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697 楞嚴經合轍-明-通潤 (master)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轍卷第三
明 二楞菴釋 通潤 述


「復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此下顯如來藏不離六根也梵語鉢囉吠奢此云
入不言根而言入者以通能入所入故如眼根流
逸奔色耳根流逸奔聲等為能入眼以虗受色耳
以虗受聲等為所入也亦為迷內色者別開故以
十一色法同名內色而六塵屬現量五根屬比量
以能發識比知是根故本如來藏者一切如來從
此流出故妙真如性者以六根門頭觸處菩提故
大經云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
無能轉者又云知眼無生無自性說空寂滅無所
有此即妙真如性之旨也。】


「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
勞相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
見性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


【此是阿那律陀以葡萄朵換天眼處也先引事以
顯眼根是妄直視曰瞪勞因瞪目而發故曰瞪發
勞相前文云譬如淨目瞪以發勞別見狂華是以
[003-0309c]
目睛喻真性以瞪喻勞以狂華喻勞相此言不但
狂花是勞相即目睛亦是瞪菩提心所發勞相也
以見相二分總屬無明業識故因於下釋成瞪發
勞相義因明暗二塵粘湛發見而即居見塵之中
見精映色即吸此塵象而成見性此見由塵而發
離塵無體故知見性亦是菩提心中瞪發勞相也
問前說緣心離塵無體以顯見性有體此又言見
性離塵畢竟無體者何故答前以阿難認定緣心
不肯放捨世尊欲其捨緣心而認見性故托見性
以顯其有體今欲其即見性而認妙真如性故復
言見性無體亦是菩提心中瞪發勞相所謂以楔
去楔也。】


「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
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
無自性若於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又空自觀何
關汝入是故當知眼入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初三句先標無生若從明來下破不從塵生以明
暗相背故若因明生即不當見暗以暗時無明見
隨明滅故因暗反此若從根生下破不從根出以
離塵無根故若於空出進既觀象退可觀根又空
自能見何關汝根是故下結妄即真三科七大總
是指示阿難在日用見色聞聲穿衣喫飯處討尋
頭腦祖師家教人看話頭便是此法但祖師不肯
[003-0310a]
輕易與人說破令其自猜自疑自尋自覓畢竟此
見從何處起久久捱拶到工夫純熟向冷地裏驀
然親見便得千了百當決不輕易道出眼入虗妄
四字。故香嚴云。我不重先師佛法。只重先師不與
我道破如來慈悲。大煞急推赤心置人腹中。故開
口便為人說破此如來禪。祖師禪之所以異也。】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故頭中
作聲。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動靜二種
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聽聞性。此聞離彼動靜
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聞。非動靜來。非於
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靜來動。即隨滅應非聞
動。若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若從根生必無動
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若於空出有聞成性。即非虗
空。又空自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耳入虗妄本非因
緣非自然性。」


【此是觀音以新卷葉換圓通根處也。先以事顯耳
根之妄。耳根勞與瞪發勞之勞。同義兼耳與勞之
勞。是指聲言即勞耳根所現之相也。瞪目是眼家
勞塞耳。是耳家勞若狂華。若作聲皆屬勞所現相
故曰勞相。由瞪目故眼見狂華由塞耳。故耳中作
聲。勞眼根而色發勞耳根而聲發言能勞所勞。皆
是勞菩提心而現故曰同是菩提瞪發勞相也。因
於下釋成勞相。如是下標無生處。何以故。下破若
謂此聞從靜境生若動境現時。此聞即隨靜滅。應
[003-0310b]
非聞動而聞萬竅怒號者是誰。若謂此聞從動境
生。若靜境現時。此聞即隨動滅。而知寂然無聲者
是誰。若從根生不假動靜亦復無聞。若從空出是
空能聞應名為耳。不名虗空。又空自聞。何干於耳
觀音大士證圓通時。其發軔工夫亦從是聞非動
靜來。非於根出。畢竟在甚麼處。如是思惟。如是修
習。得入此門。故下文云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
漸增聞所聞盡等。】


「阿難。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則於鼻中聞有
冷觸。因觸分別通塞虗實。如是乃至諸香臭氣。兼鼻
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通塞二種妄塵發聞
居中。吸此塵象名齅聞性。此聞離彼通塞二塵。畢竟
無體。當知是聞。非通塞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
故。若從通來塞則聞滅。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則無
聞。云何發明香臭等觸。若從根生必無通塞如是聞
機。本無自性若從空出。是聞自當迴齅汝鼻。空自有
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鼻入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
性。」


【此是槃特迦。以雙垂爪換遼天鼻孔處也。畜縮氣
也。急畜是鼻家之勞冷觸是勞相。古人道有些氣
息亦是病。故曰兼鼻與勞同為勞相也。誌公云。終
日添香換水不知身是道場果能向聞香聞臭處
打失鼻孔。便與三世諸佛同一鼻孔出氣。所以世
人急畜而成勞。特迦調息而成道。】
[003-0310c]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䑛吻熟䑛令勞其人若病則有
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觸。由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
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甜
苦淡二種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此知
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
如是嘗苦淡知非甜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於
空生。何以故。若甜苦來淡則知滅云何知淡。若從淡
出。甜即知亡。復云何知甜菩二相。若從舌生。必無甜
淡及與苦塵斯知味根本無自性。若於空出虗空自
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舌入虗
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是憍梵鉢提在嚼飯處所證法門也以舌舔物
曰䑛䑛之不巳曰熟。熟䑛是舌家勞甜苦是舌家
勞相也。由此舌根知甜知苦。名知味性。此知味性
離彼甜苦畢竟無體。且道將甚麼喫茶喫飯。若向
此中尋得舌頭落處便知徧覆三千大千世界廣
長舌相元不曾離却䑛吻邊嚼飯處。】


「阿難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熱手。若冷勢多熱者
從冷。若熱功勝冷者成熱。如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
離知涉勢。若成因於勞觸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
勞相。因於離合二種妄塵。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
覺性。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體。如是
阿難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不於根出。又非
空生。何以故。若合時來離當巳滅。云何覺離違順二
[003-0311a]
相亦復如是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則汝身
知元無自性必於空出空自知覺何關汝入是故當
知身入虗妄本無因緣非自然性。」


【此畢陵婆蹉在忍痛處所證法門也觸是身家所
對之塵此以二手之冷熱為觸塵也合覺之觸顯
於離知者知覺即身根也言此身根必藉冷熱二
觸相合而後覺亦藉冷熱二觸相離而後知正見
身根由二塵而知離知合也涉勢若成因於勞觸
者涉勢有勝負義謂以熱涉冷使冷成熱以冷涉
熱使熱成冷而發覺知也涉勢是身家勞冷熱因
勞所現之相也違順者如熱見重裘冷得絺綌則
違夏得涼風寒得暖火是順若果向動手時搔著
癢處兜鞋時踏著脚跟便與婆蹉覿面相見。】


