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102 春秋毛氏傳-清-毛奇齡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毛氏傳卷五
          翰林院檢討毛竒齡撰
六年
春鄭人來輸平輸左傳/作渝
 和而不盟曰平輸者納也據傳公未立時與鄭戰狐
 壤而獲公焉則公原有怨于鄭者至是鄭與宋搆而
 前年邾鄭伐宋宋告急于公而公不之應則似于鄭
[005-1b]
 怨有忘之者矣在我忘怨在彼納好此春秋所予也
 輸左氏作渝渝者變也非變其平乃是變讎怨而即
 于平也雖渝與輸字形之誤然其義亦同
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于艾
 艾魯地名盟會見前
秋七月
 説見前
冬宋人取長葛
[005-2a]
 長葛鄭地而不書鄭者前年有伐鄭圍長葛文則長
 葛鄭地可知况春秋分邑皆有數其列國都邑皆見
 書䇿但舉一邑名而即知為某國之邑故春秋凡書
 邑概不冠國于邑上可驗也若賈服謂長葛不繋鄭
 者刺不能撫有其地則凡盟于某戰于某次于某敗
 于某皆但書某地而不繫何國豈皆不能撫有之耶
七年
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
[005-2b]
 叔姬者伯姬之娣也隱二年伯姬歸紀矣叔姬以幼
 娣而待年于國至是始歸故書之且為莊十二年紀
 叔姬歸酅張本若謂以叔姬為賢而書之則春秋無
 書賢之法衛之莊姜魯之敬姜豈伊不賢而春秋削
 之
滕侯卒
 滕國名不書名者史闕之也説見前
夏城中丘
[005-3a]
 中丘魯邑據左氏以不時故書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周制諸侯有聘問之禮使卿執玉帛以相存問故周
 禮玊人職云瑑圭璋璧琮八寸以頫聘而聘禮使者
 執圭以致命束帛加璧以致享皆以玉帛獻享相結
 好者齊魯本世好之國至是僖來聘且使其弟重典
 例也年者弟之名左氏稱夷仲年似以夷仲字而年
 其名者其不稱公子則史例如是予前已備言之而
[005-3b]
 胡氏謂惡夷仲之子即無/知後成簒弑遂責僖公寵夷
 仲之故而削其氏號夫以兄寵弟而削弟氏子簒弑
 而削父氏連坐之法春秋無有况無知之弑在莊八
 年此時簒弑未形而豫戮其父于三十八年之前不
 已急乎
秋公伐邾
 據傳宋及鄭平惟懼前年受鄭成而宋惡之故伐邾
 以媚宋以邾為宋怨故也隱五年邾人/鄭人伐宋故傳曰為宋
[005-4a]
 討也夫邾為魯隣且曾盟蔑以媚宋而致絶與國而
 壊舊好于義何居
冬天王使凡伯來聘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
 周制天子有聘諸侯之禮至是桓王始來聘而我之
 朝聘前此未聞斯已難矣乃復終事以還而使車在
 道忽受戎患王臣為我來未可坐視况魯職方伯即
 不請王命亦可以興師討罪如伯禽征戎已事而乃
[005-4b]
 了無所施而徒書其事于冊其安之乎凡伯者周之
 卿士凡國伯爵也伐者以兵制人不必有鐘鼓曰伐
 以歸者脅之而歸楚丘衛地名據傳戎朝于周曾發
 幣以享公卿而凡伯不以賔禮相待故戎怒伐之亦
 報復之舉也然非法矣
八年
春宋公衛侯遇于垂
 宋鄭搆兵已久而衛復佐宋以加於鄭雖三國連搆
[005-5a]
 實則以一鄭而敵宋衛之兩大其在鄭不無小絀前
 三年齊僖與鄭莊曾盟石門齊原有袒鄭之意至是
 稍不平因欲平宋衛于鄭而宋衛先自為相遇之禮
 以商其可應與否然後至秋則赴齊僖之會而盟于
 瓦屋則此一遇史不過據事直書無所可否然而宋
