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01 大寶積經-唐-菩提流志 (T)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


梁三藏法師曼陀羅譯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獨
園,與大比丘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二千
人,從無量佛土而來集會;復有三萬二千天
子悉向大乘。時大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文
殊師利童子,及寶上天子。爾時寶上天子作
是思惟:「若今世尊告文殊師利演說於法,若
告已說,令諸魔宮皆悉闇蔽無復威德,使魔
波旬憂惱不悅,令諸魔眾悉善調伏,諸增上
慢者破增上慢,自記所得善修行者獲沙門
果,已得果者轉更增上,使佛法僧種相續不
斷,令多眾人發菩提心,此如來無量阿僧祇
劫所集菩提令得久住。若如來在世及滅度
後常聞說此法,隨所向乘疾得滅度。」


爾時世
尊於寶上天子所念,即告文殊師利童子:「於
此眾中可少說法,今此大眾欲從汝聞。」


爾時
文殊師利童子即白佛言:「世尊!當說何法?」



言:「說於法界體性因緣。」


文殊師利言:「世尊!
一切諸法界法界體性,世尊!出法界外無有
所聞。世尊云何言因法界演說於法?」


佛言:「文
殊師利!憍慢眾生若聞此法生於驚怪。」


文殊
師利言:「世尊!法界體性無有驚怪。世尊!是
驚怪者即法界體性。」


爾時大德舍利弗問於
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若一切法皆法界
體性,眾生何處有污染、淨?法界體性無污淨
[026-0143b]
故。」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是諸眾生身見
顛倒,安住我勝、我所勝。是凡夫人發起我想,
是眾生等執著我想及著他想起心、心數法,
是心、心數法造作諸業若善不善,是諸眾生
行業因故獲得果報。大德舍利弗!若已有生
即有染污,是污染者法界體性。大德舍利弗!
若知污染是法界體性,是名白淨然第一義
無有污淨,若污染法、若白淨法。」


文殊師利
說是法時,出百比丘悉斷諸漏得無漏心。爾
時大德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所說法
界無有錯謬,說是法已過百比丘悉斷諸漏
得無漏心。」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此法界
者,本是繫縛今得解耶。舍利弗言。文殊師利。
是法界者非本繫縛今得解耶?大德舍利弗!
是諸比丘今於何處心得解脫?」


舍利弗言:「文
殊師利!如來甚多調伏聲聞,皆斷諸漏心得
解脫。」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是世尊聲
聞不耶?」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汝
所說,我是世尊聲聞人也。」


文殊師利言:「大德
舍利弗!汝斷諸漏得於無漏解脫心耶?」


舍利
弗言:「我得無漏解脫之心。」


文殊師利言:「大德
以何等心得於解脫?為過去心?為未來心、現
在心耶?大德!過去世心已滅之想,未來世心
未至之想,現在世心不住之想。云何大德心
得解脫?」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非過去心得於
解脫,非未來、現在心得於解脫。」


文殊師利言:
「大德!汝云何言心得解脫?」


舍利弗言:「文殊師
利!住世諦說心得解脫,第一義中都無有心
繫縛、解脫。」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欲令
[026-0143c]
法界體性有於世諦、第一義諦耶?」


舍利弗言:
「文殊師利!法界體性無有世諦、第一義諦。」



殊師利言:「大德!汝云何說住於世諦心得解
脫?」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寧無有心得解脫耶?」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心有內有外中
者是得解脫;大德而是心者無內外中,無繫
縛解脫。」


爾時眾中有二百比丘,聞於文殊師
利所說,即從坐起說如是言:「若無解脫、無解
脫心,我等何故出家修道?若無出世,何故修
道?」是諸比丘說麁語已背眾而去。


爾時文殊
師利童子欲調伏是諸比丘故,知諸比丘所
去道前化一比丘。是諸比丘到化比丘所,在
化比丘前如是問言:「大德!從何處來?」


是化比
丘答諸比丘:「大德!我於文殊師利所說,不解
不知、不信不向,以是緣故從彼眾來。」


是諸比
丘即復語此化比丘言:「大德!我等亦爾,不解
不知、不信不向,以是緣故從彼眾來。」


化比丘
言:「大德!於文殊師利所說法中,云何不適違
逆汝意,從眾出來。」


諸比丘言:「大德!以文殊師
利說無向果、無有證果、又無解脫。我等聞已
作如是念:『若無向果、無有證果、無解脫者,我
等何義修行梵行?若無出者,何故修道?』思是
義故出彼眾來。」