「阿難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覽塵斯憶失憶
為忘是其顛倒生住異滅吸習中歸不相踰越稱意
知根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生滅二種
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
知性此覺知性離彼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體。」


【此是空生從意知根入寶明空海處也此意知根
是指第八識精言以能生意為意之根名意知根
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者以此識精攬此根身領以
為境令生覺受安危共同故曰寤曰寐以顯根身
是其親相分也覽塵斯憶失憶為忘者如見奇物
而憶忘都無覩前異而宛然不失故曰憶曰忘以
[003-0311b]
顯器界是其疎相分也是其顛倒生住異滅者謂
此識精本是妙圓真淨妙心由彼不覺而起其念
顛倒妙圓真淨妙心轉此不生滅性而成生滅業
識能緣根身器界故有寤寐有憶忘是即顛倒生
滅也吸習中歸不相踰越者謂能含藏相見二分
種子以種子皆歸此中而念念受熏無有間斷故
具此三義緣此三境故稱意知根也兼意與勞同
是菩提瞪發勞相者言不但業識所現三類性境
是勞相即業識亦是菩提心中瞪發勞相也集知
居中者前五根皆言發見發聞等唯此言集知者
發以現行言集以種子言以前五根現行皆從此
中種子發生故吸撮內塵者吸謂吸習撮謂撮取
內塵即內色是指三類性境謂此覺知性念念吸
取此三類境亦時時受此三類性境熏也見聞逆
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者言前五根但能緣自分
現量性境不能一一返緣故五根見不到聞不到
齅不到嘗不到覺不到處此意知根皆能緣能知
名意知根此意離彼寤寐生滅畢竟無體者以寤
寐屬身生滅屬心身是彼之相分心是彼之見分
故離彼見相二分即無體性也。】


「如是阿難當知如是覺知之根非寤寐來非生滅有
不於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從寤來寐即隨滅將
何為寐必生時有滅即同無令誰受滅若從滅有生
即滅無誰知生者若從根出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
[003-0311c]
斯二體此覺知者同於空華畢竟無性若從空生自
是空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意入虗妄本非因緣非
自然性。」


【先標無生次破若謂此覺知性從寤來者寐時即
隨寤滅而令昏昏熟睡者為誰是則在寤在寐未
嘗暫離所謂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也若謂此
覺知性從生時有滅時即隨生巳滅其受滅者是
誰若從滅有生時則同滅巳無其知生者又是誰
一何字二誰字皆是教阿難揣摩令其自省自覺
耳若謂此覺知性唯從根生不知寤寐二塵隨身
開合以勞倦則形交而眠熟眠則形開而寤若離
寤寐二塵則此覺知之性畢竟無體以單根不生
故殊不知此意知根不獨為天地根為萬物根為
無明根為諸識根為生死根抑且為涅槃根為菩
提根轉凡成聖正在乎此若打破此關喚作正徧
知喚作始覺本覺圓覺妙覺無上覺一切覺究竟
覺此是開佛知見一大關鍵處可惜世尊無端道
破經云六自在王常清淨是以眼根任運觀色自
在無礙又常在現量本性不遷豈非如王常得自
在故曰眼門放光照破山河大地乃至意根一念
千里如云應意時絕分別照矚森羅終不歇透過
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故曰六根所對無
非佛法如耆婆攬草無非是藥若摩訶男執瓦礫
無非是寶故下文云輪生死證妙常唯汝六根更
[003-0312a]
非他物故大經云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
無能現亦無所現物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
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如是而觀察一切皆無性。】


「復次阿難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先總徵此十二處為愚色而不愚心者別開也處
謂處所以十一色法皆是心之所慮所托處意之
一法是十一色法所現所生處也此十二處元一
圓融清淨寶覺由眾塵隔越無狀異生各分疆界
如六國然不得混成一統故令阿難處處攻擊若
破一處則十一處不待招降而自服矣故其攻擊
處皆不施巧計不設雲梯但借現前梴杖直驅之
耳初卷七處是破心無處所此十二處是破處無
處所也。】


「阿難汝且觀此祇陀樹林及諸泉池於意云何此等
為是色生眼見眼生色相阿難若復眼根生色相者
見空非色色性應銷銷則顯發一切都無色相既無
誰明空質空亦如是若復色塵生眼見者觀空非色
見即銷亡亡則都無誰明空色是故當知見與色空
俱無處所即色與見二處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優波尼沙陀悟入處也法相宗以見相二分喻
如蝸牛兩角出則成雙縮則為一以彼皆從自證
分變現故故世尊舉現前見色處詰之曰且汝尋
常但說一切法仗因托緣而生即今開眼見祇陀
林還是因祇陀林生汝眼中之見見此祇陀林乎
[003-0312b]
抑亦因汝眼中之見生祇陀林而汝得見之乎此
二句便是金剛圈栗棘蓬即三世諸佛分疏不下
若謂是汝眼根生此祇陀林而汝得見者則汝眼
根見空之時不見祇林而祇林便應銷滅若所生
之色性既銷則能生之見性亦滅見既銷亡又無
色相更有何物顯其空質耶空亦下例破若謂此
祇陀林生汝眼見而令汝見祇陀林者則汝眼觀
空時非是觀色既無能生之色自無所生之見見
既銷亡而見空見色者更是何物殊不知色不生
眼眼自寂滅眼不生色色自寂滅故宗鏡云心外
無有一毫𨤲法而有體性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
到何者以是一法故無法可相知相到若有二法
即相往來肇公云是各性住於一世有何物而可
往來此物之所以稱不遷而事之所以名究竟堅
固也。】


「阿難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
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
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
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
同來食處若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
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巳往擊鼓之處
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
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
[003-0312c]
即聽與聲二處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憍陳如悟入處也前曰色生眼見眼生色相此
曰聲來耳邊耳往聲處雖是看孔著楔只是用不
及時若向阿難初番答出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心
生愛樂時世尊應合問云為是眼生色相色生眼
見管取阿難杜口無言不敢施呈鎗法既巳放過
應向第二番請問悟佛現說法音處世尊亦合問
云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管取阿難塞斷咽喉
尋箇轉身活路世尊兩番放過致令尊者東卜西
卜所謂當斷不斷反招其亂直待此中拈出亦是
賊過後張弓也若謂聲來阿難耳邊則應餘人耳
邊悉皆無聲不合諸人齊聽若謂耳往鼓處則鐘
處無耳不合更聞鐘聲故知聲塵生滅動靜皆空
聲不至於耳根根不往於聲處既無往來則心境
俱虗了不可得則汝能聞與彼所聞畢竟從何出
乎世人一往在聲色門頭蹉過者多故世尊審問
亦與尋常不同若向二問處薦得方信一切色是
佛色一切聲是佛聲亦知古人道即此見聞非見
聞無餘聲色可呈君箇中若了元無事體用何妨
分不分是真實語。】


