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唐-實叉難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五十一之三 煩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四熾然光明大寶布
在其底性極猛熱常能飲縮百川所注無量
大水是故大海無有增減何等為四一名日
藏二名離潤三名火燄光四名盡無餘佛子
若大海中無此四寶從四天下乃至有頂其
中所有悉被漂沒佛子此日藏大寶光明照
觸海水悉變為乳離潤大寶光明照觸其乳
悉變為酪火燄光大寶光明照觸其酪悉變
為酥盡無餘大寶光明照觸其酥變成醍醐
如火熾然悉盡無餘。」


【第五珠消海水喻喻佛滅惑成德智由有
前智無智不生由有此智無惑不斷又前
[051-0001b]
則橫具四智此則豎具四智皆是釋前為
依之義喻中二先總明體用後佛子此日
藏下別顯用相此為極教了說而起世婆
沙等說阿毘地獄在下火氣上吞銷鑠海
水蓋是少分方便之說而俗典云以沃焦
石消海水者或測度而知或見實不辨謂
之石耳又云注尾廬壑者但見其消以名
之耳第五珠消海水喻躡前以釋䟽文中分二先明智斷不同後又前下橫竪
分別一佛果中具有四智名橫菩薩歷位具於四智名竪言皆是下即虗空無依為
依喻中之一義也而起世下起世即經婆沙即論皆同俱舍俱舍云此下過二萬無
間深廣同上七捺落迦八增皆十六而俗典者山海經說又云注下亦如彼說莊子
秋水篇亦明已見廻向品。】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大智慧海亦復如是有
四種大智慧寶具足無量威德光明此智寶
光觸諸菩薩乃至令得如來大智何等為四
[051-0002a]
所謂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除一切法
愛大智慧寶慧光普照大智慧寶與如來平
等無邊無功用大智慧寶。」


【合中亦二先合總明體用。】


「佛子諸菩薩修習一切助道法時起無量散
善波浪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所不能壞如
來以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光明觸彼
菩薩令捨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於三
昧又以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
薩令捨離三昧味著起廣大神通又以慧光
普照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所起廣
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又以與如來平等無
邊無功用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所
起大明功用行乃至得如來平等地息一切
功用令無有餘佛子若無如來此四智寶大
[051-0002b]
光照觸乃至有一菩薩得如來地無有是處
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
如是知。」


【後佛子諸菩薩修習下合別顯用相然此
四智古德有配四三昧初是大乘光明三
昧智二是集福德王三是賢護四是首楞
嚴此釋配定可爾案次乖理以第三名智
光普照故若將初為三以三為初乃順文
別顯用相下䟽文分三初敘昔有三師釋即靈辯法師此三昧名即唯識第九
論云一大乘光明定謂此能𤼵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智光明故二集福王定謂此自
在集無邊福如王勢力無等雙故三賢守定謂此能守世出世間賢善法故四健行
(平呼)定謂佛菩薩大健有情之所行故攝論第八意亦同此首楞嚴者是梁論名即健
行義然是梵言此云一切事畢竟又英法師云初定空智除不善障二除著禪障三
除煩惱障四除所知障賢首云初能除流散雜染業二能除味定著靜障三能除根
本無明障四能除盡成果智障與前大同今更一解標其所成

[051-0003a]
即是四定約能成智應別立名又將豎配
諸位尤異昔解謂一佛以即事而真智治
於地前成初四地令得賢守定以此三昧
能守世出世間賢善法故前三地為世四
地為出世既了即事而真則即散而定二
以即體之用智治四地未能起用令得五
地入俗成集福德王定三以平等無相智
治五地雖能隨俗未得平等令得六七地
般若大光功用後邊成光明定四以平等
無功用智治七地功用令入八地乃至佛
果得首楞嚴定所作究竟故果既具四因
亦通修且約相顯為此豎配不可偏局今更
一解下三申正義於中有二先總所成即是四定者如唯識論定為能𤼵智為所𤼵
四智即是所成今明佛具四智令諸菩薩能具四定故智為能成定為所成竪配之
相下別當具謂一佛以下第二別釋一一智中文皆有三初舉能成智二治於下治
[051-0003b]
所破病三令得下顯所成德。】


