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59 用易詳解-宋-李杞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用易詳解卷五     宋 李把 撰
土經五臨至復/
兌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臨者自上臨下之謂也自上臨下有君臨之象焉故
[005-1b]
 元亨利貞具乾四徳之用此臨之所以為大者也剛
 浸而長謂二陽也陽自復而至于臨浸浸然長而不
 已也說而順謂二體也坤上兊下下說而上順也剛
 中而應則九二也二以剛居中而上應于五一卦之
 全體則然也夫臨大也而臨之大莫大于陽易以陽
 為大泰之小往大來是也然則臨之所以亨者其惟
 大而正者乎自復而臨自臨而泰泰而大壯大壯而
 夬夬而乾大者之必亨而亨者之必正此天道之常
[005-2a]
 也雖然亦未可以為常也消息盈虚之運寒往則暑
 來暑往則寒來今日之消明日之長如循環焉故陽
 自十一月為復歴十二月為臨至于六月為遯凡八
 月而二隂浸長馴致于㓙則隂之消亦不可久矣可
 不為之深憂乎且二陽浸長陽之方盛者也而聖人
 已慮其有八月之㓙夫陽方盛而戒之隂未生而憂
 之聖人為君子之慮盖如此七日來復以日言八月/有㓙以月言日取陽長
 之義月所以/示隂之復也
[005-2b]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澤上有地岸之髙焉者也岸髙澤下岸俯臨之此君
 臨天下之象也君子之君臨天下則何以哉故以教
 思无窮容保民无疆盖天下之民未有不教之而能
 使之相安者也飽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則近于禽獸
 近于禽獸則相争相奪而不能一日寧居其能容保
 之乎是必以吾无窮之教而保其无疆之民思之于
 我者為甚至則容之于彼者為甚大而後可以盡其
[005-3a]
 君臨之徳矣此舜命契為司徒而先告之以百姓不
 親五品不遜之意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以上而臨下臨也以陽而臨隂亦臨也臨之二陽居
 于四隂之下此咸臨者也咸臨者有以感之之謂也
[005-3b]
 夫有求于人者必先下之而後可以得夫人之心今
 初九九二以陽而下隂而四隂莫不咸感以樂為之
 用亦可謂善于臨者故曰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
 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此初九之所以貞吉而
 九二之咸臨吉无不利以其能下人者也雖然初九
 之咸臨志在于行其正固也而九二之咸臨猶有未
 順命之歉焉何哉初逺于隂而二近于隂也二近于
 隂迫而臨之則隂未必服故未順命也惟其未順命
[005-4a]
 此九二不得不有以感之也以大事小其湯文之事
 乎葛伯不祀而湯事之似初九昆夷不服而文王事
 之似九二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以隂居陽无臨人之徳而居臨之地而徒以甘説為
 臨臨道窮矣故无所往而利也惟能于此知其不可
 而憂畏以處之則亦可以无咎矣唐自代徳之世皆
[005-4b]
 以姑息為政姑息即易之所謂甘臨者也而唐之諸
 君方且恬然自以為安而畧无憂懼之心此藩鎮之
 禍所以歴久而不能制也
六四至臨无咎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以隂居隂无心于臨者也无心于臨物至而後臨之
 故曰至臨古之聖人居于萬物之上淡然无欲以應
 天下之相求物以有心至而我无心臨之此繫辭所
[005-5a]
 謂无思无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尚何
 咎之有朝覲獄訟之交歸而舜禹偃然若出于不得
 已其至臨之謂耶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鳳有利觜衆鳥不賔麟有利角衆獸不馴君有奇智
 天下不親人君之臨涖天下而出于用智焉盖未有
 能得人之心者也然智有小大是豈可以一槩言之
[005-5b]
 哉孟子曰智者行其所无事也莊子曰大智閑閑夫
 智而閑閑且无所事則其為智亦大矣用智若此兹
 非大君之所宜者乎夫大君之所謂智非智也乃中
 也人君以中道待天下與天下蕩然同為皇極之歸
 天下之智盖未有大于此者也中庸曰舜其大知也
 歟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隠惡而揚善執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夫舜之智可謂大矣而不過用其中于民然
 則行中以為智非大君之宜哉
[005-6a]
上六敦臨吉无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皋陶美舜之徳曰帝徳罔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寛武
