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71 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唐-遍滿 (CBETA)



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No.777



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
唐沙門 遍滿 撰


論題云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者言金剛者謂不壞義行人若住菩提心時不為
世間染法所破故云不壞頂謂頭也極也即明菩提
心外莫更越高也如人登山下觀萬物莫不明了菩
提心頂亦下觀法界圓照無礙故名為頂言瑜伽者
謂相應義也即明三密相應義言三密者謂即真言
觀是也即身口意也中謂中道遠離二邊契會中道
故云中也秘釋云中謂內也若心水澄住菩提心月
影現於中也發謂顯也得也下云於一切有情身中
本來有普賢大菩提心□為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
諸佛大悲以善巧智說此甚深瑜伽令修行者於內
心中觀日月輪云云又云由作此觀照見本心湛然
清淨猶如滿月光遍虗空無所分別亦名無覺了亦
名淨法界云云蕩妄霧於慧風見大日光澄迷濁於
定泉顯得本覺云顯得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印度之語也大唐謂云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
[001-0199c]
藐云等亦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此
有四覺一無上覺是總也即顯菩提清淨法界二正
覺簡外道邪覺故三等覺簡二乘但了主空偏覺故
四又正覺簡菩薩菩薩因覺未滿果位非正覺故此
顯菩薩道即四智品下一覺字實通上四由具下三
一切莫過過超以喻真理所覺名無上覺□□然諸
經論多說真理名無上菩提體以本根故今此雙取
佛果智俱名無上菩提於此有五淨法界及四智法
也無著般若論云無上菩提是法身理三藐三菩提
是報身智云云故即通顯此之二種體過一切已上常途
義釋也若秘釋者一一字一一尊三摩地門梵云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初之阿字具含四字一者阿聲短
菩提心義此字一切字之為先於大乘法中趣向無
上菩提心為先二者阿長聲字是行義則四智印瑜伽
教中修行速疾方便由集福智智慧資糧證成無上
菩提正因三者暗字是等覺義由於邊智解脫三摩
地陀尼羅門摧伏四種魔羅受十方一切如來三界
法王灌頂轉正法輪四者惡入聲字是涅槃義由斷二
種障謂煩惱所知之障證得四種圓寂所謂一者自
性清淨涅槃二者有餘依涅槃三者無餘依涅槃四
者無住涅槃前三通異生緣覺聲聞第四唯佛獨證
不同異乘則此四字是毗盧舍那佛自覺聖智四種
智解脫外現四大轉輪王菩薩所謂金剛薩埵金剛
寶菩薩金剛法菩薩金剛羯磨菩薩至下當知第二耨字
[001-0200a]
一切法譬喻不可得義也如來萬德難可比喻故即
金剛寶三摩地門是也第三多字者一切法如如不
可得義斷除二障證得本覺如如故即金剛香菩薩
三磨地門是也第四羅字者一切法清淨無垢染義
故智慧火燒妄執塵糞盡故即金剛聲菩薩三摩地
門是也第五三字者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義如實
諦觀一切諸法性相故即金剛喜菩薩三摩地門是
也第六藐字者一切法吾我不可得義四德之中第
三秘德即無戲論如來三摩地門是也第七三字者
入現前降霑大雨般若波羅門悟一切法時平等性
不可得故即前金剛喜菩薩三摩地門是也第八九
菩提兩字者一切法無縛義若知自身中菩提心成
就三世平等猶若虗空離諸萬象象則知一切有情
心及諸佛心清淨則生大悲深生矜愍則持種種方
便令一切有情至於離苦究竟解脫無縛金剛薩埵
大菩薩三摩地門是也梵云質多漢語云心謂普賢
心普賢心即一切如來一切如來即菩提心通持依
二釋如金剛頂五秘密經云若於顯教修行者久經
三大無數劫然後語成無上菩提於其中間十進九
退我證七切八前集福德智慧迴向聲聞緣覺果仍
不能語無上菩提若依毗盧舍那佛自受用身所說
內證自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佗受身用智
則於現生遇逢曼荼羅阿闍梨得入曼荼羅為具足
羯磨以普賢三摩地引入金剛薩埵入其心中由加
[001-0200b]
持威德力故於須臾頃當證無量三昧耶無量陀羅
尼門以不思議法能變易弟子俱生我執種子應時
集得一大阿僧祗劫所集福德智慧則為生在佛家
纔見曼荼羅則種金剛界種子具受灌頂受職金剛
名號從此已後受得廣大甚深不思議法云云第十
論者梵云摩怛哩迦漢云論也本母之義也此菩提
心出諸法故又教誡之義教誡行者令修大菩提行
故即明論文根教識一者謂無類之義唯有一故云
一卷也。


