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八百十八


[0818-01a]


鄭延昌



延昌字光遠。咸通末進士。遷監察御史。擢司勳員外郎翰
林學士。累進兵部侍郎。拜戶部尚書。以中書侍郎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兼刑部尚書。以病罷。拜尚書左僕射。


奉修神主請參詳典禮奏



伏以前年冬。再有震驚。俄然巡幸。主司宗祏。迫以蒼黃。伏
以移蹕鳳翔。未敢陳奏。今將迴鑾輅。皆舉典章。清廟再營。
孝思式備。伏請降勅。命所司參詳典禮修奉。


[0818-01b]


王瓘



瓘。廣明二年官閬州晉安縣主簿。


廣黃帝本行記



黃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備。乃尋真訪隱。問道求仙。冀獲
長生久視。所謂先理代而登仙者也。時有寗封子為陶正。
有神人過。為其掌火。能出入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
積火自燒。隨煙氣上下。一旦飛去。往流沙。食飛魚。暫死二
百年更生。黃帝師其道。從封子游於蘭沙。使風后負書。常
伯荷劍。旦往洹沙。夕歸蒲晉。行萬里而一息。洹流如沙塵。


[0818-02a]


足踐則陷。其深不測。大風吹沙如霧。霧中多神龍魚鼈。皆
能飛翔。有石藍青色。堅而甚輕。從風靡靡。覆於流沙之上。
一莖百葉。千年一花。故寗封子遊海詩曰。青藍灼爍千載
舒。百齡暫死食飛魚。有務光子。身長八尺七寸。神仙者也。
有赤將子輿者。不食五穀。啗百草花長年。有容成公。善補
導之術。守生養氣。谷神不死。能使白髮復黑。齒落復生。帝
慕其道。乃造五城十二樓。以俟神人。即訪道遊華山首山。
東之泰山。時致怪物。而與神會通。接神人於蓬萊。迥乃接
[0818-02b]
萬靈於明庭京兆伸山寒門甘泉谷口。黃帝於是祭天圜
丘。將求至道。即師事九元子。以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齋
於首山。復周遊以訪其道。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
御。昌寓驂乘。張若謵㢁前導。閽滑稽後從。至襄城之野。七
聖皆迷。遇牧馬童子。問途焉。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
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獨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乎。請問為天下。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
若是而已矣。又奚事焉。余少而自游於六合之內。余適有
瞀病。有長者教余曰。爾乘日之車。而游於襄城之野。今余
病少痊。余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
[0818-03a]
已矣。又奚事焉。帝曰。夫為天下。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
為天下。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
乎牧馬哉。亦去其害馬而已。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帝
曾省天皇真一之經。而不解三一真氣之要。是以周流四
方。求其釋解。乃至圜丘之上。其國有不死之樹。食其實與
葉。人皆不死。丹巒之泉。飲之長生。有巨蛇害人。帝以雄黃
逐之。畱一時而返。帝令三子習服之。皆壽三百歲。東到青
邱。見紫府先生。登於風山。受三皇內文天文大字。以勅召
萬神。役使㣥靈。南到五芝元澗。登元隴蔭建木觀。百靈所
[0818-03b]
登降。採若乾之芝。飲丹巒之水。西見中黃子。受九茹之方
位。北到鴻隄。上具茨。見大隗君黃葢童子。受神仙芝圖十
二卷。登稽山。陟黃屋。開石函。發玉笈。得金鼎九丹之經。復
授九轉之訣於元女。南至江。登熊湘。往天台。受金液神丹
之方。聞廣成子有道。在空同山。見之曰。聞吾子達於至道。
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人民。吾
又欲官陰陽。以遂㣥生。為之柰何。廣成子曰。汝欲問者。物
之質也。汝欲官者。物之殘也。自汝理天下。雲氣不待族而
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汝佞人之心翦
[0818-04a]
翦者。奚足以語至道哉。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藉白茅。閒
居三月。復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
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柰何可
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汝。至道之
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
搖汝精。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將守
形。乃可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
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我為汝入於杳冥之門矣。至彼
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
[0818-04b]
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也。
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廣成子又曰。彼其物
無窮。而人皆以為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極。得我道
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
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故將與汝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
之野。我與日月參光。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
其盡死。而我獨存乎。黃帝得道之要。復周遊四海。車轍馬
跡。丹井遺書。往往而有。越元闕。見中黃丈人。登雲臺。入青
城天國之都。見寗先生。受龍蹻之經。築壇於山上。封寗先
[0818-05a]
生為五嶽丈人。使嶽神一月再朝。嶽神洒六時之泉。以代
晷漏。帝問先生真一之道。先生曰。吾得道。始仙耳。非是三
皇天真之官。實不解此真一之文。近皇人為扶桑君所使。
領峨嵋山仙官。今猶未去。可往問之。帝乃到峨嵋之山。清
齋三月。得與皇人相見。皇人者。不知何世人也。身長九尺。
元毛被體。長皆尺餘。髮纔長數寸。其居乃在北山絕巖之
下。中以蒼玉為屋。黃金為牀。然千和之香。侍者皆眾仙玉
女。座賓三人。皆稱太清仙王。方見皇人。飲以丹華之英。潄
以玉井之漿。黃帝匍匐既至。再拜稽首而立。請問長生之
[0818-05b]
道。皇人曰。子既官四海。復欲不死。不亦貪乎。帝曰。萬兆無
主。則相陵暴。今為制法。足以傳後。私心好道。遠涉四海。幸
遇道君。願垂哀告。竊見真人食精之經。徒省其文而弗綜
其意。挹其辭而不釋其事。乞得教誨。皇人大驚。良久乃答
曰。汝安得聞見。此乃金籙之首篇。上天之靈符。太上之寶
文矣。白日昇天。飛步虛空。身生水火。變化無常。此天仙之
真。惟有龍胎金液。九轉之丹。守形絕粒。辟除萬邪。役使鬼
神。長生久視。乃血脈流宣。腸化為筋。百災不能傷。延期至
億千。則惟有真一。食五牙之文。此二事。但使南斗君領錄。


