於此而使彼效之謂之式禁於未然謂
 之令治其已然謂之勑修書者要當如此若其書完
 具政府總之有司守之斯無事矣神廟天資絶人觀
 此數語直是分别得好格如五服制度某親當某服
 某服當某時各有限極所謂設於此而逆彼之至之
 謂也式如磨勘轉官求恩澤封贈之類只依箇様子
 寫去所謂設於此而使彼效之之謂也令則條令禁
 制其事不得為某事違者有罰之類所謂禁於未然
[062-24b]
 者勑則是已結此事依條斷遣之類所謂治其已然
 者格令式在前勑在後則有敎之不改而後誅之底
 意思今但欲尊勑字以勑居前令格式在後則與不
 敎而殺者何異殊非當時本指又問伊川云介甫言
 律是八分書是他見得如此何故曰律是刑統此書
 甚好疑是厯代所有傳襲下來至周世宗命竇儀注
 解過名曰刑統即律也今世却不用律只用勑令大
 槩勑令之法皆重於刑統刑統與古法相近故曰八
[062-25a]
 分書
今日作史左右史有起居注宰執有時政記臺官有日
 厯並送史館著作處參改入實錄作史大抵史皆不
 實緊切處不敢上史亦不關報
國初人便已崇禮義尊經術欲復二帝三代已自勝如
 唐人但説未透在直至二程出此理始説得透以下/人物
太宗朝一時人多尚文中子葢見朝廷事不振而文中
 子之書頗説治道故也然不得其要范文正公雖有
[062-25b]
 欲為之志然也粗不精密失照管處多
談苑説李文靖沒口匏事極好可謂鎮浮然與不興利
 事皆落一偏胡不廣求有道賢徳興起至治也
伯豐問寇萊公澶淵事如何曰當來他却有措處然到
 此只得向前不可退後也
問本朝如王沂公人品甚髙晩年乃求復相何也曰便
 是前輩都不以此事為非所以至范文正方厲㢘耻
 振作士氣曰如寇萊公也因天書欲復相曰固是
[062-26a]
問王沂公云恩欲已出怨使誰當似此不可為通法否
 曰他只説不欲牢籠人才説使必出自我門下他亦
 未嘗不薦人才
某嘗説呂夷簡最是箇無能底人今人却説他有相業
 會處置事不知何者為相業何者善處置為相正要
 以進退人才為先使四夷聞知知所聳畏方其為相
 其才徳之大者如范文正諸公既不用下而豪俊跅
 &KR1375之士如石曼卿諸人亦不能用其所引援皆是半
[062-26b]
 閒不界無狀之人弄得天下之事日入於昏亂及一
 旦不奈元昊何遂盡挨與范文正公若非范文正公
 則西方之事決定弄得郎當無如之何矣今人以他
 為有相業深所未曉
近得周益公書論呂范解仇事曰初范公在朝大臣多
 忌之及為開封府又為百官圖以獻因指其遷進遲
 速次序曰某為超遷某為左遷如是而為公如是而
 為私意頗在呂相呂不樂由是落職出知饒州未幾
[062-27a]
 呂亦罷相後呂公再入元昊方犯邊乃以公經略西
 事公亦樂為之用嘗奏記呂公云相公有汾陽之心
 之徳仲淹無臨淮之才之力後歐陽公為范公神道
 碑有懽然相得戮力平賊之語正謂是也公之子堯
 夫乃以為不然遂刊去此語前書今集中亦不載疑
 亦堯夫所刪他如叢談所記説得更乖某謂呂公方
 寸隱微雖未可測然其補過之功使天下實被其賜
 則有不可得而掩者范公平日胸襟豁逹毅然以天
[062-27b]
 下國家為己任既為呂公而出豈復更有匿怨之意
 况公嘗自謂平生無怨惡於一人此言尤可驗忠宣
 固是賢者然其規模廣狹與乃翁不能無間意謂前
 日既排申公今日若與之解仇前後似不相應故諱
 言之却不知乃翁心事政不如此歐陽公聞其刊去
 碑中數語甚不樂也問後來正獻亦及識范公否曰
 正獻通判潁州時歐陽公為守范公知青州過潁謁
 之因語正獻曰太博近朱者赤歐陽永叔在此宜頻
[062-28a]
 近筆硯異時同薦三人則王荆公司馬溫公及正獻
 公也其知人如此又曰呂公所引如張方平王拱辰
 李淑之徒多非端士終是不樂范公張安道過失更
 多但以東坡父子懐其汲引之恩文字中十分説他
 好今人又好看蘇文所以例皆稱之介甫文字中有
 説他不好處人既不看看又不信
某嘗謂天生人才自足得用豈可厚誣天下以無人自
 是用不到耳且如一箇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時便以
[062-28b]
 天下為己任無一事不理會過一旦仁宗大用之便
 做出許多事業今則所謂負剛大之氣者且先一筆
 勾斷秤停到第四五等人氣宇厭厭布列臺諌如何
 得事成故某向謂姓名未出而内外已知其非天下
 第一流矣
或問范文正公經理西事看得多是收拾人才曰然如
 滕子京孫元規之徒素無行節范公皆羅致之幕下
 後犯法又極力救解之如劉滬張亢亦然葢此等人