「復次佛子如從水際上至非想非非想天其
中所有大千國土欲色無色眾生之處莫不
皆依虛空而起虛空而住何以故虛空普徧
故雖彼虛空普容三界而無分別佛子如來
智慧亦復如是若聲聞智若獨覺智若菩薩
智若有為行智若無為行智一切皆依如來
智起如來智住何以故如來智慧徧一切故
雖復普容無量智慧而無分別佛子是為如
來心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六虛空含受喻喻佛依持無礙智亦釋
前依義上但云依猶通外依他力今明體
徧普容是則五乘等智皆是如來大智中
物肇公亦云夫聖人虛心冥照理無不統
懷六合於胷中而靈鑒有餘鏡萬有於方
[051-0004a]
寸其神常虛即斯義也肇公亦云下即涅槃無名論第七妙
存中文云然則玄道在乎妙悟妙悟在於即真即真則有無齊觀有無齊觀則彼巳
莫二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同我則非復有無異我則乖於會通所以
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間矣何則夫至人虗心冥照理無不統懷六合於胷中而靈
鑑有餘繞萬有於方寸而其神常虗等今但引兩對足顯經意。】


「復次佛子如雪山頂有藥王樹名無盡根彼
藥樹根從十六萬八千由旬下盡金剛地水
輪際生彼藥王樹若生根時令閻浮提一切
樹根生若生莖時令閻浮提一切樹莖生枝
葉華果悉皆如是此藥王樹根能生莖莖能
生根根無有盡名無盡根佛子彼藥王樹於
一切處皆令生長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
利益所謂地獄深坑及水輪中然亦於彼初
無猒捨。」


【第七藥王生長喻喻佛窮劫利樂智喻中
[051-0004b]
四初顯體用二彼藥樹根下別顯用相三
此藥王下得名所由四佛子下揀其非處
先揀後收收者亦不猒故𣈆經云不捨生
性。】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亦復如是以過去
所發成就一切智慧善法普覆一切諸眾生
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廣大悲願而為其根
於一切如來真實智慧種性中生堅固不動
善巧方便以為其莖徧法界智諸波羅蜜以
為其枝禪定解脫諸大三昧以為其葉總持
辯才菩提分法以為其華究竟無變諸佛解
脫以為其果。」


【合亦四段而文不次初合總顯體用有六
一以悲願菩提合根此為諸佛之本深難
拔故文有四弘二依實智所生方便為莖
[051-0005a]
能幹事故菩提體故三依前二智分為諸
度旁陰為枝四戒定息熱別受業名五辯
才道品等親生菩提開發為華六果可知
上六亦可豎配地位而下別顯用相既云
一切菩薩故但從通釋四戒定者此中唯定下合別顯用相
中有淨戒頭陀。】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何故得名為無盡
根以究竟無休息故不斷菩薩行故菩薩行
即如來性如來性即菩薩行是故得名為無
盡根。」


【二一佛子越次合得名所由窮未來際故
云究竟無休得果不捨因故云不斷菩薩
行由此故得因果交徹展轉相生。】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其根生時令一切
菩薩生不捨眾生大慈悲根其莖生時令一
[051-0005b]
切菩薩增長堅固精進深心莖其枝生時令
一切菩薩增長一切諸波羅蜜枝其葉生時
令一切菩薩生長淨戒頭陀功德少欲知足
葉其華生時令一切菩薩具諸善根相好莊
嚴華其果生時令一切菩薩得無生忍乃至
一切佛灌頂忍果。」


【三一佛子却合前別顯用相深心樂修善
行即前方便淨戒亦能息熱相好如華為
嚴文多影畧者為分能所成故文多影略者能成即
如來悲等所成即菩薩悲等如在佛為方便在菩薩為深心在佛禪定為葉在菩薩
淨戒頭陁為葉在佛即是菩提為果在菩薩即無生忍等。】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為
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墮於無為廣大深坑
及壞善根非噐眾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然
亦於彼曾無猒捨佛子如來智慧無有增減
[051-0006a]
以根善安住生無休息故佛子是為如來心
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四一佛子合揀非噐亦先揀後[冰-水+〡*ㄆ]無為正
位一墮難出故喻深坑又無悲水取灰斷
故如彼地獄邪見撥無貪愛浸爛皆喻於
水不容善根又闕土緣非生處故後[冰-水+〡*ㄆ]言
無猒捨者上據現惡闕緣今生猒怖直進
一乘故除二處而同有佛性久久當成故
不猒捨是知現惡明無則無惡必有是知現惡
等者即生公意生公忍死待得大經以證大義如何至今猶不信耶廣如玄中今當
重釋言現惡明無者正作闡提撥無因果故無惡必有者由撥無因果之惡故無今
無此惡是則有矣故應問言頗有新作一闡提不復有闡提後生信不若有新作未
作之時有佛性不若來作時有作時無者佛性可斷若先無者則不由於闡提無也
本自無故後生信心亦復如是若有佛性佛性是可生之法前則本有今無此則本
無今有若發信心亦無性者此亦不干闡提故無故知但是約於長時未成果善抑
[051-0006b]
言無耳謂抑令恐怖使發大心未作闡提令其莫作故皆誘物何定言無故涅

