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0682-01a]


牛僧孺



僧孺字思黯。隋僕射奇章公宏之裔。第進士。元和初登賢
良方正制科。長慶三年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敬宗立。加中書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封奇章郡公。罷為武
昌節度使。文宗立。復以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加門下侍郎。
出為淮南節度使。召拜左僕射。武宗朝進太子太傅。貶循
州長史。宣宗立。還為太子少師。卒年六十九。贈太尉。諡曰
文簡。


[0682-01b]


請仍禁諸道節度不得奏請任使奏



諸道節度觀察等使請在臺御史充判官。臣伏見貞元二
年勅。在中書門下兩省供奉官及尚書省御史臺見任郎
官御史。諸司諸使並不得奏請任使。仍永為常式者。近日
諸道奏請。皆不守勅文。臣昨十三日已於延英面奏。伏蒙
允許重舉前勅。不許更有奏請。


請祧遷元宗廟主奏



謹案周禮。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七。尚
書咸有一德篇亦曰。七代之廟。可以觀德。荀卿子曰。有天
[0682-02a]
下者祭七代。有一國者祭五代。則知天子上祭七代。典籍
通規。祖宗功德。不在其數。國朝九廟之制。法昔周之文。太
祖皇帝始為唐肇基天命。義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堯皇
帝創業經始。化隋為唐。義同周之文王也。太宗皇帝神武
應期。造有區夏。義同周之武王也。其下三昭三穆。謂之親
廟。四時常饗。自如禮文。今以新主立廟。元宗明皇帝在三
昭三穆之外。是親盡之祖。雖有功德。禮合祧遷。祫禘之歲。
則從合食。


請立決獄程限奏



[0682-02b]


天下刑獄。苦於淹滯。請立程限。大事。大理寺限三十五日
詳斷事申。刑部限三十日聞奏。中事。大理寺三十日。刑部
二十五日。小事。大理寺二十五日。刑部二十日。一狀所犯
十人已上。斷罪二十件已上為大事。所犯六人已上。所斷
罪十件已上為中事。所犯五人已下。所斷罪十件已下為
小事。其或所抵罪狀。若所結刑名並同者。則雖人數甚多。
亦同一人之例。比來刑獄淹滯。亦緣官吏人稀。今請刑部
四覆官幷大理六丞。每月常二十日入其廚料。牒戶部准
例加給。又近日所斷刑獄。多稱緣元推節目不盡。移牒勘
[0682-03a]
覆。致此淹滯。今日以後。如臺推覆節目不盡。致令所司須
更盤勘。元推官書下考。本典轉選日量殿三選。


奏黃州錄事參軍張紹棄妻狀



右。臣得張紹妻盧氏狀。其張紹寵婢花子。每令無禮相陵。
臣推問有實者。伏以張紹忝跡衣冠。幸陶德化。不敦二姓
之好。敢瀆三綱之經。嬖惑女奴。蔑侮妻室。非特衣服飲食。
貴賤渾同。兼亦待遇等威。袵席顛倒。款招明白。愆尤至多。
縱稟性庸愚。靡及於教義。而歷官州縣。合聞於憲章。逞其
邪心。曾不懼法。顧茲醜行。恐玷大猷。臣職在觀風。事先按
[0682-03b]
俗。有關政理。敢不申聞。伏乞明示罪名。流竄遠地。使人知
家道。以誡士林。謹具奏聞。伏聽勅旨。


奏議吐蕃維州降將狀



吐蕃疆土。四面萬里。失一維州。無損其勢。况論董勃纔還。
劉元鼎未到。比來修好。約罷戌兵。中國禦戎。守信為上。應
敵次之。今一朝失信。戎醜得以為詞。聞贊普牧馬茹川。俯
於秦隴。若東襲隴坂。徑走回中。不三日抵咸陽橋。而發兵
枝梧。駭動京國。事或及此。雖得百維州。亦何補也。


養生論



[0682-04a]


