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0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御注並序)-唐-玄宗李隆基 (CBETA)






述作者眀聖之能事也。


朕誠[宋-木+烈-列+百-日+目]薄豈冝空為好古竊比徒自為矜飾盖欲[弓*口]㢡風教尒昔歲述孝經以為百
行之首故深覃要旨兾闡微言不唯先王至德實謂君子務本近又賛道德㐲知聖祖垂教著經稟訓况道象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為凡有以理天
下之二經故不可闕也今之此注則順乎来請夫眾竅[牙-必-心+一]作鼓之者風也柤梨相殊可口者味也苟在將助我者何間然乎且聖人設教以盡理因言以
成教悟教則言可忘得理而教可遣同乎大通者雖分門而一致攻乎異端者將易性於多方諒在乎不著人我不住福德忘心於三伐閈境於
六塵以音聲求如夢幻法故發菩提者趣於中道習無漏者名為入流將會如如故湏遣遣然三同證皆眾妙門可不羙歟可不羙歟文關事迹
理涉名數注中粗舉而未盡明及經中梵音應湏翻譯者並詳諸義訣云。

御注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真寶能碎堅積般若正智能破煩惱無住無取證波羅而捨筏即色即空契菩提於中道如是降伏可以稱常。】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孤獨園。」
如是勝法我聞此一會之時在舍衛國祇陁施樹湏達買園莊嚴道場如是說法。】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上果乞士其數若斯隨佛經行得預今會。】

尒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
齋食之時將行求食是以具服入城持鉢而乞。】

於其城中次苐𠧒已還至本處[飢-几+〡/下]食訖𠬧衣鉢洗
足已敷座而坐。」
徒而行故洗足將欲說法故敷座。】

時長老湏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解空…明…。】

希有世尊如来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護持念恤
成孰根性付託囑授宣通法音功力如斯實為希有。】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前歎護之心諮。】

佛言善哉善哉湏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
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哉光標。】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受勅諦聽故云唯然深好法音故云願樂。】

佛告湏菩提諸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𡖉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𡖉胎濕化依四緣生
有色無色依有無生有想無想依境界生若非有想若非無想依麁細觀生如是眾緣皆非中道故我以般若正觀皆令悟入圓寂常樂則滅盡苦趣超度愛流夫以般若智破煩惱障盡般若智存斯有餘也若能遣之又遣空法亦空一切皆如離涅槃相湛常圓寂故曰無餘。】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眾生性本本來寂滅妄心取相開此万緣今但滅妄心令照性本尒豈復別有眾生受滅度耶。】

何以故若菩薩有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般若正智無顛倒心計有我人即非菩薩未悟求悟故云令入入則無餘誰云滅度。】

復次湏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此以法空荅前住義諸法無相不應取著故菩薩於法無所住心六度撿行六
塵攝境二法空湏三施自忘則不捨之檀於羣有矣。】


湏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應如前義離六塵忘二相也。】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提之因無住之施福平等有如虛空故叵量也。】

湏菩提於意云何。」
佛言如是之義於汝意謂以為云何。】

東方虛空可思量
不不也世尊湏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無住之施其福甚多借喻虛空將以推挍。】

湏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福施無相是名無住無住之施福如虛空虛空既不可量則無住之施亦不可思量也。】

湏菩提但
應如所教住。」
所教即上不住相等教也前問應云何住荅云於法住即明菩薩住無所住但依無所住即是如所教住也。】

湏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前明所住啟發法辯證。】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身相生滅是眾
[001-0333b]
生見法身凝寂本無去來眾生見者悉皆虛妄故所說身相皆為眾生妄見既除法身非相。】


佛告湏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法身無生滅相見有生滅從虛妄生若能悟法空性等無生滅凡見諸相皆非真實則圓寂法身
離相而見矣。】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凡夫心信因取相生般若深宗極無恐聞是理無處寄心將釋此疑故。】