「阿難汝又齅此鑪中栴檀此香若復然於一銖室羅
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於意云何此香為復生栴
檀木生於汝鼻為生於空阿難若復此香生於汝鼻
稱鼻所生當從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氣
[003-0313a]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中出香說聞非義若生於空
空性常恒香應常在何藉爐中爇此枯木若生於木
則此香質因爇成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
未及遙遠四十里內云何巳聞是故當知香鼻與聞
俱無處所即齅與香二處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處香嚴得五分法身香處也終日聞香不知香
之來處故令其詳究從何而出故曰為從木生空
生及鼻生也若謂此香從鼻出者鼻非栴檀云何
鼻中而有香氣稱鼻聞香當是取香入鼻方可稱
聞若是鼻中出香而說為聞又不合義若謂此香
生於空者空常在而香亦常存何藉爐中爇而後
有若生於木則此香氣因爇成煙而鼻得聞若鼻
得聞合當蒙其烟氣其烟未遠四十里內云何巳
聞既知此香非木非空又非鼻出則知香性本來
周徧何待合知哉。】


「阿難汝常二時眾中持鉢其間或遇酥酪醍醐名為
上味於意云何此味為復生於空中生於舌中為生
食中阿難若復此味生於汝舌在汝口中秪有一舌
其舌爾時巳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若不變移
不名知味若變移者舌非多體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之知若生於空汝噉虗空當作何味
必其虗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此界人
同於海魚既常受鹹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亦不覺鹹
[003-0313b]
必無所知云何名味是故當知味舌與甞俱無處所
即甞與味二俱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是藥王得一味禪處也人皆飲食知味者鮮故
令其向鉢盂邊討箇滋味出處故曰此味為復生
於空中舌中及食中也若謂此味生於汝舌則汝
一舌應知一味不應變移更知別味若不變移而
獨知一味則不名知味若變移而知別味云何一
舌而知多味是則此味不生舌中明矣若謂此味
生於食中食非有識云何自知為甜為苦縱使食
能自知甜苦此食即同他人無預於汝何故稱汝
名知味者是則此味不生於食明矣若謂此食生
於空中汝噉虗空作何滋味若作鹹味則此界人
受其鹹味皆同海魚既常受鹹必不識淡若不知
淡必不識鹹既兩不相識又不可名知味之人是
則不生於空明矣既不在此三處則知此味不離
當處若果識得地頭不勞咀嚼百味具足。】


「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於意云何此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手為復在頭若在於手頭則無知云何
成觸若在於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若各各有則汝
阿難應有二身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手與頭當為
一體若一體者觸則無成若二體者觸誰為在在能
非所在所非能不應虗空與汝成觸是故當知覺觸
與身俱無處所即身與觸二俱虗妄本非因緣非自
然性。」
[003-0313c]


【此是跋陀婆羅在澡浴邊摸著脚跟處也世尊尋
常戒勅弟子一日三摩其頭口自誦云守口攝意
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故佛弟子一遵其法今
汝雖依我法一日三度摩頭即摩頭處亦不知蹉
過多少且汝正當以手摩頭時則手知有頭頭知
有手是誰為能觸而生此知為手觸頭即手為能
觸而生此知乎為頭觸手即頭為能觸而生此知
乎若以手為能觸而生此知者則觸知在手頭則
成無知之物云何知手之觸我頭而成觸乎若以
頭為能觸而生此知者則觸知在頭手則成無用
之物云何知頭之觸我手而名觸乎若頭與手各
有一知則汝阿難應有二身若頭與手只有一知
則手與頭應成一體若一體者不應成觸若二體
者此觸當何所屬為屬能觸為屬所觸若觸屬能
則在手在頭皆成能觸而無所觸既無所觸豈虗
空與汝成所觸乎若觸屬所則在手在頭皆成所
觸而無能觸既無能觸豈虗空與汝成能觸乎是
知尋常日用最淺最近者尚不能知安能知其深
者遠者乎若果在摩頭處撞著道伴則觸處菩提
無勞揣摩矣。】


「阿難汝常意中所緣善惡無記三性生成法則此法
為復即心所生為當離心別有方所阿難若即心者
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若離於心別有方所
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異汝非塵同他心量
[003-0314a]
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若非知者此塵既非
色聲香味離合冷煖及虗空相當於何在今於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是故當知法則與心俱無處所則意與法二俱虗妄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迦葉悟入處也生成法則者是前五根所取三
性現行落卸現成影子各有軌則而為意家所緣
之境名曰法塵此法與心不即不離故審其即心
離心也若此法塵即是心者此法則非是塵不是
意家所緣之境云何得成意根所緣之處乎若此
法塵離心而別有處所則法塵自性是有知乎是
無知乎若以為知則應名心不名法塵若此有知
之法塵不是汝心則同他人心量與巳無預之此
有知之法塵即是汝心云何一人而有二心故大
集經云如是心緣為異不異若心異緣則一時中
應有二心若心即緣不應復能觀於自心猶如指
端不能自觸若此法塵是無知者則此法塵既離
無知五塵之外當在何處今於色空之間既無表
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而為法塵所容之處乎縱
居空外又非內塵定非意家所緣之境則此法塵
從誰而立然則舉心動念尚不知其落處豈終為
無主孤魂耶故知六根無對皆是無諍法門諸境
含虗盡冥不二之道即今眾生境界真是不可思
議曷用遠求諸聖作用而自鄙劣哉涅槃經云譬
[003-0314b]
如葵藿隨日而轉如是葵藿亦無敬心無識無業
異法性故而自回轉如芭蕉樹因雷增長是樹無
耳亦無意識異法有故異法增長異法無故異法
壞滅如阿迦叔樹女人摩觸華為之出是樹無心
亦無覺觸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壞
滅滋石吸鐵亦復如是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
無故異法壞滅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不能吸取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無明不能吸取諸行
行亦不能吸取識亦得名為無明緣行行緣於識
有佛無佛法界常住此世尊顯演諸法無生為若
此。】


