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0715-01a]


韋處厚



處厚字德載。京兆萬年人。本名淳。避憲宗諱改今名。元和
初進士。又擢才識兼茂科。穆宗朝拜兵部侍郎。文宗立。以
佐命功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靈昌郡公。太
和二年卒。年五十六。贈司空。


答李德裕丹扆箴詔



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表率諸部。肅清全吳。化洽行春。風
澄坐嘯。眷言善政。想歎在懷。卿之宗門。累著聲績。冠內廷
[0715-01b]
者兩代。襲侯伯者六朝。果能激愛君之誠。喻詩人之旨。在
遠而不忘忠告。諷上而常深慮微。博我以端躬。約予以循
禮。三復規諫。累夕稱嗟。置之座隅。用比韋弦之益。銘諸心
腑。何啻藥石之功。卿既已投誠。朕每懷開諫。苟有過舉。無
忘密陳。山川既遐。眷矚何已。必當勉已。以副深誠。


進六經法言表



臣聞三皇講道。五帝講德。三王講仁。五霸講義。所講不同。
同歸於理。理道之極。備於六經。雖質文相變。忠敬交用。損
益因時。步驟不一。然而釋三綱越五常而致雍熙者。未之
[0715-02a]
有也。自秦火蕩爇。孔壁穿蠹。曲學異辨。專門多惑。營道之
軌並馳。希聖之堂蓋寡。蕪文錯起。浮義互生。簡冊混散。篇
卷繁積。勞神於累代。弊形於當年。其知愈博。其得愈少。夫
然。通方之士。達識之儒。且猶不為也。況南面之尊。司道之
契。豈不貪其精而遺其麤者乎。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
精義神授。博識天資。山峻詞峰。泉蓄學海。膺休運則混六
合而不讓。思屈己則舞兩階而不疑。故當希皇踵帝。肩王
轢霸。可以區區近躅。擬於聖德哉。臣處厚臣隨採合易詩
書左氏春秋孝經等。因其本篇。掇其精粹。論紀先師微旨。
[0715-02b]
今亦附於篇末。總題曰六經法言。合二十卷獻上。取諸身
必本於五事。通諸物兼暢於三才。始九族以及於百姓。刑
室家以儀於天下。聖君良主之往行。哲人壯士之前言。天
人相與之際。幽明交感之應。窮理盡性之辨。藥石攻磨之
規。堯舜禹湯文武理亂之道盡在。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之
義必舉。其興可以勸。其違可以戒。此其所存者也。至如爻
象錯綜。陰陽難名。比興箴誨。幽隱難釋。誥命訓論。古今不
合。威儀數制。命諸有司。裦貶揚[:#AS-81EB:⿰⺘⿱宀隹]。歸諸史法。此其所遺者
也。商鞅之說秦王。歎帝道之難行。太宗之納魏徵。流王澤
[0715-03a]
而廣被。繇是言之。道無遠近。德無重輕。能者挈之如毛羽。
不能者舉之如嵩岱。今逢希代之君。當難合之運。故不能
以百家邪說。六國縱橫。秦漢刑名。魏晉偷薄。為盛時道。歷
代帝王。皆務纂集。魏稱皇覽。梁著進畧。鄴中則有修文之
作。江左則有壽光之書。但誇衒於聞見。非垂謀於理本。臣
今所貴。實異斯作。陸賈奏甚卑之論。尚稱善於高皇。方朔
獻雜糅之說。猶見知於武帝。伏惟陛下機務之餘。燕息之
暇。時降省覽。天下幸甚。


代裴度論淮西事宜表



[0715-03b]


臣某言。臣伏以方岳之任。職主分憂。苟事涉安危。利深社
稷。詞得專達。臣敢備言。是用輕冒上聞。伏惟少紓僅踰數
月。朝廷未議所伐。臣恐日長姦謀。彼將膠固士心。必希儌
倖啗利。滋蔓事則難圖。當其神情尚搖。足以觀釁。臣自聞
少陽權主留務。眾未甚寧。昨知少誠之子。誘扇其軍。又以
誅戮。天其或者勦絕姦類。大振皇綱。陛下得不上順天心。
乘時廢置。而又謀之遲久。臣竊為陛下惜之。何則。夫以少
誠怙兵偷安。二十餘載。恩惠自己。人知素懷。眾之所懷。必
厚其子弟。其勢以分。臣度具聞不與者半。所以人心持兩。


[0715-04a]


