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87 金剛經法眼懸判疏鈔-清-性起 (master)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懸判疏鈔卷之七
勅建西天寺武林後學沙門性起述


【△七處會傳譯三。初標。】


「第七處會傳譯者。」


【△二釋。文二。初明佛說二。初中又三。初標處會。】


「初總明佛說者。大部六百卷文。四處十六會。」


【△二詳處會。】


「王舍城鷲峰山七會。山中三會。山頂四會。二給孤獨
園七會。三他化自在天摩尼寶藏殿一會。四王舍城
白鷺池邊一會。」
[007-0654b]


【△三指本經處會。】


「此經則給孤獨處第九會。乃第五百七十七卷之本。」


【鈔。以上明佛說巳竟。
△次明傳譯何時二。初指諸
佛傳譯。】


「後別明傳譯此經卷者。時主前後六譯。一後秦羅什。」


【鈔。鳩摩羅什者。梵語。此云童壽。祖印度人文以聰
敏見稱。母是龜茲王妹。母孕什時。增益慧辨。七歲
出家。日誦千偈義旨。通至九歲。與外道論義。辨挫
邪風。咸皆愧伏。年十二歲。有羅漢奇之。謂母曰。常
守護之。若年三十五歲。不破戒律。當大興佛法。度
無數人。師又習五明論。四韋䭾典。陰陽星算。必窮
其妙。後轉習大乘。數破外道。遠近諸國。咸謂神異。
母生什後。亦即出家。聰拔眾尼。得第三果。什既受
具。母謂什曰。方等深教。應闡秦都。於汝無益。何如。
什曰。菩薩之行。利物亡軀。大化必行。鑪鑊無恨。母
即告曰。汝立誓宏。吾不與止。什自是巳後。廣習大
乘。必洞其奧。西域諸王請什講說。必長跪座側。命
什蹹登。苻堅建元九年。太史奏云。有德星現於外
國。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國。堅曰。朕聞西域有羅
什。襄陽有道安。將非此耶。後遣呂光統領七萬雄
兵。西伐龜茲。王不能捨。什曰。為我一人。傷害眾多。
吾不能忍。王只得含淚而送。什雖同呂光進國。呂
見師幼少。生慢。因什善卜數類應。呂又用之。呂立
創西凉為主。亦請什留。至姚秦宏始三年。興滅西
[007-0654c]
呂。方入長安。秦主興加厚禮之敬。入西明閣及逍
遙園。別舘安置數僧。[素-糸*力/石]等八百沙門。諮受什旨。又
于草堂寺。共三千僧眾。手執舊經本而參定之。莫
不精究洞明深旨。時有僧叡覲什。故什所譯經。叡
並參正。】


「二後魏菩提流支。」


【鈔。此云覺希。北印度人。徧通三藏。妙入總持。志在
宏法。廣流視聽。魏宣武帝。洛陽翻譯。此經在內。】


「三陳朝真諦。」


【鈔。梵語波羅末陀。此云真諦。西印度優禪尼國人。
景行澄明。器宇清寧。藝術異解。編素諳練。梁武泰
清。於寶雲殿。屬侯景紛紀。乃適豫章。始興南康等。
雖復恓惶。譚叢無輟。即汎泊西歸。業風賦命。飄還
康州。住制止寺。翻譯訖。陳恭建譯五十部。今經亦
在其數。】


「四陳朝達摩笈多。」


【鈔。隋言法密。南賢豆國人。開皇十年來屆見文帝。
請入京寺。義理允正。稱經微旨。然而慈恕立身。恭
和成性。心非道外。行在說前。戒地夷而淨。定水幽
而潔。經洞字原。論探聲意。至煬帝定鼎東都。置翻
譯館。而有金剛文義在耳。】


「五唐初玄弉。」


【鈔。師是河南洛陽人。俗姓陳氏。頴川仲弓之後。出
家徧探諸藏。皆有錯悞。常慨教缺傳匠。理翳譯人。
[007-0655a]
遂使如意之寶不全。雪山之偈猶半。於是裸足涉
履險若平夷。既戾梵境。等諮無倦。五明四含之典。
三十二之筌。盡搜其微。究其妙法。師討經論一十
七周。遊覽百有餘國。貞觀十九年回歸上京。勅宏
福寺翻譯。巳上多出靜邁法師譯經圖記。】


「六大周義淨。」


【未曾詳出。另閱別章。】


「巳上六人皆三藏。」


【鈔。三藏表德。法師舉名。由德而顯。故彰其名。所以
莊生云。名者寔之賓。德者名之主。若無其德。苟有
其名。故夫為人師者。不可以無德而虗當其名。若
虗當者。則損其福耳。況未通經旨者乎。今云三藏
者。即通習經律論三藏。達無相法。住於佛住。兼修
自利利他。而為三乘人則。以法為師也。即前之六
師耳。又六師各有其諱。而為之別。三藏等四字。而
為之通。是為通別德而彰顯也。
△二指本經傳譯
釋主二。初傳譯主。】


「今所傳者。即羅什宏始四年。於長安草堂寺所譯。」


【△二釋論主。文二。初補主傳釋。】


「天竺有無著大士入光定。上昇兜率。親見彌勒。稟受
八十行偈。」


【鈔。梵語彌勒。此云慈氏。以多生劫來。恒修慈行。而
得慈心三昧之定。故云慈氏。佛世時。降生西天婆
羅門種。輔揚大化。影彰佛會。現為釋迦法王之子。
[007-0655b]
處補當來之記。巳入賢劫千佛中。第五尊龍華教
主。度無量眾。廣如下生經說。
今現在兜率天宮內
院。教化諸天及菩薩眾。因無著大士欲習大乘真
理。未諳深求的旨。悲嘆本師涅槃。心意思惟。幸喜
彌勒補處大師。而在天宮。即入日光定力。上昇見
彌勒大士。親傳八十行偈。金口解釋。通卷要旨。可
知此經乃佛心印耳。
△二論主轉授。】


「又將此偈轉授世親。世親又將偈作長行解。釋成三
卷。論約斷疑執以釋。無著又造兩卷之論。約行位以
釋。」


【鈔。世親.無着。本係親仲。因世親專習小乘。無著專
習大乘。無著未證果時。習學大乘。根鈍未悟。欲尋
短見。因有他方羅漢。而化度之。雖入小乘果證。心
本大乘之種。還求大乘二空真知。因見彌勒後。方
悟入。無著因見親弟不好大乘。專習小者。毀剝大
乘。故無著見弟來見。告云。吾之病也。為爾所害。爾
專讚小乘。毀說大乘。必墮苦處。是吾憂也。今吾所
未閱之大乘餘典。吾未觀者。爾代吾閱。親即生大
慚愧。速閱華嚴大乘等教。又觀彌勒金剛偈頌畢。
即向兄求懺曰。可將利劍割吾舌根。吾不欲命矣。
兄即止曰。汝不可為也。如人從地跌倒。還從地起。
先言毀說大乘之錯。今可將舌根轉讚大乘。即懺
過愆。而復其功也。故世親依斯妙偈。裂成二十七
段疑文。窮幽妙旨。無不明矣。無著謂此經發揮諸
[007-0655c]
地位中。真如意旨。故約十八行位而釋之也。
△二
結歎釋論二主。】


「是知古今解釋者。若不遵無著.世親二大士者。俱是
傍求異解。未合聖意耳。」


【鈔。決不可易古就今。總然玄妙。無非後撰之已見
耳。故云未合聖意也。
△三結。】


「以上處會傳譯一科巳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懸判疏鈔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