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唐-實叉難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十六之一 會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種種車眾寶嚴飾。」


【十六施車中二先標列財田後佛子菩薩
摩訶薩以如是下隨田別顯前中三一總
標所施。】


「奉施諸佛及諸菩薩師長善友聲聞緣覺如
是無量種種福田乃至貧窮孤露之者此諸
人眾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承菩薩名聞故
來或是菩薩因緣故來或聞菩薩往昔所𤼵
施願故來或是菩薩心願請來。」


【二奉施下別舉福田於中先辨類後此諸
人下彰其來意因緣故來者往昔有緣應
受施故。】
[026-0495a]


「菩薩是時或施寶車或施金車悉妙莊嚴鈴
網覆上寶帶垂下或施上妙瑠璃之車無量
珍奇以為嚴飾或復施與白銀之車覆以金
網駕以駿馬或復施與無量雜寶所莊嚴車
覆以寶網駕以香象或復施與栴檀之車妙
寶為輪雜寶為蓋寶師子座敷置嚴好百千
婇女列坐其上十萬丈夫牽御而行或復施
與玻瓈寶車眾雜妙寶以為嚴飾端正女人
充滿其中寶帳覆上幢旛侍側或復施與碼
碯藏車飾以眾寶熏諸雜香種種妙華散布
莊嚴百千婇女持寶瓔珞駕馭均調涉險能
安或復施與堅固香車眾寶為輪莊嚴巨麗
寶帳覆上寶網垂下種種寶衣敷布其中清
淨好香流芬外徹其香美妙稱悅人心無量
諸天翼從而行載以眾寶隨時給施或復施
[026-0495b]
與光明寶車種種諸寶妙色映徹眾妙寶網
羅覆其上雜寶瓔珞周帀垂下散以末香內
外芬潔所愛男女悉載其上。」


【三菩薩是時下別列所施以明施行問瑜
伽三十九云若有眾生來求種種能引戲
樂能引無義所施之物不應施與今施美
色豈不相違又云施妻子時不應施與怨
家惡人藥叉羅剎凶暴業者今云種種福
田豈皆施與答能有二謂必知能為損惱
不施無咎若不委知但作利安之心施亦
無咎況菩薩能知無染又同行之女必不
生物染又女能以法而化彼故故攝論中
有利有染無利無染有染無利此三菩薩
不行有利無染菩薩乃行問瑜伽等者即彼明菩薩應施
不應施中總有二十三類今當其一不應施與下更有論云何以故若施彼時雖蹔
[026-0496a]
令彼於菩薩所心生歡喜而復令彼廣作種種不饒益事謂因施故令彼多行憍逸
惡行身壞之後墮諸惡趣從今施美色下䟽以論難經又云施妻子時不應施與怨
家亦是此論次文其凶暴業者論具云又諸菩薩於自妻子奴婢僕使親戚眷屬若
不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歡喜終不強逼令其憂惱施來乞者雖復先以曉喻令其歡
喜生樂欲心而不施與怨家惡友藥叉羅剎凶暴業者不以妻子形容輭弱族姓男
女施來求者令作奴婢論次又云菩薩若有上品逼惱眾生樂行種種暴惡業者來
求王位終不施與若彼暴惡補特伽羅先居王位菩薩有力尚應廢黜况當施與釋
曰此皆不應施又從今云種種下䟽以論難經答能施有二下答中先正答後引證
前有三意一菩薩善知不知皆得二知女無染三知翻利益故攝論中者即無性論
第八兩本世親皆是第九梁論當第十二今依無性然是義引彼論先併舉本論四
句後更牒釋今便舉便釋本論云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增上尸羅增上質多增上般
若功德圓滿於諸財位得大自在何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釋曰上即問也釋
論今解本論答云見彼有情於諸財位有重業障故無性先總明答意云今當顯說
由是因緣菩薩雖有財位自在而不施他釋向初答云謂諸菩薩見彼有情於其財
位有重業障故不施與勿令惠施空無有果設復施彼亦不能受何用施為如有頌
[026-0496b]
云如母乳嬰兒一經月無倦嬰兒喉若閉乳母欲何為觧曰此即第一無利無染以
一向不能受何利何染二本論云見彼有情若施財位障生善法故釋論云謂諸菩
薩見彼有情雖於財位無重業障而彼若得財位圓滿便多放逸不起善法作是思
惟寧復現世少時貧賤勿令來生多時貧賤故不施彼所有財位觧曰即第二有染
無利三本論云見彼有情若乏財位猒離現前故釋論云謂諸菩薩見彼有情若乏
財位猒生死心便現在前求欲出離若得富貴即生放逸故不施彼所有財位作是
思惟寧彼貧賤猒離生死心常現前勿復富貴愛樂放逸不起善法觧曰此亦成上
有染無利四本論云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為積集不善法因故釋論云謂諸菩薩
見彼有情若當施彼滿足財位即便放逸積集種種惡不善業故不施彼所有財利
如有頌云寧使貧乏於財位遠離惡趣諸惡行勿被富貴亂諸根令感當來眾苦噐
觧曰亦有染無利五本論云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便作餘無量有情損惱因故釋
論云謂諸菩薩見彼有情若得富貴即便損惱無量有情故不施彼所有財位作如
是念寧彼一身受貧窮苦勿令損惱餘多有情觧曰亦有染無利也故本論結云是
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此中有頌見業障現前積集損惱故現見諸有情不感
菩薩施釋曰上云五重但有二句初一無利無染餘四皆有染無利而義不同一障
[026-0497a]
生善法二不生猒離三自積不善四損惱於他其有利有染損益雙具故亦不施為
損過微論畧不說餘可知也。】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眾妙寶車奉施
佛時。」


【第二隨田別顯約五類田則分為五一一
段中文皆具四今初施佛先施行可知。】


「以此善根如是𢌞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悉解
供養最上福田深信施佛得無量報願一切
眾生一心向佛常遇無量清淨福田願一切
眾生於諸如來無所恡惜具足成就大捨之
心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修行施行離二乘
願逮得如來無礙解脫一切智智願一切眾
生於諸佛所行無盡施入佛無量功德智慧
願一切眾生入佛勝智得成清淨無上智王
願一切眾生得佛徧至無礙神通隨所欲徃
[026-0497b]
靡不自在願一切眾生深入大乘獲無量智
安住不動願一切眾生皆能出生一切智法
為諸天人最上福田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
無嫌恨心勤種善根樂求佛智願一切眾生
任運能往一切佛剎一剎那中普周法界而
無懈倦願一切眾生逮得菩薩自在神通分
身徧滿等虛空界一切佛所親近供養願一
切眾生得無比身徧往十方而無厭倦願一
切眾生得廣大身飛行迅疾隨意所往終無
懈退願一切眾生得佛究竟自在威力一剎
那中盡虛空界悉現諸佛神通變化願一切
眾生修安樂行隨順一切諸菩薩道願一切
眾生得速疾行究竟十力智慧神通願一切
眾生普入法界十方國土悉盡邊際等無差
別願一切眾生行普賢行無有退轉到於彼
[026-0498a]
岸成一切智願一切眾生升於無比智慧之
乘隨順法性見如實理。」


