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0 周禮訂義-宋-王與之 (WYG)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訂義卷十九    宋 王與之 撰
州長每州中大夫一人
 鄭司農曰二千五百家為州○鄭鍔曰書言唐虞之/時弼成五服至於五千
 外薄四海咸建五長而王制言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則長之為尊可知周官之制一鄉
 而五州一州二千五百家之衆用中大夫一人為之/長如五國之長然蓋以一州之人為已衆有事而起
 則為二千五百人之帥不/得不重其權任以統治之
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灋
[019-1b]
 賈氏曰教謂十二教治政令之法謂十二教之外所
 施政令皆治之○史氏曰州長非獨使之相賙有教
 焉所以篤父子睦兄弟欽長上之道詳矣又有治政
 令之法所以齊不齊正不正驅其不帥教者也
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灋以攷其徳行道藝而
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
 鄭氏曰屬猶合也聚也因聚衆而勸戒之者欲其善
 也○鄭鍔曰有邦法有教法黨正言正月屬民讀邦
[019-2a]
 法此但言讀法觀下文言正嵗則讀教法如初則知
 所讀者為教法○愚案餘/說見黨正
 李景齊曰古者人才之盛雖得之鄉舉里選之公亦
 其所以長養成就之者自有道也蓋以五家之比已
 有下士一人為之長而有以禁其竒衺之心至於教
 法之所示則閭胥於聚衆庶之時族師於每月之吉
 黨正以孟月之吉州長以正月之吉皆屬民而讀法
 無非導民之知所從而使之不戾吾教所以漸摩誘
[019-2b]
 掖之者詳且至矣猶未也人才不以漸而進則真賢
 碩能何以責備於一旦卒然賓興之日故自比長有
 以禁其竒衺之心而敬敏任恤則閭胥書之孝悌睦
 婣有學則族師書之徳行道藝則黨正書之夫所書
 至於黨正則是才之已成矣猶恐其或濫也州長又
 有以攷其徳行道藝而勸之糾其過惡而戒之夫然
 後鄉大夫於三年大比而賓興之則其賢書之獻悉
 有以公天下先王之於人才其教之不苟而進之有
[019-3a]
 漸如此後世取人類薄其所以長養成就之者而一
 旦旁求博取務得真才亦疎矣
若以嵗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而讀灋亦如之
 賈氏曰上云嵗時皆謂嵗之四時此云嵗時惟春秋
 二時耳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穀豐熟秋祭社以百
 穀豐稔所以報功故云祭祀州社○鄭鍔曰周制春/祈於社秋報於社
 孟冬割祠於公社則嵗時不一祭也此云嵗時祭社/則不一時矣王安石以為嵗時者則嵗一屬而已殆
 未之/攷耶
[019-3b]
 王昭禹曰因祭社民之所聚而讀法亦無所勞其民
 矣亦如之亦并攷其徳行道藝而勸之糾其過惡而
 戒之○林氏曰讀法有因於時者若正月之吉之𩔖
 時之所在易為知有因於事者若祭祀之𩔖事之所
 聚易為力
春秋以禮㑹民而射于州序
 鄭鍔曰先王教民之法未有不因時以論其意射之
 為藝用於朝覲賓燕之時其事為文用於田獵攻守
[019-4a]
 之時其事為武故以春秋教之春陽用事所以明其
 事之為文秋隂用事又以明其事之為武因時而教
 其藝易進因以明義○王昭禹曰古者男子生以桑
 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示其有四方之志先王之為
 射禮因以習武事焉因以繹志而觀徳行焉故必内
 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定而後發則無不中矣春
