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9 陳氏尚書詳解-宋-陳經 (WYG)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詳解卷十七
             宋 陳經 撰
説命上商書/
 説命三篇皆叙髙宗傅説君臣相得之始終也上篇
 言所以得傅説之由與傅説所以復君之意中篇言
 傅説所以進戒其君下篇言髙宗之所以學于傅説
 愚嘗怪傅説以匹夫而登相位不由薦舉不由人望
[017-1b]
 不由家世不由勲業不由資序田野之夫一旦得君
 其君遂信之不疑傅説亦自信不疑天下後世亦從
 而信之不疑其事亦異矣嗚呼此豈可以常情拘而
 以常事論哉有髙宗有傅説則可君非髙宗臣非傅
 説而欲效其所為則必有以私意而用人不合于公
 議者矣若漢文以夢而得鄧通光武以䜟用王梁此
 豈足憑哉後欲用人者當如堯之試舜則可以無失
 矣
[017-2a]
髙宗夢得説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説命三篇
 此孔子序三篇之書也三篇之書髙宗之所以資説
 者亦多矣而序書特取其三句者君臣之相得者孰
 大于此者乎天下惟有一理私心隔之則雖有同席
 而不相知者至誠之道無有逺近無有彼此無有顯
 𨼆無有夢覺無有上下無有貴賤無往而非一髙宗
 之夢以誠而感傅説之得以誠而應譬如明鑑當臺
 有物必照初非鑑往亦非物來後世儒者不知此意
[017-2b]
 且謂髙宗憑恍惚不足信之夢安能信天下之不信
 髙宗之夢豈能盡其人之形狀百工之刻其形者又
 安能盡其夢中之形狀傅説之賢亦豈輕以形狀之
 相似而遂輕來必是髙宗與傅説相知之乆恐他人
 未之知也遂因時俗之所尚者以聳動天下商人尊
 神而先鬼今托之于夢必其信之者為此説者是以
 詐心逆髙宗也髙宗傅説恐天下之不已信而托之
 于夢自欺猶不可而况以欺天欺當時猶不可而况
[017-3a]
 以欺後世夫子序書亦何為而序之哉此葢以後世
 私心度聖賢而未知有至誠相感之理也
王宅憂亮隂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羣臣咸諫于王曰
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
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髙宗居憂三年信任冢宰隂黙不言此居喪之禮也
 其心純乎孝思他事皆無預焉作史記此者以其居
 喪而不言可也豈以既免喪而猶不言乎此百官羣
[017-3b]
 臣所以拱手待命而進諫也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
 則觀羣臣進諫之言如此亦豈庸常之説哉明與哲
 皆智也自知謂之明知人謂之哲明哲者君徳也堯
 之克明俊徳大學之在明明徳皆明此而已君既具
 此明哲豈以為私有哉必也推而作則所以寓于制
 度紀綱之間皆明哲之用也天子為萬邦之君處臣
 民之上則天下咸仰賴焉故曰百官承式式者法也
 作之則謂之則承之則謂之式實一也王有言所以
[017-4a]
 布命于下不言則臣下將何所禀命哉上行之為命
 下行之為令亦一也曰則曰式曰命曰令無非人君
 明哲之用今也髙宗黙而無言則是以明哲為己有
 而不用之天下皆百官諫王之意也竊意髙宗之在
 當時既免喪之後商道既衰思得一賢者與之共任
 事熟視朝臣未有當髙宗之心者所以恭黙不言雖
 然其不言者非不能言也使髙宗而不能言則是柔
 懦不足與有為之主曽猩猩鸚鵡之不如惟其非不
[017-4b]
 能言故不言之中誠意所格自足以格服天下羣臣
 未之知耳
王庸作書以誥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徳弗𩔖兹故弗
言恭黙思道夢帝賚子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
形旁求于天下説築傅巖之野惟肖
 王于是用臣下進諫之故而作書以誥之台我也以
 我正四方惟恐徳之不善故不敢言惟自以為不善
 此髙宗之所以為賢也此一句可見虚心無我所以
[017-5a]
