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5 阿毘曇心論-晉-尊者法勝 (CBETA)





《阿毘曇心論》卷第三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
共惠遠於廬山譯


6智品




「 智慧性能了
 明觀一切有
 有無有涅槃
 是相今當說」



謂智賢聖品已略說有無。有境界今當說。


「 三智佛所說
 最上第一意
 法智未知智
 及世俗等智」



此三智攝一切智。於中法智名謂境界。於欲
界苦習滅道無漏智境界。是初受法相故曰
[003-0820c]
法智。從法智根現見已。非根現亦見未知智。
未知智名謂境界。色無色界苦習滅道無漏
智境界。是後受法相故曰未知智。等智名謂
有漏智。是多取等諦智男女長短為首。


「 苦習息止道
 二智如可得
 此名與四智
 解脫師所說」



此二智法智未知智。若行於諦如是相似名所
說。苦諦境界說苦智。習諦境界說習智。滅諦
境界說滅智。道諦境界說道智。解脫師所說。


「 若智觀他心
 是從三中說
 盡無生智二
 境界在四門」



若智觀他心是從三中說者。他心智謂有漏
境界。是等智境界。欲界道是法智境界。色界
道是未知智。盡無生智二者。無學二智盡智
無生智。於中所作已竟受無學智是盡智。不
復更作受無學智。是無生智是亦法智未知
智。問盡智無生智何諦境界。答境界在四門。
此二智四諦境界苦習滅道。已說十智。行今
當說。


「 二智十六行
 法智未知智
 如是行或非
 是說為等智」



二智十六行法智未知智者。法智性是十六
行四行受。苦四行習四行滅四行道未知智。
色無色界亦爾。如是行或非是說為等智者。
煗頂忍第一法中攝等智行。無漏行二諦所
攝。十六行第一法攝四行聞思。及餘思惟等
智十六行。離此餘等智非十六行。謂施戒慈
如是比。


「 四智有四行
 決定行所說
[003-0821a]
 正觀他心智
 此或是或非」



四智有四行決定行所說者。苦智四行如上
說。習滅道智亦如是。正觀他心智此或是或
非者。無漏他心智四行如道智有漏非。


「 盡智無生智
 離空無我行
 說有十四行
 受相為最勝」



盡智無生智離空無我行說有十四行者。盡
智無生智十四行除空無我行。所以者何。彼
行等諦我已作不復更作。空無我者不以此
行。受相為最勝者。非一切無漏智在十六行。
十六行者是總行。更有無漏智受十六相。如
身意止是自相智。不在十六行前受十六行。
此自相行於諸無漏智前受故勝。已說十六
行。如此智所得今當說。


「 第一無漏心
 或有成就一
 二或成就三
 於上增益一」



第一無漏心或有成就一者。第一無漏心苦
法忍相應。未離欲成就一等智。已離欲成就
他心智。二或成就三者。第二無漏心苦法智
相應。未離欲成就三法智苦智等智。已離欲
成就他心智。於上增益一者。於上四時增
說一。四時得苦未知智。得未知智習法智。得
習智滅法智。得滅智道法智。得道智。忍中不
得智。問此智何地所攝。答。


「 九智聖所說
 依倚於上地
 禪中有十智
 無色地中八」



九智聖所說依倚於上地者。未來禪中間禪。
無他心智根本禪攝故。禪中有十智者。根本
四禪中有十智無色地中八者。無色中有八
[003-0821b]
智除法智他心智。法智者境界。於欲界不以
無色境界。於欲界他心智行。乘色無色中
無色。已說地。修今當說。修有二種得修行修。
得修者。謂功德未曾得而得。得已諸餘功德
彼所倚。亦得得已後時不求而生。行修者。謂
曾得功德今現在前行。問此諸智云何修。答。


「 若以得為修
 智者諸聖見
 彼即當來修
 諸忍亦如是」



若已得為修智者諸聖見彼即當來修者。見
諦道中謂智現在前修。即彼當來修法智乃
至道智。諸忍亦如是者。忍亦如是苦法忍現
在前修。即苦法忍當來修。非智非餘忍如是
一切。


「 是於三心中
 得修於等智
 或修七或六
 最後心所說」



是於三心中得修於等智者。即見諦道中。三
心須當來修等智。苦未知智。習未知智。滅
未知智。行此三諦時得修等智。所以者何。此
三諦習已觀非道諦。謂地見道即彼地等智
及欲界。或修七或六最後心所說者。道未知
智離欲修七智。謂阿那含果所攝。未離欲修
六智除他心智。彼中非想非非想道得沙門
果。是以不修等智。


