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一百五十


[0150-01a]


杜正倫



正倫。相州洹水人。高祖朝歷齊州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
中累遷中書侍郎。賜爵南陽縣侯。顯慶初累授黃門侍郎
兼崇賢館學士。進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兼太子賓
客宏文館學士。封襄陽縣公。三年出為橫州刺史。卒於貶
所。


彈將軍張瑾等文



臣聞陳力就列。不能者止。鐘鳴漏盡。夜行宜息。故張良多
[0150-01b]
病。辭少傅而專道養。韋賢告老。謝丞相而乞骸骨。豈惟體
非筋力。不可疲殆從政。抑亦情重謙退。欲以廉讓宏道。自
時積亂離。久習澆弊。仁義之化。忽之其若遺。名利所存。苟
得而無恥。今四海乂安。㣥生樂業。陛下思治之情。勞於寤
寐。臣謂欲防其末。先正其本。若廉恥之教不行。則昇平之
化無自。謹按瑾等。理治之教。義多罕稱。出身事主。行能兼
闕。年方壯也。尚不如人。耄又及之。無能為矣。張瑾拔跡行
陣。素無才畧。自歸聖朝。總兵過任。子玉之戰。頻有喪師。須
賈之髮。未足論罪。朝廷假以餘年。不寘於法。陛下再造天
[0150-02a]
地。更施雲雨。瑾等並以髮齒流恩。遂使名器踰量。特進之
號。擬迹竇周公。冠軍之名。連衡霍去病。既年在遲暮。智乏
老成。宜思靜退。自安止足。而外托闕庭之戀。內希筐篚之
恩。牽力衰朽。強顏預朝。陛下仁愛之心。形容於萬物。以其
不堪侍立。特於廊下賜坐。叨榮自若。聞寵不驚。貪競之志
更深。靦目之顏愈厚。臣聞設法訓人。在宏其教。引年敬老。
終取於賢。寧有庸庸之流。諄諄若是。而可均彼上庠。忝茲
厚秩。且名曰人臣。事乖朝列。養非貴德。坐異論道。縱慶雲
之惠。不別荊棘。闕恩傷教。其如禮何。臣以庸才。謬當朝寄。
[0150-02b]
風俗未清。實任其咎。瑾等爵秩既隆。虧損尤大。釋此不問。
安事狐貍。激貪止競。宜從隗始。儻天地含容。未至屏黜。請
斥放之。罷歸里第。且七十致仕。古今通規。近代以來。貪競
不息。臣隨即舉劾。恐陷罪者多。內外諸司。有如此比。散下
知之。使遵節制。四維以張。彞倫式敘。


彈將軍李子和文



臣某言。臣聞同陰以息。分路尚有悽然。向隅成悲。滿堂猶
且不樂。况天倫長逝。伉儷不終。共被同車之歡。遂隔今古。
撫存悼亡之痛。有傷心目。而可譬孔懷於行路。忽齊體於
[0150-03a]
泉壤。對凶筵而奏艷妓。悅新寵而忘舊哀。此實名教所不
容。人倫之尤蠧者也。謹按子和。一介庸流。百行兼闕。階緣
際會。叨濫恩榮。乃分建茅社。參掌禁衞。厠跡周行。有年歲
矣。縱前賢之行。未識思齊。而先王之禮。宜其企及。寧有弟
喪妻殞。纔逾十旬。子哭父歌。遂同一日。身被子高之縗。室
對安仁之簟。隣舂不相。而家妓畢陳。節物共時。而悲忻相
對。傷風損教。莫之為甚。何可視息人間。參預朝列。雖自鄶
以下。無足致譏。而告朔餼羊。實愛其禮。陛下勤求治理。崇
奬教義。欲使習弊之人。變於其道。但子和器識庸下。所傷
[0150-03b]
尤大。若準常科。則免而無恥。請特加貶。以敦禮教。謹奏。


請慎言疏



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
若陛下一言乖於道理。則千載畧於聖德。非止當今損於
百姓也。


岑文本



文本字景仁。鄧州棘陽人。高祖朝署行臺考功郎中。貞觀
時累授中書侍郎。專典機密。封江陵縣子。拜中書令。從太
宗伐遼。至幽州。暴疾卒。年五十一。贈侍中廣州都督。諡曰
[0150-04a]
憲。


三元頌



攝提改度。孟陬順紀。歸餘既終。獻歲方始。乃詔司存。命掌
故。考憲章。修法度。三朝之禮畢陳。九賓之儀咸具。庭燎晃
以飈舉。明燈煜以星布。爾乃月正元日。節應勾芒。浮祥煙
而泛佳氣。闢閶闔而敞德陽。虞賓光於列位。呼韓厠於班
行。百寮濟濟。萬國皇皇。腰金鳴玉。執贄奉璋。內自畿甸。外
被要荒。輸賝王會。納貢職方。司儀之職無替。臚人之列有
章。既伸睠於宸極。亦矯首於巖廊。猶川流之歸海。若湛露
[0150-04b]
之晞陽。張崇牙。設柷敔。陳鼎實。列樽俎。梐枑肅而為衞。戈
鋋森以齊舉。五輅接軫。九旗揚斾。羽蓋葳蕤。雲車晻藹。發
聲名於文物。備威儀於冠帶。


藉田頌



正位恭已。體元得一。望之如雲。就之如日。郊廟致敬。山川
咸秩。教先大道。學敦儒術。憲章載記。殷鑒周宣。迴輿南畝。
駐蹕東㕓。親耕帝藉。躬稼大田。方期多稼。介此豐年。富實
教資。農惟政本。上敦播植。下勤藨蔉。榮辱既著。淳朴可反。
禮節既興。登封何遠。式敷帝典。載穆王度。元良育德。維城
[0150-05a]
作固。股肱周召。爪牙信布。比漢之兆。方周之祚。


