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09 佛說菩薩內戒經-宋-求那跋摩 (T@SONG)




No. 1487
《佛說菩薩內戒經一》


宋三藏求那跋摩譯


佛以十五日說戒時,文殊師利正衣服,以頭
腦著佛足,起長跪,白佛言:「若有初發意菩薩,
於道於俗當用何等功德,以開化一切眾生,
使各得成其功德?唯佛當以漚惒拘舍羅為
我曹分別說之!」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若所問甚深、甚深,
多所過度、多所安隱。若諦聽、諦受,吾當為說
若具說其要,各自以意施行之。」諸在會者
及文殊師利皆言:「受教!」


佛言:「當先三自歸三
尊,當言:『某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自
歸菩薩、自歸摩訶薩、自歸文殊師利菩薩、自
歸摩訶般若波羅蜜。
某身作惡、口言惡、意念惡,不知故作,後不復
作。菩薩十萬劫常行四等心,某從十萬
劫以來,身作惡、口言惡、意念惡,不知故作,後
不復作。某先世時,不行菩薩道,今適行菩
薩道。以棄惡故,從今以往晝夜作善,不敢復
犯諸惡。』


「波藍質兜波初發意菩薩,當行六波
[001-1029a]
羅蜜。何謂六?第一檀波羅蜜:布施意行;第二
尸波羅蜜:持戒意行;第三羼提波羅蜜:忍辱
意行;第四惟逮波羅蜜:精進意行;第五禪波
羅蜜:一心意行;第六般若波羅蜜:智慧意行。
若見人分檀布施,正心代其歡喜;若見人持
戒,政心代其歡喜;若見人忍辱,政心代其歡
喜;若見人精進,政心代其歡喜;若見人坐禪,
政心代其歡喜;若見人智慧說經,政心代其
歡喜。


「菩薩當知三願乃為菩薩。何謂三?一,
願我當作佛,我當作佛時,令國中無有三惡
道者,皆有金銀、水精、琉璃七寶,人民壽無極,
皆自然飯食、衣被,五樂、倡伎、宮殿舍;二,願我
往生阿彌陀佛前;三,願我世世與佛相值,佛
當授我莂。是為三願,合會為千五戒,具菩
薩所當奉行。惒闍名明師,阿祇利名文殊師
利,前已過去菩薩,皆從波藍質兜波發意行
菩薩道,自致得作佛;無有菩薩亦無有佛,
是故當行菩薩道,當作佛。


「菩薩入塔寺有五事:入松寺,不得著屐入
松寺;不得持繖蓋入松寺;當禮佛,繞塔三匝,
入松寺;若見不淨污穢當掃棄,入松寺;見諸
沙門皆當作禮。


「菩薩行道路有二事:若天熱、
若雨時,見有樹木、屋舍,當讓人先坐;若見
井水、泉水、若見人持水,當讓人飲,若見大溪
水極自飲。是為二事。


「菩薩得人飲食時有三事:視上下皆令等;若
不等得,當分令等;飯已,得水飲,當讓上座先
飲,若飲已,不得先起去,當與眾人俱起。是為
十法則。」
[001-1029b]


第一時


「南無佛!今受尸羅四十七戒。何謂四十七?


