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0394-01a]


李叔明



叔明字晉卿。閬州新政人。本姓鮮于氏。擢明經。乾元中為
司勛員外郎。累除太子右庶子。拜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
移鎮梓州。建中初檢校戶部尚書。遷左僕射。德宗幸興元。
出家貲助軍。加太子太傅。封薊國公。朝京師。拜尚書右僕
射。貞元三年卒。諡曰襄。


請刪汰僧道疏



佛空寂無為者也。道清虛寡欲者也。今迷其內而飾其外。
[0394-01b]
使農夫工女。墮業以避役。故農桑不勸。兵賦日屈。國用軍
儲為斁耗。臣請本道定寺為三等。觀為二等。上寺留僧二
十一。上觀道士十四。每等降殺以七。皆擇有行者。餘還為
民。


暢璀



璀。河東人。鄉舉進士。天寶末為河北海運判官。三遷大理
評事。至德初累轉吏部侍郎。廣德二年為河中尹兼御史
大夫。永泰元年授散騎常侍集賢院待制。大歷五年遷戶
部尚書。十年卒。贈太子太師。


[0394-02a]


良玉比君子賦以精光滋色矩絕寶圖為韻




白虹為氣。太陽為精。堅其質。孕其明。卞子識之。而曰至寶。
他山之石。攻而挺英。融雪華於潛潤。洞冰彩而凝清。彼其
良玉。焜焜煌煌。瑩若既兼縝密。燦乎其有文章。積千金而
比價。掩十城以騰光。將以配君子。比皇王。豈徒潤林薄。蘊
巒岡而已哉。伊何配之。溫潤含滋。瑕穢不匿。貞心固持。性
自然也。灼而不變。質有餘也。涅而不緇。溫以作德。成我邦
[0394-02b]
式。天子展四時之儀。庶官修五等之職。珪以為瑞。佩以比
德。上下有軌。尊卑有翼。既山水節其文。元蒼差其色。四者
爰備。勞逸是主。民也事也。右叶於角徵。君也物也。左諧於
宮羽。反而規。旋而矩。其志不散。其容斯取。況居則設。朝則
結。進退鏘鳴。抑揚磬折。禮樂之儀著。非僻之心絕。是則維
身允固。惟玉不撤。且駭雞之珍。驪龍之寶。雖赩其豔。煥其
藻。但侈於庶心。何補於王道。豈若玉之義也。深乎博乎。詩
人以生芻取喻。賢則高矣。孔氏以佩環讓德。謙莫比夫。故
藏之瑞府。偶之河圖。奉之者生敬。執之者不趨。幸無棄於
照廡。得一獻而論都。


路嗣恭



[0394-03a]


嗣恭字懿範。京兆三原人。始名劒客。以世蔭為鄴尉。遷蕭
關令。連徙神烏姑臧。考績為天下最。元宗以為可嗣漢魯
恭。因賜名。永泰二年為江西觀察使。大歷八年兼嶺南節
度使。封冀國公。德宗立。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加懷鄭汝
陝河陽三城節度東都畿觀察使。卒年七十一。贈左僕射。


請旌表張球奏



信州弋陽人張球。父歿五年。廬於墓側。哀毀過禮。墓門塼
上生芝草七莖。有鵲巢於墓之叢竹。請旌表門閭。


[0394-03b]


賈耽



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舉明經。累授汾州刺史。入
為鴻臚卿。大歷十四年領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中召為
工部尚書。貞元九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魏
國公。順宗立。進檢校司空。守左僕射。永貞十年卒。年七十
六。贈太傅。諡元靖。


進九州圖并別錄通錄表



臣聞楚左史倚相能讀九邱。晉司空裴秀創為六體。九邱
乃成敗之古經。六體則為圖之新意。臣雖愚昧。夙嘗師範。
累蒙拔擢。遂忝台司。雖歷踐職任。誠多曠闕。而率土山川。


[0394-04a]