「 十七無漏心
 於上思惟道
 當知修於七
 六修增益根」



十七無漏心於上思惟道當知修於七者。須
陀洹果上思惟道。十七心須修七智。此道
未來禪所攝是以無他心智。盡智無生智是
無學。以故無餘七智必修。所以者何。彼意
[003-0821c]
此功德常不空。若不修者曾得已捨復未更
得。於其中間應空而不空是以必修。六種增
益根者。增益根名謂信解脫。增益諸根逮得
見到。彼有九無礙道九解脫道。是一切無礙
道一切解脫道修六智。此說未離欲是以無
他心智。爾時學道不學斷煩惱。彼未曾得修
功德非已曾得。是以不修等智。


「 得不還果時
 遠離於七地
 思學諸通道
 解脫修習八」



得不還果時者。若得不還果修八智彼中要
得根本禪是以修他心智餘智如前。遠離於
七地者。四禪三無色離欲時。一切九解脫道
修八智。於中一切修下地禪。思學諸通道解
脫修習八者。三通如意足天眼天耳。一切九
解脫道修八智。所以者何。攝根本禪故。


「 此無礙道中
 及滅第一有
 彼八解脫道
 說者修習七」



七地離欲時一切無礙道中。修七智除他心
智。所以者何。此無礙道修滅結。智他心智
非滅結。以故不修非想非非想處第一有。彼
離欲時八解脫道中修七智除等智。所以者
何。等智於非想非非想處轉。還以非離故。


「 離於第一有
 六修無礙道
 乘上應當知
 修習於下地」



離於第一有六修無礙道者。第一離欲時九
無礙道中。修六智除他心智及等智。乘上應
當知修習於下地者。此修一切地當知修自地
諸智。及下地所攝。謂依初禪離欲彼修二地
功德。自地所攝及未來禪。如是至無所有處。
[003-0822a]


「 漏無漏一切
 諸地修功德
 初無學心中
 此未知智意」



漏無漏一切諸地修功德初無學心中者。得
無著果時九地及自地。亦一切諸地於中修。
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處地煩惱相違。一切
地有煩惱意不明淨。無煩惱意明淨。是以離
彼修一切。問此無學初心何智相應。答此未
知智意。是初無學心未知智相應。彼作是念
我生已滅。是非想非非想處生緣。所以者
何。最後盡故是以苦未知智相應。問又世尊
言見智慧此三為一種為種種。答此是慧之
差別慧性所有。但以事故世尊或說見或說
智。問此義云何。答。


「 謂決定能知
 諸忍非智性
 盡智則非見
 無生智亦然」



謂決定能知諸忍非智性者。修行八忍能求
故見能視故慧。但非智不決定故。所以者何。
用始緣故。盡智則非見無生智亦然者。盡智
無生智視故慧決定故智。但非見不求故無
所為故。餘無漏慧種三性所有見智及慧。


「 善俗有漏智
 在意及諸見
 當知此則見
 說一切是慧」



善俗有漏智在意及諸見當知此則見者。意
識地中善有漏慧。三性見智及慧。五見煩惱
性此見所有觀察故。亦不離智及慧。餘有漏
慧種非見性所有。所以者何。無記意識相應
慧種。非見性所有不觀察故。穢污慧種亦非
見性。所有煩惱所壞故。五識相應慧種亦非
見性。所有不觀察故亦不離智性。說一切是
[003-0822b]
慧者。謂前所說離如忍中。離智盡智無生智
離見。除善意識地及五見已餘有漏慧離見
慧不如是。所以者何。一切智種一切見種即
是慧種故。問一一智幾智緣。答。


「 法智未知智
 曉了於九智
 因智及果智
 是二智境界」



法智未知智曉了於九智者。法智觀九智緣九
智除未知智。所以者何。未知智者非欲界果
非欲界因非欲界滅非欲界道。未知智亦如
是九智緣除法智。因智及果智是二智境界
者。習智是因智。彼有漏他心智及等智緣同
習故。餘非緣無漏故。苦智亦如是此即果智。


