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唐-實叉難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四十三之一 韓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礙輪三昧。」


【第十無礙輪三昧亦初徵次釋後結。】


「佛子菩薩摩訶薩入此三昧時住無礙身業
無礙語業無礙意業住無礙佛國土得無礙
成就眾生智獲無礙調伏眾生智放無礙光
明現無礙光明網示無礙廣大變化轉無礙
清淨法輪得菩薩無礙自在。」


【釋中三初明入時方便二佛子菩薩摩訶
薩住此三昧巳下明入巳智用三佛子菩
薩摩訶薩入普賢所住下定滿成益今初
有二十二句兼顯定名初十一句因用無
礙是無礙義後普入下有十一句住果圓
[043-0579b]
滿即是輪義今初段中即此無礙無所不
摧亦即輪義初三句三業無礙次句噐世
間無礙次二句眾生世間無礙餘句智正
覺無礙。】


「普入諸佛力普住諸佛智作佛所作淨佛所
淨現佛神通令佛歡喜行如來行住如來道
常得親近無量諸佛作諸佛事紹諸佛種。」


【後住果中二智通權實故云普住三作利
樂事四淨二障種七智契佛境餘七可知
二智通者此有十一句但指二三四七四句釋之故云餘七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巳觀一切智總
觀一切智別觀一切智隨順一切智顯示一
切智攀緣一切智見一切智總見一切智別
見一切智。」


【第二入巳智用中四第一攝佛功德二證
[043-0580a]
入諸法三普德無盡四結示勸修初中即
攝如來二十一種殊勝功德以此位等佛
故其間或全同佛相或有約因相似而次
第無差於中三初總明妙悟皆滿次別顯
二十一德後顯德勝能今初十句初句標
滿時餘九顯滿相然一切智若對種智即
是根本若直語佛智則通權實今此顯通
於中初三句始觀言觀一切智者標也云
何觀觀有二種一總觀謂權實齊觀故二
別觀此是實此是權權中有多差別皆審
照了故次三句中順亦初句標次云何隨
順由前總觀故頓能顯示由前別觀故各
各攀緣後三句終契釋同前觀但由前觀
察今證見分明耳初三句者以妙悟皆滿是佛今就等覺故云觀
順㨿觀據順故名菩薩據三句見即名為佛耳皆等覺之義。】

[043-0580b]


「於普賢菩薩廣大願廣大心廣大行廣大所
趣廣大所入廣大光明廣大出現廣大護念
廣大變化廣大道。」


【二於普賢下別明二十一種功德分二十
段後二合故今初第一明二行永絕即於
所知一向無障轉功德然有二義一謂非
如二乘有無智故二不同凡夫現行生死
起諸雜染不同二乘現行涅槃棄利樂事
世尊無彼今菩薩亦無文中廣顯利樂即
不同二乘皆與智俱即不同凡夫就文分
二先總明大用常恒二佛子此菩薩有一
蓮華下別顯一用前中二先法說後喻明
今初法說中二先正明後徵釋今初先明
行體即於所知者即攝論無著立名然有二義下釋初義即無性釋無著義後
意乃是佛地論親光所釋䟽家順經但取親光所解消文。】

[043-0581a]


「不斷不退無休無替無倦無捨無散無亂常
增進恒相續。」


【後不斷下辨常恒。】


「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於諸法中成就大願
發行大乘入於佛法大方便海以勝願力於
諸菩薩所行之行智慧明照皆得善巧具足
菩薩神通變化善能護念一切眾生如去來
今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於諸眾生恒起大悲
成就如來不變異法。」


【二徵釋中徵意云何以得此智滿行常釋
意云願行善成智慧善巧故。】


「佛子譬如有人以摩尼寶置色衣中其摩尼
寶雖同衣色不捨自性。」


【第二喻顯中四初喻二合三徵四釋今初
摩尼寶置色衣中即總喻菩薩心智置佛
[043-0581b]
智中雖同衣色喻前智滿十句故合云觀
一切智等不捨自性喻前行常二十句。】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成就智慧以為心寶
觀一切智普皆明現然不捨於菩薩諸行。」


【二合如喻辨。】


「何以故。」


【三徵意云何得巳能滿智而不斷行耶。】


「菩薩摩訶薩發大誓願利益一切眾生度脫
一切眾生承事一切諸佛嚴淨一切世界安
慰眾生深入法海為淨眾生界現大自在給
施眾生普照世間入於無邊幻化法門不退
不轉無疲無猒。」


【四釋意云菩薩無障礙願法應爾故窮盡
生界益無疲故文中二先法說可知。】


「佛子譬如虛空持眾世界若成若住無猒無
[043-0582a]
倦無羸無朽無散無壞無變無異無有差別
不捨自性何以故虛空自性法應爾故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立無量大願度一切眾生
心無猒倦。」


【後轉以喻況於中三喻皆喻利生無厭各
有法合一虛空持剎喻喻大願法爾故無
厭。】


「佛子譬如涅槃去來現在無量眾生於中滅
度終無猒倦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清淨是
謂涅槃云何於中而有猒倦菩薩摩訶薩亦
復如是為欲度脫一切眾生皆令出離而現
於世云何而起疲猒之心。」


【二涅槃普滅喻喻為淨眾生故無厭上二
喻悲。】


「佛子如薩婆若能令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菩
[043-0582b]
薩於諸佛家已現當生乃至令成無上菩提
終無疲猒何以故一切智與法界無二故於
一切法無所著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其
心平等住一切智云何而有疲猒之心。」


【三佛智普成喻喻能所不二故無厭此一
喻智既非愛見之悲何有厭乎。】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一蓮華其華廣大盡
十方際以不可說葉不可說寶不可說香而
為莊嚴其不可說寶復各示現種種眾寶清
淨妙好極善安住其華常放眾色光明普照
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真金為網彌覆其
上寶鐸徐搖出微妙音其音演暢一切智法。」


【第二別顯一用中二初明依果殊勝後菩
薩摩訶薩於此華下正報自在前中二先
明相嚴過前十地故窮十方際過前十地者十地華
[043-0583a]
云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故今盡十方知是過也上十信及十地蓮華亦不言葉
數今葉等皆不可說明是等覺之依報也。】


