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113 金剛三昧經論-新羅-元曉 (TKD)


[45-0060a]
金剛三昧經論卷上
新羅國沙門元曉述
此經略開四門分別初述大意次辨經宗三釋題名
四消文義第一述大意者夫一心之源離有無而獨
淨三空之海融眞俗而湛然湛然融二而不一獨淨
離邊而非中非中而離邊故不有之法不卽住無不
無之相不卽住有不一而融二故非眞之事未始爲
俗非俗之理未始爲眞也融二而不一故眞俗之性
無所不立染淨之相莫不備焉離邊而非中故有無
之法無所不作是非之義莫不周焉爾乃無破而無
不破無立而無不立可謂無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
三昧論上
矣是謂斯經之大意也良由不然之大然故能

說之語妙契環中無理之至理故所詮之宗超出方
外無所不破故名金剛三昧無所不立故名攝大乘
經一切義宗無出是二是故亦名無量義宗且舉一
目以題其首故言金剛三昧
經也第二辨經宗者此經宗要有開有合合而言之
一味觀行爲要開而說之十重法門爲宗言觀行者
觀是橫論通於境智行是豎望亘其因果果謂五法
圓滿因謂六行備足智卽本始兩覺境卽眞俗雙泯
雙泯而不滅兩覺而無生無生之行冥會無相無相
之法順成本利利旣是本利而無得故不動實際際
旣是
[45-0060b]
實際而離性故眞際亦空諸佛如來於焉而藏一切
菩薩於中隨入如是名爲入如來藏是爲六品之大
意也於此觀門從初信解乃至等覺立爲六行六行
滿時九識轉顯顯無垢識爲淨法界轉餘八識而成
四智五法旣圓三身斯備如是因果不離境智境智
無二唯是一味如是一味觀行以爲此經宗也所以
大乘法相無所不攝無量義宗莫不入之名不虛稱
斯之謂歟合論一觀略述如之開說十門爲其宗者
謂從一門増至十門一門云何一心中一念動順一
實修一行入一乘住一道用一覺覺一味二門云何
不住二岸以遣二衆不著二我以離二邊通逵二空
三昧論上
不隨二乘俱融二諦不違二入三門者自歸三

佛而受三戒順三大諦得三解脫等覺三地妙覺三
身八三空聚滅三有心四門者修四正勤入四神足
四大緣力四儀常利超出四禪遠離四謗四弘地中
四智流出五門者於五陰生具五十惡故植五根而
養五力涉五空海跋五等位得五淨法度五道生如
是等也云何六七八九等門具修六度永除六入行
七覺分滅七義科八識海澄九識流淨始從十信乃
至十地百行備足万德圓滿如是諸門爲是經宗皆
在經文文處當說然此後九門皆入一門一門有九不
出一觀所以開不増一合不減十不増不減爲其宗
要也
[45-0060c]
[45-0061a]
第三釋題目者此經之目有其三種一名攝大乘經
二名金剛三昧三名無量義宗初後二名次門當釋
今且先釋中閒一目唯此一名在首題故於中有二
先釋金剛後釋三昧初中亦二先釋後簡言金剛者
寄喻之稱堅實爲体穿破爲功金剛三昧當知亦爾
實際爲体破穿爲能實際爲体者證理窮源故如下
丈言證法眞實定故破穿爲能者有其二義一破諸
疑二穿諸定破諸疑者起說斷疑故如下文言決定
斷疑悔故穿諸定者此定能令諸餘三昧皆得有用
如穿寶珠得有用故如大品經言云何名金剛三昧
住此三昧能破諸三昧彼論釋云金剛三昧者譬如
三昧論上
金剛無物不陷此三昧亦如是於諸法中無不

通逵令諸三昧皆得有用如硨磲碼碯瑠璃唯金剛
能穿入案云經言破諸三昧者破之言穿論中穿入
釋經破故達諸三昧皆無自性令彼三昧能離自著
由是無㝵得自在故釋名如是次簡別者於中有二
先簡定慧問金剛般若金剛三昧皆名金剛有何差
別解云彼慧此定是爲差別又金剛般若通於因果
金剛三昧位在果地又般若金剛具有三義体堅用
利形状寬狹三昧金剛但取堅利如是差別次別餘
定此有三類一金剛三昧二金剛輪三昧三如金剛
三昧大品經言云何金剛輪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諸
三昧
[45-0061b]
分云何如金剛三昧住是三昧能貫逵諸法亦不見
達彼論釋言問曰三種三昧何以皆言金剛荅曰初
言金剛中言金剛輪後言如金剛如金剛三昧佛言
能貫穿諸法亦不見是穿金剛三昧能通達諸三昧
金剛輪三昧能持諸三昧輪是皆佛自說義論者言
如金剛三昧者能破一切煩惱結使無有辵餘譬如
釋提桓因手執金剛破阿修羅軍卽是學人末後之
心從是心次第得三種菩提聲聞辟支佛佛無上菩
提金剛三昧者能破一切諸法入無餘涅槃更不受
有譬如眞金剛能破諸山令滅盡無餘金剛輪者能
破一切諸佛法無遮無㝵案云此中破諸佛法者猶
三昧論上
如轉輪聖王輪寶能破諸王無不伏故是故與

前二金剛別前二金剛云何別者有五差別一者喻
別謂如金剛破軍金剛破山故二者法別前破煩惱
後破諸法故三者位別前在學位後在無學故四者
名別前名如金剛三昧餘處名金剛喻定後者直名
金剛三昧除如及喻所以然者爲顯因果二定異故
因有功用果無功用損之又損之以至無爲故又如
金剛取其少分相似之義但破煩惱不破餘法故言
金剛者顯其全同金剛之利一切色物無不貫破三
昧之用當知亦爾一切諸法亦無不破故五者教別
謂有學位金剛三昧則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増不
減經
[45-0061c]
[45-0062a]
中所說其無學位金剛三昧今此經中所說是也今
此經中佛所入定破一切法皆無所得是故名爲金
剛三昧六種釋中是持業釋取譬名者是鄰近釋卽
以是名目此經者是依主釋定爲主故次第二釋三
昧名者於中有二先釋後簡古師說言彼名三昧此
云正思今述此說當丈義故謂在定時於所緣境審
正思察故名正思如瑜伽言三摩地者謂於所緣審
正觀察心一境性故問定應是靜靜住一境云何乃
言審正思察思察之用應是尋伺云何說定爲思察
耶荅若守一境卽爲定者惛沉住境應卽是定若正
思察是尋伺者耶慧推求應非尋伺當知思察有其
三昧論上
二種若通邪正意言分別名思察者卽是尋伺