至有動搖。以斯觀之。或未盡附少陽。又以新殺其子。必有
疑眾之心。今若及未寧。出其不意。擇四方節制之臣可為
其帥者。使馳而入之。移少陽於他鎮以待之。彼得所安。必
效順承。而無固眾之志。則其黨自離心矣。因其所離。而制
其命。何求而不克哉。易所謂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然以方
布大信。不宜隱情。若先命中貴奉明詔。將告易位。以誠諭
之。從而後行。事可以濟。臣又度當今節制可以處淮西任
者。莫若河中節度使王鍔。寬厚慎重。練識軍情。必能悅慰
[0715-04b]
㣥心。鎮撫疑黨。若將移鍔於淮西。而俾與少陽不遠矣。朝
廷立遷授之權。而內足以除姦蠹之本。使少陽感恩以效
命。王鍔推誠以蒞眾。是淮西絕繼代之業。朝廷存宏貸之
德。亦將以息河北狐鼠之勢。示去逆效順之利。自然風靡
以成化。從此不希於苟得矣。斯事體大。伏惟陛下行之。議
者以為少陽兵戎賊臣。曾居叛黨。若將易處於關輔之地。
寵任以兵戎之權。何異夫朝四暮三。而終不離其數。是不
然也。夫根深者難拔。源長者難絕。彼深結眾根其人久矣。
我能絕之使安。植施於他。以變其所。庸非至計乎。且事不
先漸化之道。而欲頓歸於大政。亦難矣。方今征承宗以名
[0715-05a]
聞於天下者。豈不恃眾違命邀爵乎。若使少陽復而行之。
則其罪均矣。不可獨赦。則必分師以討之。當淮楚災旱之
餘。徵賦耗竭之日。是使蒼生興流亡之歎。甲兵無暫息之
時。上以傷陛下子育之心。下以竭邦賦資用之費。得不審
慎其舉而保其成算哉。伏以國家艱難已來。何北戎臣。竊
據州郡。父歿子代。兄終弟及。皆朝廷稽緩其事。不時即謀。
使生人之心。率以沿習。為患久矣。陛下神畧獨斷。超冠百
王。事當其機。宜以時革。臣不勝誠懇悃款之至。


論裴度不宜擯棄疏



[0715-05b]


臣聞汲黯在相。淮南不敢謀反。干木在魏。諸侯不敢加兵。
王霸之理。皆以一士而止百億之師。以一賢而制千里之
難。伏以裴度勳高中夏。聲播外夷。庭凑克融。皆憚其用。吐
蕃回鶻。悉服其名。今若置之巖廊。委其參決。西夷北虜。未
測中華。河北山東。必稟廟算。況幽鎮未靜。尤資重臣。管仲
曰。人離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理亂之本。非有佗術。
順人則理。違人則亂。伏承陛下當食歎息。恨無蕭曹。今有
一裴度。尚不留驅策。此所以馮唐感悟漢文。雖有廉頗李
牧。不能用也。夫御宰相。當委之信之。親之禮之。於事不效。


[0715-06a]


於國無勞。則置之散寮。黜之遠郡。如此則在位者不敢不
勵。將進者不敢苟求。陛下存終始之分。但不永棄。則君臣
之厚也。今進皆負四海責望。退亦不失六曹尚書。不肖者
無因而勸。臣與逢吉素無私嫌。臣被裴度無辜貶官。今之
所陳。上答聖明。下答㣥議。披肝感激。伏地涕流。伏乞鑒臣
愛君。矜臣體國。則天下幸甚。


論左降官準舊例量移疏



伏見赦文節目中。新左降官有不該恩澤者。在宥之體。有
[0715-06b]
所未宏。臣竊聞物議。皆言逢吉恐李紳量移。故有此處置。
若如此。則應是近年流貶官。因李紳一人。皆不得量移。事
體至大。豈敢不言。李紳先朝獎任。曾在內廷。自經貶官。未
蒙恩宥。古人云。人君當記人之功。忘人之過。管仲拘囚。齊
桓舉為國相。冶長縲紲。仲尼選為密親。有罪猶宜滌蕩。無
辜豈可終累。況鴻名大號。冊禮威儀。天地百靈之所鑒臨。
億兆八紘之所瞻戴。恩澤不廣。實非所宜。臣與逢吉素無
讐嫌。與李紳且非親黨。所論者全大體。所陳者在至公。伏
乞聖恩。察臣肝膈。倘蒙允許。仍望宣付宰臣。應近年左降
官。並編入赦條。令準舊制。得量移近處。


[0715-07a]


請明察李逢吉朋黨疏



臣竊聞朋黨議論。以李紳貶屈尚輕。臣受恩至深。職備顧
問。事關聖聽。不合不言。紳先朝獎用。擢在翰林。無過可書。
無罪可戮。今㣥黨得志。讒嫉大興。詢於人情。皆共歎駭。詩
云。萋兮菲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太甚。又曰。讒言罔
極。交亂四國。自古帝王。未有遠君子近小人而致太平者
也。又古人云。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李紳是前朝
任使。縱有罪愆。陛下猶宜洗釁滌瑕。念舊忘過。以成無改
[0715-07b]
之美。今逢吉門生故吏。遍滿朝行。侵毀加誣。何詞不有。所
貶如此。猶謂太輕。蓋曾參有投杼之疑。先師有拾塵之戒。
伏望陛下斷自聖慮。不惑姦邪。天下幸甚。建中之初。山東
向化。只緣宰相朋黨。上負朝廷。楊炎為元載復讐。盧為劉
晏報怨。兵連禍結。天下不平。伏乞聖明。察臣愚懇。