 王美文王之徳曰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于四
 方顯于西土此以敦厚為臨者也聖人之徳海涵地
 負舉天下之物靡所不容以此為臨其象所謂容保
 民无疆者耶
坤下/巽上
[005-6b]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
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
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誠信事神莫不有以感而通之而况乎設教以化民
 也哉故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所謂盥而不薦者
 宗廟祭祀之禮以盥為先以薦為後孔子曰禘自既
 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初祼以求神誠意専一了无
[005-7a]
 間斷及其至于薦也則禮文繁多而一念之誠始渙
 散矣盖疑心不生則入范氏之火而可以不焦誠慮
 不固則射李廣之石而不能以再中此盥而不薦所
 以貴其有顒若之孚也夫觀之為義有二有以人而
 觀我者大觀在上是也有以我而觀人者中正以觀
 天下是也合二體觀之上巽下順巽則有巽入之理
 順則有順𨗳之意皆至誠之用也誠之所孚雖不薦
 无文尚可以感格孰謂以之化民而民不仰觀而從
[005-7b]
 化者乎天地以其誠故其道至神无方而四時无差
 忒之失聖人亦以其誠故其教亦神妙无迹而天下
 无不服之思一誠之妙天地聖人相融而无間尚安
 有形迹之可求也哉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
 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此之謂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記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此省方觀
 民設教之象也彖言以神道設教而象言以省方觀
[005-8a]
 民何也神道設教則在我者欲其隠而无迹省方觀
 民則在人者欲其顯而可見隠而无迹則人不䙝顯
 而可見則人不疑二者其並行而不相悖乎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當大觀之世而以隂柔居下不能廣覽博觀而自局
 于卑汙蹇淺之域是兒童之見也以此為觀在小人
 為宜而在君子則可鄙矣盖君子務知逺者大者小
[005-8b]
 人務知小者近者彼坐井觀天以蠡測海小人之道
 自為至足烏知通達之觀哉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以隂居隂而上應于五女子之貞也女子之從人也
 利乎貞不利乎闚舍貞而以闚相從是亦可醜者矣
 孟子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鑚穴隙相窺踰&KR0633
 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其闚觀之謂乎
[005-9a]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三居上下之間者也可以進可以退惟自觀其生以
 卜用舍之决反照内觀而不累于物故或進或退而
 不失乎道夫豈肯舍己以狥人哉治則進亂則退伯
 夷之觀也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之觀也可以仕則仕
 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之觀也
 三聖之道其所以自任者亦重矣用舍行藏不拘于
[005-9b]
 一而惟道之從又豈六三之所能望哉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賔也
 古者諸侯入見于王王以賔禮之士之未受禄亦以
 賔禮之故周禮鄉大夫之職三年大比考其徳行道
 藝而興賢者能者鄉老及郷大夫以禮賔之言待以
 客禮尊之也六四居大臣之位而近乎天子之光覽
 徳輝而來王以賔師之禮待之其尊賢重道之意亦
[005-10a]
 至矣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亦饗舜迭為賔主是
 天子而友匹夫也利用賔于王其斯之謂乎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王弼曰觀我生自觀其道也觀其生為民所觀者也
 五以大觀在上有中正之徳以為觀之主故能反求
 諸己以自觀其生因斯民之休戚以驗其徳之厚薄
