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0764-01a]


趙造



造官通直郎。試大理評事。


中大夫行內侍省內給事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賜緋魚袋王公墓誌銘并序




公諱文幹。字強之。其先即秦將翦。公之洪允也。自時厥後。
子孫衆多。文能出㣥。武蘊異畧。賁則善虜其將。戊乃下筆
成龍。功業居高。名施於後。秦霸天下。斯皆王氏之力也。遂
使高秋朗月。瀚海澄波。諸屬難儔。家世雄盛。皇朝中散大
[0764-01b]
夫內侍省內侍賜紫金魚袋奉詔和蕃使兼安西北庭使
諱奉忠。公之曾王父也。德重名高。情見義立。西戎斂迹。不
敢東窺。北狄戢㣥。不敢南牧。內侍省內侍賜紫金魚袋內
弓箭庫使奉天定難南朝元從功臣諱英進。公之祖王父
也。義勇冠時。見危致命。親承聖旨。獨步中朝。右神策軍散
副將雲麾將軍試殿中監奉天定難隨駕南朝元從功臣
諱臣端。公之烈考也。功高位下。命不待時。慶流有徵。果有
令子。榮高處厚。德抱雄圖。公即雲麾將軍第三子也。憲宗
踐阼時。公年始童舞。入趨紫闥。出踐丹墀。敷奏詳明。鬱為
[0764-02a]
俊彥。遂拜供奉官。恪居官次。務謹去奢。臨事無渝。為官不
昧。斯乃沖天逸翰。出潤喬松。錫以朱紱之榮。帶以銀章之
命。改棃園判官。奉八音之禮。專五菓之名。藝就日新。功勤
益著。遷鷄坊使。剪拂珍禽。在鬬自我。羽翼奇特。利用絕㣥。
每蘊能名。誰之與匹。轉宣和殿使。載離寒暑。日往月來。每
候鑾輿。晷刻無失。金石磨而不磷。璧玉琢而彌堅。改軍器
監判官。專任武庫。奠體有程。幹笴必時。實謂戎備。尋遷左
神策軍宴設使。庖厨有節。饔餼無遺。修饌必善於精華。宴
飲實慙其醉飽。鎮幕歌晚。坊局拖留。拜同官鎮監軍。地居
[0764-02b]
畿甸。鎮壓要衝。路接塞垣。命之監理。虬龍豈與蚯蚓為伍。
鸞鳳難可枳棘長棲。時當用才。俾之密侍。依前充供奉官。
使於四方。善能專對。利於一事。罔不克堪。未幾息車。改栽
接使。公墾園樹菓。殖地生苗。供億猶勤。庶事無闕。有司惜
才戀德。公乃布義行仁。開成五年。詔遣充新羅使。拜辭龍
闕。指日首途。巨海洪波。浩浩萬里。一葦濟涉。不越五旬。如
鳥斯飛。屆於東國。王事斯畢。迴木[:#AS-FBED:●]虜累程。潮退反風。征
颿阻駐。未達本國。恐懼在舟。夜耿耿而罔為。魂營營而至
曙。嗚呼。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及其不測。妖怪競生。波滉瀁
而滔
[0764-03a]
天。雲靉靆而蔽日。介副相失。舟檝差池。毒惡相仍。疾從此
起。扶持歸國。寢膳稍微。藥石無功。奄至殂謝。享年五十有
三。會昌四年歲在甲子夏四月蓂生五葉日。終於京兆萬
年廣化里私第。雖違三月之期。終遂九原之禮。是歲冬十
月十五日。葬於鳳城東龍首原。禮也。嗟乎。命之不偶。李廣
豈遂於封侯。梟在官門。士衡終聞於歎鵩。公婚於滎陽鄭
氏。克諧琴瑟。相敬如賓。有子三人。男曰義仙義立。女適齊
郡史氏。孤子銜恤茹荼。哀號罔極。恐田成碧海。谷變為陵。
片石未鐫。防墓何辨。用憑不朽之石。以誌永存之詞。銘曰。


