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卷第六
唐京兆崇義寺沙門 道宣 撰集
金陵華山後學比丘 讀體 續釋
【●諸戒受法篇第三之三
○請依止師法
時有比丘。和尚命終。若休道。若決意出界外。以無
人教授故。種種破戒。作非威儀。佛言。聽有阿闍黎。
當共相奉敬瞻視。如和尚法。
釋 此法出受戒揵度。若新受具者。應恒依和尚。
順其教授。學持毗尼。由和尚命終永別。乃至決意。
出界不還。既失依止。故有諸過。佛聽有阿闍黎當
[006-0410a]
依止。阿闍黎看弟子如子想。弟子看阿闍黎如父
想。當共相奉敬瞻視。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廣大。故
云如和尚法也。
彼求依止者。當具修威儀。如是請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求大德為依止。願大德。與我
作依止。我依大德住三說巳彼受請巳。應報言。可爾與汝依止。
汝莫放逸。」
【弟子當為執作二事。不得辭憚。請經問義。有所解。
至滿五歲。得離依止。若無所知。誦戒不利。盡形依
止。
釋 此明侍師之行自學之益。以定期限也。律云。
朝中日暮。當為師執二事勞苦。不得辭憚。一修理
房舍。二為補浣衣服。師如法所教事。盡當奉行。若
遣往方面周旋。不得辭勞假託因緣住。若辭勞者
如法治。准根本百一羯磨中。佛言。五法成就。五夏
巳滿。得離依止。人間遊歷。五法者前四同後師德。第五於
別解脫經。善知通塞。及能誦持。優波離尊者問世
尊云。若滿四夏。五法成就。有滿五夏。未閒五法。得
離依止不。佛言不得。以五歲滿。成就五法。為定量
故。又問苾芻善明三藏。證會三明。巳除三垢。纔三
夏亦須依止師不。
佛言。不由未得巳得。未證巳
證。未悟巳悟。得離依止。然由順所制事。要滿五夏
五法成就。得離依止。若生年八十。滿六十夏。於別
解脫經。未曾讀誦。不了其義。亦須依止老者。如無
[006-0410b]
老者。小者亦得。唯除禮拜。餘悉應作。此人名老小
苾芻也。
阿闍黎須具五德。知犯。知不犯。知輕。知重。滿十歲
方得攝他。若無此德。不依無過。和尚之德類此。
釋 此取和尚之德。以類畜依止者。如前乞度人
法中所明。其阿闍黎亦須乞畜眾法。如和尚法不
異也。必須有法有衣食。五德實具。方得攝濟弟子。
若五德有缺。二事不具者。不依止無過。若師德具。
請依止巳。不得離宿。若離得罪。又准百一羯磨云。
不作歇心。更求依止。得停五夜。有部雜事云。若依
止師有心顧戀。門人無顧戀心。若門人有顧戀心。
依止師無心顧戀。若二俱有顧戀心。皆不失依止。
若二俱捨。名失依止。
此一對首羯磨為法故作。
是屬私也。
非 一人非。德事不具。受請攝人等。
二法非。乞
請並與。言詞不明等。
三事非。聖前作法。威儀不
修等。
後四非者。准知。
○與外道住法
續 此准白二羯磨綱目。今依受戒揵度續法。律
云。有一外道。善能論義。求僧出家。受具戒巳。由信
不決。仍入外道。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聽與
外道眾僧中四月共住。白二羯磨。以驗其信也。根
本百一云。請一苾芻。作鄔波䭾耶。於四月內。著鄔
波䭾耶衣。食僧常食。應問障法。若遍淨者應可攝
[006-0410c]
受。律云。先剃髮巳。著袈裟。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
作是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於
世尊所。求出家為道。世尊即是我如來至真等正覺
如是三說。
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法僧巳。從如來出家學道。如來
即是我至真等正覺如是三說。」
【○次教受戒
釋 此受十戒同沙彌所持無異。故不重出。然中
不同者。沙彌受十戒。唯於二師前受。此在眾中。以
僧為證盟。故稱大德僧聽也。
佛言。彼外道受十戒巳。應先至眾僧中。偏露右肩。
脫革屣。禮僧足巳。右膝著地。合掌教作如是說。
釋 前受三歸十戒。雖云僧為證者。然僧未曾普
集。非秉僧法故。此乃白二羯磨。正行僧事。理當鳴
槌。集界內僧。彼和尚阿闍黎應將外道至僧中。先
教具修威儀。禮僧足巳。令跪合掌。作如是說。】
「大德僧聽。我某甲外道。從眾僧乞四月共住。願僧慈
愍故。與我四月共住。」
【如是三說巳。安彼外道。著眼見耳不聞處。眾中應
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白。
釋 此乃不現前羯磨也。羯磨者作前方便答云。
與外道四月共住羯磨。如上作白云。】
「大德僧聽。彼某甲外道。今從眾僧。乞四月共住。若僧
[006-0411a]
時到僧忍聽。與彼某甲外道。四月共住。白如是。
大德僧聽。彼某甲外道。從眾僧乞四月共住。僧今與