 秋以禮㑹民而射於州學凡以觀徳行而已序者州
 之學也孟子曰序者射也蓋射以序進且以别其賢
[019-4b]
 否也○易氏曰序皆鄉學之名五百家之黨以禮而/屬飲者既謂之序二千五百家之州以禮而㑹
 射者又謂之序萬二千五百家之鄉既有鄉射之名/則其學安得不謂之序耶不以序言舉州黨以見之
 王氏詳說曰四代學名見於王制見於孟子見於學
 記何其不一學者不可不辨王制曰有虞氏養國老
 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
 老於西序商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
 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此四代之國學孟子
 曰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謂三代諸侯之學學記曰
[019-5a]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謂商人之
 鄉遂學且王制言四代學制言養國老固知為國學
 矣知孟子所言為三代諸侯之學者蓋校諸侯之鄉
 學所謂鄭人欲毁鄉校是已鄭以校名其學本夏之
 名耳亦猶子産謂鄭伯為男同義鄭以男名其爵本
 商之制耳所以知孟子所言為諸侯之鄉學知學記
 所言為商之鄉遂學者蓋周禮於州長言射於州序
 黨正言飲酒于序今曰黨有庠術有序夫術即遂也
[019-5b]
 周人以序名鄉學商人以序名遂學況學記所言皆
 引說命為說所以知學記所言為商之鄉遂學賈公
 彦以州黨之學名序則鄉之學名庠故遂引鄉飲酒
 曰主人迎賓于庠門之外失之矣黨有庠則六鄉之
 學皆以庠為名遂有序則六遂之學皆以序為名是
 主人迎賓於庠門之外商制也非周制也不然則州
 黨之學既同曰序何鄉之學獨為庠乎曰黨有庠舉
 其中以該上下也曰遂有序總而名之也
[019-6a]
 鄭鍔曰州長有射黨正有飲或飲而不射或射而不
 飲何也州黨俱未可以謂之鄉至於為鄉乃有飲射
 觀鄉大夫言以禮禮賓之則鄉飲可知又言以鄉射
 詢之則鄉射可知射義言鄉大夫將射先行鄉飲酒
 之禮則有射有飲乃為鄉飲州黨之中未可以行鄉
 飲故但言以禮㑹以禮屬之而已
凡州之大祭祀大喪皆涖其事
 鄭康成曰大祭祀謂州社稷也大喪鄉老鄉大夫於
[019-6b]
 是卒者也涖臨也
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掌其戒令與
其賞罰
 賈氏曰師謂征伐田謂田獵行謂巡狩役謂役作
 鄭康成曰致之於司徒掌其戒令賞罰則是於軍因
 為師帥
 黄氏曰六鄉之軍聴於王主於司徒平居常自為六
 軍之教其法詳其兵精司馬作軍六鄉不與理勢當如
[019-7a]
 此故六鄉徴𤼵則稱國言有天子之命獨見之於州
 長州長承其命也帥而致之軍旅致之於小司徒役
 致之於鄉師小司徒鄉師各以其事總帥之而致於
 大司徒
嵗終則㑹其州之政令正嵗則讀教灋如初
 鄭康成曰雖以正月讀之至正嵗復讀之因此四時
 之正重申之
 陳君舉曰五黨為州州長正月讀法則五黨之民已
[019-7b]
 皆在州而黨正復屬民讀法五族為黨黨正孟月讀
 法則五族之民已皆在黨而族師復屬民讀法一日
 之間既於州長又於黨正又於族師民將奔走之不
 暇不知當時何以分别
  愚案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往往是六卿兼為之只
  在朝廷所謂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及正嵗令
  羣吏攷法于司徒以退此兩日想若吏若民但聚
  聴於司徒之府其餘處則不讀鄉吏之首既是州
[019-8a]
  長亦有正月之吉正嵗讀法之事者乃是受法於
  鄉大夫以退而讀之於州鄉是五州之積想其地
  亦不甚相逺又次而黨正則四孟之吉與夫正嵗