論云龍猛菩薩造者明造者之名目真言教祖第三
之人也梵云那伽閼剌樹那菩提薩埵漢云龍猛菩
薩舊云龍樹誕迹南天化被五印尋本則遍覆初生
如來現迹位登初地或遊邪林同塵同事或述正幢
以宣揚佛威作千部論擁邪顯正上遊四王自在處
下入龍海中宮誦持所有一切法門遂則入南天鐵
塔中親授金剛薩埵灌頂誦持秘密最上曼荼羅教
流傳人間楞伽經說我乘內證智妄覺非境界如來
滅度後未夾當有人於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
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乘大乘無上法。


論云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者正明翻家
之主是第六祖師即北天竺婆羅門子也初母氏遇
相者曰爾汝所懷菩提薩埵也數日之後夜夢佛視
以微笑眼灌以五智水省悟以後室明如晝遂則娠
孕和尚面未幾耶早弃背孤露無歸年甫十歲隨舅
[001-0200c]
氏至武威郡年至十三遊大原府尋入長安見大弘
教金剛三藏以為真言師初試教悉曇章令誦梵經
梵言□□無墜一閱有悟便許入壇授發菩提心戒
或十五出家弱冠從有部進具成大苾蒭律相洞閑
知而不住將欲學聲明論窮瑜伽宗以白先師師未
之許夜夢佛菩薩來悉告曰我之法藏悉以付汝遂
授以三密談於五智至開元二十九年秋先師厭代
入唐之後有詔令命賷國信使師子國白救連山巨
鱗橫海洪濤淘湧猛風振激和尚手翫金剛口諷隨
求羣災靜然船達彼國□弟子僧含光慧辨皆月擊
驚怪焉師子國王郊迎宮中七日供養以真金器沐
浴和尚時步慰問以梵禮王諸眷屬宰輔大臣備盡
献敬其國有阿闍梨名曰普賢位鄰聖地德為時尊
從而問律無展奉献黃金以表丹誠見之報曰吾所
寶者心也非此寶矣即授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并毗
盧舍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真言秘典經論梵篋五
百餘部僉以為得焉佗日王作調象戲以試和尚和
尚結佛眼印住慈心定誦真言門其象顛仆不能前
進王甚歎怪稱增䖍誠即知七葉之花本無香氣五
陰之舍豈有我人至于天寶六載自師子國歸還玄
宗延入建壇親授灌頂即賜紫袈裟一副絹二百匹
至于十三載有 勅令往武威府節度使十五載三
月 勅還京住大興善寺洎至德中肅宗皇帝密進
不動尊八方神旗經等乾元中延入內殿建護摩親
[001-0201a]
授灌頂天恩彌篤敬重常新尋令於智炬寺念誦感
本尊月輪懸虗空大明暉岩谷及寶應臨朝金輪馭
曆聖眷彌積師事道尊授特進試鴻臚卿加大廣智
之號或普賢流神光於紫殿六宮作禮或文殊呈瑞
相於金閣萬乘修崇或翻密嚴國護之梵文雲飛五
色或譯虗空庫藏之具偈霧擁千僧和尚銜命向涉
彼清凉承恩而旋歸漢邑前後奉詔所譯經論總八
十三部一百二十卷並已入目錄而流行至九年六
月十一日制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千三
戶餘如故榮問優洽寵光使繁降北極之尊為師宗
之禮 勅書盈篋中使相望前古已來未有如之夫
眾色摩尼本無定彩七珍百移於我何為只唯真堯
之大寶是我所重矣電影粗駐幻化誰人自知去辰
某月十五日命弟子進表上辭屬以後事削髮湯沐
右脅累足奄然而化春秋七十法夏五十天開哀悼
九重輟朝三日贈絹三百匹布二百端錢三萬米麵
共四百石香油薪炭及諸齊七殊支給又贈錢二百
二十五萬建以靈塔又 勅高品李憲城勾當及功
德使開府儀同三司李元琮監護即以七月六日葬
于鳳之南少陵原其日中書門下 勅牒贈司空贈
諡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池涸花萎告終之相同雙
林之變色均提河之逆流四部弟子凡數萬人痛大
夜之還昏悲慧炬永滅夫法體堅固無去來應俗緣
則現於人世證道品則歸之涅槃奇哉夫言奉詔譯
[001-0201b]
者明佛法國王之所仰非餘人之所興故仁王般若
吾滅度後正法欲滅此經三寶附諸國王建立守護
我四部弟子等受持讀誦解其義理廣為眾生宣說
法要令其修習出離生死今此論者則開元年中奉
詔所譯即入目錄流通故云奉詔譯也。


