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89 釋摩訶衍論記-宋-普觀 (master)



釋摩訶衍論記卷第三
皇宗光嚴無際大師 普觀 述


二廣釋後重能依義二初結前生後此中標門對後
能依差別相故說言總相若望前門所依總識此屬
能依亦名別相或有本云別相剖分。


二依義釋成三初覺開本始彰德門二不覺本上顯
過門三覺與不覺同異門初中二初略說兩覺安立
門二廣說兩覺決擇門前中二初唱本二作釋二初
分門二云何下釋義二初束義懸明二按文隨釋前
中三初體相染淨二字事差別三指陳餘義初中二
初本始二覺二初本覺又二初清淨本覺由有別用
不隨他轉無變易故說名清淨不從緣生說名本有
功德依止說名法身而此法身具恒沙德常明淨故
二云何下染淨本覺由有通用不守自性受染熏故
說名染淨自性淨心即是通用所依之體而此淨心
隨緣流轉不斷絕故。


二云何下始覺二初清淨始覺謂即別用對治自過
出離無明不受熏故二云何下染淨始覺謂即通用
隨妄轉故。


二如是下如空二理二初承前徵起智即所依如來
藏心密嚴經云如來清淨藏亦名無垢智今本始覺
[003-0059c]
皆是彼智差別義用故名眷屬又即諸覺說名為智
品類多故說為眷屬如是諸覺各證何理為自境體
分際相耶。


二謂性下舉理答釋二初標數標示二理各有二種
是其所證境界分際二云何下釋成二初如空理異
謂此二理各取別用說名清淨如空之性令不失故
各取通用說名染淨出生諸法欲有令有故二云何
下覺智證殊謂彼如空淨染二理如次是此淨染二
覺之所契證理猶水性覺如水相以相合性說名證
會然其水性動靜不同而彼水相清濁有異以彼清
相合其靜性以彼濁相合其動性應於智理如宜觀
察。


二以何下字事差別二初本始二覺二初本覺三初
清淨本覺二初問起字即名字謂即能詮事即事義
謂即所詮二答釋二初偈頌答謂若本若覺義各有
十種頌各舉初一云謂根鏡等各各等彼後九義故。


二長行釋二初決擇字事三初總標二云何下別釋
二初本十義中初一從喻立名餘九依法建號根即
持義以能任持恒沙功德永不失故本謂自然不從
因緣造作起故遠則離時久遠無際非近成故自即
我也體自真一非他成故體謂依義作諸枝德復為
依故性即靜義靜守自性無動轉故住即定義永離
去來散亂相故常即真義性非虛妄流轉法故堅謂
實義無明風力不能壞故總謂圓滿攝持諸法無不
[003-0060a]
徧故然以四德總收十義根即樂德任持出生真樂
味故本遠淨德本性無際離染緣故自體我德性自
真一諸德依故性住常堅即是常德靜定絕妄若金
剛故總通四德無不徧故。


二云何下覺十義中法喻如上鏡開離察離染為名
鏡淨無塵開通無礙離脫結縛察無迷乱此四義當
無間般若滿顯二義具德立稱滿足功德顯現淨品
此二義當解脫般若照知二義對境彰名照即如量
徧緣諸境知即如理窮法實性一則超勝無倫覺覺
乃攝伴歸主此四義當勝進般若又以十義歸於四
諦知斷證修甚深智攝知即了達無量苦故鏡開離
察即能斷除無量集故滿顯能修無量道故一照并
覺能證甚深寂滅理故又斯十覺可攝四鏡鏡開離
察即法出離遠塵離礙出縛無迷淳淨明故滿顯二
義即因熏習具種種德淨品眷屬嚴法身果熏眾生
故一覺即攝如實空鏡獨一無倫唯有覺照遠離一
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覺照故照知即是緣熏習
鏡徧照諸境知一切法隨眾生念能示現故永泰以
此十本十覺互相對望有單複等廣陳名數顯其本
覺所具功德無有分量不可思議自非得大總持何
以堪能具受今依現文且略而巳。


三如是下會體十本十覺能詮名字所詮事義雖各
不同然其所依本性法身自體一味無差別故。


二此中下料揀染淨謂上所明本覺字事唯詮清淨
[003-0060b]
非染淨故。


二染淨下染淨本覺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答
二長行釋染淨本覺亦復十義由前十本十明十種
本義以對此中十種真義十真即理十本即智寂照
相應體用不離故得本真同名表示。


二云何下十如同覺謂向所明十種覺義不唯詮覺
亦即顯如心境玄符神理冥會故得覺如同名表示
三所以下結意謂由真理能為方便令彼法身具恒
沙德證斯真理方名有德復由如理能為方便令彼
般若具覺照用證斯如理方名有覺是故復以本覺
之言表示於此真如之義。


二此中下料揀染淨。


二染淨下染淨真如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答
二長行釋三初總釋頌文謂依通用離性受熏說名
染淨二如是下別明智證三如是下指例令知謂十
種字事觀前所說清淨真如比類可了。


二以何下虛空二初清淨虗空二初問起此中所明
性虗空理以一心法而為通體攝主黎耶以為別體
與真如性平等共出皆是性德實有之法不同相宗
依真如性無障礙義而假建立學者應知。


二答釋二初偈頌答二長行釋二初總釋頌文二初
十義成差然今所明性虗空理通依一心以為體故
有其十種義用差別初謂形顯諸色於中無礙則以
質礙顯其含容廣容則攝他歸巳普徧則舒自至他
[003-0060c]
平等表一味無差廣大則何有際畔無相謂形顯俱
泯清淨謂染妄咸無不動則體性常然有空則滅諸
分量空空謂於空不住無得則復拂空空謂遣之又
遣至於無遣故二如是下一體無異。


二此虗下別明餘義二初明智證二二虗下揀染淨。


二染淨下染淨虗空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答
二長行釋謂性虗空理本無染淨差別之相由依通
用離性受熏故名染淨。


三能熏下指陳餘義廣說分者即下四法熏習義中。


二次說下按文隨釋二初略指二句所言覺義者者
即牒前唱標立之辭上雖標立覺不覺義意顯總識
攝生圓滿所依總相今此別說正是釋成能依別相
謂覺不覺九種法體皆依黎耶方得轉故覺義字中
通攝諸覺故為總句心體等下本始染淨各別以明
故為別句。


二就別下廣明別句二初標示二謂心下解釋二初
清淨二覺二離性二覺前中二初本覺三初性自絕
非二人資成德三覺因立稱初中二初牒指二謂心
下釋成二初彰體性自性清淨心即通所依一心本
法本有法身體即別所依自然本智二離念下絕過
非由迷一心不覺起念名為無明念通本末此為根
本故彰大稱生等四種闇鈍過增並名為相謂由本
覺離彼五法云離念相過失之法無名過量超越恒
沙為對此五是根本故名末眷屬根本既無枝末何
[003-0061a]
有。