彼四月共住。誰諸長老。忍僧與彼四月共住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眾僧巳忍與彼外道四月共住竟。僧忍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彼外道行共住竟。令諸比丘心喜悅。然後當
於眾僧中。受具足戒。白四羯磨。若彼外道。心故執
外道白衣法。不親近比丘。親外道。不隨順比丘。誦
習異論。若聞人說外道不好事。毀訾外道師教。便
起瞋恚。聞說佛法僧非法事。便踊躍歡喜。若有異
外道。及外道師來。讚歎外道事好。便歡喜踊躍。若
如是者。不令諸比丘喜悅。若反上者。是謂外道共
住。和調心意。令諸比丘喜悅也。
釋 此羯磨共住驗心為人故作。是屬私也。
非 一人非。受戒無僧。不安離聞等。
二法非。詞
隱外道。乞秉不明等。
餘非如常。
○尼眾授戒法
善見云。尼者女也。摩者母也。重尼故稱之。智度論
云。尼得無量律儀故。應次比丘後。佛以儀式不便
故。在沙彌後。
釋 西執通稱婦女為尼摩。今略去摩。以重女故。
但稱尼也。而引智論者。令知序戒也。若就戒之多
寡序位分者。則比丘前無初基。而尼亦闕進步。所
以為便二部儀式故。制尼在沙彌之後。若尼圓具。
[006-0411b]
亦從本部。小眾為始也。論云。尼得無量律儀者。據
本論文。尼受戒法。略則五百。廣則八萬。僧則略有
二百五十。廣亦同尼律儀。文律中僧列二百五十
戒。戒本具之。尼云五百。此疑今決。然以兩列定數。
略指為言。故諸部通截。不必定數。論其戒體。唯一
無作。約境明相。乃量塵沙。比丘僧且指二百五十。
以為持犯蹊徑。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
為所防。但淨身心。莫究五百。
愛道經云。女人但惑色畜眾。知須臾事。故制依大
僧也。
釋 按彼經中。阿難白佛言。佛所說比丘尼法律。
亦自備足。莫不得度者。恐佛泥洹後。當復有女沙
門者。便可比丘尼作師不。佛言。長老。比丘尼戒法
具足可爾。雖爾當由比丘僧。若眾可得爾。一比丘
不肯。不得作沙門也。所以者何。女人多欲態。但欲
惑色。益畜弟子。亦不欲學問。但知須臾之事。是故
當須比丘也。文如經所說。葢為女人智淺多欲。情
易被色惑。唯喜姿容。增益徒眾。不察根器。堪學問
不。既無遠慮法門。但知俄頃之事。故制受具。當依
大僧稱量問難羯磨應成可品。
○授沙彌尼戒法
其畜眾羯磨剃髮法出家法。具如上僧中。唯加尼
字為異。
○授式叉摩那尼法
[006-0411c]
律本。諸尼輙度人。出家受戒。以不知戒相故。造作
非法。佛言。應與戒羯磨。十誦中。輙度妊身女人過
起。佛言。與二歲羯磨。可知有無。然六法淨心。二歲
淨身。
釋 梵語式叉摩那尼。此飜學法女。僧祇律云。式
叉摩那。在大尼下沙彌尼上坐。
○乞學戒言
佛。言聽十歲曾嫁義在後釋。及十八童女。欲二歲學戒
者。當詣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禮尼僧足。兩膝著
地。合掌教作乞言云。】
「大姊僧聽。我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
尼為和尚。願僧與我二歲學戒。慈愍故。」
【三乞巳。沙彌尼應往離聞處。著見處立。
釋 姊者。女兄也。而云大姊。是律語尊稱。猶言大
德也。若乞學戒時。應先集僧巳。後方教乞。乞巳令
沙彌尼。離聞立見處。合掌遙瞻。此是不現前羯磨
也。
○與學戒法
彼尼眾中羯磨者應言。
釋 准常式。先作前方便答云。與學戒羯磨。羯磨
者應言。】
「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
尼為和尚。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
戒。某甲尼為和尚。白如是。
[006-0412a]
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尼
為和尚。僧今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
尚。誰諸大姊。忍僧與彼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某甲
尼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巳忍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說戒相法
佛言。應喚入眾。與說六法名字。
釋 加儀者。彼聞喚巳。至僧中如常作禮。長跪合
掌尼和尚云。】
「某甲諦聽。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六法。不得犯不淨
行行婬欲法。若式叉摩那行婬欲法。非式叉摩那。非
