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0526-01a]


嚴涗



涗。貞元二年官尚書右司郎中。


武成王祀典議



謹按李紓所奏。援引訓典。比較禮度。祝文輕重之殺。獻官
尊卑之節。誠至當矣。推而廣之。抑未盡也。夫大名徽號。先
聖所以裦前哲令德之人。謂其言可以範圍。其行可以施
百世。其業可以振千古。苟未至也。則不虛美。其於太公。兵
權奇計之人耳。當殷辛失德。八百諸侯皆歸於周。時惟鷹
[0526-01b]
揚。以為佐命。在周有大功矣。於殷謂之何哉。祀典不云乎。
法施於民則祀之。如仲尼之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書。
定禮樂。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後王及學者皆宗師之。可
謂法施。於民矣。貞觀中。以其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廟。開
元中。漸著上戊釋奠之禮。其於進寵。不為薄矣。上元之際。
執事者苟以兵戎之急。遂尊武成封王之號。擬議於文宣
王。優劣萬殊。不可以訓。禮不云乎。儗人必於其倫。太公之
於聖人非倫。太史公以韓非與老子同傳。民到於今非之。
高祖封韓信為侯。自恥與絳灌等列。况聖朝裦美之稱。其
[0526-02a]
可雷同乎。愚以為宜去武成及王字。依舊令為齊太公廟。
人無閒言矣。享獻之事。餘依李紓所奏。


李巽



巽字令叔。趙州贊皇人。以明經調補華州參軍。登拔萃科。
順宗朝官兵部侍郎。領鹽鐵轉運使。遷兵部尚書。徙吏部。
元和四年卒。年六十三。贈尚書右僕射。


請於郴州鑄錢奏



得湖南院申。郴州平陽高亭兩縣界有平陽冶。及馬跡曲
木等古銅坑。約二百八十餘井。差官校覆。實有銅錫。今請
[0526-02b]
於郴州舊桂陽監置鑪兩所。採銅鑄錢。每日約二十貫。計
一年鑄成七千貫。有益於人。


駮尚書右僕射鄭珣瑜諡議



夫諡所以昭德也。德既昭矣。則文無以加焉。故相國鄭公。
端操特立。寡言慎行。及居台司。有蠲逋恤人之美。有知難
不汙之節。雖無文若之進拔。無孟子之是非。無賑施之仁。
無蹇諤之義。然足以稱賢相也。夫文者。大則經緯天地。次
則潤色王猷。周文以至德為西伯。季孫以道事其主。咸諡
曰文。為美無以尚也。亦焉用兩字。然後為備哉。竊觀兩字
[0526-03a]
之諡。或有兼德。一字不足以盡盛德之形容。故有兩字生
焉。然亦興於近古。非三代兩漢之事也。夫舉典之道。信其
正。不信其邪。春秋之大旨也。則兩字之諡。非春秋之正也。
故相國鄭公之諡為文足矣。焉用獻哉。為獻可矣。焉用文
哉。兩字兼諡。竊所未諭。請下太常重定。謹議。


