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0483-01a]


權德輿



德輿字載之。天水畧陽人。貞元時累官禮部侍郎。轉戶部。
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本官檢
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封扶風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
書。出鎮興元。卒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傷馴鳥賦



紛羽族之多端兮。同翾飛而類殊。有鸜鵒之微禽。亦播質
於洪鑪。因稚子之嬉遊。得中園之墜雛。恣飲啄以馴擾。來
[0483-01b]
目前與坐隅。爾乃棲以籠檻。鎩其羽翼。冀留軒以為娛。俾
遐翥之無力。乍踉蹌而將舉。顧㰚褷而復息。雖主人之見
容。終使喪天和於自得。或親賓至止。徽軫徐觸。每聞絃而
鼓翼。亦追節而翹足。貌宛轉以成態。聲間關而助曲。乍寂
寥以閒睱。若凝情以相矚。理輕毳以自潔。類山元之珮玉。
每翔集以安卑。同君子之自牧。思謝尚之起舞。邁風流之
逸躅。苟魯昭之不君。固乾侯之出辱。方渡濟以申儆。伊凉
德之自覆。徵故老之相傳。驗曩記之或存。在端午之司晨。
翦其舌而能言。巧喉囀以達情。順人心而不諼。方渴日以
[0483-02a]
呈材。願朱明之駿奔。忽愀慘以顦顇。響哀音於簾箔。竟啁
啾而不去。若徊翔之有託。怳心訝而未辨。歘狸狌之攫搏。
俄斃踣而不勝。紛血灑以毛落。彼葛盧與冶長。通鳥獸之
音聲。闕君子之周防。無古人之至精。既不能縱爾於遼廓。
又不能遂爾之生成。使異類之得志。曾未極其飛鳴。則本
夫養之之惠。適足以害其生生。又憶夫清江之使者。東海
之波臣。苟其時之不來。則刳腸而涸鱗。鶋鐘鼓而反悲。馬
皁棧而多死。雖為遇之已甚。固又夭其天理。嘗聞乎賢聖
之理物也。智愚殊方。薰蕕異藏。善用無棄兮互見其長。各
[0483-02b]
有攸處兮兩不相傷。官天地而府萬物。由此道而為常。吾
既悟斯理之不早。因失之而後防。收視聽以冥觀兮。遂㣥
性之茫茫。


洞庭春溜滿賦送陸灞赴荊州




湖渺渺兮蕩東風以發春。春溜滿兮連淨綠以無垠。接遠
色於青草。散晴輝於白蘋。及夫反照安流。煙花明麗。霞生
水底。鳥沒空際。聽櫂謳之四起。見片帆之遠逝。杳空曠以
澄鮮。窮千里於一睇。若乃路轉涔陽。波連沅湘。杜蘅秀兮
蕙若芳。寫雲翠兮沉夕陽。月明露下靄蒼蒼。結遐想於騷
[0483-03a]
人兮。悄目極以心傷。婉婉長離。翩翩彩鷁。遠泛桃花之浪。
去從蓮府之辟。雲兮水兮。指前程於空碧。


行舟逗遠樹賦送嚴謩赴東陽




有美一人兮。桂為楫。蘭為舟。逗遠樹之晴影。泛春江之碧
流。乍迷雲葉。稍映蘋洲。凝暮色於愁睇。空藹藹以悠悠。的
的輕舟。亭亭遠質。喜揚舲之漸近。嗟轉岸而還失。映微波
以䓗蒨。貯嵐翠之蒙密。愴南浦之別離。占橫塘之風日。柳
怨別兮楓傷春。望不辨兮愁殺人。空江邊兮遠郊外。紛離
[0483-03b]
緒兮相對顰。摽落照以微明。羃夕煙而又晦。波茫茫兮景
沉沉。思結纜於清陰。惜歸舟之不駐。傷遠目以軫離心。


齊抗平章事制



敕。寅亮天工。緝熙王度。調陰陽以遂㣥品。敷教化以統百
官。必得其人。乃濟於理。是咨茂德。允式具瞻。中散大夫守
太常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齊抗。植操清貞。秉心諒實。精
達政理。詳明典彞。才器可以濟時。忠正可以激俗。莅事惟
肅。休聲茂聞。宜入贊於中樞。俾發揮於景化。式是百辟。毗
予一人。可守中書侍郎門下平章事。散官勳賜如故。於戲。
政之得失。在於弼諧。爾其竭誠啟沃。以廣視聽。盡規獻納。