釋種女。若與染汙心男子身相觸。缺戒。應更與戒。是
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偷盜。乃至草葉。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錢。若過五
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燒。若埋。若壞色。
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取減五缺。錢戒。應更與戒。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故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斷
人命。持刀與人教死。讚死。若與非藥。若墮胎。若厭禱
呪術。自作。教人作者。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斷畜
生命不能變化者命。缺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
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妄語。乃至戲笑。若式叉摩那不真實。非巳有。自
[006-0412b]
稱得上人法。得禪。得解脫三昧正受。得須陀洹果斯
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
我。此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於眾中。故作妄語。缺
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非時食。若式叉摩那非時食。缺戒。應更與戒。是
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飲酒。若式叉摩那飲酒缺戒。應更與戒。是中盡
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佛言。式叉尼一切大尼戒應學。除自手取食授食
與他。此學法女具學三法。一學根本。即四重是。二
學六法。謂染心相觸。盜減五錢。斷畜生命。小妄語。
非時食。飲酒也。三學行法。謂大尼諸戒及威儀並
制學之。若犯根本戒法者應滅擯。若缺學法者更
與二年羯磨。若違行法。直犯佛教。即須懺悔。不壞
本所學六法。
釋 而云犯佛教者。謂犯越毗尼罪。乃重突吉羅
也。
此一羯磨為人故作。是屬私也。六犯更與。未
受先學。有異諸受故。
非 一人非。童嫁減年。眾不和集等。
二法非。宣
授不明。缺示三學等。
餘非准前。
○授比丘尼戒
佛言。有八敬比丘尼。善來比丘尼。破結使比丘尼。
羯磨受中有遣信比丘尼。十歲曾嫁比丘尼。十八
童女。二歲學戒。二十眾比丘尼。邊方義立十眾比
[006-0412c]
丘尼。前二唯局佛世。後五通於像末。
釋 八敬比丘尼者。律云。佛在迦毗羅國。時摩訶
波闍波提此飜大愛道與五百釋種女。俱詣佛所禮足。
求度出家。佛止不聽。異時佛在舍衛祇園。時大愛
道聞知。與五百釋種女共自剃髮。被袈裟。在祇桓
門外立。步涉脚破。塵土坌身。悲乞流淚。阿難見巳。
問其所由。啟白世尊。佛告阿難。且止。莫欲令女人
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若出家受大戒。則令佛法
不久。譬如有長者家男少女多。則知其家衰微。又
如好稻田。而被霜雹。即時破壞。阿難復白佛言。摩
訶波闍波提於佛有大恩德。佛母命過。乳養世尊
長大。佛言。如是如是。我亦於彼有大恩。若有人因
他得知佛法僧。因他得歸三寶。受持五戒。知苦集
滅道。於此四諦。無有狐疑。若得須陀洹果。斷諸惡
趣。得決定入正道。如是種種恩。一一非四事可能
報。我出世令摩訶波闍波提知三寶。歸佛法僧。乃
至決定得入正道亦如是。阿難復白世尊。若女人
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歸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
果者。願佛聽出家受大戒。阿難如是三請巳。佛告
阿難。今為女人。制八敬法。盡形壽不可違。若能行
者。即是受戒。何等為八。一雖百歲比丘尼。見初受
戒比丘。應起迎逆禮拜。與敷淨座請令坐。第二比
丘尼不應罵詈比丘呵責。不應誹謗言破戒破見
破威儀。第三比丘尼不應為比丘作舉。作憶念。作
[006-0413a]
自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恣。比丘尼不應
呵比丘。比丘應呵比丘尼。第四式叉摩那學戒巳
