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0870-01a]


李宏冀



宏冀。南唐嗣主長子。初封東平郡公。徙王南昌。嗣主襲位。
宏冀畱守東都。徙鎮潤州。封燕王。以討吳越功立為太子。
顯德六年薨。初諡宣武。改諡文獻。


崇聖院銅鐘銘



蓋聞聲叶洪鈞。功垂浩刦。集善之利。惟茲可嘉。因發乃誠。
是為良願。上所以祝君親富壽。將日月以齊休。下所以期
官庶興居。與山河而共泰。由衷之念。永永何窮。


[0870-01b]


徐知證



知證。徐溫第五子。仕吳歷州刺史至節度使。入南唐。封江
王。改封魏王。


廬山太一真人廟記



道之為用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寧。萬物得之以生。侯
王得之以為天下正。豈唯鞭龍控鯉之遊。出日入月之賞。
飱霞飲露之妙。長生久視之術而已哉。故聖人知淳朴散
而仁義立。智惠出而詐偽興。或託質塵寰。或易名巖谷。斡
運元化。鼓扇真風。為俗梯航。作世陰[:#AS-84EC:⿰⻖⿱步馬]。商山四老。秦莫得
[0870-02a]
而縶維。桂嶺八公。漢何由而屈折。餘芳遺烈。代不無之。廬
山董真君廟者。即晉永嘉元年真君種杏之壇。上昇之地
是也。真君諱奉。字君異。閩中侯官縣人。其仁也。誘道明而
活士爕。其義也。納屈女而儷胡君。其功也。醫貧病而散穀
帛。其德也。通元造而垂旱雨。則夤亮行狀。敷暢名實。備縡
傳記。此故畧焉。天寶元年制下。俾所管載加葺修。以時齋
醮。及罹兵火。唯餘鎡基。自是之後。鄉黨取便。遷建於石塘
橋。咸通九年。江東牧苗公紳自石塘橋移入山口。且星紀
聯綿。殿廡殘毀。狸蹤狐逕。殆不堪其憂。予撫江民之五稔
[0870-02b]
也。爰考圖經。得杏壇舊址。靠蓮花峯。鎮詠真洞。榛蕪雖沒。
林泉可嘉。噫。歷異代而興良緣。損有餘而奉不足。得非徯
予哉。於是以故隴西郡君李氏粧奩餘物。俾復靈蹤。不日
舊壇。盡從新製。造大殿三間。堂廡門屋共一十六間。并塑
像銅鐘供養道具等。以昇元三年夏六月聞奏。勅改為太
一真人殿。莫不簷楹鑠日。金碧射人。鴛[:#AS-8BE7:⿱一⿻九冫]角[:#AS-FBED:●]戢角[:#AS-FBED:●]戢
而欲飛。虹梁矯矯以疑動。雨餘秋檻。練拖九派以前驅。雲
斂寒空。黛拂五峯而後殿。猿鶴率舞。林麓增輝。足可以伸
精懇於希夷。拯香魂於冥寞。克昭靈貺。永奉殊休。予以再
任宣城之
[0870-03a]
二載也。是時昇元六禩。歲在壬寅秋七月有六日。應運匡
國佐聖功臣寧國軍節度宣州營田觀察處置等使特進
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使持節宣州諸軍事宣州刺史上柱
國食邑一萬戶韓王知證記。


李從謙



從謙。南唐嗣主第九子。歷封鄂國公宜春王。進吉王。出鎮
江州。及貶制度。仍降鄂國公。入宋。改名從誧。累官武勝軍
行軍司馬。


夏清侯傳



[0870-03b]