[0483-04a]


以贊謀猷。俾人叶中。時乃之績。無替朕命。厥惟懋哉。


進士策問五道



問。六經之後。百氏塞路。微言大義。寖以乖絕。使昧者耗日
力以滅天理。去夷道而趨曲學。利誘於內。不能自還。漢廷
用經術以昇貴位。傅古義以決疑獄。誠為理之本也。今有
司或欲舉建中制書。置五經博士。條定員品。列於國庠。諸
生討論。歲課能否。然後刪非聖之書。使舊章不亂。則經有
師道。學皆顓門。以為如何。當有其說。至於九流百家。論著
[0483-04b]
利病。有可以輔經術而施教化者。皆為別白書之。


問。易曰。君子夕惕若厲。語曰。君子坦蕩蕩。禮之言絅衣則
曰惡其文之著也。儒行則曰多文以為富。或全歸以為孝。
或殺身以成仁。或玉色以山立。或毀方以瓦合。皆若相戾。
未能盡通。顏回三月不違仁。孟軻四十不動心。何者為優。
柳下惠三黜而不去。子文三巳而無慍。何者為愈。召忽死
子糾。管仲相小白。棠君赴楚召。子胥為吳行人。何者為是。
析疑體要。思有所聞。


問。周制什一。是稱中正。秦開阡陌。以業農戰。今國家參酌
古道。惠綏元元。均節財征。與之休息。豐年則平糴於轂下。


[0483-05a]


恒制則轉漕於關東。尚虞地有遺利。人有遺力。生之者少。
靡之者多。粟帛寖輕而緡錢益重。或去衣食之本以趣末
作。自非翔貴之急。則有甚賤之傷。欲使操竒贏者無所牟
利。務農桑者沛然自足。以均貨力。以制盈虛。多才洽聞。當
究其術。至若管仲通幣之輕重。李悝視歲之上下。有可以
行於今者。因亦陳之。美利嘉言。無辭悉數。


問。懲忿窒慾。易象之明義。使驕且吝。先師之深誡。至若洙
泗之門人故人。漸漬於道德。固已深矣。而仲由慍見。原壤
[0483-05b]
夷俟。其為忿與驕。不亦甚與。商不假蓋。賜能貨殖。從我之
徒。而恡缺如是。皆所未達。試為辨之。


問。育材造士。為國之本。修辭待問。賢者能之。豈促速於儷
偶。牽制於聲病之為耶。但程試司存。則有拘限。音韻頗叶
者。或不聞於軼響。珪璋特達者。亦有累於微瑕。欲使楚無
獻玉之泣。齊無吹竽之濫。取捨之際。未知其方。子曰盍各
言爾志。趙孟亦請七子皆賦。以觀鄭志。又古人有述祖德
叙家風之作。眾君子藏器而含章者久。積善而流慶者遠。
各言心術。兼敘代德。鄙夫虛佇。以廣未聞。


貞元十三年中書試進士策問二道



[0483-06a]


問。先師之言。辨君子小人而已。勤學則舉六蔽。咸事則稱
九德。推其性類。又極於是矣。孟軻之數聖者。有清有和。文
子之言人位。上五下五。列夷惠於天縱。頗有所疑。況牛馬
於最靈。豈為至當。班固之古今表。劉邵之人物志。或品第
乖迕。或鈎摭纖微。誠有可觀。恐未盡善。既強為巳之學。必
有析理之精。敬俟嘉言。以袪未達。


問。乃者西裔背盟。勞師備塞。今戎王自斃。邊遽以聞。而議
者或曰因其喪而弔之。可以息人。或曰乘其虛而伐之。可
[0483-06b]
以闢地。或曰夷實無厭。兵者危事。皆所以疲中國也。不若
如故。是三者必有可採。思以辨之。


