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54 信力入印法門經-元魏-曇摩流支 (T@YUAN)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三


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布施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布施故,起安慰心。』有言布
[003-0940b]
施者,謂如所聞法如是說故。


「二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愛語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愛語故,起安慰心。』有言愛語者,謂心不為飲
食說法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利
益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利益故,起安慰心。』
有言利益者,所謂教化一切眾生,為令眾生
受持讀誦不疲惓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同事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同事故,
起安慰心。』有言同事者,謂布施令諸眾生住
大乘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菩提
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菩提心故,起安慰
心。』有言菩提心者,謂令諸法恒常住故,為不
滅故,生於欲心、發精進心、攝取之心、正修行心
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
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義無礙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義無礙故,起安慰心。』有
言義無礙者,謂入如實法故。


「二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法無礙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法無礙故,起安慰心。』有言法無礙者,謂入
一切佛法智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辭無礙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辭無礙故,
起安慰心。』有言辭無礙者,謂入一切諸字名
聲智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樂說
無礙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樂說無礙故,起
安慰心。』有言樂說無礙者,謂入一切法文句
[003-0940c]
差別方便智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無障礙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障礙
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無障礙智者,所謂說一
切佛法不休息智故,取一句法於無邊劫住
持演說而不起心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
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
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教化一切
諸眾生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教化一切諸
眾生故,起安慰心。』有言教化一切諸眾生者,
謂能忍受一切眾生煩惱染故;煩惱染者,所
謂身心俱逼惱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無諸失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諸失
故,起安慰心。』有言無諸失者,所謂不失諸善
根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不相
觸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心不相觸故,起安
慰心。』有言心不相觸者,所謂不失諸善根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進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精進故,起安慰心。』有言精進
者,所謂滿足諸善法故,遠離一切不善法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慈心觀察諸
眾生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慈心觀察諸眾
生故,起安慰心。』有言慈心觀察諸眾生者,謂
於一切諸眾生中平等心故。


「文殊師利!是名
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
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003-0941a]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害心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害心故,起安慰心。』有
言不害心者,謂護一切諸眾生故。


「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遠離心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遠離心故,起安慰心。』有言遠離心者,
謂入三世一切諸法悉平等故。


「三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法念慈心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法念慈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法念慈
心者,所謂不見一切法故,而不執著不見法
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初功德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初功德故,起安慰心。』有
言初功德者,所謂不捨菩提心故,隨順一切
菩薩行故。隨順一切菩薩行者,謂大慈心
平等攝受一切眾生故,降伏一切嫉妬心故,
遠離一切諸破戒故,遠離一切瞋恨心故,遠
離一切懈怠心故,不行一切散亂心故,遠離
一切愚癡心故,有四攝法攝取教化諸眾生
故,於諸眾生心皆平等如大地故,不念小乘
狹劣心故,隨順一切眾生所作諸善行故,大
悲、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滿足故;攝
受諸佛勝妙法故,學諸善業般若根本故,恒
常修行功德智慧二莊嚴故。


「五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希有相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希有相故,起安慰心。』有言希有相者,謂一
切法不二相故,於一切行生自行相故。


「文殊
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
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003-0941b]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柔和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忍辱柔和故,起安
慰心。』有言忍辱柔和者,所謂為他惡口罵辱
諸不善語毀謗說時不生瞋恨心故。


「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顏色怡悅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顏色怡悅故,起安慰心。』有言顏色
怡悅者,謂不說他諸過失故。


「三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無事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一切法無事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
法無事者,所謂唯是諸名字故。何以故?以
無事體不異事體,事體不異無事體故,以即
事體是無事故,依彼事體無事智一切法無
事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住持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法住持故,起安慰心。』
有言法住持者,謂一切法不動故。


「五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法故,起安慰心。』有言住法者,謂無差別不
依住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
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
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非智慧
斷煩惱非不智慧斷煩惱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入非智慧斷煩惱非不智慧斷煩惱故,起
安慰心。』
。何以故?
智慧體不異煩惱體、煩惱體不異智慧體,即
[003-0941c]
智慧體是煩惱體、即煩惱體是智慧體,以是
義故,非即智慧能斷煩惱,譬如指端不能自
觸,此亦如是,非即智慧能斷煩惱故。


