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四


[0334-01a]


陶翰



翰。潤州人。開元十八年進士。又擢宏詞科。官禮部員外郎。


冰壺賦以清如玉壺冰何慙宿昔意為韻




惟冰也有堅凝之貞。惟壺也有虛受之明。謝周流之弱質。
託鎔鑄以成名。直方任器。規圓愜情。對光輝而比色。因擊
扣而馳聲。冰假壺以為用。壺含冰而轉清。及夫歡呈朝晏
之餘。瑞表經綸之初。尢荀吳之失對。陷王霸之後車。既遇
[0334-01b]
賞以為樂。乃獲成於所如。但觀夫推移在道。澄澈如王。時
見瑩而則明。或將摧而不曲。故曰冰貴於水。器尊者壺。國
因時而必用。軍每擊而何虞。若乃周將酬客。魯欲藏冰。揖
籍父其何忌。顧申豐而可憑。是以用之者廣。須之者多。遇
嶭鼓而擊。誦豳詩而何。至時冰銷滴潤。壼罄成酣。乃挾纊
以荷德。豈知漏而興慚。昔者趙衰從徑。魏主其逐。雖有餒
而仍攜。顧無麋而未宿。每覽餘軌。當思踐跡。志未吐於生
平。容已衰於疇昔。倘開冰之可薦。庶投壺而無斁。況霜空
旦寒。晚景仍墜。雖杼軸而不輟。猶髣髴而無記。將投皎潔
之姿。願假含容之意。


[0334-02a]


狐白裘賦以珍裘非一腋為韻




邈哉瑞獸。生乎青邱。資挾溫以流潤。得頤素而成裘。故縝
豪錯毳。匪剛斯柔。象㣥哲以濟美。軼千年而取優。配華玩
於車服。曜珍奇於貴游。殷祀典以崇賁。飾禮容而克修。暨
夫秋沈金氣。冬舉元律。進卿相之門。登王侯之室。寒袪溫
薦。恩纏好密。任藏用以卷舒。委涼暄以昇黜。將綌衣以遞
御。與紈扇而更出。苟人事之宜然。諒廢興之若一。嘉其全
[0334-02b]
真定色。育精含徽。千金振價。衆服騰輝。朝臨皓雪。且狀乎
寒披鶴氅。曉安朱架。又象乎高懸玉衣。雖質文之可別。葢
貴賤而同歸。故崇侈者取貴而尚。戒奢者含貞以非。矧乎
從損而益。工兼素腋。德之攸親。豈惟物新。晏嬰相齊以推
弊。孟嘗獻秦而獲珍。貞休利乎蕃玦。悔恡生乎妄人。儻茲
道之無替。遮遺芳於後塵。


對假蔭判



 甲為人後請準蔭人色所由以同假冒甲訴法有差等



有國之制。不易於常典。王者之政。未忘於繼絕。人則不幸。
同叔向之有言。天道如何。比鄧攸之無子。甲義當為後。情
[0334-03a]
切自孤。名不絕於本枝。愛未遷於他室。克聞鳲鳩之德。寧
爽螟蛉之義。知子之道必全。見父之行無改。將議繼體。那
慙象賢。主禮方列於宗門。入仕曷由於庇蔭。苟從法之差
等。亦在禮之何傷。所由無端。雖不憂懼。訴者有據。應異無
文。


對流外判



 流外解請兵部勞所由不許訴五品以上



百度之間。見於甲令。九流之內。言念胥徒。在邦必達於大
體。為政不遺於小物。歲之云宴。更議初勳。勞之可書。仍祈
[0334-03b]
後績。慕縉雲之職。名級願遷。瞻巽風之命。節文當協。所由
以司存必舉。稽彼三章。訴者以理實無言。徵諸五品。既詳
於法。難屈爾詞。