「此大蓮華具足如來清淨莊嚴一切善根之
所生起吉祥為表神力所現有十千阿僧祇
清淨功德菩薩妙道之所成就一切智心之
所流出十方佛影於中顯現世間瞻仰猶如
佛塔眾生見者無不禮敬從能了幻正法所
生一切世間不可為喻。」


【後此大蓮華下辨德嚴自內而觀量周法
界自外而觀許眾生見斯乃即小之大也。】


「菩薩摩訶薩於此華上結跏趺坐其身大小
與華相稱。」


【二正報中二初明身量大小。】


「一切諸佛神力所加今菩薩身一一毛孔各
出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
[043-0583b]
一一光明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
塵數摩尼寶其寶皆名普光明藏種種色相
以為莊嚴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眾寶及華以
為羅網彌覆其上散百千億那由他殊勝妙
香無量色相種種莊嚴復現不思議寶莊嚴
蓋以覆其上一一摩尼寶悉現百萬億那由
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樓閣一一樓閣現百
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蓮華藏師
子之座一一師子座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
說佛剎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現百萬億那
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色相一一色相現
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輪
一一光明輪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
微塵數毘盧遮那摩尼寶華一一華現百萬
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臺一一臺現
[043-0584a]
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一一
佛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神
變一一神變淨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
微塵數眾生眾一一眾生眾中現百萬億那
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自在一一自
在雨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法一一佛法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
微塵數修多羅一一修多羅說百萬億那由
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門一一法門有百
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金剛智所
入法輪差別言辭各別演說一一法輪成熟
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眾生界
一一眾生界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
微塵數眾生於佛法中而得調伏。」


【後一切諸佛下明佛加放光有二十重後
[043-0584b]
後重中皆倍前前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
佛剎微塵數倍則數難量矣。】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示現如是神通
境界無量變化悉知如幻而不染著。」


【第二佛子菩薩至住此三昧下明達無相
法即同諸如來於最清淨真如能入功德
初結前生後達無相故不染。】


「安住無邊不可說法自性清淨法界實相如
來種性無礙際中無去無來非先非後甚深
無底現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心不迷
亂亦無分別。」


【後安住下正顯安住即是入義謂此真如
非有非無故云無邊定有定無即是邊故
不可說法即離言真如其法界實相及無
礙際皆真如異名而云如來種性者諸佛
[043-0585a]
以無性真如而為性故出現品云皆同一
性所謂無性法華云知法常無性佛種從
緣起無去來等重顯真如即是中道故深
無底現量已下別明能入之義謂此真如下釋文先
釋無邊故經云無相者無有無等相故即無有無二邊之義言不可說即離言真如
者真如有二一安立真如謂真實如常寄言顯故二離言真如故起信云心真如者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
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
畢竟平等無有變易六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
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
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謂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說故名真
如釋曰此即離言真如意也次下論文云復次真如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何者為
二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釋
曰上即依言真如也法華云下此義玄中已引今是義引若具云諸佛兩足尊知法
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無去無來者中道非唯非有非無非斷非常等皆
[043-0585b]
中道一義。】


「為去來今一切諸佛之所稱讚從諸佛力之
所流出入於一切諸佛境界體性如實淨眼
現證慧眼普見成就佛眼為世明燈行於智
眼所知境界廣能開示微妙法門。」


【第三為去來今下明住於佛住德謂佛無
功用常住聖天梵住故文中先三世佛讚
文通前後二段從諸佛力下正顯其義謂
入一切佛境即聖天等所住境也淨眼現
證下明能住相十眼圓明而安住故文有
五眼餘但義含。】


「成菩提心趣勝丈夫於諸境界無有障礙入
智種性出生諸智離世生法而現受生神通
變化方便調伏如是一切無非善巧。」


【第四成菩提心下明得佛平等德謂佛佛
[043-0586a]
相望有三平等故文即為三初明所依平
等諸佛皆依清淨智故文中始發菩提心
終成種智出生智用皆所依也次離世生
法下明意樂平等同以調生為意樂故後
神通變化下作業平等同作受用變化業
故。】


「功德解欲悉皆清淨最極微妙具足圓滿智
慧廣大猶如虛空善能觀察眾聖境界信行
願力堅固不動功德無盡世所稱歎於一切
佛所觀之藏大菩提處一切智海集眾妙寶
為大智者猶如蓮華自性清淨眾生見者皆
生歡喜咸得利益智光普熱見無量佛淨一
切法。」


【第五功德解欲下明到無障處德以修一
切障對治故福智皆淨離於一障文中初
[043-0586b]
二句功德次二句智慧各上句障淨下句
德滿次二句重顯功德餘四句重顯智慧。】


「所行寂靜於諸佛法究竟無礙恒以方便住
佛菩提功德行中而得出生具菩薩智為菩
薩首一切諸佛共所護念得佛威神成佛法
身念力難思於境一緣而無所緣其行廣大
無相無礙等于法界無量無邊所證菩提猶
如虛空無有邊際無所縛著。」


【第六所行寂靜下明不可轉法德謂教證
二法他不能轉文中初一句略標教證謂
寂靜證也諸佛法教也恒以下別顯教念
力下重顯證既如空無著等他安能轉耶。】


「於諸世間普作饒益一切智海善根所流悉
能通達無量境界已善成就清淨施法住菩
薩心淨菩薩種能隨順生諸佛菩提於諸佛
[043-0587a]
法皆得善巧具微妙行成堅固力。」


【第七於諸世間下明所行無礙德謂雖於
世間作利樂事世間八法不能礙故文中
住菩薩心成堅固力等即不礙之因也。】


「一切諸佛自在威神眾生難聞菩薩悉知入
不二門住無相法雖復永捨一切諸相而能
廣說種種諸法隨諸眾生心樂欲解悉使調
伏咸令歡喜。」


【第八一切諸佛下明立不思議德謂安立
正法凡愚不能思故文中初總顯一切教
法皆是如來威力之所建立菩薩能知反
顯凡夫不思入不二下別顯安立難思之
相謂依無相而廣說故隨欲解之多端故
並難思也。】


