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52 易說-- (CK-KZ-jye)


[04p001a]
河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a1-10】
[04p001b]
洛書【【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b1-10】
[04p002a]


混極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a2-9】


[04p002b]
混極者虛中之象也。苞象數於淸濁未分之内,具形器於圖書
將判之先,其氣機畢具者。言兩儀四象八卦之理,闇然藏伏。所
謂體不雜乎陰陽之太極也。形器己呈者言,雖有儀象卦畫之
分,而其所以然之理,初無聲臭之可求,所謂用亦不離乎陰陽
之太極也。






[04p003a]


元極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3a2-9】


[04p003b]
元極者,本元始之凝,合藏太和之絪緼。粹至精而無色,含一炁
而無形,正『有物渾成,先天地生』之謂也。居混沌之先,淸濁一致;
具陰陽之體,變化有機。包三古而立混極之元,還終天而爲始
天之化。兹非太極之氣母乎。是以知無終盡之機者,易也;有相
生之本者,乃元極之神也。性超無極而獨立者,乃能見之。






[04p004a]


靈極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4a2-9】


[04p004b]
靈極者,藏妙有於虛靈之内,體眞無於有極之先。不別而自分,
不鑿而自竇。將以啟造化之初機,發靈光之始竅。《經》云:『常無欲
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竅。』正此時之探取也。道虛則大,心虛則
靈。故靈極爲天地之始竅,卽爲萬物之化源也。







[04p005a]


太極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5a2-9】


[04p005b]
太極者,靈極之漸闢而漸虛者也。洞然不雜於陰陽,朗然不虧
於元體。存變化於無定極之中,而陰陽自有至定極之理。所以,
上之一卽陽之奇也,下之二卽陰之偶也。其中以奇偶之畫,合
而歧之卽人也。人之用,出於陽之上而包於陰之外,故能參天
兩地而成位乎其中也。不言元極,則太極同於一物而不足爲
萬化之本根,不言太極,則元極淪於空寂,而不能爲萬物之資
始。是以,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正太極之妙用也。




[04p006a]


中極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6a2-9】


[04p006b]
中極者,卽靈極本來之眞體,太極初分之始機。向之凝者漸融,
形者漸運。陽動而上,動中有陰;陰靜而下,靜中有陽。靜極則爲
動之體,動極卽爲靜之用。交相體用,運行不息。靜則陰之體立,
而陰以分;動則陽之用行,而陽以分。但陰陽當以上下分,不當
以左右列;動靜當以生中含化,不當以極後推復也。故太極本
自嶷然,乘氣機而端;變化本於剛柔相生之至理,非有顚倒造
化之能轉移乾坤之力者,不能知其所以然之妙也。




[04p007a]


少極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7a2-9】


[04p007b]
少極者,一奇立於其中,二偶分於左右,陽氣屈曲於其下,積氣
尙微,生機尙伏,故謂之少也。但陽旣動而輕淸者上浮,陰旣靜
而重濁者下沉,則天氣升而生化,地氣降而化生。由是,一元眞
炁,充塞兩間,生生不窮,化源具備。己如陽始生爲水,水尙柔弱。
必至生木而氣始强盛,陰始生爲火,火尙微𣺌,必至鍊金而力
始堅固。故水爲陽之穉,木爲陽之盛,火爲陰之穉,金爲陰之盛
也。老陽老陰,不能復生。必得少陽少陰而後能成生育之功;少
極繼生,生於太極之後者,豈非爲三才之朕乎。



[04p008a]


太陽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8a2-9】


[04p008b]
太陽者,曰也。以太極之全體,一畫橫亘於其中,精實而不虧,故
日爲太陽之象也。但曰雖陽精,質本乎陰。燠萬物而化光者,必
資於月質之合。始陽得蔽而不洩,是以,日之體本陰,陰之精藏
乎陽也。得其體則萬古不變,相兼以成者,卽相待以久之理也,
此日之所以交於月而成易也。






[04p009a]


太陰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9a2-9】


[04p009b]
太陰者,月也。以太極之分形,二畫並列於其中,精虛而不盈,故
月爲太陰之象也。但月雖陰精,質本乎陽。麗萬物而有常者,必
借於日光之合。始陰有主而不散,是以月之體本陽,陽之精,藏
於陰也。得其用則盈虛有度,相尅於隱顯者,卽相制於上下之
理也。此月之所以承於日而成易也。






[04p010a]


象明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0a2-9】


[04p010b]
象明者,因日月之象而合之以成明;因日月合明而體之以成
易。故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之道,貞明者也。貞明者,易之
義也。蓋日東月西則爲明,日上月下則爲易。陰陽變化,特一旋
轉運用之間耳。故易之體用不膠於離南坎北之方位,不暌於
先天後天之推移。隱顯融通,一名而含三義,其易之謂乎?以交
代而名則曰易,所謂生生不窮是也;以常體而名則曰不易,所
謂定位不移是也;以改革而名則曰變易,所謂變則必通是也。
易者,其德也;不易者,其位也;變易者,其氣也。以往來環轉之機,
律上下一中之理,豈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之謂乎。


[04p011a]