駁張平叔糶鹽法議



張平叔條制不周。經慮未盡。以為利者反害。以為簡者至
煩。張平叔一條云。應簡得公私鹽。當日具都數申度支。便
任府縣差人勾當出糶多少。逐日申報。糶價之內所得見
錢。去上都一千里者。任市當土布絹者。竊以禹貢甸服五
[0715-08a]
百里。近者納草。遠者納米。是量遠近而制輕重也。今言千
里外市絹。則是千里內須送見錢。興元洋州。並是八百里
內。駱谷道路。險阻非常。若送見錢。實為不可。又一條云。州
縣所要糶鹽人。委所在長吏於當州當縣倉督錄事佐吏
以下本所繇中揀選。不得差配百姓。如有鄉村去州縣路
遠處。即州縣揀定所繇。將鹽就鄉村糶易者。臣曾任刺史。
所繇入鄉村。是為政之大弊。一吏到門。百家納貨。今陛下
方以清淨簡易。休息蒼生。宜去其冗員。除其蟊賊。今山劍
州縣。境土至濶。其令若行。煩擾至甚。又一條云。臣今欲獻
[0715-08b]
鹽法。歸於簡易。但委州縣。則無不濟。伏緣所務至重。須以
廟堂宰臣充關內河東山劍等道鹽鐵使者。臣竊以度支
使四方稟奉。不殊宰相。權柄已重。不假台司。台司者。三公
論道之地。雜以鹺務。實非所宜。三十年來。竇參程[:#AS-82FA:●]皇甫
鎛並以錢穀居台鉉。非惟國體不可。抑亦名利難兼。所以
參輩不受國誅。必有天禍。又一條云。據每道每州糶鹽不
少。今所在戶口。都不申明實數。臣請令長吏有不親公事。
信任所繇浮詞。云當界無入糶鹽。交恐不濟。臣即請差清
疆巡官往所訴州簡責實戶口數團保者。臣曾為外州刺
[0715-09a]
史。備諳此事。自兵興以來。垂二十載。百姓粗能支濟。免至
流離者。實賴所存浮戶相倚兩稅得充。縱遇水旱蟲霜。亦
得相全相補。若搜索悉盡。立至流亡。宇文融當開元全盛
之時。搜丁出戶。猶以殘人斂怨。瘁國害身。此策若行。則甚
於彼。臣前月二十四日思政殿面奉德音。深䘏疲人。且不
配戶。聖德周悉繇見事情。臣等退而抃躍。以為昇平坐致。
若據此節。即與配戶無殊。平叔所陳。未副聖德。又一條云。
諸州府縣簡得鹽。便於當處官倉收貯。其京城兩縣簡責
得鹽。於度支兩常平院貯。當日各據數勒留。依所定估出
[0715-09b]
糶。從敕下後。諸巡院便計料般鹽。分付府縣供糶。常令所
貯有剩。不得令闕。如有違闕。知院官聞奏。貶遠惡處。官典
所繇節級重科決停解。如府縣不存公心。課利減耗。及所
送官鹽價匹段濫弱。幷送納不時。妄有申訴。其京兆亦令
司錄及觀察使停見任改散慢官。其專判鹽案及刺史請
貶與上佐。本州專判案官錄事參軍縣令亦請遠貶者。臣
竊以古人云。人愛其裘。反而負芻。皮既不存。毛將安傅。皮
喻百姓。毛喻國家。百姓不存。國家不立。今兩稅編戶。是國
根本。擇忠信之長。命慈惠之師。推赤子之仁。布愷悌之化。


[0715-10a]


猶懼不及。而有傷痍。今為鹽鐵不登。便須貶黜。雖龔黃召
杜之政。卓魯蒲密之能。無所施於聖代矣。又一條云。以設
法之初。沮議者眾。聖斷先定。則成績可期。令出之後。輦轂
之下。尤要隄防。恐爾兩軍市人。鹽商大賈。或行財貨。邀截
喧訴。臨時必有此色奸人。伏乞聖慈委兩軍中尉兼京令
尹切加把捉。如有此色捉獲。頭首所在決殺。連狀聚眾人
各加脊杖二十者。臣竊以古人云。利不百。不變法。工不十。
不易器。改更之事。自古所難。故云謀不欲多。決之欲獨。臣
[0715-10b]
於平叔。無親故。無讐嫌。所陳者非挾情。所議者歸利害。惟
聖上獨斷。推於至公。然彊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
所必犯。法必不行。臣嘗為開州刺史。當時被鹽監吏人橫
攪官政。亦欲鹽歸州縣。總領其權。嘗試研求。事有不可。蓋
以設法施行。須順風俗。或東州便則西州害。或南州易則
北州難。且據山南一道明之。興元巡管。不用見錢。山谷貧
人。隨土交易。布帛既少。食物隨時。市鹽者或一斤麻。或一
兩絲。或蠟或漆。或魚或雞。瑣細叢雜者。皆因所便。今逼之。
使出帛。則俗且不堪其弊。官中貨之以易絹。勞而無功。伏
惟聖明裁擇。