貞元十九年禮部策問進士五道



問。漢廷董仲舒公孫宏對策。言天人相與之際。而施於教
化。韋元成匡衡之論。以明經至宰相封侯。皆本王道。以及
人事。今雖以文以經。貴祿學者。而詞綺靡於景物。寖失古
風。學因緣於記問。寧窮典義。說無師法。經不明家。有司之
過。敢不內訟。思欲本司徒之三物。崇樂正之四術。不率教
者。屏之遠方。則名義益修。風俗益厚。程孝秀之本業。參周
漢之舊章。慮難改作。式佇嘉話。事關理本。必議上聞。斯乃
[0483-07a]
誠求。諸生母忽。


問。齊人之所以務於賦輸。用給公上。其大抵饋軍實奉邊
備而已。今北方和親。亟通禮命。南詔納欵。屢獻竒功。而蠢
茲西戎。尚有遺類。猶調盛秋之戍。頗動中夏之師。思欲盡
復河湟之地。永銷烽燧之警。師息左次。人無外徭。酌古便
今。當有長策。乃者戎人願修前好。因請其俘。或曰彼實無
厭。絕之以固吾圉。或曰姑示大信。許之以靖吾人。或曰歸
貴種以懷其心。或曰奪長技以翦其翼。當蘊較然之見。備
陳可舉之方。


[0483-07b]


問。祖宗昭穆。王者之盛典。明祀嚴禋。有國之大事。頃歲奉
常上奏。以獻祖之位非正。太祖之尊未申。而公卿諸儒。雜
有其議。皆以百代不遷。宜居東向。而獻懿二主。所歸不同。
或曰藏於夾室。或曰寘於別廟。或曰祔於德明興聖。酌殷
周之制。或曰遷於園寢石室。採漢魏之儀。而又有並居昭
穆之列。竟虛其位。分饗禘祫之禮。互處於西。眾議云云。莫
有所一。至今留中未下。誠聖意所重難也。至當無二。眾君
子辨之。


問。人之生也。禀五行之秀。其化也。順一氣之散。而牛哀為
[0483-08a]
獸。杜宇為鳥。趙王為蒼犬。夏鯀為黃熊。傅巖之相為星。圯
橋之老為石。變化糾紛。其故何也。夭壽貴賤。賦命萬殊。而
驪山之儒。長平之卒。歷陽之魚鼈。南陽之侯王。豈稟數斯
同。復適然也。眾君子通性命之理。究古今之學。幽探造化。
佇所未聞。


問。有司之求才。與多士之求進。其心不相遠也。諸生知之
乎。計偕者幾乎五百。籍奏者不逾二十。蓋二十五之一也。
諸生又知之乎。雕龍之辨。皆謂有餘。靈蛇之珠。無非在握。
射或失鵠。瑜寧揜瑕。雖涇渭終分。而蓬麻未直。匿名飛語。
[0483-08b]
詆訿云云。誠無他腸。時有讒口。豈有司之道未至。復諸生
之所習難化耶。異時有司。固諸生之所履也。復何如哉。非
有防川之心。願聞易地之說。


貞元二十一年禮部策問五道



問。古之善為政者。在得人而已。在求理而已。周以功德詔
爵祿。秦以農戰居職員。漢武帝詔察茂異可以為將相者。
夫功與德。非常才所及也。農與戰。非筮仕所宜也。安危注
意之重。非設科可俟也。是三者同有利病。幸錯綜言之。又
三適之宜。九品之法。或計戶以貢士。或限年以入官。事有
[0483-09a]
可行。法有可採。制度當否。悉期指明。


問。夏殷周之政。忠敬文之道。承弊以救。始終循環。而上自
五帝。不言三統。豈備有其政。或史失其傳。嬴劉而下。教化
所尚。歷代相變。其事如何。豈風俗漸靡。不登於古。復救之
之道。有所未至耶。國家化光三代。首冠百王。固以忠厚。勝
茲文弊。前代損益。佇聞討論。遽數之中。所希體要也。


問。古者士足以理官業。工足以備器用。商足以通貨賄。而
農者居多。所以務三時之功。有九年之蓄。用阜其業。實藏
於人。乃者惰游相因。頗復去本。今皇帝勵精至化。在宥萬
[0483-09b]
方。德音聖澤。際天接地。凡宏於理道者。無不至也。裕於濟
人者。無不被也。而又詢吏祿公田之制。稽財征榷筦之宜。
使㣥有司。質政損益。庶官匹士。皆得上言。眾君子躬先師
之儒。生盛聖之代。佇茲嘉話。當薦所聞。


