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01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唐-尊者舍利子 (master)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七法品第八之二



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信;二、無慚;三、
無愧;四、懈怠;五、失念;六、不定;七、惡慧。云何
不信?答:諸不信不信性、不現前信性,不隨順、
不印可、不已忍樂、不當忍樂、不現忍樂,心不
清淨,是名不信。云何無慚?答:諸無慚乃至廣
說,是名無慚。云何無愧?答:諸無愧乃至廣說,
是名無愧。云何懈怠?答:諸下精進性、劣精進
性、怯精進性、懼精進性,廣說乃至心懈怠懈
怠性、心不勇悍不勇悍性,是名懈怠。云何失
念?答:諸空念性、虛念性、失念性、心外念性,是
名失念。云何不定?答:心散亂性。云何心散亂
性?答?諸心散性,若心亂性、心躁擾性、心流
蕩性、不一境性、不安住性,是名心散亂性。云
[017-0437a]
何惡慧?答:於不如理所引簡擇,執為如理所
引;於如理所引簡擇,執為不如理所引,是
名惡慧。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
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
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
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


七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信;二、慚;三、愧;四、精
進;五、念;六、定;七慧。云何信?答:諸信信性、現前
信性,隨順印可、已忍樂、當忍樂、現忍樂,心清
淨,是名信。云何慚?答:諸慚慚性乃至廣說,是
名慚。云何愧?答:諸愧愧性乃至廣說,是名愧。
云何精進,答:諸非下精進性乃至廣說,是名
精進。云何念?答:諸念隨念,廣說乃至心明記
性,是名念。云何定?答:諸心住,廣說乃至心一
境性,是名定。云何慧?答:於如理所引簡擇覺
為如理所引,於不如理所引簡擇覺為不如
理所引,是名慧。如是七種名為妙法。問:何緣
是七名為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
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
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為妙法。


復有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知法;二、
不知義;三、不知時;四、不知量;五、不自知;六、不
知眾;七、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不知法者,
謂不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說、伽他、
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
名不知法。不知義者,謂不了知彼彼語義,謂
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不知義。不
知時者,謂不了知是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
相、此時應修舉相、此時應修捨相等,是名不
[017-0437b]
知時。不知量者,謂不了知種種分量,謂所飲
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
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所有分量,是名
不知量。不自知者,謂不了知自德多少,謂自
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捨若慧若教、若證若
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不自知。不知眾者,
謂不了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此是
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是
沙門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
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
等,是名不知眾。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
者,謂不了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
如是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
是名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
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
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
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
名非妙法。復有七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知
法;二、知義;三、知時;四、知量;五、自知;六、知眾;
七、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知法者,謂正了知
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說、伽他、自說、因緣、
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名知法。知
義者,謂正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
如是如是義,是名知義。知時者,謂正了知是
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舉相、此
時應修捨相等,是名知時。知量者,謂正了知
種種分量,謂所飲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
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
所有分量,是名知量。自知者,謂正了知自德
[017-0437c]
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捨若慧、若
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自知。知
眾者,謂正了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
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
是沙門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
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等,
是名知眾。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正了
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如是補特伽
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是名知補特
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為妙法。問:何緣
是七名為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
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
士所有現有,故名妙法。


