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六


[0476-01a]


韋行儉



行儉。建中時人。


新修嵩嶽中天王廟記



太室為九州之險。五嶽之冠。孕靈生賢。作鎮地中。自漢武
聞萬歲之呼。令祠官加增其祠。厥後元魏徙廟于嶽之東
南。開元十八年。元宗徵元封故事。再飾祠宇。天寶初。又命
秩視王禮。封為中天王。編在祀典。每歲六月。天子遣河南
尹至嶽下。潔齋具牲牷珪幣以行事。祝史執籩豆樽俎以
[0476-01b]
陳辭。望秩之祭。以崇配天之敬。歲無違者。而年祀[:#AS-85BC:⿱穴㓎]久。其
土偶木偶。及東序西序南嚮北嚮圖形象者。皆風落之。日
暄之。雨濡之。塵敗之。或墉垣缺陊。彩繢漫滅。不怒之威。蓋
闕如也。漢南元戎滎陽鄭公。由滎陽守而尹洛邑。用端密
溫文宣明教化為導人之道。聆其積弊。俾革其故。自中天
王洎夫人纓緌冕服。首飾步搖。間以金翠。彰用五色。旁羅
四嶽四瀆。施於啟母少姨之倫。其餘交乎戶室。立于階闥。
操大屈。注僕姑。執殳秉鉞。環列廡下。由四墉周于壖垣。過
祠及門。瞻其容衞者。首如鎮。目如瞚。臂如㦸。吻如相稽。擎
[0476-02a]
[:#AS-856A:⿰⻊⿱巳心]屏息。若交門
之有鄉坐拜者焉。夫古之牧人事神。必交修之。人仰神之
正直。神依人之明德。以享豐福。以荷百祿。真為政之本也。
前代五嶽視三公。皇家之制。寵逾五等。今徵鄭公崇飾肅
祗之旨。蓋所以奉國典。尊君命也。庚申歲。行儉作吏。承命
蕆事宮庭。因欵識於石。播美厥後云。


崔損



損字至無。博陵人。大歷末進士。中博學宏詞科。授秘書省
校書郎。累擢右諫議大夫。貞元十二年以本官同中書門
[0476-02b]
下平章事。賜金紫。轉門下侍郎。十九年卒。贈太子太傅。諡
曰靖。


明水賦以泠然感化潔我烝嘗為韻




大饗之禮。明水攸先。其水也。所以本太古之淳樸。其明也。
所以享至敬之昭宣。從朗月之潛化。應陰燧而通元。暗度
晴空。泛銀河而色靜。曉臨清廟。浮玉露而光鮮。既潤下以
功博。亦就濕而義全。冥兆朕於至理。契幽微於自然。加五
齊而致獻。首三酒而告虔。觀其象在乎天。德包乎坎。類影
響之相召。協陰陽之應感。其禮斯節。其色斯潔。不假縮於
包茅。復何施於麴蘖。將汙樽而並用。與越席而齊列。或異
[0476-03a]
乎勿幕有孚。豈比夫不食而渫。皛皛熒熒。清清泠泠。明德
惟馨。神人是聽。從無味而有味。自無形而有形。深源莫測。
實資造化。濯桂影於遙天。洗蟾光於永夜。懿夫昭潔著贊。
溉賞常蒸。宜玉斚之見貯。匪金盤之見承。若乃鼎俎備設。
嘉羞眾夥。苾苾芬芬。名之莫可。尚其本也。知享獻而靡他。
貴其新也。諒斟酌而在我。於維巨唐。穆穆皇皇。崇初祀。異
烝嘗。元酒乃薦。至誠允臧。天降其福。地出則祥。醴泉洋洋。
明水是將。徹慶雲之色。映瑞日之光。㣥臣作頌。歌孝治之
無疆。


[0476-03b]