又議



議曰。鄭珣瑜兩字之諡。今太常請依前諡曰文獻者。夫諡
者。春秋裦貶之旨也。仲尼書法。隨類推廣。雖一字裦貶。其
文猶博。蓋欲指明事業。以昭示後代。俾後之人懲其惡。勸
[0526-03b]
其善。故不可苟。夫諡一字。正也。堯舜禹湯周公召公是也。
兩字非正也。故諡法不載。或人臣不守彞章。苟逞異端。威
烈慎靚是也。或時主之權。以功德加厚於臣也。蕭何霍光
房元齡魏徵是也。不當加而加僭也。孔光劉寬薛元超李
元紘是也。三字過也。貞惠文子是也。亦諡法所不載也。古
今無有也。公叔文子諡。衞君之過也。衞之亂制也。不然。即
記之失也。以一善加一字。即堯舜禹湯。當累數十字以為
諡也。夫禮記者。非盡聖賢之意也。非盡宣尼之所述也。當
時雜記也。昔后蒼為曲臺記。其弟子戴聖增損刊定為小
[0526-04a]
戴禮。今禮記是也。若盡宣尼之所述。即戴聖豈得而增也。
昔宣尼修春秋。游夏不能措一詞。以知禮記非盡宣尼所
述。故戴聖得以增損也。則貞惠文子之諡。衞君亂制也。古
今無有也。非宣尼所述。又何足法哉。鄭珣瑜和茂修整。始
終無闕。可為美矣。至於議行考功。而度越等輩。比於酇文
成梁文昭魏文貞則不侔。而諡號無差。輕用國典。失春秋
之旨矣。向者酇梁數公。皆經綸草昧。輔翼興王。以道輔君。
致於化洽。彰灼千古。言之者凜然生敬。而以珣瑜齒之。豈
無愧於心哉。夫數公者。皆時主感風雲之會。懷謨明之美。
[0526-04b]
故加於常典。以明其德。亦所以篤君臣之義也。然非正也。
權制也。若後之人非數賢之比。則當循常以避數賢地也。
其劉仁軌薛元超李元紘加字之諡。皆黷國典而昧彞倫。
言之可為寒心。豈當舉之以為訓也。其餘姚元崇宋璟劉
幽求。或輔相一代。致理平之化。或忘身狥難。成中興之業。
又豈珣瑜之以典選為進善。以辭疾為嫉惡耶。皆尚口偽
辯。非守典確論也。夫以典選者皆為進善耶。若然者。則國
家有天下二百年。何裴行儉馬戴盧從愿等數賢獨見稱
於時也。循資署置。謂為進善。異乎余所聞也。又珣瑜之病。


[0526-05a]


數月而終。豈偽疾耶。借使偽疾。尤可怪也。昔子路之冗食
家臣。有殺身狥難。而珣瑜履台輔之重。當危難之際。平居
則饗其高爵厚祿。見危則奉身自保。以此為是非之明。即
董狐之書趙盾。為妄作也。珣瑜之辭疾可責。於太常舉以
為德。信君臣之義。非常人所知也。珣瑜之下詰李實。誠中
其疾。可謂美矣。然則珣瑜自始筮仕。至於啟手足。垂四十
年。歷諫職。持風憲。其忠規激發。恐有過此者。今太常舉其
下詰李實。未為多也。謂為謇諤者眾矣。豈能使汲黯魏徵
[0526-05b]
有慙色哉。前巽議云。三代兩漢無二字之諡。此未學之過
也。無荀文若之進善。無孟軻之是非。無文子之賑施。無周
舍之謇諤。以珣瑜之行。清而無闕。可為掩之。不足辯也。今
所議兩字之諡。亦又不當。其議固不足斥也。前巽之言過
矣。但兩字之諡。加等之美。以蕭何房元齡言。不在珣瑜也。
巽雖不敏。至於言諡美以惑人聽。此嘗所激切而不平也。
終不欲有僭。齒於蕭何房元齡之宗。又不欲有造次。擬於
魏文貞姚元崇宋璟劉幽求之讜言悟主茂績殊勳也。夫
前車之覆。後車所以易轍也。前有司之失。後有司當有以
矯之也。不矯之。則逶迤遂達。以至亂制。此有國之誡也。威
[0526-06a]
烈慎靚孔光劉寬薛元超李元紘之同於禹湯文武蕭何
霍光房元齡魏徵。前有司之過。後之專筆削者。宜有以矯
之也。不矯之。典禮寢亂矣。有司不可以尤而效之也。不可
以黨所見而遂僭典也。鄭珣瑜兩字之諡。請下太常重議。
若一字不足盡珣瑜之盛德。必須兩字。則敢俟再告。謹議。