 衛之不欲平先為詭秘以啟齊之疑亦可見矣宜乎
 齊之一聞王命即渝此盟也埀衛地名
 先仲氏曰宋殤之伐鄭以公子馮也宋殤公者宋宣/公子也宣公舍
[005-5b]
 子殤公不立而立穆公故穆公之/死亦舍其子馮不立而仍立殤公公子馮以先君之
 子不為先君所立而使居于鄭謂讓殤也非奔鄭而
 與殤爭國者也三傳皆云穆公使馮/先出居鄭以避殤乃徒以居馮之
 故而伐鄭不已鄭甘之乎衛宣之伐鄭以公孫滑也
 公叔叚奔共時其子滑奔衛挾衞/伐鄭取廩延故鄭伐衞以報之滑以叔叚之子奔
 衛伐鄭此與鄭爭國者也與鄭爭國而鄭不討賊衞
 反假賊怨而伐鄭不已鄭能已乎此皆善論春秋之
 言
[005-6a]
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祊公穀作/邴後同
庚寅我入祊
 據傳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乃以泰山之祊
 易許田詳其説因成王營洛原賜周公朝宿之邑于
 成周以其邑近許故名許田而鄭桓公以宣王母弟
 賜湯沐之邑于泰山之下使陪祀泰山以其邑名祊
 亦謂之祊田今諸侯不朝則朝宿之邑可廢王不廵
 狩則湯沐之邑可廢故鄭欲相易而我許之因來歸
[005-6b]
 祊其云祀周公者以許有周公之廟不敢云廢駕言
 請祀也然而其説不可訓也夫子從魯史文例先書
 彼歸若意出自鄭者繼書我入若我不得已而姑受
 之者然且並不及許田一似鄭之歸祊與許田了無
 與者其後桓元年以許田歸鄭但書鄭假亦若意出
 自鄭者且亦並不及祊田一似許之歸彼與祊田又
 無與者此乃所為文也所為魯史成之而夫子修之
 者也若宛之書名入之書日並無義例諸説皆謬至
[005-7a]
 于許祊之易經未書復而魯頌曰居常與許復周公
 之宇似後此僖公作閟宫時已經還許而經偶不書
 或亦史克作頌故為復文以示許田之當復皆未可
 知然則史文必有例賦頌且然况春秋乎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
 説見前
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
[005-7b]
 是年春宋衞先遇于埀正為齊侯欲平鄭而先相會
 以謀之至是乃始請齊侯而共為此盟以平鄭是齊
 侯為主宜首齊侯意在平鄭宜書平宋衛于鄭今書
 宋公先齊侯者以宋衛先盟齊侯遂不甘為主故齊
 使來告首稱宋公而我史書之若不書平鄭則以此
 時但盟而未平及既平而冬復來告左傳齊侯使/來告成三國
 已書在秋而不及再書此皆就告詞登冊而並無筆
 削于其間者若其義則三國之搆於此暫息亦春秋
[005-8a]
 所予而無如繼此之宋之不共王也此後鄭魯齊三
 國共起討宋又别是一事非此事也瓦屋周地名
八月葬蔡宣公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來浮公穀/作包
 前二年紀為娶魯女專與莒盟以為魯修好故此復
 盟莒以成紀之意左氏所云成紀好是也浮來紀地
 名

[005-8b]
冬十有二月無駭卒駭榖梁/作侅
 無駭魯大夫見前史例君薨必書他國君薨則因其
 來赴而後書之若公族大夫則有卒有不卒其卒也有
 氏有不氏有月日不月日皆魯史舊文而夫子存之
 並無筆削于其間者如此無駭卒不冠以氏與書翬
 書柔書溺例同但書某卒與下九年書挾卒例同乃
 從來謂不書公子以未賜氏故則翬柔溺挾豈皆未
 賜氏者乎且氏非盡人可賜也據周語曰帝嘉禹德
[005-9a]
 賜姓曰姒而正義謂有大功德然後賜氏否即不賜
 則春秋公族亦無幾人可賜氏者况明明弑逆公然
 有氏魯之東門始於襄仲衛之公父肇自定叔此是