三才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1a2-9】


[04p011b]
三才者,以偶之二疊於奇一之上,數象合三,乃天地人之全體
也。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以人而具二炁之精,立兩儀
之極,而首出乎其中矣。以藐然之身而乃與天地並立爲三,至
其爲道又與天地混然而無間,其可不知所以自立之義哉。蓋
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而人居萬物之一。物之感人,人之應物,
無時不然。及其擴充運用,正三綱、明五教、序萬事、窮理盡性以
至於命、致中和、贊化育、參天地而相與於無窮者,人又與太極
同其功用也。故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
地道焉。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
仁與義也。是以三才之統,還於太極之一也。
[04p012a]
八卦合洛書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2a1-10】
              先天八卦,乾兌生於老陽
              之四九。離震生於少陰之
              三八。巽坎生於少陽之二
              七.艮坤生於老陰之一六。
              其卦未嘗不與洛書之位
              數相合。
[04p012b]
上古神龜出洛,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爲肩,六八爲足,
五居其中。以一九三七陽數居四正之宫,二八六四陰數居四
隅之地。始於一而終於九,五行之性順則相生,逆則相尅。而以
一六水尅二七火,二七火尅四九金,四九金尅三八木,三八木
尅中五土,中五土尅一六水。右旋一週,以見循環制化之理。
洛書之序自北而西,右旋而相尅。然相待之位,東南四九金生
西北一六水,東北三八木生西南二七火,而相生已寓乎相尅
之中。蓋造化之理,尅而不生則所尅者必至滅絕已。是以,尅裏
含生,生之卽所以成其尅之之權。相尅而有相生之機,於洛書
而見之矣。
[04p013a]
八卦合河圖數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3a1-10】
              後天八卦,坎一六水,離二
              七火,震巽三八木,乾兌四
              九金,坤艮五十土。其卦未
              嘗不與河圖之數位相合,
              此圖書所以相爲經緯,而
              先後天亦有相爲表裏之
              妙也。
[04p013b]
上古龍馬負圖出河,其陰陽奇偶錯綜分列,皆本乎天地自然
之文。伏羲則而象之,繹成爲圖。其於八卦之義,自相脗合。生數
居内,成數居外。一二三四五,生數也;六七八九十,成數也。一乃
數之始,十乃數之終。五爲天地之中數,卽陰陽之統會也。陽生
陰成,陰生陽成。内外配合,五行各居其方,生數至五已極。一乘
五爲六,故一六同位於北。二乘五爲七,故二七同位於南。三乘
五爲八,故三八同位於東。四乘五爲九,故四九同位於西。五乘
五爲十,故五十同位於中。合而觀之,奇偶並處。陰陽類從,乃相
得有合。而同處其方,並行而無礙者也。觀其相生之序,一六水
生三八木,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
[04p014a]
金,金復生水,左旋一週,以見生生不窮之義。
河圖之數,自北而東,左旋而相生。然對待之位,北方一六水尅
南方二七火。西方四九金尅東方三八木。而相尅者,寓於相生
之中。蓋造化之理生而不尅,則生者無有裁制。非天地一生一
成之功也。是以,生中帶尅,尅之正。所以,全其生之之德,先天以
尅爲生,於河圖而見之矣。





[04p014b]











[04p015a]


陽奇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5a2-9】


[04p015b]
陽奇者,包羲氏仰觀俯察之餘,見天之不滿於西北也。故將太
極之全體,欲分補其西北。而申之使直焉,則爲一而橫陳也。於
是,畫一畫以象之。其數奇,卽謂之奇,陽之所以一而實也。而天
運之左旋,四氣之順布,莫不自天門之闢而出之矣。彼聖人者,
豈徒爲一畫而已哉。






[04p016a]


陰偶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6a2-9】


[04p016b]
陰偶者,包羲氏又有見於地之不滿於東南也。復將太極之全
體欲分補其東南。而析之使兩焉,則爲一而並列矣。於是,斷一
畫以象之。其數偶,故謂之偶,陰之所以二而虛也。而寒暑之平
分,山河之兩截,莫不自地戸之闢而見之矣。作《易》者豈泛然爲
二畫而無本歟。






[04p017a]
兩儀生四象【【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7a1-10a】
四象生八卦【【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7a1-10b】
[04p017b]
自太極相涵,陰陽摩盪,左陽右陰,兩儀判矣。一元含化,兩兩相
摩,陰陽老少,四象見矣。四象相摩,循流環轉,分方定位,八卦成
矣。此皆從天地氤氲之氣,自相摩盪而成,非强爲布置於其間
也。或謂:『乾坤定位於上下,坎離分衡於左右,艮山峙形於西北,
兌澤通氣於東南,以明天高地卑,日東月西,山起有原,水歸有
委,春近必雷,秋近必風之理。』雖然此亦是先天卦,位已定其氣
機,豈因變化相合而後定先天之卦位哉?天地之初,未有此形,
先有此氣。未藴此氣,先藏此理。理不可見,是爲無極。及其無中
生有,體象渾淪,其氣氤氲。將以化醕,是爲太極。太極摩盪而生
兩儀,左爲陽,右爲陰也。兩儀摩盪而生四象,則有太陰、太陽、少
[04p018a]
陽少陰之別。四象摩盪而生八卦,自然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
居東南,艮居西北,巽居西南,震居東北矣。聖人亦何嘗別其義
以强合哉?不過就太極相涵之數,與太極初分之理推移以定
斯位。故天上地下,日東月西,山起有源,水歸有委,春近必雷,秋
近必風之數,自具於中,豈强爲布置於其間也。耶自震而離而
兌而乾,陽之復也。故爲順自巽而坎而艮而坤,陰之漸也。故爲
逆陽生於子中,而極於午中;陰生於午中,而伏於子中,其陽自
東而南,其陰自西而北。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坎盡酉中,離盡
卯中,乃陰陽對待之理,卽陰陽起伏之機也。觀日以亥子,觀月
以晦朔,嵗以冬至爲始,令以四季爲序。此正陰陽相交,動靜相
[04p018b]
生之妙也。故知太極無所不包,則知兩儀四象八卦之變化,無
不涵藴於其中也。此卽氣化自然之理矣。
[04p019a]
乾坤闔闢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19a1-10】
[04p019b]
易》曰:『闢戸謂之乾,闔戸謂之坤,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
之通。』是以,陰陽闔闢之法,象不獨取諸卦。畫而取諸乾坤也,以
乾坤爲大父母,自一陽生於子,傳至已而六陽氣足,則長養之。
用已極。卦爲一陰生,而繼之以姤。自一陰生於午,傳至亥而六
陰氣盈,則肅殺之機已極。卦爲一陽生,而繼之以復。陰極生陽,
時之至子,一陽來復,乃以柔遇剛也。丑二陽爲臨,寅三陽爲泰。
至正月而乾道小成矣,蓋言泰卦之下,體成乾也。卯四陽爲大
壯,辰五陽爲夬,至已而六陽已極,乾體大成,純陽太過,不可用
事。當此時,萬物皆動,故乾之六陽爲闢。陽極生陰,時之至午,一
陰生而爲姤,此以剛遇柔也。未二陰爲遯,申三陰爲否,至七月
[04p020a]
而坤道小成矣。蓋言否卦之下體成坤也。酉四陰爲觀,戌五陰
爲剝,至亥而六,陰已極,坤體大成。純陰不及,不能用事。當此時,
萬物皆靜,故坤之六,陰爲闔。然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自子至已,
乾爻主之;自午至亥,坤爻主之。乾坤定位乎其中,陰陽化形於
其外。互相消息,環運不窮。是以一陽息則一陰消,一陰進則一
陽退也。往來變通之妙,不於此而可見哉。