不忘寤寐。其大圖外薄四海。內別九州。必藉精詳。乃可摹
寫。見更纘集。續冀畢功。然而隴右一隅。久淪藩寇。職方失
其圖記。境土難以區分。輒扣課虛微。採掇輿議。畫關中隴
右及山南九州等圖一軸。伏以洮湟舊墟。連接監牧。甘涼
右地。控帶朔陲。歧路之偵候交通。軍鎮之備禦衝要。莫不
匠意就實。依稀像真。如聖恩遣將護邊。親書授律。則靈慶
之設險在目。原會之封畧可知。其諸州諸軍。須論里數人
額。諸山諸水。須言首尾源流。圖上不可備書。憑據必資記
[0394-04b]
注。謹撰別錄六卷。又黃河為四瀆之宗。西戎乃㣥羌之帥。
臣並研尋史牒。翦棄浮詞。罄所聞知。編為四卷。通錄都成
十卷。文義鄙朴。伏增慙悚。謹隨表奉進。


進海內華夷圖及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表



臣聞地以博厚載物。萬國棊布。海以委輸環外。百蠻繡錯。
中夏則五服九州。殊俗則七戎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
昔母邱出師。東銘不耐。甘英奉使。西抵條支。奄蔡乃大澤
無涯。罽賓則懸度作險。或道里回遠。或名號改移。古來通
儒。罕遍詳究。臣弱冠之歲。好聞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
究觀研考。垂三十年。絕域之比鄰。異蕃之習俗。梯山獻琛
[0394-05a]
之路。乘舶來朝之人。咸究竟其源流。訪求其居處。闤闠之
行賈。戎貊之遺老。莫不聽其言而掇其要。閭閻之瑣語。風
謠之小說。亦收其是而芟其偽。然殷周以降。封畧益明。承
歷數者八家。渾區宇者五姓。聲教所及。惟唐為大。秦皇罷
侯置守。長城起於臨洮。孝武却地開邊。障塞限於雞鹿。東
漢則哀牢請吏。西晉則裨離結轍。隋室列四郡於卑和海
西。創三州於扶南江北。遼陽失律。因而棄之。高祖神堯皇
帝誕膺天命。奄有四方。太宗繼明重熙。柔遠能邇。踰大磧
通道。北至仙娥。於骨利幹置元闕州。高宗嗣守丕績。克廣
[0394-05b]
前烈。遣單車賫詔。西越葱山。於波刺斯立疾陵府。中宗復
配天之業。不失舊物。睿宗含先天之量。惟新永圖。元宗以
大孝清內。以無為理外。大宛驥騄。歲充內廏。與貳師之窮
兵黷武。豈同年哉。肅宗掃平氛祲。潤澤生人。代宗剗除殘
孼。彞倫攸敘。伏惟皇帝陛下以上聖之資。當太平之運。敦
信明義。履仁包元。惠養黎蒸。懷柔遐裔。故瀘南貢麗水之
金。漠北獻余吾之馬。元化洋溢。率土霑濡。臣幼切磋於師
友。長趨侍於軒墀。自揣孱愚。叨榮非據。鴻私莫答。夙夜兢
惶。去興元元年。伏奉進止。令臣修撰國圖。旋即充使魏州
[0394-06a]
汴州。出鎮東洛東郡。間以衆務。不遂專門。績用久虧。憂愧
彌切。近乃力衰朽。竭思慮。殫所聞見。藂於丹青。謹令工人
畫海內華夷圖一軸。廣三丈。從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
百里。別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縮四極於纖縞。分百郡於
作繪。宇宙雖廣。舒之不盈庭。舟車所通。覽之咸在目。並撰
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中國以禹貢為首。外夷以
班史發源。郡縣紀其增減。蕃落敘其衰盛。前地理書以黔
州屬酉陽。今則改入巴郡。前西戎志以安國為安息。今則
改入康居。凡諸疎舛。悉從釐正。隴西北地。播棄於永初之
[0394-06b]
中。遼東樂浪。陷屈於建安之際。曹公棄陘北。晉氏遷江南。
緣邊累經侵盜。故墟日致堙毀。舊史撰錄。十得二三。今書
搜補。所獲太半。周禮職方。以淄時為幽州之浸。以華山為
荊河之鎮。既有乖於禹貢。又不出於淹中。多聞闕疑。詎敢
編次。其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題以朱。今古殊文。執翫簡
易。臣學謝小成。才非博物。伏波之聚米。開示眾軍。酇侯之
圖書。方知阨塞。企慕前哲。嘗所寄心。輒罄庸陋。多慙紕畧。
無任戰惕之至。


說文字源序



[0394-07a]


