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八


[0158-01a]


孫思邈



思邈。京兆華原人。周宣帝時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徵
為國子博士。稱疾不起。太宗登極。召詣京師。授以爵位。固
辭。高宗立。召拜諫議大夫。又辭以疾請還。永淳元年卒。


千金要方序



夫清濁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萬物淳朴。無
得而稱。燧人氏出觀斗極。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
因之而畫八卦。立庖厨。滋味既興。疴瘵萌起。大聖神農氏
[0158-01b]
愍黎元之多疾。遂嘗百藥以救療之。猶未盡善。帝受命創
制九針。與方士岐伯雷公之倫。備論經脉。旁通問難。詳究
義理。以為經論。故後世可得依而暢焉。春秋之際。良醫和
緩。六國之時。則有扁鵲。漢有仲景倉公。魏有華陀。並皆探
賾索隱。窮幽洞微。用藥不過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無
不愈者。晉宋以來。雖復名醫間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
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縱逸。有闕攝養所致耳。
余緬尋聖人設教。欲使家家自學。人人自曉。君親有疾。不
能療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詭詐。倚傍聖教。而為
[0158-02a]
欺紿。遂令朝野士庶。咸恥醫術之名。多教子弟誦短文。構
小策。以求出身之道。醫治之術。闕而弗論。吁可怪也。嗟乎。
深乖聖賢之本意。吾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
家產。所以青衿之嵗。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至於
切脉診候。採藥合和。服餌節度。將息避慎。一事長於巳者。
不遠千里。服膺取决。至於弱冠。頗覺有悟。是以親隣中外。
有疾厄者。多所濟益。在身之患。斷絕醫門。故知方藥本草。
不可不學。吾見諸方。部帙浩博。忽遇倉卒。求檢至難。比得
方訖。疾厄不救矣。嗚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墮學之昏愚。乃
[0158-02b]
博採㣥經。刪裁繁重。務在簡易。以為備急千金要方一部。
凡三十卷。雖不能究盡病源。但使留意於斯者。亦思過半
矣。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踰於此。故以為
名也。未可傳於士族。庶以貽厥私門。張仲景曰。當今居世
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
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年。以養其生。而但競逐榮勢。企踵
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而忽棄其本。欲華
其表。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進不能愛人知物。退
不能愛躬知已。卒遇風邪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
[0158-03a]
後震慓。身居死地。蒙蒙昧昧。戅若遊魂。降志屈節。欽望巫
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齎百年之壽命。將至貴之重器。委
付庸醫。恣其所措。咄嗟暗悔。歎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
物。幽潛重泉。徒為一悲。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自育若
是。夫何榮勢之云哉。此之謂也。