冊漢王元昌文



維貞觀十二年四月已卯。皇帝使某副使某持節冊命曰。
於戲。夫易陳利建。道貫三才。傳稱夾輔。業隆百代。是以周
之魯衞。式固維城。漢之梁趙。克隆磐石。惟爾使持節都督
梁洋集畢四州諸軍事梁州刺史漢王元昌。幼聞教義。器
識聰敏。早開土宇。禮數優隆。逷矣南鄭。襟帶西蜀。按部之
重。茂親是寄。持民之譽。期月有聞。是用錫以茅賦。備茲典
冊。爰誓山河。永作藩屏。朕聞曰。事君盡禮。資於孝敬。為政
[0150-05b]
以德。始於仁厚。故士無貴賤。由之者揚名。時無古今。背之
者殄行。往欽哉。爾其執心於忠孝。踐行於儉約。無好逸豫。
以犯非禮。無縱嗜欲。以邇宵人。明率舊章。永保疆土。可不
慎歟。


冊韓王元嘉文



維貞觀十二年四月已卯。皇帝使某官某持節冊命曰。於
戲。肇自黃唐。洎乎漢晉。莫不敦睦親戚。任用賢能。咸作疆
土。世為藩翰。惟爾使持節潞沁韓澤四州諸軍事潞州刺
史韓王元嘉。識量沈厚。業尚修整。夙禀趨庭之訓。早膺析
[0150-06a]
珪之寵。上黨奧壤。地連秦晉。開國之典攸歸。按部之譽允
穆。是用率由故實。光備寵章。式固維城。傳之永世。朕聞口。
詩書禮樂。仁義之府也。孝友忠信。人倫之基也。是以河間
之賢。在於修學。東平之譽。成於為善。往欽哉。爾其覽載籍
之旨。求聖賢之訓。戒茲邪僻。以仁厚為心。勗彼怠荒。以重
慎為德。乃服明命。勿替敬典。可不慎歟。


冊彭王元則文



於戲。蓋五等肇於帝軒。殷周不改其制。六條創於有漢。魏
晉必修其道。是知選賢建戚。莫先於藩衞。經邦致治。允資
[0150-06b]
於刺舉。惟爾使持節都督遂晉果合四州諸軍事遂州刺
史彭王元則。幼稱歧嶷。夙禀義方。褰帷汝潁之地。聲績可
紀。建旟巴蜀之境。風俗以康。是用率由令典。錫茲寵命。傳
爾子孫。長為唐輔。朕聞為臣子者。踐行冀於忠孝。處富貴
者。貽戚在於驕奢。故能播美當時。垂芳後裔。往欽哉。爾其
監于經籍。詢于蓍龜。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無違禮以
害身。無縱欲以敗俗。夙夜匪懈。罔有後羞。可不慎歟。


冊越王泰改封魏王文



維貞觀某年某月某日甲子。皇帝若曰。於戲。昔在哲后。受
[0150-07a]
命君臨。並建茂親。以為藩衞。然則古之列國。今之按部。循
名或異。立政實同。皆所以共治黎元。俱奬王室。克隆鼎祚。
咸悉由之。惟爾雍州牧左武侯大將軍越王泰。生而韶敏。
幼而好學。樂善不倦。才德日新。地則維城。禮優分器。惟彼
三魏。實號五都。非親勿居。夾輔攸屬。是用命爾為使持節
都督相衞黎魏洺邢貝七州諸軍事相州刺史。改封魏王。
傳之子孫。長為藩翰。古人有言。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
無常。惟惠之懷。往欽哉。爾其監此格言。無自驕奢。無邇邪
佞。兢兢業業。以保爾茅土。可不慎歟。


[0150-07b]


冊郯王惲改封蔣王文



於戲。朕光膺寶圖。欽若前典。崇睦親之義。固惟城之業。並
錫之以土地。授之以刺舉。爰誓山河。永作藩翰。惟爾洺州
刺史郯王惲。幼稱岐嶷。早聞詩禮。式開土宇。允備車服。惟
彼漢池。地兼舊楚。作鎮之重。僉議攸歸。是用命爾為使持
節襄州諸軍事襄州刺史。改封蔣王。傳之子孫。長為唐輔。
朕聞立身之基。曰忠與孝。為政之本。曰禮與德。行之則成
名。違之則喪道。詳求大訓。莫此為先。往欽哉。爾其祇服朕
詔。敦演經典。無奢侈以乖節儉。無逸豫以虧謹肅。聿修厥
[0150-08a]
德。垂徽於永世。可不慎歟。


冊許王元祥改封江王文



於戲。蓋王者受命。聖人作則。垂法度以經邦。選賢戚以布
政。作屏王室。莫先於胙土。共治天下。實寄於頒條。惟爾岐
州刺史許王元祥。幼禀義方。早有志尚。地惟邢晉。禮優河
裴。姑蘇奧壤。舊吳是宅。既建作牧。必侯懿親。是用命爾為
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改封江王。傳之子孫。世為
唐輔。朕聞曰。孝敬忠貞。人之美行也。禮讓仁恕。政之善經
也。是以奉上者戒於邪僻。御下者儆於驕傲。然後能保其
[0150-08b]
彊土。和其人民。往欽哉。爾其鑒持身之規。求為邦之道。尊
五美而屏四惡。近君子而遠小人。祇畏兢兢。無替朕訓。可
不慎歟。


冊趙王孝恭改封河間郡王文



維貞觀某年月日甲子。皇帝若曰。於戲。肇有君長。司牧黎
元。雖步驟殊時。損益異術。至於建親勳而作屏。陳龜鼎於
無窮。其揆一也。惟爾光祿大夫行晉州刺史趙郡王孝恭。
器識宏通。風畧宏贍。親猶凡蔣。佐比燕荊。王運權輿。寰區
未乂。擁節西騖。靖巴漢之妖氛。受[:#AS-96F7:⿰金戊]南伐。戮荊吳之虵豕。


[0150-09a]


誠著經綸。功宣方面。及入侍禮閣。出總藩麾。令聞光於搢
紳。惠化洽於謠俗。析珪之重。允屬勳庸。按部之榮。義存帶
礪。是用命爾為使持節觀州諸軍事觀州刺史。改封河間
郡王。傳之子孫。永為唐輔。往欽哉。爾其勉茲忠孝。鑒于典
禮。勤恤民隱。無棄朕命。可不慎歟。


