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697 楞嚴經合轍-明-通潤 (master)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轍卷第八
明 二楞菴釋 通潤 述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
揑目亂華發生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虗妄
亂想。」


【此結前起後也言各各具者每一顛倒中各具十
二顛倒也一則現起餘則冥伏言雖各各具足十
二亂想究其所以皆是顛倒妙圓真心而有都無
實事上約無明熏真如而成染用為十二類生之
因巳竟下約真如熏無明而成淨用為五十五位
菩提之因也。】
[008-0386a]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
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并雜灰香
洗滌其器後貯耳露云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
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此明就染飜淨也本因即顛倒因也就本因亂想
立三漸次者教其翻染成淨必從染處下手所謂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也故先德云影由形起響逐
聲來弄影勞形不識形為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
是響源除煩惱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
而求佛果喻嘿聲而求響故知迷悟一塗智愚非
別是以修證佛三摩地必從本因元所亂想入也
浮器喻根中所具真心本來元淨之體除去毒蜜
者喻除助因刳正性也灰湯滌器者喻違現業也
後貯甘露者喻得無生忍而安立聖位也云何下
出漸次之名謂欲修習耳根圓通先當立此三種
漸次方得證入也助因為增上緣正性是生死根
本為因緣現業是根緣境緣除此三種緣則甘露
寂滅法顯矣昔青原初參六祖即問云當何所務
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甚麼曰聖諦亦不為祖
曰落何階級原曰聖諦亦不為何階級之有則知
法無漸次漸次由人故如來觀機逗教於無漸次
中強立漸次無階梯處強立階梯若是上上根人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何漸次之有。】


「云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
[008-0386b]
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生
皆依食住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故
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
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
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
食次䑛其脣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
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
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讚婬
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
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此別釋除助因也眾生日用最切要者飲食若無
飲食命不自全故依四食而住也譚子云牛可使
之負馬可使之駕鷹可使之擊犬可使之守故知
十二類生皆依食住而食為命根之所係故甘毒
不可不擇也唯識云食以資益諸根大種心心所
法能生喜樂相續執持故有四種段食者本曰摶
食唐僧義淨易為段食謂一分一段之食以欲界
香味觸三正消變時有資益義乃名為食觸食者
謂根境識三種和合能引意識相應觸起觸對前
境能生喜樂資益諸根及心心所思食者謂意識
相應思與欲俱轉於可意境希望偏勝有資益義
識食者謂第八識依前三種食住由前三種食緣
助勢力此第八體有增勝故能執持諸根大種能
與諸法為長養因有攝益義故名為食此四種食
[008-0386c]
若大槩論有具不具人間段食鬼神歆觸而飽有
觸食禪天思食識天識食既無形色但以識想故
五辛者葱蒜韭薤興渠也興渠根如蘿蔔出土辛
臭此方所無故不翻也此五辛者能發婬增恚故
須斷也如是下出過天仙嫌其臭穢餓鬼䑛其唇
吻菩薩不來擁護魔王得其方便過惡增而福德
消塵滓近而清虗遠若不斷除則日就月將漸為
魔眷此初心入道者所以必欲先除也。】


「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
戒律永斷婬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阿難
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當觀婬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
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
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
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覩佛聞法親奉聖旨
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則名為
第二增進修行漸次。」


【此別釋刳正性也對助而言故曰正葢婬殺若固
有之物不待教而自能與身俱生與性俱有實生
死之正性故當刳之也無啖生氣者謂無情有生
氣者尚不忍傷況有情有命者耶此亦防微杜漸
之至也如高柴不折方長茂叔不除庭草皆是此
意當觀婬欲如毒蛇怨賊者害法身損慧命莫不
[008-0387a]
由斯勢不兩立故我不害彼彼必不害我若視如
毒蛇則不敢狎視如怨賊則不敢近矣故經云使
人愚蔽者愛與欲也又云但離此門出塵羅漢故
以毒蛇喻之而教令觀察也寶積經云文殊言天
子若人一心專精自受貪欲心發即應覺知方便
散除還令寂靜云何散除應作是念此是空此不
淨求此欲心生處滅處從何處來去至何所其中
誰染誰愛誰為染者誰為染法如是觀時不見能
染不見所染不見染事以不見故則無有取以不
取故則無有捨以不捨故則無有受不捨不受則
名離欲寂靜涅槃矣執身不起者七支不犯也執
心不起者一念不生也斷婬則不相生斷殺則不
相殺斷偷則不償宿債三業既除名清淨人修三
摩地者因戒而修定也肉眼觀見十方世界者即
色陰盡相後文云十方洞開無復幽暗是也按位
當在初信齊小初果此當菩薩初斷見惑時也覩
佛下四句即受陰盡相後文云去住自由無復留
礙又云得意生身隨往無礙是也按位當在二信
齊小二果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想陰盡相後文
云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今言
宿命清淨則是去塵垢而照見生死矣又言得無
艱險者以徹通宿命若除巳願力永不誤入惡趣
故離生死險難惡趣也按位當在四五兩信對小
三果。】
[008-0387b]


「云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
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
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
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
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
漸次。」


【此別釋違現業也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即牒上五
信三果因持戒而發定慧者由欲界九品思惑巳
盡故心無貪婬因內無貪婬故於外六塵不多流
逸而不許絕無者以根中無始虗習尚未淨盡所
對之塵猶在而現業猶未違也因不下方顯忘塵
盡根始違現業也謂既不流逸於外則不隨前塵
所起知見而復歸元真如是則外無所入而內無
所出根塵不接兩不相偶始得反欲流而全一精
明至是六根對境始得不生分別如鏡照像故曰
反流全一六用不行也此正行陰盡相下文云六
根虗靜無復馳逸是也按位齊七信當小之四果
十方下復顯忘塵盡根巳後識陰盡相按位當與
後三信齊也由根不接塵則世界清淨故見十方
國土表裏洞徹猶如琉璃內懸明月下文云識陰
若盡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內含寶月如吠琉璃時
圓覺所謂一世界清淨乃至多世界清淨時也
由塵不交根則無所繫縛故身心快然而身量心
[008-0387c]
量不等不動故曰妙圓平等獲大安隱圓覺所謂
四大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由不動故安隱也
一切如來密圓淨妙者密謂秘密深固幽遠無人
能到故圓謂圓滿交徹含攝重重無盡故淨謂清
淨明相精純纖塵不立故妙謂神妙一切變現皆
不為礙故此即果上四德也皆現其中者謂此果
德皆現是人之心也大經所謂一切法門無盡海
普會一法道場中是也是人即獲無生法忍者是
人指前清淨持禁戒人其功用至此則不見有少
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始得不生不滅果地覺為因
地心故曰獲無生忍所謂從定發慧也若此方歷
代諸大祖師所證無生法忍皆此位攝此當菩薩
斷思惑塵沙惑也從是漸修等者此則通指後之
諸位也謂以此不生不滅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
地修證所謂先悟毗盧法界後修普賢行門故下
文住以成德行以成行向以成願地以斷惑證真
皆以此位為基也此答前至何漸次得修行目也。】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
續生執心虗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鎣十方界乾有
其慧名乾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


【此即束前三漸次中所含十信無生法忍以顯是
初乾慧孤山云所謂合十信為乾慧是也欲愛四
句束前七信巳斷三界思惑巳盡而三界生緣逈
絕無分不受後有此則因戒生定即行陰巳盡之
[008-0388a]
相執心二句正顯思惑盡而人空智發此當天台
斷盡思惑證一切智也慧性二句束後三信正顯
慧性圓明而照用徧界此牒前文識陰巳盡之相
正當天台斷塵沙惑頓開法眼見俗諦理成道種
智此則因定發慧也然圓人本期不斷見思塵沙
意在入住斷無明見佛性譬如冶鐵粗垢先去非
本所期意在成器器未成時自然先落雖見先去
其人無一念欣心所以者何未遂所期故圓教行
人亦復如是雖非本所期斷自然先落欲習下出
其所以名乾慧也由現種習三而習氣最細今言
欲習初乾者是欲愛之最細習氣初得乾枯也最
細習氣即斷性雖見思巳盡斷性亦無而根本無
明全在未與如來法流之水相接故曰乾有其慧
若一入初住分破無明分證真理則與如來法流
水接矣問既云行識皆盡何故復云欲習初乾未
與如來法流水接答自有二說若圓人通別二惑
同時頓盡便能超入金剛後心乾慧不歷階級故
下文云識陰若盡則汝現前六根互用從互用中
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
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金
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
歸無所得如觀音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
獲二殊勝是也若圓人志在斷別惑而通惑先斷
者便入初乾慧地歷階級而進矣問前漸次中巳
[008-0388b]
含十信而乾慧地復束為一位矣何故下文復開
十信答前之十信但是總束圓通助正始末以為
後位初心方便然圓通歷證三空實居十信此位
之後別有十信名借常途義則逈別以是初住開
出故。】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
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此明信心住即信根也此心者躡前乾慧心也中
中流入者按修圓通初心雖直觀聞性不著空有
是亦絕待靈心之中道而麤垢先落人法雙銷未
免任運趨於圓明之空性非中道純真至此位則
俱空不生前之中道於斯益純故曰中中流入蓋
言中而復中順法流而深入也六根互用曰圓情
器雙超曰妙開敷者如華始開也次二句明乘此
心開益增進也從真妙圓者言此非同前位似妙
似圓乃真妙真圓也重發真妙者使真妙者益進
於妙真圓者益進於圓應是根塵互周身土重重
漸廣如華正開也妙信者親見心佛眾生三無差
別非同比量之信常住者堅固不動非同前位輕
若鴻毛妄想滅盡者固是我想法想及非法想俱
時蕩盡亦是聖凡見息因果情忘也末二句總攝
前意結成信心葢純真中道非同前位兼帶趨空
也以親見此理深忍樂欲故名信心乃成就之相
住即常住不退也後皆傲此又此位既攝前乾慧
[008-0388c]
所成而乾慧合前三漸所含十信故知此位乃究
竟前之十信而抵於成就所以獨標信心住若作
常途十信初心豈能當此圓妙常住妄想無餘等
義乎孤山云此下十信雖與諸經十信名同而於
名下皆結住名故知即是初住分開況云中道純
真豈是相似位耶故知此經原始要終莫不皆用
中道妙觀觀常住妙理苟不如是將何以顯此經
純圓耶自此以至十迴向當起信之解行發心也。】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
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
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念心住即念根也初二句躡前位生起圓通者謂
根根塵塵周徧法界故稱一切圓通由一切圓通
故陰不能覆處不能局而界不能隔因此遂能遠
憶過去無數劫捨身與未來無數劫受身乃至業
力所熏隨眠習氣皆現在前是人皆能冥記毫無
遺失此屬宿命漏盡二通也言習氣者按唯識不
出三種謂名言我執有支今言捨受多是有支即
異熟識然一切之言必兼餘二若在我執位中即
是種子法執位中乃種子所遺微細習影如畢陵
之慢身子之瞋等又前位是深信本有佛性此位
是憶念近習種性此二位所以別也。】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
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008-0389a]


【精進心即進根也首四句躡前二位成就一精字
也真精者言妙圓純真之觀力漸久故精明也發
化者觀智強而能起鎔妄之力用也葢由精故化
由化益精耳次二句躡念心上句正躡下句明其
併前習氣鎔盡無餘皆成智慧故曰通一精明葢
前位本有近習未融為一至此盡鎔為一精明智
體矣次二句躡前精字加以進字而成就精進二
義葢精明即菩提體亦是如如智體真淨即涅槃
體亦是如如理體今以精明進趣真淨是純以如
如智契如如理也永嘉云但得懷中解垢衣誰能
向外誇精進此之謂與。】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慧心住即慧根也上位轉惑習而成智慧此明惑
盡而慧心顯現菩提之體無復妄雜矣問何故乾
慧不名住而此位名住答以前云執心虗明猶有
執在此云心精現前則其執渾融成化矣前云純
是智慧猶帶是在此云純以智慧則日用在在皆
慧并忘其是矣以用也謂識其寶而能用也識其
寶而能用此慧所以名住也。】


「執持智明周徧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心住即定力也前位以見心朗徹故智慧純明
而此智明若無定力執持則妄念起而偏局不徧
正念失而間斷不常所謂無寂之照如風中燈故
曰徧寂而又曰常凝皆大定之相所謂一心不動
[008-0389b]
入諸禪也此五皆言根者如果木之有根也。】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惟進無退名不退心。」


【不退心即進力也自此以下屬五力如果木結根
既久有不可拔之力用故定光發明者從定發慧
也明性深入者言不住於明若磨鏡然愈磨而愈
明明明不巳故曰深入惟其深入有進無退故名
不退也。】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護法心即定力也心進安然者前雖不退而勤勇
無間尚涉工夫至此雖精進而不見有勤勞之相
故曰安然持心至於安然則優游垣蕩永保無處
矣然所保持者何物不失者又何物即諸佛法身
命脉也由我保持法身命脉而不失自然得與諸
佛氣分通同脗合故名護法。】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
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


【迴向心即慧力也首句躡前定力所持覺體妙力
即慧力也前雖初與如來氣分交接蒙佛慈光攝
受尚有自他之分此則復以巳之妙力迴佛慈光
向自巳心佛安住實無二種如眼眼相對心心相
照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如兩鏡相寫傳耀無盡故
名迴向。】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
名戒心住。」
[008-0389c]


【戒心住即信力也首句躡前心光密迴既獲自性
天真不動佛體即安住無為毫末不漏落於有為
一滲有為即名破戒是則心愈密而戒愈嚴所謂
佛性戒珠永無遺失故名戒心。】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願心住。」