僧孺嘗讀嵇康養生論曰。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下可數百
年。至於調節嗜慾。全息正氣。誠盡養生之能者。僧孺以養
身之於養生。難與易相遠也。所以康能著其論而陷大辟。
葢能其易而不能其難者也。且天地稟生之道眾。而貴之
者寡。然而貴乎生。以有用於道也。生而無用。焉貴其生矣。
而又况康不能養乎哉。且康居於是世。能忘名利之名。而
不能使人忘其名。能忘其情慾之情。而不能自忘其情。能
忘已喜怒於內。而不能防人之喜怒於外。雖其名利情慾
[0682-04b]
喜怒之心。不改乎內。而能致其康寧焉碩大焉。猶善豢者
之犬彘肥腯。適足使屠儈之刃促乎已矣。出而處。語而默。
是養其生者也。處而語。出而默。生其喪矣。沮焉溺焉。道無
邪。行無詭。言中規。行中矩。而得其時。是養生於出處者也。
孔焉孟焉。可而仕。否而退。是養生於出處語默之間者也。
若中散者。棲乎下不可謂出。揚其名不可謂默。非出處則
在用中於禮義人倫之道也。禮者道之器也。而肆情傲物。
蔑棄冠服。是禮之大喪也。禮喪而道喪。則鍾會欲無惡。晉
王欲不刑之。不可得也。然康之為人。區區不列於中人。豈
欲引而論之哉。以折文垂論。則人之中者引而惑必眾。故
[0682-05a]
不得不明也。先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又有患
難以相死。此則得死。此則得道得死而為壽。不以非道得
生而為壽也。仁如比干而剖死。直如屈原而溺死。廉如介
推而焚死。忠如蕭望之而藥死。而道存洋洋乎不已。予謂
所存之生至遂大。是能養生者。若碌碌愚生。不以五常之
道為人。予焉知其壽歟。焉知其昆蟲歟木石歟。靈蛇千年。
予不知其壽也。石有時而泐。予不知其久也。葵能衞其足。
予不知其全也。若康之養生。有類是也。適為下矣。又况不
能類之者哉。嗚呼。能養生於道者。生死長短可也。


[0682-05b]


善惡無餘論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則其善
惡之積。俱無餘也。不者。善人之子。不必皆惡。若慶必加於
善人。殃必加於不善人。予恐慶殃之謬加也。力人而已。余
固曰善惡慶殃。俱無餘也。餘慶勸人之善。餘殃誡人之惡。
則善人之子。能不有恃慶怠於善者乎。惡人之子。能不有
恣惡俟其殃者乎。末代之君。世祿之人。先見萬乘之尊我。
八音之娛我。五味之飽我。黃金白璧之富我。不知父兄得
道而傳之。已行不善而失之。乃至乎萬乘為匹夫。世家為
[0682-06a]
皁隸。烏謂餘慶之可恃乎。父善及子乎。子不善而父伐之。
石碏是也。兄善及弟乎。弟不善而兄殺之。周公是也。父母
與兄弟。不能令子弟之不善。又可以恃餘慶於天下乎。父
惡殃子乎。父出之而堯貴之。虞舜是也。母惡殃子乎。母惡
之而父好之。鄭莊公是也。兄惡殃弟乎。兄伐之而齊立之。
桓公是也。父母兄弟不能攻子弟之善。而况餘殃可累於
天下乎。且善者天下好之。常道也。惡者天下惡之。亦常道
也。豈有將好惡必先稽其所自哉。必不然矣。若以勸善懲
惡為意。則當懲報復於身。猶慮其不信。况欲遠懲於身後。
[0682-06b]
而取人之信者乎。又不然矣。昔夫差信伍員。初善也。任宰
嚭。終惡也。初善霸天下。終惡滅全吳。前慶後殃者。皆身也。
太甲放桐宮。初惡也。任伊尹。終善也。初惡受拘囚。終善復
天下。前殃後慶。亦身也。吳之嗣可以前慶後殃。殷之嗣可
以前殃後慶乎。予固謂殃慶皆復於身也。不復乎子孫也。
然予敢謂善必慶而貴。惡必殃而賤也。所以貴者道貴也。
所以賤者道賤也。道之貴乎。孔父素王也。道之賤乎。殷辛
獨夫也。餘慶餘殃。則吾不信之矣。


守在四夷論



[0682-07a]


