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70 御錄宗鏡大綱-清-胤禎 (master)


御錄宗鏡大綱卷五       兩五


問成佛之理或云一念或云三祇未審定取
何文以印後學答成佛之旨且非時劫遲速
之教屬在權宜故起信論明為勇猛眾生成
佛在於一念為懈怠者得果須滿三祇但形
教跡之言盡成方便楞嚴經鈔云劫者是時
分義而有成住壞空皆由眾生妄見所感且
妄見動外感風輪由愛發故外感水輪由堅
執心外感地輪由研求懆故外感火輪由四
大故起六根起六根故見六塵見六塵故有
時分若了無明根本一念妄心則知從心所
生三界畢竟無有且時因境立境尚本空時
自無體何須更論劫數多少但一念斷無明
何假更歷僧祇是以首楞嚴經云如幻三摩
提彈指超無學又云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
[005-0073a]
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
知覺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
覺亦無漸次故知長短之劫由一念來三乘
趣果並是夢中說悟時事皆無多劫耳所以
法華經演半日為五十小劫維摩經演七日
為一劫又如涅槃經云屠兒廣額日殺千羊
後發心已佛言於賢劫中成佛諸大菩薩及
阿羅漢疑云我等成佛即遠劫廣額何故成
佛在先佛言欲得早成者即與早欲得遠成
者即與遠若頓見真性即一念成佛故知利
鈍不同遲速在我可驗心生法生心滅法滅
矣以三界無別法但是一心作一切境界皆
因動念念若不生境本無體返窮動念念亦
空寂即知迷時無失悟時無得以無住真心
不增減故。


問即自心成佛者還立他佛否
[005-0073b]
若決定不立則無諸佛之所威神建立加被
護念等便成斷見答以自心性徧一切處故
所以若見他佛即是自佛不壞自他之境唯
是一心眾生如像上之模若除模既見自佛
亦見他佛何者雖見他佛即是自佛以自鑄
出故亦不壞他佛以於彼本質上雖變起他
佛之形即是自相分故變與不變皆是一心
所以因眾生迷悟二心有見不見自他之理
若約真性迷悟何從自他俱泯以法身無形
無自他相見之相古德云迷有二種一心外
取境生想違理故不能見無相之佛二取內
蘊相不了性故不見心佛悟有二種一了一
切法即心自性性亦非性情破理現則見舍
那身稱於法性無內外也二了蘊性相則見
自心之佛與舍那非一非異如天帝釋不修
[005-0074a]
天業宮殿何以隨身轉輪王不作王因七寶
無由聚集唯憑自善外感勝緣是以華嚴經
云佛子一切如來同一體性大智輪中出生
種種智慧光明佛子汝等應知如來於一解
脫味出生無量不可思議種種功德眾生念
言此是如來神力所造佛子此非如來神力
所造佛子乃至一菩薩不於佛所曾種善根
能得如來少分智慧無有是處但以諸佛威
德力故令諸眾生見佛功德而佛如來無有
分別無成無壞無有作者亦無作法佛子是
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之相寶藏論云夫所
以真一無一而現不同或有人念佛佛現念
僧僧現但彼佛非佛非非佛而現於佛乃至
非僧非非僧而現於僧何以故彼妄心希望
現故不覺自心所現聖事緣起一向為外境
[005-0074b]
界而有差別實非佛法僧而有異也乃至譬
如有人於大冶邊自作模樣方圓自稱願彼
融金流入我模以成形像然則融金雖成形
像其實融金非像非非像而現於像彼人念
佛亦復如是大冶金即喻如來法身模樣者
即喻眾生希望念融得佛故以念佛和合緣
生起種種身相然彼法身非相非非相何謂
非相本無定相何謂非非相緣起諸相然則
法身非現非非現離性無性非有非無非心
非意不可以一切量度也但彼凡夫隨心而
有即生現佛想一向謂彼心外有佛不知自
心和合而有或一向言心外無佛即為謗正
法也釋曰何謂非相本無定相者以因心所
現外相無體從心感生緣盡即滅何相之有
故云本無定相何謂非非相緣起諸相者既
[005-0075a]
稱無定但隨緣現因緣和合幻相不無故云
緣起諸相若能不生分別不執自他內不執
有而取諸蘊外不執無而謗正法則開眼合
眼舉足下足非見非非見為真見佛矣。