槃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猶有佛性若能
發心非闡提也法華云決了聲聞法餘諸
聲聞眾亦當復如是結云根善安住者常
住大悲故故涅槃下引證此引二經先引涅槃自有二文唯證闡提有性
成上不捨邪見水輪初意即第九經玄中巳引今復略明經云彼一闡提雖有佛性
而為無量罪垢所纏不能得見如蚕處繭則有而非無三十五經云斷善根人以現
在世煩惱因緣能斷善根未來佛性力因緣故還生善根亦其文也若能發心者即
二十六經高貴德王菩薩品經云善男子一闡提輩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說深法
及以不遇俱不得離一闡提心何以故斷善根故一闡提輩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所以者何若能發於菩提之心則不名為一闡提也法華云下二引法華亦有
二文以證定性二乘皆成佛義一即法師品藥王汝當知如是諸人等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惟當知此人等近於
佛智慧釋曰既言決了聲聞法明昔淨名等經聲聞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欲不能復
利及如燋穀芽佛名經說如燋穀芽雖逢春湯無希秋實及深密等說於定性不得
[051-0007a]
成佛三乘聖人心皆猶預今皆作佛故云決了第一經云菩薩聞是法疑網皆以除
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故云決了復恐人云千二百外定性聲聞即不作佛故引
次文即五百弟子授記品初千二百人悉皆求記如來先授陳如作佛次授五百末
後偈云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同號曰普明轉次而授記我滅度之後某甲當作
佛其所化世間亦如我今日國土之嚴淨及諸神通力菩薩聲聞眾正法及像法壽
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說迦葉汝已知五百自在者餘諸聲聞眾亦當復如是其不在
此會汝當為宣說釋曰據此非唯列千二百則靈山之會萬二千人五千拂席增上
慢者應是聲聞不廁靈山法華勝會者令此會中聲聞菩薩轉為授記餘如玄中

有引向所揀證無佛性及定性義不觀次
後不捨之言況第十喻平等共有減損佛
性恐毀謗一乘願諸後學當誡慎之無滯
權說有引向來下即舉邪顯正謂法相師以水輪中證有無性地獄深坑證有
定性趣寂二乘不觀巳下破其妄引䟽有三節初指經中却收之義二引第十等有
喻意三減損下以理結勸謂唐三藏創自西廻薦福寺有一人大德不肯修敬後因
見日三藏遠涉流沙廣取經論誠曰劬勞然減損佛性增足煩惱未知與聖意相應
[051-0007b]
不言減損佛性者以五性之中唯一性半有佛性耳謂菩薩性及不定性之半以不
定性容有無故餘三性半一向言無謂一無種性人二定性聲聞三定性緣覺言一
半者即不定性中或無是也恐謗一乘者以罪怖之然法華經特稱妙者以佛昔說
三乘五性今法華云一乘一性謂一切眾生有如來知見更無餘性故惟一乘涅槃
亦云佛性者名為一乘以凡是有心定當作佛故唯一乘法華又云唯此一事實餘
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又第四云平等大慧彼䟽自立一乘為宗而其
立義定有五性却以一乘而為方便此豈不是謗一乘耶謗一乘罪法華具明事不
可輕如增上慢不信不輕皆作佛言即為謗耳。】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劫火起時焚
燒一切草木叢林乃至鐵圍大鐵圍山皆悉
熾然無有遺餘佛子假使有人手執乾草投
彼火中於意云何得不燒不答言不也佛子
彼所投草容可不燒如來智慧分別三世一
切眾生一切國土一切劫數一切諸法無不
知者若言不知無有是處何以故智慧平等
[051-0008a]
悉明達故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八相諸菩薩
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八劫火燒盡喻喻佛知無不盡智由此
佛智更無所依。】