 恭黙也恭敬也黙不言也其心思乎道故恭黙而純
 一想其戒謹恐懼外物不足入吾之念慮所以誠與
 天為一與傅説為一故審夢中之形狀刻其形以旁
 求惟説築于傅氏之巖其形實𩔖夢中之形狀此一
 段當以易之咸卦觀之山下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惟其虚所以能感而山澤通氣髙宗之所以能感乎
 天能感乎説者以其知徳之弗𩔖恭黙思道而虚其
 心也雖然髙宗豈無所自而然哉其始之學于甘盤
[017-5b]
 而所得已多故今日之恭黙思道今日之得傅説皆
 前日之學于甘盤而有得者也後世以私心而窺聖
 賢者謂夢中所見未必有是事又安知至誠之道可
 以前知實有是事哉嵩前有董五經𨼆者也伊川先
 生聞其名特往造焉董平日未嘗出菴是日伊川不
 值還至中途一老人負茶果以歸且曰君非程先生
 乎伊川異之曰先生欲來信息甚大尹子問于伊川
 伊川曰静則自明觀此則髙宗傅説之事不誣矣
[017-6a]
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訥誨以輔台徳
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嵗大旱用汝
作霖雨啓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
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
王迪我髙后以康兆民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
 髙宗得傅説于一見之頃知其為賢于是不由次序
 遽登之相位既登之相位又置之左右使之日親近
 于君側而髙宗亦得以日聞正言日覩正事命之曰
[017-6b]
 朝夕納誨謂之朝夕之間常納規誨以輔君徳則無
 時而不納誨也以版築之微一旦為相貴賤異勢親
 踈異情苟其君不能自忘其勢其臣不能忘人之勢
 則諫諍之言亦無自而入置諸左右而親之是髙宗
 自忘其勢也命之以朝夕納誨是俾其忘人之勢也
 金必資礪而後能成器巨川必資舟楫而後能濟難
 大旱必資霖雨然後民蒙其澤喻以作礪為未足又
 喻以舟楫喻以舟楫為未足又喻以霖雨葢大臣有
[017-7a]
 無所不能為之才故人君亦責以無所不為之事言
 事事皆欲倚賴説也開啓汝心謂開心見誠也沃我
 之心如水之沃潤萬物有漸漬灌溉之意古之大臣
 所以格君心之非者非一日之積葢其沃溉之有漸
 矣若藥弗&KR0578眩厥疾弗瘳者望其苦口之言以藥我
 也毒藥使人昏瞶其病乃除苦言雖使人難受非心
 乃格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跣足而行不視地則必
 有以傷其足不資傅説以為之視聴則必至于害事
[017-7b]
 髙宗託之于物以喻其情其言不能自已也惟暨乃
 僚罔不同心此則使傅説率其僚屬同心以輔上也
 舜之治百僚師師者為之文武之治小大之臣咸懐
 忠良者為之若傅説一人忠于君而百僚未必忠于
 君則傅説之以一齊人咻之以衆楚王誰與為善哉
 此髙宗以暨乃僚命之而説亦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自任也然則同心以正君者當如之何曰當如先王
 髙后可也先王者自武丁以前之君髙后者湯也商
[017-8a]
 家之先王髙后其心在于康兆民汝能使其君循先
 王之跡蹈髙后之轍以安天下之民則為臣之責塞
 矣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髙宗剖心腹以告説説
 當敬其命而終之可也敬之于一時未已也必當終
 始常以欽為心可也此章有以見髙宗所以責任傅
 説之切處
説復于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后克聖臣不
命其承疇敢不祇若王之休命
[017-8b]
 復者與孟子有復于王者之復同説以此答其君也
 木從繩則正君從諫則聖葢君能從諫則非心邪念
 自去天下之善言日聞其有不成徳乎君既從諫而
 聖則為之臣者先意承志而諫更不待命何况君已
 有命誰敢不敬而順之者乎未命者尚且諫則已命
