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19 地藏本願經科註-清-靈椉 (CBETA)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科注卷之二
古鹽匡菴青蓮苾芻靈椉父輯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大章第二明所化機通論則六道別明惟三塗
的指在地獄即是身口意三具造上品十惡以招
地獄苦耳文分為三初示業緣差別二示業感差
別三示業報差別如次對惑業苦三道為所化之
機也今初品題。】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二品文二初聖母啟問。】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
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


【聖母因聞眾生各各差別。故如來分身度脫。復聞
地藏云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故承機發問。然
聖母首問者。以如來升天宮。端為聖母。況我佛之
母。是應居先也。梵語阿離野。此翻聖者。事無不通
謂之聖。孔子對魯哀公云。所謂聖人者。智通大道。
應變不窮。測物之情性者也。今地藏以不思議方
便。應變無方。故稱聖者。閻浮眾生下正申疑詞。一
[002-0680c]
切眾生隨自業轉。有上中下差別不同。占察經地
藏菩薩云。所觀三世果報善惡之相。有一百八十
九種。須者自檢。
△二地藏敬答二初通示諸界業
緣。】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
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
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夫主賓酬唱。如砧磓相扣。今之答問不合何也。此
因聖母問詞。意不相到。葢世界無邊。國土無量。眾
生無盡。業果無涯。今秖問閻浮眾生業報差別。無
乃太局乎。首答千萬世界。意可知矣。有地獄如娑
婆等。無地獄如極樂等。阿閦佛國雖有女人。無邪
欲想。極樂國土及八陽神呪經.八吉祥經.八佛名
號經。各各東方八佛。皆無女人。國中無女人。最為
清淨。智論云。菩薩觀欲種種不淨。於諸衰中。女衰
最重。火刀雷電霹[靂-秝+林]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
人慳妬瞋諂妖穢鬬諍貪嫉不可親近故也。有佛
法.無佛法者。大論。問。何以貴有佛世界。賤無佛國
土。答。佛是莊嚴世界主。若諸佛不出世。則無三乘
涅槃之道。若世有佛。眾生得出三界牢獄。眾生知
有罪福。受三歸.五戒.八齋。及出家五眾等種種善
法。若無佛之國。乃至天人不能修善故也。乃至聲
聞等超略之詞。準悲華經。或有世界。純諸菩薩。無
聲聞.緣覺之名。或有聲聞.辟支佛乘。或有無佛.菩
[002-0681a]
薩.聲聞.緣覺。或五濁弊惡。或清淨微妙。或卑陋不
淨。或嚴淨妙好。或壽命無量。或壽命短促。種種不
同。故言乃至等。故知聖母之問。大有不盡者也。

二的示閻浮惡趣二初聖母重白。】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且者。麤略不竟之詞。謂我非不欲聞諸國土事。我
今既聞閻浮眾生罪報。且問南洲所感惡趣為何
如耳。
△二地藏載答二初彼此謙恭。】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麤說之。佛母白言。願聖
者說。」


【願聽受者。寄聖母以厲眾生也。麤說有二。一者。獄
名叢雜。苦事絲棼。若欲廣明。一劫不盡。二者。說空
無相等名柔輭語。說地獄等名麤語。願說者。謂我
正願說此等事。奚俟固謙為也。
△二答明罪報二
初地藏詳示二聖母禮退初分二初總示。】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如文。
△二別明二初正答閻浮罪報二重問無間
獄名正答中二初別明罪報分五一不孝二親。】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
億劫。求出無期。」


【初舉所作罪當墮。下示所感報。後倣此。首舉不孝
父母。見罪之極大極重。葢以父母。猶天地也。恩重
經云。人生在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故
難報。經云。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經歷千年。便利背
[002-0681b]
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且為子盡孝。天理之常。人
倫之本。使子而不孝。則父母不復望於子。夷狄禽
獸之不若。安可言人乎。故正法念經云。有四種恩
甚為難報。一母.二父.三如來.四說法師。若有供養
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讚歎。未來能得菩
提。今既不能供養報恩。已失子職。況敢行大逆。以
至殺害乎。噫嘻。父母何人也。殺害何名也。夫殺者
誅也。有罪而戮死。法所在也。害者傷也。有怨有必
報。情不堪也。今父母何罪.何怨。而至殺害乎。未生
怨經。阿闍世王將欲害父。王曰。汝每有疾。吾為焦
心。欲以身命。救危代汝。親之仁恩。唯天為上。汝懷
何心。忍為逆惡。夫殺親者。死入泰山。故經云。不孝
之罪。眾罪之上。自應墮無間獄中。受苦千萬億劫。
求出無期也。
△二不敬三寶。】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
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出佛身血。如提婆達多推山壓佛。金剛力士即耆闍山
神名埤羅。以金剛杵而遙擲之。碎石迸來傷佛足指。火

車來迎。生入地獄。若世人焚燒經像。擬同此罪。毀
謗三寶。由無信故。十輪經四云。有剎帝利.旃荼羅
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隨惡友行。善根
微少。諂曲愚癡。懷聰明慢。於三寶所無淳淨心。不
見不畏後世惡果。自謂聰敏。於我所說聲聞.緣覺
及大乘法毀呰誹謗。不聽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
[002-0681c]
頌。如是等人。名為謗毀佛正法者。挑壞無量眾生
法眼。是人不久便當肢體廢缺。結舌不言。受諸苦
毒。痛切難忍。命終定生無間大獄。不敬尊經者。如
事佛吉凶經云。有人事佛。不敬佛經。持著弊篋衣
服不淨之中。或著妻子牀上不淨之處。或持掛壁
上。無有座席恭敬之心。與世間凡書無異。阿難請
戒律論云。僧尼白衣等讀經律論行語。手執翻卷
者。依忉利天歲數。犯重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麞
鹿中。恒被摺脊。苦痛難忍。無記戲言捉經律論。亦
招前報。或安經像房堂簷前者。依忉利天歲數。八
百歲犯重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猪狗中。若得人
身。一億歲作客捿屑。不得自在。故云亦當墮於無
間地獄等。
△三侵損婬污。】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點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婬欲。
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
無期。」


【常住者。梵語僧祇。此云四方僧物。律鈔明四種常
住。一.常住常住謂眾僧寺舍樹木田園僕畜等。體局當處。不通餘界。但得受用。不通
分賣。故重言常住。二.十方常住僧家供僧常食。體通十方。唯局本處。此二名

僧祇物。三.現前現前得施之物。唯施此處現前僧。四.十方現前
亡五眾物。未羯磨。從十方僧得罪。已羯磨。望現前僧得罪。此二名現前僧物。十
輪經云。若有四方僧物。資生雜物等。持戒破戒。如
是人等。悉不與之。命終已後。皆墮阿鼻地獄。點污
僧尼。點與玷同。小黑也。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
[002-0682a]
乃佛姨母之裔。貪欲之人。不知罪福。強行點污。千
佛出世。不通懺悔。梵名僧伽藍。譯為眾園。僧史略
云。為眾人園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植道芽聖
果也。四分云。云何於清淨法中。行不淨耶。身壞命
終。墮三惡道。餓鬼報應經。一鬼問目連言。我常男
根瘡爛。何罪所致。答言。汝為人時。於塔廟處行婬。
今受華報。果在地獄。觀此。惡可縱恣乎。或殺害者。
或因婬欲致殺身害命。或貪婬欲。殺害生靈。如唐
洛州景德寺比丘尼任五娘。死後。其妹每聽靈座
有呻吟聲。因問之。靈曰。我在世。在房非為。好食肉。
殺害眾生。又將活魚作鱠。被殺眾生索命。受刀劒
地獄。身上有折刀七枚。痛入骨髓。望妹將我生前
戶資變賣。求淨土寺寶獻大師寫金剛經七卷。對
佛懺悔。妹依囑賣物寫經。一卷抽去一刀。經圓抽
盡。生靈各出善道。五娘亦離地獄。觀此可因婬欲
而殺害乎。下示報云云
△四破戒誑人。】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
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
億劫。求出無期。」


【沙門。準瑜伽論有四。一.勝道沙門。即佛等。二.說道
沙門。謂說正法者。三.活道沙門。謂修諸善品者。四.
污道沙門。謂諸邪行者。偽者。詭詐也。外現修行之
狀。內藏瑕穢之情。即污道也。下四句釋何以謂偽。
以破用常住物等故也。此是律儀戒。大論云。是律
[002-0682b]
儀戒。能令諸惡不得自在。以戒禁約之。毗尼。翻律。
律.法也。斷割重輕。開遮持犯。非法不定。一切出家
人之所依仗。到涅槃之初因緣。故佛告僧護比丘
云。持戒最為樂。身不受諸惱。睡眠得安隱。寤則心
歡喜。今既違背。則人天路絕。地獄門開。故云當入
無間等。然天人費氏云。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從善
易調。佛臨涅槃。親受付囑。竝令守護。不使魔撓。若
不守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雖見毀禁。
愍而護之。見有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
失。韋將軍。三十二將之中。最多弘護。多有魔子魔
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悽惶奔赴。
應機剪除。以修童真行。護正法故。
△五偷常住物。】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一/禾+釆]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
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偷.竊。皆盜也从㳄古涎字。从皿取鼠垂㳄皿上之意。謂不與取。灼然
不與取名劫。潛盜不與取名盜。物者資生之什物。
凡生天地間。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今夫財物。僧
之使用者。[穀-一/禾+釆]米飲食。僧之活命者。衣服。僧之遮體
者。或灼然劫取。或潛行盜取。其罪重矣。觀佛三昧
經云。盜僧鬘物者。過殺八萬四千父母。華聚菩薩
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葢以
隨盜一物。即望十方凡聖。隨境無邊。還結無邊等
罪。微細尚可知數。此罪不可測量。故偏重也。下示
報。如濟龍品。諸龍自念過業。於佛法中。或為俗人。
[002-0682c]
或復聽法來往因緣。所有信心捨施種種華果飲
食。共諸比丘依次而食。及噉四方眾僧華果飲食
等。彼業因緣。於地獄中。經無量劫。猛火燒煑。飲洋
銅。吞銕丸。從地獄出。墮畜生餓鬼。惡業未盡。生此
龍中。常受苦惱。佛告諸龍。此之惡業。與盜佛物。等
無差別。烏呼。今之狂瀾。滔滔尤甚。其誰能砥柱乎。


△二結顯墮苦。】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
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上來五種業。總是十惡上品。故地持經廣明十惡
之業。必墮地獄.餓鬼.畜生。得生人中。各有二種餘
業之報。一一惡。各明五報云云。故地藏菩薩答聖
母言。若閻浮提眾生。作上來如是等罪者。皆當墮
無間獄。千萬劫中。求暫停酸楚之苦。即一念極促
之時。胡可得乎。大論引佛言。我世世曾作小蟲惡
人。漸漸集諸善本。得大智慧。今自致作佛。神力無
量。最上最大。一切眾生。亦可得爾。云何空受勤苦。
而墮小處。自應努力勤修。各求出離也。
△二重問
無間獄名二初聖母問。】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云何名為無間地獄。」