請符載書



數月不面。延企為勞。夏首漸熱。惟動履安勝。巽弊㞕推遣。
昨者不揆薄劣。輒上薦賢之書。恩命拜足下太常寺奉

禮郎。充南昌軍副使。官告已到。惟增感慶。巽不任忻愜。足
[0526-06b]
下義高德茂。文藻特秀。棲遲衡茅之下。藉甚寰海之內。信
儒者之徽猷。聖朝之公器。而元纁束帛。偶未至者。蓋匡阜
則邇。符君甚遠。巽謬臨此地。閒接清風。激揚多矣。向非章
疏上達。則麟足無由絆。然奉常之拜。亦吾子他日九層之
資也。但以俯倅吾軍。為執事者之累。幸當猥降。允副夙誠。
冀即傾展。差浣勤矣。謹差押衙任進朝奉侍官人馬。馳狀
進迎。


再請書



使至。奉覽來疏。何乃華其詞。潔其志。未酬所獻。壹至於是。


[0526-07a]


區區之意。竊有所未然足下之所然也。夫洪鐘遇扣。大小
必應。良劒赴剸。泥玉一切。知已許與。有類於斯。細詳足下
之旨。徒仰矯榮命。俯稽誠禮。其所難者。但慮側猿鳥之目。
咽㵎泉之溜。何嘗以阻鄙夫之誠為念。辱眾君子之望為
意乎。且足下之守儒行也。亦嘗聞尼父以司寇為汙己。俾
升堂者細百里而不宰乎。然丈夫立身之本。正在執德義
樹功業而已。今足下德義已著。而功業未樹。其在忽歲月
而貪疎曠。時至而不行也。以足下才德之美。僕素高山仰
[0526-07b]
之。豈不能薦足下於朝。立可觀之地。矯翼霄漢。躍鱗清流。
以成雅志哉。意之所趣。輒有所在。方今聖主聰明。春秋鼎
盛。百王術內。六合掌中。而近郊跋扈。尚或乖化。夫主憂臣
辱。抑所忿憤。故僕私心期足下於遠圖大計耳。謹當虛心
假寐。灑埽庭館。奉候而已。且今之惠然。猶往之見辱。無㞕
意也。屬書有畏。不果躬詣所居。幸垂見悉。


第三書



再馳狀。皆損還答。承抗跡未降。虛懷猶鬱。足下有器業可
以資時。松筠之質。有異蒲柳。然白駒驟過。良時易晚。昔夫
子從政。亦不待韋編三絕。况僕虛薄。忝承朝寄。懼於覆壓。


[0526-08a]


寤寐良賢。實冀推明道德。俾助薄劣。故延仰之誠。有加常
旨。敢更誠情。所望虛副。幸甚。諸己再具。故不煩云。謹差散
將葉公著敬候。并官告衣服僕馬等。延首北睇。以得為榮。
惟垂昭省。不宣。李巽重。


衞次公



次公字從周。河中河東人。第進士。累遷殿中侍御史。憲宗
朝進尚書左丞。以檢校工部尚書為淮南節度使。元和十
三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子少傅。諡曰敬。


[0526-08b]


渭水貫都賦以帝王建都取諸上象為韻




清渭天鑿。名都王制。貫金城千里之域。寫銀河九霄之勢。
同穴發源。眾川潛泄。分黑水以渺漫。遶黃山而迢遞。水能
濟物。用導於中州。君德配天。故法於上帝。都之會也皇皇。
渭之流也湯湯。異東西之瀍㵎。非汲引之沮漳。夏后濬川。
分流非肇於伯禹。秦德王水。貫都必因於始皇。照雙鳳之
丹闕。架長虹之飛梁。褰裳者不勞於揭厲。濯纓者何必於
滄浪。泛彼樓船。掩橫汾於武帝。濱之釣叟。感入兆於文王。
且夫前王酌憲。惟皇都之所建。度地有孚。因貫渭之上腴。
曲抱乎周原秦野。旁臨乎八達九衢。既流衍以紅粟。誠輝
[0526-09a]
煥乎黃圖。則知八水皆流。豈清於渭水。五都並制。莫大於
西都。原夫渭者雍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天垂法。君必取。
曳雲閒之清渭。何殊雲漢。移天上之紫宮。洞開天府。及乎
縈流一帶。中派紆餘。蕩元氣。澄太虛。稽前典而備矣。於名
川而舍諸。豈惟積潤於庶物。固亦近壯於皇居。至乃春景
澄廓。晴霞朗暢。涵萬象於影中。渡牽牛於波上。客有觀光
者。於茲而寫望。美夫取法可仰。因天垂象。疏紫陌而逶迤。
流丹霞而蕩漾。周公卜洛。雖云風雨所交。秦后貫都。實謂
膏腴之壤。惟洪業之永固。與渭流而彌廣。