論云自大阿遮梨至不求餘果者宣暢金剛薩埵之
說所言大阿遮梨者第二祖師也梵曰縛日羅薩怛
縛摩訶薩怛縛譯云金剛薩埵大薩埵金剛頂經說
是金剛薩埵親對法身如來海會受灌頂職位則說
自證三密門以献毗盧舍那如來及一切如來使被
加持教勅毗盧舍那如來及一切如來言汝將來於
無量世界為最上乘者令得現生世出世間悉地成
就五秘密經云金剛薩埵者是普賢菩薩即一切如
來菩提心一切如來祖師是故一切如來敬禮金剛
薩埵故右擲五智金剛左振般若鈴鐸驚長眠三有
受法樂十方遂則釋迦善逝掩化之後八百年中灌
頂龍猛傳授秘法其後早度支那及與日本三密之
教師師相承拔濟羣生言有上根者謂大乘真言根
人也言有上智者謂大菩薩智非二乘外道智也言
有大度量勇銳無惑者重明上根上智之功用也言
宜修佛乘當發如是心者令勸發菩提心言我今志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明無上菩提之大果也
言不求餘果者謂聲聞緣覺之二乘也。


論自誓心決定故至修菩提行此有七誓心決定故
[001-0201c]
者明第一行人發菩提心時天魔宮殿破裂身心不
安也言十方諸佛皆悉證知者明第二十方諸佛隨
喜證誠也言常在人天受勝快樂所生之所憶持不
忘者明第三生生世世受持不忘也言若願成瑜伽
中諸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何者為次諸尊皆同
大毗盧舍那佛身者明第四修本尊觀亦名發菩提
心也周遍之義如月輪觀故亦名發菩提心言諸菩
薩者三十七聖是也瑜伽中諸尊由毗盧舍那佛互
體無二無別故云何者為次諸尊皆同大毗盧舍那
佛身也言如人貪名官者發求名官心修理名官行
若貪財寶者發求財寶心作經榮財物行者別明第
五以心求世間悉地言凡人欲為善之與惡皆先標
其心而後成其志者總明第六以心作善悉事言所
以求菩提者發菩提心修菩提行者第七□成即明
若欲求無上菩提者□發普賢心行普賢行。


論云既發如是心已須知菩提心之行相者勸知菩
提之行相。


論云其行相者三門分別者總表將說菩提心行相
也。


論云諸佛菩薩昔在因地發是心已勝義行願三摩
地為戒乃至成佛無時暫忘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
故者明諸佛菩薩因果位中常發菩提心之行願無
有休息言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者若依內證智
境界修行者不過三祗之道現生成佛。
[001-0202a]


論云於諸教中闕而不書者明顯教大乘中無說頓
證菩提文矣。


論云一者行願二者勝義三者三摩地者此列數也
於此有二初總別名後別釋之此總列也。


論云自初行願者至者方便引進此別釋也。


言為修
習之人常憶如是心我當利益安樂無餘有情界者
行願者有二一大慈門二大悲門大慈門復二一者
利二者安樂此總明大慈門。


論云觀十方含識猶如己身者總明大慈門論云所
言利益者為勸發一切有情悉令安住無上菩提終
不以二乘之法而令得度者別明大慈門中初之利
益也。


論云真言行人應知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性堪任
安住無上菩提是故不以二乘之法而令得度者明
一切有情具備本覺真理。