【𢌞向行中有二十願初十約所施佛田立
願後十約所施車立願並顯可知。


但云修安樂行者法華安樂行品說四安
樂行一畢竟空行經名行處近處已入於
理而履行之名為行處故經云又復於法
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等雖未入理能
遠諸惡親而近之名親近處故經云不親
近國王及外道等為遠惡也觀一切法空
為近理也二名身口無過失行三者心無
嫉妬行四大慈悲行廣如彼說法華等者今䟽所列
初一會諸師義後三全同生公生公初一但名行處近處意是總明遠惡近理下三
別耳寶林基公第一名空行二名離憍慢三四同生公南嶽云一名無着正慧二明
口不說過三敬上接下四同生公大乘法師一正身行二正語行三心離諸惡自利
[026-0498b]
行四心修善法利他行天台云止觀慈悲導三業及誓願初身有止故離身麤業有
觀故不得身業不得能離無所得故不墮凡夫有慈悲故勤修身業廣利一切不墮
二乘有止行故着忍辱衣有觀行故坐如來座有慈悲故入如來室止行離過即成
斷德觀行無着即成智德慈悲利他即成恩德恩德資成智德智德能通達斷德名
身安樂行餘口意誓願亦如是釋曰此即通辨三法為能導其所導即初一是身二
是口三是意四是誓願大乘法師傍以立此名然諸師立皆從多分增勝以分通用
三法理則玄妙不彰四別今取生公之意合身口在第二取行處近處及南嶽寶林
共立一名名畢竟空行寶林但語一空似約於境南嶽云無着慧但語於心今云畢
竟空心境兩亡空有雙會故生公云近處明遠惡近理行處而為履行之宗在畢竟
空耳此為大智四為大悲悲智相導於中二三業天台之意亦不失也又初後成德
中二離過離過即斷德初智後悲三德備矣雖義俱通從多故別是以第一經中但
名行處近處意在近理行理耳巳入於下即生公釋下䟽引經證既云無行而觀即
寂照雙流為行理也而言等者等取下文亦不行不分別釋此自有二意一謂上無
行而觀皆是不分別今又不行則寂照兩亡也二但對上而觀諸法如實相恐濫從
行起觀今明正觀時亦不行此觀不分別此觀就行約心詣於理觀約照達於理今
[026-0499a]
心行不行觀無分別即觀無觀是寂照雙流故下偈云又復不行上中下法有為無
為實不實法即不行也亦不分別是男是女不得諸法不知不見正是入理即亦不
分別也問若以入理為行住忍辱地等豈入理行耶答正是入理謂無生地寂滅之
忍為所住處柔和善順即柔順忍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即音聲忍三忍頓具故為入
理住忍辱地即如來衣觀如實相即如來座以此導悲即如來室雖未入理下亦生
公之意遠諸惡下引經證先證遠諸惡言及外道等等取餘八總離十緣一遠豪勢
謂國王等為損害緣二不近邪人法謂外道梵志等為惡見緣三亦不親近諸有凶
戲者是壞亂緣四又不親近旃陀羅等即惡業緣五不親近求聲聞等即離劣友緣
六又文殊師利等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等即長染緣七亦復不
近五種不男之人即非噐緣八不獨入他家即譏訶緣九若為女人說法下離非軌
緣天台云八離怨害九離譏嫌十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等即散亂緣上明不
應親近下云常好坐禪下明所應親近上為親近之始為初親近處次云復次菩薩
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等即第二親近處為親近之終正明近理以觀想未除
故名親近二身口無過失者經云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長行多
唯辨口偈中則說於身以油塗身澡浴塵穢亦兼身矣三心無嫉妬者經云於後未
[026-0499b]
世法欲滅時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無懷嫉妬諂誑之心等四云於在家出家人中生
大慈心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等廣如彼經然安樂者略有二

意一涅槃之果名為安樂此行能趣即安
樂之行二住此四行則身靜神定身靜神
定則外苦不干故稱安樂又常見外道因
果俱苦斷見外道因樂果苦析法二乘因
苦果樂唯有菩薩因果俱樂故涅槃云定
苦行者謂諸凡夫苦樂行者謂聲聞緣覺
定樂行者謂諸佛菩薩因果俱樂名安樂
然安樂下釋安樂行名初釋以果名因二因即安樂亦生公意又常見等即天
台意常見外道因果俱苦者計我常故修於苦行以期妙果所修是邪還招苦果斷
見外道不信當報恣意行惡受五欲樂當受苦果析法二乘無常拙度加功苦到此
名因苦得入涅槃故云果樂菩薩如實巧度故為因樂證大菩提常涅槃樂故涅槃
下引證即二十七經經云善男子不見中道者凡有三種一定樂行二定苦行三苦
樂行一定樂行者所謂菩薩憐愍一切諸眾生故雖復處在阿鼻地獄如三禪樂二
[026-0500a]
定苦行者所謂凡夫三苦樂行者所謂聲聞緣覺聲聞緣覺行於苦樂作中道想以
是義故雖有佛性而不能見下經文廣不正釋凡夫而說道有三種謂下中上下者
梵天無常謬見是常等後說生死本際凡有二種一者無明二者有愛是二中間即
有生老病死等者是定苦行也。】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奉施現在一切
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善根𢌞向為令眾
生得於如來究竟出離無礙乘故。」


