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三百三


[0303-01a]


賈正義



正義。開元二年朝議郎。行偃師縣尉。


周公祠碑



原夫陰陽不測之謂神。變化無窮之謂聖。聖也者。範圍天
地。備萬物而不有其功。神也者。探賾窈冥。降百祥而不矜
其德。持太元之斡運。日月齊明。振中古之謩猷。乾坤合度。
盛業冠於三代。美化流於四國。其生也。藉我為光輔。其逝
也。薦我為明靈。所謂有始有終。可久可大者也。公字朝明。
[0303-01b]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昔堯臣以披闕一字
祚。初開相地之宜。殷伯以積德累仁。終翦格天之業。歷太
極而承元吉。資中和而誕賢聖。知微表於幼顏。繼體分於
正氣。兵戈已偃。西周之歷數攸歸。宅土闕一字封。東魯之衣
冠允集。故能勤勞家國。翊亮台衡。植珪璧而拜三壇。御冕
旒而朝萬㝢。鴟鴞救其衰亂。狼跋明其終始。尊嚴其父。孝
理也。炯誡其子。卑牧也。七月艱難。陳業也。三年征伐。敘功
也。復子寶位。不虧忠敬之誠。開我金縢。迺得風雷之意。於
是測四方以定都邑。分六職以明典刑。制大禮以安上理
[0303-02a]
人。則俎豆之法行。揖讓之儀備。制大樂以移風易俗。則和
感之音暢。舞詠之情宣。詳八卦而究精微。演六爻而告疑
滯。所謂極深研精。立功成器。以為天下利者也。敢問先王
之德。何以加於斯乎。若迺示諸仁。藏諸用。道藝可以激揚
今古。軌模可以粉澤人倫。懸㝢煥然。不假一二談也。嗟乎。
天道有盈虛。人事有存沒。欲使百年黎庶。讋軒帝之威靈。
四序蒸嘗。用君王之典則。非天下之至聖。孰能與於此哉。
偃師縣祠堂者。按圖經云。後人懷聖恩所置也。負陽岑之
巖險。面通谷之縈紆。四水以為川。二室以為鎮。重檐累栱。
[0303-02b]
登玉戶而三階。洞室迴廊。列金楹而四合。壽宮肅肅。備物
嚴嚴。宛若居攝之仁明。穆如行化之易簡。孝若之徘徊庭
廡。未足贊其精微。靈均之倦階除。不能訶其怪異。易稱王
假。所以致孝享。詩稱天作。所以祀王公。崇敬則遐邇同臻。
嘉祥則賢愚共被。若迺日之吉。辰之良。銀鞌繡軸溢通莊。
會舞安歌紛滿堂。樽酌奠兮桂。璆鏘鳴兮琳琅。下禱戴兮
介福。上歆馨兮樂康。雖盛凝之持戒練心。傾恇不怠。劉長
之去邪歸道。拜謁逾勤。正直聰明。於是乎在。粵以癸丑秋
末。迄於甲寅夏首。西郊不雨。南畝亢陽。八溪以眺渚
[0303-03a]
濱河。罕植青草。九重以握珪沈璧。屢命皇華。闕闕一字無鸖
立之徵。田夫有狼顧之懼。尹上柱國武威縣開國子隴西
李傑。山河間氣。廊廟宏材。允四海之具瞻。裁三川之景化。
西京佇潤。稍闕一字分陝之郊。東都思理。再臨惟洛之邑。姧
豪懲而疑滯剖。鰥寡悅而禮義行。德澤布濩。頌聲洋溢。正
議大夫行少尹護軍彭城劉禎。正議大夫行少尹上柱國
博陵縣開國男崔元祐。並星象之奇。衣冠之秀。器惟經國。
文藝襲於班揚。道以匡時。令望升於臺閣。佐官司錄柳齊
物等。並陟遐自邇。始當州府之勞。擇士用才。終踐公侯之
[0303-03b]
望。朝請大夫行令博陽縣開國男彭城劉體微。金枝玉葉
之門。上善通賢之量。歷霜臺之鯁直。闡雷邑之風闕一字
闕一字欺。兼并自息。通直郎行丞王鈍。朝議郎行主簿李
循古。承議郎行尉崔延祚。莫不珪璋比德。麟鳳成文。藏用
於東畿。安卑於西亳。咸以分官濟俗。共理經邦。欽若皇情。
特憐黔首。吁嗟廟宇。申至理之馨香。拜起靈壇。奠明祈之
闕一字誠敬如在。神聽無違。言未畢而布油雲。禮未終而
澍甘液。三農有慶。八政闕十一字而家邦可制。非聖人之利物。
豈能與於此者。是以黃髮兒齒之徒。相與而稱曰。昔文翁
[0303-04a]
以化漸蜀川。猶存古廟。子產以政行鄭國。尚列遺祠。況公
道德均兩儀。神靈庇萬代。而頌章斯缺。盛事莫傳。蒙少忝
青衿。晚紆黃綬。勤誠不夢。豈吾道之將衰。遊踐難言。冀斯
文之未喪。頌曰。


伊太初兮。惟混惟茫。暨中古兮。無制無防。大忠勤國兮。輔
我君王。至道被物兮。明闕一字典章。乾坤可測兮。陰陽會合。
威儀不差兮。禮樂鏗鏘。上德既喪兮。先靈如在。下人蒙庇
兮。遺惠不忘。春夏炎赫兮。銷流金石。官寮祈請兮。拜伏壇
場。神聽之兮。密雲已灑。人賴之兮。零雨其滂。喜大田之多
[0303-04b]
稼。望高廩之盈倉。羞蘋蘩於祭禮。建碑頌於祠堂。松栢森
沈兮歲久。煙霞闕二字兮山荒。謁明神於此地。降福祚之穰
穰。