千金翼方序



原夫神醫祕術。至賾參於道樞。寶餌凝靈。宏功浹於真畛。
是知關籥元牝。駐歷之効已深。轡策天機。全生之德為大。
稽炎農於紀籙。資太一而反營魂。鏡軒后於遺編。事岐伯
[0158-03b]
而宣藥力。故能嘗味之績。鬱騰天壤。診體之教。播在神寰。
醫道由是濫觴。時義肇基於此。亦有志其大者。高密問紫
文之術。先其遠者。伯陽流玉冊之經。擬斯壽於乾坤。豈伊
難老。儔厥齡於龜鶴。詎可蠲疴。茲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
斯之謂也。若其業濟含靈。命懸茲手。則有越人徹視於府
藏。秦和洞達於膏肓。仲景候色而驗眉。元化刳腸而湔胃。
斯皆方軌疊跡。思韞入神之妙。極變探幽。精超絕代之巧。
晉宋方技。既其無繼。齊梁醫術。曾何足云。若夫醫道之為
言。實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際。意析毫芒之裏。當其情
[0158-04a]
之所得。口不能言。數之所在。言不能喻。然則三部九候。乃
經絡之樞機。氣少神餘。亦鍼刺之鈞軸。况乎良醫則貴察
聲色。神工則深究萌芽。心考錙銖。安假懸橫之驗。敏同機
駭。曾無挂髮之淹。非天下之精。其孰能與於此。是故先王
鏤之於玉板。往聖藏之以金匱。豈不以營壘至道。括囊真
賾者歟。余幼穉蔑聞。老成無見。才非公幹。夙嬰沈疾。德異
士安。早纏尫瘵。所以志學之嵗。馳百金而購經方。耄及之
年。竟三餘而勤藥餌。酌華公之錄帙。異術同窺。採葛生之
玉函。奇方畢綜。每以為生者兩儀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
[0158-04b]
氣。氣化則人育。伊人禀氣而存。德合則生成。是生由德而
立。既知生不再於我而處物為靈。可幸蘊靈心頤我性源
者哉。由是檢閱祕幽。搜求今古。撰方一部。號曰千金。可以
濟物攝生。可以窮微盡性。猶恐岱山臨目。必昧秋毫之端。
雷霆在耳。或遺玉石之響。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
家之學。譬輗軏之相濟。運轉無涯。等羽翼之交飛。摶搖不
測。矧夫易道深矣。孔宣繫十翼之辭。元文奧矣。陸績增元
翼之說。或沿斯義。述此方名矣。貽厥子孫。永為家訓。雖未
能譬言中庶比潤上池。亦足以慕遠測深稽門扣鍵者哉。


[0158-05a]


儻經目於君子。庶知予之所志焉。


太清丹經要訣序



余歷觀遠古方書。僉云身生羽翼飛行輕舉者。莫不皆因
服丹。每詠言斯事。未嘗不切慕於心。但恨神通懸邈。雲跡
疎絕。徒望青天。莫知昇舉。始驗還丹伏火之術。玉醴金液
之方。淡乎難窺。杳焉靡測。自非陰德。何能感之。是以五靈
三使之藥。九光七曜之丹。如此之方。其道差近。比來握翫。
久而彌篤。雖艱遠而必造。縱小道而亦求。不憚始終之勞。
[0158-05b]
詎辭朝夕之倦。研窮不已。冀有異聞。良以天道無私。視聽
因之而啟。不違其願。不奪其志。報施功效。其何速歟。豈自
衒其所能趨利世間之意。意在救疾濟危也。所以撰二三
丹訣。親經試練。毫末之間。一無差失。並具言述。按而行之。
悉皆成就。然人之志。所重者性命。其危春露。其脆秋霜。俯
仰之間。相顧如失。榮華貧賤。誠為不住之客。憂悲娛樂。並
是難留之事。以此而言。深可歎矣。余比讀諸方。故亦不少。
觀其梗概。例多隱祕。味之者翻增其惑。說之者返益其迷。
遂使修鍊之流。不見成功之處。豈其古人妄說耶。抑由學
道之輩目不能考其旨趣也。余所陳方。意於文記間如視
[0158-06a]
掌中。一試披尋。莫不洞照。相知之士。通鑒名人。有所不同。
心之取證。故列為三篇耳。


養性延命錄序



夫禀氣含靈。惟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為生。生者神之本。
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若能遊心虛靜。息
慮無為。服元氣於子後。時導引於閑室。攝養無虧。兼餌良
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聲色。役智而圖富
貴。得喪恒切于懷。躁撓未能自遣。不拘禮度。飲食無節。如
斯之流。寧免夭傷之患也。余因止觀微暇。聊復披覽養生
[0158-06b]
要集。其集乃錢彥張湛道林之徒。翟平黃山之輩。咸是好
事英奇。志在寶育。或鳩集仙經真人壽考之規。或得採彭
鏗老君長齡之術。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但有益
於養生。及招損於後患。諸本先記錄。今畧取要法。刪棄繁
蕪。類聚篇題。分為上下兩卷。卷有三篇。號為養性延命錄。
擬補助於有緣。冀憑緣以濟物耳。


