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0168-01a]


裴炎



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人。第明經。累遷黃門侍郎。調露二年
同中書門下三品。進侍中中書令。封永清縣男。進爵河東
縣侯。徐敬業興兵。后議討之。炎請太后歸政。后捕炎送獄。
斬於都亭驛。睿宗立。贈太尉益州大都督。諡曰忠。


猩猩銘并序




酈元長水經注云。武平封谿縣有獸曰猩猩。猨形人面。顏
[0168-01b]
容端正。學人語。若與交言。聞者無不欷歔。其肉食之。窮年
無厭。可以辟穀。淮南子曰。猩猩知往而不知來。謂知人家
往事。及祖父名位。阮汧云。曾使封谿。見邑人云。猩猩在山
谷行。常有數百為㣥。里人以酒幷糟。設於路側。又愛著屐。
里人織草為屐。更相連結。猩猩見酒及屐。知里人設張。則
知張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駡云。奴欲張我。捨爾而去。復自
再三相謂曰。試共嘗酒。及飲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
乃為人之所擒。皆獲。輒無遺者。遂置檻中。隨其所欲而飲
之。將烹。里人索其肥者。乃自推託。泣而遣之。左太沖吳都
賦曰。猩猩啼而就烹。里人以餉封谿令。曰何物。曰猩猩。惟
[0168-02a]
與酒。兼之以屐。可以就擒爾。西國胡人取其血染毳罽。色
鮮不黯。或曰。若刺其血。問之。爾與我幾許。猩猩曰二升。果
足其數。若加之鞭捶而問之。則隨所加而得。至於一斗。弗
如此。未肯頓輸。張薦孝廉。好古之士。於笥中出此圖相示
賓客。客覽之曰。悲哉此獸。何其愚也。有僧去塵在座。謂諸
賓客曰。彼獸獸也。夫何足云。竊見人而似之。曾無悟矣。四
座引而問之。曰。夫財色名利。溺人也。曷若猩猩好酒乎。爵
賞祿位。羈人也。曷若猩猩愛屐乎。饕餮致禍。飾辭覬免者。
曷若猩猩推肥乎。蘊利生孼。死而無悔者。曷若猩猩含血
[0168-02b]
乎。子奚獨悲此。諸賓矍然改容而歎曰。大哉高人之言也。
豈趨世利汨沒名務者之所聞乎。敬篆斯言。以為座右銘。
其銘曰。


爾形惟猨。爾面惟人。言不忝面。智不踰身。淮陰佐漢。李斯
相秦。曷若箕山。以全吾真。


魏元同



元同字和初。定州鼓城人。第進士。上元初累拜吏部侍郎。
永淳元年詔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封鉅鹿男。
宏道初拜文昌左丞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遷地官
[0168-03a]
尚書撿挍納言。河陽令周興誣元同言太后老宜復皇嗣。
后怒。賜死於家。年七十三。