二離念下人資成德二初能成人覺體依人故稱為
者謂由行者是能成人清淨本覺是所資德。


二等虗下所資德二初所證理二初同空周徧所證
虗空具十種義等虗空界無所不徧略舉十中第二
名為周徧功德以為覺者之所資故影餘九德無不
具故次第應云能證之覺同所證理無障礙故平等
義故廣大義故如是乃至無得義故二法界下稱理
和合法界謂即所證真如一相為表能所無別清淨
覺者而與法界和合平等同一無漏味同一解脫相
俱行俱轉無差別故二即是下所成身謂由善證如
是二理而能造作有德方便有覺方便如是覺者為
功德法平等所依故名法身。


三依此下覺因立稱謂由身覺互相依立由有覺故
說名法身復由法身說名本覺本有法身性具光明
覺照德用歸附依憑如是勝用方得建立本覺名稱
二次說下始覺二初依此伸問答二通前辨熏習前
中二初請問二初牒指問辭將欲建立始覺義故躡
前本覺以為問端。


二問相下開釋問意三初正明問相謂由論說本有
法身具無量德名為本覺遂發問云從何時分有何
所以具如是德名為本覺。


二若作下展轉徵釋三初徵非本覺二初牒答辭謂
有答云今此本覺即於此時起智斷惑由此因緣具
[003-0061b]
諸功德說為本覺故今牒定云若作是說者二則此
下伸難意中初別伸難含其二難初難能攝本覺謂
前前迷惑後後覺悟則是從緣所起之覺非是自性
本覺智明次即此下難所攝功德謂未斷惑前體皆
沉隱斷惑巳後體方顯現則是斷惑方便淨攝非是
自性本來明淨後豈惑下總結行言惑覺者即結初
難言隱顯者即結後難謂若惑覺隱顯相待豈其本
有義得成立。


二若作下徵是始覺二初牒答辭謂救前難復轉答
云一切煩惱本常斷訖一切功德本常具足由斯本
斷及與本德是故本有義得成立故今牒定云若作
是說者二此義下伸難意指其所立義亦不成謂若
本覺不假斷惑自性明淨具諸功德則可成立本有
之義若說斷惑方始具德則應無有本具功德便成
大過由前所立本斷本德則是無始清淨始覺如何
妄說為本覺耶。


三是故下引教證成本斷本德即是始覺始惑之覺
非本覺故。


三以何下結歸問意論主狹彼外人疑情故假發端
云何以故。


二本覺下伸答二初沢所問二初牒示二謂馬下釋
成二初唯本絕思議謂本論師作如是通此本覺者
從本巳來不生不滅離起盡故非立非誹無增減故
非患非德無染淨故本絕名相言思莫及不可說其
[003-0061c]
斷德差別二而有下對始立名稱謂前說言離念相
等名本覺者良由無始清淨始覺定慧俱轉對治惑
障具足功德依此始覺而建立彼清淨本覺之名稱
故二以始下釋所由謂由二覺同出異名故得依於
自然始覺而顯示彼清淨本覺。


二如是下通前辨熏習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
答初頌顯示從本巳來離染清淨後頌顯示唯有德
熏無患德熏二長行釋二初解頌文中初釋前七句
次若如下釋後一句謂雖有熏義不同染淨互相資
待而得成就今此俱成自家真德故說名為具足轉
熏由是熏力能令性幻隨幻諸法皆同一味不令染
淨相待成立故說此熏謂白白故二三身下引經證
謂本有二覺性無變故唯有德熏不隨妄故無患德
熏常究竟故唯有滿轉絕陞降故無分轉事。


二次說下離性二覺二初明本始二初牒屬徵起中
初總牒示次謂依下別屬文後此義下徵義意依本
覺故而有不覺者以果顯因本覺為依不覺得轉方
顯本覺有離性義依不覺故說有始覺者以障顯治
依彼所治本末不覺方說能治離性始覺。


二本覺下依義釋成二初本覺謂由本覺通達作用
隨妄轉故名為離性不守自然清淨性故。


二始覺下始覺二初正明離性謂由始覺通達作用
受染熏故方能治染被染誑故說名離性二始覺下
展轉徵釋二初徵釋誑義中初徵始覺善能斷染證
[003-0062a]
淨何以說言被染誑耶然一切法本來一味平等無
差非染非淨無德無過今此始覺於無差別作差別
解見有斷證德過等殊即是被他染法所誑若爾本
覺於法不作如是勝劣差別等解何以亦說名為離
性然彼本覺對此始覺體性同故得對始覺顯其本
覺猶如圓鏡光淨無鉎說為本明後因昏翳重磨發
瑩即號新明名雖不同明體無異以喻對法義意照
然二若爾下徵釋離時今此始覺從無始來與染俱
行何時能離謂解脫道中證得無念爾時究竟離諸
妄故。


二滿分下指滿分滿即果位分即因位次下論文即
當說故。


二巳說下廣說兩覺決擇門二初結前生後二依文
釋相二初廣說始覺分二廣說本覺分前中二初唱
本論二作釋文二初依義建立門二初分門三初總
標二四相下別示二初總建立二初建立四相中初
標列次釋相麤細二種並以九相染法為體但由時
分延促分二常無常二並是隨緣始覺功德以為其
體但由緣性始起本具而分二故二隨覺下建立隨
覺中初標列次釋相覺與不覺無二相故名為滿覺
覺與不覺觀待別故名為分覺。


二云何下別釋成二初徵釋四相初明長時約治道
釋始從十信終至果滿因具德圓方始能離故名長
時二釋短時就其因緣剎那代謝名為短時。
[003-0062b]


三釋無常對彼所治過患四相建立能治功德四相
為治所起過患滅異遂起能治功德滅異為治所起
過患住生遂起能治功德住生若爾何以滅異二相
不同住生而彰德號然由滅異二位之中德力尚微
故略不說理應此位亦立德名以後例前義準知故
如是四相皆從緣起故說名為始起四相後釋常住
本來有者是性德故故說名為常住四相。


二云何下徵釋隨覺中初明滿覺次明分覺若受染
熏方能治染謂即能覺彼不覺故故說名為覺不覺
覺或受熏者顯有所治之不覺故或不受者顯示能
治之行相故又具受熏治障二用名覺不覺。


三如其下結勸謂向所明四相隨覺如次說相應可
觀察。


二此中下釋相二初標列略明中初正明次彼無下
轉釋前後次第依彼始覺對治之時先無滅相後無
生相中無住異是故前後為其次第俱有次第約彼
無明迷亂之時具起四相是故俱有為其次第此就
顯相故作是說不妨始覺對治之時亦通俱有無明
迷亂亦通前後。


二俱有下問答廣釋二初俱有次第二初總釋二初
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中前偈標舉後偈釋成。


