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05 菩薩瓔珞本業經-姚秦-竺佛念 (T)



No. 1485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集眾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重遊於洴沙王國道場樹
下成正覺處,復坐如故。昔始得佛,光影甚明,
今復放四十二光,光光皆有百萬阿僧祇功
德光為瓔珞,嚴好佛身彌滿法界,湛若虛空
凝神照寂,樂常住性窮化體神。大用無方
法王法主,於一切眾生而作父母,自然百千
寶蓮華師子之座,古昔諸佛所坐皆爾,道德
威儀相好如一,身意清淨福行普具。光明
所徹金剛寶藏,出化無極照人剎土,去來現
在無復障礙,化及一切度法與人三世悉等,
圓明獨達一切佛等。


爾時大會菩薩盡一生補處,神通妙達周遍
十方,法身無極導利眾生,開佛法藏示現佛
性妙果,寂滅無為要教都入人根。以宿命智
訓化,以漸心入無際,解內外要始終無極,
等諸佛土無所分別。以大悲口讚揚佛名不
可勝極,六道之事靡不貫達,所化之處至皆
歎言:「佛念吾等建立大志,乃悉現我諸佛世
界所有好惡殊勝之土。佛所遊居闡隆導化,
光明神足,教誨我等開示我意。佛本業瓔珞
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無垢地、妙覺地,為我說
要,斷我瑕疵及諸疑妄,悉為我現佛土、佛身、
佛神、佛力、佛定。無量變化、四等無畏、無罪三
[001-1010c]
業、三六不共,一切功德無上道法眾事敷教,
流入十方一切國土。」東去無極有香林剎,佛
名入精進,菩薩字敬首。南去無極有樂林剎,
佛名不捨樂,菩薩字覺首。西去無極有花林
剎,佛名習精進,菩薩字寶首。北去無極有
道林剎,佛名行精進,菩薩字慧首。東北無
極有青蓮剎,佛名悲精進,菩薩字德首。東
南無極有金林剎,佛名盡精進,菩薩字目首。
西南無極有寶林剎,佛名上精進,菩薩字名
首。西北無極有金剛剎,佛名一乘度,菩薩
字法首。下方無極有水精剎,佛名大精進,
菩薩字智首。上方無極有欲林剎,佛名至精
進,菩薩字賢首。如是一切法光流入靡不周
遍。


爾時牟尼佛歎十方諸菩薩等,皆彼國
第一,各與無數上人俱來入此大會。頂禮佛
足,坐千寶蓮華座。時彼土眾中第一菩薩,名
曰敬首,以佛聖力歎言:「快集此會,觀其所止
佛國清淨,至於法服、如來德式、修行妙善,四
十二賢聖之因,演說經法得佛變通,隨剎清
濁度人無極,分流道化靡不周匝。於是他
方佛國亦說瓔珞本業無二無別,所開道法
與今釋迦所說無異。」是時敬首菩薩入十方
剎諸佛神力大師子吼,發問一切佛一切菩
薩無量大寶藏海金剛瓔珞法門。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至樹下,觀視十方法界
眾生根緣現故,放大光明悉照佛界,上至四
空一時來下入法會中。十八天、六天、四天皆
悉集會。無量國土,其一國者,一須彌山、日
月圍繞照四天下,東弗于逮、南閻浮提、西句
[001-1011a]
耶尼、北欝單越。大海鐵垣,圍繞國界,上有二
十八天,如此者為一小國。周匝十方,合有
百億國土。是時佛光悉現其中。及四天王、
忉利天、焰天、兜術天、不憍樂天、化應聲天、
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水行天、水微天、
水無量天、水音天、約淨天、無相天、遍淨天、淨
光明天、守妙天、微妙天、極妙天、福果天、果勝天、
大靜天、空住天、識住天、無所有住天、非想非
無想住天,如是諸天皆有大池水,蓮華中生,
故名水天。四非色眾生皆以化生。下至五輪
際。是為一佛剎,名為大忍法界。