問。昔伊尹酒保。傅說胥靡。竟昌殷道。以阜王業。春秋時觀
丁父彭仲爽。申鄀之俘也。克州蓼。封陳蔡。楚邦賴之。漢廷
韓安國徒中拜二千石。張釋之以貲為郎。並稱名臣。焯敘
前史。然則俘徒作役。或財用自發。前代取之。而得人如是。
魏晉已降。流品漸分。筮仕之初。率先文學。或薦賢推擇。皆
[0483-10a]
秀發州閭。而致理之風。頗未及古。豈朴散寖久。或求之太
精。其故何也。常有所懵。今四門大闢。百度惟貞。執事者固
欲上副聰明。悉搜才實。幸酌古道。指陳所宜。


問。言身之文也。又曰。灼於中必文於外。司馬相如揚雄。藉
甚漢廷。其文盛矣。或奏琴心而滌器。或贊符命以投閣。其
於溺情敗度。又奚事於文章耶。至若孔融禰衡。夸傲於代。
禍不旋踵。何可勝言。兩漢亦有質朴敦厚之科。廉清孝順
之舉。皆本於行而遺其文。復何如哉。為辨其說。


明經策問七道



[0483-10b]


問。孔聖屬詞。邱明同恥。裁成義類。比事繫年。居體元之前。
已有先傳。在獲麟之後。尚列餘經。豈脫簡之難徵。復絕筆
之云誤。子產遺愛也。而賂伯石。叔向遺直也。而戮叔魚。吳
季札附子臧而吳衰。宋宣公舍與夷而宋亂。陣為鵞鸛。戰
豈捷於魚麗。詛以犬雞。信寧優於牛耳。子所習也。為予言
之。


問。三代之弊。或朴或薄。六經之失。或愚或誣。夫以殷周之
理道。詩書之述作。施於風俗。豈皆有所未至耶。輟祭納書。
誠為追遠。執戈桃茢。無乃傷恩。何二者之相反耶。兩楹坐
[0483-11a]
奠。歎有切於宗子。九齡魂交。數能移於與爾。何二者之不
一耶。山節藻梲。豚肩狐裘。皆大夫也。又何相遠耶。檀弓袒
免。子游麻衰。何如直諒而忠告之耶。各以經對。


問。四營成卦。三古遺文。本自河圖。演於羑里。而西鄰禴祭。
斯乃自多。箕子利貞。且居身後。豈理有未究。復古失其傳。
乾之彖辭。乃次六爻之末。坎加習字。有異八純之體。無妄
則象稱物與。同人則彖引卦名。或備四德而纔至悔亡。或
無一德而自居貞吉。訪於承學。思以稽疑。至若康成之陰
陽象數。輔嗣之人事名理。異同優劣。亦為明徵。


[0483-11b]


問。左史記言。古之大訓。何首載堯典。而乃稱虞書。當文思
之代。而九官未命。及納麓之時。而四凶方去。豈允恭克讓。
待元德而盡善耶。仲虺作誥。伊尹作訓。豈臣下忠規之稱
耶。伯禽費誓。穆公秦誓。豈帝王軌範之書耶。好風好雨。既
從於箕畢。時若恒若。復係於休咎。何所適從耶。伏生傳於
耄耋。魯壁得於殘缺。前代講訓。孰為名家。可以詳言。用窺
奧學。


問。二南之化。六義之宗。以類聲歌。以觀風俗。列國斯眾。何
限於十四。陳詩固多。豈止於三百。頌編魯頌。奚異於商周。


[0483-12a]


風有王風。何殊於鄘衛。頗疑倒置。未達指歸。至若以句命
篇。義例非一。瓜瓞取[:#AS-92F9:⿰帛⿱丿糸]
[:#AS-92F9:⿰帛⿱丿糸]之狀。草蟲序
喓喓之聲。斯類則多。不能具舉。既傳師學。一為起予。企聞
博依之喻。當縱解頤之辨。