「法界為身無有分別智慧境界不可窮盡志
[043-0587b]
常勇猛心恒平等見一切佛功德邊際了一
切劫差別次第。」


【第九法界為身下明普見三世以身心等
於法界故於三世事記別無差在文可見。】


「開示一切法安住一切剎嚴淨一切諸佛國
土顯現一切正法光明演去來今一切佛法
示諸菩薩所住之處為世明燈生諸善根永
離世間常生佛所。」


【第十開示一切法下明身恒充滿一切國
土謂為開法故示現受用變化之身徧諸
世界而為利樂文相亦顯。】


「得佛智慧明了第一一切諸佛皆共攝受巳
入未來諸佛之數從諸善友而得出生所有
志求皆無不果。」


【第十一得佛智慧下明智恒明達一切諸
[043-0588a]
法謂於境善決能斷他疑故文相亦顯。】


「具大威德住增上意隨所聽聞咸能善說。」


【第十二具大威德下明了一切行謂具增
上意樂能了有情意樂性行如其所應而
為現身即有威德。】


「亦為開示聞法善根住實際輪於一切法心
無障礙不捨諸行離諸分別。」


【第十三亦為開示下明除一切疑謂聲聞
人言其全無少分善根今能開示令其知
當生如來妙智故心不障礙。】


「於一切治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癡闇悉
能明照一切佛法不壞諸有而生其中了知
一切諸有境界從本巳來無有動作身語意
業皆悉無邊。」


【第十四於一切法心無動下明無能測身
[043-0588b]
然有二義一謂其身非虛妄分別所起無
煩惱業生雜染故不可測初一行經顯之
二其身雖無分別如摩尼珠然由佛增上
及眾生勝解力見金色等而佛無有分別
即不壞諸有下經文顯之。】


「雖隨世俗演說種種無量文字而恒不壞離
文字法深入佛海知一切法但有假名於諸
境界無繫無著。」


【第十五雖隨世俗下明一切菩薩等所求
智謂菩薩以無量文字調伏有情要依佛
所聞法為先獲得妙智故諸菩薩等皆求
也文相甚顯。】


「了一切法空無所有所修諸行從法界生。」


【第十六了一切法下明到佛無二究竟彼
岸謂了一切法空法界等即佛無二法身
[043-0589a]
依此法身修波羅蜜多等行而得圓滿為
從法界生。】


「猶如虛空無相無形深入法界隨順演說於
一境門生一切智。」


【第十七猶如虛空下明具足如來平等解
脫謂一一如來所現身土皆徧法界猶如
虛空無相無形不相障礙而不相雜隨其
化緣現各別故故文云隨順演說於一境
門生一切智慧各順一一境故。】


「觀十力地以智修學智為橋梁至薩婆若以
智慧眼見法無礙善入諸地。」


【第十八觀十力地下即證無中邊佛平等
地謂三種佛身平等徧滿無有中邊之異
故至薩婆若即自受用智為橋梁即通變
化見法無礙即是法身結云善入諸地者
[043-0589b]
即佛十地也。】


「知種種義一一法門悉得明了。」


【第十九知種種下明盡於法界謂此法界
最清淨故能起等流契經等法極此法界
於當來世作諸有情隨應利樂今文但有
所起略無能起。】


「所有大願靡不成就。」


【第二十所有大願靡不成就即等虛空界
窮未來際無有盡故方云成就上來略辨
若廣引諸論如升兜率品。】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開示一切如來無差
別性此是無礙方便之門此能出生菩薩眾
會此法唯是三昧境界此能勇進入薩婆若
此能開顯諸三昧門此能無礙普入諸剎此
能調伏一切眾生此能住於無眾生際此能
[043-0590a]
開示一切佛法此於境界皆無所得。」


【第三佛子以此開示下顯德勝能中二初
總明後雖一切下別顯今初先標謂用此
會事之德開示佛平等徃者同有二十一
種功德故後此是下總歎前德。】


「雖一切時演說開示而恒遠離妄想分別雖
知諸法皆無所作而能示現一切作業雖知
諸佛無有二相而能顯示一切諸佛雖知無
色而演說諸色雖知無受而演說諸受雖知
無想而演說諸想雖知無行而演說諸行雖
知無識而演說諸識恒以法輪開示一切雖
知法無生而常轉法輪雖知法無差別而說
諸差別門雖知諸法無有生滅而說一切生
滅之相雖知諸法無麤無細而說諸法麤細
之相雖知諸法無上中下而能宣說最上之
[043-0590b]
法雖知諸法不可言說而能演說清淨言辭
雖知諸法無內無外而說一切內外諸法雖
知諸法不可了知而說種種智慧觀察雖知
諸法無有真實而說出離真實之道雖知諸
法畢竟無盡而能演說盡諸有漏雖知諸法
無違無諍然亦不無自他差別雖知諸法畢
竟無師而常尊敬一切師長雖知諸法不由
他悟而常尊敬諸善知識雖知法無轉而轉
法輪雖知法無起而示諸因緣雖知諸法無
有前際而廣說過去雖知諸法無有後際而
廣說未來雖知諸法無有中際而廣說現在
雖知諸法無有作者而說諸作業雖知諸法
無有因緣而說諸集因雖知諸法無有等比
而說平等不平等道雖知諸法無有言說而
決定說三世之法雖知諸法無有所依而說
[043-0591a]
依善法而得出離雖知法無身而廣說法身
雖知三世諸佛無邊而能演說唯有一佛雖
知法無色而現種種色雖知法無見而廣說
諸見雖知法無相而說種種相雖知諸法無
有境界而廣宣說智慧境界雖知諸法無有
差別而說行果種種差別雖知諸法無有出
離而說清淨諸出離行雖知諸法本來常住
而說一切諸流轉法雖知諸法無有照明而
恒廣說照明之法。」


【二別顯中餘九不言且廣初無礙之義自
有四十一句初句有不礙無以有是無之
有故後四十句明無不礙有以無是有之
無故又前是二而不二後是不二而二及
寂用相即等並顯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入如是大威德三昧智輪
[043-0591b]
則能證得一切佛法則能趣入一切佛法則
能成就則能圓滿則能積集則能清淨則能
安住則能了達與一切法自性相應。」