[0764-03b]


猗嗟大夫。短折不祿。歷事五朝。白圭三復。賈誼促齡。士衡
歎鵩。許國一心。居家可理。善則稱君。過則稱已。君臣道合。
如魚如水。嫉惡如讐。見善必遷。愛如冬日。畏若夏天。臨官
廉平。無黨無偏。奉命出使。汎海東夷。洪流滉瀁。陽鳥攸危。
大波汨起。天地變移。王事斯畢。車騎辭迴。臨達本國。魑魅
為災。幽魂何往。遊岱不來。聯[:#AS-92F9:⿰帛⿱丿糸]經歲。四體轉衰。辭恩處順。
闔門銜悲。吾將安仰。哲人其萎。美玉永沈。寶劍斯折。聖心
哀慟。孤子泣血。福祚長存。恩光無歇。


裴坦



[0764-04a]


坦字知進。第進士。累官禮部侍郎。授江西觀察使華州刺
史。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


貶溫庭筠勅



勅。鄉貢進士溫庭筠。早隨計吏。夙著雄名。徒負不羈之才。
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於湘浦。移賈誼於長沙。尚有前席
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隨州隨縣尉。


王龜



龜字大年。宰相起子。大中末拜兵部郎中知制誥。咸通末
[0764-04b]
改太常少卿檢校右散騎常侍同州刺史。徙浙東觀察使。
為盜所害。贈工部尚書。


陳情表



臣才疎散。無用於時。加以疾病所嬰。不任祿仕。臣父年將
九十。作鎮遠藩。喜懼之年。闕於供侍。乞罷今職。以奉晨昏。


姚謩



謩。開成時鄉貢進士。


大唐潤州句容縣大泉寺新三門記并序




句曲之東。實曰崙峰。居峰之陽。厥生大泉。寺因泉而題焉。
後劉宋昇明二年。有邑令顏繼祖。捨宅移寺。南去泉五里
[0764-05a]
而遙。年代寖遠。碑記埋沒。粗所詳者。乃顏氏十三代孫。今
寺之惠誠也。太和初。監寺僧惠明與寺僧道琳等見三門
破壞。乃言於衆曰。此教東流。設象為法。牢落如是。瞻仰何
依。乃請今寺主僧常誼昔旅於是者。戮力誓心。募緣祈化。
如響斯應。人咸歸之。遠近趨走。投施香積。算財度費。功用
果足。乃革舊制。恢新謀。延袤縱廣。中閾無改。自太和庚戌
至於癸丑。凡四年。厥功告成。崇軒峨峨。三闔其門。飛簷翼
張。丹栱霞煥。矧茲寺以重岡疊嶺。罙入崖谷。行樹葱翠。煙
蘿蒙密。雲收霧卷。宛若仙闕。俾得道者同指歸於覺路。由
[0764-05b]
徑者詎深著於迷途。非我師之志誠。其孰能逮於此。今天
下學佛道者。多宗旨於五臺。靈聖蹤跡。往往而在。如吾黨
之依於孔門也。誼本鄭人。冠歲因往遊焉。遂剃髮於五臺
金閣寺。元和再歲。乃於渭州龍興寺依年具戒。振錫經行。
見色相之皆空。識衣珠之無價。又六年始到江南。初止於
近寺蘭若。其明春又之嶺南。詣禪訪道。酌水步雲。心契如
期。不遠千里。十一年遷至茲寺。初寺每有僧俗大會。五十
餘衆。號曰龍華。常患錡釜之器。不周於用。物有所闕。人多
告勞。誼乃發願。鑄一大鑊。求布金之長者。得鎔範之良工。


[0764-06a]


歸依一念之間。成就堅牢之質。濩落有用。碩大無朋。使天
人畢會於龍花。香積普沾於法味。由此故也。寺衆僉曰。誼
實有力於寺者。非宿習德本。沾諸善緣。豈能誘掖㣥心。終
成喜捨。太和初歲。乃聞諸府邑。請隸名焉。繇是三門洊興。
功致一貫。則誼之行業前修。推可鏡矣。人有語余於師為
文者。誼因錄所載。請識門焉。寺之備新記詳矣。辭曰。