傳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葢言能令四夷不侵。咸自守境。
洎周漢迄隋。多不知守身。但欲令四夷自守。殊不知四夷
自守。國內皆成四夷也。因著論以明之。何者。夫守之大旨。
以防攻也。善防其攻者。莫若防其敗。善防其敗者。莫若防
其亡。夫四夷不守境。不過於畧地侵城。是有敗無亡也。若
王者之貴。如天如地。苟落一星。伐一樹。不足損天地之光
輝。葢帝王之權。能殺人。能生人。能達人。能窮人。能貧人。能
富人。故四國之人思親之。必伺君好而贊之。雖似親之。其
[0682-07b]
實攻之。王者守大道。淪非道。是則不見敗而有亡也。况四
夷之攻至難者有四。國人之攻至易者亦有四。四夷之攻
以白刃。國人之攻以巧言。四夷之攻以鼓鼙。國人之攻以
祕隱。四夷之攻以兵相害。國人之攻以矯相親。四夷之攻
以兵相侵。國人之攻以矯相益。故觀白刃則懼而思守也。
聆巧言則甘而思受也。聽鼓鼙則警而思備也。遇秘隱則
懵而思述也。逢相害則恚而思讐也。見相親則感而思近
也。值相侵則忿而思報也。得相益則和而思隣也。攻邊則
人人思守也。攻身則人人思受也。抑人情之常。非所鑽鑿
而異也。且王者之守有六失。守之不固則非道攻之。守之
[0682-08a]
不貞則色攻之。守之不約則聲攻之。守之不廉則聚斂攻
之。守之不儉則奢侈攻之。守之不正則邪佞攻之。守之不
仁則征伐攻之。夏捨淑德而嬖妹喜。是色攻而亡也。殷捨
德音而耽愔愔。是聲攻而亡也。周厲捨廉節而悅榮夷公。
是聚斂攻而亡也。秦始皇捨節儉而起阿房。是奢侈攻而
亡也。漢靈捨正直而近刑人。是倖佞攻而亡也。隋煬捨慈
仁而事遼東。是征伐攻而亡也。自三王百代。無四夷之攻
而亡者。皆以守身不謹。為嗜慾所攻故也。雖得四夷自守。
復何益哉。或云幽王為犬戎所滅。僧孺以為幽王自以守
[0682-08b]
道不固。頻舉偽烽。嗷嗷天下。空於杼軸。加以褒姒以色攻。
俾諸侯不信而敗。非獨由於四夷也。至於晉之十六國。稽
其本則禍於惠帝也。賈后以色攻。賈謐以佞攻。致令八王
並興。生人減半。然後戎夷乘間。敢為窺窬。可謂四夷先起
於內。不由四夷不守於外也。故有德者必先守身而後四
夷。無德者不先守其身。但令四夷自守。曾不防戎狄在其
國中。故攻秦之胡者二世也。豈必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哉。
沈尹戌雖舉守四夷之言。而不書守身之道。是載華而畧。
實非垂範之旨也。敢因文字。以附簡書之闕。


[0682-09a]


辨名政論



史記商鞅見孝公。以為鞅說之以帝王道。公曰安得待數
十百年。以伯說之。欲而未能。以強國之術說之。而公甚歡
也。似云強國非帝王之道。又若云帝王之道必成於數十
百年。余愈恐後之為政者。捨強國富人。而別求帝王之道。
則潰潰然無指歸矣。請搉而論之。且君道無定名。便國利
人。則君之道也。然予所謂鞅之政。必可以強國富人也。而
鞅之傳曰。令不十年而人大悅。家給而人足。怯私鬬而勇
[0682-09b]
公戰。予則不知皇帝王伯。捨此何為君道也。且帝如軒轅
虞舜乎。斬蚩尤而格有苗。是不欲強其國歟。王如夏啟周
文乎。滅有扈而伐有崇。是不欲強其國歟。伯如齊桓晉文
乎。修內政而蒐被廬。是不欲強其國歟。况秦之患者六國。
若不先富其人而強其國。又可以高枕無為而成君道歟。
况皇帝王伯。同位而異名者也。孰謂皇帝之名優乎哉。王
伯之名劣乎哉。君人者當務乎道適時。不務乎名飾位也。
故捨名而就時者日昌。捨時而就名者日亡。宋襄之亡。慕
伯之名而失時者。徐偃之亡。慕仁之名而失時者。魯隱之
亡。慕讓之名而失時者。若使秦居六國之衡。不先富人強
[0682-10a]
國。而別求皇帝王伯之道。予謂就帝王之名而失時者。又
安得君於天下乎。嗚呼。天地不分於皇人帝人王人伯人。
政利於人皆君也。秦始可以弱其國而有天下皇矣乎。子
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又曰既庶矣。繼曰富之。若此。則夫
子之政。亦先強國富人也。庸可謂夫子之道。非帝王之道
歟。又曰。如有用我者。朞月而已可也。若如此。又不可謂帝
王之道必成於數十百年也。或曰。子云如有王者。必世而
後仁。百年亦可勝殘去殺矣。如此。則帝王之道。久而成者
也。予又不知其然矣。且堯之有道乎。生丹朱焉。舜之有道
[0682-10b]
乎。生商均焉。則堯之道。宜成於朱也。舜之道。宜成乎均也。
又何堯舜之道。末成於身。而不成於朱均之世也。且危邦
之人思治。甚於饑人之思食也。若以數十百年之道導危
邦。是猶強柔嘉之食。遠其期而給饑人。邦危人饑。此何以
安之乎飽之乎。予故曰政有富生人強國家。皆安得不謂
之君道也。不知皇帝王伯之名升降也。又不知數十百年
而成何待也。