七識住者,云何為七?
答:有色有情種種身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
是名第一識住。有色有情種種身一種想,如
梵眾天劫初起位,是名第二識住。有色有情
一種身種種想,如光音天,是名第三識住。有
色有情一種身一種想,如遍淨天,是名第四
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
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如空
無邊處天,是名第五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
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
無邊處天,是名第六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識
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
有處天,是名第七識住。此中有色者,謂彼有
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
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
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
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
[017-0438a]
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
身、種種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
故名種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苦
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
者,謂總顯示人及欲界天,故名如人及一分
天。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
一。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
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
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
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
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
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
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
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身、種種
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故,名種
種身。一種想者,謂諸有情有時有分,於此
世界劫將壞時,多往生上光音等天眾同分
中。於彼具足意成色身,根無缺減,支分圓滿
形顯清淨,喜為所噉喜為所食,長壽久住有
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初成時,於下空中有空
宮殿欻然而起,有一有情由壽盡故、業盡故、
福盡故,先從光音等天眾同分沒,生下梵世
空宮殿中,獨一無二無諸侍者長壽久住。時
彼有情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
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
侶?」當彼有情起此心願,有餘有情亦壽盡故、
業盡故、福盡故,復從光音等天眾同分沒,生
下梵宮與前有情共為伴侶。時前生者便作
[017-0438b]
是念:「我先於此獨一無二見壽久住,長時住
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
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侶?』我起如是心
願之時,是諸有情便生此處,滿我意願為我
伴侶。是故當知此有情類是我所化,我於此
類及餘世間,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
是真父祖。」時諸有情亦作是念:「我等曾見如
是有情獨一無二長壽久住。時彼有情長時
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
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侶?』於彼正起
此心願時,我等便生彼同分內為彼伴侶。由
斯我等是彼所化,彼於有情及世間物,是自
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真父祖。」故名一
想。如梵眾天者,謂此義中總顯生在梵眾等
天,有種種身唯有一想。劫初起住者,謂劫
初生時。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為第二。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
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
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
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
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
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
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
名有情。一種身者,謂彼有情有一顯色身、一
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種種
形,故名一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
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光音天者,謂總
顯示光音等天。是名第三者,漸次順次相續
次第數為第三。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
[017-0438c]
繫所有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
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
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
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
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
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
羅。故名有情。一種身者,謂彼有情有一顯色
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
種種形,故名一種身。一種想者,謂彼有情唯
有樂想,故名一種想。如遍淨天者,謂總顯示
遍淨等天。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
數為第四。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
有色受想行識蘊,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
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
蘊,故名無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
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
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
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
名有情。超一切色想者,謂超一切眼識身相
應想。滅有對想者,謂滅四識身相應想。不思
惟種種想者,謂無五身識所引意識相應緣
色等種種障礙定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
足住,如空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空無邊天。
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
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
識蘊,總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
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
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
[017-0439a]
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
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
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
識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識無邊處天。是名
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識住
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
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
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
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
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
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切
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
所有處天者,謂總顯示無所有處天。是名第
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識住者,
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總
名識住。


七隨眠者,云何為七?答:一、欲貪隨眠;二、瞋隨
眠;三、有貪隨眠;四、慢隨眠;五、無明隨眠;六、見
隨眠;七、疑隨眠。云何欲貪隨眠?答:若於諸欲
諸貪等貪,乃至廣說,是名欲貪隨眠。云何瞋
隨眠?答:若於有情欲為損害,乃至廣說,是名
瞋隨眠。云何有貪隨眠?答:於色無色諸貪等
貪,乃至廣說,是名有貪隨眠。云何慢隨眠?答:
諸慢恃執,乃至廣說,是名慢隨眠。云何無明
隨眠?答:三界無智是名無明隨眠。云何見隨
眠?答:五見是名見隨眠,謂有身見、邊執見、邪
見、見取、戒禁取,如是五見名見隨眠。云何疑
隨眠?答:於諦猶豫是名疑隨眠。
[017-0439b]