【願心住即念力也首句躡前既住戒心不動之體
此則漸發自在之用則無求不達無適不可故所
去如願人能小心翼翼亦可行於蠻貊況住戒自
在毫無勉強惡乎往而不可哉十信竟。】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暉十用
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此明第一發心住此當起信論中信發心也真方
便者即從真妙圓重發真妙也謂真如心中本來
具足十心妙用以無方便終不能發今依真如方
便發此十種妙心中間不容一毫雜染純是智慧
其心精矣既精而心光愈顯五根五力皆悉具足
而一心即十心十心即一心涉入重重本無二體
總是一心圓滿成就故名發心住則知離前十心
無此住體言發心者謂從一心發起十心由此十
心而結心始解萬行具足下文不過推廣此十心
以至究竟耳故大經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天台
解云初發心者初住名也便成正覺者八相成道
也是分證果若謂巳成妙覺則二住巳後諸位徒
施矣先所云發覺初心蓋指此耳此如中陰攬先
[008-0390a]
業而成陰體也大經又云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
二心先心難天台解云細識不二之旨龍女便
成正覺諸聲聞人受當來成佛記莂皆是此位成
佛之相故宗鏡云此菩提心有大勢力如獅子筋
絃如師子吼如金剛鎚如那羅延箭具足眾寶能
除貧苦如如意珠雖小懈怠小失威儀猶勝三乘
功德舉要言之此心即具一切菩薩功德能成三
世無上正覺所以華嚴廣讚此心功德無盡故六
祖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忽然悟入遂
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圓明何期
自性本自具足始可名真正發菩提心矣若準華
嚴此菩薩緣十種法而發心所謂是處非處智善
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別智種種界差
別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無礙
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何以故欲令菩薩
於佛法中心轉增廣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
悟故自此位至十地當菩薩斷滅異住相無明所謂盡
聞不住覺所覺空也。】


「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
名治地住。」


【此明第二治地住也初句躡前琉璃喻智精金喻
理以前妙心者即以十用所成初住之心以為基
地始堪踐履從此步步脚踏實地於一切時一切
處借眾生以練治心地自然出生一切善法增長
[008-0390b]
大悲故名治地此如中陰乘彼業力結為境界為
依止處也大經云此菩薩於諸眾生發十種心所
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
守護心師心導師心何以故欲令眾生於諸菩薩
增長大悲故具此十心心地不治而自治矣。】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


【此明第三修行住也初句躡前謂將十心履以成
地然後涉歷見色聞聲處日用動靜邊則一一天
真一一明了見聞不惑無有錯謬如此而遊履十
方任運縱橫得無拘礙所謂百華林裡過片葉不
沾身名修行住不亦宜乎此如中陰見遠如在目
前所去速疾山壁不礙也大經云此菩薩以十種
行觀一切法所謂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無作無
味不如名無處所離分別無堅實如此觀法何礙
之有。】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
入如來種名生貴住。」


【此第四生貴住也初句躡前大經云此菩薩從聖
教生成就十法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
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
涅槃又能了知三世一切佛法修集三世一切佛
法圓滿三世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諸佛平等何以
故欲令增進於三世中心得平等故其行如此則
為如來肩所荷擔則為如來衣之所覆受佛氣分
[008-0390c]
不通而通不入而入斯則秉佛遺體初托聖胎正
如太子處胎貴壓羣臣故名生貴前云氣分交接
猶二也此云受佛氣分入如來種幾合為一矣此
如中陰與父母業同會合一處也。】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巳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
足住。」


【此第五方便住也初句躡前親奉覺胤者謂攬佛
權實二智凝結聖胎也如中陰攬赤白二渧而結
凝滑等如胎巳成人相不缺者謂六根圓滿具足
一切方便善巧度脫眾生克肖於佛無所乏少如
中陰身六根成就克肖父母也大經云此菩薩所
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安樂
一切眾生哀愍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
眾生離灾難出生死發淨信悉調伏證涅槃故名
具足方便。】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此明第六正心住也初句躡前心相亦同者言心
亦同佛也大經云此菩薩聞十種法心定不動所
謂聞讚佛毀佛心定不動讚法毀法心定不動讚
菩薩毀菩薩心定不動讚菩薩所行毀菩薩所行
心定不動說眾生有量無量易度難度心定不動
說法有量無量有成有壞若有若無心定不動唯
其一無所動名正心住纔有一毫心動則不得其
正矣故寶積讚佛偈云毀譽不動如須彌於善不
[008-0391a]
善等以慈。】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此明第七不退住也初句躡前謂內外一如也日
益增長者謂亭毒涵養漸漸增長也大經云此菩
薩聞有佛無佛有法無法有菩薩無菩薩有菩薩
行無菩薩行菩薩修行出離不出離心不退轉聞
過去有佛無佛未來有佛無佛現在有佛無佛心
不退轉聞佛智有盡無盡三世一相非一相心不
退轉由不動故不退也。】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此明第八童真住也十身者謂菩提身願身化身
力身莊嚴身威勢身意生身福身法身智身也前
則增長此則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具體而微其
力未充故名童真大經云此菩薩住十種業所謂
身行語行意行無失隨意受生知眾生種種欲種
種解種種界種種業知世界成壞神足自在所行
無礙又知一切佛剎乃至一切剎中承事供養無
數諸佛等由具足十種業故十身靈相亦一時具
足。】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此明第九法王子住也形成是躡前位猶未顯著
至此則赫然熾盛故曰出胎堪紹如來家業具有
如來寶藏之分所謂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為佛長
子也大經云此菩薩修習法王十種觀察之事所
[008-0391b]
謂法王善巧軌度宮殿趣入觀察灌頂力持無畏
宴寢乃至法王讚歎故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
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此明第十灌頂住也初句躡前位而具成人之德
孤山曰表以成人者堪行佛事也太子世子異其
文耳春秋曰會太子於首止禮曰文王世子皆天
子之子也陳列灌頂者華嚴云轉輪聖王所生太
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坐白象寶妙金之座張大
網縵奏諸音樂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內王執此瓶
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菩薩受職亦復如
是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為受大智職菩薩彼第
十法雲地名灌頂菩薩今此十住亦分得也然圓
教分以來真悉有應用若論智力不無優劣故初
住百佛世界現十界相利祐眾生位位竪入倍倍
增勝經中所明各就一義若論一位具諸位功德
則十義俱徧十住既爾餘位皆然大經云此菩薩
成就十種智所謂震動無數世界照耀住持往詣
嚴淨無數世界開示無數眾生觀察無數眾生知
無數眾生根令無數眾生趣入令無數眾生調伏
又勸學十種智所謂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
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世界智知一切眾生智知
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智何以故欲令增長一切
智故今曰灌頂是以智水灌頂也以一切財寶皆
[008-0391c]
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如佛子所應得者皆
巳得既有成人之德可當大任故分之以政化導
十方以試行道之端也十住竟○巳上十信為積
德之基十住為積德之漸至此位則道成德備若
不度生行事是自了漢故廣行六度大作佛事故
次之十行所謂恃源而往也易曰君子以成德為
行又云大車以載積中不敗言其德廣而行亦廣
也。】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巳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
隨順名歡喜行。」


【此第一施度行也大經云菩薩行不可思議與法
界虗空等以菩薩學三世諸佛而修行故此菩薩
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皆惠施其心平等無有悔
悋不望果報名稱利養但為救護攝受饒益一切
眾生菩薩修此行時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隨諸
方土有貧乏處以願力故往生於彼豪貴大富財
寶無盡廣行財施乃至求身肉者爾時即施身肉
令其歡喜如是無量眾生乞求身肉倍復歡喜復
作是念此等眾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求不請
而來教我入佛法中我當不違一切眾生之心又
作是念願我巳作現作當作所有善根令我未來
於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中受廣大身以是身肉充
足一切饑苦眾生乃至若有一小眾生未得飽足
願不捨命所割身肉亦無有盡以此善根得證菩
[008-0392a]
提願諸眾生食我肉者亦得菩提廣作佛事如是
利益眾生而無我想眾生想不見施物不見受者
等由前位具足妙德浹洽於中成佛子住故睟面
盎背大喜徧身今復廣行布施則近者慕其德近
者懷其惠故十方隨順結名歡喜宜哉自此以至
四加行當起信之解行發心也。】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此第二戒度行也此以戒德利益眾生故得此名
若內無德本何以利人故見其德容使人意消者
內必有本矣大經云此菩薩護持淨戒於色聲香
味觸心無所著亦為眾生如是宣說菩薩持淨戒
時於一日中假使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
一一各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天女皆以五欲善
行方便端正姝麗傾惑人心執持種種珍玩之具
欲來惑亂菩薩道心菩薩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
障道法乃至障礙無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
心淨如佛唯除方便教化眾生而不捨一切智心
菩薩不以欲因緣故惱一眾生寧捨身命而終不
作惱眾生事菩薩自得見佛巳來未曾心生一念
欲想何況從事爾時菩薩應作是念一切眾生於
長夜中想念五欲趨向五欲貪著五欲其心決定
躭染沉溺隨其流轉不得自在我當令此諸魔及
諸天女住無上戒住淨戒巳於一切智心無退轉
乃至云自得度令他得度自快樂令他快樂等所
[008-0392b]
謂饒益眾生葢如此。】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


【此第三行忍度也大經云此菩薩常行忍法謙下
恭敬不自害害他不自取取他但作是念我當為
眾生說法令離一切惡斷貪瞋癡憍慢覆藏慳嫉
諂誑令恒安住忍辱柔和菩薩成就忍法假使百
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眾生來至其所一一眾生化
作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億那
由他阿僧祇語所謂不可喜語非善法語乃至不
堪聽聞語以是言辭毀辱菩薩又此眾生一一各
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手一一手各執百千億
那由他阿僧祇器仗逼害菩薩如是經於阿僧祇
劫曾無休息菩薩受此極大楚毒身毛皆竪命將
欲斷作是念言我因是苦心若動亂則自不調伏
自不守護乃至自生執著云何令他心得清淨菩
薩爾時復作是念我從無始劫住於生死受諸苦
惱如是思惟重自勤勵令心清淨而得歡喜善自
調攝自能安住於佛法中亦令眾生同得此法等
自能安住於佛法中自覺也復令眾生亦得此法
覺他也一切罵辱打辱皆能歡喜忍受是無違拒
也故金剛云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菩薩
於支解時應生瞋恨故知毀辱無瞋始名真忍。】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此第四行進度也大經云此菩薩修諸精進所謂
[008-0392c]
第一精進乃至普徧精進性無三毒憍慢終不為
惱一眾生故而行精進但為斷一切煩惱惑本除
一切習氣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界一切眾
生死此生彼一切眾生煩惱心樂境界諸根勝劣
心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法界知一切佛法
根本性知一切佛法平等性知三世平等性得一
切佛法智光明證一切佛法智乃至得分別演說
一切佛法句義智故而行精進菩薩如是行精進
巳設有人言汝頗能為無數世界所有眾生以一
一眾生於阿鼻地獄經無數劫備受眾苦令彼眾
生得值無數諸佛出興於世以見佛故具受眾樂
乃至入於無餘涅槃得成菩提爾能否耶菩薩不
以聞此語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歡喜
踊躍等此中種類出生窮未來際者即是盡諸阿
鼻眾生種類經無數劫皆令入於無餘涅槃得成
菩提也三世平等者即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
精進十方通達者即為知一切法界而行精進夫
種類出生是第一心盡未來際是常心三世平等
即不顛倒心十方通達即廣大心四皆無盡故名
之也。】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癡亂行。」


【此第五行禪度也大經云此菩薩成就正念心無
散亂無有迷惑以是正念善解世間一切語言能
持出世諸法言說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能
[008-0393a]
持建立色自性言說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識自
性言說心無癡亂於世間中死此生彼入胎出胎
發菩提心事善知識勤修佛法覺知魔事離諸魔
業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無癡亂此菩薩成就
如是無量正念於無量劫中從諸佛菩薩善知識
所聽聞正法經無量劫不忘不失心常憶念無有
間斷復次此菩薩種種音聲不能惑亂所謂高大
聲極令人恐怖聲乃至沮壞六根聲假使充滿阿
僧祇世界未曾一念心有散亂乃至善入一切諸
禪定門知諸三昧同一體性了一切法無有邊際
等此中一切合同種種法門者即一念定心能持
一切法也得無差誤者即聞無量法經無量劫不
忘不失也良以定心不能持諸法門是為癡定於
諸法門未免差誤仍是亂心今一念定心持種種
法即有種種音聲不能惑亂一一分明不爽毫髮
故無差誤是知癡亂俱離也。】


「則於同中顯現羣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此第六行即理事無礙智也大經云此菩薩三業
清淨住無所得凡所示現無性無依住如實際超
諸世間無有所依入離分別無縛著法入最勝智
真實之法入非諸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此是
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此菩薩作如是念一切
眾生無性為性一切諸法無為為性一切國土無
相為相一切三世唯是言說乃至云佛法不異世
[008-0393b]
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
無差別了知法界體性平等轉更增長大菩提心
與一切眾生作所依處等此中同者即出世間平
等法也異者即世間差別法也同中現異者平等
法中現差別法也異中現同者差別法中現平等
法也斯由真俗互融故名善現。】