[0526-09b]


劉元佐



元佐。滑州匡城人。少從永平軍為牙將。建中初充宋亳潁
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汴宋節
度使陳州諸軍行營都統。本名洽。至是賜名以尊寵之。貞
元三年。為養子樂士朝酖死。年五十八。贈太傅。諡曰壯武。


勞高彥昭書



宣武者。天下咽喉。國家之襟帶。元凶傑逆。竊弄神器。洽與
五軍大戰。幾落姦便。走馬奔馳。分為擒虜。昔燕昭王收燕
之餘人。欲報強齊。雪先人之恥。折節下士。卒招賢俊。築壇
[0526-10a]
拜節。郭隗為師。於是樂毅自魏而至。燕國既安。人民樂為
用也。以樂毅為上將軍。糾合諸侯共伐齊。下其七十城。今
洽為國除殘去害。天借賊機。官軍不振。賴中丞異代閒生。
夷凶翦暴。心貫白日。功高一時。請迴洽官爵。並與中丞。


竇泰



泰。貞元二年官御史中丞。


泥雨停朝參奏



准儀制令。泥雨合停朝參。伏以軍國事殷。恐有廢闕。請令
每司長官一人入朝。有兩員并副貳。亦許分日。其夜甚雨。
[0526-10b]
至明不止。許令仗下後到外廊食訖入中書。其餘官及王
府長官。並請停朝。任於本司勾當公事。泥雨經旬。亦望准
此。


趙元一



元一。德宗時人。著有奉天錄四卷。


奉天錄序



緬尋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畧。不同浮華。雖垂不載。
至軒轅氏征蚩尤而廓清四海。帝舜黜有苗而定萬邦。逮
乎三王則弔人伐罪。暴秦則并吞天下。漢高祖夷凶靜難。


[0526-11a]


光武討叛懲姦。魏武破袁紹。晉武滅苻堅。宇文氏破高歡。
普六茹氏平陳國。太宗擒王竇。肅宗定安史。故曰亂者理
之源。失者得之府。法令施而逆子誅。春秋書而賊臣懼。建
中四祀。朱泚作亂。居我鳳巢。忠臣義士。身死王事。可得而
言者哉。咸悉載之。使後來英傑。貴風義而企慕。承危伺隟。
與時浮沈者。其徒非一。正史備書。故闕而不錄。志懷問鼎
者。不敢漏網。夫書直筆直言。無矯無妄。欲使朱藍各色。清
濁分流。質而不文。焉敢潤色。恐史筆遺漏。故備闕也。李忠
[0526-11b]
臣三朝名將。忽為叛主之臣。洪經綸累代通儒。乃作趨時
之士。其餘源休蔣鎮之輩。敬忠日月之徒。蓋㞕㞕者。何足
道哉。每思南史之筆。班馬之作。莫不廢食仰歎。且洪流壞
隄。猶可塞也。烈火燎原。尚可撲也。逆臣賊子。難可邇也。睹
此妖孽。搖動中原。莫不痛心疾首。是用書之素。使好我者
慕。惡我者懼。元一代居關右。世業三秦。親覩欃槍。媸妍必
記。雖形闕奉親。而內懷其孝。身乖事主。而心荷聖恩。每覽
嵇紹紀信之高義。感千載而仰慕。尋淖齒王敦之遺跡。思
奮劒而快心。疾惡之志。不忘寤寐。起自建中四祀孟冬月
上旬三日涇原叛命。終興元元年孟秋月中旬有八
[0526-12a]
日皇帝再復神都。於中可否。總紀其事也。夫史館之筆。才
識學也。苟無三端。難以措其手足。元一不敏。敢竊鳳凰之
一毛。以效麒麟之千里。獨學而無知。孤陋而寡聞。跡不踐
於孔門。文有慙於先哲。輕塵罕增於巨岳。墜露無益於廣
川。輒申螢燭之光。將助太陽之照。述而不作。有媿老彭。冀
革前非。用警來祀云爾。