論云故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足真如智慧但
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
智無礙智則得現前者引證成前義。


論云所言安樂者謂行人既知一切眾生畢竟成佛
故不敢輕慢者別明大慈門中後安樂也。


論云又於大悲門中尤宜極救故隨眾生願而給付
之乃至身命而不恡惜令其安存使令悅樂者別明
大悲門於此有二初施財物後與法寶初施復二一
施十珍百味二施己身頭目此明初地相。
[001-0202b]


論云既親近已信任師言因其相親亦可教導者後
明法施也。


論云眾生愚[朦-卄+並-前-刖-一]不可強度真言行者方便引進者結
成前義菩薩者欲等眾生先行財施後與法財。


論云二自勝義至為究竟此明第二勝行相。


言觀一
切法無自性者此總標也。


言云何無自性者此問所
觀之行相謂凡夫至五欲者總明凡夫執相也。


言真
言行人誠可厭患者別明執著名聞利益言誠可弃
捨者復別明恣行三毒五欲。


言又諸外道等戀其身
命或助以藥物得仙宮住壽者謂外道世間悉地名
為人乘也。


言或後生天以為究竟者謂愚夫出世悉
地名為天乘言真言行人應觀彼等業力若盡未離
三界煩惱尚存宿殃未殄惡念旋起當彼之時沉淪
苦海難可出離當知外道之法亦同幻夢陽炎也者
明人天果報外道愚夫之所示若修菩薩行者不可
願樂也。


言又二乘之人聲聞觀四諦法緣覺執十二
因緣者總明二乘所知之法言知四大五陰畢竟磨
滅深起厭離破眾生執勤修本法剋證其果趣本涅
槃已為究竟者別明二乘能觀之心所證之果言真
言行者當觀二乘之人雖破人執猶有法執但淨意
識不知其他久久成果位者總明不定性二乘未斷
法執之由也。


言以[厂@火]身滅智趣其涅槃如太虗空湛
然常寂者別明定性二乘遂不證大菩提也。


言有定
性者難可發證要待劫限等滿方乃發生者別明有
[001-0202c]
定性之人期乘量時入邪定聚無上依經云佛告阿
難世間中有三品眾生一者著著有有復二一背涅
槃道無涅槃性不求涅槃願求生死二者於我法中
不生渴仰誹謗大乘乃至落闡提網不能自出前是
彰無性後是有性但名邪定聚前云無性即論云[厂@火]
身滅智趣其涅槃是也云有性即論云侍劫限等滿
方發生是也。


言若不定性者無論劫限遇緣便迴心
向大者別明不定性之人言從化城起以為起三界
謂宿信佛故乃蒙諸佛菩薩加持力而用方便遂發
大心者復明不定性之人。


言乃從初十信下遍歷諸
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然後得成佛者總明依教
門修行之人成佛之由也。