佛告湏菩提莫作是說。」
般若深宗為最上乘者說聞說即悟不應不信故莫作此問也。】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
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後五百歲像法之中具戒福者於此能信況今正法流通而無信耶。】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能信深法必藉宿因故知是能信之人所種善根非正非一佛二佛也。】

聞是章
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不見信相是名淨信持福能生信心惠解能無見相。】

湏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般若智…具佛法眼故能悉見知見是淨信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
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無我相者以達人空無法相者以達法空無非法者以達空空一念淨信三空頓解若計諸相則不名淨信能信般若知達法空故知是眾生無復諸相也。】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此諸眾生應不取相者若心起念取相即我人計有我人非達般若則不能生淨信。】

若取法相即著我
人眾生壽者。」
若取諸法計五聚蔭即於此身還生我相。】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非法。」
不取法相以空破有若…滯空不空還著有相故不應…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以是不取於相故如來常說說無所說豈取相耶故汝等比丘知我所說法本破於有若知有不有遂悟於空無取是名達解夫筏以投岸筌以取魚得魚忘筌到岸捨筏故大聖說空以破諸見諸見既除空法亦盡況非空法其可乎。】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前令捨法遣彼兩偏則佛於菩
提如何獨得而為人說法耶。】


湏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無上正道寂然無體無相空…經…悟佛得菩提已悟則無佛…。】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
非法。」
如來所說妙法本為眾生離相故不可取離言故不可說而妙契圓證則未嘗不取未嘗不說非法則不有非非則不無不有不無離諸言相故無定法名耨多羅。】

所以者何。」
所以佛嘗說法而無定法可說者何。】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無為法中本無差別三乘賢聖根識不同一音演說淺深隨分未悟則量病授藥故常說法已悟則藥病皆除無法可說。】

湏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
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將欲挍量持經之功故舉若人財寶之施以明章句理實非虛。】

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湏菩提言甚多世尊。」
七寶珍異三千皆滿無性之福施廣增多。】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所以施廣而福多由
非福德性故若是福德性則不應寶多而福多只由無性之福假外緣是故如來說福德。】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財施之福非福德性福雖因施不趣菩提持經之功句偈雖少能令眾生除煩惱障是真福德故勝於彼。】

何以故湏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般若正智圓照無礙無上正道因是發明諸佛始則自修終以化物利濟[弓*口]遠何莫由斯。】

湏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法無自性證則[弓*乞-乙+小]同因教悟空故稱佛法法由教立悟不滯空直論無法可非豈但即非佛法。】

湏菩提於意云何湏陁洹能作是念我得湏陁洹果
不。」
修習無漏證無漏果悟無所得名湏陁洹借小乘之無我明般若之忘相。】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湏陁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湏陁洹。」
習無漏果則名入道流不取果相故無流可入豈以忘相而無道流可入復於有我而入聲色六塵耶。】

湏菩提於意云
何斯陁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陁含果不。」
斷欲界思惟得人我空相證果之時有斯念不。】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斯陁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陁含。」
盡天人趣獲往來生一斯往來則明所得果不取果相故實無往來若見一往來果是生我慢則非斯陁含也。】


「湏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斷欲界思盡更不復來證果之時有斯念不。】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来是而實無来是故名阿那含。」
達無人我不復還來故名不來人法二空
無取住相故實無來即阿那含而具斯義。】


湏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修習智惠斷除煩惱證果之時有是念不。】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以斷煩惱名阿羅漢煩惱性空斷無所斷悟無所斷豈復別有阿羅漢耶。】

世尊若阿羅
[001-0334a]
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果相即計有我於我不忘諸相咸著相受報眾惱皆生取相受生豈名羅漢。】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㝡為苐一
是苐一離欲阿羅漢。」
善吉樂阿蘭行得三昧定深入觀不相違諍凡諸人中最為超勝故云第一三界煩惱逐境受累是名為欲如是悉離故亦云第一。】

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我於爾時曾不起念云有欲可離有果可得。】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湏菩提是
樂阿蘭那行者。」
我若起念計有得果獲離欲道即成著我違無諍行則世尊不應說我是樂阿蘭那。】