請吏部各擇寮屬疏



臣聞制器者必擇匠以材。為國者必求賢以[:#AS-93FA:⿱艹泣]官。匠之不
良。無以成其工。官之非賢。無以致其理。君者所以牧人也。
臣者所以佐君也。君不養人。失君道矣。臣不輔君。失臣任
矣。任人者。誠國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方今人不加富。
盜賊不衰。訟獄未清。禮義猶闕者何也。下吏不稱職。庶官
非其才也。官之不得其材者。取人之道有所未盡也。臣又
[0168-03b]
聞傅說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
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理人。昔之都國。今之州縣。土有常
君。人有定主。自求臣佐。各選英賢。其大臣乃命於王朝。自
秦幷天下。罷侯置守。漢氏因之。有沿有革。諸侯得自置吏
四百石以下。其傅相大官。則漢為置之。州郡掾吏督郵從
事。悉任之於牧守。爰自魏晉。始歸吏部。遞相祖襲。以迄於
今。用刀筆以量才。案簿書而察行。命官之弊。其來日久。蓋
君子重因循而憚改作。其有不得已者。亦當運獨見之明。
定卓然之議。如今選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近代
[0168-04a]
之權道。所宜遷革。實為至要。何以言之。夫尺寸之量。所及
者蓋短。鍾庾之器。所積者寧多。非其所及。焉能度之。非其
所受。何以容之。况天下之大。士人之衆。而可委之數人之
手乎。假使平如權衡。明如水鏡。力有所極。照有所窮。銓綜
既多。紊失斯廣。又以比居此任。時有非人。豈直媿彼清通。
昧於甄察。亦將竭其庸妄。糅彼棼絲。情故既行。何所不至。
贓私一啟。以及萬端。至乃為人擇官。為身擇利。顧親疎而
下筆。看勢要以措情。悠悠風塵。此焉奔競。擾擾宦遊。同乎
市井。加以厚貌深衷。險如谿壑。擇言觀行。猶懼不周。今使
[0168-04b]
百行九能。折之於一面。具寮庶品。專斷於一司。不亦難矣。
且魏人應運。所據者乃三分。晉氏播遷。所臨者非一統。逮
乎齊宋。以及周隋。戰爭之日多。安泰之時少。瓜分瓦裂。各
在一方。隋氏平陳。十餘年耳。接以兵禍。繼以饑饉。既德業
之不逮。或時事所未遑。非謂是今而非古也。武德貞觀。與
今亦異。皇運之初。庶事草創。豈惟日不暇給。亦乃人物尚
稀。天祚大聖。享國永年。比屋可封。異人間出。咸以為有道
恥賤。得時無怠。諸色入流。歲以千計。㣥司列位。無復新加。
官有常員。人無定限。選集之始。霧積雲屯。擢敘於終。十不
[0168-05a]
收一。淄澠混雜。玉石難分。用捨去留。得失相半。撫即事之
為弊。知及後之滋甚。夫夏殷以前。制度多闕。周監二代。煥
乎可觀。蓋諸侯之臣。不皆命於天子。王朝庶官。亦不專於
一職。故周穆王以伯冏為太僕正。命之曰。慎乃僚。無以巧
言令色便辟側媚。其惟吉士。此則令其自擇下吏之文也。
太僕正。中大夫耳。尚以僚屬委之。則三公九卿。亦必然矣。
周禮。太宰內使。並掌爵祿廢置。司徒司馬。別掌興賢詔事。
當時分任於㣥司。而統之以數職。各自求其小者。而王命
其大者焉。夫委命責成。君之體也。所委者當。所用者精。故
[0168-05b]
能得濟濟之多士。盛芃芃之棫樸。裴子野有言曰。官人之
難。先正言之尚矣。居家觀其孝友。鄉黨服其誠信。出入觀
其志義。憂難取其智謀。煩之以事以觀其能。臨之以利以
察其廉。周禮始於學校。論之州里。告諸六事。而後貢之王
庭。其在漢家。尚猶然矣。州郡積其功能。然後為五府所辟。
五府舉其掾屬而昇於朝。三公參得除署尚書奏之天子。
一人之身。所關者衆。一士之進。所課也詳。故能官得其人。
鮮有敗事。魏晉反是。所失宏多。子野所論。蓋區區之宋朝
耳。猶謂不勝其弊。而况於當今乎。又夫從政莅官。不可
[0168-06a]
以無學。故書曰。學古入官。議事以制。傳曰。我聞學以從政。
不聞以政入學。故貴戚子弟。例早取官。或齠齔之年。已腰
銀艾。或童丱之歲。已襲朱紫。宏文崇賢之生。羽林期門之
類。課試既淺。藝能亦薄。而門閥有素。資望自高。夫象賢繼
父。古之道也。所謂冑子。必裁諸學。修六禮以節其性。明七
教以興其德。齊八政以防其淫。舉上賢以崇其德。不肖以
黜其惡。少則受業。長而出仕。並由德進。必以才昇。然後可
以利用賓王。移家事國。少仕則廢學。輕試則無才。於此一
流。良足惜也。又勳官三衞流外之徒。不待州縣之舉。直取
[0168-06b]
之於書判。恐非先德而後言才之義也。臣又以為國之用
人。有似人之用財。貧者厭糟糠。思短褐。富者餘粱肉。衣輕
裘。然則當衰弊乏賢之時。則可磨策朽鈍而乘馭之。在太
平多士之日。亦宜妙選髦俊而任使之。詩云。翹翹錯薪。言
刈其楚。楚荊也。在薪之翹翹者。方之用才。禮亦當爾。選人
幸多。尤宜練。臣竊見制書。每令三品五品薦士。下至九品。
亦令舉人。此聖朝側席旁求之意也。但以襃貶不甚明。得
失無大隔。故人上不憂黜責。下不盡搜揚。苟以應命。莫慎
所舉。且惟賢知賢。聖人篤論。伊臯既舉。不仁咸遠。復
[0168-07a]
患階秩雖同。人才異等。身且濫進。鑒豈知人。今欲務得實
才。兼宜擇其舉主。清流以源潔。影端由表正。不詳舉主之
行能。而責舉人之庸濫。不可得已。漢書云。張耳陳餘之賓
客厮役。皆天下俊傑。彼之蕞爾。猶能若斯。况以神皇之聖
明。國家之德業。而不建長久之策。為無窮之基。盡得賢取
士之術。而但顧望魏晉之遺風。留意周隋之末事。臣竊惑
之。伏願稍迴聖慮。特採芻言。略依周漢之規。以分吏部之
選。即望所用精詳。鮮有差失。