「 道智是九智
 解脫智無緣
 餘一切境界
 決定智所說」



道智是九智者道智境界九智不緣等智有漏
故。餘盡緣同道諦故。解脫智無緣者。解脫智
是滅智。非緣智緣無為故。餘一切境界決
定智所說者餘有四智緣一切十智。等智緣
十智境界一切法故。他心智亦緣十智。具他
心境界故。盡智無生智亦緣十智。一切有為
境界故。問又世尊言。未知智如離非想非非
想處得無著果。未知智是彼道。非以此可知
未知智。是彼道非餘耶。答亦有法智是色無
色界道。問何者。答。


「 若息止及道
 法智之所行
 是滅於三界
 非欲未知智」



若息止及道法智之所行是滅於三界者。謂
滅法智及道法智。在思惟道是滅於三界結。
或有法智離色無色界欲。謂此重見惡是於
[003-0822c]
欲界思惟滅及道。離色無色界欲非苦智非
習智。所以者何。不同苦習同於滅道故。問頗
有未知智滅欲界不。答非欲未知智。無有未
知智能滅於欲界。所以者何。無彼重見惡而
悲此。問神通智性所有彼。亦應當說一一幾
智。答。


「 如意足等智
 天眼耳亦然
 六於宿命中
 五說他心智」



如意足等智天眼耳亦然者。如意足說等智
天眼天耳亦如是。無漏智不以此行。六於宿
命中者。宿命通有六智。法智憶法智分未知
智憶未知智分等智憶俗。苦智憶過去苦習
智。憶過去習道智憶過去道。五說他心智者。
他心智通有五智。法智知他心中法智及彼
相應心心數法未知智亦如是。等智知他俗
心心數法。道智知他無漏心心數法他心智
五。


「 九智漏盡通
 聖人之所說
 八境界於身
 法十九智二」



九智漏盡通聖人之所說者。漏盡通無漏九
智。一切漏相違故。問又世尊言。身身觀意止
觀者。是慧此意止何智所有。答八境界於
身八智觀身色假名為身。是八智所知除他
心智及滅智。若智緣色者是身意止。此二智
不緣色。法十者。法意止有十智離色痛心餘
法。謂法是境界有十智自相界。及一切總
如是法意止。九智二者。痛及心九智除滅
智。謂智緣痛是痛意止。謂智緣心是心意止。
問諸如來有智力。云何如來力施設智。及如
[003-0823a]
來四無所畏智性。所有如所說我等正覺。此
諸法未等正覺不見此相。如是一切此亦應
當分別。一一幾智性所有。答。


「 是處非處力
 及無畏第一
 此是佛十智
 餘此中差別」



是處非處力及無畏第一此是佛十智者。佛
有十智是處。非處力。是處智名受諸法真實
相真實行。受知此法如是相如是行。是謂是
處智非處智。名諸法他相他行不可得。則知
非此法如是相如是行是名非處智。是佛十
智初無畏。亦十智等正受故。餘此中差別者。
是處非處力差別有十力初無畏差別。有四
無所畏處非處智。是境界差別故十種分別。
初無畏亦境界差別故四種分別。問四辯亦
智性所有。此亦應當分別。一一幾智。答。


「 法辯辭辯一
 應義辯俱十
 願智是七智
 智最勝所說」



法辯辭辯一者。法辯名覺諸法名是等智。非
以無漏智受名。世俗中名是假號。無漏智不
以此行。辭辯名覺正說。此亦等是俗中假智
號。應義辯俱十者。應辯名觀及現無所罣礙
方便智是十智義辯名覺諸法真實。彼亦十
智受真實相故其人云辭應二辭應一等智法義二辯十智也。問願智有
幾智。答願智是七智智最勝所說。願智有七
智除他心智盡智無生智。願智者利捷疾境
界。於三世受一切諸法。是七智性所有其人云一等智


7定品




問如是知諸智。此智當云何。答。


「 智依於諸定
 行無罣礙行
[003-0823b]
 是以思惟定
 欲求其真實」



智依於諸定行無罣礙行者。如燈依油離風
處光焰甚明。如是智依於定意離諸亂。智光
甚明必定無疑行於緣。是以思惟定欲求其
真實。


「 決定說四禪
 及與無色定
 此中一一說
 雜味淨無漏」



決定說四禪及與無色定者。有八定四禪及
四無色定。此中一一說雜味淨無漏者。初禪
有三種味相應淨無漏。如是一切諸定門。云
何味相應。云何淨。云何無漏。答。


「 善有漏是淨
 無熱謂無漏
 氣味愛相應
 最上無無漏」



善有漏是淨者。謂善是淨故說淨。無熱謂無
漏者。煩惱假名熱謂定無煩惱是無漏。氣味
愛相應者。謂禪無色定愛相應。是具足共
相應共行是說味相應。最上無無漏者。最上
非想非非想處彼中無無漏。不揵疾行故是
有三種餘各三種。問禪何性所有。答。