直是分別若唯審正明了緣境名正思察正是定用
而非尋伺定通分別及無分別故以審正簡彼尋伺
又住一境亦有二種若住一境惛迷闇昧不能審察
卽是惛沉若住一境不沉不浮審正思察是名爲定
故以思察別彼惛沉是故當知不以住移簡別定散
差別之相何以故捷疾之辯雖速移轉而有定故遟
鈍之念雖久住境而是散故今此金剛三昧名爲正
思察者無正不正亡思非思但爲別於分別邪念又
不同於虛空無思所以强号爲正思耳三昧之名略
釋如是次簡別者於中有二先別諸名後簡通局定
名不
[45-0062b]
同略有八種一名三摩呬多此云等引遠離惛沉掉
舉之偏故名爲等引發神通等諸功德故名爲引又
此等引無悔歡喜安樂所引故名等引由此不同欲
界定故二名三摩地此云等持等義同前能制持心
令不馳散故名等持又定慧平等令不相離故名䒭
持舊云三摩提亦卽等持三名三摩鉢提此云䒭至
等持之中能至勝位故名等至四名䭾演那此云靜
慮寂靜思慮故又能靜散慮故舊云禪那或云持阿
那方俗異語同謂靜慮也五名奢摩他此譯云止令
心止境故名爲止六名心一境性令心專一於境之
性故名心一境性舊云一心是略故也七名爲定審
三昧論上
定所緣故名爲定八名正思義如前說有師說

言三昧之名及三摩提只是等持非是異名是說不
然所以者何如金鼓經十種定中前三地中名三摩
提後七地中名爲三昧如是二名若同等持何由改
名前後異說又此二名何由不同若由方俗異故不
同者不應一處俱說二名若由傅者前後故異者不
應一本有此二名如三摩提及三摩地此由前後傳
者不同故其是同䓎然可見三昧之名與三摩提同
在一本何由不異是故當知如前說也第二明通局
者略作四例一者定與等持二名最寬通漏無漏亦
通三界及通欲界散乱心中以六位心所別境五中
有三
[45-0062c]
[45-0063a]
摩地亦名定故二者心一境性及三昧名此三次寬
雖通欲界不通一向散乱心中以般舟三昧或欲界
繫九種心住心一境性亦通欲界方便心故三者三
摩呬多及靜慮名此二是狹全不通於欲界心故唯
取輕安所含潤故四者三摩跋提及奢摩他此二最
狹於定地内有簡別故以奢摩他不通四種慧行之
中心一境性三摩跋提不通於空無相無願三三摩
地故八名寬狹粗述如是第三釋題名訖
自下第四科文解釋文有三分一者序分二者第二
品下六品餘文是正說分三者入捻持品爾時如來
而告衆言巳下二紙許文是流通分序分之内有二
三昧論上
種序謂通與別通序之中卽有六事前三明親

承之傳後三證大師之說言前三者一如是二我聞
三一時後三是何一教主二住處三徒衆從衆之内
序四類衆一聲聞衆二菩薩衆三長者衆四雜類衆
於中委悉如常
所說經曰爾時尊者大衆圍繞爲諸大衆說大乘經
名一味眞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若聞是
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卽爲入佛智地能以方
便教化衆生爲一切生作大
知識論曰此下第二別序卽有四分一威儀分二說
經分三入定分四重頌分威儀分者如經爾時尊者
大衆
[45-0063b]
圍繞故說經分者如經爲諸大衆說大乘經等故此
經文勢似法華序如彼文言爾時世尊四衆圍遶說
大乘經名無量義如彼論中判此經名卽爲法華經
之異目彼意以爲在前說故名爲序分今看此經文
勢皆是經家序辭以是准之應是別經在前廣說說
巳入定從定起巳方說金剛三昧經也說經宗後乃
說經名當知一味眞實等名是前所說廣經之目如
是二經大意雖同文相卽異前所說者廣說法門爲
益當時後所說者略攝法門爲利末世是故在前廣
說以爲略經緣由此說經分文相有二先序經名後
歎經德若聞巳下是第二分經曰佛說此經巳結
三昧論上
跏跗坐卽入金剛三昧身心不動論曰是第

三入定分所以欲說經前先湏入定者爲顯唯寂靜
者於法能覺能說故又復爲顯賢聖默然賢聖說法
隨時而用不相離故經曰爾時衆中有一比丘名
阿伽陀從座而起合掌胡跪欲宣此義而說偈言
論曰是第四重頌分爲顯前說一味之經與後所說
大意不殊故以略偈頌前廣經因此發起後略說經
故文卽有二先序後頌是經家序以發後頌阿伽陀
者此云無去或言滅去此是藥名能令諸病皆悉滅
盡故名無去此菩薩亦如是能治衆生諸煩惱病故
以藥名爲其目也八行頌中卽有二分前七頌頌說
經後
[45-0063c]
[45-0064a]
一頌頌入定初中亦二三頌捻明四頌別顯經曰
大慈滿足尊智慧通無㝵廣度衆生故
說於一諦義皆以一味道終不以小乘
所說義味處皆悉離不實入諸佛智地
決定眞實際聞者皆出世無有不解脫
論曰捻明三頌卽有四意一者二句歎能說德二者
一頌歎能詮教三者一頌歎所詮義四者二句歎教
勝利第二中言一諦義者所謂一心依一心法有二
種門二門所依唯是一實故名一諦一味道者唯一
乘故餘文可知經曰
無量諸菩薩皆悉度衆生爲衆廣深問
三昧論上
知法寂滅相入於決

定處論曰此下四頌別歎問荅此五句者歎問廣深
令知寂滅入實際故
經曰如來智方便當爲入實說隨順皆
一乘無有諸雜味猶如一雨潤衆草皆
悉榮隨其性各異一味之法潤普充於
一切如彼一雨潤皆長菩
提等論曰是第二歎佛荅勝利於中有三謂法喻合
如其次第四句二句五句應知
經曰入於金剛味證法眞實定決定斷
疑悔一法之
印成
[45-0064b]
論曰此第二頌入定上半正頌在前入定下半逆頌
後起說法後所說教有二勝能一決斷疑悔如金剛能破
二印成一乘如金剛不壞下半二句顯此二義序分文竟
正說之中大分爲二謂前六品別顯觀行捻持一品
捻辵疑情別顯之中卽爲六分一無相法品明無相
觀二無生行品顯無生行三本覺利品依本利物四
入實際品從虛入實五眞性空品辨一切行出眞性
空六如來藏品顯無量門入如來藏如是六門觀行
周盡所以然者凡諸妄想無始流轉只由取相分別
之患今欲反流歸源先湏破遣諸相所以初明觀無
相法雖遣諸相若存觀心觀心猶生不會本覺故泯
三昧論上
生心所以第二顯無生行行旣無生方會本覺

依此化物令得本利故第三明本覺利門若依本覺
以利衆生衆生卽能從虛入實所以第四明入實際
内行卽無相無生外化卽本利入實如是二利以具
万行同出眞性皆順眞空是故第五明眞性空依此
眞性万行斯備入如來藏一味之源所以第六顯如
來藏旣歸心源卽無所爲無所爲故無所不爲故說
六門以攝大乘又此六品亦有異意謂初品示所觀
之法法謂一心如來藏体第二品明能觀之行行謂
六行無分別觀第三本覺利品顯一心中之生滅門
第四入實際品顯一心中之眞如門第五眞性空品雙遣
[45-0064c]
[45-0065a]
眞俗不壞二諦第六如來藏品遍收諸門同示一味
以此二重六門攝大乘義周盡又此六品合爲三門
前二品攝觀行始終次二品者教化本末其後二門
攝因成果又前二品遣相歸本中閒二品從本起
後二品者雙顯歸起以此二三攝大乘盡又此六品
只是二門相生都泯是本覺利實際眞空是如來藏
又前門者遣妄顯因其後門者顯眞成果如是二二
之門亦攝大乘周盡又此六品唯是一味所以然者
相生無性本覺無本實際離際眞性亦空何由得有
如來藏性如下如來藏品中言是識常寂滅寂滅亦
寂滅捻持品言七五不生八六寂滅九相空無如是
三昧論上十
無所得之一味正爲此經之宗之要但以無所