【第二佛子菩薩入如是下證入諸法用中
四初明證入二離證相三徵四釋今初十
句初句明能證之定三昧智輪尚順梵語
若正應云智輪三昧因定最勝名大威德
則能下顯所證法謂證佛果法初句總無
為果為證有為果曰得餘句別趣入釋證
成就釋得圓滿通二積集約因圓清淨謂
障盡定能安住慧能了達定慧兩亡則自
性相應為證入也。】


「而此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有若干諸菩薩
若干菩薩法若干菩薩究竟若干幻究竟若
干化究竟若干神通成就若干智成就若干
[043-0592a]
思惟若干證入若干趣向若干境界。」


【二而此下明離證相以無念方證故尚不
念無礙慧境況所證法有若干耶。】


「何以故。」


【三徵意有三一何以證而無念耶二何以
一定得多果耶三何以因定得果法耶。】


「菩薩三昧如是體性如是無邊如是殊勝故。」


【四釋中二初略別釋後此三昧下廣以通
釋今初別釋三徵一體性離念故二定體
雖一用無邊故三以殊勝故因得果法。】


「此三昧種種境界種種威力種種深入。」


【後廣通釋者謂文廣義通通明上三句於
中二先總標境是定之所緣深入是定證
契威力是定之用三皆定體皆言種種故
上云無邊具三又多故云殊勝。】
[043-0592b]


「所謂入不可說智門入離分別諸莊嚴入無
邊殊勝波羅蜜入無數禪定入百千億那由
他不可說廣大智入見無邊佛勝妙藏入於
境界不休息入清淨信解助道法入諸根猛
利大神通入於境界心無礙入見一切佛平
等眼入積集普賢勝志行入住那羅延妙智
身入說如來智慧海入起無量種自在神變
入生一切佛無盡智門入住一切佛現前境
界入淨普賢菩薩自在智入開示無比普門
智入普知法界一切微細境界入普現法界
一切微細境界入一切殊勝智光明入一切
自在邊際入一切辯才法門際入徧法界智
慧身入成就一切處徧行道入善住一切差
別三昧入知一切諸佛心。」


【後所謂下別顯有二十八句句皆有上三
[043-0593a]
義如初句入即深入義不可說等即無邊
義智門即境界義其間或有闕無邊義蓋
文略耳知智在說說為智門二入功德智
慧不二之莊嚴六入不空如來藏七悲智
之境觀度無休餘可知。】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住普賢行念念入百億
不可說三昧然不見普賢菩薩三昧及佛境
界莊嚴前際。」


【第三佛子此菩薩住普賢下普德無盡於
中四一正顯無盡謂非唯上列諸用又能
念念入多三昧亦不能盡。】


「何以故。」


【二徵徵意云既念念入多何以不盡。】


「知一切法究竟無盡故知一切佛剎無邊故
知一切眾生界不思議故知前際無始故知
[043-0593b]
未來無窮故知現在盡虛空徧法界無邊故
知一切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故知一切菩薩
行無數故知一切諸佛辯才所說境界不可
說無邊故知一切幻心所緣法無量故。」


【三釋意云此三昧緣境究竟無盡故文有
十句初總餘別並可知。】


「佛子如如意珠隨有所求一切皆得求者無
盡意皆滿足而珠勢力終不匱止菩薩摩訶
薩亦復如是入此三昧知心如幻出生一切
諸法境界周徧無盡不匱不息何以故菩薩
摩訶薩成就普賢無礙行智觀察無量廣大
幻境猶如影像無增減故。」


【四喻況於中有三喻喻前無盡各有喻合
前二合中復加徵釋一如意隨求喻喻定
心隨應出法無盡徵意云何以出法無盡
[043-0594a]
不匱息耶釋意云了多幻境皆同影像緣
至則生何有盡耶體無增減何有匱息耶。】


「佛子譬如凡夫各別生心巳生現生及以當
生無有邊際無斷無盡其心流轉相續不絕
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此普幻
門三昧無有邊際不可測量何以故了達普
賢菩薩普幻門無量法故。」


【二生心各別喻喻緣境無盡可知。】


「佛子譬如難陀跋難陀摩那斯龍王及餘大
龍降雨之時滴如車軸無有邊際雖如是雨
雨終不盡此是諸龍無作境界。」


【三龍王降雨喻喻入法無盡於中初喻後
合。】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三昧入普賢菩
薩諸三昧門智門法門見諸佛門往諸方門
[043-0594b]
心自在門加持門神變門神通門幻化門諸
法如幻門不可說不可說諸菩薩充滿門親
近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正覺門
入不可說不可說廣大幻網門知不可說不
可說差別廣大佛剎門知不可說不可說有
體性無體性世界門知不可說不可說眾生
想門知不可說不可說時劫差別門知不可
說不可說世界成壞門知不可說不可說覆
住仰住諸佛剎門。」


【合中分三初正明入法合滴如車軸謂入
廣大法故初句總智門下別皆云門者自
他遊入故幻網者一切皆幻互為緣起相
交映故世界性空故無體隨緣染淨故有
體又法性土故有體事土從緣故無體又
淨剎順理故有體染剎妄成故無體餘可
[043-0595a]
世界性空下釋經有體性無體性世界門文有三釋一雙約事理明謂緣生故
有無性故空義即法性宗一義亦無相宗義二云又法性土故有體者亦約性相而
舍二宗之義若就法性宗釋性上取空義相上取有義今性上取有義相上取空義
謂緣生故空義若共二宗釋者法性有體是法相宗義事土無體是法性宗義然可
會通故今通用三又淨剎順理下唯就相土以明有體無體之義淨順於理是事淨
順上法性土染剎妄成即從緣無性義又第二義亦順瓔珞仁王三賢十聖住果報
唯佛一人居淨土三賢十聖忍中行唯佛一人能𥁞源亦順涅槃空者所謂生死不
空者謂大涅槃餘義如前後說也其一品內更有文義皆前後巳有故不委示。】