釋迦文佛分
身百億悉遍其中,為彼國說賢聖本業瓔珞
之行。時諸大眾天人,視彼小國佛及菩薩若
近相見,皆來集此金剛寂滅道場樹會。


《菩薩瓔珞本業經》賢聖名字品第二



爾時他方敬首菩薩,以佛神力故,復以大
眾皆是龍王、師子王、二十八天王,眾皆大根
大行,受佛神通力故發小問,問佛:「大師!本
何修行成佛聖道,身口意淨金剛不壞,一
切眾生不得其過,內性明照常住不滅。過
一切菩薩之上,出生端正色相無比,圓極自
然無為清淨,二種常身度人無量。現六道中
常為釋梵所敬,除闇昧如燭火、明天地如日
月、度天人如船師,竪過三界為妙覺尊。欲
成斯道當如何行?一切賢聖名字何等?」


爾時釋迦牟尼佛,以金剛口告敬首菩薩言:
「佛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法修行。我先天
上人中廣開一切菩薩無量行願,是法亦是
十方三世諸佛快說,決定了義瓔珞佛所行
[001-1011b]
道。今當為此大眾,十四那由他一切人根,
開瓔珞本業。汝心可念,志願高遠,極大悲化,
慈及十方一切眾生。」


佛言:「佛子!欲成斯道當
先正三業、習三寶教、信向因果。然即所問,悉
可得入一切佛教,為菩薩者得佛不久。必
諦受學四十二賢聖名門決定了義,十方三
世一切諸佛皆共同說一而無二。


「佛子!所謂留伽度秦言發心住、留諦迦度秦言治地住
留羅伽秦言修行住、留摩阿秦言生貴住、安婆沙秦言方便具足住
毘跋致秦言正心住、阿毘跋致秦言不退住、必叉伽秦言童真住
必阿羅秦言法王子住、流止迦秦言灌頂住、度伽阿秦言歡喜行、度
安爾秦言饒益行、度只羅秦言無瞋恨行、度和差秦言無盡行、度利他
秦言離癡亂行、度生婆諦秦言善現行、度沙必秦言無著行、度阿訶秦言
尊重行、度佛何秦言善法行、度叉一婆秦言真實行、羅諦流

秦言救護一切眾生迴向、羅曇沙秦言不壞迴向、必白伽秦言等一切佛迴向、法
必他秦言至一切處迴向、佛度陀秦言無盡功德藏迴向、羅叉必秦言隨順
平等善根迴向、師羅叉伽秦言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波訶諦秦言如相迴向、波

羅提弗陀秦言無縛解脫迴向、達摩邊伽秦言法界無量迴向、鳩摩羅
秦言逆流歡喜地、須阿伽一波秦言道琉璃離垢地、須那迦秦言流照明地
須陀洹秦言觀明炎地、斯陀含秦言度障難勝地、阿那含秦言薄流現前地
阿羅漢秦言過三有遠行地、阿尼羅漢秦言變化生不動地、阿那訶秦言慧光
妙善地、阿訶羅弗秦言明行足法雲地、摩訶一和沙秦言無相無垢地

娑伽婆伽婆佛陀秦言妙覺者無上地


「佛子!是故名門攝一切功德行,佛及菩薩無
不入此名門,一切神通、一切因果、一切境界
亦入此名門。佛子!是名門十方諸佛所說道
同,不增不減,決定師子吼說。當以誓自誓,受
持讀誦解釋義味,願一切眾生同入我法、同
[001-1011c]
我等佛。應如是修學。」


佛告敬首菩薩:「佛子!吾今略說名門中一
賢名門,所謂初發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順名
字,菩薩常行十心,所謂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佛子!
修行是心,若經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
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門,所謂十信心。
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門。常發無量有行
無行大願,得人習種性中廣行一切願。