得故無所不得所以諸門無所不開故作無量義之
宗也雖是一味而開六門故依六分科文而釋先釋
品名言無相者謂無相觀破諸相故次言法者謂所
觀法一心法故無相觀者先六分中第一分義所觀
法者後六門内第一門法今此初品顯是二義以之
故言無相法品經曰爾時尊者從三昧起而說
是言論曰此一品文科爲三分初出定分次起說分
後得益分初後二分是經家序其第二分正是佛言
初分中顯三種成就一說法時成就如經爾時故二
說法主成就如經尊者故具五通達爲世所尊於甚
深法
[45-0065b]
如義說故三自在成就如經從三昧起說是言故如
來入定無能驚寤於定住出得自在故經曰諸佛
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論曰此下第二正發言
說此中有二一者長行二者重頌初長行中亦有二
分一略標分二廣說分略標分中標二種義初標無
相觀後標所觀法無相觀中有其二句先標如來自
入無相觀後標令他入無相觀言自入者如經諸佛
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諸佛智地者謂如前所入
金剛三昧相應之智住持一切功德法故入實法相
者謂此佛智破一切相通達諸法之實相故決定性
者是實法相非佛所作有佛無佛性自爾故次言故
三昧論上十
者以決定性釋成上句若不決定卽非實相故

又攝上句而成下句如來自入實法相故故能令他
得無相利也經曰方便神通皆無相利論曰此
第二句令他得入言方便者八相方便謂從兜率天
退乃至入涅槃故神通者六神通卽爲三輪化衆生
故皆無相利者如是八六方便神通皆從自入實相
而起能令他得無相利故標無相觀竟在於前經
曰一覺了義難解難入非諸二乘之所知見唯佛菩
薩乃能知之論曰此下第二標所觀法亦有二句
一者直標所觀法深二者爲他說是深法一覺了義
者一心本覺如來藏義過是永無餘深法故難解者義甚
[45-0065c]
[45-0066a]
深非諸二乘所知見故難入者体甚深唯佛菩薩乃
能入故卽以後句而釋前句欲明初門所標佛智所
入實法相者直是一心本覺如來藏法如楞伽經言
寂滅者名爲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今此文言實法
相者是寂滅義一覺了義者卽是一心如來藏義法
華論云諸佛如來能知彼法究竟實相言實相者謂
如來藏法身之体不變義故今此經言一覺者一切
諸法唯是一心一切衆生是一本覺由是義故名爲
一覺至下演中當更分別經曰可度衆生皆說一
味論曰此明爲他皆說深法可度衆生者如來所
化一切衆生莫非一心之流轉故皆說一味者如來
三昧論上十
所說一切教法無不令入一覺味故欲明一切

衆生本來一覺但由無明隨夢流轉皆從如來一味
之說無不終歸一心之源歸心源時皆無所得故言
一味卽是一乘初略標文竟在於前經曰爾時解
脫菩薩卽從座起合掌胡跪而白佛言論曰此下
第二廣說於中有二先請後說請中有二先序人儀
後明發言序有二句一依時表人解脫菩薩者令諸
衆生同一解脫故寄能問人表所說法故二序禮儀
如經卽從座起等故經曰尊者若佛滅後正法去
世像法住世於末刧中五濁衆生多諸惡業輪迴三
界無有出時論曰此下第二發言而請於中有二
先舉
[45-0066b]
所爲時節後請爲彼宣說初中像法住世末刧中者
先廣說經爲益正法之時今此經者爲化像法之節
隨時厚薄設教異故經曰願佛慈悲爲後衆生宣
說一味決定眞實令彼衆生等同解脫論日此是
第二正請宣說宣說一味者請說一覺了義之味決
定眞實者請說八實法相之觀令彼衆生等同解脫
者令彼像法末世衆生等同一味究竟解脫由是言之
教有四句一正化正法兼利後時謂前經等二正化
像法兼利前時謂此經等三通化前後謂諸餘經等
四不利前後除上爾所教經曰佛言善男子汝能
問我出世之因欲化衆生令彼衆生獲得出世之果
三昧論上十
是一大事不可思議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

不說卽隨慳貪汝等一心諦聽爲汝宣說論曰此
下第二如來爲說於中有二一者讃問許說二者對
請宣說讃問中言出世之因者入實相觀故出世之
果者一味解脫故是一大事者無上同義故不可思
議者離言絕慮故如法華經言諸佛世尊唯以一大
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論者釋言一大事者依四種義
何者爲四一者無上義唯除如來一切智智更無餘
事如經欲開佛知見令衆生知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故佛知見者如來能證以如實智知彼義故二者同
義以諸聲聞辟支佛佛法身平等如經欲示衆生佛
知見
[45-0066c]
[45-0067a]
故出現於世故法身平等者佛性法身無差別故三
者不知義以諸聲聞辟支佛等不能知彼眞實處故
不知眞實處者不知究竟唯一佛乘故如經欲令衆
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故四者令證不退轉地示
現欲與無量智業故如經欲令衆生入佛知見故出
現於世故今此文中一大事者亦有四義一無上義
如上文言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故二者同義如經一
覺了義難解難入故三不知義非諸二乘所知見故
四令證義可度衆生皆說一味故讃問巳竟次許說
中亦有二句初句反顯不說有過後句順明誡聽許
說經曰善男子若化衆生無生於化不生無化其
三昧論上十
化大焉論曰自此巳下正爲宣說於中有二

先明無相觀廣明無相利後顯一覺心廣前一覺義
無相觀中亦有二分一者直說觀行之相二者往復
決諸疑難初中亦二先方便觀後明正觀方便觀中
有其四句初一句牒能化後一句歎化大中閒二句
正明觀相無生於化者初修觀時破諸有相於幻化
相滅其生心故不生無化者旣破化相次遣空相於
無化空亦不生心故所以然者衆生本來迷心離相
遍取諸相動念生心故先破諸相滅取相心雖復巳
破幻化有相而猶取其無化空性取空性故於空生
心所以亦遣無化空性于時不生取空之心不得卩
會無
[45-0067b]
二中道同佛所入諸法實相如是化故其化大焉問
此方便觀爲在何位荅若仰信修在於十信其相似
觀在三十心論其純修在四善根將入初地近方便
故問餘處說有三無性觀何故此中但說二無荅無
相無生合爲一邊所遣相生同是有故又此二觀皆
有尋思遣無性時無尋思故或開或合皆有道理故
巳說方便次顯正觀經曰令彼衆生皆離心我一
切心我本來空寂若得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卽
得無生無生之心在於無化論曰是明正觀無一
之相以離所取能取二故離所取者以離一切人法相
故此有二種一者遣離二者泯離遣離者先所取相
三昧論上十
今滅除故如經令彼衆生皆離心我故泯離者