「於一念中皆如實知。」


【二於一念下入法時分合前降雨之時。】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四十三之一


音釋




力追切弱也

徒各切鈴屬

求位切竭也
[043-0595b]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四十三之二 韓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如是入時無有邊際無有窮盡不疲不猒不
斷不息無退無失於諸法中不住非處恒正
思惟不沉不舉。」


【三如是入時下明入時相用合前無邊無
盡無作境界於中三初十句明其相狀次
求一切智下明其業用三徵釋所由今初
初二句合雲無邊雨無盡不疲下合無作
境無作即無功用故身不疲心不猒不永
斷不暫息未入常入故不退已入永常故
不失無法非所入門故不住非處無心不
契故恒正思惟不沈不舉正是入相。】


「求一切智常無退捨為一切佛剎照世明燈
[043-0596a]
轉不可說不可說法輪以妙辯才諮問如來
無窮盡時示成佛道無有邊際調伏眾生恒
無廢捨常勤修習普賢行願未曾休息示現
無量不可說不可說色相身無有斷絕。」


【二業用者隨入一一門皆有斯業門門即
不可盡文顯可知。】


「何以故。」


【三徵釋中徵意有二一云菩薩豈無行滿
成佛何以業用無際限耶二云設橫顯無
盡可爾何以一一門中用即無盡。】


「譬如然火隨所有緣於爾所時火起不息。」


【後釋意亦二一云菩薩本為眾生生無盡
故用亦無盡二釋後意云生及世界既如
虛空故隨一門即用無盡如芥子中空由
此不但一門成多一念亦能成多事矣文
[043-0596b]
中三初喻明火隨薪緣薪多火在喻菩薩
生界緣廣用無有涯。】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察眾生界法界世
界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乃至能於一念之頃
徃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所一一佛
所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智種種差別法令
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界出家為道勤修善根
究竟清淨令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於普賢行
願未決定者而得決定安住普賢智慧之門
以無量方便入不可說不可說三世成住壞
廣大差別劫於不可說不可說成住壞世間
差別境界起於爾所大悲大願調伏無量一
切眾生悉使無餘。」


【次合可知。】


「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為欲度脫一切眾生
[043-0597a]
修普賢行生普賢智滿足普賢所有行願。」


【後轉徵釋徵意云菩薩何以起多業用釋
意云為普度生滿普願故。】


「是故諸菩薩應於如是種類如是境界如是
威德如是廣大如是無量如是不思議如是
普照明如是一切諸佛現前住如是一切如
來所護念如是成就徃昔善根如是其心無
礙不動三昧之中。」


【第四是故諸菩薩下結示勸修中二初結
勸勤修二佛子至如是修行普賢行下總
結顯示今初謂菩薩心窮生界定用無涯
故應修習文中二初舉所修之法後勤加
下示勸修相今初是故諸菩薩五字該下
二段其所修法有十一句末後一句舉定
名體前之十句別明無礙輪之業用於中
[043-0597b]
倒牒前來諸文初種類者業用非一故如
合龍喻中入法眾多是種類義二境界者
即定所緣如前妄念緣境喻三威德者即
通顯定用如前珠能出生喻四此上三種
皆悉廣大一一無涯如前不見三昧前際
故五數不可極如前入不可說智門等即
無邊故六並絕心言如前不作是念有若
干菩薩等故七皆與智俱如前雖知諸法
無作而能示現一切作業是權實明照故
八體用齊於佛境則諸佛現前如前觀十
力地至薩婆若故九如來護念如前諸佛
攝受已入未來諸佛數故十非但現用自
在亦成昔善如前功德解欲悉清淨故。】


「勤加修習離諸熱惱無有疲猒心不退轉立
深志樂勇猛無怯順三昧境界入難思智地。」
[043-0598a]


【第二示修相中二初略示離過進德。】


「不依文字不著世間不取諸法不起分別不
染著世事不分別境界。」


【後不依下別示離過進德於中先離過。】


「於諸法智但應安住不應稱量所謂親近一
切智悟解佛菩提成就法光明施與一切眾
生善根於魔界中拔出眾生令其得入佛法
境界令不捨大願勤觀出道增廣淨境成就
諸度於一切佛深生信解常應觀察一切法
性無時暫捨應知自身與諸法性普皆平等
應當明解世間所作示其如法智慧方便應
常精進無有休息應觀自身善根鮮少應勤
增長他諸善根應自修行一切智道應勤增
長菩薩境界應樂親近諸善知識應與同行
而共止住應不分別佛應不捨離念應常安
[043-0598b]
住平等法界應知一切心識如幻應知世間
諸行如夢應知諸佛願力出現猶如影像應
知一切諸廣大業猶如變化應知言語悉皆
如響應觀諸法一切如幻應知一切生滅之
法皆如音聲應知所徃一切佛剎皆無體性
應為請問如來佛法不生疲倦應為開悟一
切世間勤加教誨而不捨離應為調伏一切
眾生知時說法而不休息。」


【後於諸法下進德文並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普賢之行如是
圓滿菩薩境界如是通達出離之道如是受
持三世佛法如是觀察一切智門如是思惟
不變異法如是明潔增上志樂如是信解一
切如來如是了知佛廣大力如是決定無所
礙心如是攝受一切眾生。」
[043-0599a]


【第二總結顯示者遠則通結前來諸段近
則逆結上來進德之文欲一一配属恐厭
繁文近則逆結下前經從於諸法智但應安住不應量下是進德文今有十一
初一後一即是總意初句明前皆普賢行末後明前皆為攝生中間九句攝前進德
即為九段一如是圓滿菩薩境界即前經云應為請問如來佛法下三句以三句中
初一上求佛道法二下化眾生皆是菩薩之境界故二如是通達出離之道即前應
觀諸法一切如幻下三句如幻如聲皆無體性是出離法故三如是受持三世佛法
即前應知諸佛力下三句四如是觀察一切智門即前應常安住平等法界下三句
五如是思惟不變易法即前應不分別佛下二句六如是明潔增上志樂即前應當
明解世間所作下八句八句皆增上志樂故七如是信解一切如來即前如一切佛
深生信解下三句八如是了知佛廣大力即前於魔界中拔出眾生下至成就諸度
四句九如是決定心無所礙即前所謂親近一切智下四句末句如是總結攝生巳
如前釋對前諸段類取耳。】