從比丘僧。乞受大戒。第五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
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第六比丘尼半月從僧
乞教授。第七比丘尼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第
八比丘尼僧安居竟。應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見
聞疑。如是八法。一一應尊重恭敬讚歎。盡形壽不
可違。阿難依教傳宣。大愛道等一一頂受奉行。尼
部自斯建立。故云八敬比丘尼也。阿難於佛成道
十二年後。大目犍連方勸化出家。今阿難請佛度
尼。在出家二年間矣。
善來比丘尼及破結使比
丘尼。此二同比丘授中。唯異尼也。
羯磨受中有
遣信比丘尼者。按薩婆多論云。佛遣阿難。與大愛
道。八敬受具戒巳。於十四年後。制白四受具。故云
羯磨受中。律云。時有舍夷拘黎諸比丘尼。將欲受
大戒者。詣僧伽藍。道路遇賊毀犯。比丘尼語諸比
丘。諸比丘白佛。佛聽遣使受具。此法准律續後。
十歲曾嫁比丘尼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者。下正授
法是。
二十眾比丘尼者。中國尼受具戒。二部僧
各十人。少一不得。授者治罪。下文二部羯磨自顯。
邊方義立十眾比丘尼者。邊國五人受具。緣起
比丘故開。尼居邊國。開聽亦爾。二部各減其半故
云邊方義立十眾比丘尼也。
○乞畜眾法
[006-0413b]
佛言。尼滿十二歲。欲度人者。應具修威儀。禮諸尼
僧足。如大僧法。三乞巳。文同故不出。其度沙彌尼
式叉尼大戒尼。並須別乞。以年年度弟子犯罪故。
或捨畜眾法等故。
釋 准尼戒相。於一百七十八單墮法中。自一百
二十一度小年童女受具。乃至一百三十三乞授
具。愚癡不聽謗。共十二戒。皆緣非法授具所制。故
云以年年度弟子犯罪故。或捨畜眾等法故。是故
比丘尼若欲度沙彌尼式叉尼大戒尼。並須別別
乞法可也。
○與畜眾法
佛言。尼僧當觀此人堪能教授。二歲學戒。二事攝
取者。當與羯磨。文亦如上。若不堪教授攝取者。羯
磨非法也。
○正授戒前具八緣。一明請和尚。
佛言。若十歲曾嫁。二歲學戒。年滿十二。若十八童
女。二歲學戒。年滿二十者。應與受戒。具修威儀。教
言。
釋 十歲曾嫁者。本律云。小年曾嫁年十歲。二歲
學戒。年滿十二。應與受具足戒。薩婆多論云。男聽
年二十。因不耐寒苦十事。尼十二得者。為夫家所
使。任忍眾苦。加厭本事也。按一切有部百一云。若
是曾嫁女。生年十二應與六法。二年令學。若問障
遮時云。汝年滿十四未也。若是童女諸部皆以十
[006-0413c]
八歲為限。今附百一。以便應機無疑。例前十誦僧
祇。令受戒尼。先詣尼僧中。教使次第一一頭面禮
僧足。然後請之。當偏袒右肩。脫革屣。兩膝著地。合
掌教如是請言。】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求阿姨為和尚。願阿姨為我作
和尚。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慈愍故。」
【三請巳。答言可爾。乃至請二闍黎七證戒人亦爾
也。
釋 阿者謂大也。姨者母之姊妹也。此乃尼部中
最尊之稱。
△二佛言。當安受戒人。離聞著見處立。
釋 有部百一云。安巳。教一心合掌。向眾䖍誠而
立。意令渴仰。不起餘覺也。
△三差教師法
是中戒師應問言。誰能與某甲作教授師。有者答
言。我某甲能。應作白差如是言也。
釋 此中作前方便答等。一一准前。受比丘戒法
無異。】
「大姊僧聽。彼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時
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
【△四教師出眾問法
當起禮尼僧足巳。往受戒者所。語言。】
「妹此是安陀會。此鬱多羅僧。此僧伽黎。此僧祇支。此
覆肩衣。此鉢多羅。此衣鉢。是汝有不。答言是。」
[006-0414a]
【釋 百一中尼五衣者。第四厥蘇洛迦。即尼之下
裙長四肘寬二肘。兩頭縫合入中。抬上過臍後掩
繫以腰絛。第五僧脚[止*奇]譯為掩腋襯衣。長五肘寬二肘。用
掩肩腋。佛制恐汙三衣。先用通覆兩肩。然後於上
披法服。繞頸令急級[巾*勾]。紐於肩頭。其衣拘與衫[巾*勾]
相似。衣總覆身。元不露膊。雙手不出。歛在胸前。同
阿育王像。乃至敬禮三寶。及受食之儀。曾不許露
出胸膊肩。在寺時法皆如是。僧亦同此。然受食禮
敬之時。僧便露膊。五天皆然。本律以僧祇支謂裙。
更名覆肩衣。此方儀失雖久。然制法著用宜應知
之。】
「妹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
當言不實。汝不犯邊罪不。〔答〕無〔若答無者應語言〕汝應不
識此罪名。謂曾受五戒八戒十戒犯四重巳。及受大