  想除正月之吉正嵗兩日就聴於鄉州其三孟之
  吉則讀之於黨又次而族師則月吉屬民想又除
  四孟之外其餘八個月吉則讀之於族又次而閭
  胥既比讀法除月吉讀之外其他無時不讀之於
  閭逺於民者其讀彌疏近於民者其讀彌數此則
[019-8b]
  先王建置鄉黨分布教條之本㫖若讀法日分可
  以類推
三年大比則大攷州里以贊鄉大夫廢興
 鄭司農曰贊助也○鄭康成曰廢興所廢退所興進
 也○王昭禹曰州長鄉官之次也於攷勸糾戒務致
 其悉故言攷其徳行道藝而勸之糾其過惡而戒之
 則終之以贊鄉大夫廢興鄉大夫鄉官之長於賓興
 賢能則以教之既成也然後賓興之其不言廢則以
[019-9a]
 見鄉教之成人皆有成才可用而人之過惡與其可
 廢者不足以言之矣○史氏曰不曰誅賞而曰廢興
 者鄉大夫之教民興賢能廢愚不肖而已至於誅賞
 則大司徒詔王之事也
黨正毎黨下大夫一人
 鄭司農曰五百家為黨○鄭鍔曰周家之制一鄉則
 二十五黨每黨以下大夫一人為之則以正一黨之
 人而為黨人所取正
[019-9b]
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
 鄭鍔曰政令以隄防之教治以訓廸之
及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灋以糾戒之
 鄭康成曰以四孟月朔日讀法者彌親民者教彌數
 ○劉執中曰正月在州三時在黨○鄭鍔曰周制治
 民之具有教法又有邦法民知教法則不違乎理義
 民知邦法則不麗乎刑辟法立於上其意不同不使
 之讀則莫知乎法之意讀不以時則又有擾民之煩
[019-10a]
 矣州長正月之吉讀法其下文言正嵗讀教法如初
 觀如初之言則知所讀者純於教法黨正四時孟月
 吉日讀邦法其下文言正嵗屬民讀法則知其所讀
 者不止邦法又讀教法雖有教法實以邦法為主故
 州長之讀則有勸有戒黨正之讀則有糾戒而無勸
 蓋專以邦法從事使民有所畏而疾趨乎善民畏黨
 正之糾孰敢不從州長之勸戒耶
春秋祭禜榮敬/反亦如之
[019-10b]
 鄭鍔曰一黨之中必有禜祭左氏所謂日月星辰之
 神則霜雪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山川之神則水
 旱癘疫之不時於是乎禜之○鄭康成曰亦為壇位
 如祭社稷○賈氏曰黨正不得與州同祭社故亦春
 秋祭禜神
國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而飲酒於序以正齒位
 王昭禹曰郊特牲以嵗十有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
 之則索鬼神而祭祀乃萬物之神○鄭鍔曰大蜡之/祭亦謂之索蜡言
[019-11a]
 其名索/言其義蓋萬物所以生所以成凡人之欲皆有以養
 之凡人之求皆有以給之孰為此者其神乎先王於
 是有報禮焉方其嵗功之成則索萬物之神而祭之
 雖水庸昆蟲有所不遺而况造物之元功乎大宗伯
 以疈辜祭四方百物籥章國祭蜡則吹豳頌擊土鼓
 息老物凡皆索鬼神之祭所以報本而反始既蜡而
 屬民飲酒於序所以休老勞農報本反始於嵗功之
 成休老勞農以正齒位則又申之以孝弟之義
[019-11b]
 黄氏曰社禜酺皆鄉祭惟蜡為國祭蓋亦命祀也教
 法禮樂詳於鄉者以其士大夫也而使其民學焉鄭
 言為民三時務農將闕於禮至此農隙教之尊長養
 老非也鄉之教法非專為農民亦非為農隙而始肄
 習之春秋祭祀四時田獵正月之吉讀法正嵗讀法
 孟月之吉讀法月吉讀法何嘗一日不教以禮觀各
 職則其教農民者可知矣商邑翼翼四方之極此之
 謂矣
[019-12a]
 鄭鍔曰行禮雖人之所難飲酒實人之所樂因其所
 樂寓其所難尊尊之義在是貴貴之義在是孝弟之
 道自達乎鄉黨矣因蜡祭之時飲酒以正齒位理蓋
 若此自周而後蜡祭雖存而屬民之禮廢觴酒豆肉
 而怪民之犯齒袵席之上而怪民之犯貴悲夫○楊/氏曰