論攝養表



臣某言。臣聞生者天地之大德。人者有生之最靈。是以物
無大小。咸愛其命。人無貴賤。咸惜其生。故聖人宏全身之
[0150-09b]
道。而能免於憂患。賢者著養生之術。而能終其壽考。嵇康
有云。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而皆
不精。故罕能得之。又云。夫為稼於湯代。偏有一溉之功。雖
同焦爛。必溉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不可誣矣。誠哉斯言。
實為篤論。但養生之術。故非一途。詳求至理。語其大畧。莫
若順陰陽之序。節寒溫之中。何則。人資陰陽以育。俟寒溫
以成。雖禀於五常。而連類於萬物。在春夏也。萬物因而生
長。人亦宜微受溫暖。以豐其肌膚。在秋冬也。萬物因而收
成。人亦宜微受寒涼。以堅其筋骨。是以貧賤之人。皆順其
性。而疾病者少。富貴之人。多違其真。而疾病者多。是知春
[0150-10a]
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不順則無以為天下
紀綱。故日月四時之順。不可失也。仲長統曰。百年者人之
常。壽之上者也。順四時。節飲食。適衣服。遠聲色。避災患者。
躋上壽之常道。至於吐故納新。熊經鴟顧。此乃山林之術。
非廟堂所行。養生之要。唯斯而已。竊惟皇帝之位。尊貴斯
極。夏則複殿清暑。長廡生寒。金壘浮蟻。無赫曦之色。玉饌
含氷。有凄凉之氣。冬則溫室墐戶。曲房掩軒。前盈獸炭。輕
扇可以在握。躬御狐白。微汗可以沾襟。斯皆陰陽交易。寒
溫過度。雖適一時之性。實乖四序之宜。故荀卿曰。喜怒哀
[0150-10b]
樂。好惡必得其中。所以養神也。寒溫盈虛。消息必得其中。
所以養氣也。寢興動靜。屈伸必得其中。所以養體也。是知
攝生之道。必在得宜。况陛下憂勤之心勞於內。豈可使冬
夏之節候虧於外哉。伏願降日月之明。覽聖賢之旨。順陰
陽之序。節寒溫之中。則南山之壽。更增於億年。北極之尊。
永固於萬國。


勸封禪表



伏願順萬國之歡心。膺三靈之睠命。備天官以周衞。盛輿
服以巡遊。五輅齊列。六龍按轡。瞻岱郊而啟軔。指嬴里為
[0150-11a]
一息。詔卿士。延禮官。設壇場。陳玉帛。禋六宗而報上帝。班
五瑞而朝諸侯。成天下之壯觀。紹帝王之盛節。俾夫山稱
萬歲。壇燭神光。播厚福於無窮。揚鴻徽於來裔。


理侯君集等疏



臣伏以君集等。或位居輔佐。或職分牙爪。並蒙拔擢。授將
帥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報陛下之恩。舉措肆情。罪負盈
積。實宜繩之刑典。以肅朝綱。但高昌昏迷。人神共棄。在朝
議者。以其地在遐荒。或欲置之度外。惟陛下運獨見之明。
授決勝之畧。君集等奉行聖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論事實。
[0150-11b]
並是陛下之功。君集等止有道路之勞。未足以稱其勳力。
而陛下天德弗宰。乃推功於將帥。露布初至。便降大恩。從
征之人。皆沾滌蕩。及其凱旋。特蒙曲宴。又封屬國。加之重
賞。內外文武。咸欣陛下賞不踰時。而未經旬日。並付大理。
雖乃君集等自掛網羅。而在朝之人。未知所犯。恐海內又
疑陛下。惟錄其過。似遺其功。臣以下才。謬參近職。既有所
見。不敢默然。臣聞古之人君。出師命將。克敵則受重賞。不
克則受嚴刑。是以當其有功也。雖貪殘淫縱。必蒙青紫之
寵。當其有罪也。雖勤躬潔已。不免斧鉞之誅。故書曰。記人
[0150-12a]
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昔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損五
萬之師。糜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唯獲駿馬三十匹。雖斬
宛王之首。而貪不愛卒。罪惡甚多。武帝以為萬里征伐。不
錄其過。遂封廣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校尉陳湯。矯詔
興師。雖斬郅支單于。而湯素貪盜。所收康居財物。事多不
法。為司隷所繫。湯乃上疏曰。臣與吏士。共誅郅支。幸得擒
滅。今司隷乃收繫案驗。是為郅支報讎也。元帝赦其罪。封
湯關內侯。賜黃金百斤。又晉龍驤將軍王濬。有平吳之功。
而王渾等論濬違詔。不受節度軍令。得孫皓寶物。幷燒皓
[0150-12b]
宮及船。濬上表曰。今年平吳。實為大慶。於臣之身。更為咎
累。武帝赦而不推。拜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帛萬匹。近
隋新義郡公韓擒虎。平陳之日。縱士卒暴亂叔寶宮內。文
帝亦不問罪。雖不加爵。拜擒虎上柱國。賜物八千段。由斯
觀之。將帥之臣。廉慎者少。貪求者眾。是以黃石公軍勢曰。
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
者邀趨其利。愚者不避其死。是知前聖莫不收人之長。棄
人之短。良為此也。臣又聞之。天地之道。以覆載為先。帝王
之德。以含宏為美。夫以區區漢武。及歷代諸帝。猶能宥廣
[0150-13a]
利等。况陛下天縱神武。振宏圖以定六合。豈獨正茲刑網。
不行古人之事哉。伏惟聖懷當自已有斟酌。臣今所以陳
聞。非敢私君集等。是以螢爝末光。增輝日月。陛下若降雨
露之澤。收雷電之威。錄其微勞。忘其大過。使君集等重升
朝列。復預驅馳。雖非清貞之臣。猶是貪愚之將。斯則陛下
聖德。雖屈法而德彌顯。君集等[:#AS-8FBB:●]過。雖蒙宥而過更彰。足
使立功之士。因茲皆勸。負罪之將。由斯而改節矣。


