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b0058 大莊嚴論經-後秦-馬鳴菩薩 (T@SHENG)



《大莊嚴論經》卷第五


馬鳴菩薩造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二三)



復次,若人親近有智善友,能令身心內
外俱淨,斯則名為真善丈夫。


我昔曾聞,有
一比丘次第乞食至大婆羅門家。時彼家中
遇比丘已,屋棟摧折打破水瓮,牸牛絕靷
四向馳走。時婆羅門即作是言:「斯何不祥?
不吉之人來入吾家,有此變怪。」比丘聞已即
答之言:「汝頗見汝家內諸小兒等,[月*於]瘦腹脹
面目腫不?」婆羅門言:「我先見之。」比丘復言:
「汝舍之中有夜叉鬼,依汝舍住吸人精氣,
故令汝家諸小兒等有斯疹疾,今此夜叉
以畏於我恐怖逃避,以是令汝樑折瓮破
牸牛絕靷。」婆羅門言:「汝有何力?」比丘答言:
「我以親近如來法教有此威力,故令夜叉
畏我如是。」婆羅門復作是言:「云何名為如
來法教?」于時比丘次第為說佛法教誡,令
婆羅門夫婦聞已心意解悟,俱得須陀洹果。
時婆羅門,即說偈言:


「 「善哉上德者,
 善說真實法,
 佛教從耳聞,
 入我心屋宅,
 使我家安隱,
 為我作擁護。
 唯願於今者,
 少聽我所說,
 破我心意舍,
 折我愚癡󰨙。
 善為我驅遣,
 吸功德夜叉,
 除諸見羅剎,
 惑盜以為瓮,
 身見水盈滿,
 今者已破壞。
[005-0280c]
 癡乳牛奔走,
 挽絕無明靷,
 如向所見事,
 悉集我身中。
 諸色猶如鏡,
 影像在中現,
 無始生死中,
 未曾見斯事,
 我今因於汝,
 始見四聖諦。
 今值善知識,
 緣會故相遇,
 除我心貪患,
 去我家中鬼。
 世間久已傳,
 四圍陀所說,
 應作於大祀,
 莊嚴種種物,
 備具祀場上,
 恒河等大濟,
 洗浴除罪過,
 速疾得生天。
 我昔來修行,
 未曾得果報,
 然我未能知,
 為定得不得?
 祀祠及洗浴,
 不如近善友。
 我今近善友,
 已獲其果證。
 不生又不死,
 解脫趣涅槃,
 永離怖畏處,
 非是財寶求。
 假王威勢力,
 投巖赴焰火,
 嚴切寒冬月,
 涷冰儭其體,
 盛夏欝蒸時,
 五熱以炙身,
 編椽及棘刺,
 寢臥於其上,
 越山渡大海,
 祀火而呪說。
 如是苦行等,
 不能得涅槃,
 唯有修禪智,
 戒聞及專精。
 如此法事等,
 為何從而獲?
 必因善知識,
 然後能具得。」」



(二四)



復次,若人為惡應墮地獄,遇善知識能
滅其罪,得生人天。


我昔曾聞,有婆迦利人
至中天竺,時天竺國王即用彼人為聚落
[005-0281a]
主。時聚落中多諸婆羅門,有親近者為聚落
主說羅摩延書,又婆羅他書說,陣戰死者命
終生天,投火死者亦生天上,又說天上種
種快樂,辭章巧妙而作是說,使聚落主心
意駭動,謂必有是。即作火坑,聚香薪𧂐作
婆羅門會,諸人雲集來至會所,時聚落主將
欲投火。此聚落主與一釋種比丘先共相識,
爾時比丘來至其家,見聚落主於其家中
種種莊嚴,比丘問言:「欲作何等?」聚落主言:
「我欲生天。」比丘問言:「汝云何去?」尋即答言:
「我投火坑便得生天。」比丘問言:「汝頗知天
道不?」答言:「不知。」比丘問言:「汝若不知,云何
得去?汝今行時,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尚須
引導而知途路,況彼天上道路長遠?忉利天
上去此三百三十六萬里,無人引導,何由能
得至彼天上?若天上樂者,彼上座婆羅門,
年既老大貧於財物,其婦又老面首醜惡,何
所愛樂?何不將去共向天上?」時彼聚落主既
聞語已,作是思惟:「若投火坑得生天者,
彼婆羅門應共我去。所以者何?彼婆羅門貧
窮困苦無可愛戀,應當捨苦就彼天樂;
若其不去,徒作欺誑欲殺於我。」作是念已,
即便前捉上座婆羅門手,欲共投火俱向
天上。時婆羅門挌不肯去。何以故?婆羅門
等但為錢財來至會所。時聚落主見婆羅
門不欲入火,即說偈言:


「 「如所聞上天,
 眾樂不可計,
 觸物生貪著,
 視東而忘西。
 計其家所有,
 一切眾樂具,
[005-0281b]
 比方於天上,
 猶若以芥子,
 以方於太山,
 若其必少欲,
 而無貪著者,
 我今觀察汝,
 貪欲劇熾火。
 若不用婦女,
 看守醜老妻,
 而來至此會,
 貪求於錢財,
 用供給其家。
 若愛戀其子,
 不欲生天者,
 計彼生天力,
 過足護汝子。
 若不知天道,
 何故使我往?
 設知天道者,
 何故格不去?
 云何憙教人,
 欲使我投火?
 或貪我財物,
 欲得分取用?
 云何無悲愍,
 苦酷乃如是?
 或是先世怨,
 必是大欺誑,
 與死作伴黨,
 勸令我生天。
 勸㢡我令死,
 強逼我入火,
 教人遠家居,
 修於苦行法。
 投淵及赴火,
 自餓示斷食,
 觀其教旨意,
 欲令門斷絕。
 斯諸婆羅門,
 樂為殺害事,
 是故我捨離,
 當入於佛法。
 佛法大慈悲,
 終不傷害物,
 大火焚山野,
 麋鹿皆避走。
 由其愛性命,
 求覓清涼處,
 我今亦應爾,
 歸誠求救護。」」



爾時比丘見婆迦利心已厭患諸婆羅門,於
三寶所深生信敬,讚言:「善哉善哉!慧命!汝
於今者始在天道。」即說偈言:


「 「佛語至天道,
 及以解脫道,
[005-0281c]
 此語決定至,
 中間終無錯。
 一切智說道,
 廣略之別相,
 無害實語等,
 施及伏諸根。
 是道與天道,
 斯非諸苦行,
 投淵赴火等,
 之所能獲得。
 此可作死緣,
 非天解脫因,
 往古人壽長,
 諸仙壽亦長。
 厭患此身故,
 不欲久住世,
 先習諸禪定,
 斷於欲界結,
 自知捨是身,
 必生於梵天。
 無由得喪命,
 投淵而赴火,
 由此喪命故,
 得生梵天中。
 禪定斷結故,
 而得生梵天,
 不由投巖火,
 得生於天上。
 彼有同伴仙,
 以天眼觀察,
 此死生何處?
 見生梵天中,
 先見投淵死,
 謂以此生天。
 餘者愚不見,
 謂為投淵火,
 得生梵天上,
 是故生倒見。
 諸餘婆羅門,
 愚癡無智慧,
 不觀修禪定,
 斷除諸結使,
 但覩投淵火,
 謂得生天上。
 由是倒惑故,
 遂生諸經論,
 愚者皆信受,
 投淵而赴火。
 智人善觀察,
 捨棄而不為,
 修行諸善法,
 以為天道因。
 投淵赴火等,
 非是修善行,
 可得脫死緣,
 亦非生天因;
 身心依佛法,
 是名寂滅道。
[005-0282a]
 用是外道為?
 無果徒受苦,
 鑽水求醍醐,
 雖勞永難得。」」