 凡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况大蜡一國之人皆/聚若狂而飲酒不以禮正之則其卒於亂也明矣
 陸佃曰其屬飲則於鄉學其主人則以鄉官其賓介
 則處士賢者其謀介則就先生先生致仕/在鄉里者坐主人於
[019-12b]
 東南僎於東北坐賓於西北坐介於西南此正位也
 一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父族三命而不齒六十者
 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此正齒
 也
 王氏詳說曰鄉大夫三年一行鄉飲酒禮黨正一年
 行鄉飲酒禮鄉大夫行此禮以賓興黨正行此禮以
 正齒位
壹命齒于鄉里再命齒於父族三命而不齒
[019-13a]
 鄭康成曰凡射飲酒此鄉民雖為鄉大夫必來觀禮
 鄉飲酒鄉射記大夫樂作不入士既旅不入是也○
 陳君舉曰一命者天子之下士公侯伯之上士子男
 之大夫而與鄉里齒焉再命者天子之中士公侯伯
 之大夫子男之卿而又與族齒焉三命者天子之上
 士公侯伯之卿雖云不齒亦異席而巳非敢居其上
 鄭康成曰不齒者席於尊東所謂遵○賈氏曰鄉飲
 酒鄉射皆酒尊在室户之東房户之西賓主夾之鄉
[019-13b]
 人謂鄉大夫來觀禮為鄉人所遵法謂之為遵席位
 在酒尊東公三重大夫再重故知不齒○朱氏曰古/人貴貴長長
 並行不悖雖說不序齒亦不相壓别設一位如今之/掛位○史氏曰習鄉尚齒仕而反鄉曲雖至王公安
 得不與士齒耶蓋周之士大夫仕於其鄉故黨正不/得不以貴而節文之仕至三命則不問鄉族皆當臨
 而治之而與之雜居齊齒將何以/正色而帥乎下此不當齒之義
 黄氏曰壹命受職齒於鄉者則以鄉之老者長者先
 之再命受服齒於族者則以家之老者長者先之三
 命而不齒者貴貴之禮也教之長謂其近於兄教之
[019-14a]
 老謂其近於父教之貴謂其近於君
凡其黨之祭祀喪紀昏冠飲酒教其禮事掌其戒禁
 鄭康成曰其黨之民○鄭鍔曰祭祀喪紀冠昏飲酒
 俯仰揖遜進退周旋尤貴以禮為主於五百家之黨
 立一黨正之官使民於此五事之中動必以禮從事
 然禮所得為者不可以不戒禮所不得為者不可以
 不禁故又掌其戒禁此所以能化民成俗也
凡作民而師田行役則以其灋治其政事
[019-14b]
 鄭康成曰亦於軍因為旅帥○鄭鍔曰師田行役衆
 庶所聚非致嚴以馭之不可也以法而治其政事又
 異乎平日之教以禮事矣
嵗終則㑹其黨政帥其吏而致事
 賈氏曰帥族師以下之吏致其所掌之事於州長
正嵗屬民讀灋而書其徳行道藝
 鄭康成曰書記之○鄭鍔曰或謂黨正四時孟月之
 吉與夫春秋之禜有糾戒之讀法嵗十二月又有正
[019-15a]
 齒位之飲酒於是時也不書其民徳行道藝至於正
 嵗讀法則一書之何也蓋讀法而糾戒之特以勉勵
 其修為之始大蜡而正齒位特以變革其田野之習
 正嵗始一書者見徳行道藝之難能使人終嵗修之
 以俟一朝之見録非正嵗則黨正不書非修習之已
 成則正嵗不書聚民讀法以書之重難其事如此彼
 見書之人豈一朝而幸得之哉○王昭禹曰黨正之
 所書固非一日之積州長所以攷而勸之者亦因黨
[019-15b]
 正之所書而已鄉大夫所以攷而興之者又因州長
 之所攷而巳
以嵗時涖校比
 鄭氏曰涖臨也○易氏曰以上/臨下謂之涖○鄭司農曰校比族
 師職所謂以時屬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之衆寡辨
 其貴賤老幼廢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車輦如今小案
 比○黄氏曰校而比之○賈氏曰校比之時黨正往
 臨之恐其差失也
[019-16a]
及大比亦如之
 賈氏曰族師至三年大案比黨正亦涖之○王昭禹/曰鄉大夫
 三年之/比也
族師毎族上士一人
 鄭鍔曰六鄉之官無非掌教獨於族以師名官何也
 蓋先王之制鄉也合四閭而為一族環一族而聚百
 家其意以為治民者猶治家一家之中受姓為氏受
 氏為族合族既衆儻不率馴教訓則卑陵尊幼犯長