知三寶如虛空相非見聞之所及則眾生之
心佛度佛心之眾生若有一法對治盡成邪
見故六祖云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
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即是真度問既心外無
佛見佛是心云何教中有說化佛來迎生諸
淨剎答法身如來本無生滅從真起化接引
迷根以化即真真應一際即不來不去隨應
物心又化體即真說無來去從真流化現有
往還即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也不來而
來似水月之頓呈不見而見猶行雲之忽現。


問如前剖析理事分明佛外無心心外無
[005-0075b]
佛云何教中更立念佛法門答只為不信自
心是佛向外馳求若中下根權令觀佛色身
繫緣麤念以外顯內漸悟自心若是上機只
令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如佛藏經云見諸法
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
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
佛。


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
通達是者名為念佛。


汝念佛時莫取小想
莫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
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
華嚴經頌云譬如日月住虛空一切水中皆
現影住於法界無所動隨心現影亦復然又
頌云譬如帝青寶照物皆同色眾生見佛時
同佛菩提色釋云諸佛菩提之色即眾生心
性之光以心無相故菩提亦復然所以文殊
[005-0076a]
頌云無色無形相無根無住處不生不滅故
敬禮無所觀又頌云虛空無中邊諸佛心亦
然心同虛空故敬禮無所觀。


婆沙論中明
念實相佛得上勢力而不著色法二身偈云
不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
如虛空勸修者若人欲得智慧如大海者於
此坐不運神通悉見諸佛悉聞所說悉能受
持者常行三昧於諸功德最為第一此三昧
是諸佛母佛眼佛父無生大悲母一切諸如
來從此二法生碎大千地及草木為塵一塵
為一佛剎滿爾世界中寶用布施其福甚多
不如聞此三昧不驚不畏况信受持讀誦為
人說况定心修習如𤚲牛乳頃况能成是三
昧故無量無邊又婆沙論云劫火官賊怨毒
龍獸眾病侵是人者無有是處此人常為天
[005-0076b]
龍八部諸佛皆共護念稱讚。


問夫成佛門
若論修善則有前後若是性善本一心平等
諸佛既有性惡闡提亦有性善既同一性俱
合成佛云何闡提不成佛耶答若言性佛何
人不等若約修成闡提未具台教問闡提與
佛斷何等善惡答闡提斷修善盡但性善在
佛斷修惡盡但性惡在問闡提不斷性善還
能令修善起佛不斷性惡還令修惡起耶答
闡提不達性善以不達故還為善所染修善
得起廣治諸惡佛雖不斷性惡而能達於惡
以達惡故於惡得自在故不為惡所染修惡
不得起故佛永無復惡以自在故廣用諸惡
法門化度眾生終日用之終日不染不染故
不起那得以闡提為例耶若闡提能達此善
惡則不復名為一闡提也若依他文明闡提
[005-0077a]
斷善盡為阿頼耶識所熏更能起善阿頼耶
即是無記無明善惡依持為一切種子闡提
不斷無記無明故還生善佛斷無記無明盡
無所可熏故惡不復還生若欲以惡化物但
作神通變現度眾生耳。