以湏菩提實無所行而名湏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於行無行是了空相。】

佛告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將明菩薩亦悟於空
故却問我昔為菩薩於然燈佛所授記菩提當尓之時見有菩提法可得不。】


世尊如来昔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悟法性空得無生忍勤行般若勝果則曰菩提深入正觀諸佛由之授記。】

湏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菩薩修持淨土行業見有淨土可莊嚴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
非莊嚴是名莊嚴。」
萬行不常畢竟空寂示有修習假名莊嚴國土本空無莊嚴相能了無相即以是莊嚴故是名莊嚴。】

是故湏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是以修習者故不取莊嚴之相應如是生畢竟空寂心是心清淨故不住於色及聲香等若於是法而生心者即非
清淨心所證之果非畢竟果故不應如是。】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知色相空心無所住故於無所住生清淨心雖假生心之名而無住心之相無住正觀惠照湛然是則以不住法住般若中。】

湏菩提譬如有人身如湏[弓*乞-乙+小]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身相空假如湏[弓*乞-乙+小]山雖有大名皆非實體不應起心取相以為大身破前取色之心故起大身之問。】

湏菩提言甚大世
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觀乎泰山木石同壇和合眾材假名為大本無自性何定大耶所以佛說非身是名大身不應生心以取身相如色聲等不可取也。】

湏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以一恆河沙而數於河河中之沙亦復如彼如此之數為多不耶。】


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以沙數河河尚無數況復於沙實為甚多。】

湏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尒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
福多不湏菩提言甚多世尊。」
無性之福施廣福多沙河大千其數無量故知所得福至於甚多。】

佛告湏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財施雖多無益惠解章句雖少必趣菩提以此挍量故無等級。】


次湏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更標勝義以勸脩行佛滅度後有塔廟遺像若復有人隨說是經兼持句偈則天人等輩皆當供養如彼塔廟也。】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湏菩提當知
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般若正智能趣菩提若人受持必生信解即知是人能成就無上菩提故云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此云經典所在之處則上成就希有之人勝法在人則為有佛少有差降猶如尊重弟子。】

尒時湏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
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前來所眀皆無定法法雖無定教必有宗欲宣是義故起斯問。】

佛告湏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般若正智喻如金剛破煩惱障了出中道渡貪愛流超到彼岸故以是名字無量勝義汝當循名責實依是奉持。】

所以者何湏菩提佛說般若波羅
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說般若法差煩惱病煩惱是妄由執見生妄病既除真法應捨若執持般若不解空義惟此般若亦成煩惱故佛說般若波羅蜜則無定法名般若也。】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前云則非般若未明所以則非故却質此疑以通前義。】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於言無滯終身言而未嘗言於法無取終身說而未
嘗說知我所說則法尚應捨昧於斯道則言者不知故於此二夜我都無所說。】


湏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湏菩提言甚多世尊。」
前明理教無取此明境界亦空。】

湏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
非世界是名世界。」
散彼世界以為微塵於彼塵中本無自性積彼微塵以成世界於此世界豈有性耶本無自性故非微塵為是假緣是名世界。】

湏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
法本無言因言立教身本非相因相見身因言立教既不可執言而求理因相見身故不可取相而見佛。】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假身立相以表法王諸法本空身相非有能知諸相非相色相皆空即此妙身是名三十二相。】

湏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
[001-0334b]
甚多。」
多以身命布施勝報尚有輪迴少能受持是經累盡自無生滅挍量其福持經甚多。】

爾時湏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昔得惠眼於有見空今聞是經於空亦遣是名中道故未曾聞善吉解空久得深趣將欲起教以示未來故涕淚悲泣歎其希有。】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信不著相是清淨心得清淨心則能照般若真實之
相得茲實相必趣菩提菩提果成即名苐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以般若智趣真實相夫實相者豈有相哉則妙色法身真空無礙非假有相離空無相即此之相非實相耶也。】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親承受記久悟空法今復聞說信解非難。】