「一
者,菩薩不得殺生,身、口、意不得念殺生,念殺
生者不得為菩薩也。


「二者,菩薩不得盜他人
財物。


「三者,菩薩不得媱泆他人婦女。


「四者,
菩薩不欺怠人。


「五者,菩薩不得飲酒。


「六者,菩
薩不得兩舌。


「七者,菩薩不得惡口。


「八者,菩薩
不得妄言。


「九者,菩薩不得綺語。


「十者,菩薩不
得嫉妬。


「十一,者菩薩不得瞋恚。


「十二者,菩薩
不得癡疑。


「十三者,菩薩不得信邪魔道。


「十四
者,菩薩不得持惡行教人。


「十五者,菩薩當廣
方便益布施。


「十六者,菩薩不得慳貪。


「十七者,
菩薩不得貪利他人財物。


「十八者,菩薩不得
邪心賊害人。


「十九者,菩薩不得讒擊人。


「二十
者,菩薩不得撾捶人。


「二十一者,菩薩不得掠
取良民作奴婢。


「二十二者,菩薩不得販賣奴
婢。


「二十三者,菩薩不得賣妻子與人。


「二十四
者,菩薩不得男子更相婬戲。


「二十五者,菩薩
不得至博戲婬女舍。


「二十六者,菩薩不得至
黃門家。


「二十七者,菩薩不得相欺詐。


「二十八
者,菩薩不得持重秤侵人。


「二十九者,菩薩不
得持輕秤欺人。


「三十者菩,薩不得持大斗侵
人。


「三十一者,菩薩不得持小斗欺人。


「三十二
者,菩薩不得持長尺侵人。


「三十三者,菩薩不
得持短尺欺人。


「三十四者,菩薩不得斷棄牛
馬五陰。


「三十五者,菩薩不得賣牛馬。


「三十六
者,菩薩不得賣象駝。


「三十七者,菩薩不得賣
騾驢。


「三十八者,菩薩不得賣猪羊。


「三十九者,
菩薩不得賣雞犬畜生。


「四十者,菩薩不得賣
[001-1029c]
經法。


「四十一者,菩薩不得至邪魔道家。


「四十
二者,菩薩不得至擔死人種家。


「四十三者,菩
薩不得入死喪家。


「四十四者,菩薩不得入酒
舍。


「四十五者,菩薩不得入羹飯舍。


「四十六者,
菩薩得人飯時心念言:『我何時當布施與人,
令飽滿如我今日。』


「四十七者,菩薩相見心當
歡喜,如見父母兄弟,見他人亦爾,無有異。若
見人作菩薩道行,當等心視之,不得言某人
善、某人惡。


「是為四十七戒具菩薩。身、口、意不
得犯十惡,不得教人犯,亦不得勸勉人犯之。
晝夜思惟:『我持是戒,堅住不動,會當得三術:
一者,得阿惟越致;二者,得阿惟顏;三者,當得
作佛。』」


第二時


「南無佛!今受羼阿惟越致法四門。何謂四?佛
二十因緣、法二十因緣、身二十因緣、摩訶
般若波羅蜜二十因緣。


「何謂佛二十因緣?是
為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耶三佛陀術闍,
發心所念,天眼洞視,豫知他人心中所念;
遮蘭那身、口、心所行三般術闍,遮蘭那三般
是三蓋,乃成須迦頭,須迦頭是泥洹;由迦
庇多,世間之父;阿耨多羅,天上天下無有在
其上者;浮溜沙,勇猛男子;曇摩沙羅祁,曇
摩者法,沙羅祁者馭法世;多提惒摩耨沙那,
教天上、天下人佛陀;波迦惒,正蹈地足下
平;行時直舉足;手足指間網相連;紫磨金
色;兩手兩肩項上有浮肉;頰車如師子;四十
齒正白平;出舌入耳、入目、入鼻、自覆面;肉髻。
是為佛二十種因緣。


「何謂法二十因緣?阿術
[001-1030a]
闍本癡;僧迦羅所為;惟然那知眾事;那摩留
波,那摩名,留波,明所見;沙羅耶多那,福罪
法來至;波利,眼、耳、鼻、口、身、意;痛痒惒檀那,若
病未差時惒毒痛,若病已差快痛三根:那迦
摩怛那,波惒怛那,惟波惒怛那;男子、女人
所愛樂;願欲作天、作人,願令我身富貴無有
極;漚波他那,師使弟子授教作波惒,其事
成耶祁天下人生;闍羅摩羅那,闍老,摩羅那
死。是為十二因緣生死。四意。何謂四?身意念、
痛痒意念、心意念、法意念,是請四意念。四神
足,欲、精進、意、慧,是為四神足。是為法二十種
因緣。


「何謂身二十因緣?三事身所作。何謂三?殺、盜、
婬。身自不殺,不得教人殺;身自不盜,不得教
人盜;身自不淫,不得教人淫。四事口所作。何
謂四?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口自不兩舌,不得
教人兩舌;自不惡口,不得教人惡口;自不妄
言,不得教人妄言;自不綺語,不得教人綺語。
三事意所作。何謂三?嫉妬、瞋恚、癡疑。意自不
嫉妬,不得教人嫉妬;意自不瞋恚,不得教人
瞋恚;意自不癡疑,不得教人癡疑。身、口、意不
得犯是十事,不得教人犯。是為身、口、意法二
十種因緣。