[062-29a]
 是有才底做事時須要他用但要會用得他又云范
 公嘗立一軍為龍猛軍皆是招收前後作過黥配底
 人後來甚得其用時人目范公為龍猛指揮使又曰
 方范公起用事時軍政全無統紀從頭與他整頓一
 番其後却只務經理内地養威持重專行淺攻之策
 以為得寸則吾之寸得尺則吾之尺卒以此牽制夏
 人遣使請和
因言仁宗朝講書楊安國之徒一時聚得幾箇樸鈍無
[062-29b]
 能之人可笑先生曰此事緣范文正招引一時才俊
 之士聚在館閣如蘇子美梅聖俞之徒此輩雖有才
 望雖皆是君子黨然輕儇戲謔又多分流品一時許
 公為相張安道為御史中丞王拱辰之徒皆深惡之
 求去之未有䇿而蘇子美又杜祁公壻杜是時為相
 蘇為館職兼進奏院毎歲院中賽神例賣故紙錢為
 飲燕之費蘇承例賣故紙因出已錢添助為會請館
 閣中諸名勝而分别流品非其侶者皆不得與會李
[062-30a]
 定願與而蘇不肯於是盡招兩軍女妓作樂爛飲作
 為傲歌王勝之名直/柔句云欹倒太極遣帝扶周公孔
 子驅為奴這一隊專探伺他敗闕才聞此句拱辰即
 以白上仁宗大怒即令中官捕捉諸公皆已散走逃
 匿而上怒甚捕捉甚峻城中喧然於是韓魏公言於
 上曰陛下即位以來未嘗為此等事一旦遽如此驚
 駭物聽仁宗怒少解而館閣之士罷逐一空故時有
 一網打盡之語杜公亦罷相子美除名為民永不敘
[062-30b]
 復子美居湖州有詩曰不及雞竿下坐人言不得比
 罪人引赦免放也雖是拱辰安道輩攻之甚急然亦
 只這幾箇輕薄做得不是縱有時名然所為如此終
 亦何補於天下國家耶仁宗於是懲才士輕薄之弊
 這幾箇承意㫖盡援引鈍樸持重之人以愚仁宗凡
 解經不過釋訓詁而已如楊安國彭乘之徒是也是
 時張安道為御史中丞助呂公以攻范
徳粹以明州士人所寄書納先生因請問其書中所言
[062-31a]
 先生曰渠言漢之名節魏晉之曠蕩隋唐之辭章皆
 懲其弊為之不然此只是正理不明相滾將去遂成
 風俗後漢名節至於末年有貴己賤人之弊如皇甫
 規鄉人見之却問卿在鴈門食鴈美乎舉此可見積
 此不已其勢必至於虚浮入老莊相滾到齊梁間又
 不復如此只是作一般艷辭君臣賡歌褻瀆之語不
 以為怪隋之詞章乃起於煬帝進士科至不成科目
 故遂滾纒至唐至本朝然後此理復明正如人有病
[062-31b]
 今日一病明日變一病不成要將此病變作彼病某
 問己前皆滾纒成風俗本朝道學之盛豈是滾纒先
 生曰亦有其漸自范文正以來已有好議論如山東
 有孫明復徂徠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後來遂
 有周子程子張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數公依
 舊尊他若如楊劉之徒作四六駢儷之文又非此比
 然數人者皆天資髙知尊王黜霸明義去利但只是
 如此便了於理未見故不得中某問安定學甚盛何
[062-32a]
 故無傳曰當時所講止此只些門人受去做官死後
 便已
論安定規模雖少踈然却廣大著實如孫明復春秋雖
 過當然占得氣象好如陳古靈文字尤好嘗過台州
 見一豐碑説孔子之道甚佳此亦是時世漸好故此
 等人出有魯一變氣象其後遂有二先生若當時稍
 加信重把二先生義理繼之則可以一變而乃為王
 氏所壊問當時如此積漸將成而壊於王氏莫亦是
[062-32b]
 有氣數曰然
安定太山徂徠廬陵諸公以來皆無今日之術數老蘇
 有九分來許罪
韓魏公富鄭公皆言新法不便韓公更能論列上面不
 從他也委曲作箇道理著行他底如富公更不行自
 用他那法度後來遂被人言雖如此畢竟喚做是不
 得今事有不便但當如韓公論列若不從也須做道
 理減省了行他底大不可行則有去而已如富公直
[062-33a]
 截自用己意則不可也
論王荆公遇神宗可謂千載一時惜乎渠學術不是後
 來直壊到恁地問荆公初起便挾術數為後來如此
 曰渠初來只是要做事到後面為人所攻便無去就
 不觀荆公日錄無以知其本末他直是强辯邈視一
 世如文潞公更不敢出一語問溫公所做如何曰渠
 亦只見荆公不是便倒一邊如東坡當初議論亦要
 變法後來皆改了又問神宗元豐之政又却不要荆
[062-33b]
 公曰神宗盡得荆公許多伎倆更何用他到元豐間
 事皆自做只是用得一等庸人備左右趨承耳又問
 明道横渠初見時皆許以峻用後來乃如此莫是荆
 公説已行故然曰正如吾友適説徐子宜上殿極䝉
 褒奬然事却不行曰設使横渠明道用於當時神宗