元萬頃



[0168-07b]


萬頃。洛陽人。起家通事舍人。拜著作郎。武后諷高宗召諸
儒論撰。萬頃與其選。朝廷疑議及百司表疏。皆密令參決。
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武后臨朝。遷鳳閣舍
人。尋擢侍郎。永昌元年為酷吏所陷。流嶺南死。


郊丘明堂等嚴配議



伏惟高祖神堯皇帝鑿乾構象。闢宇開基。太宗文武聖皇
帝紹統披元。循機闡極。高宗天皇大帝宏祖宗之大業。廓
文武之宏規。三聖重光。千年接旦。神功叡德。罄圖牒而難
稱。盛烈鴻猷。超古今而莫擬。豈徒錙銖堯舜。糠粃殷周而
[0168-08a]
已哉。謹按見行禮。昊天上帝等祠五所。咸奉高祖神堯皇
帝太宗文武聖皇帝兼配。今議者引祭法周易孝經之文。
雖近稽古之辭。殊失因心之旨。但子之事父。臣之事君。孝
以承志。忠而順美。竊惟兼配之禮。特稟先聖之懷。爰取訓
於通規。遂申情於大孝。詩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易曰。
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敬尋厥旨。本合斯義。今若遠摭遺
文。近乖成典。拘常不變。守滯莫通。便是臣黜於君。遽易郊
丘之位。下非於上。靡遵弓劒之心。豈所以申太后哀感之
誠。徇皇帝孝思之德。慎終追遠。良謂非宜。嚴父配天。寧當
[0168-08b]
若是。伏據見行禮。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皇帝今既
先配五祠。理當依舊無改。高宗天皇大帝齊尊耀魄。等邃
含樞。闡三葉之宏謨。開萬代之鴻業。重規疊矩。在功烈而
無差。享地郊天。豈祀配之有別。請奉高宗天皇大帝歷配
五祠。以申典禮。謹議。


明堂大饗議



謹按明堂大饗。惟祀五方帝。故月令季秋令云。是月也大
饗帝。則典禮所云。大饗不問卜。鄭元注云。謂徧祭五帝於
明堂。莫適卜是也。又按祭法云。祖文王而宗武王。鄭元注
[0168-09a]
云。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故孝經曰。宗祀文王於明
堂。以配上帝。據此諸文。明堂正禮。唯祀五帝。配以祖宗及
五帝五官神等。自外餘神。並不合預。伏惟陛下追遠情深。
崇禋志切。故於明堂饗祀。加昊天上帝皇地祇。重之以先
帝先后配饗。此乃補前王之闕典。宏嚴配之虔誠。往以神
都郊壇未建。乃於明堂之下。廣祭衆神。蓋義出權時。非不
刊之禮也。謹按禮經。其內官中官等五嶽四瀆諸神。並合
從祀於二至。明堂總奠。事乃不經。然則宗祀配天之親。雜
與小神同薦於嚴配之壇。理有不安。望請每歲元旦。唯祀
[0168-09b]
天地大神。配以帝后。其五嶽以下。請依禮於冬夏二至。從
祀方丘圜丘。庶不煩黷。謹議。


郭正一



正一。定州彭城人。貞觀中進士。累轉中書舍人宏文館學
士。永隆二年遷祕書少監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武后臨朝。轉國子祭酒。罷知政事。歷麟臺監。永昌元年為
酷吏所陷。流死嶺南。