庖犧氏觀鳥獸之文。象形指事。作書契以代結繩。降及夏
殷周。通謂之古文。至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古文
小異。七國分裂。篆與古文。隨其所尚。始皇兼并海內。丞相
李斯作倉頡七章。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六章。太史令胡
母敬作博學七章。並約籀文。而篆體轉工。即世謂之小篆。
後發卒理獄茲多。吏趍省易。隸書出焉。漢興。書師以隸合
小篆。為五十五章教閭里。平帝元始中。徵通小學會京師
者百有餘人。揚雄採掇其可用者。作訓纂八十九章。除其
[0394-07b]
重複。東漢班固。加十三章。共一百二章。六千一百二十字。
㣥書所載畧備。自三國後。隸書盛行。古文篆籀寖微矣。歷
晉魏周隋宋齊梁陳。通篆籀者日寡。惟碑頌之額。時覩數
字。仍十中八九。檢文題之。國家成均六館。書居其一。學者
粗紀畫點。鮮造精微。至德後。方事之殷。鄉吏富家。咸俯拾
青紫。郡邑髦楚。不復積功於六萟。惟趙郡李陽冰。神假篆
法。上隣李斯。時人獲之。悉藏篋笥。大歷中。篆故李司徒新
驛記於東廳之門右。筆法古淡。識者宗師。猶子檢校祠部
員外郎騰。能嗣其業。耽每歎隸書轉訛。難究會意。篆體如
正。方辨發源。小學中獨許慎說文最為首出。目錄五百四
[0394-08a]
十言。眾字之根。若能研慮於中。則聖人之旨趣。可得而知。
因請騰繼世父之妙。書坯山之石。藉其久。垂示將來。茲亭
控白馬之古津。實皇華之都會。流傳模寫。以俟君子。


令狐彰



彰字伯陽。京兆富平人。天寶中以軍功累遷至左衞員外
郎將。安祿山叛。偽署博滑二州刺史。統兵屯滑臺。彰思以
節自顯。悉籍士馬州縣以獻。拜御史中丞兼滑州刺史滑
亳魏博等六州節度使。史朝義滅。遷御史大夫。封霍國公。
加檢校工部尚書右僕射。贈太傅。


[0394-08b]


遺表



臣自事陛下。得備藩守。受恩則重。効節未終。長辭聖朝。痛
入心骨。臣誠哀懇頓首頓首。臣受性剛拙。亦能包含。頃因
魚朝恩將掠亳州。遂與臣結怨。當其縱暴。臣不敢入朝。專
聽天誅。即欲奔謁。及魚朝恩死。即臣屬疾苦。又遭家艱。力
微眼暗。行動須人。拜舞不能。數月有闕。欲請替辭退。即日
望稍瘳。冀得康強。榮歸朝覲。自冬末舊疾益重。瘡腫又生。
氣息奄奄。遂期殞歿。不遂一朝天闕。一拜龍顏。臣禮不終。
忠誠莫展。臣之大罪。下慙先代。仰媿聖朝。臣竭誠事上。誓
[0394-09a]
立大節。天地神明。實知臣心。心不遂行。言發自痛。當使倉
糧錢絹。羊馬牛畜。一切已上。並先有部署。三軍兵士。州縣
官吏等。各恭舊職。祗待聖恩。臣伏見吏部尚書劉晏及工
部尚書李勉。知識忠貞。堪委大事。伏願陛下速令檢校。上
副聖心。臣男建等。性不為非。行亦近道。今勒歸東都私第。
使他年為臣報國。下慰幽魂。臨歿昏亂。伏表哀咽。


令狐峘



峘。德棻五世孫。天寶末進士。累遷起居舍人。大歷中遷司
封郎中知制誥。建中初進禮部侍郎。累貶衢州別駕。順宗
[0394-09b]
立。以祕書少監召。未至卒。元和中贈工部尚書。


諫厚奉元陵疏



臣聞傳曰。近臣盡規。禮記曰。事君有犯而無隱。臣幸遇昌
運。謬參近列。敢竭狂愚。庶裨分寸。伏惟陛下詳察焉。臣嘗
讀漢書。見劉向抗疏論王者山陵之誡。良史稱歎。萬古芬
芳。何者。聖賢之心。勤儉是務。必求諸道。不作無益。故舜葬
蒼梧。不變其肆。禹葬會稽。不改其列。周武葬於畢陌。無邱
隴之處。漢文葬於霸陵。因山谷之勢。禹非不忠也。啟非不
順也。周公非不友也。景帝非不孝也。其葬君親。皆守微薄。


