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五


[0545-01a]


蕭俛



俛字思謙。吏部尚書恒子。貞元七年進士。元和初復登賢
良方正制科。累拜御史中丞。襲徐國公。穆宗立。拜中書侍
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門下侍郎。罷為吏部尚書。徙兵
部。授太子少保。為同州刺史。寶歷三年復以少保分司東
都。文宗朝以左僕射致仕。


請放免當司諸色本利錢奏



應諸司諸軍諸使公廨諸色本利錢等。伏緣臣當司及祕
[0545-01b]
書省等三十二司利錢。伏準今年七月十三日赦文。至十
倍者。本利並放。展轉攤保至五倍者。本利並放。緣前件諸
司諸使諸軍利錢。節文並不該及。其中有納利百姓。見臣
稱訴。納利已至十倍者。未蒙一例處分。求臣上達天聽。臣
已面陳奏訖。伏以南北諸司。事體無異。納利百姓。皆陛下
赤子。若恩澤均及。則雨露無偏。伏望聖慈特賜放免。如允
臣所奏。伏乞特降勅旨。並進今年七月十三日赦文處分。
仍永為定制。


辭撰王承宗先銘奏



[0545-02a]


臣器褊狹。此不能強。王承宗先朝阻命。事無可觀。如臣秉
筆。不能溢美。或撰進之後。例行貺遺。臣若公然阻絕。則違
陛下撫納之宜。僶俛受之。則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願為
之秉筆。


對穆宗問兵法有必勝疏



兵者凶器。戰者危事。聖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討不仁。以
義討不義。先務招懷。不為掩襲。古之用兵。不斬祀。不殺厲。
不禽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師之上也。如救之甚於水
[0545-02b]
火。故王者之師。有征無戰。此必勝之道也。如或縱肆小忿。
輕動干戈。使敵人怨結。師出無名。非惟不勝。乃自危之道
也。固宜深慎。


崔位



位。貞元中佐陜虢觀察使姚南仲幕府。改遂州別駕。東川
觀察使王叔邕希旨殺之。


為李尚書讓兼左僕射表



臣某言。中使某至。伏奉某月日制書。除臣檢校某官者。伏
惟皇帝陛下以仲春之月。居青陽太廟。順發生之令。垂溥
洽之恩。建萬國而親諸侯。闢四門而延多士。雖成周析壤。


[0545-03a]


唐虞命官。穆穆皇皇。何以加此。天子幸甚。臣謬列藩鎮。極
茲寵榮。捧戴絲綸。形神駭越。中謝。臣聞謙以立眾。明於害
闕三字為言在不知退。臣敢瀝懇固讓。披心自陳。何也。臣
二字天枝。遂階名級。立身終始。竊慕古人。履官途惟直道

而行。居聖代而孤立寡援。自陛下纂承王業。致理雍熙。臣
以瑣微。累蒙任遇。入司宗籍。出按節旄。報恩百用。未申一
割。悚惕惟厲。中夜以興。臣伏以爵本酬庸。秩由崇德。無功
庸而冒爵秩。乖寒燠而怒鬼神。詩有不稱之譏。易垂折足
[0545-03b]
之誡。仰惟古訓。歷選先賢。未有不澤潤生人。功在王室。而
可驟升重位。安處大名。况今同軌絕垠。韜弦息甲。守戎內
地。甘食美衣。舉勞無汗馬之勤。論兵乏出人之畧。方將尸
素刻責。豈意恩光荐加。在亭育而則然。當靦冒而奚若。且
桓撥之職。而布於典策。優游二品。師長百僚。自漢魏尤難
此選。非夫李固忠讜。黃瓊奏議。羊祜以荊州兼領。謝安由
戎政特拜。以臣方之。遠有所愧。臣高祖淮安郡王神通。翼
贊神堯。竭誠締構。勳彰國史。方任此官。在臣何堪。謬繼前
哲。循涯省分。憂悸失圖。垂之書。不可以訓。是願罄露丹懇。
冀迴聖鑒。察臣辭避之至。恕臣量己之誠。乞停今授。以俟
[0545-04a]
後効。君猶天也。焉敢飾詞。臣限以所守。不獲奔赴闕下。拜
舞丹墀。無任慙惶懇迫之至。