對鄽肆策



對。鄽肆之興。用存交易。山澤之利。事屬貿遷。是以先王因
[0168-10a]
井而制居。往聖觀爻而立義。將以致茲百族。通彼萬商。羅
肆巨千。廣充上積之貨。旗亭五里。俯映星繁之珍。是使蹀
馬迴轅。歷闤闠而流溢。往商來賈。候朝夕以盈途。豈唯灼
蓍蔡以觀貞。旁臨季主之肆。泛萍蟻而開宴。近對文君之
壚。詎比夫齊宮七市。女閭連閉。殷室九君。姬屋成列。但負
販之徒。異業趣競。刺繡謝其倚門。多財歸其善賈。由此聶
政屠養。無辭屈辱。平仲有求。終甘湫隘。故知析毫之子。不
可責以兦機。狥利之夫。難以徵其重義。况墆翳之侶。本異
夷齊。貨殖之徒。率同猗白。若通其小利。諒無擁於四人。限
[0168-10b]
以淳心。恐有乖於一物。誠可除茲濫賄。禁彼邪贏。則姦黨
自銷。不待曹參之令。市無二價。詎止黃軒之風。謹對。


裴守真



守真。絳州稷山人。舉進士。應八科舉。永淳初授太常博士。
天授中為司府丞。武后令推詔獄。以仁恕不合旨。出為汴
州司錄。新書作司馬累轉成州刺史。徙寧州。長安中卒。贈戶部
尚書。


請重耕織表



夫穀帛者。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一夫之耕。纔兼數口。


[0168-11a]


一婦之織。不贍一家。賦調所資。軍國之急。煩徭細役。並出
其中。黠吏因公以貪求。豪強恃私而逼掠。以此取濟。民無
以堪。又以征戍闊遠。土木興作。丁匠疲於往來。餉饋勞於
轉運。微有水旱。道路遑遑。豈不以課稅殷繁。素無儲積故
也。夫太府積天下之財。而國用有缺。少府聚天下之伎。而
造作不息。司農治天下之粟。而倉庾不充。太僕掌天下之
馬。而中廏不足。此數司者。役人有萬數。費捐無限極。調廣
人竭。用多獻少。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
[0168-11b]
大患也。


封禪射牲議



據周禮及國語。郊祀天地。天子自射其牲。漢武惟封泰山。
令侍中謁者射牛行事。至於餘祀。亦無射牲之文。但親舂
射牲。雖是古禮。久從廢省。難以施行。據封禪禮。祀日未明
十五刻。宰人以鑾刀割牲。質明而行事。比鑾駕至祠所。牢
牲總畢。天皇一作陛下惟奠玉獻酌而已。若今祀前一日射牲。
事即傷早。祀日方始射牲。事又傷晚。若依漢武故事。即非
親射之儀。事貴隨時。不可行用。請從減罷。謹議。


論立對破陣善慶二舞議



[0168-12a]


竊惟二舞肇興。謳吟攸屬。贊九功之茂烈。叶萬國之歡心。
義均韶夏。用兼賓祭。皆祖宗盛德。而子孫享之。詳覽傳記。
未有皇王立觀之禮。况升中大事。華夷畢集。九服仰垂拱
之安。百蠻懷率舞之慶。甄陶化育。莫匪神功。豈於樂舞。別
申嚴敬。臣等詳議。每奏二舞時。天皇不合起立。謹議。


徐齊耼



齊耼。湖州長城人。高宗時累遷蘭臺舍人。以漏言左授蘇
州司馬。又坐事流欽州。咸亨中卒。睿宗立。追錄舊恩。累贈
[0168-12b]
禮部尚書。


請修齊獻公廟奏



齊獻公即陛下外氏。雖子孫有犯。不合上延於祖。今周忠
孝公廟甚修崇。而齊獻公廟毀壞。不審陛下將何以垂示
海內。以彰孝理之風。


諫突厥酋長子弟給事東宮疏



昔姬誦與伯禽同業。晉儲以師曠為友。匪唯專賴師資。固
亦詳觀近習。皇太子自可招集園綺。寤寐應劉。階闥小臣。
必採於端士。驅馳所任。並歸於正人。方流好善之風。永播
崇賢之美。今乃使氈裘之子。解辮而侍春闈。冒頓之苗。削
[0168-13a]
袵而陪望苑。在於道義。臣竊有疑。詩云。敬慎威儀。以近有
德。書曰。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蓋殷勤於此。防微之至
也。