[019-16b]
 而家道不正况百家之聚詎可不先有以教之乎以
 師為名乃是合族而教之之意
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
 鄭康成曰政事邦政之事○賈氏曰謂國之征役皆
 是也○鄭鍔曰族師之官以掌教為主乃使之各掌
 其戒令政事不及於教何也嘗以州長黨正攷之長
 以表率為義正以董正為義故二官皆言掌其教治
 師者人之模範名官曰師則不待言而知其所掌者
[019-17a]
 教矣然設教之道能使人畏服於不言之表則其教
 必不肅而成是故官以師為名而專命以掌其戒令
 政事戒以使人勿犯令以使人必從大有政小有事
 則事為之制曲為之防人人皆有所畏則師嚴而道
 尊教化不行者無有也
月吉則屬民而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
 鄭康成曰月吉每月朔日也○王昭禹曰鄉官之讀
 法與夫書攷民之徳行道藝孝弟睦婣每於屬民者
[019-17b]
 非特衆而巳亦所以公是非而明好惡每於嵗之正
 月吉日非特謹其始而已亦使日有所改月有所化
 ○鄭鍔曰每月之吉聚而教之當使之讀法可也今
 乃使之讀邦法者蓋常人之情畏拘檢而樂放逸將
 欲之率教化必先使之識邦法使知邦法為不可犯
 則莫不轉而循教法是則每月之讀邦法乃所以驅
 之使從教法
 賈氏曰此云孝弟睦婣惟據六行之四事 黄氏曰
[019-18a]
 孝弟睦婣人之性質皆有之惟學則徳進而行成不
 學無足觀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學故書其有學者勸之
 王昭禹曰黨正賢於其黨而已其賢不足乎州長故
 黨正書其徳行道藝州長攷其徳行道藝而勸之族
 師賢於其族而已其賢不足乎黨正故黨正書其徳
 行道藝族師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
春秋祭酺亦如之
[019-18b]
 鄭康成曰酺者為人物烖害之神故書酺或為步校
 人職又有冬祭馬步則未知此世所云蝝螟之酺與
 人鬼之步與蓋亦為壇位如雩禜云○賈氏曰案州/長春秋習射有
 飲酒禮黨正十月農功畢亦有飲酒禮皆得公酒為/之今此族卑不得公酒為禮故云族無飲酒之禮鄭
 知祭酺有民飲酒禮者案禮器云周禮其猶醵與鄭/注云合錢飲酒為醵又明堂禮乃命國醵鄭據禮器
 明堂禮皆有醵法以不得官酒故須合錢耳○鄭鍔/曰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羣飲罰金四兩詔得横賜則
 㑹飲㡬日謂之酺說者謂酺之言布也王布徳/於天下而合聚飲酒也周人之酺殆此類
 王昭禹曰祭酺必於族祭禜必於黨祭社必於州者
[019-19a]
 凡以其祭有大小之不同故即其所聚之衆寡為異唯為
 社事單出里唯為社田國人畢作然則社之祭大矣
 故祭社於二千五百家之州禜之祭次之故祭禜於
 五百家之黨酺之祭為小矣故祭酺於百家之族○
 鄭鍔曰當祭酺之時復書其孝弟睦婣有學之人豈
 非少長咸集又得諸公論而知其實歟
以邦比之灋帥四閭之吏以時屬民而校登其族之夫
家衆寡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車輦
[019-19b]
 賈氏曰以邦比之法者案比之法國家有常故據其
 常法以案比之○鄭鍔曰比法者小司徒頒於六鄉
 之比法也在鄉師則謂之國比言是法本於王國而
 非臣下之所私在族師則謂之邦比言是法行於邦
 中而非特一族之所專○賈氏曰四閭之吏者族師
 管四閭二十比吏則閭胥比長○王昭禹曰校其數
 而登其籍於鄉大夫○項氏曰夫以田言家以居言
 如家七人為衆五人為寡貴賤老幼廢疾則不任可
[019-20a]
 任六尺以上七尺以上者六畜牛馬羊豕犬雞車駕
 輦挽皆辨之
五家為比十家為聨五人為伍十人為聨四閭為族八
閭為聨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