[0715-11a]


對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



問。皇帝若曰。朕觀古之王者。受命君人。兢兢業業。承天順
地。靡不思賢能以濟其理。求讜直以聞其過。故禹拜昌言
而嘉猷罔伏。漢徵極諫而文學稍進。匡時濟俗。罔不率繇。
厥後相循。有名無實。而又設以科條。增求茂異。捨斥已之
至論。進無用之虛文。指切著明。罕稱於代。茲朕所以歎息
鬱悼。思索其真。是用發懇惻之誠。咨體用之要。庶乎言之
可行。行之不倦。上獲其益。下輸其情。君臣之間。驩然相與。
[0715-11b]
子大夫得不勉思朕言而茂明之。我國家光宅四海。年將
二百。十聖宏化。萬方懷仁。三王之禮靡不講。六代之樂罔
不舉。浸澤於下。升中於天。周漢已還。莫斯為盛。自禍階。漏
壤。兵宿中原。生人困竭。耗其大半。農戰非古。衣食罕儲。念
茲疲甿。未遂富庶。督耕殖之業。而人無戀本之心。峻榷酤
之科。而下有重斂之困。舉何方而可以復其盛。用何道而
可以濟其艱。既往之失。何者宜懲。將來之虞。何者當戒。昔
主父懲患於晁錯。而用推恩。夷吾致霸於齊桓。而行寓令。
精求古人之意。啟迪來哲之懷。眷茲洽聞。固所詳究。又執
契之道。垂衣不言。委之於下。則人用其私。專之於上。則下
[0715-12a]
無其功。漢元優游於儒術。盛業竟衰。光武責課於公卿。峻
政非美。二途取捨。未獲所從。余心浩然。益所疑惑。子大夫
熟究其言旨。屬之於篇。興自朕躬。毋悼後害。