「如是乃至十方虗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
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此第七行事事無礙智也兼下三行皆是滿足智
度言不但同異互融擴而充之則大小相容一多
無礙如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現法界是
也不相留礙者界入塵而界不小是小不礙大塵
含界而界不大是大不礙小三祖云極大同小不
見邊表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此由無著方能如是
若有一毫執著安得大小互融耶大經云此菩薩
以無著心於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於諸世界
心無所著於念念中見無數佛於諸佛所心無所
著又於毛端徧現法界於一毛端處盡不可說不
可說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如一毛端處一一毛
端處皆亦如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執著於我起
我我所想是也。】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名尊重行。」


【此第八行究竟彼岸智也先德云明明百草頭明
明祖師意是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於六度中亦
[008-0393c]
唯般若最為尊重名尊重行華嚴名難得行以有
智慧行行皆到彼岸故此菩薩成就難得善根於
念念中能轉阿僧祇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此菩
薩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此菩薩不
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生死中流而能運此岸眾
生到於彼岸安隱無畏無憂惱處不於眾生數而
有所著何以故菩薩深入眾生界如法界眾生界
法界等無有二無二法中無增無減故曰種種現
前咸是第一波羅蜜也。】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


【此第九行說法度生智也如上圓融無礙德既同
於如來行亦齊於諸佛是則一言一行皆合十方
諸佛軌則故名善法大經云此菩薩為一切世間
天人魔梵婆羅門作清涼池攝持正法不斷佛種
得四無礙辯隨諸眾生根性樂欲以廣長舌於一
音中現無量音應時說法皆令歡喜是也。】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此第十行不違實相智也由全性是修故成軌則
全修是性故本無為今既具此妙德出生妙行故
雖萬變總屬一真大經云此菩薩成就第一誠諦
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此菩薩學三世諸佛真
實語得三世諸佛無二語隨如來學智慧成就故
所說所行皆是真實巳上十行竟○下明十迴向
良以十住之中雖皆純用中道而文中未甞顯言
[008-0394a]
利生之事是則趣空之行居多十行位中方始明
言度生是則出假之悲最勝此十迴向顯然悲智
等運真俗互融位位願願圓滿中道此迴向法不
過三處謂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實際也準華
嚴經迴向即是發願良以有行無願行必茫然有
願無行願唯虗設故行願兼資方入如來大涅槃
海。】


「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巳純潔精真遠諸
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
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此第一離相迴向與次位皆是迴向眾生也前四
句躡前十行清淨無漏即純潔一真無為即精真
遠諸留患即攝十行蓋十行既備則凡有作為皆
無留礙故正當度生之時不見生之可度是終日
有為而實無為以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曰迴向若
度生而存度相即著我人是添枷帶鎻非迴向法
如南岳大師云三世諸佛一口吞盡何處更有眾
生可度是真迴向也大經云此菩薩行六度時作
如是願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眾生皆使清淨
至於究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無量苦惱若有善
根不欲饒益一切眾生不名迴向隨一善根普以
眾生而為所緣乃名迴向安置眾生於無所著法
性迴向菩薩如是迴向之時度脫眾生常無休息
不住法相所謂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也。】
[008-0394b]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迴向。」


【此第二不壞迴向也壞其可壞者即上滅諸度相
也諸離者即上離眾生也遠離諸離者即離眾生
相亦遠離也結名不壞者謂不壞度生事業也合
上位論之上位言雖度生而不著度生相故曰遠
離此位言雖不著生相而不妨度生故曰不壞智
悲雙運自他二利之中道也大經云此菩薩於一
切眾生得不壞信慈眼等觀善根迴向普利眾生
此則有生可度也。】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迴向。」


【此第三等佛迴向智同佛智也巳下四位皆是迴
向佛道本覺湛然者謂自巳本佛顯現也覺齊佛
覺者謂與一切如來心精通同脗合也等一切佛
迴向者我與如來寶覺真心無二圓滿也大經云
此菩薩隨順修學諸佛迴向之道如是修學迴向
道時見一切色乃至觸法若美若惡不生愛憎心
得自在無諸過失廣大清淨歡喜悅樂離諸憂惱
心意柔軟諸根清涼菩薩得是安樂之時復更發
心迴向諸佛作如是念願以我今所種善根令諸
佛樂轉更增勝等由諸佛如是迴向我亦如是迴
向名等一切佛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迴向。」


【此第四至處迴向境同佛境也精真即本覺體發
明即發揮妙用地如佛地者此表發揮自巳因地
[008-0394c]
心中所含無邊境界全同諸佛果地所現無量剎
土也至一切處者盡佛境界之意大經云此菩薩
修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
處譬如實際無處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間至
一切眾生至一切國土等願此善根亦復如是至
一切諸如來所以如諸天諸供養具而為供養充
滿無量無邊世界乃至三業普入一切世界以作
佛事等。】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無盡功德藏迴向。」


【此第五無盡迴向身土互融也若以世界涉如來
則一毛孔中有無量寶剎莊嚴微妙若如來涉世
界則一微塵內有無量如來轉大法輪得無罣礙
者言世界涉如來時不礙如來即入世界如來涉
世界時不礙世界即入如來名無盡功德藏者以
佛身佛界各具無量莊嚴備表無盡功德故也大
經云此菩薩以普賢行為根本以盡法界虗空界
無邊無際無盡皆從如來智慧所生妙寶之所莊
嚴所謂一切香華衣服乃至音樂如是等無量無
數莊嚴之具莊嚴一切盡法界虗空界十方無量
種種業起佛所了知佛所宣說一切世界乃至住
此迴向得十種無盡藏所謂得見佛無盡藏見法
無盡藏此皆以普賢大行願為根本華藏世界莊
嚴所顯功德故云爾也。】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
[008-0395a]
名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此第六平等迴向也謂此身土互融無盡藏中各
各出生無盡清淨因復依此清淨而證清淨果所
謂物物燈明智體頭頭普賢行門如金作器器器
皆金故曰平等善根也大經云此菩薩或為帝王
臨御大國威德廣被名震天下執持一蓋溥蔭萬
方以四攝法攝諸眾生為轉輪王一切周給或施
外財或施內身迴向眾生等此即地中各各生清
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也。】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
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此第七等觀迴向也大經云此菩薩以淨志願菩
提心力修諸善根時作是念言此諸善根是菩提
心之所積集皆為憐愍一切眾生皆為趣求一切
種智作是念時善根增進永不退轉菩薩以所集
善根於念念中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財寶
豐足無所乏少願一切眾生成就大功德藏等如
是迴向時眾生不違一切剎剎不違一切眾生剎
眾生不違業業不違剎眾生思不違心心不違思
思心不違境界境界不違思心世平等不違佛平
等佛平等不違世平等菩薩行不違一切智一切
智不違菩薩行菩薩如是迴向時得業平等報平
等眾生平等三世諸佛平等前位地中各各生清
淨因者則是化善根而為真根真根既成十方眾
[008-0395b]
生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見一切眾生皆我本性
之眾生一一隨順等觀一一圓滿成就故不遺失
一眾生願一切眾生皆得成就大功德藏此常不
輕所以逢人即禮拜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
當作佛。】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
迴向。」


【此第八真如相迴向也巳下三位皆迴向真如大
經云此菩薩正念明了遠離迷惑專意修行深心
不動成不壞業趣一切智終不退轉生勝善根修
白淨法以智方便而為迴向如是一切種種門種
種境種種相種種分種種行等菩薩爾時慧眼普
觀所有善根無量無邊悉是趣向十力乘心之所
建立皆悉迴向一切種智唯一無二乃至不著世
間不取眾生其心清淨無所依止等譬如真如徧
一切處無有邊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等此中即
一切法者即彼所修世出世間諸法所謂種種境
相事行等離一切相者即不著世間不取眾生其
心清淨無所依止等前雖上求下化然總未出即
相離相之間今併其即離而兩忘之方契真如相
矣。】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迴向。」


【此第九解脫迴向也前離即雙離名真如相若著
真如相則為真如相縛故併忘其如相名真得所
[008-0395c]
如若真得所如則處處皆如更有何礙哉大經云
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身業語業意業精
進自在力乃至普賢行願彌綸法界得一百五十
六種甚深微細智如是則安往而不自在乎名無
縛解脫者即入法界不可思議解脫也前位是理
無礙此位即理事事事二無礙也。】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迴向。」


【此第十無量迴向也蓋無著獲性德之全體無礙
獲性德之大用故曰性德圓成也法界量滅者良
由體無不徧用無不周故舉一毛一塵皆等法界
無有限量前雖如是猶在法界量裏尚未至銷其
限量今則根根塵塵周徧法界則限量情忘不墮
諸數故名法界無量大經云此菩薩以離垢繒而
繫其頂住法師位廣行法施為諸眾生而作導首
以此法施善根迴向願得修習成就增長廣大一
切無礙境界等作是念言我當普於一切世界為
諸眾生精勤修習得徧法界無量自在身乃至徧
法界無量利益眾生善根等皆是法界量滅之意
巳上十迴向竟○下明四加行若據別教前三名
資糧位資謂資具糧謂糧食謂所積既多所適必
遠如適千里者必三月聚糧故假十住以成其內
德十行以成其利他德十迴向以成其自他互融
之德萬德既備可入聖域然而猶有微碍於此復
立加行位自非世尊洞晳奧密孰能辯之故唯識
[008-0396a]
論云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真
住唯識言少物者即微礙也此中則借別名圓名
雖同而實不同也以別教之初地與圓教之初住
齊故圓教初住即斷一品無明次從二住至十住
各斷一品無明與別教十地齊次從初行斷一品
無明與等覺齊次入二行與妙覺齊從三行巳去
別教之人尚不知其名字何況伏斷以別教但破
十一品無明故也是知圓凡巳超別聖況四種妙
圓加行乎然唯識四種加行位各有能發定所發
觀及所觀法今詳此經都無此義但以心佛二字
對辯成四位而巳故不同也。】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
加行。」


【此明加行為入地之勝進也溫陵云四十一心乾
慧一信住行向各十也小乘通教皆有四加而非
妙非圓故此特標妙圓則不可以尋常加行目之
矣前文云欲真巳非真真如性三漸次是欲真之
念初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是欲真之念再起至
四加行是欲真之念三起至初地而欲真之麤念
斷至八地而欲真之細念亦斷至妙覺而欲真最
細之念永斷矣。】


「即以佛覺用為巳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水
名為煖地。」


【此明煖地也前云覺齊佛覺但是發願希求猶有
[008-0396b]
覺在未能超佛是而為巳心至是欲超佛見而用
為巳心然佛見未忘欲超而未能即超故曰若出
未出喻如鑽火欲然木而未然但有煖相而巳故
名煖地故龍牙云學道如鑽火逢烟且莫休直待
金星現歸家始到頭。】


「又以巳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虗空
下有微礙名為頂地。」


【此明頂地也前云地如佛地亦是發願希求未能
超巳見而成佛所履至是始以巳心成佛所履然
巳見未忘故若依而不可謂之依喻如人登高山
身雖入於虗空而脚跟點地尚有微碍未能挾日
月而遊八表故名頂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此明忍地也自始焉中中流入以至即以佛覺用
為巳心又以巳心成佛所履然曰用曰成猶存二
相非善得也至此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而不可
分故曰二同而又云善得中道然謂之善得而非
真得如忍事人既不懷之於心又不出諸於口是
名善忍然非真忍故名忍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此明世第一也前云善得中道雖心佛不分未忘
數量至此則心佛兩融而數量始銷所所謂非心
非佛也故南泉云莫認心認佛設認得是境古人
喚作所知愚故馬大師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008-0396c]
也至此則迷覺中道二無所目迷中道者是自巳
因心覺中道者是如來果智二無所目者是下不
見自心上不見佛智若有迷有覺世人尚可指目
不名超出今數量銷迷覺盡中道亡高出乎世人
之上為世第一所謂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也
若進而登地方名出世超乎妙覺又名出世第一
也唯識論云此四種加行皆帶相故未能證實以
彼空有二相未除帶相觀心有所得故非實安住
真唯識理彼相滅巳方得安住此中曰以曰成曰
善得皆是帶相至於無所目則幾矣然未登出世
之地故曰世第一直至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是出
世第一矣正脉云初位佛即是心次位心即是佛
三位即心即佛四位非心非佛故不離心佛而四
位章章矣唯識則空有二相未除此則心佛二相
未盡此亦借別名圓也四加行竟○次明十地良
以非住不能成德非積德不能自利非自利不能
利他故於眾德既成神通巳就大願巳滿之後復
立四種妙圓加行以淘汰情量必使心佛兩忘纖
毫不立中道不存然後登地言地者謂蘊積前法
至於成實一切佛法依此發生蓋地以堅實為體
發生為因若據前文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則自發
心住以至等覺皆屬因地究竟妙覺方為果地也
問既圓教初住以至等覺皆是分斷無明分證真
理何故至此復用四種加行而後入地答若以頓
[008-0397a]
悟言則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若以修證言十地既稱真修影顯地前皆是似修
佛位既是真證影顯十地亦是似證是則初心究
竟理雖頓同而歷位淺深序而不亂圓融行布兩
不相礙矣。】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
境界名歡喜地。」