先所取相本來空故如經一切心我本來空寂故言
心我者人名爲我法名爲心心是諸法所依主故逵
諸人法本來空時先所取相此時不起所以二離一
時成就巳說離所取云何離能取謂離一切能取分
別此亦二種一者本離二者始離言本離者通逵心
我本來空時正得本覺空寂之心此空寂心本離能
取離能取故本不幻化如經若得空心心不幻化故
不幻化者非虛妄故言始離者得此本覺空寂心時
能取分別不復得生隨所得心無幻化故如經無幻
無化卽得無生故如是始得無生之心會本空寂無
化之
[45-0067c]
[45-0068a]
理故言無生之心在於無化假說心境故寄言在然
始離能取是始覺義本離空心是本覺義義雖有二
混成一覺同離能所離新舊故如論說言以始覺者
卽同本覺當知此覺永離生滅始終等相始從初地
乃至佛地但有分滿不同而巳如十地論本分中說
自体本來空有不二不盡乃至廣說又此一覺有本
始義以有本覺顯成義故眞修之說亦有道理以有
始覺修成義故新修之談亦有道理如其偏執卽有
未盡且止乘論還釋本文廣無相觀竟在於前經
日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衆生之心性本空寂空
寂之心体爲色相云何修習得本空心願佛慈悲爲
三昧論上十
我宣說論曰此下第二往復決疑有四問荅

次第決疑第一問中問意有二一者衆生心性本來
空寂而猶動念無始流轉云何方修而得本心二者
空寂心体無色無相衆生本來恒取有相云何習無
而得空心故言云何修習得本空心問此中所說衆
生之心應是六識等生滅心何以得知一心本覺荅
起信論云有法能起大乘信根謂衆生心依一心法
有二種門乃至廣說又如經言寂滅者名爲一心今
此文言空寂之心体無色相言有左右意致還同言
無色者無顯形等色故無相者無生滅等相故此文
卽顯心眞如門上言衆生之心且舉心生滅門舉生
滅心
[45-0068b]
顯眞如門以之故言性本空寂然此二門其体無二
所以皆是一心法耳經曰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
來無本本無本處空寂無生若心無生卽入空寂空
寂心地卽得心空善男子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
法相亦復如是論曰此荅有二正荅決荅言菩薩
者是呼解脫菩薩之辭下文呼辭皆亦同也一切心
相者一切八識動念之心心所相應行相差別若行
若相皆有四相故本來無本本無本處者一切心相
種子爲本求此本種永無所得所以然者爲在現時
爲巳過去若在現時卽與果俱無本末異如牛兩角
若巳過去卽無作因無体性故猶如免角如是道理
三昧論上十
本來法爾以之故言本來無本又生滅心生必

依本處本處旣無卽不得生言本處者謂俱有根其
五色根旣是色法有方無方皆不可得餘三所依皆
無色法有時無時並不可得是故亦言本無本處謂
從本來無其本處旣無本種亦無本處當知心相本
來無生以之故言空寂無生如是觀察不得生時其
能觀心亦無所生是時卽入本來空寂所入空寂卽
是一心一切所依名之爲地故言卽入空寂空寂心
地雖諸衆生本來流轉恒取有相然依此門推求觀
察卽能得本空心故言卽得心空心空空心語有左
右只是一心本覺之義正荅所問竟在於前此下結
荅無
[45-0068c]
[45-0069a]
相之心者臼一心体無心無我者結前所說空寂無
生無相心中離心我相一切法相亦如是者重結空
寂非直離此心我二相其餘一切有爲無爲乃至有
上無上等相無相心中無不離故經曰解脫菩薩
而白佛言尊者一切衆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
法覺令彼衆生出離斯縛論曰自此巳下第二問
荅前一問荅揔明破有相門今此問荅別顯離二縛
門別舉二病以問其藥言有我者人執之病若有心
者法執之病言斯縛者別而言之人執是麤重縛法
執是相縛通而說之二執皆有麁重相縛又此二執
皆有二縛謂相應縛及能緣縛二障章中其義巳具
三昧論上十
荅中有二先治人執後治法執治人執中先捻

後別經曰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觀十二因緣
論曰此是捻治觀十二支略有二門一觀無作緣生
治作者執如說是事有故是事有二觀無常緣生治
常住執如說是事生故是事生存我之來此二爲本
本旣除故諸末隨滅也經曰十二因緣本從因果
因果所起興於心行心尙不有何況有身若有我者
令滅有見若無我者令滅無見論曰此是別治別
治有二一者況治二者逐治況治中言本從因果者
從捻出別捻而言之唯因與果從因出二三從果出
五二又從因出十支從果說二支故所從本伹是因
果因
[45-0069b]
果所起興於心行者因果之起心行爲本心能作因
心受果故心尙不有何況有身者依上所說觀察道
理心不可得況心所作色身是有乎身心尙無况有
我耶又心不有故因果亦空因果尙空況有我乎又
因果空故十二支空況有作者受者等耶如經言菩
薩觀十二因緣如虛空不可盡此之謂也巳說况破
云何逐治謂若有我者令滅有見者牒前況破滅存
我執若無我者令滅無見者此正逐破無我之病所
以然者先破我執離外道病而取無我隨二乘病故
今逐破著無之見我本非有況有我無故捻別二觀
破我執竟經曰若心生者令滅滅性若心滅者令
三昧論上二
滅生性滅是見性卽入實際論曰此下第二

治存心見於中有二正治重釋二乘人等法執存心
計有生滅無常之心故破生滅滅存心見若存心生
而成病者破前滅性要依彼滅存今生故若見後滅
執有現心心設不滅如免角故破如是見令滅生性
無生有滅不應理故滅是見性卽入實際者破見滅
性必不取生破見生性必不取滅不取生滅必不存
心故經曰何以故本生不滅不滅不生不滅不生不
生不滅一切法相亦復如是論曰此是重釋何以
見心生者令滅滅性見心滅者令滅生性故言何以
故次釋此問本生不滅者求前生心永不可得不可
得有
[45-0069c]
[45-0070a]
何法而滅如是不存前心滅性卽不得取今心之生
故言不滅不生是釋令滅滅性之由次言不滅不生
牒前不滅今不得生如是不得今心生性則不得取
此心之滅故言不生不滅是釋令滅生性之由如於
心法無滅無生其餘諸法亦同是觀故言一切法亦
如是問若計心生眞破此生何湏破彼前心之滅荅
今生是現破有不易前心巳過解空不難故先破易
而遣其難依此次第破今生性由是卽遣後滅之執
是謂醫王善巧之術耶經曰解脫菩薩而白佛言
尊者若有衆生見法生時令滅何見論曰此下第
三問荅次前問荅明所滅之見之病今此問荅顯能
三昧論上二十
滅之見之藥又前破生滅二際之見今破有無