(二五)



復次,夫修施者當離八危,若積財寶危
難甚多,智人修施是乃堅牢。


我昔曾聞,有
一國王謫罰商賈,而告之言:「汝所有財悉
䟽示我。」估客至家,思惟先來所施之物,
施諸乞兒一飡之食,乃至并施鳥獸所有穀
草,悉䟽示王。王見是已問言:「如此之事何
故䟽來?」估客答言:「王先約勅所有財物悉
䟽示我,我所有財䟽牒者是。」即說偈言:


「 「五家共有者,
 今悉在家中,
 我今所牒者,
 無有能侵奪。
 如此所牒者,
 王賊及水火,
 皆所不能侵。
 假設七日出,
 須彌及巨海,
 一切悉融消,
 如此所施物,
 不能燒一毫。
 錢財寄父母,
 兄弟及姉妹,
 一切諸親友,
 悉皆有敗失;
 唯有所施物,
 終不可敗衰。
 施為行寶藏,
 世世恒隨人,
 施為極親友,
 無有能壞者,
 貧窮之巨海,
 極大可怖畏,
 施是堅牢船,
 唯有惠施者,
 能得度彼岸。
 我知施果報,
 是故無畏說,
 所牒是我財。
 家中有財寶,
 五家之所共,
 是故不敢牒,
 言是我所有。」」



王聞是語心生歡喜,讚言:「善哉!汝是福勝
人,我今不用汝所有物。如汝所說,施是
[005-0282b]
汝財,餘財悉共。」爾時國王即說偈言:


「 「若行惠施者,
 自手而過與,
 應發歡喜心,
 勿生悔恨想,
 是故未來世,
 人天受快樂。
 所有資財物,
 眼見己財寶,
 分散屬諸家,
 不能速疾施,
 無能侵奪者。
 若人慳不施,
 終為他所奪,
 現在惡名聞,
 來生多貧乏,
 是為最愚癡。
 見他人屋宅,
 及以眾財寶,
 死後眾家用,
 毫釐不逐己。
 目覩如此事,
 不能生厭惡,
 速疾捨財物,
 財不五家共,
 唯有修惠施。
 死時一切捨,
 無有隨己者,
 決定必捨離,
 然不得施報。
 以見是事故,
 智者必應施,
 二事俱名施,
 應當自施與。
 檀越如大象,
 津膩香常流,
 如是智檀越,
 功德利充滿,
 世人所讚歎。
 饒財慳不施,
 為世所嗤笑。
 設復有財錢,
 見乞方背去,
 雖復饒財寶,
 名為貧衰患。
 施者雖貧窮,
 常名有財富,
 慳貪雖多財,
 不脫貧衰患。
 檀越以水施,
 洗除心貪垢,
 慳無善樂報,
 趣於死徑路,
 必墜深坑穽。
 種種眾寶物,
 象馬與牛羊,
 神逝氣絕時,
[005-0282c]
 一切悉捨去,
 臨終生苦惱,
 以是生眷戀,
 怖畏大熱惱。
 修施者臨終,
 歡樂無悔恨。
 慳嫉智者譏,
 施者貧與富,
 恒常受快樂。
 慳者如塜間,
 人皆避遠離,
 慳貪者雖存,
 其實同餓鬼。
 施者有名稱,
 一切所欽仰,
 智者之所愛,
 命終生天上。
 諸有愛己者,
 云何不修施?
 施為善好伴。
 勝妙之資糧,
 不用車馬乘,
 一切眾侍衛。
 施為行寶藏,
 後世之津樑,
 布施離眾難,
 五家不能侵。
 何有愛己者,
 而當不修施?
 若施百千萬,
 後身得少許,
 尚應修布施,
 況少修惠施,
 大獲於福報?
 是故有智者,
 應當修布施。」」



(二六)