攝養枕中方序



夫養生繕性。其方存於卷者甚眾。其或幽微祕密。疑未悟
之心。至於澄神內觀。遊元採真。故非小智所及。常思所尋。


[0158-07a]


設能及之。而志不能守之。事不從心。術即不驗。誠由前之
誤。交切而難遣。攝衞之道。賒遠而易違。是以混然同域。絕
而不思者也。嵇叔夜悟之大得。論之未備。所以將來志士。
覽而懼焉。今所撰錄。並在要典。事雖隱祕。皆易知易為。以
補斯闕。其學者不違情欲之性。而俯仰可從。不棄耳目之
翫。而顧盼可法。旨約而用廣。業少而功多。余研覈方書。蓋
亦久矣。搜求祕道。畧無遺餘。自非至妙至神。不入茲錄。誠
信効始冠於篇。取其宏益。以貽後代。苟非其道。慎勿虛傳。
[0158-07b]
傳非其人。殃及三世。凡著五章為一卷。與我同志者寶而
行之云爾。


福壽論



聖人體其道而不為也。賢人知其禍而不欺也。達人斷其
命而不求也。信人保其信而靜守也。仁者守其仁而廉謹
也。士人謹其士而謙敬也。凡人昧其理而苟非為也。愚人
執其愚而不憚也。小人反其道而終日為也。福者造善之
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鬼神蓋不能為人之禍。亦不能
致人之福。但人積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富貴者以輕勢
取為非分也。貧賤者以妄盜取為非分也。神而記之。人不
[0158-08a]
知也。亦不可一二咎而奪其人命也。亦有爵被人輕謗。及
暴見貶黜。削其名籍。遭其橫病者。多理輔不法所致也。理
輔不正不死者。其壽餘祿未盡也。正理輔而死者筭盡也。
貧者多壽。富者多促。貧者多壽。以貧窮自困而常不足。不
可罰壽。富者多促。而奢侈有餘。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損有
餘而輔不足。亦有貧賤饑凍。曝露其屍不塟者。心不吉之
人也。德不足是以貧焉。心不足是以死焉。天雖然不煞。自
取其斃也。不合居人間。承天地之覆載。戴日月之照臨。此
非人者也。故有官爵之非分。車馬之非分。妻妾之非分。
[0158-08b]
上謂之不仁者非分也有屋宇之非分。粟帛之非分。衣食之非分。貨

易之非分。已上謂之不儉者非分也則神而記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
年不過此。過此神而追之。則死矣。官爵之非分者。崎嶇而
居之。賄賂而得之。德薄而執其位。躁求而竊其祿。求其躁
取而必強。強而取之非分也。即有災焉病焉死焉。神已記
之。人不知也。車馬之非分。市馬恡其價。而馬欲其良。水草
而不時。鞭勒過度。奔走而不節。不知驅馳之疲。不知遠近
之乏。不護嶮阻之路。畜不能言。天哀力竭。此非分也。神已
記之。人不知也。妻妾之非分者。所愛既多。費用必廣。淫泆