[0818-06a]


參於太常楗籥。自非仙人。四千年一出。約皆不得背科而
妄泄也。又西王母秘此書於五城之內。其外衞備有仙樓
十二。藏以紫玉之櫃。刻以黃金之札。封以丹芝光華。印以
太上中章。其無仙籍者。不得聞知也。子未可聽天音於地
耳矣。便可去也。帝答曰。昔已受神丹於元女。惟未受五牙
食真之經。今運會得見道君。既不以授生道。是臣相命不
得度世耳。因叩頭流血。唯乞愍濟。太清三仙王復愍助之
曰。此子先世有功德及鳥獸。故芳氣之流。光於帝位。何為
[0818-06b]
隱其真牙之經乎。可教而成之也。皇人命帝坐而告之曰。
汝向所道之經。蓋上天之氣。歸於一身。一身分明。了可長
存耳。夫人有生之最靈也。不能自守其神而却眾惡。若知
之者。不求佑於天。止於其身則足矣。且一身猶一國也。胷
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
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知理身則知理國。愛
其民所以安其國。吝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
則身死。亡者不可存。死者不可生。所以至人消未起之患。
理未病之疾。堅守之於無事之前。不追之於既逝之後。民
難養而易散。氣難保而易失。審威德所以固其理。割嗜慾
[0818-07a]
所以成其真。然後真一存焉。三一守焉。泥丸絳宮丹田。三
一之宅也。子勤守之。萬毒不傷。潄華池。食五牙。便為真仙
矣。吾受此經於九天真王。今以相付。存之於口。名曰朱鳥
之丹。取之於身。名曰真一。勤乎祕哉。大有旨曰。五穀為刳
命之鑿。五牙為長生之根也。帝受道畢。東過廬山。署九天
使者。秩次青城丈人。比御史。主總仙官之籍。為五嶽之監
司也。帝又封灊山君為九天司命。主生死之錄。復以四岳
皆有佐命之山。而南嶽孤峙無輔。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
命霍山為南嶽儲君。灊山為南嶽之副。以貳其政。以輔佐
[0818-07b]
之。乃寫九州山川百物之形。又作五嶽之圖。用傳於世。帝
鍊石於縉雲之山。有縉雲之瑞。立縉雲之堂。丹邱存焉。帝
藏兵法勝負之圖六甲陰陽之書於苗山。帝又合符瑞於
釜山。奉事太乙元君。受易形變化。藏於空同之巖。帝考推
步之術於泰山稽力牧。著體診之訣於岐伯雷公。講氣候
於風后。窮律度於容成。救殘傷綴金冶之事。畢該秘要。窮
究道真。傳陰符。則內合天機。外合人事。理天下。南洎交阯。
北至幽陵。西極流沙。東界蟠桃。帝曰。吾聞在宥天下。不聞
理於天下。我勞天下久矣。息駕元圃。以反余真也。修封禪
[0818-08a]
禮畢。乃採首山之銅。鑄鼎象物。鼎成。以象太一於雍州。其
鼎知吉知凶。知存知亡。能輕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而沸。不
汲而盈。自生五味。真神鼎也。遂鍊九鼎之丹。服之以丹法。
傳於元子。重盟而付之。丹經藏於九疑之東委羽之山。承
以文玉。覆以磐石。金簡玉字刻其文。帝又以靈寶五符真
文金簡書之。一通藏於鍾山。一通藏宛委之山。帝所鑄劍
鏡鼎器。皆以天文古字題銘其上。或有秘讖之詞焉。時薰
風至。神人集。成厭代之志。畱冠佩劍舄於鼎湖極峻處昆
臺之山。立館於其下。有馬師皇者。善醫馬。通神明。忽有龍
[0818-08b]
下於庭。張口閉目。師皇視之。此龍有病。乃引鍼以鍼龍口
中。以牛乳煎甘草灌之。龍病即愈。師皇乘龍而去。黃帝聞
之。自擇以戊午日昇天。果有黃龍垂胡髯迎帝。帝乘龍登
天。與無為子及臣僚昇天者七十二人。其小臣不得上者。
攀斷龍髯。及墮帝弓。小臣抱弓而號。因曰烏號弓。萬姓仰
天而呼。因名其地為皇天原。亦名鼎湖。其後有臣左徹。削
木為黃帝像。率諸侯而朝奉之。臣僚追慕。取几杖立廟而
祭之。取衣冠置墓而守之。於是有喬山之冡。黃帝曾游處。
皆有祠焉。五百年後。喬山墓崩。空室。惟劍與赤舄在。一旦
[0818-09a]
亦失去。黃帝居代總二百一十年。在位一百年。昇天為太
乙君。又為軒轅之星。備黃龍之體。在南宮之中。後代享之。
列為五帝。居中配天。蓋黃帝土德。中央之位。兼總四方也。
以鎮星為子。上配五老。下配五帝。黃帝之子昌意。居弱水。
昌意之弟少昊。帝妃女節所生也。帝之女溺於東海。化為
鳥。名曰精衞。常銜西山木石。以堙東海焉。少昊名摯。字青
陽。即帝位。號金天氏。黃帝之子也。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
也。有聖德。在位七十八年。九十八歲。母蜀山氏。都商邱濮
陽。禺強。黃帝之允。顓頊之子。與顓頊俱得道。顓頊為元冥。
[0818-09b]
禺強為北方水神。帝嚳高辛氏。黃帝之孫。帝生而神靈。自
言其名。都偃師。在位七十年。年一百五歲。帝堯陶唐氏。黃
帝元孫。姓伊祁。名放勳。興於定陶。以唐侯為帝。都於平陽。
在位九十八年。年一百八十八歲。帝舜有虞氏。姓姚名重
華。黃帝八代孫。都蒲坂。年百歲得道。登遐於九疑之山。夏
禹號夏后氏。黃帝元孫。姓姒名文命。殷湯。黃帝十七代孫。
黃帝子孫。各得姓於事。帝吹律定姓者十二。少昊有子姓
曼。顓頊姓姬。堯姓伊祁。舜姓姚。禹姓姒。湯姓子。又張鄧軒
路黃寇朱酈白薛虔資伊祁申屠黃公托跋。黃帝有子各
[0818-10a]
封一國。總三十三氏。出黃帝之後。子孫相承。凡一千二百
五十年。自黃帝己酉歲。至今大唐廣明二年辛丑歲。計三
千四百七十二年矣。