[04p020b]











[04p021a]


伏羲則河圖以作易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1a2-9】
[04p021b]
橫圖者,卦畫之成數;圓圖者,卦氣之運行。以卦配數,離、震、艮、坤
爲同,而乾、兌、巽、坎爲異。蓋以陰之老少,至靜而守其常;陽之老
少,至動而通其變故也。








[04p022a]
大禹則洛書以作洪範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2a1-10】
              天乃鍚禹《洪範》、《九》疇,⬤倫
              攸敘,初一曰五行;次二曰
              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
              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
              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
              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
              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
              用五福。威用六極,洪範九
              疇配九宮之數,陰陽之用
              備矣。
[04p022b]
伏羲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之八卦;禹治洪水,鍚《洛書》而陳之
九疇。《河圖》、《洛書》相爲經緯,八卦、九章相爲表裏。大抵經言其正,
緯言其變,而二圖之左旋右轉,右轉左旋互爲正變者也。主《河
圖》而言,則《河圖》爲正,《洛書》爲變。主《洛書》而言,則《洛書》爲正而河
圖又爲變。要之天地間不過一陽一陰而已。太極主乎中,兩儀
轉乎外。五行變動於參互之間,卽可攸分經緯,而相爲表裏也。
是以《河圖》不但可以畫卦,亦可以明疇;《洛書》不特可以明疇,亦
可以畫卦。當時聖人不過因時論事、取象垂法耳。若以變通言
之,伏羲之畫卦,其表爲八卦,而其裏固可以爲疇;大禹之敘疇,
其表爲九疇,而其裏固可以爲八卦。《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
[04p023a]
九右;《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
後右,象以圓者爲星辰,方者爲井地。以奇者爲陰用,以偶者爲
陽用。而羲文因之而作《易》,禹箕叙之而作範也,則知相通互用
之妙。天下之萬象不出乎一方一圓,天下之萬數不出乎一奇
一偶,天下之萬理不出於一動一靜,天下之萬聲不出於一闔
一闢也。探索於此,可以體天地而知變化也矣。





[04p023b]











[04p024a]
太極中分八卦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4a1-10】
[04p024b]
太極中分八卦圖,以伏羲橫圖合觀之,則陰陽上下之分,八卦
内外之別,了然在目,則知畫前有易,便可參先天造化之機矣。









[04p025a]
伏羲八卦方位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5a1-10a】
伏羲八卦次序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5a1-10b】
[04p025b]
伏羲八卦,乾坤坎離爲四正,震兌巽艮爲四隅,所謂先天也;文
王八卦,坎離震兌爲四正,乾坤艮巽爲四隅,所謂後天也。先天
之爲後天也,以變易而成也。四正相交則變其卦體,四隅不相
交則易其方位。乾交於坤而變爲離,坤交於乾而變爲坎,離交
於坎而變爲震,坎交於離而變爲兌,此四正之交也。坤得乾而
以陰承陽,則退居西南。乾得坤而以陽薄陰,則退置西北。坤居
巽位則巽順乎坤而移於東南,乾居艮位則艮避乎乾而移於
東北,此四隅之易位也。造化之變易,自然而然也。乾坤爲父母,
而坎離代其位,震巽用其權,艮兌終其事。故坎離者,乾坤之用
而六子之體也;坎卦陽裏而陰表,離卦陰裏而陽表,陰陽之交
[04p026a]
卽性命之蒂也。六虛之動,坎離之運用也,萬化之流,性命之根
源也。是故八卦者,天體之自然也,卽心體之自然也,聖人則而
象之理,而分之本無矯强之智也。








[04p026b]











[04p027a]
文王八卦方位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7a1-10a】
文王八卦次序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7a1-10b】
[04p027b]
先天之爲後天,何也?乾自南而北以與坤交,則退居亥位;坤自
北而南以與乾交,則退居申位。亥者,水之父也;申者,金之母也。
乾居父位以生水,而坎子居北。故水爲天一,子首十二辰也。水
生木則震居東,木生火則離居南,火生土則坤居西南,土生金
則兌居西。至於金,則又生水焉。土本居中,分王四方。是以乾、坤、
艮、巽,皆土位也。坤爲陰土,而收火之餘氣則不過寒。故能生金;
艮爲陽土,而藉水之餘氣則不過燥,故能資木。乾之陽金得土
而旺,故先爲父,以生水;巽之陰木得土而培,故能爲母,以生火。
金水相生,乾居其中,此乾爲陽而主生氣也。火金相尅,坤居其
中,此坤爲陰而主殺氣也。五行之變化,雖不可勝窮,而生生之
[04p028a]
理不外乎此也。生所以制尅,尅所以繼生,卽太極之周流也。自
强不息,體於此也。









[04p028b]











[04p029a]


六十四卦【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29b1-7】



[04p029b]


方圓圖



[04p030a]
伏羲之圖,所謂八卦方位也。外此而橫圖也、圓圖也、方圖也,則
皆邵子之圖也。圖從中起,其心法也,三圖不同,其揆一也。橫圖
之序,始乾終坤,而震巽居其中。陰陽不起於乾坤而起於震巽
也。震巽者,陰陽之初也。由震巽而坎離,由坎離而艮兌,由艮兌
而乾坤。所謂圖起於中,原於此也,卽橫圖之兩儀,中分之則爲
圓圖,卽橫圖之八卦;重累之則爲方圖。圓圖周圍皆八也;而震
巽居中爲之交接,方圖縱橫亦皆八也。而震巽居中,爲之聯屬。
故圖起於中者,震巽爲之也。卽天之根也,月之窟也,六十四卦
之樞也。在人心則寂感之交也,在事物則萬化之本也,此先天
定位之玄機也。
[04p030b]