復次,若聞正說,能解於縛。


我昔曾聞,德
叉尸羅國有罪之人閉僧坊中,於其夜中眾
僧說法,其被閉者來至僧中次坐聽法。有
一比丘說於生死逆順之經,說言:「佛告諸
比丘:『凡愚之人不聞法者,不知色、不知色
習、不知色味、不知色過患、不知色出要、
不知色厭,一切眾生如實不知如是過患。
若為色縛,是名真縛。何謂色縛?視見端正,
是名色縛。為色縛者內盡被縛。而此色者
於生死中不知其根,生死大河無濟渡處,
不知生死出要,於生死中被諸繫縛,從此
[005-0283a]
身縛乃至後身。』」時被閉者,聞說是法思惟
其義,憶持不忘讀誦通利。時王遣人解其
繫縛,所親知識眷屬將從,欣其得脫皆來問
訊。時被縛者,即說偈言:


「 「汝見我縛解,
 慰問生歡喜,
 凡夫愚癡者,
 常縛未曾解。
 色縛於凡夫,
 五陰悉羈繫,
 生能縛於物,
 死縛亦復然。
 今身至後世,
 未始不繫縛,
 輪迴羈縛中,
 數數受生死。
 我從彼師所,
 聞說如是言,
 此語我耳聞,
 一切種智說。
 一切諸結使,
 繫縛於我心,
 如牛軛所縛。
 我有如斯縛,
 於中未解脫,
 云何汝等輩,
 言我從縛解。
 汝等於我所,
 若實愛念者,
 當為見啟王,
 令我得出家。
 正見跡在前,
 寂滅之彼岸,
 若獲如是事,
 乃可名解脫。
 若得出家者,
 便為是離縛,
 真實得解脫。」」



爾時眷屬聞是語已,啟白於王,便得出家。
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羅漢。而彼罪人閉
繫僧坊,以聽法故尚得解脫,況故聽法!是
故行人於塔寺所宜往聽法。


(二七)



復次,病苦篤時言教不行,漫現強健,所
可作事宜應速作。


我昔曾聞,法王阿育身
遇重患,得諸財物,盡用施僧。又從諸臣
索種種寶,時諸臣等不肯復與,唯得半菴
[005-0283b]
摩勒果欲以奉僧,便集臣相而告之言:「即
於今日誰為王者?誰言教行?」諸臣答言:「唯
有大王威德所領,遍閻浮提言教得行。」
王說偈言:


「 「汝稱我為王,
 教令得行者,
 將順於我意,
 故作如是說。
 汝等作斯言,
 悉皆是妄語,
 我言教已壞,
 一切不自由。
 唯有此半果,
 於中得自在,
 富貴是凡鄙,
 咄哉可呵責。
 譬如山頂河,
 瀑疾不暫停,
 吾雖為人帝,
 貧窮忽至我,
 貧窮世所畏,
 速疾至我所。」」



說是偈已,又復讚歎世尊所說真實不虛,
復說偈言:


「 「富貴雖熾盛,
 會必有衰滅,
 富貴人希樂,
 衰滅世憎惡,
 此言不虛妄,
 瞿曇之所說。
 我於往日時,
 設有諸言教,
 心念而發言,
 言必不墜落,
 鬼神奉承命,
 遍於四海內,
 聞者咸受用,
 無有違逆者。
 如河衝大山,
 激水還迴流,
 衰敗如大山,
 遮吾都不行。
 我昔有言教,
 無敢有逆者,
 未曾有姦惡,
 寇難見拒違,
 覆蓋於大地,
 無能違逆者,
 男女與大小,
 無敢不敬從,
 設有違教者,
 我悉能摧伏。
[005-0283c]
 諸有苦難者,
 安慰救濟之,
 病苦及貧窮,
 無不療治者。
 我今福德盡,
 貧窮忽然至,
 困厄乃如斯。
 我是阿育王,
 云何遭此苦?
 如阿輸伽樹,
 斫根令斷絕,
 花葉及枝莖,
 一切皆萎乾,
 我今亦如是。」」