問。魯史成文。以一字為裦貶。漢廷尚學。有二傳之異同。雖
子夏授經。孫卿肄業。而去聖寖遠。傳疑儻多。閏以定時。何
非乎告朔。雩乃閔雨。奚有於去讓。文有無天之說。定有無
王之年。例或難通。理亦未盡。衛輒辭以尊祖。於義安平。許
[0483-12b]
止闕於嘗藥。受誣乃甚。以茲凝滯。皆藉發明。穀梁子之言。
固當有據。應上公於古。復是何神。諸儒待問。一為覼縷。


問。孔門達者。列在四科。顏子不幸。伯牛惡疾。命之所賦。誠
不可同。至若攻冉求以鳴鼓。比宰我於朽木。言語政事。何
補於斯。七年可以即戎。百年可以去殺。固弛張之有異。曷
遲速之相懸。為仁由已。無信不立。拜陽貨則時其亡也。辭
孺悲則歌使聞之。聖人之心。固當有為。鄙則未達。子其辨
歟。


明經策問八道



問。魯史之文。先師用明於王道。漢武之代。左氏不列於學
[0483-13a]
官。誠義例之可觀。終巫艷而多失。鳳凰啟兆。陳氏不得不
昌。鸜鵒成謠。季氏不得不叛。既未然以前定。於立教而謂
何。同恥釋經。豈其如是。夏五之闕。雖繫月而何嫌。艮八之
占。於兼山為何象。因生因諡。未詳命氏之殊。德命類命。請
數制名之義。生既充賦。無辭說經。


問。冠婚成人。著代之義。一獻之饗。舅姑先降以奠酬。三加
彌尊。母兄皆拜而為禮。責婦順而則可。於子道而謂何。一
與之齊。終身不改。而狄儀有問服。二姓之合為重。而孔門
多出妻。蹈白刃或易於中庸。引重鼎奚列於儒行。裼裘襲
[0483-13b]
裘之制。繼別繼禰之差。生既講聞。佇觀詳辨。


問。周制六官。以倡九牧。分事任之廣。計名物之多。下士吏
胥。類頗繁於冗食。上農播殖。力或屈於財征。簡則易從。寡
能理眾。疑宋母之失實。豈周公之信然。今欲舉司徒之三
物。教賓興之六藝。又慮樂舞未通於韶濩。徒玩干旄。鄉射
有昧於和容。務持弓矢。適廢術學。豈資賢能。至若六變八
變。致神祗之格。天產地產。有禮樂之防。忝貳春官。企聞詳
說。


問。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曰。樂天知命故不憂。鼓天下之
[0483-14a]
動者存乎辭。又曰。吉人之辭寡。寂然不動。則感而遂通。見
幾而作。乃不俟終日。豈各有所趣。幸備言其方。至若巽之
於人。為廣顙白眼。坎之於馬。為美脊薄蹄。誠曲成以彌綸。
何取象之細。佇聞體要。然後忘言。


問。堯之文思也。命羲和四嶽。敬授人時。其道巍巍矣。舜之
登庸也。則流放竄殛。考績黜陟。熙帝載而亮天工者二十
有二人。其理昭昭矣。至禹則別九州。導九河。分五服。建五
長。辛壬癸甲。荒度土功。其勤云云矣。夫以陶唐虞夏。皆聖
人也。而勞逸斯殊。豈時不得不然。復道有所不及。何事功
[0483-14b]
元德煩簡相去之遠耶。願聞其說。


問。三綱之道。有君臣焉。有父子焉。周南召南。以風化于天
下。關雎鵲巢。乃首於夫婦。舉后妃曷若先天子。美夫人曷
若稱諸侯。豈自邇而及遐。將舉細而明大。又太師所採。孔
聖所刪。以時則齊襄先於衛頃。以地則魏土褊於晉境。未
詳差次。何所後先。一言雖蔽於無邪。六藝乃先於譎諫。既
歌乃必類。何失之於愚。理或出於鄭箋。言無憚於匡說。


問。裦貶之書。宣父約於史氏。清婉之傳。卜商授於門人。經
有體元。且無訓說。日稱夜食。頗近迂異。徵禿眇之修聘。聚
[0483-15a]
綦輒之方言。晉大夫奚俟於偕行。衛公子豈名其夭疾。隱
居攝以崇讓。鄭討叛以滅親。未曰申邪。寧為積慮。鄒氏夾
氏。學既不傳。尸子沈子。復為何者。鄙夫未達。有佇嘉言。