[04p031a]
六十四卦剛柔相摩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31a1-10】
[04p031b]
觀八卦相生圖,陰陽迭運,剛柔相摩,乃太極中變化之本根也,
正指二氣之相成也。蓋天體至圓,運行不息。其行日夜一週,遶
地左旋,兩極不動,北高南下,陰陽交感。陽自東升,陰自西降。南
隨陽氣上升而牽於左,北隨陰氣下降而牽於右。自外動而觀
乎變,理雖繁可以執一御也;由内靜而返之極,義雖博可以一
名舉也。得其自然之主,不宰之宰,則六十四卦原無卦也,三百
八十四爻原無爻也。是故,卦畫有先後而理氣無後先,陰陽爲
動靜,動靜卽陰陽。以至神者而象之,至妙者而物之,可方可圓,
變動不居,易之形象明矣,而天道自然之運亦明矣。


[04p032a]


六十四卦【【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32b1-6】




[04p032b]



節氣圖



[04p033a]
易之數,由逆而成,逆知四時之謂也。蓋太陽未交以前,乾未生
也。自其上生一奇,則爲乾,而兌猶未生也。然其生之勢不容已,
不必太陽上生一偶,方知其爲兌,卽乾而逆推,兌於未生之前,
已知其必爲兌矣。少陰未交以前,離猶未生也。自其上生一奇,
則爲離,而震猶未生也。然其生之勢亦不容已,不必少陰上生
一偶,方知其爲震,卽離而逆推,震於未生之前已知其必爲震
矣。自巽五至坤八,其所推者亦然如是。春而推夏,知春之後必
爲夏;自夏而推秋,知夏之後必爲秋;自秋而推冬,知秋之後必
爲冬。以炁相接,以神交換,所謂『逆知四時』之謂者,此也。以節候
合卦氣而言之,復爲冬至,子之半;頣、屯、益爲小寒,丑之初;旡妄、
[04p033b]
臨、家人爲大寒,丑之半;震、革爲立春,寅之初;賁、旣濟、隨爲雨水,
寅之半;豐、明夷、噬嗑爲驚蟄,卯之初;泰、同人爲春分;卯之半,損
節中孚爲淸明,辰之初;歸妹、履、兌爲穀雨,辰之半;離、暌爲立夏,
己之初;大畜、需、小畜爲小滿,已之半;大壯、大有、夬爲芒種,午之
初;至乾之末交夏至,午之半焉。此三十二卦,皆進而得。夫震、離
兌、乾,已生之卦也。姤爲夏至,午之半。大過、鼎、恒爲小暑,未之初;
升、井蠱爲大暑,未之半;巽、訟爲立秋,申之初;困、未濟、解爲處暑
申之中;渙、䝉、師爲白露,酉之初;遯、否爲秋分,酉之中;咸、旅、小過
爲寒露,戌之初;漸、蹇、艮爲霜降,戌之半;謙、坎爲立冬,亥之初;萃、
晉、豫爲小雪,亥之半;觀、比、剝爲大雪,子之初;至坤之未交,冬至,
[04p034a]
子之半焉。此三十二卦皆進而得。夫巽、坎、艮、坤,未生之卦也。二
分、二至、四立總爲八節。每節各計兩卦,以震之一陽初生,同革
卦爲立春之值候;以離之一陰初生,同訟卦爲立秋之值候;以
離之一陰中伏,同暌卦爲立夏之值候;以坎之一陽内伏,同謙
卦爲立冬之值候;以三陽三陰,上下平分。陽在下者爲春分之
值候;陰在下爲秋分之值候;以一陽生於五陰之下爲冬至之
值候;以一陰生於五陽之下爲夏至之值候。紀分四序,炁合八
卦,左行合於先天己生之陽數,右轉合於後天未生之陰數。大
易之秘見於斯矣。


[04p034b]