「復次阿難云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此十八界開色開心為色心俱愚者說也梵語駄
都此云界界者因義種族義界限義今取界限不
相紊亂為義以對塵者根當根者塵中間了別者
識各有界限故三六合成一十八界然界雖三六
體即是一故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如汝所明眼色為緣生於眼識此識為復因眼
所生以眼為界因色所生以色為界阿難若因眼生
既無色空無可分別縱有汝識欲將何用汝見又非
青黃赤白無所表示從何立界若因色生空無色時
汝識應滅云何識知是虗空性若色變時汝亦識其
色相遷變汝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恒既從色生應不識知虗空所在若兼二種
[003-0314c]
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是故當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
及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即舍利弗悟入處也如汝所明者就其明處而
導之也言我從前種種開導復恐汝不得明了今
復就汝所巳明者更為汝說即汝尋常解得眼色
為緣生於眼識此識為從眼生名為眼所生識即
以眼為界限乎為從色生名為色所生識即以色
為界限乎若謂此識從眼根生即以眼根為界限
者識以了塵若無色空縱生汝識將何所用且汝
見根本不可見又無色相可以表顯從何立此見
根為識之界限乎若謂此識從色塵生即以色塵
為界限者空相現前識隨色滅不合識空云何識
知是虗空性若謂雖從色生汝亦識其色變而識
不變此則類既不同豈有不變之識從可變之色
為界乎故曰界從何立若謂色變而識亦隨色變
則能生所生皆無自體此則界相自無亦不可說
以色為界若謂色變而識不隨色變則識體是恒
既從色生當恒識色不合識空今既識空定非以
色為界若謂此識根境二法合而共生現見根塵
二法敵體相對如敵國然若以為合則各不相到
中間本離若以為離則開眼便知現見兩合然則
根塵體性混殽雜亂兩無準的從何為界而共生
此識耶如是推求則此眼識不自生不他生不共
[003-0315a]
生如汝所解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義不成矣則此
眼識畢竟從何所來請自著眼。】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此識為復因耳
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阿難若因耳生
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
識何形貌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
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誰立若生於聲
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
識巳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不應聲聞
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是故當知
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是普賢悟入處也若因耳生下辯耳識不從勝
義根生也動靜二相既不現前者無境也根不成
知者無聞也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者牒上二句言
無境則無聞也識何形貌者言無聞則無識也若
取下辯浮塵根不能生識也前三句牒上勝義根
尚不能生識云何將此雜色塵觸塵無知之耳形
為識界而欲生識耶既勝義不可浮塵不可決知
耳識非因耳生亦非以耳為界矣若謂識從聲生
不假聞根豈知無聞則聲且不有從何生識縱許
識從聲生亦許因聞根而有聲相是則聞聲之時
亦應聞識以識從聲生故若不聞識則聲非識界
[003-0315b]
若果聞識則識亦同聲全無知覺識既無知巳被
耳聞知聞識者又是何物若謂更無有知知聞識
者則汝便應同於草木既單根不出獨境不生不
應根塵交雜以成中界而識生於根境之間耶界
既無中又無內外則此耳識復從何立正好參詳。】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
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阿難若因鼻生
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齅知
動搖之性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
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若取齅知又汝心中
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虗空是汝汝身非知
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
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
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
香應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
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
臭既為香香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若因香生
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故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因界則非從香建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
畢竟虗妄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
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孫陀羅難陀悟入處也若因鼻生下辨鼻識不
[003-0315c]
從鼻生肉形雙爪之相指浮塵根言齅知動搖之
性指勝義根言若取肉形下辨浮根無體肉質乃
身身知即觸者雙表無鼻之實名身非鼻名觸即
塵者雙表無鼻之名名實皆虗從何立界若取齅
知下辨勝義根無體若以肉為齅知之性則肉知
同於身知身知即身家之觸塵何預於鼻則鼻非
齅知矣若以空為齅知之性空若有知則汝鼻根
應無知覺是則虗空是汝而阿難應無所在矣以
香為知下辨鼻中所聞之香亦非齅知性也若香
下反顯香臭二氣不從鼻生非齅知性也伊蘭臭
樹也吳興云二物不來下以根從境破境既有二
根應成兩若鼻是一下以境從根破根既唯一境
何有二巳上展轉破不從根生也若因香生下辯
非塵生若見因眼有而不能見眼則識因香有亦
應不知香若曰知香即非香生若不知香不應名
識香非從知而有安能生識而成香界此轉釋知
即非生也識不知香亦不得名從香生識此轉釋
不知非識也前云中位此云中間皆指根境之中
以識生其中故也內外根境也應云既無內外不
成中間。】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復因舌
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阿難若因舌生
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薑桂都無有味
汝自甞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誰來甞舌舌不自甞
[003-0316a]
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
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甞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
體必味生醎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
應無分別分別既無則不名識云何復名舌味識界
不應虗空生汝心識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
云何界生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
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富樓那悟入處也若謂識從根生則五味未合
時汝自甞舌為甜為苦若謂舌性是苦則汝舌性
巳成苦味誰來甞舌既不能自甞其舌云何得知
舌之成苦味耶若謂舌性非苦則此舌者尚不能
自生其味云何立界以生識乎若謂識從味生識
即是味則不能甞味同於舌根不自甞舌云何知
其是味非味又一下言味多識亦應多識體下言
識一而味亦一應不知其味之多種若不知其味
之多種不得名之為識云何乃以味為識界乎吳
興曰和合者眾味共成也俱生者本性不易也變
異者燒煑異味也不應下辯非無因生舌味下辯
非共生言根塵既合為一尚無自性豈有中間空
隙之處可容識界之生乎既非自生他生共生無
因生即是無生豈因緣所生者哉。】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於身識此識為復因身
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阿難若因身生
[003-0316b]
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若因觸生必無汝身
誰有非身知合離者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
即觸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觸二相元無
處所合身即為身自體性離身即是虗空等相內外
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復立內外性空則汝識生從誰
立界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
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優波離悟入處也若因身下辯單根不立覺觀
即身識也必有合離二緣方有身識以合覺之觸
顯於離知故若因觸下辯獨境不生以有身而後
知離知合故凡言觸者是物觸身而身知其為冷
暖澁滑之名若未及身祗名為色不名為觸阿難
下辯非共生若謂徒物則不能自觸而生知必與
身合方知有觸是身與觸合而後共生此識乎然
知有身是知即從觸生非因身有若知有觸是知
即從身生非從觸出若此知即觸所生決非身出
若此知即身所出決非觸生且此知在身在觸元
無定所若離觸而合身則此知為身自體性若離
身而合觸則此知為虗空等相即此觸知在內在
外皆無定在云何而言身觸合而為中耶既無中
位內外不成則汝識生從何立界則知當處出生
明矣。】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於意識此識為復因意
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為界阿難若因意生
[003-0316c]
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
離緣無形識將何用又汝識心與諸思量兼了別性
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所生異意不同應無所識
若無所識云何意生若有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
二性無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
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及與觸法相狀分明
以對五根非意所攝汝識決定依於法生今汝諦觀
法法何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
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
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此目連悟入處也先辯非根生言汝意中必有所
思法塵而後意根之相方顯若無前法則意根尚
無將何生識抑且離法塵而別無形相可辯即使
意能發識亦將何所用乎又汝下辯根識異同識
心即意識從意根生故思量即意根恒番思量故
兼了別性者言意識意根皆以了別為自性故曰
兼意謂意識與意根皆能了別而分能生之根所
生之識畢竟根識是同是別故曰為同為異若謂
識同於意則識即是意云何乃名意為能生識為
所生若謂意識不同於意則所生之識應無所識
既無所識不得名為從意所生若有所識則識與
意同了別性云何是識云何是意根識二體尚不
[003-0317a]
能辯憑何而立生識之界限乎若因下辯不從境
生現見五塵歷歷分明以對五根皆非意根所攝
若謂意識不從意生從法塵生汝觀法塵之法作
何形狀若離五塵別無形狀可得是則法塵生滅
即是五塵生滅離五塵而別無法塵生滅可得且
所因之法塵求其體相尚不可得況因法塵所生
之識有何形相可見乎既法塵之相狀尚且不有
而欲立界以生識惡可得哉故知十八界中皆是
意識建立根本立處尚空所生枝葉何有既無處
所可得又無界限可憑事誑理虗情危勢劣惡見
之根株盡拔妄識之巢穴齊傾獨朗真心周圓法
界故宗鏡云若直下能了內心莫疑外境心若了
得外境皆空則獨目寓情無非妙性泥塗瓦礫盡
是家珍巳上可當法界觀中明空即色觀。】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
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
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
道了義無戲論法。」