「 「發住賢人,
 發廣大願,
 今生至佛,
 一切願入。
 在我願中,
 無不成就,
 自致得佛,
 已願為本。
 我今行施,
 當願眾生,
 捨貪欲意,
 入空道位。
 法戒常行,
 當願眾生,
 攝行不破,
 得正解脫。
 六忍常奉,
 當願眾生,
 得無諍心,
 寂法忍住。
 大精進力,
 當願眾生,
 常行不住,
 入自覺果。
 住禪定心,
 當願眾生,
 具足神通,
 無為自安。
 修正法智,
 當願眾生,
 入慧海流,
 紹菩薩位。
 行無相願,
 當願眾生,
 一切願滿,
 流入佛海。
 大慧方便,
 當願眾生,
 法河無礙,
 到二諦際。
 大力神通,
 當願眾生,
 變化在我,
 得無所畏。
 邊際智滿,
 當願眾生,
 金剛智成,
 登道場果。
 入無垢地,
 當願眾生,
 坐佛道樹,
 教化一切。
 我今已覺,
 當願眾生,
 解相續假,
 滅計斷心。
 覺照法化,
 當願眾生,
 悟法緣成,
 滅計常心。
[001-1012a]
 我得滿體,
 當願眾生,
 悟相待法,
 滅計我心。
 無緣大悲,
 當願眾生,
 解假因生,
 滅見盜心。
 第一滅度,
 當願眾生,
 悟實法緣,
 滅戒盜心。
 得十力果,
 當願眾生,
 悟二諦照,
 滅邪見心
 以金剛力,
 當願眾生,
 悟十二緣,
 滅疑見心。
 獨照無方,
 當願眾生,
 識法無常,
 滅貪慳心。
 五眼三達,
 當願眾生,
 修三明覺,
 滅癡闇心。
 無礙和合,
 當願眾生,
 紹三寶解,
 滅瞋諍心。
 得大明慧,
 當願眾生,
 入一切空,
 滅無明藏。
 三十二相,
 當願眾生,
 相相嚴好,
 滅依報果。
 得應身用,
 當願眾生,
 乘大法船,
 入佛法海。
 我因果願,
 悉已具足,
 一切行願,
 攝在其中。
 二十四願,
 攝無量行,
 信願始門,
 終大慧本。
 今於諸佛,
 前受大願,
 願今已滿,
 修進餘行。
 其中功德,
 行百千劫,
 我願乃捨,
 入無量界。
 一切菩薩,
 若入是願,
 無不得入,
 薩婆若海。」



「佛子!住是位中發大願已,過外一切凡夫
行十信者。今復修行無量功德,所謂十波羅
蜜、三空無相無作有無空,空觀成就,即除我、
人、主者、眾生,漸捨諸見,常樂我淨、三界繫縛,
無明漸破,伏斷一切業習故。厚集一切善法
八萬四千般若波羅蜜,一切諸法門攝我心
中,念念不去心。
[001-1012b]


「佛子!有十不可悔戒,應受應持。一、不殺人,
乃至二十八天諸佛菩薩。二、不盜,乃至草葉。
三、不婬,乃至非人。四、不妄語,乃至非人。五、不說出家在家菩薩罪過。六、不沽酒。七、不自讚
毀他。八、不慳。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謗三
寶。若破十戒,不可悔過,入波羅夷。十劫中一
日受罪八萬四千,滅八萬四千生,故不可破。
是故佛子!失發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地一
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薩行之
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薩,不由此十戒法門
得賢聖果者,無有是處。是初住相習種性中
第一人,如是下九人法行漸漸增廣,乃至九
住、十行、十向、十地、無垢地,亦漸增廣不可思
議行。佛子!吾今略說,如海一渧。」


《菩薩瓔珞本業經》賢聖學觀品第三



爾時敬首菩薩白佛言:「云何菩薩學觀名字
義相?及心所行法復當云何?」


佛言:「佛子!汝之
所問,同十方佛土中一切佛皆坐道場時能
問者,皆名敬首所問無異。諦聽諦聽,思念正
觀,如法修行。佛子!一切諸佛皆說六明焰三
三昧門、我亦如是說。六種性者,是一切菩薩
功德瓔珞,嚴持菩薩二種法身,菩薩所著百
萬阿僧祇功德行為瓔珞。若一切菩薩不入
瓔珞功德門得入正位者,無有是處。


「佛子!性者,所謂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
性、等覺性、妙覺性。復名六堅,亦名堅信、亦名堅法、亦名堅修、亦名堅德、亦名堅頂、亦名堅覺。復名六忍,信忍、法忍、修忍、正忍、無垢
忍、一切智忍。復名六慧,聞慧、思慧、修慧、無相
[001-1012c]
慧、照寂慧、寂照慧。復名六定,習相定、性定、
道慧定、道種慧定、大慧定、正觀定。復名六
觀,住觀、行觀、向觀、地觀、無相觀、一切種智觀。
佛子!一切菩薩及佛,無不入此六種明觀
決定了義實相法門。