二邊之見今問意言若觀行者順佛教意觀法生時
令滅何見滅何見者問佛教意且舉一邊魚顯觀
滅經曰佛言菩薩若有衆生見法生時令滅無見見
法滅時令滅有見若滅是見得法眞無入決定性決
定無生論曰見法生時者正觀俗法因緣生時此
時能離取空之見故言令滅無見見法滅時者正觀
俗法本來滅時此時能離取有之見故言令滅有見
此中何故言令滅者佛教能令觀者滅故此意正明
修觀行者觀法生時只離無見而不存生觀寂滅時
唯離有見而不取滅所以然者若存生耶生本寂滅
若取
[45-0070b]
滅耶滅卽生起如下頌曰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
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所以能離二邊而不著中
如其離無取有破有取空此爲妄空而非眞無今雖
離有而不存空如是乃得諸法眞無故言得法眞無
決定性義如前巳說得眞空時觀心不生遠離一切
有旡心故故言決定旡生經曰解脫菩薩而白佛
言尊者令彼衆生住於旡生是旡生耶論曰此下
第四問荅前明眞觀離二邊相令顯妄解不離生住
謂有寡學修觀行者意言分別觀法旡生能攝散乱
住無生境作如是念謂是無生後出定時起増上慢
意謂巳得無生法忍爲破是病舉病問言住於無生
三昧論上廾
是無生耶經曰佛言住於無生卽是生何以

故無住無生乃是無生論曰荅中有二略荅重詳
此卽略荅有其二句上句順明是生住無生境卽是
分別之心生故下句反釋旡生若心旡住於旡生境
離諸分別是旡生忍故知有住非旡生忍如是反釋
略荅丈竟經曰菩薩若生旡生以生滅生生滅俱
滅本生不生心常空寂空寂旡住心旡有住乃是
旡生論曰此是重詳於中有二先詳是生後詳旡生
若有住心生於旡生之境卽是以生滅其境界之生
故言若生旡生以生滅生雖滅境界之生而取其滅
之旡於滅旡境能取心生生滅俱存豈曰旡生耶如
是二
[45-0070c]
[45-0071a]
句詳前是生眞旡生忍卽不如是外不存於所取之
滅内不生其能取之生以之故言生滅倶滅然此倶
滅非謂還无推求本生不得其生旣不得生何得還
滅于時證會本來空寂故言本生不生心常空寂如
是空寂能所平等旡能住心住於空境故言空寂旡
住如是乃名无生法忍故言乃是无生演无生觀竟
在於前經日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心旡有住
有何修學爲有學也爲旡學也論曰此下廣一覺義
於中有八問荅科爲二分前二問荅正廣一覺如來
藏義後六問荅因論生論遣諸疑難今此初問問心
旡住若有學者卽非旡住若旡學者卽非觀行又
三昧論上廾三得心
若有學者應有心生若旡學者只是空理經曰
佛言菩薩旡生之心心旡出入本如來藏性寂不
動論曰此中先顯道理後正對問顯道理者得旡住時
旡生之心心常寂滅旡有出觀逵本旡起亦非始入
以之故言心旡出入如是觀心旣旡出入卽是本覺
如來藏心是明始覺卽同本覺此旡生心旣是本藏
本來性寂不復起動云何得有入出起息此言重成
旡出入義經曰亦非有學亦非旡學旡有學不學
是卽旡學非旡有學是爲所學論曰此是正對問
意於中有二先遮後許旣非始入故非有學亦旡終
出故非旡學又旡能住之心故非有學不旡旡住之
[45-0071b]
心故非旡學此是倶遮遮止句也旡有學不學是卽
旡學者以旡到所學卽不是能學由是義故許是旡
學此依非有學義許是旡學也非旡有學是爲所學
者雖非有住之觀非无无住之行以是義故許是有
學旣有學故下地所學此依非无學義許是有學也
此是倶許自在荅也經曰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
者云何如來藏性寂不動論曰此下第二問荅前
明始覺不異本覺如來藏性今者正顯如來藏性隱
藏不動此中略明如來藏義如來藏門有二有三所
言三者如不増不減經言衆生界中示三種法皆眞
實如不異不差何謂三法一者如來藏本際相應体
三昧論上廾四
及清淨法此法如實不虛妄不離不脫智不思議法
旡始本際來有此清淨相應法体二者如來藏本際
不相應体及煩惱纏不清淨法此本際離脫不相應
煩惱纏不清淨法唯有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三者
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卽是一切諸法根本
傋一切法具一切法於世法中不離不脫案云是顯
三種如來藏門何等爲三一者能攝如來蔵住自性
時能攝果地如來功德能攝如來名如來藏故二者
所攝如來藏謂煩惱纏不清淨法一切皆在如來智
内皆爲如來之所攝持如來所攝名如來藏三者隱
覆如來藏謂法身如來煩惱所覆如來自隱名如來
[45-0071c]
[45-0072a]
藏眞諦三藏作如是說消其文者言末來際平等恒
及有者一心之体遍於三際然前二門中巳顯本際
故此門中明後際等又欲顯其如來之義謂末來際
下等恒者卽是如義言及有者是其來義如佛性論
云此眞如者非如中有如旡非如亦如二乘如者是
非如中如旡非如中非如云何如是二乘之人約虛
妄觀旡常等相以爲眞如此虛妄觀唯因中有果地
則旡是故此如或成或壞菩薩如者離虛妄約眞性
以觀如故於因果二處旡異唯成旡壞乃至廣說故
知後際平等恒者正顯大乘之如義也所言及有明
來義者對凡法去顯一心來如凣去時五取藴法不
三昧論上廾
至異地去而不來此一心如果地猶有永旡過

去故言及有卽顯來義如論說言從住自性來至至
得正謂此也如是一心通爲一切染淨諸法之所依
止故卽是諸法根本本來靜門恒沙功德旡所不備
故言傋一切法隨緣動門恒沙染法旡所不具故言
具一切法然舉染法以望心体不能遍通所以離脫
若舉心体望諸染法遍諸染法旡所不通故言於世
法中不離不脫不離脫義是隱藏義此第三門捻明
一心通於動靜爲染淨依第二門者別顯動門染法
所依第一門者別顯靜門淨法所依第二中言本際
不相應体者諸煩惱法違反心体名不相應一心之
体隨
[45-0072b]
緣動門爲彼所依故是不相應法之体言及煩惱纏
不清淨法者彼能依法依心体轉纏自心体令隨染
故合取能依所依之法以爲第二如來藏体唯有如
來菩提智之所能斷者唯解脫道能正斷故此義具
如二障章說第一中言本際相應体者本來靜門備
恒沙德與心相應故是相應功德之体言及清淨法
者能依功德性離染故合取能依所依之法以爲第
一如來藏体此法如實不虛妄不離不脫智不思議
法者釋相應義是法身義與諸功德法相應故如上
文言不離不脫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相應名爲法
身是義云何此一心体略有五相何等爲五一者遠
三昧論上廾
離所取差別之相二者解脫脫取分別之執三