言既知聲聞緣覺智慧狹
劣亦不可樂者明二乘之行不可樂無利佗之行故。


言又有眾生發大乘心行菩薩行於諸法門無不遍
修復經三阿僧祗劫修六度萬行皆悉具足然證佛
果久遠而成斯由所習法教致有次第者明決定大
乘者行菩薩行得成佛道也。


言今真言行人如前觀
了者明真言者先觀外道二乘境界然修瑜伽三密
門也。


言復發利益安樂無餘眾生界一切眾生心以
大悲決定永超外道二乘境界者明真言行人雖未
證大覺位由發利益安樂無盡生死有惰心永超外
道二乘境界言復修瑜伽勝上法能從凡入佛位者
亦超十地菩薩境界者明若修真言三密門者不經
三僧祇入大覺位言又深知一切法無自性云何無
[001-0203a]
自性前以相說今以旨陳者前以相說謂有相觀也
今以旨陳謂無相觀言夫迷途之法從妄想生乃至
展轉成無量無邊煩惱輪迴六趣者別明妄想生也
言若覺悟已妄想止除種種法滅故無自性者明若
觀諸法無自性時妄想不生也復次諸佛慈悲從真
起用救攝眾生應病與藥施諸法門隨其煩惱對治
迷津遇栰達於彼岸法已應捨無自性故者明諸法
實相不可以言宣諸佛慈悲於自性亦起有相之說
達之者則除煩惱病永在菩提之命迷之者溺所知
津則不達涅槃之岸言如大毗盧遮那成佛經云諸
法無相為虗空相者引證成前義問曰云何名為無
相耶答曰虗空相名無相問曰何故虗空名無相耶。


答曰如世間虗空無執著法性虗空又如是遠離一
切執相故名無相問曰若言諸法無相者誰尋求一
切智誰為菩提成正覺□誰發起彼一切智智答曰
自心即一切智即是大覺真如本性清淨故乃至功
德皆悉成就言作是觀已名勝義菩提心當知一切
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如不見身心住於寂滅
平等究竟真實智令無退失者明十地位行願蕩三
妄於無性證十地於平等言妄心若起知而勿隨者
觀通達菩提心義妄霧忽晴見大日於性空執雲斯
散仰心月於本覺言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
妙用無窮者明修菩提心及佛身圓滿義心習礦於
此悉盡曼茶莊嚴是時忽開五部沒䭾擎智印森羅
[001-0203b]
四種曼茶住法體駢填言所以十方諸佛以勝義行
願為戒但具此心者能轉法輪自佗共利者以例結
成也言如華嚴經云悲先慧為主方便共相應者明
具三智利自佗謂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是
也言信解清淨心如來無量力無礙智現前自悟不
由修具足同如來者明於勝義菩提心信解清淨也
言發此最勝心佛子始發生如是妙寶心則超凡夫
位入佛所行處生在如來家種族無瑕玷與佛共平
等決成無上覺者明真言行人若發無相行願行起
越外道二乘位生在佛家決定成無上菩提言纔生
如是心即得入初地心樂不可動譬如大山王者明
真言行者若發菩提心即入初地得不退轉初地謂
普賢初地普賢初地即如來初地也言又準華嚴經
云從初地乃至十地於地地中皆以大悲為主者謂
三僧祇中皆以大悲為先言如無量壽觀經云佛心
者大慈悲是者明諸佛如來常住慈悲利益安樂無
餘有情言又涅槃經云南無純陀身雖人身心同佛
心者明南無初發心之人也言又云憐愍世間大醫
王身及智慧俱寂靜無我法中有真我是故敬禮無
上尊者明敬禮發心已後之人言發心畢竟二無別
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
心初發已為人天師勝出聲聞及緣覺如是發心過
三界是故得名最無上者明未成佛心與已成佛心
言如大毗盧舍那經云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
[001-0203c]
究竟者謂薩般若心堅固不動離業受生成就真性
生萬行功德從此增長故曰菩提心為因也此菩提
心為後二句因若望生死中所植善根則名為果以
覩佛法前相故大悲為根是能執持義猶如物根執
持莖花果便不傾拔也梵音謂悲為迦盧拏迦是苦
義盧拏是剪除義慈如廣植嘉苗悲如芸除草穢故
此中云悲即兼明大慈也隨行者以無住心所修萬
行即由大悲地界所執持故大悲火界所溫育故大
悲水界所滋潤故大悲風界所開發生故大悲虗空
不障礙故爾時度門任運開發方便為究竟者謂萬
行圓極無可復增應物之推究盡能事即醍醐妙果
三密之源也又釋云淨菩提心者猶如真金本性明
潔離諸過患大悲如習學士巧以諸藥種種練冶乃
至鏡徹柔耎屈申自在方便如功藝成就所作隨意
皆成。


論云第三言三摩地者真言行人如是觀已云何能
證無上菩提者是問也。


論云當知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者是答也。


論云一切眾生本有薩埵者即普賢薩埵普賢薩埵
者即大菩提心是也。


論云為貪瞋癡惱煩之所縛故者明普賢心之不現。


論云諸佛大悲以善巧智說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
行者於內心中觀日月輪者明三密相應觀菩提心
日月輪也。
[001-0204a]