「佛子!汝先言名字者,所謂銅寶瓔珞菩薩
字者,所謂習性種中有十人,其名發心住菩
薩、治地菩薩、修行菩薩、生貴菩薩、方便具足菩
薩、正心菩薩、不退菩薩、童真菩薩、法王子菩薩、
灌頂菩薩。


「佛子!銀寶瓔珞菩薩字者,性種性中有十
人,其名歡喜菩薩、饒益菩薩、無瞋恨菩薩、無
盡菩薩、離癡亂菩薩、善現菩薩、無著菩薩、尊重
菩薩、善法菩薩、真實菩薩。


「佛子!金寶瓔珞菩薩字者,道種性中有十
人,其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菩薩、不壞
菩薩、等一切佛菩薩、至一切處菩薩、無盡功德
藏菩薩、平等善根菩薩、順觀眾生菩薩、如
相菩薩、無縛解脫菩薩、法界無量菩薩。


「佛子!琉璃寶瓔珞菩薩字者,聖種性中有
十人,其名歡喜菩薩、離垢菩薩、明慧菩薩、焰
光菩薩、難勝菩薩、現前菩薩、遠行菩薩、不動菩
薩、慧光菩薩、法雲菩薩。


「佛子!如是百萬阿僧祇功德瓔珞,嚴持菩薩
二種法身,是四十人名為學行,入法流水中
以自灌注。


「佛子!摩尼寶瓔珞菩薩字者,等覺性中一
人,其名金剛慧幢菩薩。住頂寂定,以大願力
住壽百劫,修千三昧已入金剛三昧,同一切
[001-1013a]
法性,二諦一諦一合相。復住壽千劫學佛威
儀,象王視觀,師子遊步,復修佛無量不可
思議神通化導之法。是故一切佛法皆現在
前,入佛行處、坐佛道場、超度三魔。復住壽萬
劫化現成佛,入大寂定等覺諸佛,二諦界外
非有非無、無心無色,因果二習無有遺餘。現
同古佛但有應名,現諸色心教化眾生。現同
古昔諸佛常行中道,大樂無為而生滅為異,
而實非佛,現佛神通常住本境。


「佛子!水精瓔
珞內外明徹,妙覺常性湛然明淨,名一切
智地。常處中道一切法上,超過四魔,非有非
無一切相盡,頓解大覺窮化體神,二身常住
為化有緣。是故佛子!吾今略說賢聖名字,汝
等受持現行化人。


「佛子!汝先言云何心所行法者?所謂十心:一、
發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貴心
住;五、方便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
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頂心住。


「復次,即十觀心所觀法者:一、厚集一切善根,
所謂四弘誓,未度苦諦令度苦諦、未解集諦
令解集諦、未安道諦令安道諦、未得涅槃令
得涅槃。


「佛子!二、修習無量善行,所謂四念處,觀身、受、
心、法若四皆空,四倒則無。不壞假名,一切法
故。皆如幻化者,五陰色識受想行、六大識
空、四大一切法,無自相、無他相,如虛空故。


「佛子!三、善習佛道法,所謂觀十一切入:四大、四色、空處、識處,皆如寶相故。


「佛子!四、一切
佛前受法而行,所謂八勝處:內實五陰中廣
[001-1013b]
相略相二勝處、外假眾生法中廣相略相二
勝處、四大法廣略四勝處。如是觀一切法空,
無相故。


「佛子!五修諸清白法,所謂八大人覺:少欲、知
足、寂靜、精進、正念、正定、正慧、不諍論,順一切
法故。


「佛子!六為諸佛所護,所謂八解脫觀:聞慧得
內假外假二相不可得故,一解脫思慧。內五
法外一切法不可得故,二解脫修慧。六觀具
足色界五陰空,三解脫、四空、五陰及滅定觀
皆不可得故。五解脫如相故。