大水上封事極言得失



臣聞開撥亂之業者。其功既難。守已成之基者。其道不易。
[0150-13b]
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業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
雖億兆乂安。邊隅寧謐。既承喪亂之後。又接凋弊之餘。戶
口減損尚多。田疇開闢猶少。覆燾之恩著矣。而瘡痍未復。
德教之風被矣。而資產屢空。是以古人譬之種樹。年紀綿
遠。則枝葉扶疎。若種之日淺。根本未固。雖壅之以黑壤。暖
之以春日。一人搖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頗類於此。常加
含養。則日就滋息。蹔有征役。則隨之凋耗。凋耗既甚。則人
不聊生。人不聊生。則怨氣充塞。怨氣充塞。則離叛之心生
矣。故帝舜曰。可愛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國曰。人以君為命。


[0150-14a]


故可愛。君失道則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猶舟也。人猶
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雖休勿休。
日慎一日者。良為此也。伏惟陛下覽古今之事。察安危之
機。上以社稷為重。下以億兆為念。明選舉。慎賞罰。進賢才。
退不肖。聞過即改。從諫如流。為善在於不疑。出令期於必
信。頤神養性。省畋獵之娛。去奢從儉。減工役之費。務靜方
內。而不求闢土。載櫜弓矢。而無忘武備。凡此數者。雖為國
之常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願陛下思之而不倦。
[0150-14b]
行之而不怠。則至道之美。與三王比隆。億載之祚。隨天地
長久。雖使桑穀為妖。龍蛇作孽。雉雊於鼎耳。石言於晉地。
猶當轉禍為福。變災為祥。况雨水之患。陰陽常理。豈可謂
天譴之而繫聖心哉。臣聞古人有言。農夫勞而君子養焉。
愚者言而智者擇焉。輒陳狂瞽。伏待斧鉞。


定宗廟議



臣聞揖讓受終之后。革命創制之君。莫不崇親親之義。篤
尊尊之道。虔奉祖宗。爰致郊廟。自義乖闕里。學滅秦庭。儒
雅既喪。經籍堙殄。兩漢纂修絕業。魏晉敦尚斯文。而宗廟
制度。典章散逸。習所傳而競偏說。是所見而起異端。自昔
[0150-15a]
迄茲。多歷年代。語其大畧。兩家而已。祖鄭元者則陳四廟
之制。述王肅者則引七廟之文。貴賤混而莫辯。是非紛而
不定。陛下至德自然。孝思罔極。孺慕踰匹夫之志。制作窮
聖人之道。誠宜定一代之宏規。為萬世之彞典。臣等奉述
睿旨。討論往載。紀七廟者實多。稱四廟者蓋寡。校其得失。
昭然可見。春秋穀梁傳及禮記王制祭法禮器孔子家語。
並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二廟。尚書咸有一
德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至於孫卿孔安國劉歆班彪父
子孔昆虞喜干寶之徒。或學推碩儒。或才稱博物。商較古
[0150-15b]
今。咸以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是以晉宋齊梁。皆依斯義。立親廟六。豈非有國之茂典。不
刊之休烈乎。若使違㣥經之正說。從累代之疑議。背子雍
之篤論。遵康成之舊學。則天子之禮。下偪於人臣。諸侯之
制。上僣於王者。非所謂尊卑有序。名位不同者焉。况復禮
由人情。非自天墮。大孝莫重於尊親。厚本莫先於嚴配。數
盡四廟。非貴多之道。祀建七世。得加隆之心。是知德厚者
流光。乃經世之高義。德薄者流卑。實不易之令範。臣等參
議。請依晉宋舊典。立親廟五。其祖宗之典。不在此數。庶承
[0150-16a]
天之道。興於治定之辰。尊祖之義。成於孝治之日。謹議。


七廟議



昔孫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國者事五代。則天子
七廟。古今達禮。故商書稱七代之廟。可以觀德。祭法稱王
立七廟。一壇二墠。王制云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
廟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謂之太祖。太祖之廟。百代不遷。
祫祭之禮。毀廟之主陳於太祖。未毀之廟主皆升合食於
太祖之室。太祖東向。昭南向。穆北向。太祖者。商之元王。周
之后稷是也。太祖之外。更無始祖。但商自元王以後。十有
[0150-16b]
四代。至湯而有天下。周自后稷已後。十有七代。至武王而
有天下。其間代數既遠。遷廟親廟。皆出太祖之後。故得合
食有序。尊卑不差。其後漢高受命。無始封祖。即以高皇帝
為太祖。太上皇高帝之父。立廟饗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
為尊於太祖故也。魏武創業。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為太
祖。其高祖太皇處士君等並為屬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
晉宣創業。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為太祖。其征西豫章潁
川京兆府君等並為屬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歷茲已降。
至于有隋。宗廟之制。斯禮不易。故宇文氏以文皇帝為太
[0150-17a]
祖。隋室以武元皇帝為太祖。國家誕受天命。累洽重光。景
皇帝始封唐公。實為太祖。中間代數既近。列在三昭三穆
之內。故皇帝太廟。惟有六室。其宏農府君宣光二帝尊於
太祖。親盡則遷。不在昭穆合食之數。今皇極再造。孝思匪
寧。奉二月二十九日勅。宣光以下。依舊號令尊崇。續又奉
三月一日勅。既立七廟。須尊崇始祖。速令詳定者。伏尋禮
經。始祖即是太祖。太祖之外。更無始祖。周廟太祖之外。以
周文王為始祖。不合禮經。或有引白虎通義云。后稷為始
祖。文王為太祖。武王為太宗。及鄭元注詩雍序。太廟為文
[0150-17b]
王以為說者。其義不然。何者。彼以禮王者祖有功而宗有
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謂文王為太祖耳。非祫㣥主
合食之太祖。今之議者。或有欲立涼武昭王為始者。殊為
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AS-8AA9:⿳⺊⿵冂人冋]始封。湯武受命。湯武之興。祚由
稷[:#AS-8AA9:⿳⺊⿵冂人冋]。故以稷[:#AS-8AA9:⿳⺊⿵冂人冋]為太祖。即皇家之景皇帝是也。涼武昭王
勳業未廣。後主失守。國土不傳。景皇帝始封。實基明命。今
乃捨封唐之盛烈。崇西涼之遠構。考之前古。實乖典禮。魏
氏不以曹參為太祖。齊梁不以蕭何為太祖。晉氏不以胡
公殷王卬為太祖。宋氏不以楚元王為太祖。陳隋不以胡
[0150-18a]
公楊震為太祖。則皇家安可以涼武昭王為太祖乎。漢之
東京。大議郊祀。多以周郊后稷。漢當郊堯。制下公卿議。議
者僉同。帝亦然之。唯杜林正議。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
稷。漢業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從林議。又
傳稱欲知天上事。問長人。以其近之。武德貞觀之時。主聖
臣賢。其去涼武昭王。蓋亦近於今矣。當時不立者。以必不
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深遠。方復立之。豈是三祖二宗之意。
實恐景皇失職而震怒。武昭虛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宗廟事重。禘祫禮崇。先王以之觀德。或者不知其說。既灌
[0150-18b]
而往。孔子不欲觀之。今朝命惟新。宜應慎禮。祭神如在。理
不可誣。請準勅加太廟為七室。享宣皇帝以備七代。其始
祖不合別有尊崇之義。謹議。