[04p035a]
陰陽律吕生生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35a1-10】
[04p035b]
陰陽律吕圖以見陰陽往來,隔八相生之義。乾爲八卦之首,以
類相從,配黃鍾而起,子卽先天坤位,乾坤始交之義也。故一陽
生於子,而爲萬化之根。坤爲老陰之偶,就其眷戀,隔八下生,配
林鍾而起未,後天坤位,乃歸根復命之機。子、寅、辰、午、申、戌,陽也,
乾之屬也。三男從父,長男雖當午位,代父之職,不敢自專,原從
父而起。子,坎中男也,故起於寅。艮,少男也,故起於辰。丑、亥、酉、未、
已、卯,陰也,坤之屬也。三女從母,故長女起丑,中女起卯,少女起
巳,巽居未而起丑,離居酉而起卯,兌居亥而起巳者故。内卦三
爻位,從我外而推外卦三爻,方從我後而出。巽不從母起,未而
從本宫相對起。丑者,長女,乃陰之始,其勢方長,故内從夫志而
[04p036a]
外承母誼。離之先天居卯,帝出乎震,天下大明矣。兌之先天在
已,東南澤國,水歸有委矣。坎中男眷戀中女,而傍先天之離寅,
乃火之長生,木火相交,助其生機也。艮少男眷戀少女,而鄰先
天之兌,山澤通氣,意有所屬矣。陽剛用事不必托體,皆能自立;
陰柔之德依附而成,故皆有所本耳。三八爲木,八者,生成之數
也。且卦止於八,隔八相生,義類從也。是吞吐闔闢,往來進退皆
不出其數耳。於是黃鍾子生林鍾未,林鍾未生太簇寅,太簇寅
生南吕酉,南吕酉生姑洗辰,姑洗辰生應鍾亥,應鍾亥生㽔賓
午,㽔賓午生大吕丑,是皆陽下生陰,陰上生陽也。陽起於子,陰
起於丑。陽自奮而起,陰自合而止。陽生陰而陰生陽者,雖云隔
[04p036b]
八相生,實以見對代參,前有三合將週之義也。蓋有天地而後
有水火,有水火而後有山澤,有山澤而後有雷風。故先天乾、坤、
坎、離當四正之位,震、巽、艮、兌列四維之地,卽可見陰陽後先之
理矣。
古者,考律推聲,出音入義,必先立黃鍾之平爲本。是以,一陽來
復之子,律起黃鍾而爲萬事根。其管長九寸,九九八十一也。凡
律吕之數,以九乘之九者,陽極之數也。陽極則風生,風以鼓吹,
發於聲而中乎音者也,故用九數。然數多者下生,數少者上生。
相生之數,不出於八;增減之數,不出於三。三者,東方之生數也,
卽三才之理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三者,其萬化之機乎?八
[04p037a]
者,木炁之成數也。卽八風之義也。二而四,四而八,八而爲六十
四。八者,其變化無窮之數乎!此相生相因增減之所由分也。以
下生者,倍其實,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實,三其法。上生皆三分
損益,下生亦三分損益。宫生商,商生羽,羽生[刀/周-口],[刀/周-口]生徵,此五音
相生之次也。然十二辰,每辰各有五音,要皆不出十二律之正
聲也。黃鍾之律,九寸下生林鍾;林鍾之律,六寸上生太簇;太簇
之律,八寸下生南吕;南吕之律,五寸三分寸之一上生姑洗;姑
洗之律,七寸九分寸之一下生應鍾;應鍾之律,四寸七十四分
四不盡上生㽔賓;㽔賓之律,六寸三十二分五九二一下生大
吕;大吕之律,四寸二十一分七二八一上生夷則;夷則之律,五
[04p037b]
寸六十二分三零四一下生夾鍾;夾鍾之律,三寸七十四分八
六九四上生無射;無射之律,四寸九十九分四九二五三下生
仲吕;仲吕之律,六寸六十五分九九八十有一。此十二律長短
上下相生之一終也。是以黃鍾生林鍾,一陽生二陰也;林鍾生
太簇,二陰生三陽也;太簇生南吕,三陽生四陰也;南吕生姑洗,
四陰生五陽也;姑洗生應鍾,五陽生六陰也;應鍾生㽔賓,則六
陰生一陰矣。雖陰不生陰,然聲音之道,低極不能頓高,况數極
則變,變則以極陰而生微陰,正低極而欲高之機也。㽔賓生大
吕,一陰生二陽也;大吕生夷則,二陽生三陰也;夷則生夾鍾,三
陰生四陽也;夾鍾生無射,四陽生五陰也;無射生仲吕,五陰生
[04p038a]
六陽也;仲吕生黃鍾則六陽生一陽矣。雖陽不生陽,然律吕之
義,𦂳極不能驟緩。况節變則通,通則以極陽而生微陽,正吐極
而欲吞之候也。此非陰陽相生,虛實借用之妙乎?








[04p038b]











[04p039a]
三分損益之圖【【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39a1-10】
[04p039b]
天地之道,形以氣感;聲音之道,氣以形應。是氣也,觸於形而發
於聲也。聲從陽起,九者,陽之極也。極則生風,見之於聲。是以律
吕相生,以九乘之。然形有長短,氣有衰旺。故聲有高下之分,音
有淸濁之殊耳。黃鍾之律九寸,九九八十一也,宫之數也。分而
三之,每得二十七數,三九之數已極,勢不能增,不增則減,故損
一分而留二分,共存五十四數而生徵。太簇之律八寸,八九七
十二也,商之數也,分而三之,每得二十四數,三九之數已盈,數
益多矣,卽欲不損,不可得也。故損一分而留二分,共存四十八
數而生羽。姑洗之律七寸,七九六十三也,[刀/周-口]之數也。分而三之,
每得二十一數,損之又少,益之又多,故有奇零有奇零則不能
[04p040a]
生。所以五音遇[刀/周-口]而收,收者變之機也。㽔賓之律六寸,六九五
十四也,徵之數也。分而三之,每得一十八數,數已少矣。若使再
損,五音皆無其數。故益一分十八,共積七十二數而生商。夷則
之律五寸三十二分,三不盡五九四十五,三三不盡而爲四十
八,羽之數也。分而三之,每得一十六數,數甚少矣。雖欲不益不
可得也。故益一分十六,共積六十四數而生[刀/周-口]。羽有奇零者,音
之盡也,[刀/周-口]之應也;[刀/周-口]有奇零者,音之中也,羽之生也。[刀/周-口],其陽之
闔乎?羽,其陰之開乎?於此可以見陰陽開闔之機矣。陽數多而
陰數少,數多而損,陽生陰也;數少而益,陰生陽也。一損一益,進
退之道也。陽主升而陰主降,陰以生陽,升而進也;陽以生陰,降
[04p040b]
而退也。一升一降,一闔闢之機也。損益升降,往來不窮,進退闔
闢,吞吐高下,要皆氣之感乎形,而形達乎氣者耳。若非律吕之
長短損益,何以別聲音之高下淸濁哉。








[04p041a]
天根月窟圖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予未爲貪手探月窟方知物足躡天根始識人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41a1-10】
[04p041b]
易者,履運處身之道也。凡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理也;動而無靜,
靜而無動,物也;靜而無靜,動而無動,神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氣也。一動一靜之間,往來不失其衡者,卽『天根月窟』之謂也。所
謂『天根』者,指坤震二卦之間爲言也。坤震之間,陰旣極矣。陰復
孕陽,微陽將生,卽天所生之根也。所謂『月窟』者,指乾巽二卦之
間爲言也。乾巽之間,陽旣極矣。陽將生陰,微陰復生,卽月所出
之窟也。陰陽,一元氣也,非有二也。動而陽,靜而陰,更相禪代,無
有窮己,方其動而陽也,非全無陰。陽漸盛則陰漸微,及其靜而
陰也,非全無陽。陰漸盛則陽漸微。盛之極者消,則微之極者息
矣。知此則知坤震之間,乃乾之靜,專旣極而動,直之將萌也,故
[04p042a]
曰『天根』;乾巽之間,乃坤之靜,翕旣極而動,闢之將萌也,故曰『月
窟。』蓋天包地外,地下有天。凡根之著愈深,則萌之所發愈暢,此
天根之名所以立也。月之魄受日之光,就月之無光處正月之
本體始現,此『月窟』之名所以立也。氣機闔闢,流行不已,而人物
生焉。以吾身而處乎人物之中必也下。極乎動靜之間,如足之
躡天根。上極乎動靜之間,如手之探月窟,眞有以見乎氣機消
息之妙,而後可以喻於呼吸存存之竅。所謂『三十六宫』,卽指八
卦之畫爲言也。以剛畫奇爲一,柔畫偶爲二,合陽宫之十二,陰
宫之二十四,共成三十六宫之數也。以耳目聰明之身而探月
窟、躡天根,知物識人,灼見乎震巽之出入,卽造化之所往來也。
[04p042b]
閒心獨處,無將無迎,無起無滅,默合流行之妙,則泛而應、曲而
當。三十六宫,陽宫不暑,陰宫不寒,無適而非春也。是故,萬物化
光,皆根於心。心之爲根也,心之爲窟也,生生不息,與震俱出,與
巽俱入,不戕其根,不障其窟,則滿腔皆春,發育萬物,是無偏倚
駁雜之虞也巳。