 誰賜而歴歴稱之且魯多公族臧孫叔仲公父子服
 未必皆出公賜也大扺先公之子則為公子公子之
 子則為公孫公孫之子則或從父字或從父諡或從
 官從邑而自立為氏故天子賜姓亦言天子而下惟
 諸侯有姓故云賜姓如魯姬齊姜杞姒宋子惟諸侯
[005-9b]
 百世不易而他皆更氏則諸侯之不更氏一如天子
 所賜者若必真有所賜則齊陳魯衛有誰賜姓昭八
 年傳謂胡公不滛因賜之姓則陳之姓媯史世家明
 云由舜居媯汭而早以為氏未聞入周始姓媯也若
 晉語謂伯夷炎帝之後賜姓曰姜則炎帝本姜姓何
 待伯夷始賜之至于諸侯賜氏則亦唯宗卿大夫始
 得有氏一如諸侯之賜之者故魯桓三子稱為三桓
 而公子公孫之後皆得以父字為氏父字仲慶則為
[005-10a]
 仲孫父字叔牙則為叔孫父字季友則為季孫字有/二義
 一是加冠之字如臧氏展氏是也/一是長幼之字如仲孫叔孫是也此皆遵舊例而自
 為更之若必賜而後有氏則賜氏必在身後何以仲
 孫叔孫在生前皆得稱之乃自氏而又分之則謂之
 族如仲孫之為南宫叔孫之為公若季孫之為公父
 不一而足故孔䟽謂合之為族而分之為氏則殊不
 然姓分而為氏氏又分而為族未聞族反合而氏反
 分者高陽一氏而分十六族晉叔向曰肸之宗十一
[005-10b]
 族惟羊舌氏在而已則由姓而氏由氏而族遍考歴
 然今無駭不知為何公之子何公之孫而史偶不氏
 本是史例而左氏必以未賜氏為言遂記其賜氏一
 節以為左証夫無駭即未賜氏即果是既死之後然
 後賜氏然豈無自有之氏如所稱臧孫辰卒季孫斯
 卒者而必待賜而後書則賜氏之典斷在死後春秋
 書卒皆無駭矣左氏記事極可據而一當解經則十
 有五六誤者况生千百世後而尚欲舍經而就我可
[005-11a]
 乎
九年
春天王使南季來聘
 南季天子大夫南氏而季字也天王下聘已見前七
 年矣隱十一年中天王下聘者二歸賵者一而公于
 上交之禮亦曾有一於此乎
三月癸酉大雨震雹
 周之三月夏之正月也斯時未啟蟄而震且雹焉災
[005-11b]
 矣震者雷之能擊物者謂劈歴也
庚辰大雨雪
 三月雨雪不為災大即災矣雨者下也與雨螽雨雹
 同
挾卒
 挾者魯大夫名其無氏者説見前
夏城郎
 左氏曰書不時也
[005-12a]
秋七月
冬公會齊侯于防防公羊作邴/
 據傳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宋告我
 與齊謂齊魯皆方伯也如是則宜擇日誓衆興師討
 罪而乃先與齊會以隂謀伐宋之舉則直利其有且
 以舒怨非王師矣故經於此數節皆絶不及宋之不
 共與鄭之奉命興師一語而但為列國搆怨之文以
 曲記其事此夫子之微意也防魯地
[005-12b]
十年
春王正月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
 前既與齊會矣此復與鄭會然皆在魯地則魯為政
 矣中丘魯地名
夏翬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
 此與下節正興師討罪之本事也乃三國之君皆不
 親往而通使大夫帥師凡大夫帥師而無/名氏者即書人斯已竒矣
 且鄭受王命又復為王國卿士等之王臣自宜親統
[005-13a]
 六軍身先二國而乃隂借王師陽奉齊魯伐不前驅
 取不入獻可稱王乎則亦列國搆怨之師而已矣首
 我文也殿鄭亦文也不稱王命亦文也若翬不稱公
 子齊鄭稱人則史例如是于春秋書法並無與焉
 前我與齊鄭合謀專為此舉則此時命將出師全出
 自三君所謀其所云翬帥師者亦命之帥師已耳其
 不稱公子者史例如是等之無駭帥師溺帥師已耳
 而説者必求其徒名之故以為先期夫先期者必二
[005-13b]
 國未集而我先在軍期未同耳今明明齊人鄭人三