 盡得其學他日還自做否曰不然使二先生得君却
 自君心上為之正要大家商量以此為根本君心既
 正他日雖欲自為亦不可又云富韓公召來只是要
[062-34a]
 去語人云入見上坐亦不定豈能做事某云韓公當
 仁廟再用時與韓魏公在政府十餘年皆無所建明
 不復如舊時曰此事看得極好當記取又問使范文
 正公當此定不肯回曰文正却不肯回須更精密似
 前日
新法之行諸公實共謀之雖明道先生不以為不是葢
 那時也是合變時節但後來人情洶洶明道始勸之
 以不可做逆人情底事及王氏排衆議行之甚力而
[062-34b]
 諸公始退散道夫問新法之行雖途人皆知其有害
 何故明道不以為非曰自是王氏行得來有害若使
 明道為之必不至恁地狼狽問若專用韓富則事體
 如何曰二公也只守舊專用溫公如何曰他又别是
 一格又問若是二程出來擔負莫須别否曰若如明
 道十事須還他全别方得只看他當時薦章謂其志
 節慷慨云云/則明道豈是尋常蹈故塊然自守底人
因語荆公陸子靜云他當時不合於法度上理會語之
[062-35a]
 云法度如何不理㑹只是他所理會非三代法度耳
人傑云荆公保甲行於畿甸其始固咈人情元祐諸公
 盡罷之却是壊其已成之法曰固是近張元徳亦有
 此議論寄来因言元祐諸公大略有偏處多如此人
 傑云如棄地與西夏亦未安曰當時如呂微仲自以
 為不然葢呂西人知其利害其他諸公所見恨不得
 納諸其懐其意待西夏倔强時只欲卑巽請和耳
元祐諸賢議論大率凡事有據見定底意思葢矯熙豐
[062-35b]
 更張之失而不知其墮於因循既有箇天下兵須用
 練弊須用革事須用整頓如何一切不為得
問明道論元祐事須並用熙豐之黨曰明道只是欲與
 此數人者共變其法且誘他入脚來做問如此却是
 任術曰處事亦有不能免者但明道是至誠為之此
 數人者亦不相疑忌然須是明道方能了此後來元
 祐諸公治得此黨太峻亦不待其服罪溫公論役法
 疎畧悉為章子厚所駁只一向罷逐不問所論是非
[062-36a]
 却是太峻急然當時如蔡確輩留得在朝廷豈不害
 事
溫公忠直而於事不甚通曉如争役法七八年間直是
 争此一事他只説不合令民出錢其實不知民自便
 之此是有甚大事却如何捨命争
曹兄問諸先生皆以為司馬公許多年居洛只成就得
 一部通鑑及到入朝却做得許多不好事曰道司馬
 公做得未善即是道司馬公之失却不是當時哲廟
[062-36b]
 若有漢昭之明便無許多事又曰不知有聖人出來
 天下事如何處置因舉易云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
 明受福也
司馬公憂國之心至垂絶猶未忘道鄉亦然竊謂到此
 無可奈何亦只得休矣先生曰全不念著却如釋氏
 之忘若二公者又似太過問夫子曵杖負手逍遥而
 歌却不然曰夫子猶言明王不興天下孰能宗予依
 舊是要做他底
[062-37a]
司馬溫公為諌官與韓魏公不合其後作祠堂記極稱
 其為人豈非自見熙豐之事故也韓公真難得廣大
 沈深
熙豐時諸人生財治獄紛起可畏一人嘗以獄事累及
 呂申公申公時為樞密其人帶吏直入樞府令申公
 供文字之類甚無禮後元祐間例治此等人申公遂
 以其嘗治己之故恐人以為私報之讐遂特輕之當
 時人以是美之先生曰只是莫過行遣至當得這般
[062-37b]
 罪合與他行遣此處皆是病
范淳夫純粹精神短雖知尊敬程子而於講學處欠缺
 如唐鑑極好讀之亦不無憾
范淳夫論治道處極善到説義理處却有未精以上語/類七十
 七/條
范公雖不純師程氏而實尊仰取法焉其於東坡則但
 以鄉黨游從之好素相親厚而立朝議論趨向畧同
 至其制行之殊則逈然水火之不相入且觀其辨理
[062-38a]
 伊川之奏則其心豈盡以東坡為是哉但不能辨之
 於當時而發之於數年之後此則剛强不足不免乎
 兩徇之私者而其所重在此故卒不能勝其義理之
 公也荅呂伯恭論淵/源錄○文集
問黄履邢恕少居太學邢固俊拔黄亦謹厚力學後來
 二人却如此狼狽曰他固會讀書只是自做人不好
 然黄却是箇白直底人只是昏愚無見識又愛官職
 故為邢所誘壊邢則有意於為惡又濟之以才故罪
[062-38b]
 過多
劉摰梁燾諸公之死人皆疑之今其家子孫皆諱之然
 當時多遣使恐嚇之又州郡監司承風㫖皆然諸公
 多因此自盡劉元城屢被人嚇令自裁劉不畏曰君
 命死即死自死奚為寫遺祝之類訖曰今死無難矣
 卒無恙劉只有過當處然此須學得他始得
問劉元城不知培植君子之黨才一小事便一向搏擊