[04p043a]
  陰陽消息圖解
天地,陰陽之大體也;日月,陰陽之精華也。天地之陰陽何寓?見
於日月之升沉往來;日月之交會盈虛驗於陰陽之消息藏伏。
然太陽之光明有常,太陰之虧盈不一。故以太陰之見象,驗卦
氣之消息也。如月晦無光,坤之象也,陰之極也,陰極生陽。於是,
初三月朏一,陽下生震之象矣,而坤體消焉,是以震來消坤,而
震卦已立。八日上弦二陽下生,兌之象矣,而震體消焉,是以兌
來消震,而兌卦已立。望則月體圓全,三陽盈滿,乾之象矣,而兌
體消焉。是以乾來消兌,而乾象已立。然陰未盡則陽亦未極,陰
盡而陽極矣。極則必變,變則陰生陽,而陽生陰矣。如望之三陽
[04p043b]
盈滿,乾之象矣,陽之極也。陽極生陰,於是十八日一陰下生,巽
之象矣,而乾體消焉,是以巽來消乾,而巽卦已成。廿三日下弦,
二陰下生,艮之象矣,而巽體消焉,是以艮來消巽,而艮卦已成。
晦則月盡無光,三陰盈滿,坤之象矣,而艮體消焉,是以坤來消
艮,而坤卦已成。陽往則陰來,陰往則陽來。毫無勉强,故名曰消
消者,剝也,以下滅上之義也。息者,長也,以上得下之義也。陽退
則陰進,陰往則陽來。是以,陽漸消而陰漸長,陰漸消而陽漸長
也。然陽未盡則陰亦未極,陰未盡則陽亦未極。陰盡而陽極矣,
陽盡而陰極矣,極則必變,變則通。是以,升降進退,往來不窮也。
受生則爲進氣,戀生則爲泄氣。進氣則長,泄氣則落。落之極卽
[04p044a]
長之端,消之極卽息之機也。故消之所以待謝,卽息之所以待
長歟!息長,消剝升降之機也;盛衰,代謝進退之舍也。《易》曰:『君子
道長卽小人道消,小人道衰卽君子道長。』豈非陰陽消息之機
乎?觀諸夬剝二卦可見矣。自坤卦一陽上升而變成夬自,乾一
陽下降而變成剝,一以消而落,一以息而長,消其以下侵上乎?
息其以上生下乎?返本推原,生長不息。可以驗陰陽老少變化
之端倪矣。然六卦有象可憑,而坎離則無象可比。故云:『藏伏藏
伏』,非無象也,實以見陰陽正位乎中,内以合外,外以合内,消中
含息,息裏藏消,消息之妙用無窮,正化育之功能無盡也矣。
  消象
[04p044b]
☷坤本陰體,一陽方長,☳震卦成而坤卦消。
☳震本一陽,二陽漸長,☱兌卦成而震卦消。
☱兌本少陰,三陽盈滿,☰乾卦成而兌卦消。
☰乾本陽體,一陰方長,☴巽卦成而乾卦消。
☴巽本一陰,二陰漸長,☶艮卦成而巽卦消。
☶艮本少陽,三陰盈滿,☷坤卦成而艮卦消。
  息機
☳震本一陽,陰極生陽,卦自坤來。☷
☱兌本少陰,二陽漸長,卦自震來。☳
☰乾體純陽,陰氣盡矣,卦自兌來。☱
[04p045a]
☴巽本一陰,陽極生陰,卦自乾來。☰
☶艮本少陽,二陰漸長,卦自巽來。☴
☷坤體純陰,陽氣盡矣,卦自艮來。☷








[04p045b]