 國並行何為先期且先期亦不應削其氏也向以非
 公命而削其氏今三君同謀在前我公專勝在後則
 不得云非公命故别以先期責之則後之公敗宋師
 齊鄭未集真先期也經亦但書公而不及齊鄭先期
 故也然而經之為文祗惡其牽伐責其利有而未嘗
 以先期之故更稱變名則翬可知矣餘見前翬帥師
 傳
[005-14a]
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此公先期取勝也據傳三國大夫于五月伐宋至六
 月三君復會于宋地尅期並入公于齊鄭未集時窺
 宋無備乘間而敗之繼此則鄭師取郜而歸于我又
 繼此則鄭師入防而歸于我則是我但取勝而取郜
 取防皆非我事然而鄭師歸之魯史即書之者事也
 其但書我取而並不及鄭師之歸之者文也且我之
[005-14b]
 敗之者事也但書我敗之而全不及二國一若此時
 無二國之師者文也亦義也菅宋地名郜防宋二邑
 名
秋宋人衛人入鄭
 此報鄭取郜防之役也前取郜防時祗六月甫及秋
 而宋即報之故乘鄭師未還而即挾衛蔡以造國邑
 傳所云鄭師還郊猶在郊是也但倉卒襲人未能得
 志故又去而伐戴耳
[005-15a]
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戴小國名宋衛三國皆大夫帥師無所適主入鄭未
 遂去而伐戴此如秦三帥之襲鄭不得去而伐晉正
 同然則鄭之餘勇其可攖乎伐取者伐三國之師而
 取其衆所謂覆而敗之者此見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傳文故左氏
 曰取三師焉舊註謂威力兼備若網羅所掩一軍皆/禽不止獻俘獻馘故名為取服䖍謂設
 伏而敗乘其無備為取則荀呉敗狄乘其/無備鄭敗燕師設伏而敗皆不稱取非也此與哀九
 年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十三年鄭罕逹帥師
[005-15b]
 取宋師于嵒例同自杜氏孔氏不即引例遂若無取
 師一証致公穀謂鄭藉三國之兵以取戴夫三國以
 入鄭來與鄭為敵其不取鄭亦幸矣而鄭尚可藉其
 兵以取他人國此是何説毋論三國必不許鄭必不
 能即許之能之彼區區小國因我受大敵以波累于
 彼天良未絶不能救䘏之而反收其地而不之却為
 此説者其殘忍恝薄與禽獸無異而胡氏復重其罪
 謂鄭伯狡詐能以竒勝故駐師于郊多方以誤之四
[005-16a]
 國已鬭起乘其弊一舉而兼取之則不知鄭師之駐
 郊駐鄭郊也鄭以六月庚辰取防七月庚寅還郊其
 相距止十日而宋衛與蔡已乘虚而驟入于鄭則其
 還國而却三國之師不啻旋踵是預知宋謀而急還
 急還而急入國以拒敵其在郊不過頃刻耳而曰多
 方誤之己屬誣妄况駐師觀變當在戴郊今乃駐已
 郊以誤三國吾不知其何以誤之也若謂鄭莊克叔
 叚敗王師困州吁而入許專以殘逞則王師之敗不
[005-16b]
 見于經責以入許則必大為莊所笑吾入郜而不取
 郜入防而不取防入郕而不取郕入許而不取許而
 謂吾救戴而反取戴小人之心也若春秋三書取師
 皆宋鄭相搆鄭取宋二宋取鄭一其義何居此則不
 必深文耳
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郕公羊/作盛
 據傳蔡人衛人郕人不受王命即前王/命伐宋故齊鄭討之
 入者以兵造國邑而不取其地之名説見前
[005-17a]
十有一年
春滕侯薛侯來朝
 周制諸侯有相朝之禮左氏云諸侯五年再相朝禮
 也周禮大行人職凡諸侯之邦交嵗相問也殷相聘
 也世相朝也鄭註父死子立為一世言一世止一朝
 也而前儒斷之謂尚書周官天子六年五服一朝今
 諸侯五年再朝不無大數且再朝之説别無左証惟