 以致君子盡去而小人用矣此其過否曰過不在此
[062-39a]
 是他見識有病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是他不知言且
 如説伊川他只見得祖宗有典故才有不合便道不
 是渠不知輔導少主之理當如此故伊川一向被他
 論列是他見識只如此又如蔡新州事被他當時自
 謂有定策功宣仁亦甚惡之謂須與他痛治恐後來
 皇帝被人惑治他不得元城亦欲因其詩以治之當
 時執政侍從臺諫有不欲治蔡者一切逐去葢以詩
 治人自不正因此以治彼罪又不是詩胡説何足道
[062-39b]
 定策謀他又不説了又無緣治得他都不消問了其
 本原只在開導人主心術使人主知不賞私恩不罰
 私怨之理則蔡何足慮元城亦不是私意只是以詩
 治人不當又欲絶其定策姦謀如此治之豈不使人
 主益疑後蔡死其家果訴寃謂蔡有定策功諸人忌
 之遂起大禍後治元祐諸公皆為蔡報怨也
問元城了翁之剛孰為得中曰元城得中了翁後來有
 太過處元城只是居其位便極言無隱罪之即順受
[062-40a]
 了翁後來做得都不從容了所以元城嘗論其尊堯
 集所言之過而戒之曰告君行已茍已無憾而今而
 後可以忘言矣
了翁有濟時之才道鄉純粹才不及也使了翁得志必
 有可觀
先生看東都事略文蔚問曰此文字如何曰只是説得
 箇影子適閒偶看陳無已傳他好處都不載問曰他
 好處是甚事曰他最好是不見章子厚不著趙挺之
[062-40b]
 綿襖傅欽之聞其貧甚懐銀子見他欲以賙之坐間
 聽他議論遂不敢出銀子如此等事他都不載如黄
 魯直傳魯直亦自有好處亦不曾載得文蔚問魯直
 好在甚處曰他亦孝友
曾子固初與介甫極厚善入館後出倅會稽今集中有
 詩云知者尚復然悠悠誰可語必是曾諫介甫來介
 甫不樂故其當國不曾引用後介甫罷相子固方召
 入又却專一進諛詞歸美神宗更新法度得箇中書
[062-41a]
 舎人丁艱而歸不久遂亡不知更活幾年只做如何
 合殺子宣在後一向做出疎脱初子宣有意調停不
 主元祐亦不主元豐遂有建中靖國年號如豐相之
 陳瑩中鄒志完輩皆其所引却又被諸公時攻其短
 子宣不堪有斥之使去國者其弟子開有書與子宣
 云某人者皆時名流今置閒處葢為是也後韓忠彦
 欲擠子宣遂引蔡京入來子宣知之反欲通慇懃於
 京忠彦方遣其子迓京則子宣之子已將父命迎之
[062-41b]
 於二十里外矣先時子宣攻京甚力至是遂不復誰
 何凡京有所論奏不曰京之言是則曰京之言善又
 不自知其疎脱載之日錄
問章蔡之姦何如曰京之姦惡又過於惇方惇之再入
 相也京謁之於道袖出一軸以獻惇如學校法安養
 院之類凡可以要結士譽買覓人情者具在惇辭曰
 元長可留他時自為之後京為相率皆建明時論往
 往歸之至詣學自嘗饅頭其中沒見識士人以手加
[062-42a]
 額曰太師留意學校如此京之當國費侈無度趙挺
 之繼京為相便做不行挺之固庸人後張天覺亦復
 無所措手足京四次入相後至盲廢始終只用不患
 無財患不能理財之説其原自荆公又以鹽鈔茶引
 成櫃進入上益喜謂近侍曰此太師送到朕添支也
 由是内庭賜予不用金錢雖累巨萬皆不費力鈔法
 之行有朝為富商暮為乞丐者矣
因論賈生治安策中深計者謂之妖言曰宣政間凡危
[062-42b]
 亡亂字皆不得用安得無後來之禍又云世間有一
 種却是妖言如葉夢得宇文虚中二人所為極是亂
 道平日持論却甚正每進言必勸人主以正心脩身
 為先其言之辨裁雖前輩有説不及處正如鬼出來
 念大悲咒相似正所謂妖言也又曰此等人多是有
 才會説底若使有好人在上收拾將去豈不做好人
 只緣時節不好義理之心不足以勝其利欲之心遂
 由徑㨗出無所不至
[062-43a]
因論靖康執政曰徐處仁曾忤蔡京來舊做方面亦有
 聲後却如此錯繆孫傅略得却又好六甲神兵時節
 不好人材往往如此又曰張孝純守太原被圍甚急
 朝廷遣其子灝總師往救却徘徊不進坐視其父之
 危急而不䘏以至城陷時節不好時首先是無了那
 三綱桉封氏編年/載此甚詳或曰京師再被圍時張叔夜首領
 勤王之師以入叔夜為人亦好曰他當時亦不合領
 兵入城只當駐在旁近以為牽制且伸縮自如一入
[062-43b]
 城後便有許多掣肘處所以迄無成功至於扈從北
 狩
昔人嘗問尹和靖世難如此孰可以當之者尹曰种師
 道可曰將則可矣孰可以相久之曰亦只令師道做
 也好一日召師道來全不能言遂不用許翰時為諫
 議為徽宗言當今之世豈可令閒而不用上曰种老
 不堪用矣卿可自見种問之如何往見之种亦不言