「佛子!七、廣正法,所謂六和敬:三業同戒、同
見、同行,同入此法和,畢竟空故、住不退位
故。


「佛子!八、信喜大法,所謂三空:一切因空故
無作,一切果空故無相,因空果空復空故
空空。如是法,如虛空故。


「佛子!九、心住四等法,所謂化眾生教四諦法,
三界非樂為苦,無明習因受生無窮,三空道
品無為寂滅。四諦無二,一合相故。


「佛子!十、好求佛功德,所謂六念:佛、法、僧、戒、捨、
天,得一切佛功德。念念入不幻三昧,常所
習現前修故。佛子!吾先忉利天說十觀名,初
十住凡夫行。若一切菩薩,無不入此門向薩
婆若海。


「佛子!十行心者,一、歡喜心行;二、饒益心行;三、
無瞋恨心行;四、無盡心行;五、離癡亂心行;六、
善現心行;七、無著心行;八、尊重心行;九、善法
心行;十、真實心行。
[001-1013c]


「復次即十觀心所觀法者,一、為自得一切種
智故。所謂四正法:善法未生方便令生、善
法已生方便令增廣、惡法未生方便令不生、
惡法已生方便令斷。菩薩爾時為求佛果故。


「佛子!二、為得自身有大力故。所謂四如意足:
念守境、精進馳求、定檢攝、慧照境。得法
無生,自在法故。


「佛子!三、願無畏具足故。所謂五根:信、念、精進、定、慧,皆無相故。


「佛子!四、求具足三寶故。所謂五分法身:戒除
形非,定無心亂,慧悟想虛,解脫無累,無累知
見一切眾生無縛。為知見解脫故,諸法虛空
無二故。


「佛子!五為化一切眾生故。所謂八正道:從
師生慧名正知見;得法生思名正思惟;策勵
不倦名正精進;出家受道得三道分,名正語、
正業、正命;入法性空名正定、正慧。於無生無
二觀,一合相故。


「佛子!六、得大慈悲故。所謂七觀:擇法、念法、精進法、護法、喜法、定法、慧法,是名觀門,入一相
故。


「佛子!七、為得四無礙故。所謂五善根:正
觀、煗觀、頂觀、忍觀、三界空第一觀,能生十地
無相大明慧故、聖人胎未變故、第一空平等
故。


「佛子!八、入一切佛國中行故。所謂四化
法:法辯、議辯、語辯、樂說辯。是四名慧性,照
一切法無生,入第一義諦中行故。


「佛子!九為於一念中照一切法故。所謂三世
十二因緣:過去二,無明、諸行。現在,識、名色、六
處、觸、受、愛、取、有。未來,生滅。皆假合會成,
[001-1014a]
性實不可得故。


「佛子!十、為自在轉大法輪故。所謂菩薩三寶:
菩薩爾時於第一義中道,智為覺寶。一切法
無生動與,則用為法寶。常行六道與六道眾
生和合,故名僧寶。轉一切眾生,流入佛海
故。


「佛子!吾於焰天,為諸天說凡夫十行。今於
此眾略說法要,汝等受持,一切佛亦同是說。


「佛子!十迴向心者,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相迴
向心;二、不壞迴向心;三、等一切佛迴向心;
四、至一切處迴向心;五、無盡功德藏迴向心;
六、隨順平等善根迴向心;七、隨順等觀一切
眾生迴向心;八、如相迴向心;九、無縛解脫迴
向心;十、法界無量迴向心。


「復次十觀心所觀法者,一、二諦正直。所謂
學習第一義諦,觀一切法相如,不可得故。以
慈悲喜捨教授六天人,剃頭被三寶衣,出
家菩薩共一切僧,佛法無二故、第一清淨故。


「佛子!二、深第一義智。所謂五神通:是慧性差
別用,故天名神心,是以天身通。天眼見三世
中一切法,見微細色等。天耳得聞十方聲等。
天他心智知一切人心故。天宿命智知三世
六道命分故。以無生智見一切法故。


「佛子!三、淳至。所謂於無生慧中四不壞淨:於
佛、法、僧、戒中信不壞故。


「佛子!四、量同佛力。所謂三相:諸法本無假名
生,已有還無假名滅,不空有法假名住。是故
一切通達空而不二名世諦相空,空一諦相
故。
[001-1014b]