第二表



臣某言。某月日奏事官迴。伏奉勅旨。以臣讓官。即宜斷表
者。微臣材劣。不足動天。再蒙中詔。曲賜獎飾。捧授之際。襟
靈若飛。中謝。臣伏以運屬昌期。干戈久戢。人懷聖澤。閭里
乂安。臣總戎無分寸之勞。為政乏循良之異。是以內思陳
力。難處百揆之崇。外愧妨賢。願効九官之讓。而宸私荐及。
寵命莫迴。敢煩君父之聰。用申犬馬之志。惟當誓心許國。
[0545-04b]
盡瘁在公。廉問黎烝。訓輯師旅。庶立毫髮。以副憂勤。臣所
守有限。不獲奔走闕庭。拜舞丹墀。無任感恩殞越屏營之
至。


代李僕射謝加營田使表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勅。以臣兼充當道營田使者。捧受絲
綸。載驚載躍。臣某中謝。幸忝宗室。沐浴恩波。性惟直方。官
絕依倚。凡忝任用。皆自宸衷。常思殺身。以答鴻造。所至之
職。勵精苦節。苟可利人利國。誠願悉力悉心。况西戎狡謀。
有備無患。東都要害。居安慮危。俱屯偃革之師。豈可不耕
[0545-05a]
而食。臣是以諭臨邊將士。首建屯田。董所屬軍人。力開荒
壤。近為水旱之蓄。遠減飛輓之勞。臣之用心。素切於此。又
軍營衣賜。久費度支。百方圓融。三分全給。在臣守土。固合
分憂。此皆塵露至微。豈如山海云益。陛下曲垂天獎。正以
使名。榮光荐加。荷懼惟厲。但當撫字鰥寡。訓練貔貅。克宣
皇風。底靖藩鎮。庶申萬一。少報生成。臣所守有限。不獲奔
赴闕庭。拜舞丹墀。無任感恩殞越之至。


為李僕射賀聖製政刑箴表



臣某言。伏見聖製政刑箴。天文昭回。八表皆燭。睿藻稽古。
[0545-05b]
六經不刊。臣某中謝。伏惟皇帝陛下致理和平。躋人壽域。
猶懷兢業。重設箴規。酌裁成立制之中。求司牧措刑之本。
信成康之能事。蓋堯禹之用心。可以萬邦作孚。千載垂範。
金石不朽。日月俱懸。爰自繩契已還。歷選列辟。憲章代有。
詞義罕攻。湯製局促於盤銘。虞歌淡泊於琴曲。橫汾乃縱
賞之事。黃竹匪勸誡之文。其餘流薄國風。漂淪樂府。典謨
雅誥。寂蔑無聞。曷若光啟格言。昭融至道。勤萬幾於一日
二日。立盛德於先天後天。長垂四目之明。詎假百官之獻。
臣職惟方鎮。宗忝葭莩。成誦已在於丹心。述宣願播於青
[0545-06a]
史。臣限以所守。不獲奔走闕下。拜舞天階。無任捧讀跪戴
抃躍之至。


袁司直



司直。大歷十四年舉進士第五人。


寅賓出日賦以大明在天恒以時授為韻




日為天經。春為歲始。貞三農而允協於度。調四時而不[:#AS-8FBB:●]
於理。敬其所出。導其所以。升黃道而萬化融。出青方而百
工起。所以放勳欽明。羲仲是司。協和天意。敬授人時。闕其
[0545-06b]
職則厚生斯廢。行其典乃庶績咸熙。且曉色曈曨。清光杳
靄。垂大明於有截。察幽深於無外。守晦明之度數。順躔次
之交會。合一德而無私。位三光而稱大。煦育無偏。陰陽氣
宣。應律管而初變。暖林花而未鮮。興農功於燠室。發耒耜
於原田。既陶陶以受歲。亦欣欣而樂天。則知日以陽為德。
君以政為恒。陽虧則物無仰照。政失則年用不登。覩寅賓
之有則。知平秩之方興。瞻彼漲海。日之所在。出扶桑而吐
暉。泛暘谷而浴彩。貞明宇宙。協順時候。將虔敬而專其所
職。豈出納而輕其所授。我國家獻歲發生。舒勾達萌。警大
田於東作。紀斯箱於西成。君德與日德俱遠。道光與日光
[0545-07a]
齊明。將授官而守職。俾萬化而為程。


王仲舒



仲舒字宏中。太原人。貞元十年策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
諫等科。登乙第。超拜右拾遺。累轉尚書郎。元和中自職方
郎中知制誥貶硤州刺史。遷蘇州。穆宗立。召為中書舍人。
出為江西道觀察使。長慶三年卒。