是以善惡諸法皆
以無性為性此性即是佛性即無住本即法
性故此善惡性不可斷也即今推自心性不
可得即無住處能徧一切處即善惡性也性
無善惡能生善惡善惡可斷性不可斷善惡
同以心性為性若斷性惡則斷心性性不可
斷所以闡提不斷性善縱墮三塗性善不減
性惡不增直至成佛性善不增性惡不減此
性即法身也猶如明鏡本無好醜眾像能現
一切好醜眾像像有增減明淨光體不增不
減也鏡本無像故能現像佛性無善惡能現
[005-0077b]
善惡眾生不得性但得善惡為善惡所拘不
得自在也性善不壞故地獄發佛界善性惡
不壞故佛能現六趣惡又性者即是善惡等
諸法之性徧十方三世眾生國土等一切處
無有變異不增不減能現善惡凡聖垢淨因
果等從性而起故云性善性惡若善惡等即
無定相隨緣搆習如鏡中像無體可得若遇
淨緣即善若因染緣即惡從修而得故名修
善修惡若論性善不唯闡提若論性惡不唯
諸佛以是善惡諸法之性故即一切眾生皆
悉具有一際平等若覺了此性即便成佛故
能示聖現凡自在無礙若論修善修惡於上
中下根即不可定隨修成之厚薄任力量之
淺深得世間報而六趣昇沈成出世果而四
聖高下以不了善惡之性故為善惡業之所
[005-0078a]
拘而不自在若見性達道何道不成則法法
標宗塵塵契旨豈唯善惡二法而得自在耶
問三寶如虛空相非見聞之所及者教中云
何說見道又稱見佛答約本智發明假稱名
見非眼所覩唯證乃知離見非見方名真見
涅槃經云菩薩實無所見無所見者即無所
有無所有者則一切法是以法性無所有菩
薩則無所見與法理會假稱為見實非見也
真性湛然非是見法經云不行見法諸佛速
與受記則是離斷常二邊即見自身清淨見
身清淨即是見佛清淨乃至見一切法悉皆
清淨無非是佛無非是法以自心性無生順
物徧一切處故若一微塵不是佛者則成翳
障不入普眼之門唯墮能所之見大集經云
梵天問海慧菩薩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見佛
[005-0078b]
法否海慧言佛法非色不可覩見汝云何言
了了見佛法耶一切諸法悉不可見夫了了
者即是佛法無有二相是以來同水月散若
幻雲見猶夢形聞如谷響覺處即現不從方
來迷處自無不從此去如圓覺經云圓覺普
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
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般若
假名論偈云如來法為身但應觀法性法性
非所見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謂空性無生
性此即諸佛第一義身若見於此名為見佛
經云以見空性名見如來又法性之處無有
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經言
大三一切法性猶如虛空等與眾物為所依
止而其體性非是有物亦非無物能知此中
寂然無知名為了知名為知者隨俗言說信
[005-0079a]
解無生之福多於寶施如有頌言若人持正
法及發菩提心不如解於空十六分之一是
以解第一義空方成般若見無生自性始了
圓宗以真空不壞業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
不該諸有如大涅槃經云有業有報不見作
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所以見性之時性
本離念非有念而可除觀物之際物本無形
非有物而可遺故云離念之智等虛空界如
大乘千鉢大教王經云是時普明菩薩則證
入毘盧遮那如來金剛法藏三昧三摩地令
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同願修持入此
性淨真如法藏三昧真際觀云何應得修入
此觀菩薩則當觀照心地覺用心智唯照心
性細細觀覺覺照心體見性無動證覺不動
即能恒用用觀體智見性清淨性自離念離
[005-0079b]
念無物心等虛空即證聖智如如聖性二俱
澄寂空同無體性體虛靜則是名為菩薩證
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際觀門故知法界
性即眾生心性眾生心性即虛空性故大智
度論云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住內空
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
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
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當
學般若波羅密釋云內空者即內法所謂內
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無我無我所等外
空者即外法所謂外六入色聲香味觸法色
空無我無我所等內外空者即內外十二入
十二入中無我無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內