[04p046a]
卦序圖
上經
 上經三十卦之象之序,合而言之,所謂易之陽體,乾坤坎離
 爲主者是也。分而言之,乾坤坎離雖均爲主,然乾坤君也,坎
 離臣也。就乾坤言之,乾陽也,坤陰也。陽體之中,又有陰陽先
 後之分焉。前爲陽中之陽,後爲陽中之陰。故乾坤坎離,或用
 事於前,或用事於後也。
乾坤正用 乾三三坤☷☷ 一元之始 巽坎艮[○@乾] [○@坤]兌離震
乾居六十四卦之首,其爲上經之主,固不待論。乾與坤對,是乾
爲主,坤從乾也。以《易經》卦義次序而觀,則乾第一,坤第二,屯第
[04p046b]
三。但見其爲乾先坤後,不見其爲乾上坤下,安在其爲坤從乾
耶?惟以兩卦對配而觀,則是乾之六畫在上,坤之六畫在下,乾
爲主,坤從乾,其義始明。《傳》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定於乾上坤
下之對,非定於乾先坤後之說也。又曰:『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
諸乾坤,亦取於乾上坤下之對也。上卦爲外,下卦爲内。乾上坤
下,天包地外也。故觀象於對,聖人之法也。
 上經之[○@初],其君卦則 屯☵☳
 乾爲主,坤從乾;其臣 需☵☰ 䝉☶☵ 乾爲主
 卦則坎用事,離不得 訟☰☵ 比☵☷ 坎用事
 用事,陽中之陽故也。 師☷☵
[04p047a]
乾坤之後,受之以屯、䝉、需、訟、師、比六卦者,坎用事也。此六卦,皆
有坎之體焉。坎在上經,其體伏於内,二體合而成習。坎者,坎之
本體也。餘六體分而爲屯、䝉、需、訟、師、比六卦者,卽坎之用體也。
坎之體居上經諸卦之最後,而坎之用居上經諸卦之最先,所
以承接乾坤而統攝諸卦也。六子之中,獨坎先用事,何也?曰:巽
離、兌,皆陰也;震、艮雖陽而陽之偏也。惟坎爲陽之中,得氣中正。
故坎在六子,以爲最貴者也。人見震爲長子,爲六子中之最重,
而不知震坎爲乾坤始生之子。震猶長子,坎猶嫡子。蓋坎之體
正,震之體偏也。屯與䝉爲一對,合十二畫觀之,坎之六畫包震
艮於中也;分而觀之,屯之爲卦,坎震也;䝉之爲卦,艮坎也。然屯
[04p047b]
䝉之象卽坎之象,内外歛之則屯䝉二卦之四象,藏於坎卦本
體六畫之中,發之則坎卦六畫所含之四象,出而爲屯䝉二卦
也。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上經諸卦,惟震、坎、艮,上中下三對,具
乾之三男,無陰體之雜者,乾父正位於外,坤母正位於内,乾之
三男首出用事,故爲諸卦先也。乾坤首用坎而不用離,坎惟含
震艮而不含巽兌者,上經乾開坤闢之初,如𡻕之春,如日之旦,
陽德方興而羣陰盡伏也。蓋易有伏體,一見則一伏。坎見則離
伏;震見則巽伏;艮見則兌伏;坎不合震之上體而合其下體,則
爲屯;不合艮之下體而合其上體,則爲䝉;震之陽在下,艮之陽
在上也。先屯後䝉者,屯之陽生於下體之下,而達於上體之中;
[04p048a]
䝉之陽始於下體之中,而達於上體之上也。自震之下達於坎
之中,又自坎之中達於艮之上,陽升而上,卦之序也。震之下畫,
卽坎二五之中畫;艮之上畫,卽乾第三畫之純陽也。坎以中畫
之陽,下合震之下畫;上合艮之上畫,而成三陽純乎乾體。此屯
䝉所以繼乾坤之後,而能首出用事也。所以需、訟、師、比又繼化
成於屯䝉之後,而乾坤皆與坎合也。需、訟一對,坎上乾下,乾上
坎下。蓋乾之上下體與坎合也。先需訟,後師比者,乾爲主而先
合於坎。故坤從乾而亦與坎合也。需先於訟者,坎先合乾而後
乾合坎也;師先於比者,坤先合坎而後坎合坤也;坎先合乾者,
乾坎皆陽而乾尊也。故坎先來合乾,子從父也;坤先合坎者,坤
[04p048b]
陰也,坎陽也,陽用事,故坤先來合坎,母從子也;以六卦而觀之,
可以知繼乾坤而得炁之中者,乃坎之用事也。而上經之初爲
陽中之陽是也。
上經之中陰陽之交【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49a1-2】
[04p049a]


上經中,乾坤交而旁生六子之象,消長之機著焉。蓋其初也,乾
南坤北。自泰一交,坤西南而爲主,乾遂退西北而居下。自是,坎
不用事而離用事矣。故同人大有接迹於後。
 上經之终其君卦則
 坤爲主,乾從坤;其臣
 卦則離用事,坎不得
 用事,陽中之陰故也。【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49b1-2】


[04p049b]


兌、巽、艮、震,下經之主,上經之客也。在上經之初,皆不能自爲卦,
必依於乾、坤、坎、離而後成卦,客依主也。至此而隨、蠱、頤、太過四
卦,客自爲卦,不得不察。由謙而前十五卦,上經之上,陽中之陽。
故陽盛而主旺客衰,由豫而後上經之下,陽中之陰,故陽微而
主衰客旺。前十五卦,乾、坤、坎、離之體多二十五,震、艮、巽、兌之體少
,主盛客微也。乾、坤、坎、離諸體之中,乾復多於坤,乾十坤七坎復多
於離,坎六離二均之爲主,而陽又勝於陰也。後十五卦,乾、坤、坎、離之
體少,十三震、艮、巽、兌之體多,十七主漸衰而客漸盛也。於震、艮、巽、兌
[04p050a]
諸體之中,震多於巽,震六巽三艮多於兌,艮五兌三蓋上經之末,雖陽中
伏陰而陽體未衰,客雖侵主而猶未遽以陰勝陽也。乾、坤、坎、離
諸體之中,坤多於乾,坤五乾二離多於坎,離四坎二則主卦外弛而陰反
先勝於陽,失其所以爲主之道矣。故震、艮、巽、兌不依於乾、坤、坎
離而自爲卦,始於隨、蠱,終於頤、大過,皆客自爲卦也。此四卦者,
客之營壘機穽也。
上經諸卦,惟臨觀一對,陰過於陽,體兼雜炁,皆坤倡離和之順
化也。故賁、噬嗑一對,所以相承也。剝、復繼噬嗑、賁之後;旡妄、大
畜繼剝、復之後者,見坤爲主,離用事,而乾從於坤也。陰長陽消,
主衰客盛矣。雖然,客豈遽侵主哉?主交客而致其來也。坤交艮
[04p050b]
而成謙,震交坤而成豫,謙居十五卦之末,豫居十五卦之首,由
此而進氣於上,陽日以長而主盛;旋此而退氣於下,陰日以長
而客强。蓋陰陽主客盛衰消長之幾會也。自後氣機流行,一失
而爲謙、豫,主交客而致其來矣。然主雖交客,而客猶依主也。再
失而爲隨、蠱,則客不復依主而能自立矣。方其一失也,坤交艮、
震而成謙、豫,其卦居隨、蠱之先,則主之交客,猶在吾疆畛而未
入於吾之窟穴也。及其再失也,坤交兌、巽而成臨、觀,其卦居隨,
蠱之後,則入客之窟穴之内,反其本體與客之貴者交矣。自是
而後,皆爲震、艮之體。故噬嗑一對與之交者,離也;剝復一對與
之交者,坤也。其極至於旡妄、大畜一對,則與之交者,乾也。旡妄
[04p051a]
以乾合震,乾猶居震之上,大畜以艮止乾,乾反居艮之下,囘視
上經之初,首出庶物,幾於冠履倒置己,故受之以頤、大過、艮、巽
震、兌而終焉。於是,上降爲下,客反爲主,此豈偶然之故?觀象者
可不極深而研幾於此哉。
下經
 《易經》之有上、下,猶《詩》之有正、變,下經卦序當以變觀,不當以
 正觀也。未交泰以前乾南坤北;旣交泰以後,乾北坤南,此以
 變言也。
 下經之卦非首於咸、恒,以後天生氣推之,乃實首兌、艮與震
 巽也。非終於旣、未,以先天成數歸之,乃終於坎、離也。蓋始乎
[04p051b]
 山澤通氣雷風相薄,終於水火不相射之理者,此六子之交
 也。上經父母以先天元始之氣交六子,不交乃生制尅也;至
 下經六子以後天元始之氣交,此尅爲生也。上經乾坤之交
 居中,而六子之交居於下經之前與後者,猶父母居室,尊者
 並位乎堂之正中,而六子之夫婦列居乎堂下之左右,有尊
 卑自然之法象焉。此所以首咸、恒而終旣、未也。【【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52a1-2】