「 五枝有覺觀
 亦復有三痛
 若干種四心
 謂之是初禪」



五枝者。謂五枝攝受初禪令堅固。亦從此
得名覺觀。喜樂一心覺名。當入定時生善
功德。始麁心思惟觀名。令心細相續相連喜
名。於定中悅樂名。已悅於身心中安隱快樂
一心名。於緣中心專不散。此種住定時是
枝及入時捨時是故五枝。初禪有覺觀者。
有覺有觀即是初禪。問以受五枝今覺觀何
用。答枝者謂善是於五枝中。說穢污及無記。
[003-0823c]
亦有覺有觀而不是善。亦復有三痛者。初禪
有三痛樂根喜根護根。於痛中樂根是身痛。
喜根是意地。護根在四識。若干種者梵世中
若干種有上有下。是說具足生處。四心者初
禪有四心。眼識耳識身識意識。謂之是初禪
者。此一切諸法謂是初禪。已說初禪。第二
今當說。


「 二痛若干種
 二禪有四枝
 五枝是第三
 此禪說二痛」



二痛者。第二禪有二痛喜根及護根。若干種
者。於中身有若干種。已離覺觀有若干心。或
時入喜根或時入護根。但喜是根本邊有護
根。二禪有四枝者。第二禪有四枝。內淨喜樂
一心內淨名。是信於離中生信。已得初禪離
便作是念。一切可離餘枝如前說。此種於第
二禪是枝。五枝是第三者。第三禪有五枝樂
護念智一心。樂者意識地中樂根。護者已樂
於樂不求餘其人云護雖有義不應云枝也念者。是護方
便不捨智者不令樂。一心者定此種於第三
禪中是枝。此禪說二痛者。第三禪有二痛。
樂根及護根。樂根是根本。護根是邊。


「 離息入息出
 第四有四枝
 此枝謂說善
 亦復分別種」



離息入息出者。息入者來息出者去。是第四
禪中無。所以者何。彼由定力故身諸毛孔合。
第四有四枝者。第四禪有四枝。不苦不樂護
淨念。一心求離苦樂。不苦不樂餘如前說。
問何禪是枝相應。答此枝謂說善。善禪枝
相應枝非穢污亦非無記。亦復分別種者。謂
[003-0824a]
種隨處已說。當知是餘處不應有。如初禪有
覺有觀。四心說此種餘一切地無。第四禪離
息入息出。是三中無不應說。已說四禪四無
色定。謂餘今當說。問如世尊言。有根本依。
若未離欲。未有根本依。而有無漏功德。是無
漏功德何地所攝。答未來禪所攝。又世尊所
說有三定。有覺有觀無覺少觀無覺無觀。於
中初禪是有覺有觀。第二禪是無覺無觀。謂
無覺少觀。定是何地所攝。答是中間禪所攝。
是未來禪中間禪相今當說。


「 相應有覺觀
 俱在未來禪
 觀相應中間
 明智之所說」



相應有覺觀俱在未來禪者。未來禪中有覺
有觀。觀相應中間明智之所說者。中間禪少
有觀而無覺。彼漸漸心息止。


「 無依而二種
 除其味相應
 中禪有三種
 俱為說一痛」



無依而二種除其味相應者。未來禪一向善
有漏及無漏。有漏者淨。無漏即無漏。中禪
有三種者。中間禪有三種味淨無漏生死居
故。俱為說一痛者。未來禪及中間禪俱有一
痛護根非根本地故。已說諸定餘功德。於中
攝今當說。


「 三摩提有通
 無量修一切
 除入及諸智
 解脫於中起」



三摩提者。三三摩提空無願無相。無漏心繫
縛故。有通者。有六通如意足智天耳智他心
通智憶宿命智生死智漏盡通智。無量者。四
無量慈悲喜護。無量眾生境界故曰無量。修
[003-0824b]
一切者。十一切入。地一切入。水火風青黃
赤白一切入。無量空處一切入。無量識處
一切入。盡具解故一切入。除入者。八除
入內未除色想不淨觀少境界。一無量境界。
二除色相少境界。三無量境界。四復除色
想青黃赤白觀除入。除淨境界故故曰除入。
及諸智者。諸智有十如前說。解脫者。八解
脫未除色想不淨思惟一。除色想不淨思惟
二。淨思惟三。四無色及滅盡定。境界背不
向故說解脫。於中起者。此諸功德九地中
可得及於中起其人云應十地。已說諸功德隨地可得
今當說。