[0158-09a]
道。必在驕奢。金翠之有餘。蘭膏之有棄。惡賤其文綵。厭飫
其珍羞。人為之難。余為之易。人為之苦。余為之樂。此非分
也。神又記之。人不知也。童僕之非分者。以良為賤。以是為
非。苦不憫之。樂不容之。寒暑不念其勤勞。老病不矜其困
憊。鞭打不問其屈伏。陵辱不間其親疎。此非分也。神又記
之。人不知也。屋宇之非分者。人不多而搆其廣厦。價不厚
而罰其工人。以不義之財。葺其無端之舍。功必至必明
斤斧血力木石勞神不知環堵之貧。蓬戶之陋。此非分
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粟帛之非分者。其植也廣。其穫也
[0158-09b]
勞。其農也負。其利也倍。畜乎巨廪。動餘嵗年。盜賊之羇縻。
雀鼠之巢穴。及乎困農負債。利陷深寃。此非分也。神已記
之。人不知也。衣服之非分者。紋綵有餘。餘而更製。箱篋之
無限。貧寒之不施。不念倮露之凌寒。布素之不足。以致蠧
魚鼠口。香黤腐爛。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飲食之
非分者。一食而須其水陸。一飲而聚其絃歌。其食也寡。其
費也多。民之糠糲不充。此以膻膩有棄。縱其僕妾。委擲泥
塗。此非分也。神已記之。人不知也。貨易之利厚。不為非分。
利外[:#AS-8864:⿺克寸]人。此為非分。接得非常之利者祥也。小人不可以
[0158-10a]
輕而受之。其所鬻者賤。所價者貴。彼之餘而我之賊。賊而
得之者禍也。倖而得之者災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
之者福也。夫人之死。非因依也。非痾瘵也。蓋以積之不仁
之多。造不善之廣。神而追之則矣。人若能補其過。悔其
咎。布仁惠之恩。垂憫恤之念。德達幽冥。可以存矣。尚不能
逃其往負之災。不然者。其禍而多。其壽而促。金之得盈。福
之已竭。且無義之富。血屬共之。上之困焉。下之喪焉。如此
者於我如浮雲。不足以為富也。人若奉陰德而不欺者。聖
人知之。賢人護之。天乃授之。人以悅之。鬼神敬之。居其富
[0158-10b]
而不失其富。居其貴而不失其貴。禍不及矣。壽不折矣。攻
刼之患去矣。水火之災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壽也。


存神鍊氣銘



夫身為神氣之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
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氣。即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若
俱。長生不死。若欲安神。須鍊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
海充盈。心神安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俱。身存年
永。常住道源。自然成聖。氣通神境。神通慧命。命住身存。合
於真性。日月齊齡。道成究竟。依銘鍊氣。欲學此術。先須絕
[0158-11a]
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氣海若具。自然飽矣。專
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時。後通七候。神靈變
化。出沒自在。峭壁千里。去住無礙。氣若不散。氣海充盈。神
靜丹田。身心永固。自然迴顏駐色。變體成仙。隱顯自由。通
靈百變。名曰度世。號曰真人。天地齊年。日月同壽。此法不
服氣。不嚥津。不辛苦。要喫但喫。須休即休。自在自由。無阻
無礙。五時七候。入胎定觀。夫學道之人。入有五時。第一時
心動多靜少。思緣萬境。取舍無常。忌慮度量。猶如野馬。常
人心也。第二時心靜少動多。攝動入靜。心多散逸。難可制
[0158-11b]
伏。攝之勤策。追道之始。第三時心動靜相半。心靜似攝心
常靜散相半。用心勤策。漸見調熟。


保生銘



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食了
行百步。數將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寅丑日剪
甲。理髮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漩溺。行坐莫當風。居
處無小隟。向北大小便。一生昏羃羃。日月固然忌。水火仍
畏避。每夜洗脚臥。飽食終無益。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
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平明
[0158-12a]
欲起時。下牀先左脚。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但能七星
步。令人常壽樂。酸味傷於筋。辛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心。甘
則傷其志。鹹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
陽事。獨臥是守真。慎靜最為貴。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神氣自然存。學道須終始。書於
壁戶間。將用傳君子。


韋安仁



安仁。太宗時禮官。


駁封禪舊儀降神樂歌並用郊祀之辭議



[0158-12b]


夫祭天作樂。本謂神聽高遠。聲臭難接。所以歌詠文辭。依
倚絃管。滌蕩宣暢。冀其來格。今瘞玉燔柴於岱宗之下。播
聲昭告。請降圜丘之上。夫神聽聰明。不可濫假。如依樂聲。
應臨國內。而泰山之下。其神可得祀乎。又毛詩周頌。郊祀
歌昊天。封禪歌時邁。二篇各別。足是証明。謂宜採周頌。創
新篇。告精誠於上天。請皇陵於東岳。於事合古。