若當來世
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像法之中去聖逾遠但聞遺教便解奉持則知是人了甚深義無出其右故云第一。】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何以故此人得名第一希有者為不著如是等相故能信解是經得為第一。】

所以者
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於我無相妄計有我能了我相非相即不著人眾生壽者矣。】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何以故此人無我則為希有者能離諸相即是菩提故為希有。】

佛告湏菩提如是如是。」
印可其說。】

若復有人得聞是
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於無為法而有差別如是賢聖優劣不同中小二乘係執因果福德報應聞是深義必當驚怖能不怖畏已是希有況能信解而受持耶。】

何以故湏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諸法莫二故云第一到彼岸者為對此流此流已盡彼
岸何有是知諸法但示假名累盡名去故非第一於斯了義能入深門故是名第一波羅蜜。】


湏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忍辱者明無我也人辱我忍以為勝行本無人我誰忍辱耶。】

何以故湏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尒時無我相無人相無
眾生相無壽者相。」
無我無人誰忍誰辱。】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前舉割截無我以明無忍今舉不生瞋恨復明無我小乘計執我相則多起貪嗔今隳裂支體不生瞋恨者則復何外相預其間乎知無我矣。】

湏菩提又念過去於五
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尒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了無我相非止此生當於尒時已達斯趣。】

是故湏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從前已來明無相降住之義今明離相無性乃是菩薩發心況於菩提且無定法發
心取相不亦難乎。】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菩提無定相可取況六塵乎是假合相不應生心住於此也。】

應生無所住心。」
以有所住即著諸相故勸於無所住而生其心斯對辯也夫無所住豈生心哉若於無所住而生心是未免於有所住也但於一切法無所住以此為生心爾非謂別生無所住心也故下文云。】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此又遣無所住也言若心於無所住有住則為非住
無所住也。】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生心布施。」
引前佛說以證今義。】

湏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菩薩住相布施未名懸解眾生欲求利益不亦難乎故菩薩用心應如是不住相布施也。】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如來所說福德因果報應等一切諸相皆因眾生妄
心起念爾於法性本空是故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若住相布施則見有施者受者今不住相則無我相人相生性空故即非眾生。】

湏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夫無我人相及無住布施此甚深般若中道義門恐二乘之人不生信實故因五語以示真如善吉當知不誑不異。】

湏菩提如來所得法
無實無虛。」
有虛有實約教以示人無實無虛兩忘而自化故如來說法寄實以遣虛虛法既忘實法亦盡故於是法無實無虛。】

湏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
存受施法計報應果則不了般若無相之義是無明慧故如入暗無所見也。】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
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太陽朝昇有目者見諸色象般若圓就無住者了諸法空為利眾生故行不捨之檀不住諸相則未嘗生心布施也。】

湏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
就無量無邊功德。」
印可勸修如上深義。】

湏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
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分日三時以內財施如是億劫計福德多。】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聞前不住之施即順無相之心唯此信心可名達解則達解之福勝彼施身。】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信心不逆其福已多況能書誦而為人解說弘益之利其可量乎。】

湏菩提以要
[001-0335a]
言之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以要大也無相之福與真如等故非思議得其淺深稱量得其輕重如是功德豈有邊際耶。】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
說。」
上品利根了真如相是名大乘得無生觀深入祕藏加最上之号非如來聊簡二乘而不為說但二乘之人未能解了耳。】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大乘最上之人能以般若自利利他者佛心悉知佛眼悉見皆知是人成就無相勝
義是法離一切相無斷常邊故其功德不可稱量思議知也。】


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人深達般若廣為人說即是荷負正法擔運勝義令諸眾生成就功德。】

何以故湏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
受讀誦為他人說。」
小乘著相於此深義不能信奉也。】

湏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此經示人諸佛無上
正遍知道塔者諸佛遺像之所在也了義當趣菩提聞經即如見佛故是經所在之處同於塔𠪄遺像故天人脩羅所應供養作礼圍繞示尊敬之意花香散灑表淨信之心非謂求悟於香花解空於𣫆折也。】