柳宣



宣。永徽時太常博士。


檄譯經僧衆書



昔能仁示現王宮。假歿雙樹。微言既暢。至理亦宏。剎土蒙
攝受之恩。懷生霑昭蘇之惠。自佛樹西蔭。塔影東臨。漢魏
實為濫觴。符姚盛其風采。自是名僧間出。賢達連鑣。慧日
[0168-13b]
長懸。法輪恒馭。開鑿之功。始自騰顯。宏闡之力。仍資什安。
別有單開遠適羅浮。圖澄近視趙魏。粗言圭角。未可縷陳。
莫不談空有於一乘。論苦集於四諦。假銓明有。終未離於
有為。息言明道。方契證於凝寂。猶執元以求元。是元非元。
理因元以忘元。或是元義。雖冥會幽途。事理絕於言象。然
攝生歸寂。終藉筌諦。亦既立言。是非鋒起。如彼戰爭。干戈
競發。負者屏氣。勝者先鳴。故尚降魔。制諸外道。自非辯才
無畏。答難有方。則物輩喧張。我等恥辱。是故專心適道。一
意總持。建立法幢。祇植法鼓。旗鼓既正。則敵者殘摧。法輪
[0168-14a]
既轉。能威不伏。若使望風旗靡。對難含膠。而能闡宏三寶。
無有是處。尚藥呂奉御。入空有之門。馳正見之路。聞持擬
於昔賢。洞微侔於往哲。其辭辯。其義明。其德真。其行著。已
沐八解之流。又悟七覺之分。影響成教。若淨名之詣菴園。
聞道必求。猶波崘之歸無竭。意在宏宣佛教。立破因明之
疏。若其是也。必須然其所長。如其非也。理合指其所短。今
見僧徒雲集。並是採石他山。朝野俱聞呂君請益。莫不測
聽瀉水。皆望蕩滌悼悔之源。銷屏疑忿之聚。有太史令李
淳風者。聞而進曰。僕心懷正路。行屬歸依。以實慧為大覺
[0168-14b]
元軀。無為是調御法體。然皎日麗天。實助上元運用。賢僧
闡法。實裨天師妙道。是所信受。是所安心。但不敢以黃葉
為金。山雞成鳳。南郭濫吹。淄澠混流耳。或有異議。豈僕心
哉。豈僕心哉。然鶴林已後。歲將二千。正法既萎。末法初踐。
元理鬱而不彰。覺道浸將湮落。元奘法師頭陀法界。遠達
迦維。目擊道樹金流。仍覩七處八會。毗城鷲嶺。身入彼邦。
娑羅寶階。仍驗虛實。至於歷覽王舍檀特恒河。如斯等輩。
未易具言也。加之西域名僧。莫不面論波若。東國疑義。悉
皆質之彼師。毗尼之藏。既奉持而不捨。毗曇明義。亦洞觀
[0168-15a]
而為常。蘇柘路既得之於聲明。耨多羅亦剖斷於疑滯。法
無大小。莫不韞之胷懷。理無深淺。悉能決之敏慮。故三藏
之名。在震旦之所推定。摩訶之號。乃羅衞之所共稱。名實
之際。何可稱道。然呂君學識該博。義理精通。言行樞機。是
所詳悉。至於陀羅佛法。稟自生知。無礙辯才。寧由伏習。但
以因明義隱。所說不同。觸象各得其形。共器飯有異色。呂
君既已執情道俗。企望指定。秋霜已降。側聽鍾鳴。法雲既
敷。雷震希發。但龍象蹴蹋。非驢所堪。猶緇服壼奧。白衣不
踐。脫如龍種抗設。無垢釋疑。則苾芻悉曇。亦優婆能盡。輒
[0168-15b]
附微志。請不為煩。若有滯疑。望諮三藏裁決。以所承稟。傳
示四衆。則正道克昌。覆障永絕。紹隆三寶。其在茲乎。過此
已往。非復所悉。弟子柳宣白。


薛景宣



景宣。永徽時雍州參軍。


上修築羅郭及楊正道詐死封事



漢惠帝城長安後。尋即殂落。今者營築。必有災咎。又楊正
道有隋之孼。流竄北蕃。隨突屈歸化。便即詐死。今日猶存。
有人隱藏。猶未彰露。


[0168-16a]