空外空內外空破是三空故名為空空大空
者即十方空東方無邊故名為大亦一切處
[005-0080a]
有故名為大第一義空者第一義名諸法實
相不破不壞故是諸法實相亦空何以故無
受無著故若諸法實相有者應受應著以無
實故不受不著若受若著即是虛誑有為空
無為空者有為法名因緣和合生所謂五陰
十二入十八界等無為法名無因緣常不生
不滅如虛空問有為法因緣和合生無自性
故空此則可爾無為法非因緣生法無破無
壞常若虛空云何空答若除有為則無無為
有為實相即是無為如有為空無為亦空以
二事不異故畢竟空者一切法皆畢竟空是
畢竟空亦空空無有法故亦無虛實相待復
次畢竟空者破一切法令無遺餘故名畢竟
空若有少遺餘不名畢竟空無始空者如經
中說佛語諸比丘眾生無有始無明覆愛所
[005-0080b]
擊往來生死始不可得破是無始法故名為
無始空散空者散名別離相如諸法和合故
有如車以輻輞轅轂眾合為車若離散各在
一處則失車名五陰和合因緣故名為人若
離五陰人不可得性空者諸法性常空假來
相續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熱
止火停久水則還冷如經說眼空無我無我
所何以故性自爾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
種相總相別相是二相空故名為相空總相
者如無常等別相者諸法雖皆無常而各有
別相如地為堅相火為熱相一切諸法空者
一切法有好有醜有內有外一切法有心生
故名為有無自體故空無所得空者一切法
乃至無餘涅槃不可得故名無所得空無法
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者無法名法巳滅是
[005-0081a]
滅無故名無法空有法空者諸法因緣和合
生故有法實性無故名有法空無法有法空
者取無法有法相不可得是為無法有法空
乃至云離我我所故空因緣和合生故空無
常苦空無我故名為空始終不可得故空唯
心故名為空故知一切萬法皆從心現悉無
自體盡稱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門當
學般若則未嘗有一法能出我之靈臺智性
矣此十八空下至有為世間五陰上至無為
第一義諦收一切法無不皆空若不學般若
別尚餘宗體有而未達有原窮空而不盡空
理須歸宗鏡內照發明則外無一法更有遺
餘矣又此是如空非體是空以真心無礙映
現萬法如虛空不拒諸相發揮故於真心中
能現一切其所現一切雖依心無體照見五
[005-0081b]
蘊皆空然亦不著於空能興佛事如華嚴經
頌云十方所有諸如來了達諸法無有餘雖
知一切皆空寂而不於空起心念以一莊嚴
嚴一切亦不於法生分別如是開悟諸羣生
一切無性無所觀問法身之理為復有法成
為復無法成為復一法成為復異法成答本
覺心宗法身性地口欲言而詞喪心欲緣而
慮亡所以然者說有則妙體虛玄談無則道
無不在言生則三界無物云滅則一體常靈
言一則各任其形說異則同歸實相是知不
可以稱量不可以希冀若開方便欲曉疑情
則不有不無非一非異能超四句方會一乘
古德問云若眾生與諸佛同一心佛性等有
法身則有二過一眾生悉當成佛則眾生界
盡二諸菩薩闕利他行以無所化機故答此
[005-0082a]
所問難並由妄見眾生界故妄起此難不增
不減經云大邪見者見眾生界增見眾生界
減以不如實知一法界故於眾生界起增減
見經意則一切眾生一時成佛佛界不增眾
生界不減故經云眾生即法身法身即眾生
眾生法身義一名異解云况眾生界如虛空
界設如一鳥飛於虛空從西向東經百千年
終不得說東近西遠何以故虛空無分劑故
亦不得云總不飛行以功不虛故當知此中
道理亦爾非有滅度令有終盡非無終盡有
不滅度故眾生界甚深廣大唯是如來智所
知境不可輙以狂心限量斟酌起增減見且
如虛空界雖無分劑不礙鳥飛類眾生界雖
不可盡不妨滅度但不起增減之見去取之
情則智翼高翔真空無滯如華嚴疏釋經云
[005-0082b]
佛智廣大同虛空者量智則包含而普徧理
智無分別而證入是以太虛含眾像眾像不
能含太虛太虛不分別眾像眾像乃差別太
虛以况我法不能容佛智佛智乃能容我法
有我法者分別如來是如來者不分別我法。


問眾生業果種子現行積劫所熏猶如膠
漆云何但了一心頓斷成佛答若執心境是
實人法不空徒經萬劫修行終不證於道果
若頓了無我深達物虛則能所俱消有何不
證猶微塵揚於猛吹輕舸隨於迅流只恐不
信一心自生艱阻若入宗鏡何往不從。



以但了一心自然萬境如幻何者以一切諸
法皆從心幻生心既無形法何有相所以高
城和尚謌云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
識心識取心了取境識心了境禪河靜若能
[005-0083a]
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御錄宗鏡大綱卷五


音釋




則到切慍也
𣪬
音垢取牛乳也

音谷車轂

質涉切

歌上
聲大船也


他達切
[005-008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