者遍三世際旡所不等四者等虛空界旡所不遍五
者不墮有旡一異等邊超心行處過言語道過恒沙
等本有功德亦有五義與体相應一者一一功德離
所取相故非法身所離與第一相相應如經言不離
故一者一一功德脫能取執故非法身所脫與第二
相相應如經不脫故三者此一一德遍三世際縱旡
前後際斷與第三相相應故言不斷四者此一一德
等虛空界橫旡彼此處異與第四相相應故言不異
五者一一功德皆離諸邊非思量境絕言語路與第
五相相應如經言不思議故諸功德法有此五義與
体旡
[45-0072c]
[45-0073a]
別融通一味由是道理名爲相應非如王數別体相
應今此中言不離不脫智不思議法者諸功德中略
舉覺義五相應中略說三義此是第一能攝藏也三
種藏義略述如之言二門者如夫人經言空如來藏
者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不空如來藏者不離
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案云諸煩惱法皆是虛妄由
境不實故虛由体散乱故妄妄故旡眞虛故旡實旡
眞實故說名爲空能覆如來名如來藏卽是空義隱
覆眞也諸煩惱境不實之相法身所離故曰若離諸
煩惱体妄執之縛法身所脫故言若脫言若異者卽
前虛妄差別分別乖扵法身平等性故以此三義不
三昧論上廾
相應故是旡眞實卽是空義也言不空者一切

功德與体相應体非妄故眞境非虛故實由眞實
說名不空如來被覆名如來藏不離不脫等句是釋
不空之義義如三種藏門巳說然此中不空如來藏
体卽前三中第一之法此中空義是彼第二而彼三
種如來藏中隱覆之義合在第三故前二中別顯能
攝所攝二義今此二種如來藏門欲顯空義隱覆眞
實故別能覆所覆二義又此二經㸦顯別義所以二
三兩門異釋且止乘論還釋本文經曰佛言如來
藏者生滅慮知相隱理不顯是如來藏性寂不動論曰生
滅慮知相者卽是空如來藏伹此文中顯能隱義
[45-0073b]
而不名此爲如來藏言隱理不顯是如來藏者是不
空如來藏約所隱義名如來藏言性寂不動者顯此
藏性雖隱不改此性有五義如无相論說一種類義
是性義如缾衣等一切色法不離四大種類皆以四
大爲性如是衆生不出一界皆用一界爲種類故攝
大乘論名体類義佛性論中名自性義言有左右意
旡異也二者因義是性義如木中有火性與火作因
故名爲性如是聖人諸旡漏法以此爲因而得成故
彼二論中同名因義也三者生義是性義如錬眞金
生莊嚴具莊嚴具生以金爲性此界亦爾能生果地
五分法身法身之生此界爲性攝大乘中亦名生義
三昧論上廾
佛性論中名至得義爲別因義是在果前故就

巳生名至得義四者不改義是性義猶如金剛寶性
一刧等住旡増旡減如是此界三世等住世間不壞
出世不盡彼二論中名眞實義眞實義者是不壞義
所以言異而意同也五者密藏義是性義如黃石中
有眞金性若不破鑛旡所利益隨順錬治卽有寶用
是故彼性是隱藏義如來藏性當知亦爾不破其纏
爲外爲染破纏相應成内成淨故知此性是密藏義
佛性論中名秘密義攝大乘論名爲藏義義同言異
䓎然可見今此文中所言性者含此五義寂不動者
略顯後二寂是密藏義不動是不攺義故上來正廣
一覺
[45-0073c]
[45-0074a]
義竟經曰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生滅慮
知相論曰自此巳下有六問荅因論生論決諸疑
難此一問荅明其能隱慮知之相經曰佛言菩薩
理旡可不若有可不卽生諸念千思万慮是生滅相
論曰此荅中有二種先略荅後廣演略中二句先舉
所迷所迷之理心行處滅故言理旡可不可者是也
不者非也理絕四句離諸是非非分別心之所行處
也次顯能迷若有可不卽生諸念者以有旡明不學
平等卽有分別可不之心由是具起六種染心故千
思万慮是生滅相者六種染心雖有麁細皆違平等
是生滅相故如起信論云復次分別生滅相者略有
三昧上廾
二種云何爲二一者麤與心相應故二者細與

心不相應故又麤中之麤凡夫境界麤中之細細中
之麤菩薩境界細中之細是佛境界此二種生滅依
於旡明熏習而有所謂依因依緣依因者不學義故
依緣者妄作境界義故若因滅卽緣滅因滅故不相
應心滅緣滅故相應心滅案云此中麤與心相應者
謂三種相應染細與心不相應者三種不相應染麤
之麤者謂執相應染不斷相應染皆在六識故凢
夫境界也麁中之細者謂分別智相應染在第七識
細中之麤者謂現色不相應染能見心不相應染細
中之細者謂根本業不相應染此三皆在第八識位
此中
[45-0074b]
三種細生滅者旡明風所動故言因滅故不相應心
滅於中三種麤生滅者境界風所動故言緣滅故相
應心滅於中委悉如彼論疏中說也今此經言千思
者捻攝一切不相應染細分別故万慮者捻攝一切
相應染心麤分別故此二皆是動念之相以之故言
是生滅相也經日菩薩觀本性相理自滿足千思
万慮不益道理徒爲動乱失本心王論曰此下廣
演於中有三一者對生滅相顯理滿足二者對理滿
足明染闕失三辨順理滅染去動趣寂之利初中言
菩薩者是呼解脫菩薩之辭觀本性相者佛觀本覺
如來藏性故理自滿足者所觀本覺如來藏理具足
三昧論上
旡量性功德故如起信論云復次眞如自体相

者從本巳來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体有大智
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眞實識知義故自性清
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
如是過於恒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
足旡有所少義故名爲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故今
此經言理自滿足捻顯如是功德滿足也初叚文竟
次明生滅動念之過於中捻明旡益有損如彼論中
廣釋此義云問曰上說眞如其体平等離一切相云
何復說体有如是種種功德荅曰雖實有此諸功德
義而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眞如此義云何以
旡分
[45-0074c]
[45-0075a]
別離分別相是故旡二復以何義得說差別以依業
識生滅相示此云何示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旡相
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旡明心性不
起卽是大智慧光明義故若心起見卽有不見之相
心性離見卽是遍照法界義故若心有動非眞識知
旡有自性非常非樂非我非淨乃至具足過恒沙等
妄染之義對此義故心性旡動卽有過恒沙等諸淨
功德相義示現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念者卽有所
少如是淨法旡量功德卽是一心更旡所念是故滿
足名爲法身如來之藏今此經言徒爲動乱者以心
有動非眞識知旡有自性非常樂我淨等故言動也
三昧論上卅
以心起見卽有不見之相等故言乱也失本心

王者旡量功德卽是一心一心爲主故名心王生滅
動乱違此心王不得還歸故言失也經曰若旡思
慮卽旡生滅如實不起諸識安寂流注不生得五法
淨是謂大乘論曰此下第三順理滅染去動就寂
於中有二正顯重成此卽正顯去動就寂若旡思慮
者始從初地乃至佛地漸順一心平等法界永旡一
切思慮分別故卽旡生滅者由前思慮有生滅相今
旡思慮永旡分別二種生滅究竟離故從此巳去順
理不動窮未來際不復還動故言如實不起二種生
滅究竟息時八種識動皆得歸靜六染流注永滅不
起故
[45-0075b]
言諸識安寂流注不生流注不生故法界圓顯諸識
安寂故四智滿成故言得五法淨運載之功莫過於
此故捻結言是謂大乘正明去動就寂文竟經曰
菩薩入五法淨心卽旡妄若旡有妄卽入如來自覺
聖智之地入智地者善知一切從本不生知本不生
卽旡妄想論曰此是重顯卽有三句初言入五法
淨心卽旡妄者歸心源時卽旡妄念之不覺故第二
言若旡有妄卽入如來自覺聖智之地者不覺盡時
卽入始覺圓智之地故是對不覺顯始覺滿也第三
入智地者善知一切從本不生知本不生卽旡妄想
者始覺滿時能知不覺四相動念本來不生卽知本
三昧論上卅
來旡妄想故是顯始覺不異本覺也如起信論