「佛子!五、善計量眾生力。所謂五陰:色者,異空
色集,成大色分故,色相空。剎那剎那成心故,
心相空;受想行識無集無散,一相無相故。


「佛子!六、佛教化力。所謂十二入:外六境到內六根,為識所入處,故名為入。其慧觀者,不
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一切法無自無他故。


「佛子!七、趣向無礙智。所謂十八界:六境、六根、六識一合相,一切法亦一合相故。


「佛子!八、隨順自然智。所謂因果,善惡名因、苦
樂名果。所由為因、所起為果。由起相待,通為
因果故。因果二空無生無滅,皆一合相故。


「佛子!九、能受佛法僧故。所謂二諦空:因緣集
故謂之有,非曰有是有。因緣散故謂之無,非
曰有是無。故有無無無,般若解脫無二相故。


「佛子!十、以自在慧化一切眾生。所謂中道第
一義諦,般若處中而觀達一切法而無二,其
觀慧轉轉入聖地,故名相似第一義諦觀,而
非真中道第一義諦觀。其正觀者,初地已上
有三觀心入一切地。三觀者,從假名入空二
諦觀,從空入假名平等觀。是二觀方便道。因
是二空觀,得入中道第一義諦觀,雙照二諦
心心寂滅,進入初地法流水中,名摩訶薩聖
種性。無相法中行於中道而無二故。


「佛子!是三十心入一乘信,一乘因法非近行
可得,廣行大心三阿僧祇劫行伏道忍方始
滿足。


「佛子!若退若進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
發三菩提心,有恒河沙眾生學行佛法信想
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諸善男子!若一劫二
[001-1014c]
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
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
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
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
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
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
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
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
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
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
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
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佛子!吾先第四
天中廣開此凡夫十向法,今在此樹下略說
法要,汝諸人等善自受行。


「佛子!十地心者,一、四無量心;二、十善心;三、明
光心;四、焰慧心;五、大勝心;六、現前心;七、無生
心;八、不思議心;九、慧光心;十、受位心。


「復次,十觀心所觀法者,一、歡喜地住中道第
一議諦慧。所謂二十歡喜心、十無盡願,現
法身入十方佛土,作五神通入如幻三昧,現
作佛化無量功德,不受三界凡夫時果,常入
一乘位一心四諦集苦道滅。二種法身變易
受生,三觀現前常修其心入百法明門,所謂
十信,一信十故百法明門,十三故煩惱畢竟
不受,心心寂滅法流水中,自然流入薩婆若
海。


「佛子!二、金剛海藏法寶。所謂自行十善、教人
行十善,讚歎行世善者、讚歎十善法,現千佛
[001-1015a]
土教化一切眾生,無相達觀皆成就故。


「佛子!三、入如幻三昧。所謂十二門禪,初覺、觀、
喜、樂、一心五支為因,第六默然心為定體。喜、
樂、倚、一心四支為因,第五默然心為定體。樂、
護、念、智、一心五支為因,第六默然心為定體。
不苦不樂、護、念、一心四支為因,因名方便,第
五默然心為定體。禪名支林,定名撿攝。經
劫不散,故名為定。四空定同有五支,體用相
似故方便道同。支者,想、護、正、觀、一心五支為
因,第六默然心為定體。從定生四無量心,名
四無量定,聖人現同凡夫法故。以自在力,復
過是法入無量定,百千佛土教化一切眾生
故。


「佛子!四、遍行法寶藏。所謂身受心法、正進、如
意足、根、力、八正、七覺,是菩薩大行,現億法身
化一切眾生故。


「佛子!五、入法界智觀。所謂十六諦,有諦、無諦、
中道第一議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相諦、差
別諦、視成諦、說諦、事諦、生起諦、盡無生諦、入
道諦、如來智諦。五明論、一切法,盡在一念心
中一時行。現無量身一切佛土,受佛法化
故。


「佛子!六達有法緣故起智。所謂十十二
因緣、十種照:一、我見十二緣;二、心為十二緣;
三、無明十二緣;四、相緣由十二緣;五、助成十
二緣;六、三業十二緣;七、三世十二緣;八、三
苦十二緣;九、性空十二緣;十、縛生十二緣。
逆順觀故現無量身,入一切佛土化一切眾
生故。