二長行中二初總明四相二初釋初頌謂此四相由
一時故說名俱有由前後故說名次第此中前後但
是麤細以分前後非約時分以明前後細故名前麤
[003-0062c]
故名後以為次第由得同者得成就義由彼無明迷
亂真覺一時成就四種相故二以何下釋後頌二此
中下別釋一時根本無明迷彼真心一時具起四種
染相隱覆淨心令不顯現故。


二何故下別明二初總問二別答四初生相二初偈
頌二長行中初標列次獨力下釋相前二極細未能
相助和合動作故名獨力後一稍麤別起勝用以成
此相謂無明本覺互相助力和合動作故名俱合後
總舉下結名如是三相最初生故說名為生下文所
明三細中初一六染中後一五意中初一並是此中
生相所攝。


二住相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二長行三初總
解頌文住相有四一轉相者由無明力不覺前動轉
成能見故二現相者依前能見不了無相境界妄現
故三智相者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染淨相故四相續
相依前分別更復起念相續不斷故四中前二及初
生相並屬三細黎耶所攝亦是三種不相應染攝其
後二相則五意中後二所攝并後異相亦是三種相
應染攝二如是下別辨名義二初徵二此中下釋轉
相自體是能見心故能住持心識熏習住持謂即能
熏作用熏習即是所熏氣分由心現行熏心氣分故
現相是色熏色氣分雖亦通心然對轉相故但屬色
智能分別揀擇為相於六麤中此居最初俱生法執
行相甚細由能住持分別智相是故漸次成於後五
[003-0063a]
故說住持六種漸次相續則屬分別法執行相漸麤
故能住持分別事識三則是下料揀麤細此有二意
一謂分別事識通於麤細今此住相但攝細分二謂
此四住相對後異等說名為細然亦不妨於其中間
復有麤細。


三異相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二長行二初總
釋頌文異相有二一執取相謂從能緣行解立名執
取即相二計名字謂從所緣境界立名名字之相如
是二相正是人執初即俱生二即分別二如是下別
辨名義二初徵二若據下釋謂執取相於諸境相起
別異解異即是相異屬能緣故論說言異自成異其
名字相謂彼名字各各別異是異之相異屬所緣故
論說言隨相立名又此二相前從所詮色心法等而
生執著次依能詮聲名句等而生執著且約二相增
勝而言理實二相各互通緣一切諸法而起妄計亦
由分別人執通於即蘊離蘊計執為我其亦不但計
名字故。


四滅相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二長行二初依
頌釋滅相有二初一屬因次一即果謂能招有漏業
所招異熟果此二相合名為滅相壞前異下辨名義
也理應壞前通於三位不言生住由隔越故二復次
下進義明重復次前以明滅義謂受苦果時逼迫身
心無由進善雖在人天并雜受處苦相輕微癡樂纏
心尤難作善故皆名滅又正發起三有業時喪佛性
[003-0063b]
善本有不現如起不生故名為滅然受苦輪亦滅佛
性發起業時亦滅善品論從顯相故作是釋二次說
下前後次第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答初句標
舉次第之相治覺治惑從麤至細故次三顯示隨位
對治智力勝劣增減有異二長行釋中初總釋頌文
次此義下別示義意。


二巳說下按文隨釋門二初結指標分二初總標謂
依彼所治以明能治位行差別有其五種。


二云何下別列二初舉位名然諸經論所明位地或
開惑合有所不同如仁王五忍瓔珞六性攝論四地
瑜伽七地唯識論等說有五位華嚴所說住行向地
各開為十等妙各一成四十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差別平等二互無礙今此論中開十信位而合三賢
地中分二故成五位隨諸聖者善巧調生施設安立
各不同故二前四下列位事前四因位有四事者初
明趣向就位彰人有五十種於入時中他來依我漸
勝進故後之三種依人辨德謂諸菩薩成滿自位造
修進趣故明因相既具其因必須成果故明果相為
顯上三治道行相故明離俱後一果位唯三事者果
圓滿者無所不覺故非第四無有趣向修因相故所
立有異。


二第一下牒文釋相三初五位差別二二覺融通前
中四初十信位四初趣向行者瓔珞經說未上住前
有十種心所謂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
[003-0063c]
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此之十心無定前後諸教列
數次第不同以未入位許雜修故言凡夫者謂即毛
頭難角凡夫亦名毛道謂由修斷進退不定猶如輕
毛在道隨風而飄轉故或領法心小如毛孔道故以
此位中勝前劣後由是雙立凡覺二名。


二覺知下修行因相三初牒指謂即顯示十種信心
入法初因厭求行相慚愧知非故言覺惡遠極初際
近隣信前說名前念二謂末下釋成二初示所治二
種滅相謂即業果由此輪轉無有休息名大過患邪
定聚中癡惑所盲曾不惺悟故說名為不知不覺具
造巳下出業果相二而今下明能治謂由今承善友
知識微妙良緣復依聖教清淨軌則所說由彼異熟
果患造非福業受三塗果勝義苦患造福不動定散
二業受人天果以是覺知業為苦因苦隨業轉無有
窮極得出邪定進入不定故能對治滅相過患三故
言下結屬。


三故能下行因果相二初牒指二謂此下釋成二初
故言明劣後治道力弱故名故者謂由故是作意義
故苟非作意何由對治若其入住巳去發起治力轉
勝說名自在二復次下止惡表勝前謂即復次是其
重釋故者即是因由義故謂由覺知滅相義故起慚
愧心能止惡業昔在邪定由不覺知純以惡業而自
莊嚴唯以惡人而為伴侶縱修少善但趣人天或求
異道永失大果今由覺知遂起慚愧崇重賢善輕拒
[003-0064a]
暴惡是則名為止滅相穢。


四雖復下熏離俱相二初牒指二所謂下釋成二初
二句義別二初正辨此位謂即釋上初句雖覺說名
熏離後句不覺說名熏俱文相可見二此中下遠流
餘位準此餘位理應說言雖相似覺即是不覺雖隨
分覺即是不覺雖因滿覺即是不覺果滿智圓纖瑕
並盡是故不說熏離俱相二復次下一味體同謂覺
與不覺皆緣起故緣起無性同一味故。


二第二下三賢位四初趣向行者二初牒示二乘觀
智謂即生空初發意等即三賢位下賢十住中賢十
行上賢十向如是行人巳入正位隣於聖道立以賢
名二於此下釋成三賢菩薩修習此觀了知五蘊無
實主宰觀念現前說名成就障縛漸微故能自在於
諦印決於苦安忍故無疑畏二乘於此亦分得故而
與三賢相合顯示又由二乘得小果巳趣大菩提諸
有所作常為一事所修之行無非佛因漸漸修學悉
當成佛斯由論主與同體慈引攝小乘令歸大道故
同菩薩相合以明。