對。臣聞古之以道[:#AS-93FA:⿱艹泣]天下。皆酌之人言。用凝庶績。伏惟陛
下統承丕緒。光膺駿命。志氣中蘊。清明下臨。恤黎庶而惠
慈方洽。梟叛戾而威武已熾。猶能慮危於未兆。思理於已
安。聿追孝思。纘述前烈。愍官吏之無用。求斥已之至言。微
臣才用不足以操事。體識不足以經遠。祇奉聖問。伏用兢
惶。謹昧死上愚對。制策曰。朕觀古之王者。受命君人。兢兢
[0715-12b]
業業。承天順地。靡不思賢能以濟其理。求讜直以聞其過。
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漢徵極諫而文學稍進。匡時濟
俗。罔不率繇。厥後相循。有名無實。而又設以科條。增求茂
異。捨斥已之至言。推無用之虛文。指切著明。罕稱於代。茲
朕所以歎息鬱悼。思索其真。是用發懇惻之誠。諮體用之
要。庶乎言之可行。行之不倦。上獲其益。下輸其情。君臣之
間。驩然相與。子大夫得不勉思朕言而茂明之。臣聞復濟
慎懼。雖危必樂。理安佚肆。雖順必憂。帝堯之為道也大矣。
書稱其本。曰允恭克讓。文王之為德也宏矣。詩美其功。曰
[0715-13a]
小心翼翼。圖天下之安者。必稱之於勞。慮天下之大者。必
慎之於微。任賢誠固。思慮誠深。百姓雖未富庶。四夷雖未
賓服。天下明知其治也。任賢不固。思慮不深。百姓雖富庶。
四夷雖賓服。天下明知其亂也。今陛下鑒前代已往之失。
求當今未然之理。使虛文不設於下。至言必聞乎上。端視
凝聽。所委惟賢。則上獲其益矣。惠爵施祿。所理惟直。則下
輸其情矣。顧言而動。思利乎安。則何慮乎言之不行。顧行
而動。思利乎安。則何慮乎行之有倦。誠能兢兢於一日二
日。業業於無小無大。苟能此道。雖微必昌。雖柔必強。鳳凰
[0715-13b]
麒麟不足來。甘露醴泉不足致。三光四時不足序。天之高
明也。斯不愛其道。地之博厚也。斯不愛其寶。彼之大者猶
若是。況其細者而難乎。制策曰。我國家光宅四海。年將二
百。十聖宏化。萬邦懷仁。三王之禮靡不講。六代之樂罔不
舉。浸澤於下。升中於天。周漢已還。莫斯為盛。自禍階漏壤。
兵宿中原。生人困竭。耗其大半。農戰非古。衣食罕儲。念茲
疲甿。遂乖富庶。督耕植之業。而人無戀本之心。峻榷酤之
科。而下有重斂之困。舉何方而可以復其盛。用何道而可
以濟其難者。伏以陛下蘊充明德。繼荷大業。居十聖之全
[0715-14a]
區宇。守百代之成禮樂。揚高祖之耿光。播太宗之休烈。思
黷武而弭戢。念疲甿之富庶。理自順此生。危自反此作。兵
者國之威也。威不立則暴不禁。君得其術而已。舉其要而
已。凡善用兵者。用兵之精。次用兵者。用兵之形。用精者國
逸而功倍。用形者人勞而威立。令行禁止。俗富刑清。仁足
以懷。義足以服。端居廟堂之上。威加四海之外。而叛者嘗
欲繫其頸而制其命。伏其心而笞其背。此兵之精也。金鼓
擊刺。追奔逐北。攻城掠地。斬馘獻俘。憂思巖廊之上。謀制
千里之外。而叛者有以畏其威而懲其罰。化其心而戢其
[0715-14b]
暴。此兵之形也。陶然而化。其效不形。兵貴藏有於無。兵之
形不可張也。騷然而動。其政難久。人不可終擾。兵之精所
宜密勝也。今陛下既梟叛寇。復征違命。屈已之至。已浹於
兆庶。恤人之誠。已敷於四海。乘眾之怒。用兵之形。則近無
轉輸搔擾之勤。遠無經費供求之役。誠能固守。必大畏其
力。小懷其德矣。豈兵宿中原之為虞。生人耗竭之為慮。臣
又聞理國之本。富之為先。富人之方。勸農為大。三代以耕。
藉率天下。漢朝以孝悌配力田。皆勸之之道。夫農寒耕熱
耘。沾體塗足。晝夜之筋力勤焉。父兄之手足悴焉。而官輸
[0715-15a]
籍督。坐非已有。夷時郡邑長吏。偷容朝夕。養聲釣祿。非恤
人隱。此所以耕植之業不勤。戀本之心不固。有遁於軍旅
而邀功賞者。有冒於老釋而瀆清濁者。有逸於負販而制
貧人者。有隱於椎剝而干教令者。農耕之難也如彼。日百
其勸。常有不務者矣。游惰之逸也如此。日百其禁。常有不
息者矣。由上之為政。知人苦之者勸之必深。知人樂之者
禁之必至。昔賈琮以最於十二州。頒之以璽書。黃霸以甲
於二千石。寵之以侯印。惟陛下注意於守宰字人之官。以
田墾闢為最。地荒榛人離散為殿。即耕植可勸。困竭可蘇。
[0715-15b]
兵未弭則人不蕃。人不蕃則農不勸。農不勸則國用虛。此
榷酤所以興也。然鹽麴之稅。山澤之利。法用得其要。不在
峻其科。理不得其吏。猶不明其法。明其法。得其要。則上無
峻刻之舉。下無重斂之困矣。陛下制策曰。既往之失。何者
宜懲。將來之虞。何者當戒。臣聞王者之興。皆鑒乎前代。聖
君賢佐之所以興。昏主庸君之所以喪。景行其興也。用得
以常理。戒慎其喪也。用得以常存。詩人美殷鑒於有夏。賈
山諫漢而借喻亡秦。備於圖籍。著於編冊。非臣繁詞所可
曲盡。自陛下統極。舉滯淹。已逋責。恤刑獄。振乏絕。德澤所
[0715-16a]
臨。戴之不暇。微臣未見其失也。明將來之戒。其在法令刑
賞乎。四海之廣。億兆之眾。非家令戶告之能也。發號出令
而已矣。伏惟陛下聿求善政。大振洪猷。人之獻替。政之損
益。燦乎其書。灼乎其人。始則鼓舞蹈詠。不足以克其善。終
則渴日望歲。不足以喻其勞。教之本莫大乎復言。政之先
莫大乎重令。誠能復言重令。上之克當乎天心。下之允協
乎人情。天人交相為感。而災害不生。禍亂不作。非此。則日
有德音而人不悅。日有威罰而人不畏。苟不悅矣。無與同
勸。苟不畏矣。無與同沮。此非法令之可裁也。成一時之功
[0715-16b]
者。寵乎其功者也。思百代之利者。榮乎其名者也。其名不
足以勸者。則刑罰存焉。其效不得而寵者。則襃貶存焉。是
小人之所趨。君子之所務。今陛下刑賞已足。勸懲襃貶。又
存文史。君子竭忠。小人輸力。舉如鴻毛。拾如地芥。何為而
不成。何求而不效。陛下之不為。非不能也。伏以致誅逆黨。
罪止渠魁。原情究惡。不及其母。此帝王之刑也。戎臣饋軍。
致命折寇。渥恩必厚。爵位必加。此王霸之賞也。然善有彰。
雖賤賞也。惡有釁。雖貴罰也。賞一人不足以聳天下之善
者。其賞不足行。刑一人不足以禁天下之暴者。其刑不足
[0715-17a]
用。今宜賞不遺微細。惟功之所加。罰不為暴亂。惟罪之所
出。此天下之人。所以皆知賞之可重。而罰之可戒。制策曰。
昔主父懲患於晁錯。而用推恩。夷吾致霸於齊桓。而行寓
令。精求古人之意。啟迪來哲之懷。眷茲洽聞。固所詳究。臣
聞漢興。鑒亡秦孤立之弊。蹤周官眾建之法。苴茅列土。非
復異姓。其後吳楚彊大。本根不拔。晁錯之策未終。七國之
兵已發。主父念前事之敗露。期本朝之彊大。分封子弟。使
得推恩。諸侯之國。星解於上。漢廷之威。風行於下。此所以
為謀也。齊桓當周季陵夷之運。思大彰翊霸之功。志圖兼
[0715-17b]
弱。力存攻昧。思逞其欲。是務彊兵。習之野。大國防其謀。習
之朝。小國謹其備。其志不可以速得。其功不可以立俟。用
為隱政而行寓令。此其所以霸也。制策曰。執契之道。垂衣
不言。委之於下。則人用其私。專之於上。則下無其效。漢元
優游於儒學。盛業竟衰。光武責課於公卿。峻政非美。二途
取捨。未獲所從。吾心浩然。益所疑惑。子大夫熟究其旨。屬
之於篇。興自朕躬。無悼後害者。臣聞契者君之所司也。綜
其會歸。則庶務隨而振之。職者臣之所司也。踐其軌跡。則
百役通其流矣。委之於下者。委之職業也。非委其權。專之
[0715-18a]
於上者。專其操持也。非專其事。賞罰好惡之出。生殺恩威
之柄。此非權與操持乎。委之於下。則上道不行矣。提衡舉
尺。守器執量。此非事與職業乎。專之於上。則下功不成矣。
不委其操持。安所用其私乎。不專其職業。孰慮無效乎。君
收其大柄。臣職其所守。然大柄不得亢於上。臣得佐而成
之。所守不可屬於下。君得舉而明之。故乾之經曰。首出庶
物。坤之文曰。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
陽合而泰形焉。陰陽離而否形焉。君臣之道。蓋象乎此。漢
元優游於儒學。而權歸王氏。失其所專也。光武責吏事於
[0715-18b]
三公。而勞神簿書。集其所委也。一則曠而蕩。一則察而陿。
既非中道。不可以範。所謂陰陽乾坤之說。各存其道。而交
有所感。然成其悠久。配乎持載。如此而已。才者綜物以研
務。識者辨惑而不泥。體者撫往以經遠。用者臨事而造至。
神而明之。可以輔陶鈞。可以贊化育。微臣固陋。從師之說。
循名而實不克。承問而學不稱。進退殞越。懼煩刑書。謹對。