【前破妙覺不屬因緣巳次破陰界入處不屬因緣
故阿難復執因緣以興四大和合之問也意謂妙
覺性是寂滅法是第一義不屬因緣巳聞命矣陰
界入處是生滅法是第二義定屬因緣云何世尊
例皆擯棄且世尊尋常談說世間種種諸變化相
皆因四大和合而生則應擯棄自然不應擯棄因
[003-0317b]
緣云何因緣自然二俱排擯若昔日之不擯是
則今日之擯非也若今日之擯是則昔日之不擯
非也且昔日之不擯似墮有見今日之擯似墮無
見既落一偏殊非中道似屬戲論亦非了義也故
我等不知斯義定何所屬願為開示中道了義無
戲論法問此經阿難先後三度執因緣而世尊亦
三度逐破亦有異乎答曰三問三答各有深旨此
亦經中一大關節也由阿難雖在法華會中預聞
授記而向所熟聞熟習者皆小乘因緣法不知世
尊對初機說因緣法者正欲引入一大事因緣也
故因阿難請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時而世尊即乘
其便而漸引之始由阿難執妙覺性為因緣世尊
乘機即與發明見見非見見不能及此借因緣引
入妙奢摩他也復因世尊破陰入三界本非因緣
之後阿難亦乘機發問而世尊答以七大徧周本
如來藏是借因緣引入三摩鉢提大陀羅尼門也
及至下文聞三緣斷故三因不生阿難復執因緣
以問世尊答以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
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此借因緣以引入禪
那也故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
亦名中道義此即一心三觀之深旨皆藉因緣發
明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蓋如此。】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
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
[003-0317c]
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
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
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此先痛責愚迷而後許說也言汝昔日愛樂小乘
故我為說因緣和合諸小乘法不了義教今汝厭
離諸小乘法殷勤啟請無上菩提故我今日為汝
顯示最上第一義諦汝既不能領荷反將昔日所
聞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自纏自繞而不肯捨者何
耶且世間人皆稱汝為多聞第一及聞真諦不能
信解正如有人熟記本草不識真藥及乎拈示不
能分別反生疑惑不亦可憐愍哉然此第一義諦
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本不可分別不可開示今汝
既以戲論妄心因緣纏繞故我亦以方便為汝分
別開示然此番開示不獨令汝通達實相亦令當
來求大乘者通達實相言實相者即指七大幻妄
本如來藏也。】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
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虗空
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阿難如水
成氷氷還成水。」


【此是持地菩薩所證法門也先立量以楷定然後
逐破令其無遁辭也如汝下牒前問辭次立量云
[003-0318a]
大性是有法體非和合為宗因云則不能與諸大
雜和故同喻如虗空不和諸色言大性者謂四大
種性諸大者即四大實色又量云大性是有法和
合為宗因云始終相成故生滅相續故喻如旋火
輪先立此二量者正為阿難向來執定世間種種
諸變化相皆因四大和合發明一聞世尊說陰入
處界本非因緣自然遂遽生疑問而反指世尊兩
擯為偏說則其迷執可知故世尊先立三支以楷
定若謂四大之性不與四大和合猶如虗空不和
諸色此即偏於自然墮於常見以知不變而不知
隨緣故若謂四大之性實與四大和合如旋火輪
始終相成同於變化此則偏於因緣墮於斷見以
知隨緣而不知不變故而如來藏性豈如是哉而
汝以為偏乎故復標正量之同喻示之曰如水成
氷氷還成水直至下文辨破始終不得相成非真
和合然後立正量以成立巳宗万顯因緣自然二
說皆偏非中道也厥旨深玄最宜詳玩。】


「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虗塵析彼極微
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虗即實空性阿難若此
鄰虗析成虗空當知虗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
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虗塵用幾
虗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虗合成鄰虗又鄰虗塵析入
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虗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
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003-0318b]