孫翃



翃。開元三年對策擢第。


應文辭雅麗科對策并問




問。朕聞至道雖微。不言而化。皇天陰[:#AS-84EC:⿰⻖⿱步馬]。相叶其彞。信寒暑
而生成。施雲雨而沐潤。垂範作訓。樹君育人。時有澆淳。教
垂繁略。成湯既聖。禹道云兦。桑扈谷風。屢動詩人之刺。塞
[0303-05a]
門反坫。時遺宣父之嫌。我國家拯彼頹綱。開茲盛業。朕以
不德。襲號乘時。而皇極之道未敷。謨明之軌尚闕。思宏厥
理。其義安從。至如視聽貌言。恆若時若。會極歸極。作哲作
乂。一以貫之。何方而可。夫禮以飾情。情疎則禮略。樂以通
感。感至則神和。理內為同。修外為異。同異之用。有昧其功。
人俗未融。佇明斯要。又四時武德。制自何君。五行文始。本
之誰代。昭德盛德。莫辨所尊。昭容禮容。未詳所出。悉情以
對。用釋余疑。


對。臣聞登衡霍者。嗟培塿之微。泛漲海者。鄙潢汙之陋。臣
[0303-05b]
草茅孤賤。才無足取。屬絲綸明揚。州閭選辟。謬得接武㣥
彥。比肩時英。而文物昭回。宸顏咫尺。退思愚劣。甚不稱聖
朝求賢之意也。揆拙兢顏。心愧失守。將何以充塞大問。對
敭天休。然聞之於師。請言其略。制策曰。皇極之道未敷。謨
明之規尚闕。思宏厥理。其義安從。伏惟皇帝陛下開元立
極。地平天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夔龍咸事。陰陽以和。聖
德動天。無遠不屆。麟鳳在郊藪。河洛出圖書。弓旌累降。徵
搜是急。日昃視朝。文武並進。既盡美矣。無德而稱。猶且罪
已為心。在予興嘆。此陛下之至讓也。小臣何足以當哉。然
[0303-06a]
忭舞德音。忝列明試。敢不瀝肝膽。獻所聞乎。臣恭惟政理
之間。傳諸長者之口。以先朝之事一二明之。昔貞觀永徽
之間。恭默而天下理。家給而人足。時和而歲豐。外戶不扃。
牛羊被野。太倉之粟。陳陳相因。中府之錢。貫朽莫校。然而
戎車屢駕。不無事矣。於是度遼之師。鬼方之討。賀蘭之戰。
高昌之伐。而軍人無損。帑藏如初。國家富有海內百餘年。
士庶之多。如曩時之兼倍。征戍之役。當今日之無何。豈往
得而今失。將政繁而俗變。其故何哉。良有由也。議者以為
賦斂厚。徭役繁。風俗奢。利息倍。今若息其宮室。愛人節用。
[0303-06b]
省無事之官。罷不急之務。三年政成。臣竊遲之。愚心曉然。
謂在此矣。制策曰。視聽貌言。恆若時若。會極歸極。作哲作
乂。一以貫之。何方而可者。伏惟陛下躬神武之姿。廣聰明
之德。思宏至道。勵精為政。反支通奏。甲夜觀書。勵神聰於
九疇。留睿情於百氏。臣聞智小不可謀大。綆短難於汲深。
窺聖謀之莫測。謂宸衷之不凡。致遠恐泥。不其難乎。夫視
者明也。審邪正與曲直。聽者聰也。察善惡與是非。貌者容
止可觀。儼恪之所謂。言者詞令斯在。榮辱之所由。乂時暘
若。肅時雨若。察休咎之會。歸於皇建。惟睿哲之作聖。繫
[0303-07a]
彼道樞。故曰無反無側。王道正直。無黨無偏。王道平平。一
以貫之。此其義也。制策曰。禮以飾情。情疏則禮略。樂以通
感。感至則神和。理內為同。修外為異。同異之用。有昧其功。
人俗未融。佇明斯要者。夫大禮與天地同節。大樂與天地
同和。豈惟明尊卑。辨等列。動天地。感鬼神而已哉。豈不繫
於鐘鼓。諒無徵於玉帛。樂自外作。必假器以明義。禮由中
起。故備物以飾容。葢有國之典章。生人之冕服。均五材之
並用。廢一不可。類三者之何先。尢宜去食。故孔子曰。安上
理人。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去同即異。離之則多
[0303-07b]
傷。相須而成。兼之則雙美。一彼一此。何後何先。制策曰。四
時武德。制自何君。五行文始。本之誰代。昭德盛德。莫辨所
尊。昭容禮容。未詳所出。悉情以對。用釋予疑。臣聞暴秦失
政。皇漢創業。爰作樂以尊先。聿釋享以追孝。四時武德。用
之於高祖。所以恢武功也。文始五行。陳之於文廟。所以昭
文德也。葢舞以盡意。歌以崇德。制自炎漢之君。本乎孝武
之代。昭德盛德。郊廟之樂也。昭容禮容。質文之辨也。臣學
不師古。才非敏贍。慙瑣瑣之陋。無足言哉。仰蒼蒼之高。茫
然自失。謹對。


[0303-08a]