問。子曰。君子無終日之間違仁。又曰。仁遠乎哉。則子文之
忠。文子之清。由也之果。求也之藝。皆曰不知其仁。豈盡非
君子耶。胡為乎登夫子之門。而稱齊楚之賢大夫也。其愚
如愚。甯武與顏生孰愈。三思三省。季文與曾子孰優。虞仲
隱居以放言。下惠辱身以降志。頗殊取捨。皆曰逸賢。探索
精微。當有師說。


[0483-15b]


明經策問七道



問。春秋者。以仲尼明周公之志而修經。邱明受仲尼之經
而為傳。元凱悅邱明之傳而為注。然則夫子感獲麟之無
應。因絕筆以寄詞。作為裦貶。使有勸懼。是則聖人無位者
之為政也。其於筆削義例。豈皆用周法耶。左氏有無經之
傳。杜氏又錯傳分經。誠多艷富。慮失根本。既學於是。頗嘗
思乎。


問。大學有明德之道。中庸有盡性之術。闕里宏教。微言在
茲。聖而無位。不敢作禮樂。時當有開。所以先氣志。然則得
[0483-16a]
甫申之佐。猶曰降神。處定哀之時。亦嘗聞政。致知自當乎
格物。夢奠奚歎於宗子。必若待文王之無憂。遭虞帝之大
德。然後凝道。孰為致君。爾其深惟。以判斯惑。


問。潔淨精微。研幾通變。伏羲重其象。文王演其辭。設位盡
通於三極。修德豈惟於九卦。何思何慮。既宜以同歸。先甲
先庚。乃詳於出令。儉德避難。頗殊蹇蹇之風。趨時貴近。有
異謙謙之吉。窮理盡性之奧。入神致用之精。乾元用九之
則。大衍虛一之數。成性有存存之道。知幾窮至至之言。既
所講聞。試陳崖略。


[0483-16b]


問。洪範之美大同也。曰子孫其逢吉。數五福也。曰考終命。
皆其極致也。至若允恭克讓。而生丹朱。方命圯族。乃產神
禹。何吉凶之相戾也。金縢請命。方秉珪以植璧。元龜習吉。
乃啟鑰而見書。豈賦命之可移也。絕地天通。未詳厥理。血
流漂杵。何乃溢言。待問而來。宜陳師說。


問。風化天下。形於詠歌。辨理代之音。厚人倫之道。[:#AS-8E4A:●]鄘褊
小。尚列於篇。楚宋奧區。豈無其什。變風雅者。起於何代。動
天地者。本自何詩。南陔白華。亡其辭而不獲。谷風黃鳥。同
其目而不刊。舉毛鄭之異同。辨齊魯之傳授。牆面而立。既
[0483-17a]
非其徒。解頤之言。斯有所望。


問。穀梁名經。興於魯學。劉向博習。稱於漢朝。或貶絕過深。
或象類無據。非立異姓。乃以莒滅成文。同乎他人。豈謂齊
侯之子。異端頗甚。後學難從。諱親諱賢。當舉其例。耳理目
理。幸數其言。何詞所謂近於情。何義所謂失於短。凡厥師
授。為予明之。


問。夫子以天縱之聖。畏匡阨陳。行合神明。固久於某禱。將
行理道。奚矢於天厭。對社栗之問。宰我強通。嘆山梁之時。
仲由未達。季氏旅岱。冉求莫救。皆見稱於達者。或纔比於
[0483-17b]
具臣。嘗隸善言。顧多滯義。末卷載游夏之事。終篇紀舜禹
之詞。頗疑不倫。可以敷暢。


元和元年吏部試上書人策問三道



問。天下理本。繫於朝廷。乃者夏州阻命。益部干紀。皇帝神
武制勝。指期致誅。二方晏清。九有貞觀。紀律載新於耳目。
爵命畢集於勳賢。內修八柄。外宏九法。教理刑政之要。制
軍詰禁之宜。使人皆嚮方。兵不復用。一其禮俗。以致和平。
酌於古而行於今。舉其大而遺其細。佇達聰聽。子其昌言。