以役國事以相葬埋
  愚案先王既以伍法比其居不可無什法以聨其
  居若伍而不什仍舊人自為伍家自為伍彼此締
  絡籓籬愈甚不止如疏所謂擬入軍時相并也
[019-20b]
 黄氏曰比閭黨州皆以五而登惟閭四為族變其中者
 所以為聨法也故五家為比有聨則閭合四閭為族
 有聨則黨合如是則比閭族黨無不合者居則五家
 為比十家為聨行則五人為伍十人為聨五伍也十
 什也故士師曰掌鄉合州黨族閭比之聨與其人民
 之什伍是也鄉合非野法也四閭為族八閭為聨八
 閭二百家軍法雖四而調一要必以是而起鄭康成
 注稍人曰以人數調之使勞逸遞焉是也大司馬有
[019-21a]
 車有徒故十人為聨則伍合二伍二百人為聨則卒
 合二卒以二百人計之七十五人共車三伍百二十
 五人為徒兵五伍皆伍也合則皆什也晉荀吳毁車
 為行而曰以什共車必克又曰困諸阨又克蓋當險
 野利用徒盡合車人而用之故謂之以什共車此本
 先王微意荀吳窺見之耳然必素相聨合故倉卒可
 用
  愚案相保是見居者則任之相受是新徙者則受
[019-21b]
  之餘見大司徒
 王昭禹曰刑罰相及相共則惡者所同惡而無所比
 慶賞相及相共則善者所同好而無所蔽○賈氏曰/刑罰慶賞
 相及者趙商問族師之義鄰比相坐康誥之說門内/尚寛書禮是錯未達㫖趣鄭答族師之職周公新制
 禮使民相共勅之法康詰之時周法未定又新誅/三監務在尚寛以安天下先後異制各有云為
 李景齊曰古者聨比其民而歡洽其心使之有相保
 相受之法而一有為不善者則衆庶之所共棄使為
 不善者亦或從而保受之焉則其罪必及之矣此先
[019-22a]
 王驅民而之善之意故族師相及相共必繼於相保
 相受之後而比長有罪相及亦繼於相受相和親之
 後然先王之驅六鄉之民皆期於徳行道藝之歸而
 一為不善則比閭之所不齒而其身不得以自容斯
 民安得而不移於善哉聖人善俗之道其微權實寓
 於此○項氏曰相保相受則司徒比閭之說猶懼其/末足也故使之為聨互相保受則奸私竒衺無
 所容於其間而善惡公矣然徒使之保受無利害則/保受亦虚設也故又有刑有賞有罪則相及有賞則
 相若夫如是則保受無所妄矣故入可以受邦/職出可以役國事死可以相葬埋皆有託也
[019-22b]
 王昭禹曰職隨其所能而任之凡邦之民莫不然事
 隨上所作惟國中而已○賈氏曰/友助益至以相葬埋則四閭
 為族正以相葬為事故也○黄氏曰/事益易辦○鄭鍔曰平居
 如此則有事而在軍中前日之受邦職者今其敢廢
 軍政乎前日之以役國事者今其敢顧私家乎前日
 之相葬埋者今其敢畏死而不相救乎然則族師之
 法實軍政所寓矣
 陳氏曰鄉遂雖有内外之别然遂之相保相賙相葬
[019-23a]
 不異於鄉鄉之相受相糾不異於遂鄉之田法同於
 遂遂之軍法同於鄉先王之於家也既以五家為比
 為鄰積而上之至於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為遂其於
 人也既以五人為伍為兩積而上之至於萬二千五
 百人為軍又十家為聨以聨其居十人為聨以聨其
 人鄉則聨之以八閭遂則聨之以八里如此則居作
 相友戰守相衛而心同體一矣
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伍簡其兵器以鼓鐸旗
[019-23b]
物帥而至掌其治令戒禁刑罰嵗終則㑹政致事
 鄭鍔曰一族之衆居則有比閭之聨而卒伍猶未之
 合有耒耜之用而兵器或未之精至於作之而師田
 行役族師遂為一卒之長欲其師行之有統則必合
 為卒伍○王氏曰以伍/聨伍故謂之合欲其攻戰之必勝則必簡其
 兵器合則使之聨而不散簡則使之精而無敝又用
 鼓鐸旗物率之至於師田行役之所○賈氏曰帥而/以至者帥至於
 鄉師以致/於司徒也猶恐其在軍之不肅復掌其治令戒禁刑
[019-24a]
 罰既巳防之於其前又有以驅之於其後孰敢不率
 哉至嵗終㑹其一嵗所行之政而致其事於鄉大夫
 則一族之政舉矣
閭胥毎閭中士一人
 王昭禹曰閭二十五家而同其門中有胥以統之○
 鄭鍔曰或謂庶人在官者曰胥所謂府史胥徒是也