「何謂摩訶般若波羅蜜二十因緣?先世所念,
欲令一切天下人皆作佛,欲令一切天下人
皆洞視,欲令一切天下人皆徹聽。波羅質然
知人意,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人意。阿耨沙
耶阿耨沙耶然那,知一切天下人意所念,欲
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一切人意所念。因利耶
[001-1030b]
波利浮利耶然那,眼、耳、鼻、舌、身、意,因利,佛所
知,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佛現威神然那,欲
令一切天下人皆知。摩訶迦留祁然那,佛慈
心念一切天下人,欲令一切天下人。薩惒浮
然那,皆知一切天下人事,欲令一切天下人
皆知一切人事。阿那恕羅然那,佛智慧一切
天下鬼神、天神、龍神皆不能禁制,欲令一切
天下人皆知是智慧。是為摩訶般若波羅蜜二
十種因緣,分會為八十種因緣阿惟越致菩
薩法。以過去、當來、今現在菩薩,是為八十種
因緣皆合會,是為菩薩法。」


第三時


「南無佛!今受惟逮法二十因緣,行之自知宿
命。何謂二十?有五因緣多福。何謂五?檀那福
多、尸福多、念福多、所作善無量福多、治正塔
寺無量福多。是五多福。


「有五因緣護身。何謂五護?身護、口護、意護、尸
護、戒護。是為五因緣護身。


「菩薩有五意。何謂五?尸意、好心善意、布施意、
念善道意、慧意。是為五意。合會為二十種
因緣,行之自知宿命,乃致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何謂阿耨多羅?天上天下無有在其
上者。」


第四時


「南無佛!今受四禪法。何謂禪法?菩薩坐禪一
心念佛,佛空、無所有,意便不。復念貪婬五所
欲,已無貪婬五所欲,便得一禪;
菩薩坐禪一心念法,法亦空、無所有,意便無
瞋恚痛痒,已無瞋恚痛痒,如是便得二禪;菩
[001-1030c]
薩坐禪一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亦空、無所
有,意便無愚癡,如是便得三禪;
菩薩已得三禪,諸惡已盡,無所復念,意清淨
不動不搖,便得四禪。一心不復轉,自然得五旬,
是為菩薩行禪法。」


第五時


「南無佛!今受般若三昧法。何謂三昧法?菩薩
三昧,慈哀念一切十方諸天、人民、父母、兄弟、
妻子、怨家、債主、泥犁、薜荔、畜生,諸在厄難勤
苦人及非人、薩惒薩,皆欲令解脫勤苦,得
出生人道,奉行六波羅蜜、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心,是為菩薩三昧法。


「菩薩三昧,等心護一切十方諸天、人民、父母、
兄弟、妻子、怨家、債主、泥犁、薜荔、畜生中人及
非人、薩惒薩,皆欲令解脫勤苦,富樂安隱,
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是為菩薩三昧法。


「菩薩三昧,等意慈心哀愍念一切十方諸天、
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債主、泥犁、薜荔、畜
生中人非人、薩惒薩,視之護之,如母視護赤
子,一切平等無有異意,已平等是為三昧法。
從是自然得五旬。菩薩坐起晝夜思惟,常當
平心等意,爾乃為菩薩三昧法。」


第六時


「南無佛,南無菩薩,南無摩訶薩!今受三昧法,
如菩薩摩訶薩。今我持心,所作當如虛空,今
持虛空作平,是故行菩薩道,持心視天下萬
民如一,當如視父母兄弟妻子無異,當等心
視之。今我歡喜為十方天下人民作善,是為
文殊師利菩薩三昧。持是三昧戒具者,文殊
[001-1031a]
師利菩薩當來與共語:『持是三昧戒具者,是
為諸菩薩中最尊。』是為文殊師利菩薩三昧
菩薩摩訶薩。