上宰相薦皇甫湜書



相公閣下。伏以燕國張公說登翊聖明。底寧泰階。推心旁
求。虛已下納。房太尉由布衣振起於門下。張曲江自蓬戶
[0715-19a]
發揮於嶺底。而繼播休名。襲佩相印。克懋勳德。不忝揄揚。
後之朝望。因以興勸。不多二公而推燕國者。以雜居㣥倫。
齊齒下輩。崇構棟幹。則杪忽方輕。琢飾珪璋。則蒙昧未曜。
器用既光。持之於耳目之前。垂後而無配。名節兼大。用之
於身世之後。希古而絕倫。夫豈推策考步之為乎。藏往知
來之兆乎。蓋合以尺牘片言。申以考跡定貌。靈異五行之
鍾粹也。文章心靈之造形也。著誠居業。本隱以之顯。觀心
擇術。自粗以之微。以是而求。則坐決萬方之內。立斷百代
之下。其術既定。其道甚明。竊見前進士皇甫湜。年三十二。
[0715-19b]
學窮古訓。詞秀人文。脫落章句。簡斥枝葉。游百氏而旁覽。
折之以歸正。囊六義以疾馳。諷之以合雅。苟堅其持操。不
恐於囂囂之訕。修其踐立。不誘於藉藉之譽。孟軻黜楊墨
之心。揚雄尊孔顏之志。形乎既立。果於將然。至於用心合
論。操毫注簡。排百氏之雜說。判九流之紛蕩。摘其舛駮。趨
於夷途。徵會理軸。遣訓詞波。無不蹈正超常。曲暢精旨。置
之石渠。必有劉向之刊正㣥言。列之東觀。必有孟堅之勒
成漢史。施之奏議。必有賈誼之兼對諸生。天既委明於斯
人。苟回險其道。未得按輪而驅。則必混翼於天池。飱精於
[0715-20a]
沆瀣。秉矰繳者從而道之。固無及矣。儻得遊門下。信其才
能。相公得徇公之名。有摭奇之實。後進幸甚。舍人驂御賤
役也。猶能達掃門之事。禰衡雕蟲薄技也。猶能遇非常之
薦。今某辱奉恩顧。實百於舍人之儔。皇甫湜蘊積才志。固
百於正平之量。處厚百舍人之勢。不能達百正平之心。方
切恃私於門館。明者觀之。其恥非一也。懼愚瞽不盡。謹繕
其書論賦合八首。用卜可否。輕凟嚴威。下情不任戰懼之
至。