【由上文多番說當墮無間地獄。不審無間之名取
何義而立耶。
△二地藏釋二初總示諸獄。】


「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銕圍山之內。其大地
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號
[002-0683a]
亦別。」


【諸有。通謂凡諸所有。然的指二十五有。因果不忘
也。法句經云。所作善惡。皆有因果。經久不忘。二十
五有頌。四洲四惡趣。六欲并梵天。四禪四空處。無
想五那含。故下云。不問男子女人。乃至罪行。業感
悉同受之。故二十五有。凡所造罪。即有地獄。皆在
銕圍山內。餘如前。
△二別明無間三初正明業報
二重示業感三廣說不盡初中二初正明二結示
初又二初示獄城出名。】


「無間獄者。其獄地周帀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
里。城上火聚。小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
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


【準問地獄經。閻羅王城之四面。列諸地獄。人命終
時。已捨死陰。未及生陰。乘中陰身。入泥犁城梁言寄條
城。又言閉城。未受罪之間。共聚是處。巧風所吹。隨業輕

重受大小身。臭風所吹。成就罪人麤醜之形。香風
所吹。成就福人微細之體。準此。在城受苦者。皆麤
醜之形。生人天者。並微細之體。諸獄相連。即等活
等七大獄。及第八無間。名八熱地獄。各有眷屬等
獄。互相連貫也。獨有一獄。正示無間。故俱舍論云。
以於其中受苦無間。非如餘七大捺落迦。受苦非
恒。故名無間。故以獨有一獄點示之。
△二明獄相
顯報二初示相二顯報示相中二初示二結初又
二初獄火相。】
[002-0683b]


「其獄周帀萬八千里。獄墻高一千里。悉是銕為。上火
徹下。下火徹上。銕蛇銕狗。吐火馳逐。獄墻之上。東西
而走。」


【銕名黑金。性剛而冷。表惡人殘忍。性剛而心冷。故
感報處。悉以銕為。火上下者。起世經云。以不善報
故。東方有大火聚出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各
如是。從東壁出大火𦦨。直射西壁。到已而住。西壁
出火。射北壁。北壁出火。射南壁。從下於上。自上於
下。縱橫相接。上下交射。故徹下徹上也。銕蛇.銕狗。
觀佛三昧海云。銕城二隔間。有八萬四千銕蟒大
蛇。吐毒火中。身滿城內。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
銕丸。四角有四大銅狗。廣長四十由旬。眼如掣電。
牙如劒樹。齒如刀山。舌如銕刺。一切身毛皆然猛
火。其烟臭惡。既吐毒火。復爭馳相逐於獄墻之上。
東西急走。使諸罪人畏避無所。
△二獄牀相。】


「獄中有牀。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牀。
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牀上。」


【如下銕牀二結。】


「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十輪經云。有五逆罪。為最極惡。故心殺父.母.殺阿
羅漢.破壞聲聞和合僧事.乃至惡心出佛身血。是
名五逆。復有四種大罪。同於四逆。犯根本罪。殺辟
支佛。是名殺生犯根本罪。婬阿羅漢比丘尼。是名
邪婬犯根本罪。若人捨財與佛法僧。主掌此物而
[002-0683c]
輒用之。是名盜犯根本罪。若人倒見。破壞比丘僧。
是名破僧犯根本罪。其人既犯逆罪。又犯根本罪。
譬如銕丸。雖擲空中。終不暫住。速疾投地。如是五
逆。犯四重禁。及二種眾生。毀壞正法。誹謗賢聖。如
是等十一種人。犯一一罪者。身壞命終。皆墮無間
獄中。豈非眾業所感。而獲報如是耶。
△二顯報三
初標。】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


【長阿含云。其中罪人。舉目所見。但見惡色。耳聞惡
聲。鼻聞臭氣。舌甞惡味。身觸苦痛。意念惡法。彈指
之頃。無不苦時。名無間地獄。故罪人到彼。無不備
嬰眾苦也。
△二釋二初夜叉惡鬼報苦。】


「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劒。眼如電光。手復銅爪。
拖拽罪人。復有夜叉。執大銕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
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牀上。」


【夜叉即鬼。復言惡鬼者。葢比夜叉。惡尤甚焉。泥犁
經名獸鬼。五苦章句名阿旁。牛頭人手。兩脚牛蹄。
力壯排山。持鋼銕叉。觀佛三昧經云。獄卒八頭六
十四角。角頭火然。化成刀輪。在火焰間。滿阿鼻城。
口牙等明相狀之惡。銅爪等明身力之猛。然由業
力生此。法善現大德云。心常懷忿毒。好集諸惡業。
見他苦生悅。死作琰魔卒。新婆沙問。諸地獄卒。為
是有情數。為是非情數耶。答。若以銕鎖繫縛初生
地獄。往琰魔所者。是有情數。若以種種苦具。於地
[002-0684a]
獄中害有情者。非有情數。妙樂云。有情非情。並是
共業所感。而為心變。此正楞嚴所謂觸報招引惡
果。神識自見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鎗矟。驅入
無間也。銅爪拖拽。不足以苦罪人。復以銕戟刺身。
使受極痛之苦。戟。兵器也。單枝為戈。雙枝為戟。戟。
格也。旁有枝格也兩邊橫刃長六寸。中刃長七寸半。橫刃接柄處長四寸半。並廣
寸半。今言大銕戟。則長大燒赤。非世戟可比。其所中

處。痛毒難忍。又將罪人拋擲空中。翻手接之。置於
銕牀之上。準楞嚴。由於怨習交嫌發於銜恨。二習
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循業發現也。


△二銕鷹蛇報苦。】


「復有銕鷹啗罪人目。復有銕蛇。繳罪人頸。百肢節內。
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洋銅灌口。熱銕纏身。」


【鷹。鷙鳥也。一名鷞鳩。泥犁經云。泥犁有鳥。[口*隹/乃]如銕
生。啄人頭。噉人腦。毒痛不可忍。銕蛇如前。觀佛三
昧云。此由愚癡眾生。毀辱布施。言施無報。勸人藏
積。向國王大臣。一切眾生。說施無因。亦無果報。故
感生此獄。如冥報記。唐曹州城武人方山開。少好
遊獵。所殺無數。貞觀十一年。死經一宿。穌云。初死
之時。二人引上一山。登梯至頂。忽有一大白鷹。銕
為觜爪。飛來。攫左頰而去。又一黑鷹。攫右肩而去。
二人即引南行。至一城。非常嶮峻。二人扣城。北門
即開。城中總是猛火。門側有數箇毒蛇。皆長十餘
丈。頭大如五斗塊。口中吐火射人。山開恐懼。唯叩
[002-0684b]
頭念佛。門即自閉。乃見官人欲遣受罪。侍者諫曰。
未合即死。但恐一入此城。不可得出。未若且放。令
修功德。官人放之。須臾即穌。爪跡極深。終身不滅。
後捨妻子出家。以宅為佛院。恒以讀誦為業。然鷹
蛇噉繳。嬰苦劇矣。下更眾苦競集。逼切奚堪。肢節
悉下長釘者。長阿含云。銕釘地獄。獄卒撲之。偃熱
銕上。舒卷其身。以釘釘手足。周遍身體。盡五百釘。
苦毒號吟。猶不復死。拔舌耕犁。如後。抽腸剉斬。此
是抽腸拔肺地獄。所謂長叉拄肋。肝心碓擣。裂膽
抽腸。屠身膾肉。剉之斬之。形如虀粉。此皆妄語所
致。及餘惡業所感。洋銅灌口。如下。熱銕纏身。即銕
鎞地獄。燒熱銕鎞。表裏洞徹。纏裹其身。內灌洋銅。
外裹熱銕。餘業未盡。猶不死耳。
△三結二初生死
萬千。】


「萬死千生。業感如是。」


【罪人在地獄中。或被惡鬼燒煑斬斫而死。或罪人
手生銕爪相摑肉墮而死。或獄卒唱生。或冷風吹
活。如是生死千萬靡窮。故起世經云。若人身口意
選業。作已入於惡道中。經歷無數千億歲。死已須
臾還復活。怨讐各各相報對。由此眾生更相殺。然
其中受苦者。隨其作業。各有輕重。經劫數等。其最
重處。一日一夜。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作上品
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二苦報億劫。】


「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
[002-0684c]
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


【動與靜對。心體本靜。人自動之。起信云。不知真如
法一故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此業相初動。漸
至起惑。造業受報。字書云。力重為動。凡夫業力甚
深。故動成地獄億劫之壽。起世經云。佛言。如憍薩
羅國斛量胡[菧-氐+林]。滿二十斛。高盛不槩。有一丈夫。滿
百年已。取一胡[菧-氐+林]。如是次第滿百年已。復取一粒。
擲著餘處。擲滿二十斛胡[菧-氐+林]盡已。我說其壽猶未
畢盡。如是二十額浮陀壽。為一泥羅浮陀壽。乃至
二十波頭摩壽。為一中劫。此界下。釋疑。謂地獄既
在閻浮洲下。劫火壞初禪時。地獄先壞。罪人又藏
何處。釋曰。火灾起時。罪業未滿者。寄他界受之。又
疑。它界亦有火起。不審又置何處。又釋。儻它界以
次而壞。又轉寄它方不壞獄中。又所寄處火灾又
起。更何所寄。復釋。儻它方火灾亦起。仍前展轉寄
不壞處。復覆難云。若此方世界既成。所寄罪人還
來此間不耶。更釋。此界既成。自然還來大獄受苦。
此據罪未畢者說。若長阿含云。火灾起時。从他獄
死。皆生人中。修第二禪。從人中死。皆生光音天。水
風二災亦然。此據罪已畢者說。故大品云。是人毀
呰三世諸佛一切智。起破法業因緣故。集無量百
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
若火劫起時。至他方大地獄中。如是遍十方獄。乃
至還來是間大地獄中。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
[002-0685a]
故言動經億劫。即欲求出。恐恩赦之無期也。
△二
結示。】


「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如是二字。情詞慘淡。所以結指者。冀人及早畏而
修善也。
△二重示業感二初標舉。】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五無間業。如前。無間八熱獄之最下者。依薩婆多
部。有八大地獄。一等活。二黑繩。三眾合。四叫喚。五
大叫喚。六熱。七眾熱。八名無擇。亦名無間。一投苦
火。永無樂間。既苦無間。何所可擇。此八地獄。在閻
浮洲下。重累而住。依三法度論。前二有主治。次三
少主治。後三無主治。新婆沙問。何故最下大者名
無間耶。答。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問。
餘地獄中豈有歌舞飲食受喜樂異熟間耶。答。餘
地獄中。雖無異氣喜樂。而有等流喜樂。如等活地
獄中。有時凉風所吹。血肉還生。有時唱言等活。歘
然還活。如是血肉生時。及還活時。暫喜樂間苦受。
故不名無間也。
△二徵釋二初徵。】