 使吾之所為誠无媿于君子則可以无咎矣盖觀之
[005-10b]
 于民者是乃所以為自觀之道也夏禹泣辜罪已成
 湯檢身若不及古之聖人以天下而律其身其法如
 此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以陽剛在上為一卦之極以我而觀人者也舉
 天下之大以觀乎我之所為在我者雖自盡而人情
 之不一安得每人而恱之哉祁寒暑雨雖天地之大
[005-11a]
 而人猶有憾則夫觀其生者宜其容有未平之志也
 以堯舜之聖而不免苗民之不服以成王周公之徳
 而猶有商民之難化君子于此亦自反而已矣夫何
 咎之有
震下/離上
噬嗑亨利用獄
彖曰頥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005-11b]
 噬嗑者頤六四之變也頤以養為義而噬嗑頤中有
 物則失其所以為養矣頤中有物是物有以為之間
 也欲去頤中之間必噬而嗑之而後可以亨通亦猶
 小人為君子之間必刑而去之而後可以致治此所
 以貴乎用獄也自卦之全體論之震剛自乾來者也
 離柔自坤來者也剛柔既分動于下而明于上雷電
 相合以成其章此皆利用獄之象也盖動而且明則
 真偽可審察而无疑雷電合而章則徳威可並用而
[005-12a]
 不廢以此用獄豈不足以得其情哉雖然動不可過
 乎剛也明不可至于察也動過于剛則有太刻之失
 明至于察則有好訐之病太刻則傷恩好訐則民无
 所措手足矣是以六五之柔進而上行以柔而濟其
 剛以中而用其明故雖以六居五位為不當而于用
 獄為利也盖獄者生民之大命人之生死係焉以剛
 用之往往或有太過之傷惟以柔用之而後有慈祥
 忠厚之意故惟柔者為能仁而惟仁者為能中吕刑
[005-12b]
 曰惟良折獄嗟乎折獄而以善良之人主之其易之
 所謂柔得中者耶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
 罰有輕重惟明者能得其宜法有可否惟謹者能審
 其當此明罰勑法所以為用獄之要也帝舜之命皋
 陶曰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
 克允夫五刑之服而有三就五流之宅而有三居其
 為罰不同故其法亦因以異而用之者當以明允為
[005-13a]
 先盖明則不失于疑似而允則不亂于是非以此用
 獄尚安有濫刑之失哉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用刑者所以折天下之心而使之歸于善也天下之
 人方其麗于惡也一歩之始其端甚微茍不于其微
 而折之逮其長惡不悛則无及矣初九居一卦之下
 始乎用獄者也小人之為不善自其一舉足之誤而
[005-13b]
 遂麗于刑辟之嚴故初九有屨校滅趾之罰屨校滅
 趾者盖以懲其惡于初而使不復行也小懲大誡刑
 一趾以全其身尚何咎之有哉春秋傳曰君子惡惡
 疾其始齊桓圖伯之初而有滅遂之惡聖人書人以
 疾之也乃所以愛桓公于後也其屨校滅趾之謂乎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
象曰噬膚滅鼻乗剛也
 五刑之有劓即滅鼻之罰也二有互體艮艮為鼻噬
[005-14a]
 膚而至于滅鼻其用刑亦慘矣而乃得无咎者以其
 所乗者初九之剛也天下剛强之小人非治之以嚴
 則无以折其姦心箕子六三徳所謂强弗友剛克者
 是矣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腊肉肉之堅者三以隂柔居非其位而上遇九四之
 剛三欲噬之是噬腊肉也以隂噬陽噬之不可而反
[005-14b]
 遇毒焉亦小吝矣君子之用獄貴乎足以大服天下
 之心今以刑刑人不惟不服而反招怨懟豈不可羞
 者乎然三非用之不當而以其位之不當是以雖小
 吝而无咎也以周公之聖而致二叔于辟尚不免東
 征之變居非其位而果用刑信乎其難哉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乾胏肉之帶骨者尤為難噬者也乾胏雖難噬而在
[005-15a]
 我者得金矢則噬之為不難盖金矢者剛且直之謂
 也金剛而矢直以剛直之道待天下之小人彼雖難
 噬吾以正治之未有不吉者矣雖然以刑刑人用之
 雖當而終不如徳則其道猶未光也四居大臣之位
 其帝舜士師之官乎皋陶之刑非後世之刑而吕刑
 所載猶不在三后之列信乎其未光也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
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005-15b]
 黄中之色也金以斷割為事者也五之所噬者乾肉
 其視三之腊肉四之乾胏則為无毒而且易矣居至
 尊之位操天下之權以此斷割天下何難之有而五
 方且得黄金以中道行之而不使之至于過也夫用
 刑之道寛則養奸急則民无所措手足惟得其中則
 可以大服天下之心要之刑不如徳是以雖正而猶
 厲也然而无咎者何也以其所用之刑得其當也舜
 誅四㓙而天下大服亦惟當爾所為當者不獨當其
[005-16a]
 罪當其心也