餞崔朔司功入計序



冬。天子至自河華。中使至。司功崔公朝於京師。禮也。今天
下有道。聲教必被。要荒來格。況其邇者乎。政莫大於殷會。
使莫大於述職。故學於禮。足以專對。崔公近之矣。及夫三
物。成者斯義歟。征驂如飛。郊暮來祖。渭上西眺。寒原無色。
賦皇華而送崔氏行焉。


[0334-04a]


送王侍御赴劒南序



國家既誅卭筰之游魂。收滇池之陳地。以蠻陬君長未即
序。徼外新國。約非甚堅。將欲宣王風。布中典。必候才英矣。
監察御史王公。志標勁節。天假異能。秉心而忠義必聞。多
方而文武不墜。我中丞鮮于公以功名立破城江南。關啟
而虜不敢窺。城峻而敵不敢守者。皆倚匡時之策。仗橫行
之氣。不然者。豈有夕捨一尉。旦麾三軍。盱衡於不毛之間。
決勝於大荒之表。取廷評者浹月。登憲府者周星。繡衣照
[0334-04b]
於江原。風霜掃於劒壁。斯不足畏矣。中朝名雅。向義趨風。
餞筵傾誠。翰墨紛矚。百壺追送。來登董原之野。萬嶺蒼然。
更繞華陽之國。予以授簡。敢無斯文。


送封判官攝監察御史之磧西序



夫子以忠義為名。以才能為用。頃年投筆。多制勝之謨。間
歲策勳。有斯皇之命。以西師之未解。右地之多虞。何寧此
材。豈獲居息。我主將所以封弱水。擒月氐。略康居。取勃律。
雖出車之任。事屬於才能。而入幕之賢。功歸於帷幄。嗟乎。
非萬里無以見遠圖。非三軍無以知壯節。古人於是歷孔
道。窮河源。豈勤勞而樂行役。甘絕域而厭諸夏。必以為擔
[0334-05a]
石者能喪志安懷者也。而拜命封侯。功成事立。不同日言
矣。勉哉封子。守其嘉謀。輶軒將馳。繡服將假。雖天下險阻。
玉關之風。故不足為子慮耳。帝鄉山川。徙倚將遠。別路雲
樹。蒼茫欲秋。可以贈離杯。可以贈離唱。乃命座客。唯然賦
詩。


送史判官之河南序



子始以詞進。而果以政聞。拔起翰林。激昂儒服。朝升一尉。
暮入五府。漢東之駕纔返。河南之檄適至。皇皇之命。未嘗
寧居。將欲拒其辟書。韜其利用。若清規雄烈。已異於天下
[0334-05b]
矣。周鄭之風好僻。齊魯之政或訛。使戎臣所以政於勵
精。銳於振舉。以東夏候子。得無戒之哉。於是中朝名士左
補闕任侯序其詠歌。太常主簿楊公鳩其晏餞。筆墨以之
聚至。文章以之感合。不有君子。胡寧是焉。中條氣凝。河冰
將壯。關中送客。美使者之賢。泗上諸侯。盛主人之禮。慎爾
行役。勉哉軺軒。別筵再興。詞賦間作。故我有後甲之作。凡
英華作故我有後甲之術斷句凡百作凡不屬下句在任氏之唱者。實隸於斯矣。


送李參軍水運序



壯哉大河之功也。南分淮泗。東委溟渤。呀呷長川。呼吸萬
[0334-06a]
里。若舟檝是戒。風濤無虞。則三萬之廩。可得而西矣。故朝
廷大役。實難其人。李公精義宏高。德量魁達。聲聞關右。義
徹浙川。我侍御史嶭公資之以成務也。於是驛騎首路。列
筵在庭。山川且長。語笑云隔。勵其節。宣其規。使白波徐清。
紅粟流衍。則國家之事濟矣。勉旃。故交不敏。詩以投贈之。