[0394-10a]


至宋文公始厚葬。用蜃炭益車馬。其臣華元樂舉。春秋書
為不臣。秦始皇葬於驪山。魚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珍寶
之藏。不可勝計。千載非之。故桓魋為石椁。夫子曰不如速
朽。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有無。張釋之對孝文曰。使其
中無可欲。雖無石椁。又何戚焉。是以漢修霸陵。皆以瓦器。
不以金銀為飾。繇是觀之。有德者葬逾薄。無德者葬逾厚。
昭然可睹矣。陛下自臨御天下。聖政日新。進忠去邪。減膳
節用。不珍雲物之瑞。不近鷹犬之娛。有司給物。悉依元估。
[0394-10b]
利於人也。四方厎貢。惟供祀事。薄於己也。故澤州奏慶雲。
詔曰以時和為嘉祥。邕州奏金坑。詔曰以不貪為寶。恭惟
聖慮。無非至理。而獨六月一日制節文云。應緣山陵制度。
務取優厚。當竭帑藏。以供費用者。此緣仁孝之德。切於聖
衷。伏以尊親之義。貴於合禮。陛下每下明詔。發德音。皆比
蹤唐虞。超邁周漢。豈取悅凡常之目。有違賢哲之心。與失
德之君競其奢侈者也。臣又伏讀遺詔曰。其喪儀制度。務
從儉約。不得以金銀錦綵為飾。陛下恭順先志。動無違者。
若制度優厚。豈顧命之意邪。伏惟陛下遠鑒虞夏周漢之
儀。深惟夫子釋之之戒。虔奉先旨。俯遵禮經。為萬代法。天
[0394-11a]
下幸甚。今赦書雖頒行。諸條猶未出。因之奉遺制敷聖理。
固其時也。伏望速詔有司。悉從古禮。臣聞愚夫之言。聖王
擇焉。況臣忝職史官。親述睿德。恥同華元樂舉之為臣也。
願以舜禹之理紀聖猷也。夙夜懇迫。不敢不言。祗犯聖明。
實憂罪譴。言行身黜。雖死猶生。


光祿大夫太子太師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墓誌銘



正議大夫行太子右庶子史館修撰上柱國晉昌縣開國
男令狐峘述。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
下之務。君子極深而研幾。不出戶而制動。行諸已而馭化。
[0394-11b]
其惟聖德乎。有唐名臣贈司徒魯郡文忠公顏公。奉大順
為元功。建大節為至忠。以安橫流。以紐頹綱。秉是一心。祇
事四朝。今上興元元年八月三日。蹈危致命。薨於蔡州之
難。貞元二年春。蔡州平。冬十一月二旬有三日。嗣子櫟陽
尉祕書省正字碩。銜恤奉喪。歸葬於萬年縣之舊原。皇帝
徹懸震悼。乃冊贈上公。詔有司具鼓吹羽儀。送於墓所。遣
中謁者弔祭。贈錢五十萬。粟三百石。命太常考行誄德。諡
曰文忠。凡厥士庶。臮方侯伯。識與不識。晞聲想形。莫不惕
[0394-12a]
然創焉。感慕思齊。為人子者益孝。為人臣者益忠。為人弟
者益順。為人吏者益敬。有以見盛德之儀型也。公諱真卿。
字清臣。瑯琊臨沂人。蓋孔宣父之門人曰回。好學知機。道
亞聖人。公其後也。五代祖之推。北齊黃門侍郎。為海內大
儒。著家訓稽聖賦冤魂志及文集。藏在書府。歷代傳之。高
祖思魯。亦儒行。仕我太宗。掌記秦府。列於國史。曾祖勤禮。
著作郎宏文館學士。祖昭甫。晉曹二王侍讀。贈華州刺史。
考惟貞。薛王友。贈太子少保。儲和葆沖。是感間氣。用集於
我公。公受天純休。克廣前烈。識度元遠。節行不㣥。早孤。太
[0394-12b]
夫人殷氏。躬自訓育。公承奉慈顏。幼有老成之量。家貧屢
空。布衣糲食。不改其樂。餘力務學。甘味道藝。五經微言。及
百氏精理。無所不究。既聞之。必行之。尢工文詞。善隸書。書
格勁逸。抗行鍾張。弱冠進士出身。尋判入高第。授祕書省
校書郎。天寶初制策甲科。作尉醴泉。又以八使表能。遷於
長安。未幾。拜監察御史。洊承詔旨。巡撫河隴。曾至五原。有
冤訟久而不決。公理之得情。郡人悅服。時方炎亢。而甘澤
澍焉。巷俗謠言。謂之御史雨。又士族有斁於名教者。朝臣
有侮於憲度者。公悉彈奏。正以禮法。憲綱震肅。朝旨嘉焉。