是化比丘作如是言:「大德!汝
不解故,為誹謗故、為罵詈故,出彼眾來。」


諸比
丘言:「我等亦不誹謗罵詈,但以不見於解脫
故出彼眾來。」


是化比丘即便稱歎諸比丘言:
「善哉善哉!大德!我等今當善共思議。若非罵
詈則非諍訟,非諍訟者是第一義沙門法也。
汝等心者何等相耶,為青、黃、赤、白、紫、頗梨色?
[026-0144a]
實耶、不實耶?常耶、無常耶?色耶、非色耶?」



比丘言:「大德!心者非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
亦無觸對,無處無教。」


化比丘言:「大德!而是心
者實非是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亦無觸對、
無處無教;而是心者內住、外住、內外住耶?」



諸比丘答言:「不耶。」


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
而不可見,無有形照、無有觸對、無處無教、非
內外中,是正成就不?」


是諸比丘答言:「不也。」


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而不可見、無有形
照、無有觸對、無處無教、非內外中,是正成就
不。」


諸比丘答言:「不也。」


化比丘言:「大德!若心
不實、無成就者,云何解脫?」


是諸比丘答言:「不
也。」


化比丘言:「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
界體性無污染淨。大德!汝凡夫顛倒故,執我、
我所而起於心,行諸境界起攀緣心,是盡能
滅一切攀緣生滅不住變易之法。若心緣出
家受具足戒、修道得果,是心體性空無有實
從妄想起,若不實妄想則是不生不住不滅。
若其非是生住滅者,無有繫縛亦無解脫、無
向無得。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界體
性無污染淨,亦無向得無解脫者。」


是化比丘
如是說時,諸比丘等無漏解脫。得解脫已,即
便還向文殊師利所。到已各脫欝多羅僧,以
用供養文殊師利,說如是言:「文殊師利!汝今
善能守護我等;我等不信向是甚深調伏法
故遠離捨去。」


爾時大德須菩提如是問言:「諸
大德等!為何所得、為何所覺,各各脫於欝多
羅僧以為供養文殊師利?」


諸比丘言:「大德須
菩提!我等今者無得無覺,是故我等供養文
[026-0144b]
殊師利童子。大德須菩提!我等以有所得想
故,於此眾中從坐起去;我等已能捨離得想,
是故還此。」