劉仁軌



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武德初補息州參軍。貞觀時累
遷青州刺史。百濟歸順。留仁軌勒兵鎮守。超加六階。正授
[0158-13a]
帶方州刺史。乾封元年遷右相。封樂城縣男。咸亨元年拜
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拜左僕射兼太子太傅。武
后臨朝。加特進。進封郡公。垂拱元年。從新令改文昌左相
同鳳閣鸞臺三品。薨年八十四。冊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
大都督。諡曰文獻。


陳破百濟軍事表



臣蒙陛下曲垂天奬。棄瑕錄用。授之刺舉。又加連帥。材輕
職重。憂責更深。嘗思報效。冀酬萬一。智力淺短。淹滯無成。
久在海外。每從征役。軍旅之事。實有所聞。輒具狀封奏。伏
[0158-13b]
乞詳察。臣今覩見在兵士。手脚沈重者多。勇健奮發者少。
兼有老弱。衣服單寒。唯望西歸。無心展効。臣因往問海西。
見百姓人人投募。爭欲征行。乃有不用官物。請自辦衣糧。
投名義征。何因今日兵士。如此儜弱。皆報臣云。今日官府。
與往日不同。人心亦別。貞觀永徽年中。東西征役。身死王
事。並蒙勅使弔祭。追贈官職。亦有迴兦者官爵與其子弟。
從顯慶五年以後。征役身死。更不惜問。往前度遼海者。即
得一轉勳官。從顯慶五年以後。頻經渡海。不被紀錄。州縣
發遣百姓充兵者。其身少壯。家有錢財。賂與官府。任自東
[0158-14a]
西藏避。即並得脫。無錢用者。雖是老弱。推皆令來。顯慶五
年破百濟勳。及向平壤北口戰勳。當時將士號令。並與高
官重賞。百方購募。無種不道。洎到西岸。唯聞枷鎖推禁。奪
賜破勳。州縣追呼。求住不得。公私困弊。不可言盡。發海西
之日。已有自害逃走。非獨海外始逃。又本為征役。蒙授勳
級。將為榮寵。頻年征役。唯取勳官。牽挽辛苦。與白丁無別。
百姓不願征行。特繇於此。陛下再興兵馬。平定百濟。留兵
海外。經畧高麗。百姓有此議論。難為成就功業。臣聞琴瑟
不調。改而更張。布政施化。隨時取適。自非重賞明罰。何以
[0158-14b]
成功。臣又問見在兵士。舊留鎮五年。尚得支濟。爾等始經
一年。何因如此單露。並報臣道。發家來日。唯遣作一年裝
束。自從離家。已經二年。在朝陽瓮津。又遣來去運糧。涉海
遭風。多有漂失。臣勘責見在兵士衣裳單露不堪度冬者。
大軍還日所留衣裳。且得一冬充事。來年秋後。並無准擬。
陛下若欲殄滅高麗。不可棄百濟。土地餘豐在北。餘勇在
南。百濟高麗。舊相黨援。倭人雖遠。亦相影響。若無兵馬。還
成一國。既須鎮壓。又置屯田。事藉兵士同心同德。兵士既
有此議。不可膠柱因循。須還其渡海官勛。及平百濟向平
[0158-15a]
壤功効。除此之外。更須襃賞。明勅慰勞。以起兵士之心。若
依今日已前處置。臣恐師老且疲。無所成就。臣又見晉代
平吳。史籍具載。內有武帝張華。外有羊祜杜預。籌謀策畫。
經緯諮詢。王濬之徒。折衝萬里。樓船戰艦。已到石頭。賈充
王渾之輩。猶欲斬張華以謝天下。武帝報云。平吳之計。出
自朕意。張華同朕見耳。非其本心。是非不同。乖背如此。平
吳之後。猶欲苦繩王濬。賴武帝擁護。始得保全。不逢武帝
聖明。王濬不存首領。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撫心長嘆。伏惟
陛下既得百濟。欲取高麗。須內外同心。上下齊奮。舉無遺
[0158-15b]
策。始可成功。百姓既有此議。更宜改調。臣恐是逆耳之事。
無人為陛下進言。自顧老病日侵。殘生能幾。奄忽長逝。銜
恨九泉。所以披露肝膽。昧死奏陳。