送李參軍序



人生相知心乎。僕之心嘗語君矣。相天以志。相忠以言。
以居則無悶。以動則無悔。孰謂子非天下之知已乎。同官
為僚。同志為友。豈不欲晤語終日。盡平生之歡。然而天時
[0334-06b]
者盈虛也。人事者倏忽也。一合一否。與時而來。不有聚。何
以同二人心。不有散。何以見四方志。長揖而去。勉哉東軒。
楊花初飛。郊草先碧。自秦及洛。雲山千里。子衿之首章善
矣。吾從也。


送蕭少府之幽州序



頃林胡大寇邊。殺右將軍。於是幽薊之北門不啟。天子方
憂朔漠之事。問盧龍之策。公安得收其宏略。匣長劒。塊然
為一尉哉。夫感於事則忠義全。登於危則臣節見。必也海
水晏。燕山空。代雲胡沙。談笑而靜。葢王師之義全。言未畢。


[0334-07a]


征馬將散。三嘯於離郊之上。敬而辭焉。


送崔司戶過隴迎大夫序



夫公銜紼海裔。東歸玉門。戎夏已康。金甲已息。伊大夫皆
受賜矣。矧司戶公詩禮是勗。庭闈是故。假輶軒。登隴雲
而四望矣。吾朋乃驅征騎。攜旨酒。歌白雲以贈之。關河始
風。秋草尚碧。衆皆詩人也。安闕乎文哉。


送崔二十一之上都序



士之相知。故不在舊。僕一覩君。詞志慷慨。情幹絕人。是欲
[0334-07b]
片心樹善。君子風義相感。笑言卒獲。時不與而清秋至。樂
未央而別恨生。則臨歧撫然。把袂如失。蘭可佩也。掇而贈
君。酒可忘憂。酌以酬我。且士為當世虛己之運。主司推
心之時。而不能翰飛沖天。淩勵勁翮。非人英也。子之往矣。
吾無間然。乃徵詩寮。以壯行色。


送孟大入蜀序



襄陽孟浩然。精朗奇素。幼高為文。天寶年始游西秦。京師
詞人。皆歎其曠絕也。觀其匠思幽妙。振言孤傑。信詩伯矣。
不然者。何以有聲於江楚間。嗟乎夫子。有如是才。如是志。
且流落未遇。風塵所已然。謂天下無否泰。無時命。豈不
[0334-08a]
謬哉。翰讀古人文。見長楊羽獵子虛賦。壯哉。至廣漢城西
三千里。清江夤緣。兩山如劒。中有微徑。西入岷峨。闕一字
奇幽。皆感子之興矣。勉旃。故交不才。以文投贈。


送惠上人還江東序



自延陵季子來詣上國。齊魯晉鄭。賢豪風靡。及夫顧陸入
洛。亦稱南金。今錢塘惠上人。捉一盂。振一錫。則呼吸詞府。
頡頏朝顏。長江之南。世有詞人舊矣。於是侍御史王公維。
太子舍人裴公總。寄彼好事。於焉首唱。賢才翕集。文墨敷
芬。作者為之不寧。詞林為之一振。此公家本富春。棲於天
[0334-08b]
竺。白雲青岫。方丈之居。江風海濤。一杯而泛。窮其奧旨。即
空王之法門。賾其精心。有真如之理性。不然。我㣥公風流
虛佇。歌詠間作者。豈無哉。正月祴裳東旅。征帆南岸。眺吳
山而可見。值湖水之將碧。震澤千里。孤舟渺然。比思我曹
時開離贈卷也。


送王大拔萃不第歸雎陽序



才格可得而仰也。文章可知而畏也。故往年有公連之捷
矣。九流之學日盛。三鼓之音未歇。今茲有天官之阨矣。天
將啟子於世。故命以才。授子於亨。故先以屈。屈伸理也。才
[0334-09a]
位時也。子姑感激毫翰。增修詞律。沖天之舉。吾倚而待焉。
歡洽豈常。離言實早。河岳西別。悠哉鎬京。庭闈東瞻。誰謂
家遠。草色將變。雲天浩然。詩而詠言。將以述志。