[0394-13a]


遷武部員外郎。屬宰臣楊國忠以外戚登庸。惡不附已者。
出為平原太守。公性本宏裕。及到官。推是道也。以臨其人。
躬疾苦以勸義。征徭以勸學。令不肅而信行。教不敷而化
洽。十四年。賊臣安祿山豕突蟻動。逆常干紀。徵師矯命。自
薊長驅。公血憤中激。乃宣言曰。焉有人臣。忍容巨逆。必當
竭節。龔行天討。會郡中方集靜塞軍屯丁三千餘人。公因
之。又召境內舉武藝者。仍發財募義勇之士。未踰旬。成萬
人軍。於是戒嚴固守。仍表其狀。是時海內承平。祿山竊發。
[0394-13b]
兩河之間。未有奉章表者。時祿山陷洛陽。害留守李憕中
丞盧奕御史蔣清。以三人之首。傳脅河北列郡。至平原。公
斬其使。收三人之首。哭而葬之。遂有表上聞。初元宗每朝
以薄俗罪已。及得公表大悅。稱歎者久之。顧謂左右曰。真
卿何如人。而所為乃得爾。因就拜戶部侍郎。兼領平原。又
加河北採訪招討使。仍賜以詔書云。卿之一門。義冠千古。
由是公之德聲。震於天下。時公從父兄常山太守杲卿。同
公建義。憤激於衷。生縛賊將何千年高邈。獻於闕下。遂通
太原之路。忠烈之風。出於一門。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夫忠臣亦如之。是時漁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
[0394-14a]
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暐。各擁兵數千。或至萬人。
以附於公。鄴郡太守王燾。被祿山移攝河間。燾俾掾吏李
奐斬偽署河間長史杜暮睦。以河間眾歸於公。北海太守
賀蘭進明率精銳五千濟河。有詔助公討伐。自是仁者赴
仁。義者赴義。勇者不敢愛其力。智者不敢祕其謀。清河詞
客李萼。少年有志。獻奇於公。以通鄰好。增補軍實。前殿中
侍御史沈震鹽山尉穆寧武邑尉李銑清河主簿張澹清
池尉賈戢。各抒器能。參贊成務。公以長事進明。眾同甘苦。
莫不畢力。能公之役。賊帥袁知泰。恃眾犯我聊城之西。公
[0394-14b]
二鼓而破之。獲斬萬計。其時河朔一十七郡。同日嚮願。進
兵二十萬。橫絕燕楚。旁貫井陘。啟土門。通太原。河北節度
使李光弻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得橫行河朔。復常山趙二
郡。大破賊帥史思明於嘉山。皆公之由也。推誠無私。信及
旁郡。平盧將劉正臣以漁陽來歸。公以漁陽賊之本根。欲
堅其意。乃割愛子頗。令越海與正臣通問。兼遣軍資十有
餘萬。俄而寇陷京師。駕在靈武。往來傳置。梗圯不通。公以
帛書表章。封於蠟丸內。俾健步宵行晝伏。四遠以聞。因奉
詔。肅宗即位之初。遣使乘驛。布於江淮。王命再通。繄茲是
[0394-15a]
賴。又遷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採訪招討等使如故。其年
冬十月。賊將尹子奇史思明等。以勁兵十萬。發自燕南。先
陷滄瀛。次陵德棣。猛若燎火。衝如決防。公內無兼月之蓄。
外絕同盟之援。度勢量力。義無幸給。不敢委身待擒。貽國
之恥。遂與麾下歸於鳳翔。有詔遷憲部尚書。尋兼御史大
夫。西京平。思復舊章。屢進讜議。觸鱗忤旨。竟不久留。出為
馮翊太守。換蒲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又為酷吏所搆。貶
饒州刺史。遷昇州刺史。充浙西節度使。時劉展在於睢陽。
反狀己萌。公乃飭偏師。利五刃。水陸戰備。以時增修。都統
[0394-15b]
使李峘奏。以為過防駭眾。肅宗有詔。追拜刑部侍郎。進爵
縣公。尋而劉展陵陷江淮。李峘敗績奔走。時之議者。皆多
公之先覺。怒峘之沮計焉。御史中丞敬羽。詐佞取恩。惡公
剛直。以謗語陰中之。天威赫然。責命斯極。貶蓬州長史。代
宗即位。移利州刺史。未之任。徵拜戶部侍郎。轉吏部侍郎。
加銀青光祿大夫。進金紫光祿大夫。除江陵尹兼御史大
夫。充荊南節度觀察使。未辭闕而鑾輿幸陝州。公扈蹕行
在。拜尚書右丞。及還京。遷刑部尚書。續兼御史大夫。充朔
方宣慰使。進封魯郡公。食邑二千戶。宰臣元載。怙權專政。