侯姓干氏。諱秀。字聳之。渭人也。曾大父仲森。碧虛郎。大父
挺。凌雲處士。父太清。方隱於幽閒。輒以卓立卿自名。衣綠
綬佩玉玦奏聞之。就拜銀綠大夫。秀始在胚胞。已有祖父
相。生而操持。面目凌然。僉曰鳳雛而文。虎鞹而斑斑。秀之
謂也。不日間。昂霄聳壑。姿態猗猗。遠勝其父。久之。材堅可
用。時秦王病暑。席溫為下常侍。不稱旨。有言秀甚忠。能碎
身為王。得之必如意。王亟召使者。駕追鋒車。旁午於道。既
至引對。王大悅。詔柄臣金開剖喻秀以革故鼎新之義。然
後剖析其材。刮削其麄。編度令合。又教其方直縝密。於是
[0870-04a]
風采德能一變。有司奏上殿。王宣旨云。恨識卿之晚。賜姓
名為平瑩。封夏清侯。實食嶰谷三百戶。瑩以賜姓名。改字
少覃。自此槐殿虛敞。玉窗邃深。瑩專奉起居。往往屏疎妃
嬪。以身藉瑩。向之喘雷汗雨。隱不復見。如超熱海。登廣寒
宮。王病良愈。謂左右。瑩每近吾。則四體生風。神志增爽。雖
古清卿清郎。何以尚茲。寵遇益隆。偃曹侍郎羽果支頭使
沈水養足功臣添憑皆出其下。瑩暇日沐浴萬珠水。醺酣
百穗香。辟穀安居。咏籜兮之詩以自娛。感子猷此君之稱。
嫌牧之大夫之謗。回眎作甲者勞於魏武。為冠者小於漢
[0870-04b]
高。白虎殿之虛名。童子寺之寡援。未嘗不傷其類而長太
息也。不懈於位。前後五年。秋歸田園。夏直軒閣。功日大。無
何。秦王有寒疾。不可以風。席溫再幸。兼拜羅大周為斗圍
監。蒙厚中為邊幅將軍。同司臥起。瑩絕不占踪跡。卷而不
舒。潦倒塵埃中。每火雲排空。日色如燄。則憶昔悲今。淚數
行下。乃上表乞骸骨。得請以便就第。終王世不用。子嗣節
襲國。有罪除其封。人以凝秋叟呼之。既不契風雲。但以時
見於士庶家。亦得人之歡心。後世尚循瑩業。流落遍於四
方。惟西北地寒。故轍迹所不至云。


[0870-05a]


盧文進



文進字國用。范陽人。少事劉守光為騎將。降後唐。莊宗遙
授壽州刺史。後奔契丹。為幽州兵馬畱後。明宗即位。率所
部來奔。授滑州節度使。移鎮鄧州。累加同平章事。入為上
將軍。長興中復出鎮潞州。清泰中改安州節度使。晉祖入
立。率所部奔金陵。李昇命為宣州節度使。卒於江南。


自契丹還上唐明宗表



頃以新州團練使李存矩提衡郡邑。掌握恩威。虐黎庶則
[0870-05b]
毒甚於豺狼。聚賦斂則貪盈於溝壑。人不堪命。士各離心。
臣即拋父母之邦。入朔漠之地。幾年鴈塞。徒向日以傾心。
一望家山。每銷魂而斷目。李少卿之河畔。空有怨辭。石季
倫之樂中。莫陳歸引。近聞皇帝陛下皇天眷命。清明在躬。
握紀乘乾。鼎新革故。始知大幸。有路朝宗。便貯歸心。祇伺
良會。臣十月十日決計殺在城契丹。取十一日離州。押七
八千車乘。領十五萬生靈。十四日已達幽州。


張義方



義方始名元達。事南唐先主為侍御史。先主倚以肅正邪
慝。取前朝王義方名以易之。餌丹病瘖卒。


[0870-06a]