尚華



華。德宗時人。高彥昭為寧陵西城都知鎮遏使。辟為判官。


上高中丞狀



[0526-12b]


城於西北。壘道更高。左擊右攻。平視城內。日夜交戰。以棚
為牆。鋒刃相持。不踰咫尺。伏惟僕射去食存信。救此孤城。
遊魂之年。返骸之日。謹錄狀上。伏聽處分。


朱泚



泚。幽州昌平人。以蔭籍為李懷仙部將。大歷七年拜盧龍
節度使。封懷寧郡王。入朝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屯奉
天。遷檢校司空隴右節度副大使。仍知河西澤潞行營兵
馬事。德宗立。改鎮鳳翔。加中書令。進拜太尉。涇原節度使
姚令言督兵討李懷光。過闕下。兵叛。迎泚入宣政殿。僭位
[0526-13a]
改號。既為李晟所破。走保彭原西城。斬之。年四十三。


遺弟滔書



昔文王囚於羑里。終王八百之基。殷湯繫於夏臺。後有解
網之頌。吾頃典郡四鎮。蕃夷戰懾。唐主不察。信諂諛之說。
吾罹姦臣之禍。便奪兵權。雖位列上公。詔書繼至。情懷恍
忽。百慮攢心。何期天道盈虛。五運更代。物極則返。憂極歡
來。歷數在躬。以登寶位。涇原四鎮。士馬爭驅。隴右鳳翔。獻
書繼至。三秦之地。指日剋平。吳蜀之閒。已令宣示。河北一
路。用卿殄除。布新令以示之。推利害以誘之。懸爵賞而招
[0526-13b]
之。張皇威而逼之。驅鐵騎以臨之。橫行洛陽。與卿大會於
定鼎。


朱滔



滔。幽州昌平人。兄泚。盧龍節度使。滔勸泚入朝。遂權知留
後兼御史大夫。進檢校司徒。領節度。賜德棣二州。封通義
郡王。田悅叛。滔及王武俊李納同謀。滔自號冀王。既而與
武俊有隙。武俊擊滔敗。走還幽州。上書待罪。詔免之。貞元
元年死。年四十二。贈司徒。


移諸道牒文



[0526-14a]


今月八日。大秦皇帝已登寶位。關西四鎮應歀附。請為臣
妾。惟奉天孤城。危同累卵。不有廢也。將何以興。今披讖應
圖。則鼎新之兆先也。同夫夏俗。待我后以來蘇。今發突騎
元戎四十萬。奮劒與夕火爭光。揮戈與秋月競色。長驅北
至洛陽。與皇帝會蹕於上陽宮。牒魏博恒冀等州將士。即
宜擁節歸朝。達於先覺。必使勳流奕葉。榮及子孫。如或固
守窮城。不識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請看今日之
長安。竟是誰家之宮闕。太山如礪。可知非石之言。秋日麗
[0526-14b]
天。不易勤王之意。


劉闢



闢字太初。貞元中擢進士宏詞科。佐韋臯幕府。累遷御史
中丞度支副使。永貞元年。臯卒。闢主留後。諷諸將上表徼
旄節。授檢校工部尚書。充劒南西川節度使。又求都統三
川。遂舉兵圍梓州。宰相杜黃裳薦高崇文李元奕等討之。
元和元年九月。闢遁走。擒送京師誅之。