楊相如



相如。洪州南昌人。神龍初進士。補當塗尉。徙晉陵陸渾。召
拜右拾遺。開元末出為懷州別駕。


陳便宜疏



臣聞賈生之言曰。人君之於天下。猶今人置器。置之安處
則安。危處則危。是國之安危。政之理亂。亦由乎陛下所置。
甚易為也。今陛下以命代之主。率易為之資。握黎元之命。
包宇宙之廣。盡係之於陛下。陛下可不置之於安處乎。書
[0303-08b]
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斯之謂矣。陛下在黎人之上。居萬
乘之重。將欲為也。天下已隨之。將所尚也。天下已尚之。然
風俗之端。邪正之首者。皆從陛下所為也。非徒風俗邪正
所係。亦禍福存兦在焉。陛下取舍運為。甚不可忽也。臣不
敢遠徵古昔。博引傳記。請以隋煬帝太宗文武皇帝言之。
煬帝籍文皇之資。躋大寶之位。兵加海外。威震區中。乃自
恃其強。不憂時政。大縱驕慾。恣成猜險。所為不軌。所行不
順。忌忠正之義。黜廢賢良。狎便佞之言。昵愛邪僻。荒淫酒
色。窮極綺麗。兵戈不息。調役非時。奇技淫巧者率獲登遷。
力邊攘冠者皆愆財賞。不恤人之疾苦。不知政之理亂。君
[0303-09a]
臣阻隔。上下相蒙。雖制敕交行。而聲實舛謬。言同堯舜。迹
如桀紂。為行若是。人何克從。夫推心不誠。欲人之附已。恣
惡內熾。望俗之無邪。猶却行追人。向日避影。孔子曰。子帥
以正。孰敢不正。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煬帝不節其慾。而欲
禁人之慾。其可得乎。故四海之風淫。天下之情偽。其人怨。
其俗蕩。貞髦擯逐。姦逆競馳。皇綱紊而隙生。禍釁滋而難
作。昔之有隋也。今轉為大唐。豈不以縱慝無厭。危患不恤。
舉天下之大。一擲而棄之。荒迷沈亂。終不自覺。要之覆滅。
死於人手。為天下笑。甚可痛哉。詩云。殷監不遠。在夏后之
[0303-09b]
世。諺云。前車覆。後車誡。然則主社稷承宗廟者。可不極思
慮深勗勵乎。夫昬主即聖君之資。亂邦為開國之始。是用
集我昌運。太宗以聖德英武。雄才睿略。掃除昬虐。大濟生
人。叱咤而四維更張。指麾而六合復正。其知人任使。盡得
其才。或取諸俘虜讎敵。並推懷而用之。意豁如也。故房元
齡識之於月品。尉遲敬德狎之而不疑。接李靖以優禮。此
天下之智謀。所以得輸其赤心。天下之勁勇。所以得盡其
死力也。帝業既就。寰中已安。後武先文。勵精為理。務堯舜
之道。想致羲皇之俗。開禮賢之館。置十八學士。聽朝之後。


[0303-10a]