戒犯八重。巳還俗訖。今重來者。名邊罪人。汝不有耶
應答云不犯。」
【下難遮。並准上問。以彼此不解者。非問答故。】
「汝犯淨行比丘不。答無。
汝非賊心受戒不。答非
汝不破內外道不。答無。
汝非黃門不。答非女黃門五種。謂
螺筋鼓角脉也。
汝非弑父不。答無。
汝非弑母不。答無
汝非弑阿羅漢不。答無。
汝非破和合僧不。答無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不。答無。
汝非非人不。答非
汝非畜生不。答非。
汝非二根不。答非。
汝字何等
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
年歲滿不。答滿。
[006-0414b]
衣鉢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不。答聽隨當時有者言之。不
得兩牒。若無言無。
汝不負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癲癰疽白癩
乾痟顛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涕唾常流
出。汝有如此病不。答無並答言無者。又應告言。如我向問汝事
僧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眾僧中亦當如是
答。」
【△五喚入眾法
佛言。彼教授師問巳。來至眾中。舒手相及處立巳。
應作白召言。】
「大姊僧聽。彼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時
到僧忍聽。我巳教授竟。聽使來。白如是。」
【即遙語言。汝來。來巳為捉衣鉢。令入僧中也。
△六明乞戒法
當禮僧足。在戒師前。兩膝著地合掌。教師教乞言。】
「大姊僧聽。我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
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願僧濟度我。慈愍
故如是三乞。」
【△七戒師白和尚法
彼戒師應白言。】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
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
我問諸難事。白如是。」
【△八對眾問法
[006-0414c]
彼戒師應問言。】
「汝諦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
汝不犯邊罪耶。答無。
汝不犯比丘耶。答無。
汝非
賊心受戒耶。答非。
汝非破內外道耶。答無。
汝非
黃門耶。答非。
汝不弑父耶。答無。
汝不弑母耶。答
無。
汝不弑阿羅漢耶。答無。
汝不破和合僧耶。答
無。
汝不惡心出佛身血耶。答無。
汝非非人耶。答
非。
汝非畜生耶。答非。
汝非二形耶。答非。
汝字
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
年歲滿不
答。滿。
衣鉢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汝不。答聽
汝不負人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
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癩癰疽白癩乾痟顛狂。
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涕唾常流出。汝有如
是病不。答無。」
【○正授本法羯磨文
彼和尚當隨機示導。令發增上心。便具本法巳。戒
師應白言。】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
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
諸難事。年歲巳滿。衣鉢具足。若僧到時僧忍聽。今與
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釋 此間如前大僧受具中。准僧祇律。作白及羯
磨皆問答成就不。】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
[006-0415a]
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
諸難事。年歲巳滿。衣鉢具足。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
尚尼某甲誰諸大姊。忍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