寺之興。大泉是生。觱沸猶在。既溫且靈。寺之移。顏氏之基。
宋室舊邑。桑野離離。寺之終。誼實是工。大鼎渠渠。三門崇
[0764-06b]
崇。煙霞棟梁。松桂香風。周匝巖壑。警迷其鐘。文入於石。播
之無窮。


崔立



立官雒縣令。充採訪判官。拜監察御史。


莊憲皇后山陵奏



伏准正月二十九日勅。除陵寢外。其並約莊憲皇后山陵
制度者。伏以莊憲皇后合祔豐陵。不別置宮寢。今義安皇
太后於光陵東別擇陵地。與莊憲皇后祔禮不同。其宮殿
并諸色官員等。今與詳定官等同商量。伏恐合議建置。


蕭鄴



[0764-07a]


鄴字啟之。梁長沙宣王懿九世孫。及進士第。大中時累拜
戶部侍郎。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懿宗初為山
南東道觀察使。歷戶禮二部尚書。拜右僕射。以平章事節
度河東卒。


大唐故吏部尚書贈尚書右僕射渤海高公神道碑



公諱元裕。字景圭。六代祖申國公諱士廉。皇朝闕二字中尚
書右僕射。有仁儉之闕二字闕二十三字在陶唐氏闕五字以隱
德起為周文王師者。號為太公望。始受封於呂。子孫世仕
[0764-07b]
於齊。闕一字世孫公子闕二字闕一字與管敬仲俱為齊上卿。
闕一字侯有功闕十一字廿七世孫洪後闕二字為渤海太守。因
家焉。高氏故著闕三字闕四字後魏闕二字錄尚書事生岳。北
齊侍中。封清河王。生敬德。開府儀同三司。改封闕一字安王
申公闕三字之令闕十二字皇朝闕一字州長闕三字之行闕二字曾祖
闕二字州餘杭令。贈尚書戶部員外郎。大父諱甝。祕書省
著作郎。贈右闕二字大夫。皇考諱闕一字太原少尹兼御史中
丞。闕十二字之少子也。幼而穎悟。及長魁岸秀發。弱冠博學工
文。擢進士上第。調補祕書省正字。佐山南西道荊南二鎮
[0764-08a]
為掌書記。轉試協律郎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入拜真御
史。轉右闕四字侍御史闕五字豪舉闕一字拜司勳員外郎。轉吏
部員外郎。公之佐山南西道也。節度使崔公從以清明藻
鑒。推重簪組。洎公抗揖上席。雅望益洽。及登御史府。好為
犖犖事。自荊涉闕十一字急宣居常摧秣在櫪廏吏多闕四字
制爭闕二字闕一字闕一字導者必恐遽恇廹。授以驛馬不
敢問。積習為弊。刺史不能治。有道士趙歸真者。長慶初用
黃老祕言得恩倖。闕二字闕二字闕一字怪在驛闕四字自給
時公方徵入。遇歸真於途。連叱之。謂曰。汝妄人耳。天子置
[0764-08b]
驛馬。俾爾鼠輩疾驅耶。且黃冠驛馳。用何條制。顧左右牽
闕一字之。歸真沮撓不敢仰視。闕四字闕五字歸真闕四字聞者