覃思典墳。周通百家。樂而忘倦。所謂武以得之。文以守之。
其帝王臧否。安危成敗。政刑理亂。風雨興衰。皆鑒於前古。
比之明鏡。故以書籍為古鏡。魏徵為人鏡。見善則行之。不
善則去之。聞直言則欣然受納。得一士則喜見於朝。諂諛
便媚者不得臻於前。梗正貞賢者從容於左右矣。貞觀之
際。太平俗洽。官人得材。功賞必實。刑不謬及。禮無愆度。於
時天下晏如。遺糧在畝。盛德洽於人心。而祥風遊乎海內
矣。非太宗之明懿聰達。虛心治道。與天下貞臣正士。同心
[0303-10b]
戮力。豈能致於此乎。初東巡。以供奉不精而有罰。既到雒
邑。又理隋之舊宮。頗趣遊畋。或見可欲。魏徵驟諫。太宗欣
然罷之曰。非公無此語也。自是帝節慾向道。思愆納正。用
斯而言。則聖人之情。不必無慾也。且物懸於外。情動於中。
情之動中。則無窮也。物之衒外。則不極也。以不極之物。衒
無窮之情。動而不為之節制。雖有聖智。亦安得致升平之
事乎。故太宗之情。非無慾也。擬致升平之資。故樽節維持
之耳。往以隋人失御。天命有歸。而始終經綸。斯亦勤矣。首
建大義。提三尺。安八紘。創萬代。立社稷。傳子孫。位已重矣。
功已大矣。亦安得不思盈滿之誡。而撿嗜慾之情乎。故太
[0303-11a]
宗之於崇臺邃宇。非不愛之。惜人力也。寶衣玉石。非不美
之。節人財也。妍倡絕艷。非不樂之。妨聽政也。犬馬畋獵。非
不好之。蕩心意也。此數者。皆能栽抑之。是使人之賦斂也
輕。歲之調役也寡。舉人之利甚博。資國之用不費。國用不
費。人利是豐。則不言而禮讓自清淨。而仁義大洽。非徒太
宗之為理若是。古之明王聖主。曷不繇茲道乎。臣歷觀有
國有家。莫不以驕矜放縱而滅。畏慎謙恪而興。然鮮蹈興
平之衢。多遵覆滅之路者何也。實以在既安之日。則忘兢
畏。及危逼之勢。始思悔咎。徒成追恨。亦何補乎。臣誠以人
[0303-11b]
主之在深宮。方安平之日。若能先慮危難。以自悔勗。去不
經之道。防可欲之原。務任賢之規。除輕暴之迹。則履萬有
必安之途。而無顛蹶覆辱之患矣。行之甚易。在人主為之。
臣所以舉隋氏縱慾而兦。太宗抑慾而昌。願陛下詳擇。今
天下皆拭目而視。傾耳而聽。欲望陛下兢兢業業。以致太
平也。臣誠以為宜效太宗。去邪佞之士。進忠賢之人。與之
討論詩書。談議得失。以見先古之成敗。以較當今之可否。
行其所長。棄其不善。如此則朝廷無僻謬。國政必清平矣。
臣又聞書籍所載。美惡具存。採其陳迹。為之鑒誡。陶然其
[0303-12a]
中。甚足樂也。亦何必窮逐聲色。巡遊罔倦。不務詩書之樂
乎。非獨妨於政理。徒勞棄日矣。往者太宗嘗敕魏徵作㣥
書理要五十篇。大論得失。臣誠請陛下溫凊閒暇。以時觀
覽其書。雖簡略不備。亦足以見忠臣之讜言。知經國之要
會矣。夫古之人主。莫不委任忠正。廣務才賢。而保正全忠
者稀。傾側向背者眾。非緣人主知其不忠不正而用之也。
葢似正而非正。似忠而不忠。深心以藏邪。厚貌而難測耳。
所以嘗患謬用之。而不辨其真實也。且非忠正。尚不辨其
真實。況實忠正。豈得知而信任乎。故有獨行而見疎。有懷
[0303-12b]
忠而受讒矣。此先古帝王。迷惑錯誤。以不忠為忠。以賢為
不賢。率皆十八九也。書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非夫聖王
明主。則不能知也。今陛下聰明在位。慶祚方遠。若欲任人
擇士。取致太平。必宜先辨忠賢。以別邪佞。若忠賢既辨。邪
佞不雜。正人為之羽翼。邪人不造其間。則有仁義道德。行
於四方。而無諂諛傾巧。以亂陛下也。且忠賢邪佞。雖有難
知。今以陛下明悟神聰。孜孜選用。更垂之以睿鑒。又加之
以密察。豈有不知之者乎。然其審察之宜。可以意測。可以
情恕矣。以意測者。測邪佞之臣也。以情恕者。恕忠賢之臣
[0303-13a]
也。夫忠不似佞。佞則似忠。請陛下測之恕之。則可知也。臣
聞人之性分。不可轉移。邪佞忠賢。各有所趣。順道違俗。忠
賢也。違道順俗。邪佞也。若言之咈耳。行之忤心。動繇先王
之道。事極終始之慮。志惟安國衞主者。忠賢之所為也。故
雅質而不佞。勤誠而取容。務正道而抗節。人主聞之。固將
疏遠之矣。此真忠賢之臣也。陛下可不恕而用之乎。順欲
從旨。甘言美飾。不繇先聖之道。思亂國家之政。務於要利
以惑主者。邪佞之所為也。故發小惠以賈信。忘大義而苟
合。權寵勢而挾威。伺愉悅而爭媚。人主見之。固將親近之
[0303-13b]
矣。此真邪佞之臣也。陛下可不測而去之乎。大率人君皆
惡其臣忤心。而欲人之順已。賢臣正直。安得不忤心乎。邪
臣諂詐。安得不順已乎。故積忤生憎。禍之路也。積順生愛。
福之門也。此邪佞所以常親而寵。賢臣所以嘗疎而辱也。
自古帝王之使臣佐者。曷不多論此弊乎。陛下誠能反是
而求之。精心而察之。愛其所忤。而收忠賢。憎其所順。而去
邪佞。則天下之忠正。可以比肩重足。天下之太平。可以千
秋萬歲。太宗之政化復行。堯舜之淳風日用矣。此愚臣所
以請陛下審察忠佞。測之恕之之術也。國家自垂拱以後。


[0303-14a]


至於近年。寇賊屢興。兵革數動。邊師潰喪。日費滋多。加以
觀寺修營。錫賚繁數。郡縣之吏。未息侵漁。寰區之氓。率盡
周饉。官班冗贅。淫費頻煩。近者人獻直言。時有切諫。徒聞
讜議。竟不施行。至於營造。未甚休息。是使國儲不足。人畜
久空。俗弊之繇。其來已漸。又制敕甚重。姦非莫懲。節限雖
多。逾越極眾。孤羈寡援者小罪必罰。貨賂朋黨者大愆不
繩。聽斷之獄不審。寰中之罪未肅也。夫法貴簡而能禁。罰
宜輕而必行。陛下方興崇至德。大布新政。譬琴之不理。宜
[0303-14b]
在更張。路之不平。終當徙轍。若不改創而求理。安揚湯以
止沸。不可得也。臣請不如除去碎密。不察小過。小過不察。
則無煩苛。大罪不漏。則止姦慝。使簡而難犯。寬而能制。此
所謂天網恢恢。疎而不漏矣。然後停不急之務。漸無為之
理。休罷造作。節減輸賦。息徭役。除贅官。絕吏之侵漁。復人
之本業。斯則人安而俗富也。且俗富則國富。人安則國安。
所謂理術無他。惟此而已矣。


盧貞



貞。開元時官度支員外郎。授汝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


廣成宮碑記



[0303-15a]