請納諫疏



古之任御史者。非止平獄訟肅班列也。有怙威侮法。棄忠
賊義。樹朋黨。蔽聰明者。得以糾彈。至於人主。好遊畋聲色。
說奢侈佞媚。賞非功。罰非罪。得以爭論。使諸侯不敢亂法。
百司不得盜權。則御史為不失職。今文武材行之士。固不
為乏。而貪墨陵犯。傷風教。棄仁義者。猶未革心。臣欲奉陛
下德音。先舉忠孝潔廉。請頒爵賞。然後繩糾乖戾。以正典
刑。小則上疏論刑。大則對仗彈奏。臣每痛國家之敗。非獨
[0870-06b]
人君不明。蓋官卑者畏罪而不言。位尊者持祿而不諫。上
下苟且。至於淪亡。今臣誠不忍忘君親之義。有所不盡。惟
陛下幸赦之。


張翊



翊。京兆人。仕吳為武騎尉。後見知於宋齊邱。授府中從事。
南唐代吳。擢虔州觀察判官西昌令。


潼關賦



維皇王之建國。分中外於上京。憑山河以作固。閾夷狄而
騰聲。誠曰咽喉。吞八荒而則大。是稱巖險。控萬國以來平。
周有掌貨之節。禮無關門之征。巨防宵扃。倚洪波而作鎮。


[0870-07a]


重扉擊柝。連太華而為城。創中代之新號。變函谷之舊名。
柱史老聃。擁仙雲而西邁。終軍童子。建使節而東行。文仲
不仁。廢六關而興誚。王元有說。封一丸而永清。若用備不
虞。取諸繫象。作邦畿之襟帶。杜奸宄之來往。長墉矗兮雲
屯。曾樓赫以霞敞。登臨者有知其地雄。踰越者無漏於天
網。亦有孟嘗奔走。長宵未曙。何白馬之不談。學雞鳴而乃
去。逢尉臣之一失。或愚者之千慮。至如楚漢爭雄。沛公先
入。旗鼓照耀。兵戈翕習。南面則三傑齊驅。東井則五星俱
[0870-07b]
集。實靈命之所應。亦人謀而是及。王道廓而已清。帝業巍
乎乃立。窮四塞之艱阻。成百王之都邑。故知建功定霸。期
乎此關。武侯矜於固險。婁敬說乎河山。視前烈之軌躅。覽
陳跡而躋攀。既登高而能賦。希駟馬而言還。


公乘鎔



鎔。相州人。先世有錫爵公乘者。遂以為氏。事南唐嗣主。嘗
奉命與伴送使陳植航海修好於契丹。


使契丹進元宗蠟書



臣鎔自去年六月離罌油。七月至鎮東關。遣王朗奉表契
丹。九月乃有番官彞離畢部牛車百餘乘及鞍馬沿路置
[0870-08a]
頓。十月至東京。畱三日。契丹主遣閑[:#AS-8D74:⿸广既]使王庭秀稱詔勞
問。兼述泰寧王燕王九月同行大事。兀欲即世。母妻併命。
又遼東以西水潦壞道。數百里車馬不通。今年方至幽州。
館於愍忠寺。先迎御容入宮。言先欲見唐皇帝面。乃引見
如舊儀。問國書中機事。臣即述奕世歡好。當謀分裂之事。
契丹主喜。問復有事否。臣曰。軍機別有密書。契丹主接至
褏間。乃云。吾與唐皇帝一如先朝往來。因置酒合樂。又諭
臣曰。使人泛巨海而至。不自意變起骨肉。道路有聞亦憂
恐。手斟一玉鍾酒。先自啜。乃以勸臣令飲釂。自旦至日餔
[0870-08b]
始罷。自時數遣使宣勞。三日一賜食。謹遣王朗賫骰號子
歸聞奏。


江文蔚



文蔚字君章。建安人。後唐長興中舉進士。為河南府館驛
巡官。坐秦王重榮事奪官。奔吳為宣州觀察巡官。歷比部
員外郎知制誥。南唐代吳。改主客郎中。拜中書舍人。嗣主
襲位。累遷御史中丞。以請誅馮延已魏岑貶江州司戶參
軍。召還為翰林學士。保大十年卒。年五十二。諡曰簡。