如石投水賦以仁義忠信公平能諫為韻




聖之求賢也詳明。水之受物也柔順。石遇柔而不阻。臣俟
明而必進。漢祖興兮昌言納。留侯輔兮皇威振。喻石水以
[0526-15a]
興詞。配鹽梅而稱雋。堅脆性異。應廣納而來投。尊卑禮殊。
致精誠而取信。伊水為體。既清而平。猶君為德。既貞而明。
石豈自投。假海納之宏量。臣非苟進。由天聽而察誠。用率
於有類。將感於無情。虛而受者其理遠。含而容者其道行。
何幽邃之能閒。奚渺瀰之足驚。夫國之勃興。必多賢智。繼
九臣之跡。膺三傑之義。煥發英藻。呈龍章與鳳姿。敬宣嘉
猷。謂嶽生而天賜。豈不由山有巨石。水有通津。忽擊流以
澎湃。俄荅響於奫淪。雖源深流長。乃入無不至。而體柔處
潤。則托有所因。移他山之貞質。依上善之全仁。夫水石之
[0526-15b]
奧旨。與君臣之等倫。今天子端居穆清。時和海晏。念投石
之契。爰求秉鈞。思箴闕之規。載徵驟諫。由是如石之義啟。
投水之情通。彼以誠應。我亦符同。懸天爵之榮。獲斯人瑞。
尊五嶽之禮。視乎上公。恒啟沃以為志。方清明而在躬。比
石固業。欽賢纘功。儻或水不周容。石乃無由寓質。君不虛
已。臣則曷能推忠。可以垂誡訓。可以流德風。則知聖既作
兮政惟恒。石既投兮賢必澄。敢獻良哉之詠。願揚美於廉
能。


古之奇



[0526-16a]


之奇。寶應中進士。馬燧辟置幕府。後汙朱泚偽命。為兵部
員外郎。


縣令箴



咨爾多士。各司厥官。政不欲猛。刑不欲寬。寬則人慢。猛則
人殘。寬則不濟。猛則不安。小惡無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
毫末將拱。禍既有胎。福豈無種。鏡不自照。祗能鑒物。人不
自知。從諫勿咈。慾不可縱。貨不可黷。黷貨生災。慾縱禍速。
勿輕小人。蜂蠆有毒。勿輕小道。大車可覆。勿謂剛可長。長
[0526-16b]
剛者亡。無謂柔可履。履柔者恥。剛強有時。柔弱有宜。時宜
克念。願在深思。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
無為惡行。無逆善名。保此中道。無成不成。過客箴士。冀申
同聲。如山之重。如水之清。如石之堅。如松之貞。如劒之利。
如鏡之明。如弦之直。如秤之平。


為朱泚署坊巿榜



奉天殘黨。蟻聚京畿。重傑等仍敢執迷。拒我天命。朕使偏
師小將。果復敗亡。觀此孤城。不日當破。雲羅布網。無路鳥
飛。鐵釜盤魚。未過瞬息。宣布遐邇。各使聞知。


洪經綸



[0526-17a]


經綸。建中初為黜陟使。朱泚反。偽授太常少卿。


大岯山銘



登於大岯。合[:#AS-FBEC:●]巾所經過。頂凸坤儀。根壓洪河。天生忠良。
濟物宏多。山靈河神。俾環海戢戈。


趙贊



贊。建中時為吏部郎中黜陟使。貶播州司馬。貞元中位戶
部侍郎。


請以箴表等代詩賦奏



[0526-17b]


箴論表贊代詩賦。仍各試策三道。應口問大義明經人。明
經之目。義以為先。比來相承。惟務習帖。至於義理。少有能
通。經術寖衰。莫不繇此。今若頓取大義。恐全少其人。欲且
因循。又無以勸學。請酌舉司舊例。稍示考義之難。承前問
義。不形文字。落第之後。喧競者多。臣今請以所問。錄於紙
上。各令直書其義。不假文言。既與策有殊。又事堪徵證。憑
此取舍。庶歸至公。如有義策全通者五經舉人。請准廣德
元年七月勅超與處分。明經請減兩選。伏請每歲甄獎。不
過數人。庶使經術漸興。人知教本。