問。聖人虛心。思天下之理至矣。求天下之士勤矣。搜於中
[0483-18a]
林。縻以好爵者。往往至焉。君子澡身聚學。被褐藏器。方伯
上薦。賁然而來。與夫充賦計偕者。異而論也。其何以佐理
道。陳嘉猷。去徭戍而徼塞無虞。減農征而財用不乏。子所
蘊積。悉期指明。


問。四方之人。萃於選部。六品以下。實繁有司。積資者豈盡
獲吏能。考言者或見遺敏行。一日之鑒。固不能周。四方所
稽。亦慮未盡。近自甸內。達於海隅。命官親人。利病所屬。欲
使舉皆稱職。吏必首公。則輪轅適宜。鰥寡受賜。企聞體要。
一二言之。


[0483-18b]


宏文崇文生策問三道



問。儒館設科。以優華緒。亦明勤學。然後審官。諸生或以紈
綺之年。講誦未暇。在琢玉之或怠。於製錦而如何。儻稍舉
章程。以明課試。因粲粲之質。加孳孳之勤。可以遠圖。固為
盡善。但因循既久。慮物議為難。盍自言之。將求折衷。


問。左掖東朝。載宏學斆。貴游門子。於是翔集。法禁或弛。藝
實難徵。推恩補員。據闕升第。或人疑張祿。或詞假葛龔。誠
瑕不揜瑜。豈仕優則學。澄汰則眾心未允。因仍則流弊寖
深。有司病諸。幸喻其術。


[0483-19a]


問。鄉賦國庠。已有定制。又闢兩館。以延諸生。蓋砥礪貴游。
而進之於學也。二三子江夏童年。頗聞岐嶷。舞雩春服。皆
已鮮明。雖異賓興。亦稱講業。於經書所好何句。於古哲所
慕何人。兼陳從政之方。用辨保家之美。


道舉策問五道



問。莊生曰。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蓋以其游刃無全。善
刀而藏之故也。禦寇則曰。養生如何。肆之而已。莊生曰。嗜
慾深者天機淺。禦寇則以朝穆善理內而性交逸。何二論
[0483-19b]
背馳之甚耶。夫一氣之蹔聚。為物之逆旅。誠不當傷性沽
名。以耗純白。儻昧者未通矯抗之說。因遂耳目之勝。甘心
寘力。則如之何。既學於斯。佇有精辨。


問。駢拇之言曰。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天下莫不奔命
於仁義。以易其性。庸詎知不有性於仁義而不可易者耶。
以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庸詎知伯夷非安於死而不可
生耶。徵濠上觀魚之樂。則莊生非有虞與伯夷也。又安知
有虞伯夷之不然耶。徵鳧鶴短長之脛。又安知有虞與伯
夷之性。非不可斷不可續者耶。雖欲齊同彼是。先迕後合。
惡用謬悠卓詭如是之甚耶。蓬心未達。幸發吾覆。


[0483-20a]


問。至人恬淡。外其形骸。使如死灰。如木雞。斯可矣。至若蹈
履水火而不燋沒。雖以誠信。庸至是乎。斯所以有疑於呂
梁丈人商邱開之說也。蓋有以誠信安於死而不遷者。未
有以誠信蹈難而不必死者。此何所謂。其質言之。


問。安時處順。泊然懸解。至人之心也。故曰材全而德不形。
又口休影息迹。與夫五漿先饋。屨滿戶外者。固不侔矣。然
則以紀渻之養雞。痀僂之承蜩。匠石之運斤。梓慶之削鐻。
用志不分。移於教化。則萬物之相刃相靡者。悠然而順。闇
[0483-20b]
然而和。奚在於與無趾無眼之徒。支離形德。然後為得耶。
願聞其說。


問。文子元虛。師其言於老氏。計然富利。得其術者朱公。疑
傳記之或差。何本末之相遠。人分五位。智辨居忠信之前。
體包五藏。耳目乖肺肝之主。皆何故耶。當有其說。至於積
德積怨。實昧其圖。上義上仁。願聆其旨。大辨若訥。大道甚
夷。豈在顛之倒之。使學者泥而不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