二覺於下修行因相二初牒指二謂二下釋成二初
示所治二種異相謂執取相計名字相此二更互與
熏習力於諸境界計我我所展轉熾盛於名言相攀
緣思慮彌更增添是故終日無厭無息二而今下明
能治此位菩薩人空般若三道並起所謂加行根本
後得其法空觀但能修習加行方便至十地中方能
[003-0064b]
具起三種聖道謂由今依生三法一微妙觀門知本
淨心為無明熏隨緣動轉成諸染法如處眠夢未能
惺悟於是夢中愛著分別說名為障猶未具獲法空
觀智說名分分次第而起故云慚慚由與此智共相
應故則能遠離異相妄念名得覺悟。


三念無下行因果相二初牒指二謂始下釋成二初
決擇無異相謂由行人依生法觀照名境空覺念清
淨中不容他二種異相皆悉無有二以捨下顯示無
異緣二初牒屬二所謂下釋成中初總末識意即是
分別事識謂於諸法虗妄籌度說名分別次今所下
別配麤即人執細即法執此位所斷二種異相直人
執品法執微細屬住相位至初地斷。


四故名下熏離俱相二初牒指離俱準前可解二此
中下釋成相似異類相似謂人空似人空以小同大
星日異故同類相似謂法空似法空以賢同聖悲願
等故。


三第三下九地位四初趣向行者二初牒示二九地
下釋成地上菩薩即以理智為自身心垢累巳出謂
即報障縛障悉斷即業煩惱由出垢累故清淨明白
由斷縛障故無礙自在。


二覺於下修行因相二初牒指二謂四下釋成二初
起過功能謂由無明熏於本覺通達作用起成轉現
智相續相由斯法執流注長時而能令彼離性本覺
處於眠夢不能[穴/爿*告]悟隨緣動轉故云狂亂二今發下
[003-0064c]
治惑行相此地菩薩發起法空始覺般若對治於彼
四種住相迷亂之暗譬諸杲日無幽不燭智起惑亡
明來暗去故說覺亂相違不俱。


三念無下行因果相二初牒指二以離下釋成二初
顯示無住緣中初牒指次釋成四種住相望前異相
雖曰微細對後生相則成麤現恐雜亂者謂生住中
業轉現三皆名細相於三細中復有麤細細屬生相
麤屬住相恐於生住二種邊際麤細雜亂故特揀辨
於此住中離其分別麤念相者生相細念未出離故
二如是下決擇離住相極喜地者謂即初地始獲聖
性具證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故此地之中離相續
相過三有地謂即七地謂能超過欲有色有無色有
故從初發心二無數劫加功用行今至有相功用後
邊出過二乘世間道故從於二地至此地中則離智
相寂滅淨地謂即八地離色煩惱無分別智任用相
續相用煩惱不能動故至此地中則離現相善慧地
者謂第九地離心煩惱作大法師四無礙辯能徧十
方善說法故至此地中則離轉相。


四故名下熏離俱相離俱說相準前應知隨分覺者
四種住相分分離故猶未出離生相念故。


四第四下因果相合二初二人合示二初牒屬標名
如是二人合顯示者因位窮終與佛等故同修一忍
同緣一諦同斷生相故仁王經說佛與菩薩同寂滅
忍入金剛三昧下忍中行名為菩薩上忍中行名薩
[003-0065a]
婆若共觀第一義諦斷三界心習無明盡相為金剛
盡相無相為薩婆若二因圓下依名顯義因果但極
並稱圓滿然十地中有入住出理應出心得名圓滿
以其入住相隣近故同一地故不復別說亦即攝入
因圓滿中獨力隨相非斷法者以是本覺通別用故
問前論說言根本無明熏本覺時生三種相獨力隨
相亦當其一既名生相何非所斷答若由淨法熏習
力故假染用息亦可名斷不爾果分豈留一分假生
相耶但由不同獨力業等與能治道剋性相違故言
不斷應知隨相非唯不斷亦作能治學者宜審。


二自比下二滿別明二初總標二滿足下別釋二初
因圓滿者二初牒屬二謂此下釋成謂由覺智性堅
用利能摧惑障喻若金剛於中方便屬當本論滿足
方便正體屬當一念相應或可方便如字而配正體
屬當滿足字句二種金剛俱行俱轉應配一念相應
字句由是餘教復置慧名即於此位二種金剛唯斯
一念親冥果海故曰相應以前諸位雖經劫海練障
嚴因行德未圓無由剋果是故不說相應之義或此
一念通收前後無涯劫海融通無礙故曰相應非如
情謂之一念故準賢首疏引對法說滿足方便是方
便道一念相應是無間道即約加行根本二道前後
別起宛符初義前明位事而指此中同前諸位具有
四事即方便金剛為修行因相正體金剛為行因果
相名究竟覺亦通於此但因究竟熏離俱相應遠流
[003-0065b]
故因滿障盡說名無垢即以堅固定為自體舉道標
人良在茲矣。


二覺心下果圓滿者二初佛果相差別三初明果相
二初正示二初合釋前二相二初牒屬今第五位唯
有三事一能圓滿者二對治行相此中二句如次可
配下文遠離微細念等屬當第三滿究竟相釋師於
此通相牒屬但云顯示果圓滿者。


二大圓下釋成二初釋上句能圓滿者大圓鏡智謂
即覺心分明現前釋其初起無初之初不起而起說
言初起無不徧窮顯示該通橫竪分量圓鏡智體即
是法界理智無二說名一體智用徧窮故無與等又
徧窮等約境成觀假觀緣俗無不徧故空觀緣真無
不窮故中道觀緣第一義諦照達法界真俗理事一
體平等不可思議無有與等即斯一覺而具三觀即
一而三即三而一常一常三非三非一名言莫狀思
慮叵窮究竟圓果乃能軌範然大圓鏡智最勝故即
舉此一類示於餘以顯諸智於斯頓具。


二獨力下釋下句對治行相謂由初相有其二種一
謂所治業及無明諸染根本故說名初二謂能治覺
心創轉故說為初今斯果滿覺智究竟不見所治諸
初染相而亦不見能治初覺了法平等無二相故猶
如虗空無諸相故斯則顯示同異歸同同同歸空空
空歸絕成真無念。