「富貴幻化不得久停。」顧見傍醫而作是言:
「咄可惡賤富貴暫有,猶如電光,如焰速
滅又如象耳動搖不停,亦如蛇舌鼓動不
息,又如朝露見日則乾。曾從他聞說如
是偈:


「 「『富貴利難止,
 輕躁不暫停,
 智者應善知,
 無得憍放逸,
 此身及後世,
 宜當求自利。
 若得富貴者,
 雖復慳守護,
 百方皆毀敗,
 富貴猶在行,
 如蛇行不直。
 若善觀察者,
 於其強健時,
 宜速作福德。
 若復遭病苦,
 心應常修福,
 不必在形骸。
 其家親屬等,
 若知必死者,
 己雖有財物,
 不得自在施。
 安利獲錢財,
 值遇福田處,
 便可速施與。
 若於身強健,
 及己病苦時,
 宜常修布施,
 等無有別異。
 然此諸財物,
 唯有過患耳。
 若當臨死時,
 親戚及婦兒,
 雖是己財物,
 若欲用惠施,
[005-0284a]
 護遮不肯與,
 危惙在須臾,
 所願不自由。』」」



爾時阿育王剃髮時過,著垢膩衣參差不整,
羸瘦戰悼喘息麤上,向於如來涅槃方所,
自力合掌憶佛功德,涕淚交流,而說偈言:


「 「今合掌向佛,
 是我最後時,
 佛說三不堅,
 貿易於堅法。
 我今合指掌,
 用易堅牢法,
 如似融石山,
 求取於真金。
 不堅財物中,
 日夜取堅法,
 我今餘福利,
 持用奉最上。
 今我此福業,
 不求帝釋處,
 及與梵果報,
 況復閻浮王?
 以此布施果,
 及恭敬信向,
 願得心自在,
 無能割截者,
 得聖淨無垢,
 永離眾苦患。」」



阿輸伽王以半菴摩勒捨施眾僧,喚一親近
而語之言:「汝頗憶我先畜養不?取我今者
最後之教,持此半果奉鷄頭末寺眾僧,稱
我名字,阿輸伽王最後頂禮比丘僧足,如
我辭曰:『於閻浮提得自在者,果報衰敗失
自在力,唯於半果而得自在,願僧憐愍,受
我最後半果之供,令我來世得報廣大,願
餘人等莫令如我,於最後時不得自在。』」爾
時侍人即奉王命,齎此半果詣僧坊中,集
一切僧禮僧足已,叉手合掌白眾僧言:「阿
輸伽王禮眾僧足。」作是語已,涕泣盈目哽
噎氣塞,持此半果示眾僧已,即說偈言:


「 「一蓋覆天地,
 率土言教行,
[005-0284b]
 譬如日中時,
 遍炙於大地。
 福業既已消,
 崩落忽來至,
 為業所欺弄,
 敗壞失榮貴,
 如日臨欲沒。
 信心致禮敬,
 又以此半果,
 用奉施眾僧,
 以表無常相,
 示豪貴遷動。」」



爾時諸上座聞是偈已,慘惻不樂生悲愍
心,受其半果以示大眾,而作是言:「我等今
可生厭離心。佛婆伽婆於修多羅作如是
說:『見他衰患,應當深心生於厭離。』諸有心
者見如此事,誰不憐愍生厭患心?」即說偈
言:


「 「勇猛能施者,
 諸王中最勝,
 牟梨中大象,
 名曰阿輸伽。
 富有閻浮提,
 一切皆自由,
 今為諸群臣,
 遮制不自從。
 一切皆制止,
 唯半菴摩勒,
 於此得自在,
 用施於眾僧。
 富有極廣大,
 一切得自在,
 生於自高心,
 今日安所在?
 凡愚應觀此,
 速疾改易心,
 富利都敗失,
 唯有此半果,
 令諸比丘僧,
 皆生厭患心。」」