劾馮延已魏岑疏



[0870-09a]


賞罰者。帝王所重。賞以進君子。不自私恩。罰以退小人。不
自私怒。陛下踐阼以來。所信重者。馮延已延魯魏岑陳覺
四人。皆擢自下僚。驟升高位。未嘗進一賢臣。成國家之美。
陰狡圖權。引用㣥小。陛下初臨大政。常夢錫居封駮之職。
正言讜論。首罹譴逐。棄忠拒諫。此其始也。奸臣得計。欲擅
威權。於是有保大二年正月八日勅。公卿庶僚。不得進見。
履霜堅冰。言者恟恟。再降御札。方釋㣥疑。御史張緯論事。
忤傷權要。其貶官勅曰。罔思職分。傍有奏論。御史奏彈。尚
[0870-09b]
為越職。况非御史。孰敢正言。嚴續國之戚里。備位大臣。不
附奸險。尚遭排斥。張義方上疏。僅免嚴刑。自是守正者得
罪。朋邪者信用。上之視聽。惟在數人。雖日接㣥臣。終成孤
立。陛下深思遠慮。始信終疑。復常夢錫宥密。擢蕭儼侍從。
授張緯赤令。㣥小疑懼。與酷吏司馬正彞同惡相濟。迫脅
忠臣。高越之於盧氏。義兼親故。受其寄託。痛其侵陵。訴於
君父。乃敢蔽陛下聰明。枉法竄逐。㣥凶勢力。可以回天。在
外者握兵。居中者當國。師克在和。而三凶邀利。迭為前卻。
天生五材。國之利器。一旦為小人忿爭妄動之具。使精銳
者奔北。饋運者死亡。穀帛戈甲。委而資寇。取弱鄰邦。貽譏
[0870-10a]
海內。同列之中。有敢議論。則馮魏毀之於中。正彞持之於
外。搆成罪狀。死而後已。今陳覺延魯。雖已伏辜。而魏岑猶
在。本根未殄。枝榦復生。馮延已善柔其色。才業無聞。憑恃
舊恩。遂階任用。蔽惑天聰。斂怨歸上。高審知累朝宿將。墳
土未乾。逐其子孫。奪其居第。使輿臺竊議。將帥狐疑。陛下
方以孝理天下。而延已母封縣太君。妻為國夫人。與弟異
居。捨棄其母。作為威福。專任愛憎。咫尺天威。敢行欺罔。以
至綱紀大壞。刑賞失中。風雨由是不時。陰陽以之失序。傷
風敗俗。蠧政害人。蝕日月之明。累乾坤之德。天生魏岑。道
[0870-10b]
合延已。蛇豕成性。專利無厭。逋逃歸國。鼠奸狐媚。讒疾君
子。交結小人。善事延已。遂當樞要。面欺人主。孩視親王。侍
燕諠譁。遠近驚駭。進俳優以取容。作淫巧以求寵。視國用
如私財。奪君恩為己惠。上下相蒙。道路以目。征討之柄。在
岑折簡。帑藏取與。繫岑一言。先帝卑宮勤儉。陛下守之勿
失。而岑營建大第。廣役丁夫。孽子之居。過於內殿。亭觀之
侈。逾於上林。前年建州勞還。文徽入覲。西苑會燕。捨爵策
勳。岑披猖無禮。狂悖妄言。與延已用意多私。行恩不當。俾
軍士懷恨怒之志。受賞無感勵之心。將校爭功。諠動京邑。


[0870-11a]