 者可知人臣誰不欲進諫惟人君無從諫之心則臣
 下皆莫敢進一旦其君開悟有樂從諫之心則臣下
 不問已有命未有命將無所不諫譬如江海善下百
[017-9a]
 川之所歸也余觀此章深怪當時髙宗責望意其必
 有髙見逺識以聳動髙宗之心今其所言特曰從諫
 又况其君未有此心言之可也今髙宗資以啓沃無
 非樂從諫之言而傅説又以此復之得無贅乎嗚呼
 此有以見人君之盛徳與傅説之心矣人君之徳其
 他皆不可有過至于從諫不患有過愈從諫而徳愈
 進此是傅説培植髙宗之根本将順其君之美徳似
 贅而不嫌其贅也
[017-9b]
説命中
 此篇乃傅説既為宰相進戒于王一言一句如醫者
 用藥皆足以療髙宗之病此乃古人宰相之事業人
 主以百揆之任付之大臣禮樂刑政與乎斯民之休
 戚利病豈無當言之事説既畧而不言豈自版築起
 登相位未之知歟抑亦知之而不敢言歟未知則不
 智知而不言則不忠而傅説之勲業則非不忠不智
 之所為也葢古人用心皆自本原者觀之孟子曰大
[017-10a]
 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傅
 説可為大人矣然髙宗本中興賢主恭黙思道誠交
 上帝非心何自而有葢已形之過易見而未形之過
 難知常人見于已形君子則察之于未形心術之間
 毫髪或差則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豈可謂恭黙思道
 而遂無過哉髙宗未形之過雖髙宗亦不自知説則
 一見而知之矣
惟説命縂百官乃進于王曰嗚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
[017-10b]
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
 史官于此篇之首言惟説命縂百官乃進于王二句
 其意深矣縂百官乃居冢宰之任也君以冢宰之任
 付之已是其信之已篤任之已專而為臣者復處任
 大責重當言之地則所謂可以言而言之時也使髙
 宗信之未篤任之未專而説未處縂百官之位則未
 可以言而説亦未肯言矣明王奉若天道惟古之王
 者明徳足以有察知天道之自然所當奉而順之天
[017-11a]
 有日月北斗二十八宿之布列尊卑相正大小相繼
 故王者法之而建邦設都立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
 長邦乃天子之國與諸侯之國都乃天子之都與
 諸侯之都后王君公者亦有尊卑小大之不亂如天
 象然豈王者以此為逸樂自奉之具而使天下之承
 乎已哉其本心則專于為民而已亂者治也若后王
 君公者不能治其民而樂于下之奉己則豈所謂順
 天道哉此則傅説是先説為人主之題目使髙宗知
[017-11b]
 所以為民也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惟口起羞惟
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
克明乃罔不休
 上文既言為君之題目在于治民矣故此章始言為
 人君之徳所以治民者當在于憲天聪明惟天聪明
 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此三句又縂括下文
 之意專就憲天聪明上説亦是箴髙宗之病蓋髙宗
[017-12a]
 本是明哲之主明哲即聪明也然聪明自有二等有
 一等乃作聪明如漢武帝如唐徳宗皆作聪明而自
 恃者也有一等乃自然之聪明如堯舜之聪明成湯
 之天錫勇智皆自然之聪明本乎天者也天視自我
 民視天聴自我民聴天之聪明出于自然至公無私
 若人君之聪明以至公自然者為體不用一毫之私
 意則是憲法乎天矣君能法天則臣下敢不敬順民
 亦敢不從治君若不違乎天則臣民自不違乎君自
[017-12b]
 惟口起羞而下逐件言所以憲天之事口者號令之
 所自出也號令一不謹則出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
 之是起羞也甲胄者所以為備禦之具也備禦或不
 足則敵國外患如鬼方之屬肆其輕侮之心是起戎
 也衣裳所以彰有徳古者再命受服是也必當再