鳳鳴朝陽賦以鳳鳴山陽振翼飛舞為韻




杲杲兮日景。于彼朝陽。萋萋兮桐葉。于彼高岡。來儀者鳳。
允叶禎祥。瑞四靈之嘉號。煥五彩之文章。既和其音。爰翥
其翼。淒唳響暢。徘徊綢直。旁應元律。調十二管於四時。上
陵紫烟。擊九萬里而一息。非丹穴勿處。非蒼竹不食。小鵬
起於扶搖。卑鸞棲乎枳棘。若夫雞冠燕頷。心遠貌閑。雖眾
禽之累百。諒比德而難攀。故其發聲也。瞻白日以俯仰。其
餘響也。順清風而往還。浮泛泛以出谷。靜泠泠而滿山。既
飄颻於有際。遂遼敻於無間。故曰鱗之有龍。鳥之有鳳。偶
[0476-04a]
時而見。如哲士之間生。取類而言。同君子之異眾。若乃拂
杳冥而直上。臨峻極而孤鳴。虛籟相和。陰深以䆗窱。霏烟
動色。紛郁而隨迎。六合為之澄朗。八風於是揚清。川不波
而昭其德。地不翳而感其聲。足使俗登仁壽。化洽休平。且
夫朝陽者。象明時之有漸。鳳鳴者。匹賢人之惟信。鳳集朝
陽以輕舉。賢遇明時而易進。整羽翮以迴翔。望青雲以奮
振。有若秉節操而貞白。垂[:#AS-9BD1:⿱竹替]纓而敬慎。鳳兮鳳兮。何德之
威。鏘鏘于飛。應有道而歲貢。敻無文而代希。飲必玉池之
津。遊必神仙之府。矯翮則㣥族咸從。和樂而百獸率舞。巢
[0476-04b]
阿閣以應昌期。棲丹闕而壯天宇。載圖牒以傳記。必表靈
於聖主。包眾美以流芳。固難得而覼縷。


飲至賦以破敵有功為韻




聖人推有功。擇賢佐。武義舉。湛恩播。所謂君良臣忠。上唱
下和。鬼方難制。敢稱亂以蕩搖。遐夷恃險。不恭命而朝賀。
然後興以戈矛。伐其怠惰。自彼曲而我直。必義勇而遙破。
有若霸由一戰。晉文伐國以定功。師興七旬。有苗崩角而
自挫。然後成大禮。廣庶績。乃公乃侯。左賢右戚。一人有慶。
必偃武修文。四海無虞。乃銷鋒鑄鏑。宰夫供其牢醴。樂人
[0476-05a]
陳其戛擊。英英之士。爵勞先以伐謀。仡仡勇夫。寵命嘉其
勦敵。惟我后貫三古之睿哲。繼百王之絕紐。用伊呂則舉
無遺策。扶衞霍則功稱不朽。每懷遠以賞功。因勞軍而獻
壽。坐朝飲至。同魯史之策勳。在泮獻馘。恥漢家之斬首。遠
方安而猶慎。多壘靜而不有。及夫殊勳既答。王澤斯崇。勞
還師以杕杜。賜侯伯以彤弓。勇爵勸能。懦夫增氣於無敵。
拔卒為將。武臣誓心於有功。然後寰海遠闢。天下大同。教
化無外。昭明有融。覩班師之盛禮。莫不勵志而飭躬。


凌煙閣圖功臣賦



[0476-05b]


粵若聖唐之御極也。寰宇克清。鴻業再創。纘功臣之烈。紀
重閣之上。圖照日而增明。閣凌煙而益壯。勳庸自表。威儀
可望。昭昭兮藻繪之容。灼灼兮丹青之狀。遠而視。疑列仙
之臺。逼而察。識公侯之相。縹緲兮映空色而遙徹。咫尺兮
近天顏而內向。稽其義。知聖君之膺時。覩其象。知忠臣以
應期。叶雲龍之潛會。合魚水之相資。覽炎漢之前規。寧或
比矣。徵大魏之往制。何可尚之。懿夫容彩彰施。氣肅端儼。
風存正直。色形恭儉。若進忠以欲諫。如率禮而有檢。處其
高也。方取貴於功高。居其險也。固非同於履險。則知君策
[0476-06a]
勳兮旌於賢。臣在圖兮參於前。名位雍雍。就丹楹而成列。
衣冠楚楚。煥藻井而相鮮。美繪迥超於雲閣。崇勳豈比夫
燕然。是以皇心斯遠。聖慮惟遐。謀猷是念。貞忠是嘉。不然
者。豈徒飾藻繪之功。悅輝煥之像。對重欒之宏麗。翫峻宇
之宏敞而已也。所以作其炯誡。激乎勸賞。有以讚丕績之
奕休。有以念前勳而存想。徒觀乎岧亭天半。巃嵸雲中。容
止有作。光芒有融。廓宇宙而翼聖。配丹青而紀功。藹城闕
之佳氣。被君王之德風。仰之彌高。[:#AS-8AE4:●]星辰正拱於紫極。望
之不及。謂申甫將降於維嵩。豈不遇聖明之主。建公忠之
[0476-06b]
節。石有時而泐。水有時而竭。茲閣也。不騫不崩。表功臣之
盛烈。