「何等為五。」


【△二釋分五一時無間。】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受苦皆遍。間無暫樂。動轉不得。纏縛甚嚴。東西交
過。上下通徹。如是經無量劫。名時無間也。
△二形
無間。】
[002-0685b]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觀佛三昧經云。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虗食信施。誹
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
婬泆無道。逼掠淨戒尼。姊妹親戚。造眾惡事。此人
罪報。經八萬四千大劫。復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
受苦。南西北方。亦復如是。身滿阿鼻獄。四肢復滿
十八隔中。地獄不大。此身不小。準正法念。其身長
大五百由旬。造四逆人四百由旬。乃至造一逆人
一百由旬。一人既爾。多人亦然。各見身形。無間斷
處。名形無間也。
△三苦無間。】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斫鑊湯。銕網
銕繩。銕驢銕馬。生革絡首。熱銕澆身。饑吞銕丸。渴飲
銕汁。從年竟劫。數那由它。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
無間。」


【此言苦具無物不備。故泥犁翻苦具。楞嚴云。詐習
交誘。發於相調。引起不住。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檛
棒諸事。鷹蛇狼犬。銕驢銕馬。此由觸報招引。如前
如後。碓磨鋸鑿。此由枉習瞋習所感。碓。即搗碓地
獄。立世阿毗曇云。是時獄卒謂其伴言。我今共汝。
一彈指頃。舂搗罪人。即捉諸罪人。內熱銕艚中。以
熱銕杵搗碎其身。一彈指頃。當人中五百年壽。磨
鋸剉斫。俱如後。罪業報應經信相菩薩白佛言。今
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剉斫斬身。從頭至足。乃至
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佛
[002-0685c]
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
截眾生。故獲斯罪。鑊湯。如後。銕網。獄中有七重銕
網。羅覆其上。獄卒取熱銕網纏絡其身。燒熱焦爛
銕繩。長阿含云。獄卒捉彼罪人。撲熱銕上。以熱銕
繩拼之使直。以熱銕斧。逐繩道斫罪人作百千段。
復以銕繩。拼鋸鋸之。復縣熱銕繩。交橫無數。驅迫
罪人。使行繩間。惡風暴起。吹諸銕繩。歷絡其身。燒
皮徹肉。焦骨沸髓。生革絡首。長阿含云。獄卒捉罪
人。剝取其皮。纏罪人身。著火車上。輪碾熱地。周迴
往反。身體碎爛。皮肉墮落。既以生革絡首。復以銕
汁澆身。使令疾馳。饑吞銕丸等者。準起世經云。從
五叉小地獄出。詣向饑餓地獄中。守獄者即問。汝
等何欲。答言。我等饑餓。守獄者即便取地獄眾生。
撲著熾然熱銕地上。令其仰臥。便以銕鉗開張其
口。用熱銕丸。擲著口中。唇口應時燒然。次第燒舌
燒齶。乃至經過小腸。向下而出。其丸尚赤。從饑餓
地獄出。詣向焦渴地獄中。守獄者問言。汝等今何
所須。答言。我今甚渴。即取撲著熱銕地上。在猛焰
中。仰而臥之。便取銕鉗。開張其口。融赤銅汁。灌其
口中。唇口即便焦爛。乃至燒腸燒胃。直破小腸。向
下而出。由往昔所造若人非人身中一切惡業。於
獄中次第而受。毒痛不可忍。泥犁中如是勤苦。經
那由他劫。略無絲毫樂間。名苦無間也。
△四果無
間。】
[002-0686a]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
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老者。年高而衰也。七十曰老。制字根於愛親。故从
孝。轉注以匕古化字。既憂其衰。又憂其且死。愛日之
誠。能自已乎。幼。少而又少也。血氣未充。故从力[△/△]
於堯切。小也。从兩△。小而又小為意。人生十年曰幼。正父母愛憐
時也。貴。尊而位高也。賤。貴之反也。俱从貝者。人所
共寶也。貴从中。又从一。在中間。如人負荷形。持中
而負貝。人所共尊。故貴而高也。若持戈爭貝。人所
共憎。故賤而下矣。龍鬼神本屬四趣。墮獄無怪。天
亦墮者何。大論云。非有想非無想天中。死墮阿鼻
地獄中。正法念經云。帝釋復觀業果於殿中。叫喚
大地獄。十八隔處。殺生.偷盜.邪婬.妄語業。墮此地
獄。具受眾苦。故不間乎天也。成論問。生天者。離惡
積善。何故報盡。即入三塗。答。凡夫無始已來。惡業
無窮。一日貪瞋。尚受千形。況惡既多。暫休結生。報
福既盡。昔業時熟。還墮三塗。何所致惑。涅槃云。雖
復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之後。還
墮三惡道中。既果報不間。名果無間也。
△五命無
間。】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
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
連綿。故稱無間。」


【觀佛三昧經云。地獄一日一夜受罪。如閻浮提六
[002-0686b]
十小劫。如是一大劫。此等罪人經八萬四千大劫。
長阿含經云。久受苦已。從無間出。乃至寒冰地獄。
爾乃命終。為重罪行。生惡趣業。故墮無間地獄受
苦。不可稱計。準楞嚴。由思報招引惡果結觸。則為
一日中萬死萬生。於一切時。無有須臾暫受安樂
如彈指頃。故云一念暫住不得。業盡受生者。乃遠
約之辭。準銕城泥犁經。從第一泥犁出。乃至展轉
入第八泥犁。復從第八反入第七。乃至第一阿鼻
摩泥犁來。遙見銕城。皆歡喜大呼萬歲。閻羅即呼
罪人。前若非怨。今汝去。當復為人。作子當孝順。當
事長年。當畏帝王禁戒。當承事沙門道人。端心端
口端身。得阿羅漢者。諸泥犁道。皆為閉塞。於是從
泥犁出。皆生善道。故言業盡受生。既從初以至業
盡。生死連綿。故名命無間也。
△三廣說不盡。】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麤說如是。若廣說地
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何故罪器等事一劫說之不盡。由諸罪人在生惡
心徧布。晝夜相續。致墮地獄。循業發現。自然罪器
苦事多廣難盡也。烏呼。人更泥犁。醜毒萬端。各自
思惟。亦可為善矣。
△二聖母禮退。】


「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此經家敘聖母聞退。愁罪人受苦靡窮。憂己力救
援未逮。合掌表自心不散。頂禮謝地藏能宣。且退
本座以潛思。猶冀後緣之載演。】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二示業感差別
[002-0686c]
先品題。】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品題見綸貫第。閻浮樹乃南洲樹王。故載考之。以
備觀覺。長阿含云。所以名閻浮者。下有金山。高三
十由旬。由閻浮樹故。名為閻浮金樹。有五大柧音姑。
木四方為棱。八棱三棱為柧。四面四柧。上有一柧。果大如摩伽

陀國一斛之甕。摘其果時。汁隨流出。色白如乳。味
甘如蜜。其東柧果。乾闥婆所食。其南柧者。七國人
所食。一.拘樓此云不正叫。二.拘羅婆云叫喚。三.毗提云不正體
四.善毗提云賢。五.漫陀云善賢。六.婆羅云牢。七.婆梨云勝。西
柧果。海蟲所食。北柧果。禽獸所食。上柧果。星宿天
所食。觀佛三昧云。閻浮提果。無以為譬。其形團圓。
滿半由旬。婆羅門食。即得仙道。五通具足。壽命一
劫。凡夫食之。得四沙門果。三明六通。無不悉備。立
世阿毗曇云。此樹生在閻浮提地北邊。在泥民陀
羅河南岸。是樹株本正洲中央。從樹株中央取東
西角並一千由旬。生長具足。形容可愛。枝葉相覆。
久住不彫。次第相覆。高百由旬。下本洪直。都無瘤
節。五十由旬。方有枝條。樹身徑刺廣五由旬。圍十
五由旬。枝橫出五十由旬。中間亘度一百由旬。周
圍三百由旬。其果甘美無比。其核如世間閻浮子
大。上有鳥獸之形。根悉金沙所覆。春雨不漏。夏則
不熱。冬無風寒。乾闥婆及藥叉神依樹而住。然穢
樹之名。前已略釋。今更解之。立世云。一人乘通欲
[002-0687a]
行至閻浮提樹。辭佛北行。經過七山。至第七金邊
山。登山頂。向北聳身遠望。惟見黑暗。怖畏而返。佛
言。此黑暗色。即閻浮樹此取黑暗為穢。又其果香氣。能染
人心發顛狂此取染污為穢。長阿含云。何緣月有黑影。以
閻浮樹影在於月中。故月有影。豈非月宮本自光
明。因樹故。現黑影。穢樹之名。得非取此義乎。準今
兩處所釋。則庶乎其不差矣。故載詳出。請證諸賢。


△次品文二初地藏重述付囑二當機王問大願
重述中二初大士述事二如來示意初又二初述
二慰述中二初昔承佛力分化。】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
神力故。徧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
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聖母纔問無間獄竟之時。而地藏復重述者。葢前
付囑事猶未盡。而聖母即問獄報。正針線貫攝。今
更復述。俾義理錯綜。世尊復示性識無定。以致五
道輪轉。尤見前文業感無間。義意連屬。由此二品。
鉤鎖如環。不可杜斷。故於業緣之後。業感之前。重
述以起下文也。先正述佛力分身。威即四無畏。神
即六神通。力即十力。佛十力之智內充。故對外緣
無恐。廣起神通。化度眾生。此是諸佛法。菩薩未得。
今亦能分身沙界。皆如來慈力所與。非己之能。故
曰我承等。然分身救拔眾生。是四攝中同事攝。由
菩薩法眼。明見眾生根緣。隨有同欣之者。即分形
[002-0687b]
散影。普和其光。同彼事業。各使霑益。因是生親愛
心。故能救拔業報。下反顯己力難化。如大論云。諸
菩薩修苦行事。難辦難成故。欲懈怠。佛安慰言。無
得疲厭。當勤精進。行是十力。當得無量果報。故言
若非如來大慈之力。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更移互
換曰變。無而歘有名化。此是一切行禪中。無記化
化禪。能現八種變化。一.能作小。二.能作大。三.能作
輕。四.能作自在。五.能有主。六.能遠到。七.能動地。八.
隨意所作。亦名八自在我。此由菩薩善住和敬之
法。與一切猶如水乳。欲生物希有之心。故現大神
通力。如化人所作化事。本無有實。故大品云。一切
法皆是化。於是法中。有聲聞.辟支.菩薩.諸佛法變
化。有煩惱法變化。有業因緣法變化。若不生不滅
無誑相涅槃。是法非變化。以一切平等故。今言作
變化者。依生滅隨情說耳。
△二今蒙佛囑度生。】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
令度脫。」


【今字。與無央數劫叫應。阿逸多。此云無能勝。彌勒
之姓。淨名疏云。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親見正文。
未可定執。準下生經云。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
曰彌勒。則阿逸多是姓。審矣。
△二慰。】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唯[序-予+售]速之辭。今佛不喚。何須速[序-予+售]。乃西域口辭也。