上九何校滅耳凶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坎為耳離為目離之旁通為坎故有滅耳之象而其
 正體則離故有不明之說盖合正變而言之也繫辭
 曰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
 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
 滅耳㓙滅耳者滅趾之應也小人之為惡也其初屨
[005-16b]
 校滅趾不過于不行而已至于積惡既久聰明閉塞
 不可告語則遂至有滅耳之㓙狃惡至此尚何及哉
 舜之四㓙周之三監商之頑民皆聰不明之類也
離下/艮上
賁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005-17a]
 賁者泰之變也天下之至文常生于太平極治之世
 故禮樂之興由乎王道之盛而典禮之行亦自乎㑹
 通之觀泰之極而至于賁則賁者所以飾治之具也
 坤上六之柔來而文乾九二之剛故亨乾九二之剛
 上而文坤上六之柔故小利有攸往一剛一柔相錯
 而成此天之所以為文也艮上而離下離之文而艮
 止之故文不至于勝質而无浮虚之弊此人之所以
 為文也夫天下有自然之文在天則剛柔相錯在人
[005-17b]
 則文明以止聖人之于天下何為哉不過觀之而已
 觀乎天文則知日月星辰之運行寒暑隂陽之來往
 有至變存焉故以察時變觀乎人文則知君臣上下
 之間父子兄弟夫婦之際粲然有文以相接故以之
 化成天下聖人之觀非好察也盖因其自然之理而
 成之也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庻政无敢折獄
 政者所以化民之本也刑者所以輔治之具也庻政
[005-18a]
 既明則民自化刑可設而不用矣故无敢折獄无敢
 者非不敢也不忍也治至于用獄君子之不得已而
 况敢乎哉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車服身之章也受之非其道則非以為榮而反以為
 辱初九居卦之下賁乎其趾者也既无其位又无其
 功而有車輿之錫則受之為非宜故不若舍車徒行
[005-18b]
 之為安何者以其義不可乗而弗乗之也是故義之
 所在則孔子之不徒行不以為過義之所不可則顔
 斶之徐行當車不以為辱君子之辭受取舍亦惟其
 義而已矣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須待也二為離之主文明之至者也二有文明之徳
 而自居于隂柔之地含章不露有所待而後發上之
[005-19a]
 人有以致之而後為之興起夫豈肯浮躁暴露以茍
 求于人哉伯夷居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清聞文王
 作興而遂有盍歸乎來之歎此與上興之義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賁如濡如潤色之至焉者也聖人以文治天下制度
 皆修而紀綱具舉君臣上下之分寓于禮文之表歴
 千萬世而不可紊故天下永守其貞而莫為犯陵之
[005-19b]
 習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
 吾乃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當是之時周室
 之衰亦已乆矣而猶足以憑藉維持而永其天命故
 齊晉雖强而亦知有尊王之義而不敢萌犯上之心
 所謂終莫之陵者于周見之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冦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冦婚媾終无尤也
 皤如以其潔也翰如以其速也四有應于初欲往而
[005-20a]
 從之故以皤如之賁而乗翰如之馬其從初之志亦
 堅矣然以其迫近于三而為三所間故初不能无疑
 焉夫初之所以疑我者豈非謂我為冦讎也哉而不
 知匪㓂也乃婚媾也吾以潔白自守而反招為冦之
 疑疑釋則可以有合尚何過尤之有馮衍守節于更
 始亦可謂能潔其志者矣及其歸光武也而光武猶
 以前日之憾疑之夫守道自潔者乃君子之常而懐
 疑待物者非人君之量光武于此則失之矣而衍何
[005-20b]
 罪哉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丘園者山林隠逸之地也天下文明之世必至于野
 无遺賢而後為至治之極故雖賢者之隠于丘園髙
 蹈不屈而束帛戔戔有以増草木猿鳥之光物雖菲
 薄而恭敬以将之在我者雖若可吝而終以獲吉何
 者以其有得賢之喜也成湯之幣聘三至于有莘之
[005-21a]
 野而光武之安車𤣥纁亦屢往反于嚴光之室賁于
 丘園其謂是耶
上九白賁无咎
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虞夏之質不勝其文商周之文不勝其弊夫文而至
 于不勝其弊則其文亦靡矣上九居賁之極患其至
 于靡也故以白賁无咎白賁无咎者以其質而反之
 也天下方趨于極文之世而吾能以潔白之質裁其