不宰物而萬類蒙利。不致用而元功溥施。廣成子之大。吾
無間然矣。經云。平天下在修其身。廣成子以修身之道授
黃帝。而天下治。俾千百年。人畏其神。思其德。不曰協於教
乎。祀典云。德施於民。能禦大灾。捍大患。則祀之。黃帝率廣
成子之法。以致天地之和。禦陰陽之灾。捍刑殺之患。不曰
宜祀於廟乎。廣成子與孔宣父。遭時不同。故教有精粗。跡
有遠近耳。非殊塗也。余既稱廣成子之教通於孔氏。問者
曰。以墳典莫存。孰能詳知三五之事。言廣成子者。皆本於
[0303-15b]
莊周。固多寓辭。今將質之以為定論。豈不可。非通達之士。
未足與議也。夫欲為黃帝孔氏者。行其言耳。豈倣其形哉。
故其言合道。則彷彿其人。而尸祝之可也。言苟非道。雖比
肩對席。將聽之乎。今以廣成子之言。得天而合於道。故表
其廟貌。又尊禮之。又何患莊生之未信也。按爾雅。北戴斗
極為崆峒。其地絕遠。華夏之君所以不至。禹跡之內。山名
崆峒者有三焉。其一在臨洮。秦築長城之所起也。其一在
安定。山皆高大。可取材用。彼人亦各於其處為廣成子立
廟。而莊生述黃帝問道崆峒。遂言遊襄城。登具茨。訪大隗。
皆與此山接壤。則臨洮安定。非問道之所明矣。仙經敘三
[0303-16a]
十六洞天。五嶽不在其列。是知靈跡所存。不繫山之大小
也。此山之下有洞焉。其戶上出。耆舊相傳云。洞中白犬。往
往外遊。故號山塚為玉狗峯。昔之守宰。以為神居閟潔。懼
樵牧者褻弄。因積壤封之。今昇踐其頂。響通於下甚深遠。
亦焉知非靈人所舍乎。尋崆峒之言。以中含洞壑。不顯於
外。則安在於崇岫連峯。淩霄蔽影。然後稱名山也哉。真南
郭子舊居直山之北。少樂大道。早依門墻。年壯宦遊。出入
二紀。揆才無補。晚歲懷歸。獲刺是邦。停輿授教。象設頹圯。
半為荒榛。遂命徹故宮。稍增前制。贏財而後事。懸善價以
[0303-16b]
待樂輸。陶斲眾工。咸來求售。匪隨於勿亟。葢視利而勞。茨
暨壇垣。指期咸就。舊紀但以廣成子為仙者。又不徵崆峒
之地。知有闕焉。故復建此銘。揭於西序。文之曰。


德高三王。唯軒轅氏。為王者師。唯廣成子。窈冥昏默。恍惚
恢詭。固精活身。以滓為治。功被九域。形存伯紀。天道不窮。
至人無死。


崔琪



琪。天寶九載宣德郎。試大理評事。


擊柝賦以封守勤固禦暴為韻




[0303-17a]


嚴城暮兮絕人蹤。君門深兮閉九重。清矣擊柝。出彼高墉。
候銅壺而發箭。雜鳬氏之鳴鐘。響以應聲。按更籌而宣九
陌。內以達外。禁姦慝而清四封。何斯違斯。是擊是扣。聲參
投壤之擊。知甚挈瓶之守。風雨如晦。不假雞鳴。夙夜在公。
但見牛斗。至若衞尉奉職。金吾克勤。葢欲懲寇暴。亦以戒
昏昕。夜如何其。歲聿云暮。階凝冬雪。月滿蟾兔。是時也。哀
響稍動。寒聲轉布。窈窕鳳凰之樓。蕭瑟銅駝之路。於焉巡
警。自成險固。復有空閨怨別。幽客飄寓。心馳遼陽之戍。衣
[0303-17b]
化陸生之素。聞一聲莫不闌干。聽萬籟悉以橫注。當今六
合肅清。四夷即敘。時無暴客。邑空囹圄。彼干楯之事。擊柝
之所。尚行於方隅。猶用於軍旅者。葢取諸豫備。固吾守禦。
則知自我垂法。寧云待暴。至矣哉。居安思危。亦從吾君之
所好也。


桂林一枝賦以題為韻




倬彼眾木者。其桂林一枝。淮南擢秀。月上標奇。光雨露之
新沐。拂香風以徐吹。故能使顥氣淩空。孤陰耀質。心既丹
而不二。花又白而純一。凝霜殞而色鮮。嚴景凋而葉密。若
然者。固將與大椿而爭長。豈徒挺小山而間出。至如孫宏
[0303-18a]
已落。郄詵未第。沮塵色與灰心。然粒玉而燼桂。孰謂連卷
銜半死之質。特達承再生之惠。淹留君之庭。芳郁君之砌。
惜矣哉。向使便辭仙客。永棄幽林。委根不用之境。滅影空
山之陰。又焉能擅崑玉之高價。吐歲寒之宿心。彼徒見零
落焦梧。再斲恩深於既往。殊不知摧殘朽桂。一枝重遇於
當今。