 世相朝則有之或小國朝于大國或敵國相為賓或
[005-17b]
 彼君新立而此朝新君或此君新立而新君朝彼皆
 是世相朝之法但考之春秋亦似有未合者如成四
 年邾子來朝此成立而朝新君者十八年邾子又來
 朝則邾宣公立而新君來朝者此世相朝也然而昭
 三年小邾子來朝此朝新君也至十七年而小邾子
 又來朝則猶是小邾穆公未嘗新立而何以又朝然
 則相朝之禮但是周制不必鑿鑿也此則滕薛兩國
 並來朝我而並記之孔疏云並記之者並相行禮如
[005-18a]
 滕薛爭長是也行禮時薛欲先滕後滕/以同姓先薛見左傳若同時來朝
 而各行禮則各記之如桓七年穀伯綏來朝鄧侯吾
 離來朝是也薛任姓黄帝後奚仲封薛滕同姓見前
夏公會鄭伯于時來夏公穀作夏五月時來/左傳作郲公作祁黎
 據傳公會鄭伯于郲謀伐許也夫公欲伐許而親造
 鄭地則又魯為政矣故入許之功雖在鄭伯而仍以
 齊魯先之雖史例先本國然亦據事直書無所避忌
 故也時來鄭地名
[005-18b]
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入者以兵造國邑而不取其地之名據傳鄭師登城
 而入許時公孫閼與穎考叔爭登閼射考叔墮而瑕/叔盈又執鍪弧旗以登鄭師畢登遂入許三
 人皆鄭/大夫許莊公奔衛是入許者鄭也然而齊魯交主
 之故齊以許歸之公而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
 之寡人何敢聞則齊亦在首謀者但其功在鄭故終
 歸之鄭鄭伯乃復令許叔守許而不取其地許叔許/莊公之
 弟鄭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居許曰毋/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言待莊公歸也則魯史所記
[005-19a]
 自宜次鄭終齊而今仍首我而殿鄭者以為摟伐之
 罪三國共之然首從不可冺也所謂但書事而義自
 見者此也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公實被弑而書薨諱之也諱則何以知被弑凡薨必
 以地如云薨于何所今但書薨而不書地欲使人推
 求而自得之所謂文也其不書葬者或葬禮不成或
 不赴他國與他國不來會𦵏則皆不書此則以被弑
[005-19b]
 故塟禮不成左氏所謂不成喪是也此亦例也説見/前
 據傳公子翬請殺桓公以求太宰公曰為其少故也
 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菟裘魯邑謂將遜/國於桓而終老其
 地/翬懼反譖公于桓公而請弑之先是公見獲于鄭
 而囚之尹氏尹氏者鄭之大夫前三年經書尹氏卒
 者是也公為公子時與鄭戰狐壤/為鄭所獲而囚之尹氏時尹氏有鍾巫神
 而公隂禱之至與尹氏歸則立鍾巫祀每歲出祭乃
 以尹氏卒而館之寪氏翬遂遣賊就寪氏弑公且討
[005-20a]
 賊寪氏而嫁禍焉是弑公者翬主弑者桓而為人受
 罪者寪氏也是翬實不臣桓實不弟而亦隱實不能
 君以致有是也是皆魯史舊文夫子因仍之以埀鑒
 戒者若謂改弑為薨必非魯史之筆則齊侯陽生鄭
 伯髠頑皆被弑而皆以卒告彼齊鄭史官未嘗不諱
 國惡也僖元年傳曰/諱國惡例也此是史例不必魯史始然也如
 謂不書葬為夫子所削則衛桓齊襄尚不見削而謂
 隱獨削之乎如曰不討賊故不書葬則經多不討賊
[005-20b]
 而仍書葬者説見葬宋穆公傳
 
 
 
 
 
 
 春秋毛氏傳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