【此下正顯始終不能相成以破和合之計也塵之
細者曰微細之又細者曰極微微之又微者曰鄰
虗以極微猶有微相故名色邊際相更析極微為
七分則微色殆虗故名鄰虗若將鄰虗更析即成
虗空此正顯大地可析成虗空也若此鄰虗既可
析成虗空當知虗空必能出生色相是則可名始
終相成真和合相今殆不然汝今下正破虗空不
能生色故曰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
化相則汝觀此一鄰虗塵用幾虗空和合而有以
析色至鄰虗而終若更析鄰虗即實空性故欲合
鄰虗必以虗空為始抑豈不用虗空合成鄰虗即
將此鄰虗合鄰虗乎若虗空不能合成鄰虗則知
虗空不能出生色相明矣又鄰下二句正破色相
不能合空若謂析彼鄰虗即實空性則此虗空用
幾色相合成虗空而今析此色相成虗空耶若色
相不能合成虗空足知析鄰虗不能出生空性明
矣若色下二句言色但合色不能合空云何鄰虗
析成虗空若空下二句言空但合空不能合色云
何虗空出生色相如是則始終相成之同喻瓦解
氷消反成虗空不和諸色之異喻矣故縱破之曰
若色相猶可析而為空若虗空斷不可合而為色
如是則不但破其析色明空是假即向來從空生
色之計皆負墮矣以彼不知空生大覺如海一漚
故也。】
[003-0318c]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
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此正成立巳宗以顯色空皆出如來藏而色不出
空空不合色也言汝尋常但知析色為空而不知
性本自空不待析色而成空但知合空成色而不
知性本自色不待合空而成色以此法性身法性
土本來清淨本來不動本來周徧故也但九界眾
生心有染淨量有大小業有善惡故各隨其心各
應其量各循其業而發起現行轉如來藏而為識
藏轉法性身而為根身轉法性土而為器界世間
迷於清淨本然周徧法界者則惑為因緣墮於斷
滅迷於隨心應量循業發現者則執為自然墮於
死常然此皆是眾生意識計度分別所生豈知不
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真宗耶應立量云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是有法非因緣非自然是宗因云不變
隨緣隨緣不變故喻如水成氷氷成水故宗鏡云
譬如寒月水結為氷及至煖時氷釋為水眾生迷
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為性此則不唯破鄰
虗不能析成虗空虗空不能出生色相抑且顯自
然因緣之執皆非故前二量深為有用然則世尊
說法初未甞離因緣自然但善用因緣自然耳又
何曾擯棄哉故知向來所說陰入界處本如來藏
[003-0319a]
皆是為汝發明大事因緣開示中道了義則知汝
所執者皆是妄想戲論豈了義之談乎問上文陰
入處界巳顯本如來藏與此中所顯如來藏是同
是別答法雖同而義則別言法同者以五陰即色
心二法入處界即根塵識三五大是塵見大是根
識大是識故曰法同然三科中所指如來藏是指
薪以告其有火也指井以告其有水也指鞴以告
其有風也指芥孔以告其有空也七大所顯本如
來藏是充薪火之量與大千世界之量等充井水
之量與香水海等充鞴風之量與毗嵐風等充芥
孔之量與無邊虗空等乃至充蜎飛蝡動知見之
量皆與佛知佛見等無差別故總目之為大其義
有不同也。】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
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
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
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曇種姓阿難若此
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
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
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若鏡中出自能於鏡
出然於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汝又諦觀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歷於此
[003-0319b]
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汝猶不知
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
火生徧法界執滿世間起起徧世間寧有方所循業
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
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此烏芻瑟摩所證法門也先標定言火性本無有
我寄諸緣而似有我非真如合汝觀下驗出無我
汝觀世人手執陽燧對日求火而有火出因名火
性和合而生即如現前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和合
一處名和合眾雖千二百總名一眾詰其根本各
有身名種族是真和合若汝火性因和合生則彼
手執陽燧及艾對日求火而火出則應一一詰其
根本各有來處此火為從鏡出為從艾出為從日
來若日下辨非日來若鏡下辨非鏡出若生下辨
非艾生汝又下令其審觀所自出言此三物各有
處所此火從何所來既於三處詰之了無根本不
應無因而自出耶言必有本也汝猶下方指出火
之來處不在鏡中艾中日中元在如來藏中循業
發現非和合也前言元者是本來不知也今言猶
者言我巳為汝說而猶然不知也崔豹古今註云
陽燧者以銅為之如鏡之狀照物則影倒向日則
火出淮南子云陽燧火方諸也論衡云於五月丙
午日午時銷鍊五方石圓如鏡中央窪天晴向日
[003-0319c]
則火出。】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恒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
羅仙及鉢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
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
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阿難若從月來
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
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若從珠出則此珠中
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若從空生空性無邊
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
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
水從何方流注於此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
無從自有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
一處水出徧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
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此月光童子所證法門也流息無恒者求則流不
求則不流也迦毗羅此云黃赤色斫迦羅此云輪
鉢頭摩此云赤蓮華訶薩多未詳此等外道於定
或覩日月輪或見紅蓮華及黃赤色故楞伽云譬
如日月形鉢頭摩深險如虗空灰燼外道道通禪
是也太陰精水也望前為白月月當正中曰晝方
諸陰燧水精珠也淮南子曰方諸見月則津而為
水此水下詰其出處阿難下辨非月來若從珠出
[003-0320a]
下辨非珠出若從空生下辨非空生汝更下令其
審詳出處陟升也汝尚不知者言我巳為汝說過
兩番尚然不知也。】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
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
裟角發於虗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
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若生虗空
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
虗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虗空
名為虗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
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
面屬彼人虗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汝宛不知
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
風出徧法界拂滿國土生周徧世間寧有方所循業
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
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此琉璃光所證法門也動靜不常者如搖箑則動
不搖則靜也僧伽梨大衣也此風下徵其出處袈
裟此云壞色衣阿難下辨非衣生若非下辨非空
出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者言空常而風亦常也若
無風時虗空當滅者風滅而空亦滅也滅風可見
[003-0320b]
滅空何狀者風濟則眾竅皆虗故有狀可見空滅
應無狀貌可見何蒼蒼之色常在若有生滅則是
可作之法不名虗空既名虗空則知風非是空云
何執言風從空出此正顯名實不相當也風生於
空是凡小之常執故詳辨之若風下辨非面生若
謂此風不從自巳整衣而生生於彼人被拂之面
既生彼面應來拂汝自汝整衣應拂彼面云何復
說風生彼面而倒拂耶汝宛不知者言我三番開
示宛然與未聞之時無異也故知風本不動能動
諸物若先有動應失自體不復更動今此風性周
徧法界湛然不動寂爾無形推此動由皆從緣起
且如密室之中若云有風風何不動若云無風遇
緣即起故知風大不動動屬諸緣若執自然只合
常生何得緊慢不定動靜不恒故知悉從緣起又
推諸緣和合成事各各不有和合亦無緣緣之中
俱無自性但是心動反推自心心亦不動以心無
形起處不可得即知皆從真性起若真性不起方
見真性徧十方界性合真空故曰性風真空性空
真風故龍勝云地若是堅相不應捨其相如凝
酥蠟蜜樹膠融則捨其堅相墮濕相中金銀銅鐵
亦復如是如水為濕相寒則轉為堅相如是等種
種悉皆捨相又云若火實有熱性云何有人入火
不燒及人身中火不燒身雲中火水不能滅以火
無有定熱性故神通力故火不能燒身業因緣故
[003-0320c]
五藏不熱神龍力故水不能滅若熱性與火異火
則非熱若熱性與火一云何言熱如火性餘性亦
如是如是總性別性無故名為性空合論云若地
性是實則不可易法身菩薩能變大地為金地種
頓失則豈真實水性若實則不可易天人見水謂
是琉璃餓鬼見水是火魚見是室廬則豈是實火
性是實則不可易樹提伽生於火中又西國有布
以火浣之鮮明名火浣布則豈是實風性是實則
不可易列子御之而行舟得其便而駕之則豈是
實故龍勝設問曰云何地水火風實法亦但有名
字答無智人謂地等諸法以為實聖人慧眼觀之
皆是虗誑譬如小兒見鏡中像以為實歡喜欲取
大人觀之但誑惑人眼諸凡夫見和合而成謂為
實地有天眼者能散此地但是微塵慧眼分別雖
散此地實不可得故知無實地水火風亦非眼見
實地水火風所以盤山云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
大本空佛依何住璇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
更無餘事可作此中總註脚。】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
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兼頗羅墮栴陀羅等新立
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虗空如是
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虗空虗空淺深隨出
多少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阿難
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
[003-0321a]
逈無通達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先出
無空入者云何虗空因土而出若無出入則應空土
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若因鑿出
則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如是虗空因何所出鑿空虗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
不應虗空無從自出若此虗空性圓周徧本不動搖
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本無生滅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