△二如來示意二初生性無定二汝既畢是下汝
[002-0687c]
願度罪初分三初法示。】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
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
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初句是付囑本。解脫有二。若云得阿羅漢者。諸泥
犁道皆為閉塞。小乘解脫也。若云我皆令入無餘
涅槃而滅度之。大乘解脫也。性識下。釋未脫之由。
以性識無定故。無定者。無堅住之定性。四自侵經
云。學者猶豫。心不專恒。或進或退。故使迷惑。往來
不絕。是也。惡習下。釋所以。習者。熏習。占察云。眾生
以無明癡闇熏習因緣。現妄境界。由惡習熏則
造殺盜等惡業。則結三途惡果。善習熏。造施戒等
善業。則結人天善果。惡因略果。善果略因。長阿含
云。彼天眼淨。見諸眾生。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形色
好醜。善惡諸果。尊卑貴賤。隨所造業。報應因緣。皆
悉知之。此人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誹謗賢聖。信
邪倒見。身敗命終。墮三惡道。此人身行善.口言善.
意念善。不謗賢聖。見正信行。身壞命終。生天人中。
以天眼淨見諸眾生隨所業緣。往來五道。此示由
惑造業。業是心思。身口以心為主。故經云。諸法心
為本。諸法心為勝。離心無諸法。唯心身口名。以依
心故。善惡業成。結者。惑業相資。如巾挽結。若欲解
之。必抽中心。故忠國師云。迷時結性成心。悟時釋
心成性。得本之言也。為善二句。正明無定。以善惡
[002-0688a]
業皆逐境生。善心生。則種種善法生。惡心生。則種
種惡法生。故密嚴經云。阿賴耶識從無始世來。為
戲論熏習。諸業所繫。輪迴不已。如海因風。起諸識
浪。恒生恒滅。不斷不常。而諸眾生。不自覺知。隨於
自識。現眾境界。葢由真如不守自性。隨染淨緣。不
合而合。故輪轉五道也。大論問。經說有五道。云何
言六道。答。佛去久遠。經法流傳五百年後。部別不
同。或言五道。於佛經迴文說五。或言六道。於佛經
迴文說六。今言五者。如佛說五苦章句經云。三界
五道。生死不絕。凡有五苦。一曰諸天苦。二曰人道
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餓鬼苦。五曰地獄苦是也。如
是五道。如汲井輪轆轤上下。故言輪轉。葢善惡業
相。無能轉者。於億千萬世。隨逐不捨。如債主隨人。
得因緣具足。便與果報。令五道中受生。駛疾於箭。
故言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者。迷惑指十
使。以十使中。五利使屬見。五鈍使屬思。因此十使。
令人起見起思。昏迷惑亂也。障。即三障。難。即八難。
由無始時來。流轉生死。不能斷漏。得出世果。致令
十使煩惱。能障四真諦理。復造業障。障出世法。業
成招苦。報生八難。經塵劫而難出矣。故正法念云。
三界如輪轉。業繫輪不斷。是故捨愛欲。離欲得涅
槃。各宜聞此而思修之矣。
△二喻顯。】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魚譬五道。網譬三界。長流譬業果。脫入等譬生死
[002-0688b]
輪轉。魚乃水族之動物。正喻眾生性識無定。群魚
貪食。而遭密網。眾生因愛。而入魔網。日明菩薩經
云。又如密網。眾魚投之。刳腸俎几。四自侵經云。身
若畵瓶。內滿不淨。不知內外身當歸盡。常以彩色
脂粉莊嚴。自謂端正。顏貌無雙。斯等之人。羅網所
纏。莫能觀身。故大論云。婬羅彌網。人皆投身。此由
業感果。以對苦諦。將是長流。將。隨也。是字。指阿賴
耶識。以此識中。善惡種子。熏其現行。令造善惡業
果。連綿不斷。亦如魚隨長流。去而不返。故唯識云。
如瀑流水。上下魚艸等物。隨流不捨。此識亦爾。與
內習氣.外觸等法。恒相續轉阿賴耶識。無始時來。與作意.觸.受.想.思五
心所。恒常相應。此由惑造業。以對集諦。光明文句。亦以水

對集。以水體潤生。如集能資苦。長流者。一業若成。
罪無邊際。百千萬生。受報不盡也。脫入暫出。從三
塗而升出人天。又復遭網。從人天而復墮三塗。故
五苦章句云。三惡道者。是為一切眾生之家。暫得
為天。暫得為人。譬如作客。作客日少。歸家日多。學
者思之。勉力精進。可得脫苦。正斯謂也。
△三合明。】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佛言。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
命難獲。明人難遭。直信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
如來難值。世間有樹。名優曇鉢。但有實。無有華。如
來出世。乃有華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
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法
[002-0688c]
經。遇如來世。此皆宿行履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
來跡。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亡失前功。一
失道意。動有劫數。故如來憂之念之。葢佛觀大地
眾生。猶同一子。憂其性識無定。重結善惡業果。念
其暫出人天。復遭三塗密網。故我殷勤付囑救護
解脫也。
△二汝願度罪。】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罪輩。準上文。通指五道。吾所憂念者。端為是輩。汝
既畢願度之。吾復何憂何慮焉。問。諸天清升。精修
禪定。七眾端肅。恭秉律儀。何亦名罪輩耶。答。天上
亦有諸苦。同是輕報泥犁。又人中不學解者。恒迷
道法。雖修諸善。不除邪報。故俱舍論云。在家由取
五塵。故起鬬爭。出家由取諸見。故起鬬爭。成論云。
若人持戒。取為清淨。名戒取結。即謂所取以為真
實。餘皆妄語。名見取結。此二是出家人鬬爭根本。
又戒取是出家人縛。諸欲是在家人縛。是則戒取
等。唯是世善。招生死果。故名隨苦。非真道法。愚人
多迷。妄執生罪。準此。罪輩奚辭。故知內教七眾。有
執俱非。外道六師。無著皆正。若了諸法原空。一真
本寂。入平等門。遊無為舍。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
死。則罪輩之名。何有於我哉。
△二當機正問誓願
二初自在問累劫發何願二天王問何更立誓願
初二初以地藏各發何願問。】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
[002-0689a]
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
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初敘名定自在王者。此大士。人中之龍。世間有愛。
皆遠離之。繫縛解脫。諸漏已盡。那伽常在定。無有
不定時。於定自在。名定自在王。白佛下。正問。適聞
世尊。謂地藏菩薩畢是往願。累劫重誓。不審於累
劫中。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於大會中。詞不置口而
讚歎耶。唯願下。請說累劫之願。願略舉之。佛說法
有廣略二門。今請略說也。
△二約眾生業感發心
答二初誡聽許說。】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
當為汝分別解說。」


【誡以諦聽善思者。佛法洪深。願門廣大。唯信力能
受。大論云。專視聽法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踊
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以諦聽善思能
成三慧也。下許說。一切諸法。本不可說。不生不滅。
法如涅槃。今以因緣故。為分別而解說之。
△二騰
昔願事二初正明昔願利益二定自在王下結顯
神力通經初二初述昔誓願二示今利益述願中
二初小國王所發願二復於過去下光目女所發
願初分三初述王佛劫號。】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
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
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
[002-0689b]
劫。」


【初敘劫久遠。爾時下。舉佛名号。号古从口从丂音考
若加虎。音毫。虎之怒聲。又大呼也。號。咷也。今古積
譌。殊難改矣。梵名薩婆若多。般舟名薩雲。秦言一
切智相。以一心中得三智故。既得如實智慧成就。
則乘此來成正覺。故名一切智成就如來。應受諸
天世人最上供養。名應供。正。名諸法不動不壞。徧。
名不為一法二法。以悉知一切法無餘不盡。名正
徧知。明。謂三明。如後。行者。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金
剛三昧。身業口業清淨隨意行。名明行足。如先佛
所去處。佛亦如是去。第一上升。永不復還。名善逝。
解。即是知。知世間眾生界一切種煩惱及清淨。名
世間解。諸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為無上。以無
所斷。名無上士。佛能調伏眾生。善護根門。長阿含
云。善御六觸。護持調伏。猶如平地。駕四馬車。善調
御者。執鞭持控。使不失轍。若云調女人。則不尊重。
故名調御丈夫。佛度餘道眾生少。度人天眾生多。
故名天人師。一切智慧成就。知眾生非眾生。數常
無常等法。故名佛。具上十號。世所共尊。故名世尊。
壽命六萬劫。清淨國土勝應之佛壽歟。然約時數。
劫有四種。一.別劫。二.成劫。三.壞劫。四.大劫。若更舒
之。別有六劫。一.別。二.成。三.住。四.壞。五.空。六.大。若更
束之。則有三劫。一.小。二.中。三.大。从人壽十歲漸至
八萬歲。經多時。八萬歲又漸減至十歲。為一別劫
[002-0689c]
對總名別。即增減劫。小即別劫。中則成壞隨一。大則總成與
壞。合八十別劫為一大劫。今云六萬劫。應例同極
樂佛壽長遠。不當依此土三劫定判。然唯佛與佛
乃能知之耳。
△二騰昔王願事二初敘二王友善。】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隣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
益眾生。」


【賢愚經云。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德無
量。非譬為比。高於須彌。深於巨海。廣於虗空。由出
家故。畢成佛道。大師明四種出家。一.形心俱不出。
二.形出心不出。三.形不出心出觀行出家。四.形心俱出。
能見佛性。出二死家。方真出家。昔王正第四人。故
能成佛。㕛者。合志也。志合。則交相助益。故取上下
二又。以見協力之意。同行二句。正釋㕛道。志同道
同也。十善。十惡之反。凡四輪王。俱以十善。化民成
俗。以十善。乃生天之本。今小王同行十善。均有普
慈之心矣。事佛吉凶經云。十惡怨家。十善厚㕛。安
神得道。皆從善生。有能守信。福報自然。從善至善。
非神授與。故頒宣法教。示現人民。為作福田。信者
得植。後生無憂。如是饒益黎民。不失仁王之化矣。


△二述二王發願二初出願本。】


「其隣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人民。國之本也。民。眾生也。天地生人之初。其外樸
野。其中真純。人各全一混沌。開天之天。是為天民。
開而之人。凡民也已。故曰人民。眾惡。即具造十惡
[002-0690a]
業。大與十善反也。事佛吉凶經云。既不燒香然燈
禮拜。恒懷狐疑.瞋恚.罵詈.惡口.嫉賢。又不六齋。殺
生趣手。不敬佛經。若疾病者。便呼巫師卜問解奏。
祠祀邪神。此從宿行惡道中來。現世罪人。死入泥
犁。被拷掠治。酷不可言。皆由積惡。其行不善故。二
王商議計校。畢竟如何廣設方宜便巧之法。救此
眾惡之民。不失君師之化也哉。
△二正發願二初
一王自先成佛二一王先度眾生原作二科今合
釋者取文便也。】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
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大論云。成就眾生有二種。有先自成功德。然後度
眾生者。有先成就眾生。後自成功德者。正二王發
願之旨。以成佛乃度生根本。能廣化道。故願成佛。
故經言。一人出世。多人蒙慶。福樂饒益。佛世尊也。
故先自成。方能度是惡輩。皆入滅度。使無遺餘。此
正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一王作念。自未得度先度
眾生。方是菩薩發心。豈應先為己耶。如大論云。佛
說我以清淨天眼。見諸眾生。死此生彼。隨善惡業。
受諸果報。我今應先度脫罪輩。令其得無上涅槃
之樂。寧使長在生死。誓終未願成佛。此正發僧那
於始心。終大悲於赴難。故二王發願。似有不同也。