「二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如來非常非不常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入如來非常非不常
故,起安慰心。』有言入如來非常非不常者,謂
不取體相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入不思議如來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入
不思議如來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入不思議
如來智者,謂隨可化諸眾生心如是說法不
過彼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無
色相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入無色相故,起
安慰心。』何以故?無色相體不異色相體、色相
體不異無色相體,即色相體無色相故,依彼
色相體無色相智一切法無色相故。


「五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方便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方便故,起安慰心。』有言方便者,所謂
攝取一切法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
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
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盡功德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盡功德故,起安慰
心。』有言無盡功德者,所謂迴諸善根向菩提
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功德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智功德故,起安慰心。』有
言智功德者,謂信一切諸法空故。


「三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業根本般若法故,生
[003-0942a]
安隱心;為令他住善業根本般若法故,起安
慰心。』有言善業根本般若法者,所謂自身住
白法故,有言善業根本般若法者,謂令他住
般若白法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三昧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三昧故,起安慰
心。』有言三昧者,謂寂滅定三昧故。


「五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滿足心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滿足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滿足心者,
謂入一切諸事作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
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
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中道智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中道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中道智者,所謂究竟清淨智故。何以故?以
中道體不異邊體、邊體不異中道體故,以即
邊體是中道體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一切法無常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一
切法無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無常者,
所謂諸法有中有邊,是故諸法有中有邊。何
以故?以有為體無異體故,有中有邊體不異
有為體,有為體不異有中有邊體故。


「三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常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一切法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
切法常者,所謂諸法無中無邊,是故諸法無
中無邊。何以故?以無為體無異體故,無中無
邊體不異無為體,無為體不異無中無邊體
故,無中無邊者所謂常恒淨不變故。


「四謂菩
[003-0942b]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勝供養佛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勝供養佛故,起安慰心。』有言
勝供養佛者,所謂供養現在佛故,謂信大乘
諸菩薩善供養恭敬諮請聞法飲食臥具等,奉
施給與如分如力令住大乘故。


「五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無為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一切法無為故,起安慰心。』有言一
切法無為者,謂有為句故。何以故?以無為體
不異有為體、有為體不異無為體,即有為體
是無為故,依彼有為體無為智一切法無為
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
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難見一切
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難見一切法故,起
安慰心。』有言難見一切法者,謂一切法因緣
體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難知一
切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難知一切法故,
起安慰心。』有言難知一切法者,謂觀心念無
實體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難覺
一切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難覺一切法
故,起安慰心。』有言難覺一切法者,謂一切法
覺所覺平等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不濁一切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濁
一切法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濁一切法者,謂
常清淨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
切法不盡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一切法不
[003-0942c]
盡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不盡者,謂無譬
喻體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
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
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不
壞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一切法不壞故,起
安慰心。』有言一切法不壞者,謂入三世諸法
平等故,以一切法不離法故,不差別法故。


「二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四聖諦無差別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四聖諦無差別故,起
安慰心。』有言四聖諦無差別者,謂四聖諦無
差別故,有言四聖諦無差別者,常清淨故。


「三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明緣行無差
別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明緣行無差別
故,起安慰心。』有言無明緣行無差別者,所謂
無明即是緣行。何以故?不異無明因有緣行
故,若異無明因有緣行者,則應無因而有諸
行;以是義故,不異無明因而有諸行果,如是
因果義成,以本來清淨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一切法常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一切法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常者,
所謂無常體即是常體故。何以故?常體不異
無常體、無常體不異常體,即無常體是常體
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來不生
不滅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如來不生不滅
故,起安慰心。』有言如來不生不滅者,所謂以
無對治法故,譬如虛空不生不滅,以虛空無
[003-0943a]
邊無中際故,而依因觀察見下中上,此是針
孔虛空,此是瓶孔虛空,此是無量孔虛空,而
虛空無下中上,以不生不滅故,而虛空不分
別無分別,而虛空自然無分別,如是等事現
前見,以不共法相應故。


「文殊師利!如是如來、
應、正遍知,不生不滅無中無邊,而依一切眾
生見下中上,依無中無邊心見如是等事,此
是聲聞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一切眾
生能受能用,而如來無分別離分別,而自然
無分別,如是等事作故,以不共法相應故。