虗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
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
知量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虗空亦復如是
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此虗空藏所證法門也空性無形者言無大小方
圓之形量也剎利種王族也婆羅門此云淨行居
家守道潔白其操者也毗舍商賈也首陀農夫也
此西天之四姓頗羅墮此云利根旃陀羅此云屠
者屠殺人畜故西天婬殺同賤殺者尤目為惡人
國法令其搖鈴執幟警人異路不與良民同行故
亦翻嚴幟此空下詰其生處阿難下辨非無因生
若因土出下辨非土出若因鑿出下辨非鑿出若
謂此空因鑿而出則應隨手鑿出虗空不須出土
若謂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井中得見虗空汝
[003-0321b]
更下警令用心觀察審諦者審其實也諦審者毋
浮察也諦觀者必欲見其端的也若此下會成五
大汝心昏迷下痛責之也言汝昏暗迷癡不知好
惡故執四大和合不肯捨其舊習不悟四大本如
來藏汝但例觀空大以審其有出入無出入若悟
空大不動周圓非出非入非不出入即悟四大非
和非合非不和合矣汝全不知者謂愈說而愈昏
若全然不解事之人也性覺真空性空真覺者以
見空生大覺非是無本圓覺亦云無邊虗空覺所
顯發是也。】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
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
分析此見為復與明暗相并大虗空為同一體為非
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
及與虗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
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虗空
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虗空是見元同
龜毛兔角明暗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
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
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汝更細審
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虗空
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
[003-0321c]
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若見聞知性圓周徧本不動搖
當知無邊不動虗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性沉淪不悟
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
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
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
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齅甞觸覺觸
覺知妙德瑩然徧周法界圓滿十虗寧有方所循業
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
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此大勢至證圓通處也見覺即見性常居現量不
起分別故曰無知然必因色空而顯所謂不變隨
緣也如汝下詰此見之起處此見下辨見性不與
三法一體以明暗二相自相陵奪見性不殊故若
此下辨見性不與三法異體以見性離塵無體故
明暗相背下辨非或同或異分空分見下辨非非
同非異汝更下令其審察見性畢竟從何處來初
云細審次則細不徒細而加以微細審不徒審而
加以詳審次諦觀巳是密察而又審諦審觀者其
意不過令其審詳密詳實見其起處而後巳也若
見下會成六大必欲作此會者以見相二分元是
一體故汝性沉淪者責其溺於因緣而不能自出
也不悟與當觀二字相呼應汝曾不知者言汝前
來因斥破見性無體重加迷悶而我雖與汝發明
[003-0322a]
至今還不知此見精清淨本然周徧法界本如來
藏也性見覺明覺精明見者言性中之見即本覺
之光明本覺之光明即性明之見豈汝向以眼為
見哉如一下會六根也甞觸即舌根以味合方覺
故覺觸覺知身意二根也妙德瑩然者言此六根
即妙真如性所具之德相大智慧光明故能晝夜
常然靈明不昧周徧圓滿其相如此寧有方所而
汝執為大小舒縮耶不知此等皆是循業發現豈
真見真聞哉。】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汝今徧觀此會
聖眾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折汝識
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
菩提此舍利弗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
虗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
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
從何發識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
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
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
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
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
何不日中別識明月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託汝睛
相推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
識動見澄非和非合聞聽覺知亦復如是不應識緣
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
[003-0322b]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虗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麤浮不悟
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
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來
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徧周法界含吐
十虗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
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此彌勒所證圓通門也無源者因根塵而妄出故
汝今下驗其無源而妄出觀即根聖眾即塵標指
者識言眼根周圓而視如鏡中像而無分別此眼
識仍兼同時明了意識以眼識緣性境時有自性
分別不帶名言無籌度心由彼同時意識於性境
上起第二念執取名字如某某等名隨念計度分
別也阿難下辨單根不生若汝下辨單境不生若
生下辨不從空生若謂此識不從見生不從相生
是從空生者若非見則色空莫辯若非相則根無
從立既無相見唯是一空空則識亦同無若必有
識又不與根塵相偶縱發汝識欲何分別是則離
根塵而言識從空生尤不可也若無下辯非無因
生汝更下令彼審觀見託二句指根塵可狀二句
指色空言此四者歷歷分明汝識從何而出也識
動見澄者言識有分別故動見無分別故澄動靜
不同本非和各定無生處不應識之緣由無從而
自出耶若此下會成七大當知了別見聞覺知者
[003-0322c]
了別指識見聞覺知指根謂生了別之見聞覺知
也并前五大均名七大者前則會相歸見此則會
相見總歸於識也汝心麤浮者痛責其用心麤淺
輕浮不肯深入由不深入不悟六根所發之識是
如來藏汝應觀察六處識心是同是異是空是有
非同非異非空非有若是同不應用中相背若是
異不應性中相知若是空不應現有分別若是有
不應了無踪跡非同四句反上應知汝元不知者
言我前來斥破無體而矍然不知如此重重開示
至今元舊不知責之極也性識明知覺明真識者
言本性之藏即妙明之知本覺之明即性真之識
是汝前來所明覺性湛然徧十方界性非生滅者
即是此物豈汝向以意識為心知哉含吐十虗者
含即容義吐即徧周義十虗即十方虗空也其體
如此豈有方所而汝反執在色身之內殊不知在
色身之內者是循業發現之體非真體也初卷七
處破心段段結云無有是處四科之文段段結云
無有處所七大之文段段皆云寧有方所皆是心
目所在一句根本發出許多枝葉以阿難頭頭認
有方所故世尊法法破除向後世尊說出因明立
所方知所立之處入流亡所方知除所之法所之
一字真迷悟之大關也。】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
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徧十方見十方空
[003-0323a]
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
妙明元心心精徧圓含褁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
猶彼十方虗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
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此敘悟也微妙開示者以世尊破心之後阿難有
云何是我真性之請世尊托見精以發明故發軔
之初即曰見性周徧非汝而誰由此一語或認相
為見或認見為相種種誵訛惶惑不定故世尊示
之曰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阿難由此一
語遂認定此見性即是妙覺性故領悟云誠如法
王所說覺緣徧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世尊
見其認定是真則又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先德
所謂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
奪却拄杖子也阿難由此重增迷悶故世尊復示
之曰此見尚屬業識當業輪轉若能遠離和合不
和合緣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
清淨本心本覺常住至此則阿難巳知見性是妄
妙覺是真然不知此妙覺性畢竟在甚麼處著落
世尊復恐離波求水離像索鏡故不待其請而復
示之曰汝將謂我前所破見精為非真而如來藏
妙覺性為真乎然欲識妙覺性又不得離却見聞
覺知陰入處界也故復指陰入處界一一皆如來
藏一一皆周徧法界故自發明地大以至識大妙
[003-0323b]
覺湛然周徧法界處而阿難方驀然省悟故知阿
難之悟實由如來見性周徧一語為發機而後有
誠如覺緣徧十方界之一信由此一信世尊許多
宛轉東敲西擊挑其悟門故至妙覺湛然周徧處
忽然鬪上阿難舊時機括不自知其躍然而起豈
非微妙開示哉身心蕩然得無罣礙者二卷敘悟
處雖曰身心泰然尚有許多疑礙故一一詳明至
此則觸處皆通得大無礙矣是諸下正陳悟處各
各自知心徧十方者是總領妙覺湛然徧周法界
含吐十虗也言自知者意顯向來只是藉佛語而
知不是自知今方自肯自信更不隨人口吻轉換
矣向也見量極於初禪今則見十方空如觀掌中
葉物矣向也為物所轉分大分小見舒見縮認見
為物認物為見惶惑不定今則見一切世間諸所
有物元一圓融清淨寶覺更無一物為障為隔矣
向也昏擾擾相以為心性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今
則巳知心精徧圓含褁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
若空中一塵海中一漚不復棄海認漚認漚為海
矣向也不知真際所詣不知寂常心性不知身心
顛倒所在不知見性是心不知陰入處界是如來
藏不知七大徧周法界今則一一自知毫無疑惑
矣向也世尊與我發明寶明妙性元所圓滿常住
心地而我則徒獲此心而未敢認今則獲本妙心
常住不滅不待認矣此正阿難㘞地一聲時懸崖
[003-0323c]
撒手處所謂稱錘移到徹梢頭忽然拶落翻䈥斗
故下文即以所見所悟處說偈讚佛也。】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
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
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
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
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
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舜若多性可銷亡爍
迦羅心無動轉。」