辨私論



近古之人所謂私者。謂苟牟於利。苟處於逸。苟潤其屋者
[0682-11a]
也。僧孺以為斯皆小人之私。非聖人之私也。夫聖賢無私。
而不自知其私也。何者。必公其身以利於人。是不私一身
而使天下私之也。胡以言之。夫嬰兒見保傅之母。則咤然
而識。非有知而親之。利其乳哺而私之也。櫪馬見厠養之
夫。則奮然而嘶。非有知而親之。利其芻粟而私之也。夫天
下之人。非復乳孩櫪馬之愚也。苟有公其身而利之者。孰
不利而私之乎。故賢君良臣。必私天下而公其身。故天下
之人皆私而親之。暗君愚臣。必公天下而私其身。故天下
之人皆公而疎之。人疎之者多。故天下任其亡也。親之者
[0682-11b]
多。故天下欲其昌也。昔大禹之手足胼胝。是公其身於理
水也。咎繇之謩明弼諧。是公其身於規諫也。傅說之對揚
王庭。是公其身於輔佐也。周公之吐握勤拳。是公其身於
禮賢也。宣父之作春秋刪詩書。是公其身於垂教也。故有
夏之人思大禹之功。有虞之人思臯陶之直。有殷之人思
傅說之政。有周之人思周公之勤。有道之人思宣父之教。
或開國尊其嗣而私之。或建祠崇其像而私之。至於殷辛
之聚財鹿臺。是以天下之利私於已也。故天下公而疎之。
秦始皇之廢棄諸侯。是以天下之爵私於身也。故天下亦
[0682-12a]
公而疎之。故武王公天下之財而散之。而天下之兆庶皆
私而親之。高皇帝公天下之爵而封之。而天下之英雄亦
皆私而親之。是以自私者。人公而亡也。自公者。人私而昌
也。夫聖賢非必公其身。私在其中。不得不公也。天下非必
私於一人。公在其中。不得不私也。余謂亡國之君。亡家之
臣。亡身之人。俱不得私之道也。非聖賢之無私也。


質無誠論



周衰至秦漢。大道根蠧。詐源派別。姦稔薙紛。不可救止。往
往見強國質小國子弟。天子有疑於諸侯。亦邀子質之。以
[0682-12b]
為膠固。春秋之時。晉懷質秦。而逃歸自立也。六國之時。燕
丹質秦。而怨由生也。兩漢之時。隗洵質而囂再叛也。頹風
蕩蕩。事難殫記。豈不由信。不以信信之。而以質質之。以信
信人。而人信之。以疑疑人。而人疑之。且彼以信矣。而我要
其質。是疑無信矣。我以疑疑之。彼固不信。則質無有矣。故
記曰。殷人作誓而人叛也。周人作會而人疑也。作誓會。勸
人叛疑也。人疑誓會而叛之。况質其子而人疑之。則非誓
會之比也。且君臣之道恩義也。禮義結其外。父子之道天
性也。慈孝結其內。離其內。求其外。割其天性。拘其恩義。是
[0682-13a]
不若兩全其道。內外恩親雙得矣。若空知彼不得親其親。
而固結之。是不知彼不親其親而怨矣。是又質之無益矣。
昔有孝如曾參者。不思離其親。豈可以割之。慈如卜商者。
哭以喪明。豈可以奪之。忍如樂羊者。能食其羹。又何以質
之。夫天下愛義者少。愛親者多。能從人者少。能從欲者多。
故質而求誠。我之利少。因質以生怨辭者多矣。昔樂毅下
齊。人有告其叛者。燕昭猶能備禮送其妻子。何也。燕昭信
毅。毅必不叛也。苟或以叛。質之無益。而生怨也。奈何秦漢
之時。不能以至信信之。王道導之。導之不能。奉順以討之。
[0682-13b]
討之不服。退加修德以柔之。而務質其子。脫御之失所。則
賈怨而生禍。御之得所。猶以離其親親。非孝者治也。於戯。
秦漢所以至誠不浹於天下矣。