 中士為一閭之長亦以胥名之不嫌其與胥徒伍耶
 蓋胥者有才能之稱取其才智足以長人爵既為中
[019-24b]
 士固足以自别於庶人之在官者矣名不嫌其與同
各掌其閭之徵令
 史氏曰閭胥於民尤近掌其征令而已異於師也徵
 令者上之所言皆是也○鄭鍔曰有所求取於民則
 曰徵有所役使於民則曰令閭之政令小司徒行之
 閭胥掌率一閭之民以聴之故曰各掌
 易氏曰徵令乃奔走之事屬於庶人在官之徒宰夫
 所謂徒掌官令以徵令是也閭胥掌之數其閭之衆
[019-25a]
 寡而辨其施舎特以贊族師之校登也
以嵗時各數其閭之衆寡辨其施舍
 王昭禹曰二十五家其數寡而可以數計之○鄭鍔
 曰說者謂一閭之中不過二十五家其衆寡何難知
 之又必以嵗時各數之耶盖一閭之民有可任者亦有
 可施舍者彼其或老或幼茍不知其可舎而一切任
 之豈恤民之道哉閭胥之數唯先有以辨之則鄉大
 夫得以嵗時入其書
[019-25b]
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聚衆庶既比則讀灋書
其敬敏任恤者
 鄭康成曰祭祀謂州社黨禜族酺也役田役也政若
 州射黨飲酒也○王昭禹曰分而言之則曰師曰行/役合而言之同謂之役政○黄氏曰
 役政師田也/司馬政典也喪紀大喪之事也○黄氏曰四閭為族/使之相葬○王昭禹
 曰即州長所謂大喪之事閭胥特以聚/衆庶為事而已若作民而用之非所掌四者及比皆
 㑹聚衆民因以讀法以勅戒之
 黄氏曰數謂其事之有數者比謂因其敘而比之居
[019-26a]
 則五家為比故讀法亦使比而聴之以祭祀聚則讀
 祭祀之法以役政聚則讀役政之法以喪紀聚則讀
 喪紀之法大抵州黨族各有法則各以其時而讀之
 閭亦自有法則因其聚而讀之○賈氏曰族師以上
 官尊讀法雖稀稠不同皆有時節閭胥官卑於民為
 近讀法無有時節但是聚衆庶比之時即讀法故云
 既比則讀法
 黄氏曰任任其事也○史氏曰任/信於朋友恤憂其事也○史/氏曰
[019-26b]
 恤憫其/窮困任恤必敬敏者於是書焉○鄭鍔曰六行之
 教曰孝友睦婣任恤而已初未嘗教以敬敏也今乃
 書其敬敏任恤者蓋世有好名之人以任恤為能者
 臨事或慢侮而待人不敬赴事或遲緩而應機不速
 必視其能敬敏於任恤之事然後書之皆不足以為
 高行此與族師書其睦婣有學者意同
 賈氏曰閭胥親民更近故除任恤六行之外兼記敬
 敏○王昭禹曰敬敏任恤其事易見其行易知閭胥
[019-27a]
 之賢不足於族師故書其敬敏任恤而已任恤與孝
 友睦婣同為六行任恤為末孝友睦婣為本故族師
 書其孝友睦婣閭胥書其任恤而已
凡事掌其比觵古横/反吐達/反罰之事
 賈氏曰言凡事則是鄉飲酒及鄉射飲酒有失禮者
 皆須罰之掌其比者人聚則有校比之法皆掌之○/黄
 氏曰凡事謂祭祀役政喪紀當/其比時有違失則以觵撻罰之○王昭禹曰閭胥主
 於聚衆庶而比之則所謂觵撻罰之事者特於比衆
[019-27b]
 庶之時也詩曰兕觥其觩則兕觥罰爵也○鄭康成/曰爵以兕
 角為之○賈氏曰/輕者觵酒罰之書曰撻以記之則撻罰扑也○賈/氏曰
 重者以/楚撻之
 林氏曰事有大小則比之使聚行有不中則觵之使
 中才有不達則撻之使達為有過失則罰之使恥閭
 胥致詳於事如此
 史氏曰二十五家之失禮疑若不足關於治亂而先
 王之罰不恕如此固不以二十五家而廢治也
[019-28a]
 鄭鍔曰既書其行則不遺片善又罰其過則不容小
 惡周家之民所以能遷善而逺罪也
比長五家下士一人
 史氏曰民之治自族黨州鄉為附庸為侯邦為天下
 其本則出於此欲治天下必行比法可也是故先王
 於此尤所致意雖合為六鄉統為天下其法亦必以
 此名之○鄭鍔曰聖人作易地上有水則名卦為比
 以水與地至相親也五家可謂親矣故名曰比然其
[019-28b]
 長下士也乃同乎州長之長殆亦以其位卑爵微不
 足以長人故命名之義不嫌於上同○禮庫曰比長
 閭胥之屬只民間推擇為之可以表率五家者為比
 長表率二十五家者為閭胥即非官司案鄉官遂官
 皆不設局無府史胥徒之屬非官司也後世論成周
 設官併鄉遂數之遂疑其太多此不攷之故○楊氏