五色土賦以皇子畢封依色建社為韻




至哉土德。光含五色。其色也。辨五方以建侯。其德也。發萬
物以生植。自夏禹而作貢。在徐方而自職。王者立社以封
疆。諸侯苴茅而有國。於赫巨唐。德之皇皇。實乘土而化康。
采大漢強幹之宜。裂地以爵。法有周維城之制。分土而王。
各班其位。各正其方。用甲日而靡忒。建陰氣而允臧。定五
方而式序。分五色而有章。平野煙消。發卿雲之瑞彩。高天
[0476-07a]
雨霽。浮麗日之重光。眾色環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職。正色
居上。所以表內附於中黃。觀其儀。則知大君之有弼。稽其
旨。則知邦伯之有秩。列三才則惟數在五。參十端則惟德
居一。既明既麗。可以比乎天文。不騫不崩。所以保乎陰隲。
配皇王之永久。齊天地而終畢。矧夫經邦理社。必土是封。
光昭聖德。叶贊時雍。將尊天以親地。在侯土與國社。既蕃
翰乎四海。實厎寧乎天下。若然者。君立社以布政。臣受土
而宣威。象君臣之同理。知社土之相依。是以成百王之則。
作萬邦之憲。珪璋玉帛。莫不因我而執。公侯伯子。莫不因
[0476-07b]
我而建。土之德也斯美。社之義也奚擬。其色也。匪同五星。
而乍連乍散。其質也。各表一方。而嶽立山峙。有以崇國祚
於我皇。有以同磐石於宗子。夫如是。則其義廣矣。豈斯文
之所能盡紀。


北斗賦以成象在天維北有斗為韻




倬垂象以昭回。惟帝居之曰斗。壯魁台以立極。建衡杓而
為首。齊七政而均序五行。臨四海而橫制九有。所以附乾
樞。壓坤紐。攜龍枕參。左槍右棓。總列宿而環衞中宮。體㣥
臣而輔弼元后。範圍六合。紀綱四維。其道不昧。其照無私。


[0476-08a]


若乃銅渾作式。未央取則。其變可考。其動可測。履端於始。
當獻歲以指南。舉正於中。在陰方而主北。觀夫崢嶸纚聯。
若綴若懸。冰散珠圓。乍似拔長劒而倚天。揭西柄以戒滿。
拱北辰而處偏。乘三台而斡運。齊七曜而迴旋。酌天地之
心。豈酒漿之可挹。分寒暑之氣。較鈞石而罔愆。[:#AS-8850:⿰足⿸厂⿱田坴]次靡失。
歷數斯在。晝其隱也。不爭曜於太陽。昏必見焉。寧藏暉於
真宰。照萬國兮猶魚從網。宗百川兮比朝於海。參差北斗。
闌干太清。環帝座之焜耀。薄河漢之縱橫。不應豐以中見。
[0476-08b]
每居次而自明。總五緯於天統。行四時而歲成。非止雄橋
梁於巴蜀。壯都邑於咸京而已。於是萬人攸仰。萬物取象。
實星之長。


冰壺賦以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為韻




炯乎太陽之精。玉有真質。冰則貞清。我君子象諸。溫如皎
如。正其色兮。非真不克。峻其節兮。非貞不居。爾其製盤盂。
訪結綠。瞻白虹之氣。詠生芻之束。乃賦於他山。攻此良玉。
剡之成器。錯以成壺。信以旁達。忠不掩瑜。以虛而受。用當
其無。及乎嚴律閉。陰氣升。氛霧結。河海凝。沙驚雁塞。雪滿
崤陵。於是天景初夕。玉壺始冰。臨象筵而孤映。對金鏡而
[0476-09a]
相澄。爾其淋漓未泮。溫潤而瑳。纖光不隱。毫末不過。豈爾
瑕之可匿。玷之可磨。不然。珉之眾矣。貴玉者何。心之潔矣。
飲冰則那。莊氏寓論。宣父式談。夜光奪魄。明月懷慚。豈比
夫立㮣生操。激清勵貪。伊至人之比德。同貞士之司南。夫
以物象所鑒。精明所蓄。霜華晨清。月影寒宿。故覽之者魂
竦。憑之者慮惕。迨北風之已壯。幸西陸之未覿。客有撫而
歎曰。猗歟猗歟。吾無是易。且漏巵無當兮歎諸古。大圭不
瑑兮聞諸昔。曷若茲器之可佳。諒君子之宏益。然後宣其
烈。贊其意。抽毫命簡。賦冰壺之盛事。


[0476-09b]


霜降賦以霜降之日豺乃祭獸為韻




天地之氣。嚴凝為霜。候高秋於玉琯。體正色於金方。表肅
殺而順時戒節。協變化而開陰闔陽。激清風而增厲。淨皓
月而浮光。驚鴻雁之嗷嗷。落蒹葭之蒼蒼。所以從地而升。
應律而降。詠團扇而見託。班姬豈恨於長門。履堅冰以是
階。袁安欲驚於陋巷。達重陰而首出。啟沍寒以先期。陰與
律而相感。寒與氣而相資。百工由是休矣。萬物於焉成之。
原夫日次於氐。月窮於戌。當青女以紀候。從白露以受質。
洞庭之葉驚波。豐山之鐘應律。詩人可比。庶欲徹於玉壺。