湖南觀察使謝上表



臣某言。臣以某月日到本部上訖。榮如夢中。不敢自信。臣
某誠懽誠懼頓首頓首。臣頃備位省官。孤特無與。自堅內
[0545-07b]
志。不近權門。逞憾者以陰計中臣。伺其顛沛。而臣位從懼
進。身自危安。陛下之保臣也。陛下開張至道。以福㣥生。長
人之吏。必以歲久。課其能否。定為差等。使無倖人。獨臣領
常州一年。超居近地。陛下之私臣也。臣當此時。不能稱揚
隱晦。以納聖聰。論列奇計。以靖封畧。使下有勝臣而未用
者。邊有戰聚而偷生者。是臣負陛下之知也。况今方隅之
任。得其人則聖慮安。失其才則眾情苦。斯位不細。惟賢者
宜之。臣前官已曠。後恩逾重。公議難逭。殞越是憂。謹當日
用皇慈。下求利病。鎮浮惰之俗。杜奸邪之萌。冀其小康。上
[0545-08a]
天府。臣之心也。敢有二事。不勝感恩戀闕之至。


為荊南節度使謝恩表



臣某言。中使某至。伏奉三月二十五日勅。除臣江陵尹兼
御史大夫荊南節度觀察處置等使者。如綸炳然。中天而
下。伏讀惶駭。不知所裁。臣某誠懽誠恐頓首頓首。臣既無
老謀。又無壯事。塵玷重位。前後六年。將陛下覆幬之仁。煦
嫗㣥物。所至之土。方獲小安。如日照臨。人共知見。臣敢竊
盜。以為己功。况文昌六星。將帥為首。非全才碩德。未嘗苟
居。陛下睿慮神行。雄威電斷。將付斯任。尤精其人。過量之
[0545-08b]
榮。臣獨虛授。若在夢寐。不敢自期。即以今日。祗命上道。臣
團練判官太子舍人兼侍御史楊洽。久更吏塗。兼練戎事。
謹差專領留務。待李衡交割。不勝感恩忻躍之至。謹奉表
陳謝以聞。


昭陵寢宮議



右。奉進止。寢宮在山上。置來多年。曾經野火燒爇。摧毀畧
盡。其宮尋移在瑤臺寺左側。今屬連年。欲議修置。緣舊宮
本山上元無井泉。每緣供水稍遠。百姓非常勞獘。今欲於
見往行宮處修造。所冀久遠便人。又為改移舊制。恐所見
[0545-09a]
未周。宜令中書門下及百寮同商量可否聞奏者。守右補
闕王仲舒議曰。


伏詳勅旨。以太宗陵廟。衣冠所游。嚴上之誠。重於改作。實
聖人之孝也。但以既經焚毀舊制。將來仙馭所經。恐違虔
奉之意。其本地素無泉源。日羞饋祀。出於人力登降。難為
褻味。又仲尼有言。易墓非古。臣庶兆域。尚重芟夷。園寢之
閒。豈宜振擾。不可再興版築。理足明徵。陛下聰明聖神。德
叶文祖。寢宮廢墜。歲序滋深。獨留其功。以候聖旨。伏惟精
選信任大臣。嚴重其禮。昭告陵廟。以通明靈。令於柏城之
[0545-09b]
中。卜其近地。畧雕琢之費。因耕稼之休。務錄愛人節用之
心。副文皇還朴之志。天下幸甚。謹議。


崔處士集序



帝唐綏珮之士。年未壯。其文老成者。曰博陵崔秀文。峻亮
而堅。剛貞而和。止立而毅。其行也不邇聲利。其文也文質
相制。才氣相發。於古人立意中。往往振起風雅。知君者謂
君得詩禮之際。自然之機故也。方將逞詞縱翰。為邦國之
聞人。遭命否厄。若干年而夭。嗚呼惜哉。嘗曰。文之難為久
矣。世有執異端為公是。驅法政為利物。或雕刻雪月以趣
[0545-10a]
佻巧。或侈衒奇詭以新聞見。或拘實而忘雄。或飾辭而契
本。使曲直亂次。裦貶錯行。作者以壓溺處之。未嘗弔也。深
而通。而茂。華而不流。純而不樸。仁義物體之序。屬辭興事
之端。於大化也。粲而不殊。作者之教。吾其奉哉。由是洽帝
王之制度以啟箴諫。則漢宣中興頌作焉。諷前史之闕以
貞黜陟。則翟義贊形焉。較英雄之功伐以傳後世。則三傑
頌存焉。其餘暢賢人之德。評一時之事。不附於彼。而立於
才。纍然貫珠。於遺體不可備舉。與君游者。猶是文揆人。人
在於餘地。則君妙識深行。又足徵矣。噫夫。彼化工醇其器。
[0545-10b]
堅其志。而不使之遂。豈將惑於從善者之心乎。余於君。從
母之昆弟也。嘗為碣銘志。君之文。篇目遺逸。乃綜而次之。
敘而引之。