△三結二王今古。】


「佛告定自在王。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
[002-0690b]
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
藏菩薩是。」


【人王發願成道。如執劵取物。故云法性如大海。不
說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
取證如反掌。驗此國王。其洵然矣。然塵沙劫事。宛
如今日者。乃是佛眼無法不知。無事不見也。
△二
光目女所發願二初述佛號劫壽。】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
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佛出世者。以今釋迦。例同古佛。如因果經云。菩薩
功行滿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生兜率天。期運
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一.觀生熟與未熟。二.觀
時至與未至。三.觀何國處中。四.觀何族貴盛。五.觀
過去因緣。誰為父母。觀已。下生。以今揆古。亦猶然
耳。清淨蓮華目。三十二相之一。如寶女問佛。如來
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是
相。遍布於體。佛云。如來瞳子如紺青色大人相者。
乃往古世。常以慈目察眾人故。如來之眼。如月初
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無麤暴志。心性和順故。彼
佛即以所得之相。以立其名。所謂面如淨滿月。目
若青蓮華。葢報佛稱為淨滿。諸惡都盡。眾德悉圓。
故得天然妙目如清淨蓮華也。
△二騰羅漢度生
二初敘昔願事二結會古今敘事中二初罪母墮
苦二孝女發願初又二初舉能度羅漢。】
[002-0690c]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像法居正末二法之間。乃塔寺堅固之時。以惟修
有為福事。乃下文塑畵形像之伏案也。羅漢。因名
乞士。果成應供。一切法高王經云。四行四得。八富
伽羅。應受世間天人供養。合掌恭敬。無上福田。故
長阿含。堅固念轉輪王告太子云。汝土境所有沙
門。履行清貞。功德具足。獨到涅槃。仁惠無厭。衣食
知足。持鉢乞食。以福眾生故。言福度眾生。
△二述
所遇孝女三初出名。】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如來既已滅度。羅漢次第教人。化惡為善。革凡成
聖。字言光目者。準靈樞經。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
注於目。而為之精睛同。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
筋之精為黑眼。葢目形類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
月之麗東南而晦西北也。然目能發光者。以藏府
之精。皆秉受脾土。脾為諸陰之首。目乃血氣之宗。
故脾虗。則五藏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
今聖女既能孝順二親。恭敬三寶。自然有神膏.神
水.神光。真氣.真血.真精.滋目之液。光發異常。若約
法論。目表定。光表慧。因定發慧。慧光注目。立此嘉
稱也。設食供養。食乃眾生之外命。人持飯食施人。
有五功德令得道。一.施命。二.施色。三.施力。四.施安。
五.施辯。是為五福。若施羅漢。福百倍矣。如那律昔
以一飯施辟支佛。遂感九十一劫無貧之報。又得
[002-0691a]
道果。故須供養也。
△二問願。】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佛世應供常儀。食竟必問所願。如迦葉問貧母言。
母今意中所願何等。世間豪富.轉輪聖王.及四天
王.釋梵諸天。若復欲得須陀洹果。乃至三佛者。悉
可得果其願。是也。
△三白事二初孝女陳事。】


「光目答言。我以母兦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
何趣。」


【兦者。去也。不存也。從入從乚音隱。謂入於隱處也。然
母兦資福。乃孝子正事。父母生我身。依斯乳哺長
大成人。此恩此德。歷劫難酬。涅槃經云。知恩者大
悲之本。不知恩者甚於畜生。今光目女欲知母託
生之處。可謂知恩得本。越度恒情矣。
△二羅漢入
定二初述定中見母。】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
苦。」


【愍其為孝倍常。故為入定觀母。見字屬上句末。顯
能觀之慧眼。女母乃所觀之苦境。此準大師釋法
華。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偈。擘見字屬上科云。
明佛有能見眼。六道眾生明所見五濁。彼經五字
伽陀。尚擘下字屬上。況今一連之文。寧不作此讀
耶。不然即以觀見二字為下句首。尤通以智境合
明也。極大苦者。無間大地獄也。問。準大論。慧眼不
見眾生盡滅一異相。不受一切法。慧眼不能度眾
[002-0691b]
生。無所分別。故生法眼。今羅漢慧眼了知空寂。如
何能見其母受苦耶。答。慧眼知空。謂於境不著。豈
如生盲。全無所見耶。故大品云。慧眼菩薩。無法不
見。無法不知。無法不識。是為慧眼淨。明文可據也。
況乃因次教化。已有菩薩出假之意。葢阿羅漢既
與別教十行同除四住。自能進斷界內塵沙。故四
明云。亦有法緣慈悲。隨世利物也。
△二述出定問
答二初問行業。】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
大苦。」


【作者。造作。如佛所說。三界五道罪垢苦惱。不離於
作。一切無橫。非天授與。乃自作而自受也。行以遷
流為義。五陰中心所法。因過去無明之惑。起於三
業。造作諸法。名為行業。業成報現。故在惡趣。受極
大之苦也。
△二答所習二初述事求救。】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惟好食噉魚鼈之肉。所食魚鼈。
多食其子。或炒或煑。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
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所習。指習性.習氣。惡習種子內熏現行。轉習於惡
矣。下明作業。惟之為言。獨也。好者。愛而不釋也。女
子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今光目之母。獨
好食噉魚鼈之子。而情有所不能釋也。埤雅云。鼈
以眼聽。穹脊連脅。甲蟲也。一名神守鼈滿三百六十。龍為引飛
出水。內鼈則不去。古今注。名河伯從事會稽陶歇菴放生詩。有從事愁見拘。
[002-0691c]
波臣苦遭蕩。之句。詩云。炰鼈鮮魚。謂鮮魚中鱠者也。炰鼈

膾鯉。言熟則有炰鼈。腥則有鱠鯉也。光目之母。習
好於斯乎。此明殺生。下明食法。惟好魚鼈之子。炒
煑恣食。則令子母俱亡。然母命是一。子之命不知
其幾幾矣。自有家至死。習以為常。所殺母子之命。
非可計算。故云千萬復倍。此乃博求眾命。以資一
膳。不惟忍心。亦且損福。東坡云。刀𠠪音彎。削也。魚鼈。以
為饈膳。食者甚美。死者甚苦。周顒云。性命之於彼
極切。滋味之在我可賖。此皆仁人痛怛之詞也。情
者。天真感物。發動性之欲也。人欲不可謂之情。氣
質妄動。則遁天倍情。人常拘檢。猶恐放之。儻一縱
恣。不可遏絕矣。故傅大士云。獨自情。其實離聲名。
推檢四運并無生。荊棘叢林何處生。可謂善制妄
情。而循天真也已。尊者下。求慈救。謂我母既業深
罪重。受此大苦。今懇尊者慈悲憐愍。畢竟如何哀
矜而救拔之。
△二方便度脫三初念佛塑像。】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
華目如來。兼塑畵形像。存亡獲報。」


【念佛塑像。即哀救之法。心所主持曰志。从心从止。
像深沉堅定之意。實德曰誠。性命之根。天得之以
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不誠。是為自
壞。折却性命之根。崩陷吾天地也。从成。立意直指
人真心。復从言者。以散吾之誠。莫如言之漏泄天
元。修詞立誠。無事不實。發於言行。皆吾誠之運。致
[002-0692a]
一之功也。念清淨蓮華目如來者。正所以吐邪倒
之根。拔貪瞋之本。修念佛之因。證見佛之果。故佛
告比丘。我滅度後。若稱我名。所獲福德無量無邊。
故教令稱本師佛名也。塑畵形像。埏土象物曰塑。
繪施五彩曰畵。如優填王問佛言。若佛滅後。其有
眾生。作佛形像。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
佛形像。功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
天上人中。受福快樂。乃至作大梵王。端正無比。後
皆得生無量壽佛國。作大菩薩。最尊第一。當得成
佛。入泥洹道。今故勸行二事。令存亡獲報也。
△二
畵像供禮。】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畵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
悲泣瞻禮。」


【畵像供養。人所易行。即捨所愛。人所難作。今既捨
愛畵像。恭敬泣禮。藉佛救母。以道報親。純孝之心。
照耀千古矣。
△三夜夢見佛二初孝女見佛告語
二罪母托生婢家初又二初女見勝相。】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曜。如須彌山。放大光明。」


【夜夢佛身者。雜寶藏經云。佛法寬廣。濟度無涯。至
心求道。無不獲果。乃至戱笑。福不唐捐。故孝女捨
愛畵像。悲泣瞻禮。佛即現身。復放光明。至人應感
慈赴物機。色相光明夢慰悲懇。準善見律。夢有四
種。一.四大不和夢見山崩飛空.虎狼賊逐等。二.先見夢晝見黑白男女。
夜剋夢見。三.天人夢天人現善惡夢。令人得善惡事。四.想夢前身或有福罪障。今
[002-0692b]
現善惡夢。前二不實。後二真實。今是後二夢也。出生菩

提心經云。若有夢見佛形像。諸相具足莊嚴身。眾
生見者應歡喜。念當必作調御師。今光目所夢。豈
非純以出世大孝。感格第一義天。致斯瑞應耶。金
色等者。大須彌東面。及小須彌七山。純是黃金。佛
身晃曜。亦如彼山。更放光明。色相愈妙矣。
△二佛
告生處。】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饑寒。即當言說。」


【夢佛身放光告母生處。絕奇之事矣。生汝家。慰其
生處。即言說。潛示求救也。
△二罪母托生婢家二
初生後求救。】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
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
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
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
免。」