[005-21b]
 過而使之不至于流故雖為賁之極而无浮靡之風
 此所謂文明以止者尚何咎之有哉董仲舒謂漢宜
 少損周之文用夏之忠夫漢承周秦之後文之弊亦
 以極矣救文者莫若忠孰謂仲舒為緩而不切哉
坤下/艮上
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
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005-22a]
 隂生于午至于亥而為純坤未至于坤則為剥剥建
 戌之月也否之世三隂三陽勢均力敵猶以為小人
 道長君子道消况乎五隂而剥一陽哉以五隂而剥
 一陽陽有垂盡之憂而隂有不可禦之勢亦岌岌矣
 剥之不已前日之乾變而為今日之坤事勢之必至
 盖亦无可奈何者也君子于此尚可復有所往乎當
 剥之時小人得志君子屏息退而避之猶懼其將及
 而有所往焉是逆天也是取禍也然則君子處此將
[005-22b]
 何為哉亦不過觀剝之象以順而止之而已夫小人
 之惡豈君子所能敵哉與之相為拂逆則其忿益甚
 故不若委順以待之則猶可以殺其怒而得其懽心
 尚庶幾不至于極也非君子之私意也消息盈虚天
 運且不能違而吾奈何不順之耶孔子于陽貨應之
 以一諾而貨之横逆卒不能少加于我此順而止之
 之義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005-23a]
 剥之世剥牀以足則下不厚矣小人剥廬則宅不安
 矣故以厚下安宅厚下者欲民之得其所也安宅者
 欲民之有所庇也民得其所而有所仰庇此濟剥之
 道也勞來還定安集為宣王中興之本信乎治剥之
 道非得民則何以哉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㓙
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㓙
[005-23b]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辨者牀之榦也自足至辨皆牀之所恃以為安者也
 而今皆剥之既剥其足又剥其辨其為蔑正之㓙亦
 甚矣剥其足未及乎上也剥其辨未有以與之也是
 猶幸之之詞也至于剥及其膚則无及矣小人欲亡
 人之國必先下剥其民以孤其君使其民日離于下
 而其君日孤于上于是得以制其權故厚賦重斂以
 虐之嚴刑峻法以刻之而民心始散而不可収矣魯
[005-24a]
 之失民季氏之得民用是道也初稅畆作丘甲作三
 軍用田賦皆出于季氏之手而魯公恬然不悟豈不
 危哉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上下謂二與四也二與四皆三之黨也三有應于上
 能去其黨而從乎上九之正盖小人而能為君子之
 助者也舎隂即陽雖失上下之朋而在我者得其正
[005-24b]
 可以无咎矣東漢吕强雖在宦者之列而清忠奉上
 數有危言正論謂曹節等佞邪徼寵而欲罷其封剥
 之无咎其斯人歟
六四剥牀以膚凶
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
 自足至辨剥之不已而遂及其膚此隂禍之切于身
 者小人之為患始也剥其民而終也併與其君而剥
 之剥至于膚則正道絶滅而无餘矣故不曰蔑正而
[005-25a]
 直曰㓙者謂其无正之可蔑也季氏専權之久而為
 出君之惡陳氏竊權之極而有弑逆之禍切近乎災
 莫甚于此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魚隂類也自初以至于四相聨而進貫魚之象也衆
 隂並進而五以柔居尊位為衆隂之主故以宫人之
 寵寵之使内无失職之怨而外无預政之患如是庶
[005-25b]
 乎以无尤矣六五之寵非愛之也乃順而止之也小
 人之患不在乎有以去之而在乎有以處之去之而
 使无所容則反以激其忿戾之心處之而使各得其
 所則可以无怨尤之悔自三代以來世未嘗无宦寺
 之職而不聞其専政者處之有其道也而竇武何進
 之徒乃欲盡擊而去之是豈知有宫人寵之義哉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
[005-26a]
 上九乾也乾為木果故有碩果不食之象夫果之碩
 大而不見食則隂有不能剥之者矣輿在下謂民也
 廬在上謂君子也君子者小人之庇而民則君子之
 所恃以安者也君子有所託于下則得輿小人无所
 庇于上故剥廬然則天下豈有剥而不復者哉有窮
 后羿之變剥亦甚矣而有田一成有衆一旅少康因
 之以為恢復之資此君子得輿之義也
震下/坤上
[005-26b]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
天地之心乎
 復剥之對乎剥之一陽窮而在上復之一陽反而居
 下天下未有極而不反者隂之極則反而為剛静之
 極則反而為動向之消者今則反而長矣向之逆者
[005-27a]
 今則反而順矣其動也剛其行也順此復之所以為
 亨也陽自外而來于内入也陽自下而長于上出也
 一陽之復出則有朋來之應入則有反復之道夫孰
 能害之哉所謂朋來者衆陽是也自復而為臨為泰
 為大壯為夬為乾皆吾朋也方其一陽伏于地之下