復次湏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𢙣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
世罪業則為銷滅當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此敦勸持經之人尓夫業若先定應墮惡道即是鈍根聞必驚怖安能信奉而讀誦此經耶若後五百歲聞是章句能生信心者此人已於千万佛所種諸善根復若為為人輕賤乎況此經佛為大乘最上乘者說皆真實不誑不應苟勸愚人崇信而發菩提取相之言將如來別有深意乎為譯經之人失其旨也。】

湏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刧
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明我今日所證菩提亦由昔來功德所致也。】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
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筭𢿘譬喻所不能及。」
末世人訛勝心難發故於此時能持經者功德甚多以我昔供養挍量百分不及其一乃至千萬億分功德不如。】

湏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
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報施之福人皆取相章句功德所趣無為菩提勝因因是而悟悟則獲證卒難詳說小乘執滯謂無是理是以狂乱狐疑不能實信。】

湏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深奧秘藏歸趣菩提以供養百千万佛猶不如持經功德故無相勝義非思議及至於果報亦復如之。】

尒時湏菩提白佛言世
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首章此問以明發心降住之義今恐菩薩存我發心能作如是降住則障解空不住之道故於此重破實無菩薩發心來問雖同往明則異。】

佛告湏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眾因緣生本非有法妄心執著起眾生相今悟性空則眾緣自滅菩提中道應發是心。】

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但滅妄想爾若計滅此妄無離妄心今有妄既滅無空亦捨反照於性不住於常及吾無身誰受滅度。】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離彼四相是名無我於我無矣誰當滅耶。】

所以者何湏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菩提無定法法空也實無發心者生空也法空無所住生空無降伏正觀如此是名菩薩豈復別有一我云度眾生[栽-木+ㄅ]。】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
有法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若前云無法發菩提心則不應於然燈佛所受菩提記欲斷此疑故却問善吉云於汝意以為云何如來於昔時有方法得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推解於佛以明勝義以無所得故受菩提記豈有發心者而得
菩提耶欲明不發得法心乃真發心耳。】


佛言如是如是湏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許善吉之言是成前問之無得。】

湏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
來世當得作佛号釋迦牟尼。」
於菩提中為有法可得發如是心則不證斯果定光不應受記。】

以實無有法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号釋迦牟尼。」
以般若智了諸法如悟生法空離斷常見
豈別有法得菩提耶以是無得之故故然燈佛知我修證與我受記耳。】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者法性也是性清淨無有定相遂通於感勿得皆如既如陰如陽亦不暾不昧悟斯如義來成佛果了此空相寂然無體豈於有法而得是耶。】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此言即非如義。】

湏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褥
[001-0335b]
多羅三藐三菩提。」
約諸法如義則如來必不於有得法中得菩提也。】

湏菩提如來所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此又雙遣也前云以有法得者虛妄也以無法證者真實也此乃寄無以遣有假實
以明虛虛有之妄既除實無之法亦無但約邊以趣中道尒於是中豈有虛實耶。】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中皆有中義能趣中道即會於如故諸法得中皆佛法也。】

湏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因緣生法本無自性無性非有故即非一切法也為因緣故有假名生假名非無是故名一切法也。】

湏菩提譬如
人身長大。」
一切法假因緣生如人身長大亦資百骸九竅以賅而存耳。】

湏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人身長大假合眾緣分分不同則為非大而身相具足是名大身則知不離假合之身而有大身不離因緣生法而有佛法煩惱之外豈復別有涅槃耶。】

湏菩提菩薩亦如是。」
勸菩薩亦當作如是解行於中道。】

若作是
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以計有眾生故則著於相不取中道故不得名道心眾生。】

何以故湏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於五聚蔭中實無有一法名為菩薩也。】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以結前無有法名菩薩故不著此四相無是等相則不應別有菩薩度
眾生也。】