送盧涓落第東還序



噫。天生秀明。雋而才之。有九流。胡蒙而屯之。故君子守之
以知息之命。而固有須也。不然者。盧氏子魁岸特達。而若
是尚脈脈於公車之下。而三歲不覿哉。灞城春潤。風喧景
遲。鶯聲始調。柳色堪醉。當此而裹足千里。背闕一字而東。豈
意者歟。衆皆賦詩。以慰行旅。


[0334-09b]


送謝氏昆季下第歸南陽序



吾常游江表。得二謝焉。青青子衿。始在童丱。時已辨其梢
雲噴浪之兆。江河蕭散。垂二十秋。忽然上京。再瑩心目。詩
騷之興天假。流略之奧日新。才藝克備。文鋒甚銳。吾以此
自負。不為非知人矣。金門未偶。征葢言旋。雲峯閉於武閣。
春野開於楚鄧。葢將窮討策府。琢磨詞律。他日之奮六翮。
登九霄。未為後耳。春水尚寒。郊草無色。何以贈別。必在乎
斯文。


送田八落第東歸序



[0334-10a]


田子行於古而志於文。雅多清調。將有新律。鋒鏑甚銳。將
來者其憚之。勿以三年未鳴。六翮小挫。則遂有清谿白雲
之意。夫才也者。命在其中矣。屈也者。伸在其中矣。將子少
安。吾以是觀德。灞亭柳綠。昆池草青。於何送歸。無易詠歌。


仲春㣥公遊田司直城東別業序



余聞宥天下。不聞理天下。故夏臺門而生白。秋官澹而
守中。不然。我㣥公法家之流。惟刑是恤。亦何暇閣挂巾車。
鏘鏘乎在此堂矣。司直鴈門田侯。行修器博。心遠地偏。於
[0334-10b]
是啟郊園之扉。主簿天水姜侯。詞才俊秀。雅志堅直。於是
傳翰林之檄。嗟乎。城池不越。井邑不移。林篁忽深。山鬱斗
起。出迴塘而入蒼翠。更指深亭。因曲岸而捫穹嵌。忽升絕
頂。雲天極思。河山滿目。菡萏春色。蒼茫遠空。烟間之宮闕
九重。砌下之亭臯千里。臨眺之壯也。[:#AS-82F9:⿰罇]酒既醉。舞袖登筵。
歡洽在斯。獻酬無算。措九州於樂府。移三典於頌章。皆我
順堯之心。除秦之政。所以偶春服之晏也。咸請賦詩。


蘇綰



綰。元宗朝為記室參軍。


對家僮視天判



[0334-11a]


 甲於庭中作小樓令家僮更直於上視天乙告違法甲云專心候業不伏



聖人作孚。萬物惟乂。百僚分事。命南正而司天。五緯連衡。
遵北辰而列象。莫不上稽天道。下授人時。率由舊章。克備
常典。辨躔次之無忒。識運行之有度。南躔日至。爰有望於
靈臺。東陸春歸。方可觀於太室。必若官非代掌。業異家藏。
復王朔漢有王朔望氣英華作霸非之精才。有唐都之祕術。不在其位。
理宜勗於閑邪。有犯於時。辭豈逃於語怪。惟彼甲也。能微
訟乎。僮則無良。異疇人之子弟。乙惟嫉惡。復呂氏之刑書。
[0334-11b]
庭際遐瞻。寧用圭而測景。樓中仰視。徒以管而窺天。攻乎
異端。既殊冰操。在乎正本。請寘霜科。


對賜則出就判



 甲賜則有司令其出就訴云未成



欽若典章。丕承政道。九州封域。始昭於禹訓。五等爵土。終
叶於殷謨。馴致者何。率由斯在。聖朝恢國本。建方位。才優
者疏以爵位。功永者頒以邑田。是則秩子男而靡出帝畿。
介藩屏而用崇王室。惟德是宅。非賢孰居。甲以克搆承宗。
疇庸錫社。雖荷封茅之寵。猶居食采之列。成功覽分。一簣
[0334-12a]
尚缺於為山。賜則加榮。九等未膺於就國。因而勇退。殊匪
躁求。陳力就列。先賢攸重。惟刑與禮。循理何傷。