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
忍。與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本法尼往大僧中受戒法
五分律云。彼和尚阿闍黎復集十比丘尼僧。往比
丘僧中。在羯磨師前小遠。兩膝著地。乞受戒等。義
准尼僧。自結大界。護別眾過等。
釋 本律云。彼受戒者與比丘尼僧。俱至比丘僧
中。五分律云。復集十比丘尼僧。往比丘僧中。宣祖
研義。謂此准尼僧。自結大界。護別眾過等。本律云。
俱至比丘僧中者。謂盡界內尼僧同往。此則眾多
不應時機。恐譯筆之誤俱也。故引五分。為便事法。
今加儀以明復集。然理無默往。若作本法竟。或當
日或次朝鳴槌集界內尼僧。彼和尚尼應通白云。
世尊為我等。制八敬法。第四云。式叉摩那學戒巳。
從比丘僧。乞受大戒。當尊重恭敬。盡形壽不可違。
今有某甲十歲曾嫁二歲學戒年滿十二或年十二曾嫁
二歲學戒。年滿十四 或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年滿二十。遵律問難。羯磨本部
作法受竟。我等作法。十比丘尼將彼受具者。同至
大僧中。乞受大戒。大姊僧和合忍不。眾尼僧應齊
答言可爾。如是復集通白而往。故云義准尼僧自
[006-0415b]
結大界護別眾過也。文云等者。謂非特此律制。一
切僧法皆不得別眾故。此乃二十眾比丘尼受具
戒法。若邊方雖開減半。其復集同往。准此無異。
○請羯磨師法
律無正文。准前具有。應教言所具禮儀並同前受。】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羯磨阿闍黎。願大
德。為我作羯磨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大戒。慈愍
故三請巳師應答言。可爾。」
【○乞受戒法
佛言。彼受戒者禮僧足。兩膝著地。合掌教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
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願僧拔濟我。慈愍
故。」
【三說巳。尼教授師當復本座。
釋 當復本座者。理應加儀。尼眾統受戒者。到僧
中巳。比丘應鳴槌集眾僧如前。僧中禮足。乞請羯
磨師畢。十眾大僧同十尼僧。至授戒所。禮敬畢。大
僧上座。尼僧列座。尼教授師教乞戒巳。當復本座。
○戒師和尚問法
此中戒師應索欲問答訖。應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
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
我問諸難事。白如是。」
【○正問遮難法
[006-0415c]
應安慰法如上巳。便悟言。
釋 安慰法如上者。准前五分律云。族姓女。汝莫
恐怖。須臾間令汝得清淨大戒。成比丘尼入僧數
也。】
「汝諦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
汝不犯邊罪耶。答無。
汝不犯比丘耶。答無。
汝非
賊心為道耶。答非。
汝非壞二道耶。答非。
汝非黃
門耶。答非。
汝非弑父耶。答無。
汝非弑母耶。答無。
汝非弑阿羅漢耶。答無。
汝非破和合僧耶。答無。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答無。
汝非非人耶。答非。
汝非畜生耶。答非。
汝非二根耶。答非並令識相分明顯答
以不解故。無由得戒也。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
某下某。
年歲滿不。答滿。
衣鉢具足不。答具。
父
母夫主聽汝不。答聽。
汝不負人債不。答無。
汝非
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
癩癰疽白癩乾痟顛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涕
唾常出。汝無如是諸病不。答無。
汝學戒未即應答言。巳
學戒復應問言。清淨不復重答言。清淨復應問餘尼言某甲。巳學戒未
餘尼答言。巳學戒重問言。清淨未餘尼答言。清淨。」
【○正授戒體法
戒師應略說發戒方便。如大僧受戒中所說。以得
戒在大僧。理須知正法。羯磨云。】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
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
[006-0416a]
諸難事。年歲巳滿。衣鉢具足巳。學戒清淨。若僧時到