「 一慧悲及護
 慈亦有五通
 說遍四禪中
 六中有現智」



一慧悲及護慈亦有五通說遍四禪中者。一
慧謂他心智三無量。及五通是一切功德根
本四禪中非餘。六中有現智者。現智是法智。
六地中有根本四禪未來禪中間禪。


「 除入中說四
 於中亦有喜
 初解脫及二
 功德初二禪」



前四除入喜等初第二解脫。此功德初第二
禪中非餘。


「 除入謂有餘
 及與解脫一
 亦八一切入
 佛說最上禪」



後四除入淨解脫前八一切入。是功德第四
禪中非餘。


「 餘脫即名說
 二一切亦然
 滅盡最在後
 餘九謂無漏」



餘脫即名說二一切亦然者。餘四解脫自名
[003-0824c]
所說。及二一切入亦如是。無量空處解脫無
量空處一切入。於無量空處中所攝如是至
非想非非想處。滅盡最在後者。滅盡定非想
非非想處所攝。所以者何。謂未離彼欲亦入。
餘九謂無漏者。謂餘無漏法九地所攝。如三
三摩提七智漏盡通是九地所攝。四禪三無
色未來。及中間等智是十地所攝。此亦非想
非非想處可得以定數故。問此功德幾有漏
幾無漏。答。


「 三解脫當知
 有漏及無漏
 定智已分別
 謂餘盡有漏」



三解脫當知有漏及無漏者。無量空處無量
識處。無所有處解脫是有漏無漏。定智無
分別者。定如契經品說。無漏智及諸通如智
品說。謂餘盡有漏者。餘一切功德一向有漏。
如三通威儀法故色聲受相故。無量眾生緣
故。一切入意解希望故。三解脫亦如是。非
想非非想處非揵疾行故。想智滅離覺觀故。
除入亦意解希望故。已說諸功德。相成就今
當說。


「 未能度於欲
 成就味相應
 度下未至上
 成就淨諸定」



未能度於欲成就味相應者。謂地若未離欲。
於彼地成就味相應度。下未至上成就淨諸
定者。謂離欲界欲。若未生梵世上地。彼成
就淨初禪。及初禪地有漏功德。如是一切盡
當知。


「 住上應當知
 無漏成就禪
 求得諸功德
 知非無欲中」


[003-0825a]


住上應當知無漏成就禪者。謂離下地欲彼
住上地。亦成就下地無漏。如見諦離欲住梵
世上地。成就無漏初禪。及初禪地定等諸無
漏功德。如是一切盡當知。世俗功德繫在隨
生處。無漏在斷中。是以離生處捨有漏功德
不捨無漏。求得諸功德知非無欲中者。已說
離下地欲成就上功德。當知非一切功德離
欲時得。如如意足智天眼智天耳智無記性。
所有欲及滅盡定此求得。非離下地欲時
得。已說成就因緣今當說。定種有二十三。八
味相應八淨七無漏。問此一一種幾種因。
答。


「 妙無漏無染
 七種謂之因
 淨味相應禪
 當知因有一」



妙無漏無染七種謂之因者。一一無漏七種
自然因。自地相應因共因。淨味相應禪。當知
因有一者。味相應初禪。於味相應初禪因非
餘。非善因不相似故。非餘地穢污因行相違
故。淨初禪於淨初禪因。非穢污因不相似故。
非無漏因亦不相似故。非餘地淨因自地果
報故。及自地繫縛故。如是一切盡當知。已說
因緣次第緣。今當說。問一一次第生幾種。答。


「 無漏禪次第
 興起六種禪
 七八九有十
 起禪亦空定」



無漏初禪次第生六種自地淨及無漏。如是
第二第三禪無漏。無所有處次第生七。自地
二下地四上地一。無漏第三禪次第生八。自
地二下地二上地四。無漏無量識處次第生
九。自地二下地四上地三。餘無漏次第生十。
[003-0825b]
自地二下地四上地四。