「文殊師利三昧菩薩坐欲起時,
叉手念腹中所願言:『我是菩薩摩訶薩,文殊
師利菩薩我所作分檀布施用,是故我得菩
薩道。若人從菩薩求目,菩薩當以目與之;若
人從求身,菩薩以身與之;若人求財物,菩薩
當以財物與之!』常當念言:『我是菩薩,文殊師
利亦是菩薩,今我當諦持是身與不妄。菩薩
常當念使十方天下人民安隱富樂,如使十
方人民勤苦,我當念令安隱富樂解脫。菩薩
當諦持身法,行菩薩道,菩薩當急欲作沙門,
當持禪波羅蜜,我急當至阿彌陀佛所,我持
是三昧,急欲與水精、琉璃、金銀共會相娛樂。』
文殊師利菩薩惒闍名阿提波羅,
阿耨名阿提調。」


第七時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諸摩訶
薩,南無洹那鳩溜菩薩!三昧道住上,是故
念:『十方天下人民若在冥中者,我何時當作
大光明如日月,為十方人民作光明,如菩薩
當為十方天下人民作大光明?』是三昧諦持
心,當正要安心平心,當為十方天下人民,
如日月作光明。是菩薩三昧道,當為十方天
下人民,心作平。今十方有菩薩,十方菩薩行
三昧,適等用是月三昧,如他菩薩亦用是三
昧,如洹那鳩溜菩薩問釋迦文佛:『是三昧云
何?』釋迦文佛默然無所語。洹那鳩溜復問三
昧,釋迦文佛復無所語。洹那鳩溜菩薩自念:
[001-1031b]
『佛何等心?』洹那鳩溜知佛心,洹那鳩溜便起
往為佛作禮,洹那鳩溜便撾揵椎,十方三昧
菩薩皆來會,六萬菩薩皆前為佛作禮已,皆
坐。洹那鳩溜問佛:『當為十方天下人民平心
三昧,名為何等為月三昧?』佛語:『六萬菩薩皆
平心已平心,諸拘樓檀皆動搖不能住持,佛
威神安天下,是三昧名月三昧,已得聞是三
昧者,皆當平心行之。』」


第八時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諸菩薩,南
無摩訶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我自念命前
世時已行菩薩道,自念我已奉事三百億佛,
自念我前世為菩薩時,常以慈悲喜護之心
愍傷一切人、非人及蜎飛蠕動之類,恒為
之慼痛,我常以經道勸勵開導之,使得入正
法,遠去惡為善。耳不受善惡之聲,眼不視好
醜之色,鼻不嗅臭香之氣,口不甞五味之
味,身不求麁細之飾,意不求可欲之欲,我自
斷六。


「我自斷三,六事不得起:耳得定,不聞善
惡之聲;眼得定,不視好醜之色;鼻得定,不嗅
臭香之氣;口得定,不貪著五味之味;身得定,不
知寒溫之痛痒;意得定,無復往來之思想。身
行檀波羅蜜,但欲布施;眼為尸波羅蜜,但欲
持戒;耳為羼提波羅蜜,但欲忍辱;鼻為惟逮
波羅蜜,但欲精進;口為禪波羅蜜,但欲一心;
意為般若波羅蜜,但欲智慧。我當以是六事
救濟施惠一切,我今來生復得見佛經戒,復
得奉事三尊。我今當復以六事教化一切,廣
利法門,開導眾人,使成大道,為一切人非人
[001-1031c]
作唱導。


「時當死死不犯淨戒;時當死,死不為
欲惑;時當死,死不為可不可動,是我本願,人
來索身當以與之,制其所索我不逆也,是為
菩薩。九時之戒以平等心持之,是為持戒。所
以爾者,我為十方諸佛故,我為諸經法故,我
為諸比丘僧故,我為諸菩薩摩訶薩故,我為
十方天下人非人、蜎蜚蠕動之類故,我持是
諸事憂念眾生,以故我今得菩薩道,行諸菩
薩法。是故菩薩道難值難聞,聞之者,皆得阿
惟越致。我今持我身命,歸十方諸佛,一心不
復退轉。」