「佛子菩薩摩訶薩入普賢菩薩所住如是大
智慧三昧時。」
[043-0599b]


【大文第三定滿成益文属此定意兼前九
於中四一外感佛加益二內德圓滿益三
上攝佛果益四正同佛果益初中五一辨
加所依謂在定時故。】


「十方各有不可說不可說國土一一國土各
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名號一
一名號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
佛而現其前。」


【二十方下顯能加者。】


「與如來念力令不忘失如來境界與一切法
究竟慧令入一切智與知一切法種種義決
定慧令受持一切佛法趣入無礙與無上佛
菩提令入一切智開悟法界與菩薩究竟慧
令得一切法光明無諸黑闇與菩薩不退智
令知時非時善巧方便調伏眾生與無障礙
[043-0600a]
菩薩辯才令悟解無邊法演說無盡與神通
變化力令現不可說不可說差別身無邊色
相種種不同開悟眾生與圓滿言音令現不
可說不可說差別音聲種種言辭開悟眾生
與不唐捐力令一切眾生若得見形若得聞
法皆悉成就無空過者。」


【三與如來下正顯加相。】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滿足普賢行故得如
來力淨出離道滿一切智以無礙辯才神通
變化究竟調伏一切眾生具佛威德淨普賢
行住普賢道盡未來際為欲調伏一切眾生
轉一切佛微妙法輪。」


【四佛子菩薩下加以成用文並可知。】


「何以故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殊勝
大願諸菩薩行則為一切世間法師則為一
[043-0600b]
切世間法日則為一切世間智月則為一切
世間須彌山王嶷然高出堅固不動則為一
切世間無涯智海則為一切世間正法明燈
普照無邊相續不斷為一切眾生開示無邊
清淨功德皆令安住功德善根順一切智大
願平等修習普賢廣大之行常能勸發無量
眾生住不可說不可說廣大行三昧現大自
在。」


【五何以下徵釋所由徵意云普行既滿何
須盡未來際行調生行耶釋意云無障礙
願法應爾故己成大願真能調故。】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獲如是智證如是法於
如是法審住明見得如是神力住如是境界
現如是神變起如是神通常安住大悲常利
益眾生開示眾生安隱正道建立福智大光
[043-0601a]
明幢證不思議解脫住一切智解脫到諸佛
解脫彼岸學不思議解脫方便門已得成就
入法界差別門無有錯亂於普賢不可說不
可說三昧遊戲自在住師子奮迅智心意無
礙。」


【第二佛子此菩薩獲如是下內德圓滿益
中四初牒前住定之因圓通牒上文並顯
可知。】


「其心恒住十大法藏何者為十所謂住憶念
一切諸佛住憶念一切佛法住調伏一切眾
生大悲住示現不思議清淨國土智住深入
諸佛境界决定解住去來現在一切佛平等
相菩提住無礙無著際住一切法無相性住
去來現在一切佛平等善根住去來現在一
切如來法界無差別身語意業先導智住觀
[043-0601b]
察三世一切諸佛受生出家詣道塲成正覺
轉法輪般涅槃悉入剎那際佛子此十大法
藏廣大無量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說
無窮盡難忍受一切世智無能稱述。」


【二其心恒住下別示所滿十表無盡。】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已到普賢諸行彼岸證
清淨法志力廣大開示眾生無量善根增長
菩薩一切勢力於念念頃滿足菩薩一切功
德成就菩薩一切諸行得一切佛陀羅尼法
受持一切諸佛所說雖常安住真如實際而
隨一切世俗言說示現調伏一切眾生。」


【三佛子此菩薩至已到普賢下總結究竟。】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法如是故。」


【四何以下徵釋所由徵意云菩薩何以能
滿爾所德耶釋意可知。】
[043-0602a]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三昧得一切佛廣大
智得巧說一切廣大法自在辯才得一切世
中最為殊勝清淨無畏法得入一切三昧智
得一切菩薩善巧方便得一切法光明門到
安慰一切世間法彼岸知一切眾生時非時
照十方世界一切處令一切眾生得勝智作
一切世間無上師安住一切諸功德開示一
切眾生清淨三昧令入最上智。」


【第三佛子至以此三昧下上攝佛果益中
三初正明。】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則利益眾生
則增長大悲則親近善知識則見一切佛則
了一切法則詣一切剎則入一切方則入一
切世則悟一切法平等性則知一切佛平等
性則住一切智平等性。」
[043-0602b]


【次何以故徵徵意云上是佛德何能攝耶
後菩薩下釋意云住此三昧能所作無餘
同如來故於中三初正顯無餘之業故皆
云一切。】


「於此法中作如是業不作餘業住未足心住
不散亂心住專一心住勤修心住決定心住
不變異心如是思惟如是作業如是究竟。」


【二於此法中下明作業行相初句總顯依
前而作更不作餘不足之業住未足等顯
其作義如是已下總結前作。】


「佛子菩薩摩訶薩無異語異作有如語如作。」


【三佛子下逐難重釋謂廣前作如是業不
作餘業文中三初略標舉其中如作通身
及意。】


「何以故譬如金剛以不可壞而得其名終無
[043-0603a]
有時離於不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
行法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諸行法。」


【次徵徵意云何以不作餘耶後廣釋釋意
云若作異前非菩薩故文有十喻即為十
段各自有合一金剛不壞喻喻行體堅牢。】


「譬如真金以有妙色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
於妙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善業而
得其名終無有時離諸善業。」


【二真金妙色喻喻善業外飾。】


「譬如日天子以光明輪而得其名終無有時
離光明輪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智慧光
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智慧光。」


【三日輪光明喻喻智慧圓明。】


「譬如須彌山王以四寶峯處於大海逈然高
出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四峯菩薩摩訶
[043-0603b]
薩亦復如是以諸善根處在於世逈然高出
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善根。」


【四須彌四峯喻喻善根超出不合四峯若
合可以四菩薩行合也。】


「譬如大地以持一切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
離能持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度一切而
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大悲。」


【五大地能持喻喻大悲荷負。】


「譬如大海以含眾水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
離於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大願而
得其名終不暫捨度眾生願。」