[0476-10a]


大國是資。亦將慙於凌室。凌於地也。似和光以同塵。凋於
木也。類去華而取實。其進也。則有俟於清宵。其退也。則見
晞於旭日。若乃林有擊隼。野有祭豺。翻繽紛之槁葉。宿莽
蒼之枯荄。烈女覩之而壯志。羈人對此而感懷。皚皚其姿。
皎皎其彩。既無惡於菅蒯。亦何情於蘭茝。佐昊天之有成。
參神功而不宰。笳聲乍拂。怨楊柳之衰兮。劒鍔可封。發芙
蓉之厲乃。國家順乾坤之德。法天地之制。布澤如春。肅物
成歲。申其令以敦乎風俗。宣其威以殄厥災沴。服用有度。
[0476-10b]
修典禮而罔差。稻熟可羞。先寢廟而攸祭。名籍籍於憲府。
法稜稜於司寇。却炎蒸而克敘四節。淒金石而率舞百獸。
客有惜歲星之屢遷。傷志業而未就。獨沉吟於軒屏。望泬
寥於宇宙。聞萬戶之輕砧。聽九重之永漏。近瞻庭樹。空聞
槭槭而有聲。緬想澗松。誰惜青青而獨秀。夫如是。則可知
霜降之候。


秋霜賦



目長空以流思。偉繁霜之獨異。雖變露而成形。不憑雲以
自致。向朝陽而既滅。逢夜晴而又墜。候暖而止。乘寒則飛。
當鷹隼之始擊。值鴻鴈之初歸。稜稜作氣。凜凜生威。比齊
[0476-11a]
紈之顏色。奪楚劒之光輝。及其降池塘。被原陸。衰眾草。落
㣥木。萎南澗之白蘋。碎東籬之紫菊。梧桐為之失影。蕖荷
為之銷馥。豈直若斯而已。徒美其威不妄作。動隨物情。因
其死者而死。保其生者而生。彫芝蘭而無怨色。拂松竹而
不傷榮。譬大聖行刑。必順於時序。通賢用法。不害於堅貞。
至若蒲海之居。桑河之汭。侵戰士之馬蹄。封將軍之狐毳。
沾翠幕而生冷。凍朱旗而自脆。助陰氛之肅殺。壯堅冰之
體勢。三冬閨閤兮貯相思。萬里江山兮苦留滯。不私於已。
觸物而止。疑薄霧之初覆。似輕塵之未起。陵厲自然。嚴凝
[0476-11b]
莫擬。故能發揮司寇。光揚御史。明忠臣之無事。承君子之
所履。


浮漚賦



仰參造化之理。俯察宇宙之功。既希微而不測。亦要妙而
無窮。至如殷雷發谷。激電流空。石燕飛而迎雨。銅烏振而
驚風。已而懸溜不止。空庭積水。對滂沱而歷覽。見浮漚之
邐迤。瑩映澄徹。內明外美。倏往忽來。乍滅乍起。含卷舒之
度。得行藏之軌。其柔也。則隨波以為心。其剛也。乃觸物而
忘已。諒潛運之怳忽。孰能察其終始。浮漚之義大矣哉。俯
[0476-12a]
而觀之。錯落煌煜。若明珠之出合浦。遠而望之。的皪旁羅。
若眾星之列長河。爾其因水發色。以空成相。懷清潤之秀
氣。負圓通之雅量。信天澤以成姿。豈人圖而為狀。且夫勢
有萬端。形無定質。或繁小而爭涌。或希大而間出。從下流
而守謙。託上善而非溢。冀輝彩于當年。故韜光于晴日。


述聖頌



天輔聖德。配極而崇。帝者祖兮。神行慈旨。布澤而洽。人之
父兮。叶命高嶽。喻壽其齊。招靈祜兮。飛文孤標。灑翰又類。
使物覩兮。騰雄激烈。交天聲芬。偃上古兮。發潤飄清。總此
[0476-12b]
光氣。覆下土兮。探異閱妙。意力猶懸。空作短兮。徵往到今。
辭聽相授。無與伍兮。