憚焉。公之為柱國也。當寶歷初。天子年少。新即位。事多決
於內。或坐朝頗曠旬朔。大臣罕得闕一字謁。公上疏指斥。極
闕二字中外之闕一字以鎮闕五字闕三字之偘然公之為吏
部郎也。精闕一字簡峻。胥徒闕一字戢。若踐刀㦸。未竟南曹事。
會與銓長以公事爭短長。剛憤不能下。請急闕六字道除左
闕二字闕四字中書舍人。公之為諫議也。屬朝廷多故。李
訓鄭注貽禍闕一字亂。欲先立威定事。公察其必變。銳以勁
[0764-09a]
闕二字其頭角。章疏闕一字上。文宗知而不能用。及為中書
舍人。逆注益用事。注初以藥道進。至是闕一字然以才望自
居。會注遷秩闕七字揚其闕三字狀注方倚恩自大。恚不能堪。
遽出公為闕一字州刺史。注敗。復入為諫大夫。兼充侍講學
士。尋兼太子賓客。文宗重儒術。尊奉講席。公發揮教化之
本。依經傳納。上傾心焉。闕八字闕二字闕四字護之授闕一
闕二字通經文雅任職。而操剸闕一字濟素重朝廷上復

闕一字之未幾。擢拜御史中丞。兼金章紫綬之錫。公正色
立朝。百吏震肅。闕一字闕七字闕二字僚吏率多闕三字奬體
[0764-09b]
闕一字不篤濟辦闕一字倪甚威邪朋自遠。班行相顧。聳動屏

息。議者以為風憲振職。自元和以來。惟公為稱首。進尚書
右丞。改京兆尹。未幾。授左散騎常侍。遷兵部侍郎。轉尚書
左丞。知吏部尚書銓事。會恭僖皇太后陵寢有日。充禮儀
使。公為左右轄也。郎吏籍公岸谷之峻。皆石[:#AS-FBED:●]互闕四字
迎理。及銓綜衡鏡之務。抉奸與善。如見肝膈。猾吏闕一字
闕二字闕一字闕一字為防闕二字迷視聽公指摘闕一字
是非立辨。標為成憲。迄今賴焉。不杖一人。九流式闕一字
改宣歙池闕四字使兼闕四字入拜吏部尚書。闕五字闕十七
闕二字使闕一


[0764-10a]
事遷檢校吏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觀察等使。公友
睦清約。車服飲食比寒士。而闕二字闕一字奉公闕二字汲汲
如嗜慾。居一室。凝塵積機。澹如也。於宛陵闕一字二郡理於
漢南闕一字八郡化率用闕一字興利除害。刊為故實。在漢南
奏免闕一字內積年逋租七千八百餘萬貫。節用而已。公私
闕二字百姓闕二字之初公自侍講為御史中丞。文宗久闕六
內舉母兄少逸。上喜納而遂其志。少逸果能闕一字二帝

三王之業。發明闕二字上益敬重闕三字者咸謂公以誠事君
者也。愛闕二字不忘舉其親。舉其親不忘存其義。眉壽景福。
[0764-10b]
闕三字歸公為闕一字州之五歲。慨然有懸車之念。累章陳懇。

故復有闕四字闕一字即日渡江。將休於闕二字闕一字
一字大大中四年夏六月廿日。次於鄧。無疾暴薨於南陽

縣之官舍。享年七十六。上聞。撫機震悼。廢朝闕一字日。闕七
年十一月十日。歸葬於闕一字南府闕二字闕二字之南原。

以李夫人合窆。從祔於闕一字府君之兆次闕二字公前娶隴
西李闕一字吉州刺史宣之女也。再娶京兆韋氏。鄭國公孝
寬七代孫闕十字先考司徒府君闕二字衽席闕三字國太夫人
闕一字氏陰教修備。及公貴闕五字闕四字哀榮之禮渥縟矣。
闕一字闕一字


[0764-11a]
一人曰璩。李出也。進士擢第。試祕書省校書闕一字文行
記曰。有大德者。必得其祿其位其名其壽。闕一字公始終

可謂全闕二字銘曰。


烈山之闕三字太古闕十三字功錫姓申公嗣興闕二字佐命闕三
闕二字秀令降闕一字公生闕五字闕一字闕一字為廿資
闕六字闕一字行茂闕三字高終賈霜闕一字闕九字政嚴官
二字大競囂闕一字我敦德義時闕十一字大羹闕一字闕九字
闕七字我堅豸闕一字大方闕二字闕三字禁林密侍講席陪升