 許曰上令某問公公無以某為書生某以為今日之
[062-44a]
 兵云云要從其去/而擊之意种方應謂彼云云今不可擊俟/其過河擊之
 為上備言其意方用之种闗西人其性寡黙與中朝
 士大夫不合一日因對淵聖曰朕已與和矣种於此
 全不能有所論但曰臣以甲兵之事事陛下其他非
 臣所與聞
論李仁甫通鑑長編曰近得周益公書亦疑其間考訂
 未甚精密因寄得數條來某看他書靖康間事最疎
 略如姚平仲劫寨則以為出於李綱之謀种師中赴
[062-44b]
 敵而死則以為廹於許翰之令不知二事俱有曲折
 劫寨一事決於姚平仲僥倖之舉綱實不知桉綱除/知密院
 辭免劄子云方脩戰具嚴守備以俟援師乗便廹敵/使進不得攻退無所掠勢窮而遁候其渡河半濟而
 擊勝可萬全而平仲引衆出城幾敗乃事然平仲受/節制於宣撫不關白於行管二月八日夜半平仲之
 出种師道亦不知之/在㣲臣實無所與時執政如耿南仲輩方極力沮
 綱幸其有以藉口遂合為一辭謂平仲之出綱為其
 謀師中之死亦非翰之故桉中興遺史云河北制置/副使种師中軍真定進兵
 解太原圍去榆次三十里金人乗間來突師中欲取/銀賞軍而輜重未到故士心離散又嘗約姚占張灝
[062-45a]
 兩軍同進二人不至師中身被數創裹創力戰又一/時死之朝廷議失律兵將中軍統制官王從道朝服
 而斬於/馬行市脱如所書則翰不度事宜移文督戰固為有
 罪師中身為大將握重兵豈有見樞府一紙書不量
 可否遂忿然赴敵以死此二事葢出於孫覿所紀故
 多失實問覿何如人曰覿初間亦説好話夷考其行
 不為諸公所與遂與王及之王時雍劉觀諸人附阿
 耿南仲以主和議後竄嶺表尤銜諸公見李伯紀輩
 望風惡之洪景盧在史館時沒意思謂靖康諸臣覿
[062-45b]
 尚無恙必知其事之詳奏乞下覿具所見聞進呈秉
 筆之際遂因而誣其素所不樂之人如此二事是也
 仁甫不審多采其説遂作正文書之其他紀載有可
 信者反為小字以疏其下殊無統紀遂令觀者信之
 不疑極是害事昔王允之殺蔡邕也謂不可使佞臣
 執筆在幼主旁使吾黨蒙訕議允之用心固自可誅
 然佞臣不可執筆則是不易之論
靖康初張邦昌僣位呂舜徒為其門下侍郎當時有言
[062-46a]
 他人不足惜只舜徒可惜者胡文定記其事云舜徒
 雖為邦昌官却能勸邦昌收回偽赦迎太后垂簾皆
 其力也其人云終是難分雪文定記此只到終是難
 分雪處便住更無他語問只如狄梁公在武后時當
 時若無梁公更害事曰梁公只是薦得張東之數人
 他已先死如梁公為周朝相舜徒為邦昌官皆不可
 以訓伊川論平勃謂當以王陵為正是也如舜徒輩
 一生踐履適遭變故不幸有此事今人合下便如此
[062-46b]
 却不得
天下不可謂之無人才如靖康建炎間未論士大夫只
 如盜賊中是有多少人宗澤在東京收拾得諸路豪
 傑甚多力請車駕至京圖恢復只緣汪黄一力沮撓
 後既無糧食供應澤又死遂散而為盜非其本心自
 是當時不曾收拾得他致為飢寒所廹以茍旦夕之
 命後來諸將立功名者往往皆是此時招降底人所
 以成湯説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聖人見得意思直是
[062-47a]
 如此
宗忠簡公薨其家人方入棺未斂軍兵轝出大㕔三日
 祭弔來哭不絶祭物滿㕔無數其得軍情人心如此
問中興諸相曰張魏公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全不
 曉事扶得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裏忘了那裏趙忠
 簡却曉事有才好賢樂善處置得好而大義不甚分
 明李丞相大義分明極有才做事有終始本末昭然
 可曉只是中間粗不甚謹宻此是他病然他綱領大
[062-47b]
 規模宏闊照管得始終本末才極大諸公皆不及只
 可惜太粗耳朱丞相秀水閒居錄自誇其功太過以
 復辟之事皆由他做不公道又問呂頤浩曰這人粗
 胡亂一時閒得他用不足道
問魏公何故亦嘗論列李丞相曰魏公初赴南京亦主
 汪黄後以其人之不足主也意思都轉後居福州李
 公家於彼相得甚歡是時李公亦嘗薦魏公曾惹言
 語又問魏公論李丞相章疏中有脩怨專殺等語似
[062-48a]
 指誅宋齊愈而言何故曰宋齊愈舊曾論李公來但
 他那罪過亦非小小刑杖斷遣得了又曰當時議論
 自是一般好笑方召李丞相時顔岐之徒論列謂張
 邦昌金人所厚不宜疎逺李綱金人所惡不宜再用