劉知古



知古。元宗朝[:#AS-92F9:⿰帛⿱丿糸]州昌明縣令。


進日月元樞論表



臣伏見近日累降詔書。委當道監軍使。於諸觀內求精選
丹兼通藥性者一二人。送赴上都。至闕下試驗。不精亦不
加罪。至哉精求。宏告天地。若誠如此。山川豈祕其靈文。神
明安隱其元象。臣自幼年。與道合虛。情性守一。頗歷歲月。
[0334-12b]
至於留心藥物。向此二紀。意謂無出周易參同契。但能尋
究此書。即自見其道。臣數年屬意於此。精覺開悟。尚猶未
免朦朧。至於金石紀綱。亦略見其端緒。臣忽因閒暇吟詠
之餘。著日月元樞論一卷。本欲藏諸名山。傳之同好。今幸
遇有道聖明之君。志慕元風。若沈默不言。實恐天下無好
之志。今陛下若需還丹。切恐難遂其志。臣所著書。謹憑當
道監軍使隨表進上。伏望聖慈討天下精通藥理之士考
究。若以斯論可採。臣當無隱於陛下。若以為不可。臣自味
於風塵之外。亦不媿於不取。臣不揆庸瑣。輒獻芻蕘。伏增
[0334-13a]
戰越之至。