【此明初地也由前四種妙圓加行則心佛兩亡中
道不立方得超出世間入佛真境大喜徧身名歡
喜地若據唯識此菩薩斷異生性障初得聖性證
徧行真如以此真如二空所顯無有一法而不在
故故云覺通如來盡佛境界論中即立此地為通
達位故大經云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
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
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心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
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
法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
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為轉大
法輪無所畏故菩薩以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
菩薩位生如來家無能說其種族過失離世間趣
入出世道得菩提法住菩提處入三世平等於如
來種中決定當得無上菩提菩薩住如是法名住
菩薩歡喜地以不動相應故菩薩住此歡喜地念
諸佛故歡喜念諸佛法故歡喜乃至云入一切菩
[008-0397b]
薩平等性故歡喜等此中覺通二字是親到實證
非同比知由前忍地雖曰即心即佛尚在將證未
證故曰善得中道世第一地雖曰迷覺中道二無
所目猶存影響未名出世至此則實證非心非佛
之旨方得超出世間入佛真境故曰善得菩提自
此以至妙覺當起信之證發心。】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此明第二地也前位是斷九界異性而入平等佛
性故曰異性入同但始證此平等佛性尚未能忘
而佛境當情亦是清淨覺心一點微垢故將此同
性亦復除滅方得離垢清淨葢異性是濁邊垢同
性是淨邊垢故須雙離若準唯識異性入同是離
異生障而初獲徧行真如由前地生大歡喜故有
悞犯三業名為邪行今斷此障證極淨尸羅遠離
微細毀犯煩惱故名離垢若準華嚴性自遠離十
不善業破戒之垢名離垢地。】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此明第三地也由前法垢巳離巳稱極淨故淨覺
光明自然顯發所謂淨極光通達也若準唯識由
破闇鈍障成就勝定大法總持能發無邊妙慧光
故大經云此位菩薩修四禪四空定但隨順法故
行而無所染著證得六種大神通故曰發光此即
內瑩發光也。】


「明極覺滿名𦦨慧地。」
[008-0397c]


【此明第四地也前云明生如火始然此云明極如
大火聚先德云金剛𦦨慧如大火聚觸著便燒一
切緣影悉皆爍絕是也覺滿者所謂明極即如來
也不曰慧而曰𦦨慧慧之至也若準唯識此菩薩
破微細煩惱現行障安住最勝菩提分法燒煩惱
薪慧𦦨增故大經云此菩薩修十法明門所謂觀
察眾生界法界世界虗空界識界欲界色界無色
界廣心信解界大心信解界得入𦦨慧地住此地
巳觀察三十七品菩提助道法燒煩惱薪故得大
火熾然也。】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此明第五地也地前智名異地上智名同今淨極
覺滿則同異爍絕故異同所不及也若有異可及
則凡情可勝若有同可及則聖解可勝今一切異
同凡情聖解皆巳爍絕故不能至至且不能孰能
勝哉若準唯識此地斷下乘般涅槃障以彼厭生
死求涅槃有厭有求即是凡情聖解未忘所以名
障此障五地無差別智故即斷也故大經云此地
菩薩以十種清淨心趨入所謂三世佛法平等清
淨心乃至教化一切眾生平等清淨心得入此地
入此地巳如實知此四聖諦等如實知一切有為
法虗妄詐偽誑惑愚夫於諸眾生轉增大悲生大
慈光明不捨一切眾生常求佛智此菩薩為利葢
眾生故世間枝藝靡不該習所謂文字算數圖書
[008-0398a]
印璽乃至戲笑談說悉善其事良由真俗二智行
相相違今合令相應故曰難勝所以逈超同異故
同異不能及也。】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此明第六地也由前凡情聖解悉巳剗除則無為
真體自然明露故曰現前若準唯識此位斷麤相
現行障住緣起智引無分別最勝般若令現前故
彼障六地無染淨道故入六地便能永斷以有染
有淨皆名麤相故若準華嚴此地菩薩以十平等
法而為對治所謂一切法無相故平等無體無生
無滅本來清淨無戲論無取捨寂靜乃至有無不
二故平等菩薩住此地則入空三昧謂自性空第
一義空第一空大空合空乃至百千無相無作三
昧門皆悉現前名現前地良以圓人發心即頓悟
真如妙性忘情佛境然五住未破心垢未除其於
真如尚屬比知豈即親證今由似修而歷真修極
盡有為功行將至無為功用故於斯地真如方始
顯露初得親證然真如大用當在八九兩地而八
地真無功用此地方到無為始顯真如而巳。】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此明第七地也上地真如既巳明露此則盡其邊
際尋常望之而不見其涯窮之而不盡其量今則
徧界徧空無不呈露不但現前巳也若準唯識是
斷細相現行障由前樂觀空即是細相現行入七
[008-0398b]
地時便能永斷此地隨有不著修無量無功用為
對治故華嚴云此地菩薩修十種方便慧起殊勝
道所謂雖善修空無相無願三昧而慈悲不捨眾
生雖得諸佛平等而樂供養佛雖入觀空智門而
勤修福德雖盡離三界而莊嚴三界等方入七地
入巳入無量眾生界入無量眾生業世界網清淨
國土種種差別法此地菩薩於十波羅蜜於念念
中皆得具足如是乃至一切菩提分法念念中皆
得圓滿以此地修無相觀念念皆入正受故得盡
真如際也。】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此明第八地也由遠行既盡其際此則全得其體
言不動者由遠行而見其不動之體也以此地菩
薩根身器界一塵一毛皆是真如不動之體自違
現業中所獲無生法忍至此方得親證所謂徹法
源底故名不動尊也若準唯識此地菩薩斷無相
中作加行障令無相觀不任運起前之五地有相
觀多無相觀少於第六地有相觀多無相觀少至
第七地純無相觀雖恒相續而有加行由無相中
有加行故未能任運現相及土如是加行障第八
地無功用行入八地時便能永斷得二自在故大
經云此菩薩入一切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性
為性初中後際皆悉平等無分別如如智之所入
處離一切心意識分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虗空入
[008-0398c]
一切法如虗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菩薩成就此
忍即入第八不動地離諸諠諍寂滅現前即捨一
切功用得無功用道身口意業念務皆息住於報
行即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現起況復起於世
間之心由此菩薩本願力故諸佛勸勉然後十身
相作得大自在此中一真如心亦是無生法忍也。】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此明第九地也前位巳得真如全體此位是發真
如大用此即從真體而起用也前位一塵一毛皆
同真如周徧法界此則一一互攝互入即徧即包
故自乾慧巳來至此方結名善慧者以初證得法
界無障礙智故若準唯識此斷利他中不欲行障
樂修巳利彼障九地四無礙解入九地時便能永
斷大經云此地菩薩如實知善不善無記法行等
如實知眾生心種種相又知諸根輭中勝相又知
隨眠種種相又知受生種種相又知習氣種種相
又知正定邪定不定相此菩薩以四無礙智演說
無量阿僧祇句義無有窮盡作大法師廣度羣品
應時合節故曰善慧問七行之塵界互現五向之
依正互涉與斯何異答七行方有是行五向方有
是願未是親證自體從體起用故不同也。】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巳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
此地名修習位。」


【此通結前位也諸字遠則通指上位近則指四加
[008-0399a]
以至九地巳往二字亦是指九地巳前諸位也蓋
自初地親證妙真如性由是歷位修斷以至於此
則真如全體大用皆悉現前而修習出世功德一
切畢備故至此地方稱圓滿然又目此地為修習
者正顯此位死中發活廣修諸行廣度眾生廣作
佛事故又以此位為修習之始而以妙覺所證為
終也。】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此明第十地也慈心如陰妙智如雲是菩薩之因
德也涅槃海是如來之果德也菩薩至此則悲智
如陰如雲故隣於佛果覆涅槃海若準唯識此菩
薩斷諸法中未得自在障彼障十地大法智雲及
所含藏所起事業入十地時便得永斷故大經云
此菩薩於兩足下及其頂上放百萬阿僧祇三千
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諸佛
如來道場眾會右繞十匝住虗空中成光明網發
起種種諸供養事供養於佛此大光明作如是等
供養事畢復繞十方一切世界諸佛道場眾會經
十匝巳從諸如來足下而入爾時十方所有受職
菩薩皆於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壞
魔冤百萬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而來
入此菩薩金剛莊嚴臆德相中爾時諸佛從眉間
出清淨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普照十方一切
世界從大菩薩頂上而入當爾之時此菩薩得先
[008-0399b]
所未得百千三昧名為巳得受職之位入佛境界
具足十力墮在佛數。】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此十一地也如來逆流等者謂如來巳先證入妙
覺果海無復進取但不捨眾生倒駕慈航逆流而
出此位菩薩進取未竟方趨果海順流而入也覺
際入交者等覺菩薩與妙覺佛分劑正齊但順逆
不同耳瓔珞經云等覺照寂妙覺寂照即其義也
溫陵云十地菩薩利生與如來同但所趨逆順與
如來異蓋如來逆流出同萬物菩薩順流直趨妙
覺巳至覺際故名入交與佛無聞故名等覺即解
脫道前無間道也然初乾慧云欲習初乾未與如
來法流水接此云覺際入交正與如來法流水接
矣一曰未接一曰入交則知後乾慧不異初乾慧
但以交不交分為兩位耳此當起信斷生相無明
時所謂空覺極圓空所空滅也。】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巳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
慧地。」


【此結顯得慧也言從初乾慧以至等覺至等覺而
始得金剛心中初乾慧地也問何故初乾慧地至
等覺而始獲答以乾慧之體始終無二故然必至
此而後稱始獲者以初之乾慧譬初生之月後之
乾慧若望夜之月然初生之月與望夜之月實無
有二初生之月陰氣尚多望夜之月陰氣盡而光
[008-0399c]
明熾盛極其圓滿耳然不可謂初生之月異望夜
之月也此乾慧心亦復如是初之乾慧巳用金剛
慧斷異相無明巳得一分光明顯露如初生月今
至等覺亦用金剛後心斷生相無明始得光明圓
滿如望夜月若以易卦喻初乾慧如復卦一陽
初復也十住如臨卦十行如泰卦十迴向如
大壯卦十地如夬卦至等覺之乾慧如乾卦
至此則陰盡而陽體全矣故前云以不生不滅
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言圓成者謂圓滿
成就也既稱妙覺為圓成則知初住巳後皆分證
矣通議云始終乾慧二地從古解者不一學者難
憑但未觀佛法源頭耳以九界眾生因三種流名
五住煩惱感二種生死五住者欲愛住地色愛住
地無色愛住地見一切住地無明住地三種流者
謂欲流有流無明流前四煩惱為欲流有流感分
段生死此在初信巳斷無明住地名無明流感變
易生死至佛果乃斷今經約生死染緣重在流字
故在六根則曰流逸奔境返妄觀行則曰返流旋
一入流亡所專約三種流相以為真妄之本也今
首楞嚴大定總名金剛如幻三昧故上文云是種
種地皆以金剛觀察漸次深入是知從初乾慧即
用金剛觀照發心之初志在直斷生相無明何待
等覺後心耶以此證之則初乾慧地乃用金剛心
任運先斷欲有二流出分段生死故曰欲愛乾枯
[008-0400a]
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如澄濁水沙土自
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其無明流從入
信巳來即志斷之但無明深厚故歷五十四位直
至等覺後心生相無明纔乾以此無明在觀心斷
故曰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五住究盡二
死永亡無明流至此纔乾乃入妙覺出變易生死
所謂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此明文的證
也是則位有始終觀無先後以力行深淺為次耳。】


「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此明如來極果也首二句結因位盡下二句明證
果位也一名一位曰單一名多位曰複十二者謂
乾信住行向煖頂忍世地等妙也十一為因後一
為果以此乾慧至等覺而始獲至妙覺而始盡獲
則尚有得在盡則歸無所得矣此當天台斷盡無
明證一切種智也然此智稱妙豈能加於初之乾
慧哉即是磨礱初乾慧心至於光明瑩徹之極以
顯其妙耳言無上道者謂圓頓初心雖與如來同
一覺道但約位次則後後勝於前前直至等覺尚
名有上至此則更無有上故曰無上前世第一地
是世間無上此則出世間無上也由前十二類生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故修因證果亦有單複十二
也問觀音圓通章中以生住異滅顯因心此又以
生住異滅顯果覺者何也答前以修道言故以因
心為始此以證果言故以果覺為終正顯即因之
[008-0400b]
果果不離因即果之因因不離果也。】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
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


【此總明諸位工夫也種種地者即指上因地與果
地也以用也金剛者即金剛寶覺斷惑之利器也
十種深喻者觀一切業如幻一切法如𦦨一切身
如水中月妙色如空妙音如響諸佛國土如乾城
佛事如夢佛身如影報身如像法身如化以不可
取捨一切空故此言不但觀有為法皆空即觀無
為亦如夢幻故曰深喻言以十種深喻觀察而以
金剛慧斷其惑也或觀師云修習空華萬行宴坐
水月道場降伏鏡裹天魔證得夢中佛果奢摩他
即自性本定用此觀察是為微密觀照也毗婆舍
邪即如幻三摩鉢提也言此金剛寶覺更非別物
即是二卷中之微密觀照三卷中之三摩鉢提用
此觀察故能從性起修從修得證漸次深入也至
此方結歸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