奸謀詭計。誑惑國朝。致漳州屠害使者。福州違拒朝命。百
姓肝腦塗地。國家帑藏空虛。福州之役。岑為東面應援使。
而自焚營壁。縱兵入城。使窮寇堅心。大軍失勢。軍法。逗遛
畏懦者斬。律云。主將守城。為賊所攻。不固守而棄去。及守
備不設。為賊掩覆者皆斬。昨勅赦諸將。蓋以軍威政令。各
非已出。岑與覺延魯。更相違戾。互肆威權。號令並行。理在
無赦。烈祖孝高皇帝櫛風沐雨。勤勞二紀。成此慶基。付之
陛下。比諸鄰邦。我為強國。奈賞罰大柄。肆奸宄之謀。軍國
[0870-11b]
資儲。為凶狡所散。昨天兵敗衂。統內震驚。將雪宗廟之羞。
宜醢奸臣之肉。已誅二罪。未塞㣥情。盡去四凶。方祛衆怒。
今民多饑饉。政未和平。東有伺隙之隣。北有霸強之國。市
里訛言。遐邇危懼。陛下宜軫慮殷憂。誅鉏虺蜮。延已不忠
不孝。在法難原。魏岑同罪異誅。觀聽疑惑。請行典法。以謝
四方。


歐陽廣



廣。吉州吉水人。南唐保大中上書嗣主。言邊鎬必敗。事驗。
召授本縣令。


上元宗論邊鎬書



[0870-12a]


臣近遊潭州。伏見節度使邊鎬。初非將材。偶逢聖代。加之
任使。措置乖刺。大失人心。致奉節兵士。乘夜大呼。共焚譙
門。會明而遁散。不然。幾致大變。是仁不足惠下也。朗陵近
在肘腋。曾不為虞。乃圖桂林。以取奔走。是智不足謀遠也。
與監軍使昌延恭不相協和。動輒疑阻。是義不足和衆也。
堂堂幕府。空無才賢。是禮不足得士也。軍中號令。朝出暮
更。是信不足使人也。五者無一長。考之前古。未或不敗。請
擇帥濟師。以全境土。


[0870-12b]


汪煥



煥。南唐開國時舉進士。後主襲位。擢校書郎。


諫事佛書



昔梁武事佛。刺血寫佛書。捨身為佛奴。屈膝為僧禮。散髮
俾僧踐。及其終也。餓死於臺城。今陛下事佛。未見刺血踐
髮捨身屈膝。臣恐他日猶不得如梁武也。


宋齊邱



齊邱字子嵩。廬陵淦陽人。仕吳。累遷右諫議兵部侍郎。告
歸九華山。尋起。除中書侍郎。遷右僕射平章事。入南唐。進
司徒同平章事。出為鎮南軍節度使。徙鎮海軍。復歸九華
[0870-13a]
山。賜號九華先生。封青陽公。起拜太傳中書令。封魏國公。
賜號國老。奉朝請。出鎮洪州。周侵淮北。起為太師。領劒南
東川節度使。進封楚國公。周顯德五年。嗣主李璟詔放於
青陽。自縊死。


諫不朝㣥臣疏



臣事先朝。迨三十年。每論議之際。常恐朝廷百官之中。有
忠赤苦口之人。壅蔽不得達其意懇。今始即位而不與㣥
臣相見。是陛下偏專獨任。自聖特賢而已。是以古之帝王。
一人不能獨聞。假天下耳以聽。一人不能獨明。假天下目
[0870-13b]
以視。故無遠邇㣥情世態。不必親見躬聞而可得知之。蓋
能延接疏越異方之人。未嘗隔絕也。今深居邃處。而欲聞
民間疾瘼艱苦。是猶惡陰而入乎隊道也。然臣老矣。墓木
亦既拱矣。桑榆之景。而可待以旦乎。


投姚洞天書



某學武無成。攻文失志。歲華蹭蹬。身事蹉跎。胷中之萬仞
青山。壓低氣宇。頭上之一輪紅日。燒盡風雲。加以天步陵
遲。皇綱廢絕。四海淵黑。中原血紅。挹飛蒼走黃之辯。有出
鬼沒神之機。


[0870-14a]