辥易簡



易簡。僖宗時人。官待詔衡州耒陽尉。所著琴訣琴說。宋史
通志通考俱見著錄。


琴訣



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
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
[0818-10b]
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靜氣正。則聽者易分。心亂神
濁。則聽者難辨矣。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
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士彈之。聲韻皆有所主
也。夫正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操者聽之。則
中情感傷。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聽
之。則斂容莊謹。是以動人心感神明者。無以加於琴。蓋其
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雜音悅樂為貴。
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易簡嘗慕昔
賢悉善鼓琴。自九歲學之。至十二。拊黃鍾雜調三十曲。工
[0818-11a]
三峽流泉南風游弦天弄。十七歲。彈胡笳兩本。鳳游雲烏
夜啼懷陵別鶴操仙鶴舞鳳歸杯沈湘怨楚客吟秋風嵇
康怨湘妃歎閒弦白雪秋思坐愁游春綠水十八弄。後益
苦心周游四方。聞有解者。必往求之。凡所彈雜調三百。大
弄四十。善者存志精之。否者旋亦廢去。今所彈者。皆研精
歲久。竝師傅勘譜。親授指法。猶未敢言妙。每以授人。聲數
句度。用指法則毫寸不差。如指下妙音。亦出人性分。不可
傳也。嘗覽操弄之名。凡數百首。然自古琴者。祇工三兩弄。
便有不朽之名。或自制雜弄。或傳習舊聲。固不以彈多為
[0818-11b]
妙也。今人皆不知志。惟務多為。故云多則不精。精則不多
也。夫鼓琴之時雖無人。須畏懼如對長者。則音韻雅正。可
以感動幽冥。攬琴在膝。身須卓然。乃定神絕慮。情意專注。
指不虛發。弦不誤鳴。凡打弦輕重。相似往來。不得不調。用
指兼以甲肉。甲多則聲乾。肉多則聲濁。甲肉相半。清利美
暢矣。左右手於弦。不可太高。亦不可低。弦不疾不徐。手臂
調暢。暗用其力。戒於露見。夫琴之甚病有七。彈琴之時。目
覩於他。瞻顧左右。一也。搖身動首。二也。變色慙怍。開口努
目。三也。眼色疾遽。喘息粗悍。進退無度。形神支離。四也。不
[0818-12a]
解用指。音韻雜亂。五也。調弦不切。聽之無真聲。六也。調弄
節奏。或慢或急。任已去古。七也。此皆所甚病。病去則可以
為能矣。