論云由作此觀照見本心湛然清淨猶如滿月光遍
虗空無所分別亦名無覺了亦名淨法界亦名實相
般若波羅蜜海者明菩提心之名體。


論云能含種種無量珍寶三摩地猶如滿月潔白分
明者明菩提心德萬圓滿義也。


論云何故以日輪為喻者是問也。


論云為滿月圓明體即與菩提心相類者是答也。


論云凡月輪有一十六分者謂自一日至十五日漸
漸增加名曰十五分加而名十六分也。


論云喻瑜伽中金剛薩埵至金剛拳有十六大菩薩
者者明如月輪有十六分真言行者所觀大菩薩亦
有一十六。


論云從東方阿閦佛至由成法界智為本者別明五
智也。


論云已上四佛智出世四波羅密菩薩焉者明定慧
而起。


論云四菩薩即金寶法業也者明四波羅密別號也。


論云三世一切諸聖賢生成養育之母者明定能生
佛身一切佛身皆從定而生故。


論云於是印成法界體性中流出四佛也者謂大日
如來流出四佛也者引四佛也從本垂迹之義。


論云四方如來各攝四菩薩者總標也。


論云東方阿閦佛攝四菩薩金剛薩埵金剛王金剛
愛金剛喜為四菩薩也南方寶生佛攝四菩薩金剛
[001-0204b]
寶金剛光金剛幢金剛笑為四菩薩也西方阿彌陀
佛攝四菩薩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為四菩
薩也北方不空成就佛攝四菩薩金剛業金剛護金
剛牙金剛拳為四菩薩也者別明四佛各攝四菩薩
也。


論云四方佛各四菩薩為十六大菩薩也者明十六
大菩薩四方四佛之所攝。


論云於三十七尊中除五佛四波羅蜜及後四攝八
供養但取十六大菩薩為四方佛所攝也者結成具加
禮懺秘釋


論云又摩訶般若經中內空至無性自性空又有十
六義者謂內空外空內外空大空空空勝義空有為
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
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是名十六義也。


論云一切有情於心質中有一分淨性眾行皆備其
體極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輪迴六趣亦不變易如月
十六分之一者明一切有情心中有一分圓明即菩
提心是也。


論云凡月其一分明相若當合宿之際但為日光奪
其明性所以不現後起月初日日漸加至十五日圓
滿無礙者取世間所見明月喻本覺圓明心月。


論云所以觀行者以初阿字發起本心之中分明只
漸令潔白分明證無生智者明修阿字觀也。


論云夫阿字者一切諸法本不生義者總明阿字本
[001-0204c]
來不生不滅義也。


註云準毗盧舍那經疏釋阿字具有五義一者阿字
短聲是菩提心二阿字引聲是菩提行義三暗字短聲是證
菩提義四惡字短聲是般涅槃義五惡字引聲是具足方
便智義也又將阿字配解法華經中開示悟入四字
也開字者開佛智見即雙開菩提心如初阿字是菩
提心義也示字者示佛智見如第二阿字是菩提行
義也悟字者悟佛智見如第三暗字證菩提義也入
字者入佛智見如第四惡字是般涅槃義也總而言
之具足成就第五惡字是方便善巧智圓滿義也者
明釋家之解釋之顯易恐繁不記。


論云即讚阿字是菩提心義頌曰八葉白蓮一肘間
炳現阿字素光色禪智俱入金剛縛召入如來寂靜
智者總讚阿字菩提心義也。


論云扶會阿字者揩是決定觀之當觀圓明淨識者
謂如來第八識也即大菩提心是也於一切有情有
此大菩提心淨識故金剛界藏識本非染清淨無瑕
穢由具福智故曰心如滿月云云何故第八識名為
藏答曰具三義故曰藏能藏所藏執藏是也。


論云若纔見者則名見真勝義諦者明漸見三昧之
義。


論云若常見者則入菩薩初地者言菩薩者普賢大
菩薩也即是如來初地非菩薩初地即明安住三昧
之義。
[001-0205a]