 察其藏于篋笥之時恐其錫予之濫及干戈所以討
 有罪必當省察在已無闕然後動恐其征伐之妄加
 此四件事皆當致謹茍不致其謹號令之輕出備禦
[017-13a]
 之或忽賜予之濫及征伐之妄加皆非所以循天理
 之自然此四句上二句事有出于己者當防其失之
 在人下二句事有加于人者當審其用之在己或出
 于己或加于人王當無所不戒信能明乎此四者則
 將無所不美明字極重察于此而或失于彼者皆未
 足以謂之明能明則洞見四者皆有自然之天理不
 可踰越事事中節則推而行之者豈有不羙乎
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徳惟其
[017-13b]
賢慮善以動動惟厥時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
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無啓寵納侮無恥過作非
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黷于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
神則難
 自此以下亦是説憲天聪明之事治亂之原起于庶
 官官得其人則治官失其人則亂古今人君孰不知
 進君子退小人為治亂之原然見識不明私心或蔽
 則賢否混淆而莫辨官必有及于親近私昵者爵必
[017-14a]
 有及于惡徳者當以此為戒官此人也必其能而有
 才者爵此人也必其賢而有徳者自其治事而言則
 曰官自其有位而言則曰爵故官則惟其能以其能
 足任官之事者爵則惟其賢以其賢足以稱爵者天
 命有徳一失其人便失天之理故也慮善以動動惟
 厥時人君之舉動當于未動之時慮其合于善與否
 如此而後動葢善者至公之理不容人主有私意妄
 動茍下合人情上合天理斯為善矣慮則有詳審不
[017-14b]
 輕舉之意惟于未動之時戒其妄動慮善而動則有
 所不動動必合于時宜矣時者當其可之謂言不失
 其宜也雖然善者天下之公理非一人之私也苟慮
 而動動而有功遂以善為己有功能為可矜則是私
 意而非公理適所以失其善與功舜之稱禹曰汝惟
 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以禹自不見其功能之在己則斯為天下之至能天
 下之至功禹苟萌一毫自恃之心則不足為功與能
[017-15a]
 矣人心上不可添一物添一物則非天理矣惟事事
 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備者預備也思患預防之意也
 當治安之時為亂亡之備當君子進之時為小人將
 用之備事事皆為之預備則無一事之不備矣能為
 亂亡之備則永無亂亡之失能為小人將用之備則
 永無小人在位何患之有此言未然之時當為將然
 之慮至若于己然則無及矣啓開也有出之意納有
 入之意人君若用君子則君子愈知敬君尊上安有
[017-15b]
 侮之事君若寵小人則小人得寵若将益慢上是開
 寵之門則適以來小人之侮非小人之過乃開者之
 過也非小人之罪乃開者之罪也恥過作非者人孰
 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聖人不貴無過而貴改過
 湯之不吝孔子之勿憚是也若以過為恥而不肯改
 恐人之聞知則將文飾其過其初之過未甚害也自
 其文飾之心生則過愈多是作非也惟厥攸居政事
 惟醇居止也易曰止其所也大學曰知止而后有定
[017-16a]
 惟知所止則事事有定位不出其位則所居定矣居
 止既定則政事皆醇粹無有駁雜葢政事之雜而不
 醇皆失其所居而出其位者也黷于祭祀時謂弗欽
 禮煩則亂事神則難此則髙宗豐于近廟故説有此
 戒夫愛親之心人所同然髙宗之祭近廟致其豐何
 害其為愛親之心而説以為過蓋愛亦是自然之天
 理存焉不可増損祭義曰祭不欲䟽䟽則怠怠則忘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夫怠而忘者是乃損其
[017-16b]
 所不可損煩而不敬者是乃増其所不可増髙宗之
 豐于昵得無煩而不敬乎得無増其所不可増乎此
 皆以善為之而陷于不善孟子所謂非禮之禮者也
