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0922-01a]


曇域



曇域。貫休弟子。精大小篆。重集許慎說文。


禪月集序



先師名貫休。字德隱。婺州蘭溪縣登高里人也。俗姓姜氏。
家傳儒素。代繼簪裾。少小之時。便歸覺路。於安和寺請圓
貞長老和尚為師。日念法華經一千字。數月之內。念畢茲
經。先師與鄰院童子法號處默偕年十餘嵗。同時發心念
經。每於精修之暇。更相唱和。漸至十五六嵗。詩名益著。遠
[0922-01b]
近皆聞。年二十嵗。受具足戒。後於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
不數年間。親敷法座。廣演斯文。邇後兼講起信論。可謂三
冬涉學。百舍求師。尋妙旨於未傳。起微言於將絕。於時江
表士庶。無不欽風。年齒漸高。屬天下喪亂。時處默和尚謂
師曰。吾師抱不羈之才。懷自然之道。時不與我。能無傷哉。
復為先師曰。分袂無血淚。望處空闌干。後隱南嶽闕二字
闕一字先聃為備者曰。吾聞岷峨異境。山水幽奇。四海騷然。

一方無事。遂乃過洞庭。趨渚宮。歷白帝。旋聞大蜀開基創
業。奄有坤維。歎曰。不有君子。寧能國乎。遂達大國。進上先
[0922-02a]
皇帝詩。其畧曰。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高祖
禮待。膝之前席。過秦主待道安之禮。踰趙王迎圖澄之儀。
特修禪宇。懇請住持。尋賜師號曰禪月大師。曲加存恤。優
異殊常。十年以來。迥承天眷。無何。壬申嵗十二月。召門人
謂曰。古人有言曰。地為牀兮天為葢。物何小兮物何大。苟
愜心兮自欣泰。身與名兮何足賴。吾之治世。亦何久邪。然
吾啟手足。曾無愧心。汝等以吾平生。事之以儉。可於王城
外。藉之以草。覆之以紙。而藏之。慎勿動眾而厚葬焉。言訖。
奄然而絕息。遂具表聞天。先帝蹙然久之。乃命所司。備一
[0922-02b]
期葬事。於時在城士庶。無不悲傷。曇域遂以先師遺言上
奏。請以薄葬之禮。帝曰。朕治命可行焉。勅命四眾共助葬
儀。特豎靈塔。勅諡白蓮之塔。以癸酉年三月十七日。於成
都北門外十餘里。置塔之所。地號昇僊。葬事既周。哀制斯
畢。暇日或勛賢見訪。或朝客見尋。或有念先師一篇兩篇。
或記三句五句。或未閑深旨。或不曉根源。眾請曇域編集
前後所製歌詩文贊。日有見問。不暇枝梧。遂尋檢藁草。及
暗記憶者。約一千首。乃雕刻成部。題號禪月集。曇域雖承
師訓。藝學無聞。曾奉告言。輒直序事。時大蜀乾德五年癸
[0922-03a]
未嵗十二月十五日序。


禪月集後序



有唐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吳融請為敘。先師長謂吾門人
曰。吳公文藻瞻逸。學海淵深。或以揖讓周旋闕一字待矣。或
以文害辭。或以辭害志。或以誕飾饒借。則殊不解我意也。
子可於余所著之末。仰重序之。曇域乃稽顙而言曰。語云。
子疾病。子路欲使門人為臣。子曰。欺天乎。曇域小子。何敢
敘焉。師曰。子不知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以成其書。况吾
常酷於茲。心勦形瘵。訪奇稽古。慰以大道。睠然皓首。豈為
[0922-03b]
賈其聲耶。且吾昔在吳越間。靡所濟集。聊欲係志於翰墨。
得以亂思。不憗遺老矣。子無辭焉。但當吾意。而言之。然又
不可以過之。樂天長吉似之矣。吾若與騷人同時。即知殊
不相屈耳。直言之。無相辱也。曇域遜讓不暇。力而敘之。


延壽



延壽字沖立。俗姓王氏。餘杭人。年十六。獻齊天賦於吳越
忠懿王。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將。以官錢放生坐死。獲赦。遂
出家。住天台智者巖天柱寺。宋建隆元年。忠懿王命主靈
隱寺。後遷永明道場。賜號智覺禪師。開寶八年卒。年七十
[0922-04a]
二。諡永明宗照大師。