祭成紀公文



維貞元十二年月日。朝議郎右諫議大夫崔損大中大夫
行給事中徐岱朝議郎給事中趙宗儒正議大夫守中書
舍人高郢宣德郎守駕部員外郎知制誥權德輿起居郎
韋丹起居舍人楊馮左補闕熊執易右補闕歸澄崔邠韋
渠牟左拾遺李肇王中書右拾遺蔣武等。謹以庶羞之奠。
敢昭告于門下平章事贈太子太傅成紀公之靈。龍為輔
[0476-13a]
臣。虞闢四門。殷宗審象。說代予言。建中皇明。崔為文貞。嗣
德同風。俾公登庸。運配我唐。忠昭我皇。君臣合契。聖賢同
方。乃序五行。乃調三光。乃作舟檝。乃作棟梁。溫裕內淑。矜
嚴外莊。暖若冬日。肅如秋霜。錯磨瑚璉。黼藻文章。鼎不耀
彩。蘭非振芳。疏封慶遠。輔族流長。祖服既纂。孫謀更昌。跡
如泥蟠。勢漸雲翔。繡衣持斧。錦帳含香。曾建隼旟。廉察三
湘。亦倅龍節。和柔北荒。左曹駁正。中臺紀綱。績徹宸扆。恩
深廟堂。東西掖垣。左右輔弼。獻納忠讜。訐謨慎密。嘉猷必
告。內言罔出。清廟承天。圓丘捧日。宣子制典。酇侯定律。有
[0476-13b]
倫有要。惟精惟一。功讎必舉。愛犯斯黜。保正懲邪。損虛勵
實。儉能防侈。恭能戒逸。假寐寢門。宣力王室。鈞軸是秉。樞
機所發。先平其心。後宰於物。赫赫天子。萬方稟朔。寄公鼎
鼐。授公帷幄。方資燮贊。更致淳樸。從耤千畝。侍巡五岳。福
悲下壽。忠惜永圖。勃也厲疾。倏焉夢殂。皇心軫慟。人望嗟
呼。賻贈恩篤。裦崇禮殊。騎吹咸京。龜兆鼎城。緱山舊隴。太
傅先塋。其等相府僚屬。禁闈分職。敢辱陶冶。愧生羽翼。馬
孛容誤。龍鱗愛直。孔雖不言。辛亦有力。徹帷啟殯。執紼俟
門。奠薄單醪。羞輕特豚。悲實懷德。忠何顧恩。清風令範。子
[0476-14a]
子孫孫。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沈既濟



既濟。蘇州吳人。楊炎為相。薦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遺史
館修撰。炎得罪。坐貶處州司戶參軍。入為禮部員外郎卒。


論增待制官疏



伏以陛下今日之理。患在官煩。不患員少。患在不問。不患
無人。且中書門下兩省官。自常侍諫議補闕拾遺。總四十
員。及常參待制之官。日有兩人。皆備顧問。亦不少矣。中有
二十一員。尚闕人未充。他司缺職。累倍其數。陛下若謂見
[0476-14b]
官非才。不足與議。則當選求能者。以代其人。若欲廣務聰
明。畢收淹滯。則當擇其可者。先補闕員。則朝無曠官。俸不
徒費。且夫置錢息利。是有司權宜。非陛下經理之法。今官
三十員。皆給俸錢幹力。及厨料什器。建造廳宇。約計一月。
不減百萬。以他司息利準之。當以錢二千萬為之本。方獲
百萬之利。若均本配人。當復除二百戶。反覆計之。所損滋
甚。當今關輔大病。皆為百司息錢。傷人破產。積於府縣。實
思改革。以正本源。又臣嘗計天下財耗斁之大者。唯二事
焉。最多者兵資。次多者官俸。其餘雜費。十不當二事之一。


[0476-15a]


所以黎人重困。軸杼猶空。方期緝熙。必藉裁減。豈俾閒官。
復為冗食。藉舊而置。猶可省也。若之何加焉。


上選舉議



選舉之法三科。曰德也才也勞也。然安行徐言。非德也。麗
藻方翰。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今乃以此求天下之士。
固未盡矣。臣謂五品以上及㣥司長官。宜令宰臣進敘。吏
部兵部得參議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許州府辟用。
其或選用非公。則吏部兵部察而舉之。加以譴黜。則眾才
[0476-15b]
咸得。而官無不治矣。今擇才於吏部。而試職於州郡。若才
職不稱。責於刺史。則曰命官出於吏曹。不敢廢也。責於侍
郎。則曰量書判資考而授之。不保其往也。責於令史。則曰
按由歷出入而補之。不知其他也。若牧守自用。則換一刺
史則革矣。況今諸道諸使。自判官副將以下。皆使自擇。縱
有情故。十猶七全。則辟吏之法。已試於今。但未及於州縣
耳。