錢不行對



對。去智絕巧。聖人之至德。斵彫為樸。先王之令圖。是以賈
多端則貧。士多技則匱。未有崇茲剞劂。競彼奢淫。而能匡
國安家。宣風致化者矣。自文明御宇。大拯黔黎。繼禮樂於
將絕。反淳風於已散。庶績伊凝。彞倫攸序。雖復工商異類。
四民之禁惟宜。而錐刀必爭。三農之務或失。誠宜絕其麗
[0150-19a]
美。敦茲質朴。刻玉雕金。棄之如芥草。揮鋤執耒。紀之以賢
良。則稼穡惟興。勤體之夫知勸。怠惰方革。遊手之人自除。
謹對。


龍門山三龕記



夫藏室延閣之舊典。蓬萊宛委之之遺文。其源始於六經。
其流分於百氏。莫不美天地為廣大。嘉富貴為崇高。備物
致用。則上聖存其發育。御氣乘雲。則列仙體其變化。茲乃
盡域中之事業。殫方外之天府。踰繫表而稱篤論。帝先
而謂窮神。豈非徇淼漫於陷井者。未從海若而泳天池也。
[0150-19b]
矜峻極於塊阜者。未託山祇而窺地軸也。烏識夫無邊慧
日。垂鴻輝於四衢。無相法寶。蘊善價於三藏。洎乎出
之外。寂焉超筌蹄之表。三界方於禹跡也。猶大林之匹豪
端。四天視於侯服也。若龍宮之方蝸舍。升彼岸而捨六度。
則周孔尚溺於沈淪。證常樂而捐一乘。則松喬莫追其軌
轍。由是見真如之寂滅。悟俗諦之幻化。八儒三墨之所稱。
其人填邱壠矣。柱史園吏之所述。其旨猶糠粃矣。若夫七
覺開八正分塗。離生滅而降靈。排色空而現相。惟妙也
掩室以標其實。惟神也降魔以顯其權。故登十號而御六
天。


[0150-20a]


絕智於無形之地。遺三明而冥五道。應物於有為之域。是
以慈悲所及。跨恒沙而同跬步。業緣既啟。積僧祇而比崇
朝。故能使百億日月。蕩無明於大夜。三千世界。隮法雲於
下土。然則功成道樹。非鍊金之初。跡滅堅林。豈斷籌之末。
功既成。俟奧典而垂範。跡既滅。假靈儀而圖妙。是以載雕
金玉。闡其化於迦維。載飾丹青。發其善於震旦。繩繩乎方
便之力至矣。巍巍乎饒益之義大矣。文德皇后道高軒曜。
德配坤儀。淑聖表於無疆。柔明極於光大。沙麓蕃祉。塗山
[0150-20b]
發祥。來翼家邦。嗣徽而贊王業。聿修陰教。正位而叶帝圖。
求賢顯重輪之明。逮下彰厚載之德。忠謀著於房闥。孝敬
申於宗祀。至諴所感。清出[:#AS-FBED:●]月魄於上。至柔所被。蕩震騰
於下。心繫憂勤。行歸儉約。胎教克明。本枝冠於三代。閫政
攸敘。宮掖光於二南。陋錦繒之華。身安大帛。賤珠玉之寶。
志絕名璫。九族所以增睦。萬邦所以至道。宏覽圖籍。雅好
藝文。酌黃老之清靜。窮詩書之溥博。立德之茂。合大兩儀。
立言之美。齊明五緯。加以宿殖遠因。早成妙果。降神渭涘。
明四諦以契無生。應績昭陽。馳三車以濟有結。故[:#AS-92F9:⿰帛⿱丿糸]區表
剎。布金猶須達之園。排空散花。踊現同多寶之塔。諒以高
視四
[0150-21a]
禪。俯輕末利。深入八藏。顧蔑勝鬘。豈止降揚蕤。軼有媯之
二女。載祀騰實。越高辛之四而巳哉。左武侯大將軍相州
都督雍州牧魏王。體明德以居宗。膺茂親而作屏。發揮才
藝。兼苞禮樂。朝讀百篇。總九流於學海。日摛三賦。備萬物
於詞林。臨魯衞以驂鑣。馭梁楚使扶轂。長人稱善。應乎千
里之外。通神曰孝。橫乎四海之濱。結巨痛於風枝。纏深哀
於霜露。陽陵永翳。懷鏡匳而不追。閟宮如在。蹈堦除而增
慕。思欲弭節鷲岳。申陟屺之悲。鼓枻龍池。寄寒泉之思。方
願捨白亭而遐舉。瑩明珠於兜率。度黃陵而撫運。蔭寶樹
[0150-21b]
於安養。博求報恩之律。歷選集靈之域。以為百王建國。圖
大必揆於中州。千尊託生。成道不闕一字於邊地。惟此三州。
實總六合。王城設險。曲阜營定鼎之基。伊闕帶坰。文命闢
襄陵之闕一字穹隆極天。崢嶸無景。幽林招隱。洞穴藏金。雲
生翠谷。橫石室而成蓋。霞舒丹巘。臨松門而建標。崈基拒
於嵩山。依希雪嶺。闕一字流注於德水。亻[:#AS-FBED:●]丙佛連河。斯固
真俗之名區。人祇之絕境也。王乃罄心而宏喜捨。開藏而
散龜貝。楚般竭其思。宋墨騁其奇。疏絕壁於玉繩之表。而
靈龕星列。雕闕一字石於金波之外。而尊容月舉。或仍舊而
[0150-22a]
增嚴。或維新而極妙。白豪流照。掩蓮花之質。紺髮揚暉。分
檀林之侶。是故近瞻寶相。儼若全身。遠闕一字神光。湛如留
影。嗤鏤玉之為劣。鄙刻檀之未工。杲杲焉踰日輪之麗長
漢。峨峨焉邁金山之映巨壑。耆闇在目。[:#AS-8BB1:⿰冉⻖]竭可想。寶花降
祥。蔽五雲之色。天樂振響。奪萬籟之音。是以覩法身之妙。
而八難自殄。聞大覺之風。而六天可陟。非正真者。其孰能
與於此也。善建佛事。以報鞠養之慈。廣修福田。以資菩提
之業。非純孝者。其孰能與於此也。昔簡狄生商。既輪迴於
名相。公旦胙魯。亦流遁於國城。猶且雅頌美其功。同和於
[0150-22b]
天地。管弦詠其德。闕二字於鬼神。况乎慧燈普照。甘露徧灑。
任姒尊名。具之以妙覺。間平茂實。成之以種智。是用勒紺
碣於不朽。譬彼法幢。陳讚述於無窮。同闕二字偈。俾夫衣銷
刼石。與金剛而比堅。芥納須彌。隨鐵圍而齊固。感闕二字詞。
迺作頌曰。