訟忠



春秋周大夫萇宏之城成周也。晉女叔寬謂宏。違天不免
也。國語衞彪徯又云。長叔支天有咎也。支天壞。違天也。人
道補天。反常也。誘人城周。誑人也。左邱明皆然其言。某以
為一言喪邦。其例由斯矣。若是則帝王不務為政。而務稱
天命。下不務竭忠。而務別興衰矣。雖欲不亡。其亡固翹足
[0682-14a]
而俟矣。必謂天壞不支。自古無中興之君乎。衰運不補。自
古無持危之臣乎。殷太戊。周宣王。胡以承天壞而興乎。殷
傅說。周吉甫。胡以持衰運而壽乎。二君二臣。天豈私之乎。
且彪徯謂臣謀其君為違天。則危而不扶為順天乎。人道
補天為反道。則舍人徵天為合道乎。誘人勤王為誑人。則
勸人叛王為信人乎。辭之悖亂。有至是者。夫人道邇也。忠
者人倫紀綱也。天道遠也。談者人倫虛誕也。假天道以助
人倫。猶慮論誣於失也。况舍人事。徵天道。棄邇求遠。無裨
於教者也。又謂不得終果。由支天壞也。則趙高。秦之助壞
[0682-14b]
者也。董賢。漢之助壞者也。曹爽。魏之助壞者也。賈謐。晉之
助壞者也。咸家族身戮者。天不壽之。夫天之所與。豈有親
者。以道承天。則天無壞者。以亂承天。則天無支者。故支壞
非天也。興衰由人也。但有人不支而敗。無天不可支也。嗚
呼。宏無殷宗周宣以任之。位卑大夫。不為王卿士。卒令強
晉迫脇。非道殘勦。士死難。於宏為得矣。奈何邱明不譏周
殺忠臣。所以國危也。晉殺王臣。所以國分也。但紀宏之戮
死。是神彪徯叔寬反常之說也。謹按魏子賞賈辛以定王
室也。夫子曰。其命也忠。當有後於晉國也。賞忠有後。則身
[0682-15a]
忠不謂反天戮也。是知邱明謬聞偏見。失聖之旨甚遠。恐
史冊久謬誣惑。為臣者將求事之。得不以文字申訟哉。


譴[:#AS-8275:●]




[:#AS-8275:●]為獸。捕鼠啖饑。[:#AS-8275:●]性也。
鼠好害物。[:#AS-8275:●]食之。是[:#AS-8275:●]於人為爪牙。於獸職為刺姦也。所
以伊祁氏季春日迎[:#AS-8275:●]。然則人假借蓄[:#AS-8275:●]之義盡矣。僧
孺常學大小戴禮。知迎[:#AS-8275:●]之利。攝饗者悉辭以苦鼠之竊。
請迎蓄之。僧孺因允其言。是貓也。非不壯大⺨[:#AS-FBED:●]屈狨。而
[0682-15b]
為之蠧。踰鼠族者。性懶不捕。善伺饔人戶隟。搜葢覆器。挈
葢隱器。如智有十手百目者。而猶家人割兼[:#AS-FBED:●]
[:#AS-FEDB:●]食。三時加哺不敢輟。嗚
呼。鼠伏隱處也。[:#AS-8275:●]人蓄食之也。鼠竇原垣深窖也。[:#AS-8275:●]安薦
茵堂室也。鼠出恍獲畏怕也。[:#AS-8275:●]遊安緩舒閒也。既伏隱處
也。則出可伺之也。既竇厚垣深窖也。何地可空之也。既出
恍獲畏怕也。掘搖之可怛之也。惟[:#AS-8275:●]甚不易也。僧孺嘗讀
晉漢二史。見更始元年。赤眉擾秦中。崤函岐雍大苦之。以
更始宜制之。而人又苦之。是意亂君之猶[:#AS-8275:●]竊者也。晉太
康末。趙厥亂岷蜀。漢銅梁大苦之。以羅沖征之。而人又苦
之。是意亂臣亦[:#AS-8275:●]竊者也。向使更始非仗漢。則秦人皆得
擒之矣。羅沖非仗晉。則蜀
[0682-16a]
人皆能捕之矣。[:#AS-8275:●]非仗於人。則庖人皆得戮之矣。然三者
皆知仗之苟竊也。曾不知人甚苦之矣。以至於逐之。以至
於戮之。故有為國者。有知兵者。有防盜者。有仗而皆亂者。
則踰於盜也。踰於亂也。思饔人迎[:#AS-8275:●]。不可不慎也。


象化



象龍禱雨。三月不應。巫病民咨。王甚愁。孺有言者。王無愁
也。象之誤也。夫龍善化雨。而時在乎天。天使雨。龍得化。不
使雨。龍不得化。聖人象龍而救民。是乃象其化者也。龍之
性善學者人之心。故象性莫若心而已。使性非心可象。則
[0682-16b]
鳲鳩之性均。而木刻鳲鳩。足以象均邪。獬豸之性觸。而瑰
飾獬豸冠。足以象觸邪。龍以性善化。而龍於化人者衣衮。
則其象不以土木亦明矣。湯是以龍其聰而深無不聞也。
龍其明而高無不見也。言若出為雲。而物仰之有陰。智若
躍乎淵。而物觸之有潤。天而不雨。百姓視王為雨也。雖七
歲炎炎。不聞有咨者。而况三月哉。