因經納誨承問闕一字能輔道闕七字闕二十五字闕五字


[0764-11b]


嶺南節度使韋公神道碑



韋氏之世系尚矣。陶唐氏之後。有國豕韋者。實為商伯。周
衰。遷於楚之彭城。漢興。韋孟為楚元王傅。繇孟五世至丞
相賢。韋氏遂顯大。賢封扶陽。後徙平陵。及子元成。別徙杜
陵。子孫家焉。遂為京兆人云。元成生寬。寬生育。育生後漢
尚書令浚。浚生梓潼太守豹。豹生東海相著。著孫冑。仕魏
為詹事。冑少子曰穆。後著號為東眷。八世至隋郁城莊公
諱元禮。距四世入唐。有為陜州刺史者諱岳子。於公為曾
祖。是生京兆少尹河北採訪使府君諱恒為王父。少尹生
[0764-12a]
贈刑部侍郎衡州別駕府君諱平。奉天之難。寇兵圍逼。時
鳳翔已害其帥張鎰。且應賊矣。公與從父弟臯能扞朱泚
於隴州。斬其使者。乃折其勢。公乃間行西走奉天。夜縋城
下。蠟丸發表。具獻功狀。德宗把手喜泣曰。富貴惟卿所欲。
口授御史中丞。公辭以素卑無貲。願從州縣祿。竟遂其志。
改萬年尉。從上至興元。道苦風疾。廢居優游散地。既慊當
世。其後宜有達人。娶彭城劉為麟女而生公。諱正貫。字公
理。幼而神靈。長而聰異。目所繫覽。不忘於心。耳剽音聲。洞
識節奏。季父太尉公臯特見器屬。且必能大其家門。故名
[0764-12b]
之曰臧孫。年十有五。先君歿於衡陽。奉喪歸北。裴僕射均
在江陵。故少公為表弟。欲擅有外家吉凶之事。且致贈焉。
公泣曰。不專於孤。有諸父在。如將聽命。恐傷叔父之義。不
敢拜賜之辱。蜀使俄至。他日反告太尉。深德異之。既除喪。
調補單父尉。太尉有大功於國家。德勢甚盛。韋氏子姓可
以坐掇朱青。公深自懲刻。遂博極㣥書。自三代已降。損益
制度。無不稽其典要。相國韋公處厚及韋湖南辭皆以學
識相高。每與公論搉當世之務。咸服其深切事情。雖賈生
不能過也。長慶初。遂棄官改名。對賢良極諫策。登乙卯科。


[0764-13a]