祭權少監文



維年月日。從姨弟使持節蘇州諸軍事守蘇州刺史賜紫
金魚袋王仲舒。謹遣某人以清酌之奠。敬祭於故山南道
節度使贈尚書左僕射權三兄相公之靈。惟靈天受全氣。
早挺文學。用道以直。閑邪存誠。心常坦夷而不離法度。操
本堅峻而盡歸忠厚。自拂衣登朝。周歷清重。靜專一節。造
[0545-11a]
次於是。內翊皇極。外擁麾旄。賢哲極致。天下榮觀。豐祿足
以肥家。雄文可以潤屋。而奉己彌約。素風逾鮮。禺卭山立。
以鎮浮俗。嗚呼。公之德也。公之器也。壽享期頤。猶謂之夭。
况相遠乎。論道上庠。猶謂之薄。况不至乎。哀哉。仲舒及冠
之年。情契深至。非求道之要。不為辭端。非為文之蹟。不著
心本。雲路盡相致之誠。閒宴諧道舊之適。音容如覩。書札
尚新。靈儀宛然。驟隔今古。局守遠郡。臨慟無因。敬薦酒殽。
用申平昔。尚饗。


王顏



[0545-11b]


顏。太原人。第進士。貞元中累官大理少卿。拜御史中丞。出
為虢州刺史。


京兆府獻三足烏賦



夫何赫赫之太陽。忽降精於烏鳥。乃呈瑞於皇王。足應乾
之三數。目耀日之九芒。降天邑而於我李。浴咸池而自扶
桑。嘗空聞於前牒。今實觀於殊祥。天既無私。祥何能隱。昭
聖代之有應。垂休徵之無盡。瑞於帝室。表大孝於天衷。獻
自尹京。驗長安之日近。始至也。眾羽駭集。伊人驚萃。邁麟
鳳之時見。何鷹隼之能畏。如深就日之誠。不效搏風之志。


[0545-12a]


願委質而入貢。終依仁以馴致。入銅籠而戢翼。向金殿而
矯翅。將告於休。似對以意。由是憐楚人之迷鳳。陋越裳之
獻翟。小哉棲棘之鸞。蔑矣應風之鶂。未如我陪日馭之出
入。遊天居之岑寂。曩有赤而呈美。白以效靈。俱非應乎殊
貺。亦或載於祥經。終未如符孝理之永錫。昭寶運之康寧。
則如堯舜登極。夔龍夾輔。布政無偏。惟賢是取。故得感陽
精於上帝。贊陰德於下土。光昭萬葉。輝映千古。良史當載
美而記時。謏才顧賡歌而蹈舞。


[0545-12b]


白雀賦



彼白雀兮。降靈朱方。羽皎皎而冰淨。毛紛紛而雪光。既無
日浴。不假雲翔。馴階除兮玉彩相照。向庭際而花影飄揚。
皓然自居。賁以為飾。與物無競。隨時遊息。知有文而賈害。
則純素葆光。知惡紫之奪朱。則大白呈色。叶我皇之金運。
旌我皇之道極。又何貴乎黃以為名。赤以為翼。然後銜丹
書以告祉。執玉環以述職。所以異其類。不能同塵。所以隨
其俗。將以順人。不假倉以耗國。不穿屋以賊鄰。刺穆公之
將死。以人為殉。雪冶長之無罪。示人有親。無以為凡鳥也。
不摭其實。無以為珍禽也。不利於物。庶考言以察用。時有
[0545-13a]
得而無失。若以酒成禮。我則能近取諸身。若以農命官。我
則能將委其質。百揆有序。萬物咸秩。豈不知鴻鵠之志。與
斥鷃而為匹。悲夫。未處大厦。閑於雕籠。心眷戀兮猶期拂
日。羽摧落兮半已從風。望銅臺而路遠。忿瑤池而宴終。倘
吾君兮為開一面。呈瑞兮還飛紫宮。