【文分三節。初述敘生緣。生死下。述訴苦境。蒙汝下。
述謝求救。婢子者。奴婦所生之子也。梵名駄索迦。
此云奴。說文云。男入罪曰奴。女入罪曰婢。婢。女之
卑者。長阿含云。生子墮地能言。故名聲王。如今初
生有能言者。人皆怖畏。名為可畏。今小兒生三日。
即稽首泣告。亦事之變怪也。佛力使之。令不昧宿
緣耳。生死二句。情理慘淡。昔賢云。死生亦大矣。豈
不痛哉。業緣十惡之因。果報三塗之處。十地論云。
[002-0692c]
殺得三果。一.異熟果。謂三惡道。二.等流果。謂生人
中多病短命。三.增上果。謂感外物皆少光澤。不久
住故。樹提經云。何物最穢濁。生死最穢濁。何物落
地獄。十惡落地獄。自作自受。無代受者。經云。作是
得是。皆行所致。無橫與者。其事明白。故總傷歎之。
久處暗冥者。五苦章句經云。但坐慳貪食。故墮黑
繩城。銕圍兩山間。窈窈何冥冥。神識墮其中。不覩
日月精。展轉不相見。但聞叫呼聲。是也。自別等者。
自從也。無常偈云。親知咸棄捨。任彼繩牽去。將至
琰魔王。隨業而受報。惡業墮泥犁。造業苦切身。故
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矣。蒙汝下。先敘福力脫
過去罪。後方求救脫將來苦。福力。即稱名塑像。脫
獄受生。下賤短命。重業輕報。更落惡道。餘殃未盡
也。梵名薩拘盧楴。此云賣姓。即下賤人。四人出現
經云。或有人生卑賤家。及餘貧賤家。無有飲食。雖
復得食。臭穢難甞。生如此家。彼身口意行惡故也。
短命者。世壽有三品。下方六十。中方八十。上方百
二十。今下壽猶減。非短命而何。命者。準大集。歌羅
邏時。即有三事。一命.二煖.三識。出入息者。名之為
命。此識之種。即是命根。依心假立。命為能依。心為
所依。今既生下賤。又復短命。更落惡道。三果備集。
豈不苦哉。故即求計脫免也。
△二審問業行二初
正問本罪二轉徵獄報初又二初以作何行業徵。】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
[002-0693a]
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先敘事既聞上說事實情真。審知是母。無待更疑。
故聲塞而哽咽。號泣而悲啼也。既是下。徵問既說
文訓已。已是我母。合知本所造罪矣。載審問者。恐
詿譌耳。
△二以殺罵受報答。】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
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先直答本業受報。惟以殺生.毀罵身口二業。致斯
地獄之報。故賢愚經。蘇曼女告諸子曰。殺生之罪。
當入地獄。受諸苦惱。數千萬歲。常為鹿頭.兔頭.諸
禽獸頭阿傍獄卒之所獵射。無央數歲。雖思解脫。
其何由乎。荀子云。與人善言。煖於布帛。傷人之言。
深於矛戟。況毀罵乎。故成論云。若人惡口。種種罵
詈。隨語受報。故此二業僉報地獄。若非下。反顯福
救解脫。殺生居眾罪之上。毀罵在萬惡之先。若非
我女蒙羅漢指示。稱名塑像福利以救拔吾難。則
吾殺罵二業之報。何有解脫之期。
△二轉徵獄報。】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
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初.光目問。次.婢子答。不忍者。甚言不能出諸口耳。
即欲說之。亦不能形容一二。卒。盡也。竟。終也。縱於
百千歲中。盡白罪苦之事。恐難終窮也。
△二孝女
發願二初光目聞苦為母發願分二初泣向空界
陳母苦報又二初願脫現生報。】
[002-0693b]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
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


【號。大哭也。內心痛裂。外哭號咷。哭久吞聲。名之為
泣。含悲白空界云。願我故母。永脫地獄。畢此一十
三齡之短。銷其一十八獄之長。更不載歷惡道。受
苦無量也。
△二願脫後生報。】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
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求十方現命現住河沙世界諸佛者。一.顯誓心廣
大。二.懇現佛慈哀三塗下賤。如心地觀云。或有以
貪多財。而為恐怖自己財寶。恒求積聚。而不受用。
何況能施貧乏眾生。於己財寶。深生貪著。於他財
寶。欲令損減。以是因緣。命終之後。墮大地獄。受無
量苦。如是苦報。名為第一正感之果。從地獄出。受
畜生身。身常勞苦。水艸不足。經多時中。酬損他財。
如是眾生。名為第二正感之果。受是罪已。生餓鬼
中。因饑渴苦。無量千劫不聞漿水飲食之名。其咽
如針。其腹如山。縱得飲食。隨變為火。如是苦身。名
為第三正感之果。畢是罪已。來生人間。貧窮下賤。
為它所使。於諸財寶。所求難得。於一切時。而不自
在。如是餘報名相似果。與今正合。者字。牒上諸事。
謂若得脫我母現身生後之報。我即對佛發廣大
度生之願矣。
△二願對本佛發我誓心。】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却後百千
[002-0693c]
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
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
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自今日後。標始心也。葢萬里之剋離初步而不登。
三祇之功非始心而罔就。故舊婆沙云。若離初心。
則不成無上道。一切功德。皆在初心。故知此經明
地藏發心。前後四番。後却是前。今是最初。故曰自
今。對佛像前。所依之主也。千百億劫。所歷之時也。
應有世界。括盡依土也。地獄等者。苦眾皆度也。如
是下。正顯度盡眾生。然後自成正覺。番番發願。莫
不皆然。故知最初發心功德。億劫稱揚不盡者矣。


△二空佛感孝讚願告生二初印證前願。】


「發是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
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具。俱也.足也。備聞其言也。大慈愍。徧緣法界也。善
能為母發願者。讚其發心黠慧。若但為母發心。何
善何能。乃以曠濟之心。求畢母罪。譬如大水而滅
小火。豈有不滅者乎。故讚其既善且能也。
△二告
轉後報二初轉現為梵志二轉後成佛果今二科
合釋者由文斷而意聯也。】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
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
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


【離下賤家。生淨行種。易短命子。為長壽仙。此孝女
[002-0694a]
念佛塑像發心之力也。梵志。正翻淨裔。是淨梵苗
裔。承習梵天法。自云從梵天口生。故獨取梵名。唯
五天竺有。餘國即無。長阿含稱為婆羅門。一子求
佛發心。其母三報俱轉。初生下賤。以轉前報。次生
梵志。以轉現報。後成佛果。以轉後報。無憂國土。即
指極樂。轉憂為樂也。葢初生地獄。以燒煑為憂。次
生婢家。以下賤為憂。畢十三歲。以更墮惡道為憂。
後生梵志。以邪行自大為憂。今諸憂並息。故生無
憂國土。彼佛人民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故云壽
命不可計劫。廣度人天者。昔為罪母。乃地獄所度
之死囚。將作如來。乃人天能化之大覺。發心塑像。
功莫與京。故一切法高王經。佛告舍利弗。初發菩
提之心菩薩摩訶薩。即發心日。已是一切聲聞.緣
覺.眾生福田。一切眾生皆於菩薩中生。菩薩所化。
故其所化之眾。如恒沙之多也。
△二結會古今。】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
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
薩是。」


【昔成小果。今作大人。迴小向大也。無盡意。廣如別
行疏明。今準記云。願.行皆無盡故。皆無作故。得無
盡名。皆即法界。皆含一切佛法故。解脫菩薩者。昔
墮銕城。備經辛苦。次生婢家。又復短命。後為梵志。
終墮邪流。今展轉而為不思議大解脫士。佛果可
期矣。然光目。由羅漢之指示。女母。因光目而超升。
[002-0694b]
今於我佛垂化將終。上升忉利之候。能所畢至。子
母俱來。敻隔沙劫。一會儼然。打鼓弄琵琶。還來共
一家。其斯之謂歟。
△二示今利益二初結指大願
此節似結上文今作下科首者乃結其大願而指
示之正為未來造惡眾生歸供脫苦之張本立科
針線之妙後賢不可不知。】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恒河沙願。廣度眾生。」


【發心之始。付囑之後。劫數長遠。胡可籌量。如是慈
愍句。略結上來四番。廣指恒沙劫願。妙玄引大經
云。若有人問。誰是一切諸善根本。當言慈是。慈若
不具佛十力.四無所畏.三十二相者。是聲聞慈。若
具足者。是如來慈。即大法聚。即大涅槃。慈力弘深。
具一切福德莊嚴。今地藏菩薩以大涅槃心。修於
聖行。得無畏地。具二十五王三昧。無方大用。是真
梵行。故纔言慈愍。功德具足矣。
△二讚勸歸敬二
初惡者歸敬脫報。】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
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
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
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文初分列惡眾。若遇下。歸依轉報。善惡二法。意內
生成。譬之水火。異途施化。故經言。善業應修。惡行
應離。善福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罪福之事。亦
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墮惡道。罪福分明。諦信不迷。
[002-0694c]
所在長安。佛語至誠。終不欺人。不信因果者。即一
闡提。如弊宿婆羅門。常懷異見。言無他世。亦無更
生。無善惡報。常為人言。沙門異見。言殺生乃至邪
見者。身壞命終。皆入地獄。言不殺生乃至不邪見
者。身壞命終。皆生天上。初未曾見死者還來。說所
墮處。故我不信有後世。及善惡報。此葢不了業報
差殊。故揚撥無因果之談。乃至者。惡事多端。非一
二可槩。但不信罪重。故特點出。邪婬者。身三惡端
也。非謂干犯外色為邪。但一起心。則婬泆失正。良
由世人不知舉身不淨。妄著妖艶。乖梵天道。障菩
提業。為四生因。成三塗果。潤業偏重。故聖制居首。
妄語者。虗妄不實也。準正法念。妄語惱人。失實功
德。常如黑暗。有命同死。語刀自割其舌。勝於炎火
毒蛇。命終墮獄。口出膿血等。兩舌者。一口說兩般
話。似有兩箇舌頭。經云。太喜多言語。增貪令他畏。
口過自誇誕。兩舌第一處。惡口者。麤惡罵詈人等。
法句經云。雖為沙門。不攝身口。麤言惡說。多所中
傷。眾所不愛。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輪轉三塗。自死
自生。苦惱無量。諸佛聖賢。所不愛惜。假令身雖無
過。不慎口業。亦墮惡道。大論說。一鬼頭似猪頭。臭
蟲從口出。身有金色光明。是鬼宿世作比丘。惡言
罵詈客。比丘身持淨戒。故有光明。口有惡言。故臭
蟲從口出。故增一云。寧以利劒截割其舌。不以惡
言麤語。墮三惡道。毀謗大乘。如前如後。如是諸業
[002-0695a]
眾生。是總結不行善等。必墮惡趣。結成罪處。若遇
善知識。去明解脫。若者。不定之辭。惡中儻有毫善。
或能遇之。不則難遇矣。文句云。或言知祗是識。或
言聞名為知。見形為識。今教一彈指頃。歸依地藏
菩薩。是真善知識。以即得脫三惡報故也。準僧祇
律。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依新婆沙。壯
士彈指頃。經六十四剎那。然歸依祗一彈指。而惡
道千生解脫。歸依之力。莫可涯量。故勸之也。
△二
志心奉事受福。】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
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
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先明供養。初句總標志心等。如文。香華。準密部說。
香是能悅懌三昧。以此供養。即得如來無礙之智。
華是寶莊嚴三昧。以此供養。速得如來四八妙相。
梵語震越。此翻衣服。衣。依也。所以庇寒暑。遮醜陋
也。種種珍寶。故佛地論。有無量七寶之說。飲食。半
者蒲善尼。唐言五噉食。謂飯餅[麩-夫+少]等。此名正食。自
辰至午。隨意噉之。過中不得食矣。半者珂但尼。此
云五嚼食。謂根莖葉華果等。此名不正食。齋後不
食果菜。是也。如是奉事句。結上供養而牒定之。未
來下。示福報。正明生天受福。若天下。顯有餘福。如
百緣經。採華人供佛因緣。命終生忉利天。又栴檀
[002-0695b]
香比丘生時。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口出優鉢華香。
此由以栴檀香供養毗婆尸佛塔故。德象天地稱
帝。仁義所生稱王。如此方五帝三王也。憶宿命等。
得宿命智。如阿摩[凵@一/日]經。佛言。彼以心定。清淨無穢。
柔輭調伏。便能憶識宿命無數若干種事。能憶一
生至無數生。劫數成敗。死此生彼。名姓種族。飲食
好惡。壽命長短。所受苦樂。形色相貌。皆悉憶識
故雖從天下降而為帝王。了了憶識百千劫前。初
由瞻禮地藏之因。感生天上之果。最初生天之本。
及今為王之末。無不憶識而洞知也。譬如有人。從
己村落至他國邑。在於彼處。行住語默。復從彼國
至於餘國。如是展轉。更還本土。不勞心力。盡能憶
識所行諸國。从此到彼。从彼到此。行住語默。皆悉
憶之。是則地藏威神之力。可思議乎哉。明利益竟。