諫幸同州校獵表



臣聞屋漏在上。知之者在下。愚夫之計。擇之者聖人。是以
周王詢於芻蕘。殷后謀於版築。故得享國彌久。傳祚無疆。
功宣清廟。慶流後葉。伏惟陛下天性仁愛。躬親節儉。朝夕
克念。百姓為心。一物失所。納隍軫慮。臣伏聞大駕欲幸同
州教習。臣伏知四時蒐狩。前王恒典。事有沿革。未必因循。


[0158-16a]


今年甘雨應時。秋稼極盛。元黃亘野。十分纔收一二。盡力
刈獲。月半猶未訖功。貧家無力。禾下始擬種麥。直據尋常
科喚。田家已有所妨。今既供承獵事。兼之修理橋道。縱大
簡畧。動費一二萬工。百姓收歛。實為狼狽。臣願陛下少留
萬乘之恩。垂聽一介之言。退近旬日。收刈總了。則人盡暇
豫。家得康寧。輿輪徐動。公私交泰。


吏兵部選人議



謹詳眾議。條目雖廣。其大畧不越數途。多欲使嘗選之流。
[0158-16b]
及負譴之類。遞立年限。如不令赴集。便是擁自新之路。塞
取俊之門。或請增置具僚。廣授官之數。加習藝業。峻入仕
之科。亦恐非宏奬之通規。乖省員之茂躅。徒云變更。實恐
紛擾。但昇平日久。人物滋植。解巾從事。抑有多人。頃嵗以
來。據員多闕。臨時雖有權攝。終是不能總備。望請尚書侍
郎依員補足。高班卑品准試。分銓則留放速了。限速則公
私無滯。應選者暫集。遠近無聚糧之勞。合退者早歸。京師
無索米之弊。既循舊軌。且順人情。如更有不便。隨事釐革。
其殿負及初選。其選踐自知未合得官等色。情願不集。即
同選勞。曹司商量。久長安穩。


[0158-17a]


盟新羅百濟文



往者百濟先王。迷於順逆。不敦隣好。不睦親姻。結託高麗。
交通倭國。共為殘暴。侵削新羅。剽邑屠城。畧無寧歲。天子
憫一物之失所。憐百姓之無辜。頻命行人。遣其和好。負險
恃遠。侮慢天經。皇赫斯怒。恭行弔伐。旌旗所指。一戎大定。
固可瀦宮汚宅。作誡來裔。塞源拔本。垂訓後昆。然懷柔伐
叛。前王之令典。興兦繼絕。往哲之通規。事必師古。傳諸曩
冊。故立前百濟太子司稼正卿扶餘隆為熊津都督。守其
[0158-17b]
祭祀。保其桑梓。依倚新羅。長為與國。各除宿憾。結好和親。
恭承詔命。永為藩服。仍遣使人右威衞將軍魯城縣公劉
仁願親臨勸諭。具宣成旨。約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刑牲
插血。共敦終始。分災恤患。恩若兄弟。祇奉綸言。不敢失墜。
既盟之後。共保歲寒。若有背盟。二三其德。興兵動眾。侵犯
邊陲。明神鑒之。百殃是降。子孫不育。社稷無守。禋祀磨滅。
罔有遺餘。故作金書鐵券。藏之宗廟。子孫萬代。無敢違犯。
神之聽之。是享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