「復次佛子譬如風災壞世界時有大風起名
曰散壞能壞三千大千世界鐵圍山等皆成
碎末復有大風名為能障周帀三千大千世
界障散壞風不令得至餘方世界佛子若令
無此能障大風十方世界無不壞盡如來應
正等覺亦復如是有大智風名為能滅能滅
一切諸大菩薩煩惱習氣有大智風名為巧
持巧持其根未熟菩薩不令能滅大智風輪
斷其一切煩惱習氣佛子若無如來巧持智
風無量菩薩皆墮聲聞辟支佛地由此智故
令諸菩薩超二乘地安住如來究竟之位佛
[051-0008b]
子是為如來心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
是知。」


【第九劫風持壞喻喻佛巧令留惑智非但
能斷亦復能留謂佛有斯巧授與根未熟
未具萬行菩薩令留潤生之惑由此留惑
惑方至盡得一切智不同二乘不為菩提
心期速出廣明留惑潤生具如別章廣明留惑
者即義理分齊別有一門。】


「復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
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


【第十塵含經卷喻喻佛性通平等智文中
四謂法喻合結今初所以知佛智徧者無
一眾生不有本覺與佛體無殊故以上言
潛流則似佛智徧他眾生今顯眾生自有
故云徧耳此有三意一明無一眾生不有
[051-0009a]
則知無性者非眾生數謂草木等已過五
性之見則知無性下反成上義即涅槃經云除墻壁瓦石皆有佛性故無佛
性則非眾生凡是有心定當作佛則無一不有以一切人皆有心故即知言無佛性
者則無心也無心寧異瓦礫此是涅槃一性之宗故云巳過五性二者眾

生在纏之因巳具出纏之果法故云有如
來智慧非但有性後方當成亦非理先智
後是知涅槃對昔方便且說有性後學尚
謂談有藏無況聞等有果智誰當信者二者
眾生下二明因有果智揀勝初義但有佛性於中有三初正立中謂遠公等釋涅槃
經言因性本有果性當成今因有佛智佛智非因故超前也所以有者因果二性無
二體故若因無果性果是新生便有始故新生有始佛性非常住故非但有性者第
二正揀前義於中有二一揀因果不同謂前義意如木有火性鑽方生火乳有酪性
緣具成酪今此中意果尚本有況於因性況當有耶亦非理先者二揀理智兩別若
唯理性為先有者則第一義空不名智慧理智異故無漏智性本自有之不應理故
大智光明非本有故智後生者果無常故能證所證成二體故是知涅槃下第三結
[051-0009b]
會勸信謂涅槃終極會昔有餘四十九年多說三乘五性之教機習巳久難可頓移
且說有心皆有佛性一經前後縱奪合離而其明言凡是有心定當作佛後學尚謂
者即大乘法師法華䟽意彼意涅槃經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總談皆有欲獎眾生
實而明之亦有無者藏在一切總有之中言通別類異者通相皆有別揀有無無有
不同不應一類況聞眾生者即舉今宗結成難信勸令信耳三彼因中

之果智即他佛之果智以圓教宗自他因
果無二體故不爾此說眾生有果何名說
佛智耶斯則玄又玄矣非華嚴宗無有斯
三彼因中下第三自他交徹謂諸凡夫因中果智即他諸佛巳成果智自身佛
性一身豎論他佛在凡自他橫辯故更玄也不爾此說下以理成立自他平等謂此
章中舉其十喻以辯佛智忽引眾生有佛智者何名為說諸佛心耶明知是說眾生
心為佛矣斯則玄下結歎歸宗。】