△二結顯神力通經二初如來結顯。】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
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如是句。結能度人。有如句。顯所施用。如此不思議
人法之經。可不記之心胸。而廣宣流布哉。
△二當
機承命二初慰佛通經。】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
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
生。」


【佛法應流沙界。利益不局閻浮。但南洲之人。性識
[002-0695c]
無定。惡業偏多。故煩佛菩薩等偏向贍部洲也。

二白已敬退。】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如文。定自在王問答竟。
△二天王問何更立誓願
三初天王躡前疑問分三初經家敘儀。】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


【擁護四洲地面。防邏惡鬼侵凌。故云四方天王。準
世記經。須彌山王四出埵高四萬二千由旬。四天
大王所居宮殿。有七重寶城。欄楯.羅網.行樹.寶鈴
各有七重。無數眾鳥相和而鳴。東方黃金埵。王名
提頭賴吒。此翻持國。護持國土故。領乾闥婆此云尋香
行。天帝俗樂神。富單那此云臭。餓鬼中勝者。主熱病。南方琉璃埵。王名

毗留勒叉。此翻增長。令自它善根增長故。領鳩槃
此翻甕形。是厭寐鬼。薜茘多此云祖父鬼。餓鬼最劣者。西方白銀埵。王
名毗留博叉。此翻雜語。能作種種語故。領毗舍闍
此云噉精氣鬼。亦云顛狂鬼。毒龍眼毒.聲毒.氣毒.觸毒。北方水精埵。王名
毗沙門。此翻多聞。福德之名聞四方故。領夜叉此云
輕㨗。飛空疾㨗故。羅剎此云可畏。亦名暴惡。四王各有九十一子。皆

字因陀羅。有大神力。然此四天。毗沙門為尊。若王
念及三方天王。即嚴駕詣毗沙門天王。於一面立。
故北方天王。統領三方。從座而起。欽承法要。渴仰
在心。故合掌恭敬也。
△二天王述疑。】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
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
[002-0696a]


【因聞四番弘誓。躡前起疑而問也。葢謂大士既於
久遠劫來。發是大願。自應度盡眾生已。今既不盡。
而重發者。為願力有未至耶。果眾生之難度耶。故
曰云何。
△三願佛為說。】


「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為我等說者。事有相關也。以我等正護四方。而南
洲偏多惡業。彼雖負大士救拔之心。我亦抱護持
世界之失。故願說之。出我等於疑城。慰眾生於未
來也。
△二如來為後答釋三初讚許。】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
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
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雙讚天王者。一以善巧發問。一以善護世間。言娑
婆。則包括大千。舉閻浮。則偏向南洲也。生死道中
者。以六道皆有生老病死。今以生該老。以死攝病。
故說前後。以略中間。升沉互換。苦樂相通。生死循
環。曾無休息。故地藏菩薩以無緣大慈。救濟拯拔
罪苦眾生者。佛言一切眾生。常在長獄。十二重城
圍之。三重棘籬籬之。六拔刀賊伺之。能於其中得
脫出者。甚難甚難。長獄謂三界。十二重城謂十二
因緣。三重棘籬謂三毒也。今地藏因是眾生。方便
度脫。令其解三界空。不習三有。則度脫三界。知十
二因緣起滅。能度癡本。則出十二重城。知婬怒癡
三垢無纏。意不復著。則拔三重棘籬。曉了六情皆
[002-0696b]
無本末。則離六拔刀賊。此皆大士曲垂方便。度脫
之事也。
△二願聞。】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華嚴解脫月菩薩云。相視咸恭敬。一心悉專仰。如
蜂念好蜜。如渴思甘露。今亦如是。故言願樂欲聞。


△三正告二初略示重發願意。】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
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
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初述前慈願。次示重發意。慈愍此世等。阿難分別
經云。佛恩非不大。罪由眾生故。世濁多惡人。還自
墮顛倒。自作眾罪本。命盡往無擇。刀劒解身形。洋
銅沃其口。遭逢眾厄難。毒痛不可言。若生還為人。
下賤貧窮中。故大士慈愍而度脫也。復觀未來等。
如經云。傷生杌命。其罪莫大。怨對相報。無有斷絕。
現世不安。數逢灾凶。死入地獄。出離人形。當墮畜
生。為人屠割。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世世為怨。還相
報償。神同形異。罪深如是。既由業緣展轉相因。譬
如葛藟音壘纍於樛音鳩木。縈牽不斷。蔓。葛屬。如葛蔓
延。左傳云。無使滋蔓。蔓。難圖也。今業累繫身。直如
葛之覃延於中谷。唯見其葉之萋萋。何有斷絕哉。
此由惑滋業。由業潤生。生還造業。業復墮苦。以是
之故。復勞地藏大士。又發極重之願。亦如葛之覃
兮。施音異。移也。中谷而莫莫也。
△二廣明隨機說法二
[002-0696c]
初明大士度脫二勸天王擁護初又二初總示方
便。】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
為教化。」


【化光通被。應遍及於娑婆。悲願弘宣。却偏流於贍
部。妙玄云。菩薩三業。無非利物。今但云示身說法。
不云意者。用彼二業不差物機。即意之善巧故。今
以方便該身意二輪。現通鑑機。下句。正口輪說法
也。百千萬億者。期心業用不同。施化方便各別。如
大論十七云。法身菩薩。變化無量身。為眾生說法。
而菩薩心無所分別。如阿修羅琴。常自出聲。隨意
而作。無人憚者。無散心。無攝心。福德報生。故隨人
意出聲。法身菩薩亦如是。無所分別。亦無散心。亦
無說法相。是無量福德禪定智慧故。種種法音。隨
意而出。故十輪讚云。現作種種身。為眾生說法。具
足施功德。悲愍諸眾生。是也。
△二別明說法二初
正明隨機說化二結示業感差別夫能說法者有
輭語苦語之異所施教者有真諦俗諦之殊以由
機雜行差致使法殊化別也問此苦業報既非善
事寧不直爾說善令習何須稱情說苦業耶答善
惡因果法須相對若不說其貪等是過何由顯施
等是善若不宣三塗是苦無由顯人天等樂是故
須說凡夫罪行令人識知厭離歸善若鈍根者聞
是苦業生厭離時即求世樂因此轉心修諸福業
[002-0697a]
若利根者聞此苦業生厭離時即求解脫因此轉
心能修道觀便於惑中得起出因故經說言一切
煩惱皆是佛種故知苦業厭離之本起善之緣是
故須說若不說此惡業罪行眾生不識常行不斷
雖稱情說諸過惡然心外無別業苦以愚未解須
定說罪故依俗諦說苦切語而教化之今初。】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
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少/隹]鴿鴛鴦報。」


【先舉十惡報。殺.盜.婬。身三惡也。殺生罪重。故先舉
之。夫人人愛命。物物貪生。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殺
而食者。即殺諸佛。常在三塗。受無量苦。若得為人。
諸根不具。壽命損減。如鬼問目連。我生男女。而皆
早死。念之斷絕。何罪所致。答言。汝為人時。見兒殺
生。助其歡喜。共噉其肉。殺故短命。喜故痛毒。
○竊
盜者。荀子云。竊貨曰盜。錢財玉帛是外所依。旛華
僧物是內供養。竊外可懺。盜內難救。常在三塗。受
無量苦。若得為人。貧窮困苦。諸天捨離。則外無依
怙。內無福德。故致貧窮苦楚。燈指經云。當知貧窮。
比於地獄。貧窮苟生。與死無別。辛苦荼毒。世所無
偶。經有數千言。廣歎貧窮苦楚。
○邪婬。如前。梵名
摩由邏。此云孔[少/隹]。性妬忌。自矜尾。不必匹偶。亦與
蛇交。物之婬者也。梵名迦逋。唐言鴿。鴿最喜合。凡
鳥皆雄乘雌。此鳥雌乘雄。故孔[少/隹]四時有子。鴿逐
月有子。梵名斫迦邏婆。此云鴛鴦。匹鳥也。止則相
[002-0697b]
耦。飛則相雙。雄雌未嘗相離。人得其一。一思而死。
故曰鵲好外反。鴛好內思。俗云。雄鳴曰鴛。雌鳴曰
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親厚鬬訟。王法所加。】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鬪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
口報。」


【此示口四報。惡口當一。毀謗攝三。以毀謗時。具妄
言等。後生人中。有二餘報。常聞惡聲。恒有諍訟故
也。故報恩經云。佛告阿難。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當
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
燒七聖財。一切眾生禍從口出。毀身之斧。滅身之
禍。正此謂也。
○毀謗者。毀辱而誹謗也。大方廣總
持經云。謗法之人極大重業。墮三惡道。難可出離。
以謗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惱。況彼愚人。實無所
知。而自貢高。乃至誹謗一四句偈。定墮地獄。永不
見佛。得無眼無舌之報。故不可不慎也。】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悋者。說所求違
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


【此示意三報分別。善惡所起經云。人於世間。常喜
瞋恚。不別善惡。死入太山。數千萬歲。出生為人。面
目常惡。今見惡色人。皆宿命瞋恚所致。
○慳悋者。
前經云。人得財產。慳貪不肯布施。不愛視諸家。貧
窮者不給與。不供事沙門道士。不與乞兒病人。食
飲不敢自飽。衣被不敢自完。人呼守財奴。恒荷慚
愧。死墮餓鬼。見水走飲。便化消銅膿血。出生為人。
[002-0697c]
貧窮凍餓。匈不能得。今有貧窮乞人。皆宿世慳貪
癡種所致。
○飲食。固人生不可闕者。然必有時度。
九橫經不量食。瑜伽論食過量。皆致橫死。故須撙
無度即痴。荀子云。偷儒憚事。無廉耻而嗜乎飲食。則
可謂惡少者矣。五苦章句云。食無節度。飲酒貪味。
是汝重擔。不捨擔者。後入地獄。據此。則饑渴咽病。
猶華報耳。咽喉。咽字。因堅切。咽喉二竅。同出一腕
音管。胃府。異途施化。喉在前主出。為氣息出入之要道。
咽在後主吞。為飲食糧運之關津。咽病之咽。於歇
切。塞也。即噎膈病。此三焦氣化不行。故致氣逆胸
膈之間。飲食難進咽喉。大寶積云。如咽塞病。即能
斷命。誠餓鬼之前相也。】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
說天地灾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
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
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次明雜業報。畋獵始於宓羲氏。因天下多獸。故教
民以獵。驅逐禽獸。為田除害。故春蒐夏苗。秋獮冬
狩。皆稱為獵。今惟為利與口體。恣情殺害。故墮三
塗。出生人中。得驚狂喪命之報。如墮河落塹。馬踏
車傷等是也昔有富長者。生惟一子。娶方七日。為妻採華。墮樹而死。長者問故。佛言。昔
有一兒。挾弓射雀。傍有三人助喜。此兒乃前世射雀之人。今父母與妻。昔之助喜三人也