授太子校書。敬宗朝又以華原縣尉再登詳閑吏理科。遷
萬年主簿。考京兆進士。能第上下。頗得一時之俊。尋授監
察御史裏行。為北都留守推官。入臺為真監察。避同儕素
嫌。辭不與齒。除河南府司錄。旋為天平軍節度判官。得改
員外郎。所奉之主。即故相國令狐公也。丁內艱服闋。故李
相國紳請為浙東團練副使。賜緋魚袋。後辭職居洛。授檢
校主客郎中。知鹽鐵福先院。非其好也。擢萬年令澤州剌
史。又改太原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加金紫。從狄僕射之
[0764-13b]
幕。徵為太府少卿。改泗州剌史。歷光祿卿晉州剌史。入拜
司農卿。時內尚食供億縣官有闕。為其奏累。貶均州剌史。
陞壽州團練使。公當官剸據。率有良算。雖繁劇之來。千變
萬態。一以成機應之。故日用公事。圭稜歲校。能有餘裕。所
謂循良高妙。無跡可尋者耶。今上初即位。以理行徵。拜京
兆尹。京師稱難治者。日有生事。隨時抵巇。間不容髮。未易
以繩墨一面律也。濶狹小失其機。則見立敗。雖有神明之
用無及已。公能勺藥其間。安然無一事。如弄小方州云。奉
南郊。備赦令。上下百役。抑揚豪弱。無不得其平。居二年乞
退。除同州剌史長春宮使。加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百
[0764-14a]
粵之地。其俗剽輕。獵浮淫之利。民罕著本。又遠天子之法。
稅調裒急。一舞於吏手。故細胥假校益豪。民用是困從。公
至。鋤侵牟之窟。削冒名之吏。盡反為民。煩促頓舒。流庸盡
復。先是海外蕃賈贏象犀貝珠而至者。帥與監舶使必摟
其偉異。而以比弊抑償之。至者見欺。來者殆絕。公悉變故
態。一無取求。問其所安。交易其物。海客大至。越人尚鬼。事
有寘冥者。不質於醫而交於神。寢以成風。公醜其邪。命撤
屋塗扉。禁絕紛紛之禱。或曰將不利於公。不聽他日。秋水
大溢。將沒民居。訛言毀神而致。公譔服登城。向水酹酒而
[0764-14b]
聲曰。苟如云云。長吏身存。無嫁下人。俄而斂退。卒無害焉。
鍼肓反正。皆此類也。政成。亟上疏請覲。優詔留之。越三歲。
寢疾薨於位。實大中五年七月二十三日。享年六十有八。
天子為之不視朝一日。贈工部尚書。明年二月庚申。祔葬
少陵原之世墓。比薨。醫問相屬。比葬。弔贈之使交逢。凡在
嶺之南。軍吏與民。及部屬鰥寡士子魋髻之族。聞公之喪
皆哭。失市與宴。公篤孝睦親。㣥昆弟之貧與子姓之孤者。
收接如歸。婚配慰薦。惟恐不得其所。居弟誨之喪。傷哭變
白。惻動君子。與朋友盡誠信於然諾。踐報之道。不怠如癖。


[0764-15a]


名人偉士。多與深善。樂後雋。特露精誠。比比得之。力仁誼。
懲華侈。下席之日。家無池館。疏屬出涕。平生行事可知已。
娶監察御史博陵崔昇女。先公而歿。二子。長曰參文。太子
校書。次曰溫文。華州參軍。一女始歲。方大病。囑其後曰。無
厚葬。無用鼓吹。無煩諡於有司。志我墓者。無如故人趙君
檜焉。若夫碑。則俾我外姪蕭鄴為之銘。庶乎實而詳也。其
敢以辭。遂為銘曰。


雄操京兆。奄宅大州。太尉之後。惟公得侯。儒衣極摯。公慊
[0764-15b]
人優。業術益然。及親勇誼。善植牧全。始卒無媿。融鴻清洋。
式彌乃嗣。茲圖石刻。以永厥懿。商伯以遷。汪洋其源。至漢
始著。聿為盛門。徙居杜陵。承繼遂蕃。用儒持家。世世顯尊。
歷隋入唐。或軒或庳。起墜誠難。肖隆匪易。尚書之生。實屬
太尉。有庸有基。可席而位。公獨後之。孑孑自致。追念顯考。
詘於其身。如不我力。曷顏於人。由卑至鉅。能以才振。小大
之治。有脊有倫。


李涪



涪。昭宗時歷官金部郎中河南少尹國子祭酒詹事府丞。


刊誤序



[0764-16a]


余嘗於學古問政之暇。而究風俗之不正者。或未造其理。
則病之於心。爰自秦漢。迨於近世。凡曰乖盭。豈可勝道哉。
前儒廣學刊正。固已多矣。然尚多漏畧。頗惑將來。則書傳
深旨。莫測精微。而沿習舛儀。得陳愚淺。撰成五十篇。號曰
刊誤。雖欲自申專志。亦如路瑟以掇其譏也。


裴敬



敬官祕書省校書郎。


翰林學士李公墓碑



[0764-16b]