第九時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諸菩薩,
南無摩訶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菩薩道
難,我以身命救濟一切眾生無所愛惜。菩薩
不作罪,亦不畏罪,宿命到來、怨家債主至,菩
薩歡喜畢罪,亦不怖懼。菩薩持法如法,持戒
如戒,菩薩以信故得作佛。菩薩博讀眾經,悉
入諸道,順化眾生。菩薩常行慈心,言語儒軟,
不中傷人意。菩薩與妻子並居,如養怨家,常
護其意。菩薩視女人如虎狼師子如毒蛇,菩
薩不畏;愛欲不能動菩薩意,菩薩捨欲故,愛
欲不能得沾污菩薩清淨之行。如蓮華不於
高山、陸地生也,菩薩於愛欲中生,如蓮華雖
於泥中生,不為泥塗所污也。菩薩戒內不戒
外也,外行如地,內戒如水,水以清淨懦軟
為行,地以多容多受為功德也。一切百草、樹
木皆從地得生長,一切萬物皆從水得生活,
是故菩薩功德如地如水。菩薩山居獨處,亦
[001-1032a]
不恐懼。菩薩雖居家畜養妻子,常如獨處,恬
然安定,無復痛痒思想之念。以故菩薩功德
尊大、巍巍堂堂,無端無底、無邊無限,功德
難稱難量,是為菩薩十時之戒。


「菩薩常行四
等心,平等無異,已信功德便得一住,已得一
住便得二住,已得二住便得三住,已得三
住便得四住,已得四住便得五住,已得五住
便得六住,已得六住便得七住,已得七住
便得八住,已得八住便得九住,已得九住便
得十住,已得十住便得作佛,便度一切眾生,
是為菩薩積累功德自致得道。其有人隨我
諷誦是經者,既却諸惡,得佛疾也。見者、聞者
一時歡喜者,既却己身無央數之罪,令得十
住信心,以致得道。常當以月十五日,一日一
夜誦讀是經,其福蓋於三界中;莫作限礙縛
著之行,是則遠離功德,不為菩薩道也。」


第十時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諸菩薩,南
無檀那鳩溜菩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菩薩
常慈心愍念一切人民,見貧者、富者、豪者、貴
者、卑賤者,強健、羸瘦、怯弱者,心常念之,欲使
齊等。常願使十方平如水,無山坑,人民貧富
等等無異,壽命長短等等無異,豪貴卑賤等
等無異,求道同心,常願俱發大乘之業,一切
人非人,皆發無上正真之道,悉有智慧,悉
行布施,無有慳貪,悉持經戒,悉能忍辱,皆能
精進,一心入定,見化三昧皆有漚惒拘舍羅。
見迷惑者,願使之疾見正道;陰冥者,得覩
光明。疾者,皆使除愈;強健,各現色力。陸行,願
[001-1032b]
使人、馬、車牛肥壯,人手足,筋力強健,財物安
隱;船行者,東西南北、上水下水各得其願,船
車安隱,帆行調利。賈市百倍千倍萬倍,住止
得處,賣買便利,貴賤各得所願。居家者,妻子、
父母、公嫗皆使安隱,水火、盜賊、疾病、縣官無
有。居官者,常得安隱,發心愛育人民,家人
富饒,無有貧窮、憂厄、苦劇者。是為菩薩十一
時戒平等之行。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歡喜,皆
得阿惟越致。諸天神、地神、山神皆來侍衛帶
持是經者,一切災害不敢干犯,是為菩薩已
得神通。」


第十一時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諸菩薩摩
訶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菩薩從一數、二隨、
三止、四觀、五還、六淨以次得道,得須陀洹,得
斯陀含、阿那含,得阿羅漢、辟支佛,皆不於中
住;得佛道,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金色,十
種力、四無所畏、十八法不共、八種大音聲,亦
不於中住。菩薩發大乘之業,以僧那僧涅度
脫一切人非人,以波羅蜜示現眾人,以慈悲
喜捨救濟眾人,菩薩以儒軟伏諸剛強,菩
薩以漚惒拘舍羅和合眾人,菩薩以謙恭慈
仁安慰眾人,菩薩以和悅歡喜降伏諸惡逆,
菩薩以道力度諸愚癡,菩薩以貞潔度諸愛
欲,菩薩以大慈愍念眾生,菩薩以省約絕諸
財寶,菩薩以清淨斷諸醉酒,菩薩以訥言正
心口忍辱,菩薩以經行立於精進,菩薩以少
食絕於睡臥,菩薩以無欲輕身強健,菩薩以
無瞋怒養於道德,菩薩以無嫉妬合聚眾人,
[001-1032c]
菩薩以功德歸流一切人非人,是為菩薩十
二時戒平等之行,救濟一切眾生,是為飛行
菩薩功德具足。