常平倉議



[0526-18a]


伏以舊制置倉儲粟。名曰常平。軍興以來。此事闕廢。因循
未舉。垂三十年。其閒或因凶荒流散。餓死相食者。不可勝
紀。古者平準之法。使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藏。千室之邑。
必有千鍾之藏。春以奉耕。夏以奉耘。雖有大賈富家。不得
豪奪吾人者。蓋謂能行輕重之法也。自陛下登極以來。許
京城兩巿置常平。官糴鹽米。雖經頻年少雨。米價不復騰
貴。此乃即日明驗。實要推而廣之。當軍興之時。與承平或
異。事須兼儲布帛。以備時須。臣今商量。請於兩郡并江陵
[0526-18b]
成都揚汴蘇洪等州府。各置常平輕重本錢。上至百萬貫。
下至數十萬貫。隨其所宜。量定多少。惟置斛斗疋段絲麻
等。候物貴則下價出賣。物賤則加價收糴。權其輕重。以利
疲人。並請諸道津要都會之所。皆置吏閱商人財貨。計錢
每貫稅二十文。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稅之。以充常
平本。


唐故贈太保張公神道碑



貞元三年秋七月壬申。丞相張公薨於位。冬十月乙酉。
二字直其北一里。嗚呼。往而不作。哀可極也。歿而不

朽。德之盛也。公諱延賞。字延賞。河東猗氏人。漢部尚書

[0526-19a]
書令贈闕二字都督諡曰恭肅。光輔闕二字成開元之理。公三
臣器公而薦闕二字本名寶符。元宗召見奇之。且思恭肅

之德。故錫茲嘉名。解褐太師苗韓闕三字碩德深於知人。
闕一字歎異。申以姻好。及闕一字山作難。公城邑公有
五字鎮北都公闕二字倅兼副尹守入拜給事中。襲封河

三節度兼闕七字書建中闕二字起輦轂駐蹕近郊。以公闕一
力竭時都邑闕七字倚重於蜀故闕二字仍領遙闕二字
闕三字寇戎闕十字危㣥心尤切聽遠邇相闕三字之化

時情所屬弔賻有加。闕二字護喪事闕一字闕四字
[0526-19b]
云爾太黍繁闕一字躬為律度闕二字知禁德禮康之
三字如東周之禮。其在荊楚也。遺愛成頌。皆因俗施政。

而同歸於中。其奪其闕五字昔方叔山甫。成中興之業。而
闕二字因時若星辰闕一字穹若山岳。斯可謂歿而不朽者

夫。詩云。惠此中國。以備盡無違之孝。遺令薄葬。布衣瓦
器。以終予志。祁國夫人太師之闕二字德輔目所及皆為
實錄。其詳則制詔璽書。歷鎮碑記。及家傳備矣。今


太保受氏。滔滔其流。本系軒轅。冑分留侯。皇天太保嗣
烈。克光前人。勤勞王家。宏濟艱難。外危我將。內種厥德
[0526-20a]
閭閻懷思。周愛甘棠。荊淚空碑。况乃松檟闕四字崇山闕一
石終卜


薛[:#AS-8FA5:●]




[:#AS-8FA5:●]字溫如。河中寶鼎人。累
遷楚州刺史。建中初拜司農卿。改太子賓客。出為嶺南觀
察使。卒年七十四。贈工部尚書。


請禁淹留館驛奏



當府館驛。準永泰元年三月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第五琦
[0526-20b]
奏。使人緣路。無故不得於館驛淹留。縱然有事。經三日已
上。即於主人安置。館存其供限。如有家口相隨及。自須於
村店安置。不得令館驛將什物飯食草料等。就彼供給擬
者。伏以承前格敕。非不丁寧。歲月滋深。因循久弊。今往來
使客。多是武官。踰越條流。廣求供給。府縣少缺。悔吝坐至。
屬當凋殘。實難濟辦。况都城大路。耗費倍深。伏乞重降殊
恩。申明前勅。絕其僥濫。俾懼章程。庶郵驛獲全。職司是守。