論云轉漸增長則廓周法界量等虗空卷舒自在當
具一切智者明正體智會真如之義廣如念誦秘釋決


論云凡脩習瑜伽觀行人當須具修三密行證悟五
相成身義也者總標也。


論云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眾是
也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
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自淨月圓滿觀菩提心
也者別明三密之義。


論云次明五相成身者一是通達心二是菩提心三
是金剛心四是金剛身五是證無上菩提獲金剛堅
固身也者別明五相成身義問曰何為通達菩提心
等耶答言通達菩提心者□□觀自心輕霧中有□
□修菩提心者謂觀自心清淨滿月也成金剛心者
謂於清淨月輪中有諸尊三昧耶身也證金剛心者
謂觀自身成本尊三昧耶身也佛身圓滿者謂觀三
昧耶身成為本尊身萬德圓滿也。


論云然此五相具備方成本尊身也者結戒也。


論云其圓明則普賢身也亦是普賢心也與十方諸
佛同之者正明自心滿月輪之義。


論云亦乃三世修行證有前後反達悟已無去來今
者謂三世諸佛真理所語無二無別故云無去來今。


論云凡夫心如合蓮華者明不染不著之義為客塵
煩惱之所纏未顯得故云合也即是隱為如來藏之
義。
[001-0205b]


論云佛心如滿月者是平等遍照之義能破癡暗如
圓明之照世間即是顯位法身義。


論云此觀若成十方國土若淨若穢六道含識三乘
行位及三世國土成壞眾生業差別菩薩因地行相
三世諸佛悉於中現證本尊身滿足普賢一切行願
者脩日輪觀成就有如是作用也。


論云故大毗盧舍那經云如是真實心故佛所宜說
者引證結成。


論云問前言二乘之人有法執故不得成佛今復令
修菩提心三摩地者云何差別答二乘之人有法執
故久久證理沉空滯寂限以劫數然發大心者此答
無量時定性二乘。


論云又乘散善門中經無數劫者明若依顯教大乘
修行者經三大無數劫方得成佛。


論云言是故足可厭離者明二乘之行。


論言不可依止者明顯教大乘。


論言今真言行人既破人法上執雖能正見真實之
智或為無始間隔未能證於如來一切智智者於真
言行人所斷有三一麤妄執二細妄執三極細妄執
破人之上執者謂破麤妄執即是人執破法之上執
者謂破細妄執即是法執或為無始間隔未能證於
如來一切智智者未斷極細妄執故不能證於一切
智智是二障習氣未斷也。


論云故欲求妙道修持次第從凡入佛智者者言妙
[001-0205c]
道者謂無上菩提之妙果言修持次第者謂三密加
持次第是也若依真言門次第法則修行者不起于
座能成一切佛事有情事業。


論云即此三摩地者能達諸佛自性悟諸佛法身證
法界體性智者言諸佛自性者本地法身也言悟諸
佛法身者自受用也。


論云成大毗盧舍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
身者明四種法身也。


論云為行人未證故理宜修之者明若未證四種法
身者勸修三密門。


論言故大毗盧舍那經云悉地從心生者引證結成
也。


論云如金剛頂瑜伽經說一切義成就菩薩初坐金
剛座取證無上道遂蒙諸佛授此心地然能證果者
釋迦如來為太子行菩薩道時名為一切義成就金
剛座者三世諸佛成正覺座一切天魔外道不能傾
動故名金剛坐即中印土菩提樹下師子坐是也遂
蒙諸佛授此心地然能證果者明釋迦菩薩雖三大
無數劫中滿諸願行不能成無上菩提依虗空諸佛
驚覺授與心地方得成正覺故守護國界主經云佛
言秘密之我於無量無數劫中修習如是□波羅蜜
多至最後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菩提成毗盧舍那
坐道場時無量化佛猶如油麻徧滿虗空諸佛同音
與告我言善男子云何而求成等正覺我白佛言我
[001-0206a]
是凡夫未知求處惟願慈悲為我解說是時佛同告
我言善男子諦聽應當於鼻端想乃至如恒河沙三
世諸佛不於月輪作唵字觀得成佛者此無有處。