唐少林寺靈運禪師塔碑



虛空廣大乎其體。智慧圓通乎其用。凝而不生。湛爾常寂。
離修離證。非色非心。歷微塵劫。遍恆沙界。無量國土皆清
[0303-18b]
淨。無量昏暗皆光明。誰其得之。吾聞諸上人矣。上人諱靈
運。蕭姓。蘭陵人。梁武帝後。皇考翥。虢州恆農縣尉。初上人
之生也。戒珠孕於母胎。定水澂於孩性。內典宿植。外學生
知。白雲凝其高志。明水峻其苦節。泛如也。時不能知。常以
為幻境非實。泡身是妄。五色令人昏。五音令人聾。五味令
人爽。噫輪彼生滅。無時息焉。吾將歸根。以復於正。因遊嵩
山。至少林寺。有始終之意焉。會舅氏掾於高平。而上人遂
緇於此郡。玉立凡石。不可喻其烱然。日映眾星。無以方其
明者。竟移隸茲寺。副乎夙心。無何。習禪決於龐塢珪大
[0303-19a]
師。潛密得。以真貫理。照十方於自空。脫三界於彼著。慧眼
既淨。色身亦如。始知夫心外無法。所得者皆夢幻耳。然後
觀大地土木。無非佛剎焉。空山蒼然。窮歲默坐。猿對茶椀。
鳥棲禪庵。彼嶺雲無心。即我心矣。彼㵎水無性。即我性矣。
夫如是。孰能以凡聖量之乎。故吾在造化中。如夢中也。粵
開元十有七祀夏五月廿二日。不示以疾。泊然而終。苦霧
晦黃於天地。悲風哀咽於草木。吁。崩吾禪山。涸吾法海。空
吾世界。使凡百含識。大千有情。荼於是。火於是。可勝言哉。
故門人堅順獨建靈塔於茲山。奉遺教也。夫碩德丕發。不
[0303-19b]
有超代先覺。而出夫等夷者。則曷能傳我法印。以一燈然
千萬燈乎。彼上人者。嶷然倬立。以定慧為藏。以涅槃為山。
圓通於不注之境。出沒於無涯之域。適來時也。適去順也。
今則終矣。瞻仰如之何。夫事往則跡移。歲遷則物換。況法
與化永。念從心積。豈可使上人之高。歿而不紀其事。斲於
石。以旌斯文。銘曰。


上人伊何。傳我法印。其體也寂。其行也順。紛彼識浪。汨夫
夢情。非照不曙。非澄不清。作大醫王。為大禪伯。岳立松古。
蓮青月白。一朝化滅。六合淒愴。世界颯空。雲山忽曠。色身
[0303-20a]
謝兮法體存。金界慘兮鐵圍昏。噫我所留者唯心源。


田再思



再思。開元朝官刑部郎中。


服母齊衰三年議



乾尊坤卑。天一地二。陰陽之位分矣。夫婦之道配焉。至若
死喪之威。隆殺之等。禮經五服之制。齊斬有殊。考妣三年
之喪。貴賤無隔。以報免懷之慈。酬罔極之恩。稽之上古。喪
期無數。暨乎中葉。方有歲年。禮經云。五帝殊時。不相㳂樂。
三王異代。不相襲禮。白虎通云。質文再而變。正朔三而復。
[0303-20b]
自周公制禮之後。孔父刊經已來。爰殊厭降之儀。以標服
紀之節。重輕從俗。斟酌隨時。故知禮不從天而降。不由地
而出也。在人消息。為適時之中耳。春秋諸國。魯最知禮。以
周公之後。孔子之邦也。晉韓起來聘。言周禮盡在魯矣。齊
仲孫來盟。言魯猶秉周禮。子張問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不
聽其子服出母。子游為同母異父昆弟之服大功。子夏謂
合從齊衰之制。此等並四科之數。十哲之人。高步孔門。親
承聖訓。及遇喪事。猶此致疑。即明自古以來。升降不一者
也。三年之制。說者紛然。鄭元以為二十七月。王肅以為二
[0303-21a]
十五月。又改葬之服。鄭云服緦三月。王云訖葬而除。又繼
母出嫁。鄭云皆服。王云從子繼育。乃為之服。又無服之殤。
鄭云子生一月。哭之一日。王云以哭之日。易服之月。鄭王
祖經宗傳。各有異同。荀摯采古求遺。互為損益。方知去聖
漸遠。殘缺彌多。故曰會禮之家。名為聚訟。寧有定哉。而父
在為母三年。行之已逾四紀。出自高宗大帝之代。不從則
天皇后之朝。大帝御極之辰。中宗獻書之日。往時參議。謂
可施行。編之於格。服之已久。前王所是。疏而為律。後王所
是。著而為令。何必乖先帝之旨。阻人子之情。虧仁孝之心。
[0303-21b]
背德義之本。有何妨於聖化。有何紊於彞倫。而欲服之周
年。與伯叔母齊焉。與姑姊妹同焉。夫三年之喪。如白駒之
過隙。君子喪親。有終身之憂。何況再周乎。夫禮者體也履
也。示之以迹。孝者畜也養也。因之以心。小人不恥不仁。不
畏不義。服之有制。使愚人跂及。衣之以衰。使見之摧痛。以
此防人。人猶有朝死夕忘者。以此制人。人猶有釋服從吉
者。方今漸歸古朴。須敦孝義。抑賢引愚。理資寧戚。食稻衣
錦。所不忍聞。若以庶事朝儀。一依周禮。則古之見君也。公
卿大夫贄羔鴈珪璧。今何故不依乎。周之用刑也。則墨劓
[0303-22a]
宮刖。今何故不行也。周則侯甸男衞。朝聘有數。今何故不
行也。周則不五十不仕。七十不入朝。今何故不依乎。周則
井邑邱甸。以立征稅。今何故不行乎。周則分土五等。父死
子及。今何故不行乎。周則冠冕衣裘。乘車而戰。今何故不
行乎。周則三老五更。膠庠養老。今何故不行乎。諸如此例。
不可勝述。何獨孝思之事。愛一年之服於其母乎。可謂痛
心。可謂慟哭者。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禮記云。父之親
子也。親賢而下不能。母之親子也。賢而親之。無能則憐之。
阮嗣宗晉代之英才。方外之高士。以為母重於父。據齊斬
[0303-22b]
升數。麄細已降。何忍服之節制。減至於周。豈後代之士。盡
慚於古。循古未必是。依今未必非也。又同爨服緦。禮經明
義。嫂叔遠別。同諸路人。引而進之。觸類而長。猶子咸衣苴
葈。季父不服緦麻。推遠之情有餘。睦親之義未足。又母之
昆弟。情切渭陽。翟酺訟舅之寃。寗氏宅甥之相。我之出也。
義亦殷矣。不同從母之尊。遂降小功之服。依諸古禮。有爽
俗情。今貶舅而宗姨。是陋今而榮古。此並太宗之制也。行
之百年矣。輒為刊復。實用有疑。