 幸而髙宗語極好云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樂遂
 得命召不寢曰方南京建國時全無紀綱自李公入
 來整頓一畨方畧成箇朝廷模様如僣竊及嘗受偽
 命之臣方行誅竄死節之臣方行旌䘏然李公亦以
[062-48b]
 此去位矣又曰便是天下事難得恰好是時恰恨撞
 著汪黄用事二人事事無能却會專殺如置馬伸於
 死地陳東歐陽徹之死皆二人為之
問中興賢相皆推趙忠簡公何如曰看他做來做去亦
 只是王茂洪規模當時廟論大槩亦主和議使當國
 久未必不出於和但就和上却須有些計較如歲幣
 稱呼疆土之類不至一一聽命如秦檜之様草草地
 和了後來秦沒意智乃以不合沮撓和議為詞貶之
[062-49a]
 却十分送箇好題目與他問趙好處如何曰意思好
 又孜孜汲引善類但其行事亦有不强人意處如自
 平江再都建康張徳逺極費調䕶己自定疊了只因
 酈瓊叛去徳逺罷相趙公再入憂虞過計遂決還都
 臨安之策一夜起發自是不復都金陵矣
魏公初以何右丞薦為太常簿趙忠簡為開封推官相
 得甚懽在圍城中朝夕論講濟時之策魏公先逹力
 相汲引遂除司勲員外郎一向超擢反在魏公上嘗
[062-49b]
 論天下人材魏公劇談秦檜之可用趙云此人得志
 吾輩安所措足&KR0088魏公云且為國事計姑置吾人利
 害時趙公為左張公為右皆兼樞宻院事忽報烏珠
 大舉深入朝廷震怖時劉光世將重兵屯合肥魏公
 親往視師因奏記曰此決非烏珠必劉豫遣其子姪
 麟猊來寇耳臣往在關西數與烏珠戰熟其用兵利
 害今觀此舉決非其人魏公遂下令督戰光世恐懼
 謀欲退師而南以與趙公平時有鄉曲雅故遂私有
[062-50a]
 請於趙折彦質時知樞宻院事復助之請遂徑自樞
 府下文字令光世退師魏公聞之大怒下令曰敢有
 一人渡江即斬以徇光世聞之復駐軍如故此事雖
 謂之曲在趙公可也己而拓皐大㨗敵騎遂退魏公
 既還絶不言前功欲以安趙公與共國事也而二公
 門下士互相排抵魏公之人至有作為詩賦以嘲趙
 公者趙公之迹不安且有論之者遂去魏公獨相乃
 力薦檜之為樞宻使及酈瓊叛於合肥呂安老死之
[062-50b]
 魏公之迹亦不安懇辭求去髙宗問誰可代卿者魏
 公復薦趙公遂令魏公擬批召之既出檜之謂必薦
 已就閤子語良久魏公言不及之檜之色漸變未幾
 中使傳宣促進所擬文字魏公遂就坐作劄子封付
 中使檜之色變愈甚魏公遂上馬去及趙公再相會
 之反謂之曰張德逺直恁無㢘恥弄壊得淮上事如
 此猶不知去及主上傳宣來召相公方皇恐上馬去
 趙公以為然後又數數讒間之趙公不能不信也又
[062-51a]
 如光世之罷實當於罪酈瓊叛去豈不可舉能者乃
 復以淮西之軍付光世弄得都成私意初趙公極惡
 秦之為人不與通情及趙公為相秦為樞宻使每事
 惟公之命是聽久而趙公安之復深信之又薦之至
 與之並相並相之後復不敢專唯諾而已忽一日髙
 宗怒唐暉趙公為之分解檜察上意惡暉逡廵發一
 語云如唐暉様人才也不難得又一日趙公奏恩平
 郡王乃建王之弟建王乃恩平之兄建州不過一郡
[062-51b]
 之地吳乃一大都會恐弟之封不宜壓兄檜察見髙
 宗以慈壽意主於恩平遂奏曰也不較此因此二事
 髙宗深眷之又因力主和議趙公罷遂拜左相他言
 語不多只用兩句那事都了趙公不知魏公之無他
 為檜所排得泉州是時魏公知福州二公相見因説
 及曩日之事趙公方知為檜所中相與太息而已
僩因問當初髙宗若必不肯和乗國勢稍振必成功曰
 也未知如何葢將驕惰不堪用僩問如張韓劉岳之
[062-52a]
 徒富貴已極如何責他死了宜其不可用若論數將
 之才則岳飛為勝然飛亦横只是他猶欲向前厮殺
 先生曰便是如此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
 不能駕馭他若撞著周世宗趙太祖那裏怕他駕馭
 起皆是名將緣上之舉措無以服其心所謂得罪於
 巨室者也
問岳侯若做事何如張韓曰張韓所不及却是他識道
 理了又問岳侯以上者當時有誰曰次第無人
[062-52b]
岳飛恃才不自晦郭子儀晩節保身甚闒冗然當緊要
 處又不然單騎見虜云云飛作副樞便直是要去做
 張韓知其謀便只依違然便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
 此直是忠勇也
岳太尉飛本是韓魏公家佃客每見韓家子弟必拜
劉信叔是時以孤軍在順昌烏珠來伐諸將皆欲走信