時僧上座言:「末此半果著僧羹中。」而作是
言:「大檀越阿育王最後供養,何故說此一切
財富悉不堅牢?以是之故,佛婆伽婆說:『不
堅之財易於堅財,不堅之身易於堅身,不堅
之命易於堅命。』檀越!應生歡喜,以不堅之
財隨逐於己至於後世,宜常修施莫使
[005-0284c]
斷絕。」


(二八)



復次,凡愚之人若有輕毀於彼賢人,賢
人終不生於瞋恚,得他毀罵生隨順語。



昔曾聞,有一人於其家中施設客會,多作
花鬘以與眾會,眾人得鬘皆戴頂上。有一
賢者極為貧悴,詣客會中,次得花鬘不
著頭上以置傍邊。眾人皆言:「此人貧窮欲
賣此鬘,是以不著。」時優婆塞聞是語已,答
言:「實爾。我若賣時,極得貴價,然後當與。」即
說偈言:


「 「如昔日須鬘,
 本曾賣一花,
 九十一劫中,
 天上受快樂,
 今日最後身,
 得於涅槃樂。
 如似放牛女,
 以臭惡草花,
 眾人所不喜,
 女人賣此花,
 得生忉利天。
 如彼女所賣,
 我今欲向佛,
 亦欲賣此花,
 能發如是心,
 希有極難值。
 如此賣花者,
 三界中無比。」」



爾時諸人問優婆塞:「誰能少施獲大福報?」
時優婆塞語眾人言:「今當為汝說善堅法。
花鬘萎乾便即棄捨,佛捨王位如棄萎
花。」即說偈言:


「 「佛捨轉輪位,
 如棄萎花鬘,
 七覺嚴其心,
 清淨無垢穢。
 莊嚴悉已備,
 安用是花為?
 但我專精心,
 以鬘施佛塔。
 今我賣上佛,
 世間無倫疋,
 如是法商主,
 終無貧窮時。
[005-0285a]
 此賣最為勝,
 名稱有功德,
 我今持此花,
 欲以供養塔。」」



(二九)



復次,譬如幻師以此陰身作種種戲,能
令智者見即解悟。


我昔曾聞,有一幻師有
信樂心,至晝闇山為僧設食。供養已訖,幻
尸陀羅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於大眾前
抱捉此女,而嗚唼之共為欲事。時諸比丘
見此事已咸皆嫌忿,而作是言:「此無慚人
所為鄙褻。」知其如是不受其供。時彼幻師
既行欲已,聞諸比丘譏呵嫌責,即便以刀
斫刺是女,分解支節挑目截鼻,種種苦毒
而殺此女。諸比丘等又見此事,倍復嫌忿:
「我等若當知汝如是,寧飲毒藥不受其供。」
時彼幻師而作是言:「爾眾比丘見我行欲便
致瞋忿,見我斷欲殺彼女人復致嫌責;我
當云何奉事眾僧?」時諸比丘見其如是,紛
紜稱說擾動不安。爾時幻師即捉尸陀羅木
用示眾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此木,
於彼木中有何欲殺?我欲安於眾僧身故
設是飲食,欲令眾僧心得安故為此幻耳,
願諸比丘聽我所說。豈可不聞?佛於修多
羅中說一切法猶如幻化,我今為欲成彼
語故,故作斯幻。如斯幻身無壽無命;識之
幻師運轉機關,令其視眴俯仰顧眄,行步進
止或語或笑,以此事故深知此身真實無
我。」即說偈言:


「 「先觀彼相貌,
 想像起倒惑,
 橫生女情想,
 入於欲網羂。
 深實觀察者,
 知身都無我,
[005-0285b]
 如彼善幻師,
 以木為女人。
 意行於顛倒,
 愚謂為眾生,
 於此幻偽中,
 妄起男女想。
 智者善觀察,
 陰界及諸入,
 緣假成眾生,
 分分各別異。
 和合眾分故,
 能作於諸業,
 諸行無男女,
 亦無有壽命。
 色欲及細滑,
 威儀并處所,
 如此四種欲,
 迴轉嬰愚心。
 一切智亦說,
 幻偽欺世間,
 如彼幻網中,
 化作諸色像。
 生死網亦然,
 現五道差別,
 憂喜與瞋忿,
 愁惱及鬪諍。
 如彼眾擾亂,
 猶如鬼遍身,
 心起諸作業,
 同彼鬼無異。
 從心起於風,
 因風造作業,
 眾生見造業,
 種種諸色像。
 於此業行中,
 起威儀形色,
 不解其容止,
 便橫計我想。
 此身名機關,
 脂髓皮肉髮,
 三十六物等,
 和合以為身。
 愚者計眾生,
 而實無宰主,
 但以風力故,
 俯仰而屈伸。
 以依於心故,
 則能起五識,
 然此心識者,
 念念皆遷滅。
 愚者起癡覺,
 計此身有我,
 口業若干種,
 身業亦復然。
 言笑及威儀,
 皆如幻所作,
 此中無有我,
 用離宰主故。
[005-0285c]
 而斯虛偽法,
 無壽無知見,
 妄起於想像,
 陷沒諸凡夫。」」



如彼幻師所說之事真實無異,時諸比丘
聞其說已皆得見諦,是故當知諸法如幻,
能知是者,則便能斷諸行之源。


(三〇)



復次,施戒及論其事淺近,善根熟者能樂
深法。


我昔曾聞,有阿育王初得信心,數請
眾僧入宮供養日日聽法,施張帳幕遮諸
婦女而使聽法。時說法比丘以諸婦女多
著世樂,但為讚歎施戒之法。有一妓女宿
根淳熟,不避王法分受其罪,即便撥幕到
比丘所,白比丘言:「佛所說者唯有施戒?更
有餘耶?」比丘答言:「姉妹!我意不謂乃有
如是利根之人,故作此說。若欲聽者,當更
為汝說諸深法。」告女人言:「佛說一切世間
所未聞法,所謂四諦。」即為女人分別說之,
女人聞已得須陀洹道。爾時女人作如是
言:「雖違王法得大義利。」即說偈言:


「 「聞說四真諦,
 法眼淨無垢,
 以此危脆命,
 貿佛法堅命。
 假設於人王,
 今來害我者,
 我以得慧命,
 終無悔恨心。」」



時諸宮人見此妓女干冐王法,心懷戰懼
恐同其罪。時此妓女見是事已,手自執刀
到於王前,五體投地伏罪請死。復說偈言:


「 「王制極嚴峻,
 無敢違犯者,
 我為聽法故,
 冐犯分受死。
 我今渴於法,
 冐突至僧所,
 如春熱渴牛,
 求水不避杖,
[005-0286a]
 突入清流中,
 飲足乃還歸。
 大王應當知,
 佛法難聞值,
 譬如優曇花,
 難可得值遇。
 三界大真濟,
 所說諸妙法,
 我得聞斯說,
 云何不欣樂?
 其所說法者,
 乃實是燈炬,
 滅結大鼓聲,
 天人之橋津,
 又聞解脫鈴,
 歡喜娛樂音。
 菩薩於昔日,
 苦行勤求法,
 投巖及割肉,
 以求無上道。
 既得為人說,
 甚難可值遇,
 我得值斯法,
 云何不聽受?
 此身如聚沫,
 芭蕉及泡焰,
 四大蛇纏擾;
 今斯法施會,
 難可得聞值,
 何惜鄙穢身,
 而當不聽法?
 而此危幻身,
 雖復能進止,
 顧視諸威儀,
 來去及坐臥,
 看示及語言,
 實非是眾生,
 而作眾生想,
 種種諸威儀,
 一切皆如幻,
 不久當散毀,
 捨棄於塚間。
 屍骸同木石,
 烏鳥所殘食,
 雨漬令腐敗,
 猶泥人毀壞。」」