陳康士



康士字安道。僖宗時人。有琴調十卷。新唐書及通考通志
宋史俱見著錄。


琴調自敘



余學琴。雖因師啟聲。後乃自悟。徧尋正聲。九弄廣陵散二
胡笳。可謂古風不泯之聲也。其餘操曲。亦曠絕難繼。自元
[0818-12b]
和長慶以來。前輩得名之士。多不明於調韻。或手達者傷
於流俗。聲達者患於直置。皆止師傳。不從心得。予因清風
秋夜。雪月松軒。佇思有年。方諧雅素。故得弦無按指之聲。
韻有黃冰之實。乃創調共百章。每調各有短章引韻。類詩
小序焉。


張元晏



元宴字寅節。昭宗朝翰林學士。


皇第十一男禎封雅王第十二男祥封瓊王制



門下。成周之建藩翰也。本以宗盟。大漢之分茅社也。先諸
[0818-13a]
子弟。推強幹弱枝之義。遵自家型國之文。用能夾輔公朝。
尊獎王室。朕上承宗廟。下撫黎元。固安萬邦。惠綏㣥品。事
必在於師古。理寧繫於狥私。爰舉舊章。式為令典。第十一
男禎。忠肅挺秀。清明在躬。孝敬本於生知。端粹資乎神授。
蘊題鞭之妙思。慕置醴之前規。第十二男祥。美秀呈姿。溫
良毓德。體寬雅以成性。持愿恭而立身。踵為善之懿圖。繼
好學之休譽。咸在齠齔。克守義方。必當益茂清徽。俱為令
器。是用各分圭瑞。並立封疆。申以渥恩。委之善地。於戲。當
綺紈之歲。膺茅土之榮。雁序聯芳。犬牙錫壤。爾宜以[:#AS-93FA:⿱艹泣]眾。
[0818-13b]
儉而在公。善友應徐。敬師申白。交修魯衞之政。俾成虞芮
之風。往惟欽哉。服我丕訓。禎可封雅王。祥可封瓊王。仍令
所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授龎從武寧平難軍節度使改名師古制



門下。沛澤遺封。硭山奧壤。俗稱雄富。人本質良。古為用武
之鄉。今乃優賢之地。况自嬰多難。極迫挻災。蒸黎嘗困於
流離。全材久專於綏撫。既觀試可。爰議正名。時舉寵章。用
申獎勸。具官龎從。夙懷明畧。早負壯圖。精專能習於豹韜。[:#AS-9061:⿰王褱
]偉素推其鷰頷。襟靈豁達。氣宇剛嚴。居然將領之才。邈
[0818-14a]
爾深沈之度。差肩頗翦。接武韓彭。揚閫外之休聲。富幄中
之嘉畫。自委之畱事。頒我詔條。惠愛行於鄉閭。威望揚於
士伍。克成謠詠。遠副憂勤。臨戎既耀於雄稜。撫俗備揚其
善政。遄移歲月。足洽寵靈。是宜錫以旌幢。進其官秩。奄有
徐夷之一境。爰撫大彭之故都。膺吾眷求。永作藩翰。於戯。
敬敷五教。光總十連。踐論道之華資。加御貴之榮級。無忘
惕勵。以奉恩光。可某官。仍改名師古。主者施行。


授王敬蕘武寧軍張珂彰義軍節度使制



門下。錫以土田。付之旌鉞。必擇非常之士。載宏不次之恩。
[0818-14b]
况沛澤雄藩。涇川巨鎮。委用咸彰於試可。節制宜膺其正
名。爰舉徽章。式分戎閫。具官王敬蕘。夙號將才。早探軍志。
襲淮流之積慶。挺山立之雄姿。勇實兼人。智能周物。蘊變
通之茂用。懷經濟之遠圖。具官張珂。閥閱名門。韜鈐秘畧。
孝友克宣其遺美。忠勤幼闡於令名。劍氣干霄。鳳音合律。
撫士則能均甘苦。推誠則可貫神明。頃者頒我詔條。各成
政化。惠愛亟沾於疲瘵。威聲益布於鄉閭。爰自主畱。彌觀
奉上。既播褰帷之美。勉承建節之榮。仍俾疏封。用光列鎮。
噫。硭碭壓境。種落連營。握兵符而皆是通侯。掀大斾而具
[0818-15a]
為上將。當思報効。以服恩榮。敬蕘可某官。珂可某官。主者
施行。