李翰林名白。字太白。以詩著名。召入翰林。世稱才名占得
翰林。他人不復爭先。其後以脅從得罪。既免。遂放浪江南。
死宣城。葬當塗青山下。李陽氷序詩集。粗具行止。敬嘗遊
江表。過其墓下。愛其才。壯其氣。味其嗜酒。知其取適。作碑
於墓。且曰。先生得天地秀氣耶。不然。何異於常之人耶。或
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字太白。故賀監號為謫仙。不其然乎。
故為詩格高旨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雲行鶴駕。想
見飄然之狀。視塵中屑屑米粒。蟲睫紛擾。囷蠢羈絆蹂躪
之比。又嘗有知鑒。客并州。識郭汾陽於行伍間。為免脫其
刑責而奬重之。後汾陽以功成官爵請贖翰林。上許之。因
[0764-17a]
免誅。其報也。又嘗心許劍舞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
曰。如白願出將軍門下。其文高。其氣雄。世稀其本。懼失其
傳。故敘傳之。太和初。文宗皇帝命翰林學士為三絕贊。公
之詩歌與裴旻將軍劍舞洎張旭長史草書為三絕。夫天
付上才。必同靈氣。賢傑相投。龍虎兩合。可為知者言。非常
人所知也。夫古以名德稱占其官諡者甚希。前以詩稱者。
若謝吏部何水部陶彭澤鮑參軍之類。唐朝以詩稱。若王
江寧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杜員外之類。以文稱者。若陳
拾遺蘇司業元容州蕭功曹韓吏部之類。以德行稱者。元
[0764-17b]
魯山陽道州。以直稱者。魏文貞狄梁公。以忠烈稱者。顏魯
公叚太尉。以武稱者。李衛公英公。以學行文翰稱者。虞祕
監。唐之得人。於斯為盛。翰林其以詩稱之一也。予嘗過當
塗。訪翰林舊宅。又於浮圖寺化城之僧。得翰林自寫訪賀
監不遇詩云。東山無賀老。却棹酒船迴。味之不足。重之為
寶。用獻知者。又於歷陽郡得翰林與劉尊師書一紙。思高
筆逸。又嘗遊上元蔣山寺。見翰林讚誌公云。水中之月。了
不可取。刀齊尺量。扇迷陳語。文簡事備。誠為作者。附於此
云。會昌三年二月中。敬自淠水草堂南遊江左。過公墓下。


[0764-18a]


四過青山。兩發塗口。徘徊不忍去。與前濮州鄄城縣尉李
劭同以公服拜其墓。問其墓左人畢元宥。實備灑掃。留[:#AS-92F9:⿰帛⿱丿糸]
帛具酒饌祭公。知公無孫。有孫女二人。一嫁劉勸。一嫁陳
雲。皆農夫也。且曰。二孫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因告邑宰
李君都傑。請免畢元宥力役。俾專灑掃事。嘻。享名甚高。後
事何薄。謝公舊井。新墓角落。青山白雲。共為蕭索。巨竹拱
木。如公卓犖。天長地久。其名不朽。此為祭文。寫授元宥。又
為碑曰。


[0764-18b]