十號開緒。二諦分源。有為非貴。無相稱尊。光宅沙界。闕一
居給園。仁舟戡溺。智炬排昬。緣發現跡。化終還淨。色身

蹔掩。靈照遠鏡。布金降真。攻玉圖聖。五道有截。三闕一字
競。帝唐闕一字紀。太姒定祥。功濟赤縣。德穆紫房。十品散馥。

[0150-23a]
慧騰光。廣闢香地。載紐元綱。卓爾英王。至哉茂則。丹青神
甸。鹽梅王國。擲地闕一字文。橫海邁德。孝思不匱。報恩罔忒。
聿修淨業。于茲勝境。梯危紫闕三字翠嶺。勒石表相。因山墓
闕一字希聖雖遙。求心寧永。豪光闕八字祇樹樓似增城。飛泉

灑漢。危石臨星。巖垂日近。松闕十三字來遊闕四字垂柸川闕十
三字純孝克宣。勝業載圓。邪山滅地。顧闕十二字皇祚於下


擬劇秦美新



伊太極草昧。元氣氤氳。二儀肇闢。三才乃分。火化之風既
往。結繩之政無聞。遐哉邈矣。故靡得而云也。逮乎書契興。
[0150-23b]
爻象辨。皇王著。諡號闡。歷選列聖。逖聽遺篆。犧農崇行道
之化。堯舜宏揖讓之風。湯武以干戈而稱盡美。成康以刑
厝而表成功。雖步驟殊時。澆淳異世。道有文質。政有隆替。
不在天文。因人垂制。規模煥其有章。聲實渺其難繼。異哉
秦氏之為政也。恃崤函之作固。因襄文之餘烈。窮起剪之
暴兵。納鞅斯之邪說。兼兩州之地。削六雄之轍。先生之道
廢。曩聖之德滅。利觜長距。殫蒼生之命。刮語焚書。愚黔首
之性。海內訾其凶滅。天下苦其苛政。於是懷道挾術之士。
背三秦而遠跡。抱樸養素之夫。竄九夷而自適。趙高閻樂
[0150-24a]
啟其亂。陳勝吳廣伺其隙。喪六璽於二代。隳七廟於一擲。
永鑒其弊。吁其劇歟。粤若漢祖之龍飛。踐宸極。居大寶。感
素靈之符。行元聖之道。靖大亂以永寧。濟斯人於難老。洎
文景之纂歷。乃守文之有聲。逮武宣之繼統。亦王功之有
成。然而闕皇王之要道。慙天地之至精。仍踵秦之制度。尚
沿秦之章程。既無關於政作。孰與發其聲名。雖時乘於六
位。實貽誚於三靈者矣。我有新之創業也。累功而據帝圖。
積德而膺寶命。政化洽於巖廊。惠澤溢於號令。四表荷其
亭毒。萬物遂其正性。帝典闕者既補。王綱弛者咸正。其德
[0150-24b]
也彌厚。其道也彌盛。若夫文軌大同。夷狄嚮風。武功也。制
禮裁樂。遷風變俗。文教也。肇改正朔。爰變服色。至聖也。盡
禮郊禋。致敬鬼神。大孝也。幽人咸洎。奇士畢至。濬哲也。既
厝刑書。亦廢囹圄。鴻德也。是以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
龜威浮洛。飛黃服皁。一角九尾之瑞。朝夕坰牧。幷柯共穗
之祥。日月畿服。超邃古之芳英。邁前王之簡牘。其天意也
如此。其人事也如彼。諒可以披綠圖。詔青史。降齊郊。下嬴
里。登介邱以昭德。同梁甫以播美。摛記牒於無窮。播歌誦
而盈耳。俾夫千載之上。往聖恧其鴻名。百代之後。下王奉
[0150-25a]
其英聲。固皇極於造化。合至道於神明。豈不美哉。豈不美
哉。