【三結文中加及佛滅後所有塔廟塔安舍
利廟置佛像塔者正云窣堵波此云高顯
亦曰歸宗之所言所有者不局佛塔故長
阿含說四種人應可起塔一佛二辟支佛
三阿羅漢四輪王十二因緣經云八種人
應起塔一佛其露盤八層巳上餘七謂菩
薩緣覺四果輪王次第減一層輪王唯一
層見一層塔不應禮拜非聖人故僧祇律
[026-0500b]
說凡僧亦許起塔然不得安露盤令在屏
處謂一持律二法師三營事四德望今造
塔者宜審此文汎論起塔總有六意一為
表人勝二為令生淨信三令標心有在四
令供養生福五為報恩行畢六生福滅罪
若造佛塔近招梵福遠脫生死故無上依
經供佛舍利如芥子許悉得究竟脫生死
長阿含十二因緣經僧祗律造塔事未撿故無上依經者經有兩卷今當第一
因阿難隨佛乞食見一新城樓閣心念有人以此勝閣布施四方僧并具四事若如
來滅後取佛舍利如芥子大安立塔中起塔如阿摩羅子大戴剎如針大露盤如棗
葉大造佛如麥子大此二功德何者為勝問佛佛讚廣為引喻校量初舉滿閻浮提
如稻麻竹葦四果及辟支佛有人盡形四事供養滅後起大塔供養佛問功德多不
阿難答多次舉西瞿陀尼次舉東弗婆提次舉北欝單越皆量漸廣供事如前比所
造閣如帝釋所處問於阿難阿難皆答甚多佛告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佛涅槃
後取舍利如芥子大造塔如阿摩羅子大戴剎如針大露盤如棗葉大造佛如麥子
[026-0501a]
大此功德比前所說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
及阿難若此功德不廻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功德聚所獲福報盡娑婆世界
微塵數作他化自在天王化樂天王兜率陀天王夜摩天王三十三天王况復轉輪
聖王釋曰據此但云福多若加廻向必至究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菩薩等善知
識時以諸善根如是𢌞向所謂願一切眾生
心常憶持善知識教專勤守護令不忘失願
一切眾生與善知識同一義利普攝一切與
共善根願一切眾生近善知識尊重供養悉
捨所有順可其心願一切眾生得善志欲隨
逐善友未嘗捨離願一切眾生常得值遇諸
善知識專意承奉不違其教願一切眾生樂
善知識常不捨離無間無雜亦無誤失願一
切眾生能以其身施善知識隨其教命靡有
違逆願一切眾生為善知識之所攝受修習
[026-0501b]
大慈遠離諸惡願一切眾生隨善知識聽聞
諸佛所說正法願一切眾生與善知識同一
善根清淨業果與諸菩薩同一行願究竟十
力願一切眾生悉能受持善知識法逮得一
切三昧境界智慧神通願一切眾生悉能受
持一切正法修習諸行到於彼岸願一切眾
生乘於大乘無所障礙究竟成就一切智道
願一切眾生悉得上於一切智乘至安隱處
無有退轉願一切眾生知如實行隨其所聞
一切佛法皆得究竟永無忘失願一切眾生
普為諸佛之所攝受得無礙智究竟諸法願
一切眾生得無退失自在神通所欲往詣一
念皆到願一切眾生往來自在廣行化導令
住大乘願一切眾生所行不空載以智乘到
究竟位願一切眾生得無礙乘以無礙智至
[026-0502a]
一切處。」


【二施菩薩中有二十願前十約所施田𤼵
相似願後十約所施車𤼵相似願並顯可
知。】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善知識種種車時善根
𢌞向為令眾生功德具足與佛菩薩等無異
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布施僧時起學
一切施心智善了心淨功德心隨順捨心僧
寶難遇心深信僧寶心攝持正教心住勝志
樂得未曾有為大施會出生無量廣大功德
深信佛教不可沮壞。」


【三施僧初施行中顯十施心一財無不捨
田無所揀二了事可不受畜不淨不應施
故三淨三輪故四順檀行故五因佛有僧
[026-0502b]
佛難遇故六依僧知佛故七依僧知教故
八應景慕九不局一僧十由教說僧故。】


「以諸善根如是𢌞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普入
佛法憶持不忘願一切眾生離凡愚法入賢
聖處願一切眾生速入聖位能以佛法次第
開誘願一切眾生舉世宗重言必信用願一
切眾生善入一切諸法平等了知法界自性
無二願一切眾生從於如來智境而生諸調
順人所共圍繞願一切眾生住離染法滅除
一切煩惱塵垢願一切眾生皆得成就無上
僧寶離凡夫地入賢聖眾願一切眾生勤修
善法得無礙智具聖功德願一切眾生得智
慧心不著三世於諸眾中自在如王願一切
眾生乘智慧乘轉正法輪願一切眾生具足
神通一念能往不可說不可說世界願一切
[026-0503a]
眾生乘虛空身於諸世間智慧無礙願一切
眾生普入一切虛空法界諸佛眾會成就第
一波羅蜜行願一切眾生得輕舉身殊勝智
慧悉能徧入一切佛剎願一切眾生獲無邊
際善巧神足於一切剎普現其身願一切眾
生得於一切無所依身以神通力如影普現
願一切眾生得不思議自在神力隨應可化
即現其前教化調伏願一切眾生得入法界
無礙方便一念徧遊十方國土。」


【二𢌞向行中有二十願亦前十約田後十
約車其十三云乘虛空身者當其無有車
之用故當其無有車之用者即老子道經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
用注云此明無有功用相資而成又下結云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明假轅廂
輪等以成於車車中不虛則無所用故約形質麤有之利以明妙無之有用今借此
語萬行緣成之乘其內無性即中空矣若不涉有無以利物若不入空無以道行以
[026-0503b]
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故為大用也。】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僧寶車善根𢌞向為令
眾生普乘清淨無上智乘於一切世間轉無
礙法智慧輪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
布施聲聞獨覺之時起如是心所謂福田心
尊敬心功德海心能出生功德智慧心從如
來功德勢力所生心百千億那由他劫修習
心能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解脫一切魔
繫縛心摧滅一切魔軍眾心慧光照了無上
法心。」


【四施二乘中亦四初施行中言如來勢力
生者設是獨覺亦由過去曾習佛法後道
成無佛世故六七翻彼三生百劫故翻三生百
劫者羅漢三生修福緣覺百劫今令百千億那由他劫修等故。】


「以此施車所有善根如是𢌞向所謂願一切
[026-0504a]
眾生為世所信第一福田具足無上檀波羅
蜜願一切眾生離無益語常樂獨處心無二
念願一切眾生成最第一清淨福田攝諸眾
生令修福業願一切眾生成智慧淵能與眾
生無量無數善根果報願一切眾生住無礙
行滿足清淨第一福田願一切眾生住無諍
法了一切法皆無所作無性為性願一切眾
生常得親近最上福田具足修成無量福德
願一切眾生能現無量自在神通以淨福田
攝諸含識願一切眾生具足無盡功德福田
能與眾生如來十力第一乘果願一切眾生
為能辦果真實福田成一切智無盡福聚願
一切眾生得滅罪法悉能受持所未曾聞佛
法句義願一切眾生常勤聽受一切佛法聞
悉解悟無空過者願一切眾生聽聞佛法通
[026-0504b]
達究竟如其所聞隨順演說願一切眾生於
如來教信解修行捨離一切九十六種外道
邪見願一切眾生常見賢聖增長一切最勝
善根願一切眾生心常信樂智行之士與諸
聖哲同止共歡願一切眾生聽聞佛名悉不
唐捐隨其所聞咸得目見願一切眾生善分
別知諸佛正教悉能守護持佛法者願一切
眾生常樂聽聞一切佛法受持讀誦開示照
了願一切眾生信解佛教如實功德悉捨所
有恭敬供養。」