「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
提路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此歸重初心欲人下學而上達也吳興云三增進
者即三漸次也由前云是名增進修行漸次又云
從是漸次隨所發行安立聖位五十五位者自乾
慧以至十地皆是入菩提家之路若等覺妙覺是
菩提家矣作是下欲人捨邪而歸正也吳興曰須
[008-0400c]
知圓教之外三乘所修皆屬邪觀邪之一字對勝
揀劣為邪非邪非叛道之邪也證道分巳竟自初
卷至此方完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一科下明
結經分。】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
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眾生云何奉持佛告
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
十方如來清淨海眼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
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徧知海亦名如來密因
修證了義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
呪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此經一往自破心顯見破因緣自然破三科七大
使人悟此不生滅性次自審因心推業本指耳根
一門為修行方便使人修此不生滅性次又廣明
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使人證此不生滅性然則如
來欲人悟者悟此修者修此證者證此但不知此
不生滅者喚作何物令人頂戴奉持不失故世尊
與之安名曰大佛頂以無相可見故諸佛所證最
上頂法故曰大白傘葢覆被一切眾生故含育如
來妙寶王剎故曰無上寶印三科七大一法所印
故持此而號令人天降伏魔外故曰清淨海眼圓
照法界不遺一物故此約理智立名也亦名救護
親因親即阿難因即摩伽以無畏光明秘密神呪
能脫諸難令彼得因心而證果海故此依功用立
[008-0401a]
名也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是諸佛所修所證
正因正果無不圓滿故此約人法立名也亦名大
方廣妙蓮華王以體相用三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因果交徹無不自在故即此一名華嚴法華二題
合見十方佛母陀羅尼呪者出生一切諸佛總持
一切諸法故此約顯密立名也亦名灌頂章句者
此經從灌頂部中流出故諸菩薩萬行首楞嚴者
以修此定於一心中具足萬行究竟堅固故此約
教行立名也當知此經顯密理智教行人法功用
無不包容以具有如是種種功德故有種種名目
汝當謹守奉持不可失也。】


「說是語巳即時阿難及諸大眾得蒙如來開示密印
般怛羅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
增上妙理心慮虗凝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


【此敘當機獲葢也密印者秘密心印也般怛囉即
大白傘葢也此敘前文重為說呪也兼聞了義名
目者即前五種名也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
理者即前頓悟無生法忍從此安立聖位一階一
級漸漸增進而極於妙覺也心慮虗凝者言至此
則正助修證之行始終之位顯密之義無不了然
毫無疑惑故心虗慮凝而六品欲漏巳斷得證二
果也溫陵曰修道所斷之惑小乘於三界分九地
地地各九品斷欲界前六品而證二果斷後三品
而證三果斷上二界各九品而證四果阿難備聞
[008-0401b]
全經方證二果是表多聞之劣不如進修無漏之
勝結經分竟○此下明第二大科無始生死根本
也自初卷至此雖真妄互明其正意皆是發明無
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不生滅性為本修因而證
不生不滅之果此下則廣明生滅為因而感生滅
之果也由初卷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
業果自然如惡叉聚故有別明諸趣一科又云諸
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
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故有詳辨魔境一
科此皆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是初修心人最緊極
要故詳明之令人披砂揀金不誤認瓴甋為璠璵
也。】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
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沉惑今我今日身心快
然得大饒益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徧圓如
是乃至大地草木蝡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
佛真體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
天等道世尊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
起。」


【此問七趣生起之因也慈音無遮者教誨不倦悋
也善開者巧示也微細沉惑指前五十五位所斷
者言此微細沉惑雖不能頓斷一超直入然聞此
慈音令我快然亦得斷除六品思惑得大饒益也
世尊下正請意謂真淨妙心本來周徧圓滿至一
[008-0401c]
切處則一切無情有情咸與如來同一圓融清淨
寶覺云何復有種種異類雜形各各差別耶然此
雜形復從何出為即清淨體中本來自有耶抑亦
無始妄想習氣之所發起耶此問亦類清淨本然
云何忽生大地之義。】


「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婬欲妄言行
婬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巳先於女根生大猛
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琉璃大王善星比
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
入阿鼻地獄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
業各各私受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
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此詳問地獄也梵語泥犂此云地獄又名不自在
謂彼罪人為獄卒阿旁之所拘繫不自在故寶蓮
香比丘是犯婬謗戒而招現報生報者琉璃是犯
殺戒善星是犯妄語戒而墮者溫陵曰琉璃匿王
太子廢父自立挾宿嫌誅釋種取萬二千釋種諸
女刖劓耳鼻截斷手足推之坑塹佛記其七日當
入地獄王泛海以避水中自然燒滅言宿嫌者舊
恨也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新紹王位使臣求親迦毗羅國釋種家時摩訶男婢出一女顏貌端正送
與匿王後生一子名曰琉璃及年八歲與梵志子好苦詣摩訶男家時迦毗羅國新起一講堂欲請如來
供養爾時琉璃大子至講堂即陞師子之座時諸釋種見之罵曰此婢生物敢於中坐琉璃出語梵志好
苦曰此諸釋種辱我至此若我紹位汝當告我後琉璃紹位好苦以前事告之琉璃集兵往伐釋種佛告
比丘往昔之時此羅閱城有捕魚城時世饑儉彼村有池多魚時城多人向於池中捕魚食之池中有二
[008-0402a]
種魚一名麩二名多舌各懷報怨時有一小兒在岸見魚跳而喜以杖打魚頭爾時羅閱人者今釋種是
麩魚者琉璃王是多舌魚者梵志好苦是小兒者即我身是以是因緣琉璃王殺釋種懷宿嫌也

星是佛堂弟妄說法空撥無因果生陷者以業力
強連肉身陷下也如此地獄為復本來自有定處
為復因彼造業而各各私受其報也。】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阿難一切眾生實本清淨因彼妄見有妄
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此總明內外二分為七趣之因也由愜佛本懷故
稱快哉犯戒破禁皆是邪見悉非正因故因問而
令眾生不入邪見也實本真淨者言七趣之體實
是本來真淨無諸妄染由迷此真淨心遂起妄見
因有妄見復生妄習言妄見者即煩惱現行妄習
者即業習氣由惑業為因遂分內外二分言內分
者情也由情動於中從軀殻起念故言外分者想
也由想緣於外從勝境起念故前以情想為十二
類生之根本此以情想為七趣之原由雖情想不
同勝劣有異總之皆屬一虗妄耳。】


「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
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
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
光潤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難諸愛雖別
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此別釋內分也以情愛是眾生分內所有故曰內
[008-0402b]
最初對境起著為愛染躭戀不捨為妄情情積不
休而為水遂無往而不流矣是故下驗其愛為欲
流也憶珍羞而水出想前人而淚盈貪財寶而體
潤著行婬而流液皆愛染之所致也阿難下明愛
水之必墜言所愛之物雖各各不同然皆令固結
不解則愛心無異以情愛屬水故流下而凝結所
以下墜不升為三塗之因也。】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虗想想積
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
呪印顧盻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
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
飛動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此別釋外分也以勝氣非眾生分內所有故曰外
渴仰者謂慕聖境如渴之仰水也發明虗想者即
天外真人之想也勝氣者是浩然之氣也最初聞
勝境而希望為渴仰戀極而神馳不斷為虗想想
積而益增為勝氣遂無往而不達矣是故下驗其
想之為勝氣也持禁戒而舉身輕清持呪印而顧
盻雄毅欲生天而夢想飛舉存佛國而聖境冥現
事知識而自輕身命皆勝氣之所召也阿難下明
勝氣之必升言所想之境雖各各不同然皆令輕
舉不沉則勝氣無異以勝氣屬火故輕舉而上升
所以超越不墜而為上界之因也。】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
[008-0402c]
終時未捨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
相交。」


【上明情想為七趣因此下明情想所招果也生從
順習死從變流者言生時所造善惡二業皆順意
作為無有違逆及其將死未捨煖觸時則平生所
順習者皆變為流類而現乎前如善心起而寶殿
生惡念興而火城現故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所謂
遊魂為變也生順死逆二習相交者言作惡人生
順而死必逆作善人生逆而死必順如作惡人生
時愛女色之樂皆任情縱意及其死也縱有金車
玉女現前皆拂其意若作善人生時逆女色之樂
而堅守戒禁及其死也則金幢玉女以迎之皆順
其意故善惡二習逆順相交也此二句當在煖觸
之下為順顯識經云大藥白佛言世尊眾生捨身
云何生諸天中乃至云何生地獄中佛言眾生臨
終時福業資者棄本視得天妙視見六欲天見身
動搖見天宮殿等乃至若睡不睡安隱捨壽將捨
壽時天父天母同至一坐天母手中自然華出天
母見華顧謂天父慶子之歡時將不久天母遂以
兩手搖弄其華弄華之時命便終盡無相之識棄
捨諸根持諸根事棄捨諸境持諸境業棄捨諸界
持諸界事遷變果報猶如乘馬棄一乘一如日引
光如木生火識資善業速托華內天父天母同坐
視之甘露欲風吹華七月寶璫嚴身光耀炫煥天
[008-0403a]
童朗潔現天母手若眾生積不善根命終之時作
如是念我今此身棄捨父母親知所愛甚大憂苦
見諸地獄及見巳身應合入者見足在上頭倒向
下又見一處地皆純血見此血巳心生味著緣味
著心便生地獄腐敗惡水臭穢因力識托其中譬
如糞穢臭處因蟲生故知心作天堂心作地獄。】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
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
遊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
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呪隨持呪者或護禪定
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


【此明想多情少者生逆而死順也純想生天者即
卜居於天而非遊於天也三界諸天皆想心所感
其間有兼修六度而心想佛國者亦得隨想往生
如想念西方而生西方之類輕舉非遠者竪不越
四天橫不出輪圍也一情九想為飛仙二情八想
為大力鬼王三情七想為飛行夜叉四情九想為
地行羅剎遊者謂暫時遊行非久住也其中者指
上四類綏安也住如來座下者轉惡心而為護教
神如八部之類也。】


「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


【均等即五情五想也不飛不墜者上不在天下不
在地參於天地之兩間然而上智下愚情想均等
[008-0403b]
聰鈍皆具由彼想明益進則聰者愈聰遂成上智
若情幽日進則鈍者愈鈍遂成下愚若使高明者
日用在暗昧處用心此心亦日就暗昧則轉聰為
鈍若使昏鈍者在高明處用心此心亦日就高明
則轉鈍為聰故關尹云升魂為貴降魄為賤輕魂
為明重魄為暗不明不暗者魂魄半之故知人所
具者皆半明半暗若暗者習明則反暗為明明者
習暗則反明為暗此聰鈍智愚之所由分也。】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羣輕為羽族七情三想
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
水能害巳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
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純情即沉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
誑妄說法虗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
阿鼻地獄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此明情多想少者生順而死逆也六情四想為橫
生若情重而想稍輕者為毛羣情輕而想稍重者
為飛禽七情三想為餓鬼溫陵云俱舍說大地最
下有金水風三輪有八寒八熱地獄在三輪之上
此文說沉下水火風輪又似地獄在三輪之下疑
此所指非地下三輪乃地獄三輪也言水輪火際
即寒獄第八也受氣猛火謂受火氣以為身故常
被火燒或得水飲亦化為火故曰水能害巳真際
曰八情二想生有間獄九情一想生無間獄有間
[008-0403c]
即十八獄無間即八無間獄也下洞火輪即八熱
獄也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者交過猶交勝也在火
輪而又近風輪是風火交盛之地而身處此其苦
可知純情則墜入阿鼻即大無間獄也溫陵曰謂
受罪苦具身量劫數壽命五者皆無遮間名五無
間此惟情業最重墜入至劫壞乃出若兼謗大乘
等則此劫雖壞更入十方阿鼻無有出期以謗法
者令無窮人生邪見故言毀佛禁戒者如寶蓮香
比丘尼之類誑妄說法者言善星妄說法空之類
無功而貪人信施之謂虗無德而當人恭敬之謂
濫乃至犯五逆十重者皆十方阿鼻之種族也可
不畏哉循造下結答由前問云此諸地獄為有定
處為各私受故云雖是自招私受在眾同分中兼
有元地元地即定處正言別造同受也故知七趣
皆以情想為本若不著於情則三塗空不著於想
則天堂空情想俱空在雖人間宛然淨土若七趣
有元地淨土亦有元地故靈辯云此心能壞一切
能成一切故一切法皆是佛法心作天心作人心
作鬼神畜生地獄皆心所為好惡皆由心要生亦
得要不生亦得若了心外無法即無一法當情一
切皆是解脫所以云阿鼻依正常處極聖之自心
諸佛法身不離下凡之一念。】


「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
交報。」
[008-0404a]


【此結略說以起詳明也前明情想為七趣因七趣
為情想果下明十習為三塗因三塗為十習果言
自業所感者謂非天造地設亦非人與是自作自
受故曰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云何十因阿難一者婬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
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
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是故十方
一切如來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此詳明婬習因果也一者下先陳日用所習之因
如人下次設喻以驗知其實二習下三明死後所
感之報下皆放此交者結搆之始發者臨時之動
接者染心會合磨者貪求觸樂舒王曰婬習研磨
不休自耗其精則火界熾然於其生也尚有痟渴
內熱等疾則其死也見大火宜矣二習者業習種
習也發於相磨業習也研磨不休種習也由此二
習交熾遂感此苦報也故知昔之錦衾角枕是今
日鐵床之基昔之交相摟抱是今日銅柱之媒因
果相符不爽毫髮果若道念同乎情念則婬心化
為智火如烏芻瑟摩者何鐵床銅柱之有哉如來
名之為火者言不染則巳染則必至焦頭爛額菩
薩避之如坑者言不墮則巳墮則喪身失命毒哉
火也是如來之所訶菩薩之所避願世世生生勿
自投於火坑也。】


「二者貪習交計發於相吸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
[008-0404b]
堅氷於中凍冽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二習
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羅羅青赤白蓮寒氷等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
瘴海。」


【此詳明貪習因果也貪謂吸取於有有具染著為
性計謂算計如握牙籌鑽李核簡髮而櫛數米而
炊之類貪吸屬水吸之不巳結水而成氷故見堅
氷凍冽之境陵侵奪也由二習相凌故受吒吒羅
羅之報吒吒波波羅羅皆忍寒聲青赤白蓮皆凍
色若使努力向前打開自巳寶藏則取之無禁用
之不竭何用交計哉言貪水者若今之貪泉飲之
使人生貪故謂多求之人愈得愈為不足必溺死
而後巳也言瘴海者如南方瘴癘之氣觸之即死
甚言可驚避也貪利如此餘貪亦然。】