翰林院廳壁記



[0715-20b]


魏晉已後。復典綜機密。政本中書。詔命詞訓。皆必由焉。唐
有天下。因襲前代。爰自武德。時有密命。則溫大雅魏徵李
百藥岑文本之屬視草禁中。乾封年則劉懿之周思茂范
履冰之倫秉筆便坐。自此始號北門學士。皆自外召入。未
列秘署。元宗開廣視聽。搜延俊賢。始命張說陸堅張九齡
徐安貞輩待詔翰林。厥后錫以學士之稱。蓋由德成而上。
與夫術數工藝。禮有所異也。逮自至德。台輔伊說之命。將
壇出車之詔。霈洽天壤之澤。導揚顧命之重。議不及中書
矣。尺牘旁午。章奏叢至。指蹤中外之畧。謀謨帷幄之秘。陰
[0715-21a]
陽造化。嘉猷密勿。萌制乎將然。事構乎無形。皆功歸元后。
而德播興運。循名跡者。莫窺其轍。想風彩者。孰究其端。雖
然。臧否無得而稱矣。貞元中由此而居輔弼者十有二。元
和中由此而膺大用者十有六。近日丞相府不由內庭者。
斷國論。宰法度。雖有利器長材。未免缺折掉撓。建中以來。
簡拔尤重。故必密如孔光。博如延州。文如卿雲。學如向歆。
器如黃顏。直如史魚。然後得中第。士之游心處已景行於
六如者。而又飾之以潔球璋之行。貫金石之誠。雖潛聲匿
跡莫能脫。漢時始置尚書郎五人。平天下奏議。分直建禮。
[0715-21b]
含香握蘭。居錦帳。食太官。則今之翰林。名異而實同也。時
論以為登玉清翔紫霄。豈蓬山瀛州而足喻乎。齊桓公納
廄人編棧之說。以為直木傅直。則曲無由至。曲木傅曲。則
直無由至。後之君子。戴明聖。協盛時。推廄人之規。移於引
賢。使如貫珠駢璧。則瑕瑜不雜矣。內給事李常暉內謁者
監王士政並掌院事。延於十年。與直狥公之議。聆於朝端。
中書舍人杜元㯋兵部侍郎沈傅師洎諸學士。皆涉歷歲
久。備乎前文者也。李常暉以北閣舊記。室別堵殊。義非貫
通。改於前廳。僉以為便。聖上紹復墜典。留神太古。處厚因
[0715-22a]
與司勳郎中路隋職參侍讀。通籍近署。紀述之事。前託沈
傅師。沈公以為稱善之在已。不若使其人讓。於處厚無以
辭。時皇帝統臨四海之初元也。


興福寺內道塲供奉大德大義禪師碑銘



應身無數。天竺降其一。禪祖有六。聖唐得其三。在高祖時。
有道信叶昌運。在太宗時。有宏忍示元珠。在高宗時。有惠
能筌月指。自此脈散絲分。或遁秦。或居洛。或之吳。或在楚。
秦者曰秀。以方便顯。普寂其允也。洛者曰會。得總持之印。
獨曜瑩珠。習徒迷真。橘枳變體。竟成檀經傳宗。優劣詳矣。
[0715-22b]
吳者曰融。以牛頭聞。徑山其裔也。楚者曰道一。以大乘攝。
大師其黨也。三祖之德之也。則無一心可攝。無一境可
遣。不攝不遣。冥於大順之言也。則稱器投物。量機應命。皆
持權以明實。用實而照權。自時厥後。迷方滯跡。是非迭興。
物我不泯。正南而邪北。有北而空南。而不知南之心生。自
同北矣。北之見滅。乃亢南矣。大師振法之鐸。操化之衡。非
中非徼。非妄非覺。無居可以留神。無入而不自是。乘大智
而獨逝。遊法區而無涯。大師東海徐氏。衢州須江人也。母
氏方娠。必絕葷而後食。合宿既誕。必擇乳而後飲。幼而出
[0715-23a]
世。奇表秀物。童而落髮。異骨見頂。依本郡潛靈寺僧惠績。
二十受具戒。若律若禪。無不通貫。後謁道一於江西。時趨
者川奔。學者市聚。一扣祕賾。廓然懸解。乃以拯物為心。博
施為任。契心於洪州。應緣於上京。孝文皇帝既清大難。齋
心無為。建中尉以總武旅。名功德以統緇黃。大師來之夕
也。右神策護軍霍公見夢焉。翌日訪之於慈恩寺。且與寐
合。遂表聞為內道塲供奉大德。順宗皇帝之在儲闈。問安
之餘。棲神道域。嘗問尸剎禪師。經言大地普眾生。見性成
佛道。答曰。佛猶如水中月。可見不可取。後因問大師。曰。佛
[0715-23b]
性非見。必見水中月。何不攫取。順宗然之。復問何者是佛
性。答曰。不離殿下所問。默契元關。一言遂合。後入內神龍
寺法會㣥僧。有湛然法師者。登座云。佛道遐險。經刦無量。
南鄙之人。欺紿後學。大師曰。彼自迷性。盲者可咎白日耶。
順宗顧謂諸王曰。彼不諭至道。其儔叱下。數旬而卒。後德
宗降誕日。於麟德殿大延論議。龍梵冥護。人天傾聽。時有
問者曰。心有也。曠刦而滯凡夫。心無也。剎那而登妙覺。何
也。大師曰。此乃梁武帝云然。心有者。是滯於有。既有矣。安
可解脫。無也。何人而登妙覺。大師之旨。蓋以為㣥生十號。