【二以此下𢌞向行中亦二十願多翻劣顯
勝前十多翻緣覺樂獨善寂等故無諍有
二一人嫌我行我則長立等二觀緣無性
無乖違故。


後十翻聲聞一翻彼小乘非究竟滅罪之
[026-0505a]
法彼犯律儀容可懺滅犯四重禁為不可
救大乘至教無所不滅佛名經說一聞佛
名滅無量劫生死重罪涅槃第十云若犯
四禁及五逆罪若為邪鬼毒惡所持聞是
經典所有諸惡悉皆消滅又云犯四重禁
不還生者無有是處如是等文處處皆有
犯重得佛聞大經力故二聲聞雖從佛聞
未悟深理故三不能廣傳故四望於大乘
猶是邪故所以諸處多說九十五種別有
九十五種外道邪論經今言九十六者自
有二義一依薩婆多律說外道六師各有
十六種所學法一法自學餘十五種各教
十五弟子師徒合論有九十六二者外道
有二一外外道即佛法外二內外道此復
三種一附佛法外道起自犢子方廣自以
[026-0505b]
聰明讀佛經書而生一見附佛法起故得
此名犢子讀舍利弗毗曇自別制義言我
在四句外第五不可說藏中佛說此人不
異外道諸論皆推不受名外道也又方廣
道人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義云不生
不滅如幻如化空幻為宗龍樹斥言此非
佛法方廣所作亦邪人法也二學佛法成
外道謂執佛教門而生煩惱不得入理故
智論云若不得般若意入阿毗曇即墜有
中等三以大斥小故七卷楞伽第一云大
慧云何為外道惡見謂不知境界自心分
別現於第一義見有見無而起言說又第
二云復有說言見一切法因作者有此是
涅槃大慧彼無解脫以未能見法無我故
此是聲聞及外道種性於未出中生出離
[026-0506a]
想應勤修習捨此惡見故諸大乘訶彼二
乘同於外道非奪方便之意今合後三總
為一類成九十六依此義故𤼵願永離七
中得目見者非聞見故餘可例知涅槃等者明經
法資人除惑有十復次今是其一經云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外道有
能受持如是經典讀誦通利復為他人分別演說若自書寫令他書寫斯等皆是菩
提因緣若犯四禁及五逆罪若為邪鬼毒惡所持聞是經典所有諸惡悉得除滅如
見良毉惡鬼遠去當知是人是真菩薩摩訶薩也何以故暫得聞是大涅槃故亦以
生念如來常故若暫聞者尚得如是何况書寫受持讀誦釋曰是則䟽但舉中又云
犯四重者即第五經云又解脫者名為虛寂無有不定有不定者如一闡提究竟不
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若於佛正法中心得淨信爾時即便
滅一闡提若復得作優婆塞者亦得斷滅於一闡提犯重禁者滅此罪已則得成佛
若言畢竟不成佛道無有是處如是等文者第六又云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不可消
伏甚奇甚特若有聞者聞巳信受能信如來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為希有如優曇
華我涅槃後若有得聞如是大乘微妙經典生信敬心當知是等於未來世百千億
[026-0506b]
劫不墮惡道第九經初又云譬如日出眾霧悉除此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出
興于世若有眾生一經於耳悉能滅除一切諸惡無間罪業其餘大乘文亦廣多二
學佛法成外道若不得般若意入阿毗曇則滯有故故七卷楞伽者七卷即實叉難
陀三藏所譯然十卷文廣四卷文慳七卷處中而文又潤䟽所引經具足經文引意
明此呼二乘以為外道何以得知是二乘耶以此前有經云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
在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覺法自性第一義心以此心成就如來世出世間最上之法
以聖慧眼入自共相種種安立其所安立不與外道惡見共故次即是䟽所引之文
謂前是佛法言不與外道共早兼二乘况出相不知境界自心分別等即二乘見又
四卷云大慧云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覺識自心所現分齊大通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釋曰此則皆二乘見故同外道又第
二云者亦彼七卷經外道二乘同義更顯䟽所引經一字無闕以斯二段明呼二乘
同外道也(出相下疑有脫文)。】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聲聞獨覺種種車時善
根𢌞向為令眾生皆得成就清淨第一智慧
神通精進修行無有懈怠獲一切智力無畏
[026-0507a]
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諸福田乃至
貧窮孤獨者時隨其所求一切悉捨心生歡
喜無有厭倦仍向彼人自悔責言我應往就
供養供給不應勞汝遠來疲頓言已拜跪問
訊起居凡有所須一切施與或時施彼摩尼
寶車以閻浮提第一女寶充滿其上或復施
與金莊嚴車人間女寶充滿其上或復施與
妙瑠璃車內宮妓女充滿其上或施種種奇
妙寶車童女充滿如天婇女或施無數寶莊
嚴車寶女滿中柔明辯慧或施所乘妙栴檀
車或復施與玻瓈寶車悉載寶女充滿其上
顏容端正色相無比袨服莊嚴見者欣悅或
復施與碼碯寶車灌頂王子身載其上或時
施與堅固香車所有男女悉載其中或施一
[026-0507b]
切寶莊嚴車載以難捨親善眷屬佛子菩薩
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寶車隨其所求恭敬
施與皆令遂願歡喜滿足。」


【五施諸田初施行中有悲境故加以拜跪
等言以有劣田重舉妙物最下乞人等如
來故言袨服者大盛玄黃之服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十六之一


音釋



駿馬
駿子峻切馬之材良者曰駿
駕馭
馭牛倨切駕馭使馬也謂範其
馳驅也

稱悅
稱昌孕切稱悅謂愜稱喜悅人意也
翼從
翼與職切翼衛
也從疾用切侍從也

恡惜
恡良刃切慳恡也惜私積切貪惜也
袨服
袨黃
絹切袨服謂好衣盛服也


時軫切水藏也

蘇骨切

方六切輪轑也



古祿切輻所湊者為轂

于元切音員輈也
闡提
齒善切梵語也
比云信不具

[026-0508a]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十六之二 會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乘不
退轉無障礙輪廣大之乘詣不可思議菩提
𣗳下願一切眾生乘清淨因大法智乘盡未
來劫修菩薩行永不退轉願一切眾生乘一
切法無所有乘永離一切分別執著而常修
習一切智道願一切眾生乘無諂誑正直之
乘徃諸佛剎自在無礙願一切眾生隨順安
住一切智乘以諸佛法共相娛樂願一切眾
生皆乘菩薩清淨行乘具足菩薩十出離道
及三昧樂願一切眾生乘四輪乘所謂住好
國土依止善人集勝福德發大誓願以此成
滿一切菩薩清淨梵行願一切眾生得普照
[026-0508b]
十方法光明乘修學一切如來智力願一切
眾生乘佛法乘到一切法究竟彼岸願一切
眾生載眾福善難思法乘普示十方安隱正
道願一切眾生乘大施乘捨慳恡垢願一切
眾生乘淨戒乘持等法界無邊淨戒願一切
眾生乘忍辱乘常於眾生離瞋濁心願一切
眾生乘大精進不退轉乘堅修勝行趣菩提
道願一切眾生乘禪定乘速至道場證菩提
智願一切眾生乘於智慧巧方便乘化身充
滿一切法界諸佛境界願一切眾生乘法王
乘成就無畏恒普惠施一切智法願一切眾
生乘無所著智慧之乘悉能徧入一切十方
於真法性而無所動願一切眾生乘於一切
諸佛法乘示現受生徧十方剎而不失壞大
乘之道願一切眾生乘一切智最上寶乘滿
[026-0509a]
足普賢菩薩行願而無厭倦。」