 叔曰不可我若走則金人必前拒我襲在後必無遺
 類若幸而得至江則諸將盡扼江上責我以擅棄歸
[062-53a]
 之罪亦必盡殺我決無可生之理不若堅守此城與
 金人決勝負庶幾死中可以求生也某嘗説厮殺無
 巧妙只是死中求生兩軍相拄一邊立得脚住不退
 即贏矣須是死中求生方勝也
問胡文定公與秦丞相厚善之故曰秦㑹之嘗為宻教
 翟公巽時知宻州薦試宏詞游定夫過密與之同飯
 於翟竒之後康侯問人才於定夫首以會之為對云
 其人類荀文若又云無/事不會京城破金欲立張邦昌執政
[062-53b]
 而下無敢有異議惟會之抗疏以為不可康侯亦義
 其所為力言於張徳逺諸公之前後會之自海上歸
 與聞國政康侯屬望尤切嘗有書疏往來講論國政
 康侯有詞掖講筵之召則會之薦也然其雅意堅不
 欲就是必已窺見其微隱有難處者故以老病辭後
 來會之做出大疎脱則康侯已謝世矣定夫之後及
 康侯諸子會之皆擢用之又曰此老當國却留意故
 家子弟往往被他牢籠出去多墜家聲獨胡明仲兄
[062-54a]
 弟却有樹立終是不歸附他嘗問和仲先世遺文因
 曰先公議論好但只是行不得和仲曰聞之先人所
 以謂之好議論政以其可以措諸行事何故却行不
 得荅曰公不知便是六經也有説得行不得處此是
 這老子由中之言看來聖賢説話他只將做一件好
 底物事安頓在那裏又曰此老千鬼百怪如不樂這
 人貶竄將去却與他通慇懃不絶一日忽招和仲飯
 意極拳拳比其還家則臺章已下又送白金為贐按/程
[062-54b]
 子山諸公在貶所俱有啓/事謝其存問者皆此類也如欲論去之人章疏多是
 自為以授言者做得甚好傅安道諸公往往認得如
 見彈洪慶善章曰此秦老筆也
秦太師與呂並相呂出甚所在秦一時換了臺諫人物
 呂聞之不平有客告之云其黨魁乃胡文定可逐去
 則秦不足慮呂如其言歸而諷臺諫論之秦争於上
 遂併論秦髙宗欲罷其相令人行詞當時秦所引皆
 是好人而立朝無過人皆不平行詞者遂求御批以
[062-55a]
 疏其罪髙宗遂批與之大略云其未相時説作相數
 月可以致治既相皆無所建明後來秦再相數年之
 後却奏過以為當初無過為人所讒遂行下詞臣家
 索御批既得之則以納於髙宗其無禮不臣如此
因話及秦丞相問當時諸公皆入金渠何以全家得還
 曰此甚可疑當和親時王倫自金至欲髙宗屈膝中
 外憤怒秦老出有人牓云秦相公是細作
秦全是倚金脅太上每取㫖時只是説過一日除周葵
[062-55b]
 作何官太上曰周葵為彼官未久且令在彼秦不應
 下來即批勅除之政府一人云適間上意未允秦曰
 此等事只是奏過便了遂除之
秦太師專政時張扶或云/張柄請乗副車呂愿中作秦
 城王氣詩以獻檜皆受不辭呂知靜江府府有驛名
 秦城忽傳言有王氣呂作詩與僚屬和之成冊以獻
 此見胡邦衡所作紹興間被貶逐人事實序熊子復
 欲作一書紀其事從其子借之或云非邦衡所作又
[062-56a]
 曰私科舉或云恐是愚弄天下之人指鹿為馬之意
 汪聖錫云恐不如此只愚騃耳初時人以伊周譽檜
 末後人以舜禹譽檜檜亦受之大抵久執權柄與人
 結怨多才欲放下恐人害己故執守不放其初未必
 有邪心到後來漸漸生出皆是鄙夫患失之謀耳
其後因一僧與魏公生日秦相治之甚峻幾逮及公又
 治趙相之子獄未成夜忽有一燈墜獄中其上書一
 反字明日獄具罪當斬秦檜不悦欲加族誅文字未
[062-56b]
 上檜死先生云若族趙相家當時連逮數十人做到
 這裏自休不得其勢須如曹操去
秦太師死髙宗告楊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這膝褲中
 帶匕首乃知髙宗平日常防秦之為逆但到這田地
 匕首也如何使得
問秦相既死如何又却不更張復和親曰自是髙宗不
 肯當渠死後乃用沈該万俟卨魏道弼又有/一人此數人
 皆是當時説和親者中外既知上意未幾又下詔云
[062-57a]
 和議出於朕意故相秦檜只是賛成今檜既死聞中
 外頗多異論不可不戒約甚沮人心當初有一二件
 事皆不是如檜家既保全而專治其黨士大夫遭檜
 貶竄者敘復甚緩渠死得甚好若更在甚可畏當時
 己欲殺趙丞相之家既加以反逆則牽聯甚衆見説
 有三十餘家皆當坐中外寒心髙宗亦甚厭惡之但
 無如之何問所以至於如此者何故曰伊川云人主
 致危亡之道非一而逸欲為甚渠當初一面安排作
[062-57b]
 太平調度以奉髙宗隂奪其權又挟金勢以為重
胡邦衡尚號為有知識者一日以書與范伯逹云某解