【六大海含水喻喻大願普育。】


「譬如軍將以能慣習戰闘之法而得其名終
無有時捨離此能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
能慣習如是三昧而得其名乃至成就一切
[043-0604a]
智智終無有時捨離此行。」


【七軍將明戰喻喻習定防怨。】


「如轉輪王馭四天下常勤守護一切眾生令
無橫死恒受快樂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
如是等諸大三昧常勤化度一切眾生乃至
令其究竟清淨。」


【八輪王護世喻喻定清物感。】


「譬如種子植之於地乃至能令莖葉增長菩
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普賢行乃至能令一
切眾生善法增長。」


【九植種生長喻喻行增物善。】


「譬如大雲於夏暑月降霔大雨乃至增長一
切種子。」


【十時雨生種喻喻法雨普成先喻後合。】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如是等諸大三昧
[043-0604b]
修菩薩行雨大法雨乃至能令一切眾生究
竟清淨究竟涅槃究竟安隱究竟彼岸究竟
歡喜究竟斷疑為諸眾生究竟福田令其施
業皆得清淨令其皆住不退轉道令其同得
一切智智令其皆得出離三界令其皆得究
竟之智令其皆得諸佛如來究竟之法置諸
眾生一切智處。」


【合中二先正合後徵釋前中云乃至者越
初生種直合終成故由應時而降故獲斯
十四種益一得智果淨二障故二得斷果
達無相法故三得思果住大悲故四得所
依清淨究竟彼岸果上四自利餘皆利他
五了有情行令他歡喜自離十怖則自歡
喜六得斷疑七成應供次下諸句由此而
成文並可知。】
[043-0605a]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成就此法智慧明了入
法界門能淨菩薩不可思議無量諸行。」


【後徵釋中徵意云菩薩依何行力說法成
斯大益釋意云由成大智證法界故尚能
淨無量行豈止成眾生耶文中二初標後
所謂下釋。】


「所謂能淨諸智求一切智故能淨眾生使調
伏故能淨剎土常迴向故能淨諸法普了知
故能淨無畏無怯弱故能淨無礙辯巧演說
故能淨陀羅尼於一切法得自在故能淨親
近行常見一切佛興世故。」


【釋中三初列所淨功德。】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如是等百千
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清淨功德。」


【二佛子下結其廣多以別說難盡故。】
[043-0605b]


「於如是等三昧境界得自在故一切諸佛所
加被故自善根力之所流故入智慧地大威
力故諸善知識引導力故摧伏一切諸魔力
故同分善根淳淨力故廣大誓願欲樂力故
所種善根成就力故超諸世間無盡之福無
對力故。」


【三於如是等下顯能淨因同分善根者一
一善根迴向法界成主伴故超諸世間等
者法性相應所修之福故超於世法性不
並真故無有對餘並易了。】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法同去
來今一切諸佛何者為十所謂得諸相好種
種莊嚴同於諸佛能放清淨大光明網同於
諸佛神通變化調伏眾生同於諸佛無邊色
身清淨圓音同於諸佛隨眾生業現淨佛國
[043-0606a]
同於諸佛一切眾生所有語言皆能攝持不
忘不失同於諸佛無盡辯才隨眾生心而轉
法輪令生智慧同於諸佛大師子吼無所怯
畏以無量法開悟羣生同於諸佛於一念頃
以大神通普入三世同於諸佛普能顯示一
切眾生諸佛莊嚴諸佛威力諸佛境界同於
諸佛。」


【第四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下正同
佛果益於中二初正顯同有標徵及列等
覺之名由此而立。】


「爾時普眼菩薩白普賢菩薩言佛子此菩薩
摩訶薩得如是法同諸如來。」


【二爾時普眼下問答料揀於中先問後答
問中先牒前同佛。】


「何故不名佛何故不名十力何故不名一切
[043-0606b]
智何故不名一切法中得菩提者何故不得
名為普眼何故不名一切境中無礙見者何
故不名覺一切法何故不名與三世佛無二
住者何故不名住實際者何故修行普賢行
願猶未休息何故不能究竟法界捨菩薩道。」


【後何故下陳已所疑於中初疑不名為果
後問不捨於因。】


「爾時普賢菩薩告普眼菩薩言善哉佛子如
汝所言若此菩薩摩訶薩同一切佛以何義
故不名為佛乃至不能捨菩薩道。」


【後爾時普賢下答中二初讚問牒疑。】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巳能修習去來今世一
切菩薩種種行願入智境界則名為佛於如
來所修菩薩行無有休息說名菩薩如來諸
力皆悉巳入則名十力雖成十力行普賢行
[043-0607a]
而無休息說名菩薩知一切法而能演說名
一切智雖能演說一切諸法於一一法善巧
思惟未嘗止息說名菩薩知一切法無有二
相是則說名悟一切法於二不二一切諸法
差別之道善巧觀察展轉增勝無有休息說
名菩薩巳能明見普眼境界說名普眼雖能
證得普眼境界念念增長未曾休息說名菩
薩於一切法悉能明照離諸闇障名無礙見
常勤憶念無礙見者說名菩薩已得諸佛智
慧之眼是則說名覺一切法觀諸如來正覺
智眼而不放逸說名菩薩住佛所住與佛無
二說名與佛無二住者為佛攝受修諸智慧
說名菩薩常觀一切世間實際是則說名住
實際者雖常觀察諸法實際而不證入亦不
捨離說名菩薩不來不去無同無異此等分
[043-0607b]
別悉皆永息是則說名休息願者廣大修習
圓滿不退則名未息普賢願者了知法界無
有邊際一切諸法一相無相是則說名究竟
法界捨菩薩道雖知法界無有邊際而知一
切種種異相起大悲心度諸眾生盡未來際
無有疲猒是則說名普賢菩薩。」


【後佛子此菩薩下正答所問於中三一法
說二喻况三法合今初十一段次第答前
十一問在文易了意猶難見謂何得已入
十力而普行無息耶今總以喻顯如人習
誦雖已得通而數溫習不如久精下香象
喻顯相雖相似而體不同故瓔珞云等覺
照寂妙覺寂照亦似功用滿位此無功用
也亦顯得果不捨因盡未來際皆位後普
賢故。】
[043-0608a]