金剛證驗賦



無住般若。教海威光。諷誦而感通靈異。受持而果報昭彰。
畢使凡身未來。而位登寶覺。能令促命現世。而壽緒金剛。
洪範五福。其一曰壽。堅持之者。偏承靈佑。湖神歸命。受淨
戒而挫兇暴之威。病者投誠。愈沈疴而軫慈悲之苦。大旨
甚深。罩古籠今。字字演無生之性。重重敷不住之音。任布
七寶之珠珍。難偕四句。縱捨三恒之身命。莫比持心。大教
正宗。真如海藏。靈神擁護。陰官歸向。坐一層金之金榻。拔
[0922-04b]
出冥中。降五色之祥雲。迎歸天上。斯經也。降心為要。無我
是宗。信解而體齊諸佛。受持而福等虛空。法力難思。不墮
刀峯之所。神功罔測。能超駭浪之中。一心受持。千聖稱讚。
滯魄投誠而歸淨道。苦戰敗陣而超危難。獄官現證。冥魂
脫而世命增。惡友妬心。金文隱而霞條散。或乃身枷自解。
母眼雙明。口門光耀。肉體堅貞。天香馥郁。仙樂淒清。臨法
而三刀不斷。命講而束素俄呈。寫在空中。點點而雨霑不
溼。求於紙內。重重而文綵全生。是知大報攸長。正宗罕措。
旨妙而難解難入。信順而不驚不怖。金剛神暗使變肉為
骨。


[0922-05a]


須菩提密令斷薰啖素。因書力而懺罪。遇火光而得度。積
祿延年。扶持擁護。異哉為㣥典之大。還上昇覺路。


法華瑞應賦



一心妙法。巧喻蓮華。誦持而感通靈瑞。校量而福比河沙。
善神擁護。真聖咨嗟。知命如見。證果非賒。兵仗潛空。密衞
而皆居福地。異香滿室。坐化而盡駕牛車。爾乃然臂歸向。
焚身供養。紫氣騰空而演瑞。白光入火而標狀。燒時而列
宿飛下。跡處而金園立相。形消骨盡。捨珍寶而難可比方。
[0922-05b]
火滅煙飛。唯心舌而鏗然紅亮。書寫經卷。功德無邊。感佳
夢而正誤。送金精而入緣。白雀呈瑞。隱士書詮。四眾潛淚。
哀聞大千。寶殿遙分而夢處。神僧送藥而病痊。妙字纔成。
逝者而已聞生處。真文既繕。殀喪而忽尒增年。帝釋迎前。
天童侍側。暜賢摩頂以慰喻。廟神請講而取則。口放異光
而何假銀燈。舌生甘露而豈須玉食。投崖不損。乏氣增加。
或施戒而行悲。或謗消而難息。說法聞於金口。得定超於
真域。能令凡質。毛孔孕紫檀之香。任壞肉身。舌表現紅蓮
之色。甘雨灑地。天花墜空。紅燭然於眼裏。白蓮生於掌中。
神遊佛國。跡現天宮。水滿金瓶。自冬溫而夏冷。齋陳玉饌。


[0922-06a]


遂應供而身通。猴侍虎隨。除魔去病。異花生於講座。甘澤
霔於談柄。冥司隨喜。靈神請命。扶危懺罪。駕苦海之慈航。
拔死超生。懸幽途之明鏡。當圓寂之時。靈通可知。或山崩
而地動。或花雨而樂隨。金殿房中而煥赫。寶葢夢裏而威
蕤。駕乘潛來。見身忽生於他國。空聲密報。栖神俄託於蓮
池。食感舍利。空中彈指。講聞異鐘。錫扣池水。或救旱而使
龍。或持咒而降鬼。可謂獨妙獨尊。盡善盡美。任千聖以讚
揚。難窮妙旨。


[0922-06b]