宇文融



[0303-23a]


融。京兆萬年人。開元初拜御史中丞。以言利驟用事。進黃
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諷侍御史李宙劾信安王。
罷為汝州刺史。又貶平樂尉。司農發融在汴州紿隱官息
錢。貶巖州。道卒。帝思其舊功。贈台州刺史。


定戶口疏



天下所檢責客戶。除兩州計會歸本貫以外。便令所在編
附。年限向滿。須準居人。更令所在優矜。即此輩徼幸。若徵
課稅。目擊未堪。竊料天下諸州。不可一例處置。且請從寬
[0303-23b]
鄉有賸田州作法。竊計有賸田者減三四十州。取其賸田。
通融支給。其賸地者。三分請取其一分以下。其浮戶請任
其親戚鄉里相就。每十戶以上。共作一坊。每戶給五畝充
宅。並為造一兩口室宇。開巷陌。立閭伍。種桑棗。築園蔬。使
緩急相助。親隣不失。丁別量給五十畝以上為私田。任其
自營種。率十丁於近坊更共給一頃。以為公田。共令營種。
每丁一月役功三日。計十丁一年共得三百六十日。營公
田一頃。不啻得之。計平收一年。不減百石。便納隨近州縣。
除役功三十六日外。更無租稅。既是營田戶。且免征行。安
堵有餘。必不流散。官司每丁納收十石。其粟更不別支用。


[0303-24a]


每至不熟年。斗別二十價。然後支用。計一丁年還出兩丁
以上。亦與正課不殊。則官收其役。不為矜縱。人緩其稅。又
得安舒。倉廩日殷。久長為便。其狹鄉無賸地客多者。雖此
法未該。準式許移窄就寬。不必要須留住。若寬鄉安置得
所。人皆悅慕。則三兩年後。皆可改圖。棄地盡作公田。狹鄉
總移寬處。倉儲既益。水旱無憂矣。


崔明允



明允。博陵人。天寶二年官朝議郎左拾遺內供奉。


[0303-24b]


紅嘴烏賦



伊空桐之靈鳥兮。丹嘴黑質。拂羽青霄兮。流形白日。與鴛
鷺而為伍。豈凡鳥之能匹。故其聲則合雅。動必依仁。受惠
而狎。感恩而馴。既裔裔而翔漢。嘗啞啞而向人。不驚不怖。
亦義而親。爾其升丹楹。入華堂。對上客之羅薦。拂佳人之
褧裳。驚空簾之秋色。怨夕月之清光。悲信美而非吾土。傷
幽棲而思故鄉。於是湘妃援琴。相如為歎。何不開金籠而
使飛。永騫翥於雲漢。重曰。日宮難可躋。月樹復驚棲。未聽
將雛曲。空聞怨夜啼。


大唐平陽郡龍角山慶唐觀大聖祖元元皇帝宮


[0303-25a]
金籙齋頌


空洞之中。溟涬之際。靈文尚矣。混成眹焉。混成者何。象帝
之先。靈文者何。龍漢之年。五刧交周。尊神遞運。九㤅列正。
元始自然。冶於流火之庭。鍊於陽明之館。二儀得之以定
位。三景得之以發光。赤明開圖。碧落普度。元元奄有大道。
遂荒真宗。天法之以無倪。皇仰之而未及。犧軒應運。堯舜
乘時。均至化而思齊。酌元風而殆庶。獨立千古。湛兮若存。
首出百王。悠兮不極矣。粵若聖祖。系襲神宗。先天不違。後
天繼代。錫允慶遠。流派祥長。國家纂戎。欽承前烈。三合一
[0303-25b]
德。六同道。平陽郡元元宮者。興王之肇兆也。惟初授命。載
告休徵。權輿靈迹。俶落祠宇。昭彰於國史。乃今昇平。永配
嘉瑞。增修清廟。大建閟宮。明白於御碑。因吾道為天下程。
由茲地為天下式。非夫至聖。孰能與之哉。皇帝御辨無為。
齊心正一。寤寐有感。髣髴真容。昭孝孫之精誠。貽烈祖之
元訓。開元得聖象。天寶獲靈符。丕慶再集而繁昌。至教遂
興而畢備。祗崇冊禮。其高莫二。衮龍克光於像設。冕旒追
尊於帝位。猗那商頌。生人周雅。儔之於昔。今則過焉。於鑠
茲山。會神之㝢。西對姑射。北隣天柱。實通仙之祕府也。


[0303-26a]