七無過失事者,云何為七?具壽當知,有聖弟
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
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
名第一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安住
淨戒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
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常無毀
犯,是名第二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
親近善友,善為伴侶與善交通,是名第三無
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樂居閑寂具二
遠離,謂身遠離及心遠離,是名第四無過失
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
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五無
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念安住,成就
最勝常委念支,久作久說皆能憶念,是名第
六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慧安住,
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
所作慧正盡苦慧,是名第七無過失事。於如
來所修植淨信者,云何如來?答:應正等覺說
名如來。云何淨信?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
法,諸信信性廣說乃至心清淨性,故名淨信。
即此淨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
是故說為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等言,如
前廣說。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為第一。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安
住淨戒者,云何淨戒?答:諸所作業,謂身律儀、
語律儀、命清淨,是名淨戒。安住者,謂成就淨
戒,修行勝行進趣契會,故名安住。精勤守護
別解脫律儀者,云何別解脫?答:謂諸如來、應、
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為諸
[017-0439c]
苾芻半月半月常所宣說別解脫契經,是名
別解脫。問:何緣說此名別解脫?答:最勝善法
由此為門、此為上首、此為初緣,別行別住,由
斯故立別解脫名。精勤守護此律儀者,謂於
如是別解脫法,恒隨作恒隨轉,由斯故說精
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者,
謂諸苾芻眾有五非軌則及五非所行。云何
名為五非軌則?答:一、他勝罪;二、眾餘罪;三、墮
煮罪;四、別首罪;五、惡作罪。云何名為五非所
行?答:一、國王家;二、執惡家;三、婬女家;四、音樂
家;五、酤酒家。諸聖弟子於此所說五非軌則、
五非所行,常樂遠離止息棄捨,於正軌則及
正所行具足成就,由斯故說軌則所行無不
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者,謂於小罪起極
怖想,由斯故說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
處常無毀犯者,謂聖弟子不作是念:「我於如
是如是學處應勤修學、我於如是如是學處
不勤修學。」諸聖弟子常作是念:「一切如來、應、
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凡所
制立一切學處,我皆受學常無毀犯。」由斯故
說受學學處常無毀犯。是名第二者,漸次順
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無過失事者,謂能顯
示清淨永斷。親近善友者,云何善友?答:一切
如來、應、正等覺及佛弟子皆名善友。復次若
有補特伽羅具戒具德,乃至廣說,故名善友。
於斯善友親近等親近極親近,隨順承奉供
養恭敬,是故說為親近善友。云何名為善為
伴侶?答:於斷生命、若不與取、若欲邪行、若虛
誑語、若飲諸酒,皆能遠離止息棄捨厭患永
[017-0440a]
斷,說名謂善。與此善者為伴為侶,隨順趣向
身心無二,是故說為善為伴侶。云何名為與
善交通?答:若於具信具戒多聞具捨具慧,隨
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復次
若於具足出離遠離善法,隨轉隨屬隨順不
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復次若於具足出離
遠離善法,一樂一欲一喜一愛、同樂同欲同
喜同愛,是故說為與善交通。是名第三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無過失事者,
謂能顯示清淨永斷。樂居閑寂者,云何名為
樂居閑寂?答:諸空逈舍皆名閑寂。若住此中
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是故說為樂
居閑寂。具二遠離謂身遠離乃心遠離者,謂
住此中能勤修學,內心寂止不離靜慮,成就
妙觀,長空逈舍勤修自義。能勤修學內心寂
止者,謂住此中能勤精進,修學世間四種靜
慮。不離靜慮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常勤思
慕,不下不劣無怯無斷,是故說為不難靜慮。
成就妙觀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相應妙慧
具足成就,是故說為成就妙觀。長空逈舍者,
謂住閑寂空逈舍中,由簡擇力歡喜愛樂,不
生愁思心無厭怖,增長身心及諸善法,是故
說為長空逈舍。勤修自義者,謂諸愛盡離滅
涅槃,名最上義亦名自義,於如是義精勤修
學求疾證得,是故說為勤修自義。是名第四
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無過失事
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勤精進住者。云何精
進?答:若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精勤勇猛勢
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
[017-0440b]
成就如是精進,於所修習能行勝行進趣證
會,是故說為勤精進。住有勢者,謂彼上品精
進圓滿,故名有勢。有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
固,故名有勤。有勇堅猛者,謂由成就精進力
故,勇決而取、堅住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
是善非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
能守護,是故說為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
捨軛者,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熾然精進無間
無斷,是故說為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
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無過失
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具念安住者,云何
為念?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念隨念
乃至廣說,是名為念。成就最勝常委念支者,
謂八支聖道說名常委,此念是彼一支所攝,
謂正念支,是故說為成就最勝常委念支。久
作久說皆能憶念者,謂由此念,於曾更事不
忘不失令心明記,是故記為久作久說皆
能憶念。是名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為第六。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具
慧安住者,云何名慧?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
善法:於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
鉢舍那:是名為慧。言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
慧故,於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
說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
五取蘊。云何為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
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
及變壞,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言聖
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故聖;二者無漏故聖。
此慧具由二種聖故,說名為聖故名聖慧。言
[017-0440c]
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能出離欲界及
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善通達慧者,謂
彼成就如是慧故,於苦集滅道諦、由苦集滅
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別通達,是故名為善
通達慧。彼所作慧者,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
有勝慧,此中說為彼所作慧。正盡苦慧者,云
何名正?答:因故、門故、理趣故、行相故,說名為
正。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為苦,此慧能令五取
蘊盡等盡遍盡,證永盡故,名盡苦慧。是名第
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無過失
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此中世尊說伽他
曰:


「 「具信戒善友,
 居寂樂精勤,
 成就念正知,
 名七無過事。」」



七止諍法者,云何為七?答:一、現前毘柰耶;二、
憶念毘柰耶;三、不癡毘柰耶;四、求彼自性毘
柰耶;五、取多人語毘柰耶;六、取自言持毘柰
耶;七、如草覆地毘柰耶。如是名為七止諍法。
問:何緣是七名止諍法?答:諍謂彼此鬪訟違
諍。由斯七法隨一現前,令所起諍皆調止息,
由此因緣名止諍法。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