二以遠下別釋第三相然則離念應屬第二對治行
[003-0065c]
相今欲顯示見性名覺必由離念是故連帶於此而
說以始覺智合本覺故始本不二無去無來到無生
覺說名究竟然上所明五位障智於中復有種現習
氣生法伏斷差別行相準夫遼疏略釋有二初明法
體二明斷位初中此論所明染法總有二種一者智
礙謂即無明能障世間自然業智故復有本末佛所
斷者唯是根本地上菩薩所斷十種對佛所斷名為
枝末對所成染亦名根本是則唯本非末最初一種
唯末非本所成九相亦本亦末菩薩所斷十種無明
觀待各異故通二目此對初一體用異故總別異故
此則漸竭彼唯頓斷二者煩惱礙謂即染心能障真
如根本智故此即所成九種染相初後五相行相細
鈍不能分別計著我法但煩惱礙攝中間四相行相
麤猛能作差別我法之解是故亦名人法二執全依
智礙及餘五相之所生起是則礙寬執狹自有是礙
未必能執若是能執必是礙攝礙本執末故成別異
不同餘教二執為本二障隨生我執能生諸煩惱障
法執引起諸所知障障礙別相下文當曉後明斷位
有四初十信位此位行人外資友教內發慚愧能至
未來新業不起所有故業雖未永除不復能為滅善
事業而說此位斷滅相者伏故名斷治道初行未自
在故若望後位所斷染法治道力弱全未能伏但自
位惑折伏不起生空根本未現前故二三賢位能正
斷除二種異相所餘諸相并彼無明未正對治但修
[003-0066a]
加行觀察學斷令漸微劣所斷二相復有麤細及於
種現其麤種現能障生空根本聖智道起必除不爾
生空何名自在其餘細者障道力微種子現行俱留
助潤不應別說伏現留種菩薩之人於惑不怖何偏
伏現不可說言但怖現行不怖種子菩薩福勝少留
殘結即能助生不同凡夫全界煩惱潤之方起然菩
薩受生與聲聞異聲聞之人治道圓故唯種子潤生
菩薩不然故種現合潤故維摩經第二說以要言之
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若見無為入正位
者不能復發無上道心譬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
壤之地乃能滋茂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
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由此應知
助行潤生必須現惑是故地前通於伏斷若自位障
麤則斷而不留細則留而不伏後位諸障但能折伏
令轉微劣三十地位能正斷除四種住相麤分生相
并十無明謂初地斷除彼相續相并一無明隨地各
共二種對治隨轉對治斷相續相根本對治斷於無
明如是所斷麤細種現並皆斷盡習氣漸除其極細
者如來地盡不障菩薩聖道轉故智度論二十卷說
佛及菩薩同得諸法實相如人入海有始入者有盡
其源底者佛智慧盡諸煩惱習則盡其底菩薩未斷
諸煩惱習勢力少故不能深入由是應知十地菩薩
微細習氣唯佛能斷其麤習氣能障菩薩所修聖道
道起必除不爾解脫道生便成無用如是二地至七
[003-0066b]
地能斷智相及六無明八地九地各斷一相及一無
明十地能斷業中一分俱合動相及一無明種現習
氣義同初地如是所明十地菩薩自在種現決定斷
盡習氣有二麤重障智道起必除細不礙因佛位方
盡望後位障但總折伏令勢微劣不同凡小別作品
數欣厭行伏又八地巳上斷現相等唯能除彼麤重
正使其微細者佛位能斷例前諸地微細正使并細
習氣皆果位斷四如來位獨力業相根本無明并前
殘習一切頓盡是故不說斷伏差別如是總有四類
不同一不定位人伏而不斷二無上覺者斷而不伏
三三賢十地俱通伏斷四邪定異生俱非伏斷上依
諸位所明治道勝劣行相如是差別若依自宗同一
相續一切諸法同成同斷及其望別染淨諸法互相
融攝行位修斷自在無礙是故於惑一斷一切斷於
智一覺一切覺其理一證一切證其果一成一切成
圓通自在微妙難思矣。


二是故下引成二初牒指引說二如是下釋成經意
二初總標徵二謂佛下別釋相二初離妄念言解脫
者即棄背義道即智也二種妄念與解脫道極相違
故名曰相翻道生念滅故曰不俱。


二若無下成正念二初躡前徵釋無明念盡正念現
前玄霧云披白日斯顯沉痾既損色力隨增十德相
應一時俱轉初標徵次列釋十中前五自利次四利
他後一不著二利之相又一二五離染成功智德顯
[003-0066c]
故即屬報身三四二種凝然一味斷德圓故即屬法
身次四利生恩德著故即屬化身後一融拂三身之
相隨相離相同一味故又此十德即是十身出離功
德即福德身由福德故離諸難處同體功德即威勢
身定心威力攝伏他染歸於自故常住功德即力持
身常能住持無始起故既無始起則無終盡由力持
故一味功德即莊嚴身稱性相好一味無差同本覺
故俱離功德即是智身智能融鍊不為染淨相所拘
故還轉功德即是化身能於諸趣起化用故無住功
德即意生身隨意樂生無非處故修行功德即是願
身酬願度生修諸行故圓滿功德即菩提身覺道圓
滿成菩提故虗空功德即是法身法身離相無所有
故或可配屬三世間十出離諸難即聲聞身染法同
體即眾生身遠離始有即緣覺身始本一味即是智
身染淨俱離即是法身周徧誕生即業報身於處無
在即國土身為生修行即菩薩身圓滿覺道即如來
身自性空無即虗空身果分功德數超河沙但言十
者表無盡故二如是下合歸經意。


二又心下釋除疑二初牒屬二謂有下釋成三初陳
疑二初有無雙關難謂即始覺同本覺時微細無明
初生業相了知是有而斷彼耶了知是無而斷彼耶
二若知下有無各別徵謂若知所斷無明又業體性
是有理應能治復作有解則解脫道不名無念有初
生起能所念故若其所知能知無有如何建立解脫
[003-0067a]
道體謂無所棄之染復無能棄之覺對待何法立解
脫道。


二今自下通決二初存無遣有答初難二初立理謂
今通云所知生相及與無明緣生無性自體皆空若
定實有墮於常邊云何能斷能知覺智性自凝然法
界無生本無有超能斷所斷不可得故二豈可下遮
難如是義旨理趣顯然何得難言心境俱有二而有
下會無不空答後難謂雖無所知能知之相然能通
達無二之覺不可言空但除其病不除法故何得難
言極解脫道當不能有。


三是故下結答。


三是故下成無念眾生及佛由念有無有念名生無
念名佛然諸染法皆名為念但說業相及無明者就
佛所治最後邊故。


二自此下始覺境周圓二初標指二謂大下釋成二
初正釋論文二初明徧知謂諸如來至無念時正徧
知覺一切眾生由多一心有為自在本覺無為通達
作用轉成生住異滅相故二以何下釋所以中初寄
問徵起即躡前文而伸此問次得自下以義答釋謂
由佛及眾生無念理等故知眾生一心流轉如華嚴
云如來成正覺時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
一切眾生入涅槃等。


二以何下因通餘妨二初自他相例問答二初陳疑
龍吟雲起虎嘯風生因果感酬物性如是今一人修
[003-0067b]
心至于克果使餘未修者端然受賜何異乎雲生蚯
蚓風起螽斯事既不然如何開釋二一一下通會中
初正示義蘊相異故說言各各覺性同故云有本覺
次此義下轉徵釋令一行者始覺證會同本覺時徧
同一切眾生本覺非謂但同自一本覺後所以下出
因由謂由覺性一味無差徧諸生界何所不至譬諸
淨月影現水中影像雖多本月無二亦如眾燈光徧
一室炷雖各異光體不殊斯則影像異而月必同燈
炷殊而光終一眾生相異本覺性同亦復如是是故
一人修因一切得果。