「文
殊師利!譬如日光依住處觀見種種影,而日
光明不分別離分別,以不共法相應故。文殊
師利!如是如來、應、正遍知依眾生心觀智差
別種種見,而如來不分別離分別,而自然無
分別,如是等諸事現見,以不共法相應故,而
無諸乘及以大乘。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
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
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為一切眾
生離諸煩惱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為一切眾
生離諸煩惱故,起安慰心。』有言為一切眾生
離諸煩惱者,謂遍身心法門明故。


「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門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般若門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門者,
有四種法得名。何等為四?謂信、不放逸、直心、
增上心,是名四種法。諸菩薩等得法明門般
若成就,依法明門般若,諸菩薩摩訶薩離諸
[003-0943b]
惡道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明
門般若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智明門般若
故,起安慰心。』有言智明門般若者,有四種法
得名。何等為四?謂功德、信空、解脫、令諸眾
生住菩提心,是名四種法。諸菩薩等得智明
門般若成就,依彼智明門般若,諸菩薩摩訶
薩斷諸魔業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施心無盡修行般若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施心無盡修行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施
心無盡修行般若者,謂能教化慳嫉眾生令
成就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戒心
無盡修行般若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戒心
無盡修行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戒心無盡
修行般若者,謂能教化破戒眾生令清淨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
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寂靜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寂靜故,起安慰心。』有言寂
靜者,謂離身心故,發起一切善根不怯弱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為法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有為法故,起安慰心。』有言
有為法者,謂一切法非空非不空,非顛倒非
不顛倒,非增上非不增上,非事非不事,非有
為非無為,非相非不相,非依非不依,非二非
不二,非減非不減,非取非不取,如是入者,是
則名為有為法體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003-0943c]
已得住無為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為
法故,起安慰心。』有言無為法者,謂即此諸法
無差別,不生心、非顛倒、不分別離分別,是則
名為無為法體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正見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正見故,起
安慰心。』有言正見者,謂入二不二相故。何以
故?以不二體不異二體、二體不異不二體故,
以即二體是不二故,若能如是入二不二,是
名正見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
瞋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瞋心故,起安
慰心。』有言無瞋心者,謂安隱事故,一切眾生
得入業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
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
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波羅蜜
道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入波羅蜜道故,起
安慰心。』有言入波羅蜜道者,所謂方便攝取
般若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生諸
佛家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生諸佛家故,起
安慰心。』有言生諸佛家者,謂功德莊嚴智
慧莊嚴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發菩提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發菩提
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發菩提心者,謂住大
慈大悲心故。何以故?以得入於一切法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
般若者,所謂有為無為之法無差別故。


「五謂
[003-0944a]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方便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方便故,起安慰心。』有言方便
者,所謂攝取一切法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
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
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
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清淨初歡喜地,
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五?一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有障礙行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有障礙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有障礙
行者,謂五波羅蜜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無障礙行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
障礙行故,起安慰心。』有言無障礙行者,謂般
若波羅蜜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有漏行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有漏行故,起
安慰心。』有言有漏行者,謂見諸法行故。


「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漏行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無漏行故,起安慰心。』有言無漏
行者,所謂不見諸法行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有量行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有量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有量行者,所謂有
諸心相住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
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
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量行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量行故,起安慰心。』有
言無量行者,所謂無諸心相行故。


「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量智故,生安隱心;為
[003-0944b]
令他住有量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有量智者,
所謂觀察陰、界、入、因緣集是處非處觀察方便
相智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量
作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量作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無量作智者,謂無作心行處所
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邊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有邊故,起安慰心。』有言有
邊者,謂五波羅蜜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無邊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邊故,
起安慰心。』有言無邊者,所謂般若波羅蜜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
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自身能寂
靜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自身能寂靜故,起
安慰心。』有言自身能寂靜者,所謂觀察無我
法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心寂
靜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身心寂靜故,起安
慰心。』有言身心寂靜者,所謂教化一切眾生
無疲惓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直
心清淨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直心清淨故,
起安慰心。』有言直心清淨者,所謂觀察一切
眾生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觀察
一切諸眾生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觀察一
切諸眾生故,起安慰心。』有言觀察一切諸眾
生者,所謂觀察一切眾生故。