進黃帝玉佩表



臣顏言。國家虔奉道源。天下久安聖化。伏見能事必舉。善
跡必旌。臣所部湖城縣界。有鑄鼎原。是軒轅黃帝鼎成上
仙之所。闕一字詳史冊。縣右昇仙宮寺。具見圖經。獨此闕一
[0545-13b]
原。曾無表記。微臣愚見。是千古所遺。歷代因循。以至
一字日。只有鑄鼎原名。莫知陳迹所在。臣今闕一字於原最

高處。刻石表之。當石直下。更須穿地闕一字實。去月二十八
日。本縣令房朝靜縣鎮遏將常憲專知官軍將杜晏等。同
於原上。選地對窟。穿深四尺。得玉石闕二字是一片。穿時為
土工所折。今作四段。有懸佩孔子二。其日縣令所由等狀
送到州。臣送觀察使。使牒却令州司自進。臣以此處合有
碑記。千古所無。臣輒云為。自疑妄動。今幸得此佩。伏喜不
妄。微臣測度。恐是黃帝上昇之時。小臣遺墜之物。臣檢算
歷帝
[0545-14a]
記。黃帝去今六千四百三十年。伏以天下有道。地不藏珍。
今千尺荒原。一穿得寶。且是軒轅墜物。應見聖明之代。微
臣不勝驚喜慶抃之至。其玉佩謹以函盛。差朝請郎行司
兵參軍暢賞隨表奉進。伏望頒示朝廷。宣付史館。臣顏無
任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請釐肅朝班狀



吏部兵部侍郎郎中員外共一十三員。起去年十一月一
日至今年三月三十日。並不入朝。臣此謂選限內不朝。實
憑格勅。去三月二十一日奉勅轉朝。前件官並闕奉慰。臣
[0545-14b]
中書門下省并兵部吏部格勅。並無文狀。國朝故事。開元
以前。旬假節日。百官盡入朝。至天寶五載。始有勅放旬節
假日不入。比及近來。又賜常參分日。伏緣前後優待之厚。
致有慢易違失之愆。臣忝職司。合當舉正。庶使朝行自肅。
典禮克行。伏請釐革。


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并序




惟天為大。惟帝堯則之。惟道為大。惟黃帝得之。南華經曰。
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黃帝守一氣。衍三墳。以治人之性
命。迺鑄鼎茲原。鼎成上昇。得神帝之道。原有為谷之變。銘
[0545-15a]
紀鑄鼎之神。銘曰。


闕一字神帝。帝在子人。大哉上古。軒轅為君。化人以道。鑄
鼎自神。漢武秦皇。仙冀徒勤。去道日遠。失德及仁。恭惟我
唐。元德為鄰。方始昌運。皇天所親。唐興茲原。名常鼎新。