[0715-24a]


等為有。已迷者終不復悟。等為無。已悟者終不復迷。時會
中有讚道云云無以比。大師曰。行止偃息。畢竟以何為道。
對曰。知者是道。大師云。經云不可以不識識。不可以不知
知。安得知者乎。復曰。無分別是道。大師曰。經云善能分別
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安得無分別者乎。復曰。四禪八
定是道。大師曰。佛身無為不墮諸眾。安在四禪八定者乎。
問者辭窮。眾皆愕眙。大師之旨。蓋以一切法是。一切法非。
於無性無象而有得有喪。一切亦非。於有形有紀而無取
[0715-24b]
無捨。一切亦非。夫然。豈可以一方定趣決為道耶。故大師
以不定之辨。遣必定之執。袪一定之說。趣無方之道。自是
兩宮崇重。道俗宗仰。累錫縑繒。不可畢紀。奔問禪扃。日聞
祕偈。一味之雨。雖無二沷。眾殊之器。皆有所拘。以是及門
者至多。入奧者蓋寡。大歷中。遊上饒郡西百里所。山名鵝
湖。三峯秀揭。摩霄蔭江。雞犬四絕。植錫宴坐三日。有獵者
棄弓矢。奔告邑落。或披苫蓋。或窟巖石。未逾旬而來者襁
屬。其格物也如此。既而涉夏。學者如麻。朝粥既罄。咸請白
大師。師曰無憂。及旦有負米而施者。其前知也如此。先是
㣥虎暴噬。大師遇之於路。以杖扣其首曰。當息害心。自是
[0715-25a]
虎遠遁。其仁感也如此。貞元初。禮部侍郎劉太真出典是
郡。通津修梁。為水所敗。以大師為眾嚮伏。虔請下山。成於
不日。其應物也如此。永貞初。順宗不康。大師遂歸本郡。京
師祖道者。自皇都及灞上。車蓋溢路。所至皆嚚傲恥革。刑
獄用省。故郡守藩岳。無不請益。以為有助於政術。元和十
三年正月甲子。告門人曰。我七日為最後供。是日清晝澄
霽。當峯有雲沓起。俄而覆於禪室。眾鳥鳴號。哀聲如人。時
左右進藥。侍者曰。此宜在晨旦。大師曰。汝果知有晨旦乎。
其夜恬然順化。報齡七十有三。僧臘五十有四。門弟子無
[0715-25b]
數。或巡名山百郡。今親侍左右者。則廣濟翛然獻中普修
靈[:#AS-9970:●]宏昭。并徒眾等。奉其全身。建塔於其地。夫無生之應
物。動而皆寂。順緣而無生。靜而無窮。故其來則入皇宮。登
寶座而瘖異論。其往則下國。感殊類而羶法存。委和也。
吾何恃存。委蛻也。吾何恒亡。門人宏鑽仰之志。存示現之
轍。僉議琢石。傳之無窮。銘曰。


峻頂方顙。蓮目秀眉。望焉溫溫。即焉熙熙。示為法器。載為
德儀。我與五蘊。不即不離。鏗然華鐘。擊之不窮。無跡無眹。
如指揮空。了性非言。捨言何從。無患言說。如響隨風。溺權
[0715-26a]
遠實。滯實異權。權實合融。正智乃圓。獨覺利器。無漏後根。
奚思爰度。莫究其源。清靜久虛。包囊無裔。無起無滅。無縛
無解。迷者炎宅。悟者涼界。是中不二。乃造實際。資是至因。
登平極報。具三十二。成八十好。御一乘車。摧五魔道。以色
觀我。是謂邪倒。花房百億。一土一佛。澄波千川。一水一月。
月體其二。波影千別。吾師於斯。善行無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