二清淨下斷證相例問答二初斷證相例二自他決
斷前中二初敘難端二初躡前立理謂若一人得無
念時一切皆得則應一人斷無明時一切皆斷是則
斷證皆齊有何過失二若始下舉違設難此有二失
一則違文二則違理今初謂若一人斷無明時一切
皆斷何故上說一切眾生以未離念不名為覺則其
所說前後相違其次違理謂若眾生不斷無明而與
諸佛同得無念斯則濁池發影渴𦦨生魚但有虗言
曾無實義二豈可下歸難意。


二決斷下自他決斷三初標門以此二門決擇斷除
彼疑難故皆名決斷。


二自宗下釋義二初自宗決斷二初正明中謂此論
中生滅門內有其一義所謂同體及異體故其所宗
尚會異歸同說諸眾生同一相續言相續者謂即體
[003-0067c]
義眾生及佛同一覺性由斯覺性成諸事相以相從
性生佛元同故說眾生一同相續雖然此論通宗不
二別宗一體今由生佛觀待而言是故且就生滅門
說既其眾生與佛同體說一斷時一切皆斷說一得
時一切皆得何得輙爾妄生彈詰無念等義唯有言
說二是故下引證二望別下望別決斷生佛對望相
續別故說名望別文中有二初因果互攝謂由諸法
緣起相由舉圓滿者為主有力以為能攝望眾生界
為伴無力以為所攝主既清淨伴亦隨淨舉諸眾生
為主有力以為能攝望無上尊為伴無力以為所攝
其諸眾生入無明藏佛即隨入俱名不覺稱性緣起
法應爾故然準清凉演義鈔中不立因主果伴義者
彼依說法師資儀軌禮別尊卑無相違過又由諸法
染淨隨心若以佛心緣眾生境悉皆清淨以眾生心
緣佛境界俱為雜染因果相攝理不相違二皆悉下
文理無違謂前約文理相違為難故今亦以二義開
決初約佛主生伴皆悉清淨則前違理之難可通次
約生主佛伴皆名不覺則前違文之難可通心境相
從例之可了如是二門自宗決斷理事無礙望別決
斷事事無礙又初門自宗但明同體答違理難後門
望別答違文難謂舉佛望生可說諸佛悉皆清淨舉
生望佛則諸眾生入無明藏諸染淨法相待而立若
不相待則無染淨差別可得佛名無念由對生故生
名不覺由望佛故又自宗立同而於同中亦有別義
[003-0068a]
望別立異而於異中亦有同義如是同異應審思察
三舉此下勸觀生佛相對常染常淨無染無淨俱通
染淨俱非染淨無生無佛無成不成存泯不拘心言
莫寄今但一向說染淨者略示方偶影兼深旨。


二自此下二覺融通二初標指二謂五下釋成二初
釋論文中初融拂分滿謂五十分覺無轉勝之異一
種滿覺無究竟之極次所以下出其所由謂由諸位
始覺般若資彼四相而共俱時方能建立若無滅異
住生四相而彼始覺不能自立則無漸次圓滿之異
則與本覺平等一相無差別故後如本下合歸本論
二大總下引經證中初別明相覺覺隨相立故俱時
有融同本覺故曰隨無次所以下通釋所由。


二巳說下廣說本覺決擇分二初結前生後二演義
疏文二初廣說隨染本覺門二初唱本論二作釋文
二初標分二本覺下釋相二初總釋隨染名本覺通
用以為能隨無明染法以為所隨是染之隨我來依
他故隨染之覺揀非清淨故。


二自此下別釋所生相二初標指二分別下隨釋二
初總釋二相中初牒文次如是下釋義謂由此本覺
隨染幻分別生起二相本覺為體二相是用體用法
爾不相捨離故說名為俱行俱轉。


二如是下別釋二相二初本有性智清淨門中有二
初不守自性隨緣門二對治一切業障門二門合釋
有二初正辨二門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中初
[003-0068b]
三句配義破一切障故顯現法身滅一切障故實智
清淨頌文巧略越次顯示後一句結名理應名為法
身智淨今由不約所顯彰名但據治惑相顯立號。


二長行三初總釋謂此本覺雖隨緣轉然其不捨本
斷本修功德智慧飾法成人故。


二斷一下別明有二初治障顯德三初能治力中初
問答標徵次列名釋義謂斷除障染必由二力初力
在果後力屬因天本如斯故非新起二如是下所斷
障中初依法界冥熏之方極殊勝故十地果滿能破
無明獨力業相後依十種真如實智資熏之力次殊
勝故十地因滿滅俱合業九滅能見八滅現相七地
至二滅分別智初歡喜地滅相續相然據本論所治
伹齊相續相者以是末那意之後邊故十地所治究
竟處故隣次影兼三賢位故或即相續通相續識乃
是地前分別事識雖此所明能治未周所治巳足義
準知故三破根下所顯德無明乃是後得智障今破
無明顯法身者據通障故無明及業力用相依能生
諸染說名和合初故彰名非後後法無和合義體絕
煩惱名為淳淨照境炳然故曰明白。


二如本下歸本印成。


三何故下通好四初徵釋地前具缺謂向明二力但
明果滿并及地上不說三賢及十信者謂比前來始
覺位中如其次第分明顯了是故於此略不顯示或
由巳辨果及十地則三賢等可類顯故。
[003-0068c]


二何故下徵釋治障次第謂由本覺背聖向凡為次
第轉不同始覺背凡向聖為次第故若爾本覺入無
明藏云何猶說能斷諸惑然由隨染不失自性如水
成波豈無濕性自性明淨能淨能治諸染勢雖未禁
終不放捨故下轉去亦得說斷當待始覺相資轉故
三何故下徵釋二覺上下如是二覺上下次第實由
本來法如是故。


四如是下徵釋二轉時分二初五伸問答謂由惑覺
上下麤細緣顯雖殊不離一心故無前後猶如白㲲
數尋彩𦘕成像像雖前後㲲乃同時。


二如是下引教證成二初門答生起二爾時下廣引
經文二初指傍文。


二則告下明正義四初勑勸諮詢言一事者即本始
覺諸佛如來唯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開
示悟入佛之知見故其知見性即是本覺知見相者
即是始覺。