追樹十八代祖晉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銘



始祖無名。道之出也。曾孫有國。周之宗也。夫國有開必先。
粵若后稷播種。蒸人乃粒。周之先也。積仁成德。積德成聖。
以至文王周公。與天地合德。乃繼為家聖焉。周禮周易。與
日月俱懸。允著為家法焉。開國德澤之源流。為國制度之
[0545-15b]
本末。俾百世不易。萬方日用。豈止三十代中八百年內而
已。厥後子孫。因王顯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孫赤。其
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崩。赤當嗣。為叔父桓王林廢而自立。
用赤為大夫。及莊王不明。赤遂奔晉。晉用為并州牧。自赤
至龜八代。代牧并州。龜生喬。至文釗十六代。通前八代。代
襲封晉陽侯。文釗生叔儁。叔儁生伯明。伯明生乇。乇河東
太守征西大將軍。乇生卓。卓字世盛。歷魏晉為河東太守。
遷司空。封猗氏侯。夫人河東裴氏。父仲賢。任雍州牧。卓翁
年七十九。薨於河東。時屬劉聰石勒亂太原晉陽。不遂歸
[0545-16a]
葬。葬河東猗氏縣焉。隋併猗氏為桑泉縣。今司空塚墓在
縣東南解古城西二里。至今子孫族焉。自古太原鄉也。亦
猶潤州上元縣有瑯琊鄉。後魏定氏族。僉以太原王為天
下首姓。故古今時諺有鼎蓋之名。蓋謂蓋海內甲族著姓
也。我卓翁葬河東。子孫成族。閒生將相。而太原之望。獨不
鼎蓋河東著姓乎。况本支奕葉。金輝玉映。洪源長派。碧注
清漣。襲官㛰者。戚屬兼之。澄而為止水。絕資蔭者。徭稅不
暇。漫而為眾流。隸軍府而耳順方免。負終身之恥。戍積石
而萬里交鎮。有次死之苦。更接二京之庭。驅出九流之外。
[0545-16b]
蓋魏地狹隘。迫而使之然也。開元中。左丞相張公說越認
范陽封燕國公。大歷初。左相縉叔越認瑯琊封齊國公。且
河東王承太原顯望久矣。一旦為縉叔齊公沒之。而望平
沈也。如燕齊兩公。皆名世大賢。社稷重器。尚爾為也。况中
智以下薄俗者乎。又見近代太原房譜。稱顯姓之祖。始自
周靈王太子晉。瑯琊房譜亦云太子晉後。且晉平公聞周
太子生而異。使師曠朝周見太子。太子年方十五。曠謂太
子色赤。太子謂曠曰。吾後三年上賓於帝。果十八而仙。得
不謂元精下降。全真上賓。則知年未十五。已是神仙矣。豈
[0545-17a]
於三年之中。而始同凡有嗣息耶。是各為修譜者務神奇
祖先。競稱太子晉後。不其妄歟。凡稱太原王者。無非周平
王之孫赤之後。前已詳之明矣。桑泉房隋奉朝請善翁。善
之子日[:#AS-FBED:●]冄子翁。官至開府儀同三司車騎將軍河北道
大總管。見隋書。墓今有碑。僧曇延有奇表。身長八尺。見高
僧傳。蒲州桑泉人也。或有延公贊曰。德與天全。身居佛半。
桑泉房幽州都督元珪翁。廣州都督方平翁。皆盛德光時。
左補闕智明伯。戶部員外郎岳靈叔。猗氏房右丞維叔。左
相縉叔。俱偉文耀世。或有上縉叔詩曰。朝廷左相筆。天下
[0545-17b]
右丞詩。人謂戲言。時稱定論。虞卿房安西北庭二節度正
見叔。武德冠時。如入仕朝廷。百舍或一。出宧州邑。十室二
三。通文武舉選。僅不比屋。有以見我卓翁積德積仁。垂不
已之慶。流於無窮也。然因官㛰。或棄鄉族。迷失宗望。亦往
往而在。晉司徒昶翁誡宗人曰。若結㛰姻。如暴貴無識。猥
富不仁。慎勿為也。又誡曰。勿三代不仕不學。不看客失㛰
無譜。不葬無墳墓。不修仁。若是惡事。三代皆淪小人也。戒
之慎之。孱孫顏。由進士官歷臺省。除洛陽令。移典杭州。入
大理少卿。拜御史中丞。出虢州刺史。嘗歎大道久隱。澆漓
時極。


[0545-18a]


今於正經揭道字為志。於子史揭道字為翼。成五十卷行
於代。建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聞於朝。卓翁塚墓古有碑
廟。直下宗子。四縣離居。每年用正月七日一合來祭。干戈
動來。廢至今日。時方開泰。冀得復行。嗚呼。魏之風俗。儉不
中禮。周之子孫。日失其序。顏實永痛。力建豐碑。有四義焉。
一歸流遁者之心。二正迷宗者之望。三伏旌垂慶之德。四
永銘儲祉之仁。銘曰。


太原一宗。晉代三公。薨時世故。葬此河東。孫謀克著。祖慶
[0545-18b]
所鍾。顯魂凜凜。遺塚崇崇。謹案蒲州府志以此碑非唐人
所作云文中謂周平王孫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崩赤
當嗣為叔父桓王林廢之而自立及莊王不明赤遂奔晉
求之傳記事皆無有且晉於是時獻公未強并州太原尚
在狄地况州牧之官始自漢世安得晉於此時即用以為
牧而先立此號又謂自赤至龜八代代牧并州自龜至文
釗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襲封晉陽侯語尤無稽且太原鄉
牒其狀乃顏所上狀稱冀州刺史碑乃云河東太守狀稱
卓在晉為司空河東太守碑乃云歷魏晉為河東太守遷
司空安有一人自述其先世而牴牾不合若此又謂開元
中左相張說越認范陽封燕國公大歷初左相縉叔越認
瑯琊封齊國公夫說與縉自以功名官位得封初未聞越
認之事且公侯之爵亦非因越認門望可邀得者云云其
辨甚詳今登載原文仍錄辨語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