「佛子!七盡果報無障無礙智。所謂以三空智
[001-1015b]
觀三界二習,色心果報滅無遺餘,一切行功
德功用造作以竟,一切變通所為所作不一
不二,無不滿足修行開發。一切功德行功用
開發,乃至上地一切功德行已修竟,開發功
用亦悉具足。一切行根本已十度為本:施、戒、
忍、進、定、慧、願、方便、通力、無相慧。十度行法功
用已竟,無為無作法流水中心心寂滅,自然
流入薩婆若海故。


「佛子!八、不思議無功用觀。所謂無相大慧方
便大用,無有色習無明亦盡,百萬劫事無量
佛土事已一念心一時行,現如佛形、一切
眾生形,一念心中一時行已,無功用故。


「佛子!九、入法際智。所謂四十辯才一切功德
行皆成就,心習已滅無明亦除,一切佛藏一
切變通藏已一心中一時行,無量大千世
界中作佛形、作眾生形,教化無量眾生法
故。


「佛子!十、無礙智觀。所謂無量法雲雨澍及一
切眾生,二習無明今已盡滅受大職位,神變
無量不可具說,現同如佛無相用故。


「佛子!如是一切賢人,同入此門修行成覺。


「佛子!吾先第六天說十地導化天人,今故略
開,汝等受行。


「佛子!第四十一地心者,名入法界心。復次心
所行法者,所謂勇伏定入法光三昧。入此
定中修行十法:一、學佛不思議變通;二、集菩
薩眷屬;三、重修先所行法門;四、順一切佛
國問訊一切佛;五、與無明父母別;六、入重玄
門;七、現同如佛現一切形相;八、二種法身具
[001-1015c]
足;九、無有二習;十、登中道第一義諦山頂。是
故無垢菩薩從發心住來,至此一地,經無量
劫修四十心無量功德法門,復從喜地修行
二種法身無量功德,經百千劫法藏始滿,入
相盡三昧成就一切智位,常行佛行故。佛子!
吾先於第三禪中集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
薩入佛華三昧定百萬億偈,今以略說一偈
之義開眾生心,汝等受持。


「佛子!第四十二地名寂滅心妙覺地常住一
相,第一無極湛若虛空,一切種智照達無生
有諦始終。唯佛窮盡眾生根本有始有終,佛
亦照盡乃至一切煩惱、一切眾生果報。佛一
心念稱量盡原,一切佛國一切佛因果、一
切佛菩薩神變,亦一念一時知住不可思
議二諦之外獨在無二。


「佛子!吾先在此樹下說法界海時,有八萬無
垢菩薩現身得佛故。今為此大眾略開佛果
行處,汝應頂受。」


敬首菩薩白佛言:「世尊!從初地至後一地,
有果報神變二種法身:一、法性身;二、應化法
身。為何色相?為何心相?」


佛言:
「佛子!出世間果者,從初地至佛地,各有二種
法身。於第一義諦法流水中,從實性生智故,
實智為法身。法名自體,集藏為身。一切眾生
善根,感此實智法身故。法身能現應無量法
身,所謂一切界國土身、一切眾生身、一切
佛身、一切菩薩身,皆悉能現不可思議身;國
土亦然。


「佛子!土名一切賢聖所居之處。是故一切眾
[001-1016a]
生賢聖,各自居果報之土。若凡夫眾生住五
陰中為正報之土,山林大地共有名依報之
土。初地聖人亦有二土,一、實智土,前智住後
智為土;二、變化淨穢經劫數量應現之土,
乃至無垢地土亦如是。一切眾生乃至無垢
地,盡非淨土住果報故。唯佛居中道第一法
性之土。是故我昔於普光堂上,廣為一切
眾生說淨土之門。


「佛子!初地一念無相法身智身,成就百萬阿
僧祇功德法,雙照二諦心心寂滅法流水中。
不可以凡夫心識思量二種法身,何況二地
三地乃至妙覺地。但就應化道中,可以初
地有百身千身萬身乃至無量身。有縛有解,
其法身處心心寂滅法流水中,上不見一切
佛法,一切果報可求;下不見無明諸見可斷、
眾生可化。但以世諦應化法中,見佛可求、諸
見可斷、眾生可化。佛子!亦可得言修三堅法
入聖人位,但法流水中心心寂滅,自然流入
妙覺大海。佛子!乃至三賢十地之名,亦無名
無相,但以應化故,古佛道法有十地之名。佛
子!汝應受持一切佛法等無有異。