 故戒以黷于祭祀適所以為不敬何故葢禮至于煩
 勞則惑亂之心生而不誠矣事神則難聖人之道只
 在和易寛平處苟有一難焉便非公理之正古之先
 王設為祭祀之禮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春祠夏
 禴秋嘗冬烝皆是和易寛平之道豈有煩而黷而難
[017-17a]
 者哉推此以觀則陳仲子不為亷尾生不為信晏平
 仲不為儉晨門荷蕢者不為隐苟難者皆君子之所
 不貴也自此以上無非説憲天聪明之事至公自然
 之理事事上皆有不特號令甲胄衣裳干戈自夫官
 惟其能爵惟其賢慮善而動不有其善事事有備不
 啓寵不恥過不出其位而得所居祭合乎禮而不黷
 皆自然之理也苟有一毫加損于其間則是作聪明
 非天子之聪明也
[017-17b]
王曰㫖哉説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聞于行説拜
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王忱不艱允協于先王成
徳惟説不言有厥咎
 㫖哉美其言也不知髙宗何所見而發㫖哉之言乎
 凡説之所言者皆髙宗未形之過存于心術之㣲他
 人未之知而説知之説既言而髙宗亦自知之故言
 中其病㫖哉之言非不情而為此辭也髙宗信乎其
 為賢主矣髙宗而非賢則必有拒諫者矣不然則曰
[017-18a]
 君且休矣吾尚思之㫖哉之言奚自而形説乃言惟
 服謂汝之所言我當佩服而行之汝若不善于所言
 則我何所聞于行乎雖欲行之不知所適從矣説拜
 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然則説之所言者亦多
 矣髙宗又知所服行矣可以已也而傅説猶未也復
 有行之惟艱之説天下之事其未知也則以知之為
 難其既知也則以行之為難聖門之學致知力行而
 已知常在先葢知則能行不知則不能行今髙宗之
[017-18b]
 明哲如此恭黙思道如此聞説之言發㫖哉之嘆如
 此不患其不知矣所患者行之不力也若已知而不
 能行則終無所至是亦徒知而已王忱不艱者以至
 誠之道行之不見其難葢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天之行健者此誠也君子之不息者亦此誠也既知
 有誠之説則無有乆近無有作輟無有間㫁何患其
 不能行乎是于惟艱之中而有不艱之説則信乎合
 先王之成徳矣先王成湯也成徳無有𧇊缺處者以
[017-19a]
 其至誠力行也王至于與先王合徳則説無所不言
 于此時而不言説則自負其過矣君既先王合徳説
 尚何言之有哉此葢傅説期君于極至之地可已而
 不能已也詳復此篇之意説之所言雖若泛而無統
 而一言一句皆足以警發髙宗未形之過非泛然為
 此言也豈特髙宗以是為監哉後之有天下者亦足
 以為法矣
説命下
[017-19b]
 此篇乃髙宗學于傅説者也髙宗始者聞傅説之言
 發㫖哉之嘆則遂以為足矣及聞傅説行之惟艱之
 説則見其理之無窮于是傾意以學于説遂叙其始
 者之學于甘盤既而甘盤遯去未得其所資之人今
 始得説當有以訓朕志説遂申前日王忱不艱允協
 先王成徳之意而誨之以學使之學古訓監先王而
 已髙宗既聞監先王之説遂以成湯自期而以伊尹
 期傅説于此可見學之不可遽自足也自古帝王未
[017-20a]
 嘗不學如堯舜之學于君疇湯之學于伊尹成王之
 日就月将下至齊桓一霸者亦知學于管仲人主之
 學豈為博物洽聞絺章繪句哉自修身齊家至于治
 國平天下皆帝王之學也秦漢以後人主不知此意
 間有崇儒重道之君不過好名具文為縁飾而已此
 所以不及三代之王也
王曰來汝説台小子舊學于甘盤既乃遯于荒野入宅
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爾惟訓于朕志若作酒醴
[017-20b]
爾惟麴蘖若作和羮爾惟鹽梅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
克邁乃訓
 舊説皆以髙宗始學甘盤既乃遯于荒野中廢業遯
 居田野東坡先生以謂髙宗既為天子豈復有遯于
 荒野之事則遯者當作甘盤明王之世葢亦有𨼆居
 不仕者如堯舜之世有巢由文武之世有夷齊甘盤
 之遯亦是隠而不仕髙宗謂傅説予小子舊時學于