【二以此下迴向行亦二十願施田非一故
但就車發相似願其中亦兼所施女等可
以意得。


六云十出離道者即是十地以十度行出
十重障離十麤故。


七乘四輪乘者文中自列然莊嚴論第六
名四種不放逸輪先辨相者各具五種因
緣一住好國土輪者彼名勝土輪言五緣
者一者易求謂四事易故二善護王如法
故三善地處調和故四善伴同戒見故五
善寂無喧聲故莊嚴論第六名四種不放逸輪者一勝土輪二善人
輪三自正輪四先福輪下䟽依此論以釋其相經住好國土者論有偈云易求及善
護善地亦善伴善寂此勝土菩薩則徃生今䟽即長行釋但小略耳具云一者易求
謂四事供身不難得故二善護國王如諸惡人盜賊不得住故三善地處所調和無
[026-0509b]
疾癘故四善伴同見同戒為伴侶故五善寂謂盡日無喧雜聲故二依止

善人輪五緣者一多聞二見諦三巧說四
憐愍不貪利故五不退無疲倦故經依止善人偈
云多聞及見諦巧說亦憐愍不退此丈夫菩薩勝依止下釋即論前三易故不釋論
具云一多聞成就阿含故二者見諦得聖果故三者巧說分別法故四憐愍不貪利
故五者不退無疲倦故三集勝福德輪者彼當第四

名先福輪一可樂由住勝世為因故二無
難由值善人為因故三無病四三昧五智
慧此三以自正輪為因經三集勝福德偈云可樂及無難無
病與寂靜觀察此五種宿植善根故釋云一可樂二無難三者無病四三昧五智慧
第一事由住勝土為因第二事由值善人為因後三事由自正成就為因釋曰䟽中
將後出便因間名釋之四發大誓願彼當第三名自

正輪故成實論名自發正願輪一善緣妙
法為緣故二善聚具福智故三善修止觀
諸行相應修故四善說無求利故五善出
[026-0510a]
所有上法恭順修故經四𤼵大誓願下彼當第三偈云善緣及
善聚善修及善說善出此五種是名自正勝彼釋云一者善緣妙法為緣故下四多
同一兩字異二者善聚福智具足故三者善修止觀諸行相應時修故四者全同五
順字是敬字耳上云成論名自𤼵正願者論第二日法品云又經中說人天四輪能
增善法一住善處二依善人三自𤼵正願四宿植善根次即明摧八難次下當知


然前二就果立稱後二從因立名雖俱通
因果影略五顯前二外緣後二內因願是
智因福是福因。


此四何因受輪之稱依成實論以四輪能
摧八難故謂初住善處能除五難即三塗
北洲及長壽天次依善人除佛前後難三
發大誓願除世智辯聰四宿植善根除生
盲聾瘂前五是惡處六是惡時七是惡因
八是惡果已知四輪云何總名為乘瑜伽
論說住好國土謂得人天身出諸難處以
[026-0510b]
為車體二由集勝福諸根完具如車轂軸
釭鐧可施脂膏三發大願如良牛引重致
遠四依善人謂佛菩薩如善御者由具此
四成大涅槃故云成滿一切清淨梵行因
圓必至果也若依此經國土即十國土海
善人即十身如來勝福即性起功德大願
即普賢願海共成無盡大法界緣起車也
餘並可知三得名二先明得輪名即成實論文。】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諸福田乃至
貧窮孤露之人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無量
智歡喜踊躍究竟皆得一切智乘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象寶其性調順七支
具足年齒盛壯六牙清淨口色紅赤猶如蓮
華形體鮮白譬如雪山金幢為飾寶網羅覆
種種妙寶莊嚴其鼻見者欣玩無有厭足超
[026-0511a]
步萬里曾不疲倦或復施與調良馬寶諸相
具足猶如天馬妙寶月輪以為光飾真金鈴
網羅覆其上行步平正乘者安隱隨意所徃
迅疾如風遊歷四洲自在無礙菩薩以此象
寶馬寶或奉養父母及善知識或給施貧乏
苦惱眾生其心曠然不生悔恡但倍增欣慶
益加悲愍修菩薩德淨菩薩心。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住調
順乘增長一切菩薩功德願一切眾生得善
巧乘能隨出生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得信
解乘普照如來無礙智力願一切眾生得發
趣乘能普發興一切大願願一切眾生具足
平等波羅蜜乘成滿一切平等善根願一切
眾生成就寶乘生諸佛法無上智寶願一切
眾生成就菩薩行莊嚴乘開敷菩薩諸三昧
[026-0511b]
華願一切眾生得無邊速疾乘於無數劫淨
菩薩心精勤思惟了達諸法願一切眾生成
就最勝調順大乘以善方便具菩薩地願一
切眾生成最高廣堅固大乘普能運載一切
眾生皆得至於一切智位。」


【十七施象馬二事合有十願一如性調順
二如隨意所徃三似彼盛壯四如超步萬
里五猶行步平正六如彼象寶七似彼如
華八即迅疾如風九上云調順通顯增於
功德今云具菩薩地名最勝調象馬各有
調義故分二願十似彼上立金幢。】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象馬時善根迴向為令
眾生皆得乘於無礙智乘圓滿究竟至佛乘
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座時或施所處師子
[026-0512a]
之座其座高廣殊特妙好瑠璃為足金縷所
成柔輭衣服以敷其上建以寶幢熏諸妙香
無量雜寶莊嚴之具以為莊校金網覆上寶
鐸風搖出妙音聲奇珍萬計周帀填飾一切
臣民所共瞻仰灌頂大王獨居其上宣布法
化萬邦遵奉其王復以妙寶嚴身所謂普光
明寶帝青寶大帝青寶勝藏摩尼寶明淨如
日清涼猶月周帀繁布譬如眾星上妙莊嚴
第一無比海殊妙寶海堅固幢寶奇文異表
種種莊嚴於大眾中最尊最勝閻浮檀金離
垢寶繒以冠其首享灌頂位王閻浮提具足
無量大威德力以慈為主伏諸怨敵教令所
行靡不承順時轉輪王以如是等百千萬億
無量無數寶莊嚴座施於如來第一福田及
諸菩薩真善知識賢聖僧寶說法之師父母
[026-0512b]
宗親聲聞獨覺及以發趣菩薩乘者或如來
塔乃至一切貧窮孤露隨其所須悉皆施與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坐菩
提座悉能覺悟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處自
在座得法自在諸金剛山所不能壞能悉摧
伏一切魔軍願一切眾生得佛自在師子之
座一切眾生之所瞻仰願一切眾生得不可
說不可說種種殊妙寶莊嚴座於法自在化
導眾生願一切眾生得三種世間最殊勝座
廣大善根之所嚴飾願一切眾生得周徧不
可說不可說世界座阿僧祗劫歎之無盡願
一切眾生得大深密福德之座其身充滿一
切法界願一切眾生得不思議種種寶座隨
其本願所念眾生廣開法施願一切眾生得
善妙座現不可說諸佛神通願一切眾生得
[026-0513a]
一切寶座一切香座一切華座一切衣座一
切鬘座一切摩尼座一切瑠璃等不思議種
種寶座無量不可說世界座一切世間莊嚴
清淨座一切金剛座示現如來威德自在成
最正覺。」