「三者慢習交陵發於相恃馳流不息如是故有騰逸
奔波積波為水如人口舌自相綿味因而水發二習
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熱沙毒海融銅灌吞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我慢名飲癡水菩薩見慢如避
巨溺。」


【此詳明慢習因果也慢者恃巳於他高舉為性生
苦為業謂有慢於德有德心不謙下由此生死輪
轉無窮受諸苦故陵欺壓也恃倚也憍慢者必有
所倚如倚財倚勢倚名位文學智勇才能乃至一
技一藝必倚恃其所長而後陵人傲物故曰發於
[008-0404c]
相恃也殊不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一慢生而舉
趾高心亦蕩矣於是若後波之陵前波奔馳不息
故感騰逸奔波之境所謂平地波濤也如人以舌
根絞其上齶則口水津津流出血河等事皆所感
之報癡水者西土有水飲之則癡若此方之貪泉
也合論云滔天之浸出於涓滴岑樓之木發於毫
末其始於甚微而終於不可禦故聖人於所習多
慎之習性之難除雖親奉世尊如阿難者有婬習
於說法會常諦視女人如畢陵迦婆蹉有慢習呼
恒河神女為小婢是皆果位聖人其折伏婬慢尚
有餘習況眾生乎故所習不可不慎也。】


「四者瞋習交衝發於相忤忤結不息心熱發火鑄氣
為金如是故有刀山鐵橛劍樹劍輪斧鉞鎗鋸如人
䘖冤殺氣飛動二習相擊故有宮割斬斫剉刺槌擊
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瞋恚名利刀劍菩薩
見瞋如避誅戮。」


【此詳明瞋習因果也瞋習者於苦苦具增恚為性
惡行所依為業謂瞋必今身心熱惱起諸惡業不
善性故交衝者彼此搪揬也諺云一言不合怒氣
相衝是也忤逆也由彼此相逆則動氣而生瞋火
以瞋火而鑄氣金故先見刀山劍樹之境殊不知
能隨順眾生即是隨順覺性瞋火若除氣金不鑄
則無所容其刃矣宮者去其勢割者劓其鼻斬斫
者謂斷首截臂也剉刺者剉其骨而刺其肉利刀
[008-0405a]
劍者觸之即死犯之即傷也。】


「五者詐習交誘發於相調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繩木
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長二習相延故有杻械枷鎻
鞭杖撾棒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奸偽同名
讒賊菩薩見詐如畏豺狠。」


【此詳明諂習因果也詐即小隨之諂為罔他故矯
設異儀險曲為性誘哄賺也調者謂以諂言調弄
勾引之謂狙詐之人設機巧而誘彼入其綣繢若
繩縛木禁索絞校錮使無所脫故感繩木絞校之
事校枷也易曰荷校滅耳是也然狙詐設巧誘人
必浸潤巳久令其中心悅服然後引其入於殻中
正如水之浸田草木滋長也若使日用直心直口
則如來果海可以直進矣延引也讒賊者謂以讒
言中傷人故喻之如賊豺狼能卜事出必有獲狙
詐誘人亦百發百中故畏之。】


「六者誑習交欺發於相罔誣罔不止飛心造姦如是
故有塵土屎尿穢汙不淨如塵隨風各無所見二習
相加故有沒溺騰擲飛墜漂淪諸事是故十方一切
如來色目欺誑同名劫殺菩薩見誑如踐蛇虺。」


【此詳明誑習因果也誑者為獲利養矯現有德詭
詐為性邪命為業誣者說有為無指空為有也罔
者欺其不知不見而謾之也飛心造姦者不動聲
色而羅網四張作諸姦惡人不覺知也由彼志在
謾人故感塵土不淨以遮沒之令彼亦不見也因
[008-0405b]
以誑語陷人故感沒溺以誑語撮弄人故感騰擲
以誑語或天或淵故感或飛或墜也豈知不誑不
妄不自欺皆是成佛之正因哉言劫殺者以遭此
必傷命故言蛇虺者以遭此必解腕故。】


「七者怨習交嫌發於銜恨如是故有飛石投礰匣貯
車檻甕盛囊撲如陰毒人懷抱畜惡二習相投故有
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
怨家名違害鬼菩薩見怨如飲酖酒。」


【此詳明怨習因果也怨即恨也由忿為先懷惡不
捨結怨為性熱惱為業嫌憎也銜包藏也由包藏
恨心故感飛石投礰等事匣貯即匣牀也車檻即
囚車也甕盛如請公入甕之類囊撲者以囊貯人
而撲殺之如史記始皇囊撲兩弟是也相吞者謂
銜恨之人唯欲囓其肉而啖之也不知視怨如親
不念舊惡銜恩而不銜怨者是出世之正因也違
害鬼違昔正理暗中害人鬼中最惡鬼也鴆酒者
鴆鳥最毒以翼毛劃酒飲之即死。】


「八者見習交明如薩迦耶見戒禁取邪悟諸業發於
違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證執文籍如行
路人來往相見二習相交故有勘問權詐考訊推鞠
察訪披究照明善惡童子手執文薄辭辯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惡見同名見坑菩薩見諸虗妄
偏執如臨毒壑。」


【此詳明見習因果也見者於諸諦理顛倒推求染
[008-0405c]
慧為性招苦為業此見行相差別有五一薩迦耶
此云身見謂執身有我種種計著二邊見於一切
法執斷執常三邪見邪悟錯解撥無因果四見取
非果計果如以無想為涅槃五戒禁取非因計因
如持牛狗戒為生天因由彼順邪反正故曰發於
違拒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故曰出生相反由
彼不肯從人就正故感王使證執文籍以正其是
非也如行路人來往相見者狹路相逢無處逃避
也權詐者用權變詐術以誘其出言也推鞠者推
詳窮鞫以審其是非也照明者在業鏡臺前令其
照明無所隱諱也豈知離四句絕百非是如來之
正見哉名見坑者謂墮此見永不能出也毒壑者
諸毒之中見毒最深能陷法身故以壑喻。】


「九者枉習交加發於誣謗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磑
耕磨如讒賊人逼枉良善二習相排故有押捺搥按
蹙漉衡度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謗同名
讒虎菩薩見枉如遭霹靂。」


【此詳明枉習因果也枉者情本無罪而加之以罪
理本不曲而強謂之曲是以氣𦦨降壓人也由逼
害良善損惱於他心無悲愍是害所攝誣謗者謂
以本無之事加謗也合山者兩山相合無逃遁也
由倚聲勢而枉逼良善故感合山合石之境排謂
推排押捺者謂心不服強押之而遏捺也搥按者
謂意不甘強按之而搥擊也蹙漉者謂攢其手足
[008-0406a]
壓之而漉其血也衡謂稱錘度謂衣尺謂稱其輕
重量其短長也豈知即使罪得其情尚欲哀矜而
寬宥之況無罪而枉逼哉讒能傷人故曰虎雷能
擊人故曰霹靂。】


「十者訟習交諠發於藏覆如是故有鑒見照燭如於
日中不能藏影二習相陳故有惡友業鏡火珠披露
宿業對驗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覆藏同名
陰賊菩薩觀覆如戴高山履於巨海。」


【此詳明訟習因果也訟即覆習由覆發訟故覆者
於自作業恐失利養隱藏為性悔惱為業諠者諍
競也發於藏覆者謂攻發陰私故成訟也由平生
不能隱惡揚善而反吹毛求疵攻人之惡而自匿
其惡故感鑒見照燭之境在業鏡火珠前陰私畢
露無所容覆矣所謂攻人之惡者人亦攻之也陰
賊者暗賊也人雖不知是賊而實是賊也戴山履
海謂戴愈重而溺愈深也巳上十習貪瞋慢見四
根本煩惱婬即貪一分攝怨即瞋一分攝詐即小
隨之諂與小隨之誑皆貪一分攝枉亦瞋一分攝
訟即小隨之覆貪癡一分攝此十雖因果並彰而
所重在因故曰十因此十種因十方諸佛洞見其
根十方菩薩謹潔無犯唯佛菩薩說無七趣可也
除此言無即是妄說法空矣今時有等增上慢禪
大言自肆兒視如來奴視菩薩以為言不足信亦
可畏哉。】
[008-0406b]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
根出。」


【此下詳明六交報也前十二類生中言一因中具
足眾因此言一果中具足諸果前明一根返源六
根解脫此明一根造業六根受報也六識造業者
引滿二業皆六識所招也惡報從六根出者以六
根屬第八業識故若麤而言之造業者是六識而
受報者是業識究而言之總是業識自作自受以
由業識引起六識故前文審業本云誰作誰受而
卒云自作自受也。】


「云何惡報從六根出一者見報招引惡果此見業交
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
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徧見種種惡物
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如是見火
燒聽能為鑊湯洋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焰燒味能為
焦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
煽鼓空界。」


【此舉眼根交報也見報招引惡果者謂眼識與意
俱識造業招引眼根受惡果也此見下是臨終所
見之境見覺屬火故感猛火徧十方界乘紫煙而
墜獄此與乘飛龍而御天者反也成論云極善極
惡皆無中陰所以直入六交皆言直入就重言也
發明下是入獄所見之境由彼因中不能反觀唯
是流逸奔色故在獄中元與人間見明見暗無異
[008-0406c]
由人間明目張膽造諸惡業了無畏心故在此中
徧見惡物生無量畏言惡物者如鐵蛇銅狗劍樹
刀山牛頭阿旁之類由在人間暗地瞞人作諸惡
業恬不介意故在此中寂無所見生無量恐葢畏
生於境而恐藏於心也如是下詳明交報因中耳
所聽者或鼓樂絃歌嬌聲豔語今為見火所燒耳
中但聞鑊湯爐炭之聲因中鼻所齅者龍涎麝臍
華香酒氣今為見火所燒鼻所聞者皆為黑煙紫
𦦨因中舌所甞者膏梁美味適悅其口今為見火
所燒舌所甞者皆成焦丸鐵糜因中身所觸者吳
姬越豔柔軟細滑今為見火所燒身所觸者化為
熱灰爐炭因中心所思者俛仰天地盤旋九州今
為見火所燒心所思者俱成星火迸灑空界此由
不能返見循元流逸奔色之報所謂生順死逆也。】


「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
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開聽聽種種閙精神愗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
幽魄沉沒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
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
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
為畜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


【此詳明耳根交報也聞聽屬水故臨終時先見波
濤沒溺天地降注乘流等者謂神識乘流而入於
獄也此於大浸稽天而不溺者異矣開聽者耳有
[008-0407a]
所聞也聽種種閙者謂耳中但聞音聲嘈雜波濤
洶湧一切不可意聲令精神愗亂而無主閉聽者
謂一無所聞令幽魄沉沒而無覺以因中責人則
明恕巳則昏故受報時亦聞責罪詰情之事因中
鼓其盛氣喑嗚叱咤瞑目裂眥故聽水注於見火
化為雷吼為惡毒氣因中唾霧迷人含沙射影故
聽水注息時則化為雨霧為毒蟲周遍身體翻成
巳害因中所嗜矦鯖禁臠三㸐八爼珍羞之味今
聽水注味皆聞臭腐膿血雜穢之物因中觸體者
孌童季女氣息香潔今為聽水所注皆為畜鬼糞
尿因中作威用勢出其不意而加害人使人措手
不及今為聽水所注化為雷雹摧心碎魄此由不
能反聞自性流逸奔聲之報也。】


「三者齅報招引惡果此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
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湧出入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
悶絕於地如是齅氣衝息則能為質為履衝見則能
為火為炬衝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衝味則能
為餒為爽衝觸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
無量𠯗食衝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砂礰擊碎身體。」


【此詳明鼻根交報也鼻息屬氣具出入息吸則從
上而入呼則從下而出故臨終時覺得識神從地
湧上又從上而墜下也通聞者謂鼻有所齅而被
臭穢之氣熏極鼻根使心擾亂也塞聞者謂鼻一
[008-0407b]
無所聞故氣掩不通悶絕於地而無所知覺也由
因中恃虗氣以衝人故行處皆通今即衝本根皆
質礙而不能行矣質謂質礙履是足之所依自不
能行者也因中恃見火而害人今息衝見火而火
愈熾故為火炬而自燒無所躲避因中恃聽之聰
利而無所不達今氣衝聽水其閉則為沒溺寂無
所聞而生恐通則為大洋沸海作波濤之聲而生
畏因中以滋味為厭飫為爽口今息衝其味皆成
爛壞所謂神奇化為臭腐也孤山曰通俗文云魚
敗曰餒羮敗曰爽因中恃氣以利刀劍觸眾生肉
四分八裂為醢為脯以肥巳身今息衝其觸則為
綻裂為腐爛為大肉山而為無量眾生𠯗食所謂
喫半斤還八兩也因中恃氣瞞心昧巳暗裏中人
使人不覺今息衝思則為灰瘴砂礰擊碎身體所
謂出乎爾者反乎爾也此皆不能反息循元流逸
奔香之報也。】