別志



僧孺見仙翁兄。深仰其為真人也。僧孺讀史傳。嘗病仙者
能上升。鄙見也斯不然。僧孺聞胡國西胡法。至其將歿之
[0682-17a]
日。必大會族黨州里。眾其人。齋其食。人則飄飄而發地焉。
數百里外而墜窮谷中。國中人咸謂曰化。予焉知非胡國
之幻乎。今兄不離世間而離世間。浩蕩乎嗜欲之境。蹂躪
乎人情之囿。三事五侯。躬擁篲於門。獲禮仙翁者為榮。不
獲禮為羞。况雙眸炅然。紅膚若花。迅駭無羈。竦步飄飄然。
予安謂其非至人乎。昔昌黎韓公侍郎掌國子。裴李二相
府。皆命世之大賢。與兄文字。不曰師則曰丈。予又焉測兄
之壽耶。嵇君著養生一篇。以中才用心養其性命。斯為勝
矣。腥者吾食諸。稔者吾食諸。憊於我者食諸。又不測兄之
[0682-17b]
元妙也。至於煮鍊金石。妙至先覺。若指手掌。不為能事。賄
利軒冕。故無不明於心。劉郎之骨。非凡目所測。太和三年
秋九月。偶拜兄於夏口。眷予塵俗。授之元記。又約僧孺為
道弟。所訝真步超遙。白雲無繫。要他日為拜會之資。僧孺
抽毫以敘離恨。題文曰別志。且用契異時之語焉。


雞觸人述



鄠杜之郊人有雞。大不[:#AS-FEE4:●]
[:#AS-FBEE:●]農[:#AS-FEE4:●]
[:#AS-FBEE:●]齊。類剛勇百鶚之特。疾
視促步。內斷外果。雖狺狺猛犬。桓桓壯士。伺釁潛搏。胥為
驚蹷。則前後背血流朱殷者。數四以降。咸以彼恃長嘴利
距也。失
[0682-18a]
恃則力不能擊。宜仁柔矣。乃因跧側樹枝。目不能視瞻。以
長纓覊繫。使彼莫得旅拒。即求砥礪錯斂其長嘴。使禿枿
不能害物。錘鈐敲折其利距。使撾擊不能痛物。然後縱其
逸也。雞不省。猶張拳勢。瞪瞋眸。咬咬爭鳴。剛獝突如。隣童
咸操荊礫。弄調笑。喜曰。昔吾畏其搏我啄我。每至此。則心
悸狂亂。視若左右紛錯百千雞之眾矣。今彼啄擊不能為
害。則雖茲雞在前後若不見。豈雞之異矣。君子於是歎至
剛自折者若此。不度力取笑者又如此。且其職也。宜司晨
而鳴。風雨不移。縱有專場妒敵之志。亦爭鳴於族類。非宜
[0682-18b]
於怫人矣。爾依於人。人即爾主。輕肆其勇。而悖於主。所以
雖有長嘴利距。不能久恃。已失所恃。乃以踵擊者取隣童
之笑。所宜然矣。僧孺常思度。謂欲移人之事。當有類其雞
者。嗚呼。宜誡夫剛哉。


齊誅阿大夫語



齊威王謂阿大夫曰。汝能願吾左右哉。曰。近吾君者也。王
曰。吾以阿民寄汝。是則割吾憂於心者。而謂給吾使於宮
者為近耶。夫宮中之近。不過為吾折枝矣。吾體有所貴。是
亦有所賤。豈以反貴於心乎。故入宮之職非近也。入心之
[0682-19a]
職為近也。順顧走指出入無方者。藝之至也。授印於外不
必在宮者。信之至也。汝在吾所以信。而比吾所以藝。不愧
冕衣裳哉。今則戮汝。使卿大夫識遠近之正。於是㣥臣快
賀。而國大治。君子曰。正室之明。莫盛乎午者。左右陰不至
也。如齊威。安有不明乎。