二爾時下欽承請問中初敘昔所聞偈中十二句前
十句別明二轉於中初句勑聽次四句始覺上轉後
正句本覺下轉後二句總明時分後我及下正伸疑
問。


三爾時下誡聽為說中開示前頌決彼疑心初標示
次善男子下釋相中初始後本。


四於是下聞皆開覺謂即遮表顯彰一事一相一體
即拂異相歸於同相亦無一相亦無一體則遣同相
[003-0069a]
成一味空亦空無言復拂於前能詮之迹空言亦空
更復以空遣前詮空以空遣空至於無遣深玄妙理
於焉而顯此皆遮詮一事之義而諸法性亦是實相
翻前無相顯真樂德亦是常住翻前無體即真常德
亦是決定翻前無言即真淨德謂不同雜染移轉不
定故亦是實有翻前亦空即真我德此即表詮一事
之義然前一相即是無相故不別翻由遮空故表不
著有由表有故遮不沉空空有無疑一事顯彰總持
聞諸了然開覺。


二自此下委明餘義二初總標指二此義下別釋相
顯示因緣於中有二初徵釋前破滅二初牒文屬當
二所謂下依義釋成諸戲論識謂即三細攀緣慮知
即分別智著境不捨即相續相智相相續皆依三細
諸戲論識之所生起如是諸法悉皆是彼無明氣分
過染尤重故須破滅。


二自此下顯示斷不斷四初標指徵起二初總徵詰
二若可下別立難二初難可斷中初約法說謂諸染
法真妄合成妄若可斷真亦應斷由彼真妄俱行不
離成一法故次舉喻顯譬如一人具二種用假寐名
眠惺覺曰悟雖標二目實即一人不可說言斬眠存
悟得悟亡眠由其相續體唯一故謂若言其眠悟用
殊遂說體異妄增生界過失大故二若不下難不可
斷謂若無明不可斷者本覺淨心常為染覆無由出
離過失亦大。
[003-0069b]


二如是下依論答釋三初法說二初總答二此義下
別釋三初徵列二言同下釋成二初雙釋二義初同
義中皆是理者謂由諸法全攬理成相即性故云皆
是理既皆是理故不可斷若爾前文自宗決斷由同
體故說言一斷即一切斷此中同體何云不斷然由
事同理同有異故斷不斷彼此無違次異義中德患
別者謂由染淨體非一故說言差別既其差別故亦
可斷二諸法下雙引二教二初證不可斷謂由諸法
相不異性故說三毒即是涅槃見及非見著與不著
本來一相悉無差別由此一相無諸相故貪欲恚癡
涅槃佛道皆無所有故經說言無佛無法若有眾生
能了知此於世間中名智慧者二本地下證成可斷
謂由無明能持諸染故云力大能障十地一切智故
令不自在始覺般若能斷除故說名為劒十地萬行
能莊飾故名之為寶無明深廣故喻如海於十地中
分分而斷故云漸竭謂由無明有麤細故十地漸斷
十種麤用至果頓斷微細體性十地所證真如法身
漸高大故如山徐顯三如本下歸論。


二自此下喻說二初標指二大海下隨釋中初依真
起妄以喻對法各有四事此中黎耶即大攝主次水
相下真妄相資而水非下釋成本覺體性相用本自
離脫動念結縛由有通用為無明熏隨緣動轉作諸
染相故後若風下妄滅真存先明妄滅謂本覺治惑
從細至麤為次第故先滅無明次治業等諸戲論識
[003-0069c]
後顯真存是故說言濕性不壞謂風波雖止濕性常
在諸識雖滅本覺恒存有如鹽朱同九異性火燒湯
沃存遣自殊法性本然不可致詰豈同眠悟其體定
一義無均等非真同喻故前所難於我無咎。


三自此下合說二初標指二大海下釋相二初明喻
相二初明風水所出謂由龍王心念力故頭頂出水
尾末生風華嚴經說四大洲中共二萬五千河相續
不絕流入大海復有十光明等八萬億諸大龍王并
娑竭羅龍王太子名閻浮幢各雨大雨連澍不斷入
大海等今此且約法喻一相道理而說。


二何故下顯波動因由二初徵列同類大種有其二
義一謂同處不相離故更互涉入無有鄣礙二謂和
雜不相離故猶如眾藥和合成丸相隣共住而不涉
入今有同類即同處也。


二此義下釋成二初明大種二初正顯互有中初順
明由互有故風水涉入恒作諸波相續不斷次若水
下反顯若不互有則無波浪二何以下轉釋所以隨
一等者謂隨嵐唯風劫燒唯火以隨一增則成餘減
如是四大理應俱有故說俱生俱轉不離云何大種
而能造色謂地堅住持水濕滋潤火煖熟變風動成
長四用互資於所造色而為五因所謂生因能生諸
色依因為色之所依托立因於色能建立故持因於
色能任持故長因能令轉增長故如是諸色無地空
無所依無水飄散難聚無火敗爛不恒無風不能動
[003-0070a]
長是故此四決定恒俱二復次下辨法爾謂由法性
本來如是故得大海風水和合恒作波浪說名法爾
亦猶豫樟作舟而龍鬪橄攬入水而魚死斯皆法爾
安可致詰。


二無明下示法合龍喻一心即多一一心尾末以喻
有為自在頭頂則喻無為自在為表真妄勝劣不同
二此論下示意勸觀真妄異相是此正意故說為初
同相是兼故說為後此中亦即潛通外妨恐有問云
前說無明不離覺性非可破壞何故此云若風止滅
動相則滅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耶故今通
云真妄異相是論正意由智淨相破和合識相滅相
續心相顯現法身智淳淨故若其同相則無明等不
可壞故本覺二相難以顯示故說同相為後兼說。


四引經作證中初顯妄中有真次明真中有妄後歎
境界甚深非凡小所了。


二巳說下業用自有無礙門三初結指二隨釋二初
隨順根宜契當門二初應根生妙境謂即本覺智用
自在隨緣現起六種境界饒益行者如寶性論第二
偈云諸佛如來身如虗空無相為諸勝智者作六根
境界示現微妙色出於妙音聲令齅佛戒香與佛妙
法味使覺三昧觸令知深妙法意亦同此。


二如其下隨德立嘉名謂由六種勝妙境界皆是本
覺隨緣用故以用從體說名如來如佛名經亦依六
境以立佛名謂色陀羅尼自在佛等或此即是應化
[003-0070b]
身佛隨於一境化物僧勝即於此境而立嘉名而與
世間六塵有異或隨所見勝劣不同隨時等者謂由
本覺隨其久近淨穢利鈍分量化利遠離非時非處
非器種種過失。