僧忍聽。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
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
諸難事。年歲巳滿。衣鉢具足。巳學戒清淨。僧今為某
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大
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三說如上
問成就巳應言。僧巳忍為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受巳亦如上為說。記春夏冬時節。示語言。
釋 所以本法羯磨但作方便。未示語時節者。非
正受具故。二部僧不滿二十眾故。
○次受戒相】
「族姓女聽。此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八波羅夷法。
犯者非比丘尼。非釋種女。」
【釋 族姓女者。史記云。天子賜姓命氏。諸候命族。
族者氏之別名也。今文云。族姓女謂大族大姓家
之女。乃美稱之辭。】
「不得作不淨行行婬欲法。若比丘尼意樂作不淨行。
行婬欲法乃至共畜生。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
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盜乃至草葉。若比丘尼偷人五錢。若過五錢。若
自取教人取。若自斷教人斷。若自破教人破。若燒。若
埋。若壞色。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
[006-0416b]
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故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比丘尼故自手斷人
命。若持刀與人教死。讚死。若與非藥。若復墮人胎。厭
禱呪詛殺。若自作教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
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妄語乃至戲笑。若比丘尼非真實。非巳有。自稱
言我得上人法。我得禪。得解脫三昧正受。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
養我。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
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身相觸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汙心。與染
汙心男子身相觸。從腋以下膝以上。若捺若摩。若牽
若推。若逆摩順摩。若舉若下。若捉若急捺。此非比丘
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
持。
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受染污心男子
捉手捉衣。入屏處共立共語共行。身相近共期。犯此
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犯八事故。汝是中盡形
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釋 律云。彼此有染污心捉手乃至共行。以為樂。
以身相倚。一一偷蘭遮。於七事中。若不發露懺悔。
罪未除。若犯第八事共期者。即犯波羅夷。不共住。】
「不得覆藏他罪乃至突吉羅惡說。若比丘尼知他比
丘尼犯波羅夷罪。若不自舉。不白僧。若眾多人後於
[006-0416c]
異時。此比丘尼若罷道。若滅擯。若遮不共僧事。若入
外道。後便作是說。我先知有如是如是事。彼非比丘
尼。非釋種女。覆藏重罪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
持不。〔答〕能持。
不得隨舉比丘乃至守園人及沙彌。若比丘尼知比
丘為僧所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隨順。不懺悔。僧
未與作共住而隨順。是比丘尼諫是比丘尼言。汝妹
知不。今僧舉此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隨順。不
懺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隨順。是比丘尼諫是比丘