宗鏡錄序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迹。最初
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
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次則隨相
而世界成差。後則因智而憎愛不等。從此遺真失性。執相
循名。積滯著之情塵。結相續之識浪。鏁真覺於夢夜。沈迷
三界之中。瞽智眼於昏衢。匍匐九居之內。遂乃縻業繫之
苦。闕一字解脫之門。於無身中受身。向無趣中立趣。約依處
則分二十五有。論正報則具十二類生。皆從情想根由。遂
致依止差別。向不遷境上。虛受輪迴。於無脫法中。自生繫
[0922-07a]
縛。如春蠶作繭。似秋蛾赴燈。以二見妄想之絲。[:#AS-8563:⿰⺯⿸厂⿱田坴]苦聚之
業質。用無明貪愛之翼。撲生死之火輪。用谷饗言音。論四
生妍醜。以妄想心鏡。現三有形儀。然後違順想風。動搖覺
海。貪癡愛水。資潤苦芽。一向徇塵。罔知反本。發狂亂之知
見。翳於自心。立幻化之色聲。認為他法。從此一微涉境。漸
成戛漢之高峯。滴水興波。終起吞舟之巨浪。爾後將欲反
初復本。約根習鈍。不同於一真如界中。開三乘五性。或見
空而證果。或了緣而入真。或三祇重鍊。漸具行門。或一念
圓修。頓成佛道。斯則剋證有異。一性非殊。因成凡聖之名。
[0922-07b]
以分真俗之相。若欲窮微洞本。究肯通宗。則根本性離。畢
竟寂滅。絕昇沈之異。無縛脫之殊。既無在世之人。亦無滅
度之旨。二際平等。一道清虛。識智俱空。名體咸寂。迥無所
有。唯一真心。達之名見道之人。昧之號生死之始。復有邪
根外種。小智權機。不了生死之病原。罔知人我之見本。唯
欲厭喧斥動。破相析塵。雖云味靜冥空。不知埋真拒覺。如
不辯眼中之赤眚。但滅燈上之重光。罔窮識內之幻身。空
避日中之虛影。斯則勞形役思。喪力損功。不異足水助冰。
投薪益火。豈知重光在眚。虛影隨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


[0922-08a]


息幻質而虛影當滅。若能迴光就已。反境觀心。佛眼明而
業影空。法身現而塵跡絕。以自覺之智刃。剖開[:#AS-8563:⿰⺯⿸厂⿱田坴]內之心
珠。用一念之慧鋒。斬斷塵中之見網。此窮心之旨。達識之
詮。言約義豐。文質理詣。揭疑關於正智之戶。薙妄草於真
覺之原。愈入髓之沈疴。截盤根之固執。則物我遇智火之
燄。融唯心之爐。名相臨慧日之光。釋一真之海。斯乃內證
之法。豈在文詮。智解莫窮。見聞不及。今為未見者演無見
之妙見。未聞者入不聞之圓聞。未知者說無知之真知。未
[0922-08b]
解者成無解之大解。所冀因指見月。得兔忘[:#AS-FEE3:●]
[:#AS-FBEC:●]弟。抱一冥宗。捨詮檢理。
了萬物由我。明妙覺在身。可謂搜抉元根。磨礲理窟。剔禪
宗之骨髓。標教網之紀綱。餘惑微瑕。應手圓淨。元宗妙旨。
舉意全影。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塵勞外道。盡赴
指呼。生死魔軍。全消影響。現自在力。闡大威光。示真實珠。
利用無盡。傾祕密藏。周濟何窮。可謂香中其牛頭。寶中探
其驪頷。華中採其靈瑞。照中耀其神光。食中啜其乳麋。水
中飲其甘露。藥中服其九轉。主中遇其聖主。故得法性山
高。頓落㣥峯之峻。醍醐海濶。橫吞眾派之波。似夕魄之騰
輝。奪小乘之星宿。如朝陽之孕彩。破外道之
[0922-09a]
昏蒙。猶貧法財之人。值大寶聚。若渴甘露之者。遇清凉池。
為眾生所敬之天。作菩薩真慈之父。抱膏肓之疾。逢善見
之藥王。迷險難之途。遇明達之良導。久居閽室。忽臨寶炬
之光明。常處躶形。頓受天衣之妙服。不求而自得。無功而
頓成。故知無量國中。難聞名字。塵沙劫內。罕遇傳持。以如
上之因緣。目為心鏡。現一道而清虛可鑒。辟㣥邪而毫髮
不容。妙體無私。圓光匪外。無邊義海。咸歸顧盼之中。萬象
形容。盡入照臨之內。斯乃曹溪一味之旨。諸祖同傳。鵠林
不二之宗。㣥經共述。可謂萬善之淵府。眾哲之元源。一字
[0922-09b]
之寶王。㣥靈之元祖。遂使離心之境。文理俱虛。即識之塵。
詮量有據。一心之海印。楷定圓宗。八識之智燈。照開邪闇。
實謂含生靈府。萬法義宗。轉變無方。卷舒自在。應緣現迹。
任物成名。諸佛體之。號三菩提。菩薩修之。稱六度行。海慧
變之為水。龍女獻之為天珠。天女散之為無著華。善友求
之為如意寶。緣覺悟之為十二緣起。聲聞證之為四諦八
空。外道取之為邪見河。異生執之作生死海。論體則妙符
至理。約事則深契正緣。然雖標法界之總門。須辯一乘之
別旨。種種性相之義。在大覺以圓通。重重即入之門。唯種