上官靈芝



靈芝。顯慶時人。


王居士塼塔銘



居士諱公字孝寬。太原晉陽人也。英宗穎邁。遠冑隆周。茂
緒遐昌。鬱冠後魏。樂府歌其載德。天下挹其家聲。具詳圖
牒。豈煩覼縷。居士早標先覺。本遺名利。徧覽典墳。備窮義
窟。觀老莊如糟粕。視孔墨猶灰塵。得給園之說。罄求彼岸
之路。勵精七覺。仰十地而克勤。旰食一麻。欣六年之顦顇。
[0168-16b]
方期拔除煩惱。永離蓋纏。何悟積善始基。處悲生滅。以顯
慶元年十一月廿九日。寢疾終於京第。春秋七十有三。即
以三年十月十二日收骸。起靈塔於終南山楩梓谷。風吟
邃潤。寶鐸和鳴。雲散危峯。金盤吐曜。道長運短。迹往名留。
不刊介石。孰播徽猷。吁其嗟焉。乃為銘曰。


懿矣居士。明哉悟真。幽鑒彼岸。妙道問津。苦節無撓。貞心
剋勤。顧邈三有。超修十輪。俄隨怛化。遽此遷神。巋然靈塔。
長欽後人。


孫處約



處約始名道茂。汝州郟城人。貞觀朝為齊王祐記室。祐多
[0168-17a]
過失。上書切諫。帝嘉之。擢中書舍人。高宗立。遷司禮少常
伯。麟德元年以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為少司成。致仕
卒。


請改服制奏



准令。諸臣九章服。君臣冕服。章數雖殊。飾龍名袞。尊卑相
亂。望請諸臣九章衣。以雲及麟代龍。升山為上。改名為冕。
又依舊令。六品七品著綠。八品九品著青。青深亂紫。非卑
品所服。望請依舊六品七品著綠。八品九品著碧。朝參之
處。並依此制。非常朝參處。聽兼服黃。


[0168-17b]


楊德裔



德裔。龍朔時司憲大夫。


劾奏鄭仁泰薛仁貴逗留失機狀



臣聞師出以律。煥乎青史。殺降不祥。紀諸彞訓。是以分閫
作將。杖鉞專征。苟或乖違。明法斯在。謹按鐵勒道大總管
右武衞大將軍鄭仁泰等。猥以非才。謬荷拔擢。或名參列
位。或職典禁戎。屬北狄孤恩。皇威遠振。遂得擁旄瀚海。問
罪天山。理應虔奉廟筭。恭行天罰。而褊心無謀。短懷愎諫。
不肅將帥。靡愛戎士。無心體國。有意徇私。鐵勒思結歹臘
[0168-18a]
葛等。雖鹿走趨險。蓋緣懼死。鳥窮思入。虛懷可張。仁泰等
情冀勳庸。志希貨賄。不聞存慰。必寘誅夷。乃肆凶殘。恣行
殺戮。向若大軍初到。明喻天旨。撫納前降。招來後伏。則鐵
勒反善。不日斯平。仁泰素闕遠圖。莫曉機事。師徒無紀。軍
令不明。遂使稽顙屈膝者先被塗原之誅。懼死懷生者因
成絕漠之計。鐵勒逃散。猶未梟懸。屢擾干戈。實由於此。加
以沙塞綿邈。風霜嚴凝。不量士馬疲疴。不計糧食多少。乃
令班師凍餒。征夫殞斃。骼胔委積。刳剔縱橫。暴骨交衢。下
實泉壤。可悼成規不守。乃明典刑所誅。况且士卒殲兦。戈
[0168-18b]
甲拋棄。彌山徧野。並資戎狄。自聖朝削平天下。廓清㝢縣。
東征西怨。後舞前歌。未有如仁泰此行損威挫銳之甚。又
仁貴動戎遠征不捷。貪殘有素。平允乖方。既曰監臨。豈宜
交涉。存沒枉濫。從此而生。娶妾雖作逗留。准法便須離正。
雖或事有從赦。然而敗累過多。縱矜所得。不補所喪。豈可
並恣誣罔。不寘準繩。撫悼存兦。理宜懲肅。其仁泰等及諸
軍故殺降人飢殺兵士並軍中罪大失應須勘當及改正
者。並請付法推科。以申典憲。


鄭惟忠



[0168-19a]