云一切衆生不名爲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
念故說旡始旡明若得旡念者卽知心相生住異滅
以旡念等故而實旡有始覺之異以四相倶時而有
皆旡自立本來平等同一覺故案云此中言若得旡
念卽知心相生住異滅者卽顯經中善知一切也而
實旡有始覺之異者卽顯經中善知從本不生也以
四相俱時而有皆旡自立本來平等同一覺故者卽
顯經中知本不生卽旡妄想也夢中渡河之喻此中
應廣說也經曰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旡妄想
者應旡止息論曰此下第二問荅明旡止息問意
言本
[45-0075c]
[45-0076a]
旡妄想卽旡所止所止旡故能止亦旡旡能止故應
旡始覺如是難也經曰佛言菩薩妄本不生旡妄
可息
知心旡心旡心可止旡分旡別現識不生旡生可
止是卽旡止亦非旡止何以故止旡止故論曰荅
意有二先許旡止後遮旡止許者始覺不異本覺故遮
者始覺非唯是本覺故許中息與止何異者妄起動
故可息心馳散故可止而本旡起旡馳故旡可息可
止耳旡分者旡相分於見故旡別者旡見別於相故
相見旣旡分別現識本來不生去來不生愚智共知
故約現在明本不生旣无所止不覺之生卽旡能止
始覺之異依不
異門如是許也亦非旡止者非三昧論上卅三
旡不異之始覺故止旡止故者能止旡生之妄心故
雖生不可得而非徒旡生故非徒旡生故不旡所
止所以非旡能止之覺如是荅也經曰解脫菩薩
而白佛言尊者若止旡止止卽是生何謂旡生論曰
此下第三問荅顯旡生觀難意云若有能止之覺則
生能止之觀雖遣不覺之起還存始覺之生何謂
能證旡生觀耶經曰佛言菩薩當止是生止巳旡
止亦不住於旡止亦不住於旡住云何是生論曰答
意有二先與後奪與者許生在方便觀能止心生故
且如世第一法之時雖止識生不取於識而能止心
取旡而生當此止時卽許是生以之故言當止是生
[45-0076b]
過此一念卽不取旡不取旡故取心不生以之故言
止巳旡止此時遠離一切分別故不住於旡止之旡
亦不取其自旡住心能所永絕平等平等云何是時
可得是生如是荅也經曰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
者旡生之心有何取捨住何法相佛言旡生之心不
取不捨住於不心住於不法論曰此是第四問荅
遣増減見謂諸覺者猶作是念入觀之心取旡相理
捨諸相事爲遣此増益見故言不取不捨或作是念
入觀之時都旡所住法亦旡能住心如是不異於畢
竟旡爲除此損減見故言住於不心住於不法雖非有住
而非旡住非旡住故得言住也經曰解脫菩
昧論上卅四

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住於不心住於不法佛言不
生於心是住不心不生於法是住不法論曰此下
第五問荅重遣疑情疑情之言旣言住者卽應是心
是法若不心法卽應言是不住此言甚深云何信解
如是疑也佛荅意言不存能證觀心不存所證理法
故言不生於心不生於法生猶存也旣恒不存心法
非或失念而存故言是住不心是住不法住猶恒也
恒不退失故名爲住住義如是彌順不心何容相違
於其間哉如是正荅下卽重顯經曰善男子不生
心法卽旡依止不住諸行心常空寂旡有異相譬彼
虛空旡有動住旡起旡作旡彼旡此得空心眼得法
[45-0076c]
[45-0077a]
空身五陰六入悉皆空寂論曰此下第二重顯於
中有二先顯遠離諸相周遍三世後顯隨順法界具
修六度初中三句謂法喻合不生心法者牒前正荅
句卽旡依止者撗旡能依所依之異不住諸行者縱
旡曾當今現之行旡曾當故心常空寂旡能所故旡
有異相譬彼巳下第二引喻旡有動住者如世虛空
旡爲常住旡有前滅後生之動喻於不住諸行亦旡
能依所依之住比於卽旡依止旡起旡作卽同心常
空寂旡彼旡此不異旡有異相故舉虛空喻不生觀
也合中言得空心眼者由不生能觀心得旡所不觀
故得法空身者由不生所觀法得平等法身故五陰
三昧論上卅
皆空者以得空心眼逵於三世五陰空故合前

虛空旡起作也六入悉空者以得法空身遍於内外
六入空故合前虛空旡彼此也經曰善男子修空
法者不依三界不住戒相清淨旡念旡攝旡放性等
金剛不壞三寶空心不動具六波羅密論曰是第
二顯具修六度修空法者者牒前空寂之心下別顯
具六度不依三界故具施度不住戒相故具戒度清
淨旡念故具忍度旡攝旡放故具精進性䒭金剛故
具禪定不壞三寶故具般若何以故唯一觀心遍照
可軌絕諸諍論故備三寶三寶義成故言不壞唯一
空心旡別動作而具六度故言空心不動具六波
羅密
[45-0077b]
經曰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六波羅密者皆是有
相有相之法能出世耶佛言善男子我所說六波羅
密者旡相旡爲論曰此下第六問荅重顯出世六
度之義問者乘疑而爲決之故舉世閒六度事相以
疑出世心中具六荅中有二一者略標二者廣釋此
卽略標言旡相者離施受等三輪相故言旡爲者離
生住等三有爲故我前所說一心具六者一一皆是
旡相旡爲故此六度是出世間不同世閒有相有爲
經曰何以故善入離欲心常清淨實語方便本利利
人是檀波羅密論曰此下廣釋於中有二先別釋
後捻明何以故者因問發起旣有六數何故旡相也
三昧論上卅
轉依眞如名爲離欲離三有欲之所顯故觀心

体解故言善入更旡出入故曰心常離三輪垢故曰
清淨卽是上言不依三界如理而說故言實語巧便
引導故曰方便雖旡功用應機發語猶如天鼓此之
謂也一切衆生唯一本覺令諸衆生同歸一覺以之
故言本利利人是名出世檀波羅密經曰至念堅
固心常旡住清淨旡染不著三界是尸波羅密論
曰愍念衆生如視一子故曰至念堅固恒在世間不
住涅槃故曰心常旡住是防二乘之非觀心明徹不
雜諸漏故言清淨旡染遍涉六道逵皆空寂故言不
著三界是止凡夫之惡是明不住凡聖戒相卽是上
言不
[45-0077c]
[45-0078a]
住戒相是名出世尸波羅密經曰修空斷結不依
諸有寂靜三業不住身心是羼提波羅密論曰上
二句者安空理離有結下二句者靜三業泯身心皆
是旡生法忍之義卽是上言清淨旡念經曰遠離
名數斷空有見深入陰空是毗梨耶波羅密論曰
上二句者離麤精義入空者是進義卽是上言旡攝
旡放此是出世精進度也經曰具離空寂不住諸
空心處旡在大空是禪波羅密論曰具離空寂者
應化受生遍三有故不住諸空者不滯五空恒化十
方故此明教化衆生禪也心處旡者雖身涉於三有
心常處於理旡理旡者理絕三有之相也在大空者
三昧論上卅
雖恒化於十方而心在於大空大空者十方大