「佛子譬如伊羅鉢那象王住金脅山七寶窟
中其窟周圍悉以七寶而為欄楯寶多羅樹
次第行列真金羅網彌覆其上象身潔白猶
如珂雪上立金幢金為瓔珞寶網覆鼻寶鈴
垂下七支成就六牙具足端正充滿見者欣
樂調良善順心無所逆。」


【喻中三一舉象王依正勝嚴伊羅鉢那此
云香葉常居第一金山之脇。】


「若天帝釋將欲遊行爾時象王即知其意便
於寶窟而沒其形至忉利天釋主之前以神
通力種種變現令其身有三十三頭於一一
頭化作七牙於一一牙化作七池一一池中
有七蓮華一一華中有七采女一時俱奏百
千天樂是時帝釋乘茲寶象從難勝殿徃詣
華園芬陀利華徧滿其中是時帝釋至華園
[043-0608b]
已從象而下入於一切寶莊嚴殿無量采女
以為侍從歌詠妓樂受諸快樂爾時象王復
以神通隱其象形現作天身與三十三天及
諸采女於芬陀利華園之內歡娛戲樂所現
身相光明衣服徃來進止語笑觀瞻皆如彼
天等無有異無能分別此象此天象之與天
更互相似。」


【二若天帝下明象王神變自在言七牙者
準賢首品但有六牙或是譯者類後三七
便言七耳若作表義于何不可無能分別
此象此天者正意取此以喻菩薩等佛之
義。】


「佛子彼伊羅鉢那象王於金脅山七寶窟中
無所變化至於三十三天之上為欲供養釋
提桓因化作種種諸可樂物受天快樂與天
[043-0609a]
無異。」


【三佛子彼伊羅下明不壞本而能現。】


「佛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習普賢菩薩
行願及諸三昧以為眾寶莊嚴之具七菩提
分為菩薩身所放光明以之為網建大法幢
鳴大法鐘大悲為窟堅固大願以為其牙智
慧無畏猶如師子法繒繫頂開示祕密到諸
菩薩行願彼岸。」


【第三法合中分四一具眾行嚴合前依正
二為欲安處下明因果無礙合前神變自
在三佛子菩薩摩訶薩本身下結成不壞
因而現果合前不壞本而能現四何以故
下徵釋重合初中可知。】


「為欲安處菩提之座成一切智得最正覺增
長普賢廣大行願不退不息不斷不捨大悲
[043-0609b]
精進盡未來際度脫一切苦惱眾生。」


【二中二一明修無礙行所為於中先為果
後增長下為因。】


「不捨普賢道現成最正覺。」


【二不捨普賢下正顯無礙行相於中先總
明以法界因果無障礙故。】


「現不可說不可說成正覺門現不可說不可
說轉法輪門現不可說不可說住深心門於
不可說不可說廣大國土現涅槃變化門。」


【後現不可說下別顯於中分三初顯因門
果行文有四果一智果二說法果三般若
相應果四斷果。】


「於不可說不可說差別世界而現受生修普
賢行現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於不可說不可
說廣大國土菩提樹下成最正覺不可說不
[043-0610a]
可說菩薩眾親近圍繞或於一念頃修普賢
行而成正覺或須臾頃或於一時或於一日
或於半月或於一月或於一年或無數年或
於一劫如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修普賢
行而成正覺。」


【次於不可說至而現受生下顯果從因行
及說得時不同隨物現故。】


「復於一切諸佛剎中而為上首親近於佛頂
禮供養請問觀察如幻境界淨修菩薩無量
諸行無量諸智種種神變種種威德種種智
慧種種境界種種神通種種自在種種解脫
種種法明種種教化調伏之法。」


【後復於一切下顯果門因行並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本身不滅以行願力於一
切處如是變現。」
[043-0610b]


【第三明不壞因而現果中本身不壞即因
不壞合在窟無變一切處變現即能現果
合在天神變。】


「何以故欲以普賢自在神力調伏一切諸眾
生故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得清淨故令其
永斷生死輪故嚴淨廣大諸世界故常見一
切諸如來故深入一切佛法流故憶念三世
諸佛種故憶念十方一切佛法及法身故普
修一切菩薩諸行使圓滿故入普賢流自在
能證一切智故。」


【四徵釋重合中先徵意云因果相違云何
因門現果果復為因釋意云調眾生法應
如是故文中二先釋果作因意十句可知。】


「佛子汝應觀此菩薩摩訶薩不捨普賢行不
斷菩薩道見一切佛證一切智自在受用一
[043-0611a]
切智法。」


【後佛子汝應下釋因現果意於中四一法
說謂不捨因而現果。】


「如伊羅鉢那象王不捨象身徃三十三天為
天所乘受天快樂作天遊戲承事天主與天
采女而作歡娛同於諸天無有差別。」


【二如伊羅下舉前喻顯。】


「佛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捨普賢大乘
諸行不退諸願得佛自在具一切智證佛解
脫無障無礙成就清淨於諸國土無所染著
於佛法中無所分別雖知諸法普皆平等無
有二相而恒明見一切佛土雖已等同三世
諸佛而修菩薩行相續不斷。」


【三佛子下重以法合於中初明不捨因而
現果後雖知諸法普皆平等下不壞果而
[043-0611b]
現因。】


「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普賢行願廣大
之法當知是人心得清淨。」


【四佛子至安住下歎勝。
上來釋相竟。】


「佛子此是菩薩摩訶薩第十無礙輪大三昧
殊勝心廣大智。」


【第三結名可知。
上來別釋十定竟。】


「佛子此是菩薩摩訶薩所住普賢行十大三
昧輪。」


【最後佛子即大文第三總結十數。】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四十三之二


音釋




之戌切淋注也
金脅
脅虛業切金脅山名也

苦骨切穴也


苦何切石次玉也色潔白如雪者曰珂

慈陵切帛也
嶷然
嶷魚力切
山立貌

慣習
慣古患切亦習也

牛倨切統也

戶庚切枝幹也
[043-06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