授馮行襲昭信軍節度使制



門下。分節制之任。所以嚴我翰垣。膺廉問之權。所以宣吾
風化。矧夫界連梁楚。襟束咸秦。據廣漢之上游。振終南之
巖險。昔為禦侮之地。用固神州。爰升連帥之雄。以酬丕績。
言從人欲。乃降朝恩。昭信軍防禦使特進檢校太子太保
使持節金州諸軍事守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國長樂
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馮行襲。決雲利刃。逐日奇蹤。禰衡
[0818-15b]
垂一鶚之名。關羽葢萬人之敵。御眾布投膠之德。禮賢懷
比飯之恭。智畧出㣥。忠果成性。造次不違於尊獎。周旋備
音[:#AS-FBED:●]見於公勤。自委以頒條。命之剖竹。蒞事繼懸魚之美。
臨人宣建隼之威。疲薾既成其息肩。豪右屢聞於破膽。獻
奉無闕。賦租罔[:#AS-8FBB:●]。况頃者荊襄路途。兵戈驟起。而能遽開
間道。俾達上京。盡通江嶺之貢輸。來助朝廷之經費。尋彰
績効。今有甄酬。而一境緇黃。數邑耆艾。咸陳章疏。請降節
旄。膺吾入保之榮。茂彼登壇之寵。往服休命。毋忘敬恭。可
某官。主者施行。


[0818-16a]


授李思敬宣武軍李繼顏保大軍節度使制



門下。洋源奧區。鄜畤重鎮。近境深聯於甸服。長川古號於
塞門。念斯節制之雄。睠乃察廉之寄。必資才傑。用赴選求。
乃者雕陰。實惟戎事。壁壘具勞於九拒。干戈僅徧於四封。
姑務安人。爰從易地。具官李思敬。練達韜鈐。振揚威望。保
風雨不渝之操。得寬猛相濟之機。奉上誠專。康時績茂。常
蓄持危之志。雅推御眾之能。具官李繼顏。驍勇馳聲。剛柔
蘊用。負致君之全畧。逞邁俗之宏規。克秉義方。幼知忠孝。
[0818-16b]
發黃間而破敵。麾白羽以臨戎。並早沐恩榮。俱分憂寄。不
乏循良之稱。亟彰持重之名。繼成襦袴之歌。顯著山河之
誓。今則俾之迭處。用叶厥宜。公台不改其華資。終始各思
其竭節。於戯。土田共廣。爵秩互榮。當遜志以保家。勉輸誠
而佐國。勿恃險以生事。宜恭巳而守常。服我寵光。無忘敬
慎。思敬可某官。繼顏可某官。主者施行。


授王潮威武軍節度使制



門下。朕言念蒸黎。常勞旰食。其在遐徼。尢所注懷。况閩越
之間。島夷斯雜。非威望不足以懾伏。匪仁恕詎可以惠綏。
其有善政巳成。殊庸未陟。則宜假之鈇鉞。錫以麾幢。俾兼
[0818-17a]
節制之權。式寵察廉之寄。具官王潮。術深金匱。學富玉鈐。
彎弧傳百戰之名。撫劍號萬人之敵。才高御眾。志本勤王。
風雲暗合於機謀。霜雪不移其節概。為仁由己。重士逾山。
雅負將才。猶精夷理。自撫寧列郡。振舉六條。疲氓懷愛戴
之心。漓俗仰廉潔之德。集是休烈。溢於聽聞。而職貢交修。
賦輿靡闕。尊主之誠可見。勝殘之化無踰。是用負海建牙。
踰閩錫社。徇彼遠人之懇。慰其闔境之情。爰壯中權。仍遷
左揆。爾其守茲舊貫。服我新恩。勿恃貴以驕人。無作威以
生事。更勵奉公之節。益堅惠下之規。別俟寵靈。罔虧績効。
[0818-17b]
可某官。主者施行。