「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


【次但以下釋疑疑云涅槃云佛性者名為
智慧有智慧時則無煩惱今得佛智那作
[051-0010a]
眾生釋中先順答前義謂倒故不證豈得
言無如壯士迷於額珠豈謂膚中無寶如壯
士者即涅槃第八如來性品比經第七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
眉間有金剛珠與餘力士捔力相撲而彼力士以頭抵觸其額上珠尋沒膚中欲自
覺知是珠所在其處有瘡即命良醫因珠療治時有明醫善知方藥即知是瘡
入皮即便停住是時良醫尋問力士汝額上珠為何所在力士驚答大師醫王我額
上珠乃無去耶是珠今者為何所在將非幻化憂愁啼哭是時良醫慰喻力士汝今
不應生大愁惱汝因𨷖時嗔恚毒盛珠䧟入體故不自知是時力士不信醫言若在
皮裏膿血不淨何緣不出若在筋裏不應可見汝今云何欺誑於我時醫執鏡以照
其面珠在鏡中明了顯現力士見已心懷驚恠生奇特想上具經文下合文廣以意
引之謂以良醫喻之善友煩惱為皮膚佛性為寶珠不知為失惑盡乃得證知了了
如彼力士於明鏡中見其寶珠萬福解云貧女金藏通喻凡夫不知佛性此喻菩薩
二乘觀心之首隱其佛性巳發三乘心名為王家以未入佛家故有觀心力名為力
士中道佛性之珠在其心間與倒競力觀於俗境名為相競觀心取境名頭抵觸取
相隱理名沒膚中以相求理不能得見名不知所在取相見空名之為瘡訪友為命
[051-0010b]
醫佛為良醫知佛性珠取其空相名知是瘡因珠入體定得之性在上相內名珠入
皮即便停住是時良醫下問性所在相覆真性故力士不知所在先因發心將非虗
說名將非幻化恐無性流轉名憂愁啼哭次佛慰云言性不失汝與妄競性隱無我
名珠入體在於皮裏因本有理有理性相名影現於外汝觀空等時其心猛利如嗔
恚盛因斯䧟入故不自知此上有性不見喻二乘是時力士下拒教不信喻若在皮
裏膿血等者謂在凡身苦等相中有漏不淨性淨應出何緣不見若筋等者苦是真
理真理無相不應可見汝今云何下正明不信是時良醫下依教見性喻珠在鏡中
明了顯現者定得之性惟大涅槃理教能顯如鏡照面了了分明力士見巳者眾生
則聞見十住則目見餘可知也。】


「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後若離下反以理成謂若先無離倒寧有
既離倒則現明本不無如貧得珠非今授
與是以涅槃恐不修行故云言定有者則
為執著恐不信有故云若言定無則為妄
語乍可執著不可妄語自然智自覺聖智
[051-0011a]
也無礙智者始本無二絕二礙也如貧得珠者即
法華第四五百弟子授記品說繫珠喻領解得記經云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
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巳
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
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
某年月日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
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下合可知然繫有二一約結緣則
圓解為珠為說為繫煩惱昏醉少有微解故曰繫珠五道求樂為勤力艱難證小涅
槃不求大果云得少為足後聞法華為會過親友示以知見如得衣珠以因易果無
樂不得昔已繫之故云非今授與二約天性然其昔繫亦非新與未知令知故云繫
耳則不全同喻今䟽取天性繫珠以成本有故云非今授與是以涅槃下以涅槃經
結成上義執著過輕乍可言有妄語過重不可言無况無著而知決須有矣始本無
二者此有二意一則眾生本有佛智是則本覺不礙始覺如是而證名無礙智二者
斷障顯了則無煩惱所知二礙。】


「佛子譬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書
[051-0011b]
寫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盡所謂書寫
大鐵圍山中事量等大鐵圍山書寫大地中
事量等大地書寫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
世界書寫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
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須彌山若地天宮殿
若欲界空居天宮殿若色界宮殿若無色界
宮殿一一書寫其量悉等此大經卷雖復量
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塵中如一微塵
一切微塵皆亦如是時有一人智慧明達具
足成就清淨天眼見此經卷在微塵內於諸
眾生無少利益即作是念我當以精進力破
彼微塵出此經卷令得饒益一切眾生作是
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諸眾
生普得饒益如於一塵一切微塵應知悉然。」


【第二喻中二光明大經潛塵以喻上文妄
[051-0012a]
纏佛智大經卷者佛智無涯性德圓滿也
書各稱境者智如理故潛一塵者畧有三
義一妄覆真故二小含大故三一具多故
一切塵者無一眾生不具佛智故後時有
一人下出經益物喻上離妄現前。】