崔相國㣥家廟碑



憲宗元和十四年。詔右相中書侍郎平章事清河郡公立
家廟於長安崇業里。廟三室。粵五月二十二日。天子命以
羊一豕一助奠。太常出博士一人相禮儀。即日加贈烈考
[0682-19b]
金部公尚書左僕射。極顯親之榮錫。教忠也。先是丞相清
河公諏日卜牲。致齋盥洗。朝服立於阼階之東。司儀告辨。
宗祝贊事。奉贈鄭州刺史府君神主祔於第一室。夫人樂
平郡太夫人王氏配座。室曰皇考廟。奉懷州刺史贈太子
少師府君神主祔於第二室。夫人魏國太夫人李氏配座。
室曰王考廟。奉今贈太尉府君神主祔於第三室。夫人齊
國太夫人盧氏晉國太夫人王氏配座。室曰考廟。始迎嚴
嚴。卒事兢凌。俛興舒於。愉愉勿勿。瞻虔俯慕。肹蠁交格。逮
闇質明。禮既勿違。君子於是觀卿大夫之孝。而知周德之
[0682-20a]
所在矣。廟第一室曰鄭州公。諱湛。字湛然。以德門清閥冠
當代。之疑作以宏度茂質儀搢紳。以全用具業職文武。釋褐
常州武進縣主簿。累選潁川滎陽二長史。動必中禮。遷必
以庸。治官將私。皦皦矩矩。歲終上能。宰相啟公為壽州刺
史。未被詔而公捐館。為有德者之所哀痛。第二室曰懷州
公。諱朝。字守忠。即鄭州公第二子也。純粹凝秀。發為菁華。
臨涖不耀。舉適大當。蜀屬天寶羯起。虎臣扞難。眎得士為
勇弱。公以辟三府由試大理寺直攝監察御史。四遷檢校
倉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鄭潁兩州節度使觀察留後錄刺
[0682-20b]
史事。時副元帥梁國公抱玉以全師軍岐下。餼饋廩食。悉
責於公。急須草草。一呼三索。應卒尤翔。了辨綽綽。移試國
子司業兼懷州刺史。內殿召問。賜金紫寵之。以基址大用。
未幾。改檢校左庶子。充河西隴右糧料使。是以志將疇謀
陟岵以不及致詔恩重此露前能優贈秘書監。大夫家風
行孝。具於貞元中右相司徒滎陽鄭公餘慶神道碑文。第
三室曰贈太尉公。諱稹。字實方。懷州公之嗣子也。善史書
五言詩。為文而敏政。建中年。德宗狩梁漢。九州歲貢。瑟縮
不集。上在巡責賦稅急。租庸包大夫表公嘗從二府事。澄
[0682-21a]
磨割剔。以靳靳於當時。累請公以秘書丞殿中侍御史為
判官。居廣陵揚子。運江南以趨行在。公號憂國厄。晡旦自
力。蹄馳檝飛。職貢填路。寇平謝免。翛然脫履。雖蹤希象外。
而功行羶灼。為時須速。遂適無容矣。三遷檢校金部郎中。
司自陜以東水陸運會。其年失仲弟。哀踰於禮。遂嬰疾不
起。其後寵章七告身。自司徒公冊贈太尉。至於初終密行。
具於舊相今太常趙郡李公絳神道碑文。夫以鄭州之厚
仁。懷州之器業。金部之忠孝。三良百行。施豈無集。元和年。
清河公竟以全德文武恭忠溫直相憲宗。外綏華戎。內接
[0682-21b]
萬幾。條綱品例。疎貫折折。不質不要。天下瞻信。立言者識
丞相之輔理。而知三廟之遺憗遠矣。古者道施於仁。則鏤
於鐘彞。書於簡編。其或行浮而實未稱者。史氏闕逸。乃必
噫哀於諡誄。發揮於文辭。寄金石。存景行。以備紀事者以
之補採。今清河公禎祥聖代。庸跡焯闡。推始反本。以崇宗
祧。規方豐菲。一中於度。牲牷豆斚。無有闕時。春秋禘嘗。盡
忠盡敬。猶以丕烈耿光。未克篆籀。泣奉家老狀。請隴西牛
僧孺傳而誄之。銘曰。


昭昭成廟。櫨松桷柏。斲之磨之。謹古不飾。二門耽耽。瞻東
[0682-22a]
應南。周匝壖垣。庭植冬陰。三室峙扃。肅槭嚴深。濟濟孝孫。
以時饗之。簋斚豆籩。既具而宜。恪恭聲聞。如見如疑。明德
馨香。百福已來。厥初大風。齊太之遺。支允茂秩。累累而賢。
滎陽之仁。河內之才。太尉植行。將開以先。丹穴感靈。乃儀
鳳凰。丞相厥生。輔我唐章。忠孝懋宣。興時太平。耀榮祖宗。
以尊顯親。既祭則禮。以敬如存。牲牢具肥。祝史贊神。宗婦
宗工。整整平平。祉祚之傳。若火移薪。於萬斯年。爰有記云。