 甘盤遯去荒野入居于河又自河而往亳邑及其終
[017-21a]
 迹其所往則姓名已不聞于世矣始者之學所以明
 哲者皆甘盤教之之力然學之未至亦因甘盤之遯
 所以訓教朕志者非説其誰望志者乃髙宗為道學
 之地孟子所謂士尚志者即此志夫子所謂志于道
 者亦此志也此志一立則日趨于髙明廣大富貴貧
 賤威武不能移不能淫不能屈者也然須得人啓發
 教詔之然後可以有成若作酒醴非麴蘖以發之則
 酒醴何自而成若作和羮非鹽梅以調之則和羮何
[017-21b]
 自而羙以此喻髙宗性情之羙必得人以成之又與
 上篇舟楫霖雨之喻不同舟楫霖雨者大臣之責人
 君全藉之以為用于天下麴蘖鹽梅者師傅之任因
 其君有性情之羙從而成就之可以成徳于一已爾
 交修予罔予棄交者有相接之意修治也交修則言
 之未已而復言之諫之未已而又諫如此接續而不
 我棄當力行汝之訓誨中篇傅説患髙宗之不能行
 不患臣之不能言此篇髙宗之意則患汝臣之不肯
[017-22a]
 言不患我之不能行觀罔予棄克邁乃訓兩言可見
 髙宗誠心為學惟恐説之去已憤悱之心勃勃于其
 中則啓發之機斯有所受此童蒙求我之意學者不
 可不知
説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事不師
古以克永世匪説攸聞
 此數句縂言為學之大要學貴于多聞者豈徒為博
 洽之具哉以其無所不聞聞之公卿聞之在朝聞之
[017-22b]
 在野無非聞也而所求多聞者亦以推之于有用而
 已建事者立天下之事見于興利除害皆無非事也
 雖然徒知博學以為用而不知法古以有得則徒善
 而無法古人之訓有已行之驗矣古之多聞而叅酌
 以古人之訓則有所凖的孟子曰今有仁心仁聞民
 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苟不
 行先王之道則施之于暫而不可施之于久可以行
 之于一時不可行之于後世故事不法古而可以長
[017-23a]
 世者非説之所聞言㫁無是理也其説大概以學古
 訓為重
惟學遜志務時敏厥脩乃來允懐于兹道積于厥躬惟
斆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徳修罔覺監于先王成憲其
永無愆惟説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自惟學遜志而下皆申言王人求多聞之意監于先
 王成憲即申言學古訓之意遜志者謙遜也堯舜之
 道在于徐行後長之間而子路見哂于夫子者亦以
[017-23b]
 其言之不遜故爾此志苟遜則慈祥温順之意勝而
 鄙倍暴戾之習除然後虚而能受既知遜志矣又須
 時敏之速也時之致其敏則顛沛造次之間出入起
 居之際不可有一時之㫁續能如此則厥脩乃來矣
 修仁而仁來修義而義來其來者非自外來本于吾
 心者也亦與夫子欲仁斯仁至同意雖然有所敏于
 外未必有所懐于中也信懐乎此則是有諸己而無
 勉强之態夫然後道積于厥躬積聚也道在吾身何
[017-24a]
 積之有由其始也有所蔽而未開晦而未明則道與
 己為二久懐于兹則道始積聚于吾身由蔽而開由
 晦而明道始為我有矣雖然允懐于兹矣猶未至于
 終始如一也教人者止為學之半而不得為學之全
 蓋舉一隅以待其反引之而不發教者之事故君子
 必欲其自得也典常也自始而終自終而始至誠無
 間終始如一至于此然後為自得至徳之進也不自
 知其所以進矣自非大而化之之境何以能然葢其
[017-24b]
 始之厥修乃來猶未離乎修也道積于厥躬猶未離
 乎積也厥徳修罔覺則徳與己兩忘修與積俱釋矣
 可以已乎曰未也先王有已成之法苟不能監先王
 之成憲則蕩而失其守未免于有過惟以己之所得
 者而驗之先王之憲禮樂法度典章文物一循乎先
 王之舊則事得其宜而永無過矣自遜志以至于允
 懐于兹自允懐于兹以至于終始典于學乃學之次
 序也監于先王成憲乃學之凖的也髙宗能至于此
[017-25a]
 則説何為哉敬承其君而已招俊乂以列庶位而已
 敬承其君則有將順而無逆耳招俊乂以列庶位則
 展布四體而無所顧忌苟其君之學有所未至則臣
 下惑疑顧忌雖欲旁招俊乂以列庶位豈可得乎葢
 君盡君道而後臣有以守臣之職旁招俊乂乃宰相