齊邱子自序



廣平宋齊邱字子嵩。性傭讀書。不知古今。然好屬意於萬
物。萬物有感於心者。必冥而通之。所以或得萬物之情。或
見變化之妙。遂著化書以盡其道。凡六卷百有十篇。上二
卷說道與術。中二卷說德與仁。下二卷說食與儉。皆化之
旨也。蓋道不足化之為術。術不足化之為德。德不足化之
為仁。仁不足化之為食。食不足化之為儉。食儉二化。其物
甚卑。其名甚微。其教甚大。其化甚廣。可以裨道德。奮仁義。
[0870-14b]
厚禮樂。誠忠信。噫。不知萬物之化小人也。不知小人之化
萬物也。又不知小人之化化書也。不知化書之化小人也。
化之道如是。時大吳大和庚寅歲序。


仰山光涌長老塔銘



夫衆生者。晝則共一明。夜則共一暗。明不為之缺。暗不為
之分。蓋衆生同一智而共一見也。佛佛相授。祖祖密傳。以
茲為法。實無法也。仰山心偈。天下泳之。正為此也。然其化
導大綱。祖教專用。傳襲源流。謂石亭仰山之宗。則涌公嗣
其後也。公法號光涌。豐城縣張氏也。誕生之夕。神光照庭。
鄰人以為珠璧之祥。間而伺之。生男子也。七歲請學儒。詩
[0870-15a]
書禮樂。若有素習。十三請學佛。經論禪智。悉如生知。一旦
請遊方求師。父母器而從之。於時石亭之羶。風行四海。乃
往禮之。石亭為之剃度。復就開元寺真公傳淨名經密旨。
十九詣襄州壽山寺戴公受大戒。遂攜缾錫。遍禮有德。以
有間斷意。契無間斷心。以有生滅身。得無生滅體。石亭有
似驢之問。涌公有非佛之對。石亭堂見諸方學人來便問
子來作麼學人對曰禮拜和尚來石亭曰還見和尚否對
曰見石亭曰見和尚何似驢學人無對石亭將此語每問
折到學人未有能對者石亭乃問涌公云子將作麼對曰
[0870-15b]
禮拜和尚來石亭曰還見和尚否對曰見石亭曰見和尚
何似驢對曰某甲見和尚亦不似佛石亭曰既不似佛似
箇什麼對曰若更有所似與驢何別石亭曰凡聖兩忘情
盡體露吾有此語來近二十年無人決了境子大利根當
自保任吾不能盡標子異日可知而自行矣嘗大奇之。謂之肉佛可以化人矣。

石亭歸寂。公燃第三指以報法。又燃第四指以報親。皆不
㣥之事也。仍歸止於仰之棲隱寺。紹祖風也。洪帥南平鍾
王聞其名。若禪師家麟鳳。無有肩其威德者。遂遣使迎止
於府下。使者至。師不起。於是州牧邑尹至。亦不起。已而士
民皆來。又不起。乃共訴之曰。師如不起。貽郡縣之咎。由是
不得已而後從之。既至。復館師於石亭。繼美名也。是時為
人說法。明色空一相。人佛同種。使士者捨書劍。農者棄耒
耜。工者忘糾纆。賈者散金玉。萬務失緒。官不
[0870-16a]
能禁。師之教化明白也如是。天祐十四年秋。還如舊隱。昇
元二年夏。順化於禪寢。僧臘七十。俗齡八十有九。門人具
梵禮塔於山之西南隅。表至德也。嗚呼涌公。王者固召不
就。因慈悲而後就之。真天人也。將來者多方求知。猶有弗
獲。足見涌公不泯其能。蓋力救末法之弊爾。入室弟子彥
新。執古之士也。任彼肉耳。聆余廣譽。不遠千里。自袁而來。
以行狀授余請銘。殊不知人不勝名。文不勝德。然哀其誠
慤。強而應之。其辭曰。


佛佛佛。乃真物。自迷誤。無得失。曹溪歿。仰山出。曹溪髓。仰
[0870-16b]
山骨。曹溪虛。仰山實。佛兮涌。涌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