[0394-16a]


每有公議。公正言引經。不為之屈。指擿將如規之。載心銜
色忿。蓄而將發者數四矣。會攝享太廟。誣以祭器不修。啟
於宰臣。載因奏公謗讟時政。貶峽州別駕。未到任。換吉州
別駕。移撫州刺史。轉湖州刺史。政尚清淨。長孤養耆。徹備
浚隍。式廉明。進吏事。特責大旨而已。郡人悅之。立碑頌德。
而耽嗜文籍。卷不釋手。初在德州。嘗著韻海鏡源。遭難而
止。至是乃延集文士。纂而成文。古今文字該於理者。摭華
撮要。罔有不備。為三百六十卷。以其包荒萬彙。其廣如海。
[0394-16b]
自末尋源。照之如鏡。遂以名之。又著吳興集十卷。廬陵集
十卷。臨川集十卷。並行於代。大歷末。姦臣伏誅。宰臣楊綰
常袞舉公舊德。宜在中朝。徵拜刑部尚書。公乃奏上所著
韻海鏡源。帝嘉之。藏於集賢書院及祕閣。公前後三領大
司寇。以年老辭榮。上愛其才。遷吏部尚書。清汰九流。用正
庶官。代宗晏駕。朝廷以公鴻儒。詳練典故。舉充禮儀使。祗
護陵寢。率禮無違。加光祿大夫太子少師。使如故。著禮儀
集十卷。上方倚以為相。為權臣所忌。遷太子太師。外示崇
高。實以散地處之也。建中四年。賊臣李希烈阻兵淮右。詔
公奉使宣慰。豺狼方熾。或諭公逗遛以需。公曰。君命也。焉
[0394-17a]
避之。既見希烈。奉宣朝旨。詞不屈。志不撓。賊黨乃交刃脅
之。慢罵不遜。公視之凜如。責以悖逆。希烈不敢亢逼而退。
久之。置酒大會。將餞公復命。行有時矣。遇叛臣李元平陷
我汝海。委質賊庭。公於座上數其背恩。厲氣叱責。叛者慙
赧。密以異語動於希烈。希烈意變。遂執公。囚於官舍。防以
甲士。或掘穽於側。或積薪於前。或紿以瘞填。或許以焚爍。
虐毒萬計。期公毀節。公謂之曰。願假一劒。豈勞多端。服義
而終。乃其所也。賊竟不敢逼。貞元初。希烈陷汝州。是時公
幽辱已三歲矣。度必不全。乃自為墓誌。以見其志。是年遇
[0394-17b]
害於汝州之龍興寺。春秋七十有六。自登朝及作藩牧。常
以安君厚俗為務。獎善伐惡為志。言非至公。不發於口。事
非直道。不幾於心。植操則夷齊之高也。理戎則羊陸之仁
也。當朝則汲黯之正也。莅下則廉范之通也。蘊是具美。行
乎至儉。強暴莫敢衝。千飇不能動。大義久廢。公起之。醇風
久醨。公還之。非賢人之業。何以臻此。然虛已下士。不以名
位自高。苟有道者。蓬門鶉衣。必與抗禮。在平原。嘗薦安陵
處士張鎬有公輔之量。數年間鎬位列鼎司。論者稱之。善
與人交。執友之子。義均甥姪。介操所至。不遷其守。剛而中
[0394-18a]
禮。介而容眾。靜而無悶。動而有光。便於已。希權倖不為也。
君有命。蹈湯火不辭也。心在弭亂不在功。志圖報國不圖
生。故其殺身成仁。視死如歸。雖漢之龔勝。魏之王經。無以
加焉。昔衞銘孔悝。魯頌僖公。載在禮經。形於雅什。僉以為
公之事君事親。愛敬直清。跬步不忘。德充也。服義戴仁。顛
沛以之。行極也。探賾儒府。述古立言。文經也。勤勞王家。靖
難安仁。武功也。頌聲不昭。後嗣何觀。於是故吏廬州刺史
李萼。乃刊石建碑。旌於不朽。以峘嘗參公會府。公卿之末。
備位史臣。俾讚丕烈。永示將來。敢竭不才。恭述所聞。銘曰。