[0922-10a]
而妙達。但以根羸靡鑒。學寡難周。不知性相二門。是自心
之體用。若具用而失恒常之體。如無水有波。若得體而闕
妙用之門。似無波有水。且未有無波之水。曾無不溼之波。
以波徹水源。水窮波末。如性窮相表。相達性源。須知體用
相成。性相互顯。今則細明總別。廣辯異同。研一法之根元。
搜諸緣之本末。則可稱宗鏡。以鑒幽微。無一法以逃形。則
千差而暜會。遂則編羅廣義。撮合要文。鋪舒於百卷之中。
卷攝在一心之內。能使難思教誨。指掌而念念圓明。無盡
真宗。目覩而心心契合。若神珠在手。永息馳求。猶覺樹垂
[0922-10b]
陰。全消影迹。獲真寶於春池之內。拾礫渾非。得本頭於古
鏡之前。狂心頓歇。可以深挑見刺。永絕疑根。不運一毫之
功。全開寶藏。匪用剎那之力。頓獲元珠。名為一乘大寂滅
場。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此是如來自到境界。諸佛本性法
門。是以暜勸後賢。細垂元覽。遂得智窮性海。學洞真源。此
識此心。唯尊唯勝。此識者。十方諸佛之所證。此心者。一代
時教之所詮。唯尊者。教理行果之所歸。唯勝者。信解證入
之所趣。諸賢依之而解釋。論起千章。眾聖體之以宏宣。談
成四辯。所以掇奇提異。研精洞微。獨舉宏綱。大張正綱。撈
[0922-11a]
摝五乘機地。昇騰第一義天。廣證此宗。利益無盡。遂得正
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能令廣濟含生。塞小乘之亂轍。則
無邪不正。有偽皆空。由自利故。發智德之源。由利他故。立
恩德之事。成智德故。則慈起無緣之化。成恩德故。則悲含
同體之心。以同體故。則心起無心。以無緣故。則化成大化。
心起無心故。則何樂而不與。化成大化故。則何苦而不收。
何樂而不與。則利鈍齊觀。何苦而不收。則怨親暜救。遂使
三草二木。咸歸一地之榮。邪種蕉芽。同霑一雨之潤。斯乃
盡善盡美。無比無儔。可謂括盡因門。搜窮果海。故得創發
[0922-11b]
菩提之士。初求般若之人。了知成佛之端由。頓圓無滯。明
識歸家之道路。直進何疑。或離此別修。隨它妄解。如穀角
取乳。緣木求魚。徒歷三祇。終無一得。若依此旨。信受宏持。
如快舸隨流。無諸阻滯。又遇便風之勢。更加櫓棹之功。則
疾屆寶城。忽登覺岸。可謂資糧易辯。道果先成。披迦葉上
行之衣。坐釋迦法空之座。登彌勒毘盧之閣。入暜賢法界
之身。能令客作賤人。全領長者之家業。忽使沈空小果。頓
受如來之記名。未有一門。匪通斯道。必無一法。不契此宗。
過去覺王。因茲成佛。未來大士。仗此證真。則何一法門而
[0922-12a]
不開。何一義理而不現。無一色非三摩鉢地。無一聲非陀
羅尼門。嘗一味而盡變醍醐。聞一香而皆入法界。風柯月
渚。竝可傳心。烟島雲林。咸提妙旨。步步蹈金色之界。念念
齅簷蔔之香。掬滄海而已得百川。到須彌而皆同一色。煥
兮開觀象之目。盡復自宗。寂爾導求珠之心。俱還本法。遂
使邪山落仞。苦海收波。智檝以之安流。妙峯以之高出。今
詳佛祖大意。經論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問答。廣
引證明。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編聯古製之深意。撮畧
寶藏之圓詮。同此顯揚。稱之曰錄。分為百卷。大約三章。立
[0922-12b]
法正宗。以為歸趣。次申問答。用去疑情。後引真詮。成其圓
信。以茲妙善。暜施含靈。同報佛恩。共傳斯旨耳。


思有



思有。檢校釋門威儀。


請宣示御注金剛經奏



自像教西流。具文東譯。學傅師口。凡今則多。註訣聖情。前
古未有。臣請具幡花。奉迎於敬愛寺。設齋慶賀。其御注經。
伏乞示天下。宜付史官。


純白



[0922-13a]