「有善心、好意樂聞是經,諷誦
讀是者,是為十住阿惟顏。菩薩入水不沈,入
火不燒,索頭與頭,索眼與眼,索耳與耳,匃鼻
與鼻,投身虎口,不惜身命,是為菩薩大士尊
貴功德,難稱難量,無端無底,無端無限,不
可度量。各尊承世尊經戒,以自衛身行,與是
經合者,舉措得所,善加精進,善遠諸惡,莫
犯是,犯是者非為菩薩也。是為菩薩具足正
戒,一生補處,旦暮朝晡,當得作佛,光明相好
皆已照現,是為功德成滿,諸善已現,威神具
悉,一切皆敬,伏無敢當菩薩者。」


佛說菩薩功
德十二時正戒竟,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來會
神通菩薩、飛行菩薩、成就菩薩、現化菩薩,及
八方上下諸菩薩,[颱-台+犮]陀和菩薩、羅隣那竭菩
薩、憍越兜菩薩、那迦達菩薩、深彌菩薩、摩
訶須菩薩、惒菩薩、因提達菩薩、惒輪稠菩
薩等,合七萬二千人,皆大踊躍歡喜,各現
光明,展轉相照,各各起正衣服,前以頭腦著
地,為佛作禮。


第十二時


佛說菩薩戒十二時竟,文殊師利白佛言:「菩
薩用何功德得是十住?唯願天中天,分別說
之。」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多所愛念,多所安隱,吾當為若具說其要,
諦聽諦受。」文殊師利言:「受教!」


佛言:「有十住菩
薩功德,各有高下自有次第。」文殊師利言:「何
等為十?」
[001-1033a]


「一住波藍質兜波菩薩法住。」佛言:「上頭見
師端正無比,視面色無有厭、無有逮者,尊貴
無有能過者,所教授無有能踰者,見佛威神
儀法如是,便稍入佛道中轉導之,皆隨其意
教度脫之,見勤苦者皆愍傷之,稍稍解曉佛
語信向之,新發起意學佛道悉欲得了知,佛
智十難處悉欲逮得之。何等為十難處?佛十
種力是:一者,當供養佛;二者,當隨其所樂當
教語之;三者,所生處皆尊貴;四者,天上天下
無有能及者;五者,佛智慧悉逮得;六者,世世
所生處,得見無央數佛;七者,佛經悉逮得;八
者,悉過度諸生死;九者令脫去不久;十者,
悉度脫十方人。


「二住何等為阿闍浮菩薩法住?」佛言:「有十意,
念十方人等。何等為十意?一者,悉念世間善;
二者,潔淨心;三者,皆安隱;四者,柔軟心;五者,
悉愛等;六者,心念但欲布施與人;七者,心悉
當護;八者,念人與我身無異;九者,心念十方
人我視如師;十者,心念十方人視如佛。阿闍
浮菩薩法當多學經;多學經已,當獨處山;獨
處山,當與善師從事;與善師從事,當在善師
邊,當易使,當隨時,隨時所作為勇;所作既為
勇,當學入慧,中心所受法當悉持;既悉持,
悉持法當不忘也;既不忘者,當安隱處山。所
以者何?益於十方人故。


「三住何等為喻阿闍菩薩法住者?」佛言:「入於
諸法中,用十事。何等為十事?一者,諸所有皆
無常;二者,諸所有皆勤苦;三者,諸所有皆虛;
四者,諸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諸所有皆無主;
[001-1033b]
六者,諸所有皆無利也;七者,諸所有皆無所
止;八者,諸所有皆無所處;九者,諸所有皆無
所著;十者,一切無所有諸法,悉入一法中,一
法悉入諸法中。是為喻阿闍菩薩教法。