「佛子如來智慧亦復如是無量無礙普能利
益一切眾生具足在於眾生身中但諸凡愚
妄想執著不知不覺不得利益爾時如來以
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
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
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
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
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
想離妄想巳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
一切眾生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十相諸菩薩
[051-0012b]
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三合中亦二先合大經潛塵無量無礙
普能利益合上書寫多事眾生身及妄想
俱合上塵後爾時如來下合出經益物如
來合上一人智眼合上天眼是知不信眾
生等有佛智智眼未開復何可恠然如來
藏等經說有九喻喻如來藏為如青蓮華
在泥水中未出泥水人無貴者又如貧女
而懷聖胎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摩尼珠
落在深廁如真金像弊衣所覆如庵羅樹
華實未成亦如稻米在糠糩中如金在鑛
如像在模皆是塵中有佛身義與此大同
如來藏下二引例釋成言九喻者如來藏經具有九喻一二不同餘經或有一
二三四多少不定故致等言言如來藏經者即如來在王舍城者闍崛山成佛十年
後方說之與大比丘百千人菩薩六十恒河沙(云云)爾時世尊於栴檀重閻正坐三昧
[051-0013a]
而現神變有千葉蓮華大如車輪其數無量色香具足而未開敷一切華內皆有化
佛上昇虗空彌覆世界猶如寶帳一一蓮華放無量光一切蓮華同時舒榮佛神力
故須臾之間皆悉萎變其諸華內一切化佛結跏趺坐各放無數百千光明於時此
剎莊嚴殊特一切大眾歡喜踊躍(云云)金剛慧菩薩問佛下為答云我以佛眼觀一切
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
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又善男子一
譬如天眼之人觀未敷華見諸華內有如來身結跏趺坐除其萎華便得顯現如是
善男子佛見眾生如來藏已欲令開敷為說經法滅除煩惱顯現佛性善男子諸佛
法爾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但彼眾生煩惱覆故如來
出世廣為說法除滅塵勞成一切智(云云)每喻之後皆有偈文二復次善男子譬如淳
密在巖樹中無數羣蜂圍遶守護時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隨意食
用惠及近遠下取意合蜜喻如來藏蜂喻煩惱人喻如來除蜂喻說法除煩惱三復
次善男子譬如粳糧未離皮糩貧愚輕賤謂為可棄除蕩既精當為御用合云糠喻
煩惱米喻如來知見說法除煩惱淨一切智於諸世間為最正覺四復次善男子譬
如真金墮不淨處隱沒不現經歷年載真金不壞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語眾人言此
[051-0013b]
不淨中有真金寶汝可出之隨意受用法合例知五復次善男子譬如貧家有珍寶
藏寶不能言我在於此既不自知又無語者不能開發此珍寶藏一切眾生亦復如
是如來知見力無所畏大法寶藏在其身內不聞不知耽惑五欲流轉生死受苦無
量是故諸佛出興于世為開身內如來法藏無礙辯才為大施主六復次善男子譬
如菴羅果內實不壞種之於地成大樹王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眾生如來寶藏在
無明般內猶如果種在於核內善男子彼如來藏清淨無極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
為如來應正等覺七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詣他國經遊險路懼遭劫
奪裹以弊物令無識者此人於道忽便命終於是金像棄捐曠野行人躡跡成謂不
淨得天眼者見弊物中有真金像即為出之一切禮敬合有如來微妙寶藏八復次
善男子譬如女人貧賤醜陋眾人所惡而懷貴子當為聖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經
歷時節常作下劣生賤子想合有如來寶藏九復次善男子譬如鑄師鑄真金像既
鑄成已倒置於地外現樵黑內像不變開模出像金色晃曜合云有如來身眾相具
足下校量功德受持此經供養過去恒河沙現在諸佛造恒河沙七寶臺高十由旬
日日如是乃至十五恒河沙七寶臺供養恒河沙如來不如有人喜樂菩提受持此
經乃至筭數譬喻所不能及上之九喻初蓮華有佛喻與青蓮在泥喻大同小異其
[051-0014a]
金墮不淨處與摩尼墮深廁中大同彼闕此如金在鑛如蜜在山中餘多大同而不
次者此取圓意略舉十耳山中有蜜又與塵中佛性小異故略無之又此所引為順
圓融自凡至聖具含諸義故亂引之若依佛性論具釋九喻雖不引如來藏經而與
此經喻次全同各別有意廣如佛性論別鈔中已引言餘經或有一二三等者涅槃
勝鬘等經皆說不能具引金鑛之喻涅槃第十有文云復次善男子譬如金鑛淘煉
滓穢然後銷鎔成金之後價直無量善男子聲聞緣覺菩薩亦爾皆得成就同一佛
性何以故除煩惱故如彼金鑛除諸滓穢以是義故一切眾生同一佛性無有差別
以其先聞如來蜜藏後成佛時自然得知如彼長者知乳一相何以故以斷無量煩
惱故釋曰以是長者多牛𤛓乳一色喻後轉以喻顯第五經中有雪山甘藥喻全同
淳蜜在巖喻餘有多喻不能具引大價摩尼垢衣所纏者即楞伽第二䟽當第五經
云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
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
衣所纏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一切諸佛之所演說釋曰此中大慧引昔之
說下難同外道說我佛下答不同外道但是虗妄無有真實如來說如來藏有時說
空無相無願實際法性法身涅槃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
[051-0014b]
如來藏等餘經所有可略言也。】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以如是等無量無礙不
可思議廣大相知如來應正等覺心。」