 之任傅説之責也抑嘗再三而味之矣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舜之授禹不出乎此惟者思也天
 下之理規摹經畫而後有所成于彼此之未定將顛
[017-25b]
 敗而覆亡之是憂有何成之足望今也髙宗之于傅
 説其未得之先髙宗固嘗恭黙思之矣非髙宗之思
 乎三篇之作君臣之間議論講明而惟之一字不釋
 之音古史臣之所書而惟之一字頗居其半言之者
 不以為煩且過書之者喜稱樂道不以為縷縷豈君
 臣之間日親萬機全無一語可呼吸而惟之一字何
 足多道大抵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一政之出不
 思則失之謬妄一言之發不思則失之誣怪治天下
[017-26a]
 而不思則亂散而不収拾居爵位而不思則傾危而
 難保君臣之間其可不思乎
王曰嗚呼説四海之内咸仰朕徳時乃風股肱惟人良
臣惟聖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
堯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佑
我烈祖格于皇天爾尚明保予罔俾阿衡専美有商惟
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其爾克紹乃辟于先王永
綏民説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017-26b]
 髙宗深入遜志之學知其全功在傅説復以伊尹之
 事期之以謂四海之内皆仰我之徳人主務學愈切
 而徳愈進則舉天下臣民皆在吾徳之中葢有不令
 而行未占而孚者其為仰戴亦自然之理其所以仰
 朕徳者皆汝之風教此髙宗遜志之實不敢居其能
 也謂之風者傅説于言動語黙之際隂有以感發髙
 宗如風之行無有形迹前日之效雖皆自于傅説自
 今日以始所以責成于爾傅説者未已也必有股肱
[017-27a]
 手足乃可以成人必有良人斯可以成聖猶髙宗之
 不可一日無傅説先正保衡即伊尹也在湯時為阿
 衡在太甲時為保衡官名也上則保其君下則平其
 民故曰保衡作者興起也湯學伊尹故凡湯之所以
 為者亦伊尹有以興起之作成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
 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
 辜此伊尹自任之言也當其耕于有莘之野也天下
 之責不在伊尹及其幡然而改從湯之聘幣則天下
[017-27b]
 之責在伊尹矣天下之責既在伊尹則堯舜其君使
 民得其所豈非伊尹之本職哉茍惟不克使其君為
 堯舜則其心赧然不啻市朝之撻茍有一夫不得其
 所焉則引咎歸己此亦禹稷視饑溺猶已同意惟其
 伊尹以君民之責任諸己如此故能佑助我烈祖成
 湯其治至于皇天是與天為一也烈祖成湯之治皆
 伊尹任之則我今日之治舍傅説其誰任爾庶㡬明
 白其心以安我無使阿衡専受羙名于有商不特成
[017-28a]
 湯有一伊尹傅説之功亦伊尹也惟后非賢不乂言
 君若不資乎賢則無與共治者惟賢非后不食言賢
 者之所以得其養食土之毛孰非君之力髙宗意謂
 我必資賢者共治然賢者既因君而得所養則君臣
 之義如之何而廢之亦當事君以佐君之治可也其
 尚能繼爾之君于先王成湯之後使今日之治不愧
 成湯可也紹乃辟干先王其意何在曰永綏民是也
 先王之功亦只在安民汝能永綏民使民長得其所
[017-28b]
 則所謂紹乃辟者得之矣傅説于中篇及此篇惟以
 先王期其君髙宗至此深見為治有無窮之理又知
 以先王自期而以伊尹望傅説至于此則傅説尚奚
 言哉對揚天子之美命而已天子揚此命于上而公
 卿大夫知之大臣揚此命于下而百執事與天下之
 人知之是對揚也詳復此章之意可以見古者帝王
 君臣其不自足之意如此君不以四海仰徳而怠于
 資臣臣不以君之己能而怠于輔其君君臣相期俱
[017-29a]
 欲至于先王先正而後已唐太宗貞觀之治一見魏
 公勸行仁義之既效遂喜形于色其不及古人逺矣
 
 
 
 
 
 
[017-29b]
 
 
 
 
 
 
 
 尚書詳解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