日月元樞論



夫馳騖於名利之場者。惟尊爵祿以為意。逍遙於無為之
域者。獨貴神仙之可尊。名位非德行可致。道術非博學而
得。故仲尼不享其高爵。劉向不達其祕言。即知命有所定。
分有所歸。固不計其才能之與清濁矣。古今修仙學道。藜
莠蓬蒿。不啻多也。得之者麟鳳鵬鸞。不亦稀乎。且道之至
祕者。莫過還丹。還丹之近驗者。必先龍虎。龍虎所自出者。
莫若參同契。世之習此書。近乎髣髴。其徒實繁。達乎元義
[0334-13b]
者。未之有也。昔抱朴子神仙傳云。魏真人參同契五相類
凡二篇。其說似解釋周易。其實假借爻象。以論作丹之意
也。又有元光先生。不知何代人也。覩日月混元經。其序云。
徐從事擬龍虎之文。撰參同契上卷。傳魏君。魏君又述中
卷。傳淳于叔通。淳于叔通又製下卷。表三才也。此則葛稚
川錦平城四字訣全乖。人無識者。復有蕭先生。亦不知何
代人也。又註龍虎敘云。參同契者。擬龍虎上經。本出真人
徐從事。因越上虞人魏伯陽造五相類以解前篇。遂改為
參同契。其後淳于叔通補述其類。取象三才。乃為三卷。又
[0334-14a]
叔通親事徐君。夜寤不寐。仰觀元象。以配卦爻。而著其書。
研詳三說。理有異同。元光之談。失之窮遠。若以魏伯陽造
五相類以解前篇。遂改為參同契。此非其審也。凡五相類。
豈不云參同契者。敷陳梗概。不能專一汎濫而說。今更撰
錄補塞遺脫。故復作五類。則大易情性盡矣。若不然者。則
未備也。三卷之前。未有此書。此亦是以辯中卷是魏伯陽
所撰。不然者。故不合云今更撰錄補塞遺脫。其義益明矣。
夫參同契者。參考三才之理。敘其符契而已。非為因三卷
而得參同也。所以五相類者。葢論還丹之道。與五行之理
[0334-14b]
相類也。所以本經云參考三才。又云推演五行。即此所見
設題之本旨也。而不達者強生疑言。殊不究此經篇章雖
異。旨趣皆同。莫不以乾坤為鼎。天地之道成焉。坎離為藥。
南北之位分焉。龍虎為名。東西之界列焉。若論火候。定生
成。莫不循卦節應鍾律。消息合刑賞。故黃鍾氣至。即陽生
於復。漸歷臨泰。至已而陽爻數終。蕤賓氣至。即陰生於姤。
漸歷遯否。至亥而陰爻數窮。如循還未始有極期。六合三
才四時五行之理備矣。夫鼎者所以鼎其鼎也。藥者所以
藥其藥也。鼎藥一也。豈容非類哉。而有惑者妄生穿鑿。謂
[0334-15a]
肝青為父。是曾青也。肺白為母。是鉛銀也。腎黑為子。是磁
石也。脾黃為祖。是雌雄也。殊不究經云挺除武都。八石[:#AS-8949:⿱廾]
捐。豈更用元精雄黃之類也哉。謂還丹自赤而成紫色者。
曾青之氣染入而已。又大非也。且草木乘春而生。生即青。
及其花含文彩。實熟黃赤。其中豈有假曾雄乎。謂還丹因
染而成紫色。不知黃金黑錫。赤銅藍玉。是何物染乎。葢陰
陽之氣。自然變化也。況還丹順天地生成之道。合金水自
然之質。豈得無變化者哉。只為五金八石。硝礬硇石。㣥方
衆藥之中。或有用之。於龍虎大丹。亦無用處。豈非經旨隱
[0334-15b]
而難辯耶。抑亦心竅窒塞而莫可曉也。且世上聞虎者多。
識虎者少。夫流珠為龍。龍即日也。黃芽為虎。虎即月也。此
二物者。日月精氣。咸有變化之理。故餌之者亦能變化。所
謂變化者。變丹砂為水銀。自陽返陰也。水銀復為丹砂。自
陰返陽也。故流珠丹亦名火青丹。變黑鉛為黃丹。自陰返
陽也。化黃丹為黑鉛。自陽返陰也。二物謂之陰。倏然而為
陽矣。謂之陽。忽然而成陰矣。互為夫婦。更為父母。此葢陰
陽感激而成。雖聖賢莫測所以。魏夫子敘云。雲芽之靈。龍
吟方泉。景雲絡霄。虎嘯虛無。衝風四振。陽燧昭明。朱光鬱
[0334-16a]
起。方諸見陰。元液清溢。皆為自然也。此大還丹妙用。其實
一也。上古有水銀一味。而獨不成丹者。葢有龍而無虎。不