[04p052a]


乾、坤、坎離上經之主,至下經爲客。除旣濟、未濟爲經之始終外,
餘皆不能自爲卦。必依於主而後成卦者,獨晉、明夷一對。坤、離
合而能自爲卦。蓋在上經之末,坤爲主,離用事,祖其餘氣以分
旺也。○合晉、明夷一對與家人、暌一對論之,坤統三女,居遯、大
壯、蹇、解之中,而兌、巽包坤、離於内,亦坤爲主,離用事也。○合遯、
大壯一對與蹇、解一對論之,乾、坎居艮、震之外,内陰外陽,内順
外健,坤、離唱而乾、坎和也。○合咸、恒一對與損、益一對論之,咸、
恒一對。兌、巽包艮、震而損、益一對。又震、艮包兌、巽也。咸、恒居前,
[04p052b]
損、益居後,兌、巽唱而艮、震和也。咸、恒、損、益四卦,往來上下,縱橫
馳騁於下經之前,此主卦之藩城籬柵也。○合此一節十二卦
參考之,皆陰唱而陽和,此下經之所以爲下經也。
 下經之[○@中]主受 夬☱☰ 姤☰☴ 兌巽包乾
 客來故乾坤坎 萃☱☷ 升☷☴ 兌巽包坤
 離入於兌上巽 困☱☵ 井☵☴ 兌巽包坎
 下包括之終也 革☱☲ 鼎☲☴ 兌巽包離
兌、巽爲下經之主,猶乾、坤爲上經之主。其卦均,其體敵。自體而
觀,上經,乾坤之體十二,坎八震、艮七離、六兌、巽四,乾坤最尊也。
下經,兌巽之體十二,離十震、艮九坎、八乾坤、四兌巽最貴也。乾
[04p053a]
坤居上經,其體十二;兌、巽在下經,其體十二。豈非兌、巽與乾、坤
並乎?自卦位而觀,乾居南之正中,兌巽居南之兩旁。三體相比,
位正於上。及泰、否旣交,則坤南、乾北,兌、巽與坤亦聯合於上方,
他體莫得與焉。此下經中一節之卦象,所以有兌、巽而無震、艮
也。然上經乾坤最尊,而乾又尊於坤;下經兌、巽最貴,而兌又貴
於巽,何也?先天圖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圖内
太陽一象加一奇而爲乾,加一偶而爲兌。乾一兌二,乾、兌實並
立乎太陽一象之上,他卦不得並焉。此兌、乾所以能相視爲敵
體,此乾所以爲上經之主,兌獨能轉上經而爲下經,而以其體
居六十八體之最先而爲主也。然不特下經之象,其體居先自
[04p053b]
上經後一節十二卦首之以隨、蠱一對已居其最先矣。知微知
彰,知柔知剛,觀卦序之象者,思過半矣。【【圖】images/KR5i0052_KR5i0052-04_53b3-9】


下經之下一節,震、艮、巽、兌四主卦具焉。不居下經之前,乃居下
[04p054a]
經之後蓋。下經之初,陰中之陽,動也,用也;下經之末,陰中之陰,
靜也,體也。所以然,者體立於内而用行於外也。然震、艮、兌、巽四
卦互爲體用,而震、艮居前,巽、兌又居後者,震、艮陽也,陽由此而
宣布於上也;巽兌陰也,陰由此而承伏於下也。再合此以下十
二卦並論之,則震自震,艮自艮,巽自巽,兌自兌。分陰分陽,各自
爲對。此又是震、艮、巽、兌之分體也。漸、歸妹、中孚、小過四卦,陰與
陽合而成一卦。此又是震、艮、巽、兌之合體也。至豐、旅、渙、節四卦,
又震、艮、巽、兌之互體也。皆體也而非用也,主靜也而非動也,故
下經之下一節,陰中之陰故也。
合中孚、小過、旣濟、未濟而論,六子交卦之體,全也。上經頤、大過、
[04p054b]
坎、離亦然。抑以見乾、坤居六十四卦之首,六子居六十四卦之
終也。分而論之,則乾、坤爲上經之首,咸、恒爲下經之首。坎、離不
交之體爲上經之尾,交者爲下經之尾。總有乾、坤之體爲六十
四卦之首。卽有坎、離之用爲六十四卦之終,體用互易乃大易
之關鍵也。以卦序言之,上經之初,坎、震用事,春之象也;上經之
末,離火用事,夏之象也;下經之初,兌、澤用事,秋之象也;下經之
末,坎、水用事,冬之象也。推四氣之周流,卽四象之脈絡。上經,陽
體也,終之以離者,陽極而一陰生也;下經,陰體也,終之以坎者,
陰極而一陽生也。陽極陰生,上經所以轉而爲下經之用;陰極
陽生,下經豈不可復轉而爲上經之體乎?故上下經之卦序,剛
[04p055a]
柔相濟,内外合一,當循環觀象而玩繹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