授李繼徽秦州節度使制



門下。邠土雄藩。西郊故壘。封境克連於甸壤。城池近接於
昆夷。爰膺節制之榮。兼奉察廉之寄。向非雄傑。孰稱選求。
况仍歲干戈。未蘇惸獨。鎮靜允先於良將。拊循猶藉於通
賢。得不因彼士心。茂茲朝委。我有休命。人其聽諸。具官某。
生知武畧。夙號將才。得黃石之沈機。總青萍之利用。貞心
貫日。壯氣凌雲。蘊豐財和眾之名。遵抱義戴仁之事。自四
郊多壘。一劍臨戎。推誠明以奉君親。仗忠信以為甲冑。處
[0818-18a]
眾每觀其自奮。遇敵雅號於無前。茂著功庸。動張節概。乃
者剖符隴坻。建隼吳山。頒條早振其休聲。守土載揚其善
政。既委之鈇鉞。錫以土疆。撫成紀之遐封。治秦川之拓地。
投醪布德。減竈傳謀。憂國忘家。赤心可見。飲冰食糵。清操
難儔。今則再寵綠徽。是光黑矟。增其好爵。廣彼爰田。用分
宵旰之憂。式徇疲羸之請。爾其將我惠澤。施於一方。簡以
臨人。寬而整眾。可推養賢之志。用宏輯睦之規。無怠親鄰。
勉思稼穡。奉於公者必舉。涉於私者勿為。副此虛懷。更圖
明陟。


[0818-18b]


謝時相啟



某啟。某今日伏奉宣召。伏蒙聖慈令充職翰林者。出白埏
鎔。成茲忝越。循涯積感。揣分增榮。某洛下諸生。隆中散族。
進取本無其聲援。歸休復迫於羇離。白首為郎。固乏堂堂
之稱。青雲無路。但甘碌碌之嗤。愈迫低徊。欲成淪沒。相公
殊常降德。不次施恩。拔自迷途。寘諸密地。蒙虎皮於下駟。
抑以騰驤。綷鵠羽於寒鴟。教之騫翥。遂使專詔誥教令之
事。為言語侍從之臣。內省孱微。益深榮懼。謹啟。


謝時相啟



[0818-19a]


某啟。某伏奉今日勅。授尚書駕部郎中知制誥依前充職
者。某才殊敏健。識異精通。既無環潤之姿。焉有矜嚴之譽。
繆因鎔鑄。驟陟煙霄。掌禁苑之文詞。列金門之侍從。顧惟
鯫淺。尋過津涯。忽自秋而徂冬。每素飱而尸祿。愈成靦[:#AS-FD55:●]。
益被顯榮。相公曲示洪鈞。重磨頑璞。降始終之茂德。宏特
達之深恩。再假丹青。復掀羽翼。遂使移粉署應星之列。帖
掖垣掌誥之名。盡出殊私。皆為華給。蚊蚋難勝於山岳。韲
灰何報於生成。謹啟。


[0818-19b]


謝集賢相公啟



某啟。某今日伏奉恩旨宣召。充職翰林者。出鈞鎔之巨力。
收扂楔之小材。拔自塵泥。驟陞霄漢。撫己實知其忝越。銜
恩載切於屏營。某洛下諸生。朝中孤宦。進取本無其聲援。
歸休又迫於羇離。既碌碌以終時。亦倀倀而度日。伏蒙相
公十九兄殊常降德。不次施恩。生暖甲於枯荄。化豐肌於
朽骨。出諸陷阱。置在門闈。綷鵠羽於寒鴟。教之騫翥。蒙虎
皮於下駟。抑以騰驤。但自捫心。何階報德。况專詔誥教令
之事。為言語侍從之臣。內顧孱微。益深榮懼。惟冀永賫肝
膈。長託鑪錘。但當有命以酬。固亦無言可謝。謹啟。


[0818-20a]


謝奉常僕射啟



某啟。某今日伏奉聖旨。令充職翰林者。龎鴻恩重。螻蟻命
微。循涯增感激之誠。揣己積叨踰之懼。伏以某名慚鉅下。
人異隆中。無賦雪之詞華。乏論天之才辯。頃歲纔萌進取。
便獲攀投。及門人指其登龍。託質時推其附鳳。因得交朋
改觀。行止增光。遂忝決科。俄榮筮仕。始優遊於諫省。旋履
歷於霜臺。郎署一棲。星霜六變。而偶茲多難。方困迷津。永
無振奮之期。益勵退藏之志。僕射憫其孤拙。哀以棲遲。忽
[0818-20b]
垂大恩。顧及衰緒。孜孜保證。矻矻維持。竟使凡材。遽膺劇
職。參玉堂之侍從。掌金殿之書詞。榮非始圖。事過初望。惟
誓永將死節。上報生成。倍激糜捐。冀申萬一。