如是。又何假四象五行。亦何求於陰陽男女哉。是以必有
不因於物。亦不因於人。而往往任其大道自化者矣。上經
豈不云賢者能特行。不肖與母俱。夫與母俱迺知。豈非自
然之正也。如紀綱八石。本乎二物。龍虎一體。而開三條。審
乎二物。易乎一源。可知至元也。所以千舉萬敗者。其由不
達三五與一之理。此非大道曲隱。由思慮之未至。老子所
謂能知一。萬事畢。亦為此義也。世人徒知還丹可以度世。
[0334-16b]
即不知度世之理。從何生焉。葢餌日月精華故也。日月者。
天生元女地長黃男是也。虎者金也。龍者汞也。金汞相抱。
得自然性。服食之者。豈不神哉。所以黃庭經云日月精華
救老殘。豈非二景之事乎。答曰。媾二景之暉者。其徒實繁。
服五晨之霞者。數亦不少。然當此道。住世長生者鮮矣。至
於餌一藥。服一丹。獲延駐長生者。目所見多矣。由是論長
生之術。必在保養服食。內外兼資。方始有望。若獨任一端。
徒亦不免虛勞耳。學者云。鉛非鉛也。此恐昧甚者歟。且上
經云。真人至妙。若有若無。髣髴大淵。乍沈乍浮。中經云。真
[0334-17a]
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此葢銷鉛為水。煖汞投之。初入則
寂爾無聲。火烈花浮。迥然獨異。此豈不以物處於太泉深
淵者乎。若謂斯鉛非鉛者。又不可知也。或人為鼎正當有
土者。是妄也。真鉛者。火鉛是也。夫水位北方。卦主坎。坎主
六戊。戊即土也。火位南方。卦主離。離主六已。已亦土也。真
人之意。惟以戊已之氣而為土。非以土地而為土也。此坎
戊月精離已日光之義也。經豈不云乎。人所稟軀。元精雲
布。因氣託初。陰陽為度。夫作丹者。亦以法象人也。稟父母
四氣。以立為形。魂魄隨起。乃有精神矣。然即父母之體。豈
[0334-17b]
中有土乎。是知一陰一陽而為水火。火以水為夫。水以火
為妻。其道自成於戊已。夫萬物莫不終始於土。功用莫逃
於水火陰陽。若謂土者五行之數。列在鼎中。則龍為木精。
鼎中何能無杞梓之屬。其道甚明。知之者鮮矣。夫金能生
水。水亦能生金。水生金者。則鉛中出黃芽。是其性也。五金
訣云。鉛能制汞。汞能伏金。金汞成形。故名製伏。此一理也。
夫木能生火。火亦能生木者。則丹砂中出汞。亦是其性。所
謂木者。木受太陽之㤅。化為流珠。太陽者日也。日出於東。
東者木位。太陰者月也。月出於西。西者金位。故還丹以元
[0334-18a]
象為準。日月之符。在乎晦朔。會合刑德之氣。順乎卯酉。出
入乾坤。徘徊子午。以天地為雌雄。以陰陽為父母。故左名
為龍。右名為虎。經曰汞日為流珠。青龍與之俱。理在於此。
有淺見之士。或以水銀和山澤銀合於器中燒。呼為樹子。
始即二物相抱。後乃銀汞異處。或經一年至二年。鉛母既
成赤粉。其中伏火功深則十存四五。效淺者十有二三。服
之者不聞益人。亦往往反損。葢緣五行之氣不足。法象之
理有乖。或有曰鉛從銀生。定以鉛精合汞。名曰龍虎。殊不
知黃芽雖出於鉛。實非鉛也。以非鉛為藥。而為正矣。故云
[0334-18b]
黃芽不是鉛。不離鉛中作。是也。故為龍虎者。必先以黃芽
為正也。經云終始自相因。此謂制汞以類。合類故名。於終
始相因之義也。夫父之制子。子之制孫者。人倫之正也。火
性銷金。金伐木榮者。還丹之感也。又有術士或以龍虎歌
云。陰在上。陽下奔。首尾武。中間文。但常在鑪上。置水一甌。
出五符經語。此要言也。夫還丹起於陽生。終於陰極者。陽
伏於下。陰在於上。假令雖有生者。必待陰衰之後。水旺之
時也。向者自復觀卦彌歷十月。鉛黃既謝。丹道將成。子生
母胞。不相涉入。陽消陰息。金勝水衰。魂魄相安。剛柔合體。