 曰先王度地以居民因田以制禄天子之縣凡九十
 三國其餘以禄士以為閒田載師有士田則士之受
[019-29a]
 田即禄也故孟子曰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既正分
 田制禄可坐而定夫五家為比以一下士長之王畿
 合六鄉之衆比長以萬計若以受天子賦貢禄之則
 以財不足為疑無足怪者王制言王者之制禄者則
 曰天子三公之田視公侯卿之田視伯大夫之田視
 子男元士視附庸自三公以下皆以田言之制禄以
 田明矣故太宰以九賦斂財賄九貢致邦國之用各
 有所待而士禄不與則不以賦貢禄之又可知矣
[019-29b]
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親有辠竒衺則相及○
 楊氏曰竒者常之反衺者正之反○鄭康成/曰衺猶惡○鄭鍔
 曰相受則以容言之○項氏曰相/容不相擠排相和親以情言之
 ○項氏曰相/好不相乖離○王昭禹曰大司徒五家為比使之相
 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比長言相受不言相保者蓋
 分而言之則比相保閭相受合而言之則皆相保受
 相和則不乖相親則不踈如此則愷悌和樂之風形
 而乖爭陵犯之變無由而作矣先王禁民為非於其
[019-30a]
 微而致察故始於五家之比
 史氏曰周之治本於閨門又以比法輔之則五家之
 家法素嚴矣其相受相和親固然也所慮者竒衺之
 民忽生其閒遂能敗羣亂俗同比之民不能絶其萌
 相帥於無過之地至於有辠豈不相及乎相及者若
 今連坐也○項氏曰五家有辠惡/姦宄則相及賴其相察
 鄭鍔曰一比之中如此及合為一伍則驩愛之心足
 以相死一伍如此軍政定矣
[019-30b]
徙於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
 王昭禹曰孟子曰死徙無出鄉者其常也此言徙于
 國中及郊于他者其變也○黄氏曰國中即六鄉也
 鄉大夫曰國中自七尺至六十野自六尺及六十有
 五舉國中對野則六鄉為國中可知此舉國中對郊
 蓋六鄉餘民居于四郊者自郊徙國中自國中徙郊
 若為進退陞黜之法者○鄭鍔曰軍政寓於鄉一家
 遷則一伍廢而軍法壞今乃有徙居之法蓋地有廣
[019-31a]
 狹民有衆寡勢不能無遷○鄭康成曰謂/不便其居也然非民得
 以自遷為比長者授之行之則奉上令而遷也○鄭
 康成曰皆從而付所處之吏明無罪惡
若徙于他則為之旌節而行之
 賈氏曰當鄉之内遷徙直須伍長送付彼吏若徙于
 他是出向外鄉則當為旌節乃行之○陳君舉曰至
 遷于他所則為之旌節而行之蓋非甚大不得已則
 不容其遷不然鄉民盡出遷居則六鄉為虚矣為之
[019-31b]
 旌節以防呵問者鄰長謂徙於他邑則從而授之亦
 謂在其遂中至徙之他則亦如是先王於鄉遂中蓋
 嚴如此○史氏曰若徒于他則不可面相授受予之/旌節以為信則彼得以受之矣何者知其無
 過/也
若無授無節則唯圜土内之
 劉迎曰居鄉無授出鄉無節此無根着之人故以圜
 土内之○鄭康成曰獄必圜者䂓主仁以仁求其情/○史氏曰無授無節非有過則必其無土著
 者彼之得之寧不呵問内之圜土者既防其奸/偽又冀其囘心而止於無過此先王之仁政也豈有
[019-32a]
 罪者耶司圜掌圜土之官其曰收教罷民又曰任之
 以事而收教之固非獄矣但以土為圜而立之出入
 之限先儒謂繫之圜土而考辟之則真以為獄也其實不
 然其刑人也不虧體罰人也不虧財非有罪者可知
 吕氏曰先王之民無一人無係屬者徙於彼又授之
 於他徙於他則為旌節無授無節則是無係屬之民
 而囚之圜土矣閒民無常職但不服職而已有身則
 有家有家則係於此可知如是則雖有游手機巧之
[019-32b]
 民亦將日漸月化而不自知使成周之君長守法則
 雖姦雄豪傑且俯首而不敢倡惟其失此法遂至於
 民無附着而游手機巧徧天下矣
 
 
 
 
 周禮訂義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