【大文第三緫結上來十喻初緫明無依為
依二能出生三能潛徧四橫具四智五豎
具四能六體廣包含七用無終竟八知無
不盡九巧能攝持十處處具足前九直語
佛智後一乃融自他此十圓融畧顯佛智
之相寄顯如來之心未盡佛心一毫故應
更以無量無礙等知也總結者䟽文有二先結上十門以成
未盡故應更下正釋經文由經云如是等無量相知如是指前等即等後更明別義
此結有四一無量二無礙三不可思四廣大並遍上十及所不說。】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
言。


欲知諸佛心當觀佛智慧。」
[051-0015a]


【第二偈頌二十二偈分二初兩句約法緫
顯。】


「佛智無依處如空無所依眾生種種樂及諸
方便智皆依佛智慧佛智無依止。」


【餘頌上喻於中初喻一偈半後一四偈餘
八各二偈並顯可知。】


「聲聞與獨覺及諸佛解脫皆依於法界法界
無增減佛智亦如是出生一切智無增亦無
減無生亦無盡如水潛流地求之無不得無
念亦無盡功力徧十方佛智亦如是普在眾
生心若有勤修行疾得智光明如龍有四珠
出生一切寶置之深密處凡人莫能見佛四
智亦然出生一切智餘人莫能見唯除大菩
薩如海有四寶能飲一切水今海不流溢亦
復無增減如來智亦爾息浪除法愛廣大無
[051-0015b]
有邊能生佛菩薩下方至有頂欲色無色界
一切依虛空虛空不分別聲聞與獨覺菩薩
眾智慧皆依於佛智佛智無分別雪山有藥
王名為無盡根能生一切樹根莖葉華實佛
智亦如是如來種中生既得菩提已復生菩
薩行如人把乾草置之於劫燒金剛猶洞然
此無不燒理三世劫與剎及其中眾生彼草
容不燒此佛無不知有風名散壞能壞於大
千若無別風止壞及無量界大智風亦爾滅
諸菩薩惑別有善巧風令住如來地如有大
經卷量等三千界在於一塵內一切塵悉然
有一聰慧人淨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普饒
益眾生佛智亦如是徧在眾生心妄想之所
纏不覺亦不知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如
是乃出現饒益諸菩薩。」
[051-0016a]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五十一之三


音釋



度量
度徒落切量龍張切
無觀
觀古沅切

胡官切圜也
狹劣


狹侯夾切隘也劣力輟切鄙也
須臾
臾羊朱切須臾不久貌

之戍切霖
霔也

清泠
泠郎丁切

音計
疲厭
疲音皮勞也厭於豔切足也


良刃切慳也

疾各切

所六切
漂沒
漂音飄浮也沒莫勃切溺


盧各切

音蘓
醍醐
醍杜奚切醐侯孤切

苦會切麤糠也



邕危切蔫也

古猛切銅鐵樸石也
𤛓
居候切取牛乳也
沃燋


沃烏酷切燋茲消切

訖岳切校也

弼角切踣也

力弔切治也



餘封切銷鎔也
[051-00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