選舉雜議



或曰。按國家甲令。凡貢舉人。本求才德。不選文詞。故律曰。
諸貢舉人。非其人者徒。注云。謂德行乖僻者也。居州郡則
[0476-16a]
廉使升聞。在朝廷則以時黜陟。用茲懲勸。足為致理。有司
因循。不修厥職。寢以訛謬。使其陵頹。今但修舊令。舉舊政。
則人服矣。焉用改作。答曰。州郡濫。孰與吏部多。請較其優
劣。且州牧郡守。古稱共理。政能有美惡之迹。法令有殿最
之科。分憂責成。誰敢濫舉。設如年多人怠。法久弊生。天網
恢疎。容其姦謬。舉親舉舊。有屬有情。十分其人。五極其濫。
猶有一半。尚全公道。如吏部者。十無一焉。請試言之。凡在
銓衡。惟徵書判。至於補授。秪校官資。善書判者。何必吏能。
美資歷者。寧妨貪戾。假使官資盡愜。刀筆皆精。此為吏曹
[0476-16b]
至公之選。則補授之際。官材匪詳。或性善緝人。下闕


論則天不宜稱本紀議



史氏之作。本乎懲勸。以正君臣。以維邦家。前端千古。後法
萬代。使其生不敢差。死不忘懼。緯人倫而經世道。為百王
準的。不止屬辭比事。以日繫月而已。故善惡之道。在乎勸
誡。勸誡之柄。存乎裦貶。是以春秋之義。尊卑輕重升降。幾
微髣髴。雖一字二字。必有微旨存焉。況鴻名大統。其可以
貸乎。伏以則天皇后初以聰明睿哲。內輔時政。厥功茂矣。
及宏道之際。孝和以長君嗣位。而太后以專制臨朝。俄又
[0476-17a]
廢帝。或幽或徙。既而握圖稱籙。移運革名。牝司鷰啄之蹤。
難乎備述。其後五王建策。皇運復興。議名之際。得無降損。
必將義以親隱。禮從國諱。苟不及損。當如其常。安可橫絕
彞典。超居帝籍。昔仲尼有言。必也正名。故夏殷二代。為帝
者三十世矣。而周人通名之曰王。吳楚越之君。為王者百
餘年。而春秋書之為子。蓋高下自乎彼。而是非稽乎我。過
者抑之。不及者援之。不以弱減。不為僭奪。握中持平。不振
不傾。使其求不可得。而蓋不可掩。斯古君子所以慎其名
也。夫則天體自坤順。位居乾極。以柔乘剛。天紀倒張。進以
[0476-17b]
強有。退非德讓。今史臣追書。當稱之太后。不宜曰上。孝和
雖迫母后之命。降居藩邸。而體元繼代。本吾君也。史臣追
書。宜稱曰皇帝。不宜曰廬陵王。睿宗在景龍以前。天命未
集。徒稟后制。假臨大寶。於倫非次。於義無名。史臣書之。宜
曰相王。未宜曰帝。若以得失既往。遂而不舉。則是非裦貶。
安所辨正。載筆執簡。謂之何哉。則天廢國家歷數。用周正
朔。廢國家太廟。立周七廟。鼎命革矣。徽號易矣。旂裳服色。
既已殊矣。今安得以周氏年歷。而列為唐書帝紀。徵諸禮
經。是謂亂名。且孝和繼天踐祚。在太后之前。而敘年製紀。


[0476-18a]


居太后之下。方之躋僖。是謂不智。詳今考古。並未為可。或
曰。班馬良史也。編述漢事。立高后以續帝載。豈有非之者
乎。答曰。昔高后稱制。因其曠嗣。獨有分王諸呂。負於漢約。
無遷鼎革命之甚。況其時孝惠已歿。孝文在下。宮中二子。
非劉氏種。不紀呂后。將紀誰焉。雖云其然。議者猶為不可。
況遷鼎革命者乎。或曰。若天后不紀。帝緒缺矣。則二十二
年行事。何所繫乎。曰。孝和以始年登大位。以季年復舊業。
雖尊名中奪。而天命未改。足以首事。足以表年。何所拘閡。
[0476-18b]
列為二紀。昔魯昭之出也。春秋歲書其居。曰公在乾侯。且
君在。雖失位。不敢廢也。今請併天后紀合孝和紀。每於歲
首必書孝和所在以統之。書曰某年春正月。皇帝在房陵。
太后行某事。改某制云云。則紀稱孝和。而事述太后。俾名
不失正。而禮不違常。名禮兩得。人無間矣。其姓氏名諱。入
宮之由。歷位之資。才藝智畧。年辰崩葬。別纂錄入皇后傳。
列於廢后王庶人之下。題其篇曰則天順聖武皇后云。


詞科論并序




開元以後。四海晏清。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其應詔而
舉者。多則二千人。少猶不減千人。所收纔百一。禮部員外
[0476-19a]
郎沈既濟論曰。