謝奉常僕射啟



某啟。某伏奉勅命。授尚書駕部員外郎知制誥依前充職
者。某藝能無取。才格俱凡。任孤僻以趨時。守顓愚而樂道。
敢於榮顯。竊冀遭逢。伏蒙僕射不次垂恩。踰涯降德。雕朽
曲施其敏手。磨鉛俾耀其銛鋒。因得擺脫塵泥。昇騰霄漢。
專玉堂之詔誥。追金馬之遊從。尋過津涯。每慚靦冒。孰謂
纔踰累月。又陟華資。南宮秩換其詞司。西掖名參於演綍。


[0818-21a]


生成益被。灰粉何酬。感深空集其涕洟。恩重但期於隕越。


謝尚書丞郎給舍啟



某啟。某忽蒙宸獎。擢處內庭。循省荒蕪。倍懷兢懼。某才殊
二妙。譽媿三英。趨時既乏於梯媒。退跡倍悲於萍梗。某官
常迴恩獎。曲賜吹揚。遂使虛孱。成茲忝越。列侍從於金門
之下。掌書詞於禁苑之中。榮非始圖。事過初望。


謝衣叚啟



某啟。某伏奉手誨。伏蒙相公十九兄特以某初叨宸獎。賜
[0818-21b]
及衣服叚等。捧戴尊念。感激伏深。况鶴紋價重。龜甲樣新。
纖華不讓於齊紈。輕楚能均於魯縞。掩新蒲之秀色。奪寒
兔之秋毫。莫稱頑姿。難勝縟旨。倍切肝腸之感。永為裼襲
之榮。謹啟。


謝宰相啟



某啟。某文愧靈虵。質慚威鳳。謬因鎔鑄。遂竊顯榮。粉署握
蘭。詎有堂堂之稱。禁林視草。全乖藉藉之名。驟忝轉遷。盡
由撎舉。伏蒙相公俯迴念錄。過賜褒稱。尊誨下臨。恩言俯
被。假金駿為駑駘之飾。賤骨難勝。引朱絃於燋朽之餘。深
恩有自。


[0818-22a]


謝草詞啟



某啟。昨日獲忝轉遷。出於提獎。伏知舍人次當視草。曲賜
褒稱。裁成五色之紛綸。啟導九霄之渥澤。過勞江筆。潤色
堯言。指頑石為瑤瑾之流。謂駑馬有驊騮之足。揣循驚感。
倍切肺肝。


未召試先與奉常啟



某啟。某人惟冗末。地匪清華。異前修稽古之勤。乏往彥求
己之志。偶塵科級。旋履宦途。甘蒙碌碌之嗤。實愧堂堂之
[0818-22b]
稱。惟思勇退。祇欲自強。孰謂僕射念及孤沈。獎茲顓僻。遇
孔棃之津潤。別借齒牙。因姜被之包容。俯明肝膈。昨晚面
承尊旨。曲奉溫言。直欲拔自塵泥。置之霄漢。恩既生於望
外。喜載溢於情衷。况憫恤垂仁。念惜兼至。假毛羽而使遂
騫翥。迴鞭策而俾學騰驤。盡自生成。益隆邱嶽。但慮藝無
所取。材不足稱。仰累埏鎔。或孤撎舉。誓節永依於門館。酬
恩冀盡於死生。苟違斯言。是欺皎日。


未召試前與孫相公啟



某啟。某昨日早趨崇屏。面奉宏慈。承許與之恩言。荷提拔
之隆旨。循涯自失。沒齒知歸。某孤拙無媒。迂疎寡合。且乏
[0818-23a]
幹時之具。仍慙悅世之機。一忝班行。八移年歷。未絕遭逢
之望。分無騫翥之期。伏以某官光輔丕圖。啟迪昌運。當此
艱危之際。克展經綸之才。孰謂庸虛。亟塵褒採。况丹霄侍
從。清籞遨遊。資枚馬之流。以闡堯湯之化。顧茲孱薄。詎可
論思。倍懷感激之心。冀竭効酬之節。但以鉛刀鈍質。不可
厠於龍泉。瓦缶凡姿。固難齊於神鼎。雖感恩而載切。實顧
己以難勝。


上承旨崔侍郎啟



某啟。某才非敏達。器異閎深。乏百函飛翰之能。虧九紙課
[0818-23b]
詩之業。植操虛凌於霜雪。干時未脫於塵埃。自忝班行。尋
踰涯分。豈謂承旨侍郎念茲單拙。憫及埋沈。密迴吹借之
隆私。顯示挈維之重德。今日早面承尊旨。曲奉恩言。必欲
拔自泥沙。置之霄漢。擇千里驊騮之足。未棄駑駘。合九成
韶濩之音。不遺惉懘。感深泣下。喜過悲來。但虞不稱雕鏤。
實慮有孤提拔。循涯揣分。感德慚恩之至。