【此阿難既悟七大徧周而因悟如來所示大佛頂
首楞嚴王即是一心三觀也即諸法而不染曰妙
湛即諸法而不失曰總持即諸法而隨緣不變不
變隨緣曰不動由妙湛故曰清淨由周徧故曰總
持由本然故曰不動所謂清淨者即是上文所說
性淨明體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元是菩提妙淨明
體圓覺所謂一身清淨多身清淨乃至十方眾生
圓覺清淨是也此當奢摩他義所謂總持者即是
上文所說圓妙明心即是大陀羅尼即是如來藏
圓覺所謂根塵四大乃至陀羅尼徧滿法界是也
此當三摩鉢提義所謂本然者即是上文所說常
住真心即是不動真如即是實相圓覺所謂虗空
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是也此當禪
那義由如來證此七大之性三觀之體故世間目
之為妙湛總持不動尊非謂三十二相稱尊也亦
[003-0324a]
由即幻妄而得究竟堅固之體故又目之為首楞
嚴王不獨以破有稱王也此即世出世間最上希
有奇特事我初不解一見如來三十二相形體映
徹作奇特想作希有想今日乃知世尊之希有奇
特不在三十二相也向以緣塵分別念念生滅者
為清淨心而不知妙湛之體為清淨心也向以身
為總持而心居身內而不知心精徧圓含褁十方
者為總持也向以陰入界處為生滅法地水火風
為變化性而不知即是不動周圓妙真如性也此
皆昔日顛倒妄想如來今日一一微細為我開示
將此億劫顛倒妄想一併銷除令我不勞經歷三
阿僧祇即見如來大佛頂相平等法身何幸如之
所謂過得橋來岸上行始覺渾身泥水濕也問婆
沙論敘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種相好因然
後獲五分法身唯識謂地前歷一僧祇初地至八
地歷一僧祇九地至佛地歷一僧祇然後獲究竟
法身何故此中說不歷僧祇耶答彼約漸修此約
頓悟以漸修言之則從微至著自信住行向以至
等覺方證極果以頓言之則一念不生前後際斷
即名為佛尚不涉地位階差豈歷僧祇哉昔廣額
屠兒至佛座下無明頓息乃置刀謂佛曰世尊我
是千佛一數佛即印可夫以廣額放下屠刀無明
頓息預千佛數今慶喜法眼清明則其言獲也宜
矣但其覺雖佛覺而功行未逮於極果故不言五
[003-0324b]
分及究竟耳願今下重發大願當我未見大佛頂
平等法身時自謂唯佛一人獨得覺性一切眾生
悉皆無分故我上不求佛道下不度眾生今日乃
知佛與眾生平等無二故我願求佛果亦願度生
世尊既以種種方便委曲詳示令我得見此平等
法如此深恩實難酬報今我辦此二種深心上則
承事剎塵諸佛下則度脫剎塵眾生是則堪報難
報之深恩所謂真龍得水便解興波作浪矣伏請
下申明度生之願以阿難在法華會上畏此五濁
心懷諂曲不堪受化故皆發願異國持經今見平
等法身重興大願故於五濁惡世誓願先入度盡
眾生方入滅度此亦改玉改步之意也泥洹此云
滅度大雄下申明求佛之願撒無明之重障曰大
雄拔惑業之深根曰大力與眾生二滅之樂曰大
慈拔眾生二死之苦曰大悲也希更審除微細惑
者言我麤惑雖除根中積生無始虗習與諸無明
分劑頭數猶未能盡故冀世尊大雄大力及大慈
悲暗中加被審除細惑令我五住究盡二死永亡
早成正覺徧坐道場方得了當耳舜若下結成大
誓舜若多此云空爍迦羅此云堅固即金剛心也
謂空性無體不可銷亡者或可銷亡而我金剛堅
固之心終不可轉此即虗空可盡我願無窮之意
巳上可當法界觀中空色無礙觀。】


[003-0324c]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轍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