惟忠。宋州宋城人。第進士。補井陘尉。轉湯陰尉。天授中以
制舉召見。擢左司禦冑曹參軍。累遷水部員外郎。武后還
長安。召為待制。遷鳳閣舍人。中宗立。擢黃門侍郎。進大理
卿。拜御史大夫。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滎陽縣男。開元初為
禮部尚書。轉太子賓客。十年卒。贈太子少保。


古石賦



博望侯周流天下。歷覽山川。尋長河於異域。得美石而獻
焉。漢武帝未之奇也。東方朔見而喟然曰。此石英輝潤密。
[0168-19b]
秀色明爛。舊枕昆吾之谿。曾臨歸美之岸。玉雉飛而激矢。
金雞鳴而縱彈。至如天台始裂。地乳初分。丹青孕彩。隱起
成文。盈尺則內含明月。膚寸則外吐浮雲。別有兩楹分竦。
雙闕相向。依依識啟母之形。亭亭表望夫之狀。鼓迎桴而
若動。帆映舟而似颺。此並流膏曲澗。滴髓危峯。據谷成虎。
臨池作龍。鋪英九節。連葉千重。若乃泗水之上。岐山之側。
撫之則磬動奇音。被之則錦開新色。匠石見而驚駭。師涓
聞而歎息。於是琢磨成狀。雕瑩生輝。似龜則負圖盤峙。如
鵲則緘印騫飛。在地者佳人擣練。登天者織女支機。及其
火烈崑墟。星流宋國。被隕形碎。遭焚影黑。碑沈郢路之東。


[0168-20a]


柱折陽關之北。昔之開壇竹聳。抱劒松抽。礎應山雲之潤。
橋通海水之流。柳谷岸崩之馬。鬱林泥落之牛。莫不歲月
彫訛。邱陵蕪沒。顛墜坑穽。枕倚巖窟。據洞口而嵯峨。出泉
心而硉矹。徒見新排理坼。舊蹙文迴。圓分者雹散。方裂者
冰開。既藏瑕而被蘚。又抱穴以侵苔。豈如寫鏡能明。磨鋒
可利。擊拊充帝庭之樂。關和覩王府之器。總五色而補天。
含九光而鎮地者矣。辭未畢。帝乃顧而言曰。楚王見璞。棄
之山阿。不有卞氏。其如玉何。抽琴命操。為古石之歌。歌曰。
[0168-20b]
江東藏瑞簡。濟北蘊兵書。若非平固湖中雁。定是昆明池
裏魚。歌響既終。神儀有懌。左右驚視。符彩傍射。使玉人而
攻之。果得連城之璧。


泥賦幷序




語曰。等級懸隔。有似雲泥。然雲高則高矣。如其不義。猶為
夫子所輕。故曰於我如浮雲。泥卑則卑矣。苟不可棄。且見
莊生所重。故曰曳尾於塗中。吾少也嘗覽左太沖詩云。賤
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感斯言之有徵。故為泥賦。


嘉洪鑪之造化。物無象而不甄。惟茲泥之為質。諒稟之於
自然。雖體潤性柔。而名卑質賤。不同塵以苟出。必感澤而
[0168-21a]
斯見。信厚地之所生。匪膏雨而不變。同賢良之韞匵。候聖
明而方薦。若乃花水行落。莢雨將餘。交衢蓄潦。曲浦含淤。
望之疑實。即之也虛。動而為有。靜而為無。苟具形之所蹠。
必觸類而圖諸。託龜文而成印。寫鳥跡以為書。蹤發追風
之馬。轍閉流水之車。於是陶鈞賦象。刻削成器。因應用之
無方。任良工之所肄。順規矩而畫一。循制度而無二。裁無
不成。擬無不類。以土為質。以水為位。位去質沈。復歸乎地。
彼木偶之漂泊。萍流之自恣。推移兮莫識其始終。汎濫兮
莫知其所至。若乃蘊彫草於閒館。含芳樹於禁闈。不緇白
[0168-21b]
玉之彩。徒混明珠之輝。帶晴牛而暫落。逐春燕而還飛。何
茲物之無識。亦應命以知機。本乎形而入用。乃委質以合
所。塗城則疎勒解圍。封關則崤函致阻。及其見棄。形晦跡
淪。無勞切玉之劒。自落成風之斤。體伊泥之應變。時可同
乎人志。類明鏡之受物。若洪鐘之虛已。既懸絕於白雲。徒
隱淪於綠水。伊吾人之菲賤。竊亦有感於斯矣。