先與承郎啟



某啟。某伏思借其毛羽。則鍛翮者能飛。鼓以笙簧。則無心
者知感。輒陳引喻。仰謝吹噓。某濮上庸音。墦間賤品。植操
[0818-24a]
但期於霜雪。趨時未脫於塵埃。徒激攀棲。難希褒勵。近者
伏見宮相楊侍郎右司趙員外奉揚尊旨。竊話昌言。伏審
侍郎學士俯錄鯫微。獎稱孱薄。指其迂拙。謂以貞修。假鉛
紅於蕞陋之資。迴剞劂於離奇之木。感深泣下。喜過悲來。


下元金籙道塲青詞



維乾寧二年歲次丙辰十月戊申朔十二日己未。嗣皇帝
臣稽首太上聖祖大道金闕元元天皇大帝。伏以強名曰
道。迥出氤氳之表。惟天為大。是生恍惚之中。融和氣以陶
蒸。藹真風而煦育。况黃庭碧落。集列聖之威儀。絳闕丹臺。
[0818-24b]
聚㣥仙之步武。爰起祈恩之路。實開請福之門。敢用真誠。
陳於下會。今雖物無疵癘。年獲豐登。遠人不倦於梯航。絕
塞靡虞於烽燧。而鯨鯢作慝。蛇豕為妖。塗炭黎元。黷亂紀
律。宮朝載罹於焚毀。簪裾仍迫於羇離。敢不寤寐思[:#AS-8FBB:●]。曉
夕引咎。於是廣延真侶。重叩元關。幣帛交陳。香燈備設。伏
願堅覆露之德。暢亭毒之恩。使氛祲盡消。萬彙咸泰。復安
宗社。大定寰區。及臣眇身。同霑宏造。謹詞。


李浦



浦官右拾遺。


[0818-25a]


通泉縣靈鷲佛宇記



出梓城百三十里。山開而川長。城川而為之縣。縣其名曰
通泉。由縣以出西山。峭而壓於泉。宇巖而為之廟。廟其名
曰靈鷲。靈鷲居通泉僧境之絕。其初有頭陀僧選而居焉。
僧有神通力。乘白驢與白象同。視一眼而五眼具。蜀民為
商者。行及太原。北上五臺山。求見大菩薩。眾堅莫能致。有
老人出曰。菩薩在蜀。爾弗見耶。奚遠跡吾山焉。就窮所隱
指。是頭陀即其人。還蜀而望拜。且深訴其辭。為商者因大
[0818-25b]
布所聞。自是頭陀乃徧告邑人以西行。邑有烏眾寺。僧騎
白驢。揖對言別。畧無差焉。咸請備僧食而餞。不移晷而千
戶畢至。歸無疾而坐終巖上。幽隱而來化。自顯而化去。少
動蜀人之耳目。暨藏其身巖側百餘年。僧宇大廢。劚巖發
其骨。深莫能獲。殆今無遺跡。窅不可測。獨有所刻佛像。有
感必契。前邑長以頭陀勝跡。不可泯閉於巖穴中。及僧居
盡復。顧像在巖。猶感聲其事。後數十年。方啟其跡而宇焉。
僧有惠澄者。能經律有道行。未能成其宇而卒。邑人共致
禪僧道嚴續而成之。是宇也。中出翠微。旁開石室。古木凝
黛。疎篁鎖煙。於冬夜燠。當夏晝寒。且屏立前峯。席鋪四野。


[0818-26a]


望冠㣥宇。卓然境異。異泉石出。滴其涓流。而通大像之側。
自一而干。汲必敷其用。泉與像跡。始於頭陀。於今靈不絕
焉。浦客是邑。日登是山。或夕景將過。曉色未隆。當軒月行。
半壑雲起。披襟獨嘯。萬象在目。而嚴禪師端居禪室。客塵
不動。教所謂證戒定慧。乃自戒以得定。自定以入慧也。言
不戒而在定者。妄人耳。未定而求慧者。妄人耳。今嚴定不
離戒而慧可求。吾信其能。嗚呼。天下言禪者多矣。行禪者
寡矣。嚴其行禪者乎。同居僧法如。亦久遊禪林。深入禪境。
[0818-26b]
心相契而事同。其徒行源。律自束而禪習焉。齒甚少。未可
紀其巖室。浦以文自處。豈識禪者耶。徒見待以頭陀之前
事。未有紀者。希頌而刻之。得述其靈異之旨。并嚴禪之跡。
同碣於巖下。光啟二年丙午九月九日立。


莫休符



休符。光化二年檢校左散騎常侍。守融州刺史兼御史大
夫。


桂林風土記序



前賢撰述。有事必書。故有三國志荊楚歲時記湘中記奉
天記。惟桂林事蹟。闕然無聞。休符因退居。粗錄見聞。曰桂
[0818-27a]
林風土記。聊以為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