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87 金剛經法眼懸判疏鈔-清-性起 (master)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懸判疏鈔卷之三
勅建西天寺武林後學沙門性起述


【△三會通餘部三。初標。】


「第三會通餘部者。」


【△二釋文。分六。初通括大意。】


「既委此經。巳屬同教一乘。然同教一乘。乃諸經之綱
領。三藏之本源。是以前後一貫。始終無別。應知教雖
分五。率本無殊。從初華嚴。次說阿含。次說方等。次唱
般若。玄宗而為其本。」


【△二引經證成。文六。初引小乘論明法空。】


「故阿含論云。無是老死。即法空也。無誰老死。即生空
也。」


【△二引智論明法空。】


「又智論云。三藏中。明法空為大空。摩訶衍中。十方空
為大空。皆顯小乘。巳有二空。又智論中云。從初得道
乃至涅槃。常說般若。」


【鈔。從始至終。皆以般若而為其本故。
△三引淨名
明法空。】
[003-0640b]


「又淨名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鈔。淨名云。爾時世尊問維摩詰。汝欲見如來。為以
何等觀如來耶。維摩詰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
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不觀
色.不觀色如。不觀色性。不觀受想行識。不觀識如。
不觀識性等文斯取文義。指觀五蘊身而即實相真如般若之妙理故
△四
引本經明法空。】


「此經云。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等。是般若義故。仁王亦
說佛性。名為般若。」


【△五引般若明法空。】


「大品云。欲得聲聞乘。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緣覺乘。
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菩薩乘。當學般若波羅蜜。是以
三獸度河。各說清淺。分河飲水。自有千差。故爾如來
法隨機便。則教有乘殊。細推根源。惟一法耳。」


【鈔。大品云。欲得聲聞下。以般若智水而入三乘故。
是故下智得聲聞菩提。中智得緣覺菩提。上智得
無上菩提。是以三獸度河下。一兔.二鹿.三馬。以兔
過河。云水太深。以鹿過河。云水却好。以馬過河。云
水太淺。故云各說深淺。分河飲水。自有千差者。云
西竺有河名恒河。如此方秦淮河之類。謂各人門
口飲水。清濁不等。味有差殊。斯則二喻。水喻般若。
水性無二。機有深淺。諍惡不同。故爾如來法隨機
便下。合上二喻。法及機宜。云細推根源。唯一法耳
者。言般若性水無二別也。
△六引法華明法空。】
[003-0640c]


「經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
便說。一乘法者即般若法也。」


【鈔。引法華一乘實相。而分別說三。今直示本法。無
二亦無三故。若有三說。自隨他意語。方便說也。

三釋通妨難二。初問難。】


「問。既惟般若一法。何用初說華嚴。終唱涅槃。」


【△二釋通答難。分二。初從本起末。】


「答。華嚴為直示最上大根眾生。其奈中下未授。故于
一佛乘。分別說三。」


【△二攝末歸本。】


「循循善誘。引人般若大乘空慧。先所出納。是子所知。
以至法華會上。仍將般若空慧。委付家財。三乘俱稟
授記作佛。法王大寶。自然而至。攝末歸本。流入薩婆
若故。是知法華若無般若之法。將何付耶。」


【鈔。循循善誘者。即阿含時。廣說天人因果小教。以
循循善誘。引迷流而得入涅槃故。二引入般若大
乘空慧者。即方等會上。以談法相大乘故。三先所
出納。是子所知者。如來將般若空慧法財。命須菩
提.迦葉.富樓那等化諸菩薩故。故曰是子所知。四
以至法華會上。仍將般若空慧委付家財下。雖法
華授記作佛者。以般若法而付囑之。方能流入一
切智故。五是知下結歎云。是知若無般若以心印
心。以法即法者。決不能授記作佛耳。
△四示般若
流入諸法。文五。初指般若即法界義。】
[003-0641a]


「是以般若之法。在華嚴為一真法界。眾藝修之。令入
般若波羅密門。」


【鈔。善財先近。徧友一言不示表法男徧一切處故。指歸眾藝
童子。唱四十二字陀羅尼門。先阿後茶。表示菩薩。
入四十二位賢聖真菩提路。總依般若波羅密法
門而修之故。
△二指般若即實相義。】


「在諸大乘經為實相般若。」


【鈔。如來一代時教。皆依實相為本。離此實相外。無
法可酬故。
△三指般若即金剛性。】


「在此經為金剛般若。」


【鈔。經云。尊者問佛。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
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
持。所以者何。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
等。
△四指般若即覺藏義。】


「在法華為本源覺藏。覺藏者。即般若義也。」


【鈔。本源者。即真如自性也。覺藏者。即般若智也。是
故起信論云。從本以來。自性滿足。一切功德。所謂
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徧照法界義故。真實知
識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凉不
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於恒沙。不離不斷不異
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所少義。故名為如來。亦
名如來法身。
論又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
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差別。如是種種功德。答曰。雖
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
[003-0641b]
真如。此義云何。以無分別。離分別相。是故無二。

五指般若即涅槃性二。初正示名目。】


「在涅槃為常住妙性。亦般若義也。」


【△二引經證成。】


「故世尊將入潛輝云。我以摩訶般若之力。徧觀三界。
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離性。畢竟寂滅。
同虗空相等。」


【鈔。大覺世尊將入涅槃時。頓示三摩禪那。三摩鉢
底。反復三次。出定告眾云。我以摩訶般若之力至
同虗空相等者。以示諸佛如來成道轉法輪入涅
槃等。皆以般若之力。而成就故。若無般若自性。將
何為本耶。
△五名別義同。】


「是知名雖有異。而妙旨無殊。豈非般若而為諸法之
本哉。」


【△六賢聖同依。】


「故三賢之所依。十地之所證。十方三世諸佛。皆依般
若。故得阿耨菩提者。以一體同觀無二法故。」


【鈔。般若既為三世諸佛之母。豈以三賢十地而不
依此法之所修哉。故三賢為解行般若。十地為修
證般若。諸佛為究竟般若。是以從因至果。無非般
若性力而巳矣。
△三結。】


「以上第三會餘部文義一科巳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懸判疏鈔卷之三
[003-064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