「四住何等為閻摩期菩薩法住者?」佛言:「常願
於佛處生,有十事:一者,不復還;二者,多深思
於佛;三者,深思於法;四者,念比丘僧視十方
人;五者,思惟萬物皆無所有;六者,十方佛剎
皆虛空;七者,宿命所作了無所有;八者,所有
如幻皆虛空;九者,諸所勤苦無所有;十者,泥
洹虛空亦無所有,用是故生於佛法中。是為
閻摩期菩薩教法。


「五住何等為波喻三般菩
薩法住者?」佛言:「所信功德悉度十方人,有
十事:一者,悉護十方人;二者,悉念十方人善;
三者,悉念十方人悉令安隱;四者,悉愛十方
人;五者,悉哀念十方人;六者,悉念十方人莫
使作惡;七者,悉引十方人著菩薩道中;八者,
悉清淨於十方人;九者,悉度脫十方人;十者,
悉使十方人般泥洹。是為波喻三般菩薩教
法。


「六住何等為阿者三般菩薩法住者?」佛言:「有
十法,深哀慈心:一者,用人說佛善惡心無有
異;二者,說經法善惡心無有異;三者,說菩薩
善惡心無有異;四者,求菩薩道人共相道善
惡心無有異;五者,人言十方人有多少心無
有異;六者,覩十方人展轉相道善惡心無有
異也;七者,中有人說言十方人易脫難脫心
無有異;八者,若有人說法多少心無有異;
九者,有人說法壞心無有異;十者,有法處無
[001-1033c]
法處心無有異。是為阿者三般菩薩教法。


「七
住何等為阿惟越致菩薩法住者?」佛言:「有十
事,堅住不動:一者,言有佛、無佛不動還;二者,
有法、無法不動還;三者,有菩薩、無菩薩不動
還;四者,有求索菩薩、無求索菩薩道者不動
還;五者,持法得不動還;六者,有諸過去佛、無
諸過去佛不動還;七者,有諸當來佛、無諸當
來佛不動還;八者,有現在佛、無現在佛不動
還;九者,佛智慧盡、不盡不動還;十者,當來、過
去、現在世事呼若動不動還。是為阿惟越
致菩薩教法。


「八住何等為鳩摩羅浮童男菩薩法住者?」佛
言:「菩薩於十事中住: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
所念悉淨潔;二者,無有能得長短者;三者,心
一返念在所欲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誰慈
心者;五者,十方人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
若干種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為悉知;八者,
十方諸佛剎土成敗悉知;九者,得神足念飛在
所至到;十者,諸悉淨潔。是為鳩摩羅浮童男
菩薩教法。


「九住何等為喻羅闍菩薩法住者?」
佛言:「用十事得:一者,十方人所出生悉知;二
者,十方人所繫恩愛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
本末、所從來悉知;四者,十方人所住言命
所趣向悉知;五者,若干種諸法悉知;六者,十
方人所念若干種變化悉知;七者,諸佛剎善
惡壞敗悉知;八者,過去、當來、現在無央數世
事悉知;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
十方人說虛空法悉知。是為喻羅闍菩薩教
法。
[001-1034a]


「十住何等為阿惟顏菩薩法住者?」佛言:「菩薩
入於十智中能分別知,有十事:一者,何因當感
動十方諸佛剎中;二者,當明無央數佛剎中;
三者,我日日當署置無央數佛剎中菩薩;四
者,我日日當度脫無央數佛剎中人民。五者,
我當安隱無央數佛剎中眾生;六者,十方人
莫不聞我聲歡喜得度脫者;七者,悉念十方
人民使得佛道,皆捨家作沙門;八者,十方人
所思想善惡我悉知之;九者,十方人我悉當
內著佛道中,悉使發菩薩意;十者,十方人我
悉當度脫。是阿喻羅闍菩薩了不能及知阿
惟顏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為,了不能
及知阿惟顏菩薩事,亦不能知神足念,不能
知飛行,亦不能逮知阿惟顏菩薩當來、過去、
今現在事。是為阿惟顏菩薩教法。」
佛說菩薩內戒經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