爾時彼王聞斯偈已而告之言:「汝能至意
聽如是法,今證何事?」妓女即說偈言:


「 「今不覆藏時,
 我宜當實說,
 已證須陀洹。
 應發歡喜心,
 至心而善聽。
 我今自見法,
 終不隨他信,
 心無有疑網,
[005-0286b]
 已閉三惡趣,
 生死作邊際,
 我已離有獄。
 於六十二見,
 牢縛今已解,
 不久當遠離,
 趣向甘露城。
 十力坊所道,
 陰界及諸入,
 我悉如是見,
 觀身如蛇篋,
 陰如拔刀賊,
 欲如怨詐親,
 諸根如空聚,
 六塵破村賊,
 陷下之愛河。
 已悟如斯事,
 求彼安隱處。」」



王聞是已於佛法中倍生敬心,而作是言:
「嗚呼佛法!大力世尊厭生死道,嗚呼佛法!
有信向者皆得解脫。何以知之?女人淺智
尚能解悟,過六師故,我今向阿耨多羅調
御丈夫坊處生歸依心,南無救一切眾生大
悲者,開甘露法,男女長幼等同修行。」即說
偈言:


「 「若謂女人解,
 名為淺近者,
 諸餘深智人,
 敬尚方能悟。
 如是甚深義,
 為智所敬者,
 乃是牟尼尊,
 最勝正導說。
 所說之妙法,
 聞者極欣樂,
 專念而攝心,
 能令不放逸。
 所說不為論,
 亦不為摧滅,
 外道諸語論,
 一切自破壞。
 不曾自稱譽,
 名聞遍世間,
 雖說實功德,
 不名自稱譽。
 威德雖熾盛,
 湛然具寂滅,
 既具一切智,
 不恃而自高。
 所作雖勇健,
 而復善調順,
[005-0286c]
 解脫諸矜高,
 然復不鄙劣。
 說法久流布,
 無能譏呵者,
 無害者所說,
 種種多差別。
 然諸一切人,
 無能說其過,
 言說雖豐廣,
 無有厭患者。
 所說雖同俗,
 而理出世間,
 善逝之所說,
 文字世流布。
 然常未曾有,
 化度恒新異,
 如是妙言論,
 無不合掌禮。
 誰不讚世尊,
 善論大師子,
 譬如春夏時,
 陰晴皆益物。
 佛語亦如是,
 多種利眾生,
 能去眾人疑,
 對治善宣釋。
 能令離三有,
 顯示安隱處,
 亦能令眾生,
 或喜或驚怖。
 亦能令稱適,
 亦能使悲感,
 亦能得利悅,
 滅結所說法。
 真實是神變,
 應說者必說,
 不惜人情意,
 所說雖剛麤,
 然不違法相。
 最勝智慧者,
 如似大海水,
 初中及邊際,
 等同於一味。
 佛法亦如是,
 初中後皆善,
 聽之悉清淨。
 明智聽彼語,
 勇捍意滿足,
 聽聞此語已,
 不樂外典籍。
 言辭悉具足,
 才辯甚美妙,
 亦不自矜高,
 所說不怯弱。
 一切中最勝,
 顯著義具足,
 實是一切智,
 外道體義少。
[005-0287a]
 以智莊嚴辭,
 言辭極美妙,
 然無有義味,
 諂偽邪媚說。
 世間大愚闇,
 執汝之法炬,
 入於真諦處,
 如入己舍宅。
 善逝諸弟子,
 我能得擁護,
 諸大弟子等,
 善調伏諸根。
 彼所說弟子,
 我今言深信,
 於諸大眾前,
 稱宣說是語。
 從今日已去,
 聽諸釋子等,
 經常入我宮,
 從今日體信。
 沙門釋子等,
 自恣聽入宮,
 能以甘露法,
 滿足女人心。
 女心既寂靜,
 趣於解脫處,
 是故常應聽,
 甚深四諦義。」」


《大莊嚴論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