【十八施座迴向中言三種世間義如常釋
辨法師云地前為願樂世間初地至七地
名功用世間八至等覺名無功用世間有
云西域相傳眾生界中有三世間一地下
世間龍修羅等二人中世間三天上世間
若依智論三世間者即眾生五蘊及噐為
三於彼顯勝義皆無失餘並可知。】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寶座時善根迴向為令
眾生獲離世間大菩提座自然覺悟一切佛
法故。
[026-0513b]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諸寶葢此葢殊特尊貴
所用種種大寶而為莊嚴百千億那由他上
妙葢中最為第一眾寶為竿妙網覆上寶繩
金鈴周帀垂下摩尼瓔珞次第懸布微風吹
動妙音克諧珠玉寶藏種種充滿無量奇珍
悉以嚴飾栴檀沉水妙香普熏閻浮檀金光
明清淨如是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祗眾
妙寶物具足莊嚴以清淨心奉施於佛及佛
滅後所有塔廟或為法故施諸菩薩及善知
識名聞法師或施父母或施僧寶或復奉施
一切佛法或施種種眾生福田或施師僧及
諸尊宿或施初發菩提之心乃至一切貧窮
孤露隨有求者悉皆施與。」


【十九施葢中本行經說編草為葢七寶葢
隨況眾寶嚴功報何極本行經者賢愚經第八說過去有王
[026-0514a]
名為金剛夫人有胎身上恒有七寶大葢及生太子身紫金色相好具足葢在其上
名葢事王七寶自至王四天下即是佛身佛言阿難因過去久遠仙人山有辟支佛
涅槃後有長者起塔以葢葢其上故獲斯報。】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勤修
善根以覆其身常為諸佛之所庇廕願一切
眾生功德智慧以為其葢永離世間一切煩
惱願一切眾生覆以善法除滅世間塵垢熱
惱願一切眾生得智慧藏令眾樂見心無厭
足願一切眾生以寂靜白法而自覆蔭皆得
究竟不壞佛法願一切眾生善覆其身究竟
如來清淨法身願一切眾生作周徧葢十力
智慧徧覆世間願一切眾生得妙智葢出過
三世無所染著願一切眾生得應供葢成勝
福田受一切供願一切眾生得最上葢獲無
上智自然覺悟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葢時
[026-0514b]
善根迴向。


為令一切眾生得自在葢能持一切諸善法
故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葢普覆一切虛空
法界一切剎土示現諸佛自在神通無退轉
故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葢莊嚴十方一切
世界供養佛故為令一切眾生以妙幢旛及
諸寶葢供養一切諸如來故為令一切眾生
得普莊嚴葢徧覆一切諸佛國土盡無餘故
為令一切眾生得廣大葢普葢眾生皆令於
佛生信解故為令一切眾生以不可說眾妙
寶葢供養一佛於不可說一一佛所皆如是
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佛菩提高廣之葢普覆
一切諸如來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摩尼
寶莊嚴葢一切寶瓔珞莊嚴葢一切堅固香
莊嚴葢種種寶清淨莊嚴葢無量寶清淨莊
[026-0515a]
嚴葢廣大寶清淨莊嚴葢寶網彌覆寶鈴垂
下隨風搖動出微妙音普覆法界虛空界一
切世界諸佛身故為令一切眾生得無障無
礙智莊嚴葢普覆一切諸如來故又欲令一
切眾生得第一智慧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
佛功德莊嚴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於佛功德
生清淨欲願心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無量
無邊自在心寶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滿足諸
法自在智故又欲令一切眾生以諸善根普
覆一切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成就最勝智慧
葢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成就十力普徧葢故
又欲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葢彌覆法界諸佛
剎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於法自在為法王故
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威德自在心故又欲
令一切眾生得廣大智恒無絕故又欲令一
[026-0515b]
切眾生得無量功德普覆一切皆究竟故又
欲令一切眾生以諸功德葢其心故又欲令
一切眾生以平等心覆眾生故又欲令一切
眾生得大智慧平等葢故又欲令一切眾生
具大迴向巧方便故又欲令一切眾生獲勝
欲樂清淨心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善欲樂
清淨意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迴向普覆
一切諸眾生故。」


【四所為中有十為令二十又欲皆令眾生
因圓果滿觸理皆葢方顯菩薩悲智深妙
可謂隨順一切善根並可虛求法門浩大
不可具釋。】


「佛子菩薩摩訶薩或施種種上妙幢旛眾寶
為竿寶繒為旛種種雜綵以為其幢寶網垂
覆光色徧滿寶鐸微搖音節相和奇特妙寶
[026-0516a]
形如半月閻浮檀金光踰曒日悉置幢上隨
諸世界業果所現種種妙物以為嚴飾如是
無數千萬億那由他諸妙幢旛接影連輝遞
相間發光明嚴潔周徧大地充滿十方虛空
法界一切佛剎菩薩摩訶薩淨心信解以如
是等無量幢旛或施現在一切諸佛及佛滅
後所有塔廟或施法寶或施僧寶或施菩薩
諸善知識或施聲聞及辟支佛或施大眾或
施別人諸來求者普皆施與。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能
建立一切善根福德幢旛不可毀壞願一切
眾生建一切法自在幢旛尊重愛樂勤加守
護願一切眾生常以寶繒書寫正法護持諸
佛菩薩法藏願一切眾生建高顯幢然智慧
燈普照世間願一切眾生立堅固幢悉能摧
[026-0516b]
殄一切魔業願一切眾生建智力幢一切諸
魔所不能壞願一切眾生得大智慧那羅延
幢摧滅一切世間慢幢願一切眾生得智慧
日大光明幢以智日光普照法界願一切眾
生具足無量寶莊嚴幢充滿十方一切世界
供養諸佛願一切眾生得如來幢摧滅一切
九十六種外道邪見。」


【二十幢旛二事合一迴向十中初二幢旛
合願一建善翻惡二重法翻慢次一唯就
旛旛書字故後七皆就幢辨。】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幢旛時善根迴向為令
一切眾生得甚深高廣菩薩行幢及諸菩薩
神通行幢清淨道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開眾寶藏以百千億那由
他諸妙珍寶給施無數一切眾生隨意與之
[026-0517a]
心無恡惜。