正殿肅穆。廣廷森沈。峯巒左右。松栝交陰。總虛無以靜深
也。石壇重階。瓴甓環甃。隱訣參伍。洞章獲持。三元表辰。八
月降誕。每至日展法於斯。修金籙齋。啟玉皇印。道家之寶。
王者之儀。靡盛於此矣。乃開乾門。闢坤戶。氣宏廣莫。風和
不周。八卦行乎其中矣。仰列宿。躡魁罡。落日淪陰。夕時沆
瀣。六甲佐乎其旁矣。仙侶頒次。羽人步虛。朝拜九天。醮祠
五老。想鈎陳則黃雲垂覆。存太乙則白鶴來翔。其餘侍香
金童。傳言玉女。縹緲煙景。徘徊元空。求之希微。宛如契合。
[0303-26b]
惟鎮皇極。叶時邕。外以廓清萬里。戎夷向化。內以乂安兆
庶。年穀滋稔。感格澤。興昌光。動植生成。陰陽氣茂。利兵所
指。則戢干戈。靈官所臨。則消疵厲。矧感通上界。神降祺福。
景命來假。天子萬年者乎。觀主臣郭處寂。虔恭是勤。夙夜
匪懈。稟師之籙。佩嶽之符。躬執科儀。爰謀法要。開元十六
載。御題觀額。因隷於茲。二十五年。上疏議齋。帝俞其請。於
是內使高真。自王城而至。綸音祕旨。從天上而來。諸侯肅
臨。郡邑蕆事。革故垣棟。鼎新經像。彤彩赩赩。金光熒熒。曾
是所營。曾是有成。利乎永貞。太守臣裴朓並寮屬等。惟道
孚敬。誼形於政。奉敭休慶。臮合觀徒眾等。皆相與遵乃宗
[0303-27a]
極。體乎自然。熙澹漠於元和。抃恬愉於大順。微臣嘗佐汾
邑。親覩聖蹤。強名道原。用述真宰。從窅冥而辨物。因象罔
而得之。其詞曰。


三㤅之宗。粵元元始。朱靈丙午。赤明斯起。太上道君。託胎
洪氏。後天合德。其惟我李。爰初啟運。符命歸唐。海縣攸屬。
六重光。天寶是應。萬壽無疆。大君推策。考歷元陽。空元之
中。自然妙有。無鞅之眾。勃勃珠口。迎不見前。隨不見後。外
物雖變。我法彌久。龍角嵯峨。肇興靈迹。仙宮乃建。清都伊
宅。洞裏天長。寰中地隔。皇矣大道。臨下有赫。金籙祕訣。玉
[0303-27b]
冊元言。陛壇之禮。象法之門。聖祖貽訓。來告孝孫。於茲授
命。永保元元。克昌厥後。大慶常存。刊此樂石。以奉至尊。


段同泰



同泰。元宗朝官太常博士。


駮陳貞節廢隱太子等四廟議



議曰。古先哲王。作範貽訓。不背時而立矩。必隨俗而裁規。
由是因人以設教。從宜而制禮。苟反經以合禮。膠柱以調
弦。故三代所以損益不同。百王所以昇降斯別。伏據隱太
子章懷節愍懿德等。皆稟殊恩。式創陵寢。一羞蘋藻。驟移
[0303-28a]
檀柘。豈非睦親繼絕。悼往推恩者歟。況漢置戾園。晉修虞
祀。書稱咸秩。禮記百神。紛綸葳蕤。可略言矣。按陳貞節奏
狀云。伏見隱太子章懷節愍懿德太子等四廟。遠則從祖。
近則堂昆。並非有功於人。立事於代。而寢廟相屬。祼獻連
時。又引漢元帝朝貢禹奏及丞相韋元成匡衡等議。以為
先王典禮。不可越者。臣愚以為貢禹上書。匡衡奏記。理異
於此。事匪其倫。何者。上述祖宗。遠論壇墠。往復於商周之
際。徘徊於遷毀之閒。隱太子等並特降絲綸。別營祠宇。義
殊太廟。恩出當時。如逝者之錫蘋蘩。亦猶生者之開茅土。
[0303-28b]
寵章所及。誰謂非宜。且自古帝王。建封子弟。寄以維城之
固。咸登列郡之榮。豈必有功於人。立事於代。生者曾無異
議。逝者輒此奏停。雖存歿之迹不同。而君親之恩何別。此
則輕重非當。情禮不均。神道固是難誣。人情孰云其可。又
奏狀云。合樂登歌。有同列帝者。隱太子等廟比來祼享。皆
稟舊章。牲止少牢。舞纔六佾。進無季氏之僭。退用諸侯之
禮。恭惟故實。未為乖謬。自茲以降。斷亦可知。又據匡衡議
思戾太子后園親未盡。謹檢隱太子是皇帝曾伯祖。本服
緦麻。章懷是伯父。本服周年。懿德節愍咸是堂昆。本服大
[0303-29a]
功。親並未盡。廟不合廢。又準禮。有以舉之。莫敢廢也。故劉
歆以為德薄者流卑。德盛者流光。禮無所不順。故無廢廟。
又漢司徒掾班彪云。貢禹毀宗廟。匡衡改郊兆。皆數復紛
紛不定者何。禮文缺微。古今異制。各為一家。未易可偏定
也。考觀諸儒之議。劉歆博而篤矣。據班彪之言。足明古今
異制。禮合從宜。按匡衡之議戾太子等。以親未盡不毀。斯
則遠窺青史。無可廢之文。上固皇枝。有深根之美。一朝罷
廢。竊為不可。隱太子陵廟等權與建立。素非禮官詳定。葢
是恩從中來。斯事非外獎。至如漢置戾園。睦親也。晉修虞
[0303-29b]
祀。繼絕也。索神以祭。則旁洽百靈。咸秩無文。則遠霑累代。
且匱神乏祀。春秋所非。陟岡在原。詩人攸歎。國家仁及草
木。孝通神明。澤既漏於三泉。恩亦覃於九族。豈有遠則堂
伯祖。近則堂諸昆。服未絕於緦麻。情見遺於黍稷。臣愚以
為置之則綏族。廢之則收恩。綏族則廟存。收恩則享絕。事
關聖慮。奏定為宜。謹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