論云凡今之人若心決定如教修行不起于座三摩
地現前應於是成就本尊之尊身者令勸後學住菩
提心。


論云故大毗盧舍那經供養次第法云若無勢力廣
增益住法但觀菩提心者廣增益者具備七珍百味
供養諸尊如說修行但觀菩提心者明若菩提心觀
成就萬行圓滿何更辨供。


論云佛說此中具萬行滿足淨白純淨法也者明菩
提心福智圓滿。


論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故者述所以
也。


論云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者若證菩提為人
天之導師。


論云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
事者密嚴國土者謂遮那之內都即不起于座能成
一切佛事者謂不經生而現身能起成所作智用也。


論云讚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
生身速證大覺位者初二句明勸住菩提心如心地
秘訣云若作菩提心觀一切佛法恒沙功德不由他
悟以一貫之自然通達能開一字演說無量法剎那
悟入於諸法中自在無礙無去來起滅一切平等然
[001-0206b]
於此心復有五心義一者剎那心謂初心見道一念
相應速還妄夫如夜電光暫現即滅故云剎那二者
流澍心既見道已念念加功相續不絕如流大菩提
澍故云流澍三者甜美心謂施功不已乃得虗然朗
徹身心輕泰翫味於道云甜美四者摧散心謂率起
精勤或復休癈二俱不達道故云摧散五者明鏡心
既離散亂之心悉鑒達圓明一切無著故云明鏡故
云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後之二句明頓證如來
之義若初心念菩提者超過諸地頓入金剛秘藏不
經三劫速證大日尊位故云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
位自心法爾菩提月能發圓明遍大虗令者讚揚似
海滴願俱含識歸如宮。


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一卷



御本後批云 治承四年九月五日寫了。

No.777-A



右此一卷者在拇尾山之秘藏予相求之雖多年
終不得然幸請之照谷僧都騰寫焉畢誠化度眾
生欣求菩提之微志機感漸相成者矣歟葢寫本
草書且四百年前之元筆也或損失或磨滅故今
以管見繩之用朱而補之須論也幸博覽君子芸
[001-0206c]
除其荊棘開菩提之直路。


大日本國寬保二年歲次壬戌夷則日柔兆困敦
洛北上林苑觀世音律寺小比丘見岩源秀謹

No.777-B



右此記釋妄心若起知而勿隨乃至妙用無窮之
文總以為五相成身義謂當知一切法至令無退
失者明無識身三昧妄心若起知而勿隨者說其
功能此定門漸學大乘及小乘等及於外道同依
此定小乘以為究竟外道不深各各有異漸學大
乘以為方便息攀緣所若頓入者亦不由之一切
色塵為佛事故今漸學大乘之人極無自性心極
致方至此位以為通達本心故萬德斯具妙用無
窮者五相汎爾通說未委涉修故大師云五相成
身追可尋又曼茶莊嚴是時漸開五部諸佛擎智
印森羅四種曼茶住法體駢填者大師及遍滿大
同小異者大師依遍滿歟遍滿依大師歟將偶爾
乎八家錄云建立曼茶羅壇法遍滿行錄外云云
又三摩地法遍滿記世流行由之觀之意為唐人
又記中不舉本朝人師解也然記首云其後即度
支那及與日本三密教師師相承[托-七+友]濟郡生若爾
本朝人師歟更考。
[001-0207a]


寶曆四年甲戌孟夏上旬於泉陽左海得源秀比
丘本使小沙彌興雄寫取者


金剛峯寺前左學頭權大僧都真源六十六謹

No.777-C



八家秘錄云。



* 建立曼茶羅法 一卷 慧琳運
* 建立壇法 一卷 海
* 建立曼茶羅壇法 一卷 遍滿行錄


成賢僧正香藥集云大唐真言宗僧遍滿撰云云
文政壬午年十月遊學于河州學靈闍梨講傳於
此書即加聽眾末之餘暇幸以秘藏御本騰寫焉
然展轉而謬誤脫字不少故今探本文訂詳脫落
字添之者欲但惟令于有餘歲之珍寶不世絕則
摹刻百部聊除書寫勞者爾也。
嘉永壬子年十二
月亮瑞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