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見
佛寶捨離愚癡修行正念願一切眾生皆得
具足法寶光明護持一切諸佛法藏願一切
眾生能悉攝受一切僧寶周給供養恒無厭
足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無上心寶淨菩提
心無有退轉願一切眾生得智慧寶普入諸
法心無疑惑願一切眾生具足菩薩諸功德
寶開示演說無量智慧願一切眾生得於無
量妙功德寶修成正覺十力智慧願一切眾
生得妙三昧十六智寶究竟成滿廣大智慧
願一切眾生成就第一福田之寶悟入如來
無上智慧願一切眾生得成第一無上寶王
以無𥁞辯開演諸法。」


【二十一開藏施寶迴向行中言十六智寶
[026-0517b]
者辨法師云地前明得明增印順無間等
四定地上光明集福德王賢首健行等四
定此八各有自分勝進依此發智為十六
智寶有云佛地四智智各有四故為十六
以果位自在互融通故地上光明集福德王賢首等如出現
品四智之義亦具上文智各有四如出現品今依賢首即是八

忍八智然此有二一依觀能所取以立十
六一苦法智忍觀三界苦真如正斷三界
見苦所斷分別隨眠二苦法智謂忍無間
觀前真如證前所斷煩惱解脫三苦類智
忍謂智無間無漏慧生於法忍智各別內
證言後聖法皆是此類四苦類智謂此無
間無漏智生審定印可苦類智忍前二觀
如後二觀智苦下有四三諦亦然為十六
今依賢首者且依唯識釋之即論釋相見道中緣安立諦有十六心見道一苦
[026-0518a]
法智忍者苦即苦諦法者即彼能詮之教智者所謂加行道中緣苦法智忍者無漏
忍忍前苦法智也此苦法智忍觀苦下如能斷三界見道二十八種分別隨眠謂欲
苦有十上二界苦各九以除瞋故三界合有二十八也二苦法智者法謂苦如能緣
苦如之智名苦法智三苦類智忍者謂苦法智無間無漏慧生等意云此第三心於
一剎那各別內證法忍法智謂二心後乃至無學一切聖法從此二心彼得生故故
云皆是此類四苦類智者此智但緣第三苦類智忍故雜集云於苦類智忍內證印
可故名苦類智前二等者謂法忍法智觀如類忍類智觀智二者依觀

上下諦境別立謂觀欲苦有法忍法智初
即無間道後即解脫道次觀上二界苦為
類忍類智類同欲故如苦既然餘三亦爾
為十六智廣如唯識雜集第九所明二者依觀
者論云二者依觀上下諦境別立法類十六種心謂觀現前不現前界苦等四諦各
有二心一現觀忍二現觀智釋曰欲界名下是現前界色無色名上是不現前界十
六心者謂觀欲界四諦別立法忍法智八種依觀上二界四諦別立類忍類智八種
然論但舉欲界苦諦以為法也一現觀忍是無間道二現觀智是解脫道餘可凖知
[026-0518b]
如其所應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分觀諦斷見所斷百一十二分別隨眠名相見道
釋曰今䟽以略配而不法自證者彼疏云以於前十六心後而作此觀觀漸麤故今
謂觀智即法自證既不觀智故不法耳一百一十二者欲界四諦四十上二界四諦
各除瞋故八諦滅八故百一十二餘可知如苦既然下類釋餘三一諦有四故有十
六皆斷二十八分別隨眠然是取意具足論云如於苦諦有四種心集滅道諦應知
亦爾此十六心八觀真如八觀正智可知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自證分差別建立
名相見道釋曰謂法忍法真無間道見分法智法真解脫道見分類忍法無間之自
證分類智法解脫之自證分印前智故差別立也第十願言無上

寶王者佛為法寶之主故。】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眾寶時善根迴向為令
一切眾生皆得成滿第一智寶如來無礙淨
眼寶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或以種種妙莊嚴具而為
布施所謂一切身莊嚴具令身淨妙靡不稱
可菩薩摩訶薩等觀一切世間眾生猶如一
[026-0519a]
子欲令皆得身淨莊嚴成就世間最上安樂
佛智慧樂安住佛法利益眾生以如是等百
千億那由他種種殊妙寶莊嚴具勤行布施
行布施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
眾生成就無上妙莊嚴具以諸清淨功德智
慧莊嚴人天願一切眾生得清淨莊嚴相以
淨福德莊嚴其身願一切眾生得上妙莊嚴
相以百福相莊嚴其身願一切眾生得不雜
亂莊嚴相以一切相莊嚴其身願一切眾生
得善淨語言莊嚴相具足種種無盡辯才願
一切眾生得一切功德聲莊嚴相其音清淨
聞者喜悅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諸佛語言
莊嚴相令諸眾生聞法歡喜修清淨行願一
切眾生得心莊嚴相入深禪定普見諸佛願
一切眾生得總持莊嚴相照明一切諸佛正
[026-0519b]
法願一切眾生得智慧莊嚴相以佛智慧莊
嚴其心。」


【二十二施莊嚴具中十願初一利他後九
自利於中初三約身次三約語後三約意
其中言百福相前文已引涅槃二十四說
依瑜伽五十三名百福行故論云復由百
行所攝律儀謂少分離殺乃至邪見為一
十二多分離殺等三全分離四少時離五
多時離六盡壽離七自離八教人離九以
無量門稱揚讚述離十見離殺等深心慶
悅生大歡喜十門各十總說為百行所生
福量亦爾此且就同教三十二相化身而
說若依此經十身相海隨一一相無盡因
成故上普興雲幢主水神偈云清淨慈門
剎塵數共生如來一妙相等故餘可知依瑜
[026-0520a]
伽五十三百福行即決擇分中文相甚顯少分者經部許有分受或多或全由彼根
性有劣中上差別及時有多時少時等少時從一日至十日多時謂一年已去未知
命終時耳然其十種分為四類初三十據事以分次三十依時有別次之二十約自
他明後之二十依讚說立正約行時名為百行約所生福則為百福若就十惡名為
百非此且就同教者第一會中已廣分別即師子吼品二十八經南本二十六。】


「是為菩薩摩訶薩惠施一切莊嚴具時善根
迴向為令眾生具足一切無量佛法功德智
慧圓滿莊嚴永離一切憍慢放逸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受灌頂自在王位摩尼
寶冠及髻中珠普施眾生心無恡惜常勤修
習為大施主修學施慧增長捨根智慧善巧
其心廣大給施一切。


以彼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諸
佛法之所灌頂成一切智願一切眾生具足
頂髻得第一智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以妙
[026-0520b]
智寶普攝眾生皆令究竟功德之頂願一切
眾生皆得成就智慧寶頂堪受世間之所禮
敬願一切眾生以智慧冠莊嚴其首為一切
法自在之王願一切眾生智慧明珠繫其頂
上一切世間無能見者願一切眾生皆悉堪
受世間頂禮成就慧頂照明佛法願一切眾
生首冠十力莊嚴之冠智慧寶海清淨具足
願一切眾生至大地頂得一切智究竟十力
破欲界頂諸魔眷屬願諸眾生得成第一無
上頂王獲一切智光明之頂無能映奪。」