 豈知所為朋來者哉然隂極陽生相反為復者乃道
 之當然是以于其可必而必之也七日來復先儒論
 之詳矣隂生于午終于亥而為坤自坤而為復歴變
[005-27b]
 凡七此子夏之說也冬至卦氣起中孚歴七日而為
 復此京房郎顗之說也二者相非未有定論要之自
 隂而復于陽此天運虛盈消息之理也然臨言八月
 而復言七日者臨為隂長而言之也復為陽復而言
 之也此日與月之所以異也剥之世小人道長君子
 不可以有為今一陽來復則剛浸以長是君子方為
 之時也故利有攸往是幸之之辭也天地无常心因
 復而後見其心何也天地之心未嘗不喜陽而惡隂
[005-28a]
 喜剛而惡柔喜君子而惡小人盖至于剥而隂陽柔
 剛君子小人易位倒置而天地之心始晦矣乃今一
 陽既復天道好還豈不于此有以見其心之所喜也
 哉雖然此特自天地而言之爾若夫論君子之復則
 吾之一心固有與天地相似者方其未復而梏于人
 偽之私何自而見之及其既復而反觀内照知吾心
 自有天地豈待外求哉盖天地之心即吾本然之心
 是也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005-28b]
 人能反身而誠則天地之大莫不在我夫是之謂復
 其見天地之心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

 澤中有雷而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自動而復于静也
 雷在地中而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守静以待其動也故月令于是月必齋戒掩身以待
 隂陽之所定盖取諸此
[005-29a]
初九不逺復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逺之復以&KR0113身也
 此顔子不貳過之學也夫必有所失而後有所復失
 之未逺而復已繼之故不至于悔而獲元吉元吉者
 吉之善者也孔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
 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又曰囘之為人也擇乎
 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克己復
 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觀夫子之所予
[005-29b]
 則顔子&KR0113身之學可知矣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仁謂初九也初九有克己復禮之仁而六二能下之
 休休然其如有容以此為復吉之道也舜舍己以從
 人禹聞善言則拜湯用人惟已改過不吝以聖人之
 盛徳而能屈已以下從乎仁賢之臣其所謂休復者
 乎
[005-30a]
六三頻復厲无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頻數也以隂居陽不中不正見善不明用心不剛故
 屢失而屢復屢失屢復其亦危矣然猶愈于不能復
 者是以雖危而義无咎也秦穆公既悔于殽之敗而
 又有彭衙之衂然能懼而修徳而晉不敢當頻復之
 厲君子猶取之
六四中行獨復
[005-30b]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先儒論聖人豈果无復哉特其所以為復者異于人
 爾盖衆人之復以其失也而聖人之復非失也聖人
 之所為固有所不中而㑹于中有所不極而㑹于極
 惟其有獨見之明是以能反經而合道此時中之權
 也周公孔子之過二聖豈真有過者哉周公惟其遭
 變故後世或以為不仁孔子惟其愛君故昧者或以
 為有黨然二聖時中之道獨得于不勉不思之誠天
[005-31a]
 下烏能識其全哉
六五敦復无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敦復者自厚以求復之謂也五以柔居尊位而下无
 繫應无與為復宜有悔矣惟其能以敦厚為心自考
 察中心之所為是以卒无悔也韓愈曰古之君子責
 已重以周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中
 以自考其斯之謂乎
[005-31b]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迷復者昏迷而不自復也長惡不悛縱情肆欲而不
 之悔災眚已見而猶不悟方且用師以求逞于人故
 終至于大敗國破君亡雖十年之久而不克征焉盖
 其反君道之常是以禍敗如此之極也楚靈王不能
 自克以取乾谿之禍至于平王之世救死扶傷日不
[005-32a]
 暇給而不敢起南征之師此豈特十年也哉仲尼曰
 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
 豈其辱于乾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