「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
猛𦦨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掛網倒懸其頭
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冽身肉
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如是甞味歷甞則能
為承為忍歷見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
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則能為弓為箭
為弩為射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此明舌根交報也舌根屬兌兌為金因中為此舌
[008-0407c]
根用諸羅網網諸禽獸以滋口腹故臨終時先見
鐵網周覆世界而神識則從上而下故誘網倒懸
其頭而直入無間獄也吸氣從外入者屬水故結
成寒冰吐氣從內出者屬火故飛為猛火因中為
此味故食噉生命令彼忍痛受苦故歷甞亦承忍
歷苦也為此味而用火炮炙今味金歷見火為流
金石不可食矣為此味故以刀剖割故味金歷聽
則為利兵刃而反自害為此味故籠取禽獸故味
金歷息則為大鐵籠彌覆國土為此味故用弓弩
以觸禽獸今味金歷觸為弓弩以自射為此味故
懸想飛禽從空而下故味金歷思則熱鐵從空而
下此由不能旋味循元流逸奔味之報也。】


「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
四面來合無復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
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鎗矟驅入城門
向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
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
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
歷甞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
為煎為炙。」


【此明身根交報也身根所對是觸因中有男女身
分之樂觸故臨終時有大山來合之苦觸而所見
者皆鐵城火蛇等也離合皆身家之觸故合觸感
[008-0408a]
合山逼體而離觸則感屠裂肝心也此身為五根
之身因中為此身而奔走道途閒遊園觀故身根
歷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案道趣獄路觀獄王
門闕兩觀也廳案皆治罪之處亦身根所依處也
為此身而觸色故今觸目所見者皆燒熱不堪見
之觸為此身而觸聲故歷聽皆撞擊刺射不可聞
之觸剚插刃於肉射插箭於身也為此身而觸息
故歷息皆括袋考縛不可通之觸括袋猶括囊謂
結其口而不令吐氣也考縛謂繫其身而不容轉
動也為此身而觸味故歷甞則為耕鉗斬截不可
口之觸為此身而攀緣故歷思則為墜飛煎炙不
可意之觸以思則或升或降或熱惱故此由不能
反身自修流逸奔觸之報也。】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
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墮無間獄
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
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如是邪思結思則能
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
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
結甞則能為大呌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
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此明意根交報也意為主無明風所自出故臨終
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而神識被無明風吹入虗
空旋從空落乘風而入無間此與馭風而行者異
[008-0408b]
也不覺者謂迷極不知道路故荒亂而奔走不息
不迷則覺知無量煎熬苦痛難忍葢心無方所莫
知其鄉今邪思一結故有方向處所因中掩不善
而著其善故邪思結見而為證見使無所隱其惡
心火結聽水故使流者結為大石熱者化為氷霜
明者化為土霧心火結息為火車火船火檻者車
船檻皆載物之器氣所化也氣能載物故心火燒
舌根則能為呌喚為悔為泣以痛苦難忍號天扣
地無及矣心火結觸則為大小生死偃仰者葢邪
思所觸翻覆無定故結觸亦不可定也此由不能
反思自咎流逸奔法之報也問何故一根作業而
五根皆徧受答以六根造業時性中相知故報亦
相通用中相背故諸根各別唯識之理信其不誣
此六交報皆是不思議業力熏變而業力甚深尤
不可測唯佛眼洞明其端倪實非思議心所能知
也若以因果對論則真毫末不爽故宗鏡云十因
既作六報寧亡皆是一念惡覺心生顛倒想起對
境作因成之假隨情運相續之心不以智眼正觀
遂陷凡夫業道雖則一期狥意罔思萬劫沉身是
以一切如來同宣審宜刻骨十方菩薩皆懼實可
驚心者也。】


「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


【此結前妄業皆是迷真實心而循業發現非實有
也若果識得自心則大地無寸土況地獄乎。】
[008-0408c]


「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
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
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由是眾生別作
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此明因果重輕也同造者謂此六根十因具足於
一切時無不同造此則極重入無間大地獄而受
苦為極長故經無量劫六根各造者亦是六根具
足十因但前後異時故曰各也及彼所作兼境兼
根者或兼一根一境各造或兼二根二境各造乃
至三四等此罪次輕於前入八無間獄若身口意
三根唯造殺盜婬三因餘不兼涉稍輕於前入十
八獄泥犁經云火獄有八寒獄有十或是十八鬲
子獄三業不兼者謂具殺盜之二而缺一婬或字
影略具有九句一身口犯殺盜殺婬婬盜或身意
犯殺盜殺婬婬盜或口意犯殺盜殺婬婬盜也此
又次輕於前入三十六獄見見者吳興作能見所
見單境單根於殺盜婬各犯一業或身殺身盜身
婬或口殺口盜口婬或意殺意盜意婬此又次輕
於前入一百八獄由是下結別作同受別作者謂
各各私造也入同分地者其業是同故感同分獄
也由前問云此之地獄為是本來自有為是眾生
妄習生起故結答云是妄想生非本來有嗚呼地
[008-0409a]
獄之苦比之人間牢獄更萬億倍乃恬不知畏而
甘心造業自墮其中何愚癡之甚也或謂虗談三
世報應妄說六道輪迴者不亦可憐愍哉莊生曰
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者
杳冥之中者鬼得而誅之真可畏哉。】


「復次阿難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
諸餘雜業歷劫燒然後還罪畢受諸鬼形若於本因
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恠鬼貪色為罪
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貪惑為罪是人罪畢
遇畜成形名為魅鬼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
名蠱毒鬼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厲鬼
貪慠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貪罔為罪
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貪明為罪是人罪畢
遇精為形名魍魎鬼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
名役使鬼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乾上出為鬼此等
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
所有。」


【此躡前地獄罪畢而入鬼趣也非謗也破犯也既
謗戒而復破戒也犯菩薩戒者但破而不謗毀佛
涅槃者謗佛而兼謗法也諸餘雜業即十因也戒
為眾生出苦之具佛為眾生拔苦之師法為眾生
盡苦之地謗此三種即名斷佛種性其罪特重故
入地獄而歷劫為業火燒然俟其地獄業空然後
[008-0409b]
受鬼形而為鬼問若爾則地獄受苦者尚非鬼身
是誰受報答此是眾生業識身隨識變現直待此
業識身盡方受鬼身入鬼趣爾梵語閃多此云鬼
梵語閉戾多此云餓鬼以多劫不聞漿水之名故
又云被驅役使名鬼恆為諸天處處使役常馳走
故又云有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恆從他人希求飲
食活性命故若於下詳明鬼趣愛染生情情始乎
貪故十習因先以貪言之葢好德者視金玉如瓦
礫若多求之人即視糞土亦如黃金由彼輕身愛
物而貪畜珍異吝著不捨故其餘習附奇物而成
形如附金玉芝草而為精為怪故曰怪鬼好德之
人心如磐石了不可動唯好色者觸情流轉故其
餘習附風成形而為魃鬼或東或西隨風不定也
以魃鬼是亢陽所致故詐習之人唯以甘言魅惑
前人故其餘習遇畜成形而為魅鬼若狐精猿精
現美色以媚人是也怨習發於銜恨故其餘習附
毒虫以成形為蠱毒鬼以毒人若南方有妖術令
人成蠱病者此鬼主之瞋習發於相忤憶念舊惡
刺心入骨俟其勢衰以圖報故其餘習遇衰成形
為疫癘鬼若今行瘟行瘧之類是也慢習發於相
恃由內無實德虗驕恃氣以傲人故其餘習遇氣
成形而為餓鬼以餓鬼無飲食充腹唯存懨懨氣
息故誑習發於相罔昧良心而瞞人壓人終身處
於暗昧之地故其餘習遇幽為形而成魘鬼猶在
[008-0409c]
暗裏壓人葢寤者不能欺壓而昧者尚能欺壓也
見習發於交明殊非正見亦是邪明故其餘習附
精靈而成魍魎鬼由彼見地不真杳冥恍惚即為
鬼物亦似有如無也枉習發於誣謗成人之惡然
彼胸中明知是枉不過強彼承認故其餘習附明
成形為役使鬼由彼明了故為天神役使也訟習
發於交諠結黨羽以相執證故其餘習附人成形
為傳送鬼環師所謂附巫祝而傳吉凶者也良以
因中結黨訐露人之陰私以傳遞人故為鬼亦附
人而以陰私告人也阿難下結妄純情者若據前
文唯阿鼻為純情九情一想生無間八情二想生
有間今言純情者舉重以該輕也業火燒乾者情
屬水今以業火燒乾情水則地獄因窮果盡故生
鬼趣也此等皆是妄業所招妙圓心中本無是事
所謂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償宿債。】


「復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方於世間
與元負人怨對相值身為畜生酬其宿債物怪之鬼
物消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梟類風魃之鬼風銷報盡
生於世間多為咎徵一切異類畜魅之鬼畜死報盡
生於世間多為狐類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於世間
多為毒類衰厲之鬼衰窮報盡生於世間多為蛔類
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食類綿幽之鬼
幽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服類和精之鬼和銷報盡
生於世間多為應類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於世間
[008-0410a]
多為休徵一切諸類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於世間
多為循類阿難是等皆以業火乾枯酬其宿債傍為
畜生此等亦皆自虗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
妄緣本無所有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
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
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虗妄想
凝結。」


【此躡前鬼業盡而生畜生趣也情想俱空者但空
阿鼻之純情無間之九情一想有間之八情二想
餓鬼之七情三想此皆業火燒乾尚留六情四想
為潤生而生毛群羽族中與元負人詶償宿債也
梵語底栗車此云畜生畜謂畜養謂彼橫生稟性
愚癡不能自立仗他畜養故物怪下詳明諸畜昔
因貪習而為物怪之鬼故所著之物銷而鬼命亦
盡隨其餘習生於世間多分為梟類梟為不孝鳥
生食父母及其附塊為梟雛雛復食其父母皆大
怪事故前云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因貪
色之習而為風魃之鬼以報災故鬼業盡而隨其
餘習生為咎徵咎徵者凶事之先驗如商羊舞水
江豚拜風之類因貪惑之習而為魅鬼鬼業盡而
復為狐類作妖媚以惑人因怨習而為毒鬼鬼業
盡而復生毒類奮咀螫以害人葢魅多憑狐故卒
為狐蠱集於毒故終為毒皆餘習所使也因瞋習
而為厲厲業盡而為蛔葢昔依人而作癘瘧今依
[008-0410b]
藏而銷飲食雖是餘習亦由至暴而化為至柔因
慢習而為餓鬼鬼業盡而生食類者以空腹高心
人所切齒皆欲寢其皮而食其肉故卒為食類所
以謙為至德也因詐習而為綿幽魘鬼鬼業盡而
復為服類者以作鬼常從暗中欺魘人故為牛馬
驢騾明中為人服乘也見習遇精為魍魎鬼鬼業
盡而復為應類如社燕寒鴻應節而至亦明見之
餘習也枉習遇明為役使鬼鬼業盡而復為休徵
如祥麟瑞鳳以報禎祥亦貪明餘習也訟習貪黨
而依人為鬼鬼業盡而復為循類者由彼昔循順
人今雖在異類亦馴擾可畜若鷄犬猫猴之類是
也阿難下總結三塗也本自發明者言此三塗惡
業皆是自巳發明非天造地設亦非人與元是自
作自受故知實無一法外來皆是妄想凝結所成
如水之成水耳。】


「復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
此等眾生還復為人反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
則於人中不捨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為畜生
償彼餘直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
如於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
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
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此躡前畜生業盡而復人形也鬼之為畜以六情
四想為潤生詶償宿債債畢即當兩無交涉若使
[008-0410c]
詶償越分則此等眾生復以情想均等為潤生復
生人中而反徵其剩負徵如徵稅之徵剩餘也言
復索其所負之餘債也若彼負剩之人善業力勝
或兼有福德而處富貴則就人中償其剩負或遭
竊取或遭劫奪之類若善業不勝福德不兼無所
償地復轉為畜生以詶剩負阿難下復明負債易
償負命難償也謂此人若反償餘直為彼負重致
遠售其錢以償或耕田耘地役其力以償償足則
停若使既用其錢得其力而復殺其身食其肉則
生生遞相食噉如汲井輪互為高下無有了期若
非自巳得道諸佛出世則終不能釋此怨對也願
諸仁者當以慈心當加愛護不宜過用其力尤不
宜貪口腹以傷其生不負如來叮嚀苦口。】


「汝今應知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彼咎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彼狐倫者
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庸類彼毒倫者酬足復形
生人道中叅合狠類彼蛔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
參合徵類彼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
彼服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彼應倫者
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文類彼休徵者酬足復形
生人道中參合明類彼循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
參於達類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皆無
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於塵
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008-0411a]