純白。新羅國沙門。


新羅國石南山故國師碑銘後記



恭惟我國大師。始自出昭。終於沒齒。生緣眷屬。觸事因緣。
即門生金長老允正所修錄。具門人崔大相仁[:#AS-FEF9:●]
[:#AS-FBED:●]兗所撰碑述之。今白之
所記者。恭以大師於唐新羅國景明王之天祐年中。化緣
畢已。明王諡號銘塔。仍勅崔仁[:#AS-FEF9:●]
[:#AS-FBED:●]兗侍郎使撰碑文。然以
世雜人猾。難為盛事。是以年新月古。未立碑文。至後高麗
國凡平四郡。鼎正三韓。以顯德元年七月十五日。樹此豐
[0922-13b]
碑於太子山者。良有良緣者乎。爰有國師之門神足國主
寺之僧頭乾聖院和尚者。法諱讓景。俗姓金氏。字曰舉國。
為師而或體或心。為王而乍耳乍目。將恐芳塵風埽。美跡
雲消。黃絹將爛。翠炎弗植。師恩雀報。自立龜碑。和尚王父
藹。元聖王之表來孫。憲康王之外庶舅。清廉謠聒於街路。
忠孝譽酣於尊卑。內知執事侍郎。外任浿江都護。父訪禮。
才兼六藝。學貫五經。月下風前。屬緣情體物之句。春花秋
月。呈撫絃韻竹之聲。內至執事含香。外赴朔州長史。和尚
始自華色。終於叟身。動止言談。行蹤風格。可備別錄。此畧
言焉。且國師碑之與錄可記而未記者。曰龍潭
[0922-14a]
式照乾聖讓景鷰口惠希宥襟允正請龍善現靈長元甫
石南迥閑嵩山可定太子本定右九師者。國師存日。羽異
在卵。未翥青雲之際。國師沒後。角足成體。始遊碧海之中。
師之在時。法席闕一字牛毛之數。師之入滅。禪座財鐘乳之
多。人謂之評曰。九乳若鐘。養九方之佛子。一面如鏡。正一
國之君臣。古所謂翼眾銑銑。茲焉在焉。其允正長老者。乾
聖同胎之弟也。戒高持者。名出有人。存歿言行。門人別錄。
其母氏夢妊盈之日。日入於寢室。娠季之月。月入於密窟。
果誕乾聖與宥襟也。豈翅曇諦母夢二物之徵。慧住阿孃
[0922-14b]
獲二果之瑞而已哉。仁⺡[:#AS-FBED:●]兗者。辰韓茂竣人也。人所謂
一代三鶴。金榜題迴。曰崔致遠。曰崔仁⺡[:#AS-FBED:●]兗。曰崔承祐。
闕一字中中人也。學圍海岳。加二車於五車。才包風雲。除三

步於七步。實君子國之君子。亦大人鄉之大人。是或折桂
中花。扇香風於上國。得葱羅域。推學究於東鄉。承大師重
席之恩。撰大師鴻碑之記。白也執尺占天。[:#AS-8BB1:⿰冉⻖]終近遠。傾蠡
酌海。豈度少多。然則言而不常。默猶不可。後來君子。取之
捨之而。已。


賢義



[0922-15a]


賢義。廣順三年益都縣大雲寺講經沙門。


雲門山功德記



伏自玉毫掩相。求瞻覩以無由。金像遺蹤。猶修崇之可託。
且我佛住世莫久。像教是依。了達者位證三乘。漸成者道
隆五福。伏以雲門山大雲寺者。未可知其始建之時也。因
覽古碑云。開皇年中。曾有修建。但以寺居峻嶺。地枕長郊。
覩聖像之陵夷。見精藍之荒廢。近則雖興新搆。必知未稱
舊基。唯有壁龕彌勒石像。依稀相闕一字隱映儀形。風雨交
[0922-15b]
侵。間損雕鎪之質。嵗華綿邈。全無彩繪之蹤。蓋事有廢興。
理關舒慘。豈斯期今日。獲遇信心闕一字清信弟子彭仁福。
本貫浙江。寓居海岱。固安賜履。未遂三乘。唯闕一字夙懷善
因便至。信知修崇之可託。明幻惑之不堅。是以廣闕二字
投諸蘭若。此則因參遠寺。傍覩真容。遂乃慎選良工。精求
彩筆。果得入神之妙。闕一字瞻如在之儀。重新兩龕。加闕一
修飾。雖遙柰苑。何異闕一字峯。一㣥遠黎。豈起闕二字之想。