柳峴



峴。貞元三年試太常寺奉禮郎。


故莫州長豐縣令李君墓誌銘



唐貞元三祀五月。故長豐宰李君丕卒於幽州潞縣。嗚呼
[0526-21a]
逝水。古今悲夫。公隴西人也。世襲軒裳。地清才幹。曾祖知
禮。宣州司功參軍。祖懷璧。汴州陳留縣丞。考某。許州鄢陵
縣令。公灑然深心。抱義育德。士林咸器重之。乃昌言薦於
元戎。遂徵辟為潞縣丞。佐理高標。令名遠著。後墨綬長豐。
化百里之風。樂四人之業。俄改任莫州司法參軍。蘇息萌
隷。鈐鍵奸譎。凡登仕踐位。時議茂宰良掾也。每處其厚。不
居其華。果行溫良。發言砥礪。豈期餘慶罔祐。而禍兮有階。
故鵬鳥作孽。二豎為祟。沈疾於故林私第。即代之日。春秋
六十有三。無嗣。夫人元氏。晝哭靈帳。恨無三從。傷肝膈之
[0526-21b]
痿憒。痛終身之惸獨。長女適河東柳氏名峴。試太常寺奉
禮郎。感深仁之厚恩。盡半子之禮節。力窆棺櫬。手植松槐。
扶塗車。封馬鬛。粵三年建子月。葬於縣之南三里潞州之
右。託一片之琬玉。紀平生之徽猷。俾山壑之變。風烈有遺。
而為銘曰。


屹然孤墳。長城之東。死生永隔。天地不同。于嗟英靈。窮泉
之中。悄悄原野。旦暮悲風。


劉濟



濟字濟。幽州盧龍軍節度副大使怦子。第進士。嗣節度。貞
[0526-22a]
元中累遷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立。檢校司徒。
元。和初加侍中兼中書令。濟疾。次子總酖殺濟。年五十四。
贈太師。諡莊武。


涿鹿山石經堂記



我大唐十有一葉。皇帝繼明。照宣闕二字光被四海。神人以
和。逮今已丑歲。凡五祀矣。方隅守臣。樂其休明。天地大德。
罔知攸報。濟封內山川。有涿鹿山石經者。始自北齊。至隋
沙門靜琬。睹層封雲跡。因發願造十二部石經。至國朝貞
觀五年。湼槃經成。其夜山吼三聲。生香樹三十餘本。其年
[0526-22b]
六月。瀑水浮大木數千株於山下。遂構成雲居寺焉。既而
元宗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第八妹金仙長公主特加崇飾。
遐邇之人。增之如蟻術焉。有為之功。莫此而大。濟遂以奉
錢為聖上刻造大般若經。以今年四月功就。親與道俗。齊
會石經峰下。飯等香積。而法雲藹空。會同華嚴。而花雨滿
地。金篆玉板。燦如龍宮。神光曜日。宇宙金色。於是一口作
念。萬人齊力。巖壑動。鸞鳳翔。或推之。或挽之。以躋於上方。
緘於石室。必使劫火燒而彌固。桑田變而不易。或資聖壽。
壽願比於崇山。緘於石經。經願延於沙界。鴻祚景福。聖壽
[0526-23a]
無疆。幕府眾君子同稱讚之。時元和四年四月八日記。


胡堅



堅。貞元九年左神策鹽州行營節度使。


得鹽井水土表



初城鹽州鹵中獲懷土。又置烽堡水路迴遠。即時有兩廢
鹽井悉生鹽。事符聖德。可謂天贊。請付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