「五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一切眾生平等功德故,生安
[003-0944c]
隱心;為令他住一切眾生平等功德故,起安
慰心。』有言一切眾生平等功德者,謂五功德
波羅蜜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
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
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降伏慳嫉
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降伏慳嫉心故,起
安慰心。』有言降伏慳嫉心者,謂能捨一切內
外物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諂
曲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諂曲故,起安慰
心。』有言不諂曲者,謂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
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供養佛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供養佛故,起安慰心。』有
言供養佛者,所謂依止供養住持,能生諸佛
出世法故,復能成就說法法故,為供養彼佛
菩薩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供養
如來智行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供養如來
智行故,起安慰心。』有言供養如來智行者,謂
為眾生一切令住不退法故。


「五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心口行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心口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心口行者,謂令
眾生離口心過得清淨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
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
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
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清淨初歡喜地,得
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五?一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不見魔業住佛業故,生安隱
[003-0945a]
心;為令他住不見魔業住佛業故,起安慰心。』
有言不見魔業住佛業者,謂不見魔業教化
眾生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於
諸佛如來常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信於諸
佛如來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於諸佛如來
常者,謂諸佛常以無差別故。


「三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信於諸佛如來恒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信於諸佛如來恒故,起安慰心。』
有言信於諸佛如來恒者,謂信諸佛如來恒
作一切佛行不休息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信於諸佛如來淨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信於諸佛如來淨故,起安慰心。』有言
信於諸佛如來淨者,所謂不空見聞念故。


「五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於諸佛如來
我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信於諸佛如來我
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於諸佛如來我者,謂諸
如來身無邊故;身無邊者,謂說如來無邊身
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
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安隱事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安隱事故,起安慰心。』有
言安隱事者,所謂為令一切眾生護自身心
逼惱事故,無有少法能生苦者而不受故,無
有少法能生樂者而不捨故。


「二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無相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一切法無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
[003-0945b]
法無相者,謂無相體。何以故?謂以不取無相
體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歸依佛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歸依佛故,起安慰心。』
有言歸依佛者,所謂不作一切惡行故。


「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歸依法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歸依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歸依
法者,謂歸依法因緣集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歸依僧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歸依僧故,起安慰心。』有言歸依僧者,所謂遠
離愛憎心故。六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菩提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菩提心故,起
安慰心。』有言菩提心者,謂起不可思議智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
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無差別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身無差別故,起安慰
心。』有言身無差別者,謂過一切諸法相故。


「二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無差別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信無差別故,起安慰心。』有
言信無差別者,謂信諸業及果報故。


「三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三摩跋提智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三摩跋提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三摩跋提智者,所謂觀察入體智故。


「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無差別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法無差別故,起安慰心。』有言
法無差別者,謂法修行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善知識無差別故,生安隱心;為
[003-0945c]
令他住善知識無差別故,起安慰心。』有言善
知識無差別者,所謂不誑諸善知識故。


「文殊
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
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隨順法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隨順法故,起安慰心。』有
言隨順法者,謂於諸法如實修行故。


「二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慚愧行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慚愧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慚愧行
者,謂身口意業修善行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離愛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離愛心故,起安慰心。』有言離愛心者,所謂能
生未生善法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離瞋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離瞋心故,
起安慰心。』有言離瞋心者,所謂不失已生善
法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防護自
身他身善根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防護自
身他身善根故,起安慰心。』有言防護自身善
根者,謂護令入業所作故;有言防護他身善
根者,謂護令住大慈大悲故。


「文殊師利!是名
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
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障礙解
脫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障礙解脫智
故,起安慰心。』有言無障礙解脫智者,謂非二
[003-0946a]
清淨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於
因緣諸法生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信於因
緣諸法生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於因緣諸法
生者,謂見諸因緣法體不生故。


「三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諸法無住處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諸法無住處故,起安慰心。』有言諸
法無住處者,謂一切法無十方界差別處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諸佛如來如
虛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諸佛如來如
虛空故,起安慰心。』有言諸佛如來如虛空者,
謂佛無差別無依止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諸佛如來離心意意識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諸佛如來離心意意識故,起安
慰心。』有言諸佛如來離心意意識者,謂諸佛
得至自然智,以得無障礙智故。


「文殊師利!是
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
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