【二十三施寶冠及髻珠二事合一迴向六
智慧明珠等者體圓德備鑒徹惑亡為智
明珠極果所宗故名頂上是祕是妙無能
見者亦以權隱實名在髻中開權顯實故
名解髻文無解義因便故來若不明解佛
[026-0521a]
有祕藏前後可知體圓德備等者釋智明珠此有二意一直就智
上體圓者顯是圓智即智性也德備者能成一切眾德故即是智相鑒徹即明照無
遺惑亡即所知障盡略舉珠之四德二融於理智為涅槃三德一體圓即法身二鑒
徹即般若三惑亡為解脫德備通於三德亦別屬法身具足三德方名圓智亦以權
隱實者上直就佛智以明今就法華經意兼彰於教以權隱覆實理即昔開三三即
為髻隱一乘旨從開權下即會三歸一文無已下成上開義後若不明解下出因便
明之義所以反顯佛無秘藏故涅槃說如來但有密語而無密藏如秋月十五日欲
令同見豈有祕藏眾生不了謂之為密上言如來有秘密藏者約下位不測耳有約
法體無約佛心佛心無恡故。】


「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寶冠時善根迴向為令
眾生得第一智最清淨處智慧摩尼妙寶冠
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眾生處在牢獄黑暗
之處杻械枷鏁檢繫其身起坐不安眾苦競
集無有親識無歸無救裸露饑嬴酸劇難忍
[026-0521b]
菩薩見已捨其所有一切財寶妻子眷屬及
以自身於牢獄中救彼眾生如大悲菩薩妙
眼王菩薩既救度已隨其所須普皆給施除
其苦患令得安隱然後施以無上法寶令捨
放逸安住善根於佛教中心無退轉。」


【二十四施妻子等救獄囚者上來皆明外
施此下二段明無畏施初一兼於內外之
財內財為難故佛本行經說昔五百長者
子各捨珍寶等施有一貧人問求何願云
欲求佛道自念貧無以蜜塗身塚間而捨
天帝試之心安不動知求佛果而稱讚之
汝此勇猛過彼五百菩薩所施百千億倍
當先作佛彼貧人者即我身是故知難中
之難施行有三初覩境興悲二如大悲下
指同先例大悲即觀自在也以其偏主此
[026-0522a]
門故下文引例皆準此知後既救度下施
以財法迴向行十願準思易了故佛本行經等者具
足經云過去有五百長者子各出珍寶象馬車乘衣服飲食隨乞悉與有一貧人見
而問之曰汝等施福求何等耶答願欲求佛道又問何謂佛道答中廣歎佛德貧人
聞巳自念我今欲習學此願度一切復念貧窮無財行施當持巳身而用惠施念已
索密徧塗其身臥於冡間我今以身施與二切若有須血肉頭目髓腦悉以與之持
是功德用求佛道廣度一切作是願已應時三千大千世界而大震動諸天惶懅帝
釋天眼見於菩薩臥於冡間以身布施下來欲試化作眾狗鳥獸欲食菩薩見有欲
來噉身心便歡喜無有退轉傾動之意天帝復形讚問所求為求輪王帝釋梵王答
云不爾唯求佛道廣度眾生帝釋諸天同讚善哉語菩薩言汝此勇猛過彼五百菩
薩所施百千萬億不可計倍當先作佛時貧人者今我身是五百長者子者今此彌
勒五百菩薩是也我以精進勇猛力人超諸菩薩所作功德而先成佛。】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牢獄中救眾生時以諸
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究竟解脫
貪愛纏縛願一切眾生斷生死流升智慧岸
[026-0522b]
願一切眾生除滅愚癡生長智慧解脫一切
煩惱纏縛願一切眾生滅三界縛得一切智
究竟出離願一切眾生永斷一切煩惱結縛
到無煩惱無障礙地智慧彼岸願一切眾生
離諸動念思惟分別入於平等不動智地願
一切眾生脫諸欲縛永離世間一切貪欲於
三界中無所染著願一切眾生得勝志樂常
蒙諸佛為說法門願一切眾生得無著無縛
解脫心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願一切眾
生得菩薩神通一切世界調伏眾生令離世
間住於大乘是為菩薩摩訶薩救度牢獄苦
眾生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普入如來智慧
地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獄囚五處被縛受諸
苦毒防衛驅逼將之死地欲斷其命捨閻浮
[026-0523a]
提一切樂具親戚朋友悉將永訣置高碪上
以刀屠割或用木搶竪貫其體衣纏油沃以
火焚燒如是等苦種種逼迫菩薩見已自捨
其身而代受之如阿逸多菩薩殊勝行王菩
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為眾生故自捨身命
受諸苦毒菩薩爾時語主者言我願捨身以
代彼命如此等苦可以與我如治彼人隨意
皆作設過彼苦阿僧祗倍我亦當受令其解
脫我若見彼將被殺害不捨身命救贖其苦
則不名為住菩薩心何以故我為救護一切
眾生發一切智菩提心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自捨身命救眾生時以諸
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無斷盡
究竟身命永離一切災橫逼惱願一切眾生
依諸佛住受一切智具足十力菩提記莂願
[026-0523b]
一切眾生普救舍識令無怖畏永出惡道願
一切眾生得一切命入於不死智慧境界願
一切眾生永離怨敵無諸厄難常為諸佛善
友所攝願一切眾生捨離一切刀劍兵仗諸
惡苦具修行種種清淨善業願一切眾生離
諸怖畏菩提𣗳下摧伏魔軍願一切眾生離
大眾怖於無上法心淨無畏能為最上大師
子吼願一切眾生得無障礙師子智慧為諸
世間修行正業願一切眾生到無畏處常念
救護諸苦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自捨身命
救彼臨刑諸獄囚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離
生死苦得於如來上妙樂故。」


【二十五捨身代死囚一向內財文四可知。】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十六之二
[026-0524a]


音釋




知隴切高墳也

徒年切填塞也
光踰曒日
踰音俞曒音皎光踰
曒日謂金光踰越於曒明之日也

首冠
冠古玩切加冠於首曰冠
杻械


杻敕久切手械也械胡懈切器之總名桎梏也
枷鏁
枷古牙切項械也鏁蘇果
切銀鐺也謂鐵索也

裸露
裸郎果切裸露謂赤體也
酸劇
酸蘇官切辛酸
也劇竭㦸切尤甚也


正作椹知林切木櫍也
屠割
屠同都切刳也殺也
割古達切切肉也又剥也

木槍
槍千羊切木槍謂剡木為矟也
記莂
莂并
列切記莂謂授將來成佛之記劫國名號之莂也


其據切懼也
釭鐧


釭音工鐧音澗釭鐧車軸鐵也
[026-05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