[0334-19a]


然後設陰鑪於上。張炎火於下。經所謂舉水以激火。奄然
滅光明。又云水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陰陽相飲食。交感
道自然。斯乃順時合宜。與氣相得之理也。真人意者以金
丹久為火化。形氣乾虛。欲使受其陰津。以潤肌骨。葢妙盡
於此矣。嘗見天下好道者。財竭不知貧。力盡不知困。深可
哀也。莫不以鉛黃花與水銀相和燒之。謂之紫粉。或以朱
砂雄黃水銀硫黃曾青空青及諸礬雲母等。同合和蒸煉
煑煆而服之。或以諸礬新碌諸灰結水銀。名為紅銀。化為
[0334-19b]
粉屑以服之。凡此衆類。制作多門。若修煉如法。形氣不散。
尚可愈人之疾。亦別無所益。若散失精華。空有滓惡。但能
稍熱。更無所堪。或用藥汁以煑硫黃。澄濾以研成玉粉。或
用硫黃以染銅葉。研煉而成赤丹煑之。此於諸術之中。最
為凡淺。至於砒霜以化銅鐵縮錫。此葢為飢寒之徒。非道
者所處也。然得妙者。亦百無一矣。世有不知道者。謂五金
是金銀銅鐵錫也。八石是雄硫砒礬膽曾青磁也。殊不知
子午以成三。戊巳自為五。是以八石之名。得陰陽之數。此
還丹之道備矣。所以前輩道流云。不用二青及四黃。河車
自有五神光。經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此義隱。非久通元
[0334-20a]
者。莫得論焉。世人多將黑鉛化為黃粉。即牛糞汁或[:#AS-8456:⿺麥丏]糟
之類。和其鉛粉。同溲團燒之。鉛汁流下。如此九度。謂之九
煉鉛精。天下學者皆以此為九還七返。是鉛精丹砂。又不
知八歸六居。復是何物。夫金生數四成數九。木生數三成
數八。火生數二成數七。此三者皆本生之氣相合。故名返
還。六居者。水生數一成數六。金本生水。水不得與金合居。
然自謂之六居。天地左轉。日月右行。俯而視之。則金能生
水。木能生火。仰而觀之。水返生金。火返生木。子當右轉。午
乃東旋。卯酉界隔。主定二名。此之謂也。故知天道不隱。人
[0334-20b]
自迷之。今謂此書為日月元樞者。亦取此也。葢世上學者。
茫茫漠漠。竟馳於金石。即無消息之見。復無明師可道。則
利在於黃白之術。得不妄動。動則終敗也。夫修還丹者。有
十難焉。一精神不惑。二財力不足。三藥物不正。四分兩不
同。五修煉非法。六陳布乖度。七火候愆期。八徒侶不端。九
誠心懈怠。十成而不祕。有此十者。一有所虧。所失者大。而
況不成有全虧者乎。所以學而得者。萬無一矣。至於經年
歷歲。守鑪看火。屏息營運。休廢生業。前期未卜。內懷疑悞。
久勤則力屈。甚貴則生怨。中道而上者。謂之難類也。豈容
[0334-21a]
易哉。自非捐俗求仙。越世高迹。稟性精一。盡於名利者。安
可造次議久視之要。臣不揆庸愚。好道學仙。久覽參同契。
不因其師。苦患乏財力。不能早修也。又恐荏苒過時。使後
學者久困迷途。枉費資產。雖不盡露真詮。而亦頗聞元要。
夫以和璞為石。荊國之衆也。謂碔砆為玉者。天下皆是也。
又不知所謂碔砆焉。和璞焉。悠悠然莫知所問。惟候感通。
以望神仙之教也。


常建



建。開元中進士。大歷中為盱眙尉。


[0334-21b]


對祭闕頒誥判



 所司有禮事不頒誥所由斷徒訴不伏



祀事孔殷。以供百神。禮容不肅。奚崇三獻。興言國典。厥在
司存。頒之猶恐不供。不頒將何集事。俾左社右廟。奚捧幣
薦牲。方澤圜丘。曷焚柴埋玉。欲加之罪。安得有詞。必也禮
或重輕。法存降殺。將定所刑之典。須明所祭之神。議以從
徒。宜其後命。


對復以冕服判



 甲復以冕服御史糾其違失


[0334-22a]



喪定等列。在乎中制。爵為公侯。招以上服。禮則有數。甲其
謂何。必若錫重五侯。寵加八命。寢於中霤。固當復彼東榮。
適在他邦。是何升其左轂。冕服則順。鐵冠奚為。如或有愆
於儀。不象厥德。僭而有作。同彼季孫。孝則莫彰。異夫曾子。
所謂殺禮。宜其聚慝。徵大夫之轍。理既有違。論司敗之刑。
法將何逭。



[0334-2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