尼時堅持不捨。是比丘尼當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
諫捨者善。不捨者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由隨舉故。
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五分律云。說八重巳。總說四譬。應如是告言。】
「族姓女聽。如來無所著。巳說八波羅夷。又說四種譬
喻。若犯八重。如斷人頭巳不可復起。又如截多羅樹
心不更生長。又如針鼻缺不堪復用。又如析大石分
為二分不可還合。若比丘尼犯八重巳。不得還成比
丘尼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次說四依法又應告言】
「族姓女聽。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四依法。比丘尼依
此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
依糞掃衣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
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檀越施衣割壞衣得受。
[006-0417a]
依乞食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
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四日食。
十五日食。若月初日食。若眾僧常食。若檀越請食應
受。
依樹下坐。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
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別房尖頭屋小房石室兩房一戶得受。
依腐爛藥。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
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酥油生酥蜜石密應受。」
【釋 律中因比丘尼獨住阿蘭。若有難事起。佛巳
遮不聽樹下坐。今仍依舊文。俾知四依也。此竝下
文略釋。皆准前比丘受具中。】
「汝巳受大戒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處所。和尚如
法。阿闍黎如法。二部僧具足滿。汝當善受教法。應勸
化作福治塔。供養眾僧。若和尚阿闍黎。一切如法教
授。不得違逆。應學問誦經勤求方便。於佛法中。得須
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汝始發心出
家。功不唐捐。果報不絕。餘所未知。當問和尚阿闍黎。」
【應令受戒人在前。餘尼在後而去也。
釋 前授比丘戒緣文云。今解二種羯磨。具足五
緣。方成此比丘尼。受大戒。乃第二種羯磨也。
此
中羯磨皆為人作所屬。是私並明非相。俱准大僧。
[006-0417b]
受具無異。故不重出。
第三諸戒受法篇竟。】
毗尼作持續釋卷六
音義
憚
壇去聲。勞也。
三明
一宿命明。謂但知過去宿世受生之事。名
宿命通。復知宿世至百千萬生。如是姓名受苦受
樂等事。皆悉能知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謂但見
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復見我及眾生死時生時及
身口意所作善惡之業行。或生善道惡道。皆悉能
見名天眼明。
三漏盡明。謂眾生因三界見思之
惑。墮落生死。故名為漏。唯阿羅漢斷見思盡。而得
神通。名漏盡通。復知漏盡巳。後更不受於生死。名
漏盡明。
三垢
即三毒能障自性。故名垢。
苾芻
苾芻乃雪山香草也。有五種德。以喻比丘
亦具此德。故稱為苾芻。
一體性柔輭。以喻比丘能
折伏身口意業之粗獷也。
二引蔓旁布。以喻比
丘傳法度人延綿不絕。
三馨香遠聞。以喻比丘
戒德芬馥為眾所聞。
四能療疼痛。以喻比丘能
斷煩惱毒害之痛苦。
五不背日光。以喻比丘正
見思惟。常向佛日而不背也。
坌
焚上聲。塵[土*翕]也。
[006-0417c]
鄔波䭾耶
謂云親教師即和尚也。
階
音皆。級也。
露膞
下止演切。旃上聲。
捺
難入聲。手按也。
[巾*勾]紐
上音摳。衫[巾*勾]也。下音鈕。結會衫紐也。
詛
阻去聲。以禍福之言。相要曰詛。
疼
音滕。痛也。
狐疑
上音乎。獸名。鼻尖尾大。善為妖魅。性婬多
疑。
腋
音亦。左右肘脇之間曰腋。
膊
音博。肩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