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



昔者帝媯升歷。九官奮其庸。有周誕命。六卿揚其職。國鈞
總於公相。闕一字乎二闕三字歸於臺成乎闕一字晉雖淳闕二
十五字帝載闕一字盛德建闕五字也若夫昴宿麗天。感其靈者

人傑。嵩嶽鎮地。降其神者國楨。叶闕一字夢於龍闕四字於舟
楫其闕 字闕一字庸器闕四字闕一字闕八字闕九字
二字矣公太原闕一字人諱闕四字臨系姬文之遠胄。派唐叔

[0150-25b]
之遙源。食邑河內。世功開其緒。著姓晉陽。闕一字德派其
一字闕十四字闕三字闕一字下晉之勳烈闕一字闕一字
闕二字猶培塿之望闕四字闕四字祖裕。魏太中大夫。言為准

的。行成表綴。廊廟翹首。搢紳結轍。闕一字公叔而比德闕一
闕一字闕十二字司馬皇朝贈魏州刺史。闕三字學夢鳥
一字文名冠海中闕三字下孔門密子闕二字不顯於當時。潁

川陳君。哀榮無間於異代。能兼之者。不亦優乎。公闕一字
儀之闕三字闕一字之懿闕三字義以闕五字闕八字所以闕八
所以知闕一字洋洋焉若洪河之東注。巖巖焉猶華岳之

西峙。若乃三德
[0150-26a]
六行。列聖之所闕一字也。舉厝闕三字闕十一字闕十三字雲蜺以
闕二字闕四字與然則闕一字闕二字始於覆闕三字維地肇自

涓流。是以平津筮仕。由賓王而佩印。文終創業。階闕一字
而命闕四字範同符闕一字闕十八字內史闕一字子時隆闕十一
薛道衡闕一字闕一字肆牢籠多士。太子洗馬李綱。直道

正辭。羽儀海內。並下堂見禮。倒屣定闕四字闕六字闕十
六字衡岳則夫闕七字宣室而闕二字誼乃授通事舍人。斂笏

鳳池。垂紳鸞閣。[:#AS-9061:⿰王褱]姿月舉。韶音玉振。每至文武在列。華裔
闕一字庭對越闕十六字漢菀闕三字闕二字闕五字闕一字
[0150-26b]
一字斯乃闕一字闕一字闕五字闕一字歟雅度在乎經國。

大業之始。以親喪去官。孺慕之感。哀毀之極。與夫長孫
三字闕十七字煬帝闕二十六字斯政出奔高麗。既而乘轅南反。

詔公銜命蕃境。申明臣節。陳之以逆順。闕一字闕三字之以
禍福。闕二十八字豈如闕八字海張騫擁節。無功於月氏。又以公
為東北道招慰大使。屬天地橫潰。華戎版蕩。闕三十五字
一字天憑闕一字闕二字之符授越遷夏商之鼎。艾綬銀章。

弓旌先於髦俊。建社班瑞。光寵屬於勳庸。庶績所以咸凝。
闕三十七字闕二字總其方闕三字毗其政刑而滅沒不㣥。豈蹉[:#AS-8BCA:●

]於吳阪。清越振
[0150-27a]
響。終特達於章臺。徵為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闕二十九
其歷闕一字闕三字美於闕三字其得人則孝若飛聲於洛

下。云誰嗣響。復在茲焉。屬獫狁縱慝。疆場受駭。甘泉闕三
之火雲闕四字闕十三字闕五字闕三字之將琴闕一字
一字佇甘闕一字闕一字乃以闕三字軍長史十萬之師。方絕

大漢。五餌之術。必繫單于。而南風褰律闕一字闕一字
一字肆豺狼之毒。闕二十八字闕一字嗣堯闕二字繼文治闕五
澆俗侔於結繩。叶和萬邦。遠夷同於編戶。威慴龍瀚。澤

流龜闕二字寶無俟於闕三十字闕二字治中撿校吏部郎闕一
[0150-27b]
闕六字公望為時宗。才稱王佐。鴻翼所漸。自回溪而薄

九霄。驥足既馳。遊閶闔而闕一字千里。雖闕二十六字閣糾繆
三字闕一字議武闕一字渥洽闕六字爵命日隆。寵祿歲厚。猶

司馬之四至。慈明之十旬。乃以闕一字官拜太子右庶子。遷
御史大夫。仍闕二字中書侍郎。遷中書令。闕十一字於廊廟闕七
闕二字闕四字職司八柄。公又處之。故能出總糾察。入

專機管。執簡冊以肅周行。奉絲綸以光帝闕二十四字其猶
二字闕三字闕三字餘如故。闕二字闕二字食邑三千戶。德

優爵重。鎬京之舊制。非功不侯。中陽之令典。踰七命而兼
二善。闕一字下以闕六字闕十


[0150-28a]
五字闕八字之職闕三字踰於副闕五字天道闕一字斗極之運
四時。下料人事。邁元愷之贊百揆。聖朝欽若前典。憲章往
代。懷磻溪闕三字闕三字闕四字闕十七字闕一字闕三字
闕四字南宮之故闕二字闕一字道勤行而不倦。歷選前哲。仰

止而無怠。是以忠闕一字寬裕闕一字內恭之闕二字闕三十
七字以事一人。獻闕一字之規。不闕一字於忠恕。損益之義。皆

出於仁厚。違規矩。枉尋尺。光其家而弗為。利社稷。安億兆。
闕一字其身而無悔。肅肅焉。濟濟焉。闕十九字之毀闕三字闕十
心之所同。必擇善以利物。意之所異。不是已而違人。闢

[0150-28b]
德義為宮牆。包禮闕五字人之善闕三字之清闕十三字今而闕一
毀譽闕三字而篤闕二字位高矣。闕二字闕一字祿厚矣。治
二字約以孝敬之道。移於哲兄。行慈惠之心。洽於猶子。允

所謂朝廷之棟幹。闕五字焉以貞觀十一年闕八字洛陽闕四
闕一字闕一字寄深闕二字恩息股肱闕四字於道路名
三字陳其方技逯輔德愆報彌留曠旬。兩楹之奠既兆。二

䜿之災乃闕二字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闕二十五字闕二
闕二字之德闕五字大漸闕一字忘於舉能。子顏啟足。情存