「 淨六有七八
 九十生十一
 味相應諸禪
 興二乃已十」



淨六有七八九十生十一者。淨非想非非想
處次第生六。自地味相應及淨下地四。淨無
漏無所有處無量識處。非味相應離欲故。如
是一切盡當知。一切自地味相應。味相應諸
禪興二乃以十者。味相應禪次第生二。自地
味相應及淨不生餘。各各相違故。如是一
切自地二下地一淨其人云不應有下地一淨。一切味相應
死時生。已說次第緣緣。今當說問一一幾
種緣。答。


「 淨以無漏禪
 必緣一切地
 穢污相應禪
 獨緣於己地」



淨以無漏禪必緣一切地者。淨及無漏禪一
切地緣一切種。穢污相應禪獨緣於己地者。
味相應禪緣於自地味相應禪及淨。非無漏
愛無無漏緣。亦不樂於他地。


「 無色無有力
 緣下有漏地
 善有根本地
 穢污如味禪」



無色無有力緣下有漏地者。無色定不能緣
下地有漏法極寂靜故。問何謂無色不能緣
下地有漏法。答善有根本地淨。及無漏根本
無色。是自地緣及上地非下地緣。穢污如味
禪者。如味相應說無色亦然。


「 謂餘於色界
 無量等功德
 是必欲界緣
 世尊之所說」



謂色界餘功德如無量等。一切入除入及解
脫。唯緣欲界緣無量苦眾生。青等諸色此則
[003-0825c]
欲界。所以者何。神通二界緣故。問世尊所說
勳禪是云何。答勳一切四禪無漏者。勳有
漏是無漏力故。受淨居果報。問若一切四禪
勳者。以何等故下三禪中無淨居果。答。


「 若能勳諸禪
 是依第四禪
 三地愛盡故
 淨居果實中」



若得第四禪是能勳禪。第四禪者先勳餘
者後。謂得第四禪離三禪欲。以是故下地無
有淨居果實中。有問世尊言。有願智是云何。
答謂。


「 無著性不動
 是得一切定
 彼由定力故
 能起頂四禪」



於中若彼意生功德。願智不諍辯首諸功德。
願智者如所願入定。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
或有為或無為是一切盡知。不諍者。欲令他
意不起諍。便不起辯者。諸法義及味決定。
無疑不罣礙無所畏。問是願智不諍及辯何
地攝。答。


「 三地有願智
 無諍依五地
 法辭辯依二
 二辯依於九」



三地有願智者。願智三地所攝。第四禪初禪
及欲界。入第四禪知初禪及欲界。說無諍依
五地者。無諍五地可得根本四禪四及欲界。
欲令一切不諍。法辭辯依二者。法辯名緣味
是欲界及梵天世。非上地離覺觀故。辭辯名
是味撰智。彼亦二地中可得。欲界及梵天世。
二辯依於九者。義辯及應辯九地中可得。四
禪四無色及欲界。已說初禪。當知已說未來
及中間。此是初禪眷屬故。問云何得此定。答。
[003-0826a]


「 斷欲亦復生
 而得於淨禪
 穢污退及生
 無漏唯斷欲」



斷欲亦復生而得於淨禪者。淨初禪二時得。
離欲時及上地沒生梵天世。如是一切盡當
知。穢污退及生者。穢污味相應是退時得。若
欲界及梵天世纏退於爾時得。味相應初禪
生時得者。若上地命終生欲界及梵天世於
爾時得。味相應初禪如是一切盡當知。無漏
唯斷欲者。無漏唯斷欲時得。謂聖得離欲
於爾時得無漏初禪。如是一切盡當知。問此
功德誰能除煩惱。答。


「 無漏除煩惱
 亦復定中間
 一切定中間
 相應於護根」



無漏除煩惱者。無漏初禪八地除煩惱。如是
一切盡當知。亦復定中間者。定中間名謂下
地除欲。以方便道故終不得根本生。未得
離欲餘不能除。一切定中間相應於護根者。
一切定中間護根相應終不得喜至不得義。
問變化心有幾。謂有如意足能變化答八。
四禪果欲界。四禪果初禪地。問彼誰成就。
答。


「 下地變化意
 成就彼種果
 若合三種心
 上地應當說」



下地變化意成就彼種果者。謂若成就禪
是成就彼果下地變化心。問如說初禪有
四心。住於上地欲聞欲見。彼云何見聞。答。


梵世地識現在前。問彼幾時成就。答若合三
種心上地應當說。若時彼識現在前。若眼識
若鼻識若耳識若身識。爾時成就彼識。若
[003-0826b]
不現在前即滅爾時不成就。
《阿毘曇心論》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