湏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於內無相不應言我度眾生於外無相不應莊嚴佛土。】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無相莊嚴佛土即非有相莊嚴之法能了無相是名莊嚴故菩薩不應計我能莊嚴佛土也。】

湏菩提若菩薩通
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於人無我於法無我忘於四相不取六塵能如此者則不應計有眾生可滅度有淨土可莊嚴通達若斯是真道心眾生矣。】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色相同眾生即肉為眼故云肉眼。】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
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於眼淨根普照一切故云天眼。】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依定發慧了一切相故云慧眼。】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了一切法於法無滯故云法眼。】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總彼眾相成我妙身圓對無礙故云佛眼是五眼者約事為名以所觀之境因能觀之用如彼摸象生異号於我佛身故為同體若別為階級次第或云修證不同此則以色見如來非謂通於無相也。】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
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如來說法常以河沙為喻。】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一河之沙數等諸河諸河之沙有如世界如此世界
實為甚多。】


佛告湏菩提尒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世界已多是中眾生心心攀緣數不能舉如是心等如來悉知。】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何以故如來悉知謂此諸心皆由妄起與物相力逐境
交馳如是等心是生知見妄法非有畢竟皆空唯淨信心如所教住證達本末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湏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以三世法求生知心是心無常求不可得前云非心名心借常心以破妄此云心不可得又遣破妄
之常然不將不迎應而無主萬境咸入我用不疲千相取容其心皆給不唯般若之蘊乎。】


湏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
甚多。」
施寶求福以果酬因故知福德甚多。】

湏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寶施求福非福德性未絕因地故說果多七寶既盡假名所獲亦非有實非有實故故不取相是以如來應緣而說云得福多
若行深般若歸趣中道罪既不至福亦不來心如教住法尚應捨有何福德於其間哉。】


湏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色為有分身假緣成凡是色身皆非妙相故不應以此見如來也。】

何以
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具足色身分分假合故即非具足色身離假合身別無真身故是名具足色身當試論之夫無色之色見一切色非身之身見一切身若以色色空縱妙身而有我以空空色雖色身而見佛豈復捨此而別有色身妙身耶。】


「湏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以一色身不應見佛今就諸相得見不耶則一一相中同
[001-0336a]
一色相故不應以此得見如來。】


湏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
為眾生說如彼筏喻故如來無說法之念汝不應作是思惟。】

何以
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法無定法說豈說耶若人以我有法可說是人不解般若空義與我說法之謗爾。】

湏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言者在意得意而忘言法者辯空悟空而無法
空本無法故云無法可說了是義者得法甚深故云是名說法。】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前云無法可說善吉唘問欲明無法所由故云若無法可說者則佛於菩提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湏菩提我
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菩提中無有少法若有少法不名菩提為無法可得而能感而遂通故名菩提。】

復次湏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菩提道本無異門泯彼色空離於常断一相無二是無為法適使萬殊咸其自己涅槃煩惱究竟無餘只於是中名菩提義。】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彼
四相明已悟空習此中道云修善法不滯無有名得菩提。】


湏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稱中道者因邊獲稱若存中法不異於邊故聖人說空以破於有故云善法有法既盡亦無空法故非善法能遣斯遣深入菩提是名善法。】

湏菩提若三
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湏[弓*乞-乙+小]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有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
億分乃至筭數譬喻所不能及。」
如此挍量前來已說於所明義一一不同前云是法平等不應經優而寶劣故重宣此義將遣是疑只為般若平等故勝如山之寶耳。】

湏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湏
菩提莫作是念。」
如來無是念故汝莫作是思惟。】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眾生正性本來清淨六根起想煩惱病生觀生本空有何可度。】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般若中觀離諸名相若見眾生
可度者則於法如中不了空義。】


湏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前云我於然燈佛所則是說有我也然但曉凡順俗非係有我不同凡夫執著我相。】