相之空也此顯成就佛法禪也身雖起作心寂不動
卽是上言性䒭金剛然大空義略有五種一者人法
二空名爲大空如雜阿含大空經說瑜伽論中亦同
是說二者般若波羅密空名爲大空如大涅槃經說
楞伽經中亦同是說三者器世界空名爲大空如解
深密經說中邊論中亦同是說四者阿梨耶識空名
爲大空如十地論說五者十方相空名爲大空如智
度論說今此經文在於第五且隨意便作是說耳
經曰心旡心相不取虛空諸行不生不證寂滅心旡
出入性常平等諸法實際皆決定性不依諸地不住
智慧
[45-0078b]
是般若波羅密論曰心旡心相者不存自内觀心
相故不取虛空者不取心虛之空性故此是證道慧
也諸行不生者逵一切行本來不生故不證寂滅者
不著旡生而恒外化故此是教道慧也心旡出入性
常平等者前之二道恒不相離動而常寂寂而恒動
故旡出入動寂恒並不滯一邊故性常平等諸法實
際皆決定性者演證道之常寂之相相同眞際等法
性故不依諸地不住智慧者演教道之恒動之由不
依著於十重法界不住滯於寂照慧故此中卽具覺
照可軌絕諍之義卽是上言不壞三寶是名出世般
若波羅密也上來別釋六度文竟經曰善男子是
三昧論上卅
六波羅密者皆獲本利入決定性超然出世旡

礙解脫論曰此下第二揔明於中有二先明六度
同一解脫後顯解脫卽是涅槃初中言皆獲本利入
決定性者六度始修皆同本覺本覺顯成本利行故
入如來藏性本寂靜旡始旡終旡攺轉故如是六度
得本利故遠離妄念流轉之相故曰超然出世入法
性故周遍法界旡相旡爲旡縛旡脫故曰旡礙解
脫經曰善男子如是解脫法相皆旡相行亦旡解不
解是名解脫何以故解脫之相旡相旡行旡動旡乱
寂靜涅槃亦不取涅槃相論曰是第二明解脫卽
是涅槃於中有二先明解脫後卽涅槃初中言皆旡
相行
[45-0078c]
[45-0079a]
者六度之行皆同本覺本覺之相離相離性故曰旡
相六度之行離修離行故曰旡行行相俱絕故言皆
旡相行解脫法相旣其如是何有離縛之解何有不
解之縛故言亦旡解不解何以故者何故六度之行
而言旡相行耶荅此意言如是六度非但卽是解脫
亦乃卽是涅槃是故說言旡相行也解脫之相旡相
旡行者牒前解脫旡動旡乱寂靜涅槃者明卽涅槃
欲明
如前所說六度之行皆旡起動亦旡散乱卽是本來
寂靜涅槃旣卽是涅槃何有相行耶離動乱相故曰
寂靜亦離寂靜性故亦不取涅槃相也此中六度解
脫涅槃始從初
地乃至佛地言涅槃者四種之三昧論上廾九
中卽是本來清淨涅槃正是不可思議解脫依其自
在旡障礙義是故說名旡礙解脫問解脫之義乃有
衆多有雙道中解脫有三點中解脫五分法身之中
解脫十種解脫門中解脫是諸門内爲在何門荅是
三事中解脫解脫卽是涅槃故欲顯六度之行三事
之德剋實而言初地巳得乃至妙覺位究竟圓滿如
經中說若有菩薩住大涅槃能建大義乃至廣說故
經曰解脫菩薩
聞是語巳心大欣懌得未曾有欲宣義
意而說偈言大覺滿足尊爲衆敷演法
皆說於一乘旡有二乘道一味旡相利猶如大虛空
[45-0079b]
旡有不容受隨其性各異皆得於本處
論曰此下第二重頌於中在先經家序發正頌之中
有七行頌於中有二前六別頌後一揔頌初中亦二
一者二頌一句頌前略標二者三頌三句頌後廣釋
略標中言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方便神通
皆旡相種今此頌中初一頌頌又言一覺了義難解
難入乃至可度衆生皆說一味今此頌中以三義頌
謂前一句是法說頌次二句引喻頌後二句合喻頌
經曰
如彼離心我一法之所成諸有同異行
皆獲於本利滅絕二相見
三昧論上四
論曰此下頌廣釋文於中有二先五句頌廣旡

相觀後二頌半頌廣一覺義廣旡相中正廣重顯今
初二句頌正廣文前正廣中亦有二分先方便觀後
明正觀今此頌中頌正觀文彼言令彼衆生皆離心
我乃至廣說遠離能所今此二句正頌此文言一法
者離有旡邊一中道觀以此能離心我執故重顯文
中有四問荅今此二句頌前二畨問荅所言諸有同
異行者彼初畨荅中言一切心相本來旡本如是等
文卽是同行揔相觀故第二畨荅中言若有我者令
觀十二因緣又言若有我者令滅有見若旡我者令
滅旡見若心生者令滅滅性若心滅者令滅生性如
是等
[45-0079c]
[45-0080a]
文卽是異行別相觀故此同異行所入旡異故言皆
獲於本利如前末言滅是見性卽入實際故又此頌
言滅絕二相見者頌後二畨問荅彼第三荅中言見
法生時令滅旡見見法滅時令滅有見今正頌此故
言滅二見也第四荅言生滅俱滅本生不生心常空
寂空寂旡住今正頌此故言絕二相也經曰
寂靜之涅槃亦不住取證入於決定處
旡相旡有行
論曰此下二頌半頌廣一覺廣一覺中正廣重顯令
此頌中唯頌重顯重顯文中有六問荅此中有二前
之一頌頌第六荅次一頌半頌第五荅前四問荅略而
三昧論上四十
不頌第六荅中言入決定性超然出世旡礙解

脫解脫之相旡相旡行旡動旡乱寂靜涅槃亦不取
涅槃相今此頌中逆次頌也
經曰空心寂滅地寂滅心旡生同彼金
剛性不壞於三寶具六波羅密度諸一
切生論曰此是頌第五荅彼文言不生心法卽旡依
止不住諸行心常空寂旡有異相乃至性等金剛不
壞三寶空心不動具六波羅密今此頌中順次
頌也
經曰超然出三界皆不以小乘一味之
法印一乘之
所成
[45-0080b]
論曰此一頌者捻頌前來一品大意消文大意巳如
前說經曰爾時大衆聞說是義心大欣懌得離心
我入空旡相恢廓曠蕩皆得決定斷結盡漏論曰
一品之内有三分中前之二分竟在於前此是大文
第三時衆得益得離心我者證二空眞如故斷結盡
漏者斷見修二惑故欲顯得入初地見道正斷見惑
魚斷修惑義如彌勒所問淪說於中委悉在二障章也
金剛三昧經論卷上
四十

[45-0080c]
[45-0081a]
金剛三昧經論卷中
新羅國沙門元曉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