貴盡皆然。名存則難。故余重名不重官。作李翰林碑。十五
字而已。


裴素



素。平州人。寶歷初進士。太和二年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
第三等。官中書舍人。


重修漢未央宮記



皇帝嗣位之年。衆靈悅附。日月所照。莫不砥屬。是以遠夷
慕義。琛賮鼎來。用文明以為理。洞風露之所啟。草木暢茂。
山川景清。擊壤鼓腹。莫識由乎帝力矣。嘗因勝日。聖思閒
遠。倦大厦之講習。想鮮原之遊衍。乃命法駕。備宮馭。細草
[0764-19a]
迎輦。神飇引衣。超然肆行。造適自得。視往昔之遺館。獲漢
京之餘址。邈風光以遐矚。眇思古以論都。襟靈洋洋。周視
若感者久之。於是召左護軍中尉志宏指示之曰。此漢遺
宮也。其金馬石渠。神池龍闕。往往而在。朕常以古事况今。
亦欲順考古道。訓齊天下也。至是遐歷。恍然深念。且欲存
列漢事。悠揚古風耳。昔人有思其人。猶愛其樹。况悅其風。
登其址乎。吾欲崇其頹基。建斯餘構。勿使華麗。爰舉舊䂓
而已。庶得認其風烟。時有以凝神於此也。於是命工度材。
審曲面勢。裁成法度。以就斯宮。攢櫨栱。密玉石。碧瓦龍錯。
[0764-19b]
層軒鳥跂。崇墉粉靜。璇題月照。舒廊四注以雲委。隆臺分
據而山屹。蟠虬蜿蜒。鱗動梠桷。蹲獸却騁。姿雄欄檻。宏袤
乎豁達。跨臨乎涇渭。綠竹凝遠。繁松藹深。奇樹流光。丹墀
迴遶。於是闢戲馬之廣場。開遠目之閒館。天地景新。山川
勢重。迴太華之秀氣。列終南之翠屏。九嵕而固護。八水分
流以縈帶。而又揚太液之波。繚周帝之垣。原隰成文。丹素
含華。翼樓杳以分張。雄虹直而中峙。神機一發。廓若懸寓。
祥煙瑞彩。鬱鬱葱葱。瞻迴途以下濟。撫璇璣而高視。見秦
川風物。漢原邐迤。感前王興廢。知稼穡艱難。吾君用
[0764-20a]
此鏡是非。闡思慮。豈獨資耳目。縱遊玩也。凡殿宇成構。總
三百四十九間。工徒役指萬計。武夫奮力。將校呈䂓。然而
材匪藻梲。塗惟儉靜。經之營之。不日而成也。按漢史。高祖
初定天下。悅卜洛之邑。為天地之中。有周室遺風。將都之。
婁敬諫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不可居也。夫洛陽四戰
之地。豈若秦川天府之國。山河形勝。真百二之勢乎。高祖
是日駕如長安。其後七年。北擊韓王信。相國蕭何居守而
營未央宮。因龍首山。作前後殿。建觀闕街道。周迴七十里。
臺殿四十所。帝還見之。怒曰。何治宮室之過度也。何曰。天
[0764-20b]
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德。帝悅而就居焉。自漢
元年乙未歲至聖唐會昌元年之辛酉。凡一千四十有七
年矣。其傾頹毀圮。悠然邈然。竟無有存之者。我后緬慕古
昔之興時。即其舊而新是圖。築摧基而繩脩木。不侈不約。
巍然嶷然。時以通覽無方。周視有截。則有若志宏奉聖君
之旨也。志宏姓魚氏。代宗皇帝之功臣朝恩之孫也。以績
効而封國公。由忠義而位上將。自總右廣。貞心冠古。陛下
龍昇大寶。光啟帝運。左右同德。東西一心。變生人之耳目。
煥大明之徽懿。武力忠壯。元機天啟。式是萬旅。吾唐有人。


[0764-21a]


由是委以腹心。寄之環列。上曰。忠為令德。有若士良志宏。
為吾左右矣。明年。上親見祖考。郊天神。雪灑川原。塵清城
闕。陽和風扇。綠野煙澹。是月也。三辰承初。以表無事。上乃
顧新宮。迴玉輦。列騎雲動。彩仗天旋。乃出金風。由是乎造
於未央。俯仰周視。肅威神而煌煌。遊焉息焉。容與悅懌。晴
山屏開以四遶。故城巉然而隱嶙。鮮風美景。薰然入座。上
從容言曰。吾今建是殿。且錫之以嘉名。其殿曰通光。其東
曰韶芳亭。其西曰凝思亭。乃立臯門曰端門。其應門題曰
[0764-21b]
未央宮。所以志大臣之忠力。且不忘吾好古也。乃命侍臣
曰。爾為我記之。刻以貞石。傳示乎不朽。臣素任當承旨。不
敢固讓。惶恐拜舞而文之。時會昌元祀濡大澤之明月也。
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