 得易魏公為作序解得春秋鄭億年為作序以為美
 事范荅書云易得魏公序甚好鄭序春秋者不知是
 何人得非劉豫左相乎是此人時且請去之胡舊嘗
 見李彌遜字似之亦一好前輩謂胡曰人生亦不解
 事事可稱只做得一兩節好便好胡後來喪名失節
 亦未必非斯言有以入之也
[062-58a]
問陳少南詩如何曰亦間有好處然疎又為之甚輕易
 秦檜居溫州時陳嘗為館客後入經筵因講公羊母
 以子貴之説為非是因論嫡妾之分是時太母還朝
 陳遂忤太上意安置惠州張宋卿於彼從之徽廟梓
 宮歸鄭后梓宮亦歸邢后太上初聘亦隨歸及邊以
 訃聞太母還秦檜欲以吉服迎吳才老時為禮官獨
 以為不可謂須先以凶服迎梓宮歸太上幾年不見
 太母了不争此二三日奉安梓宮了却以吉服迎太
[062-58b]
 母歸衆禮官聚都堂皆從秦意吳獨争之秦曰此不
 是公聚訟處即以吳出之先生又云公羊之説非是
 只有一嫡
湯思退事秦檜最久其無狀皆親學得故所為如此之
 乖
史丞相好薦人極不易然却有些籠絡人意思不佳陳
 丞相較渾厚無這般意思又若賢否不辨者
王龜齡學也粗疎只是他天資髙意思誠慤表裏如一
[062-59a]
 所至州郡上下皆風動而今難得此等人
王詹事守泉初到任會七邑宰勸酒歴告之以愛民之
 意出一絶云九重天子愛民深令尹宜懐惻怛心今
 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為庶民斟七邑宰皆為之感
 動其為政甚嚴而能以至誠感動人心故吏民無不
 畏愛去之日父老兒童攀轅者不計其數公亦為之
 垂淚至今泉人猶懐之如父母
汪端明少從學於焦先生汪既逹時從杲老問禪憐焦
[062-59b]
 之老欲進之以禪因勸焦登徑山見杲杲舉寂然不
 動感而遂通焦曰和尚不可破句讀書不契而歸亦
 竒士也焦名援字公路南京/人清修苦節之士
汪聖錫日以親師取友多識前言往行為事故其晩年
 徳成行尊為世名卿
問陳亮可用否曰朝廷賞罰明此等人皆可用如辛幼
 安亦是一帥材但方其縱恣時更無一人敢道他略
 不警策之及至如今一坐坐了又更不問著便如終
[062-60a]
 廢此人作帥亦有勝他人處但當明賞罰以用之耳
近世士大夫憂國忘家每言及國事輒感憤慷慨者惟
 於趙子直黄文叔見之耳
或言趙子直多疑先生曰諸公且言人因甚多疑魯可
 幾曰只是見不破爾
趙子直亦可謂忠臣然以宗社之大計言之亦有未是
 處不知何以見先帝
一日獨侍坐先生忽顰蹙云趙丞相謫命似出胡紘問
[062-60b]
 胡紘不知曾識他否曰舊亦識之此人頗記得文字
 莆陽之政亦好但見朋友多説其狠愎某曰丞相前
 日之事做得都是否曰也有些不是處問所以不是
 處曰公他日當自見之先生又曰一時正人皆已出
 去今全無一好人在朝某曰鄭溥之當時草趙丞相
 罷相詞固好以某觀之當時不做便乞出尤為竒特
 曰也不必如此但是後来既遷之後便出亦自好他
 却不合不肯出所以可疑若説敎他不做便出亦無
[062-61a]
 此典故某曰且如富鄭公繳遂國夫人之封以前亦
 何曾有此自富公既做後遂為例先生微笑而不荅
 某又問丞相秉軸首召先生入經筵命下士子相慶
 以為太平可致忽然一日報罷莫不惶惑竊議者云
 先生請早晩入經筵人主將不能堪便知先生不能
 久在君側曰早晩入經筵非某之請是自來如此然
 某當時便敎久在講筵恐亦無益一日雖是兩畨入
 講筵文字分明一一解注亦只講過而已看来亦只
[062-61b]
 是文具
某小年見上一輩未説如何箇箇有氣魄敢擔當做事
 而今人箇箇都恁地衰無氣魄也是氣運使然
王侍郎普之弟某經兵火其乳母抱之走為一將官所
 得乳母自思為王氏乳母而失其子其罪大矣遂潜
 謀歸計將此將官家兵器皆去其刃弓則斷其弦自
 求一好馬抱兒以逃追兵踵至匿於麥中如此者三
 四僅全兒逹王家常見一僧説之僧今亦忘矣欲為
[062-62a]
  之傳未果以上語類/四十七條
 諸公稱號合立一條例差等如泰山海陵徂徠濂溪明
  道伊川横渠康節稱先生如云㤗山/孫先生公卿稱諡如云/王文
  正/公無諡稱爵如云王/荆公無爵稱官如云范/太史程張門人及
  近世前輩亦如之其無官者稱字如云張/思叔或兼以號
  舉如上蔡龜山衡/麓横浦之類今人稱郡姓名如東萊/呂某凡姦邪則
  直書姓名如云章惇○荅/或人○文集
 
[062-62b]
 
 
 
 
 
 
 
御纂朱子全書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