初國家自顯慶以來。高宗聖躬多不康。而武太后任事。參
決大政。與天子並。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永隆中。始
以文章選士。及永淳之後。太后君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
卿百辟。無不以文章。因循遐久。浸以成風。以至開元天寶
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遺烈。下繼四聖理平之化。賢人在
朝。良將在邊。家給戶足。人無苦窳。四夷來同。海內晏然。雖
有宏猷上畧無所措。奇謀雄武無所奮。百餘年間。生育長
養。不知金鼓之聲。烽燧之光。以至於老。故太平君子。唯門
[0476-19b]
調戶選。徵文射策。以取祿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
其子。兄教其弟。無所易業。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資身
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是以進士為士
林華選。四方觀聽。希其風采。每歲得第之人。不浹辰而周
聞天下。故忠賢雋彥。韜才毓行者。咸出於是。而桀奸無良
者或有焉。故是非相陵。毀稱相騰。或扇結鈎黨。私為盟歃。
以取科第。而聲名動天下。或鈎摭隱慝。嘲為篇詠。以列於
道路。迭相談訾。無所不至焉。


選舉論



[0476-20a]


計近代以來。爵祿失之者久矣。其失非他。在四太而已。何
者。入仕之門太多。代冑之家太優。祿利之資太厚。督責之
令太薄。請徵古制以明之。管子曰。夫利出一孔者。其國無
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
其國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人之養。隘其利途。使人無游
事而一其業也。而近代以來。祿利所出。數十百孔。故人多
歧心。疏瀉漏失而不可轄也。夫入仕者多。則農工益少。農
工少則物不足。物不足則國貧。是以言入仕之門太多。禮
[0476-20b]
曰。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則雖儲貳之尊。與
士伍同。故漢王良以大司徒位免歸蘭陵。後光武巡幸。始
復其子孫邑中徭役。丞相之子不得蠲戶課。而近代以來。
九品之家皆不征。其高蔭子弟。重承恩獎。皆端居役物。坐
食百姓。其何以堪之。是以言代冑之家太優。先王制士所
以理物也。置祿所以代耕也。農工商有經營作役之勞。而
士有勤人致理之憂。雖風猷道義。士伍為貴。其苦樂利害。
與農工商等不甚相遠也。後代之士乃撞鐘鼓。樹臺榭。以
極其歡。而農工鞭臀背。役筋力。以奉其養。得仕者如昇仙。
不仕者如沈泉。歡娛憂苦。若天地之相遠也。夫上之奉養
[0476-21a]
也厚。則下之徵斂也重。養厚則上覬其欲。斂重則下無其
聊。故非類之人。或沒死以趣上。構姦以入官。非唯求利。亦
以避害也。是以言祿利之資太厚。語曰。陳力就列。不能者
止。昔李膺周舉為刺史。守令畏憚。覩風投印綬者四十餘
城。夫豈不懷祿而安榮哉。顧漢之法。不可偷也。自隋變選
法。則雖甚愚之人蠕蠕然。第能乘一勞。結一課。獲入選敘。
則循資授職。族行之官。隨列拜揖。藏俸積祿。四周而罷。因
緣侵漁。抑復有焉。其罷之日。必妻孥華楚。僕馬肥腯。而偃
仰乎士林之間。及限又選。終而復始。非為巨害。至死不黜。
[0476-21b]
故里語謂人之為官若死然。未有不了而倒還者。為官如
此易。享祿如此厚。上法如此。下斂如此重。則人孰不違其
害以就其利者乎。是以言督責之令太薄。既濟以為當輕
其祿利。重其督責。使不才之人。雖虛座設位。置印綬於旁。
揖而進授之。不敢受。其征徭。安其田里。使農商百工。各樂
其業。雖以官誘之。而莫肯易。如此則規求之志。不禁而息。
多士之門。不扃而閉。若上不急其令。下不其徭。而欲以法
術遮列。禁人奸冒。此猶坯土以壅橫流也。勢必不止。夫古
今選用之法。九流常敘。有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
[0476-22a]
勞也。而今選曹皆不及焉。何以言之。且吏部之本。存乎甲
令。雖曰度德居官。量才授職。計勞升秩。其文具矣。然考校
之法。皆在判書簿歷。言詞俯仰之間。侍郎非通神。不可得
而知之。則安行徐言。非德也。麗藻芳翰。非才也。累資積考。
非勞也。苟執此不失。猶乖得人。況眾流茫茫。耳目有不足
者乎。蓋非鑒之不明。非擇之不精。法使然也。先朝數人以
下。言之詳矣。是以文皇帝病其失而將革焉。夫物盈則虧。
法久終弊。雖文武之道。亦與時張弛。五帝三王之所以不
相沿也。是以王者觀變以制法。察時而立政。按前代選用。
[0476-22b]
皆州府察舉。及年代久遠。訛失滋深。至於齊隋。不勝其弊。
凡所置者。多由請託。故當時議者。以為與其率私。不若自
舉。與其外濫。不若內收。是以罷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此
矯時懲弊之權法。非經國不刊之常典。今吏部之法蹙矣。
復宜掃而更之。無容循默。坐守刓弊。伏以為當今選舉。人
未土著。不必本於鄉閭。鑒不獨明。不可專於吏部。謹詳度
古制。折量今宜。謂五品以上及㣥司長官。俾宰臣進敘。吏
部得參議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許州府辟用。則銓
擇之任。悉委於四方。結奏之成。咸歸於二部。必先擇牧守。