須菩提言:「何故汝等說如是語?」



比丘言:「大德須菩提!著名為動搖愛著,若有
動搖、有愛著者無向無得。大德須菩提!若無
向得,即於此處能斷一切動搖愛著。」


須菩提
言:「誰調伏汝?」


諸比丘言:「大德須菩提!無有所
得、無所覺者,是調伏我。是人不生亦不滅度,
亦非禪定又非亂心。」


須菩提言:「誰調伏汝?」



比丘言:「可問文殊師利童子。」


爾時大德阿難
問文殊師利言:「此諸比丘誰所調伏?」


文殊師
利言:「大德阿難!無陰界入者,亦非凡夫、非
緣覺、非聲聞、非菩薩、非如來,非身相應、非
言相應、非心相應。」


阿難言:「文殊師利!爾說誰
耶?」


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若如來化化,而是
化者有相應乎?」


阿難言:「文殊師利!化無有法
可與相應、不相應者。」


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
一切諸法體性是化。」


阿難言:「文殊師利!如汝
所說,一切諸法體性是化。」


文殊師利言:「大德
阿難!是化調伏此諸比丘。大德阿難!如化調
伏者,一切聲聞亦復如是。大德阿難!如是調
伏者正是調伏;若不解如是調伏者,當知名
為增上慢者。」


爾時大德阿難問於文殊師利
童子:「文殊師利!是增上慢比丘可識知也?」



殊師利言:「大德阿難!戒聚清淨即是動搖,當
知此即是增上慢。定聚、慧聚、解脫聚、解脫知
見聚清淨即是動搖,當知此即是增上慢。我
得我證,如是思惟動搖妄想,當知此即是增
上慢。驚畏身見亦空如空,入一道亦空,此說
[026-0144c]
是正說,當知此即是增上慢。復次大德阿難,
若比丘云,身見是空乃至入一道空,如是之
空是平等空。當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
德阿難!身見異空,異故身見即是空。空與異
道不異,道者即是空。復次大德阿難!若有驚
畏無明、有愛喜明解脫,當知此即是增上慢。
何以故?若有二相非是解脫。復次大德阿難!
若有比丘畏貪瞋癡、喜三解脫,驚畏四倒、喜
於四相,驚畏五蓋、喜於五根,驚畏六入,喜於
六通,驚畏七識住、喜七助道法,驚畏八邪、喜
八聖道,驚畏九眾生居、喜九次第定,驚畏十
不善、喜十無漏善,驚畏有為界,喜無為法,當
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德阿難!而是一
切皆是動搖、皆是戲論。大德阿難!若有動搖、
若有戲論,心即自高。自在攝取,依止妄想、堪
忍成就,如是等法名為自在,自在故生於憍
慢。大德阿難!如是比丘,當知名有增上慢也。
所以者何?大德阿難?云何有為界空?是空入
空,當知此比丘有增上慢。」


大德阿難問文殊
師利:「云何比丘無增上慢?」


文殊師利言:「大德
阿難!若有比丘寂靜於內則外寂靜,一切境
界,若平等非平等、若有若無、若有為無為,無
有動搖,亦無妄想無不妄想、無二無一、無莊
嚴無不莊嚴,非有戲論不執著,始見於一切
諸法平等,亦無平等無不平等。無有一法能
作平等非平等者,如是不動不搖,無有妄想
無不妄想,又不執著亦不見妄想,何況向解
得果智證有動搖者無有是處。大德阿難!如
是比丘,無增上慢侶亦無戲論,遠自他伴捨
[026-0145a]
諸愛著,一切愛著非愛著故。離諸攀緣覺觀
思惟,思惟解脫解脫向,無有取者悉皆寂靜。
因寂靜緣,是我身我所身度到彼岸,不見有
法解向斷證。若有比丘如是修行無增上慢,
空平等故。解知一切諸法平等無有上下,若
善不善、可作不可作、有漏無漏,若世出世、有
為無為,如是等上下動搖,無不妄想亦不見
知。如是諸法悉見平等,喻如虛空。大德阿難!
若有比丘如是解者名善解脫,如是比丘無
增上慢。以是義故如來說言,若有比丘解諸
法平等,喻如虛空,如動于虛空無所觸著。沙
門法者亦復如是。」說是語時,二百比丘悉斷
諸漏,得於無漏解脫之法。