[0394-18b]


天祚聖唐。降賢救時。烈烈魯公。毓德應期。巖峙玉鎮。伊傅
之師。文武忠信。天子是毗。亦既升朝。偘然正色。潤我王度。
作藩於德。賊為豺虺。流蠆下國。公飭王旅。殄掃妖慝。解紛
以和。柔逆以忠。萬里狂飆。半為淳風。君子知微。遇變則通。
全我庶人。入奉宸聰。乃副丞相。是司喉舌。周旋七命。內外
胥悅。營營青蠅。不害其潔。危行言孫。保茲明哲。用啟土宇。
俾侯於魯。式是百辟。彞倫攸敘。亂靡有定。盜擾淮浦。帝曰
汝賢。代予宣撫。孰不懷忠。處死難之。於赫我公。視險若夷。
猛獸齗齗。履之不疑。扇彼薄俗。惟緝惟熙。昔在申伯。作藩
[0394-19a]
周室。詩人歌頌。尚播聲律。矧我文忠。人之紀綱。功侔四時。
節貫雪霜。煥乎立言。歿而彌彰。日居月諸。垂範無疆。


尚衡



衡。至德中歷官散騎常侍。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文道元龜并序




天寶初。適於平陽。平陽太守稷山公。則衡之從考舅。雅好
古道。門尚詞客。當今文人。相與多矣。嘗歎曰。取士之道。才
其難乎。或精文而薄於行。或敦行而淺於文。斯乃有失其
[0394-19b]
道。一至於此。顧衡曰。吾嘗謂爾知言。爾其言之。衡私門以
文場而進五世。鄙雖不嗣。忝藉餘訓。敢著元龜。以敘其事。
元龜曰。


文道之興也。其當中古乎。其無所始乎。且天道五行以別
緯。地道五色以別方。人道五常以別德。易曰。觀乎天文。以
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非五緯孰可以知天。非五
方孰可以辨地。非五常孰可以化人。文之為道。斯亦遠矣。
天人之際。其可得於是乎。夫卦始乎三畫。文章之閫。大抵
不出乎三等。斯乃從人而有焉。工與不工。各區分而有之。
君子之文為上等。其德全。志士之文為中等。其義全。詞士
[0394-20a]
之文為下等。其思全。其思也可以綱物。義也可以動眾。德
也可以經化。化人之作。其惟君子乎。君子之作。先乎行。行
為之質。後乎言。言為之文。行不出乎言。言不出乎行。質文
相半。斯乃化成之道焉。志士之作。介然以立誠。憤然有所
述。言必有所諷。志必有所之。詞寡而意懇。氣高而調苦。斯
乃感激之道焉。詞士之作。學古以攄情。屬詞以及物。及物
勝則詞麗。攄情逸則氣高。高者求清。麗者求婉。恥乎質。貴
乎情。而忘其志。斯乃頹靡之道焉。古人之貴有文者。將以
飾行表德。見情著事。杼軸乎天人之際。道達乎性命之元。
[0394-20b]
正復乎君臣之位。昭感乎鬼神之奧。苟失其道。無所措矣。
君子也。文成而業著。志士也。文成而德喪。然今之代。其多
詞士乎。代由尚乎文者。以斯文而欲軌物範眾。經邦敘政。
其難致乎化成。悲夫。敢著元龜。庶觀文章之道。得喪之際。
悔吝之所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