○梵名
鄔波弟鑠。此云父母。[出/子]古悖字。子逆也。从子从出。不
顧父母也。夫孝。本吾所生。仁自此始。是曰順德。亡
[002-0698a]
本弗愛其親。謂之逆德。非人道也。既行悖逆。自應
遭天誅之灾殺矣歸心錄。載齊時相州何君平。母裴氏。少年誕平。後更不孕。父母
愛同眼目。年至二十。不聽別室。父因使出外。母憐共私。後父還家。共母殺父。埋之後園。天雷霹。父屍出。後
霹平身。具題因緣。親隣告官。聞徹天聽。勅殺裴氏。不聽收埋。此乃婬母殺父。悖理逆倫。犯上罪之猪狗。故
表而出之

○燒山林木。傷生多矣。梵網云。若佛子以惡
心故。放火焚燒山林曠野。一切有生物。不得故燒。
但一切世人。心懷慘毒。焚燒山野。或因風放火。惱
害一切。故得狂迷取死之報昔衢州杜司馬。初為洛陽尉。城南午橋有
民家被火焚煞數人。忽一人踉蹌至縣門。馳出復入。杜執而詢之。首云。某即殺午橋居民者。結伴五人。劫
財物數百千。因縱火焚之。時欲脫走。足不能前。晨出南行。有火遮之。因此北走。復有火爇心。駈入縣門。自
知不免。杜悉捕賊黨。送郡殺之。準三法度論。哭地獄。即焚燒曠野

及熏燒穴居眾生果報處也。
○前後父母。即繼父
母也。因非己出之子。故以惡毒加之。如大舜。閔損
之後母是也。返生鞭撻現受者。毋謂造化回薄。輪
運轂轉。責報它生。即現生中。或失手致死。受罪公
廷。或子情極。返行鞭撻。何可定也。今人不識此理。
恣情鞭朴。恐現報之不爽也。
○網捕生雛。雛。鳥子
也。鳥初生能自啄者曰雛。或網取。或手捕。皆招骨
肉分離之報。以人鳥身異。母子情同也新淦有楊生者。以網
捕禽雀為業。一日。有寒雀棲於樹上。生裝黏竿登枝。枝折而墜。頭刺於竿。透其腦出血淋漓而死。故

大小乘。均制其事耳。】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瘂報。若遇輕法慢教者。
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
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002-0698b]


【此明三寶中報。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
今毀謗者。無信心也。十輪經云。若有剎利旃陀羅
於三寶所起於惡心。一切諸佛所不能救。常墮地
獄餓鬼畜生。若得為人。盲聾瘖瘂。烏呼。盲則永不
見三寶相矣。聾則永不聞三寶名矣。瘖瘂則永不
能讚三寶德矣。雖生猶死。冥如長夜。故經云。寧吞
然炭。無謗三尊也。
○輕法慢教者。如堅意經。佛告
阿難。我今禪定。憐傷世人不知佛道真正弘深。而
以淺偽輕薄之言。欲說嫉心。謗毀道根。或壞道法。
輕毀沙門及優婆塞。惡口妄言。當明此人為罪所
牽。故勝天子經云。若有法師。流通此經。此地即是
如來所行。於彼法師。當生善知識心。尊重之心。猶
如佛心。我若住世一劫。若減一劫。說是流通此經
法師功德。不能究盡。今既輕法慢教。則其誰救護。
永處三惡道中。受千萬億苦惱。欲得人身。如盲龜
值浮木孔矣。
○破用常住如前。
○污梵。如前。誣僧。
以無根波羅夷。謗彼比丘。如俱伽離謗身子.目連。
行不淨行。遂感身生惡瘡。墮大蓮華地獄。出其大
舌。五百釘釘之。五百具犁耕之。則永在畜生。猶獄
鬼之餘報也。】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
齋者。說禽獸饑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
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鬬亂
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002-0698c]


【此明雜業報。湯火斬斫。殺生法也。以湯燖毛。用火
炙體。或斬其頭。或斫其足。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
人。互相吞噉。無有窮已。故曰輪迴遞償。
○破戒者。
若破律儀。麤罪易見。似持戒相。細惡難知。十住毗
婆沙。佛告迦葉。有四種破戒比丘。似如持戒。一.有
比丘於戒經中。盡能具行。而說有我。二.有誦持經
律。守護戒行。於身見中。不動不離。三.有具行十二
頭陀。而見諸法定有。四.有緣眾生行慈心。聞諸行
無生相。心則驚怖。是名破戒。似如持戒。犯齋。如佛
答舍利弗。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與者亦
然。非我弟子。是名盜食非法之人。盜與盜受。片鹽
片酢。皆死墮燋腸地獄。吞熱銕丸。從地獄出。生猪
狗中。食諸不淨。又生惡鳥。人怪其聲。乃至餓鬼食
糞。人中貧賤。準正法念。受遮吒迦鳥身恐是斑鳩之梵語。俟
載考。唯飲天雨。仰口而承。不得更飲餘水。是故常困

饑渴也。
○非理毀用。用者器用。或因氣自毀。或惡
心損人。良由器用。人所必需。耕有犁鋤。工有斧鑿。
家有動用器皿。路有傘葢行具。舟車有篙槳軛軌
上音厄。軾也。下音月。車轅端持衡曲木也。今忽無端毀之。自感需求闕
絕之報矣昔太倉沙頭沈姓者。隣家有網罟車犁之類。必借而陰壞之。一日。子婦歸寧。行
未一里。忽雷雨大作。一龍入其家。席捲震蕩。了無所遺。一家長幼俱死

○吾我貢高
者。吾。我身自謂也。貢公去聲獻也。下獻物於上曰貢。
必高舉而獻之。今執我自大者。自高卑彼。如獻物
狀。乃生死之根也。故大寶積云。一切見中。唯有我
[002-0699a]
見。即時能斷於智慧命。五苦章句云。自大種姓。貢
高驕慢。恃智懱愚。輕邈他人。是汝重擔。不捨擔者。
後入地獄。故其從地獄出。儻得為人。必生卑使下
賤之家。荀卿有云。橋泄者。人之殃也橋泄。嫚也。於斯驗
矣。
○兩舌鬬亂者。以曲為直。以直為曲。向彼說此。
向此說彼。鬬搆是非。壞亂綱常。十輪云。有無量種
鬬訟違諍。互相欺陵。麤惡乖離。誣誷矯亂。生時既
以兩舌鬬亂。它世自感無舌百舌之報。
○邪見者。
一切違理起者。悉是邪見。今別指者。由此見最惡。
能斷善根故。中論明二種。一.破世間樂。言無罪福
聖賢等。二.破涅槃道。貪著於我。分別有無。均名邪
見。故感餘報。生於邊疆。五苦章句云。邊地無義理。
父子相咥音戲。笑聲。又音絰。齧也。汝。家室互相賣。屬人為奴
婢。恒當給駈使。動靜加杖楚。雖得為人形。畜生共
同侶。故大乘行人。尚畏邊地受生也。然首舉殺生。
眾惡之大本。終結邪見。業流之巨壑故耳。
△二結
示業感差別。】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
今麤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
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初句總標能造惡者。身口意業。明業因。惡習句。明
習果。百千報應。明報果。身口等者。凡夫造業。乃有
多種。有心與身口相稱。有身口與心相違者。凡動
身口。皆由心使。故三業皆以心為根本也。惡習結
[002-0699b]
果者。準彌勒問經。有三種。一.果報果。生地獄等。二.
習氣果。出生人中。依殺生。有短命果。乃至依邪見。
故癡心增上薩婆多論云。牛呞比丘。牛中來。以鏡自照。婬女中來。目連戲跳。獼猴中來
。三.增上果。依彼十種不善業道。一切外物。無有

氣勢等百千報應者。準優婆塞戒經。眾生造業。有
四種報。一.現報今身作業。今身即受。二.生報今身造業。次後身受。三.後
今生造業。更二三生已去方受。四.無報猶無記等業。無報復有四種。
一.時定。報不定此於三時決定不改。由業有可轉。故報不定。二.報定。時
不定由業力定。報不可改。然時有可轉。故時不定。三.時報俱定業定故。時亦定
四.時報俱不定由業不決定。故時報俱不定。又涅槃。明煩惱餘
報等。如是百千報應。今唯麤略說之耳。如是下。正
結差別。由眾生作業。有具不具。若先念後作。名作
具足。若先不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復有作不
具足者。謂作業已。果報不定。復有作已亦具足者。
時報俱定。既眾生業感差別。故菩薩教化。亦設百
千方便。如十輪經。佛告堅淨信菩薩云。此善男子。
發心以來。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
海。但依本願故。化應十方。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
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及眾生應受化業。故從十
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身
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又所起化
業。唯除遍吉.觀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
薩本誓願力。速滿眾生一切所求。能滅眾生一切
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又名為善安慰說者。巧
[002-0699c]
演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
以如是因緣。眾生受化得度。百千方便教化。為若
此也。
△二勸天王擁護。】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
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初示所護意。何故勸天王擁護。以諸眾生。先受上
來所說華報。次墮地獄。以受果報故也。優婆塞戒
經云。有人不解如是業緣。無量世中。流轉生死。雖
生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墮三惡道。故
動經千劫。無出期者。如舊雜譬喻經。昔有六人。為
伴造罪。俱墮地獄。佛見之笑。目連問何故笑。佛言。
六人墮獄。共在一釜。各欲說本罪。熱湯沸涌。各一
語便迴下。一言。沙者。世間六十億萬歲。泥犁始為
一日。何時當竟。二言。那者。無有出期。不知何時得
脫。三言。特者。咄咄。我當用治生。不能自制。意奪五
家分供養三尊。愚貧無足。今悔何益。四言。涉者。言
我治生。亦不致誠。財產屬它。為得苦痛。五言。姑者。
誰當保我從地獄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樂。六言。
陀羅者。是事上頭本不為心計。譬如御車失道。折
軸車壞。悔無所及。故動經塵劫。無出地獄之期
也。是故下。正勸以二字承接。示勸護意。護人等。準
光明疏。觀心釋。護世四天王云。東集.南苦.西道.北
滅。四諦理。是四天。觀四諦智。為四王。護四諦境。名
護國。護心數是護眾生。世者。他也。為他說心數。名
[002-0700a]
護他。眾生若不照四諦理。見思二惑。侵害心王。毀
損境界。心王亡。境國敗。心數人民迸散。境智俱為
鬼神所惱。能觀苦集。控御見思。則國安民寧。能為
他說四諦。是護他國土。遮彼見思。使彼安樂。是為
觀心護世四天王也。若不如是。何能令眾生於是
業不迷惑耶。央掘云。護真實法。名為護世是也。

三天王聞已悲退。】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此由聞上業感差別之相。入心冥契。了本空寂。聞
即無聞。是名心聞。故云聞已。其奈眾生不了。妄作
妄愛。故涕淚也。三際無時。十方非界。六道不知。動
有劫數。故悲歎也。於是自心合一。不妄流動。退藏
秘密。靜待法音。故合掌而退。故知能以力以法。自
護護人。稱護世四天王也。】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科注卷之二
[002-07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