於慎赦。眇焉千載。於斯一揆。六月闕一字日薨於闕四字春秋
闕一字十有闕十六字類齊后

[0150-29a]
闕三字即以其日闕五字百僚闕一字列莫不流涕。乃詔民部
尚書莒國公唐儉工部侍郎盧義恭護喪。行中書侍郎
六字禮部侍郎令狐德闕二十字諡曰恭公。闕五字闕三字塋地

於昭陵之側。幷給東園秘器。賻贈二千段。喪塟所須。並令
官給。闕一字祖送之典。墳塋之制。咸闕一字闕十八字篆籀闕十
六字獻之闕一字漢室之闕一字佐也。密陵當陽。晉朝之賢輔

也。雖復卿雲摛思。班爾運奇。勒銘由其闕一字孫表墓闕一
闕二十四字闕二字往載不其偉與。武湯一德。垂之百代。

其詞曰。藹藹高門。世膺顯命。堂堂盛德。家襲餘慶。抗節飛
[0150-29b]
英。扶危流詠。軒葢接闕一字珪璋闕一字映。闕三十七字闕一字
財成闕二字範圍儒墨。非馬擅奇。雕龍貽則。發跡素里。馳聲
上國。仲舒揚庭。吾邱待闕一字闕四十四字釋釣滋泉。陳謨德
顯。定策功宣。縱壑纔鶩。搏風初矯。密勿鸞閣。便繁鳳沼。仲
舉性闕六字闕四字儀表闕三十二字鑄丹闕三字薪理一水逝黃
陂。光沈趙日。稅駕天府。夷體泉室。麟閣圖形。鳥闕一字騰實。
悲纏闕十字闕九字闕三字懿範闕六字


京師至德觀法王孟法師碑銘幷序




觀夫太陽始旦。指崦嵫其若馳。巨川分流。趨渤澥而不息。


[0150-30a]


是以至人無已。先天地而御六氣。列仙神化。隘宇宙而遺
萬物。與大齊魯搢紳。束名教於俄景。漢魏豪傑。徇榮利於
窮途。何異於蜉蝣生於崇朝。爭長於龜鶴。秋毫出於末兆。
計大於崐閬者哉。若迺岱山龍駕。傳神丹之秘訣。秦都鳳
祠。流洞簫之妙響。用能延頹年於昧谷。振朽骨於元廬。白
玉之簡。祈西王而可迎。青雲之衣。師東陵而易襲。豈非度
世之寶術。登遐之妙道焉。法師俗姓孟氏。諱靜素。江夏安
陸人也。其先徙里成仁。繼跡於孔墨。冬笋表德。齊聲於曾
[0150-30b]
閔。是以貽則當世。錫類後昆。軒冕之盛。既富於天爵。賢明
之質。獨表於仙才。固以軼仲弓之奕葉。邁陽元之餘慶者
矣。法師禀兩儀之靈和。體五常之休德。崇蘭散馥。掩蕭艾
於芳春。朗月揚輝。蕩雲霧於清夜。盈尺之寶。出鄢郢而連
城。徑寸之珍。入大梁而照乘。豈惟揚號異才。馳聲益部。曹
稱孝行。播美上虞而已哉。幼而慕道。超然拔俗。志在芝桂。
譬芻豢於糠粃。心繫烟霞。方綺羅於桎梏。既而初笄云畢。
迨吉有興。懿戚託繼世之援。慈親割相離之情。千金甫陳。
百兩將戒。法師凌霜之操。必守節於元冬。匪石之誠。誓捐
生於白刃。素概難奪。嘉禮遽寢。乃脫屣通德之門。絕景集
[0150-31a]
靈之館。虔修經戒。長甘蔬菲。潄元氣於亭午。思輕舉於中
夜。若夫金簡玉字之餘論。元化道樞之妙旨。三皇內文。九
鼎丹法。莫不究其條貫。猶登山而小魯。踐其戶庭。若披雲
而見日。允所謂天挺才名。人宗模楷者已。隋高祖文皇帝
聞風而悅。徵赴京師。亦既來儀。居於至德之觀。公卿虛已。
士女翹心。於是高視神州。廣開眾妙。懸明鏡於講肆。陳鴻
鐘於靈壇。著籙之侶。升堂者比迹。問道之客。及門者成㣥。
雖列星之仰天津。眾山之宗地軸。未足以喻也。我高祖以
大聖締基。功踰覆載。皇上以欽明纂緒。道冠犧農。崇三清
[0150-31b]
以緯民。懷九仙而濟俗。天地交泰。中外和平。法師維持科
戒。宏宣經典。時歷夷險。懷趙璧而無玷。年殊盛衰。鼓吳濤
而不竭。跡均有待。心叶無為。循大小於天倪。既齊椿菌。忘
壽夭於物化。寧辨彭殤。而靈氣有感。仙骨夙著。金液方授。
駕白龍而不反。玉棺遽掩。望青鳥之來翔。以貞觀十二年
七月十二日。遺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顏色如生。舉體柔
弱。斯葢仙經所謂尸解者也。冕旒惜道門之梁壞。搢紳悼
人師之云兦。固以恩侔撤樂。悲踰輟相。有勅賜以賻禮。資
給葬事。並加隆焉。弟子陳光等。義結在三。名高入室。對衣
[0150-32a]
履而增絕。瞻風雲而永慕。思欲寄銘讚以敘思。勒琬璧以
紀德。俾夫成銀之室。神變久而若在。遺履之地。靈跡垂於
不朽。其詞曰。


西秦簫響。東陵聖迹。霞舉玉京。雲開金液。飛廉先路。勾芒
奉璧。形表丹青。聲流金石。元風誰纂。允屬賢明。翟衣絕志。
鶴御依情。棲心大道。投蹟長生。三山可陟。九轉方成。靈化
人間。高翔羽服。白蜺擁葢。青虯夾轂。丹竈留烟。仙壇餘竹。
貽則終古。永播蘭菊。



[0150-32b]