蘇[:#AS-9061:⿰王褱]




[:#AS-9061:⿰王褱]字昌容。京兆武功
人。弱冠舉進士。補恒州參軍。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徙
同州刺史。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再
[0168-22a]
遷戶部尚書。加侍中。充西京留守。遷吏部尚書。景龍三年
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封許國公。監修國史。景雲
元年轉太子少傅。卒年七十二。贈司空荊州大都督。諡曰
文貞。開元四年加贈司徒。


與宋璟同諫元宗疏



陛下頻降德音。勤恤人影。令徒以下刑。盡責保准放。流死
等色。則情不可寬。此古人所以慎赦也。恐言事者直以月
蝕修刑。日蝕修德。或云分野應災祥。冀合上旨。臣以為君
子道長。小人道消。女謁不行。讒夫漸遠。此所謂修德。囹圄
[0168-22b]
不擾。甲兵不黷。理官不以深苛。將軍不以輕進。此所謂修
刑也。若陛下常以此留念。縱日月盈虧。將因此而致福。又
何患乎。且君子恥言浮於行。故曰予欲無言。又曰天何言
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要以至誠動天。不在制書頻下。


中樞龜鏡



宰相者。上佐天子。下理陰陽。萬物之司命也。居司命之位。
苟不以道應命。翺翔自處。上則阻天地之交泰。中則絕性
命之至理。下則阻生物之阜植。苟安一日。是稽陰誅。况久
之乎。臨大事。斷大議。正道以當之。若不能。即速退。中樞之
[0168-23a]
地。非偷安之所。平心以應物。無生妄慮。似覺非正。則速回
之。使久而不失正也。敷奏宜直勿婉。應對無常。速機可以
回小事。沈機可以成大計。同列之間。隨器以應之。則彼自
容矣。容則自峻其道以示之。無令庸者其來浼我也。賢者
親而狎之。無過狎而失敬。則事無不舉矣。舉一官一職一
將一帥。須其材德者。聽衆議以命之。公是非即無爽矣。人
不可盡賢盡愚。汝惟器之。與正人言。則其道堅實而不渝。
材人可以責成辦事。辦事不可與議。與之議則失根本。歸
權道也。常貢外妄進獻者。小人也。抑之。審姦吏。辭煩而忘
[0168-23b]
親者。去之。崇儒則篤敬。侈靡之風不作。不作則平和。平和
則自臻理道矣。刺史縣令。久次以居之。不能者立除之。無
奸柄施恩。交馳道路。既失為官之意。受弊者隨之矣。欲庶
而富。在乎久安。不教而戰。是謂棄之。佐理在乎謹守制度。
俾邊將嚴兵修斥堠。使封疆不侵。不必務廣。徒費中國。事
無益也。古者用刑。輕中重之三典。各有攸處。方今為政之
道。在乎中典。謹而守之。無為人之所貳。無請數赦。以開倖
門。勿畏強禦。而損制度。教令少而確守之。則民情膠固矣。
勿大剛以臨人。事慮不盡。臣不密則失身。非所議者。勿與
[0168-24a]
之言。勤思慮。不以小事而忽機。管財無多蓄。計有三年之
用。外散之親族。多蓄甚害義。令人心不寧。不寧則理事不
當矣。清身檢下。無使邪隙微開。而貨流於外矣。遠妻族。無
使揚私於外。仍須先自戒。謹檢子弟。無令開戶牖。毋以親
屬撓有司。一挾私。則無以提綱在上矣。子弟壻居官。隨器
自任。調之勿過其器。而居人之右。子弟車馬服用。無令越
衆。則保家。則能治國。居第在乎潔。不在華。無令稍過。以荒
厥心。


李寬



[0168-24b]


寬。京兆萬年人。高宗朝為太常卿。封隴西公。


僧道拜君親議狀



夫出家之徒。名曰離俗。教戒之法。謙下是先。既達苦空。理
捐人我。彈曰不敬之來自持真教豈緣在我而不拜乎况君父尊重。敬比於天。拜
伏之儀。事無疑惑。但以因循往代。敬其衣戒使然。事同司
宰寺議中彈止可君父不受其拜。何得自為尊重。且像法末教。

委以國王。事如內府監議中彈國王示以尊卑。未爽一乘之道。謹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