「佛子!世間果報者,所謂十住。銅寶瓔珞銅輪
王,百福子為眷屬,生一佛土受佛學行,教
二天下。銀寶瓔珞銀輪王,五百福子為眷屬,
生二佛國中受佛教行,化三天下。金剛寶
瓔珞金輪王,千福子為眷屬,入十方佛國中
化一切眾生,處四天下。


「歡喜地。百寶瓔珞七寶相輪四天王,萬子為
眷屬,百法身為百佛國中化十方天下。千
[001-1016b]
寶瓔珞八寶相輪忉利王,二萬子為眷屬。萬
寶瓔珞九寶相輪焰天王,眷屬亦然不可稱
數。億寶瓔珞十寶相輪兜率陀天王,眷屬亦
然不可稱數。天光寶瓔珞十一寶相輪化樂
天王,眷屬亦然。摩尼寶光瓔珞十二寶相輪
他化天王,眷屬亦然。千色龍寶光慧瓔珞十
三寶相輪梵天王,眷屬亦然。梵師子寶光瓔
珞大應寶相輪光音天王,眷屬亦然。不可思
議寶光瓔珞白雲光寶相輪淨天王,眷屬亦
然。百萬神通寶光瓔珞無畏珠寶相輪靜居
天王,眷屬亦然。千萬天色寶光瓔珞覺德寶
光相輪三界王,一切菩薩為眷屬。無量功德
藏寶光瓔珞千福相輪法界王,一生補處菩
薩為眷屬。佛子!是上瓔珞相輪,一切佛及菩
薩動止俱遊常隨其身,亦化一切眾生,故有
如是果報之名數法。佛子!三賢菩薩,伏三界
煩惱麁業道、麁相續果,亦不起麁。是見道
喜忍伏三道業道。離忍伏人中業道,明忍伏
六天業道,焰忍伏諸見業道,勝忍伏疑見業
道,現忍伏因業道,無生忍伏果業道,不動忍
伏色因業道,光忍伏心因業道,寂滅忍伏心色二習業道,無垢忍伏習果道。習前已除而
果不敗亡。是故佛子!三賢名為伏斷喜忍,以
上亦伏亦斷。一切煩惱覺忍現時,法界中一
切無明頓斷無餘。


「佛子!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
界業果。是故我言從無明藏起十三煩惱,所
謂:邪見、我見、常見、斷見、戒盜見、果盜見、疑見
七見,見一切處求故說見。從見復起六著心:
[001-1016c]
貪、愛、瞋、癡、欲、慢,於法界中一切時起。


「佛子!一切煩惱以十三為本,無明與十三作
本,是以就法界中別為三界報。佛子!見、著
二業迷法界中一切色欲心,所起報故分,
為欲界報。


「佛子!見、著二業迷法界中一切色心故,色
心所起報分,為色界報。


「佛子!見、著二業迷法界中一切定心故,定心
所起報分,為無色界報。


「是故於一法界中,有三界報。一切有為法,若
凡若聖、若見著、若因果法,不出法界。唯佛一
人在法界外,然後為復來入法界藏中,為無
明眾生示一切善惡道果報差別無量。


「佛子!前三賢伏三界無明,而用麁業。何以故?
當受生時,善為緣子、愛為潤業,故受未來果,
故名息用而不斷愛用。又十一人亦伏法界
中三界業果故。初地乃至七地,三界業果俱
伏盡無餘,八地乃盡故。從此以上示現作
佛,王宮受生、出家得道、轉法輪、滅度,亦現
一切佛界,故無子愛三界之報。唯有無明習
在,以大願力故變化生。是以我昔天中說生
不生義,業生變生。佛子!聖位中二種業:一
慧業。無相無生智,心心緣法性而生無照,
是名慧業。二功德業。實智出有諦中,有為無
漏集百萬阿僧祇功德,故名為功德業。從初
聖以上而現受生,以變易故畢故不造新,以
願力故住壽百劫千劫變化生一切。」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
[001-10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