【此明畜生業盡而復人形也梵語摩菟沙此云人
謂於六趣中能止息煩惱故人即止息義又人者
忍也謂於世間或違或順能安忍故貪物為怪為
梟梟復為頑者心不測德義之經為頑總是不識
仁義不知廉耻毫無倫理不可化而為善者言參
合者帶畜生之餘習而參雜混合於人中也魃鬼
為咎徵復生愚類者由本於貪婬溺愛不明事事
皆成過咎故為咎徵雖復人形猶然愚癡昏鈍事
事不得精明經云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魅鬼為
狐狐復為庸者昔為狐媚雖復人形唯是曲情飾
貌搖尾乞憐以諂世求容不能卓然自立所謂因
人成事碌碌庸人也蠱鬼為毒毒復為狠者即是
蜂目豺聲剛愎自大甘心奮毒以螫人不自知其
非者也癘鬼為蛔蛔復為微者蛔以衰氣附物今
物為微賤之人雖親附人人不齒錄者也餓鬼為
食食復為柔者由傲物而為人切齒轉為食類故
雖復人形無丈夫氣不能奮發委靡不振之徒也
魘鬼為服服又為勞者由宿生負重致遠僕僕不
休今亦被人驅役為牛馬走勤劬不息所謂勞力
者事於人也魍魎為應應復為文者由宿昔亦有
聰明知見不得其真故墮為魍魍今為文類者只
是小有情才通文解義與人應接不失其序亦有
可觀而巳非經天緯地之文也役使為休徵今復
為明者由宿習托明成形復為明類亦是有應世
[008-0411b]
一隙之明而巳非有輝天鑒地之大明也傳送為
循循復為達者由宿昔循順人心今亦諳練世故
通達人情而巳非能通達一切也據上十種則知
人道參乎想明者十三合乎情幽者十七所以昏
愚頑鈍者多文明特達者少向上者少而下流者
多也然此界為五趣雜居故究其用心則人趣中
五趣皆有復形者不止畜生一類如天竺僧耆域
晉惠時入洛陽諸比丘作禮域指支法淵曰此菩
薩從羊中來又指竺法興曰此菩薩從天中來又
僧曇翼生時脅有雉毛故名翼因宿生聽法華經
得解雉身故然則人中諸類皆有不止一類如富
貴而慈善者似天中來聰明而蕭散者似仙中來
兇恨而剛愎者似修羅中來貧賤而常凍餒者似
餓鬼中來頑癡而無知識者似畜生中來常牢禁
而囚首垢面者似地獄中來夫種類不同勝劣各
異則知來路定非一處今則偏就畜生一道復形
者說以見人身難得而袈裟一失人身尤難復也
故裴公序圓覺云鬼神沉幽愁之苦鳥獸懷獝狘
之悲修羅方瞋諸天正樂可以整心慮趣菩提唯
人道為能耳人而不為吾末如之何也巳讀此寧
不愓然自警耶阿難下總結可憐以警人也言復
形者正言往昔在人道中作三塗業受三塗報報
盡而重復人形此皆從無始無明障心煩惱障意
不愛物命恣情殺噉以為活計故劫劫生生詶償
[008-0411c]
宿債債盡而復形人中反徵其剩雖得人身若不
遇如來出世不聞如來正法令其轉殺為慈則此
人身不久復入三塗為鬼為畜矣蓋其得人身也
甚難失人身也甚易如來所以目此輩為真可憐
憫者。】


「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
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阿難彼諸眾生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地行仙堅固草木
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堅固金石而不休息
化道圓成名遊行仙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
名空行仙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堅固呪禁
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堅固思念而不休息
思憶圓成名照行仙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
名精行仙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阿難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
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
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前五行字作平聲讀後五行字
作去聲讀。」


【此從人道進修而入仙道也說文云仙者遷也老
而不死遷入山也仙趣有處不別開者人道攝故
次於天者不持戒故無定慧故前三塗業皆以十
習為因初得人身猶帶十種餘習今此仙趣則與
十種無干矣第此一趣亦是厭畏無常希求常住
[008-0412a]
而不得其道故錯解修習為可惜若洞賓遇黃龍
而棄飄摵琴不亦幸哉從人者謂從人道進修也
不依正覺修三摩者不依如來正教以不生不滅
元清淨體為本修行也別修妄想者謂執五蘊身
有性可修有命可接可令長生久住世間不知此
身元是妄想凝結而成縱留世間八萬劫終落空
亡也存想固形者言雖有十種不同而存想固形
是其總訣言存想便是用諸妄想非銷落諸念者
可比言固形便是妄認色身非究竟堅固之比也
山林人不及處即深山人跡不到之地若此方洞
天福地是也阿難下正列諸仙有十種前三是外
修後三是內修堅固服餌者謂以服餌固形若此
方服秋石紅鉛之類但能駐頹齡不能輕舉故曰
地行若西域之阿私陀此方之彭籛是也殊不知
甘露漿禪悅食金牛飯雲門餅一飽可以忘百饑
也堅固草木謂食草木而固形若此方䬸黃精蒼
术松栢茯苓菖蒲之類由久服身輕即能飛舉故
曰飛行若毛公毛女之類殊不知阿伽陀藥觸之
則根結皆消隨往無礙服之則萬苦盡除壽命無
量也堅固金石者謂鍊金石之藥服之固形如鍊
五金八石養砂接汞九轉大還之類化道者變白
石而為黃金化凡身而為仙骨故能遊行世間所
向無礙若呂洞賓何仙姑之類殊不知打開自巳
寶藏證此不壞之身遊戲神通淨佛國土無處不
[008-0412b]
在豈待化道成而遊行哉故洞山心丹訣云吾有
藥號心丹煩惱爐中煉歲年知伊不變胎中色照
耀光明徧大千開法眼覩毫端能變凡聖剎那間
要知真假成功用一切時中煅煉看亦無滅亦無
起森萬羅像皆驅使不論泥土但將來入此爐中
無不是此即從上佛祖真丹也堅固動止者謂一
動一止皆守氣以固形莊生所謂純氣之守老子
所謂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是也氣精圓成者謂精
化氣氣化神神化虗故能挾日月御飛龍而遊於
四海之表名曰空行若此方列子御風之類殊不
知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地水火風者是真空
行也堅固津液者謂𠻳津嚥液以固形也潤德圓
成者謂顛倒陰陽使水升而火降精既完固形亦
光潤肌膚若雪顏貌如童不食五糓不交世欲與
天相似故曰天行若姑射神人之類殊不知自巳
性水真空周徧法界貫徹十方其津液涎沫皆與
香水海一脉流通不待固精而後成也堅固精色
者謂食日月之光華吸雲霞之精色以固形也吸
粹圓成者吸粹既久則塵滓日去清虗日來故能
貫金石蹈水火略無妨礙若五通仙之類殊不知
自巳光明照天照地六根門頭隨處貫徹不待吸
粹而後通也堅固呪術者以呪術之力堅固其形
也謂持呪既久凝神不動亦得成道西域多傳此
呪於井中持誦三年自能從井飛出故名道行不
[008-0412c]
知悉怛多般怛囉是轉凡成聖之呪心不以此為
道非正道也堅固思念者如存想頂門繫心氣海
以固形也如仙書初繫心臍輪下透尾閭升夾脊
乃達泥洹以衝頂所謂夾脊雙關透頂門然此思
憶所成彼亦謂之迴光返照故曰照行豈知不思
善不思惡而元明清淨之體圓照法界哉堅固交
遘者謂取坎填離以固形也感應圓成者謂以坎
男離女匹配夫妻彈指之頃兩相感應便能產藥
而成丹丹成而上昇九天蓋人身有一點真精即
先天太乙之元精老子所謂其中有精之精廣成
所謂無搖汝精之精一得此精立時成道故曰精
行殊不知識精元明清淨之體一受成形同行同
正不曾相離乃棄而不顧而別求太乙之元精以
交遘非妄想而何堅固變化者謂觀變化以固其
形也此觀世間皆悉如幻悟通化理留形世間若
劉根左慈之類甚至移山倒水改易四時此仙道
之絕行也昔老成子學幻於尹文先生先生告之
曰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造化之所始陰陽
之所終者謂之生死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
幻化知幻化之不異生死始可學幻矣吾與汝皆
幻也何須學哉老成子歸用尹文之言深思三月
遂能存亡自在飜校四時冬起雷夏造水飛者走
走者飛終身不著其術故世莫傳焉此雖知幻化
為絕行然不知幻化之所自出者絕對待為絕行
[008-0413a]
也阿難下結妄別得生理者謂不達自巳金剛寶
覺亘古亘今真常不變却在匡廓裏別求延生之
理壽千萬歲豈知此長僅足勝短譬如蕣華之於
松栢蟪姑之於冥靈雖修短不同豈真不死耶故
黃龍斥為守屍鬼玄沙呼為魂不散死人此等亦
在輪迴數中以不知性本無生命非妄立而執此
為長生久視之道故也若於此中得遇聖師幡然
改轍亦可進入妙三摩地若固守不捨仙報一盡
猶然改頭換面墮異類中且夫非想天人壽八萬
劫而一旦報終還受飛狸之身況神仙壽止千萬
尚未及四空天之一晝夜而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故學人當憂聞道之不早勿憂年壽之不永也仲
尼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至哉言乎近見羨長年者
悉是一種愚癡富貴人求住人間長享欲樂若果
長生可求欲樂可久則秦皇漢武當不速死富貴
之習迷心如此真可發一笑。】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於邪
婬中心不流逸澄鎣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
一類名四天王天。」


【此明欲界第一天也天者自在義又光明照耀義
又云天者顛也首出庶物義天有三謂欲界色界
無色界也欲界天自須彌腰頂以至空居共有飲
食婬欲睡眠具足三欲故號欲天其男女嫁娶妻
妾亦如人間但諸天人皆無骨肉亦無大小便利
[008-0413b]
不淨身放光明無別晝夜報得五通形無障礙是
知天趣為界內極尊也言諸世間人者亦是從人
道修而入於天道也不求常住者亦是不依不生
滅心為本修因而以十善為本修因希求世樂無
盡五欲為果此人雖持不婬戒而婬有正邪自巳
妻妾為正婬他人妻妾為邪婬此人但無邪婬尚
有正婬也言心不流逸者言不但身不犯邪婬而
心亦無一念犯也澄鎣生明者以欲念有時心不
亂動故愛水澄鎣意地生白命終時捨肉身而受
天身所居報土在須彌腰隣日月宮名四天王天
以山腰四面有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各據一面各
護一洲故此但邪婬心不流逸便能澄鎣生明則
知違現業中清淨持戒心不流逸十方國土皎然
清淨一切密圓淨妙皆現其中類可見矣人道之
流而為地獄三塗者婬習為首也人道之昇而為
上界諸天者伏婬習為首也人道之昇而成聖成
賢者斷婬習為首也婬習之為害不翅如怨賊毒
蛇戒之哉戒之哉。】


「於巳妻房婬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
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此明欲界第二天也言此人不但邪婬不流即自
巳妻房亦不多流逸或於清淨獨居之時間有念
起不得全味比之前人巳超一倍故命終後高昇
一倍生須彌頂名忉利天忉利此云三十三帝釋
[008-0413c]
所統之界此上二天名地居猶未離地故然此二
天形交成婬與人無別但風氣一泄欲漏便除非
若人間有不淨流溢也。】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
於虗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
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𦦨摩天。」


【此明欲界第三天也言此人不逢欲境前婬念不
起即逢欲境唯暫交一過更無追戀此於靜居巳
得全味故於欲心動少靜多倍勝於前故命終後
朗居空界問空居既無地界宮殿皆何所據答七
寶琉璃與大地無異但欲下時即虗豁無礙例如
人間大地聖賢天鬼皆能上下虗豁無礙當知萬
法虗妄業力使然故虗實並現昧者誠未達也此
天較須彌更高一倍故日月光不及上照唯自有
身光互相照耀耳須𦦨摩此云時分環師謂以蓮
華開合為晝夜是也正法念經云此天人或一百
一千共聚一蓮華鬚同坐不隘不窄以善業故自
業力故此天唯摟抱成婬不交遘矣。】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灾不及如是一類
名兜率陀天。」


【此明欲界第四天也一切時靜者言動靜之間全
無婬念巳勝動少靜多又一倍矣但有極得意之
境必可應之觸自來強逼未能無心不應猶順從
[008-0414a]
之故命終之後生知足天能於五欲生知足故上
昇精微等者是指彌勒內院言此天有內院外院
總五十重每一重有五百億天宮內則四十有九
外則一也彌勒菩薩所處大摩尼殿居其中焉此
則無漏報土是為別報天若五那含之寄居四禪
也以此內院是補處菩薩寄居之地即外院不得
窺其堂奧況下界諸天乎故曰精微而不接下界
也縱使劫壞三禪而此內院三灾不及亦未嘗壞
以是聖人得後智所現故上生經云今此天主名
曰彌勒者是也巳具三品九類行者念念發弘誓
願得生彼處以無漏力三灾不及今言三灾不及
者通敘內外院也蓋外院由第九品中一分不精
進者所生之處生七日後彌勒菩薩放光雨華引
入內院小摩尼殿尋為說法俾發起精通力故然
後引之令入內院二院之外又有業報一天乃有
漏業果所成是為總報天也修十善業者得生彼
處以有漏果故三灾可壞是雖俱同一天然以總
報望外院尚如仙凡之隔況內院乎此文或先言
外天而後兼內院譯者過於省文耳不然此天何
幸以少欲劣功而遽護超三禪之勝報哉。】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
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此欲界第五天也前有應觸尚有應心此人即有
應觸橫陳於前亦無應心了無滋味如嚼蠟然此
[008-0414b]
又勝前一倍故命終時生越化地言越化者謂能
超越下天又能自化樂具也名樂變化者此天以
笑為婬欲故樂其自所變化也言橫陳者謂橫列
於前也如司馬相如好色賦曰華容自獻玉體橫
陳又古詩云迴眸百萬橫自陳皆此義也。】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後
徧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此明欲界第六天也無世間心者言此守戒人心
希上界了無一念世間情欲但同世間權作夫婦
至於交時不但全然無味抑且了然超越毫無沾
染此又勝前一倍故命終後超出化無化境化即
第五無化即下四天也名他化自在者諸欲樂境
不勞自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耳此天以相視
為婬欲故益勝下天。】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迹尚交自此以還名為
欲界。」


【此總結也動是單指欲心躁動世人為欲所動若
奔流逸火醉象狂猿騰躍馳實莫能控御今能漸
制以至靜故曰出動尚未至於真無心跡而不交
故總名欲界自此巳下直至阿鼻皆欲界攝謂之
五趣雜居地。】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轍卷第八
[008-04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