昭義軍節度使辛公神道碑



辛氏於隴西為望家。其後因官從帝。或雍或洛。源濬派洪。
[0682-22b]
將微復張。以及於僕射。皇考璿。璿益以儒業自喜。優遊高
放。不樂取求制科高第。乞官山水。朝廷除處州遂昌令。嗜
不念歸。再移仍南。及亡。累贈至左散騎常侍。僕射諱秘。字
藏之。即常侍府君第四子也。以能通五經開元禮。三命至
華原主簿。書判入等。為長安尉。太常卿故丞相渤海高郢。
以唐制盡將禮樂委博士。奏乞用公。朝廷與之。不能得去。
訖六年。再為祠部兵部員外。博士猶如故。朝有禮天地奉
山原之使。既謝上。必奏曰。臣唯乞得辛某自副。幾不以禮
樂累陛下。上高之連可。故公再為禮儀使判官。雖當時耆
[0682-23a]
年鴻生。語及禮。即唯曰辛某在。若不敢出口。元和皇帝初
元年。高選刺史。公出為湖州。時觀察使李錡不奉詔。舉江
南六州兵。獲京口。窺采石。渡臨江索留。因命心腹將率壯
士。高職重賄鈎其膽。且約曰。若等當以其日同起。取五刺
史。欲斬以號令。在錡鎮實多年。交有素。故刺史不得隸兵
馬。及難作。顏防用李雲驅巿人舉當。一戰敗走。李素受縛
於蘇頊釘船艎。唯公以儒雅。賊未急迫。公乃夜起撫左右
曰。使若等有父母妻子成其家。皆天子恩也。若能隨李錡
為賊乎。左右皆泣曰。唯公命。乃開羅城門。收湖下子弟。得
[0682-23b]
人數百。公親以衣衣之。以食食之。烝里掩出。劘壘始呼。大
戰川東。斬將屠營。值旦悉先殲。登城號令。中外恬然。於是
時武功冠江南。錡為之失勢就縛。天子親命。使以金印紫
綬賞公。急詔徵為河東軍司馬兼御史中丞。其實將以大
將節與公。以故未畢。就拜為左司郎中。更京兆汝州刺史
本州防禦諫議大夫。出為常州刺史。治職檢身。專問昭
升。改河南尹。時天子大舉伐趙。既釋復征。司空度率五諸
侯取蔡。連戰四年。伊瀍之間。屬刻百役。公撫困應須。怛怛
寧寧。上大喜。出少府節。以豹竿㦸纛。驛走就授。先一日。立
[0682-24a]
百辟於朝。讀白紙詔。命公以昭義軍節度使潞州大都督
府長史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公襃衣儒冠帶劍持
節。潞自盧從史。不稟不供。急斂自守。人已大罷。及柏鄉連
營。三歲決死。公之至止。開城入府。量倉數藏。酸寒濩落。公
私之具。盡可哀痛。左右前後計於公。請乞救於上。公曰。天
子以兵定殘賊。空內府賞死士。於今數年矣。吾不能如卜
式輩以家助獻。詎敢復以請求苦上耶。於是約出入。嗇用
度。俸不入家。聘不賚金。宴不侑樂。食不兼豆。更四年詔徵。
府有貫十七萬。食倉有斛七十萬。刃銛函堅。幟赤幕青。十
[0682-24b]
五年冬行於洛。及關。以疾不任朝覲。天子命中貴人郊勞
歸第。以十二月己卯薨。享年六十四。上憫惜震悼罷朝。贈
尚書左僕射。贈賵有加。公於得入仕以業儒書。於得著名
以典禮樂。於得勳賞以立武功。於善終始以謙退勤儉。於
中外親。既有名而貴。於屬且近者。餉給無所加。疎而賤。雖
千百里曠不相面。頒與無所吝。大官十五年。居不易宅。死
亡之日。家不歲計。公之於孔門。可謂成人矣。子男八人。少
穆少逸少恭長順仲扈行質仲和行檢。或儒或文。仕遍侯
國。夫人河東裴氏。先公而卒。將葬而公嘆曰。人之居無常。


[0682-25a]


而墳墓因焉。吾家之兆。及於四代三卜矣。且使吾死有吾。
豈止墓而守者焉。吾死無吾。於地固無擇而已矣。他日吾
死於此。亦遂葬而無用遷焉。遂定乎萬年縣洪原鄉少陵
原。及將亡前。為文自誌其墓。又重前說。歿有書一通。緘置
几上。既開之。即送往飾終之制。具盡於此。既儉而周於禮。
不違時之名。人無不多其能終而達其不撓耳。諸孤恭命。
無敢墜失。既葬。會謀曰。先人德行官業。宜刻於石。以聞不
朽。隴西牛僧孺。時號專業文。陳郡殷台。書迹絕妙。且其人
[0682-25b]
吾家之壻。且練吾先人行事。敢不告求。僧孺實紀錄而台
實書。既序而銘曰。


禮災秦漢。於綿蕝存。晉卑胡僭。俎豆臊腥。慕古惟唐。求野
據經。公嘗博士。綴緝搜羅。三代之儀。濟濟復興。祗職六年。
區別嚴兢。儒道克施。亦志武事。憑江錡反。公實郡吏。掉棘
張空。以出不防。萬馬周網。血赫湖塘。江南之功。焯出有光。
鄒魯諸生。因功張皇。憂公慎法。奉守王度。入郎出牧。尹洛
將潞。茹剛撫弱。銷剔人蠧。居不易地。服不易初。財分先族。
以儉遺孤。恬於將終。執筆自誌。男良女淑。既壽而貴。謂之
為人。易此而何。詩以備傳。不刻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