爾時寶上天子問
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無增上慢?願如實說。」



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一切智心、無等等
心、三界最勝心,過諸聲聞及緣覺,外諸境界
以安住心,然亦修行一切善根,為增上故、化
眾生故、攝正法故,為餘眾生、為他人說一切
智心,是心如實解本始平等。如隨所聞其心
體性,解知一切眾生體性;解知一切諸法體
性故,解知一切善根體性;解知一切善根體
性故,解知演說菩薩體性。天子!是菩提薩埵
如實說受記。復次天子!若菩薩布施,隨所
施與、隨所願施及諸餘施、一切無礙。施無所
依、不著、無覺、無有解,無有解故即是空也。若
能如是解施體性,解施體性故解如實始體
性,解如實始體性故解諸法體性,解諸法體
性故解諸一切眾生體性,解諸一切眾生體
性故說菩薩體性。天子!是名菩薩施清淨,故
[026-0145b]
說授記也。復次天子!若有菩薩解知身者即
解知戒、解知口者即解知戒、解知心者即解
知戒,解身口者解覺寂靜,解覺寂靜故解眾
生寂靜,解眾生寂靜故解一切法寂靜,解一
切法寂靜故解如實始寂靜,解如實始寂靜
故得寂靜法,因寂靜、緣寂靜,隨有所聞一切
諸法能說寂靜。天子!是名菩薩戒清淨,故
如實說受記。復次天子!若有菩薩知於法
性畢竟是空、知於法性畢竟自在,於諸眾生
能忍眾惡,心不起忍、不思外事、不背眾生,能
滅一切眾惡。如諸眾生性忍,體性亦爾。如忍
體性,菩提性亦爾。如菩提性,一切諸法體性
亦爾。如知一切諸法體性,如實如法亦爾。
如如所聞同盡法性,法性界畢竟空,法性畢
竟空說行順忍。天子!是名菩薩真實淨忍,說
授記也。復次天子!菩薩知慎一切法行離諸
思惟,無諸莊嚴成捨進行,如有所為亦無所
作,其知堅固一切能離,內性寂靜外化眾生。
知精進寂故知菩提寂,知菩提寂故亦知一
切諸法寂靜,知諸法寂故知如實始如所聞
法,精進性寂故一切能說。天子!是名菩薩清
淨精進如實知授記。復次天子!若菩薩入諸
法平等無增減禪,以禪力故其心安住,心
安住故識無所住,識無所住故七覺心平等,
七覺心平等故得禪定平等,得禪定平等故
知菩提平等,知菩提平等故知一切眾生平
等,知識一切眾生平等故知諸法平等。若如
是知諸法平等,隨所聞法能說諸法體性平
等。天子!是名菩薩清淨禪定如實說受記。復
[026-0145c]
次天子!若有菩薩慧眼清淨,如實知見於一
切法,隨所見法皆無所見、無有動搖,得無動
智無行無因無緣行,亦不行諸威儀法則,亦
非不行不行因緣,知諸法平等不救不行。何
以故?若不行者即無分別,斷諸妄想悕望貪
著。是菩提薩埵離諸所有,亦行一切眾生行
處,為欲教化諸眾生故、聚集一切助菩提法
故、攝取正法故、不斷三寶種故。如來所行者,
於一切法清淨體性無所分別,以此般若體
性淨故知菩提體性淨,知菩提體性淨故知
眾生體性淨,知眾生體性淨故知一切法體
性淨,知一切法體性淨故於諸法體性得如
實智,得如實智故隋所聞事是法界性說無
分別。天子!是名菩薩慧眼清淨如實說受記。


「復次天子!菩薩觀身行身念處,知過去身無
有邊際、知未來身無趣向者、現在身者猶如
草木瓦石牆壁身亦如是,若能如是觀身身
行,是身體性癡行寂靜,思惟竝行亦無發起,
不思惟、不起自在是名離我,識無所住修身
念處行,亦無有法可修行者亦非不修。知一
切法無有體性非不有性,如是觀身修於身
行,觀心如幻化、知心如響應,如實知心,受樂
不愛、受苦不苦、受不苦樂不失正念,不執無
明,離受於受不為所牽,是名如實知見受念
處。若能如是觀受行者,於諸受法心無所行、
心不安住,是一切心亦不放捨,菩提之心亦
不失念亦不遠離,是名觀心行心念處。善知
法知見法行法,無念無思惟,入於法性無身
受心,非觀法相發起見行入於法性,是名觀
[026-0146a]
法行法念處。是一切法體性和合,聚集無物
猶如虛空,如所聞事無念無思惟,自然說法
念處。天子!是名知於淨法念處說受記也。
復次天子!又是菩薩一切智心而得自在,如
所教悔正住不施不亂不失,念於初發一
切善根無垢心行,隨所行處一切能捨,訶犯
戒心不依止戒,忍無諍訟,身口心意於諸眾
生不生瞋心,不起聲聞緣覺精進乘進,不念
思惟一切善法,不依諸禪定次第定,心無
所行不見行諸見,不行諸法入一切法,如諸
聖人於諸境界而無所行,雖近非聖身口意
業未曾被訶,不以信故求於善法獨行無侶,
欲自過世行精進行,永斷貪欲瞋癡結故、心
無煩惱不破戒故。亦不親近行惡行者,無有
諛諂內行淨故。無散亂語者口業淨故,無所
求者自財知足故,非驅使者非邪命活故,無
積聚者隨有所得皆知足故,無希望者離三
界欲故,是知足者離惡求故,是寂靜者解一
切法皆寂靜故,現瞋癡者捨世行故,無戲論
者斷諸戲論故,是不還者斷欲瞋癡故,貪嗜
法者調伏憍慢故,是易解者善調心故,善守
護者護戒聚故,心善解脫者慧聚淨故,是不
捨者行聖種故,無退轉者發菩提心畢究竟
故,無所用者一切世行故,無諍訟者等一切
眾生故,善自護者護他人故,調自心者不求
他過故,離諸悕望者護淨戒故,廣說法者無
悋惜故,是愛護者護於一切眾生心故,初發
心者集一切善法故,無異行者於一切法得
一味故,不動搖者斷諸動故,不觀種性者教
[026-0146b]
化眾生故,等眾生者攝取一切諸眾生故,初
觀空者一切法故,調諸見者善教化故,無想
行者調伏行想諸眾生故,知無願者所願滿足
善調伏故,一切知者觀無作故,是行善者不
知足故,無物觀物者示現非物而是物故,不
思惟觀者我寂靜故,無自我者觀化眾生以
無我故,無非道行者化諸眾生離結使故,方
便之心得畢竟者修行般若故,定住無去者
終不證觸一切聲聞緣覺乘故,離道非道者
第一義故,離行非行者一切凡夫證正行故,
無莊嚴無不莊嚴者無不悕望諸法故,不自
讚者不戲論他故,無等等智者具佛法故,無
生法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天子!是
名菩薩得於自在。