二不動下不動本性常寂門一念徧三世即念劫圓
融一身滿十方即一多無礙則顯隨時應根等義如
是化用皆依本有性智而起不動而徧不分而滿是
故此門說名不動本性常寂。


三如本下歸本。


二廣說性淨本覺門二初結前生後二演義疏文二
初唱本二作釋二初正釋二結顯前中二初釋標舉
謂由清淨本覺性智甚深微妙不可思議故以等空
同鏡之義而為表示令其了悟。


二云何下釋列釋四初如實空鏡二初問起二答釋
二初偈頌中初一句明覺體次四句釋鏡名後一句
示影略亦如亦實如實即空如實空如鏡皆持業釋。


二長行三初依四名釋通二初作釋二初三名依法
說如其次第釋上三名二鏡謂下一約結喻明二初
依喻辨明中初標揀摩奢趺婆此云種受種謂種類
此珠受現同類物故以之為喻取此揀餘油摩銅鐵
等種種鏡次何以下釋成現同遮異之相二如實下
以義合結二如本下歸本二何故下據二義遮妨二
初正通難謂有難云前總標中四種大義各有等空
同鏡二義今此別釋何故伹舉同鏡而不言等空耶
[003-0070c]
故今答之舉一兼一影顯示故二若如下轉釋成中
初徵次釋本名中空即性虗空此言等空約喻表示
謂此覺體自性清淨生住異滅所不能覆猶如虗空
清淨無染煙雲塵霧所不能覆又由虗空廣大無邊
非有為故過現未來所不能攝故次合云如實空等
三非覺下明遠離因緣二初牒指二謂如下釋成石
等鄙穢珠鏡不現妄法暗鈍非覺照故。


二云何下因熏習鏡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中
初一句明覺體次四句釋鏡名後二句示喻相因即
熏習能嚴果故因熏習如鏡能鑒物故皆持業釋。


二長行二初依法喻申明二初作釋二初法二初正
明嚴法身者以用嚴體以法成人所嚴名果能嚴名
因非斯淨覺有分轉故二云何下轉釋此三世間攝
諸依正凡聖皆盡佛雖出世相待立故無不統攝聲
聞緣覺通於二種由互相待義不定故而不具出。


三此中下喻二初同鏡義二初依喻辨明輪多梨華
云明耀珠由此珠鏡義現物像不分同異物由熏力
悉皆明淨亦猶眾流涉於大海味總成鹹萬像爍於
須彌色皆同碧類斯珠鏡義可知之又一切物而與
珠鏡二互現前皆各無餘。


二因熏下以義結合性淨本覺熏三世間同為一覺
此本德熏不同始起患德熏故問為先有染熏成淨
耶為先無染名為淨耶答非是先染而後成淨名為
本熏謂若離覺應成雜染由覺本熏故本來淨如上
[003-0071a]
界惑應是不善由定力伏法爾巳來恒成有覆今此
亦爾法爾本熏法爾本淨。


二復次下等空義中初標示次牒釋虗空二義謂即
舒攝攝他在自名為容受舒自入他說言徧一色同
空者無有色法不具空義由空徧滿故色同空故華
嚴說譬如虗空具含眾像於諸境界無所分別又如
虗空普徧一切於諸國土平等隨入前則容受後則
徧一。


二如本下歸本。


二如是下約過患決擇二初離過二初正明遠離二
初標指二云何下釋成中初釋遠離四過一謂覺性
包含無外故非不徧若有世間出居覺外則不徧彼
二若諸法從外來入則有內外相雜之失令本不入
故非雜亂三謂所現即同能現一味清淨故非過失
四謂所現皆是常住不可滅壞故非無常次遠離下
釋常住一心。


二自此下熏釋因緣中初徵後釋謂由諸法體性本
來真實豈可匿非詐飾而稱覺耶。


二自此下決疑二初陳疑若此本覺熏三世間同成
一覺遠離四過且正覺及器理則可通其眾生世間
雜染流轉若此亦現本覺之中豈得說言覺淨離過
二以此下疏決一切染法所不能染者智性本淨染
法本空雖現諸染覺心不動非唯自體不動抑亦能
熏眾生令同覺淨得離諸過。
[003-0071b]


三云何下法出離鏡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中
前四句約法辨名後二句就喻示義法即出離法出
離如鏡二皆持業。


二長行二初法二初總示出離三過圓滿三德名中
但云法出離者以從簡略而標立故。


二云何下別釋三初明所離三過然諸染法二礙攝
盡今別開者所障三德有差別故無明所成麤細染
品皆煩惱礙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根本無明具通麤
細皆為智礙能障世間後得智故俱合能障法身淳
德是故別說二云何下顯所成三德法身一味平等
無差故名為淳即成斷德報身離垢纖塵蕩盡故名
為淨即成智德應身接物遠離迷暗故說為明即成
恩德三出離下約過德對明所離三過所成三德相
翻敵對者由法如是故。


二此中下喻二初同鏡義二初依喻辨明此頗黎珠
具多功德謂濟貧攝毒療病除暗等種種勝用今對
所離三過且明三義謂即出泥驅濁辟穢泥如煩惱
陷沒有情難淨出離故濁同智礙覆水中事令無所
見故穢香猶如俱合動相熏淨好物帶鄙雜氣故騰
一丈量者遠離煩惱高出十地故唯止清水者由除
智礙居常樂宮空寂舍故福多伽者即臭水也出現
香氣礙彼穢者謂戒定等五分法身能離俱合之穢
氣故二法出下以義結合此中喻意但取本覺本淨
離過非由始起修習離故如彼珠鏡本淨離染非假
[003-0071c]
磨治令瑩淨等然後始得出泥等故。


二等空下等空義二初依喻辨明謂由本覺體性清
淨猶如虗空體非色等二法出下以義結合。


四云何下緣熏習鏡二初問起二答釋二初偈頌中
前九句約法釋名次二句依喻顯義後一句合結勸
觀然此頌初名言尚略準前應加性淨本覺智之一
句緣熏習者緣有二義一謂所應眾生感動之緣緣
之熏習依主受稱二謂即此覺用對於果體說名為
緣緣即熏習緣熏習如鏡皆持業釋兩輪華者功德
智慧能摧運故名之為輪能感果故說之為華。


二長行二初作釋二初同鏡義二初依喻辨明珠鏡
瑩淨隨所映物種種色現本覺淨鏡隨所化根勝劣
有異現應化身大小不等二緣熏下以義結合。


二又譬下等空義二初依喻辨明謂如虗空無礙自
在一切情器生住成得種種事業皆依於空而能建
立二緣熏下以義合結本覺亦爾一切凡聖信解行
證種種功德皆由本覺而得成立二如本下歸本。


二如是下結顯四種大義以為能徧凡聖四界是其
所徧住照通至應如次配又此四種本覺大義亦可
屬當諸教四智如實空鏡即大圓鏡智量等虗空唯
現同分身土智彰不現異類諸雜染故因熏習境即
平等性智熏三世間同為一覺平等性故法出離鏡
即妙觀察智能觀諸法自相共相揀取三德擇去三
失觀察勝故緣熏習鏡即成所作智起三業化熏諸
[003-0072a]
眾生不空事業悉成就故謂由始覺即同本覺故以
四義而對四智然此本覺離過顯德咸依清淨始覺
義說是故論中不別開示清淨始覺四種大義以本
覺中巳具顯故。


第三論畢。


釋摩訶衍論記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