[0476-23a]


然後授其權。高者先署而後聞。卑者聽版而不命。其牧守
將帥。或選用非公。則吏部兵部得察而舉之。聖王明目達
聰。逖聽遐視。罪其私冒不慎舉者。小加譴黜。大正刑典。責
成授任。誰敢不勉。夫如是。則接名偽命之徒。菲才薄行之
人。貪叨賄貨。懦弱姦宄。下詔之日。隨聲而廢。通計大數。十
除八九。則人少而員。事詳而官審賢者不獎而自進。不肖
者不抑而自退。除隋權道。復古美制。則眾才咸得。而天下
幸甚。或曰。當開元天寶中。不易吏部之法。而天下砥平。何
[0476-23b]
必外辟。方臻於理。既濟以為不然。夫選舉者。經邦之一端。
雖制之有美惡。而行之由於法令。是以州郡察舉。在兩漢
則理。在魏齊則亂。吏部選集。在神龍則紊。在開元天寶則
理。當其時。久承升平。御以法術。慶賞不軼。威刑必齊。由是
而理。匪用吏部而臻此也。向以此時用辟召之法。則其理
不益久乎。夫議事以制不以權。當徵其本末。計其遐邇。豈
時得時失之可言耶。或曰。帝王之都。必浩穰輻輳。士物繁
合。然後稱其大。若權散郡國。遠人不至。則京邑索矣。如之
何。又甚不然。自古至隋。數百千年。選舉之任。皆分郡國。當
漢文景武帝之時。京師庶富。百廛九市。人不得顧。車不
[0476-24a]
得旋。侈溢之盛。亦云極矣。豈待選舉之士為其助哉。又夫
人有定土。土無賸人。浮冗者多。則地著者少。自隋罷外選。
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往。鳥聚雲合。窮關中地力
之產。奉四方游食之資。是以筋力盡於漕運。薪粒方於桂
玉。是由斯人索我京邑。而謂誰索乎。且權分州郡。所在辟
舉。則四方之人。無有遐心。端居尊業。而祿自及。祿苟未及。
業常不廢。若仕進外絕。要攢乎京。惜時懷祿。孰肯安堵。必
貨鬻田產。竭家贏糧。糜費道路。交馳往復。是驅地著而安
為浮冗者也。夫京師之冗。孰與四方之實。一都之繁。孰與
[0476-24b]
萬國之殷。況王者當繁其天下。豈廛閈之中校其眾寡哉。
或曰。仕門久開。入者已眾。若革其法。則舊名常調。不足以
致身。使中才之人。進無所容。退無所習。其將安歸乎。既濟
以為人繫賢愚。業隨崇替。管庫之賢。既可以入仕。則士之
不肖。寧愧乎出流。從古以然。非一代也。故傳云。三后之姓。
於今為庶。今士流既廣。不可強廢。但鍵其舊門。不使新入。
峻其宦途。不使濫登。十數年間。新者不來。而舊者耗矣。待
其人少。然後省官。夫人之才分。各有餘裕。自為情欲所汨。
而未嘗盡焉。引之則長。縈之則短。在勉而已。故凡士族。皆
[0476-25a]
稟父兄之訓。根聰明之性。蓋以依倚官緒。無湮淪墊溺之
虞。故循常不修。名義罕立。此教使然也。若惟善是舉。不才
決棄。前見爵祿。後臨塗泥。人懷憤激。孰不騰進。則中品之
人。悉為長材。雖曰慎選。捨之何適。


劉孺之



孺之。廣平人。官司封員外郎。遷京兆少尹。


對升高判



 解式與長年行因升高不從所視遂杖之式訴州斷鬬省科失入



設教以防。禮不逆矣。遇長不敬。患至掇焉。苟訓典之不修。
[0476-25b]
乃朴撻而何害。相彼解式。誠謂狡童。五人㣥居。且聞異席。
十年以長。則必肩隨。不恭辟咡之儀。致闕升高之禮。惑其
所視。吾何以觀之哉。杖以作威。固當斯害也已。小人文過。
肆以薄言。君子詰姦。無從長傲。歸諸司敗。足示陵尊。成以
調人。可徵犯齒。且州司以刑。頗均短綆。會府是糾。且異長
鞭。伊小大之以情。庶猛以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