湏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未達中道是名
凡夫了般若空則證等覺故即非凡夫也。】


湏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乘如正覺既非有我故不應以三十二相觀。】

湏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凡夫之人以相求佛。】

佛言湏菩提若
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汝若以相見如來者轉輪聖王亦具是相則應是如來輪王既非如來故知如來不應以三十二相見。】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觧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
來。」
善吉深達法性故不作凡夫解。】

尒時世尊而說偈言。」
此偈如頌非四句義。】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色見色不可以色見非聲應聲不可以聲求將令深趣涅槃必依聲色之外故以色聲求佛是人甚好俓焉得見如來。】


「湏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湏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口/之-、]相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破有相不見如來𢙢眾生即作無相求佛
故此破云汝勿謂無相可得菩提菩提非有無故以有無求皆不得也論曰大聖說空法為破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今者捨有而滯無亦由避溺而投火。】


湏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
[001-0336b]
念。」
汝若作無相而發道心者是斷一切行滅一切法不得中道也故莫作是念。】

何以故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菩提中道不有不無若作有念者則墮於諸法常諸法實非常
若作無念者則墮諸法断諸法實非断故於菩提中不得生有無見亦不得作常斷說。】


湏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離彼兩邊
契於中道悟無生忍勝福甚多財施挍量非所及也知無有我亦無無我遣之又遣深入菩提故知一切法無我也。】


湏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所勝前菩薩者悟無生忍無受福德處故也。】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發明前義而作是問。】

湏菩提菩薩所作
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貪著福德求受勝報未能無我不趣菩提如驪龍珠探必受害。】

湏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觧我所說義。」
法身圓對有感即通明鏡鑒形無去來相若人於佛作此四儀當知是人不了深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
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前云諸法如義者正所在皆如若有從來不名中道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而無不去是以隨迎不得其先後名言究其去來故名如來其義如是。】

湏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
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世界之數以為無量碎為微塵故知甚多。】

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於塵無自性亦合於相分如是假名者皆非實有法。】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前云諸微
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引佛前說以證今說是知微塵無自性無自性故非微塵眾不壞伐法說微塵故是名微塵。】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聚塵界亦無性不應取世界之相。】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不識無性以為實有者則是知一和合之相和合眾塵以成世界豈有定世界耶。】


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與世界同俱無性故。】

湏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眾緣和合本無定相無所可說凡夫計有此相故貪著之。】

湏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
見湏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觧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佛說我見等將破眾生妄情著相尒而是人便以為佛有誠說是知不觧如來所說義也。】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
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佛說四見以破妄情故所說我人也而說法破妄必約俗諦是故。】

湏菩提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觧不生法相。」
前來廣明中道空義故此勸云
汝眾生若發菩提心者當依我所說如是知見信觧不應於正觀中道而生法相。】


湏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菩提無定法豈有一法而定有相故說法相者令離於相於相無相是名法相。】

湏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
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前來挍量皆以七寶布施不如持經功德今明所以勝彼謂如下文不取於相是福德性故也。】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
動。」
諸法性空假立名字假名之下無相可求故說法之人不應取相夢中占夢豈有相耶如義無相故無去來今說不取相則如彼如矣。】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無為中道畢竟清淨說不取相則如彼如若一切法中作有為觧如彼夢幻非究竟法作如是觀應不取相。】

佛說是經已長老湏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聞甚歡喜奉。】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右經開元二十三乙亥之歲六月三日都釋門威儀僧思有表請至九月十五日經出合城具法儀於通洛門奉迎其日表賀便請
頒示天下寫本入藏宣付史官其月十八日於敬愛寺設齋慶讚兼請中使王公宰相百


開元廿三年十月書手臣張若芳用小麻紙三十五張 挍書郎 坦初挍 挍書郎韓液再挍 正字李希言三挍裝書匠臣陳善裝 典書臣侯令惲典秘書郎臣盧倬掌 朝散大夫守秘書監上柱國平鄉縣開國男臣宋昇監 正議大夫上柱國戴國公臣李道 光祿大夫秘書監同正員上柱國汝陽郡王臣揔淳監


天寶元年八月十五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