「天子!菩薩者隨所生處,非
不知故生以知故生,而是菩薩攝取生死得
自在故,亦得具足成就佛法。而是菩薩非生
死流轉,以願力故在在處生得自在智,是名
菩薩得自在智。菩薩非以得邊際故名自在
智,若不斷絕一切善根是名菩薩得自在智。
菩薩非得諸善根故名自在智,於諸善根無
厭足故名自在智。菩薩非不生三界得名自
在,為化眾生故生三界名為自在。菩薩非以
離自結故得名自在,為諸眾生斷結使故勤
修精進是名菩薩得自在智。菩薩不以為己
身故得名自在,為於寂靜一切眾生諸苦惱
故名為自在。菩薩非以捨故自在,攝取教化
眾生故名為自在。菩薩非斷自貪瞋癡得名
自在,斷諸眾生貪欲瞋癡諸結使故名為自
在。菩薩非自證滅法故得名自在,為諸眾
[026-0146c]
生證滅法故得名自在。菩薩非自斷漏故得
名自在,菩薩為諸善根增長不斷漏法名得
自在。菩薩非證三解脫故名得自在,菩薩解
了三解脫故名為自在。菩薩非自在寂滅五
陰名得自在,為捨一切眾生重擔名為自在。
菩薩非以滅六根故名得自在,知諸眾生上
下根故名為自在。菩薩非以生分盡故名得
自在,菩薩不以斷絕生故名為自在。菩薩非
得過於聲聞緣覺解脫名得自在,菩薩道場
得解脫果受用一切諸眾生故名為自在。」



說如是自在品時,於是眾中三萬二千諸天
子等皆發無上正真道心。


爾時世尊讚於文
殊師利童子:「善哉善哉!善說一切菩薩受記。
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聞說如是菩薩受記,一
向信解不生驚畏,諸佛世尊為說真實無上
道記。」


爾時寶上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汝今
演說於受記也。」


文殊師利言:「天子!我說受記
我有是法,有覺了者我說受記,天子!我今不
得,乃至一法亦無覺了,云何說受記?」


天子言:
「文殊師利!恒河沙等諸佛世尊豈無解向而
得果耶?」


文殊師利言:「天子!諸佛世尊無解向
得果。天子!諸佛世尊不為解向得果說法。」



子言:「文殊師利!諸佛世尊云何說法?」


文殊師
利言:「天子!諸佛世尊亦不分別體性而說法
也。無生無滅、無因無緣、無去無來、無有眾生
非無眾生、無污染無白淨、無生死無涅槃,天
子!諸佛世尊如是說法。」


天子問文殊師利
言:「諸佛世尊不為涅槃而說法者,何以故
名為佛出世耶?」
[026-0147a]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