四來闕二字頓生恭敬之心。諒此淨因。必獲多福。更有會同
良友。亦是闕一字知各起齋心。助成勝事。仍雕闕六字庶使萬
古千秋。不泯增修之狀。陵遷谷變。常開化導之門。如賢義
者。跡
[0922-16a]
忝緇衣。辭虧黃絹。常復斯言之戒。敢述刊述之文。蓋猥付
非才。而堅令敘錄。既難退讓。何免言[:#AS-FBED:●]衍尢。謹題。


釋遠



釋遠。六祖法嗣。號龍門法眼禪師。


坐禪銘



心元虛暎。體絕偏圓。金波匝匝。動寂常禪。念起念滅。不用
止絕。任運滔滔。何曾起滅。起滅寂滅。現大迦葉。坐臥經行。
未嘗閒歇。禪何不坐。坐何不禪。了得如是。始號坐號禪。坐
者何人。禪是何物。而欲坐之。用佛覓佛。佛不用覓。覓之轉
[0922-16b]
失。坐不我觀。禪非外術。初心閙亂。未免回換。所以多方。教
渠靜觀。端坐收神。初則紛紜。久久恬淡。虛閑六門。六門稍
歇。於中分別。分別纔生。巳成起滅。起滅轉變。從此心現。還
用自心。反觀一徧。一反不再。圓光頂戴。靈焰騰輝。心心無
礙。橫該豎入。生死永息。一粒還丹。點金成汁。身心客塵。透
漏無門。迷悟且說。逆順休論。細思昔日。冷坐尋覓。雖然不
別。也大狼籍。剎那凡聖。無人能信。匝地忙忙。大須謹慎。如
其不知。端坐思危。一日築著。伏惟伏惟。三自省察。是身壽
命。如駒過隙。何暇閑情。妄為雜事。既隆釋種。須紹門風。諦

[0922-17a]
先宗。是何標格。道業未辦。去聖時遙。善友師教。誠不可捨。
自生勉勵。念報佛恩。惟已自知。大心莫追。報緣虛幻。不可
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
自愧自悔。


十可行十頌序



華嚴以十法界總攝多門。示無盡之理。禪門有十元談。以
明唱道。洞山有十不歸。以表超證。山僧述十可行。以示後
生。庶資助道。譬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如染香之人。亦
有香氣。有少益者。書之於后。


[0922-17b]


終南山僧



僧姓氏無考。居終南太一山。


眾經音義序



自法王命駕。遵之者九乘。宏傳聲教。統之者三藏。然則指
月之喻。無爽於恒規。因言之義。有契於常則。所以實相窅
冥。開宗於文字。權道綜御。崇尚於方言。且夫一音各解。惟
聖之筌蹄。隨緣別悟。在凡之準的。西梵天語。邃古莫虧。東
華人言。㳂時遷貿。至於說文在漢。字止九千。韻集出唐。言
增三萬。代代繁廣。符六文而挺生。時時間發。寄八體而陳
[0922-18a]
迹。求真本據。諒在前後。覈其離廣。誠歸物議。夫以佛教東
翻。六百餘載。舉其綱紐。三千餘軸。隨部出音。聞之往說。殷
鑒㣥錄。未曰大觀。然則必也正名。孔君之貽誥。隨俗言晤。
釋父之流慈。非相無以引心。非聲無以通解。有大慈恩寺
元應法師。博聞強記。鏡林花之宏標。窮討本支。通古今之
互體。故能讐校源流。勘閱時代。刪雅古之野素。削澆薄之
浮雜。悟通俗而顯教。舉集畧而騰美。真可謂文字之鴻圖。
言音之龜鏡者也。以貞觀末。歷勅召參傳。綜經正緯。咨為
實錄。因繹尋閱。捃拾藏經。為之音義。注釋訓解。援引㣥籍。
[0922-18b]
証據章明。煥然可領。結成三帙。自前代所出。經論諸音。依
字直反。曾無追顧。致失教義。實迷匡俗。今所作者。全異恒
倫。隨字刪定。隨音徵引。竝顯唐梵方言。翻度雅鄭。推十代
之紕紊。定一朝之風法。文非詞費。務在綱正。恐好異者。輒
復畧之。斯則得於要約。失於義本。救弊開信。終掩元化。故
重陳委。悉無昧焉。序之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